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可降解塑料市场趋势范文

可降解塑料市场趋势精选(九篇)

可降解塑料市场趋势

第1篇:可降解塑料市场趋势范文

[关键词]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淀粉基塑料

中图分类号:TQ3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6-0274-01

传统塑料主要来自石化资源,因其不易降解和回收利用,给环境造成极大污染,并造成对石化资源的严重浪费,寻找非石油基环境友好的材料迫在眉睫,生物可降解塑料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目前研究最广泛的可降解塑料有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淀粉基可降解塑料等。

一、聚乳酸(PLA)生物可降解材料

聚乳酸(PLA)是以乳酸为原料制备的高分子材料,具有无毒、无刺激性、强度高、易加工成型和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制品在使用后可完全降解。按单体不同,PLA分为PLLA、PDLA和PDLLA。当前国内外PLA生产企业主要以生产不同规格的PLLA为主。PLLA单独使用具有熔点低、结晶慢、耐热性差等缺点,通过与PDLA共混,可形成立构复合体,改善成核、结晶速度,提高材料耐热性。PLA可用于一次性饭盒以及其他各种食品、饮料外包装材料;可用于纤维和非织造物等,包括服装、建筑、农业、林业、造纸、医用等领域。

聚乳酸是以乳酸单体为原料经过聚合等工艺制备得到的高分子聚合物,制备方法分为一步法和两步法,一步法难以制备得到高分子量的聚合物,基本无应用价值,目前国内外厂家主要通过两步法工艺生产聚乳酸。两步法工艺需经历中间体丙交酯阶段。

聚乳酸主要生产企业:

二、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PBS)生物降解塑料

PBS是以丁二酸与丁二醇为原料制备得到的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吸收性,易被自然界的多种微生物或动植物体内的酶分解代谢,是典型的可完全生物降解材料。但PBS的加工温度较低、黏度低、熔体强度差,难以采用吹塑和流延的方式进行加工。另外PBS制品往往呈一定脆性,应用受限。PbS主要用于包装、餐具、容器、一次性医疗用品、农业、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等领域。

PBS的聚合前体主要原料为丁二酸;丁二酸的生产主要是通过石化法合成, 目前丁二酸的生物制造技术是国际竞争热点, PBS(聚丁二酸丁二醇酯)是以丁二酸与丁二醇为原料经过聚合制备得到的高分子聚合物。

PBS主要生产企业:

三、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生物可降解材料

PBAT是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和己二酸丁二酯的共聚酯。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可降解共聚酯,PBAT兼具了芳香族聚酯和脂肪族聚酯的优点,既具有很好的热性能、机械性能,又具有生物可降解性和加工性,可以用它与脂肪族聚酯 PLA 等共混,来改善脂肪族聚酯的机械和力学性能。PBAT的加工性能与LDPE非常相似,可用LDPE的加工设备吹膜。PBAT主要用作农用地膜、垃圾袋、保鲜膜、堆肥袋、淋膜和餐盒、餐盘、杯子等。

PBAT主要生产企业:

四、淀粉基可降解塑料

淀粉基生物降解塑料是淀粉经过改性、接枝反应后与其他聚合物共混加工而成的一种塑料产品,具有生产成本低、投资少、使用方便、可生物降解的特点。淀粉基热塑复合材料不仅具备一般高分子材料所共有的基本特性,而且具有完全可降解性,可替代当前广泛使用的塑料材料。

淀粉基生物降解塑料已有3O年的研发历史,具有研发历史久、技术成熟、产业化规模大、市场占有率高、价格较低的特点。淀粉基生物降解材料主要用作包装材料、防震材料、垃圾袋、地膜、保鲜膜、食品容器、一次性餐具、玩具等。

淀粉基可降解塑料主要生产企业:

五、总结

目前各种生物可降解材料前景较好,但市场开拓、产品成熟度、产品性能开拓、产品应用等方面,需要时间开拓;当前石油价格低、石油基塑料产品价格优势明显,生物可降解材料同石油基材料竞争,目前还不具备条件;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发展,还需要政府政策、税收优惠、市场等方面的支持;随着国内外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可降解材料的相关政策将会越来越好;同时随着可降解材料生产技术的提升,可降解材料的成本将越来越低。

参考文献

第2篇:可降解塑料市场趋势范文

近来,A股掀起一股民营银行风,期间各种与民营银行沾边的概念股都曾出现过抢眼的表现。6月3日,金发科技公告称,公司与广州市其他民营企业联合设立花城银行,认购比例30%。6月5日,金发科技的股价创新高,达到17.85元/股。至此,金发科技从3月初的7元每股一路上涨,截至6月5日收盘价17.19元,涨幅接近150%,引起资本市场不少的关注。

探究企业

主导产品销售规模稳步提升

金发科技是国内最大的改性塑料生产企业,也是全球改性塑料品种最为齐全的企业之一。拥有阻燃树脂、增强树脂、增韧树脂、塑料合金四大系列100多个品种4000多种牌号的产品。

据统计,国内改性塑料生产企业在1000家以上,但仅有70余家年产能超过3000吨,大多数企业产品种类、客户资源非常单一,依靠低成本优势存活。

家用电器和汽车领域是改性塑料的主要应用下游。金发科技以家用电器改性塑料起家,通过开拓汽车市场(连续3年增速超过25%),产销量不断攀升,目前国内企业中公司改性塑料的产销规模最大,2014年实现95.59万吨(不含贸易量)。随着公司募投项目陆续投产,公司产能规模将继续扩大。改性塑料市场发展空间巨大、集中度低下的特征为龙头企业的扩张提供了发展良机。

此外,改性塑料抗冲击、轻量化、强度高、阻燃性好,其90%的生产成本为原材料(各种合成树脂),而合成树脂价格与原油价格高度相关,因此公司改性塑料的成本与油价也有着较高的关联性。

2014年下半年以来,原油价格大幅下跌,金发科技短期经营业务因存货跌价损失而受到一定影响,但受益于采购成本下降,价格传导至下游存在一定时间迟滞,公司改性塑料业务自2015年一季度开始毛利率同比环比均有了明显改善。

新材料带来新增长点

金发科技自2003年开始探索可降解塑料,目前已经开发出完全生物降解薄膜类、注塑类、挤出型材等应用的数十种牌号专用料。受益于欧洲多个国家的禁塑令,2014年公司的完全生物降解塑料销量大幅增长,全年实现销量近5000吨(90%用于出口),公司已成为欧洲市场第二大完全生物降解塑料原材料供应商。

国内方面,公司重点布局农用地膜市场。地膜行业此前长期大量使用聚乙烯地膜,其残膜无法降解,只能依靠人工回收,效率低下且效果也不甚理想。而公司的生物降解地膜可在180天内实现90%降解。

记者了解到,目前公司生产的完全生物降解塑料农用地膜已开始在新疆、山东、河南、河北、云南、贵州等多个省份进行实验和推广。特别是在新疆,公司计划在2014~2017年期间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同进行700万亩以上生物降解农膜的示范和推广等相关工作(2014年已完成14万亩)。2015年农业部将在12个省区率先开展可降解地膜评价试验试点工作,为下一步可降解地膜大范围推广应用提供数据参考。

据统计,2013年全国地膜使用量已达136.2万吨,若全部采用生物降解材料,按每吨3万元计算,未来潜在的市场空间就在400亿元以上。

高温尼龙是公司在特种工程塑料领域的主打产品,主要应用于电子产品领域。据统计,高温尼龙材料国内需求约有7万吨(全球20万吨),因其技术壁垒较高,此前市场被杜邦、拜耳等海外公司所垄断。公司自2013年扩张产能以来,凭借性价比优势,销量增长迅速。据券商调研了解,2014年公司高温尼龙材料销量约为2000吨,同比增速超过100%,2015年有望达到5000吨。

打造“供应链金融”

金发科技于2015年3月在珠海横琴区设立“珠海金发大商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探索和研究供应链管理创新模式,将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结合。新公司业务范围包括:供应链管理、塑料原料以及塑料制品和化工类产品贸易、自营或各类货物的进出口业务、一般商品信息投资咨询业务、仓储服务、货运服务、物流服务、新材料技术咨询交流服务、企业自有资金投资、仓储租赁。

显然,此次投资将合理整合金发科技仓库资源和成熟的物流体系,并通过线上平台协助买卖,线下物流组织配送,实现供应链管理创新;同时,子公司可为上下游客户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应收账款抵押融资和库存质押融资等)。此外,利用金发科技拥有期货交割仓库和海内外现货渠道的优势,开展仓单串换等场外业务,同时提供现货仓储、物流配送和仓单质押等增值服务。可见,这是公司利用本身积累及优势,整合集团资源搭建供应链服务平台,是公司在创新延伸业务的一次有益探索。

据了解,金发科技与大商所具备良好的合作关系,公司和控股子公司江苏金发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是大商所聚丙烯期货的指定交割仓库(全国共11家),此次供应链管理公司的设立为双方进一步开展线上线下的深度合作奠定了基础,且背靠珠海横琴新区,后续想象空间广阔。

值得一提的是,6月3日公司公告,与广州市其他民营企业联合设立花城银行,认购比例30%。目前很多大型民营企业都通过参股民营银行向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以及供应链上合作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行业垂直B2B电商不断替代综合性B2B电商。

从金发科技前不久的2014年度报告中可以看出,公司未来搭建线上平台,通过线上线下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可能性非常大。通过供应链服务,公司有望找到新的盈利模式。

券商评价

国泰君安:公司与广州御银科技及广州市其他民营企业联合设立花城银行,拟定注册资本50亿元,其中,金发科技认购30%的股份。塑料行业具备1.6万亿~1.8万亿市场空间,产品品类牌号丰富,下游企业分散具备融资需求,是最适合做供应链金融的化工大宗品种。公司作为改性塑料行业龙头,拥有多年塑料贸易以及同大商所的合作优势之外,花城银行、金发小贷、中合信保等金融组合,将成为“金发大商”在供应链管理领域大展宏图的强大后盾。

上调目标价至20元。维持公司2015~2017年EPS为0.42/0.5/0.6元。本次目标价大幅上调主要基于公司设立民营银行进展顺利,一旦获批将为公司供应链金融业务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提高估值,给予公司2016年40倍PE。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公司主要原材料是各类聚合物树脂。而国际市场上的主要聚合物树脂原料一般随原油价格波动,同期公司相应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除受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影响外,还受到下游客户需求、国内其他厂商生产情况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公司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并不能通过调整相应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完全转嫁给下游客户,原材料采购价格波动的风险部分要由公司承担。因此,虽然公司对下游客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但由于调价和工艺调整均有一定滞后性,若塑料原料价格出现短息大幅波动,仍然对公司生产成本控制造成一定压力,对公司利润产生一定影响。

申万宏源:我们预计公司2015~2017年净利润分别为9.33/11.39/13.70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36/0.44/0.54元。目前股价对应2015~2017年动态市盈率36倍、29倍、24倍。公司作为改性塑料龙头企业,2015年将享受毛利率提升和产能进一步释放的双重弹性;而新材料业务经过多年积累逐步迈入收获期。此外,公司正围绕供应链金融打造多元化的金融平台,既有利于公司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还能通过整合塑料行业上下游资源扩大公司在行业影响力和话语权,从而实现对主业的反哺。我们认为公司有望成为实业+金融双轮驱动的化工新材料巨头,考虑到公司各项业务良好的成长前景以及公司积极转型的决心,我们上调公司评级至“买入”。

风险提示:汇率风险,公司进口原材料占原材料采购比例在40%~45%之间。因此,外汇汇率波动对公司原材料采购成本有一定影响。

高管访谈

《小康・财智》:现在除了传统的改性塑料外,公司在新业务方面有哪些进展?

袁志敏(董事长):目前金发科技是一个两条腿走路的企业,一方面是传统的业务,比如改性塑料,我们会巩固在行业的领先优势,但改性塑料的下游市场已经十分成熟,进入到一个稳定期。另一条腿就是原创性技术,比如金发正在做的可降解农膜,这个是未来成长性很高的一块。

我国土壤种植业需要用到许多的塑料覆膜,传统的这个覆膜是不可降解的,回收不当会对土地构成永久性伤害。而可降解农膜就不存在污染问题,一般90~120天会变成二氧化碳和水自然分解掉,从技术和环保来说这肯定是个好东西,但目前推广的阻力也很明显,就是价格太高,一亩地目前的价格是普通农膜的两倍还要高。

我认为要加大对可降解农膜的补贴,不仅在试用期间,在全面推广之后也要有所覆盖。回顾当初推广普通塑料覆膜的时候,国家也是给补贴的,因为不补贴无法培养下游的使用习惯,但过了一段时间习惯养成了,补贴就可以退出了。我很坚定地认为,可降解农膜不仅是一个产业,它更事关粮食安全大计,政府应该大力推广。

《小康・财智》:据我们了解,公司是投入了巨资进行科技创新的,为什么?

袁志敏:全球人民都已经意识到白色污染的严重性,金发科技一直都很关注环境、绿色发展的问题,所以一直在呼吁国家治理白色污染。作为中国本土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挣了钱之后干什么?就是要让企业持续发展,要在研发上持续投入。

我们投了10多个亿用于研发,可能现在还没赚到钱,但我相信未来的日子会更好,因为创新驱动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一个成功的企业不持续投入创新,就不会有持续的收益,当然,前提是战略方向要正确。我们在新材料上有强大的研发团队,方向是对的,只要持续去做就会有结果的,所以我们一直在坚持。

同时,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广东省、广州市等也大力支持我们,提供研发经费补贴、建立国家工程实验室等。我十分感谢政府一直激励我们,也给我们很多平台,从而形成一股合力。

《小康・财智》:前不久,金发科技公告,要进军民营银行领域,为什么传统行业的金发科技要进军银行业呢?

袁志敏:民营资本渴望进入银行业无非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希望进入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金融产业后,为企业搭建一个平台,在更大范围内利用金融资源,说白一点,可以向关联企业贷款,为企业融资提供便利;二是银行业在中国发展的空间非常大,回报率高,企业可以通过经营银行来获取收益,将来民营银行可以上市,“一本万利”。

目前,中国民营企业的产值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60%,而得到的贷款不到30%。信贷结构的扭曲,使广大中小企业融资非常困难,地下钱庄和非法金融活动屡禁不止。

金发科技牵头申报的“花城银行”拟定注册资本50亿元,其中,公司拟出资15亿元,认购花城银行30%的股份。事实上,金发科技在金融领域早已落下棋子。

第3篇:可降解塑料市场趋势范文

《报告》分总体运行情况、发展特点、产品技术进展、产业地图、重点企业发展、年度热点事件、未来展望等六部分。

《报告》指出,2015年对于塑料光纤企业而言,是市场充满机会、需求不断攀升,但产业总体低迷的一年。随着“宽带中国”战略的进一步实施,“互联网+”行动的不断落实以及《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部署,塑料光纤企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国家产业战略层面给予了塑料光纤无限可能。

市场前景看好

塑料光纤具有带宽高、质轻柔软、连接简单、便于施工、符合安全标准等优点,可直接方便地实现光纤到桌面(FTTD),是构建完整全光通信网络的最佳短距离传输介质。

就全球环境来看,塑料光纤行业的整体发展依旧处于平稳状态,无论是光纤,还是器件、芯片市场均基本平稳,市场格局未发生变化,产业规模略有提升。塑料光纤在通信应用方面也正逐渐提升。在专用市场,应用规模扩大较快。

根据美国IGI的研究报告,2005年,塑料光纤的国际市场总规模约为8.54亿美元,到2011年就增长到32.43亿美元,年均增长率约为25%。中国塑料光纤产业联盟预测,在今后一段时期,塑料光纤市场仍能保持高增长势头,略高于25%的增长率,2015年全球塑料光纤市场总额预计将达到81.74亿美元。

国内市场需求方面,根据中国塑料光纤产业联盟测算,预计2015年塑料光纤市场容量应在170亿-180亿元人民币之间。并预计,2016年,中国通信级塑料光纤市场需求整体情况为:塑料光纤原料PMMA市场需求4785吨,销售额3.35亿元;FTTH塑料光纤市场需求为414万千米,销售额124.1亿元;汽车用塑料光纤市场需求为50.2万千米,销售额为50.2亿元;工控塑料光纤需求为149万千米,销售额为30亿元。

行业认可度提升

在通信行业,“宽带中国”战略全力推进以来,虽然石英光纤的主导地位不可动摇,但是塑料光纤作为与石英光纤合作的一部分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认可。

中国移动公司已经在江西省采用塑料光纤进行全光网络试点。分析认为,塑料光纤企业应该抓住宽带接入市场向民间资本开放这一机会,以中国第四大宽带运营商鹏博士为例,其拥有最大的民营宽带长城宽带,高度关注塑料光纤产业,希望能够有效利用塑料光纤,抢占市场。截至目前,长城宽带与重庆世纪之光的合作正在逐步深入,互助共赢的态势正在形成。

在电力行业,国家电网正在“智能电网”和“电力光纤到户”中试用塑料光纤。2015年7月22日重庆亚派集团旗下重庆高略科技有限公司与广西桂东电力(600310)签订《电能云服务系统试点合作协议》,正式开启在实践探索和开发电能移动互联网、电能云服务、智慧城市服务等的标准和模式,共同推动传统电力行业和“互联网+”的深度结合,并有望迅速辐射全国各大电力运营企业,涉及数十万户、总额达数亿元的示范推广工作。

2016年4月1日将有多项标准正式实施,届时,塑料光纤将迎来在电力行业的大发展,或许电力行业将是塑料光纤打开行业之门的关键一步。

汽车领域也逐渐认识到塑料光纤的优越性,车载通信需要塑料光纤的耐震动、强韧、耐磨、耐油、阻燃等特性;在轮船、高铁、飞机等诸多高端领域,塑料光纤的应用也有积极的信号。

技术研发后劲不足

与行业认可度不断提升相反,塑料光纤行业的技术研发能力呈下降趋势。

目前,塑料光纤行业整体技术研发能力不强,缺乏核心竞争力。加之,少数企业掌握着塑料光纤的核心技术,很难有新鲜的血液注入,行业格局近十年来未有变化。

据中国塑料光纤产业联盟统计,目前中国塑料光纤标准共有23项,在产品技术分布方面,主要分布在塑料光纤模块及连接器方面,新兴领域比较少。在行业方面,目前在电力行业进展比较快,其他领域市场有待加强。

第4篇:可降解塑料市场趋势范文

关键词:塑料模具;加工工艺;现状;发展趋势

0引言

目前,塑料模具制造在整个模具行业中所占的比例高达30%,可见,塑料模具加工工艺的重要意义[1]。现阶段,塑料模具已经应用在航天航空、仪表机电以及汽车等制造行业中。因此,塑料模具加工工艺具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2]。下面,笔者就塑料模具加工工艺现状,对塑料模具加工工艺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1塑料模具加工工艺现状

1.1气体辅助成型技术日趋成熟

近几年,气体辅助成型技术在塑料模具加工中逐渐得到应用。目前,已经有部分企业将气体辅助成型技术应用在洗衣机外壳、电视机外壳以及汽车装饰物件等塑料物件加工工艺中,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3]。

1.2热流道技术应用广泛

虽然热流道塑料模具应用所占比例不高,但是热流道技术在塑料模具加工行业中的发展速度非常快,目前,热流道技术在塑料模具加工工艺中的应用率已经达到了33.33%。比较常见的热流道加工技术分为三种,分别是一般内热式、分流板式以及外热式[4]。

1.3塑料模具效率得到提高

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引进,塑料模具的使用寿命得到延长。目前,我国高速塑料异型材的加工速度已经达到了商业化加工速度。塑料异型材的基础模式可分为双腔共挤以及多腔共挤两种模式。我国有较多的企业已经在塑料模具加工过程中,精心设计自动脱流道模进而冷却系统,这令塑料模具加工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2塑料模具加工工艺未来发展趋势

2.1CAD、CAE及CAM技术的推广应用

CAD、CAE及CAM技术不仅标志着塑料模具制造的方向,还是塑料模具加工工艺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目前,CAD、CAE及CAM技术已经逐渐应用于塑料模具加工工艺中。近来,塑料模具加工工艺的相关培训工作将逐渐趋向简单化。在CAD、CAE及CAM技术普及过程中,应该积极响应国家模具软件开发号召,并且不断加大技术服务力度和技术培训力度,争取进一步扩大CAD、CAE及CAM技术在塑料模具加工工艺中的应用比例。在企业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逐步使用计算机来辅助塑料模具加工工艺的设计,由此来推动塑料模具加工工艺逐步向集成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2.2数字化高速扫描系统的应用

目前,数字化系统在我国塑料模具加工中应用较少。数字化高速扫描系统具有能够提供实物扫描到加工出期望模型的功能。将数字化高速扫描系统应用在塑料模具加工工艺中,能够有效缩短塑料模具研发设计时间及制造周期。在不久的将来,数字化高速扫描系统可以快速安装在塑料模具加工中心的数控机床上,利用扫描探测头,如雷尼绍SPZ-1等,实现快速采集数据的目的。然后再将探测头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使其形成格式不同的CAD数据,并且应用在塑料模具加工工艺当中。数字化高速扫描系统的探测头,其扫描速度最快可达到3m/min,这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塑料模具加工周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数字化高速扫描系统将会在塑料模具加工工艺中得到普遍推广和使用。

2.3电火花铣削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电火花铣削技术又被称作电火花创成技术,此技术是由传统的电机加工技术发展而来。电火花铣削加工技术是指机床高速旋转的主轴带动棒状或管状电极转动,同时采用多轴联动,进行电火花成型加工。在使用电火花铣削技术对塑料模具进行加工的过程中,不需要使用复杂成型电极。目前,国外已经有少部分模具企业将电火花铣削技术应用在塑料模具加工工艺当中,且效果显著。

2.4复合技术以及超精细加工的发展

随着模具的纳米技术不断进步,塑料模具加工工艺开始向大型化以及精密化方向发展,塑料模具加工精度可控制在11nm以内。纳米技术结合激光技术、超声波技术、化学技术及集电技术等复合型技术在塑料模具加工工艺中会逐渐得到应用,这种复合型精细加工技术将会越来越受模具加工企业的欢迎。

2.5热流道技术的广泛应用

国外的热流道技术发展速度要快于国内,目前,我国有部分企业已经尝试将热流道技术应用在塑料模具加工工艺中,且效果显著。利用热流道技术制造出来的塑料模具不仅质量好,而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资源,因此热流道技术也将会得到广泛应用。

2.6高压注射工艺与气体辅助技术的发展

气体辅助技术是近几年新兴的一种塑料模具加工工艺。应用此技术制造的塑料模具制品不仅表面质量良好,还不容易发生弯曲变形,既保证了模具制品的质量,又降低了其加工成本。可见,气体辅助技术将成为塑料模具重要加工工艺技术之一。高压注射工艺能够确定和控制更多的塑料模具加工工艺参数,因此高压注射工艺在塑料模具加工行业中也必将受到青睐。

2.7优质经济型加工材料的应用

目前,加工材料价格偏高是造成塑料模具整体价格普遍偏高的主要原因。根据相关资料统计,在塑料模具整个加工过程中,塑料模具加工材料费用占据总成本的10%~30%。因此,降低塑料模具的加工材料成本才能将塑料模具的市场价格拉低。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一些优质经济型加工材料,模具企业应该大胆地将这些优质经济型加工材料应用到塑料模具加工中,在确保塑料模具加工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盈利率。

2.8模具抛光趋向于智能化、自动化

表面抛光问题是塑料模具加工过程中最难解决的问题。塑料模具表面光整度不仅会影响到模具的整体外观,而且还会影响模具寿命。目前,我国仍然采用人工手磨方式对塑料模具进行表面抛光,这种人工抛光方法不仅耗时耗力,而且还影响塑料模具的质量。因此,模具抛光加工有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日本已经有人研制出自动化数控抛光机械,不仅可以对塑料模具进行自动化抛光,还能实现对塑料模具三维曲面的智能化抛光。

3结语

大力研发先进的塑料模具加工工艺,不仅能够提高塑料模具的整体加工质量,还能够使塑料模具企业获得长远的发展机会。在上文中,笔者首先对塑料模具加工工艺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探讨了塑料模具未来的发展趋势,希望能够为我国模具加工工艺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冯刚,张朝阁,江平.我国注塑模具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J].塑料工业,2014,42(4):16-19.

[2]朱彦.探索塑料注塑成型及其模具的运用[J].聚氨酯,2014(2):74-79.

[3]塑料模具加工工艺的发展趋势[J].工程塑料应用,2014(4):103.

第5篇:可降解塑料市场趋势范文

关键词:贸易竞争优势;市场显示比较优势;产业内贸易;贸易结构;贸易竞争力

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与韩国的贸易主要是依靠比较优势,以各自国家的优势产业进行国际生产而分割实现的。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中国的技术竞争力不断增强,其出口竞争力也随之提升,使韩中贸易关系进入到历史新阶段。因此,利用最新资料研究韩国对中国产业竞争力以及贸易竞争力的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模型的设定

通常了解某种特定产业的出口竞争力,大多采用贸易竞争优势指数或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方法。这种方法可根据比较优势分析出要素赋存程度与竞争力的关系。但是,若以此来阐释国家间分工带来的交易协同效果仍具有局限性。因此,本文除了对贸易竞争优势、市场显示性比较优势进行分析以外,还将产业内贸易指数作为分析韩国对中国竞争力的工具,并试图通过这些工具观察韩国对中国贸易竞争力的变化。基于这一观点,本文将韩国对中国的贸易竞争力以函数方式予以表述,其研究模式:

Y = f(TSC,MRCA,IIT)(1)

在模式(1)中,Y表示韩国对中国的贸易竞争力,并与上述三项测定指数形成了函数关系。韩国对中国的贸易竞争力是通过贸易竞争优势、市场显示性比较优势以及产业内贸易的竞争力来确认的,对这些指数的分析是以SITC 1分位和HS 2分位数据作为标准的。通过对各种指数进行个别分析,也可评估韩国对中国产业领域的竞争力。通过对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SC)的分析,可以评价个别产业的与进口相比较的出口竞争力,从而筛选竞争力卓越的品种;通过测算市场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MRCA),评价出个别产业的市场优势竞争力;同时,通过对产业内贸易指数(IIT)的分析,了解韩国与中国的国际分工发生程度,并以此分析贸易结构的相似性,从动态的角度利用贸易竞争优势指数,观察其产业领域的竞争力。最后利用TSC、MRCA、IIT数据,综合考察不同领域的竞争力,提示韩国在与中国交易时具有主要竞争力的品种以及不具备竞争力的品种。

二、所有品种的贸易竞争力变化

(一) 贸易竞争优势指数的分析

贸易竞争优势指数也称“贸易竞争力指数”、“贸易专业化系(指)数”(Trade Specialization Coefficient),它表示出口的相对比较优势,是指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系数越大表明优势越大。TSC 是分析行业结构国际竞争力的有效工具,它能够反映本国生产的同种产品在世界市场是否处于竞争优势及其程度。

本文以在贸易结构分析中起着核心作用的制造业为中心,考察1998-2007年间韩国对中国贸易竞争优势指数的变化趋势。韩国对中国而言,在SITC 5大类产品(化学成品及有关商品)方面最具出口优势。但也不难看出,从2004年开始其优势度已呈现缓慢的下降趋势。SITC 6大类产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如皮革及其制品、橡胶制品、金属制品等),从1998年开始呈现缓慢下降趋势,从2003年以后其出口竞争力更是急剧下降。也就是说在十年前属于出口优势品种,但从2005年开始已转化为进口优势品种,且其程度愈加严重。与此相反,SITC 7大类产品(机械及运输设备)与十年前相比,其贸易优势度略有上升,但从整体来看,其出口竞争力仍停留在与过去类似的水平。SITC 8大类产品(杂项制品,如卫生、水运、钟表等)在2004年以前仍属于进口优势品种,但到了2005年则转化为出口优势品种,其优势度在此后也略有上升。

本文以2007年作为基准,根据韩国贸易协会的统计资料,分析过去十年的数据,测算了韩国对中国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同时,为了解整个贸易变化的流向,计算时采用了SITC 1分位数据。关于韩国对中国的贸易,分析表明SITC 0大类产品(食品及活动物)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会处于比较劣势状态,SITC 1大类产品(饮料及香烟)虽然在过去七年间属于进口优势品种,但其竞争力也呈现略微上升的趋势,2007年的数据虽不高但已开始转化为出口优势;SITC 2大类产品(非食用原材料)虽然呈现持续的进口优势,但也不难看出仍未达到严重的地步;SITC 3大类产品(矿物性燃料及润滑油相关物)的出口与进口优势虽然交替出现,但从2003年开始其出口优势更为明显;SITC 4大类产品(动物性油脂及蜡)因失去比较优势而形成了进口加剧的结构,SITC 9(未单独提及的商品)则具有出口优势。

(二)关于市场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分析

通常在多数研究中是利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来测定国家之间或产业之间的比较优势,它旨在定量地描述一个国家内各个产业(产品组)相对出口的表现。通过RCA指数可以判定一国的哪些产业更具出口竞争力,从而揭示一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主要用于测定国家之间的品种比较优势的差距,但是无法测定一国在特定出口市场具有的比较优势。本文主要研究韩国对中国的出口品种优势,因此未选择RCA,而采用了MRCA(Market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MRCA以下列式来表示:

MRCA = (Xij/Xi)/(TXij/TXi)

Xij:对特定市场的i国j品种出口额;

Xi:对特定市场的i国总出口额;

TXij:对世界市场的i国j品种出口额;

TXi: 对世界市场的i国总出口额。

从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出,MRCA是一国对特定市场的特定品种的出口比重,除以对世界市场特定品种的出口比重。因此,各国可以通过对某一特定出口市场的特定比重,掌握其贸易方面的比较优势。

本文考察了1998-2007年间韩国对中国制造业领域的市场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变化趋势,发现化学成品及有关商品MRCA指数接近20,这说明本品种对中国市场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杂项制品虽然在1998年对中国市场未具有明显的竞争力,但此后其竞争力呈现持续增强的趋势,这类品种在中国市场具有市场比较优势。在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方面,它们在十年前是对中国市场具有较高的比较优势,但此后逐渐失去了比较优势,且从2006年以后,其在中国市场已无明显的竞争力。在机械及运输设备方面,过去十年间,它们在中国市场处于比较劣势状态,近年来虽然略有变化,但从整体上看,此品种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仍很薄弱。

通过计算1998-2007年间所有产业领域韩国对中国的市场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发现食品及活动物在中国市场上并没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可以认定该品种在中国处于比较劣势状态。与此相反,饮料及香烟对中国市场具有很高的比较优势,非食用原材料对中国市场具有比较优势。矿物性油脂及润滑油相关物,在十年前对中国市场具有较高的比较优势,但其竞争力已呈现逐渐减弱趋势,到了2007年相对于世界市场在中国市场已无明显的竞争力。动物性油脂及蜡在2000年成为对中国市场具有很高比较优势的品种,但此后开始呈现逐渐减弱的趋势,而从2006年以后则失去了中国市场的比较优势。从未单独提及商品方面的数据也可看出,过去十年间,该品种在中国市场从未获得过比较优势,且仍呈现持续的比较劣势。

(三)关于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分析

为考察韩国与中国产业内贸易的发生变化程度及其竞争力,本文对两国之间发生的产业内贸易指数进行了分析。本研究以制造业为中心,以SITC 1 分位数据为基准,测算了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变化趋势。分析表明,化学成品及有关商品与中国的国际分工程度越来越密切,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同样也显示了较高的产业内贸易水平,机械及运输设备也具有较高的国际分工度,而杂项制品虽然在2007年发生了较高水平的产业内贸易,但其升降幅度很大,很难确认其分工结构已很稳定。通过计算1998-2007年间韩中两国所有产业领域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发现在食品及活动物方面,韩国以较低的水平与中国发生产业内贸易。与此相反,在饮料及香烟和非食用原材料方面,发生很高水平的产业内贸易,这说明这些品种在韩中两国间形成了很紧密的国际分工结构。矿物性燃料及润滑油相关物国际分工结构比较密切,动物性油脂及蜡虽然在过去发生了很高水平的产业内贸易,但其发生程度正呈现持续减弱趋势。未单独提及的商品与中国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可以断定该品种属于产业间贸易优势品种而非国际分工品种。

三、各类技术水平产品对中国贸易竞争力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的生产工厂,而且通过积极引进先进技术,积累了很高的技术水平。本文围绕技术领域的变化,观察近年来韩国与中国产生的贸易竞争力变化,重点分析在过去的十年中,韩国的各类技术水平产品对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力变化,以及两国之间贸易结构的紧密性。

(一)各类技术产品的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变化

通过分析1998-2007年间韩国的高端技术(high tech)、中高端技术(medium high tech)、中低端技术(medium low tech)、低端技术 (low tech)产品对中国的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在高端技术方面,出口与进口优势交替出现,而到了2003年转化为出口优势,但其竞争力并不高;对中国最具出口优势的中高端技术品种也在2004年达到顶峰后开始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在中低端技术方面,同样未能确保明显的出口竞争力,且相对显示其竞争力大幅升降,同时可以看出,2005年的出口与进口水平基本相当,这说明其品种未能确保明显的竞争力。最后,在低端技术方面,呈现出口优势竞争力的持续下降趋势,而到了2002年开始则转化为进口优势品种,且其程度越来越加剧。

本文以HS 2分位数据为基准,具体计算了各类技术群组中个别品种的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发现在高端技术群组中,精密仪器品种至2002年呈现进口优势,而从2003开始转化为出口优势品种,且其优势度相当高。这说明该品种在与中国的国际生产分割方面具有较高的比较优势。竞争力占第二位的品种为半导体,虽然从2002年开始呈现出口优势但其程度并不高,电器电子领域也呈现出口优势,但优势度微弱。在航空器方面,其进口优势愈加严重,同时也加剧了整个高端技术品种的贸易竞争力的下降。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航空器制造大国,韩国不仅从美国进口航空器相关产品,还需从中国大量进口与之配套的零部件,这一结构加剧了进口优势。

在中低端技术群组中,橡胶及塑料品种显示相当高的出口优势度;矿物品种虽然水平并不高,但从2003年开始转化为出口优势品种并一直维持其水平。船舶和钢铁从2005年以后形成了明显的进口优势,韩国从中国进口的技术含量较低的材料-建设用条形钢类、普通钢管、钢板产品的进口比重较高,而这些钢铁的进口额高于韩国对中国的高附加值钢铁(比如板材类)出口额,从而加剧了进口优势,同样在船舶方面也出现了进口优势现象。在低端技术群组中,毫不例外地出现进口优势现象,其中木材呈现很高的进口优势度,而鞋类、纤维等品种也逐渐丧失贸易竞争力。

(二)市场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变化

仅用贸易优势度来分析贸易竞争力可能片面,因此,本研究还运用市场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及产业内贸易指数对其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考察韩国的各类技术产品对中国的市场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变化趋势,并以此分析其整体流向,可以看出2007年对中国的市场显示性比较优势最高的是低端技术群组,但其减弱幅度比其它品种更为明显。与此同时,从整体上呈现缓慢下降趋势的有中低端技术群组。其余群组虽然呈现微弱的升降幅度,但从整体MRCA指数来看,除个别品种的竞争力外,在其整体流向中未能发现对中国市场占有明显比较优势的技术水平群组。从这一结果来看,各类技术群组中的个别品种在竞争力方面可能存在差异。

为了更具体地了解这一现象,本文以技术分类的方式,分析韩国商品对中国市场具有的比较优势。在高端技术群组中,2007年最具竞争力的品种为精密仪器,其对中国市场的出口达韩国对世界市场出口平均的178倍以上。同时,从其十年以来的增长趋势来看,直至2004年,MRCA指数仍呈现持续增长趋势,此后虽出现过暂时的停滞现象但又重新保持了增长趋势。电器电子虽然从十年前开始略有变动但仍呈现不断增长趋势,对中国市场的出口竞争力有些下降,航空器则在中国市场上呈现持续的比较劣势。

在中高端技术群组中,最具出口竞争力的品种为化学产品,在中国市场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机械类产品目前仍具有一些比较优势,但比较优势呈现缓慢的减弱趋势。值得关注的是,汽车品种在过去十年间在中国市场从未具有市场比较优势,而成为市场比较劣势品种。

在中低端技术群组中,最具比较优势的品种为橡胶及塑料,但呈现持续的缓慢减弱趋势。矿物品种与世界市场相比对中国市场未能确保明显的优势,钢铁品种亦如此,船舶是在中国市场最具比较劣势的品种之一,也是对中国竞争力最低的品种。在低端技术群组中,韩国的鞋类对中国市场具有比较优势,皮革及毛皮在中国市场拥有第二位最具竞争力的品种,但是呈现持续的缓慢下降趋势。纤维类在中国市场也无明显的竞争力,造纸品种在缓慢的下降趋势下呈现比较劣势,而木材业同样没有明显的竞争力。

(三)各类技术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变化

本文分析了1998-2007年间韩国对中国各类技术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变化趋势,发现高端技术群组在2000年和2001年度与中国形成了很紧密的国际分工结构,但此后呈现逐渐减弱趋势,然而从2003年以后,其产业内贸易程度则急剧下滑。中高端技术群组在过去十年间其产业内贸易发生程度的升降幅度比较大,但从2004年以后呈现持续增长态势,且其增长幅度远远高于其它技术群组。因此,可以断定2007年以后它有可能成为产业内贸易最活跃的产业群。中低端技术群组在十年前的产业内贸易指数为平平,而到了十年后的2007年略有上升,虽然期间出现过微弱的升降现象,但分工程度没有太大的变化。韩国低端技术品种在十年前其产业内贸易指数过半,此后呈现缓慢的增长趋势,已与中国形成了密切的国际分工结构。

本文通过计算1998-2007年间韩国对中国各类技术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从中观察到各技术群组的个别品种与中国形成的国际分工程度的具体情况。在高端技术群组中的电器电子和半导体品种,以较高的水平发生产业内贸易,这说明在电器电子及半导体领域中,韩国与中国的国际分工结构比较密切。虽然航空器品种在2004年其产业内贸易指数达到最高值,但此后产业内贸易程度明显下滑。精密仪器品种也在1998年至2003年之间以比较高的水平发生了产业内贸易,但从2004年以后其程度大幅减弱。也就是说电器电子和半导体品种在高端技术品群组中,其在韩中产业内贸易的发生程度高,而航空器和精密仪器品种的产业内贸易不太活跃。

在中高端群组群中,机械类品种的产业内贸易程度从2003年开始呈现持续的增长趋势,这说明与中国保持相当高的分工结构。化学产品为对中国的出口优势品种,该品种的产业内贸易以及产业间贸易各以50%比例进行交易。汽车品种在2003年及2004年很少发生分工,但在2005年发生了很多国际分工,因此,其产业内贸易更具弹性。韩国向中国出口整车会遇到关税以及进口许可证等诸多难题,唯一的途径就是在当地生产汽车。因此,韩国汽车制造企业的中国投资,实际上促进了韩国的出口。

在中低端技术群组中,2007年矿物品种在同群组内其国际分工程度最高,船舶品种的分工程度呈现逐渐增长态势,钢铁品种在2005年度实现了很高的国际分工程度,但此后其国际分工大幅减弱,橡胶及塑料品种与中国的国际分工不太密切。

在低端技术群组中,造纸品种在过去十年间其产业内贸易呈现持续增长趋势,这说明该品种与中国的国际分工水平相当高。同时,皮革及毛皮品种的产业内贸易指数近年来也不断上升,纤维类品种的产业内贸易指数比重很高,而鞋类品种在2001年达到高后呈现逐渐减弱趋势。与此相反,木材品种持续减弱,到了2007年在产业内几乎看不到交易。

四、结论

第一,利用贸易竞争优势指数考察了韩国所有产业对中国的出口竞争力,结果发现化学制品及有关商品在制造业领域最具出口竞争力,而在非制造业领域未单独提及的商品的出口优势度高。对各类技术水平产品进行具体的品种分类分析后,发现高端技术群组中的精密仪器品种对中国具有最高的贸易优势度,其次为半导体;中高端技术群组中的汽车品种的出口优势最明显,化学产品的出口优势度也很突出;中低端技术群组中的橡胶及塑料品种的出口优势度最高;低端技术群组中的所有分析对象均出现进口优势倾向。

第二,利用市场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考察了韩国对中国市场的竞争力,发现化学制品及有关商品同样对中国具有最高出口竞争力,这说明该品种为韩国对中国的主要出口优势品种。与此相反,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对中国的竞争力持续下降,并从2006年开始失去了对中国的出口竞争力。对各类技术产品进行具体考察的结果发现,在高端技术群组中最具竞争力的品种仍为精密仪器;电器电子与世界出口比例相比,对中国的出口多达125倍,这说明对中国市场仍具竞争力。在中高端群组中,化学产品对中国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最高。而在中低端群组中,橡胶及塑料品种的竞争力高。从贸易优势指数来看,低端技术群组中的大多数品种均转化为进口优势品种,而从MRCA角度来看,其中竞争力较高的品种为鞋类和皮革及毛皮等。

第三,利用产业内贸易指数考察了韩国与中国的产业分工状况,发现韩中两国之间的国际分工程度在制造业领域比较高,尤其是在杂项制品方面呈现最高的产业内贸易发生度。在不同技术水平产品的竞争力方面,高端技术群组中的电器电子和半导体品种与中国形成了较高的国际分工结构;在中高端技术群组中的机械类品种的产业内贸易发生度很大;在中低端技术群组中的矿物品种的国际分工程度高;在低端技术群组中的造纸品种的产业内贸易程度很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中国海关统计年鉴[Z].1998-2007.

[2]中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Z].1998-2007.

[3]刘均霆.中国与东亚经济体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4]涂澄. 中韩双边贸易结构的实证分析[J].北方经济,2006(6). 

[5]韩国贸易协会1992-2007年贸易统计资料[Z].

[6]韩国贸易协会动向分析室.韩中交易结构分析[Z].韩国贸易协会贸易研究所,2006-2007.

[7]Turkcan. “Determinants of Intra-Industry Trade in Final Goods and Intermediate Goods between Turkey and Selected OECD Countries”,Istanbul University Econometrics and Statistics Journal,2005(1). 

第6篇:可降解塑料市场趋势范文

玩具召回增塑剂超标成主因

今年六一儿童节期间,部分省市质监部门發布了塑料玩具中增塑剂的安全风险预警,再次引發媒体与消费者对塑料玩具中增塑剂安全问题的关注。自2009年起就陆续有中国玩具因增塑剂问题出口频频受阻的报道,在历年欧盟委员会非食品类快速预警系统(RAPEX)發布的安全通报中,中国产玩具出现的频率较高,主要原因之一是玩具含有邻苯二甲酸盐的增塑剂超标。(见表一)

以2013年6月28日的一周安全通报为例。共有7起中国产玩具因存在安全隐患被通报,其中3起为增塑剂超标,窒息危险2起,物理伤害2起,1起微生物超标。增塑剂超标的玩具如下图所示

玩具中增塑剂的危害

研究证实,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可以经口、呼吸道、静脉输液、皮肤吸收等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对机体多个系统均有毒害作用,尤其是处于發育早期和分化發育敏感阶段的儿童和孕妇,被认为是一种环境内分泌干扰因子。研究人员进行的动物实验表明,该物质会影响人体激素系统。

对儿童群体来说,含有邻苯二甲酸酯的软塑料玩具及儿童用品极有可能被小孩放进口中。如果放置的时间足够长,就会导致邻苯二甲酸酯的溶出量超过安全水平,影响儿童發育,如长期接触会危害儿童的肝脏和肾脏,也可引起儿童性早熟。

玩具业“限塑”几点建议

我国作为一个玩具生产和出口的大国,从长远的行业發展战略看,无论是监管部门还是企业都应当加强玩具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风险研究,建议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1)企业从原料出發,加快新材料、新技术研發,使用无毒无害原材料。

我国对高档增塑剂产品依赖进口且需求居高不下,而国内低档次、非环保型增塑剂产能过剩,工业率低,整体经济效益不佳。面临当下国内外市场对邻苯类增塑剂的使用愈加收紧的趋势,使用环保、健康的原材料将使玩具企业面临成本与收益的博弈。

从增塑剂原料选择来看,近几年,高碳醇酯类、柠檬酸酯类、环氧类、聚酯类、生物降解类五大环保型增塑剂發展较快。而据人民网最近报道,山东某公司研發的“WT98无毒高稳定性增塑剂绿色制造技术及应用”技术,以植物提取物为主要原料,解决了现有增塑剂产品有毒物质溶出问题,对我国增塑剂产品出口、升级换代具有显著作用。而随着新国标的即将出台,健康环保原材料的使用必将成为大势所趋。

(2)企业应该开展自检,加大相关投入,未雨绸缪。

面对当下国内市场对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越来越严格控制的趋势,企业应当及时做好准备,未雨绸缪,积极加大人力成本和自检成本的投入,结合各国统一的限制要求,如可以参照近期欧盟REACH指令附件17的修订指令(EC)No 552/2009第51、52条(1.儿童产品:DBP、BBP、DEHP之和≤0.1%2.与口接触玩具:DNOP、DINP、DIDP之和≤0.1%)判定自身产品是否符合要求,以应对即将出台的强制性玩具国标。

(3)政府应当加强市场监管,引导企业做负责任的生产者。

政府监管部门应当尽快出台相关强制性标准,使我国玩具及儿童用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限制要求与主要發达国家保持一致,规避玩具企业出口的风险,也能适时消除国内消费者对于国内国外“双重”标准的疑虑。

第7篇:可降解塑料市场趋势范文

关键词:农用覆地膜;可降解;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X59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2020002

1引言

农用覆地膜(地膜)即地面覆盖薄膜。地膜可以有效地调节土壤温湿度,储存土壤中的营养物和水分,防止杂草的生长,为农作物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1]。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虽然使用农用覆地膜使得农业增收增产,但是由于目前的地膜大多是高分子化合物,在自然条件下完全降解相当困难,并且地膜的应用量和使用年限逐年增加,残留大量的地膜造成了“白色污染”,影响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农业环境的安全与健康造成了严重污染[2]。如何解决这个日渐严重的问题就摆在了当前,通过研究表明,研制及使用可降解农用覆地膜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因此,研究、开发和应用完全可降解农用覆地膜是今后农用覆地膜发展的主要趋势。

2农用覆地膜现状

农用覆地膜大多都是透明或黑色的聚乙烯薄膜,用于覆盖地面。地膜可以保持土壤水分以提高土壤的温湿度,使土壤结构得以维持,防止害虫、微生物引起的病害,使得植物快速生长。在我国一些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地膜的使用对农作物育秧和栽培有着很重要的作用[3]。

2.1传统农用覆地膜现状

在农业上使用农用覆地膜,可以有效调节土壤温湿度,储存土壤中的水分和营养物,防止杂草的生长,促使农作物早熟,最终能够增产50 %~350 %。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引进了地膜覆盖技术以来,迅速发展起来,给我国的农业带来了一场“白色革命”[4]。由于地膜在保温、保湿、保肥、防寒等方面有着显著的优点,所以地膜的需求量日渐增长。目前,在农业中我国每年传统塑料地膜的使用面积已超过1500万 hm2,并有逐年扩大的趋势。我国地膜的生产量和使用量是其它所有国家总和的1.6倍,已经成为世界上使用和生产农用覆地膜数量最多的国家。

但是,就目前社会大环境而言,传统农用覆地膜的发展遇到严重的污染问题,这是一个较为矛盾的结合体。大量的传统农用覆地膜难以自然降解,而对于地膜的回收机构尚不完善,而农业劳动者对于地膜的处理不妥善,一部分人选择弃置于农田,一部分人选择烧毁,无论哪一种方式,都在以不同的形式给环境带来负担,传统农用覆地膜的发展遇到严重阻碍。

2.2可降解农用覆地膜现状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中的地膜使用量大,塑料地膜是最主要也是使用最广泛的地膜,其使用和消费量也是世界第一。然而塑料地膜在使用后不可降解,农田中积累的废弃塑料底膜对农田的污染情况日趋严重。为解决这一问题,可降解地膜的研制陆续登场,主要有光降解塑料底膜、生物降解地膜、光-生物降解地膜三大类。目前,可降解地膜的降解机理也可分为光降解、生物降解、化学降解三大类。

作为农业大国,为降低农用地膜带来的环境污染,研制开发可降解地膜成为解决问题的重要解决途径。可见,可降解地膜的开发有实际意义,得到大环境的支持。现阶段,通过深入研究天然高分子材料的改性技术和成型工艺,以降低生成成本为目的,大力发展完全可降解地膜。

3农用地膜的成型工艺

3.1传统农用覆地膜成型工艺

目前使用的传统农用地膜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地膜,其成型工艺主要有有挤出吹塑成型、挤出流延成型和双向拉伸薄膜成型3种[1]。

3.1.1挤出和双向成膜

挤出吹塑成膜的主要优点在于设备简单、投资少、无边料,成品率高;幅面宽,焊缝少,易于制袋; 薄膜经拉伸、吹胀,力学性能较好;但薄膜厚度均匀度较差,生产线速度慢。目前,挤出吹塑成膜常用于PE、PP、PVC等农用薄膜的成型;采用双向拉伸技术生产的塑料薄膜具有以下特点:与未拉伸薄膜相比,机械性能显著提高,拉伸强度是未拉伸薄膜的3~5倍;阻隔性能提高,对气体和水汽的渗透性降低;光学性能、透明度、表面光泽度提高;耐热性、耐寒性能得到改善,尺寸稳定性好;厚度均匀性好,厚度偏差小;实现高自动化程度和高速生产。适用于双向拉伸生产的塑料薄膜主要包括聚酯、聚丙烯、聚酰胺、聚苯乙烯和聚酰亚胺薄膜等。

3.1.2反应挤出成膜

反应挤出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才兴起的一种新技术,因其能使聚合物多样化、功能化、生产连续化、工艺操作简单经济而越来越受到重视。反应挤出是以螺杆和料筒组成的塑化挤压系统作为连续反应器,将欲反应的各种原料组分,如单体、引发剂、聚合物、助剂等一次或分次由相同的或不同的加料口加入到螺杆中,在螺杆转动下实现各原料之间的混合、输送、塑化、反应和从口模挤出的过程。可以看出,一般以合成高分子材料为基质的降解地膜不仅制备过程较为复杂繁琐,而且在加工过程中所使用的原料助剂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1]。

3.2可降解农用覆地膜成型工艺

由于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使用传统农用覆地膜会产生大量的“白色污染”,所以传统覆地膜将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取而代之的则是正在不断发展的可降解农用覆地膜。

3.2.1可降解农用覆地膜原料的选用

在自然界中有一类天然的可降解物质,即纤维素。纤维素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含量最多的一种多糖,占植物界碳含量的50 %以上。棉花的纤维素含量接近100 %,为天然的最纯纤维素来源。一般木材中,纤维素占40%~50 %,还有10 %~30 %的半纤维素和20 %~30 %的木质素。据资料统计,每年全世界的植物物质,只有11%被用作农作物产品、造纸、饲料和建筑原料,而剩余89%的纤维素纤维则被自然界分解转化,造成大量资源浪费[5]。因此,利用植物纤维制备可降解农用覆地膜,既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同时也为塑料工业开辟了一个新原料方向。目前非织造农用地膜的生产制造主要研究的原料有以下3种。

(1)最优原料当属短绒棉。短绒棉可从废旧棉制物中提取,资源数量庞大,也实现了废物利用。且棉的纤维素含量如此高,作为可降解的植物纤维,短绒棉成本低,经过再加工可制成棉短绒地膜,完全可降解,对环境无害。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国内每年消耗丢弃棉制品数以百万吨,这些废弃棉制品的回收及再利用也已经成了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可以将这些废弃棉制品收集起来,经过非织造湿法成网和改性处理,制备可完全降解的农用覆地膜。这样不仅可以有效解决传统地膜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还可以降低成本。通过回收再利用,资源价值进一步达到最大化,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6,7]。

(2)我国具有丰富的麻类纤维资源,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众多的麻类品种中,经过研究培育、配套合适的加工方法,也能提供优质原料。

(3)在自然界中仍存在着大量其他的植物资源可以为人们所利用,也有一些研究利用各种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对其形态进行加工处理后,提取纤维用来生产农用地膜。

3.2.2可降解农用覆地膜成型工艺

非织造布加工工艺以其简单、低成本、自动化和无污染等优点受到欢迎,因此非织造布在农业上的应用更是越来越广泛,所以可以采用非织造生产工艺来制备可降解农用覆地膜。

可加工成农用覆地膜的非织造加工工艺有干法成网和湿法成网两种[8]。

(1)干法成网。经梳理成网,或使用梳理成网和气流成网结合,利用针刺加固或化学粘合加固,最终制得非织造可降解农用覆地膜。

(2)湿法成网。将长度较短的纤维素纤维加入适量的助剂,如分散剂、增强剂、粘合剂等,通过打浆、调料、稀释等工序,制得纤维均匀分布的悬浮液,再经过成网、烘干后即可得到非织造可降解农用覆地膜。湿法成网中分散剂的作用机理是减少纤维的絮凝,改进成形质量,得到均匀的成品。而在有纤维素存在时,在成网之前加入的化学助剂主要是湿强剂,它一方面赋予某些产品湿强度,另一方面对纤网提供足够的湿强度,保证纤网有足够的牵伸应力,可供地膜使用时强力的需求。湿法成网制得的可降解农用覆地膜具有厚度较薄、手感柔软、质量较轻、且满足使用要求等优点。

成膜方法的选择依据应根据纤维成网的可行性,由待加工植物纤维的表观特性、物理特征来判断。由于其来源多为废弃棉纤维,根据其原料来源和使用性能要求,建议使用湿法成形加工工艺。

4农用覆地膜存在问题

4.1传统农用覆地膜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农业中所用的地膜大多为单体聚乙烯或合成高聚物,而这些聚合物都具有分子量大、性能较稳定、且难以分解的特点,虽然在使用中确保了农作物增产增收,但是在使用过后,残留着大量的地膜碎片,散落在土壤中,严重降低土壤的通透性,给耕作、播种和作物的生长带来了阻碍[8]。具体存在如下问题。

(1)残膜降低了土壤的通透性,养分分布不均,影响微生物的活动和正常土壤的结构,降低了土壤的肥力。

(2)残膜碎片改变了土壤结构,影响土壤的正常渗透,耕地的抗旱能力逐渐降低,甚至会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后果。

(3)残膜给作物的根系发育带来困难,作物不能正常吸收水分和养分,致使产量下降。据测定,种子播在残膜上烂种率为6.92 %,烂芽率5.17 %,子叶期死苗率3.08 %。据相关资料查得,每亩土壤残膜达3.9 kg时,小麦减产9 %~16 %,玉米减产11 %~23 %,蔬菜减产14.6 %~59.2 %。严重的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4)残膜中会存在有害物质,对农作物会产生毒性,破坏了叶绿素的形成,导致农作物生长缓慢或黄化死亡。

(5)大量残膜存在于耕层,会缠绕播种机,影响田间耕作。

4.2可降解农用覆地膜存在问题

可降解地膜(特别是完全降解地膜)[9]存在的问题来自于原料成本与价格,由于价格昂贵,除非政府补贴,否则很难大面积推广使用。在使用性能方面,如全淀粉塑料地膜、草纤维地膜、纸地膜的干湿强度、拉伸强度等方面都有待改进;在降解性能方面,绝大部分的光-生物降解地膜在降解的可控性、彻底性有待进一步研究;另外,可降解地膜缺乏统一的识别标志和产品检测标准,技术市场和产品市场较为混乱。

5结论

农用覆地膜具有保温、保湿、保肥和防寒等显著优点,使得地膜的需求量日益增长。但传统覆地膜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传统塑料地膜带来的“白色污染”也是越来越严重。不难看出,大量不可降解农膜的使用已迫使人们不得不解决残膜对土壤的污染问题。而采用可降解农用覆地膜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近年来,草纤维地膜、纸基地膜等环保地膜的研究火热。实践应用表明,以纸浆为原料的纸地膜和以植物纤维为原料的环保型麻地膜效果较好。不但降解效果良好,且对农作物的保温和保湿效果优越,就促进作物的生长而言,与传统农用地膜相比毫不逊色。将植物纤维(或废弃天然纤维)采用非织造生产工艺(干法成网或湿法成网)制成新型的可降解农用覆地膜,环保可降解,解决了传统农用覆地膜难降解的问题,进而解决了废弃地膜造成的“白色污染”,绿色环保,具有良好的社会前景与经济效益。研究、开发和应用完全可降解农用覆地膜是今后农用覆地膜发展的重要趋势。

参考文献:

[1]

黎先发. 可降解地膜材料研究现状与进展[J].塑料,2004,33(1):76~76.

[2]何文清,严昌荣,赵彩霞,等. 我国地膜应用污染现状及其防治途径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28(3):533~533.

[3]舒帆. 我国农用地膜利用与回收及其财政支持政策研究[D].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4.

[4]封俊. 可降解农用地膜的研究进展[J].现代化工,1990(2):8~9.

[5]鹿宝鑫,周睿,王霞.天然纤维基降解塑料地膜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农机化研究,2008(12):207~209.

[6]吕仕元,陆德生,王祖行,等.自然降解农用棉短绒地膜的研制[J].产业用纺织品,2002(2):13~17.

[7]盛伟,罗军,葛明桥.纸基棉短绒地膜的研制与表征[J].产业用纺织品,2009(3):9-11.

[8]贾珊珊,徐红.可降解非织造农用地膜的研究进展[J].江苏丝绸.2011,(6):38~39.

[9]唐赛珍,陶欣.中国降解塑料的研究与开发[J].塑料.2001,30(5):9~16.

Abstract:

第8篇:可降解塑料市场趋势范文

关键词 热塑性弹性体 TPE 新材料

一、热塑性弹性体概述

自20世纪60年代,橡胶界就提出了热塑性弹性体的概念,并将热塑性弹性体称为继天然橡胶、合成橡胶之后的“第三代”橡胶,属于改性塑料。热塑性弹性体(Thermoplastic Elastomer,以下简称“TPE”)是有机高分子材料,在正常使用温度下,一相为流体;另一相为固体,两相之间相互作用,使得热塑性弹性体在常温下具有橡胶弹性,高温下又能塑化成型的高分子材料,具有类似于橡胶的力学性能及使用性能、又能按热塑性塑料进行加工和回收,它在塑料和橡胶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就加工而言,它是一种塑料;就性质而言,它又是一种橡胶。TPE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新型高分子材料,它在世界范围内耗用量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通用橡胶品种,加工废料可以回收利用,具有省资源、省能源及生产效率高的特点。

二、总体环境分析

(一)市场需求

根据国际市场研究机构Ceresana近期的报告显示,2014年全球TPE销售额达167亿美元,到2022年将以年率4.7%的速度增长,中、美、日、德是TPE最大的消费国,合计占2014年全球TPE需求的63%。[1]亚太地区是全球TPE需求最大的区域,到2017年TPE需求量在全球TPE需求量中所占份额接近50%,[2]其中中国是TPE需求最大的国家,未来对TPE的需求继续以超过8%的速度增长。

“以塑代钢”、“以塑代木”正在成为人类社会生产和消费的一种趋势,我国目前的塑钢比(塑料消费量:钢铁消费量,体积比)只有4U6,还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美国7U3,德国6U4,世界平均1U1),行业发展潜力巨大。

(二)社会价值

TPE生产工序简单、高效、低加工能耗和可重复加工性,不但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传统热固性橡胶难以回收再利用的问题,缓解石油资源危机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还能够从很大程度上实现节能的目的,使其具有节资、节能双重意义,此外,TPE一般不含卤素和增塑剂,燃烧不会产生有毒物质,潜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很大,属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高分子复合材料。

(三)政策扶持

新材料是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石。《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关键材料升级换代工程实施方案》制定产业规模目标2万亿元,并初步制定2020年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路径。“十二五”期间我国新材料产业规模稳步增长,年均复合增速保持25%左右,全国超过80%的地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发展规划中选择发展新材料产业,预计“十三五”期间新材料产业仍将保持高速增长。

(四)技术水平

目前国内的TPE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尤其是低端弹性体材料的行业集中度低、产品缺乏差异化、技术门槛低,综合竞争能力处于劣势。国内研发集中在科研院所,企业获得国家研发投入的力度小,只有少数的公司能够持续在研发上投入。因此,在技术创新上与跨国企业存在明显的差距,在高端产品上鲜有能同外资形成强烈竞争的公司。

三、行业环境分析

(一)现有竞争者的竞争

少数的跨国巨头,如科腾、日本三菱、德国胶宝等主导着高端产品的市场份额。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不断创新的国内品牌企业,如金发科技、银禧科技、宁波市青湖弹性体科技有限公司等也在逐渐壮大,具备高端产品研发和生产能力的公司,存在明显的竞争优势,而一般企业的产品集中在中低端领域,随着下游客户集中度越来越高,议价能力趋强,导致无法满足下游客户的需求而失去竞争力,甚至逐步退出市场,这类的TPE企业也是数量最多的,其规模普遍偏小,利润较薄。

(二)新进入者的威胁

产品生产工艺并不复杂,但是过程控制严格。一方面是根据客户需求量身订制的原料配方,高品质的产品对配方的要求非常高;另一方面是生产过程中工艺系数的调整,需要大量的行业经验积累。

对于并不具备行业背景的公司,由于存在上述的进入壁垒,一般难以在行业内对既有公司形成有力挑战,但是上游供应商一般是“大而全”的化工巨头,如果TPE存在稳定和巨大的利润空间,则可能会吸引供应商突破壁垒进入行业,供应商可以相对容易向下游延伸产业链,基础材料供应商若改变产品开发方向和产品线的设置,可以迅速转换角色为竞争者。

(三)供应商议价能力

跨国企业在原材料供应方面处于寡头垄断的地位,国内仅中石化和中石油具备较高水平的研发和生产能力,但是大部分高质量原材料主要来自跨国企业。国内企业普遍存在对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依赖程度较高的风险。上游供应商的稀缺导致TPE公司对于化工巨头的价格调整不具备议价能力。

(四)消费者议价能力

相关标准的实施,进一步促使TPE加快取代部分天然橡胶、合成橡胶和塑料,从而有效增加了下游对TPE的需求,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客户的议价能力。

对于普通类的TPE产品,由于生产工艺简单,进入门槛低,市场供应量充足,随着下游细分行业的集中度在日趋提高,所以下游客户对此类的产品和公司具备较强的议价能力。此外,下游客户对TPE行业的要求在持续改变,包括差异化、及时服务、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作为TPE的供应方需要迅速对下游公司的需求做出回应,并及时满足才可能保持竞争力。

(五)替代品的威胁

TPE内部的产品细分存在替代品,但目前暂无相关产品可以对TPE行业进行有效替代。

四、结论

具备环保性质的新材料TPE在全球范围内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中国已是TPE需求最大的国家,中国政府将新材料列入战略新兴产业,国内材料工业处在蓬勃发展的态势中,TPE行业下游客户对产品的持续创新,在增加TPE产品需求的同时也对TPE的品类和性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发展功能性的TPE产品能够有效建立竞争优势,而技术含量低的普通TPE产品则会陷入价格竞争的红海。国内的TPE公司需要加大研发投入,重点发展功能性的产品,有效区隔竞争对手,而不是通过低价走量的模式挣扎在利润微薄的低端产品中。

(作者单位为广东深圳市平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 热塑性弹性体市场预计将年增长4.7%[J].世界橡胶工业,2015.

[2] 2017年全球热塑性弹性体需求量将达到580t[J].橡胶科技,2014.

[3] 热塑性弹性体行业竞争现状、技术创新和发展趋势[J].中国橡胶,2014.

[4] 关注三类投资机会:细分龙头+模式创新+前沿技术[J].中信证券,2015.

第9篇:可降解塑料市场趋势范文

塑料制品业是指以合成树脂为主要原料,经采用挤塑、注塑、吹塑、压延、层压等工艺加工成型的各种制品的生产;以及利用回收的废旧塑料加工再生产塑料制品的活动。当今,塑料合成树脂与合成橡胶、合成纤维三大类合成高分子材料已与钢铁、木材、水泥一起构成现代社会中的四大基础材料,是支撑现代高科技发展的重要新型材料之一,是信息、能源、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乃至航空航天和海洋开发等国民经济各重要领域都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的消费资料。塑料制品行业更是克服了原材料价格暴涨暴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出口退税下调、劳动法颁布实施、限塑令出台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逐年增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塑料制品行业产业规模在不断扩大,产品产量逐年增加,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大幅度递增,全行业不断发展壮大,正沿着为实现塑料工业由大国到强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迈进。我国塑料制品行业的发展现状

塑料加工行业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保持高速增长,发展潜力很大。截止2009年,中国塑料消费量已超过6500万吨。国家推动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政策、经济和技术创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速度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人们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促使国内消费上升等积极因素都进一步推动了塑料行业的大发展。我国塑料消费稳定增长,已步入世界大国行列。近几年以来,我国塑料制品业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塑料制品行业从业人员逐年递增

2005、2006、2007、2008、2009和2010年的从业人员数分别为183.28、201.41、224.05、255.42、259.81和283.3万人(见图1)。从业人员增长速度分别为4.61%、9.89%、11.24%、14.00%、1.72%和9.04%。2009年增幅有所下降,只增长了1.72%,主要原因是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全国就业率普遍下降,经济发展比较缓慢。到2010年又有所缓和,增长速度又明显加快。

塑料制品行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国GDP比重稳步增长

近年来,塑料制品行业规模不断扩大,该行业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国GDP比重越来越高。2006年至2010年分别为2.95%、3.05%、3.25%、3.22%和3.46%(见图2)。塑料制品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它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塑料制品行业工业总产值每年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塑料制品行业工业总产值每年递增,2006年至2010年分别实现6381.01、8120.41、9897.17、10969.42和13872.22亿元(见图3)。2007年比上年增长27.3%,2008年比上年增长21.9%,2009年比上年增长10.8%,2010年比上年增长了26.5%,是同期全国GDP增速的2倍多。2010年比2006年增长117.4%,实现翻一番。

2009年到2010年的快速增长,得益于金融危机爆发后,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方针指引下,国务院出台了一揽子经济刺激方案,包括4万亿投资、家电下乡、十一个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及其细则陆续出台等。由于塑料行业是“满足内需型、出口导向型、就业支柱型、服务三农型”的产业,因此受益良多。2009年国家颁布了与塑料工业高度关联的两大产业(轻工业、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制定实施了诸多利好政策,有力地提振了塑料工业复苏信心。

利润总额快速增长

2006年至2010年,塑料制品业的利润实现了很大的增长。2006、2007、2008、2009和2010的利润分别是271.31、402.39、511.76、605.94和929.5亿元(见图4)。2006年至2010年每年的增长率分别是25.7%、48.3%、27.2%、18.4%和53.4%,除了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增幅小于20%,其余年份增幅均超过25%,尤其2010和2007年,涨幅达到50%左右。2010年比2006年上涨242.6,是2006年的近3.5倍。

我国塑料制品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塑料制品行业取得骄人的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仍旧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行业总体“大而不强”

我国的塑料工业发展有以下特点:增长速度高于国家GDP增长;塑料制品消费量、塑料机械产量居世界首位;树脂和加工机械大量进口,趋同严重;塑料制品、塑料机械出口增速快;国产树脂、助剂、加工设备的技术水平,中低档产品比重大,缺乏提升整个行业水平的高端技术;对国家重大项目、军工等高技术含量的产品需求量满足率低;高档工程塑料、塑料机械设备等依靠进口;塑料行业还是以中小企业为主的行业,科研投入不足,绝大部分企业科研开发人才缺乏。

从图5中可以看到,塑料制品业的企业数量虽然每年上涨,但其中大中型企业所占比例很小,2005、2006、2007、2008、2009和2010大中型企业占总的企业数量的比重分别为6.7%、6.8%、6.7%、5.6%、5.7%和6.3%,可见塑料制品企业数量多、规模较小,且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

从图6中可以看出,塑料制品业大中型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全行业工业总产值比重不高,且呈下降趋势。从2006年的36.60%下降到2010年的31.24%。由图5和图6可以看出,我国塑料制品行业规模效益低,产业集群没有形成,企业多、小、散。

科研投入不足

科研投入可以分为国家以及行业两块。首先,我国整体科研投入不足。一个国家科技投入的多少对其经济的发展速度影响巨大,尤其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当今世界。目前,世界各国对科技投入的平均达到各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4%,其中发达国家接近或超过2%,截止2010年,我国的科研经费投入仅为国内生产总值的0.8%左右。而塑料制品业的科研经费投入也低于全部工业的平均水平。

塑料制品业大中型企业的科研经费投入情况,塑料制品业的科研经费占营业收入的百分比分别为:2006年为0.62%,2007年为0.50%,2008年为0.80%,2009年为0.93%(见表一)。从表中可以看出,2006~2009年塑料制品业的科研经费占营业收入的百分比均不足营业收入的1%,且低于全部工业的科研经费投入的比重。

市场不规范无序竞争严重

由于我国目前市场行为还不够规范,一些企业缺乏自律,为了眼前利益以次充好,严重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在一些塑料城和批发市场,冒牌货较多,且屡禁不绝。买卖交易或明或暗,形式多样,严重地干扰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同时,企业间的越激烈竞争,导致了竞相压价现象的出现。

地区发展不平衡

塑料制品产量仍集中在沿海地区的广东、浙江、山东、江苏、辽宁等几个省份,2010年,前5省塑料制品产量占全国的比重为64.54%。而且5省的塑料制品产量规模大增幅高,分别是18.75%、16.06%、26.03%、12.33%、18.61%。

对策及建议

我国塑料制品业在发展过程中仍旧存在诸多问题,针对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提高塑料制品行业的总体水平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关键时期,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经济的发展。我国城镇化进程蕴含着塑料行业巨大的发展空间,为塑料制品行业发展拓展了新的领域,以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物联网等为指标的全球新一轮科技创新给塑料行业发展增添了巨大的潜力。政府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的各项政策,以及对各种公共卫生事业、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塑料制品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我国塑料制品业应该抓住机遇,提升塑料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实现由塑料大国向强国的转变。

“十二五”期间,我国塑料制品行业需一如既往的结构调整、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能源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结构调整是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塑料制品行业加大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销售流通和经营模式的创新,淘汰落后产能,促进全行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开发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群体需求的塑料新产品。按照市场竞争、规模经济、专业分工、产业配套原则,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以产业链为纽带,骨干企业为龙头,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的产业组织结构。要进一步规范和发展塑料行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充分发挥产业集群集聚优势,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要将发展低碳、环保产品作为调整结构的重要内容,积极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

提高科研经费的投入强度

自主创新能力和品牌影响力是塑料制品行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和内在推动力,加强其科研经费投入,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品牌影响力。要进一步更新设计理念,提高塑料行业产品设计、研发能力,大力开发具有市场潜力的新兴塑料产品,创造新的需求。组织全行业和积极争取政府有关部门解决涉及塑料行业整体水平提升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实施自主创新重点工程,提升高效节能加工成型技术,提高塑料机械重点装备特别是高端装备自主化水平,加快新材料开发及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实施名牌战略力度,大力支持现有优势塑料品牌。通过加大宣传、拓展展会功能、壮大会展经济等多种形式和渠道,提高优势品牌覆盖面、知名度和影响力,特别是国际影响力。加大培育自主品牌力度。优势品牌是消费者在长期的消费实践中对产品质量、性能、技术和艺术含量、服务及其文化内涵的认可,我们要认真研究使消费者认可的标准、渠道和方式,促进消费者了解品牌,引导塑料企业培育品牌。从塑料行业发展整体出发,积极向政府提出实施品牌战略的意见,争取政府对品牌培育、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鼓励、支持政策。同时要切实加强行业自律,提高企业信用水平,珍惜和巩固发展品牌工作成果。

促进行业市场监管的形成

市场竞争是市场经济中同类经济行为主体为着自身利益的考虑,以增强自己的经济实力,排斥同类经济行为主体的相同行为的表现。市场竞争的内在动因在于各个经济行为主体自身的物质利益驱动。

市场监管要严格市场主体准入和市场行为两个方面,市场主体准入行为是从审核登记开始的,在审核登记中,要支持重点行业的建立和发展,防止不合理的投资,禁止非法经营活动,在审核后,加强回访和巡查,是否有违反登记进行经营的行为,如超范围、虚假验资、抽逃出资和“三无”企业等,主体准入是市场监管的第一关,经严格依法审批申请,对符合条件的确立其资格,明确权利和义务,市场准入确立后进行跟踪监管,是市场行为的监管,一些经营者,在取得行为后,不择手段的进行制假、售假、操纵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进行虚假宣传,损害了其它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深化了市场经济秩序的矛盾,综合这些情况,市场监管要从整体出发,研究其成因和对策,从宏观方面建立良好的经济秩序。市场监管的准入行为和经营行为是从宏观方面说的,而市场监管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微观方面也不可轻视,由于一个个微观形成了宏观,微观监管是宏观管理的具体体现,也就是说,由具体的行政行为来规范市场准入行为和市场经营行为,只有通过对某一经营者的具体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处罚一户带动一片的现象,才能使行业的健康有序的发展。

政府和行业监管应注重规范和标准的形成,并形成有力的监管部门,规范企业的市场行为,促使企业以长远利益为重,形成行业的健康发展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