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骨折术后康复治疗方法范文

骨折术后康复治疗方法精选(九篇)

骨折术后康复治疗方法

第1篇:骨折术后康复治疗方法范文

[关键词] 早期系统康复;胫骨平台骨折;外固定;膝关节功能恢复

[中图分类号] R68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2(c)-0104-04

胫骨平台骨折的发生率约占全身骨折的1.2%[1],尤其是胫骨平台SchatzkerⅣ~Ⅵ型骨折患者,临床上一般采取手术治疗,随着外固定器械的改进及技术的发展,临床医生选择环形外固定治疗此类骨折逐渐增多,但术后常规康复治疗对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效果欠佳,甚至出现严重并发症,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2],如何最大限度地改善其膝关节活动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等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探讨了早期系统康复治疗在胫骨平台Schatzker Ⅳ~Ⅵ型骨折环形外固定术后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住院行手术的胫骨平台Schatzker Ⅳ~Ⅵ型骨折患者80例,其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18~65岁,平均(38.6±7.2)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和/或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胫骨平台关节面塌陷>3 mm,侧方移位>5 mm;②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 Ⅳ型、Ⅴ型、Ⅵ型;③受伤至手术时间5 h~8 d;④意识清醒,术后能够积极主动配合医生治疗。

排除标准:①糖尿病、精神障碍患者;②合并严重神经、血管损伤;③合并膝关节韧带及半月板损伤;④合并头、胸、腹部等重要器官损伤;⑤合并多处骨折患者。

剔除标准:①术后不能长期配合观察随访。②术后出现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需要转入其他科室系统治疗的患者。

1.2 治疗方法

术前行X线、CT检查了解胫骨平台骨折移位情况,必要时行膝关节核磁共振检查排除膝关节半月板及韧带损伤。硬膜外麻醉或全麻麻醉成功后,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皮肤,铺无菌巾单,根据术前胫骨平台CT分析,以胫骨外侧平台骨折为例:膝关节内翻位牵引,对于合并平台塌陷者,则在C臂机监视下将直径3.5~4 mm斯氏针穿过皮肤,向后上方进针,穿入塌陷骨块中,但不穿出骨块行撬拨复位,严重塌陷则行皮质骨开窗,并植入自体髂骨或人工骨支撑,平台纵向移位者则在平台两侧以点式复位钳挤压移位骨块后维持位置,整复平台周围劈裂骨折复位困难者,可采用外侧或者外后侧小切口,以能明显显露骨折线为佳,复位后以克氏针临时固定,经C臂机监视关节面平整后用2~4枚直径2.0 mm橄榄针拉张后固定于环形外固定架上。胫骨内侧平台劈裂塌陷骨折的撬拨与之方向相反。1.3 术后康复治疗

1.3.1 对照组 抬高患肢,术后24 h应用头孢呋辛钠2.0 g/次,2次/d预防感染,并给予止痛、消肿、促进骨折愈合等药物对症治疗,患者家属每日上午针眼用酒精点滴预防感染;第2~3周后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进行适当膝关节屈伸活动等功能训练;术后第6周,开始逐渐重下地功能锻炼。

1.3.2 观察组 除了上述常规康复治疗外,还需进行以下五方面系统康复治疗。①心理康复及康复宣教:医护人员通过宣传术后膝关节康复锻炼的重要性,使患者认识到手术与康复锻炼同等重要,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配合及支持。②冰敷疗法:术后当天可用冰袋垫毛巾后外敷于膝关节周围,2~3次/d,1.5 h/次,连续2 d。③肌力训练:术后第1天鼓励患者进行床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患肢伸直,收紧股四头肌,使膝压向床面,10 s/次,休息10 s,10 min/组,4组/d;N窝下垫枕,使膝关节屈曲20°,足跟用力压床面,使N绳肌等长收缩,练习量同股四头肌;术后第2天,患肢直腿抬高锻炼,患者背部平躺,足尖朝上,尽可能多的绷紧大腿腿部前部肌肉,缓慢抬高,每次抬高要超过40°,持续时间30 s,每天进行2~3次,每次20 min,同时,踝关节、足趾关节进行跖屈与背伸主动抗阻力运动。④关节活动度训练:术后第2天即可开始使用持续被动运动(CPM)仪进行患肢关节活动度训练,由30° 30 min/次,2次/d开始,逐渐增加角度(每天增加5°~10°)、训练时间及训练频率,连用2~3周。此外,术后第2周开始可进行主动屈伸膝练习,从床上练习开始在活动到最大角度时停留10~20 s,逐渐过渡到床边屈伸膝关节功能练习,10次/组,4组/d。⑤关节负重练习:第4天患者可在家属帮助下扶双拐患肢可下地,但不负重;第2周扶双拐患肢可下地轻负重,负重程度可根据患肢的疼痛减轻程度逐渐增加;第3周膝关节行抗阻力运动,第4周患者可扶双拐下地轻负重;第6~8周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可弃拐行走。

1.4 观察指标

术后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环形外固定术后膝关节Hohl评分及疗效改善情况。疗效标准参考Hohl标准[3]进行评价,80~100分为优,7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6.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z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80例患者均完成胫骨平台骨折环形外固定架固定手术治疗,15 d后观察组中有1例未完成系统康复治疗,转回外地家中失访;对照组中有1例出现患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转入重症监护室进一步治疗,其余患者均获得12~14个月随访,平均(13.2±0.6)个月。

2.1 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前、治疗后的Hohl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经过环形外固定架手术后、康复治疗前膝关节Hoh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观察组Hoh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对膝关节功能改善效果比较

观察组早期系统康复治疗后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多由车祸、高处坠落伤等高能量损伤导致,以往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方法主要是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但此手术易出现皮肤坏死、切口感染、钢板外露和关节活动受限等严重并发症[4-6],随着外固定器材的不断改进及外固定技术的不断进步,生物学固定的理念逐渐被骨科医师所喜欢及推广,而Ilizarov外固定架为环式固定,具有多方向、多平面固定优势,骨折断端受力也比较均匀,而且可以随着骨折的愈合调整环形外固定架的固定刚度,但是手术治疗的成功并不代表术后膝关节获得良好的功能,在以往的临床工作过程中,医生经常对患者采用常规的康复治疗方法,患者一般不能坚持到底,膝关节功能恢复慢,康复效果差[7-8],所以术后早期系统康复治疗在胫骨平台骨折环形外固定术后对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尤其重要。

对于下肢骨折患者,复位与固定是治疗的基础,康复训练则是治疗的核心,是促进术后患肢功能恢复的关键[9]。国外文献[10]报道膝关节附近骨折对周围软组织的影响比较大,前期较早会出现软组织纤维化,假如大约4 d不行关节功能练习就会出现关节活动部分受限,半个月出现结蹄组织增生、组织粘连,关节功能将会出现部分丧失。所以术后膝关节康复治疗应该从多方面进行,包括心理疏导、康复宣教、早期消肿、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锻炼、关节负重练习等,具体论述如下:①一方面术后患者惧怕伤口裂开及疼痛不敢活动膝关节,故由康复师对其进行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及勇气;另一方面向患者及其家属认真讲解康复训练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以利于患者全面掌握康复计划,并强调康复训练是决定膝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争取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并能配合医生的功能训练计划[11]。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通过宣教后意识到康复锻炼对以后生活质量的影响,能够配合康复师积极锻炼,随访均获得良好的膝关节功能。②冰敷疗法:在一定程度上使神经终板的应答减少,神经纤维的传导减缓,痛觉的阈值升高,所以患者对疼痛的反应减弱或消失,有利于关节功能的锻炼恢复;并且使毛细血管的滤过率减少,肿胀减轻。③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的训练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2]。废用性肌萎缩、关节周围粘连是膝关节周围骨折较易出现的并发症,有效的办法就是保持注意力集中在锻炼的肌肉上,早期主动增强肌力训练,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柔韧性和弹性,加快静脉血液及淋巴回流、减轻肿胀、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3-15],并能有效缓解局部组织损伤和炎性反应,有利于保持骨折的稳定性[16]。膝关节功能锻炼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使患肢缓慢抬高,但必须在患者对疼痛的耐受范围之内[17-18],运动应该柔滑、轻松,强度和速度应该是适合的感觉,重复多次练习,慢慢增加强度,患肢与健肢交替抬高,焦点应该集中在患肢,若在康复过程中,力量过大,容易导致关节的二次损伤,对关节活动影响更大[19]。如果患者自己不能抬高,则可在家属帮助下抬高患肢,在最终的位置或姿势上多保持几秒钟。④胫骨平台骨折是较常见的关节内骨折,骨折术后制动可使周围肌肉发生萎缩,出现膝关节挛缩,使关节软骨萎缩、退变、纤维化,甚至坏死,严重则出现关节腔狭窄,导致膝关节活动部分受限。因此,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的康复锻炼显得尤为重要。早期合理使用CMP机持续被动活动可以促进膝关节周围血液循环,减缓疼痛及肿胀,尤其对于膝关节周围的粘连以及防止深静脉血栓很有帮助[20-21]。⑤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肢何时负重以及负重量多少是康复治疗的重要环节。环形外固定架的固定牢固性强于单臂及混合式外固定架,具有良好的支撑,应力遮挡小,允许早期负重,避免膝关节僵硬[22-23]。本研究观察组患者均在康复师指导下行早期负重,且独立行走训练时应注意对患者的保护,防止摔倒,每次训练后注意观察患肢,如果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应给予止痛药、减少活动量及物理因子治疗等消肿止痛[24],负重程度可根据患肢的疼痛减轻程度逐渐增加,膝关节功能获得良好效果。

综上所述,早期系统康复治疗在胫骨平台SchatzkerⅣ~Ⅵ型骨折环形外固定术后的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 Zeltser DW,Leopold SS. Classifications in brief: Schatzker classification of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J]. Clin Orthop Relat Res,2013,471(2):371-374.

[2] 许艳春.系统功能康复治疗对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4,20(10):1604-1607.

[3] Jansen H,Frey SP,Doht S,et al. Medium-term results after complex intra-articular fractures of the tibial plateau [J]. J Orthop Sci,2013,18(4):569-577.

[4] 王.两种方法治疗Schatzke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疗效比较[J].临床骨科杂志,2015,18(3):342-345.

[5] Pun TB,Krishnamoorthy VP,Poonnoose PM,et al.Outcome of Schatzker type Ⅴand Ⅵ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J]. Indian J Orthop,2014,48(1):35-41.

[6] 田宝玲,高丽艳.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的护理及康复指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1(27):3063-3065.

[7] 杨康骅,戴闽.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功能康复[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1(2):147-148.

[8] 吴小军,陈秋生,谭志强,等.康复治疗对肱骨下段骨折内固定术后肘关节功能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3,42(36):4457-4459.

[9] Rajgopal R,Martin R,Howard JL,et al. Outcomes and complications of total hip replacement in super-obese patients [J]. Bone Joint J,2013,95(6):758-763.

[10] Wong JJ,Muir B. Insufficiency fracture of the tibia lateau after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ve surgery: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 J ropr Asssoc,2013,57(2):123-131.

[11] 张林.系统功能康复治疗在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6,6(2):197-215.

[12] 王倩,王春梅,陈乙瑞.综合护理对胫骨平台骨折后膝关节恢复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5, 12(11):149-152.

[13] 梁荣班,黄涛,赵佳,等.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0):199-200.

[14] 何旭辉.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6):107-108.

[15] 陈强,叶哲伟,蒋小燕,等.关节镜手术联合早期康复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 28(52):463-465.

[16] 严前琳,陈洪波.多元化护理康复锻炼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杂志,2015,18(8):946-949.

[17] 孙令芝.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10):96-97.

[18] 刘玉香.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心理干预效果分析[J].西部中医药,2015,28(6):131-132.

[19] 张克强,段洪,闵捷,等.三柱分型手术结合早期功能康复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57例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4,29(6):32-33.

[20] 李哲,孙贺,付世,等.解剖钢板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复杂开放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5, 12(2):82-85.

[21] 李耀华,刘玉章,庞泽琴.玻璃酸钠用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合并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16,27(14):1942-1944.

[22] 赵志明,董桂贤,于桂泳,等.撬拨复位结合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 Ⅳ~Ⅵ型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6,19(2):211-213.

[23] 林铭.内外侧双钢板固定胫骨平台SchatzkerⅥ型骨折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11):39-41,45,封3.

第2篇:骨折术后康复治疗方法范文

【关键词】 膝关节;功能障碍;综合康复治疗;关节活动度;徒手肌力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cure effect of synthetic rehabilitation on malfunction of knee joint after internal fixation of fracture.[Method] Randomly pide 41 cases into 2 groups,the treatment one takes synthetic therapy of warm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TCM fuming and healing exercise;the control one only healing training;to make effect evaluation of them with two methods of joint movement,pain scores and manual muscle check.[Result] The synthetic rehabilitation can obviously improve knee joint function after internal fixation of fracture,esp.to joint movement degree,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 compares from pure healing exercise.[Conclusion] The synthetic rehabilitation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knee joint malfunction after internal fixation of fracture.

Key words: knee joint;malfunction;synthetic rehabilitation;joint movement degree;unarmed manual muscle

笔者自2005年至2008年采用温针灸结合中药熏洗、康复训练综合治疗骨折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骨折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41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9例,男11例,女8例,年龄6~65岁,股骨髁上骨折6例,股骨髁间骨折3例,髌骨骨折1例,胫骨平台骨折7例,胫腓骨骨折2例,病程4周~48周。治疗组22例,年龄:5~62岁,男11例,女11例,股骨髁上骨折7例,股骨髁间骨折3例,髌骨骨折2例,胫骨平台骨折5例,胫腓骨骨折5例,病程3周~52周,均为骨折内固定术后,病情平稳转康复科治疗病人。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温针灸、中药熏洗及康复训练。对照组:单纯康复训练。具体方法如下。

2.1 温针灸

患者仰卧位,膝下垫枕,呈屈曲位,选梁丘、血海、内外膝眼、阳陵泉、阴陵泉、曲池、足三里、阿是穴,每次选5穴,用28号1.5寸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刺入穴位,针刺得气后在针柄处插入1寸艾条,点燃艾条,燃尽后再插入一寸艾条,燃尽拔针。每周3次,2个月为1疗程。

2.2 中药熏洗

采用伸筋草、海桐皮、木瓜、钩藤、丹参、秦艽、防风、独活各30g,红花、乳香、没药各9g。诸药装布袋,加水1500ml,加陈醋500ml,沸后煎20min,待水温降至不烫皮肤时,药汁熏洗,药袋敷膝关节30min。1次/1d,每周5次,2个月为1疗程。

2.3 康复训练

①膝关节CPM(continunous passive motion),每次30min,每日2次,逐渐增加终止角度;②关节松动术,包括髌骨松动,使髌骨上下左右滑动,屈曲受限者,重点使髌骨下滑,伸展受限者,重点使髌骨上滑。胫骨关节松动,使胫骨前后移动,屈曲受限者向后滑动胫骨,伸展受限者向前滑动胫骨。采用关节松动3、4级手法,病人稍感疼痛为度,每次30min;③肌力训练,疼痛明显者用静力性收缩为主,疼痛不明显者采用等张收缩,根据病人肌力情况,采用助力、主动、抗阻的运动方式。每次30min;④牵引,用股四头肌训练器,屈曲小于90度时选坐位,屈曲大于90度时选俯卧位,调至膝屈曲最大范围处加合适铁饼重量,持续10min。1次/1d,每周5次,2个月为1疗程。

转贴于

3 疗效观察

3.1 评定标准

采用普通测角器测量膝关节主动活动度,测定健侧和患侧膝上15cm处大腿周径,采用徒手肌力测定肌力(MMT),治疗2月后关节ROM减去治疗前关节ROM为关节ROM改善度数。数字疼痛分级法(NRS):此法是由0到10共11个数字组成,病人用0至10这11个数字描述疼痛强度,数字越大疼痛程度越来越严重。

3.2 疗效标准

优,膝上15厘米处大腿周径增加>2cm,膝关节活动度增加>40度,屈伸肌肌力5级。良,膝上15厘米处大腿周径增加1~2cm,膝关节活动度增加15~40度,屈伸肌肌力4级。差,膝上15厘米处大腿周径增加

3.3 治疗结果

见表1、2。表1 两组方法对骨折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的疗效比较(略)表2 两组方法对关节度数和疼痛的改善情况(略)

4 讨论

骨折后常出现局部肿胀、疼痛,而康复医师在为病人行关节松动时又会引起内部黏连组织的撕裂及炎症反应,会加重疼痛和肿胀,病人难以坚持康复治疗达到做好疗效[1]。常规理疗如超短波,低、中频也不适于局部有金属内固定患者,温针灸、中药熏蒸适合内固定术后患者。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下合穴、梁丘属足阳明胃经,共奏补气养血、解痉止痛功效。血海、阴陵泉为足太阴脾经穴位,可养血祛风,取其血行而风自灭之义,使筋脉得养。阳陵泉为八脉交会之筋会,主筋病,血海为下病上治之义[2]。诸穴合用,温经通络止痛。灸法依据“寒者热之”理论,热量通过针身直达病所,温经止痛。针刺、艾灸合用,能改善局部血管通透性,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炎性渗出吸收,降低关节炎症部位IL1 TNF含量,提高患者痛阈[3]。中药熏洗方能祛风、散寒、除湿、活血消肿止痛。

参考文献

[1]伊清.综合康复治疗骨折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疗效分析[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4,(5):304.

[2]张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针灸治疗选穴特点及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4):357.

第3篇:骨折术后康复治疗方法范文

关键词: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法复位;骨康方,中药;老年

我科自2011年1月~2013年2月收治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86例,常规手法复位结合功能锻炼的基础上分别给予骨康方及接骨七厘片治疗,现将其疗效作一总结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参照《中医骨伤科学》、《中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试行)》拟定入选条件:①年龄≥60岁;②非暴力外伤因素;③X线片确定骨折;④骨密度25%;⑤内科病情稳定;⑥自愿进入本研究分组。所有患者86例,男37例,女49例;年龄60~89岁,平均71.2岁;左侧35例,右侧51例;骨折无明显移位17例,外展型38例,内收型31例;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无关节脱位;内科病情稳定。将所有患者随机等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在年龄、身体条件、饮食睡眠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基础治疗 两组患者根据具体骨折类型行常规手法复位后小夹板固定。每三天检查夹板固定情况,及时调整,共需固定3~4 w。术后即开始行握拳、屈肘、活动腕关节,2 w后练习抬肩,3 w后逐渐练习肩关节各方向活动,经检查达临床愈合后可解除外固定材料。

1.2.2各组治疗

1.2.2.1治疗组 服用骨康方(补骨脂、淫羊藿、熟地黄、肉苁蓉、当归、大枣、丹参、黄芪、党参、菟丝子、白芍、甘草各10 g),煎服,1 剂/d,共30 d。

1.2.2.2对照组 服用接骨七厘片(湖南金沙药业),5片/次,2次/d,服用30 d。

1.3统计学方法 用药前日和用药结束日需测定健侧肱骨近端骨密度(BMD)。术后采用VAS法评价疼痛程度;采用临床愈合标准[1]评定骨折愈合情况;采用Neer评分法[2]评定肩关节功能。所有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包进行分析,P

2 结果

2.1两组治疗方法在疼痛缓解、临床愈合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治疗组治疗后骨密度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骨密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肱骨外科颈主要位于皮质骨-松质骨交界处,是肱骨上段最易骨折部位,其周围韧带、肌肉等软组织结构复杂,若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必定会造成骨折周围软组织及血运的较大破坏,进而影响骨折愈合进程,易导致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同时手术风险也较大,费用也较高,长时间手术也给老年人的身体状态带来了很大考验。若行石膏外固定则较大程度限制了肢体功能范围,常造成关节僵硬等并发症,预后不理想。特别是对于老年合并骨质疏松患者,治疗效果不甚满意。马莉等报道采用准确有效的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疗效较好[3]。

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量降低、骨微结构遭到破坏致使骨脆性增加,易骨折。中医学者普遍认为骨质疏松属于“骨痿”或“骨痹”,它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潜在因素[4],因此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是治疗此类骨折的基础。本报告中骨康方[5]就以补骨脂补肾助阳为君药;以淫羊藿、肉苁蓉、白芍补肾滋阴为臣药;以黄芪、丹参、当归为佐药,以求补中益气、活血通络之功效;并以大枣调中和胃为使药。

结合本报告中统计结果可见骨康方在肩关节功能恢复方面与接骨七厘片疗效相当的情况下,还具有以下优点:①缓解患者疼痛;②促进骨折愈合进程; ③有效改善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在同时也有研究[6]指出骨康方通过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改善了骨质骨密度及其生物力学特性。

综上所述可见骨康方联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结合功能锻炼体现了“动静结合、筋骨并重”理念,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理想方法。

参考文献:

[1]蒋协运,王大伟.骨科临床疗效评价标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0.

[2]刘志雄.常用骨科分类法和功能评定[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82.

[3]马莉,张金东.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J].医学信息,2015,28(6):256.

[4]贺良,张权,王满宣,等.骨质疏松性挠骨远端的治疗[J].创伤骨科论坛,2001,30(4):294.

第4篇:骨折术后康复治疗方法范文

【关键词】膝关节周围骨折;解剖钢板固定;中药内服外敷;中医康复护理

对于膝关节周围骨折解剖钢板固定加中药内服外敷治疗的患者,临床上我们采用从心理护理-指导功能锻炼等一系列的中医康复护理措施后,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的36例膝关节周围骨折的中医康复护理措施情况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我院患者,共计36例。男25例,女11例,年龄最低21岁,最高56岁,平均34.3岁,受伤时间在1-13小时不等,受伤原因:车祸伤21例,跌伤9例,坠落伤4例,其他2例;骨折类型:股骨髁上骨折8例,髌骨骨折15例,胫骨平台骨折10例,股骨髁间骨折3例。以上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股骨骨折解剖型钢板、逆行髓内钉或国产锁定钢板。髌骨骨折采用张力带或者髌骨爪固定。胫骨平台骨折采用解剖型钢板或国产锁定钢板固定。术后均采用镇痛泵止痛治疗,并采用补益肝肾、益气活血的中药内服外敷。

1.2护理方法

1.2.1心理护理。外伤导致骨折以及手术治疗等对患者来说是一种突如其来的身心创伤,其恢复又是一个慢性过程,所有患者和家属都表现出恐惧和精神紧张,依据中医观点认为情志失调容易造成阴阳失衡,气血不和,不通则痛等。所以做好心理护理至关重要。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热情接待患者,详细讲解骨折的正常恢复过程以及影响恢复的因素,鼓励患者恢复信心,争取早日康复。②语言文明.态度和蔼,讲明骨折与情志的关系.鼓励患者怡情悦志,安心养伤。③做好患者的康复指导,说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术前可以先讲解锻炼的方法方式,鼓励患者与同样疾病的患者交流经验,以促进早日康复,但是,要求说明锻炼是循序渐进的,不可急于求成而是有计划性的锻炼。

1.2.2常规护理。骨折后骨断筋离脉阻,导致气滞血瘀,经络不通,不通则痛。所以,在骨折后需要密切注意下肢的血运情况,足背动脉、动脉搏动是否存在,骨折处是否出现红肿热痛等表现,生命体征是否有变化。正确评估术后的病情转变情况,对于出现红肿热痛予以抗生素预防运用防止感染,定期更换敷料。

1.2.3康复护理。这是骨折术后的重要护理内容之一。具有表现在:①整复固定后,马上指导患者做踝关节及足趾背屈活动,禁止左右摆动踝关节。②早期进行股四头肌收缩锻炼,防止膝关节僵直,经常检查股四头肌锻炼方法是否正确,把手放在膝关节上,感觉到髌骨上下移动,肌肉紧绷,说明方法正确。③动静结合,促进全身气血流畅,在不影响骨折复位的情况下,分别进行抬臀、护胸、直腿抬高及健侧肢体活动。锻炼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另外,对于要出院的患者强调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指导病人以及家属如何有效的锻炼,并嘱患者定期复查摄片,建议家属督促病人的康复情况。

1.3疗效观察效果的标准评定参考Blaszczak,E[1]标准进行评定。

2 治疗结果

经过手术治疗以及中医康复护理后,统计得出,优28例,良5例,可2例,差1例,总有效率97.2%,与术前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膝关节是人体结构最复杂的关节,骨折后由于患者拒痛以及骨断筋离等容易出现功能障碍情况,即使手术治疗功能也不能完全恢复。所以要求患者自己主动锻炼。本研究采用了中医康复护理,从心理护理-指导功能锻炼等一系列的中医康复护理措施,加强对患者的康复宣教及疼痛护理,提高患者康复治疗的依从性,早期康复介入,最大限度地改善骨折术后的关节功能活动度。另外,中、后期需指导病人逐渐负重活动,改善患者整体活动机制,及时观察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使骨折愈合快,患者及家属满意[2]。

参考文献

第5篇:骨折术后康复治疗方法范文

【关键词】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治疗

肱骨近端骨折是老年人比较常见的创伤性疾病,骨质疏松、严重粉碎等因素给临床治疗提出了一些难题。非手术保守治疗主要用于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而对于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伴移位的患者治疗余地较大。2003年1月至2007年2月,笔者对56例60岁以上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治疗方法进行总结,旨在为今后此类骨折的治疗提供帮助。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56例,男21例,女35例,年龄60~82岁,平均74.2岁。按Neer分类系统:无移位骨折8例,二部分骨折33例,肱骨外科颈骨折26例,大结节撕脱骨折7例;三部分骨折10例;四部分骨折5例。非手术组17例,二部分骨折7例,三、四部分骨折因内科合并症不能手术2例,全麻无移位骨折;手术组包括:二部分骨折26例,三部分骨折9例,四部分骨折4例。

1.2治疗方法8例无移位的骨折,不需复位,用三角巾悬吊于胸前三周即可。早期即行功能锻炼。7例二部分骨折,三、四部分骨折因内科合并症不能手术2例患者复位后,上臂超肩小夹板固定或超肩石膏托加用内侧夹板固定,对内收型骨折,固定后外展架固定于肩外展70度位。

1.3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本组2例局麻后,牵引前臂,内收或外展,内旋或外旋上臂复位骨折块,并用“C”型臂X线机透视,检查复位情况。确定骨折块复位满意后,用3~4枚克氏针固定骨折块,克氏针方向尽可能不在同一方向。术后三角巾悬吊,2周左右可进行被动锻炼,6周拔除克氏针并开始主动功能锻炼。

1.4经肩峰外侧三角肌切口手术患者全身麻醉后于肩峰外侧纵向切开5cm切口,钝性分离三角肌,显露大结节及冈上肌腱,小心切开肩峰下滑囊壁,对合骨块固定。本组5例经此切口手术,其中3例使用可吸收螺钉,2例钛质螺钉。术后3天行被动功能锻炼,5天行主动功能锻炼。

1.5经三角肌、胸大肌切口手术全身麻醉后,取平仰卧位,患侧肩后部垫高约20°,经胸大肌与三角肌沟进入,切口起自喙突上方,下至三角肌附着点。保护头静脉,翻开三角肌后显露肱骨近端。术中以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及结节间沟作为标志,确定大小结节位置。牵引并旋转上臂后对合骨折块,作上臂屈肘、牵引、旋转,辅以撬拔、顶压等方法将骨折复位,然后选长度合适“三叶草”型和锁定钛钢板。“三叶草”型钛钢板按患者肱骨头、颈部解剖形状将钛板予以塑型后置于肱骨近端外侧,并用骨钳固定以维持骨折准确对位。分别于肱骨头、大结节、肱骨干钻孔,螺钉固定钛钢板,术中可用克氏针或钢丝复位临时固定肱骨头部小的骨折块,可用自体髂骨块和“金世植骨灵”人工骨填塞于肱骨头、颈之间骨缺损区,部分骨块植于骨折周围,缝合修复肩袖使关节复位。术后预防伤口感染,吊带保护6周,术后1周可以做肩肘关节被动功能练习,2周后行主动功能锻炼。本组32例经此切口手术,25例行钛板螺钉内固定;7例行张力带固定。

2结果

本组56例患者,非手术组17例,手术组39例,全部获得随访。非手术组随访时间4~20个月,平均8个月,手术组随访时间10个月~3年,平均1.5年,X线片显示骨折全部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4~6个月。2例手术组的三、四部分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超过6个月,出现关节僵硬,继发肩关节挛缩。根据Neer评分系统评定疗效:非手术组优良率84.5%,手术组:二部分骨折优良率82.4%,三、四部分骨折优良率31.6%。

3讨论

3.1临床特点及分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生率也随之增加,虽然骨折不愈合较少,但骨折引起的肩周损伤,不当的手法复位及时间较长的固定等因素均容易引起肩关节的功能障碍,尤其老年患者更易发生。Neer是以肱骨近端四个解剖标志点,即以解剖颈、大结节、小结节、外科颈为基础,根据各部分之间的相互移位进行分类,当一个或多个部分之间移位大于1cm,或成角大于45°,即为骨折移位,而不是考虑骨折线的多少。根据临床资料统计,AO分类对临床治疗方案的指导和预后判断不如Neer分类准确、可靠,故临床上已普遍采用Neer分型。

3.2治疗方法的选择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比较复杂。其治疗原则是争取解剖复位,保持骨折端的稳定,并能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在治疗方案上要考虑患者的年龄、全身状况、合并损伤及技术条件。临床统计发现80%~85%的肱骨近端骨折为无移位或轻微移位骨折,经保守治疗即可获得良好效果,只有15~20%为移位骨折需手术治疗[3]。临床上一部分骨折和部分二部分骨折不需要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效果好[4]。本组17例患者经采用非手术治疗方法,优良率达到84.5%,部分患者遗留一定程度的骨折断端畸形,同时伴有功能障碍,对于有明显移位或成角短缩的患者,建议积极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Williams[5]等认为切开复位内固定适用于:①骨质较差、粉碎严重的两部分肱骨外科颈骨折;②两部分大结节或小结节骨折;③大部分的三部分骨折;④四部分骨折的治疗选择争议较多,有人主张行切开复位内固定,但不可能回避两个问题,即骨折不愈合和肱骨头坏死;本组2例四部分骨折和1例三部分骨折患者出现肱骨头坏死。本组手术患者采用“三叶草”及锁定钛钢板固定;对于骨质疏松重,骨折呈粉碎性,骨皮质有明显的缺损区,碎骨片较多的患者,采用锁定钛钢板固定,并用人工骨金世植骨灵填充,或与骨水泥合用填充骨缺损区。

3.3肩袖对肩关节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肱骨近端结节部与其所承受的体力活动中的应力相关。所以肱骨大结节的复位和位置正确与否直接影响肩袖功能。Neer三、四部分骨折,大结节往往骨折移位,或肩袖损伤。张作君[6]认为若肱骨头远距离脱位,两结节骨折块错位大于1cm,应考虑肩袖损伤,手术处理须将大结节复位固定,同时修复肩袖。如果肩袖复位不良,术后必然引起肩关节不稳,关节活动受限和肩部撞击综合征。因此,大结节复位肩袖修复成功与否是决定术后肩关节功能好坏的重要因素。另外,钢板需置于肱骨上段外侧,以免影响肩关节内旋功能。为了减少肱骨头无菌性坏死的发生,除大结节、关节面分离骨折之外,不强求骨折解剖复位,因为过多地剥离可以引起骨折断端碎裂和骨量再一次丢失。杨绍安等强调术中避免损伤联系肱骨头的盂肱韧带、关节囊及滑膜,保留肱骨头血供。老年人多数肌肉组织弹性差,手法牵引、旋转、辅以顶压、撬拔方法骨折容易对位。

第6篇:骨折术后康复治疗方法范文

关键词:外固定架;T型钢板;桡骨远端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非常常见,约占平时骨折的1/10。多见于老年妇女,青壮年发生均为外伤暴力较大者,骨折发生在桡骨远端2~3cm范围内,常伴桡腕关节及下尺桡关节的损坏[1]。目前对于桡骨远端骨折治疗,常规的治疗方法是通过骨折端牵引进行闭合复位, 然后用石膏、夹板外固定,一般能达到较为满意的效果[2-5]。但对于涉及关节面的桡骨远端骨折,由此其多属于不稳定性骨折,关节面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而采取常规的治疗方法在治疗后易出现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因此,对于涉及关节面的桡骨远端骨折多采取手术治疗方式,以保证骨折愈合及腕关节功能的恢复[6-7]。随着手术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内固定手术治疗涉及关节面的桡骨远端骨折逐渐被临床所接受且广泛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9月~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涉及关节面的96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经X线片检查确定为FrykmanⅢ-Ⅷ型骨折。其中男42例,女54例;年龄22~78岁,平均年龄(43.8±6.8)岁。骨折原因:交通事故36例,高空坠伤46例,重物致伤14例。手术均经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有其他部位的严重骨折、内脏严重疾患、严重意识障碍及骨结核等其他并发症患者。将96例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外固定架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T型钢板进行治疗。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外固定架进行治疗。在第2掌骨中部和基底部与掌骨垂直,与手背成45左右角度拧入2枚掌骨外固定钉,再在骨折近端骨折线3cm左右的桡骨骨干上拧入另外2枚固定螺钉,安装外固定架,骨折断端得以显露后,进行必要的清理后,牵引下进行复位,使用克氏针进行临时的固定,将桡骨高度、掌倾角及尺偏角等进行一一恢复,满意后锁紧外固定架螺钉。观察组组给予T型钢板进行治疗。在患者臂丛进行麻醉后,取平卧位。于掌侧Henry切口纵行切开皮肤,在皮下自桡侧腕屈肌腱的桡侧进入后,L行切开部分旋前方肌可使得修复方便。骨折断端得以显露后,进行必要的清理后,牵引下进行复位,使用克氏针进行临时的固定,将桡骨高度、掌倾角及尺偏角等进行一一恢复。复位满意后, 植入斜T型解剖钢板, 远端用松质骨螺钉固定牢固,将钢板紧贴桡骨用螺钉固定, 取出内固定的克氏针。术后48h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观察组术后ld可进行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的活动,术后3d开始腕关节屈伸锻炼,术后1w后开始腕关节主动活动。

1.3观察指标

1.3.1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康复开始治疗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并进行比较。

1.3.2对两组患者的术后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评定标准:①优:腕关节无疼痛,活动不受限,功能完全恢复正常;②良:腕关节偶尔疼痛,剧烈活动受限,功能接近正常;③可:腕关节经常疼痛,活动轻度受限,有一定的功能障碍;④差:腕关节持续疼痛,活动受限,伴有部分的功能障碍。优良率=(疗效优的例数+疗效良的例数)/总例数。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且用t检验进行分析,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开始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的比较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的康复治疗开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优良率的比较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7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腕部肿胀、压痛明显,手和腕部活动受限。伸直型骨折有典型的餐叉状和枪刺样畸形,尺桡骨茎突在同一平面,直尺试验阳性。屈曲型骨折畸形与伸直型相反[8-10]。

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的入路方式,目前主要采用的是掌侧入路。由于其手术损伤小,桡骨远端骨腱鞘结构不受影响,不需要经桡侧腕屈肌肌腱尺侧,因此对正中神经不会造成牵拉以至于损伤。手术操作过程中并不需要进入关节,因此对掌侧的韧带不会造成损害,从而有利于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复位效果好。可尽早进行功能恢复锻炼,功能恢复快[11]。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于涉及关节面的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T型钢板治疗方法在康复治疗开始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临床疗效方面优于外固定架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Tosti R, Ilyas AM.Prospective evaluation of pronator quadratus repair following volar plate fixation of distal radius fractures[J].The Journal of Hand Surgery,2013,38(9):1678-1684.

[2]黄俊明,张光明,王建炜,等.不同手术方法治疗AO分型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J].广东医学,2012,33(13):1927-1929.

[3]刘宁,赵承斌.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19(4):299-301.

[4]杨能,何爱咏.桡骨远端骨折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2,16(1):73-75.

[5]Gertraud Gradl,Nadja Mielsch,Martina Wendt,et al.Intramedullary nail versus volar plate fixation of extra-articular distal radius fractures.Two year results of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J].Injury,2014,45(1):S3-S8.

[6]马立峰,于浩淼,杨稳,等.桡骨远端骨折对腕关节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1,17(4):559-561.

[7]田治标,俞益火.桡骨远端骨折临床治疗的研究进展[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8):2475-2476.

[8]陈海东,王培民,范竞.桡骨远端骨折外固定治疗进展[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0(6):941-944.

[9]肖红强,刘艳玲,邱海波,等.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35例报告[J].中外医疗,2013,32(18):88.

第7篇:骨折术后康复治疗方法范文

温州市苍南县金乡中心卫生院 浙江省苍南县 325805

【摘 要】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治疗对下肢骨折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 年6 月至2014 年6 月接收治疗的60 例下肢骨折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法,对照组则进行常规治疗法,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6.67%,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有效增加下肢骨折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治疗的效果,只得在临床之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 早期康复治疗;下肢骨折;膝关节功能障碍

膝关节功能障碍是下肢骨折并发症中最为常见的,患者的主要表现为局部肿胀、关节疼痛、屈曲受限等,让患者在日常的生活之中非常的不便,而恢复膝关节功能的正常活动,则是治疗下肢骨折的重要步骤。早期康复治疗对下肢骨折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治疗就是非常不错的治疗方法,也就受到了广泛地关注和重视,本文就早期康复治疗对下肢骨折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展开了探讨,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1 年6 月至2014 年6 月接收治疗的60 例下肢骨折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治疗组中,男性患者16 例,女性患者14 例,年龄分布:38-76 岁,平均年龄(530.5±2.5)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2 例,女性患者18 例,年龄分布:36-78 岁,平均年龄(50.2±2.1)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上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主要为自动锻炼、家人或护理人员协助进行运动与物理因子治疗等。治疗组采用早期康复治疗法。

(1)直腿抬高:在病情的合理范围内,即进行健侧卧位患腿直腿外展、俯卧位患肢直腿后伸训练、仰卧位直腿抬高训练。根据患者情况每天进行1-4 次,每次重复5-15 次,患肢抬起后坚持10-15 秒。

(2)肌肉训练:绳肌静态、胭股四头肌、等进行长收缩,每天进行1-4 次,每次重复5-10 次,患肢抬起后坚持3-5 秒。

(3)牵引:每天让患者进行坐位或者仰卧位,并且在完全固定骨折部分的情况下,开始做小腿的重力牵引。随着时间的增加,在其小腿前方开始添加沙袋,重量在1-5KG 之内。牵引由每次3min 开始,逐渐增加到病人较为难受的标准[1]。

(4)站立训练:患者在患侧进行负重,并进行重心的转移与膝关节的稳定性训练,开始进行双脚站立,然后逐渐改为单腿站立。

(5)步行训练:合理运用镜子来进行正确的步态训练,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一些功能性活动,比如上下楼梯、小跑步等。注意在做这些康复治疗时,先做好石蜡热疗,以充分让血液循环,减小患者的疼痛感[2]。

1.3 统计学分析

两组患者应用spss19.0 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 标准差(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 数据对比采取X2 校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康复治疗结束之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达96.67%,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6.67%,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要明显的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

3 讨论

在早期的康复治疗中使用胭股四头肌静力等的长收缩,可以有效的促进骨折的愈合,还能促进骨折端紧密的接触,从而克服分离趋势的出现,有效地防止了侧方位的成角和位移,同时还能增强胭股四头肌肌力,有效预防了肌萎缩的出现[4]。在本次的研究结果中,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达96.67%,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6.67%,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要明显的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研究结果与相关的研究结果也完全的吻合,充分说明了,在下肢骨折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治疗中,提倡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并且手术之后,在解除了外固定时,应当及时的给患者进行膝关节松动术,这样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并可适当的加大关节的活动程度。而患者在做牵引训练中,可使缩短的结缔组织通过长时间的牵引,从而慢慢的重新拉长,需注意的就是防止患者出现肌肉的拉伤和关节的肿胀。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PNF 中的紧张与放松技术,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对运动、肌肉和协调的控制,最终实现改善关节功能,恢复患者正常生活的目的[3]。

综上所述,在选择康复治疗下肢骨折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中,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尽可能早的实行治疗,这样对于让患者更早的回归社会,恢复正常的生活是非常有益的。因此,早期康复治疗下肢骨折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有着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王晓梅. 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早麟合康复疗效分析[J].巾醜龍学綠,2012,27(11):149-150.

第8篇:骨折术后康复治疗方法范文

吉林省敦化市中医院骨科,吉林敦化 133700

[摘要] 目的 探讨踝部骨折中医手法复位效果的分析,用于临床指导。方法 选取2011年11月—2014年5月该院收治的踝部骨折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手术治疗,治疗组给予中医手法复位,联合相应的康复训练治疗,对疗效进行比较观察。结果 对照组治愈21例(50.00%),好转11例(26.19%),总好转率76.19%;治疗组治愈26例(61.90%),好转12例(28.58%),总好转率90.48%。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中医手法复位的治疗方法,联合相应的康复训练,不仅可以提高临床效果,而且可以促使患者早日回归正常的生活轨道,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踝部骨折;中医;复位;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 R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2(c)-0085-02

踝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其病因主要是间接暴力引起,并且暴力的大小、方向和受伤时的位置会引起不同程度的骨折,尤其青少年是易发人群,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1-3]。目前,踝部骨折在临床上的分类方法主要是Davis-Weber分类法、Lange-Hansen分类法和AO分类法。其中,Davis-Weber分类法将外踝骨折的位置作为依据,分为A型、B型和C型,该方法比较简单,使用起来也很方便,但是不能说明整个踝关节各种复杂的改变。Lange-Hansen分类法将暴力方向和受伤位置作为依据,分为旋前/外展型、旋前/外旋型、旋后/内收型和旋后/外旋型,该方法对踝关节不稳定骨折的闭合复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4-6]。AO分类法是国际创伤学会将Davis-Weber分类法细化的一种方法。踝部骨折后,会影响踝部的血液循环系统,尤其是在踝部损伤后水肿现象时常发生,因此损伤部位的愈合能力和身体的抗感染能力都会变差,需要长时间的休养后,才能回归正常生活[7]。中医手法复位治疗是一种非创伤的治疗,有效地避免再次创伤导致的创伤性关节炎。如何对踝部骨折患者进行中医手法复位治疗成为了热门话题,该院针对2011年11月—2014年5月收治的患者病情进行了探讨,收到不错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把该院收治的踝部骨折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2例,男35例,女7例;年龄12~54岁,平均年龄33岁;治疗组42例,男34例,女8例;年龄13~53岁,平均年龄33岁。84例患者中内踝骨折24例、外踝骨折22例、双踝骨折28例和三踝骨折10例,并且所有患者都已经拍摄了X线片来确诊,临床表现主要有瘀肿、局部疼痛、轻压即痛,部分患者还存在骨擦音。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优势在于不仅可以恢复踝部的正常解剖结构,而且可以维持骨折愈合过程中的复位,尽可能的让患者短时间内恢复踝关节功能,因此手术治疗尤其适合于移位骨折患者。在手术治疗骨折复位时,往往会在内踝处使用螺钉或张力带钢丝来固定,而外踝处使用钢板和螺钉固定,这样的做法有利于骨折的复位。若患者在踝关节骨折后,发现下胫腓的关节处于分离状态的话,在手术固定骨折部位后,对于下胫腓关节依然不稳定的患者,需要再次对下胫腓进行手术来固定,并且在手术后要开展合理化的康复计划。康复训练计划可以分为五个期间:第一期间,也就是手术后的两周内,进行简单且适量的关节屈伸活动,从最开始的足趾、四头肌到膝关节屈伸,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第二期间,一期之后的两周内,可以进行主动和被动的踝关节活动;第三期间,需要四周内进行踝关节负重训练、踏板练习和抗阻力踝关节活动;第四期间,也需要四周内进行踝关节的各种功能训练;第五期间,基本可以回归正常生活。

1.2.2 治疗组 治疗组采用中医手法复位治疗,该方法所遵循的原则是复位方向与暴力方向相反,因此在治疗之前不仅要正确判断暴力方向,而且要根据患者不同的骨折类型选择不同的复位方法。对于内翻骨折的患者的复位方法具体如下:首先需要两位助手协助,将患者的小腿和伤足握住,向相反的方向进行拔伸牵引;其次再将踝部放在外翻的位置后,一手向外挤压患者的内踝和足内侧,另一手在患者的外踝上方顶住;若患者的距骨是向后脱位,要适当调整手法,首先将患者的跟部向前推,再外翻伤足,使患者的伤足保持外翻背屈的位置。对于外翻骨折的患者的复位方法具体如下:首先需要两位助手协助,将患者的小腿和伤足握住,向相反的方向进行拔伸牵引;其次再将踝部放在内翻的位置后,一手向内挤压患者的外踝和足外侧,另一手在患者的内踝上方顶住;若患者存在下胫腓韧带断裂和距骨向外侧移位的症状,两踝部要用两掌挤压,达到凑合的目的;若患者还出现外旋骨折,要联合使用内旋的手法进行复位。对于三踝骨折复位的患者的复位方法具体如下:首先给予患者内、外踝手法复位,再给予后踝复位;所谓后踝复位是指:首先将足部稍跖屈,该做法的目的是避免距骨和腱的牵拉会压迫胫骨下端的关节面;其次向前方用力推挤足跟,从而达到纠正距骨后移的目的;最后将踝关节背伸后,再把紧张的后侧关节囊拉下至后踝,一直到其与胫骨下关节面相平为止。复位结束后,要对踝部进行固定[2],一般需要固定4~6周。在固定时,要准备5块夹板,将空心垫或梯形垫放置在内外两踝的下方,塔形垫放置在内外两踝的上方,可以避免夹板直接压在两踝骨突处。使用塑形的夹板,可以保证外翻骨折固定在内翻位,同样内翻骨折固定在外翻位。除此之外,在踝关节处给予活动夹板,可以使踝关节保持90°。当患者接受复位固定后,从第2周就可以进行康复锻炼,若条件允许的话,可以适当加大踝关节活动范围。在康复锻炼3周后就可以解除外固定,解除后不仅要配合使用中药熏洗,而且踝关节周围的软组织要与按摩相结合,才能达到理顺筋络的目的。

1.4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8],将疗效标准分为治愈、好转和无效。治愈:患者的损伤处已没有红肿的症状,骨折部位没有疼痛感,踝部的功能也得到了完全恢复,并且拍摄 X 线后,结果显示骨折部位的愈合良好,不会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造成影响。好转:患者的损伤处已没有红肿的症状,骨折部位没有疼痛感,踝部的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并且拍摄 X 线后,结果显示骨折的部位已基本愈合,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基本没有影响。无效:患者的损伤处还有红肿的症状,骨折部位有疼痛感,踝部的功能还存在障碍,并且拍摄 X 线后,结果显示骨折部位的愈合不好,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造成影响。

1.5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1.0软件对两组的临床疗效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计量资料用率表示,行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数据比较,对总好转率进行检验,χ2=6.89,P =0.024,P<0.05,说明经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踝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其病因主要是间接暴力引起,易发人群为青少年,并且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目前,踝部骨折在临床上的分类方法主要是Davis-Weber分类法、Lange-Hansen分类法和AO分类法[9]。踝部骨折后,常常会有水肿现象发生,因此损伤部位的很容易出现创伤性关节炎症,处理不当,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该研究采用中医手法复位治疗与采用常规的手术治疗比较,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效果是治愈21例(50.00%),好转11例(26.19%),总有效率76.19%。治疗组治愈26例(61.90%),好转12例(28.58%),总有效率90.48%。χ2 =6.89,P =0.024,P<0.05,说明经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医手法复位治疗所遵循的原则是复位方向与暴力方向相反,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了治疗效果,减少了患者痛苦,不良反应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率提高。与邓宾等[10]采用手法复位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接近。中医手法复位配合使用中药熏洗,才能达到理顺筋络的目的,而且有助于踝关节周围的软组织与按摩相结合,愈合时间均少于常规开放换药治疗,可以早日康复。

该院采用中医手法复位治疗踝部骨折,通过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总好转率为90.48%,其中踝部愈合情况和疼痛感的情况得到更有效地缓解。踝部骨折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治疗和非创伤性治疗。其中手术治疗会造成创伤,若术后护理不当,很容易感染,而且会影响患者足部的美观。而中医手法复位治疗是一种非创伤的治疗,有效地避免再次创伤导致的创伤性关节炎,具有经济、创伤小、疼痛感弱和后遗症少等优势,并且与相应的康复训练结合在一起,会加速患处的恢复。中医治疗是发展的方向,为踝部骨折患者带来了福音。因此,中医手法复位的治疗方法,联合相应的康复训练,不仅可以提高临床效果,而且可以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早日回归正常的生活轨迹,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翠林.中医手法整复踝部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3,13(7):26,33.

[2] 张国庆.中医手法整复踝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医中药, 2012, 10(27):274-275.

[3] 陆小松.踝部骨折中医手法整复的临床效果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3,13(7):56-57.

[4] 徐涛.中医闭合手法复位在踝部骨折治疗中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0):538-539.

[5] 段来宝,杨茂清. 手法复位结合经皮穿针治疗踝部骨折脱位60例[J].中医正骨,2012,24(5):55-56.

[6] 漆伟.闭合手法复位经皮微创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J].中医正骨,2013, 25(4):42-44.

[7] 吴龙兴,林璧,李建春,等.急诊闭合手法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J].浙江创伤外科,2014,19(2):230-231.

[8] 李军.运用中医闭合手法复位治疗踝部骨折的疗效与方法[J].中医临床研究,2012,4(20):93-94.

[9] 张高耀,江学东,吴赟.中医手法复位治疗肱骨髁上骨折196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 22(23):73.

第9篇:骨折术后康复治疗方法范文

[关键词]外伤性骨质;康复治疗;增强骨质

外伤骨折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一旦不慎造成了这种伤害,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将到很大影响。如果在受伤后,没有得到妥善的治疗和护理,很可能造成二次伤害,并严重影响伤者一生。因此,外伤骨折的护理在康复过程中,显得极其重要。

一、骨折的概述与治疗原则

1、1骨折定义

顾名思义就是骨头折断了的意思。骨折是指由于外伤或病理等原因致使骨质部分或完全断裂的一种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骨折部有局限性疼痛和压痛,局部肿胀和出现瘀斑,肢体功能部位或完全丧失,完全性骨质尚可出现肢体畸形及异常活动。医学上把由于意外事故或暴力造成的骨骼断裂,称为外伤性骨折。骨骼看似坚硬,实则脆弱,很多看似“轻微”的意外都有可能把骨头折断。骨骼在人体中担负着运动、支持和保护身体,制造红血球和白血球以及储藏矿物质的的重要使命。一旦骨骼受到损伤,造成“折断”,对人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必定带来严重影响。

1.2骨折的治疗有三大原则

骨折的治疗有三大原则,即复位、固定和康复治疗。要治疗骨折首先就要复位。复位是骨折愈合过程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即将移位的骨骼恢复到正常的位置。.固定是骨折愈合的关键。而康复治疗虽然看起来只是三分之一的作用,却是肢体功能得以恢复的重要保证。

二、康复治疗方法与注意事项

可以说骨折后能否痊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得到良好的康复治疗。功能恢复是骨折康复治疗的主题。在治疗过程中,应尽早制定完善的康复程序。通过骨折的康复治疗,可以维持和促进局部以及全身的血液、淋巴循环,以及新陈代谢,改善肌肉功能,改善和维持关节活动度,缓解消除疼痛、水肿、挛缩等症状,并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受伤肢体的作用,恢复伤处的功能。

2.1石膏治疗

当采用石膏等外固定措施时,应应注意局部处理,消除肿胀、控制疼痛、减少肌肉痉挛,防止肌肉萎缩、肌腱挛缩和骨质疏松等骨折病的发生。尽早开始进行功能训练,以尽快达到恢复功能的目的。但在这种康复治疗过程中,应警惕“石膏病”的发生。因为固定可能导致伤处的残疾或者功能障碍,造成肢体如肿胀、肌肉萎缩、骨痂形成缓慢、皮肤调节失衡等不良状况。解决的方法可以是缩短外固定的时间,以内固定取代外固定。另外则要有一套高效、有针对性的康复措施,以帮助病人尽快恢复肢体功能。功能锻炼是治疗骨折必不可少的。根据骨折部位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锻炼方式:上肢骨折,主要是进行握拳,伸屈、手臂旋转等活动;下肢骨折,主要是进行踝关节伸屈,小腿肌肉和股四头肌的收缩,还有多注重膝关节及髋关节活动。

2.2手术治疗

当实施手术治疗时,一般在术后数天手术的疼痛感缓解后,便可开始功能训练。手术治疗骨折大多无需额外的外固定措施,可以加快康复的进程。

第一阶段:一般在术后第1周内进行康复的消肿措施,如肌肉等长收缩训练。

第二阶段:术后第2周内进行不负重的关节活动,因为没有外固定的束缚,这种关节活动很快就可达到这种要求。

第三阶段:术后第3周开始为恢复正常的生活做准备,可以给四肢做一些负重或应力锻炼。

通常,伤者只需一到两个月就可以恢复,并重返工作岗位。这样就提供了早期锻炼的机会,避免了“石膏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促进肢体功能的尽早恢复。但有些伤者术后仍要采用外固定措施,这就需要我们为他们制定更加适用的恢复训练方案。

遗憾的是,迄今为止,我们仍未找到最完美的方法确保骨折一定愈合。实际治疗过程中,经常出现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以及畸形愈合等三种骨折愈合不良状况。骨折延迟愈合,是指愈合由于受到干扰,使过程拖长,但仍能继续愈合。如:局部水肿,骨痂出现晚,骨折线仍存在,长期不能愈合,但伤处无硬化或封闭现象。骨折延迟愈合虽然使骨折愈合较慢,但仍能愈合。这就要求我们能尽早消除不利因素,采取正确的固定以及功能锻炼。骨折不愈合是指骨折经过治疗,正常的修复过程已完全停止仍达不到骨性愈合。表现为持续性疼痛、局部肿胀、无力,骨折端硬化,髓腔各自封闭,骨折间隙增大。这种状况必须再次进行手术,切除骨胳硬化部分,打通髓腔,修复缺损,并重新进行固定。

三、康复阶段

3.1畸形愈合

骨折畸形愈合是指由骨折复位不理想、固定不确切或过早拆除固定导致愈合的位置未达到正常要求,而出现的畸形等状况。对畸形较轻、影响不大的伤者,可不进行处理。但对畸形严重、肢体功能影响较大者必须进行手术矫正。一旦发生愈合不良,则应视具体情况,尽早作出相应的处理,争取把不良愈合顺利转化为良好愈合。同时,在骨折康复护理过程中,应注意避免骨骼的二次受伤。在制定功能性恢复训练方案时,要注重适量和适度原则。警惕由于固定不当、运动过多等原因引起的骨骼错位、二次受伤。

3.2营养治疗

此外,为了避免骨折的发生或是达到骨折后的快速恢复,首要就是保持骨骼的健康。这就要求我们增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步行、行走、慢跑等轻松的有氧运动都可以增加骨骼可承受的压力,使骨更加健壮。平时应注重钙的补充,多食用含维生素D的食物。钙可以增强骨质,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可多吃鱼类、蛋类、动物肝脏和奶制品。防患于未然,不论骨折的预防还是康复护理,我们都应牢记一个原则――“早”。

3.3饮食调养

一般来说,受伤有1至2个星期的患者,饮食需清淡、易吸收和消化,应多给他们食用一些蔬菜、水果、鱼汤、蛋类、豆制品等,而且应以清蒸或者炖熬为主,少吃香辣、油腻和煎炸的食物。特别是可以多吃蜂蜜和香蕉等,因为卧床患者大都会出现大便秘结等症状,这些食物可以帮助排便。

受伤有2至4个星期的骨折病人,他们的身体不再那么虚弱,食欲和肠胃功能都有所恢复,那时可适当补充营养,像骨头汤、鱼类、蛋类及动物肝脏等食物比较好,同时也要多吃一些萝卜、西红柿、青椒等,这些食物可满足骨骼生长需要,促进伤口愈合。

参考文献:

[1]张作君.针刺、艾灸促进骨折愈合的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199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