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关系范文

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关系精选(九篇)

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关系

第1篇: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关系范文

[关键词]轻工业发展 问题 对策

一、引言

轻工业承担着服务“三农”的任务,发挥着以增加就业量,提高进口和出口贸易,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使命。债务危机爆发后,全球需求萎缩,轻工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随着中国的沿海制造业产业已被称为其“世界工厂”,许多轻工业产品制造企业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成本继续向上升,劳动力短缺,贷款困难,利润率下降以及海外订单锐减。我国的轻工业面临严峻挑战,其融资难、结构,技术,质量的矛盾仍然存在,轻工业的比较优势并不明显等,因此发展我国轻工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 、我国轻工业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轻工业加大了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力度,取得了技术进步步伐加快、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等重要成就,实现了全行业平稳较快发展。2010 年,轻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占我国工业总体相应指标的17.9%,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存在的问题依然突出,主要是:多数行业整体研发能力较为薄弱,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一些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亟待突破;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产品结构不适应消费升级需要,在国际产业分工中长期处于价值链中低端;食品质量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产品质量保证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多数行业品牌有世界影响力的品牌为数不多,建设水平与生产制造能力存在较大差距等。由此可见,我国轻工业既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重大挑战。

三、轻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 、科学技术的滞后制约着轻工业发展,导致我国轻工业不具备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研发环节较为薄弱。中小型企业偏多且多为民营企业是我国目前的轻工业发展的现状,这样的行业门槛相对偏低布局凌乱,而且分散,没有开发和发展较大的创新能力的土壤,重复建设的现象非常严重,缺乏规模经济效益,以原料型或加工型为主大多数生产,他们的产品技术附加值低、结构水平不高。

第二、增长方式存在结构性矛盾且过于粗放仍然。从目前轻工业的产业结构来看,企业过小且相对分散,而大型企业缺乏必要的核心技术和国际化的资源配置能力,初加工的产品较多,科技含量偏低,有严重的同质化的现象,各个品种的结构布局也不合理,单从企业的结构方面来看,其不具备市场竞争能力。

第三、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不到位,对于我国轻工业来说相当一部分的工业消耗过大、产品质量偏低、污染严重,相当一部分企业依然采用粗放的增长方式,没有采取综合利用的方式。

第四、轻工业贸易摩擦增多。欧盟于2011年5月,欧盟对我国铜版纸实施“双反”措施,开启欧盟首次对中国产品动用反补贴措施;12月,美国商务部正式公告,对从中国进口的木制卧室家具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

四、发展轻工业的对策建议

1.调整经营战略,实施“特色轻工”的大开放

我国的轻工产业最需要的是技术含量的改进。提升轻工业竞争力,要实施“特色轻工”的大开放战略,实行“请进来”和“走出去”战略。在层次上我们的制造业过于偏向于原材料的处理生产,技术含量较低,从中获取的利润有限。轻工行业需要产品层次的更新与多样化。一是“请进来”,就是结合本土资源特色实际,主动接受发达国家经济辐射,吸引区域外产业的相关资源来达到促进本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竞争力的提高。二是“走出去”, 主动将本区域特色产业分工链条的一部分放在区外更合适、更有优势的地区,从而更能发挥产业整体的优化。

2.建立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我国轻工企业的数量众多,行业分布相当广泛。在发展的过程中,建立主题轻工业园区,将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或有一定关联度的企业集中在园区内,真正做大、做强,形成规模优势。同时,以点代面,通过产业的关联带动,延长产业链条,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关键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这就需要政府采取多方面的政策支持灵活而有效地满足不同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3.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发展“新轻工”

积极扶持和推动重点骨干企业加速建立技术中心,重点抓好企业技术中心或技术开发机构建设,大力实施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加快利用并转化科技成果。技术创新体系是高科技发展的基础,也是“特色轻工”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支撑保障。增加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地投入,建立起以企业投入为主体,财政、金融、外资互动的技术创新机制。完善风险投资体系和机制建设,提高政府对风险投资公司的支持力度,提高风险投资公司的投资和经营管理能力,使之在发展轻工业高新技术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会勇,探讨轻工业发展中的问题和对策,中国集体经济,2012年2 月

[2]陈涵、丁敬雯、孙克强,江苏纺织工业发展态势分析,江苏纺织,2011年7 月

第2篇: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关系范文

[关键词]行业特色型 高校 困境 建设路径

[作者简介]李红霞(1977- ),女,山东泰安人,山东轻工业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副院长,讲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秦梦华(1966- ),男,山东广饶人,山东轻工业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制浆造纸工程、高等教育管理;张庆思(1953- ),女,江苏扬州人,山东轻工业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精细化学品、高等教育管理。(山东 济南 250353)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9年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立项重点项目“行业特色型地方高校建设路径选择与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09047)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5-0024-02

行业特色型高校,作为一种与行业具有天然联系的大学形态,是国家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对行业和国家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这些行业特色型高校陆续划归教育部或地方教育部门管理。行业特色型高校如何保持并发挥学科特色和行业科技优势,创办高水平大学,在新时期作出应有的贡献,是我们急需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行业特色型高校面临的发展困境

长期以来,行业特色型高校在强化人才培养、促进行业科技进步、服务社会与行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发展了一批优势学科。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后,各院校紧跟时代步伐,在不断强化传统学科优势与特色的同时,积极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学科和专业。伴随着学校学科的增多、办学规模的逐步扩大,多数院校步入了更名行列,甩掉了原有的“行业特色帽子”,以山东省为例,原有的山东煤炭学院更名为山东科技大学,青岛化工学院更名为青岛科技大学。在发展过程中,各院校的学科门类逐渐增多、综合性逐渐增强、规模逐步扩大,但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和矛盾。

(一)与行业主管部门行政联系断裂

行业特色型高校始终与行业坚守在一起,保持着行业学科的优势与特色,为解决我国的行业问题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然而,行业特色型高校与行业主管部门之间的行政隶属关系断裂后,一方面,与原行业系统之间的沟通渠道和机制日益弱化,行业特色高校在行业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方面失去了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和扶持,服务行业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另一方面,来自行业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减少,而各高校办学规模却逐步扩大,出现新校区建设、两地办学等需求,从而导致办学经费紧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行业特色型高校服务行业能力的发挥。

(二)传统学科优势弱化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后,原有的部门壁垒被打破,行业特色型高校的传统优势学科面临来自综合性大学的挑战与竞争。行业特色型高校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发展其他学科和专业,但过度强调学科多样化会加大学校与行业的距离;同时,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年轻教师的数量不断增加,他们大多没有行业经历,与生产实践结合得比较少,弱化了传统学科的优势和特色,甚至会影响学校整体的办学实力。

(三)行业服务意识弱化,服务主动性降低

主管部门的变更和职能的变化、与行业一定程度的断裂以及对多科性大学的追求,使得有些行业特色型高校在划归教育部门后行业服务意识有所弱化,服务主动性有所降低,不利于高校参与解决行业共性关键技术,不利于推动行业科技进步。

二、行业特色型高校的建设路径

行业特色型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面临许多困境,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和处理,必然影响其办学质量,进而影响其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中的作用。因此,新时期行业特色型高校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继承学校的传统,保持并发挥学科特色和行业科技优势,实现质量的大提高是当前的主要任务。笔者所在的山东轻工业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作为一所轻工特色鲜明的地方院校,为了谋求新时期的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办什么样的大学、如何办好大学”这两个根本问题,立足“质量立校”与“特色兴校”的办学方略,提出一系列相关对策及实施措施,走出了一条符合学校实际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强化轻工特色,走特色兴校之路

作为一所由单科性院校发展而来的综合性院校,我校的学科建设、办学力量很难在短期内赶上一些老牌综合院校,但作为一所轻工院校,有着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等突出的传统学科,所以我校在回顾、总结办学历史和自身实力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山东省骨干大学和国家特色名校”的办学目标,进一步强化了特色意识,并提出“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加强优势、特色专业建设”“以特色创优势,以特色促发展”。

第一,加强发展优势专业,使其独占鳌头或独领,得到本行业领域的普遍认可。为了使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工程等学科达到“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高度,使其更好地发挥人才培养、行业引领和服务企业的作用,我校在政策、条件上给以多方扶持,如在国际范围内公开招聘学科带头人,投巨资购进仪器设备、搭建学科研究平台等。目前,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工程专业均已成为部级特色专业,制浆造纸工程与技术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制浆造纸工程、发酵工程是省级重点学科,玻璃与陶瓷、工业微生物是省级重点实验室。这些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的着力点在提高受教育者适应当前与未来行业发展以及技术变革的创新性能力上,既关注学生系统、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储备,为学生未来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更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进入相关行业、产业领域就业或创业做准备。这些学科专业培养的人才已成为行业技术创新的主力,取得的科技成果得到行业领域的普遍认可,成为学校的办学优势和品牌,使学校的办学特色更加鲜明,社会认可度不断提高。

第二,在创建学科特区和凸显特色的基础上,鼓励借助传统优势学科进行发展,特色带整体,整体促特色,在做强传统特色“学科高峰”的同时,形成若干“学科高原”。西南交通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谢成枢曾说:“行业特色型高校的多学科协调发展要围绕学校的主干优势学科。比如,我们学校设立法律学科,那肯定比不过北大、人大或者政法类院校,所以我们的法律学科侧重于交通法、工程法等,这是体现我们特色的。”我校在主动融入社会经济、开辟新的学科专业方向时,也借助轻工特色,如管理类专业、法学专业等均围绕轻工业,力图培养轻工方面的管理类、法学类人才。为了使学生了解轻工、服务轻工,学校自2010级始开设“轻工知识及学科专业概论”,以期用优势学科带动学校的整体发展。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走人才强校之路

“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行业特色型高校要想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加大培养与引进的力度,建设高水平团队。近几年,学校不断完善有利于人才培养、流动配置、激励保障、聘用评价的体制机制,实施学术队伍博士化、国际化,加强高层次人才建设等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第一,鼓励在职教师尤其是重点学科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加大学校拥有博士学位教师的比重,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我校提出到“十二五”末,省级及以上重点学科(实验室)、有硕士点的学科(艺术类例外),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或在读博士学位比例达到100%。

第二,加大对学术带头人、后备领军人物和优秀学术骨干的培养,特别对青年教师予以关注,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派有潜质的教师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进修、访问、交流等举措,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国际化水准。

第三,广纳贤才,积极从校外引进与自身总体发展目标相适应的各类优秀人才,特别是那些在国家重点研究领域和重大专项中有发言权的战略科学家、在企业行业有一定影响力的工程人员等,不断提高学校的学术声誉并改善师资队伍结构。

(三)坚持产学研结合,走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

山东轻工业学院具有长期与轻工行业保持密切互动的传统及优势,毕业生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企业家。山东轻工业学院走出的“老总”,被新闻媒体以“轻院老总现象”“发酵三十年酿出老总班”等为题进行广泛报道,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我院毕业生作为技术和管理骨干的主体,支撑起了山东轻工业的半壁江山。根据调查统计,青岛啤酒集团、晨鸣纸业集团、泰山玻璃纤维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阜丰集团等10家大型企业中,有70%的企业管理和技术骨干毕业于我校。利用这些优势和条件,我校积极拓展办学空间,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使相关产业参与学生的培养,从而培养出大量具有轻工行业背景的创新型应用人才。

20世纪末,我校就同山东省造纸研究设计院、食品发酵研究设计院、硅酸盐研究设计院建立联合办学关系,实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人员互聘、教研结合的新体制,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近年来,学校充分发挥直接服务行业经济发展的学科优势,与晨鸣纸业集团、华泰集团和泰山玻璃纤维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了5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在青岛啤酒集团、阜丰集团、皇明太阳能集团等一百余个轻工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本着双赢的原则,校企联合在学校共建了生物工程研发中心、皮革化学品研究室等一批校内产学研合作平台。产学研合作密切了校企关系,丰富了教学内容,改善了实验条件,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取得一批高质量的科研及教研成果。学校建立了“校友论坛”“企业家论坛”“企业创新与发展论坛”“产学研合作联盟”等平台,以“凝心聚力汇智,共享共赢共进”为主题,以推进产学研合作、企业家沟通、校企合作作为有效途径,着力打好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轻工企业发展服务这张“特色牌”。

(四)完善质量保障体系,走质量立校之路

如果说强化轻工特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坚持产学研结合,是一种战略选择,那么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则是一种战略保障,如果没有这种保障,那么一切的发展都不会长久。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我校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科学构建了学校、教师、学生全员参与的“三位一体”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学校专门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分管教学副院长为副组长,教务处、发展规划处、人事处、计财处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整个评价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和实施;先后制定了《二级学院教学工作评价暂行办法》《山东轻工业学院二级学院教学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等文件,确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程序等。

在学校精心组织和认真实施下,学校从2005~2006学年起每学年进行一次教学工作评价,充分调动了二级学院开展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力地提高了教学质量监控效率。二级学院对单位内部教学过程进行多方位、全过程监控,并吸收教师、学生作为评价组成员,充分体现了教师、学生在办学和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有力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关于行业特色型高校建设与发展的建议

行业特色型高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发展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我国教育强国的建设进程。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济顺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十九次全体会议上指出:“国家在重点建设‘985’‘211’高校的同时,也应积极推动高水平有特色大学的建设。行业学校办得更有特色了,有可能成为我国高教发展的引爆点。”促进行业特色型高校的发展,既是行业特色型高校自身的使命,也是政府、行业、社会的共同责任。

(一)政策支持

进一步明确行业特色型高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制定相关的政策进一步引导和推动行业(部门)与教育行政部门共建行业特色型高校,通过税收等政策敦促行业(部门)给予行业特色型高校以更多的支持,密切行业特色型高校与行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努力实现行业发展与大学发展双赢;充分考虑行业特色型大学发展面临的诸多制约因素,切实给予各方面的支持,特别是在各类人才支持计划、学科申报与评审、教改和科研项目、办学经费筹措、整合民间和行业资本等方面,积极促进行业特色型大学的持续发展。

(二)分类指导

教育部进行的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虽几经修改,仍是一套指标体系涵盖多种学校类型。这种评估用一个标准衡量具有不同起点、不同层次的学校,不仅影响评估的科学性和公正性,还误导许多学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向名校看齐,为达到“标准”而追求一致,不利于发扬特色和个性。因此,应建立健全分类别、分层次的评估体系,对行业特色型高校进行特色指导,有利于促进其向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

(三)行业合作

由于和行业主管部门行政联系断裂,相关企业越来越不热衷于和高校合作,表现为不愿意接纳行业特色型高校学生实习、与高校之间的科研联合越来越少等,导致许多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进入相关企业后,不能立刻上手,企业还要继续对新进员工进行岗前培训,既增加了成本又浪费了时间,长此以往,也会对行业造成不良影响。行业要把促进行业特色型高校的发展作为“兴业强国”的重要举措,加强与行业特色型高校的合作,在项目、经费、学生培养等方面为行业特色型高校提供更多的方便,把这些大学建设成为行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参考文献]

[1]李轶芳.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0(7).

[2]李巧珍,余雪莲.新形势下行业特色高校面临的困境及办学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8).

[3]封希德,赵德武.建设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9(9).

[4]高福安,李巧针,王保华.新时期行业特色高校提高办学质量的战略选择——以中国传媒大学为例[J].现代教育管理,2009(10).

[5]刘国瑜.关于行业特色高校建设与发展的战略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8(4).

第3篇: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关系范文

政协二届会议以来,广大政协委员就“如何振兴我市传统轻纺工业”等相关议题提出了许多高质量的意见和建议,并以提案的形式提交有关部门。对此,市政协提案委、财农委组织部分委员在乔万荣副主席的带领下先后到二毛纺厂、皮革厂等企业进行了带案视察,并和有关部门、部分企业代表进行座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轻纺工业基本状况

轻纺工业是我市历史悠久的传统支柱产业,曾是全市利税贡献最大、从业人数最多的行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轻纺工业一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过非凡贡献的产业,占工业总产值65%,利税70%左右,财政收入33%以上,就业人数达12万多,在我市经济发展史上书写了辉煌篇章。上世纪末,由于受政策、体制、管理、设备、人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轻纺工业全面滑坡,国有、集体企业逐步停产、破产。到本世纪初,衰落到谷底,仅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0.6%左右。近年来,稍有所回长,20xx年,总产值占全市工业的0.9%,20xx年1—6月份完成总产值7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1.3%。我市轻纺工业的基本特点是产业分布较广,各县区都有,有食品加工、服装、纺织、皮革、皮毛、医药及工艺美术等十多个种类;有食盐、食品、饮料、白酒、啤酒、西服、防寒服、地毯、毛毯、花炮等几百种产品。这些产业的发展壮大,将对我市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稳定社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与我市毗邻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其地理位置、资源状况与我市基本相同。近年来,鄂尔多斯市紧紧抓住国家能源战略西移的机遇,依托资源优势,开展科技创新,在重点发展能化产业装备制造业的同时,大力发展轻纺工业,带动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1990年全市轻纺工业总总产值7.56亿元,占全市工业总值的56.97%。20xx年全市轻工业总产值70.16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8.45%。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鄂尔多斯市通过国有企业改革,将优势轻纺企业转制为民营企业,激活了企业经营机制。同时,政府对鄂尔多斯集团等强势企业进行重点扶持,采取拨款支持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协调金融机构解决企业资金困难、鼓励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协调金融机构解决企业资金困难、鼓励企业打造名优品牌、建立轻纺工业园区等一系列措施,培育出鄂尔多斯集团等龙头企业,不仅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壮大,也创造了鄂尔多斯品牌形象。20xx年,全市轻工业总产值达到114.34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是我市的7.7倍以上。轻工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带动了当地工业经济多元发展,也有效地缓解了就业压力。鄂尔多斯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二、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主要问题有:一是我市轻纺工业总体上技术含量低,生产规模小、市场份额少、竞争力弱,处于自由发展、自我生存状况;二是国有集体企业纷纷破产关闭,民营企业各自为战,影响做大做强;三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差,在轻纺工业上没有存续的知名品牌,毛纺、地毯、制革及制鞋等传统优势产业已退出市场;四是在农产品加工上,处于小、零、散状态,加工简单,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五是以工业产品为原料进行深加工,如进行日用化工等终极产品生产、拉长能源化工产业链的项目几乎是空白;六是当地城乡居民就业率底,就业结构不合理。

影响我市轻纺工业发展壮大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受能源化工产业“挤出”效应影响,能源化工大项目与地方产业发展联系不够紧密,带动不了轻纺工业的发展。二是能源化工产业巨大投资回报,影响了投资者的创业心态,也扭曲了一些地方、部门领导者的政绩观,影响了持续发展理念。三是对轻纺工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宏观政策措施不强。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扶持轻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四是行业管理缺失,政策引导困难,协调服务滞后。过去轻工业由政府一个职能部门管理,现在,轻工业主管部门撤销,其职能分解,造成行政资源分散,难以发挥应有的引导调控作用。五是扶持资金分散、总量少,企业自筹资金困难,技术改造、产业升级无法实现。目前,市上还没有扶持轻工业专项资金,对轻工业的发展不能从整体上宏观调控、形成合力。六是观念落后,政策滞后,错失了国有向民营和股份整体转制,利用原国有企业的技术、市场优势,趁势做大做强的时机,在改革上往往是关门走人,流失了大量的生产要素。七是民营企业的一些经营者眼界不宽,存有抱残守缺,“宁为鸡首、不为牛后”的思想,不思进取、不想联合重组、影响做大做强,致使目前产业仍是小、散、低、弱的局面,形不成产业龙头,发挥不了规模优势。

三、振兴和发展轻工业的对策建议

1、提高认识,进一步明确振兴榆林轻纺工业指导思想。各级领导要更进一步地认识到轻纺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竟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在加快农业产业化进 程、增加农民收入、优化产业结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扩大社会就业、促进城镇化等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认识到重工业是强国工业,轻工业是富民工业。要吸取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验教训,未雨绸缪,要学习毗邻地区如鄂尔多斯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要认识到我们有充裕的土地资源、原料资源、劳动力资源的发展优势。

2、制定政策措施,确保轻工业健康有序发展。建议市委召开常委会、政府召开常务会,专题研究我市轻纺工业发展思路和对策,以市委、市政府名义下发关于振兴和发展轻纺工业工作指导意见,制定10年规划,要充分利用当地的优势资源,恢复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现有产业,鼓励发展新兴产业,明确发展的总体思路。要从发展目标、领导机构、扶持措施、考核督办等方面全面指导我市振兴和发展轻纺工业工作。从而使我市轻纺工业逐步走上健康和谐发展的轨道。

3、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发展多元化产业。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要改变目前我们“跛脚”发展方式,即重工业“一条腿粗而长”,轻工业“一条腿短而细”的不合理状况。要大力发展轻工业,应在政策上给予倾斜,资金、技术上给予支持,项目的引进上有所侧重。要坚持三个“两手抓”既要抓能源化工产业,又要抓传统轻纺工业;既要抓大型企业的引领,又要抓中小企业的发展;既要抓国有企业的改制,又要抓民营企业的发展。建立三个反哺机制,即工业反哺农业;重工业反哺轻工业;城市反哺农村。大力发展毛绒、纺织、服装、食品等传统产业。

4、理顺行业管理,加大协调服务的作用。一是要扭转轻工业管理方面的混乱和缺失,明确经委行使轻纺工业行业管理职能,引导轻工业健康发展。二是政府成立类似于“扶持南部发展办公室”的临时机构,或成立轻纺工业发展振兴指导小组,由市政府有关领导任组长,经委,发改委、财政局、农发办、农业局、林业局、科技局、中小企业局等部门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经委,这样可以整合行政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利用各部门的相关政策,集中各类扶持资金,力争到2020年左右,实现工业经济结构趋于合理,轻工业自身健康发展的目标。三是鼓励支持轻纺企业成立联合会、协会等行业自律组织,实现自由发展。

5、加快园区建设,力争项目早日落地。加快《榆林市“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确定在榆林经济开发区建设轻工业园的建设步伐,尽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行业准入条件,吸取先进技术,充分利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契机,通过招商引资、联合重组、政策优惠等措施,创造条件,吸引各种经济成分的轻纺企业入园,引进国内外大型轻纺企业集团落户榆林。把园区建设成具有经济规模最佳,专业化程序最高,拥有生产、科研、信息等多功能的现代化纺织工业生产基地。到20xx年,总投资9600万元,建成毛纺、制衣等传统产业集中园区。

6、实施品牌战略,引领企业的发展壮大。一是要把“绣鸡牌”毛线、“古城牌”毛毯、“长城牌”地毯、“娇舟牌”呢绒、“三爱牌”服装、“天舟牌”羊绒衫、“古城牌”皮革等曾经具有宝贵财富的驰名品牌保留住、宣传好。二是要在传统轻工企业实施改制时,必须要努力做到保住牌子、留住队伍,门不关、人不散。即使是破产企业,相关部门也要注入一定的商标保护专项资金,确保商标在近期内不被注销。通过政府整体打包积极寻找合作伙伴,用无形品牌调动有形资源,让老品牌展现新魅力。三是要创新机制。从研发人才培养、专项资金扶持、创新成果激励等方面支持和促进新产品的研发,制定高质量、高标准的具有地方特色产业产品质量标准,用特色化推进品牌化。四是要加强产品宣传力度,政府应在扶持经费中专门列支一块用于补贴支持本地产品在部级媒体上的广告宣传。

第4篇: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关系范文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年轻员工; 管理

中图分类号: C931.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7-0060-02

进入新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持续深入发展,国有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我国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更大程度地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特别是中央企业(大集团、大公司)做为国有企业的排头兵,首当其冲要加强经营管理,练好“内功”,夯实基础,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做大做强,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在激烈国际市场竞争中获胜,真正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那么练好“内功”,夯实基础,提高竞争力的关键点是什么呢?是企业员工队伍的建设。因为企业的兴衰成败决定于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而管理水平的高低又取决于员工队伍素质的高低。正如国务院国资委主任王勇指出:“我最关注央企的企业竞争力问题,当前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在于提高央企职工队伍建设,这也是加快转变企业发展方式的需要”。

关于职工队伍建设包涵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本文将就国有企业如何加强对当代年轻员工的管理,根据工作实践中的体会和感触,进行分析探讨和阐述,因为新世纪的近几年,大批上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出生的青年人(简称80后90后)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其中一部分进入了国有企业,他们是企业的希望和未来,是企业基业长青的传承者,做好年轻员工的培养和教育工作对于国有企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总体上来说,当代年轻人是有希望的一代,可以堪当重任的一代。但是,由于这一代年轻人的青少年成长期正处于我国社会转型期,这个时期既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也是社会问题较多、社会乱象丛生的时期,这一代年轻人没有对因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而引发的诸如企业转制、职工下岗、再就业等苦痛体验和记忆,却经历或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发展、国力增强、市场繁荣、生活幸福的快乐,但也受到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一些社会问题的负面影响,使这一代部分年轻人的思想、行为出现较为严重的偏差。所以,如何加强当代年轻员工的管理是国有企业面临的新课题,需要认真对待、深入研究、有的放矢、抓出成效,使其尽快适应工作环境,胜任本职工作,满足国有企业面向世界的发展需求。

一、国有企业新员工所具有的当代年轻人的时代特征

当代年轻人在国家实行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出生、成长,在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时候步入社会,是改革开放成果的直接受益者和社会转型的现实亲历者,也可以说是改革开放压力的具体承受者,在他们身上显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入职国有企业的新员工亦不例外,从工作和单位的角度分析,他们中绝大多数具有以下共性特征:

(一)理想信仰正确合理

主要表现在绝大多数年轻员工政治立场坚定,具有爱国热情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得益于他们在接受思想政治和文化知识教育、接触社会过程中,能够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能够正确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髓和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面对纷乱复杂的社会乱象,能够善于思考,洞察本质,明辨是非,独善其身,自觉抵制来自各方面的不良诱惑,时时处处注重提升自身素养。

(二)见多识广、思想开放

当今社会,是信息技术产业高度发达的知识经济时代,日益发达的现代交通和通讯技术,迅速缩小了地域间的空间距离,国际间人文交往快速便捷,使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得以广泛交流、融合,传播信息、文化、知识的媒介如广播、电影、电视、录音、录像、网络等为当代年轻人了解信息、学习知识提供了方便。可以说当代青年是开放的一代,是时尚的一代,是国际化的一代,是个性化的一代。受时代和环境的影响,使得他们在思维方式、思想观念、人生态度、交往方式、个性特征、语言风格等方面,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三)富有激情,充满活力

年轻员工入职为企业注入了新鲜血液,从他们对工作的新奇,“初生牛犊不怕虎”跃跃欲试的劲头,充沛旺盛的精力,雷厉风行的表现,确实为企业带来了蓬勃朝气和青春气息,带来了活力,着实让人欢喜。

(四)有忧患意识

从他们的言谈中可以看得出,新入职的年轻员工中大多数对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复兴、个人的事业与前途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充满信心和希望,具有较强的忧患意识,没有被世俗左右,没有被社会乱象所迷惑。从而表现出珍惜就业机会,注重学习,不断充实完善自我的良好态势。

二、国有企业新员工存在的共性问题

当今社会正处在转型期,出现了价值体系混乱、价值取向多元化、社会浮躁现象、深层次矛盾日益凸现、中西文化以及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碰撞,对当代年轻人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加之“80后”“90后”大多属于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衣食无忧,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小的转,众星捧月溺爱有加,培育不当。这些不良因素导致少数当代年轻人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心理性格等方面出现较为严重的偏差,在少数国有企业新员工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社会上物欲横流、拜金主义和奢侈消费盛行,贫富阶层明显,对少数新员工充满诱惑和吸引力,致使这些人缺失了正确的理想信念,出现了信仰危机。走上工作岗位后,对如何尽快进入角色,如何不断提高工作才能考虑甚少,而是抱怨收入少,整日作着发财梦,看待人生就是追求荣华富贵、贪图享受。“追名逐利”成了追求的最直接也是最现实的人生目标,使自己的价值观日趋世俗化和功利化。

(二)缺乏上进心

一类是在属于“独生子女”或职工子女的新员工,缺乏责任感,只懂得索取,不懂得奉献,更多地是关心自我,追求时尚、享受生活。对工作挑三拣四、拈轻怕重,总觉得工作不顺心,环境不适应,工作无聊乏味。

另一类是个别人不敢去追求成功,是因为他们在内心有一个自我设限而这个自我设限常常会暗示他们的潜意识:“成功是不可能的,这是没有办法做到的”,通过这样一种自我欺骗来给自己的消极行为寻找平衡和借口。另一种情况是个别年轻员工从事专业不对口的工作,由于无法适应工作岗位对于个人的特殊要求,在工作上表现不佳,无法获得成就感,导致年轻员工逐渐失去工作的动力而表现出缺乏积极性和进取心。

(三)眼高手低,好高骛远

青年时期是一个充满激情和想象的时期,他们成就欲望强烈,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对未来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和向往。但由于他们涉世不深,对自我缺乏全面的认识,对社会缺乏全面的了解,有些人喜欢设计未来,幻想未来,表现在工作中,就是缺乏脚踏实地的精神,自以为接受了高等教育,已经学到不少知识,已经是人才了,他们轻视实践,眼高手低,放不下架子,大事做不了,小事又不做,到头来一事无成。

(四)自由散漫自律能力差

企业相对于大学校园较为松散的管理而言,更多的是完善的规章制度与严谨的管理,年轻员工在刚进入职场后,不能尽快实现学生到职员的身份转换,仍保留着大学生相对自由散漫、我行我素的行为习惯,视单位的管理制度为儿戏,诸如无故旷工、自由替换班、工作时间上网玩游戏、工余时间过度娱乐等现象常常在年轻员工身上发生。

(五)过分依赖网络

网络技术的不断发达,为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方便和快捷,对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确实有很大的帮助。但是,过分依赖网络,会使人产生惰性,动手不动脑,长此以往会使人思想僵化、失去创造、创新能力。可是部分新员工认识不到这些,只图省事方便,交给一些文字性工作,不是自己先去分析研究、深思熟虑。而是直接上网查询、下载。此外,过分沉迷网络游戏、聊天或涉猎一些不健康的内容,无异于吸食“网络”,会严重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和正常成长。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个别年轻新员工工作不在状态,昏昏欲睡或神情恍惚,就是因为过度沉迷于网络而造成的。

三、正确认识和对待当代年轻员工

当代年轻员工的入职,为国有企业注入了活力与朝气,他们是企业的未来和希望,新员工渴望学习新知识,乐于接受新事物,愿意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和平环境、改革开放发展过程中成长的一代人,与他们的前辈当然会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需要我们以全新的视角去观察、去理解。在他们身上所呈现出的特征和存在的一些问题,有着深刻而复杂的社会、家庭、文化、教育、环境等影响因素,需要认真进行分析研究、正确认识、正确对待。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对年轻员工进行有效的教育和管理。

首先,当代年轻人的主流是好的,他们有着积极向上的理想信仰和人生观、价值观,有着充满激情的生活、工作态度,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和向往,看待当代年轻人决不能一叶障目、管中窥豹,就是说,不能因他们存在的一些问题,而否定或弱化他们的主流优势和潜力。

其次,对待存在的问题,应该直面正视,查寻原因,积极探寻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去加以解决。决不能因造成问题的主要因素是一时难以消除或者说是我们无法改变的,就缩手缩脚、畏难不前,更不能因噎废食。国有企业有其特定的地位和优势,有独特的企业文化和工作环境,完全有能力有可能教育和引导好年轻员工,使其扬长避短、奋发向上、健康成长。

第三,作为管理者,平时要做到以下几点:一要关心他们,对他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思想动态等情况予以高度关注,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消除困惑;二要理解他们,对于他们追求时尚、大胆前卫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要充分理解,不可一味责难,注意正确引导;三要包容他们,要充分考虑到年轻新员工身上还尚存着书生的稚嫩与天真,缺乏社会实践和工作实际经验,允许年轻人犯错误,要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原则,妥善解决处理所犯的错误,包容但决不能纵容。四要对他们有耐心,对年轻新员工的教育引导需要耐心细致,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不能采取急功近利的办法急于求成,要象打“太极拳”那样耐心细致,舒缓优雅中不乏刚劲有力,达到刚柔并济、以柔克刚之功效。

四、如何加强管理和教育国有企业当代年轻员工

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国有企业发展壮大、提升竞争力、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迫切需要。对当代年轻员工的管理和培养是否成功有效,事关重大,不可轻视,应当做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的课题,积极探索,认真研究。

(一)改进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

1.管理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做到尊重员工、理解员工、关爱员工,在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事事为员工着想,处处为员工服务,让员工感到在企业有刚如家的温暖与温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亲和力,进而使企业产生凝聚力和向心力。

2.淡化权利,强化感召力。 人性的弱点是不希望被别人管,但是又怕别人不理。管理当代年轻员工切忌摆官架子,耍威风,乱用职权,盛气凌人,以权压人,这是最无能最无效的管理。最佳的管理是管理者以其品行、气质、智慧、知识和经验等人格魅力,树立威信,形成感召力,使员工心甘情愿服从其领导,特别是管理比自己更优秀的员工,人格魅力形成的感召力比强制权更重要。

(二)加强和改进当代年轻员工的政治思想工作

面对新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当代年轻员工的特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决不能延用过去呆板、枯燥、机械的方法,诸如:组织理论学习(台上读得枯燥台下听得乏味)或提几个标语口号,搞一次活动,刮一阵风(形式主义)等等,必须做到与时俱进,积极探求新思路和新方法。

1.真正将思想政治工作当做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长期机制,实行危机管理,建立健全职工思想动态分析制度,了解掌握职工思想动态,及时发现思想苗头和带有倾向性和问题,保持工作的主动性,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

2.积极探索务虚(政治宣传教育)与务实(生产经营、专业知识专业技术培训学习)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力戒生搬硬套、照本宣科,只注重形式而不注重实效。一句话,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讲求实效,使广大职工从思想和灵魂深处真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价值取向。

3.通过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让当代年轻职工实现“三个统一”,正确处理“三种关系”:一是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使其能够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奉献与索取的关系;二是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统一,使其能够正确处理物质与精神、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第三,要坚持近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统一,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三)切实搞好当代年轻员工岗位培训

岗位培训是企业员工职业生涯中必不可少的教育。岗位培训的内容不能局限于安全知识、专业知识、业务技能的培训,要扩展至企业发展远景和企业文化的宣传、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以及新技术、新知识的传授等方面。岗位培训方法方式要灵活多样、推陈出新,注重实效。目的就是要通过岗位培训,使国有企业的职工真正成为具备世界眼光,顺应时代潮流,具有较高科技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能和国际先进企业职工相媲美的现代企业职工。

(四)家企携手,共同关注年轻员工的成长

国有企业年轻员工的成长问题不单是企业单方面的事情,需要社会、家庭的支持和配合。由社会是一个庞杂的体系,牵扯方方面面的关系,取得支持和配合的难度极大,只能发出呼吁。可是员工的家庭不然,它是员工业余时间生活、成长的环境,因此,企业有必要与年轻员工的家庭开展互动,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员工工作、生活、学习、活动乃至情绪等方面信息的沟通与交流,密切配合,解决问题,共同努力,保证员工健康成长,促进国有企业不断提高员工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第5篇: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关系范文

【关键词】轻钢结构;住宅

区别于采用H型钢等厚壁钢材的结构,轻钢结构住宅主要是指以镀锌轻钢龙骨为结构件建造的住宅,这种结构在国外多为一、二层的独户式小住宅,也有用其建造六层以下集合式住宅的,因而称为轻钢结构。轻钢结构住宅具有自重轻、工厂化程度高、建造速度快、劳动强度小、污染少等优点,因而近三十年来在欧美国家逐步发展起来,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十分成熟的技术。国内外许多企业不约而同地想把轻钢结构住宅技术移植到中国来,但效果却不像人们事先想象的那样乐观。

我国的标准规范是针对结构体系编制的,轻钢结构住宅体系在我国还属于技术空白,所以不能满足我国现行强制性规范的某些条文。例如我国建国以后建造的建筑物多采用砖石和钢筋混凝土等耐火性能好的建筑材料,由此导致我国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在材料选用方面似乎较国外苛刻,轻钢结构住宅难以满足其要求。再如长期以来镀锌轻钢龙骨在我国仅用于隔断、吊顶等非主要承重结构,我国《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程》基本上不考虑用厚度2毫米以下的钢材制作主要承重构件,对于国外大量采用的壁厚0.8-1.6毫米的镀锌轻钢龙骨承重体系,我们既缺乏对其受力状况和结构安全性、耐久性的理论分析,也缺乏相关的实验数据,这就使得轻钢住宅的结构设计在我国寻找不到有针对性的规范作为依据。这种与国内规范不衔接的状况,使轻钢结构住宅项目无论在工程报建阶段还是在工程验收阶段,都会遇到数不尽的障碍与麻烦。

面临的另一类问题是整个社会对这种新住宅体系的接受需要一个过程。此外,中国的消费者由于长期以来住惯了砖混或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住宅,从慢慢开始接受到逐步喜欢轻钢结构住宅,也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轻钢结构住宅体系是在国外尤其是北美地区木结构住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两种体系虽然在国外已经十分成熟和完善,但是对于我国来说却完全是新东西,各种困难可想而知。在建材和部件方面,目前建造轻钢结构住宅工程所需的材料许多要从国外运来,甚至有些由外商在中国大陆委托加工的部件,往往也只能到国外去采购,在国内市场上一时还找不到。

在人员方面,由于国内无论中等或是高等专业学校的教学内容中均未涉及轻钢结构住宅体系,因此我国建筑类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对这一体系知之甚少,而更加缺乏的是熟练技术工人,所以虽然这一体系单纯从技术层面上讲并无多少难度,但真正推行起来却往往缺乏得力的骨干。

在建筑管理方面,我国现行的建筑管理模式与轻钢结构住宅这种工业化生产方式也不适应,我国加入WTO以后,国外许多住宅生产企业希望进入中国大陆市场,但是他们搞不清自己来到中国后应当申领什么资质,属于什么身份——设计单位?施工单位?集成商?还是制造商?而当钢结构住宅建成后,我国现行的工程质量验收程序和办法也不适应。

目前轻钢结构住宅体系在我国大陆的报价大约在每平方米4000元左右,交工标准包括了室内精装修、高档厨卫设备、室内热水系统、空调系统、新风系统、中央吸尘系统、直接饮用水系统、家庭智能化系统、车库自动门,以及冰箱、洗衣机、烘干机等白色家电,但不包括地价、室内家具、电视机、音响等黑色家电,以及室外管线、绿化和其它各种户外配套工程的费用。有人认为这一价位偏高,国内消费者近期还难以接受。然而这种价格在国外比起其它结构形式住宅的造价来说,却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这也就是为什么轻钢结构住宅体系在国外能够蓬勃发展的原因。任何新技术的产生与发展都是与所处社会的技术经济背景相联系、相适应的,目前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均GDP约为我国的40倍左右,劳动力价格约为我国的20至30倍,因此,符合产业化生产方式的轻钢结构住宅在发达国家远比我国更易被市场接受。而我国由于科技和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劳动力价格便宜,尽管轻钢结构住宅的性能和舒适度较高,但其对于传统建筑形式住宅的竞争优势反倒不够明显。因而市场接受起来比较缓慢。

推广轻钢住宅的工作思路:

首先应有计划地建造一批试验工程,以便引进该项生产技术。如果没有一定的建造量,就不可能编制完成我们自己的轻钢结构技术规范,在中国使这项技术成熟起来就成为一句空话。虽然一般情况下我们强调必须执行强制性规范,但是技术标准和规范就其性质来说,永远都是落后于技术自身的发展的。因此,在国内规范不完善时,建造试验工程不仅是应当的,而且是必须的。目前北新建材等国内大型建材企业已经开始进军这一领域,投资建立了轻钢结构住宅生产线,对此国家应适当予以扶持。

在建造试验工程并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就应不失时机地编制相应的轻钢结构住宅技术标准和规范。由于与国外标准体系、技术环境的差异,甚至标准管理方式和部门分工的不同,都使这项工作在我国具有相当的难度,并非像有些同志设想的那样,把国外标准直接翻译过来就万事大吉了。把国外轻钢结构住宅嫁接到中国的技术标准体系中来,还有许多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协调工作要做。根据建设部技术标准编制工作计划,目前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正在组织各有关科研设计单位、大专院校、生产企业共同编制行业技术标准《低层轻钢结构住宅技术要求》,这项标准后,将结束轻钢结构住宅在我国无技术标准可依的局面。

由于轻钢结构住宅是国外许多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成熟技术,其优良的技术性能和产业化生产方式,符合住宅产业现代化的方向。因此,一旦有了技术标准,就应将这种技术体系纳入专业学校的教学内容中,并对在职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进行培训,企业和社会的建筑科研院所也应投入力量进行深入研究和开发,使这一体系在我国日臻完善,并使我国企业由此获得反过来进军国际市场的实力与资格。

最后想说明的是,轻钢结构住宅并非仅有冷弯镀锌轻钢龙骨体系一种,其它各种冷弯或热轧薄壁型钢形成的工业化住宅体系也都应属于轻钢结构住宅体系,如日本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大和住宅工业株式会社的钢结构住宅体系等。本文的观点同样适合这些体系,所不同的是,它们是拥有企业自身知识产权和特点的工业化住宅体系,其优点也值得我们逐步学习、引进、消化和吸收,以进一步推进中国的住宅产业现代化。 [科]

【参考文献】

[1]周学军,刘峰,王建明,周继远(编著),刘锡良(主审).轻钢结构设计与施工.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第6篇: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关系范文

【关键词】建筑结构;轻钢结构;应用技术

中图分类号:TU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文章介绍轻钢结构的特点以及在发展轻钢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问题加以分析,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和相关理论知识,提出了相关解决措施,同时展望了未来轻钢结构的发展前景。

二、轻钢结构的特点

1.用钢量低、自重轻

自重轻是钢结构的一大优点,而轻钢结构由于大量采用轻型H型钢、冷弯薄壁型钢、焊接楔形截面,截面形状更趋合理,在减轻结构自重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材料性能。

2.设计与施工周期短

由于轻钢结构受力体系清晰,材料规格齐全,PKPM等设计软件都可以应用,因而设计周期短。而轻钢结构构件均可在工厂加工制作,施工现场仅进行构件安装,因此,施工周期短。随着轻钢结构的进一步发展,门式刚架、通用厂房钢平台和住宅结构等均可进行标准化定型设计,工厂制作,建设速度可明显加快。

3.抗震性能好

钢结构自重轻,材料强度高,塑性和韧性好,因而能有效地降低地震力影响,有利于抗震,最适合于地震区建筑。

4.建筑布置灵活,可满足不同功能要求

轻钢结构适宜大跨度、大空间结构,柱距布置灵活,便于工艺布置,可满足不同的工艺要求。轻钢结构住宅柱距大,开间大,能满足不同住户对住宅的多功能要求,而且易于布置跃层和错层体系。房屋内墙可采用轻质墙,用户可根据需要随意分隔。

5.易于 搬迁、运输可以重复使用

轻钢结构建筑,构件之间多采用螺栓连接,拆装容易,可根据用户要求搬迁。

6.节能环保

轻钢结构彻底抛弃了传统墙体的砌块模式,墙体所采用的材料均可回收再利用。最大限度的减少了混凝土等高污染,高能耗材料的使用。施工过程中粉尘少,施工取土量小,废钢的回收价值高,拆除过程当中产生的建筑垃圾较少,具有极高的环保价值。

三、建筑结构中发展轻钢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设计计算理论、施工规程和规范跟不上轻钢结构实际发展的需要,至今我国对减少用钢量指标的一些主要因素,如结构的蒙皮效应、空间工作和宽腹工形截面的屈曲后强度以及薄板局部屈曲后的塑性设计还研究得不够深入;专用于轻型钢结构的设计、施上及验收规范尚不健全,这些因索严重地阻碍了轻型钢结构建筑体系在我国的发展和推广。

2.设计、制造质量不高,构、配件,功能材料搞的还是分散的单体构件,未形成一个体系,不能适应房屋建筑商品化体系的发展。不可否认的现实是,我国绝大多数设计员对钢构设计是生疏的,甚至不知从何着手,因而缺乏设计的积极性,设计质量一可想而知;对轻钢结构建筑在制作、安装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如屋面系统温度变化率的影响等,由于缺乏实际经验,往往处理不当,导致些安全隐患;轻型钢结构建筑,结构和非结构附件较多,如胶条、带橡皮垫圈的螺钉、隔热材料、天沟、采光带等等,这些附件的制作加工部分还是利用冶金建设公司的设备进行加工,没有专门的上厂和生产线,因而质量、工期难以保证。

3.缺乏对轻钢结构的教育和普及工作教学内容偏窄,不够系统,理论计算不够连续,衔接不够好,工作后又没有这方而的后继教育,因而难以开展这方而的工作。

4.轻钢结构在工业建筑领域有一定市场,但在民用建筑领域的市场有待开发。

5.由于目前国内轻钢结构防腐主要靠涂刷防锈油漆,这就需要比较频繁的维护,同时由于有许多构件在安装完成后就很难再经行维护,实际上就只能在很长时间内无法维护或根本不再维护,造成相当的安全隐患。同样钢构件的防火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由于按现行设计规范一般的建筑物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而大部分的钢构件在得不到充分维护的情况下是达不到这个标准的。这个问题将在不久的未来产生不可预知的问题。

6.由于国情的限制,目前国内的钢结构设计单位和制作施工是脱钩的。也就是说设计图纸,并不满足制作安装的要求。需要钢结构制作厂家和施工安装单位进行二次设计,这就造成最终安装时的图纸对原设计理念的理解存在偏差或者处于不同的角度而在质量控制上产生混乱。

四、建筑结构中轻钢结构问题的解决对策

针对上述情况建议今后我国在发展轻钢结构应尽快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推广轻钢结构房屋体系的机制,有组织地开展引进、消化、吸收和改造的工作,发展符合我国国情的轻钢结构房屋体系。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大力开展相关研究项目,制定前导性、指导性、应用性具佳的轻钢结构设计,施工规程和规范,完善学科体系。

2.在巩固扩大上业建筑领域应用的同时,开发民用建筑系列,尤其是轻钢住宅房屋建筑。建设部叶如棠副部长最近指出,要研究开发适用于不同建筑类型的钢结构建筑体系,尤其要重视轻钢结构住宅体系的研究开发,发展钢结构建筑尤其是对国民经济有重大推动作用的住宅钢结构有利于迅速提升住宅产业化程度,推进我国建筑用钢的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日前要解决住宅钢结构造价的合理定位,建筑设计完善创新、优化钢结构体系和相应节点构造,发展配套建材和设备,特别是外墙材料,开展试点工程,进行技术交流,特别要解决钢材防火、防腐、保温、隔声、抗震等性能。

3.开展课题研究,适时组织国内外开展学术、技术交流,形成有关轻钢结构房屋体系的各类学术、行业协会,以便推动新材料、新技术、新体系在轻钢建筑领域内的应用,促进轻钢结构技术发展。

4.加强轻钢结构的教育和普及工作,高校应增加有关轻钢结构的专业教学选修课、编撰有关轻钢结构的统编教材,培养更多钢结构专业毕业生;在社会上开办有关轻钢结构的各类讲座,出版轻钢结构方而普及型及专业型的书刊,普及轻钢结构的基本知识,通过培训、考试上岗提高在职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

5.提高钢材质量,扩大钢材品种,目前结构用钢主要是Q235,还应增加高品质钢材,积极研制开发与轻钢结构配套使用的高效功能材料,包括保温隔热、吸声1sn声、防火以及连接材料等;积极研制开发与轻钢有关的各种组合结构,扩大轻钢的使用范围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技术效益满足用户的不同要求。

6.加强生态循环评估理论的研究和应用,树立环保意识,努力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轻钢房屋建筑,为子孙后代留下-个可发展的空间。

五、建筑结构中轻钢结构体系的发展前景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发展和钢材产量及品种的增加,建筑钢结构的应用逐渐增多,近十余年迅速发展的兴旺景象,标志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胜利。现就开辟轻钢结构住宅体系的新领域简述如下:

1.国家产业技术政策的调整

我国钢的产量已连续四年超过一亿吨,成为世界上的产钢大国,如何在住宅建筑中合理使用钢材,已涉及到人型钢铁企业摆脱困境,寻求发展及国计民生的大事。国家建筑钢结构产业“十五”计划和2015年发展规划纲要,重点推广“轻钢门式刚架结构、空间网架、热轧H型钢、冷弯薄壁型钢在建筑业的应用和研究开发轻钢住宅建筑通用体系”。这是国家产业政策对建筑用钢的扶持。

2.轻钢结构住宅体系的发展机遇

(一)国内加速城市化进程,必须带来对住宅的大量需求。

(二)开发建筑市场的需要。

(三)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拥入城市,急需解决住房问题。

3.轻钢结构住宅体系的优势

(一)轻钢结构体系中构件、墙板标准化,工厂化生产,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工期比现有住宅的工期缩短1/2到1/3,综合效益明显;

(二)减少企业投资的财务成本;

(三)有效使用面积增加5%~8%;

(四)通用体系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和可改性,有利于现代居住生活的需要,适应现代住宅市场的需要;

(五)施工现场以干作业为主,减少湿作业量,噪音小,有利于净化施工现场。

3.经济和社会效益预测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将会有更大的改善,人们不仅要求供应经济实用的通用房,而且对居住功能和质量有较高的要求。“轻钢结构住宅”的大柱网布置,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它将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居住空间,保证现代居住生活的需要,倍受人们的欢迎!我们应以新的姿态,迎接住宅轻钢结构春天的到来。

结束语

从对轻钢结构住宅体系的分析来看,轻钢结构将成为住宅体系发展的主要方面。它对于经济的促进、人民生活的改善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请大家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沈文洙,庄晓峰.现代轻钢结构建筑及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3(1).

[2]居荣初,陈音飞,邵雄飞.轻钢结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02.(9).

第7篇: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关系范文

为更好地发挥政法部门的职能作用,促进我区政法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现结合东区实际,区委政法委提出八条意见,以为工业强区提供更加良好的法制保障和法律服务。请政法及相关部门结合部门实际和工作实际,狠抓落实,切实增强实效。

一、进一步创新执法观念。正确处理好打击与保护的关系,既要强化依法管理职能,又要坚决纠正重打击轻保护、重管理轻服务、重惩罚轻教育的错误倾向,要正确区分违法与违纪、违规的界限,经济犯罪与经济纠纷的界限,渎职犯罪与工作失误的界限,防止把代表改革方向的新生事物作为查办对象,防止把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简单视为犯罪,摆正位置、把握分寸,尊重、服务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努力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二、进一步加强政法部门与企业的联系沟通。各政法部门要在区经济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深入企业开展执法调研,了解区属重点企业的基本情况,认真倾听企业呼声,积极帮助企业解决涉及法律、治安方面的问题,提出司法建议,帮助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指导企业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区经济部门要及时把企业对政法部门的要求反馈给政法部门,做好政法部门和企业协调沟通的联系人,增强服务企业的合力。

三、慎重准确地办理涉及企业的经济犯罪案件。对涉及企业经济犯罪案件,既要严格执行国家的刑事法律,又要以国家的刑事政策指导办案工作,注意把握办案的时机和方式方法,禁止利益驱动办案和执法随意性。办案中,做到“五个不轻易”:不轻易传唤企业负责人,不轻易冻结企业账户,不轻易查封企业账册,不轻易扣押企业财产,不轻易开警车进企业办案。坚持办案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四、平等保护不同所有制企业。认真贯彻宪法关于国家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把依法保障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加强对外来投资创业者合法利益的保护,严格将法律规定作为惟一标准和依据,为各类市场经济主体提供平等的司法保护和法律服务,营造公平、诚信的社会环境。

五、维护企业及周边和谐的社会环境。加大企业及周边秩序整治力度,着力解决针对创业者敲诈勒索、寻衅滋事、群体斗殴、强买强卖、强揽工程、阻挠施工,以及偷盗、哄抢企业物资、非法经营、强迫交易等违法犯罪活动,保障创业者集中精力搞好生产经营,保护企业财产不受损失,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主动配合有关部门排查不安定因素,依法及时稳妥处理好创业者因征地、拆迁、用工、用电、用水,以及资源开发利用等问题引发的矛盾;依法慎重处理好创业者所办企业内部因劳资矛盾和工伤事故等引发的纠纷,维护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加强对企业周边村(居)民的法制宣传教育,引导其通过合法理性方式解决各类诉求。

六、积极慎重处理企业经济纠纷。既要及时立案、重点执行,又要讲究策略、妥善处理;区分不同情况,灵活运用强制执行、分期分批执行、协调达成和解等措施,力争取得最佳的执行效果。对涉及特困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执行案件,要建立向其上级主管机关报告制度。

第8篇: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关系范文

**年,在市委、市府及上级纪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本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同时在各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二轻党委上下统一思想、同心协力、齐抓共管,从责任制落实、加强廉洁自律、加大力度、开展思想教育、健全规章制度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特别是创稳定的政治局面,为二轻系统企业改革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这和在座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在这里我代表二轻总公司党委向到会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感谢!但是,在成绩面前应注意到二轻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工作还存在着腐败现象和不稳定因素,可以说形势还是相当严峻,我们必须做到廉政建设和稳定工作“两手抓”,决不放松,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现在我就本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和稳定工作讲几点。

一、奉公守法,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

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具有表率和带动作用,对党风廉政建设起着引导作用,领导干部是否廉洁自律直接关系着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影响着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要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做出的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认真贯彻执行四大纪律八项要求,严禁领导干部,从根本上杜绝领导干部收受和赠送礼金、礼券、礼卡的歪风,进一步巩固清理“三礼”的成果,加强公务接待管理,落实接待费开支审批制度。要加大预防腐败的工作力度,在加强教育上下功夫,使领导干部自觉拒腐防变,带头廉洁自律。一定要从讲政治和遵守政治纪律的高度,进一步提高认识,深刻领会落实规定对于遏制消极腐败现象、教育挽救干部的重要意义,从源头入手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抓紧、抓好。

二、健全财务制度,推进企业财务内审和用工制度检查。

2005年,要加强对下属企业的财务管理监督和厂务公开工作,在这里要着重讲一点就是企业的财务管理,我们二轻企业大多数已停产,靠厂房出租过日子,一些企业留守人员只有2-3人,企业财务人员很不健全,会计出纳都是兼职或者由厂长书记兼带,这样一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和上级的要求差距比较大。话要讲回来我们一些企业年租金不到3-5万元,一年总收入和总支出不足3-4本凭证,何必要这么多的财务管理人员。我们总公司针对这种现象,征求各方面的建议,及上级有关部门的建议,为确保二轻联社资产保值增值和促进二轻企业的财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在**年对白象片下属企业财务进行初步审计试点,总的看收支是清楚的,但存在问题也不少,帐务处理有些不妥当,没有按财务规定的要求做帐;发票管理有些混乱,没有按顺序开具发票;帐务处理不及时等。总公司党委经过多次研究,决定今年要在**年在试点的基础上,对下属企业逐步推进财务内部审计制度和用工制度检查。在这里我再次强调,财务内部审计不是查某个企业的厂长经济问题,只是讲明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使财务管理规划些、及时些,尽可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可以少犯一些错误(在这里我插一句,有一个企业,给职工的补助,厂长做经手人,厂长自己批,但职工未签字,结果职工反映未收到这笔钞票,这就是一个笑话)。如果我们的财务制度健全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了,谁是谁非,我们这里不去评定,我讲了这事,归结一句话,针对我们二轻企业经济困难,财务人员缺少,资金不足的现状,对企业进行财务检查是很有必要的。

三、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加大违纪案件查处力度。

为保持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深入开展,今年,我们要加大对违纪案件的查处力度,重点查办领导干部中发生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阳奉阴违,拒不执行中央决策等严重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以及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谋取私利、中饱私囊、转移和侵吞集体资产、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我们二轻系统有些违法违纪行为在某种程度上讲是相当严峻的,个别企业存在以改制为名,乱发补贴乱开支;厂房出租不公开,放任出租,使集体资产严重流失;向职工高额收取养老保险金并提取它用等现象,同志们,我们的企业本身底子薄,收入不多,再流失一点,对困难企业讲是雪上加霜(市皮件厂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对这些行为我们必须要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但有些企业负责人确实很辛苦,精神很可贵,一年工资不足3000元,到年终召集全厂职工把一年的收入支出公布于大家,好象六、七十年代农村年终分红公布一样。但也有个别企业向职工收缴养老保险金个人自负部分时,象黄世仁逼债一样,措施强硬,方法简单粗暴,使个别困难职工接受不了。同志们,人难做,做二轻企业的厂长更难,工资收入不高,企业经济困难,社会各方面的压力也很大,以我个人看二轻企业近段时间是最困难时期,怎样度过难关需要我们如何想办法去解决困难。

四、做好工作,加强综合治理保持社会安定。

第9篇: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关系范文

关键词:十大关系;和谐思想;和谐体系

《论十大关系》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标志着党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是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代表作。邓小平1975年7月10日在给毛泽东的信上说:“这篇东西太重要了,对当前和今后都有很大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1]491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它的重要价值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思想,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

一、价值目标: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建国后,随着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国民经济的恢复,党积累了宝贵的经济建设经验,针对斯大林和苏联经验存在的问题,1955年底毛泽东提出要“以苏为鉴”[1]472,在实践上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毛泽东同志亲自调查和听取34个部委汇报,在此基础上形成《论十大关系》。十大关系实质上是经济建设中要处理的十大关乎社会主义建设全局性的问题,毛泽东指出:“这十种关系,都是矛盾,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我们的任务,就是有正确处理这些矛盾。”[3]《论十大关系》围绕着十对矛盾,论述了如何通过政治、经济、文化整合来使社会各方面关系、社会结构、社会各阶级利益和谐,以达到正确处理这些矛盾实现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服务,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目的。

二、实现途径: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构建政治、经济、文化和谐体系

和谐是矛盾着的事物的最佳结合方式,能否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和谐的状态,是对执政者领导能力的最好检验,也是巩固执政地位的最佳途径。围绕着十大关系,毛泽东以社会分层理论为切入点,通过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方针整合十大关系,使其达到和谐状态。

1.经济上协调发展,统筹兼顾,处理好经济结构、经济体制上存在的问题

经济结构、经济体制是否合理,对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毛泽东以在对立中求平衡的理论建构思路,通过协调发展,统筹兼顾思想处理经济结构、经济体制上存在的问题。在经济结构方面,毛泽东主张调整农轻重比例,调整沿海和内地工业布局,调整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关系。通过以上调整使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针对当时经济结构中存在的重视重工业而轻视轻工业和农业的倾向,毛泽东指出二者的关系是:一是重工业是建设的重点,但不可因此而忽视农业和轻工业;二是明确提出了用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的办法,加快重工业发展。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强调:“要适当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这样,重工业是不是不为主了,它还是为主,还是投资的重点。但是,农业、轻工业投资的比例要加重一点。加重的结果,一可以更好地供给人民生活的需要,二可以更快地增加资金的积累,因此可以更多地发展重工业。”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是一个涉及国内生产力布局的问题,实质上也是经济结构问题。针对当时我国全部轻工业和重工业都有约70%在沿海,只有30%在内地的现状,毛泽东指出:“沿海的工业基础必须充分利用,但是,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他进一步指出:“好好地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老底子,可以使我们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如果采取消极态度,就会妨碍内地工业的迅速发展。”这一方针有利于调动内地和沿海两者的积极性,使二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实际上是更深层次的产业结构问题。针对国防建设的规模过大,要求过急,引起整个工业建设全面紧张的问题,毛泽东指出国防不可不有,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二是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础。只有经济发展了,国防建设才有保障。所以毛泽东指出:可靠的办法就是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只有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

在经济体制方面,调整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调整中央和地方关系。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这是一个涉及上上下下诸方面积极性的问题。毛泽东指出了用统筹兼顾的方法解决三者之间的矛盾。怎样兼顾呢?通过调整利益分配的方法,工人的劳动效率高了,他们的劳动条件和集体福利就需要逐步有所改进,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工资也需要适当调整。在合作社中,国家、合作社、农民各拿多少以及怎样拿法都要按规定进行。对农民的政策是兼顾国家和农民的利益,我们的农业税历来比较轻。工农业品的交换,我们采取缩小剪刀差,等价交换或者近乎等价交换的政策,都要同农民研究出一个合理的比例。

对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应当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目的在于发挥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在地方上下级关系上省市也要注意发挥地、县、区、乡的积极性,都不能框得太死。

2.在政治上,以团结的方针,妥善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构建和谐的政治局面

在处理汉族和少数民族关系方面反对大汉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也要反对,但是那一般不是重点。巩固各民族的团结,来共同努力于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在经济上诚心诚意地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

在党和非党的关系上,毛主席说:“在这一点上我们和苏联不同,他们是打倒一切,把其他党派搞得光光的,只剩下共产党的办法,很少能听到不同意见。”[1]489在此基础上吸取了苏联的教训总结了我国多党联合的历史经验,提出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观点,并提出做好统战工作。

在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上,他认为“反革命在数量已经大为减少。”对反革命分子,要坚决清理,按不同情况采取“杀关管放”不同的处理办法;同时要给他们以生活出路,使他们有自信的机会;对机关的反革命分子一个不杀。

在是非关系上,主要针对如何对待犯了错误的人,毛泽东指出对于犯了错误的同志,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一要看,二要帮。

3.在文化上主导性与多样性,世界性与民族性并存,构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局面

文化上主要是如何对待外国文化问题,毛泽东首先指出应当承认,每个民族文化都有它的长处,不然它为什么能存在。针对我国一张白纸,文化水平科学水平都不高的现状,指出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运。他们的短处,当然不要学。我们要学的是属于普遍真理的东西,并且学习一定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自然科学方面,我们比较落后,特别要努力向外国学习,但是也要有批判地学。外国资产阶级的一切腐败制度和思想作风,我们要坚决抵制和批判。在1956年4月25日讨论《论十大关系》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要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思想。

三、历史评价

《论十大关系》突破了苏联经济建设的发展道路和经济体制的束缚,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设想。这个突破是需要有理论勇气的。不光要有深邃的眼光,更需要勇气。现在我们看前苏联几十年的经济建设道路和体制模式,问题和教训当然是很清楚了。但在那时候并不是那么容易的。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又取得了那么大的成就,从一个沙皇统治下的农业占很大比重的落后国家,变成了一个在世界上数第二的工业强国,实现了工业化和农业机械化,而且在50年代苏联经济的弊端并没有完全暴露。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表现了他的过人之处,开始认识苏联建设上的一些根本问题,并结合我们的建设实践,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思路。十大关系的提出,标志着党和毛泽东在探索一条和苏联高度集中的把重工业放在最重要地位而忽视农业、轻工业的不同的建设道路,他指出的方向,今天看来也是对的。如周总理在八届二中全会报告中指出的:“这十大关系问题并不是一提出来就能解决得了的,具体的解决还是需要今后在实践中,在采取具体措施中,在反对错误的倾向中不断努力。”“比如农、轻、重的比例究竟如何才能恰当?现在还不可能回答得很完满,必须经过多次反复摸索,才能使这三者的比例安排得比较恰当。一个时候恰当了,过一个时候还要修改。”[1]491毛泽东提出的处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重大关系的措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一个和谐体系。更重要的是提出了处理这些关系的原则,这些原则也正如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重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所揭示的,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探索。”这种探索所取得的思想成果及其积累的实践成果,为后来形成比较系统和比较成熟的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对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转贴于

参考文献:

[1]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