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生新生儿护理知识大全范文

初生新生儿护理知识大全精选(九篇)

初生新生儿护理知识大全

第1篇:初生新生儿护理知识大全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3月~2010年1月医院收治的164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年龄23~32岁,其中初产妇99例,经产妇65例;顺产126例,剖宫产38例。将2012年2月~2013年2月医院收治的200例产妇作为实验组,年龄24~35岁,其中初产妇128例,经产妇72例;顺产149例,剖宫产51例。所有产妇无其他妊娠合并症,分娩过程顺利,无产后出血等并发症,新生儿均为单胎足月、体重2500~4000g,无胎膜早破及宫内窘迫,无畸形以及相关遗传病。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分析总结对照组新生儿出现的护理问题,实验组根据对照组的护理问题提出防范对策并进行规范护理管理,问卷形式评估比较两组新生儿护理差错的发生情况和护理纠纷的发生率、新生儿情况、产妇精神状况与新生儿护理能力情况。

1.2.1护理问题

1.2.1.1护理管理制度不完善

产妇和新生儿的护理安全制度不完善,落实不及时,导致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如消毒不严格,来往看望探视人员增多,接触新生儿未洗手,室内空气污浊、通风较差,容易造成新生儿感染。另外护理人员对新生儿监护管理措施不到位,自身无菌操作意识淡薄,手卫生观念差,容易发生院内交叉感染。

1.2.1.2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部分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对护理操作流程不重视,巡视时间间隔延长或者不巡视,对待家属问题不耐心,敷衍回答,导致对新生儿发生的变化处理不及时,防范意识缺乏,容易诱发安全事故,造成护理差错的发生,威胁新生儿的安全。一些护理人员护理操作不严格,专业知识欠缺,临床经验不足,对新生儿和产妇生理、心理变化了解的不够深入,无法对病情变化做出正确判断。

1.2.1.3产妇育儿经验不足

产妇大多数是初产妇,且有地区差异、文化差异,对育儿方法不清楚,老人对育儿过多干预,继续进行以往传统不科学的育儿方法等,均可对新生儿的健康安全造成影响。如不了解产后初乳和如何避免乳汁淤积,产妇哺乳姿势不当易致新生儿窒息,更换尿布不及时可因排泄物刺激致臀红、皮肤破溃,脐部护理等知识缺乏,在照顾新生儿的过程中产生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为实施母婴同室、由产妇亲自照顾新生儿带来困难。

1.2.1.4护理人力资源不足

目前护理人员编制不足,在临床一线工作的护士与患者比例不当,护士工作量繁重,压力巨大,导致观察新生儿时间不够、次数减少,对产妇的健康教育不够全面,发生情况不能及时处理,造成不良后果。

1.2.2防范措施

1.2.2.1加强管理

病室环境要保持整洁,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限制探视时间和人员,按照院方陪侍制度的要求执行,病区门口由专人看管,防止院外推销人员或犯罪分子进入。护理人员在护理中常接触多名新生儿,在护理完新生儿后应严格进行手的清洁消毒,重视手卫生管理,防止新生儿之间交叉感染。

1.2.2.2定期培训教育

加强护理人员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是进行护理工作的重要前提。对护理人员要定期进行医德医风的理念教育,进行新生儿护理和孕妇产后护理等相关理论知识、熟悉护理安全制度及风险防范预案、规范技能操作和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培养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耐心的“三心护士”,避免发生抱错新生儿、烫伤、割伤、摔伤新生儿等意外伤害事件。

1.2.2.3传授育婴知识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对新生儿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无论是初产妇还是经产妇,护理人员要教育其改变传统的育儿方法,可通过健康教育公开课及宣传手册等手段途径,正确指导产妇母乳喂养的方法,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教会产妇观察新生儿的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生理现象和脐带、皮肤的护理,并宣传婴儿抚摸、按摩、游泳的好处。使产妇能有效掌握育儿方法,适应角色变换,避免因不适应、缺乏知识经验导致的紧张焦虑心理状态。

1.2.2.4人力资源配置合理到位

增加产科护理人员,根据病室床位数和护理人员合理安排,执行弹性排班制度,避免护理人员过劳、过累,护士长根据个人情况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障护理人员能够对母婴同室病房中的产妇和新生儿在规定时间内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母婴同室新生儿情况、产妇精神状况与新生儿护理能力情况

实验组发生新生儿识别错误、新生儿意外伤害、产妇紧张焦虑情绪、母亲角色适应和产妇对新生儿的哺乳、沐浴、穿衣、更换尿布等护理能力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差错的发生情况和护理纠纷的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眼组,护理差错发生率和护理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小结

第2篇:初生新生儿护理知识大全范文

对住院产妇实施产后保健知识和新生儿保健知识的教育,是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弈,也是保障妇女儿童健康的重要手段。为完全实现健康教育的日标,产后健康教育除需对产妇本人实施外,还应对产妇的家庭护理人员实旋健康教育。而在实施过程中却发现受教育者因身份和文化程度的不同而对健康知识的需求有明显差别,并因此影响了健康教育的效果。为此对所有参加健康教育的人员进行“健康知识需求调查”和实施健康教育后“核心知识知晓率调查”,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2005~2007年间参加产后健康教育的产妇2342人,产妇的丈大1630人,产妇的婆婆或母亲1753人,共计5815人。其中产妇及其丈大全部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婆婆或母亲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9l2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841人。

1.2 方法每周两次组织产妇及其家属参加产后妇女儿童保健知识教育。内容包括:(1)观看新生儿日常护理知识的录象;(2)讲授新生儿生理特点及异常情况处理,儿童保健要点,产褥期曰常护理和产褥期心理保健;(3)现场咨询;(4)发放妇女儿童保健知识宣传资料。授课时间为1.5~2小时/次。

每次授课完毕发放“健康知识需求调查表”利“核心知识知晓率调查表”,要求参加学习者当场独立填写后回收。健康知识需求调查采取先列举出课堂讲述的五项内容,由答卷者根据自身实际需求进行填写,最后算出需求率;核心知识知晓率洲试办法为:在每项授课内容中选出1~3点重要知识点共10条,能正确同答8条以上算合格。最后将全年合格人数比参加培训的该类人员总数即为该类人员的核心知识知晓率。

2 结 果

见表1、表2。

3 结 论

3.1 对健康知识需求的欲望直接影响健康教育效果由表1、表2提供的信息得知:产妇本人由于对健康教育的所有内容都有浓厚的兴趣,经培训后核心知识知晓率都比较高。丈夫由于受我国农村传统观念的影响;对新生儿日常护理知识、产褥期日常护理知识、产褥期心理护理知识需求率不高,而对新生儿生理特点及异常情况处理和儿童保健要点等知识却有较高的需求,表现到培训后各项内容的核心知识知晓率有明显的差异。婆婆和母亲则由于文化、身份和传统观念的影响,除对直观讲授新生儿日常护理知识的录象内容有兴趣并乐于接受外,对其他几项内容均缺乏学习兴趣,导致培训后核心知识知晓率仍很低,无法达到健康教育的目标。

3.2 产后健康知识教育必须根据不同人群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重点讲授不同的内容产后健康教育内容涉及产妇的保健和新生儿保健,要实现目标往往需要家庭中的多人配合。因此要求家庭中的相关成员都麻掌握有关的保健知识。若在健康教育时将所有相关家庭成员集中一起同时讲授所有,往往会因兴趣、文化水平的差异和内容混杂而难以令所有人接受,致使讲授后核心知识知晓率太低。无法实现健康教育的日的。若将产后健康教育的内容进行分解。根据各类人员的兴趣、文化特点和在产后保健中可能承担的工作分别进行教育,就可收到较好的效果。如在对婆婆进行产后健康教育时,仅重点介绍新生儿日常护理知识,产褥期日常护理知识,简单介绍产褥期心理。同时讲授时针对婆婆等的文化特点尽量少讲理论多讲实例,多采取提问的方式。如讲产妇的休养环境时询问其家庭居住条件,讲产妇饮食时询问饮食习惯、传统做法等,以提高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和效果。而新生儿生列特点利异常情况处理,儿童保健要点,产褥期心理及护理等知识由于内容比较抽象,且非日常护理所必须,则详细告知产妇及其丈大,以期在遇到问题时能顺利解决。

第3篇:初生新生儿护理知识大全范文

[关键词] 产妇;母乳喂养;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R17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34-70-03

母乳喂养是婴儿最佳的喂养方法,是保障婴儿健康的基本措施。随着母婴同室的开设及母乳喂养的广泛宣传,大多数初产妇能很好的进行母乳喂养。但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一部分初产妇在产后一周内不能正常的进行母乳喂养,严重地影响母婴健康。通过临床观察与实践,对影响初产妇产后一周内母乳喂养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初产妇母乳喂养率,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260例,为2007年2月~2009年6月在我院产科生产的初产妇,年龄20~29岁,孕37~41周,其中剖宫产80例,经阴道分娩180例(其中会阴切开缝合90例),生产后母婴均无异常,但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母乳喂养困难,住院期间全部实施母婴同室,住院时间为4~10d。

1.2母乳喂养困难的表现

产妇对母乳喂养缺乏信心,拒绝给新生儿哺乳,用奶瓶喂奶,未按需哺乳;产妇愿意给新生儿哺乳,新生儿有饥饿感,但不含接母亲,或含接后不吸吮,或撅嘴吸吮,哺乳时新生儿大声啼哭。

1.3母乳喂养困难原因

260例母乳喂养困难产妇中,缺乏哺乳知识和技巧 60例,占23.1%;产妇惧怕疼痛55例,占21.2%;产妇受限49例,占18.8%;产妇凹陷25例,占9.6%;产妇乳汁不足30例,占11.5%;新生儿错觉41例,占15.8%。

2影响初产妇母乳喂养的原因分析

2.1缺乏母乳喂养知识和技巧

初为人母,初产妇缺乏母乳喂养知识和技巧,医护人员又不及时对产妇进行宣教、指导和支持,有的产妇经过哺乳尝试暂时失败后,对母乳喂养失去信心。表现为:未按需哺乳;产妇抱婴儿姿势不正确,新生儿含接姿势不正确,新生儿吸吮时母亲感觉疼痛,母亲因疼痛减少或停止哺乳。

2.2惧怕疼痛

剖宫产或会阴切开的产妇,惧怕哺乳时牵拉切口引起疼痛;有的产妇惧怕婴儿吸吮时疼痛,惧怕婴儿吸吮时刺激子宫收缩产生宫缩痛,而停止哺乳。

2.3产妇受限

剖宫产产妇术后需去枕平卧6h,且产妇腹部切口置有沙袋,身上带有输液管,留置有尿管,部分带有氧气管,使产妇活动及受限、母乳喂养困难。

2.4产妇凹陷

有凹陷的产妇,因凹陷而对母乳喂养信心不足,尤其是经过哺乳尝试暂时失败后,往往认为自己不能进行母乳喂养,从而放弃母乳喂养。

2.5产妇乳汁不足

①产妇生产时,体力消耗大,因疲劳或会阴切开、剖宫产术造成切口疼痛,使产妇不能充分休息;部分产妇产后食欲减退,营养不足,从而影响乳汁分泌。②部分产妇生产后,因婴儿性别不理想而心情沮丧,以致影响下丘脑和垂体功能,使催乳素分泌减少,泌乳量减少。

2.6新生儿错觉

部分产妇或家属认为产后3d内尚无乳汁或乳汁不足,用奶瓶给新生儿喂养代乳品。使用奶瓶喂养时,新生儿不用费力就可吸吮到乳品;当产妇给婴儿哺乳时,婴儿不吸吮母亲或婴儿不用力吸吮母亲,因吸吮不出母乳而放弃吸吮母亲。

2.7缺乏医护人员支持

部分医护人员缺乏责任心或缺乏母乳喂养知识,未对产妇及时进行评估、指导、帮助,导致母乳喂养失败。

3护理对策

3.1做好产妇心理护理,使产妇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护士态度真诚、和蔼,主动和产妇及家属沟通,取得产妇和家属的信任;并及时了解产妇心理状态,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向产妇说明母乳喂养的好处,说明母乳是婴儿天然的最佳食品,是其他任何代乳品所不能替代的,母乳喂养婴儿是母亲的天职和义务;并向其说明乳汁分泌与产妇心理状态密切相关,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利于乳汁分泌,而且利于产妇产后身体恢复。

3.2做好母乳喂养知识宣教

通过在产前、产时、产后适时地向产妇口头宣教,向产妇发放母乳喂养知识小册子,并在病区走廊和病室放置母乳喂养宣传版面等措施,使产妇和家属了解、掌握母乳喂养知识和技巧,树立母乳喂养的意识和信心,为母乳喂养打下良好的基础。宣教内容包括:母乳喂养、母婴同室、早吸吮、早接触等的好处,按需哺乳的重要性,正确的哺乳姿势,正确的挤奶手法,如何保持母乳充足,什么是初乳、过渡乳、成熟乳,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措施等。

3.3母婴同室、早接触、早吸吮、按需哺乳

生后半小时内就让婴儿与母亲皮肤接触,开始吸吮母乳(剖宫产术者,婴儿娩出后婴儿脸与母亲脸相贴或让产妇抚摸婴儿,术后回病房协助产妇让婴儿吸吮母亲),以增加母子感情,促进产妇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促进乳汁分泌。以后实行按需哺乳,即让婴儿不受任何时间限制地在上自由地吸吮,只要婴儿饥饿时或母亲奶胀时就喂哺婴儿;母亲奶胀时,若婴儿在睡眠中,应推醒婴儿吸吮母乳。

3.4指导并协助产妇正确的喂哺婴儿

护士经常深入病房,把正确的喂奶姿势及技巧教给产妇,协助其母乳喂养,如哺乳时,在产妇背部、腿部及抱婴儿的手臂下适度地垫软垫,减轻产妇的紧张疲劳感,使婴儿和母亲三贴(胸贴胸、腹贴腹,下颌贴),防止母亲压迫婴儿鼻部影响婴儿呼吸,防止婴儿头部和颈部过度伸展造成吞咽困难;婴儿含接吸吮母乳时,将大部分乳晕吸吮住,嘴呈“鱼嘴状”,压迫刺激乳窦分泌、喷射乳汁;哺乳结束时,用食指轻轻向下按压婴儿下颏,避免在口腔负压情况下拉出而引起局部疼痛或皮肤损伤。因新生儿胃成水平位,贲门括约肌发育较差,幽门括约肌发育较好,易发生溢乳和呕吐[1],所以,每次哺乳后,将婴儿抱起轻拍背部1~2min,排出胃内空气,以防吐奶。嘱产妇及家属,不随便给婴儿进食其他食物或饮料以免影响有效吸吮。同时,经常观察评估产妇掌握情况,及时纠正错误的喂哺方法,避免因喂哺姿势不正确而造成新生儿含接困难和病的发生。

3.5疼痛护理

向产妇解释产后子宫复旧引起的宫缩痛和婴儿吸吮母亲引起的宫缩痛属于正常现象,勤吸吮可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利于恶露排出,利于身体恢复,以解除产妇喂哺婴儿的顾虑。对剖宫产产妇,剖宫产术后使用镇疼泵镇痛,并妥善固定放置管道,哺乳时避免腹部伤口受压引起疼痛。同时,控制剖宫产率和会阴切开率。

3.6做好护理,防止皲裂

每次哺乳前后用温水擦洗(禁用肥皂水),保持及清洁卫生。对皲裂者,哺乳前,湿热敷和3~5min,同时按摩,挤出少量乳汁使乳晕变软易被婴儿含吮;先在损伤轻的哺乳,以减轻对另一侧的吸吮力,并增加哺乳的次数,缩短每次哺乳的时间。哺乳后,挤出少许乳汁涂在和乳晕上,短暂暴露并使干燥,因乳汁具有抑菌作用且含丰富蛋白质,能起修复表皮的作用[2]。于下次哺乳前擦洗干净,以保护。产妇奶胀且婴儿不吃奶时,用“C”形手法挤出多余乳汁或用吸奶器将乳汁吸出,同时避免受压。

3.7及时纠正新生儿错觉

耐心开导产妇和家属不用橡皮,不喂婴儿其他食物。教产妇喂哺时用轻触婴儿嘴唇,诱发婴儿觅食反射,在婴儿张口的瞬间迅速将母亲塞入婴儿口中;对张口不吸吮者,把塞入婴儿口后,帮助母亲挤压乳晕,使母乳流入婴儿口中,促使婴儿产生吸吮动作。经过上述方法,41例错觉婴儿均得到纠正。

3.8纠正产妇凹陷

护士及时对产妇进行评估,发现有凹陷者,即进行伸展、牵拉练习,或用自制简易吸引器,利用负压吸出凹陷的,吸出后,用洗净的手牵拉,保持5~10min,反复多次,每日5~7次,直到凹陷的不再回缩。也可将吸出后,用手牵拉,顺势将放入婴儿口中,利用婴儿强有力的吸吮吸出凹陷的和乳晕(婴儿饥饿时效果更好)。凹陷不明显者,帮助产妇采取正确的喂奶姿势,婴儿会自然吸吮。不能因婴儿最初几次没吸吮到奶就放弃母乳喂养。

3.9保证产妇充足的休息和睡眠,供应产妇充足的营养

为产妇提供安静的环境,减少探视;产妇养成和婴儿同步休息的习惯,每天累计睡眠不少于8h。给予高维生素、高热量(每天摄入的总热量不低于12550kJ)、高蛋白食物,少量多餐,忌无盐或低盐饮食;鼓励产妇多食汤类,多食蔬菜水果,多食含铁、钙的食品,如菠菜、海产品、动物肝、瘦肉等。

4结果

经过采取以上措施,影响初产妇母乳喂养的因素得到有效解决,除哺乳禁忌外,我院产科初产妇产后一周内均能实施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率由85%提高到100%。

5讨论

5.1母乳是婴儿天然和最佳的营养食品和饮料

母乳具有无菌、温度适宜、永不变质、易消化吸收、喂养方便、物美价廉的优点;初乳中含有免疫抗体,可增强婴儿抗病能力,能保护婴儿免得感染性疾病,尤其是肺炎和腹泻。母乳喂养利于婴儿生长发育,母乳喂养是婴儿最有效的喂养方法。

5.2母乳喂养利于母子健康

母乳喂养可增进母子感情交流,利于培养小儿良好的品格,增长智力;产后立即母乳喂养,可促进产妇子宫收缩,减少子宫出血,有助于产后恢复;母乳喂养能抑制排卵,延期月经复潮,具有避孕作用;而产后一周内的母乳喂养成功决定以后的母乳喂养。

5.3母婴双方具有神经生理反射功能

尽管垂体催乳素是乳汁分泌的基础,但以后乳汁分泌很大程度依赖哺乳时的吸吮刺激。当新生儿在生后30min内吸吮时,由传来的感觉信号,经传入神经纤维抵达下丘脑,可能通过抑制下丘脑多巴胺及其他催乳激素抑制因子,致使垂体催乳激素成脉冲式释放,促进乳汁分泌。吸吮动作能反射性地引起神经垂体释放缩宫素,缩宫素使乳腺泡周围的肌上皮细胞收缩,使乳汁从腺泡通过导管排直乳窦而喷射出乳汁,表明吸吮是保持乳腺不断泌乳的关键。不断排空,也是维持乳汁分泌的一个重要条件[3]。婴儿早吸吮、不定时频繁的吸吮母亲的是刺激乳汁分泌的动力,乳汁越吸越多,而且边吸边分泌;早吸吮、勤吸吮可促进乳汁分泌,保持足够的乳汁。

影响初产妇母乳喂养的原因,以产妇缺乏母乳喂养知识和技巧最常见,指导喂养技巧对促进母乳喂养成功至关重要,护士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宣教、指导母乳喂养知识和技巧上。

总之,护士在产前、产时、产后适时地向产妇耐心细致地宣教母乳喂养相关知识与指导母乳喂养的技巧,并取得家属理解和支持,是母乳喂养成功的基础;早接触、早吸吮、勤吸吮、保证充足的休息睡眠、加强营养等是泌乳的关键,对保证产后纯母乳喂养,促进母婴健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做好护理、纠正错觉、纠正内陷是保证母乳喂养的必要措施。

[参考文献]

[1] 崔焱. 儿科护理学[M]. 第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8.

[2] 郑修霞. 妇产科护理学[M]. 第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8 -80.

第4篇:初生新生儿护理知识大全范文

方法:选取140对母婴,依照床号奇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予以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对照组予以传统护理服务,对比两组家长角色适应、健康知识掌握、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父母角色适应70例、健康知识掌握67例、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66例,护理满意度100%,父母角色适应率、健康知识掌握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率及综合护理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结论: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运用可帮助产妇尽快进入母亲角色、掌握母婴保健知识及新生儿护理技能,有助于母婴健康,且可提升产科护理效益。

关键词: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 优质护理 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453-01

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护士不仅要规范完成产妇与新生儿的围产期护理工作,还要为家属及产妇提供全面的健康指导与疾病预防工作,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有助于推动产后母婴健康指导、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教育工作,还可帮助产妇及配偶尽快适应父母角色,对家庭、社会意义重大[1]。本次研究在产科护理中运用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父母角色适应率、健康知识掌握率等改善效果显著,现将具体的护理情况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140对母婴,依照床号奇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70对母婴,产妇均初次分娩,无精神障碍与其他重大疾病,年龄22~37岁,平均年龄(28.9±5.4)岁;顺产44例,剖宫产26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41例,高中22例,初中及以下7例。对照组70对母婴,产妇均初次分娩,无精神障碍与其他重大疾病,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28.4±3.6)岁;顺产46例,剖宫产24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40例,高中23例,初中及以下7例。两组产妇年龄、产次、文化程度、健康状况等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予以母婴同室床旁护理:责任护士“一对一”个性化护理并开展健康知识教育。在产妇床旁进行新生儿抚触、沐浴、换尿片及预防接种等操作,并在规范完成每一项操作的同时,为产妇分步讲解操作要点及技巧[2],并在反复示范之后知道产妇及家属共同学习直至掌握新生儿护理工作。帮助产妇正确喂养新生儿,直至产妇完全掌握正确喂养方法;讲解护理、抚触的重要性,引导产妇正确护理及完成新生儿抚触;帮助家属及产妇熟练进行新生儿沐浴和换尿片的工作。通俗易懂地讲解产后新生儿、产妇健康护理工作要点,着重讲明产后注意事项、常见症状及正确处理方式、新生儿常见生理表现和处理方法,引导产妇平衡营养供给、正确产后活动、定期产后复查及正确避孕。讲明新生儿出生后各种疫苗的作用及接种阶段、接种方法,鼓励新生儿预防接种[3]。

1.2.2 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护士每日集中将新生儿抱至专用婴儿沐浴间完成脐带消毒、抚触、沐浴,并集中在治疗室接受预防接种。需要健康教育时向产妇及家属集体讲解新生儿、产妇健康护理问题及产后注意事项、常见症状及正确处理方式、新生儿常见生理表现和处理方法,发放产后产妇及新生儿营养支持手册[4]。

1.3 评价标准。护理满意度评价及健康知识掌握评价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开展,问卷内容包括护理态度、护理专业程度、健康知识及护理技能讲解情况、实际护理效果、日常沟通交流共5项目,单项20分,满100分,总分≥80视为护理满意;健康知识掌握分产妇健康与新生儿健康两大模块,单个模块50分,满100分,总分≥80分即为健康知识掌握[5]。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通过抚触、沐浴、喂乳、臀部护理等各项目实际操作规范程度考察是否掌握。掌握健康知识、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良好,愿意接触新生儿,便视为角色适应良好。

1.4 数据处理。本次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应用卡方检验,而计量资料的对比应用t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父母角色适应70例、健康知识掌握67例、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66例,护理满意度100%,父母角色适应率、健康知识掌握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率及综合护理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女性产后生理上、心理上发生很大变化,不仅需要经历对母亲角色的适应过程,还需要学习母乳喂养、新生儿抚触、沐浴、臀部护理、自身产后健康护理,这个阶段学习和适应内容繁杂,因而需要更人性化、更科学的护理模式辅助保证产后母婴健康的关键所在。

本次研究采用的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护士与产妇的距离进一步拉近,将传统护理模式中相对分离和独立的产妇、婴儿护理工作合并起来,新生儿脐部护理、抚触、沐浴等护理工作均在产妇床旁开展,产妇可无障碍接触新生儿各项护理工作,不仅增进了母婴感情、促进产妇尽早适应母亲角色,护士还在各项规范的护理工作中增进了与产妇的沟通、交流、指导工作,充分尊重和维护了产妇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护权[6],同时也让护士与产妇关系、家庭内部关系更加趋于和谐化。

在母亲床旁完成护理操作,每时每刻都在为产妇示范新生儿护理方法,并可在实际护理操作的同时,为产妇及家属分步讲解并加以指导,产妇和家属也可现场参与到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并及时得到护士的纠正和指导,充分调动了产妇及家属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产妇、家属更好地掌握育儿技能及产妇健康护理技能。另外,在床旁护理的模式之下,产妇更易主动接受健康教育工作,对各类健康知识掌握效果更佳[7]。

实施母婴床旁护理,产妇更好地学习自我产后护理与新生儿护理技巧的同时,无时无刻不在体验着身为母亲的幸福、骄傲与责任,于不知不觉中进入母亲角色,并很快消除产后抑郁、焦虑等情绪,亲子互动效果更好,母亲更有信心和成就感,并及早将自我关注变成新生儿护理为中心的关注模式。本次研究中父母角色适应70例、健康知识掌握67例、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66例,护理满意度100%,父母角色适应率、健康知识掌握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率及综合护理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对护士的综合素质及技能掌握有更高的要求,护士不仅要掌握丰富、全面的医学理论知识,还需要有精湛的护理操作能力及卓越的沟通技巧,如此方能更好地服务于产妇与新生儿,完成集健康教育、护理操作技能指导、产后心理干预、母婴感情培养于一体的繁杂的护理工作。

本次研究中开展的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更加注重以家庭为中心、以人为本、人性化护理,以促进家庭和谐与母婴健康为最终目标,帮助产妇尽快进入母亲角色、掌握母婴保健知识及新生儿护理技能,全面优化产后护理工作、改善护士职业形象、拉近护患距离、和谐家庭关系、增进母婴情感,提升产科护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杨晴,顾幼丽.新生儿床旁护理在母婴同室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4):632-634

[2] 冯瑜,李云芳.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2):26-27

[3] 杨晓玲,张颖.母婴床旁护理在母婴同室的应用[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3,(7):196-197

[4] 舒红琴.床旁护理在母婴同室中的实施及效果评价[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3,26(8):45

[5] 徐丽.新生儿床旁护理在母婴同室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12):25-27

第5篇:初生新生儿护理知识大全范文

作者单位:214400江阴市江苏省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产房

包理丽:女,本科,主管护师

摘要目的:探讨分娩模拟在初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实施产房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分娩模拟。比较两组初产妇分娩方式、产程、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观察两组分娩前焦虑自评量表(SAS) 和抑郁自评量表(SDS) 评分。结果:试验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剖宫产率和阴道助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第一、二产程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分娩前试验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娩模拟明显改善初产妇的分娩方式,缩短产程,提高新生儿出生1 min Apgar评分,改善初产妇焦虑、抑郁状态。

关键词 分娩模拟;初产妇;分娩结局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6.039

分娩不仅是个复杂的生理过程,而且深受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等干扰,影响分娩方式和新生儿安全。初产妇虽然了解一些分娩知识,但真正进入产程仍感焦虑、紧张、恐惧、抑郁等,影响分娩时宫缩,过度放大分娩时疼痛,导致剖宫产率上升[1]。“保护、支持、促进自然分娩”是医务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提高初产程分娩质量亦是产房护理人员关注的焦点。蔡彬媚等[2]对初产妇进行产前模拟分娩授课,发现可明显降低剖宫产率,提高自然分娩率。邬白红等[3]对初产妇实施模拟分娩培训,有效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和医院满意度。为此,我科对初产妇实施分娩模拟,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3年1~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0~33岁,平均(25.34±5.23)岁。孕周37~42周,平均(38.75±1.62)周。体重指数21~29 kg/m2,平均(25.73±4.27)kg/m2。文化程度:小学19例,初中42例,高中39例,大学20例。初产妇均为单胎妊娠,头位,产前评估胎儿、初产妇正常,可行自然分娩,无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妊娠期糖尿病和心脏病等,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并与初产妇及配偶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将患者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初产妇的年龄、孕周、体重指数、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围产期常规护理,即接受孕妇学校教育,定期到门诊行产前指导和检查,住院分娩期间给予产科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分娩模拟,具体情况如下:

1.2.1分娩模拟授课初产妇从孕35周起接受分娩模拟知识和体验。产科主诊医师向初产妇介绍自然分娩的生理过程(见红、胎膜破裂、子宫收缩、宫口扩张、胎头下降、胎儿娩出等)、初产妇配合事项等,讲解剖宫产的指征、手术风险、麻醉风险等,强调剖宫产分娩的新生儿由于缺乏产道挤压、旋转等导致运动协调能力差,可能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等风险。三级岗护士组织初产妇观看自然分娩教学片,并详细讲解初产妇入院至出院的就诊流程,解答初产妇及家属疑问。

1.2.2产科入科模拟研究人员于初产妇孕35~36周时预约进入产科模拟住院流程。产科责任护士全程陪同初产妇,首先自我介绍,热情欢迎初产妇到医院分娩,与初产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其次介绍产科主任、护士长和床位医师等,带领初产妇至所在床位,由包床医师询问病史,责任护士执行医嘱,并陪同初产妇行入院检查。讲解住院期间注意事项,提倡母乳喂养,指导产后康复等。最后责任护士陪同初产妇及家属办理出院手续,交代出院注意事项等。

1.2.3产房分娩模拟产科入科模拟期间,责任护士与产房联系进行确定分娩模拟日期,并护送初产妇至产房。产房护士长介绍分娩环境、产程、无痛分娩等,监测胎心,并给予鼻导管吸氧,让初产妇躺在分娩床上,体验分娩时的体位感受。第一产程时初产妇可采取自由体位卧床,也可根据需要在产房走动,讲解宫缩的特点、监测胎心的意义等,进食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如巧克力、红牛多功能饮料等,根据产程指导初产妇选择科学的呼吸模式,如胸式呼吸、浅而慢加速呼吸、浅呼吸等。第二产程时由助产士协助初产妇躺在分娩床上,交代此产程的生理过程、配合事项等,重点讲解注意力集中、身心放松、发力技巧等,选择适宜的呼吸方式,如闭气用力运动和哈气运动等,促进胎儿轻松娩出。第三产程时及时表扬、鼓励初产妇顺利生产,第一时间让初产妇看见新生儿,并让新生儿脸蛋与初产妇面颊亲密接触,鼓励早吸吮、多接触,严密观察2 h无异常后,护送回病房并与责任护士交班。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初产妇分娩方式、产程、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观察两组入院时、分娩前焦虑自评量表( SAS) 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 评分。

1.4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 3.2统计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或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初产妇分娩方式比较(表1)

3讨论

分娩是人类正常的生物学过程,但我国剖宫产率居高不下,部分地区高达60%,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倡议的15%[4],因此,改善孕产妇的分娩方式是医务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医院陌生环境和分娩对初产妇来说是强烈的不良应激源,初产妇易出现焦虑、紧张、恐惧、抑郁等不良心理反应,影响分娩过程。钟莲[5]通过产前孕妇调查,分析孕妇不良心理(焦虑、恐惧、抑郁等)与分娩方式密切相关,而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明显降低剖宫产率。试验组分娩方式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第一二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说明分娩模拟在初产妇的分娩过程中具有积极作用。分娩模拟是一种新型的产前护理服务,分娩模拟授课,使初产妇了解分娩的生理过程,产科入科模拟则使初产妇初步熟悉住院环境和流程,而产房分娩模拟初步与助产士建立良好关系,从而有助于为初产妇提供更加优质护理服务[6]。分娩虽是正常的生理过程,但初产妇的分娩知识零碎,缺乏系统的医学认识和分娩经历,且分娩过程充满许多未知的高风险因素,部分初产妇由于无知、恐惧、焦虑等会选择剖宫产。分娩模拟较为全面提高初产妇的医学知识,纠正社会传言的错误认识,如剖宫产的孩子智商高、体育能力强、产妇风险低等,有助于提高自然分娩率。试验组不仅提高初产妇的认识能力,而且增加了分娩经历,对医院环境和分娩过程不再感到陌生、恐惧等,如对宫缩痛、破膜、见红、产房其他产妇的喊叫等具备了一定的免疫力,通过神经内分泌机制,增加子宫收缩和血流量[7],有助于缩短产程和改善新生儿1min Apagar 评分。任秀琼等[8]发现独生女孕妇普遍对分娩缺乏心理准备,存在焦虑、紧张、恐惧等负性心理,而给予围产期全程护理干预可明显缓解焦虑、抑郁,改善产科分娩质量。初产妇通过分娩模拟,不但在心理上做好准备,而且在身体上、分娩技巧和知识储备等方面均作了充足准备,更加自信、乐观面对分娩,有效减轻产前焦虑、抑郁状态。康玉蕊等[9]在门诊对孕妇进行全面健康教育,并给予观看视频、真人演示和模型练习等角色体验,可明显改善孕妇的焦虑水平。本研究通过分娩模拟授课让初产妇充分进行了角色体验,而产科入科模拟和产妇分娩模拟使初产妇身临其境,增加分娩经历,提高心理素质,且护理人员和医师建立了初步的良好人际关系,均有利于缓解初产妇的不良情绪。分娩模拟增加护理人员工作量,而目前医院大多护理人员不足,分娩模拟的流程、制度不完善,如研究人员交际水平、专业素养、伦理等,可能会在一定程度影响本研究结果,需要以后不断完善、提高。

总之,分娩模拟有效改善初产妇的分娩方式,降低剖宫产率,缩短第一、二产程,改善焦虑、抑郁水平,值得在产科应用。

参考文献

[1]吴春花.产前教育对初产妇健康认知行为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齐鲁护理,2014,20(2):122-123.

[2]蔡彬媚,陈敬国,鄂桂娟.产前模拟分娩授课对初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2013,12(4):24-26.

[3]邬白红,熊丹,戴晓梅.模拟分娩在临床中的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4):3351-3352.

[4]田红霞,康笑冰,张丹.孕妇对分娩方式的认知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江苏医药,2014,40(7):855-856.

[5]钟莲.孕妇产前心理状况与分娩方式的关系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7):2709-2711.

[6]袁瑞芳,赵丽娅,王冬艳,等.分娩前模拟体验对初产妇分娩的影响[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16(8):1253-1255.

[7]项旭慧,严敏婵,江雪娟,等.互动式模拟分娩方式对分娩结局的影响[J].医院管理论坛,2014,31(2):42-44.

[8]任秀琼,杨康春,马妮,等.全程护理干预对独生女产妇心理状态及分娩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11-13.

[9]康玉蕊,戎惠娟,许艳蕾,等.角色体验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1):33-34.

第6篇:初生新生儿护理知识大全范文

关键词:幼儿;思想品德;教育发展

一、从小培养幼儿接受纪律,遵守规则

1.使幼儿养成接受纪律,遵守规则的行为习惯

结合幼儿园的各种教学活动、游戏活动,不断向幼儿渗透纪律、规则内容要求,使幼儿在潜移默化、持之以恒的日常教养训练中形成相应的守纪律、守规则意识。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首先要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制定出有针对性并切实可行的教育计划;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情感,以鼓励的方式使得幼儿初步认识道德行为,为以后的思想品德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根据幼儿好奇心强,爱模仿的特点,开展角色游戏,以某一社会角色约束、调控幼儿的行为,进一步培养幼儿遵守纪律和规则的意识。在“大带小”活动中,要求大班幼儿自觉以哥哥姐姐的角色定位,做小班幼儿的榜样。在“我是交警”活动中,要求扮演交警的幼儿准确掌握交通指挥手势,文明礼貌的执行交通规则。这样,扮演行人的幼儿才会听从指挥……在这些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使法规、纪律由概念逐步内化为个人的认知内容,进一步形成相应的观念、态度。

2.帮助幼儿逐步形成思想道德价值标准

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已从最初的心理健康游戏开始,不断拓展为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其内容广泛,活动时间持续不断,将情感培养和行为练习相结合,多层次、全方位、广内涵。在各科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幼儿思想品德养成教育。通过角色游戏、规则游戏培养幼儿团结、合作、友爱、分享、互助等积极的社会情感,进而培养孩子的自尊感、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等。

在语言活动中,通过听故事“小猴上街”,使幼儿意识到违反交通规则产生的严重后果。在科学活动中,教幼儿热爱我们生存的地球,保护环境。

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谦让、合作、乐于助人、乐观向上的品质;在分派餐具、毛巾时,让幼儿学会不争抢;在排队集中时,学会有序、不吵闹;在集体活动时,学会听从指挥,统一行动;当小朋友有困难时,懂得要及时给予帮助。

二、培养幼儿的道德创新意识及能力

1.在认知选择―判断―内化―外显的整个过程中,促进幼儿道德创新能力的发展

思想品德教育有效地培养了幼儿协调整合能力。幼儿在角色体验中学会家长的一切行为,这是幼儿初步自律能力的表现。认同―迁移―初步自律是幼儿品德创新能力的发展规律,是幼儿的思想品德从感性经验到行为结果,从模仿到自律的发展过程。

2.让幼儿创造性反映现实生活的能力在活动中得到培养

幼儿通过参与思想品德教育系列活动,培养了通过模仿而学习知识的能力;通过角色扮演,获得感情经验和概括知识的能力;通过实际的训练运用信号调控行为,逐步养成自律的能力;通过集体活动,锻炼了表达合理要求,逐步形成宽容与谦让的态度等。

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渗透法律、纪律、规则知识,培养幼儿的纪律、法律意识;在形成幼儿良好的法律、纪律意识及行为习惯过程中,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创造性反映现实生活的能力。在纪律的约束下,幼儿自由而健康地在玩中学,学中玩,尽情表达自己的所感、所知、所能。幼儿遵守交通规则、遵守课堂纪律及各种活动纪律的自觉性提高了,并初步形成听指挥、守规则、爱护他人、帮助同学的行为习惯。

三、培养幼儿安全健康成长的意识

健康分为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没有健康的身体,即使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也是不完整的。3~6岁的幼儿大脑发育已接近成人,他们能精确地认识周围外界事物,能较好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但容易兴奋、激动,还特别好动。因此,应着重让幼儿建立健康的概念,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行,引导他们知道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会伤害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不能做,并训练幼儿对意外事故的防范和处理能力。要让幼儿懂得如何防范坏人,保护自己,帮助他人,爱护公物。例如,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不玩危险的游戏;不骂人,不打人;小朋友摔倒了扶起来;捡到东西要交给老师;走路靠右边不闯红灯;不损坏公共财产,不随地吐痰扔垃圾,等等。

第7篇:初生新生儿护理知识大全范文

计划的具体要求。一般包括工作的目的和要求,工作的项目和指标,实施的步骤和措施等,也就是为什么做、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新学期班务工作计划,希望能给各位提供帮助!

最新新学期班务工作计划1新学期我们班三位老师将加强政治学习,提高自己思想政治素质,树立良好的形象和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使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以《纲要》和《规程》精神为指导,遵守园里的规制度,服从领导安排,做好本职工作,关注幼儿的成长与发展,结合实际开展主题活动、区域活动、特色活动、家长观摩等活动。

针对幼儿年龄特点、班级实际情况制定确实可行的一日活动常规,不断提高观察、分析、反思幼儿一日活动的能力。通过良好的教育手段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学习习惯,促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幼儿全面素质的发展。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新方法,关注幼儿不同的发展特点和潜质,关注幼儿不同的发展需要和能力倾向。用母亲般的爱温暖、爱护每个孩子,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富有个性的发展。

一、班级情况

本学期我班幼儿人数为8人,男孩19名,女孩19名。其中一名幼儿去上学前班,我班将添加一名幼儿。我班三名老师,保育老师将换为薛老师。

通过近两周的观察,孩子们都明显的懂事了,对老师提出的常规要求基本能完成,对园内开展的各种活动充满兴趣,有较为明显地求知欲望,能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大胆与教师表达自己的意愿,接受能力强有初步的责任感。交往能力提高许多,乐于做“值日生”工作,乐于帮助他人,学会了分享,喜欢运动(活动量偏大)。非常喜欢游戏,且很投入,所以从第一周开始的每周五为玩具日和劳动日,劳逸结合让孩子们把周五称为“快乐的一天”。根据上学期对幼儿的评估,找出了孩子在园与家中的区别。

如很简单的一事情:穿脱衣服,在幼儿园孩子们都能做好自己的事情,可反馈过的却是要家长帮助才能完成。做家长的是不是要反思一下呢?还有孩子在家看电视、打电脑时间过长,家长却无计可施,那么责任在谁呢?个别家长反映孩子在园吃不饱,我们作为老师可以让你完全放心,在幼儿园会让每个孩子吃饱吃好。

问题是你要配合我们,回家不要再喂孩子吃东西,孩子过饱问题就接踵而,造成积食、发烧。喝水是家长一直以非常关心的问题,个别家长感觉孩子喝水量不够,其实老师会科学合理的安排孩子的饮水量。还有个别家长问我:幼儿园为什么不教孩子识字、写字?识字到中班后已经开始进行,是在游戏中进行,学习认识一些简单的字。至于写字,教育者明确表示杜绝幼儿园小学化。

最新新学期班务工作计划2本学年度,本人担任七年级33班的班主任,我将从本班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本班有学生48人,男生23人,女生25人,老生21人,新生27人。经过开学至今这几天的观察我发现,我发现新生当中个别学生纪律观念差,行为习惯有些散漫。根据班级的状况,本学期我的工作计划如下:

一、培养良好的班风

提出班级的总体奋斗目标,以班训为指针,使同学们振奋精神,共同为班级的未来努力奋斗,构成班荣我荣,班耻我耻的观念,增强班群众的凝聚力。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人人争做班级的小主人。抓好班级一日常规,抓好自习课纪律,提高课堂效率。利用班会等课余时光,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作为班主任,本人要做到早上早到教室、平时多去教室,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尽快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逐步构成守纪、进取、勤奋的班风。

二、选拔、培养班干部

担任班主任后,首先注意选拔培养班级的用心分子,物色班干部,组成临时班委,让学生初步学习自我管理自我。

首先,帮忙班委树立威信;

其次,鼓励班委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

第三,严格要求班干部在知识、潜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第四,培养班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透过班干部这个小群众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群众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构成群众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

三、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在组织学生开展群众活动的同时,注意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工作。对于班级里一些较特殊的学生,他们或是学习差,或是性格孤僻,或是顽皮捣蛋。做好这些特殊学生的教育工作。具体做法如下:

对于个别学生的教育,持续正确的态度,做到思想上不歧视,感情上不厌恶,态度上不粗暴。对后进生要一分为二,善于发现后进生身上的用心因素,个性是要注意培养后进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对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要对症下药,教育个别生首先要找出个别生特殊在什么地方,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有很强的自卑感,造成性格孤僻,不和群。有的是精力过剩,人很聪明,而班级生活对他来说很不满足,在缺乏正确引导的状况下就会搞出恶作剧。总之,对个别学生要区别对待,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定期与学生谈心交流,莲山~课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疏导解决学生的问题。

四、对学生进行法制安全教育

对学生的法制安全教育要做到:时时处处都得讲、时时处处都得做。如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上报,想尽办法把问题隐患控制在萌芽状态,把影响和损失降到最低点。尤其使学生校外安全和校内休息时光的安全,务必最好,确保安全工作万无一失。

最新新学期班务工作计划3八年级的学生是我上学年所带的七年级同学自然升到八年级的。对他们每个人我都有较为透彻的了解。本学期争取让他们在各个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

一、指导思想

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快乐的成长,班级成为他们温馨的家园。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学生的用心性充分得到调动,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在班级被尊重,自己对班级也起到不可缺少的作用。

二、学生状况分析

本班级共有六名同学,金圆圆同学弱智,但也有必须的上进心,对说过的事情也想努力做好,但常不留意犯些校园的常规错误,需要其他同学经常提醒。王海凤、嵇凯强同学比较诚实,很少犯错误。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们以一个优秀的学生来要求自己。相单凤性格开朗活泼,有较强的组织潜力,但学习的自觉性差,要多提醒督促。薛中强诚实可爱,劳动用心,学习有些困难,对他要多号召其他的同学帮住。

三、具体措施

(1)对金圆圆同学提出同学们要个性照顾。具体由海凤和付琼要对她多观查,发现他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及时给予帮忙,他们不能帮忙的事情要及时反应给老师,让老师帮她解决。让她在班级里感到快乐,同时其他的同学也因为能帮忙其他同学感到自己在班级的作用,也产生快感。从而使班级体构成互助之风。

(2)多与家长学生进行沟通。我班的六个同学只有付琼和金圆圆是来自县城,其他都是农村的孩子。付琼的母亲常来校,要常与她谈谈付琼在校园有哪些优点,那些地方需要家长配合提高的,个性是交通安全问题要与父母共同强调,她是我班的唯一走读生,聋哑人过马路是个性要注意安全的。其他同学的父母很多也外出打工,学生回去也跟爷爷奶奶在一齐的,既要和父母常联系也要和他们的爷爷奶奶进行沟通,对他们在家与校园的各方面要求统一齐来。

(3)严格要求,耐心教育。对高年级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对他们犯下的错误毫不客气的指出来。让他们及时改正。八年级的聋生也还是成长中的孩子,他们难免会有错,允许他们有错,理解他们会犯错,对他们要耐心,让他们有一个改正的过程。

(4)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亲情教育,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祖国,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只有爱祖国,爱自己的亲人,他才能立志做一个优秀的人。

(5)勤去教室转转。对学生的许多状况需要课后去了解,也是只有在课后才最容易发现问题。

最新新学期班务工作计划4一、班级状况分析

我们班共有幼儿50名,其中男生27名,女生23名。透过平时对幼儿的观察,我们对幼儿在身体、认知、社会性三方面进行三大领域的分析:

(一)身体发展方面:在老师有意识的培养及不断提醒下,幼儿大致上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1、自理潜力:幼儿的各项生活常规已大致构成,明白盥洗的正确顺序及洗手漱口的正确方法。

掌握筷子的正确使用方法,具有独立进餐的潜力。能按顺序穿脱衣物并进行简单整理。能持续个人卫生及周围环境卫生。

2、大肌肉动作:幼儿的大肌肉动作发展较平衡,能协调地进行走、跑、跳、投掷、平衡、钻爬、攀登等多种基本动作,会玩多种体育器械。

大部分幼儿会手脚协调的连续跳绳。

3、小肌肉动作:幼儿能正确的握笔进行书写,幼儿喜欢并能正确使用使用各种美工材料,如剪刀等。

4、自我保健:幼儿具备了初步的自我保护潜力,明白一些处理日常生活中有可能出现的紧急状况的简单办法。

能认识安全标志并能主动遵守教师及成人提出的安全要求。

(二)认知发展:

1、智力潜力:会按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

会用不同的唱法表现歌曲不同的意境。能用感官直接感知和记住周围常见的事物和现象,有必须的形象思维潜力。能用心参与各种认知活动,喜欢探究,喜欢问为什么?

2、数概念:会初步理解数量、重量、色彩、质地、距离、方位和时间等概念,学会运用分类、比较、排序和测量等方法。

3、语言发展:喜欢听故事、看表演,会翻阅图书并初步理解其表达的意思。

能初步感受文学作品的语言美。

在去年实施的学习及区角活动中,孩子们的个性品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求知欲旺盛,各方面技能在幼儿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三)社会性发展方面:

本班幼儿大都懂事,有礼貌,初步能关心爱护自己的同伴,爱自己的群众,并且乐意与同伴相互合作。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表现对周围生活的完美情感。

但由于幼儿的潜力发展不平衡和家庭环境不同,还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1、幼儿常规时好时坏,良好的常规尚未构成。

活动中完成任务速度慢,遇到困难容易畏缩,不能坚持到底。耐心、仔细的行为习惯以及幼儿的计数、理解潜力还需培养。

2、个别幼儿动作发展不协调,有部分的幼儿对体育基本动作还未能完全掌握。

3、幼儿倾听习惯较差,个性是幼儿语言的完整性、逻辑性、连贯性还需加强。

4、游戏活动中还有个别纠纷现象,自行解决的潜力有限。

合作的方式、方法需要再培养。

5、幼儿大胆创造想象的潜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本学期我们将有重点的抓幼儿行为品德教育,将更好的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继续抓好各科教学,锻炼意志,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为进小学打好基础。

最新新学期班务工作计划5本学期初我们将把能力培养作为重点,让孩子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一日生活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树立规则意识。创设健康、丰富的环境,强化普通话的学习,以环境促教育,保证幼儿的发展。关注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促进幼儿良好个性、情感的养成。科学合理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面向全体幼儿,促进全面发展。结合日常生活,开展安全教育,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能较熟练听各种口令和信号做出相应的动作,能随音乐节奏做徒手操和轻器械操。喜欢并能积极参加各种身体锻炼活动,初步养成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团结友爱、爱护公物,具有一定的集体意识。对科技活动有主动探索的愿望。

学期初开展的庆“三八”亲子主题活动,孩子们与家长动手动脑制作的作品,充分展现了智慧、能力等的升华。这不单单是玩,重要的是在玩中学到了知识,在玩中得到了乐趣,语言等能力相应的也得到了发展。初步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愿意关爱弱小者,有爱心和同情心。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愿望、主动与人交往,愿意了解社会生活、爱护动植物和周围环境的情感与行为。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结合幼儿园工作计划制定科学合理的班级工作计划,注重计划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掌握恰当的语言表达词汇、学会与同伴合作协商,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加强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A、生活常规的培养:

1、高兴入园、主动问早问好、配合医生晨检、主动报告自己的身体状况。

2、能够有序上下楼梯,守秩序上下楼梯右行、不拥挤、不推小朋友。

不玩危险游戏,不去危险地方。知道安全的基本常识及自我保护方法,会处理可能遇到的简单危险。

3、饭前便后能够主动的按洗手六步骤正确的洗手。

4、安静进餐、饭后主动漱口、擦嘴。

5、安静午睡,将衣服、裤子、拖鞋摆放在指定的位置;

起床后能自己穿衣服、叠被子,自我检查手、足有无异常。

6、学会处理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情,团结、合作、有集体意识。

7、引导幼儿用适当的表达方式,用不大不小的声音与人交谈,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卫生。

8、在公共场所靠右侧行走,不占用、破坏盲道。

9、知道天气变化和运动前后及时增减衣服,饭前饭后不做剧烈活动。

B、教育教学常规:

1、积极参加早锻炼活动,增强体质。

2、锻炼后能安静的在各区域有序的进行活动。

3、坐姿正确、不插话、学会认真倾听别人讲话、积极举手发言、能大胆的说出自己的见解。

运用故事活动、儿歌活动(绕口令)、谈话活动等多种形式,培养幼儿的语言发展能力。培养幼儿大胆、勇敢的品质,鼓励幼儿能发表自己的意见及建议。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的兴趣,能用多种感官探索周围环境。

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学习简单的数、形、时空等概念。

学习使用比较、分类、排序、测量等方法。”,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与伙伴交流、沟通。

5、积极参加户外体育活动,玩运动器械时不争不抢,爱护体育器械。

开展“一物多玩”为基点的幼儿体育活动,组织幼儿晨练,保证幼儿2小时户外活动。

6、游戏活动中能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和同伴友好、协商一起玩。

7、引导幼儿知道阅读图书的方法,知道爱护图书,学会自己修补图书。

8、爱祖国、爱国旗,升旗时,知道不讲话;

知道祖国的传统节日。知道为集体争光,不做损害班级的事情。

9、做好值日生工作,做好老师的小帮手。

10、学习跳绳,掌握跳绳的技能。

第8篇:初生新生儿护理知识大全范文

在分娩过程中,产力、产道、胎儿及精神心理四个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一般来说,骨盆和胎儿大小是相对固定的,产力、胎头位置和心理状况是可变的。分娩虽是生理现象,但分娩所产生的疼痛及一系列的躯体变化对产妇确实是一种持久而强烈的应激源。分娩应激既可产生生理上的应激,也可产生精神心理上的应缴,产妇害怕和恐惧分娩,这种精神心理上的应激,能够影响机体产生一系列变化,如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致使子宫缺氧收缩乏力,宫口扩张缓慢,胎先露下降受阻,产程延长,胎儿宫内窘迫等。所以,在分娩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耐心安慰产妇,讲解分娩是生理过程,指导掌握分娩必要的呼吸技术和躯体放松技术,以便顺利渡过分娩全过程。因此,我们了解临产妇的心理特征并做好临产妇的心理护理,对于降低产后并发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及新生儿死亡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我院2008年1月至2008年4月共收住院产妇780人,其中剖宫产315人,单胎305人,双胎10人;阴道分娩465分,单胎460人,双胎5人;780人中经产妇317人,初产妇463人;初产妇经阴道分娩者中,行会阴侧切术111人,会阴1度-Ⅱ度裂伤52人,会阴完整301人。

1.2 方法。对我科2008年元-4月我科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100例,其中右枕前位60例,左枕前位40例,产妇年龄20~32岁,平均年龄26岁,孕周38-41周,新生儿体重估计3000-3800克,平均3400克。做心理护理和未做心理护理各50例,进行对比观察。

1.3 结果。通过两组产妇(各50例),分娩全过程的对比观察,做心理护理50例比未做心理护理50例第一产程时间前者比后者缩短4小时20分;第二产程缩短25分;第三产程平均时间相等;总产程缩短4小时45分。50例已做心理护理者中,无滞产、婴儿死亡及会阴破裂伤,产后出血等问题发生。未做心理护理50例中,新生儿轻度窒息8例,重度2例,经新生儿窒息复苏处理后,新生儿无异常,产后出血3例,经过积极抢救及心理安慰疏导,未发生产后出血死亡。会阴侧切6例,经产后随访,会阴伤口愈合良好,无并发症发生。

2 临产妇的心理特征

根据我们的观察和了解,临产的产妇在分娩前存在以下几种心理状态:(1)90%的产妇对何为规律性宫缩,多长时间子宫口可以开全,宫口多少公分为开全及产程时间多长都不甚了解,这说明分娩常识在广大妇女群众中还没有有效普及;(2)80%的产妇有恐惧、怕疼、精神紧张和急切盼望分勉的心理;(3)少数产妇于产前检查时,发现有异常者,如胎头过大、胎位不正、骨盆狭窄、脐绕颈等,则有怕剖宫产和胎儿畸形的心理。高龄初产妇常担忧难产等思想顾虑;(4)个别产妇受封建迷信思想的残余影响,怕生女孩,此种心理状态在产前很少暴露,产后表现明显。

3 护理措施

(1)首先对新入院的产妇护理人员要态度和蔼,热情接待,介绍病区环境,住院须知,消除对医院的陌生感,增加安全感。

(2)接诊护士要向病人详细介绍主管医生的姓名、职称、技术水平等,介绍病区护士长姓名,责任护士姓名,增加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亲切感。

(3)责任护士对新入院的产妇进行入院评估,对产妇及家属进行临产及分娩知识的宣传,利用观看影碟及版面进行宣传,并发放围产期保健手册,使产妇对产程有所了解,对分娩时的疼痛有思想准备。

(4)责任护士要经常深入病房,详细了解产妇的思想变化,并及时给予耐心、细致的解答和安慰,从而加深护理人员和产妇之间的感情,消除产妇对分娩的恐惧、忧虑和紧张的心理,并增强其对分娩的信心。

(5)向产妇讲解临产先兆症状和体征,并告诉病人什么情况下应及时联系,讲解分娩的阵痛和应对措施,如深呼吸、数数、抓紧护士及家属的手等,嘱产妇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以增强体力。

(6)宣传生育知识,讲解生男、生女的原因及批判重男轻女的错误思想,消除产妇的自卑感。这样可避免产后因情绪不好而影响产妇的健康,并且有利于巩固计划生育成果。

(7)嘱产妇在未正式进入产程前,夜间应安静入睡,对于已进入产程者,告诉她们在一般情况下各自的分娩时间,以消除其紧张和急切盼望分娩的心理。如夜间宫缩不强,宫口小于3厘米时仍应安静入睡。

(8)对于进入第一产程的产妇,助产人员应鼓励产妇用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克制宫缩及分娩时的疼痛。告诉产妇,在做母亲之前,要经受疼痛对你的考验,才能换来做母亲的快乐,使她们建立起成为母亲而应克服一切困难的意志。

(9)当产妇进入第二产程时,都有急切盼望尽快结束分娩的心理,此时,助产人员要更加和颜悦色,忙而不乱,熟练果断,不断给予产妇精神上的安慰与鼓励。指导产妇在宫缩时屏气6-8秒,深吸一口气后再屏气用力,以增加腹压,促使胎先露下降及胎儿娩出。宫缩间歇期全身肌肉放松,闭目休息,等待下一次宫缩时再屏气用力。每次宫缩时都要鼓励产妇,给产妇信心,助产操作适时适度,杜绝会阴撕裂伤及新生儿产伤,多数产妇和助产人员配合很好,分娩顺利。

(10)当进入第三产程时,首先告诉产妇胎儿已经娩出,至于性别方面要事先了解产妇及家属的期望,着重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安慰并帮助产妇解除思想顾虑,以免新生儿性别与期望相反而受到精神打击。如发现新生儿畸形或其他异常情况,暂时不告知产妇,待胎儿娩出,子宫收缩良好时告知,或选在其他适当时间再告知,并同时给予安慰,避免导致产后出血,产后抑郁等。产后在产房观察2小时等待产妇生命体征稳定,无异常时转病房休息。

4 小结

在临产过程中,必须重视产妇的心理活动,使产妇消除心理障碍,增加自然分娩的信心,提高自然分娩率及产妇的生活质量。另外,剖宫产产妇的心理活动也应当引起产科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根据不同的手术指征,正确认识产妇的心理特征,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使她们顺利配合手术和治疗。作为产科工作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运用科学的手段,恰当的方法,和蔼的态度对产妇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帮助她们全面提高适应能力,使机体调整到最佳的生理和心理状态迎接新生活的开始。

做好临产妇的心理护理,必须突出人以为本的现代护理理念,多与病人交流、沟通,把她们当作自己的亲人、朋友、姐妹,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深入细致地了解她们临产时的各种心理状态,针对不同的心理反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使她们在分娩的全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同时我们要以优质的服务,优良的设备,高超的医疗技术,在互信互爱的基础上,降低甚至避免各种不良反应及意外事故的发生,使她们以良好的心态迎接新生命的诞生,为她们顺利渡过分娩全过程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参考文献

[1] 曲维香.标准护理计划(妇产科、儿科分册).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与北京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4

[2] 陈崇远,蒋俊源,余永玲.中国临床医药[临床医药与护理学科研(上册)].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

第9篇:初生新生儿护理知识大全范文

关键词: 流动儿童 家庭教育方式 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劳动力资源的需求不断加大,出现了大规模的流动人口。新疆作为民族聚居地,涌进了大量的流动人口。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本地进城的民工,主要由南、北疆各地州农牧区进城寻找就业机会的剩余劳动力。二是内地民工。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2000年,全疆外来流动人口总数为141.1万人,相当于全疆总人口的7.6%[1]。当时乌鲁木齐市实有人口为208万,其中流动人口48万,占全部实有人口总数的23.1%,这与我国其他大城市的情况大致相似。同时,随着流动人口外出打工“家庭化”的趋势加大,一些儿童或者在家乡出生被父母带到城市,或者在城市出生而继续留在城市。特别是近几年来乌鲁木齐市对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采取了“便民、利民、简化”的特殊政策,使得流动儿童数量激增。目前,就读于乌鲁木齐市的流动人口子女人数达到近10万人,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人数的近1/3[2]。对于这一群体儿童的健康成长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研究表明,家庭因素是形成个体差异的最初根源,而父母养育方式对儿童青少年的个性、心理健康的影响最大,也最直接[3]。父母养育方式是指父母对子女抚养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父母养育方式从不同的方面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否定的、消极的、拒绝的等教养方式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起到了一定层面的负面影响;而肯定的、积极的等教养方式则对子女的个性特征、社会交往、自我评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4]。父母教养对子女心理发育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本研究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调查了乌鲁木齐各区六所中学616名初中学生,目的在于探讨流动儿童父母养育方式的特点及其对子女的影响。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流动儿童是指未满18周岁,跟随外出打工的父母到城市居住、生活的儿童。在本研究中的操作性定义为:被试及父母的户口所在地是否在乌鲁木齐。按照该取样标准,抽取乌鲁木齐市各区六所中学初中生,共684名,收回有效问卷616份,有效率为90%。其中,男生282名,女生325名,性别缺失9名,初一230名,初二318名,初三68名,平均年龄14±1岁。

1.2研究工具

EMBU(Egna Minnen av Barndoms Uppfostran-own memories of parental rearing practices in childhood)是1980年由瑞典Umea大学精神医学系C.Perris等人共同编制用以评价父母教养态度和行为的问卷。EMBU共有81个条目和2个附加条目,涉及父母15种教养行为:辱骂、剥夺、惩罚、羞辱、拒绝、过保护、过干涉、宽容、情感、行为取向、归罪、鼓励、偏爱同胞、偏爱被试和非特异。1993年由岳冬梅修订成中文版,共66个条目。测量方式是由被试分别对自己父亲和母亲的教养方式进行报告。该量表中父亲量表有六个因子:关心理解、惩罚、过分干涉、偏爱、拒绝否认、过度保护;母亲量表有五个因子:关心理解、过度保护、拒绝否认、惩罚、偏爱。修订后的Cronbach’s平均系数为0.75,分半信度平均系数为0.76,重测信度平均系数为0.78。

1.3施测程序

以班级为单位,按统一指导语进行集体施测,施测时间40分钟,问卷当场收回。

1.4统计分析

运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2.结果

2.1流动儿童父母受教育程度和所从事职业情况

结果表明,流动儿童的父亲受教育程度在中专以上的占32%,初中以下的占67.9%,流动儿童的母亲受教育程度在中专以上的占28.9%,初中以下的占71.1%;流动儿童的父母亲从事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的比例很小。

2.2父母文化程度对流动儿童教养方式的影响

父母文化程度对其教养方式的影响如表1所示,经方差分析表明,父亲文化程度在情感温暖与理解、过分干涉和偏爱三个因子上存在显著性的差异,经多重比较分析发现,在“情感温暖与理解”上,表现为中专和初中、小学有显著差异,且中专优于初中和小学小学,在“过分干涉”上,中专也是大于初中和小学;在“偏爱被试”上,中专比大学更表现出偏爱。母亲文化程度在“情感温暖与理解、过于干涉和保护”上有显著差异。经多重比较分析表明,在“情感温暖与理解”上,表现为中专优于初中、小学和大学;在“过分干涉”上表现为大学与小学,初中与小学有显著性的差异,且大学优于中专、初中优于小学,在其他方面均无显著性的差异。

2.3父母双方教育方式的相关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与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过分干涉保护、偏爱呈极其显著正相关(P<0.001),与母亲的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P<0.01);父亲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和母亲的过分干涉、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和偏爱呈显著正相关(P<0.001),和母亲的情感温暖成显著负相关;父亲的过分干涉与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过分干涉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和偏爱成显著相关(P<0.001),父亲的偏爱和母亲的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过分干涉保护和偏爱呈显著正相关;父亲的过度保护和母亲的五个因子均有不同程度的正相关。

2.4不同性别流动儿童父母养育方式的比较

流动儿童的父母养育方式在性别上只有M1(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见表3。

2.5流动儿童学习适应性的年级差异比较

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年级的流动儿童仅在过分干涉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经多重比较分析发现,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对初三学生的过分干涉都高于初一年级。

3.讨论

在本次调查中,父母的文化程度比较低,初中以下的父母占近70%。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其文化程度的相关研究表明[5],父母文化程度越高,就越懂得家庭教育知识,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就越科学,更讲究适合的教育方法,倾向于给孩子更多的情感温暖和理解;而父母文化程度越低,他们掌握的家庭教育知识相对越少,而且在教育过程中相对不注重教育方法,有一定的随意性,从而会表现出更多的“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另外,文化水平较高的父母亲以拒绝、情感温暖和过度保护型养育方式为主,他们更倾向于给孩子更多的尊重、理解,以民主的方式与子女进行交流与沟通,从而满足自己对孩子的要求。但是,如果孩子不能达到他们提出的要求,他们则会对孩子持有惩罚、严厉、拒绝否认的态度。同时,从父母所从事职业上也反映出了这种差异:即职业为知识分子和干部的父母能自觉采取情感温暖理解、偏爱被试等积极的教养方式,职业为工人、农民和其他的父母则较容易采取惩罚严厉等消极的教养方式,这与李彦章对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因素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6]。受教育水平高的父母会把自己和孩子视为相互独立的两个主体,尊重双方的感受和发展,采取民主的教养方式。当子女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他们又能给予充分的理解、支持和必要的指导,使子女从中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理解和呵护。受教育水平低的父母缺乏必要的教育子女的知识,当孩子不听话或发展不尽如人意时,则容易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孩子责难打骂,导致孩子不知所措,甚至自暴自弃。另外,在我国科技水平还不发达的今天,工人、农民和经商做小买卖的家长,从事的主要是体力劳动,甚至有些还是重体力劳动,劳作一天下来,筋疲力尽,也就没有好心情跟孩子和风细雨、和颜悦色了[7]。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从父亲与母亲养育方式各因子的相关分析中可以看出,父母的教养方式确实在多数因子上保持了相当明显的一致性。父母的养育方式保持基本一致,对子女的健康成长更有利,前提是父母在积极的养育方式上保持一致,而不是在消极的养育方式上保持一致。本研究表明,父母在不少消极的养育方式上保持了一致性,因此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注重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协调好步调,采取正确的养育方式,积极地与子女进行交流、沟通,慎用惩罚和严厉、拒绝否认等消极养育方式,尽可能运用积极的养育方式,使子女的身心健康发展。

另外,本研究结果显示,父母对女儿有较多的情感温暖和理解,对儿子则表现出较多的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和拒绝、否认,与王俊红、关彩萍等研究结果相同[8]。这一性别差异的存在可能原因是:一方面女孩性情多柔和,更顺从,故更易获得父母情感的温暖和理解。而这一阶段的男孩反叛父母,认同同伴,受到父母的消极对待。另一方面,社会文化对男孩的高期望值决定了对于男孩的态度会比女孩严厉。

从以上分析可见,父母教养方式是受父母性别、受教育水平、所从事职业和子女性别等多种因素影响的,因此要改进父母教养方式需要多方努力才能取得成效。要建立父母―子女―社会干预体系,通过多渠道提高为人父母的文化知识水平,特别要重视女性的文化知识教育。社区和学校要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和家长座谈会等形式来提高父母教育子女的能力和水平,加强社区、学校和家长三者之间的联系,共同努力,搞好对青少年一代的教育。

参考文献:

[1]王建基.对新疆弱势群体子女教育公平与教育发展的思考[J].新疆社科论坛,2006,(4).

[2]马戎,王晓丽,方军雄,韩亚萍.新疆乌鲁木齐市流动人口的结构特征与就业状况[J].西北民族研究,2005,(3).

[3]袁忆达.不良个性特征对儿童学业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4,8(5):23.

[4]王志梅.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因素的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VOL25,(9):43-45.

[5]水远璇.84名小学高年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调查.中国校医,2007,21(5):514-517.

[6]李彦章.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因素的研究.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9(2):106-109.

[7]王莉华.济南市城乡部分初中学生父母养育方式比较.中国学校卫生,2002,23(2):159-160.

[8]关彩萍,王芳芳.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1,22(5):4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