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关于碳排放的知识范文

关于碳排放的知识精选(九篇)

关于碳排放的知识

第1篇:关于碳排放的知识范文

近年来,碳会计已从一个不被人重视的边缘学科发展到正在被一大批专家研究的对象。碳会计现有多种确认计量的方法,不同地区的不同企业实施的计量方法不一样,大部分处理方法接近主流方法,另一些计量方法显得更为专业化。可以明确的是现有碳市场交易的财务风险是比较高的。如:欧盟EU ETS(欧盟温室气体排放交易体系)从2008年每EUA28欧元的交易价格降到了当前每EUA10~15欧元。由于碳交易如何处理对企业甚至国家存在较大的经济利益关系,出现了不同地区的专家争夺碳会计体系和标准的话语权的场面,并尝试将碳会计运用到现有碳领域的新方法。会计界“话语权竞争”也出现在1990年会计界专家为环境会计所做出的努力。如今碳会计所处的经济规模与交易模式大大超越了那一时期,使得碳会计在当今更加值得研究,并力求系统专业化。笔者进行该研究的目的有两个:怎样定义碳会计;谁是制定碳会计体系的政策者,哪些群体关心碳会计的实施从而得出建设碳会计体系的方法。首先碳会计对于不同的群体意义不同,包括科学家、政府官员、经济学家、企业会计人员和碳市场中的新型实体。其次碳会计准则的焦点在于怎样定义一项碳活动的主体,包括什么是碳活动以及如何开展碳活动。本文的研究建立在Lovell和MacKenzie于2011年做的关于会计专业机构如何在碳会计中发挥作用的研究上,并在此研究基础上扩展延伸,专注于会计人员没有进入过但相互交叉的领域,研究财务会计、会计专业机构和财务报告准则制定者在碳会计建设中的角色。

二、碳会计定义

(一)碳活动的多样性 全球气候变化给组织甚至个人带来较深的影响,为了准确地测量、监控和证实大气的变化,很多机构与个人做出了不同的贡献,其中包括科学家的贡献。如,科学家开发出了能够测量未来大气变化和相关影响的模型,以便以数据的形式传达碳排放信息;碳排放的市场交易机构与相关的碳金融市场也逐渐兴起。近年来我国在多省市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的计划,在全球环保业界引发了热烈的讨论;企业作为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在很多地区被要求监控自己产生的污染气体,实行减排措施并环境风险披露报告,温室气体的排放真正地在内部管理和控制中得到了重视,如格兰仕和联想在2011年成立了低碳战略小组以应对巨大的国际碳税负担风险。同时,由于一些企业缺乏专门的碳知识,市场上出现了碳战略管理的小型机构,如2011年成立的北京碳阻迹公司。

(二)碳会计定义的组合 碳活动是多样化的,这给“碳会计”如何定义造成了困难,区分对不同活动中“碳会计”定义已成为许多会计人员的共识。对碳角色定义的困难会对碳会计的处理造成困扰。然而碳会计的定义充满争议,这也成为了碳会计体系建设的一大难点。许多团体和学术界都在为其法定含义争论与协商。笔者结合Ascui & Lovell (2011)对碳会计的定义进行组合,相关碳会计定义如表1所示,其中任何一项都能交叉排列得出不同的碳会计的定义。如“报告”、“碳”、“碳排放”、“企业”、“强制”、“披露”可以得出对于相关强制要求披露碳排放的企业,碳会计的活动包括对碳排放的确认计量和相关风险的披露报告。

三、碳会计建设不同参与者的作用

(一)碳会计建设的不同参与者 Bowen & Wittneben(2011)在研究中表明:“不同的参与者在争夺制定碳会计的核算方法和体系的话语权。”同时他还指出这些参与者分为三类:“碳排量计算”,包括科学家和科研机构;“碳会计”,有专业的会计组织和会计师事务所;“碳的问责制”,包括具有减排责任的跨国公司和国家,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同时,经过文献梳理,可以发现当今碳会计被分为四大类:专注于一个国家乃至全球的物理碳核算;专注于碳足迹的物理碳核算;专注于管理会计的货币碳会计;专注于财务会计的货币碳会计。Ascui & Lovell(2011)将碳会计分为五大主要的元素:物理、政治、有利的市场、金融和社会/环境。

(二)碳会计分类及其参与者 表2将三位学者的观点联系起来,得到了碳会计在不同角度上的分类集合。如表2所述,这些学者对碳会计的解释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着差异。

(1)物理碳核算意在消除政治因素。首先,物理碳核算普遍被认为主要是科学家和科学机构的研究对象。Guenther & Stechemesser将所有国家的物理碳核算研究归类为一个集合,也就是说物理碳核算排除了不同国家之间产生的政治性。这主要是为了响应1992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并且就全球而言,科学家都在为了中立无政治因素的碳会计而努力,尽管这个目标的完成充满了挑战。UNFCCC是政治与科学相交锋的典型,UNECCC是由政府间组织机构IPCC促成的。IPCC除了为调解气候科学和政治之间的矛盾发挥重要作用外,同时还提供遵守UNFCCC的缔约国家可相互借鉴的方法学(诸如,如何良好利用树林吸收二氧化碳)。

(2)政客谈论的碳核算是对大气中碳排放的间接测量。Ascui & Lovell认为政客谈论的碳核算与科学家对碳的测量是不一样的,它是根据国家现行统计因素并结合假定从人类活动中产生碳排放量,不是大气的直接测量,是间接意义上的。并且一些碳排放的来源被排除:如自然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国际空运等。带有政治色彩的碳核算的参与者有相关知识的专家和政府专员,通常政府会与相关专业团体合作。例如,我国2011年最新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的编制是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清华大学、中科院等合作完成的。

(3)碳市场的出现对碳会计的影响。Bowen & Wittneben将科学上的“碳排量计算”放入一个单独的集合以与带有政治色彩的“碳的问责制”相区别,同时将“碳的问责制”包含在“有利的市场”中。尽管目前碳市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政府的决策驱动的,然而由于市场机制已在碳市场得以运用,如国际排放交易协会(IETA),CDM项目开发者论坛,新的无政府角色的气候变化管理机制相继出现,这对碳会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比如我国天津、上海等地成立的碳交易所。与此同时,碳排放限制导致的节能环保项目也需要进行相关会计处理,还得确认计量减排量和碳抵消。而为了确保碳减排是真实的,必须有一个独立的碳审定与核查机构即碳审计机构,审计机构能确保具有复杂规则的节能环保项目的真实性,确保公司的会计处理能反映经济实质。

(4)货币碳会计与物理碳核算是有区别的。进行碳排放交易和有关节能减排项目的公司,产生了需要碳资产、碳负债和碳现金流的需求,从而确认交易对公司财务报表的影响。货币碳会计被Guenther、Stechemesser (2011)和Ascui、Lovell (2011) 单独放置在一个集合(表2所述),并与其他组织的碳会计归入一个类别(其中还包括碳足迹)。将碳会计分类的主要目的是识别不同种类碳会计中的参与者,特别是研究哪些专业的人士执行并定义了碳会计的活动。因此,有必要找出货币碳会计和其他形式的碳会计的区别,前者是与会计机构相关的。

(三)货币碳会计 碳会计被区分为物理碳足迹和货币碳会计,后者又被分为管理碳会计和财务碳会计。当专注于内部时,“碳战略管理会计”是重要的;当专注于外部时,“气候变化危机、风险和治理披露”是重点。表3是货币碳会计的分类。其中物理上的核算与货币上的确认计量被认为是交叉的,如碳成本的核算必须使用相关模型计算碳,现有模型包括生命周期评估法、投入产出法等。

会计机构在碳市场中充当特别咨询的角色,主要源于其广泛的交易处理经验而不是在碳会计处理中有着专长。然而大多数进行碳处理的职能机构并不认为自己是会计人员,企业内部也缺少标准化的组织来管理碳。就外部而言(参照表3),物理碳核算的发展中仅有少量会计专业机构参与标准的制定,一大部分是其他专业机构。在更广阔的碳市场领域,会计专业机构更是寡不敌众;并且缺乏分享管理和技术经验的平台;同时,还缺少非政府机构、政府机构、行业协会(碳密集型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参与。值得欣慰的是,会计机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2009年10月,[2009]56号《关于加快我国CPA行业若干意见》下发后,四川中熹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成立了碳排放审计课题组,并与成都理工大学合作了大陆首份碳排放审计报告。

在产品碳足迹和碳标签快速增长的领域,最初是技术专家和政府机构占主导地位的,如英国碳信托。不过当前已成为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的标准服务了。产品碳足迹主要是由生命周期法 (LCA)演变而来的,这使得产品碳足迹的建设更加需要一个专业的队伍。

碳会计的建设是由多个参与者完成的,这导致了碳会计定义的模糊性和灵活性。在货币碳会计中,会计人员在碳的财务报告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相关专家、顾问和公司内部管理人员也在碳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从传统上来看,会计机构更适合内部碳管理会计,但很多会计专家已经在外部碳会计有所建树,如环境披露。这主要是由于来自外部的压力,以及监管机制、投资者和股东对披露的要求,但内部日常管理还没能适应这些变化。

四、会计人员与碳会计体系构建

(一)在起步阶段会计人员热情度不高并缺乏专业指导 20世纪90年代到2005年之间,我国会计人员是被动地参与碳会计的建设,并且缺乏相关知识的学习。大多数参与者表示并没有可以参考的碳排放交易多种会计处理方法的实例。与此同时,国外一些专业的会计团体试图提高成员对于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相关会计问题的重视度。ICAEW(英格兰及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在2004年的可持续发展报告中提出:“现在很少有专业会计人员熟悉碳排放交易计划,这是一个具有挑战的行业机会,有助于各个层次政策的完善,包括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标准。虽然最初的计量等是由其他专家完成的,但后期将由会计师审查、评估其相关的影响。由此可见,会计人员的角色是重要的,他们能为市场运作做出贡献。”

(二)中期阶段会计人员积极性与自身业务水平得以提高 直到2005年,我国会计人员在碳会计建设中的参与度有所提高,这一期间为有策略的参与。如,着手编制我国的温室气体清单、披露报告标准的提高、主动完善碳会计体系等。导致这个关键转变的因素是我国碳市场的兴起和IASB在2004年制定的IFRIC-3(在经历6个月后被取消)。碳会计从此由一个仅仅在会计制度制定机构谈论的问题成为了会计人员必须考虑的问题。由于IFRIC-3随后即被取消,相关进行碳排放交易的公司缺少了统一的碳会计处理方法,这样便使得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对于碳会计的处理十分引人注目,它们通过发表报告提高自己在碳会计业务上的咨询能力(Deloitte;2007;KPMG;2008;PwaterCand IETA;2007),尤其是在碳披露报告上。

(三)今后一段时期会计人员必将在碳会计中发挥重要作用 自2005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会计人员成为碳管理中合格的管理人员,并且会计人员成为了“低碳家园”的建设者之一。ACCA大胆地在其“碳拼图”报告中指出:“在未来12个月内,每一个需要进行碳管理的企业会被问到有关其温室气体的排放和减排战略,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并证明实行低碳经济的行动,企业将需要求助于会计师。在未来,这将是会计师的责任,会计人将代表财务会计年度报告过程中碳排放相关的行动。”

由此得出:首先,相关碳企业必须有会计人员的参与;其次,必须重视会计人员在碳会计领域的专业知识,如财务会计的处理和碳报告披露;最后,必须提高会计人员在碳会计领域的知识与专业技能。以此为引导才能充分发挥会计人员的作用,提高会计人员在碳会计上的建设能力。

五、碳会计体系构建措施

(一)成立相关团体机构 成立由一些组织机构紧密联系的团体,这些组织机构不仅有着共同目标并有着相同的价值观。在进行商业活动时,都能遵守环保低碳的要求;在排碳上都有相关限制并要求披露,如投资者必须披露、测量并更好地管理环境问题的压力;在一些政策上相互认同,如,相互承认一些政府没有颁布的标准和政策。这个团体将对碳密集企业如电力企业施加压力,出具环境披露报告,且报告的标准由这些团体制定,报告能被投资者股东和大众获取、解读。这些组织机构应当在碳会计的外部建设上发挥重要作用。

(二)增强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 会计人员必须参与到碳会计的建设中去,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应当积极研究这项新兴业务。会计人员有相对丰富的交易处理经验,对于新兴碳市场的兴起,会计人员可用其专业知识解决相关问题。会计人员在内部建设中也要发挥重要作用,完善碳会计体系并披露报告内容,在碳的战略管理中发挥职能作用。但目前会计人员只有一小部分的专业人员参与物理碳足迹等一些新兴领域,因此必须加强在此方面的建设能力。碳审计也是一个需要加强的方面,相对于科学家具体的测量,管理人员更愿意看到相关数据对财务的影响,因而必须加强审计人员的碳知识。

面对全球低碳的浪潮,中国节能排碳的任务非常大,且碳会计对于国际间碳减排及减轻政治冲突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新兴的碳市场对碳会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国必须更加重视碳会计,企业的会计人员和会计师事务所应首先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相关的业务水平。同时,还要成立一些非政府组织,对企业的碳披露报告进行监督。

参考文献:

[1]王爱国:《我的碳会计观》,《会计研究》2012年第5期。

[2]阮鹏熙:《碳排放权交易国际会计准则问题研究及借鉴》,《中国注册会计师》2012年第12期。

[3]Guenther.E.,Stechemesser.K. .Carbon accounting: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EMAN-EU 2011 Conference:Accounting for Climate Change——What and How to Measure. pp.16-25.2011.

[4]Bowen.F.;Wittneben.B..Carbon accounting: negotiating accuracy, consistency and certainty across organisational fields. Accounting, Auditing & Accountability Journal,24 (8),1022- 1036.2011.

[5]ACCA.Carbon Jigsaw Briefing:Emission Rights Accounting.Association of Chartered Certified Accountants;London;UK. 2009.

[6]scui.F.,Lovell.H. . As frames collide:making sense of carbon accounting. Accounting;Auditing & Accountability Journal,24(8).2011.

第2篇:关于碳排放的知识范文

关键词:温室气体排放;低碳经济;碳审计

一、温室气体排放与低碳经济

近年来,因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急剧上升而引起全球气候变暖,进而引发更多的自然灾害,这不仅使人类生存环境面临日益严峻的威胁,甚至影响到环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得到了世界各国广泛关注,并采取了积极应对措施。

不置可否,环境问题最终会影响到经济问题,尤其像温室气体排放这样全球性的环境气候问题,已经影响到不单单是个别国家,内部范围的经济发展,而是阻碍了更广泛的全球范围内,国与国间,区域与区域之间的经济贸易。因此,各国纷纷在经济领域中考虑气候环境的影响,在保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促进经济发展。

二、低碳经济与碳审计

由于低碳经济是将气候变化问题纳入其考虑范畴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它所面临的相关风险、不确定因素及挑战性将比政府目前所面临的任何困难都更加棘手。那么为了更好地实现低碳经济各国采取了很多措施,概括而言,主要分为政策层面、经济层面和技术层面。政策层面,各国纷纷制定出台能源政策、产业政策和消费政策等,目的是通过推行碳预算,颁布严格的能耗和排放约束性标准,优化产业结构,倡导绿色消费行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经济层面主要是碳排放交易政策和低碳财税政策,如美国对新建节能建筑实施减税政策;丹麦、芬兰等对重排放工业和产品强制性征税等。技术层面主要有温室气体的捕集技术、温室气体埋存技术、低碳或零碳新能源技术等。另外,国际贸易方面,一些国家提出征收碳关税,对未遵守《京都议定书》的国家实施经济制裁。

当然,各国为实现低碳经济所采取的一系列诸如以上政策、经济和技术方面的措施,一方面为有效地减少碳排放提供了支持,另一方面也带来一些问题:首先,低碳政策制定过程的科学、合理,以及政策执行的效率和效果缺乏监管;其次,财税支持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合规性和使用效果缺乏监督;再次,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建立和完善要求高质量的第三方独立鉴证服务。目前已形成碳排放交易的市场包括欧盟交易市场、芝加哥交易市场、澳洲交易市场、英国交易市场,他们都规定交易的碳减排量必须是已通过第三方审计核证的减排量。

为应对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各国越来越关注碳审计,开始从碳审计中积极主动探求节能减排的途径。简单地说,碳审计就是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对政府和企业在履行碳排放责任方面所进行的检查和监督,是对碳排放管理活动及其成果进行独立性鉴证和评价的一种行为。

三、我国碳审计现状

目前,虽然在京都议定书框架内对发展中国家尚无强制性减排要求,但面对日益增长的碳排放量和国际环保、碳关税贸易壁垒压力,我国极有可能在未来很短时间内承担一定数量的碳减排任务,因而,我国已将低碳经济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然而,从发达国家低碳经济的发展历程来看,我国的低碳经济之路还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时间,而低碳审计作为这个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监督机制,在我国仍处在探索阶段,存在诸多问题。

第一,比之西方国家较完备的环境财务会计体系及其更具针对性的特殊环境事项会计规范等,我国环境财务会计较为零散,并未形成体系,使得以此为基础的碳审计工作既缺乏理论方面的研究,碳审计实务工作又缺乏指导,理论与实务严重脱节。在我国大陆地区,碳审计仍是个全新的概念,对于碳审计的动因、目标内容等仅仅是一个个模糊且亟待澄清的基础理论概念,更谈不上碳审计标准、方法、绩效评价等以基础理论为契机延伸出来的应用理论。

第二,公众对碳审计能促进实现和发展低碳经济缺乏广泛的认知度,企业甚至质疑碳审计的公平、公正,担心涉及除资金状况以外的碳排放数据会泄露商业机密,以至于出现提供资料不及时、不完整、不真实的情况,大大增加了碳审计取证的难度。

第三,作为一个全新的审计领域,开展碳审计的专业人才不足。目前在有限的碳审计实践中,受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的限制,审计人员主要还是依靠之前在财务审计中积累的经验,采用的技术和方法也往往局限于传统的财务审计技术和方法,从而使得碳审计提供的鉴证结论可信度降低,因而绝大多数注册会计师对碳审计望而生畏,这样既丧失了在审计服务市场中拓展的机会,又有碍于审计行业的发展,更不利于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

四、我国开展低碳审计的建议

第一,提高公民低碳意识,鼓励进行碳审计。推行碳审计的第一步是要提升公民对低碳的认知度,政府应建立有效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机制,唤醒公众环保意识和能源危机意识,为碳审计的实践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建立起广泛的群众基础。

第二,政府积极制定政策促进碳审计发展。首先,政府要督促有关部门尽快建立一套碳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完整体系,同时建立一套科学、权威的碳审计标准;其次,在现阶段情况下,政府可以先行鼓励企业自愿披露碳排放情况,主动接受碳审计并报告审计结果,在取得一定实践经验后,逐步地要求重排放行业或企业必须披露碳排放情况并接受碳审计,进而推广至全国范围各个行业领域。

第三,加强碳审计业务培训,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企业碳审计涉及政策、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要求审计人员具备广泛的知识。审计人员首先要掌握各种统计、检测、分析的标准和方法,在此基础上根据企业能源投入产出的有关数据计算出各种能耗指标,进而根据这些指标分析出企业使用能源存在的问题,找出节能潜力,提出合理化建议。因此,通过培训可以使审计人员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碳审计方法,提高其业务水平和适应能力,成为具备“复合型”知识结构、能够胜任碳审计岗位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陆婧婧,苏宁.碳审计的国际比较及启示[J].商业会计,2010(16).

第3篇:关于碳排放的知识范文

关键词:碳排放权;配额交易;确认;计量;记录

我国有许多学者对于碳排放权会计核算问题都进行了探讨,但是基于CDM项目的碳排放权会计核算问题探讨相对较多。由我国碳排放权的交易现状来看,我国目前的碳排放权交易虽然主要是基于CDM进行的,但是也有总量控制下配额交易的探索,而且我国作为一个碳排放大国,终会被赋予减排责任,全国范围内的总量控制下的配额交易市场终会形成。

一、基于配额交易碳排放权的确认

由于碳排放权交易目的是不同的,本文认为对配额交易中碳排放权的确认应该视不同的情况而定。

政府分配给企业的,企业用来维持正常持续经营所必需的排放额,并且是有偿分配的,应该将其确认为“无形资产”。对于无偿分配的排放额,国外大多数公司在实务中不予确认,但是本文认为也应该将其确认为企业的“无形资产”。

当企业有剩余的排放配额时,企业若准备将它销售出去,应当将其确认为“交易性金融资产”。企业若不准备销售而留到下一期自用,以备本企业碳排放额不足,则应该将其确认为“无形资产”。

企业从碳交易市场上购买碳排放权,用来弥补超出政府规定的排放配额的部分。此时,应该将碳排放权确认为“无形资产”。如果企业没有外购碳排放权进行弥补,则可以将其确认为“或有负债”。

企业若是为了出售给其他公司以赚取差价而购买碳排放配额,应该将其确认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总而言之,企业持有碳排放权自用的便确认为无形资产,用于近期销售的则确认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二、基于配额交易碳排放权的计量

正如其确认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样,基于配额交易碳排放权计量属性的选择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初始计量。政府无偿分配的排放额以及用于近期出售的碳排放权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购买或者政府有偿分配的碳排放权采用历史成本计量。

后续计量。采用历史成本进行初始计量的碳排放权,采用历史成本进行后续计量,进行摊销并计提减值准备;确认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碳排放权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不进行摊销,也无需计提减值准备。

三、基于配额交易碳排放权会计信息的记录

基于配额交易的碳排放权会计处理需要在原有会计科目的基础上增设“无形资产―碳排放权”“碳负债―碳排放权”“累计摊销―碳排放权”“交易性金融资产―碳排放权”。

碳排放权的取得。获取政府无偿分配的碳排放配额时,借记“无形资产―碳排放权”,贷记“碳负债―碳排放权”;购买碳排放权用于弥补本企业碳排放配额不足时,借记“无形资产―碳排放权”,贷记“银行存款”;购买碳排放权并用于近期销售时,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碳排放权”,贷记“银行存款”。

碳排放权的摊销和减值。政府分派给企业的碳排放配额时,借记“碳负债―碳排放权”,贷记“累计摊销―碳排放权”;外购用于弥补企业排放配额不足的碳排放权时,借记“管理费用”,贷记“累计摊销―碳排放权”;发生减值时计提减值准备时,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贷记“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碳排放权的公允价值变动。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的碳排放权发生公寓价值变动时,借(贷)记“交易性金融资产―碳排放权―公允价值变动”,贷(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碳排放权的处置。剩余碳排放权留待企业下期使用时,借记“累计摊销―碳排放权”“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贷记“无形资产”;剩余碳排放权拿到碳交易市场上出售时,借记“银行存款”“累计摊销―碳排放权”“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贷记“无形资产”“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营业外收入”(借方差额借记“营业外支出”);确认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碳排放权在出售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交易性金融资产―碳排放权”“投资收益”(或借记“投资收益”),同时,将相关公允价值累计变动结转到投资收益,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贷记“投资收益”。

四、促进碳排放权会计核算规范化的建议

(一)学术界进一步加强对碳排放权会计处理的探讨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处于起步阶段,对于碳排放权会计核算的研究也处于各抒己见的阶段,没有形成权威的核算规范。因此,我国学者应该进一步加强对碳排放权会计处理的探讨,借鉴国外碳排放权会计处理的研究结果,结合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现状,总结一套出权威性的适合我国碳交易发展现状的处理方法。

(二)企业自身作为碳排放权交易主体发挥应有作用

作为碳排放权交易的主体,企业在推进我国碳排放权会计处理规范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应该对碳排放权会计处理工作进行实务探索,将自己总结的会计处理方法或者运用学术界的探讨结果运用到企业的会计工作当中,记录碳排放权交易活动,在运用当中不断调整改善,并总结经验,最后探索出一套适合本企业的碳排放权会计处理方法。

积极主动对外披露高质量的碳排放权会计信息。目前,我国没有对碳排放权会计信息披露进行统一规定,企业可以将货币信息化的碳排放权会计信息在原有的会计报表中进行披露,不能量化成货币信息的相关内容进行表外披露,如在报表附注中或者在董事会报告中进行披露。通过披露高质量的碳排放权会计信息为学术界的相关探讨研究提供案例参考,为政府碳排放权会计准则的制定提供参考。

提高企业会计人员专业素质。企业进行碳排放权交易需要企业会计人员有较硬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因此,企业应当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让会计人员有机会学习碳排放权会计相关知识。此外,会计人员自己也应该加强对碳排放权会计最新知识的关注和学习,并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企业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处理问题当中。

(三)政府加快碳排放权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完善

在学术界理论研究探讨和企业实务探索的基础上,政府对其进行总结筛选,尽快制定出一套适合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发展现状的会计准则,以法律法规的形式规定我国碳排放权会计处理方法,形成碳排放权会计处理的规范,碳排放权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都要以准则为标准。并随着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不断发展,对其进行完善,以更好地为企业碳排放权会计处理问题提供指导。

综上所述,学术界、企业自身和政府应该共同努力推进我国碳排放权会计处理规范化,促进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不断发展。(作者单位:河北大学)

参考文献:

[1]郭锐.碳排放权会计研究[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29(2):46~48.

[2]王兴娟.外购碳排放权的会计问题探析[J].商业会计,2011,12(34):46~47.

[3]徐峰林,李晨晨.试论碳排放权会计确认及计量[J].商业会计,2011,7(19):16~17.

第4篇:关于碳排放的知识范文

【关键词】 碳信息披露; 意义建构; 动机特征

中图分类号:F275;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5)05-0066-03

一、引言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背景下,温室气体排放管理受到各界的高度关注,各领域纷纷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在《京都议定书》中构建了碳减排的三种机制,即排污权交易(也称碳交易)、清洁发展机制、共同履行机制。减排机制的建立和实施促进了碳交易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碳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碳信息披露做必要支撑。碳信息披露是企业向公众公开企业的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碳排放战略、关系到气候变化的潜在风险与机遇等信息。研究碳信息披露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加大环境监管与治理提供合理建议。作为碳减排治理与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和一种政策工具,加强企业碳排放信息披露,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也是降低企业环境风险,提升企业价值的重要途径。

本文运用意义建构理论,分析企业行为主体对碳信息披露的认知、语言及意动过程,将企业碳信息披露活动视为企业行为主体认知表象的一种展现。分析各层行为主体的认知和语言表现,为探究形成企业行为特征的内在基础和驱动因素提供新的视角。

二、碳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一)碳信息披露方式

碳信息披露方式主要有定性披露和定量披露。从指标性质类型看,管理方针类如减排理念、管理结构、体制、制度、措施等为定性披露;绩效考核类如碳排放数据、减排目标完成情况、能源循环利用率、投资情况等业绩指标为定量披露。从要求程度分,有强制性披露和自愿性披露,目前我国采用自愿性与强制性相结合的形式。

(二)碳信息披露渠道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企业披露碳信息的渠道呈多样化、多元化态势。国际上,主要依托国际碳信息披露项目(简称CDP),在国内,主要通过社会责任报告、财务报告年报、CDP项目报告渠道披露相关信息,企业还可以通过公司网站、新闻媒体等渠道披露碳信息。社会责任报告、财务报告年报主要针对上市公司和特殊行业,这种渠道是通过法规约束企业的行为。而CDP项目、公司网站、新闻媒体等渠道更具有自愿性披露倾向,是以道德形式约束企业的行为,其中企业自身网站披露正面影响多,媒体报道更关注企业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

(三)碳信息披露内容

国际上,CDP报告是通过问卷调查形式邀请全球500强企业参与碳信息自愿披露,调查内容全面反映被调查企业在气候变化引起的风险、机遇、战略和减排目标、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温室气体排放管理、气候变化治理等方面应对气候变化的信息。CDP基本框架为:(1)气候变化引起的风险、机遇、战略和减排目标;(2)温室气体排放核算;(3)温室气体排放管理;(4)气候变化治理。在国内,碳信息披露主要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环境责任部分体现,碳信息披露内容没有单独详细分类。由此,我国现阶段对碳信息披露内容的界定不够规范,应借鉴CDP框架内容,对企业在社会责任报告或年度财务报表中披露相关信息进行规范,以提升企业自身价值和国际化合作交流的地位。

三、意义建构理论下碳信息披露行为的内在机理

意义建构理论认为,组织的行为是由组织中个体对其环境加以认知的结果。企业碳信息披露等社会责任活动源于企业组织内部行为主体的认知和语言过程。认知是基础,语言是表象,行动是结果。

(一)行为主体的认知是企业碳信息披露活动的基础

认知即企业对环境、碳信息披露活动的认知过程,是探究企业所想的,包括企业自身定位和合法性。

1.企业自身定位:它是企业成员对其组织的共识,定位不同决定其动机和行为不同。Brickson(2007)提出了组织的身份定位有三种,即个人主义的、休戚相关的、集体主义的。企业的高层管理团队直接影响企业参与碳信息披露活动,管理者对企业类型的不同定位,影响企业与利益相关者、自身商业圈外的大环境所要建立的关系类型。个人主义倾向为特征的企业认为“自己是企业中最好的”或“领先的竞争者”;休戚相关倾向为特征的企业认为自己是利益相关者的伙伴,奉行“我们对客户信守承诺”或“我们努力成为可信赖的”;集体主义倾向的企业将自身看做是更大范围的团体一员,奉行“我们致力于世界的”。有关研究表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与管理层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正相关。在碳信息披露方面,企业对自身定位战略性目标越高,意识到改善环境采取积极碳减排措施后能给企业带来正效应,或意识到由环境问题给企业造成负面影响后果严重,认知程度越高其行动越积极主动。多数定性指标类内容如目标、方针和理念等,反映企业自身定位的倾向性。在2013年CDP中国报告中,100家受邀的中国企业中有32家回复了问卷,涵盖了8个行业,主要集中在金融、能源、工业等领域。企业回复参与程度体现出企业对其在国际和国内行业中的定位。如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市值最大、客户存款第一和盈利最多的上市银行,已迈入世界领先大银行行列,企业自身定位是较高的层次。

2.合法性:企业意识到努力遵循相关的规范、价值观、信仰,获得社会特别是利益相关者的认可,使其将经营活动与所感知的社会期望保持一致,是企业存在的必要条件。寻求合法性的行为表现有:(1)受强制被动行为,如重污染行业受到更加严厉的环保法规约束所采取的具体环保措施。(2)主动规范行为,为满足社会期望,倾向于表现出对环境负责的行为。(3)模仿,如面临更多不确定因素或竞争压力的企业会模仿优秀企业所表现出的责任行为。环境监管法规、违规事件、新闻媒体报道等外部压力对合法性构成威胁时不断调整自身行为。

(二)语言过程是认知表象的外在展现

语言过程是企业与利益相关者沟通碳信息的交流工具,通过语言把企业所想的说出来,包括正当性和透明度。

1.正当性,是企业采用语言策略展现阐释在法律、科学、经济方面如何看待对环境、碳排放减排责任的表现,披露自己“怎么做”和“做得好”。在CDP问卷指标“企业披露减排行动”回复中,中国交通建设公司披露:“公司高度重视建设项目的原材料是否绿色,环境友好,建立供应商名单,确保采购100%符合要求”,表述了企业主动减排的具体行动。

2.透明度,是企业与利益相关者沟通环境责任包括碳信息披露的程度。包括行业透明度、对利益相关者透明度、财务资源的透明度。透明度反映利益相关者获知碳信息渠道是否畅通。一般具有透明度行业的企业比透明度低行业的企业面临更大的制度压力,较高透明度使企业管理者受到更多来自利益相关者和社会的监督,驱使其参与碳信息披露。上市公司财务资源的透明度比非上市公司的财务资源透明度高。

(三)意动体现企业所做的,是认知的结果,包括姿态、一致性、承诺

1.姿态,是企业对社会的期望、需求和批评所作出的回应方式,表现为防御性、试探性、开放性。如减排目标问卷中,问及企业是否在报告年度制定了有效的减排目标时,中石油表示,公司非常关注节能减排,随着公司今后的发展,总排放量肯定会上升,但排放强度一定会下降。

2.一致性,是企业整体战略目标和社会责任活动以及在碳减排行动中的一致性。如企业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回复中,表示将管理气候变化风险和机遇整合到整个公司的识别经营风险和机遇的内部风险管理系统中,表明战略目标和行动是一致的。

3.承诺,是企业实现目标的决心和热忱。如中国电信承诺做绿色综合信息服务供应商;中国工商银行承诺推行绿色信贷,建设生态文明。承诺有助于企业行为活动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CDP项目调查内容中,问卷二级指标涵盖了企业对碳信息披露的认知、语言、意动过程三个层面,有些指标归属明显,如对风险与机遇回复属认知层。对碳排放核算方法、排放数据、核查等回复是语言披露的透明度。有些是交叉的,如目标、战略、沟通等。

四、企业行为主体披露碳信息的动机特征

企业行为主体主要有股东、管理者和雇员,每个行为主体出于不同的需求在对碳信息披露的认知、语言和意动表现不同,动机特征分为工具性动机、关系性动机、道德性动机三类。

(一)工具性动机

每个行为主体出于自利驱动履行责任。组织层次上企业内部群体包括股东、高层管理团队,对企业参与碳信息披露及管理具有最直接的影响。个人层次上不同主体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感知形成了个体对企业的态度和行为。内部群体自利动机驱动管理者积极参与并推动企业履行环境责任(包括碳信息披露),使股东利益最大化。如果高层管理团队的动机是提高股东价值、公司竞争力,意识到确保公司生存发展才可提高自身的薪酬,那么,他会通过公司治理,制定战略目标、经营策略,使其履责活动与战略目标一致。工具性动机源于行为主体认知层面,认知定位个人主义者工具性动机表现较突出。

(二)关系性动机

行为主体在履责时考虑团体成员之间及利益相关者的关系。管理者受利益相关方及其他外在压力的影响,促使公司在履责时有更好的表现。认知定位于休戚相关者和集体主义倾向者,在语言和意动层面突出体现关系性动机。在中国企业参与CDP问卷调查中,回复企业数量逐年增加,说明一些知名企业模仿同行参与碳信息披露,避免负面报道、声誉和形象受损。

(三)道德性动机

理人总会考虑伦理标准和道德规范,是个体有意义存在的心理需求。出于对道德和伦理的关注,驱动管理者和雇员作出相应决策处理环境问题或回应行动。企业高层管理者对组织的价值观会影响组织是否履责的行为。

可见,高层管理者在公司内部履行责任具有多重动机,对企业内部组织主体,要驱动他们参与有效的、战略性管理,积极实施碳减排举措,首先是满足工具性动机,然后才是关系性动机和道德性动机。

五、对促进企业碳信息披露实施的启示

对企业而言,不论企业性质是否为国有企业,不论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企业内部各个层次的行为主体认知层动机是基础,只有意识到实施碳减排战略,积极披露碳信息对企业长远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才会积极参与并采取行动。因此,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文化建设,从认知与态度层面形成对碳信息披露责任的驱动力,意识到应对环境变化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把碳减排行动视为势在必行。对于政府监管而言,制定和颁布碳信息披露的具体要求和规范,是驱动企业履行碳减排责任的外因,监管部门有责任引导企业作出正确的选择,通过制定更加具体的、操作性较强的碳信息披露指南,规范披露内容和方式,满足不同行业各层次企业信息披露的需求,提高碳信息披露质量,真正为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参考文献】

[1] 李伟阳,肖红军,郑若娟.企业社会责任前沿文献导读[M].中国电力出版社,2013:91.

[2] 沈洪涛,刘江宏.国外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特征、动因和作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S1):86-90.

第5篇:关于碳排放的知识范文

一、低碳城市的基础——市民的低碳意识

在全国都呼吁发展“低碳”以来,杭州市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经过大量的宣传普及与长期的积累,杭州人“熟悉”了低碳,初步接受了基本的低碳知识,具备了一定的低碳意识,但对低碳内涵并没有深刻的理解。

1.低碳认知程度

对事物的认知程度是由认知广度和认知深度共同构成的。前者反映了人们在认知事物过程中所了解的知识范围,而后者则是认知事物时触及事物本质的程度。笔者将从低碳认知广度和认知深度两个维度对杭州市民的低碳认知程度进行剖析。

(1)低碳认知的深度。

通过调查市民对低碳城市,低碳生活等名词的了解情况,八到九成的市民对这些名词的认知仅仅停留在表面,认知程度有待加强。

(2)低碳的认知广度。

在笔者本次的研究中,杭州市民在低碳相关知识的认知上,呈现出认知广度相对较高、认知深度相对较低的特点。

2.低碳认知渠道

不同的人群由于受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与制约,获取低碳相关知识及信息的渠道存在着差异。

从杭州市市民获得低碳方面的知识和信息的渠道来看,报纸、杂志、图书为杭州市民获取低碳知识和信息最多的渠道,比例到达83.2%。电视、电影和互联网也占有较高的比例,在网络普及化的杭州,互联网应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

3.市民参与意向

笔者认为,低碳参与意识是指在具备了较高的低碳认知后,指导其在社会生活中自觉加入低碳生活的观念与想法。杭州市民已经在具备了一定的低碳认知责任和意识。同时采用逆向思维考虑适时地做“减法”,倡导市民减少能产生二氧化碳的不必要行为或减少碳排放量较大的行为的实行。

二、社会生活低碳化进程

1.杭州市民低碳行为的现状

总体而言,一方面目前杭州市民虽然具有了一定水平的低碳认知,但一定程度上并未转化为行动;另一方面,杭州市民许多低碳行为并非是低碳意识指导下的作为,而更多的是基于不增加生活支出的经济考量或基于自身的健康考量所作出的低碳行为。

2.杭州市民低碳行为中存在的不足

(1)低碳行为以经济利益驱动为主。

我们将上述各项市民低碳行为归纳分成四种类型,即:资源节约型行为(即在日常生活中以节约资源的方式进行的低碳行为)。环保辅助消费型(即在消费过程中,对于辅消费过程所采取的低碳行为)、环保产品消费型(即在消费过程中,将低碳产品作为消费选择的低碳行为)、健康促进型(即以促进自身健康和环境健康的低碳行为)。

(2)节能产品使用的不均衡。

使用节能产品对低碳生活的开展具有巨大的积极作用。目前在杭州市民使用的环保节能型产品中节能灯的使用率最高,为92.8%。而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率相对较低,仅为42.8%。同时,如充电电池等可循环利用产品的使用率也相对较低,仅为24.0%,远低于一次性电池的使用率70.4%。由此可以看出,杭州市民在使用节能产品中出现不均衡的状况。

(3)一次性产品使用的过量。

一次性物品使用的巨额数量导致产生了相当庞大的碳排放量。本次调查以一次性筷子的使用为例。调查发现使用一次性筷子的受访者所占的比例达到六成以上,还有将近三成的受访者持无所谓,视情况而定的态度,只有9.8%的受访者明确表示一次性筷子不环保,不会使用。

(4)家电使用时间过长。

根据目前的研究发现,每天使用一小时电视,一年将排放38.4千克的二氧化碳;每天增加3分钟的冰箱开启时间,一年将多排放二氧化碳30千克;平均每开一天车,一年将排放二氧化碳98千克。

三、提高市民低碳意识及改善低碳行为的对策

市民的低碳意识和低碳行为是发展低碳的重要推动力量,而杭州市民的现状尚处于较低层次,无法适应杭州市的低碳发展目标需要。要全面加强市民的低碳意识和改善低碳行为,应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社会组织的推动作用,市民的参与作用。

1.加强低碳宣传,倡导低碳理念

加强低碳宣传,把“低碳”知识的宣传教育作为提高市民对“低碳”认知的重要手段,以宣传营造节能减排与自身的相关性与重要性。

2.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碳产业

通过制定长短期的低碳发展规划,分步骤、分阶段地实施“高碳”产业的限制与控制,确定短期、中期、长期所要到达的低碳目标及各自的发展路径,协调推进传统产业结构调整,以现有产业发展平台为依托,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以结构创新推动“低碳”发展,降低GDP的碳强度。

3.重视低碳技术的研发,加快低碳产品的应用

加大投资和扶持力度,逐步建立节能和能效、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及自然碳汇等多元化的低碳技术体系,为低碳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在调查中有42.0%的被调查者表示应该加大科研力度,增加对低碳产品研发的投入。积极开发绿色建筑,创造低碳居住空间;探索城市“绿波智能交通灯”技术,创建低碳交通系统。

第6篇:关于碳排放的知识范文

关键词:滨海旅游;低碳旅游;低碳经济

一、引言

低碳旅游是一种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旅游活动[1],不会牺牲游客自身舒适度,能够综合利用节能、可再生能源、碳汇等途径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2],是保障游客旅游质量与旅游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共同提升的发展方式[1]。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开展低碳旅游建设远早于国内,尤其是他们完善的低碳相关法律,制定未来碳排量目标,产业转型升级,低碳旅游建设投入,发展新型能源,建设低碳社会等方面都积累了许多经验。我国在低碳发展的道路上虽出发较晚,但国家对于低碳旅游发展非常重视。2012年,的《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坚持节能环保,推动低碳旅游方式”原则。2016年8月22日,《全国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中提出“环境友好型、非资源消耗性的生态旅游”。《“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提出“倡导绿色消费方式”“引导旅游者低碳出行”“推进旅游产业生态化、低碳化发展”“大力发展海洋及滨水旅游”。海南省作为我国旅游大省,这里气候宜人,资源丰富,吸引了国内外游客前来旅游,加速推动海南省经济发展。因此,研究国外滨海低碳旅游发展的成果对海南实现低碳旅游发展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为海南自贸港建设下的旅游业注入新活力。

二、海南滨海低碳旅游发展现状

(一)海南旅游碳足迹构成海南四面环海,游客入岛主要依靠民航和水运,岛内则以铁路和公路运输为主。截至2018年底,海南省民用运输飞机214架,民用汽车12.72万量,私用汽车总量109.95万量,近三年以14.9%的速度不断增长,这些车辆的使用带来了更大的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等资源的消耗,大量的汽车尾气排放增加了碳排量及大气污染。滨海旅游业碳足迹中交通碳足迹是最重要的部分,2015年海南交通碳足迹629.21万吨,占比96.06%,其次是住宿碳足迹20.7万吨,占比3.16%,而其他5个类型碳足迹所占比重均较小。其中,境内旅游碳足迹占比(95%)远远大于入境旅游碳足迹(5%),所以在境内交通这方面,节能减排空间相对较大。

(二)海南省低碳旅游政策海南省近几年出台了多部有助于低碳旅游发展的政策。如《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低碳发展的若干意见》《海南省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节能低碳产品认证管理办法》《海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7-2030)》《海南省“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关于开展2020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活动的通知》。《海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7-2030)》中提出需大力发展旅游业,鼓励景区、酒店、休闲度假区利用科技节能减排,积极打造低碳城市,倡导公众绿色出行和消费,进行低碳式发展。《海南省“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要求到202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2015年降低12%,推动低碳旅游发展,完成国家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海南滨海旅游低碳政策规划了各行各业未来低碳发展的方向,这不仅需要政府多方面的规划引导,更重要的是去落实旅游目的地交通、酒店、景区、餐饮的低碳发展具体措施。这个过程就需要政府深入旅游业,结合发展现状和趋势,制定出低碳旅游考核制度和行业标准,依靠量化的标准来约束企业低碳经营。

(三)海南游客对低碳旅游认知态度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他们作为滨海低碳旅游产品生产和开放方向的决定者,是海南发展低碳旅游的中坚力量[3]。游客参与低碳行为主要取决于自身对节能环保行为的认知程度,游客的低碳旅游行为与低碳认知具有一致性[4],认知程度越高,参与度越高;认知程度越低,越不愿意参与。根据管玉梅[5]的调查研究,大部分游客赞同倡导低碳生活能够缓解环境压力,游客低碳环保价值观相对较好。但对于低碳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弱,半数以上的游客对碳排放理解不到位,认为温室气体排放只与二氧化碳排放有关。

三、国外滨海低碳旅游的做法

(一)英国低碳旅游发展的经验英国作为一个海岛国家,低碳化发展一直是世界各国的先行者,2003年,英国的第一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首次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2008年英国颁布了《气候变化法》,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明确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的国家,并将“碳预算”纳入法律范围内,制定了具有约束力的减排目标,要求从1990年起,到2010年国内碳排放总量要下降20%,到21世纪中期需减少排放60%。为实现这项目标,减小国内高碳依赖,英国政府激励市场经济,扩大低碳经济的发展和增加新能源产业的创新能力。同时,英国还实行了气候变化税,对国内的企业依据高碳能源使用量来征收税金,并且鼓励企业使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截至2013年,英国碳排放量相较1990年减少了26%。英国政府鼓励国民低碳旅游出行,并要求其政府员工及亲属乘坐航行时间在5小时内的航班应乘坐经济舱,为国内民众做出表率。英国在探索发展低碳化的道路上,先后了《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创建低碳经济———英国温室气体减排线路图》和《英国可再生能源战略》等相关法律政策,起到一个探索者和推动者的作用。

(二)新加坡低碳旅游发展的经验新加坡作为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素有花园城市的美称,陆地面积仅有719.1平方公里,仅仅只有北京的1/23,但这里的人口密度却是北京的6倍,新加坡能够成为世界知名旅游胜地,离不开自身发展建设时对道路规划以及建设绿色基础设施的考虑。新加坡以高经济水平、低排放量模式与英、法、德、挪威等国成为世界低碳化发展的榜样。新加坡交通体系以公共交通为主导,以轨道交通为主体,建设贯穿全国的铁路、轻轨系统以及路上公共交通系统。为了限制过多的车辆在高峰时间进入闹市区,采取电子收费系统,同时利用GPS系统调节出租车的效率。完善的公共交通体系解决了城市居民和外地游客的交通问题,也提升了新加坡在世界旅游目的地中的形象。为更好地打造洁净绿色的城市,新加坡颁布了《环境公共卫生法案》,并专门成立了的“花园城市行动委员会”。80年代,新加坡将5%的土地设立为自然保护区,鼓励全民参与绿色发展和环境保护中去;90年代,建设绿色走廊,将社区于各公园道路连接起来,提高绿色空间占比;21世纪后新加坡政府大力发展屋顶绿化等新型园林技术,推动城市绿化建设发展。这都体现了新加坡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将低碳化发展作为建设城市的要点。

四、国内外滨海低碳旅游发展经验对海南省的启示

(一)完善低碳旅游政策,加强执行力度健全的低碳旅游政策为地方发展低碳旅游提供了保障,能更有效地推广低碳旅游。英国施行气候变化税,将“碳预算”纳入法律政策,明确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强大的执行力提高了旅游企业的自我约束力。近些年,海南省虽注重低碳发展和规划,但依旧有旅游企业不愿意、不接受、不认可低碳发展,甚至做出损害生态环境、危害他人安全只为自身谋取利益的行为,这就需要政府健全规范低碳旅游发展政策,加强执行力度,加大违规处罚力度。让旅游企业不敢违规、不想违规、不愿违规,构建相互监督体制,控制碳排放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同时需要政府完善低碳型人才的培训,旅游人才对海南旅游市场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应积极引进低碳型人才,提供公平的就业环境,提供专项资金支持,加大旅游企业在低碳旅游方面知识的宣传,正确引导当地居民的低碳意识。

(二)健全城市交通体系交通碳足迹是海南旅游业碳足迹构成的主体。新加坡地小人多,土地资源约束相对较大,但它形成的以轨道交通为主的模式,缓解了公众对交通的需求,同时还降低了碳排量。海南省地形中间高,四周地,北部人口稠密,南部城市外地游客居多,整体人口分布在沿海平原地区,随着海南旅游经济发展加快,更多人口会汇聚到这些城市,就易造成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既要满足城市低碳交通,又要满足公众对交通便利的追求,就应借鉴新加坡发展轨道和路上公交为主的低碳交通模式,结合新能源减少碳排放量,打造便捷、舒适、安全的交通环境,让旅游者在选择旅游交通方式时,尽可能选择高铁、公共汽车、自行车、电瓶车或徒步的方式。

第7篇:关于碳排放的知识范文

[关键词]饭店;低碳行为;内部驱动因素;聚类分析;最优尺度回归分析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13)03-0073-07

1、引言

随着旅游者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发展可持续旅游理念逐渐被广大游客以及旅游生产企业所认可,低碳旅游研究成为有意义的研究课题。由于相对而言,旅游企业并非属于碳排放重点关注的产业部门,进而使得旅游业的低碳管理研究经常被忽视。在实践方面,近年来我国政府陆续出台了低碳旅游相关意见和要求,如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关于推进节能环保的要求、2010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关于大力推进旅游节能减排的工作指南,这些文件的出台成为低碳旅游实践的助推力。

在中国旅游业中,饭店作为碳排放的重要行业,整体仍然处于高能耗阶段,日常平均能耗也远高于居民消耗,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饭店环境问题在国外已经得到关注。阿尔瓦雷斯(Alvarez)研究了西班牙酒店的环境管理行为动因,认为企业管理技术与组织环境因素、外界因素一同影响环保行为;麦尔(Mair)研究了企业环保行为内外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认为企业提高竞争力、提升企业形象等是企业环保行为的内部动因。在我国,低碳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实现路径和对策研究的理论探讨层面,王群、杨兴柱对国外旅游业碳排放进行了研究综述,对碳抵消的具体措施进行了系统梳理,构建了旅游业碳排放的研究框架。石培华等人构建了概念性政策框架设计思路,提出了旅游行业的减排措施。蔡萌、汪宇明倡导低碳旅游,将其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为了深入研究饭店低碳行为的企业内部驱动因素,本文通过对辽宁省星级饭店的问卷调查,研究饭店低碳行为的内部动力,为企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诊断当前低碳实施问题提供借鉴,为政府实施低碳策略提供依据。

2、文献回顾和研究架构

2.1 饭店低碳行为

饭店低碳行为是旨在降低碳排放的饭店产品生产和经营管理行为。该行为对推进节能减排的低碳化、循环化发展,降低饭店运营成本,提升饭店的生态环保形象和市场竞争力具有积极作用。饭店低碳行为复杂多样,很难一一列举,可以将其分类,再加以研究。根据企业环境行为的分类,可以将饭店低碳行为分为“硬件或技术”以及“软件或组织管理”两个方面。其中,“硬件或技术”指直接用于减少碳排放的行为,如调整产品性质或是改善设备从而降低能耗;“软件或组织管理”主要指不直接影响碳排放,但是会影响现有行为系统的行为,如环境培训、上层管理支持。从行为的目的方面划分,可以将饭店低碳行为分为低碳控制行为和低碳保护行为。低碳控制行为旨在使企业的碳排放保持在一定规定范围内,如采用技术处理或设备对碳排放进行处理的行为。低碳保护行为是指减少碳排放产生的行为,它的主要行为特征是提高原材料、能源和水的利用效率,或其他防患未然的行动。从行为的执行层面划分,可以将饭店低碳行为划分为低碳投资行为、管理行为和缩减行为。投资行为指为了降低碳排放的投入及其购买提高产品和装置效率的行为;管理行为指日常重复性降低碳排放管理的措施,以及企业制定规章制度从而控制碳排放使用的行为;缩减行为是指有意识地为降低碳排放所做的努力,包括观念转变、企业建立低碳文化等。

除了以上3种分类方法,还有低碳设施设备及低碳实践水平等方面的划分。这些分类方法各有侧重,又相互交叉,不利于进一步研究的开展,下面将通过定量研究加以分类。

2.2 影响饭店低碳行为的内部因素

饭店低碳行为的内部驱动因素是指影响饭店低碳行为的自身特征或经营管理特征。企业的内部驱动因素在不同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上受到研究者的探讨,本文汇总了部分文献的研究结果,就常见的几个影响因素如管理培训、技术设备、感知效益、企业社会责任、经济状况进行实证研究,探求中国饭店企业低碳行为的内部驱动因素以及他们对不同类型低碳行为的影响。

企业社会责任:旅游业的奢侈消费助长了负面环境影响,因此,低碳导向和组织管理是十分必要的,而低碳行为需要管理者比普通战略和操作问题付出更多的关注。这有赖于企业社会责任作为坚强后盾。卡西姆(Kasim)和威廉姆森等(Williamson,et al.)分别论述了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环境行为的重要影响。同时,理理论对决策者的态度和主观规范对决策的影响作用也进行了论述。然而,也有人对此持有不同观点,如布拉姆韦尔(Bramwell)研究证明,丹麦的饭店低碳不是出于企业社会责任,而是为了提高竞争力和降低成本。

管理培训:沙玛(Sharma)认为,如果公司有环境保护方面规定,则更容易采取主动的环境行为。科尔达诺等(Cordano,et al.)也认为,企业员工的行为会积极地响应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也有研究证明管理学的组织行为对企业决策行为具有影响。亨利奎斯等(Henriques,et al.)在提出环保导向对企业行为影响的同时,提出组织管理对环境行为具有重要影响。这些研究都表明,企业管理与饭店低碳行为可能有相关关系。

技术设备:莱茵斯(Lynes)提出企业技术设备对环保行为具有影响,技术设备越先进,企业低碳行为的基础越好。斯考特等(Scott,et al.)提出技术进步与旅游行为一样会同步减少碳排放。麦尔在构建旅游部门的环保行为模型时强调,技术设备是企业低碳环保的重要驱动因素,企业先进的技术设备会对低碳行为具有影响。阿尔瓦雷斯在研究西班牙酒店的组织环境对环境行为影响时提出,饭店的技术设备是否先进,将极大影响企业环保行为结果。

感知效益:布拉姆韦尔等人研究证明,低碳具有提高竞争力、降低企业成本等感知效益,研究还认为企业采取低碳的重要原因是为了提升企业形象和公共关系,从而提高短期效益。他们认为采取环保行为可以提高能源效率和循环使用能源以减少浪费,减少运营费用,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和扩大市场占有率,间接还可以提升区域形象,寻求长远发展,迎合消费者的环境需求,塑造旅游地文化和社会地位等。克莱维一科斯特等(Claver-Cort6s,etal.)研究认为,环境行为可以节约成本的感知效益是企业积极投入环境行为的动力。

经济状况:现有的关于环境管理与经济表现关系的研究是矛盾的,有些研究认为经济状况与环境策略有正面相关,即经济状况越好,环境策略可能越先进,采取低碳行为的措施可能越得力。例如,顾达尔(Goodall)研究认为,环保行为在大旅游公司比小旅游公司表现得更突出,这可能与大公司资金更为雄厚的经济状况有关。但也有些研究表明,经济状况与低碳行为之间可能有消极联系。中国饭店业中经济状况是否与低碳行为有关,有待实证研究。

2.3 研究假设

现有的文献已经证实,在国外饭店业,以上5个企业内部因素与企业低碳行为的实施具有相关关系,贝利斯等(Baylis,et al.)提出不同环境下的行业企业,环境绩效行为的驱动因素也许不同。因此,以上5种因素哪些会对中国饭店业低碳行为具有影响,影响的作用力大小是否相同,成为以下研究的目标。为了解释这些问题,本研究建立以下假设:

假设A1:饭店低碳行为分为低碳保护行为和低碳控制行为两类;

假设B1、B2:饭店的企业社会责任与低碳保护行为和低碳控制行为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假设c1、c2:饭店管理与低碳保护行为和低碳控制行为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假设D1、D2:饭店技术设备与低碳保护行为和低碳控制行为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假设E1、E2:饭店感知效益与低碳保护行为和低碳控制行为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假设n、F2:饭店资金状况与低碳保护行为和低碳控制行为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3研究设计与研究结果

问卷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利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经过对4名饭店管理者、5名专业研究人员的访谈,对问卷的合理性和易懂性进行调整,利用大连市2011年旅游工作会议,发放问卷80份,回收问卷42份;通过饭店企业名录随机向辽宁省内其他地区的饭店发放问卷150份,回收问卷85份,其中,信息缺失和无效的问卷15份,有效问卷112份,有效回收率为48.6%。

问卷回收后,对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分析检验,各变量的克朗巴哈α值(Cronbach’s Alpha)系数均大于0.8,量表的信度值在0.8以上,表明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可以认为,设定的题项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在测量量表效度时,采用KM0样本测度和巴特勒球形检验(Bartlett’s Test),所有测量项目的KM0均在0.8以上,巴特勒球形检验统计值显著,说明量表的建构效度较好。

为了将饭店低碳行为进行科学划分,根据饭店低碳行为概念部分的文献分析,将饭店主要低碳行为分解为相关题项,对题项的问卷数据进行聚类分析,从而得出两分类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建立基础。分析结果如图1,图中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饭店低碳行为分为两类,一类是低碳保护行为,包括的题项是:制定低碳工作条例、制定低碳激励制度、愿意承担碳排放税收、能源使用有规章、设备更换有计划;另一类是低碳控制行为,包括的题项是:减少能源使用、浪费行为减少、进行低碳采购、物品循环利用、采用低碳材料、使用低碳设备。

根据低碳行为文献的分类方法,可以看出,第一类题项主要是意识观念、组织管理的软环境行为,第二类题项主要是技术设备相关的硬件建设行为。从行为目的上划分,第一类主要是为了保护环境,使用管理、制度等方法把碳排放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第二类主要是降低碳排放,通过设施设备达到控制碳排放的目的。因此,将以上两类分别概括为低碳保护行为和低碳控制行为,假设A1成立。题项来源详见表1的题项分解。

除了假设A1使用聚类分析方法外,其他假设采用最优尺度回归分析进行研究。这是由于问卷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并非精确定量,而线性回归分析要求因变量为数值型,自变量中的分类变量也往往需要使用哑变量来拟合,如果使用一般线性回归可能会对分析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影响。而最优尺度回归分析允许因变量和自变量为各种类型的分类变量,分析时采用一定的非线性变换方法对原始变量进行转换,然后反复迭代找到最佳方程式,因此采用非线性回归的最优尺度回归分析更适合研究需要。表2、表3分别显示了饭店低碳保护行为和饭店控制行为与饭店内部各因素之间的回归关系。

4、讨论

根据最优尺度回归分析的结果,饭店低碳保护行为模型显著成立,模型总的解释力达到55.2%。回归模型的方差分析表显示,该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模型中各变量标准化系数列表显示,技术设备和感知效益在方程中无统计学意义,但是管理培训、企业社会责任、经济状况对饭店低碳保护行为影响显著。由系数大小和编码含义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管理培训水平越高、经济状况越充裕、企业社会责任感越强,饭店的低碳保护行为越积极,即环境保护的意识更强。样本数据中,经济状况(Beta=0.446)对饭店低碳保护行为的影响大于管理培训(Beta=0.252)的作用,管理培训对低碳保护行为的影响大于企业社会责任(Beta=0.169)的影响。

从政策层面来看,资金雄厚而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在低碳保护行为方面可能会更积极,可以从这种类型的饭店人手,带动整个饭店行业的低碳发展。相对于管理水平较为落后、资金不太宽裕的酒店,可以加强管理能力方面的支持,给予政策资金的帮助,努力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加强管理监督,帮扶这类饭店低碳发展。

第二个模型是饭店内部驱动因素对低碳控制行为的回归,模型总的解释力为66.9%,第二个模型的解释力强于第一个模型,这表明饭店内部驱动因素对低碳控制行为的影响力更大,而低碳保护行为可能受饭店外部因素的影响比较大。这个结论符合常识,因为低碳保护行为在理念和认识上都高于低碳控制行为,低碳控制行为更容易通过企业内部因素而提高。模型中各变量标准化系数列表显示,企业的管理培训、社会责任、技术设备、感知效益与经济状况均对饭店低碳控制行为影响显著。由系数大小和编码含义可以得出结论:管理培训水平越高、技术设备越先进、企业社会责任感越强、感知效益越好,饭店的低碳控制行为越积极,即采取的控制碳排放的行为更显著。其中,管理培训(Beta=0.388)的作用大于技术设备(Beta=0.367)对低碳控制行为的作用,企业社会责任(Beta=0.257)的作用大于感知效益(Beta=0.245)的影响;而饭店的经济状况和低碳控制行为反向相关。

从模型中可以看出,企业社会责任与饭店低碳保护、控制行为都显著相关,假设B1、B2成立。这和多数学者的观点相吻合,即企业社会责任越强,低碳行为越主动,这一结论证明了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观点。模型显示,无论是低碳保护还是低碳控制行为都与企业社会责任有关,即企业的软硬环境都会影响低碳行为的实施。基于这个结论,可以从提高企业社会责任的角度促使企业节能减排。

管理培训与饭店低碳保护、低碳控制行为关系显著,假设C1、C2成立。虽然管理培训行为属于实践层面,但对饭店软环境具有一定反作用,管理培训可以促进低碳保护行为。管理培训对低碳控制行为影响显著,证明管理对设施设备运转具有影响力,饭店可以通过提升管理能力、加强管理人员培训,促进节能减排。

饭店技术设备与低碳保护行为关系不显著,假设D1不成立;与低碳控制行为关系显著,假设D2成立。饭店技术设备不会对饭店低碳决策产生影响,但会对饭店低碳控制产生影响。如饭店设备老化,缺乏维护保养,就会提高饭店能耗,碳排放增多。因此,经常对硬件设施进行维护以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节能减排有正向影响。

感知效益与低碳保护行为关系不显著,假设E1不成立;与低碳控制行为关系显著,假设E2成立。感知效益对饭店软环境的影响不显著,但对饭店低碳控制行为影响显著,可以通过加强员工对低碳感知效益的了解,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如宣传低碳对企业的正面影响,营造低碳的社会关系环境,从而降低碳排放。

饭店的资金状况对低碳保护行为影响显著,假设F1成立。这与一些学者的研究结论相符,饭店的资金越雄厚,经营管理理念可能越先进,在软环境营造方面可能越从容,低碳保护行为越完善。资金状况对低碳控制行为影响显著,假设F2成立。但两者的关系呈负相关,即资金越充裕,低碳控制行为可能越少,资金越紧缩,低碳控制行为越完善。如五星级酒店在公共区域营造奢华明亮的环境,不会使用声控或光控节能技术,能源消耗比低星级酒店更高;低星级酒店由于客户没有过高的消费要求,因此更倾向于低能耗的服务。基于这一结论,政府可以加大高星级酒店能源使用的监督,促进清洁能源在高星级饭店的使用,从而提升饭店的环保低碳能力;对于中低档次酒店,可以利用它们对降低成本的需求,使用好阶梯电价等市场工具。

第8篇:关于碳排放的知识范文

关键词:环境经济学;碳交易;知识体系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当今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环境经济学理论已表明碳交易是公认的最具“成本效率”的低碳治理政策工具,但环境经济学却未专门介绍碳排放交易体系,随着碳减排约束的不断加强,环境经济学有必要对这一知识体系加以普及。碳交易知识体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介绍。

一、限额设定与范畴

“限额”是指某一交易体系所涉温室气体的排放总量,限额设定涉及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管制气体。

大部分排放交易体系关注然手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少数排放交易体系还管制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烃、全氟烃和六氟化硫等。

2、管制行业。

管制行业的确定需要权衡常规因素:第一,分析某特定行业的减排潜力与减排成本;第二,了解该行业对交易机制的熟悉程度;第三,了解该行业的监测、报告与核查的可行性。

3、覆盖范围。

如果包括每一个微小的温室气体排放的来源,会超过管理计划能力并导致交易成本的增加,但只包括少数单位则会减少配额市场的流动性。使用最多的方式是从核心行业着手,然后逐步扩大管制行业范围。

4、排放监管点。

交易体系可分为上游体系与下游体系:在上游交易体系中,化石燃料生产商必须根据燃料中的碳含量交出相应排放配额;在下游交易体系中,排放者必须根据实际排放量交出相应的排放配额。

二、配额分配

在指明排放配额总量的前提下,确定每个排放者获得分配排放限额的数量,确定排放配额是高度政治化的决策过程,政府通过设定排放限额有效创造稀缺的宝贵资产,然后在经济体不同参与者中进行分配。配额的方法一般有三种:一是政府免费分配它新创造所有的资产,二是排放者必须从政府买所有它需要买的配额,但大部分的碳交易体系选择的是混合型的。例如,欧盟排放交易体系只是拍卖排放配额的10%,基于早年排放而对排放者分配排放许可证,这种方法叫做“溯往原则”。还有一种方法叫做“标杆原则”,根据某同质行业、给定产品组或经济产量的绩效评价确定排放配额的核配方式。采用溯往原则核配碳排放权相对简单,仅需获得待审计设施的排放数据即可,但弊端是奖励了污染最严重的企业,因为它在不考虑企业效率的前提下将最高排放配额分配给排放量最高的企业。其次这种原则还鼓励企业夸大其给定基准期的排放量,用以达到更高排放配额的目的。采用标杆设定原则有助于平等对待具有可比性的设施,生产效率高的企业能够获得更高排放配额,从而鼓励企业努力提高排放绩效,奖励生产效率高的企业,惩罚生产效率低的企业。但其难点在于要为排放交易体系涵盖的所有工业部门的所有异质产品设定标杆。

三、价格管理

由于碳交易市场受政治因素影响较大,交易量过低、流动性过差、价格波动都会影响交易系统的环境效益,因此有必要设计一些工具来降低市场波动、控制碳价格。

1、储存配额。

排放者可保留剩余配额至下一个履约期使用,配额价格除了能反映当前的配额稀缺程度,还能反映未来预计的配额稀缺程度。

2、预支配额。

若交易体系允许排放者通过预支未来交易期的排放配额满足当前交易期的规定,则碳价格能够稳定在较低水平。

3、价格底线。

通过设置最低碳价为投资者提供安全保障,通过这种方式可限制碳价波动、减少未来碳价的不确定因素。

4、价格上限。

通过为排放配额设置价格上限确保排放者合规成本不会超过既定阈值。如果配额价格达到上限,监管机构则必须增加配额供应。

5、抵消。

抵消信用额度是奖励排放交易体系涵盖范围以外的温室气体减排成果的凭证。可采取国内抵消信用额度或国际抵消信用额度两种方式。

四、监测、报告、核查及执行制度

为了保证排放交易体系市场既可信又可靠,作为监管者应确保覆盖范围内的设施遵守规则,关键在于监测、核实及报告实际排放量的准确性。防止发生欺诈行为不仅对该市场的有序运作至关重要,还关乎排放交易体系所维护的环境完整性。在力求监测结果准确可靠的同时还需考虑监测、报告及核查的费用。首先,使用与活动性质及规模相宜的监测规定。第二,报告要求清晰明了,截止日期应予以明确。第三,由外部机构完成对排放数据的核查工作。第四,针对不合规的行为制定各类惩罚措施。第五,设立电子登记处可确保准确记录排放交易体系内发生的全部配额交易。

五、市场工具

第9篇:关于碳排放的知识范文

Abstract: Low-carb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to save energy and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Through the low-carb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pecial pictorial, low-carb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knowledge competition, Network group, discussion on the low-carb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knowledge and low-carb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me activities in the vocational school, the low-carbon culture is constructed, the low carbon life is advocated and the opinion of saving energy from the little things in life are put forward to enhance the low-carbon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关键词: 低碳;环保;高职

Key words: low-carbon;environmental protection;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6-0033-03

0 引言

所谓“低碳生活”,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轻生态恶化[1]。

2016年11月4日,联合国气候大会组委会在摩洛哥新闻公报以庆祝《巴黎协定》生效。这部协定为应对气候变化而制定,具有法律约束力。对世界各国及其企业来说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的压力不言而喻,对于我们个人来说,《巴黎协定》生效将带领我们更加重视和走向低碳生活。

中国政府在2014年联合国气候峰会后承诺确保实现2020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并力争2030年开始减少碳排放。这个有益于全人类的决定和决心不仅仅要依靠企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同样也离不开公众生活方式的改变。

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任务,因此在高职院校开展低碳环保教育,探寻学生建立低碳生活理念的途径,对实现我国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具有重要意义[2]。但目前对高职学生更多是思想素质教育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低碳教育在高职院校的研究相对较少,具体落实到行动中的更少,因此探索建立高职学生的低碳环保意识的有效途径很重要。

1 高职大学生“低碳环保”意识构建的意义

1.1 适应了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

我国实施低碳经济需要懂得低碳理论的高素质劳动者,高职学生毕业后大多去企业生产第一线,是生产的直接实施者和决策者,高职学生的素质直接决定了我国第一线劳动者的素质。在当今世界的绿色环保经济的大环境下,不仅要求高职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也要求他们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伦理道德素质[2]。所在高职院校中开展低碳教育,使学生建立良好的低碳生活理念也是我国实行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且学生在建立低碳环保理念的过程中,必然会增加对资源危机的认识,能够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1.2 适应了高职院校低碳运行的要求

高职大学生实际上仍有很多的行为习惯并不低碳,如离开教室宿舍不关灯,看上去是小事,但如果全校的一百多个教室里的电灯多开一个小时(每个教室里至少五至十盏日光灯),直接多花的电费是一个不小的数字,折算成碳排量自然也不会太少,这对于学校来说后勤成本自然上升。而很多学校一般也最多在橱窗里贴几张画报宣传一下了事,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大部分学生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1.3 适应了全面发展大学生素质的要求

低碳生活教育是对学生“德育”的扩展,低碳生活要求人们节约能源,学生一旦建立了低碳环保理念,是会具体付诸于行动的,这又何尝不是良好的“品德”?低碳生活需要掌握相应必要的理论知识,例如洗东西,对于同样的用水量,少量多次就比大量少次效果好得多,教给学生这些知识何尝不是“智育”?所以说,高职学生低碳生活理念的建立也是全面素质发展的要求。

2 高职院校低碳环保教育存在的部分问题

2.1 高职学生的基础环境教育相对缺乏[3]

在小学和中学的时间段里,学生的文化课程负担较重,主要以升学为目的,尽管国家早就提出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但实际上环境教育的内容仍然很少。本应该这个阶段了解和掌握的低碳知识没有掌握,本应该这个阶段建立的低碳生活理念没有建立。

2.2 高职学生在校接受的环境教育相对缺乏

很多高职院校没有环境专业,即使有环境专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低碳环保教育也很少。由于办学成本的考虑,在民办高职院校中开设环境专业的院校就更少了,在江苏省的所有民办高职院校中,只有江海职业技术学院一家开设了环境专业。

2.3 高职学生的环保意识不强

高职学生们内在的知识结构中一定有相关环保低碳的内容, 但现实生活中很多不能贯彻执行,例如不随手关灯,没有用完的作业本直接扔到垃圾堆桶,吃饭经常用一次性餐具等,说明他们自我约束力不够,低碳环保生活的意识不强。

那么如何让高职学生们增强低碳环保生活意识呢?这就需要我们在构建低碳环保生活意识的有效途径上下功夫。在本校校园里的低碳生活宣传上,环境专业的师生们通过专题画报、知识竞赛、网络建群以相互讨论或推送低碳环保知识、主题活动等手段,增强了全校师生的环保低碳意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 低碳环保生活理念的构建途径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周围的环境里经常接触低碳环保的宣传,那么环保意识自然提高。我们做出了下面具体的探索和努力(如图1所示)。

3.1 营造低碳环保氛围

3.1.1 利用传统低碳环保专题画报,提高学生低碳意识

画报可以做到图文并茂,具有视觉冲击能力。我们首先将自己设计的宣传画报(或是将从网上下载的图片配以文字)放在校园内不同地方,进行环保低碳生活宣传。学生反映,映入眼帘的有关环保低碳的画面,还是很有震撼力的。例如鼓励大家节约用水,在画报上印出云南干旱时土地干裂,其中还有死鱼夹在其中,庄稼颗粒无收,无论是谁,看了之后觉得浪费用水是有罪恶感的。

再如鼓励节约用电的画报上有煤炭发电的电厂烟囱冒烟的情景,也有空教室不关灯的情景,很多学生表示看过后经常头脑中出现烟囱冒烟的画面,于是就赶紧关掉暂时不用的电器电源了。这也就说明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了。

节电节水节约粮食专题画报主要放在食堂、浴室、宿舍区门前。而在教学楼的宣传窗里会有各个方面的环保内容。还可以对各专业有针对性地宣传,例如对美术专业的学生,他们消耗的纸张比较多,那画报的内容就是稍稍被污染的纸张也可以“污纸成画”,而不要就此扔掉。

3.1.2 发放调查问卷,使学生了解低碳生活细节

调查问卷的题目可以罗列很多具体的可以低碳的生活行为的细节,学生只要认真答题,那么就会思考哪些行为是有利于低碳环保的,也会意识到自己的某些行为可能是不环保。在全校范围内发放调查问卷,根本目的不是为调查而调查,而是让同学们了解生活中哪些行为是可以做到低碳生活。

例如,“你每周使用几次一次性快餐盒和一次性筷子?”这个问题会促使学生反思,因为他们心里都知道频繁使用一次性餐具是不利于环保的,回忆一下自己的行为,之后的至少是短时间内内心还是会有触动的,那么就餐时一次性餐具使用的次数也会相应减少;再如,“你去市中心购物时乘坐公交车还是坐出租车?还是用城市公共自行车?坐出租车时是单人乘坐还是四人合乘?”这个问题提醒了学生出行可以很方便地使用城市公共自行车,坐公交比坐出租车要低碳,实在需要坐出租车也可以几个人合乘;又如,你在宿舍只用电脑听音乐时,显示器关掉了吗?提醒学生在宿舍用电脑听音乐时可以关掉显示屏以节约用电;还有,你的作业本在纸张未用完时命运如何?提醒学生未用完的纸张甚至用过的纸张可以收集重复使用。

这些问题里的低碳生活理念绝大部分学生已经知道,但平时并不注意细节上的节能习惯,通过问卷调查,学生会重新开启了低碳环保的意识大门,注重环保。

3.1.3 利用网络建群,扩充学生低碳环保知识

现在是电子信息时代,很多学生都是低头一族,随时准备看手机。建立校园的低碳生活健康群,不定时发送相关的低碳生活健康专题知识以及国内外的环保政策等,有益于学生扩充低碳环保知识。

有的学生不知道怎么做可以节能环保,有的是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好多方面是不知其所以然,我们通过群的建立,可在群里发送相关知识,例如大家知道,用水相同时两种方法清洗衣服时,少量水多次清洗能更干净,可以通过计算萃取率的例子让学生们明白,这么做是有理论支持的。例如,假设每升清水对污垢的萃取率为50%,那么同样体积的10升水洗同样的衣服,分成两次清洗,每次5升,第一次清洗后污水浓度是原来的1*0.2*0.5*100%=10%,第二次清洗后剩0.2*0.5*10%=1%;如果分成五次清洗,第一次后清洗后污水浓度是原来的1*0.5*0.5*100%=25%,第二次清洗后剩0.2*0.5*25%=6.25%;以此类推,第五次后污水浓度将是原来的0.1%。这个演算过程的结果明明白白告诉大家,同样体积的水如果少量多次洗得更干净。

这种专题知识比较适合以文件的形式在群里推送,用在调查问卷或者宣传画报里就不太容易传达了。

一些国外的节能低碳生活经验,也可以作为一个专题介绍给学生。如日本环境部为应对气候变化推行的一项宣传活动“清晨的挑战”,鼓励人们早睡早起,以减少家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该活动认为如果每人每天早睡早起一个小时,那么一个家庭一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85千克。这些好的经验倡议给学生一种信息:自己也可以为低碳生活做些什么。很多学生看后感慨说原来早睡早起也可以节能减排!

再如一些有环保教育意义的相关影视视频可以在QQ群或者微信群里转发,第一部记录台湾气候变迁的纪录片“±2℃”,根据哥本哈根会议的结论,未来人类如果要生存,就必须将气温控制在摄氏两度以内。片中震撼的影像资料模让人意识到这不是电影特技,而是实际发生的灾难。未来如果气温继续上升,人类还会有怎样的厄运?这是传统宣传教育难以达到的感官效果,学生看过之后均表示要从自我做起低碳生活。

这是一种开放的宣传途径,所有学生都可以参与进来,每一位同学看到的有意义的环保主题资料都可以转发过来,共同学习。现在智能手机几乎是人手一个,高职院校里几乎所有的老师都为他们盯着手机而烦恼不已,但用来学习和宣传正能量何乐而不为?

3.1.4 举办低碳环保知识竞赛,推动学生学习相关知识

通过举办低碳环保知识竞赛,可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相关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其作用与发放调查问卷类似,但调查问卷回答的是学生自己的行为,是否节能低碳环保学生并能确定。而竞赛是有确定答案的,回答错了就没有得分,所以促进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对各种行为加以分析判断明确是否低碳。例如问题什么是“地球一小时”活动?学生需要了解地球一小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全球性节能活动,提倡于每年三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当地时间晚上20:30,停电一小时,旨在提醒人们节约能源,不了解则无法回答。

3.1.5 举办环保主题活动,促进学生身体力行

前面的几种方法对学生来说几乎都是纸上的理论学习,增强环保意识,能不能做到还要看个人的综合素质。而举办环保主题活动则可以让参与进来的同学不仅增强环保意识,而且身体力行,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我们多次在校园里举办关注低碳环保的主题活动进行宣传,例如鼓励学生购买便携式的金属筷子,以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

学生在本校校园周围做过调查,校外大概有七十家小摊点以及小饭店,有五十家是用一次性筷子的,平均每家店每天发出约100份食品,也就是说每天消耗近5000份食品盒子以及塑料袋,和5000双一次性筷子,这是个庞大的数字,如果是木质筷,有人推测过,那将消耗一颗生长30年的杨树,这是一天的用量。而且从健康的角度看,很多小企业都采用硫磺熏、双氧水漂白、滑石粉抛光的工艺,只是为了降低成本,实际上根本就没有达到卫生消毒的要求。

经过环境专业学生的宣传,将这个统计过程与结果告诉全校同学们后,活动前准备的三百双便携式金属筷子全部售出,还有很多同学自己回去上网购买了,另外同学们也纷纷表示尽量少消耗一次性餐具。

3.2 在课程教学中融入低碳环保概念

我们每位教师要整合教学内容,将环保理念植入课堂,宣传于无形之中。例如建筑材料这门课程中,介绍石膏的来源时,不妨多说一点人们脱硫石膏的研究:工厂里用石灰可以减少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失效之后可以作为石膏的来源,这样既处理了固体废品,又重复利用了资源,这是一种绿色循环,学生也了解了人们在生产中正在为了节约能源做出努力。这也为学生将来工作中为绿色环保做出贡献打下思想基础。

3.3 完善对学生的低碳管理

高职院校尤其是民办的管理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从制度的制定就加入低碳环保的内容。国家颁发的“限塑令”刚开始好多百姓不理解,但现在很多人已经自觉循环使用塑料袋了,为减少塑料垃圾做出贡献,所以有些限制性措施还是有效的。学校也可以做到,例如江海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响应环保的号召,从前年起禁止食堂窗口提供一次性餐具,这项行政命令不仅让师生都能亲自去食堂吃饭,减少了一次性餐具带来的污染,减少了校园垃圾,也增强了全校师生的低碳环保意识。当我们为学生营造一个时时处处存在低碳环保的氛围,学生的低碳生活意识自然提升。

4 结语

高职院校的学生已经经历过多年的教育,内在已有很多低碳环保知识,如何使得他们将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建立起来,还需要外部正确有效的引导。无论什么样的低碳生活理念的构建途径,都是让学生主动去约束自己,改善生活习惯,从生活(以及以后参加的生产)的细节上做到尽量节约、不浪费就好。能为我们整个社会的碳减排作出个人可以做到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孙丽霞.高等院校如何加强低碳校园建设[J].世纪桥,2012(13):78-79.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