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居家养老概念范文

居家养老概念精选(九篇)

居家养老概念

第1篇:居家养老概念范文

[关键词]旅居养老综合体;建设目标;“旅游+”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7054

1 旅居养老的发展概况

在老龄化加剧的社会背景下,养老问题日益受到重视,这是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不得不面对的难题。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对要养老的期待不再只是吃好喝好有人照看,老年人希望得到更多舒适愉悦的体验和经历,相对于家庭和社区相对封闭的环境,老年人更希望能够外出看看不同的风景,感受不同的文化氛围,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愿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一种“旅游+养老”的“旅居养老”逐渐兴起并广受青睐。

旅居养老是在“候鸟式养老”和“度假式养老”的基础上,养老方式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此概念最早由中国老年学会副秘书长程勇提出。与普通旅游的快节奏行程不同,旅居养老更强调居住生活和度假享受,选择“旅居养老”的老人通常会离开常住地,选择气候宜人、环境舒适、景观优美的目的地长时间停留,一般会住上十天半个月甚至数月,慢游细品,将游览、度假、养老三者结合,以达到既健康养生又开阔视野的目的。

2 旅居养老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目前我国已经出现了形式多样的旅居养老产品,如农家乐养老基地、乡村老年公寓、综合性养老会所、分时度假养老社区等,旅居养老的客源主要来自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以及环渤海湾等经济发达地区,而旅居养老目的地多分布于北京上海郊区、交通便利的乡村和景区周边。现有的旅居产品或是倾向于旅游功能忽略了养老医疗等配套设施建设,或是养老功能完善而旅游条件不足,而且多是从旅游地产开发的角度进行产品设计,业态单一,老年医疗保健业、休闲文化产业鲜有涉及,尚未形成经济集聚效应,也没有充分发挥银色产业链的价值。综上所述,现有旅居养老产品远不足以满足养老群体的需要,转型升级成为其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新时代老年人的消费特点和养老需求,结合旅居产品的现状前景,提出建设旅居养老综合体的设想,以期能解决上述的种种问题,为旅居养老的提升发展提供可行途径。

3 旅居养老综合体建设分析

31 旅居B老综合体的概念

旅居养老综合体的概念来源于旅游综合体的概念。所谓旅游综合体是指基于一定的旅游资源与土地基础,以旅游休闲为导向进行土地综合开发而形成的,以互动发展的度假酒店集群、综合休闲项目、休闲地产社区为核心功能构架,整体服务品质较高的旅游休闲聚集区。旅居养老综合体是旅游综合体的一种类型,其特点在于以居住养老为核心资源、核心产品或核心功能,由旅游企业、养老企业、休闲娱乐企业等多方综合协调形成的,用于满足老年人旅居养老需求的旅游综合体。

32 旅居养老综合体的功能要求

根据旅居养老综合体的概念和旅居养老的发展要求,旅居养老综合体必须具备居住、养生、医疗、度假、休闲等各种生活和商业条件,以住宿集群、娱乐集群、生活服务集群为载体,实现生活居住功能、医疗养生功能以及休闲度假功能。具体要求如下。

321 生活居住功能

旅居养老综合体是为满足异地养老需求而建,候鸟式养老群体通常会在目的地停留,短则十天半月,长则连续几个月甚至半年,所以生活居住是首要功能。但是,旅居养老综合体对居住功能的要求要高于普通居民生活,不仅要舒适便利、生活设施完善,还要求自然风水好,房屋装修好,活动空间大,居住设施皆以高档酒店、老年公寓等方式呈现,实现高端、规范的居住标准。

322 医疗养生功能

养老群体最关注的就是身体健康和养老目的地的医疗水平,因此医疗养生是旅居养老综合体的核心功能和特色功能。要满足养老健身的需求,旅居养老综合体须具备完善的医疗系统和养生系统。医疗系统包括联动式医疗服务、医疗监控和医疗救助,实现智能化诊疗服务系统、远程监控系统、精确就医分类系统和医疗信息系统全面覆盖,为入住老年人营造24小时安全防护;养生系统包括定期健康检查、康复、养生知识讲座、符合五行的饮食、针灸、推拿等服务。

323 休闲度假功能

旅居养老综合体是养老目的地与旅游目的地的结合,除了满足养老需要外,还应该满足老年人旅游度假、休闲娱乐的需求,这就要求旅居养老综合体应该以旅游景区和旅游度假区的标准配备相应的休闲度假设施,同时营造景观环境。如加强广告牌、建筑色彩等管理,开展环境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建设,提升环境美感;构建以公共绿地为点、以街道和滨河绿地为线、以庭院绿地为面的点线面结合、富有特色的绿化体系;加强商业、文化、体育、娱乐、餐饮等旅游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综合体旅游服务功能。

33 旅居养老综合体的建设目标

旅居养老综合体作为一种养老、旅游产业聚集区,既要满足养老群体的生活居住需要和养生保健需要,还要满足旅游产业发展需要,满足各种综合,实现“宜居、宜游、宜业”的目标。

该目标的特点表现在:第一,功能复合性。旅居养老综合体不只服务于养老需求,也要服务于旅游需求,这就要求其必须具备养生保健与休闲度假的多重复合功能。第二,效益综合性。旅居养老综合体不仅追求经济效益,而且追求包含社会文化效益在内的全方位的综合性效益。第三,要素系统性,旅居养老综合体是养老和旅游经济的聚集区,是一个涵盖多类因素的复杂系统,而且各类因素和子系统之间能够构成共生互补的关系,以实现系统总体目标。第四,产业规模性。旅游综合体不是景区,其管理经营的复杂程度更高,卖的不是门票,而是综合体内的各种商品和服务。

4 旅居养老综合体的发展现状

旅游综合体是近几年旅游产业发展中出现的一个新业态,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来临和旅游消费的不断升级,旅游综合体日益受到游客的青睐,成为旅游投资的“新宠”。全国旅游项目管理系统统计显示,目前全国在建的旅游综合体项目2027个,占全部在建旅游项目总数的192%,预计总投资522357亿元,已完成投资122532亿元,占全部旅游投资的388%。相关统计系统显示,目前大型旅游综合体项目已经遍布全国东中西部。

旅居养老综合体作为旅游综合体的类型之一,其概念出现的时间较短,真正符合“舒适便捷的生活社区+全域休闲的旅游景区+康养保健的产业园区”总目标的旅居养老综合体尚未形成规模,但国内各大城市对于各类“旅居养老目的地”的建设早已如火如荼。常见的形式主要有农家乐养老基地、乡村老年公寓、综合性养老会所、异地养老社区等。旅居养老目的地建设最早始于海南三亚、广西巴马、云南大理等地,后来逐渐扩展到全国各省市。在已经开展的旅居养老服务中,老人们均入住三星级宾馆式老年公寓,食、宿、行、玩等服站有标准。每到一地都有组织地开展活动,体验当地名胜古迹、乡土人情、饮食文化和社会风貌,享受“候鸟式”“保姆式”“规范化”“家人化”的贴心服务。其中典型的代表分别是太湖国际异地养生养老联盟和扬州市温馨旅居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异地养生养老联盟――太湖国际异地养生养老联盟成立于无锡,由来自江苏、北京、海南、广西等地的30多家养老机构共同加盟,该联盟是在“分时分权旅居”度假养老理念的指导下,联盟内部通过异地互换、轮流居住的方式,让中老年人在异地观光、度假旅游的同时,享受消费购物乐趣和康疗养生服务,最终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的目的。扬州市温馨旅居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5月,主要负责扬州及周边地区适龄老人的异地旅居养老服务事宜。通过各地社会服务机构的合作支持,已成功开发江苏扬州、甘肃酒泉、海南天涯、辽宁大连、丹东等不同地域、风情迥异的异地旅居养老目的地,使社会适龄老人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灵活地选择旅居养老目的地。

参考文献:

[1]徐进进旅居养老综合体建设构想[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3

[2]张茂玲异地养老――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学术探讨[J].学术探讨,2016(2).

第2篇:居家养老概念范文

实现积极老龄化,是解决社会老龄化问题的主要途径,它的三个前提条件是:健康、参与和保障,使老年人能够按自己的权利、需求、爱好、能力参与社会活动,并得到充分的保护、照料和保障。程先生认为,“新概念老年公寓”的设计目标,就是通过科学系统的规划和设计,提供合理的饮食起居、专业的医疗护理、便捷的交通,使老人通过正常的人际交往和社会参与、科学的体育锻炼和娱乐活动,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享受终身教育和继续工作所带来的生活乐趣,保障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指数”,推迟由生产人口转变为受赡养的消费人口,使老年人的生活成为国家稳定发展的积极因素。

那么,“新概念老年公寓”究竟包含哪些部分呢?

除了新建老年公寓,利用旧居住区改建老年公寓是一大亮点。

弄堂文化是上海的一大特色,而上海传统的养老方式都忽略了这点,所以很多老人感到寂寞。平时能讲讲话的人都找不到,老人哪能不孤独?所以,在原有的旧居民社区改建老年公寓,能较大程度地保护老年人的交际圈,维护他们良好的传统邻里和人际关系。对旧建筑的改造利用,尤其是旧居住区的老年公寓改建,使老年人与其家人“分而不离”,这种“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相结合的新型模式,既符合大部分老年人的传统养老观,又降低了成本、满足大众消费水平,更符合生态和环保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传统观念中的老年公寓,似乎就该建在环境安静的地方,但程先生通过调查发现,这只是老年人对睡眠环境的要求。在日常活动时间,老年人最怕孤独和寂寞,所以如果在选址时能与幼儿园、文艺体育团体相邻而建,利用其白天热闹,晚上安静的特点营造的生活环境氛围则更受老年人的欢迎。

老年人群需要不同的养老环境、不同形式的住宅形式、不同档次的配套服务设施。田园式老年公寓可以为老人提供别墅、公寓,他们或选择独居或选择合居。高、中、低档三类,充分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环境和住宅形式的多样化,为老年人的居住形式提供了多种选择和更改的可能,老年人可以根据不同时期的生活需要和自身意愿来调换居住环境,管理方式更灵活、更人性化。

日前,珠海一家民营高档酒店式老年公寓开业邀请老人试住,50名老人先后分批体验,不少老人对新概念酒店式老年公寓的环境和“文化养老”颇感兴趣,也有老人表示收费偏高。

珠海这家酒店式老年公寓在试业期间邀请珠海户籍老人上门试住,不久前接纳了首批试住老人,目前有300多名老人申请试住,已有50多名老人分批体验了免费试住,公寓可提供230个床位。

除了分批试住的50多名老人,目前已有2人正式入住。这家酒店式老年公寓按老人的身体状况分为养护区和自理区,收费也是按护理级别和公寓档次而不同。多名试住老人表示都对老年公寓的伙食、环境和住宿条件表示满意,也有老人表示收费比其他护老院高,对收费偏高这个问题,该老年公寓负责人表示,最具竞争力的就是公寓的硬件配备和专业的护理人员,护理人员上岗前接受了酒店的礼仪培训,房间档次可以根据顾客条件选择。

鉴于老人退休后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老年公寓打出了新颖的“文化养老”吸引老年人。

这样的养老公寓,对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来说无疑是种启示。

这是一个比较大胆的创意。例如,在上海市区的黄金地段,如在外滩、陆家嘴中心绿地、徐家汇、人民广场等地区,结合周边环境,建造一批新颖时尚的老年活动站。这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具象征意义,它既是老年人交往、学习和娱乐的场所,更是“新概念老年公寓”的宣传站,是城市文明的标志,是社会和政府对老龄化问题重视的体现。

如果老人在市中心的老年公寓住腻了,想换个环境,住在远离市中心、空气新鲜一点的地方,就可以通过老年公寓交通专线,把他们转移到郊区田园式老年公寓居住,立即登记入住,方便又快捷。

老年公寓交通专线包括交通线路和交通工具,它不仅为老年人的出行提供了方便,更是连接整个老年公寓系统的纽带。

“老年人群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生活水平从侧面展示了城市的面貌,所以老年公寓也应当是城市重要的名片和标志。”程先生说。

第3篇:居家养老概念范文

关键词:中青年;城镇居民;老年照顾方式;影响因素

一、引言

截止2013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02亿,65周岁及以上人口1.32亿,分别占总人口的14.9%和9.7%,现有老龄人口已超过1.6亿,且每年以近800万的速度增加,我国人口正在进入高龄化,并且据专家预测,到205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因此,“从整个老龄化过程看,面临老年照顾问题风险最大的人群,不是现在的老年人,而是在21世纪中后期进入老年行列的人群,即现在的中青年人”,而老年照顾问题是未来中青年人养老风险的一大重要方面,文章基于实地调查数据对中青年城镇居民老年照顾方式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力求做出有价值的探讨。

二、数据与变量

(一)数据来源与描述统计

文章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2013年南京农业大学校级大学生SRT项目,此次调查采取配额抽样的方法,调查对象为南京市各个区的市民,调查员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2011级本科生,整个调查过程中总计发放问卷823份,回收740份,回收率90%,文章使用数据涉及其中的429份。

就样本总体来看,在429份样本中,男性占到了49.65%,女性为50.35%,其中已婚(65.56%)比例最大;在年龄分布方面,在31~40岁的受访者最多,占比38.69%,其次为18~30岁(31.93%),41~50岁(23.08%)和51~59岁(6.30%);在工作单位性质方面,私企最多,占到32.87%,其次是机关事业单位,在24.94%左右;在受教育程度方面,大专及以上的比例达到73.56%,初中(6.22%)和高中(18.44%)相对较少,受教育水平总体较高。在家庭子女数方面,养育子女的受访者最多,所占比例为70.44%;在人均月收入方面,被调查对象家庭成员人均月收入在2500~5000元之间比重最大,占59.67%,而在10000元以上的人则较少。

(二)变量选择与赋值

文章从个体特征和家庭特征两个方面具体选择性别、年龄、婚姻、工作所在单位性质、受教育程度等作为研究影响中青年城镇居民选择老年照顾方式的解释变量,解释变量见表1最左侧一栏,赋值均为“是=1,否=0”。

三、模型选择与计量检验

(一)模型选择

文章中中青年城镇居民老年照顾方式分为三类,其中每一类别是一个二分变量,由于文章着眼于分别研究三个类别之间影响因素及其差异,故选择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来计量检验,模型归结为如下形式

Pi(Yi=1|Xi)■(1)

该模型中Y表示中青年城镇居民是否选择所在类别老年照顾方式(选择=1,未选择=0),为影响变量,为相关自变量的回归系数,其中i为自变量个数。

(二)计量检验

分别将“自我照顾”、“家庭照顾”和“社会照顾”三个二分变量纳入式(1)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检验,模型的回归结果见表1,模型相关指标说明回归的效果良好,由此做出如下分析。

1. 自我照顾。模型1回归结果表明,性别、婚姻和月收入水平对受访者选择老年照顾方式具有显著性影响。与参照组相比,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女性比男性选择自我照顾的概率高88.2%,原因可能是女性的预期寿命高于男性和在文化传统上男性在心理上更不愿意选择自我照顾;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结婚的受访者比未结婚的选择自我照顾的概率低65.7%,原因可能是在情感上受访者更倾向于配偶的照顾;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月收入在5001~10000元的受访者比低于2500元的选择自我照顾的概率高2.456倍,原因可能是拥有一定收入的受访者在经济上已为自我照顾做好准备。

2. 家庭照顾。模型2回归结果表明,性别、年龄、工作单位性质和受教育程度对受访者选择老年照顾方式具有显著性影响。与参照组相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女性比男性选择家庭照顾的概率低37.1%,原因可能是在生理和心理差异以及文化传统上,男性在年老后更依赖于家庭;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年龄在18~30岁的受访者比51~59岁的选择家庭照顾的概率高1.048倍,原因可能是这一代受访者受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与父辈们相比在成长过程中更依赖与家庭;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工作单位在国企的受访者比其他的选择家庭照顾的概率低53.9%,原因可能是此类受访者一般收入水平较高,拥有经济能力选择高质量的社会养老照顾方式;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受教育程度为初中的受访者比其他的选择家庭照顾的概率高8.028倍,原因可能是此类受访者受文化传统的影响较深,观念比较保守。

3. 社会照顾。模型3回归结果表明,工作单位性质、受教育程度和月收入水平对受访者选择老年照顾方式具有显著性影响。与参照组相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工作单位在国企的受访者比其他的选择社会照顾的概率高1.413倍,原因可能是此类受访者经济收入高、选择高质量社会养老照顾的愿望强烈;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受教育程度为初中的受访者比其他的选择社会照顾的概率低89.8%,原因可能是此类受访者受文化传统的影响较深,观念比较保守;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月收入在2500~5000元的受访者比参照组选择社会照顾的概率低37.7%,原因可能是此类受访者拥有一定经济实力但受心理和文化传统的影响更倾向于选择自我照顾和家庭照顾。

此外,其他变量因素对因变量的影响并不显著。

四、结论

文章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性别、年龄、婚姻、工作单位性质、受教育程度和月收入水平六因素对中青年城镇居民老年照顾方式选择具有显著性影响,其中性别、婚姻和工作单位性质三因素起着较强的影响作用。具体来看,具有女性、18~30岁、未婚、月收入在5001~10000元特征的受访者倾向于选择“自我照顾”,具有男性、初中学历、非国企工作特征的受访者倾向于选择“家庭照顾”,而具有工作单位为国企、月收入水平较高特征的受访者倾向于选择“社会照顾”。

此外,实证研究还发现家庭男孩和女孩数量对受访者老年照顾方式选择没有显著性影响,这似乎与我国“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不符,其可能的解释是:首先,此次调查的受访对象为城镇中青年居民,其中“80后”占很大的比重,而“80后”受传统“养儿防老”观念影响较弱;其次,由于城市“一胎化”的比例很大,在家庭中男孩和女孩的地位处于平等,传统“男尊女卑”观念逐渐瓦解;最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逐步健全,我国越来越多“421”家庭的老年照顾责任逐步从子女身上转移出来。

参考文献:

[1]沈苏燕,李放,谢勇.中青年农民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南京五县区的调查数据[J].农业经济问题,2009(11).

[2]风笑天,龙书芹.社会调查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第4篇:居家养老概念范文

自上世纪初开始,在法国地中海沿岸开发的大量海滨度假别墅成为旅游房地产开发的先驱。随后,欧洲、北美各国先后引入分时度假、时权酒店等概念,大量开发商、投资商纷纷进入这一领域,旅游房地产市场逐步形成并迅速扩大。在阿尔卑斯地区,为了让前来滑雪度假地度假的欧美中产家庭买得起度假房地产,曾有投资大腕亚历山大・奈特将度假房产按时段分别出售给不同的度假者,并给予每个购买者在一定时期内享有度假地房产的住宿和娱乐设施的权利,同时这种权利可以转售和转让。奈特的这种经营方式可以看作最初的分时度假投资概念。

在法国地中海沿岸,由于度假风气的盛行也开发了大量海滨别墅。但由于房产价格高昂,多数家庭无力单独购买度假别墅,而部分有能力购买别墅的用户,每年的使用时间也非常有限,最多只有几周,空置率很高,所以出现了亲朋好友联合购买一幢度假别墅供大家不同时间分别使用的情况,这种经营方式也属于最早期的分时度假概念。

目前在世界上已经有60多家大型分时度假集团形成了巨大的分时度假网络,4500个采用分时制度的度假村分布在81个国家,来自124个国家的300多万个家庭购买了度假权,分时度假业已发展成为年营业额65亿美元的全球性产业。旅游房地产最早在我国出现也是分时度假的概念。在20世纪90年代初,海南首先出现了分时度假酒店的萌芽,但是并没有获得良好的市场反应。20世纪90年代末,在假日旅游热和旅游地房产大量空置的情况下,分时度假开始真正受到旅游饭店经营者和房地产开发商们的普遍重视,并以旅游房地产这一概念在房地产业内传播开来。

目前国内对旅游房地产的解释还不统一,没有一个权威或者公认的概念能解释清楚什么是旅游房地产。比较多的说法是,旅游房地产是指以旅游度假为目的的房地产开发营销模式,其开发物是实现全部或部分旅游功能的房地产。具体包括休闲、度假、养老等相关的房地产开发形式,以及产权酒店、养老度假村、高尔夫度假村、休闲生态度假村、登山/滑雪运动度假村等产品形态。更为广泛的讲就是直接服务于旅游业或在空间上与旅游区有高度密切关联的房地产开发都属于旅游房地产。

另外,还有旅游休闲房产、景观房产、“第一居所”、“第二居所”等概念。旅游休闲房产指当旅游休闲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投资商依托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区、人造景区),为全部或部分实现度假休闲功能而开发建设及经营运作的房地产项目,它是一种集投资与消费于一体的新型物业模式。“第一居所”、“第二居所”的概念更侧重于对居住方式的描述,前者应该是指都市人购置的,纯粹为了家庭长期居住而非过渡性安排、投资或休闲的居所。而所谓“第二”,即次要的、非主流的、辅的、过渡型的概念。

第5篇:居家养老概念范文

论文摘要:为合理制定政府养老支出财政预算,通过对养老保障需求的概念分解,构建起人均养老保险需求预测模型;根据1998-2008年福建省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和转移性支出数据,测算了1998-2008年福建省城镇居民的人均养老保障需求,并对2009-2020年的福建省城镇居民的人均养老保障需求进行预测。 

    福建省养老保障体制改革已有20余年历史,目前,形成了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为主要框架,辅之于老年人社会救助的‘较为完善养老保障体系。但是,福建省的养老保障体系仍然存在保障水平低、基金缺口大两个显著特点。为了合理制订政府养老支出的财政预算,在对福建省人口预测研究较为成熟的前提下,有必要对福建省人均养老保障需求进行预测,以协调养老保障供给与需求。 

    本文通过对养老保障需求的概念分解,构建了人均养老保障需求测算与预测模型;根据1998-2008年福建省的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和转移性支出数据,测算1998-2008年福建省城镇居民的人均养老保障需求,并对2009-2020年的福建省城镇居民人均养老保障需求进行了预测。 

    一、养老保险需要变量体系 

    养老保障是要在劳动者年老丧失劳动能力时,给予基本的生活保障,满足其自身生存和安全的需要,这就要求确立适度的养老保障水平。确定养老保障水平应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使老年人的平均生活水平不至于因为退出劳动力市场而大 

幅下降;二是使老年人的平均生活水平不低于社会平均的生活水平。 

    获得养老保障需求的最佳途径是通过社会调查获得每个人真正需要的养老保障需求水平。其关键问题是如何准确地衡量个人的养老保障需求量。通过研究统计年鉴后发现:老年人的生活支出可以分为消费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表1)。 

    二、模型构建 

    (一)人均养老保障需求测算模型 

    1973年,lunch在线性支出系统模型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修正变换得出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通过研究不同收人层次的居民对各大类商品消费支出的差异来分析消费心理和消费倾向,从而能较为准确地预测消费品市场需求的变化。市场需求的变化恰恰反映了人们生活需求的变化,因此,eles模型适用于研究老年人的生活需求。 

    eles模型有两个基本假定:(1)某一时期人们的生活支出仅取决于该时期人们的收人和各种商品的价格;(2)人们对各种商品的需求分为基本需求和超额需求两部分,基本需求与收人无关。因此,由该模型得出的基本消费需求恰恰满足养老保障定义中的“基本生活需要”。eles模型通常表示为: 

    三、模型应用 

    (一)数据来源 

    选取《福建统计年鉴》中“城镇居民不同收人层次家庭人均现金收人”表中的“人均可支配收人”指标作为影响人均养老保障需求的自变量。年鉴中按照收人层次,将城镇居民分为低收人户、中等偏下收人户、中等收人户、中等偏上收人户、高收人户。并搜集所涉及到的消费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数据。 

    (二)计算结果 

    根据1998-2009年的《福建统计年鉴》上的统计数据,对(4)式中的分项目参数估计,根据参数估计的结果,计算出福建省1998-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养育老保障需求见表2。 

    人均养老保障需求的饱和值与人均可支配收人和替代率有关。由于本文所说的养老保障不但涵盖了养老保险,还包括老年人救济、企业年金、个人储蓄、家庭养老等,替代率应大于养老保险制度的替代率,因此本文借鉴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测算结果,假设养老保障替代率的适度水平为70%。 

    根据1998-2008年福建省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人的统计数据,运用多项式拟合方法,得到2009-2020年福建省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人最大值为62 485元。因此,2009-2020年,城镇人均养老保障需求水平饱和值为43 739. 5元。对(6)式进行参数估计,得到福建省城镇居民人均养老保障需求水平预测模型: 

    根据模型求得2009-2020年福建省城镇居民人均养老保障需求测算值,预测的结果用折线图表示,见图1。 

    由测算数据和图1可知,福建省城镇居民人均养老保障需求总体呈上升趋势,需求值预测将由6 083. 04元,增加到13 355.39元,约增加到2. 20倍。 

    四、结论 

    本文从养老保障需求的概念界定人手,通过概念的分解推导出人均养老保障需求的测算和预测,根据福建省的经验数据设定了模型的相关参数,并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无制度约束的养老保障需求是老年人口的基本生活需要,包括消费性支出8项和转移性支出6项,可以用eles模型测算人均养老保障需求。 

第6篇:居家养老概念范文

“嵌入式居住”模式。就是在城市居住社区中设立老年人居住建筑(包括多代居、托老所、老年公寓等),实现老年人保持在原来的居住环境中,或者是子女居住的环境中,与家人和邻里朋友一起度过晚年的愿望。本文通过对重庆市南岸区南湖社区嵌入式居家养老服务的实地调研与考察,分析嵌入式居家养老模式的发展与趋势。并为嵌入式居家养老模式提出相应的意见。

关键字:嵌入式居家养老,南湖社区,社会支持

中图分类号:TU241 文献标识码:A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正在面临或即将面临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计划生育工作的推进,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不断下降,社会老龄化现象严重性。我们已经进入了“未富先老”得老龄化社会。“未富先老”的现状使得“养老”成为我们无法忽视的社会问题,现有的养老模式也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传统家庭养老遭遇独生子女“1+2+4”的挑战,每对独生子女夫妻需要赡养4个以上的老人,使得家庭养老难以兑现,名存实亡;而养老机构的床位数量仅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供需严重失衡,而且受传统观念及经济能力的影响,形成“愿去的不收、愿收的不去”的尴尬境地。

中国的老龄化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老龄人口绝对数量大,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因素,因此,老龄人群的养老问题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一大社会问题。再者,中国已有养老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养老的需要,急需提出新的养老模式。本文从实际调研了解城市老年人(主要是中低收入者)的养老情况,综合考虑中国社会、经济、文化与伦理等养老因素,研究符合中国现阶段,并满足将来一定历史时期的新型养老模式。“嵌入式居家养老”的介入,打破了传统“家”的概念,“家”的范围延伸到社区,以社区这个规模较大的住区模式为载体,形成网络式家庭单元,把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社会养老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针对这个概念,在建筑学专业上提出“嵌入式居住”模式。就是在城市居住社区中设立老年人居住建筑(包括多代居、托老所、老年公寓等),实现老年人保持在原来的居住环境中,或者是子女居住的环境中,与家人和邻里朋友一起度过晚年的愿望。本文通过对社区中老年人数量的研究。

“嵌入式”居家养老是近几年正在探索的一种养老模式,依托于社区的嵌入式居家养老将成为我国养老的主要养老方式和理想场所。我国老年人口基数较大。由于我国土地面积紧张,建造专门的老年人养老社区在我国还处于摸索阶段。所以对现有社区进行改造,成为完善居家老年人居住环境方式。嵌入式居家养老模式是介于居家养老和集中养老之间的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它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为辅,在为居家老人照料服务方面,又以上门服务为主,托老所服务为辅的整合社会各方力量的养老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在于:让老人住在自己原有的熟悉的环境中,在继续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或托老服务。

老人的实际生活中,由于身体健康问题,是没有那么多精力买菜、做饭、做家务的,但大多数老人又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人、邻居去养老院,打造‘日间照料中心’,并将‘嵌入式’居家养老概念引入社区。”

南湖社区成立于2001年12月,属地缘型社区,辖区面积0.8平方公里,内有居民住宅楼62栋,居民5424户,人口20173多人,居民小组45个,直属支部19个,党员256人,志愿者队伍8支共560人。社区现有办公及活动用房800平方米,设有社区一站式服务平台,群众工作室、老年活动室、日间照料室,党员活动室、市民学校、图书阅览室、党员远程教育点、社区卫生服务站、党员服务中心、志愿者活动站、警务室、社区工作坊、人大代表接待室、心理咨询室,室外建有1700平方米的室外健身娱乐休闲广场、游园,以及占地面积26000平方米的环境优美的南湖公园,有健身器材152件,科普画廊100米,宣传橱窗144平方米,艺术画廊155平方米。

南岸区花园路街道正在南湖社区探索这样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简单地说,就是把社区当成一个大型的养老院来打造,将托老功能化整为零,“嵌入”到社区各闲置居民房中。

南湖社区是一个典型的老龄化社区,社区有常住人口2万多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2700多人,社区曾做过一个调查,近八成老人愿意在家附近养老。但是在城市中心区域建托老所,实施难度太大。根据实地调研发现,社区里有三分之一的居民房屋是租赁状态,何不化整为零,租房供老人集中养老?建一个500平方米的综合托老所需要几百万元,而在社区租一个七八十平方米的住房,只需要每月800元。

“嵌入式”居家养老使社区形成一个大养老院,使之具有休息室、配餐就餐室、休闲活动室等功能,可正式接收社区老人入住,提供全托、日托、送餐等服务。满足辖区庞大的居家养老需求。

这些房屋将“嵌入”社区各楼栋,除统一配备休息室外,还将分别赋予图书室、健身康复室、医疗保健室、老年学校等个,“凑”成一个大型的社区养老院。

社区招聘社区内的下岗待业人员,重新进行培训,进入“嵌入式”托老所,为老人服务。也可以解决一部分就业问题。

“对于街道、社区来说,‘嵌入式’居家养老与建设综合性托老所等方式相比,成本更低、便于操作、惠及面广。” “嵌入式”居家养老模式至少有两个可取之处:一是整合利用了闲置房屋等社会资源,减轻了政府财政负担;二是让老年人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享受到专业的养老服务。不用离家,老人家打个电话,可口的饭菜就能送到;不用离开小区,你就能住在舒适的养老中心,和老友聊天、下棋,你还能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舞蹈、声乐,丰富自己的退休生活……

“嵌入式”居家养老模式的社区,它有两个可取之处:一是整合现有资源,将闲置房屋、校舍利用起来建养老中心;二是将养老从社区平台剥离出来搬到居民房,不占用社区资源,对社区事务、社区工作的影响就会小很多。但是,因为在居民楼经营,可能会造成和居民的矛盾,因此,社区工作人员要花更多的心思去关注和指导,并进行有效的监管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通过实地的调查和研究,为嵌入式居家养老模式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1)支持嵌入式居家养老模式的的完善

嵌入式居家养老模式的建设应由政府给予政策性的支持,并应在国家和城市的总体发展中拥有重要的位置。优惠性政策以及一系列资金方案的推行可以使筹措资金的个人能够得到银行的支持,并使他们成为政策倾斜的对象。

(2)嵌入式居家养老模式的建设问题,应成为当代住房制度的关键内容。除了应对老年住宅实施商品化以外,政府还应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障。例如应建立多途径的资金来源、颁布老人住宅规章,并将其纳入法制轨道等。国外经验给我们的启示是,应以责任分担和适度控制为中心来制定老人住宅的政策,也就是既不能宽泛的只通过市场来主导,又不能过分强调严格控制。此外,加快建立和完善养老金、养老保险等养老保障制度,使老人在经济上能够自立,这也是实现居家养老模式城市住宅环境体系的重要物质条件。

第7篇:居家养老概念范文

【关键词】城中村 失地农民 聚居现状 生活方式

“城中村”是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现象。这里,本文提出了“创造城中村失地农民生活价值”的可持续开发模式这一核心概念。本文的重点则在于,以城中村个案为研究对象,从生活方式的变化规律视角分析城中村失地农民的聚居现状。

失地农民家庭的生活方式

城中村失地家庭生活方式的具体定位。作为一个框架性概念,生活方式是人的生成方式和人自身需要满足与实现的方式,是把握社会和人自身的基本方式;是分析社会变迁和社会转型、描述空间形态特征、以及揭示阶级阶层、城乡差别和个人生活特点的概念工具。

在失地农民的社会场域里,农民最直观的生活方式――生活结构要素是比较直观和易于归纳的。故而,我们以家庭为居住单位,采用参与性观察、半结构化问卷调查、时间预算研究、参与性评估、个案开放性访谈等方法,系统考察失地农民生活阶段、生活循环模式这两个要素,分析失地家庭生活方式的变化规律。

个案选择。青岛是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经济龙头,其城市化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城阳是青岛城市化最为迅速的地带之一。目前,城阳区内共有249个社区,其中农村社区232个,本文选取东田村作为研究范本。

1995年,东田村的农地被全部征作非农用途。到2001年,全村住户422户、共1288人完全脱离了农业。自此,东田村成为一个以本土村民为主的特殊城市社区。据调查,整个城阳区的城中村失地家庭基本都维持着这样一种生活状态,即在经济方面,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第三产业;在空间形态上,通过旧村改造,相邻村庄都集中实现了城镇化;在生活保障上,有劳动能力的失地农民以第二、三产业为就业渠道;丧失劳动能力的农民则可以享受到社区经济共同体(部分地区由村委承担)与政府提供的社会保障,包括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和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等,可以说,失地农民已基本平稳地完成了市民身份的转化。这是一种在内力(非农经济)充分发挥作用的基础上,外力(政府政策)予以推动的城中村进化模式,是“非农化且非完全城市化”城中村的典型。因而,以东田村作为研究范本在一定范围内具有突出的代表意义。

东田社区失地农民生活方式的调查与分析

东田村不同种类家庭生活阶段的变化趋势。对失地家庭而言,其生活阶段的具体定位应该包括两个方面:每户失地家庭的成员组成和家庭内成员各自年龄的综合;即用失地家庭的种类和户主的年龄来描述失地家庭生活阶段的变化。从图1、图2中,我们可以看到: 1990年,东田村三代家庭和多代家庭所占的比例很大,分别为 44%和2%,户主年龄的峰值在50~59岁;到2006年,多种家庭结构出现,子女已经独立,只有夫妇两人的家庭、年轻单身家庭、老年单身的家庭户数都明显增加,三代和多代家庭所占的比例则大幅下降,分别为17%和1‰,户主年龄的峰值在40~49岁。

这种家庭结构的变化反映了失地农民对聚居模式的不同需求。就整体而言,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东田村户主的年轻化趋势要求新的聚居空间能够为他们提供完善的配套设施和更多的家庭交往机会。目前,年轻户主家庭、核心家庭数量迅速增长,这种增长也带来了一些问题,致使大家庭内成员之间相互帮助、支持的可能性出现了缺失。另一方面,在城市化的过程中,高效、高福利、社会化的社会服务机构不断涌现。因此,在居住空间相应缩小的同时,城中村应增设与新的过渡时期生活模式相配套的公共服务空间和服务机构。改造前后,东田村住宅平面布局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先前的原始住宅为居民楼所取代。失地农民住进楼房后,便逐渐失去了以往大家庭式的亲密接触。因此,我们需要在城中村新的聚居空间中,为失地农民提供一些特定的设施和场所,以便他们交往、联系。

第二,东田村原有的扩大家庭分裂现象普遍,失地家庭希望得到相对独立的居住空间。旧村改造是导致扩大家庭分裂的直接原因。相关的调查表明,年轻人组成的核心家庭和老年人组成的核心家庭都非常认可各自独立的住居模式。也就是说,原有的扩大家庭分裂成若干核心家庭之后,老年人与年轻人分开居住的方式得到了失地农民的广泛认同(这也是当地旧村改造能够顺利完成的原因之一)。在近16年的城市化过程中,东田村民年轻人的独立意识增强,老年人也不希望过分地依赖晚辈,我们可以把这些变化归结为个体独立聚居模式的社会趋势。因此,多元的单位家庭空间的生成、多元的单位家庭组合方式的形成是城中村聚落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们可以从村民生活阶段的变化趋势中看出,户主的年轻化趋势和扩大家庭的分裂必将导致城中村家庭、个体的独立化。

东田村民不同年龄群体的生活循环模式。

第一,年轻人与老年人的差异。年轻人追求有生活价值的居住生活模式,老年人则追求人际关系主宰的居住生活模式(如表1所示)。因此,只有满足不同家庭的多元聚居目标,帮助失地农民创造生活的价值,才能最终保持聚落的稳定和良性发展。

第二,东田村民新的赡养观。伴随着家庭户主年龄的年轻化和失地人口的老龄化,失地农民的赡养观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1990年代以前,东田村民主要以家庭养老为主,老人一旦丧偶或丧失劳动力就会面临贫困和生活无着的风险。2000年以后,随着旧村改造工程的推进和城中村家庭结构的变动,村社共同体的经济优势显现了出来,单纯依赖家庭养老的方式开始减少,村社共同体承担了相应的责任。与许多城中村一样,东田村集中了大部分土地补偿金及其它资源,大力发展社区经济;并以社区经济为基础,积极推动包括村民福利(如社区养老、居民生活补贴、社区合作医疗、社区助学等)在内的社区公益事业的发展。可以看出,东田村正在努力构建一个“拟单位制”的社区生活体系;这一体系以行政村组织为框架,并具有高度的利益关联与群体凝聚力,它可以基本解决东田社区居民的养老需求。由此可见,在乡村都市化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失地农民个性独立意识的不断提高,家庭内部的人际关系也发生空前的改变,社区内部具有养老性质的“拟单位”型聚居模式正在形成。

第8篇:居家养老概念范文

最需要:专业有爱的陪伴

老赵已经90岁了,独居的他不慎摔伤,自理能力迅速退化,步履蹒跚,日渐虚弱。女儿赵女士选择了一家名叫北京积善之家养老集团(以下简称积善之家)的照护服务。积善之家派遣专业照护师小黄上门为老人提供陪伴服务。

老赵右手拄着拐杖,左手握着小黄的手,颤颤巍巍、小心翼翼地走下单元门口的九步台阶。平时几十秒就可以下来的台阶,老赵和小黄第一次却用了5分钟。

经过几次磨合,老赵信心满满,可以放心和小黄顺利地走到家附近的公园,一起开心地舒展筋骨。小黄提醒老人该回家吃饭了,老赵像贪玩的小孩一样向小黄哀求:“再玩一会,还有3分钟呢……”

“他太需要有人陪伴了,因觉得自己拖累儿女,老赵早先还产生了厌世的情绪,常任性地从阳台向下大幅度探身,暗想索性一了百了。”接触久了,老赵把心事向小黄和盘托出。

每天的按摩和调理,经过一个月的精心康复和照护,老赵腿脚利索多了,逢人还会小小的得意一下:“我现在跟刚退休那会一样健康!”女儿赵女士眼含热泪向照护人员道谢:“太感谢了,你们的上门服务帮了我大忙,这是最切实的居家养老。”

最欠缺:对照护者的尊重

以朝阳区、东城区、海淀区的各社区为核心,积善之家为周边社区老年人提供上门养老服务。积善之家养老集团董事长李巍介绍,各服务站推出“关爱储蓄存折”,老人购买等价的服务时间,在这些时间内,自主选择服务内容。

服务站内设立老人活动区域,定期开展娱乐活动,开办老年大学,丰富社区老人的业余生活,每周五的手机电脑教学课程深受社区老人的喜爱。

“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是老提法、新概念。”李巍对记者说,“很多老年人对居家养老的服务内容不了解,养老服务业也存在很多误区,老年人对待养老照护员也不尊重等。有老人对待照护员无理挑剔、颐指气使,其背后的心理俨然是一个顾客,一个消费者,一个花了钱就要得到绝对优质服务的上帝。所以,居家养老也严重存在服务人员紧缺的问题。”

积善之家养老集团成立5年来探索出一条“预约式养老服务”的新模式,在配合政府补贴的情况下,实现自负盈亏良性运转。

2008年,李巍从汶川震区做志愿者开始,带领企业坚持了10年的公益服务,并把大量社区公益活动转向慰老服务,在多达上千次的服务中发现老年人的养老问题。社会上有太多的服务号称“居家养老”,实际在做各自的推销和广告。真正上门服务老人的居家养老却没有多少人做,原因无外乎是居家养老观念陈旧、经营举步维艰、养老服务业教育不足,主营居家养老的公司做不了半年大多停业关门,这是居家养老在国内的真实写照。积善之家的居家养老,仅在“生活照料”这一项中,就包含诸多细节,这其中包括助洁、助浴、助医、术后护理、压疮康复、床上擦浴、床褥更换、翻身更服、出行陪伴、送餐上门、上门理发、喂饭喂药指导、陪同外出、陪同购物、娱乐陪伴、驻家照护、专业除螨、适老无障碍设备安装等,可谓细致入微。

2016年8月30日,北京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北京市“十三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划》指出,北京市正处于中度老龄化时期。北京全市常住老年人口340.5万,占常住人口总数的15.7%。平均每天净增500余名60岁以上老年人,净增120余名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同时预计,到2020年北京全市户籍老年人口将超过380万,常住老年人口将超过400万。城六区占全市老年人口的三分之二,老年人口比例为24.7%。

面对如此庞大并且快速增长的老龄人口,另一个严峻的现实横在眼前――养老机构捉襟见肘,养老服务陈旧落后。

最迅速:午夜电话,

促使社区医养结合先行一步

另一个社区的一幢楼里,一位母亲同样享受着积善之家的特殊照护服务。2016年7月16日凌晨两点,常来服务站的葛老太女儿来电,说老人突发心绞痛,女儿不知所措,找积善之家工作人员求救。接到午夜电话,值班照护员鞋都没来得及穿好,拿上急救箱火速赶往葛老太家,紧急查看后基本判断老人是心梗,给老人口服速效救心丸,并迅速拨打120,将葛老太送到医院。医生的一句:“就差10分钟!否则人就救不过来了。”让所有人都惊出一身冷汗。事后,服务站把葛老太的女儿请来专门培训了急救常识。

李巍说:“很多人认为请个保姆就可以在家养老了,但医疗服务在居家养老方面最为急需。家有老人,儿女家属至少要掌握心肺复苏、中风应对、外伤急救、烧伤处置、海姆立克急救法等这些基本技能,而换鼻饲管、防治褥疮等日常护理问题则需要专业人士来处理。”

作为照护服务具体提供者,李巍表示,积善之家照护模式中体现了医养兼顾的概念。

目前积善之家申请开办医疗机构的服务项目已经获批,安贞街道的服务站内设将护理站,目前已经签约百余名医护专家,能为附近社区老人提供社区医疗服务和助残服务。

在不久前召开的2017智汇养老北京高峰研讨会上,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透露,将引入社会力量的社区护理站,构成北京的居家养老服务医疗平台。作为养老服务企业,积善之家可谓先行者。

最震撼:用真诚的心做养老

2015年5月1日,《居家养老服务条例》正式施行,这标志着北京市将把居家养老放在与机构养老同等甚至更加重要的位置上。

积善之家的团队服务于北京多个区县的街道、养老院,仅安贞里服务站就覆盖周边9个街道,共47个社区,近30万老人。他们对老人认真细致的服务,不但赢得了周边老人的赞誉,更将养老技术智能化。比如在适老化改造方面,他们总结出老人扶手安装高度的“积善标准”,这个数据就来自于对辖区内老人大数据的管理。

全国各地100家省市地区的老龄委、养老机构曾陆续到积善之家“取经”,积善之家的养老服务模式已经被西安、沈阳、广州、南宁、太原等多地的居家养老服务站套用,有效并标准地服务着各地区老人。

第9篇:居家养老概念范文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老年介护;体会;建议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77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416-01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正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而我国的邻邦日本在老年福利及设施方面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为了学习和借鉴日本老年服务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本人有幸参加了2011年10月10日至11月3日的“第三届江西省老年介护师资培训班”的赴日研修学习,受益非浅,所见所学所想,感触颇深,下面就本人的几点学习体会与大家共同分享:

1 培训概况

1.1 冈山印象及旭川莊概要说明 我们此行培训地是日本冈山旭川莊,是由小儿科医生川崎祐宣先生于1957年4月创建成立的,现已有54年历史,是一所具有80个介护福利设施和民间福利事业的“医疗福利一体化机构”,从幼儿(如:旭川儿童院)到老年人(如:旭川敬老园)都可以利用,开展身心障碍、老年认知症、生活自理能力障碍、高龄老人及在宅服务等各种利用设施及专业化的服务;同时配有相应的专业人员培训、研修机构,如我们研修学习地:旭川莊厚生专门学院以及吉井川分院都是日本有名的专业培养介护、看护、精神保健士的专门高等学府。“敬天爱人”是其精神和灵魂。

1.2 培训实习情况 我们此行是由日本国际协力机构(简称JICA)援助,江西省红十字会和日本冈山旭川莊共同联合开展的“老年介护师资培训”项目。JICA是以无偿援助发展中国家开发经济及提高社会福利而实施的国际合作,是日本政府对外援助的一部分,在日培训共为期25天,主要培训内容包括三大块:理论讲座、参观见习、实际操作。理论讲座课程主要有:介护概论、老年人福利制度、在宅看护概论、认知症及其介护、老年福利论及福利设施的运营管理问题、老年基础医学、老年介护福利学援助论、高龄者介护与多职种的团结合作、高龄者福利设施、护士与介护士在临终关怀中的职责、康复概论等等;参观见习内容主要有:旭川庄资料馆、旭川儿童院、旭川敬老园、旭川庄高龄者设施、冈山博爱会病院、诚和敬老院;技能操作练习主要有:移动介护、沐浴清洁介护、穿脱衣介护、排泄介护、预防褥疮、喂食介护、轮椅介护、视障介护等等。

2 学习体会

2.1 日本健全的法律、法规、制度是老年介护事业的根本保障 日本是世界公认的超老龄国家,2010年老年人口就已达总人口的23%[1]。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老龄化问题,日本政府自1963年就先后出台了《老年人福利法》、《老年人保健法》、《介护保险法》、《国民年金法》四大支柱法律体系从社会福利、医疗保健、养老收入等方面给予老年人权益的支持与保障[2]。1987年日本政府又创立通过了“社会福利士及介护福利士”等福利服务行业的专业资格制度,实现了介护专业工作人员职称的制度化。同时它还引进竞争机制,允许民间团体提供多样化的介护服务,扩大了服务内容,提高了服务质量,给被保险人一个自由选择服务的空间,由此,将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保险模式向以社会为主导的方向转变,从而减轻了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的财政压力。

2.2 介护内容广泛、福利设施先进、充分体现人性化与个性化 目前,日本介护保险制度在提供老年人福利服务项目内容方面共有3类,①居家服务;②设施服务;③紧贴社区型服务;而“居家服务”又包括:上门介护、上门沐浴介护、上门护理、上门康复、居家疗养管理指导、日托介护、日托康复、暂托生活介护、暂托疗养介护、特定设施入住者生活介护、福利用具出租、特定福利用具出售、住宅改建等13类服务。而“设施服务”则包括:介护老人福利设施(特别养护老人设施)、介护老人保健设施、介护疗养型医疗设施等三类设施。“紧贴社区型服务”是2005年介护保险制度改革时新增的服务,它包括:夜间应对型上门介护、认知症应对型日托介护、小规模多功能型居家介护、认知症应对型共同生活设施(集体之家)、紧贴社区型特定设施入住者生活介护、紧贴社区型介护老人福利设施入住者生活介护等六类服务[1]。

2.2.1 居住设施 以笔者所见的旭川庄敬老园为例,它是由多个家庭式单元组成的,一进入园区第一感觉就是环境整洁、悠雅、过道宽畅、明亮,各家悬関各具特色,8位老人组成一家,每人都有自己独立居住的私密空间,内有电视机、睡床、衣柜、洗漱池、厕所等个人生活设施,更有家庭聚会式大客厅、大电视机、大餐桌及开放式厨房,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充满温馨、和谐,房间楼层各通道、卫生间均设有高低不等的各式扶手及无障碍设施,处处体现人性化与个性化。

2.2.2 移动设施 包括适合半自理、不能自理等各种老年人、残障人的各式轮椅,变换器、步行器、助行拐杖等移动设施样式百变,应有尽有,功能齐全,移行便捷,同时还有帮助介护士省力的移动用升降器,设施考虑非常科学周到。

2.2.3 沐浴设施 日本是一个爱干净的民族,自古就有泡澡的风俗习惯,而且法律也规定在养老院的老人,每周泡澡不得少于2次,以维护老人的人权与尊严。因此,在旭川庄各式洗澡泡澡的沐浴设施是即多又先进,有坐式、升降椅式、滑轮式、升降浴缸式、泡泡按摩式等等,手指一按开关就会自动化搞定,满足了不同老人的清洁舒适需求,即方便又省力。

2.2.4 排泄设施 为了应对各式排泄障碍的老人,敬老院备有多种排便器具:如有普通坐式、移动坐式、躺卧式、纸尿裤式等等,以方便各类老人的不同使用。

2.2.5 生活设施 餐厅厨房备有各种形状、功能齐全、便于坐不稳的老人固定身体吃饭用的桌子、椅子,方便手残障者用的匙子、筷子、梳子等日常生活用具,可自行调节高低并配有紧急呼叫装置的睡床等等,所有设施均充分考虑安全和发挥老人的残存功能,实现正常人的生活。

2.2.6 运动康复设施 每层南北单元之间都设有适合老年人、残障人群体活动的区域和配备运动康复器械设施,如练习走路的平衡杆、阶梯训练台,练习手指功能与灵活性的磨砂台、体疗床,同时会定期组织推送老人在活动区或户外开展群体性的运动游戏活动,如插花、画画、赏花、丢沙包、滚球等等,丰富老人们的晚年生活,愉悦身心,实现自我。

2.3 介护福利士“敬天爱人”精神高尚、理念先进、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尊重人的尊严。

3 结语

现在起至2050年是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期,也是做好应对老龄化准备工作的关键时期。重视预防,重视家庭和社区,政府介入,建立科学、规范、高效、可持续的养老体制,完善老年介护服务体系,为广大居家养老的社区家庭提供各式生活服务,贯彻国家十七大方针精神,保障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是营造健康积极的老龄化社会环境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需要,更是解决老龄化社会问题的根本途径。

参考文献

[1] 江草,安彦.老年人介护概论[M].日本:社会福祉法人旭川庄,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