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审计入场会议讲话稿范文

审计入场会议讲话稿精选(九篇)

审计入场会议讲话稿

第1篇:审计入场会议讲话稿范文

――中国老科协五届四次理事会暨第五届六次常务理事会在京召开

2012年4月13日,中国老科协五届四次理事会暨第五届六次常务理事会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召开。

13日下午,中国老科协五届六次常务理事会召开。程连昌会长主持会议,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张春园常务副会长作《五届四次理事会工作报告(审议稿)》,听取并审议了陈秀保秘书长兼财务与基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作《2011年度财务工作报告(审议稿)》。与会常务理事还先后审议了《关于聘任中国老科协名誉副会长的建议(审议稿)》、《关于变更中国老科协理事的意见(审议稿)》、《关于黑龙江省农垦局老科协加入中国老科协的决议(审议稿)》、《关于调整部分委员会成员的决定(审议稿)》。

4月14日上午,召开《五届四次理事会工作报告(审议稿)》。张春园的报告分两大部分,一是2011年主要工作情况,二是2012年工作安排。在2011年主要工作情况中,张春园向与会代表介绍了主要做了“开展政策调研,积极反映老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和呼声”、“团结凝聚广大老科技工作者,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再做贡献”、“加强老科协自身建设,提高老科技工作者服务的能力”。在2012年工作安排中,张春园就“自身建设和能力建设方面”指出:一是要认真完成关于发挥离退休科技工作者作用有关政策调研;二是积极开展老科协组织建设和能力建设问题的调研;三是加强老科协服务能力和硬件建设,丰富老科协活动。在“发挥离退休科技人员作用方面”,张春园还指出:一是努力开展决策咨询建言献策;二是面向基层,继续加强“三农”服务;三是积极开展科普宣传;四是积极开展“四技”活动与健康医疗咨询,为老科技工作者发挥作用搭建平台。

与会代表还听取并审议陈秀保秘书长兼财务与基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作《2011年度财务工作报告(审议稿)》。下午分组讨论。经过各组召集人集中大家的建议,反馈来看,大家一致认为:张春园常务副会长所作的工作报告,简洁、务实,比较客观、真实地反映了中国老科协所属的各团体会员单位一年来围绕国家的中心工作,在科技咨询、调查研究、服务“三农”、科普宣传等工作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4月14日下午,与会代表通过了《五届四次理事会工作报告》、《2011年度财务工作报告》、《关于变更中国老科协理事的决定》。最后程连昌会长做了总结讲话。(本刊记者陈家忠黄雷)

双城市委书记鲁志民深入老科协科普基地调研

近日,黑龙江省双城市市委书记鲁志民率有关部门负责人深入市老科协科普示范基地进行调研。市委副书记丁顺、市政府副市长文立恒等参加调研活动。

市委书记鲁志民一行在市老科协科技大棚两瓜生产示范区,查看了两瓜长势情况,听取市老科协会长李树森有关科普示范工作的介绍。几年来,市老科协紧紧依靠科技进步,积极探索香瓜“反季式”栽培模式,引导农民大搞特色农业种植,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鲁志民对市老科协致力于科普示范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对离退休老干部和老科技工作者身体力行,热衷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表示崇高的敬意。(黑龙江省老科协供稿)

武汉市江夏区老科协适应新形势 培养学习型农民

为培养一支适应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学习型农民队伍。近日,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老科协、区农业局联合举办水稻主推技术专题讲座,着力打造新型科技农民队伍。舒安、湖泗、山坡、乌龙泉、安山、法泗等6个乡镇街的水稻种植户、技术员、乡镇街分管农业的领导、区老科协老专家服务团部分成员等350余人参加了本次讲座。

在专题讲座上,华中农业大学教授、知名水稻专家王维金讲授了《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武汉市植保站高级农艺师汤少云主讲了《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他们深入浅出的讲解,图文并茂的影视图像,使众多听课农民听得津津乐道,台上认真讲授,台下细心倾听,整场讲座井然有序。(武汉市江夏区老科协 供稿)

科技送下乡惠民暖人心

2012年3月21日,江西省九江县老科协会长徐观环,常务副会长叶明桥率领县直部分老科技工作者深入到江洲镇参加由市委组织部、市科协和九江县委、县政府联合举办的“科普之春”送科技下乡活动。

“科普之春”活动仪式由九江市科协主席丁冰洋主持,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吴秋红和九江县委副书记李青分别在会上作了致辞,会议结束后村民纷纷拥到各个展台前。在老科协展台前,老科技工作者向纷至而来的村民赠送科技书籍和宣传资料,开展科普知识咨询宣传,解答科技疑难问题。在活动现场,县老科协会长徐观环和常务副会长叶明桥一边向村民赠送科普书籍,一边介绍书中科技内容。

科技惠民暖人心,这次送科技下乡活动,县老科协赠送科普书籍宣传资料1000余份,接受科技咨询100多人次,为农村科普工作发挥了老科协组织应有的作用。(江西省九江县老科协 供稿)

编辑《群星璀璨》 展现会员风采

近日,江苏省如皋市老科协编辑出版《群星璀璨》一书,汇编30余位老科协会员的先进事迹,展示了老科技工作者的奋发进取的多彩风姿。值得称道的是此书以特别的形式反映了老科技工作者近年来在“四技”、“三服务”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同时,也通过本书的出版弘扬先进,激发了广大老科技工作者奋勇争先的斗志,推动了老科协工作迈上更新的台阶。

据悉,《群星璀璨》汇编的30位老科协会员,来自于工业、农业教育、文化、卫生法律等不同战线,他们有的是高级工程师、高级农艺师、高级经济师、高级教师,有的担任过各级领导岗位。这些同志在长期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退休以后仍然为党的事业继续工作、再作贡献。(江苏省如皋市老科协朱虹进供稿)

画雷锋、学雷锋的老人

哈尔滨市香坊区哈平街道安装社区,78岁老科技工作者刘殿庚16年来先后创作1300余幅雷锋画像,部分作品于今年3月5日,在省、市“弘扬雷锋精神,共建美好家园”学雷锋主题实践启动仪式上现场展出。

据了解,刘殿庚1996年从哈市公共汽车总公司退休后,立志“画雷锋、学雷锋、讲雷锋”,16年来,他完成的雷锋画共1300余幅,宣讲雷锋事迹至少500次,其作品先后在街道、单位、中小学校巡回展出几百次。

当有人询问为什么这么做时,他说:“他不图名、不为利、画雷锋、学雷锋、做雷锋式的老人,就是要让雷锋精神传承青年一代和孩子们!”(哈尔滨市香坊区老科协郑佩服供稿)

老科协会员自办展览受欢迎

今年72岁的徐和明是江苏省江阴市老科协月城分会会员,从教育岗位退休后,他并没有歇息,为促进江阴文化事业的发展,他又不辞辛苦,决心拍摄采访一批有特色、有作为的江阴文化老人,办一次“桑榆文友”肖像摄影作品展,并在此基础上,编写一部《江阴文化老人档案》,为江阴文化老人存照立档。

在家人的支持、朋友的帮助下,老徐投入到了繁忙的联络、拍摄、采编等工作。他不厌其烦地电话联系,一次次地奔波,反复拍摄修改,用两年多时间,把一个有文化品味、有感人内容、有艺术魅力的江阴文化老人展览奉献给了广大观众。

“桑榆文友”肖像摄影作品展分3个展室,共展出105块版面,每块版面有l位文化老人的肖像、人生简历、主要业绩,以及著作、书画、感言等内容。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包含了文学、戏曲、音舞、美术、摄影、雕刻、集藏等多个领域。从花甲到耄耋之年的105位江阴文化老人中,90岁以上2人,80岁以上15人,年岁最大的95岁高龄。(江苏省江阴市老科协徐立刚供稿)

农民的贴心人――吴景昌

江苏省淮安市老科协常务理事、畜牧分会副会长、高级畜牧师吴景昌热心为畜禽养殖企业和养殖农户服务,去年一年他就接待或回复电话咨询2000多人次,还经常应邀上门给予技术指导、解决疑问题。

今年年初,吴景昌应北京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邀请到云南省昆明市作《关于家禽呼吸道传染病的诊断、治疗及科学预防》的学术讲座。全省几十家大型养禽企业110多人到会听讲。

会上吴景昌还与听众互动,解答大家提出的问题,随后,经几个养殖企业邀请吴景昌又作现场指导,在公司总经理陪同下到阳宗、宜良、曲靖、石林等6县、市鸭、鸡、孔雀场作现场交流。每到一个场,吴景昌都与他们坦诚交换意见,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有的建议受到场方的高度重视。返回淮安后,还有数十人来电咨询,吴景昌一一给予解答。(江苏省淮安市老科协丁其法供稿)

大庆老科协为发展棚室经济服务

去年,大庆老科协围绕市委提出的目标,把助力发展棚室经济做为全年“三农”服务的重点,制订了具体的实施办法,并聘请果树专家、中国老科协第八届贡献奖获得者、大同区老科协副会长白祥为大庆老科协科技顾问,巡回在全市5区4县进行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为了给棚室经济保驾护航,去年3月,大庆老科协出版了白祥编写的《葡萄、桃、草莓栽培技术汇编》和王继涛、李生泰编写的《农村种植业栽培技术汇编》两本书,印刷共计7000册,全部发到基层农村和农民手中,对棚室果蔬的种植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另外,各县区老科协为发展棚室经济全力以赴效果明显。

在全市各方的共同努力下,2011年大庆市新建棚室90961栋,温室15785栋。新建棚室生产提子、香瓜52个品种,果蔬2.5亿公斤,实现产值7亿元,带动种植户人均增收3500元。(黑龙江省老科协供稿)

黄东来成功入选“感动福建十大人物”

第2篇:审计入场会议讲话稿范文

【关键词】领导魅力;党政干部;脱稿讲话

十闭幕后,同志在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打断一些地方干部的念稿子发言,要求他们多谈具体问题;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发表讲话,告诫全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整套讲话脱稿完成,自信沉着;同志在听取专家学者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意见和建议的座谈会上说:“参加王某人的会,不准念发言稿,要学会深刻思考。”脱稿讲话,不仅力促务实风气,更能提升党政干部的领导魅力,夯实领导能力。

1.独善其身、厚积薄发

1.1善于读书

伟大领袖在许多重要场合的讲话,都是现场无稿演说,如《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1962年1月l1日至2月7日,中央召开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史称“七千人大会”。这是一次规模空前的有各级主要领导参加的大会。但在会上的讲话,并没有“正规”讲稿,只有自己列的简单提纲。他按提纲一共讲了6个问题。据与会者反映,讲得非常开阔、深刻,旁征博引,鞭辟入里,从各个方面,对民主集中制这个问题,作了极为透彻的分析。如此生动深刻的脱稿讲话不能不提及的广泛涉猎和深入阅读。老人家一生酷爱读书,直到他心脏停止跳动的前几个小时,还示意工作人员给他读鲁迅的著作。

培根曾经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学使人善辩。”只有善于读书,讲话时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吸引听众。

1.2深入思考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领导干部需要养成思考的习惯,要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特别是要学会系统思考问题。通过多研究上级领导指示、各类文件精神,多学习经典著作、哲学知识,掌握和运用方法论,对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了然于心。2006年同志在《同文学艺术家谈心》的讲话中说:“我一直要求自己用心思考,用心讲话,用心做事,用心写文章”。“用心思考”是不仅是温总理的自我要求,同样也应成为党和国家各级领导干部的自觉要求。2012年11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专家学者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与会者提出“不准念发言稿,要学会深刻思考”的要求,这与党的十报告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谋而合,同时有助于改进文风会风,提高党政干部在工作中务实不务虚、踏实不浮躁。

2.不落窠臼、开拓创新

2.1创新源于实践

脱稿讲话及其讲话稿内容的创新同实际工作的创新一样,不是空中楼阁,也不能闭门造车,必须联系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实际,把推动工作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务实管用上下功夫。这就要求党政干部不能简单地将写作讲稿的任务全权委托于秘书,亦不能纯粹地死记硬背、机械地复述原文,而应重在平时的工作实践累积,在贯彻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深入人民群众的过程中积累自己的创新源泉。

2.2克服“浮气”,增强“底气”

鲁迅先生在《书信集·致郑振铎》中讲到:“《新光》中作者皆少年,往往粗心浮气,傲然陵人,势所难免。”“浮气”即浮躁轻率的意思。对党政干部而言,“浮气”最重要的表现之一即大讲空话、假话和套话。空话和假话站在实话和真话的对立面,是与人民群众和实际工作脱节的冠冕堂皇之话,是腹内空空、鹦鹉学舌的表现。2012年12月4日,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其中提到了“要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提高会议实效,开短会、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一个“力戒”一针见血地指出“党八股”,指出党政干部的浮躁草率,一股务实真干的新风迎面扑来。

2.3弱化“官本”思想,增强“民本”观念

《营口日报》在2008年8月22日刊登题为《官话·套话·学会说话》的文章,指出领导干部青睐于使用‘不错没用’的官话和套话并且乐此不疲的原因主要有四点:“一是自认官话规范严谨、原则性强,高贵优越、威风气派、能显示领导水平。二是可以居高临下,规避风险,塞责敷衍。三是头脑空空,确实讲不出子丑寅卯。四是热衷于迎来送往,赶会赴宴,沉湎于日常事物和应酬,无暇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只好人云亦云,拿“套话”来遮掩自己对实际情况的不了解。”可见,脱离百姓的“官本位”思维模式是以上四个原因的根本落脚点,正是这种“官本”思想导致了脱离群众、远离民心的现象,带来了假、空、大横行的悲剧。

3.情系百姓、与民共舞

3.1培养讲真话的勇气和魄力

很多党政干部忌惮于上级领导,为了头顶的“乌纱帽”大讲套话、空话。而在这方面给我们树立了非常好的榜样。他曾指着茄子秧对侄女说:“茄子不开虚花,小孩不说假话。我这个老头就像小孩不说假话。”也对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讲话深恶痛绝。他把“空话连篇,言之无物”列为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认为那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他要求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培养讲真话的勇气和魄力,关键是要有对党和人民负责的态度。有了这种态度,领导者才能不计个人得失,对党、对人民忠诚老实,讲真话。

3.2塑造为人民服务的“百姓思维”

从1984年天安门广场上引起轰动的条幅“小平你好”,到03年SARS期间的“涛哥挺住”,再到后来的“胡哥加油”、“温总保重”,正是“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使他们受到了人民的拥戴。2001年,时任国家总理的朱镕基同志在出席第六届世界华商大会的“中国经济论坛”时,走上讲台的第一句话就是“乡亲们”,这一温暖的称谓拉近了演讲者与听众的距离,朱镕基走近了人们,人们走近了朱鎔基。深入民心的“百姓思维”无疑为提升领导魅力增加了最大的一颗砝码。

3.3落实“发动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的职能

领导干部的一个重要职能是发动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而发表讲话是领导干部实现这一职能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样在第六届世界华商大会上,朱镕基同志在谈到“人才流失”的问题时,疾声呼吁希望海外的华人同胞,国外的学子,以及一切有才能的人才,能回到祖国来。他屏住呼吸,突然在台上大声呼喊:“请你们回到中国来!”台下,几秒钟的沉静,然后,便是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其中一些听众的眼中,饱含着泪花。朱镕基的话不仅具有感召力,而且很务实。

第3篇:审计入场会议讲话稿范文

这样的故事,凡是办过会的同志都能讲出不少。为帮助入行不久的读者尽快掌握办会的本领,我们以不同方式搜集了一批会务服务的故事,希望对读者朋友有所启发。组稿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各级办公厅(室)同志们的热烈响应和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一、会场布置

1.让会场布置“活”起来

去年,我负责某次讨论会的会场布置。布置好会场后,我请主任来检查。

初步检查后,主任问:“座位是按什么原则安排的?”我信心满满地回答道:“根据之前会议要求,按‘先定中间,再定左右’的顺序,市级领导和讨论组组长排在主桌中间,其他代表按选区和职务一左一右依次排列。”

“这样不行,”主任说,“会场布置不能简单凭经验,要看会议内容和目的。就说座位排列,第一,这次讨论会和一般会议不同,与会人员都是党代表,身份是一样的,不存在职务的高低。第二,讨论会的主要目的是审查报告、畅谈思路、建言献策。想讨论得好,至少要确保主桌上各类代表分布均衡,涉及重点工作、重点行业的代表也要往中间靠。你再想想,重新调整下。”我这才意识到有些情况还真是没有认真考虑。再看会场,主桌上明显缺少农业、教育、卫生等行业代表,分布确实不合理,而且会场中仅主桌有话筒,未在主桌就座的代表发言很不方便。

回到办公室,我将座次重新排列。第一,主桌上优先安排身份重叠的代表,如既是女性又是教育卫生系统的代表,确保各领域代表在主桌有限的人数中尽量实现均衡分布。第二,涉及重点工作、重要行业的代表,如无法安排在主桌,尽量安排在后排靠中间位置。第三,准备四个无线话筒,分置在后排座位两端,保障未在主桌就座代表的发言。最后,我将会场实际安排情况制作成参会人员座位表,标明代表姓名,与代表基本信息表一同打印出来,放在与会市级领导座位前,以便领导对参会人员信息一目了然。

精心布置后,第二次的会场布置顺利通过了主任的检查。由此可见,会场布置绝非简单机械的重复性工作,做到因需而变、因事而变,方能让会场布置“活”起来,为会议的顺利进行打好基础,提供保障。

2.能否坐得下尺子会“说话”

一次召开市政协会议,政协主席提出:“以前咱们每次开政协全会,常委们都坐在台下,这次全会能不能想办法都上主席台?”

听到领导这么说,我头一下子大了。要知道,对这个会场我是再熟悉不过了。以往全会,之所以常委们没有上主席台,是因为主席台较小,一般安排四排,每排21人。市政协常委60多人,加上市四大班子领导和其他与会的厅级领导,一共125人,显然坐不下。

这可如何是好?不管怎样,既然领导提出了这样的想法和要求,我们就得努力想办法。我就提议有没有可能再加一排座位,每排也再增加几个座位。后勤组的同志听后马上说:“如果有可能,早就增加了。”我说:“别急,那咱们一起去会场,实地量一量再说。”于是,我们一起到主席台上,拉尺子一量,第一排前沿距主席台前沿近两米,最后一排座椅后沿距后墙有一米多,每排座位左右两端距侧幕也各有半米多宽。果然,会议桌整体前移一米,后边是可以增加一排的,每排会议桌再增加座位也有富余。这样,前后五排,每排25人,市政协常委与其他参会的厅级领导正好全部坐下。

这样一次经历让我明白,惯例也不一定科学,解决问题不能墨守成规,要有求证精神。

3.会场温度控制的“学问”

在一次大型会议召开当天,我提前一小时到达会场,早早把会场空调打开,调至25摄氏度,就去忙其他工作了。出人意料的是,会议开始后不久,会场温度忽然升高。台下的代表们热得纷纷拿起桌上的会议材料当扇子扇起风来。我非常纳闷:明明提前一个小时就开了空调,怎么还这么热?为了保持会场的舒适度,我赶紧降温,把空调温度调至18摄氏度。结果没多久,会场温度过低,一些代表开始打喷嚏。三个半小时的大会结束后,忽冷忽热的室温让不少代表颇有微词。我听到有代表打趣道:“今天会场空调应该是犯了疟疾,咱们是‘热时节热得在蒸笼里坐,冷时节冷得在冰凌上卧’,哈哈哈??”我感到很难为情。

会后,我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方才明白会场温度控制还真是有大学问呢!会场越大,温度越难控制。因为人体热量和外界环境不断交互,会改变外界环境温度。会场无人时和代表入座后,会场温度自然会发生变化。因此夏天要提前把室温调得比正常温度更低一些,这样随着室内人数增多,室温会增高,从偏低变成相对适宜。

这件事给我好好上了一课,会务工作的学问真是一辈子也学不完,开空调这样看似简单的事,里面也有门道呢。

4.会场灯光检查少不得

某大型会议开始前几天,我们开碰头会,各自汇报会议的筹备情况。我汇报完到会议现场踩点的情况后,处里老同志提醒:灯光检查了吗?我心想:那个会场经常用,还有什么可检查的?不过作为会前筹备的必要流程,还是不能大意。于是,我叫上摄像师一起去会场。打开灯,摄像机开机,我坐到主席台上,试拍了一阵。

这一拍可真发现问题了,灯光效果非常不理想。主席台头顶上的灯光打在我的头顶上,拍摄的画面变成了“阴阳脸”。如果用摄像机自带的灯补光,光线直接打在脸上,不仅热得难受,连面前的文件材料都看不清了。

以前这个礼堂开过无数次会,从来没遇到过这个问题,这次是怎么了?我马上向礼堂工作人员了解情况,终于弄清了原因。原来前不久,礼堂主席台的灯改为了LED灯。我马上向领导汇报,协调后勤部门同志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件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提醒我办会不能“想当然”,按照程序要检查的,一个都不能少。

5.疏漏了记者的席位

一次,我们处负责市质量监督大会的会务工作。筹备、服务这样的会议,对我们处来说是轻车熟路,但我们不敢掉以轻心,全处上下紧锣密鼓,按流程认真统筹安排。

一切都准备就绪,原以为能圆满完成任务,可会议当天居然在座位安排上出了问题——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会议增加了“假冒伪劣产品展示”环节,这是会议的一大亮点,也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因此来了许多媒体记者。但安排座位的工作人员还是按照以往的惯例,仅为媒体留出寥寥几个席位。结果,三四十名记者参会,媒体席位一下子显得捉襟见肘,我们把自己的座位让给记者还是不够,不少摄影记者只能一直站着,会议现场的气氛和效果都打了折扣。

会后,领导对我们提出了批评,与会记者也有抱怨。我们认真反思,深刻认识到,会务工作必须把各种情况考虑周全,决不能疏忽大意,否则真是“一丑遮百俊”,一个小小的疏漏就可能让之前的付出变得苍白无力。

6.差点出事的会标

办会多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次县里召开的人代会,我负责会标的布置。

前一晚忙到深夜,会场一切都安排妥当,我去值班室睡了一觉。第二天一早到会场时,我吓了一跳:会标上“届”字下面“由”的边缘已经卷起,仔细查看后发现,原来是暖风惹的祸。这个会场比较大,天气又冷,需要提前几个小时开空调,有一个暖风出风口正好对着“届”字下方,把胶吹化了。为防止胶再次被吹化,我们赶紧把会标上所有字全部用大头针别住。

虽然会议顺利进行,但大家还是心有余悸。如果发现不及时,在会议进行时会标上的字掉落,电视台还现场直播,那后果真是不堪设想。为避免工作中出现类似失误,从此以后我们将用大头针固定会标的内容固化到会议组织流程中。

7.简洁明了的会标

初入职场赶上一次县委召开会议,我负责会标的制作。综合会议的主题和议程,我将会标定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暨“讲政治守纪律做表率”专项主题活动动员会。核对后我自己还挺满意,就向科长做了汇报。科长看了之后说:“小王,你数数这有多少字,咱们开会的地方挂得下吗?”科长一下子把我问住了。

后来,向同事请教才知道,开会的主席台比较窄,如果将这么多字放在会标上,字间距会非常小,不美观不说,还看不清楚。于是,我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并向科长请教,最终将会标定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动员会。我也从中学到,会标的制作一定要突出主题、简洁明了。

8.导引牌里的“玄机”

在会场周围,我们经常会摆放导引牌,为参会代表指引会场的位置。制作和摆放导引牌,要注意检查字体、箭头是否清晰,摆放的位置是否合适,一般这项工作由会场的有关部门来负责。但是不是有人负责就可以不管了呢?实践告诉我们并不是,导引牌事先一定要检查。

在一次办会工作中,我就发现了小导引牌里的“大问题”。这次会议在我市的礼堂召开,在办会的前一天,这个礼堂刚刚承办了一场大型文艺汇演。在制作导引牌时,礼堂方面准备不周,缺少大小合适的纸张,就拿文艺汇演主办方剩下的纸张充数。我在检查时发现,粗看也没什么问题,可凑近仔细一看,最底端居然印着一排文艺汇演赞助商的公司标识。虽然公司标识图案小,不注意根本看不出来,但机关的会议不同于商业演出,哪来的“赞助商”?这不是跟会议严肃的性质背道而驰吗?于是我立即找到符合规范的纸张,协调重新制作导引牌。

事后领导表扬我说,现在是自媒体时代,如果有人把这个导引牌拍照发到网上,就很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9.没有保密柜怎么办

省委领导要到基层召开会议,我随行服务。其中有一个会议内容,与会人员不允许携带任何电子通信设备。会前,基层同志告诉我,条件有限,当地无法提供保密柜,而如果从市里运来时间又来不及。这可把我给急坏了,会议就要开始了,我怎么就没有早作安排啊!

正当我不知所措之时,当地的办公室主任给我提供了一个土办法——将与会人员的手机分别装到信封中,用订书机封口并写上名字,然后交给工作人员统一保管和清点,散会后再取回。这样,没有保密柜的问题顺利解决了。

我也提醒自己,以后办会必须将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到,遇到问题多思考、多请教,提高工作应变能力。

10.会上耗材要备足

某年,我参加市两会的组织筹备工作。那年的市两会结束当日加了两个会,后面两个会的议程和名单都要在会上准备,打印量比较大,最后打印需要摆放的出席人员名单时我发现——打印机没有墨了。我摇晃摇晃墨盒,试着又打了几页,可是纸上的墨色还是明显淡了。我一下子急出了一身冷汗:我们没有备用的墨盒。当时我们使用的那台电脑没有刻录功能,现场也没有备用的墨盒。因为是保密电脑,也不能使用移动存储设备。

我们急得满头大汗——这时已是中午,下午三点就要开会,需要打印的量还不少。这时,我只好求助同事,同事急忙送来墨盒,才没有耽误。我也不禁后怕:如果更晚一些发现没墨,来不及应变,肯定会惹出大麻烦。

后来我总结,在外开会,自带电脑、打印设备和电子版名单也并不意味着万事俱备,各类风险依然存在,例如打印机墨盒等耗材一定要想办法备足,确保万无一失。

11.停车场炸响警报声

一次,我市在开发区某会场召开重点企业座谈会,市领导正在讲话,窗外突然传来汽车的警报声,此起彼伏。因为离会场太近,声音很大,即使关上窗也还是很吵,底下的参会者窃窃私语,大家也无心听会了。我赶紧出去查看情况。原来会议停车场就在会场外,紧挨着会场窗户的一辆车警报器出现故障,率先响起来,带动周围几辆车的警报器也一同响个不停,结果严重干扰了会场秩序。

事后,领导虽然没有批评我,但我仍然很内疚。以后再安排会议,虽然不能都把停车场安排在远处,但我会通知工作人员,紧邻会场的几个停车位就不要安排大家停车了,以免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办会,什么想不到的事情都可能发生,多经历、多总结,办会的经验也就丰富了。

12.会场文具赢赞许

一天,同事收到一个快递,是一款多格文具盒,简单的黑色盒子,打开后可以分隔摆放多种文具,是同事给上学的孩子买的。收者无心,看者有意,我也赶紧买了这种盒子。因为服务常委会会议、书记专题会时间久了,我发现这种带有研究、审议性质的会,领导往往需要审阅签批许多文件。过去,会场桌上摆的是“老四样”:座签、话筒、笔筒、记事本。发现审阅文件不便的问题后,我设想在翻阅时加上湿手器,签批时提供各类笔,整理时备好曲别针、长尾夹、订书机。可这一堆东西放上会议桌,杂乱无章,会议桌岂不是变成办公桌了?一拿到文具盒,我就迫不及待把有关文具全部放进去,再把文具盒放进桌斗侧边,需要时再拿出来,问题迎刃而解。之后的会上,桌面非常整洁,领导签批文件也相当方便。

我们处还有几个黑色的大公文包,上面还系着号码牌以便区分。包里装得满满当当的,打开一看,分门别类、整整齐齐:订书机和订书钉、一盒黑色签字笔、一把削好的铅笔、一本稿纸、一摞打印纸、一沓便笺纸,还有信封、回形针、印泥、橡皮、胶水、尺子??各种文具应有尽有,还有内部电话本放在夹层里。这就是我们的会议文具包——谁负责会议现场的服务工作,谁就拎上它去会场。几年来,会议文具包立功不少,特别是去外面的会场开会,更是经常派上用场,再也没有发生过会议现场缺东西需要临时去找的情况。

开会时,有关文具的问题看似小事,可从让与会者使用方便、提高会议效率的角度考虑,还是有许多文章可做的。

二、人员组织

13.提前十分钟还不够

一次,我们筹备一次全市性大会,参会者近千人。我作为会务组一员,负责起草会议通知。大会是上午8点开始,我按照惯例,在通知里写明“请参会人员7:50提前到达”。

到了大会当天,会务组的同志早早来到会场,一切准备就绪。可是眼看快到7点50分了,参会人员还有很多没有到场。

这时我发现,这次会议在会场大门外设置了安检仪,参会人员需要一一通过安检,这就大大增加了入场时间。可是我之前起草会议通知的时候,根本没有把这个时间计算进去。眼看会议就要开始了,会场门外还排着长长的队伍,我听到大家议论纷纷:“怎么还有安检啊,来不及了吧?”我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但又无计可施,安检是必需的环节,不能省略。即便加快速度,也不可能在8点前全部安检完毕。

我进会场看了看,领导们已在主席台就座,可是台下依然乱哄哄的,参会人员或站或坐,门口还不断有人急匆匆走进来,左右张望着找位子。到了8点10分,大家才差不多就座完毕,会场渐渐安静下来,大会主持人方宣布会议开始??

事后我总结,筹备会议一定要考虑到每个环节,像通知几点到达这样的事,也要把各种可能的时间都计算在内,打足提前量。

14.一场混乱的握手

在办公室工作多年,我参与筹备过数不清的会议,在新来的年轻同志眼里,算得上一个“老会务”了。最近单位来了新书记,我负责筹备全体干部大会。这类会议我组织过多次,自然是轻车熟路,筹备工作进行得有条不紊,心里还想着,这次一定要给新书记留下一个好印象。

结果在开会当天,新书记进场后,没有像历任书记那样直接走上主席台,而是绕到台下,打算与参会的同志们握手寒暄。我事先完全没有考虑到还有握手这个环节,所以也没有提前组织。结果坐在前排的同志一拥而上,把书记团团围住,都向前伸出手去,后排的同志也想离开座位走上前来。书记想走到各排依次与大家握手,但座位前后挨得很近,无法通行。同志们只好侧着身子进进出出,不时伴随着挪动椅子的摩擦声,原本井然有序的会场瞬间乱成一团。

我站在会场一角,想要补救又束手无策,那种难熬的滋味至今难忘。这次失误让我明白,“老会务”的“老经验”有时未必管用,一个环节考虑不到,就会给会议整体效果造成影响。

15.只有西装才是正装吗

去年,我市举办建市30周年纪念大会,涉及各个单位各个行业的代表近千人。我负责下发会议通知,大概发了快十个单位的时候,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头问:“你好,我们接到通知,让穿正装。请问我可以穿自己的民族服装吗?”我回答说:“大会规定要穿正装,估计您不能??”正说到这儿,旁边的主任赶紧打断了我,让我先不要回答。我急忙告诉对方,稍后再答复。

放下电话后,主任说:“我们在通知里,只是简单地说让大家穿正装。而少数民族的同志认为出席正式庄重的场合,应该穿体现民族特色的民族服装。而且这次纪念大会,各行各业的代表都会出席,如果真的全部穿西装来,效果就一定好吗?”我这才恍然大悟。主任召集会务组的同志们碰了个头,大家经过讨论,一致觉得,如果不同行业的同志,穿着代表各自身份的服装出席,效果应该更好。我们把这次讨论的结果汇报了领导,领导肯定了我们的想法。我马上修改了会议通知,之前已经通知过的单位,也一一打电话进行了更正。

到了开会当天,代表们就座完毕,我们看到会场里,军人穿着庄严的军装,工人穿着自己的工服,警察穿着笔挺的警服,还有少数民族代表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每个人都展现出各自的风采,现场气氛喜庆而隆重。

我事后“复盘”,办会固然有一定的模式,但更需要我们从实际情况出发,从会议效果出发灵活应变,有时候一个小小的变化,就会带来大大的不同。

16.正装能不能换成便装

有一年五月,我省召开一次表彰大会。我负责起草会议通知,起草完后拿给处长审核,处长看后问我:“为什么要求大家穿正装?”我说:“以前开这类会议,惯例都是着正装。”处长说:“以前的惯例如此,不代表今后就必须如此呀。最近天气又闷又热,已经有30度了,如果穿正装的话太难受。你再琢磨一下,也看看其他地方怎么安排的,看穿便装合不合适?”

我想,这种大热天让大家西装革履地全副武装起来,确实不太妥当。我查找资料,参考兄弟单位的做法,又打电话和一些同行讨论,感觉可以让大家穿便装。党的十以来,各级会风越来越务实清新。除了党代会、人代会等需要着正装,像表彰会这样的场合是可以便装出席的。我跟处长汇报了自己的想法,经请示分管领导,会议通知便改成了着便装。

会议当天,果然又是一个大热天,我们在会场外迎接代表,穿着短袖衬衫尚且汗流浃背,如果真的让大家都穿正装,该有多热啊!在整个会议筹备中,着装只是一个小小的细节,看起来并不起眼,可就是这么一个“细枝末节”的小问题,考虑不周到也会带来不便。

17.分错房间了吗

一次,我负责筹备一个金融会议,有二三百人的规模,该会是以会代训,住宿、交通、材料等事务繁杂。

报到时,我正在会场门口迎接代表,办公室主任心急火燎地找过来,指着会议手册问我:“怎么回事?房间怎么排的?这到底是男是女?”原来一名代表报到时拿到会议手册一看,同屋的人名字是“张小红”,就去找主任:“我是男的,怎么能安排和女同志一屋?”主任一边道歉一边来问我。我一下就懵了:这也太大意了,怎么会把男的和女的分到一个屋呢?我赶紧翻看原始的报名表,发现“张小红”后面注的是“男”,心里才略微踏实了一些。再一打电话,那头传来了一个男同志的声音,听过原委,对方也乐了,说他的名字经常会引起误会。

原来这是一场乌龙。但这个事情提醒我,会议服务工作中一定要注意到反常的、特别的事情,并记在心里,随时能够答得上来、处理得好。

18.把发言人员服务好

省里召开某项重点工作的经验交流会,按照议程,共有八名代表上台发言。分工的时候,处长把组织发言的工作交给我负责,并交代:“其他的事情你不用操心,就把这八位发言人安排好就可以了。”

我知道处长这么说是有原因的。就在半年前的一次座谈会上,也是有几位代表要上台发言。会议过程中,一个发言人到会场外接了个电话,而按照顺序,下一个就轮到他了,结果这个电话讲了很长时间,上一位同志发言完毕回到座位上,主持人说“请××单位的张××上台和大家交流”时,他还没有回来,会场陷入令人尴尬的宁静。我们赶紧跑出去提醒,他才慌慌张张跑回会场。

这次我负责这个环节,知道大意不得,便打起十二分精神,力求万无一失。从安排发言人集中就座到排发言顺序,从告知如何衔接到提醒携带讲稿,都一一落实到位。不过到了开会时,依然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排在第二位的发言人进场后,才发现把讲稿忘在了车里,而到停车的地方来回需要二十多分钟,再回去取很可能来不及了。我赶紧拿出预先准备好的全套发言稿,找出他的那份给他,总算解了燃眉之急。最后还不错,大家的发言很顺畅。

发言人员可谓是会议中的重点人员,如果发言准备工作出了问题,也会影响到整个会议的效果,因此,把他们安排好、服务好也是万万不可马虎的。

19.特殊情况要重点关注

从事会务工作多年,有两次失误让我印象深刻。

一次是我事先没有询问与会人员的特殊情况,结果将一位坐轮椅的代表安排在了会场中间的座位。会议当天,看着已经就座的代表个个起身搬开座椅让位,坐在轮椅上的同志非常过意不去,连连致歉。当这位代表艰难地来到座位上就座时,主持人已经开始宣读出席者名单了。下午的会议前,大家临时决定每个人依次往里挪一个座位,把最边上的位置留给残疾人代表。

还有一次是一位年迈的老领导参加会议,并有陪护人员随行。老领导是在主席台就座,但我事先没有给陪护人员在前排预留座位,因此他只能坐在会场最后一排。会议进行到一半时,老领导感到身体不适,向陪护人员示意,但由于距离太远,陪护人员没有看清。老领导又坚持了许久,直到旁边的同志发现他捂着胸口脸色苍白。虽然经过一番救护,老领导并无大碍,但也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捏了一把汗。

这两次失误提醒我,一些会议有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人员出席时,会前一定要充分了解情况,并在会议过程中给予重点关注,尽可能为他们提供更加周到细致的服务。

20.抬着轮椅才进了会场

市里召开大会,各项筹备工作差不多都到位了。我又一次核对参会人员名单的时候,发现里面有几位老同志,有的已近八十,于是在名单上标注了一下,并在会务组碰头会上提出,要对这几位老同志重点照顾一下,大家都点头称是。

会议当天,我负责在门口值守。有辆面包车开到会场外,司机下来从车上搬下一个轮椅,我赶紧上前,帮着从车上扶下一位腿脚不便的老同志。可是,当我推着老同志走向会场的时候才突然发现,这是一栋有些年头的老楼了,门前没有设置残疾人通道。望着通向大门的高高的台阶,我只好让老同志先等着,自己赶紧跑到会场,叫了三个年轻男同事出来。我们四个两人一边,一齐发力,连人带轮椅抬起来,小心翼翼上了二十多级台阶,大家都累出一身汗。老同志不住地说“给你们添麻烦了”,弄得我们更不好意思。会开完后,我们四个又把老人抬下台阶。

会后我跟会场管理人员提到这个事情,才知道原来楼后设有电梯,可以直接通到会场。会议筹备过程中,我们方方面面都想到了,却还是没有想到有人坐轮椅这个可能性,这也给我们提了个醒,会务工作中,再多的预设都不为过。

21.让代表帮助代表

在我市,一些会议有时会有少数来自基层的少数民族代表参加。但是因为条件限制,无法为普通话不好的少数民族代表都配上同声传译人员。会场里,常常会看到少数民族代表听得很吃力,一脸茫然的表情,我们心里也跟着着急。这个问题困扰了会务组很长时间。

后来有一次,在会议间隙,我们注意到一位汉族代表用流利的藏语与一位藏族代表交谈,这一下子启发了我。经请示领导同意,在下一次筹备类似会议时,我提前了解了有哪些代表同时掌握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在安排会议席次时,将他们和汉语不流利的少数民族代表安排在一起,也事先和他们作了沟通。同时,适当增加会议间隙的讨论时长,增加代表们沟通交流的机会,以便他们更好地理解会议精神。

新做法带来新成效,那次会议现场效果很好,气氛也很融洽,赢得了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因为语言问题,一些少数民族代表无法融入会议氛围,这无疑会影响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开动脑筋、想方设法为他们解决难题,是做好会务服务的题中应有之义。

三、主席台和休息室

22.主席台上的空茶杯

一次,跟随省委领导到某开发区调研。调研结束后,我们直奔开发区的会场准备召开现场会。主席台上的几位领导悉数就座,主持会议的领导开始讲话。

一上午顶着日头调研,大家都口渴了,纷纷端起会场桌面上的茶杯喝水。“嗯,不错,水温刚好。”我抿了一口茶水,内心给负责上水的服务员点了个赞。

这时,我注意到正对面主席台上的一位领导也端起茶杯,一丝惊讶的神情从他脸上闪过,随即,他冲我们这边招了招手,一手举杯子一手做了个手势。我明白了:茶杯是空的!我还以为会场服务员已经给倒上了??我赶紧联系会场服务员,请她们给主席台添水。后来一沟通才知道,主席台上的茶杯内已提前放置好了茶叶,开发区的会场服务员出于谨慎考虑,以为要等我们工作人员的指令才能倒水。我们喝着会场里的茶水,想当然地认为主席台上的茶水也已经有了。

会后我们总结:在机关开会从未遇到这类情况,因为上茶水的服务员训练有素,对于上水时机的学问早已了然于胸,不需我们工作人员过问。在基层,办会场所我们并不熟悉,却想当然地认为对方会做好。这提醒我们,对不熟悉的会场切忌“想当然”,而要想办法提前熟悉,尽量避免因沟通不够而出现缺位的情况。

23.大字号的领导讲话稿

我刚调到办公室不久,就参加了一次会议的筹备工作。领导安排我负责主席台上领导讲话稿的打印和摆放。会前,处长来检查会务工作,他走到主席台跟我确认讲话稿版本等问题,顺手拿起主席台上我刚摆放好的讲话稿:“字号怎么这么小?重新打一份,换成二号字,全文加粗。”“咱领导年纪又不大。”看到我还一脸不解地嘀咕着,处长耐心地告诉我:“领导讲话时,不可能一直盯着稿子,字小了容易看串行,眼睛也会累。所以,摆在主席台上的讲话稿,字号和行距要略大些。”我这才明白,打印一份大字号的讲话稿对工作人员来说只是举手之劳,却可以为领导提供不少便利。会议服务过程中,只有懂得与服务对象换位思考,才能真正提升会务服务的人性化、科学化水平。

24.“任性”的笔

一次会上,会议刚刚开始,坐在主席台最右侧的领导突然皱了一下眉头,随即小幅度地举起了手中的笔,冲我们工作人员这边使了一个眼色。我心中一紧,难道笔出问题了?顾不上细想就带着几支备用笔迅速绕到主席台后面,来到领导身边。果然,摆在这位领导面前的笔竟然不出水!

下次办会时,我们就多长了份心,凡是摆放在主席台上的笔,都挨个摘开笔帽查看、试用。

无独有偶。一次会前试笔时,我刚拔开笔帽,手就被染得一片漆黑。直液式走珠笔竟然会“喷墨”!幸亏在会前排查出来,不然“任性”笔在会上喷主席台领导一手墨,那就尴尬了。

后来,针对防范“任性”笔,我们商量了两种解决方案:一、在主席台摆放纸笔的同志要提前试用所有的笔;二、采购铅笔并提前削好、试用,确保不断芯后才摆在主席台上。

25.惹祸的大头针

一次会前筹备,在布置主席台桌面时,我竟遇到过一个“流血事件”。事情是这样的:为保证主席台桌面的整洁大方,会议地点所在宾馆的工作人员在桌上铺了一层蓝色毡布。由于毡布长度不够,工作人员将多块毡布用大头针连接起来。

会前检查时,我和一位同事负责检查主席台布置。我俩从主席台两侧分头检查话筒、纸笔摆放等。“啊!”突然,那位同事发出了一声惨叫。“怎么了?”我赶忙过去。其他几位在会场的同事也闻声赶到主席台。原来,这位同事试笔时,笔帽有点紧,用力一拔,胳膊因惯性碰到桌布,被没有完全隐入布中的针头刺出了血珠。我们都有些后怕,万一开会当天出现这种境况就尴尬了。

如何排除这个“安全隐患”呢?我们先是用透明胶带把连接处粘了起来,不过透明胶带无论怎么粘贴,难免有露在桌布外面的部分,影响美观,后来又改用双面胶重新粘贴。

我们不禁感叹:会议服务中隐藏的问题还真不少,必须慎之又慎、细之又细。此外,寻求解决方法时,需先提前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总结出一个最佳方案再动手。

26.误引领导从后门进会场

一次,我局召开一次会议,有两位省厅的领导参会。会议开始前,这两位领导和局领导在休息室休息,我看时间差不多到了,便引导他们去会场。

从会议室到会场,要经过一个长长的通道。走着走着,我突然发现自己竟然不知道该从哪个门进去。这个会场以前我们用过好几次,但我之前负责其他工作,从休息室到会场的路线并不熟悉。局领导在陪同两位领导,也没有注意到我的无措。

沿着通道的每扇门都是一个样子,间距看起来也差不多。我一边心里打着鼓,一边故作镇定引着领导往前走,路过一扇门心里便嘀咕“好像不是这个,应该还在前面”。又到了一扇门,我猜测着差不多了,便试探着轻轻推开门,可是朝里面一看,一个人也没有。我更慌了,又往前走了一个,推开一看,里面黑压压坐满了人。我心想“就是这里”,连忙请几位领导进来,但走了两步才发现,这竟然是会场的后门,上主席台需要经过会场长长的过道。但这时已经不可能再请领导转身出门了,我只好硬着头皮引导领导继续往前走。很多参会人员都扭头张望,有的想鼓掌又有些犹豫,气氛非常尴尬。

那几十米的距离,我感觉走了几十里路那么远。这么一个简单的任务,我都没办好,真是惭愧。事后总结,不管在多么熟悉的地方开会,也总有自己想不到的细节。接受任务后,一定要提前熟悉好整个过程,方能排除意外,确保万无一失。

27.忘记提前报告主席台座次

一次我市召开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会议正式开始前,参会领导在休息室内进行准备。我向领导详细介绍了会场情况和当天的一些现场变动,认为休息室的会前准备工作算是轻松圆满地完成了,就指引领导前往会场开会。

没想到,领导们从主席台一侧上去后,一位座位原本就在近端的领导径直走向了主席台最远端,走过去才发现不是自己的位子,又返回来挨个找。后面有几位领导见状也受到了影响,上台的脚步变得迟疑起来,开始停留在主席台旁寻找自己的座位,我们想上去提醒,这才发现没有安排服务人员引导,场面一时有些混乱,显得很不严肃。

这个插曲也给我们的会务工作提了醒,在重要会议的会前准备时,在休息室也要摆放主席台座次表,提前告知领导主席台的座次安排,或派专门的工作人员引导领导在主席台就座,确保有序落座。

28.少了把椅子的休息室

一次,我们区承办市里的一个会议,我负责安排会议休息室。会前,我去看了看休息室,觉得没什么问题,心里有些窃喜这次任务的轻松,不用清点材料也不用检查座签,休息室没那么多麻烦,不会有什么问题。

很快,领导们一下子都来到了休息室,寒暄落座后发现,椅子居然少摆了一把,还有一位领导只能站着!我顿时羞得满脸通红,赶快跑到其他房间搬了一把椅子进屋。原来,休息室有一把椅子被临时搬走,服务员用后忘记将椅子放回屋了,而我又忘记在会前再次清点椅子数量??

反省这次失误,万万不能因为任务简单就掉以轻心,一定要时刻绷紧认真这根弦,反复细致检查,感觉到轻松的时候,往往就是离失误最近的时候。

29.“藏起来”的洗手间

一次局里召开座谈会,我们租用了一家宾馆的会议室。受场地限制,休息室与会议室分设在两层。我们引导领导在休息室就座后,一位领导问我洗手间在哪?我一下子懵了,支支吾吾答不上来。会前我只勘察了会议室周围的洗手间,却忘记提前去休息室踩点了。

领导提出来,我们才知道休息室内没有洗手间,而我也不知道这层的洗手间在哪儿。我急忙找到宾馆的服务人员询问,才知道主楼这层的洗手间正在维修。服务人员带领我们在宾馆里兜兜转转一直走到旁边副楼,才找到洗手间。浪费了不少时间不说,由于之前没有清扫,这个洗手间卫生情况略显糟糕。

领导虽然没说什么,但我觉得很不好意思。暗自提醒自己,以后再准备休息室时,一定要想好所有的细节,提前踩点熟悉,防止这种情况再次发生。

30.一通没打成的保密电话

某次,省里召开会议,由我市承办。会上,我负责休息室的接待工作。会议中间休息时,一位邻市的领导问我,知不知道哪儿有保密电话,他有事项要联络。

新礼堂刚启用不久,我并不知道这里是否安装有保密电话,只是听说过新礼堂的部分设备还没安装好,凭直觉判断应该没有,就硬着头皮告诉领导,这里没有保密电话。那位领导点点头,说那会议结束后再说吧,就继续去开会了。

领导走后,我马上联系礼堂管理人员,希望能在会议结束前找到一部保密电话机,结果管理人员说这个休息室隔壁的小会议室内就有一部保密电话。会后我反思,这个情况是因为我没有提前熟悉会场才出现的。做好会务工作,会务人员必须全面熟悉、了解会场情况,才能从容应对各种突发需求。

四、会议文稿

31.会议通知落款怎么是去年的

元旦后,我市准备召开全市党外代表人士座谈会,承办部门起草了会议通知代拟稿,我们对通知进行了认真的修改完善,然后按部就班报批送审、排版校对。为了确保文字无误,我还特地把排好版的通知清样返回承办部门进行校对。

就这样,经过了层层修改校对,大家都以为肯定没问题了,就准备正式印制。这时,旁边一位年轻的排版工作人员问了一句:“落款年份是去年,对吗?”大家大吃一惊,定睛一看,果然,落款年份还是上一年。顿时,所有人脸色通红,被吓出了一身冷汗,直呼:“好险哪!差一点就犯下大错了!”

从那以后,在起草、校对通知等材料的时候,我们都对日期进行重点确认,尤其是在刚进入新年的一段时间里,更是加倍留意。

32.电话号码对不对,打过才知道

今年我市召开党代会,我负责会务值班工作。会议前一天,参会人员报到、入住等都顺利结束了,我自己也在会务值班室住了下来。本想可以轻闲一会儿,谁承想,到了晚上,值班电话就一直响个不停,全是参会人员打来的,还都是询问某份材料的发放情况。可是,我自己并没有接到有关任务呀!后来才知道,当天下午报到时本该发放的一份会议材料,还需修改,就改为晚上由发文组直接发到参会人员房间。到了晚上,这份材料还没有发,于是参会人员就纷纷打电话询问。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来是《会议须知》里发文组联系人的电话有误,大家就都打会务值班电话了。

后来我们吸取教训,在校对时,凡是留在会议材料上的电话号码都要拨通核实一遍,如果是传真,就试传一下,确保万无一失。

33.单位职务要核准

我省举办第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我被分配在会务组,负责整理与会人员名单。

名单做出来之后,我报给领导审阅,领导仔细看了一遍,当看到“张亮”的名字时,一脸严肃,对我说:“张亮已经不在工商局了,调到省纪委了,你怎么不认真核对呢!”我向领导解释说,上周五给他们单位打电话核实过,对方交代我写工商局的单位和职务呀。领导说,张亮的新职务这周一省里开会研究通过的,应该写现在的单位和职务。不过领导还是有点不放心,交代我向组织部门核实情况。后来经与省委组织部联系确认,张亮的新职务虽然已经上会通过,但是还没有发文,没有宣布,其单位和职务还应该按原来情况填写。

这样一来二去,虽然还是按照原来的单位职务填写,却让我学到了程序意识和严谨精神,遇到此类问题,必须请组织人事部门审核把关,确保万无一失。

34.女同志和少数民族同胞要留意

我市召开基层干部座谈会,其间正值妇女节。

会议前一天早晨,领导把我叫到了办公室,拿着我做的参会人员名单问:“你知道这些人里面哪些是女同志吗?我市少数民族同胞比较多,你知道这个名单里面有多少人是少数民族吗?都是哪个民族的?”这一连串的发问,顿时把我给问懵了,支支吾吾也说不出个一二三来。

从领导那里出来后,我赶紧请会务组的同志都来帮忙,分组打电话一一核实对方的性别和民族情况,并在名单上标注出女性和少数民族情况,在名单下方统计出女性人数和少数民族人数。领导拿到名单后,告诉文稿组的同志,在讲话稿中加入一些祝福的话。事实证明,这样做现场效果非常好,体现出对女同胞的尊重和祝福,体现出会议代表的多样性和各民族的团结和谐。

这也提醒我,今后在做会议名单时,即使没有食宿安排的任务,名单中也尽可能标注出女性和民族情况,以便领导和参会同志掌握更全面的信息。

35.领导讲话稿的半页白纸

我厅年终总结大会就要召开,会上领导要做全年工作总结。处长带着我们一班人熬了好几个通宵,终于形成初稿,呈报给厅领导。反复打磨,几经修改,就在临开会前一天夜里,领导还对稿件进行了最后一次改定,并交代我誊清后明天一早带到会场。我打起十二万分精神,逐字逐句校对修改,确保万无一失。完成后,我打印了两份,并且一页一页翻着角看了一遍,发现页码是对的,欣欣然放进了公文包,就放心回家休息了。

第二天,我早早赶到会场,把报告放到主席台上,一切都很顺利。谁知,领导讲到第14页时,意外发生了。他忽然停顿了一下,来回翻了翻稿子,然后再讲语速就降了下来,没有按照稿子讲,而是接着刚才讲的问题进一步展开了论述。我听着不对劲,猛抬头,发现领导正在看我,还指了指手里的稿子。我立即反应过来,心知大事不妙,心一下子跳到了嗓子眼儿,迅速把备用稿拿了出来,翻到第14页,快速往后一页一页整个翻了一遍,还好没有问题,就赶紧把备用稿拿上去。拿回领导的那份讲话稿,我翻开一看,第14页上边多半页居然是空白的!事后回想,前晚在翻看核对的时候,我只是点了下面的页码对不对,并没有整页翻看稿子,谁知就是这么巧,打印机故障造成这页的上半页出现空白。

36.到底提出了几点要求

一次,县委县政府召开会议,县委书记在会上讲话。讲话既有工作总结,也对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五点要求。按照流程,接下来是主持会议的县长发言,对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提出要求。县长念到:“刚才书记提出的六点要求,我们要领会好、落实好。”这时我心里咯噔一下,刚才不是讲了五点吗?怎么是六点呢?一想,原来县长的讲话稿是根据上一稿书记的讲话来写的,后来书记讲话又改了一稿,有两点要求作了合并处理,六点要求已经改为五点了,而县长的讲话稿没有进行相应修改。

会后,我们办公室作了总结,要求今后的会议,会上各个讲话稿的最终版本都要统一核对一遍,确保万无一失。

37.礼炮声哪儿去了

多年前,我市举办建市20周年庆祝大会,主持人在会议上宣布鸣炮,与会领导和各方嘉宾等了好一会儿,都没有听见礼炮声,才知道出现了纰漏,场面有些尴尬。

后来才得知,政府送审的会议方案中原先安排有鸣炮议程,但后来市委主要领导对会议方案进行审核时,认为没必要就取消了,修改后重新印发了会议方案。谁知,后来有关科室没有对接好,撰写主持词的工作人员没有获悉会议方案已经修改的消息,依然把鸣礼炮这一项议程写在主持词上,导致了当天的失误。

这次失误被反复提起了许多年,提醒我们会议的主持词和会议议程必须一一对应,反复核对。

第4篇:审计入场会议讲话稿范文

编辑部部门细则一1 该部所有成员规定办公时间为每周周六一天,从早上9:00到下午18:00。

2 上午若有部员有重要的事情不能到场,必须亲自给部长打电话请假,若没请假而不去工作,一次给予警告处分,二次给予严重警告处分,三次取消部门评优资格,四次直接开除。下午网络编辑部所有成员必须全部到齐,不得以各种理由请假不去,不去者处分同上。

3 网络编辑部规定的例会时间为每周的周二大一晚自习下课后,在大一热二班级开例会,讨论部员的想法,和一周的工作计划。不去者处分同第二条。

4 在周六的工作期间,所有部员不得以任何理由带其他同学去系机房上网,一经发现将其他同学请出机房,本人给予严重警告处分。

5 在周六的工作中,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部长所安排的任务者不去者处分同第二条。

6 在系机房不准下载各种大型网络游戏,一经发现将删除游戏,并对本人给予警告处分,屡教不改者直接开除。

7 系里所举行的活动,需要网络编辑部给予配合,在部长的安排下,部员没有按时到场工作四次者取消部门评优评先资格,五次开除。

8 对于本部门所举行的活动,如果不能积极工作而逃避自己应承担的责任者,二次取消部门评优评先资格,三次直接开除。

9 对于我部所有成员,如果在工作中出现大的工作错误而导致严重后果,首先追究部长责任,并追究责任到个人,视情节严重程度给予相应处分。

10 不服从部长的工作安排或者顶撞部长者,视情节严重情况给予相应处分。

注:1、部长要认真细致统计好部员的表现情况,做好记录。

2、部长定期公布部门工作。

3、部长要对部门部员负责,接受部员的监督。

编辑部部门细则二一、编辑人员工作职责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贯彻执行党的科技方针和出版发行政策,坚持双百方针。

2.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及对新事物的鉴别能力。

3.工作中要兢兢业业,深入实际,高度负责,密切联系作者、审稿者、读者,虚心听取大家意见,不断改进编辑工作。

4.编辑加工稿件时严肃认真,做到通读全文,慎重修改,既要尊重作者的原意,又要保证写作质量。付印前要仔细的校对清样,努力做到准确无误。

5.要掌握出版业务知识及版面编排规则,力求版面美观大方。

6.刻苦学习编辑业务知识,不断提高编辑水平。编辑人员应该做到:了解全校各专业、学科的概况、现状和发展趋势,及时了解科技动态;通晓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掌握基本的汉语文法,掌握编辑规范。

7.要热爱本职工作,不为名,不为利,有甘为他人作嫁衣的精神,甘做铺路石,反对以权谋私。

8.对待作者不论资排辈,不优亲厚友,做一个诚实正直的编辑工作者。

二、稿件审查制度

为了保证文章的质量,对来稿均应进行严格的审查,由编辑部所有成员共同把关。

1.审查内容:

2.审查程序:

(1)采编初审:①稿件内容是否符合本刊宗旨。②稿件是否有消极、不健康问题。③书写格式是否符合本刊征稿要求。

(2)副部长和部长二审:①凡是符合本刊宗旨的稿件必须经副部长审查、归类、分出主次。

(3)终审定稿:稿件经二审后上交主席作最终审定,决定采用的稿件编辑发表计划,交责任编辑进行加工。

3.审稿应遵循的原则:

(1)由编辑部负责选定审稿人,作者自行请人审稿,其意见只作参考,不作依据。

(2)审查时要认真负责,对稿件的内容加强规范。

(3)经审稿人认为确无发表价值的稿件,由编辑部负责退稿。

三、稿件管理及编辑加工

1.稿件登记:

(1)稿件可由作者直接送交编辑部。

(2)来稿由编辑人员初审,凡符合本刊登载内容和稿件要求的均应登记。

2.组稿:

(1)经二审后决定采用的稿件安排刊期计划。

(2)编辑部提交每期组稿方案,由部长审查后,再交责任编辑进行编辑加工。

(3)本刊为综合性期刊,每期内容尽量全面照顾到全校各专业学科,同学的需求。

3.编辑加工:

(1)每一期稿件由一名责任编辑,负责全部稿件的编辑加工、插图改制、校稿、制版,联系印刷业务及联系作者等,其他人员协助,编辑部主任复审。

(2)严格审查排版,达不到要求要重新制作,准确无误后再送印刷厂制版,准确性要求达到100%。

(3)对稿件进行文字及写作规范加工,加工后的文章应当是内容重点突出,内容性强,语句通顺简练,结构严谨,标点符号正确无错别字。

(4)学生会主席对等待印刷的稿件从封面到封底的全部内容进行审查,好最,签字后送交印刷厂正式排版印刷。

4.稿件存档:

(1)每期学报印刷完毕,责任编辑将全部底稿及审查意见整理齐全保管。

(2)年终负责将全卷底稿按期整理成册,统编页码(包括审稿意见书)。

编辑部部门细则三为了加强本部内部管理,规范成员行为,明确责任,高效、合理地开展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一、 岗位负责制

1、每次工作坚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共事讲团结,办事讲效率二十字方针。

2、工作中实行负责制,职责分开,责任到人,对本部门成员实行监督责任制。

3、若有建议或要求,应先向部长申报,不得越级申报。

4、学期伊始,各成员要做好工作计划,学期结束时做好工作总结,并由部长汇总。

5、加强与团委其他部门及各系编辑部的联系与工作交流。

6、本部门所有成员应按时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积极开展各项工作。

二、 例会制度

1、各成员不得无故缺席、迟到、早退。未能出席会议者,须提前请假,经部长同意。无故缺席、迟到、早退者须及时向会议记录者说明原因。

2、会议记录应规范具体,包括到会者的出勤情况以及发言记录等。

三、 财务管理

1、本部成员管理财务者,应对来往帐目做出详细记录,并备有发票等,不得私自挪用、占有经费。

2、 用于正当工作用途的款项经费的申报应经部长同意,方可给予报销。任何人不得以私人原因报销私人费用,否则一经查实报委员会严肃处理。

3、报销必须以统一发票为凭证,发票必须写明单位、品名,注明单价、数量及日期,发票用于年终查账。

4、每一笔收入、支出都要详细记录,进行监督,并及时完成会计报表,及时公示。

四、值班条例

1、值班实行排班制,具体由部长安排。

2、值班人员不得无故早退、迟到或缺班。

3、值班人员应处理好随机事务,并保管好公共财务。如借出物品须经当日值班的负责人同意,并办理相关手续,借入的物品要妥善保管,按时归还。

4、值班人员应作好以下几项工作:作好记录;文明对待来客;打扫好卫生;所有物品使用完毕后必须摆放整齐;值班结束后关好门窗。

五、活动申报、开展和报帐制度

1、开展活动前,必须递交申请书,内容包括:时间、地点、形式、活动目的、意义、参赛人员、奖品设置、费用预算及其他部门的协助工作安排等。

2、活动开展期间,遇到问题及时向部长请示。

3、举办活动时所需活动器材购买必须先经部长同意,购买人不得弄虚作假,事后找相关人员报销。

六、奖惩措施

1、由部长根据成员的日常表现对其进行评定,以口头、书面等形式进行表扬,并记录备案,以备评优评先。

2、于每学期末对本部门成员进行综合测评,以备学年评优。

3、对于表现优秀者或做出突出贡献者,适时给予校园之星、先进个人、优秀干事、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

4、无故缺席会议一次者,内部通报,无故缺席会议两次者,取消评优资格。

5、特殊情况除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予以免职处分:

(1)无故缺席会议累计三次及三次以上

(2)三次未完成指定任务

(3)开会时累计三次未做会议记录

(4)工作中三次未佩带工作证

6、若出现严重工作失误,则按责任大小,根据情节严重与否,对相关人员给予一定处罚。

7、未经批准,擅自开展活动引起不良影响或造成一定后果,将按有关条例加以处理。

对玩忽职守、行为恶劣或以院团委名义进行各类违法乱纪行为者,视情节轻重予以处分。

8、对不服从调配、恶意阻挠或负有一定事故责任的成员,经委员会审议,并报知团委老师,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内部批评、取消评优资格、留职查看直至除名等处分。

七、 其他要求

1、本部成员应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注意仪表,言谈举止,在生活中以一个合格的形象要求自己。

第5篇:审计入场会议讲话稿范文

《财会学习》:征求意见稿提出CPA考试设为专业阶段与高级阶段两个层次,同时指出拟向考生提出实务经历的建议性要求。即考生参加最后一科“综合测试”考试前,建议其在具有1年实务经历的基础上报考,实质可能会限制“非从事审计实务”的考生参加高级阶段的考试。有人认为,两个阶段都发证书,第一阶段发初级证书,第二阶段发高级证书,您如何评价两个阶段两个证书?

徐经长:这次CPA考试改革,我理解它是把两个阶段看作一个整体。专业阶段6门课是测试你是否具备会计专业大学本科毕业所应具备的基本水平,测试的重点就是这个,当然也包括了一些内容的改变,主要是判断有没有达到大学会计本科水平。然后高级阶段才能真正测试你到底有没有从事CPA审计实务的综合能力。这种不同阶段有不同证书的意见,是借鉴了国外的做法。这样的话,就有另外一个话题,在最终拿不到高级证书的时候,初级证书什么时候有效。征求意见稿的思路是专业阶段单科成绩5年内有效,高级阶段考试科目应在3年内完成,也就是说高级阶段综合考试允许你考三次,如果你没有通过综合考试,那就意味着前面通过的都作废了。通过专业阶段考试后取得初级证书,势必就存在一个也要界定这个初级证书有效期的问题。但是我觉得这个建议是比较好的。

《财会学习》:考生十分关心新旧制度的衔接问题,按照征求意见稿,需要一年的新旧并行过渡,过渡的时间上是否偏短?从考试的角度说,老考生应如何正确应对?

徐经长:征求意见稿提出,在2009年实施新制度的同时,现行制度继续执行一年,2009年首次报考的考生及曾报考但未通过任一考试科目者,须按新制度报名参加考试;现行制度下已通过部分考试科目的考生,可以选择按现行制度报名参加考试,也可以选择按新制度报名参加未通过科目的考试。如果老考生选择五门模式,那2009年必须要考完,这个过渡期从考试的角度来说肯定是太短了,大家肯定希望时间可以再适当的延长一点。

对于老考生来说,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加强信心,大家面对的情况是一样的。

《财会学习》:考试科目增加后,有考生提出来,由于国外有些国家的CPA考试每年考一次或多次,我国也要向他们学习这一点,一年考两次或多次,您认为我们是否有必要增加考试的频次?如果组织方对放开考试频次较为谨慎,您认为是出于何种考虑?

徐经长:加强考试频次,从考生角度可能是有利的,但是从考试组织者来说,有一个成本的问题。毕竟6+1模式与以前不一样,每次考试要准备两套试题,还包括考试内容、题目内容等等的改变,因此从组织者的角度上,必定要考虑组织成本的问题,所以对CPA考试这样一个全国大规模的考试,考试组织者希望把问题尽快解决为好是可以理解的。

考试方式将来可能会是机考,只有实行机考以后,才能每年考试多次。国外注会每年考多次是因为它已经基本上与托福等考试方式一致了,这涉及到我国很多技术的发展问题,包括网络技术等等方面,技术越发展,考试次数越多,考生越方便,在我们国家现在是一个过渡期,由于客观原因的制约可能还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但是我认为一年考两次还是可以的,只考一次对考生的压力的确是比较大的。

《财会学习》:关于“6+1”考试科目的设计思路,专业阶段新增“公司战略和风险管理”,高级阶段做综合测试,两个测试都是遵照《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的框架。由于《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本身比较抽象和概括,而考试范围比较宽泛,鉴于考试命题预计较为灵活,考生是否需要从现在起做一些准备?如果需要的话,需做哪些准备?

徐经长:“公司战略和风险管理”这一科目,因为现在也没有这个教材,考生要准备也只能看看类似的这些教科书。我想不管以后教材内容怎么编,公司战略管理与风险管理的基本内容是一致的,其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等等都是会体现的,所以如果要提前准备的话,建议考生可以看一些重点学科相关的大学教材,我觉得还是可以有一些帮助的。

CPA考试属于门槛很高的准入考试,准入考试对决定未来中国CPA的素质很重要,增加战略管理与风险管理,就要求CPA具备这样的业务能力与素质,增加课程的目的就是要让未来的CPA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在如今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对很多会计业务的审计,如果你脱离了公司的战略与公司发展的背景,可能只能看到表象,所以要求CPA具备更深刻的分析能力。

《财会学习》:有考生认为,因为 CICPA的业务主要在国内,所以进行英语水平测试有画蛇添足之感,英语测试的必要性不是很强,您如何看待这一点?

徐经长:部分考生以CICPA的业务主要在国内,从而建议取消英文水平测试,我认为这不是理由。我觉得应这样看,目前很多外资企业在中国都有业务,很多中国公司海外业务也日益增多,这是与整个中国对外开放程度与外资建立中国市场密不可分的,我们注册会计师需要具备英语方面的业务能力。当然我们现在没有这样一个统计,就是说到底有多少CPA在做一个非英文环境下的审计,有多少CPA是在做英文环境下的审计,如果统计出来,可能会确定有相当大比例的CPA就是在英语环境下从事业务,它就有英语的职业胜任能力要求。作为准入考试来增加提高这方面素质的要求,毕竟是决策层的一个基本态度,不管最后怎么样,有这方面的准备是符合提高素质要求的。

《财会学习》:CPA考试作为职业准入考试,在征求意见稿中,明显加入了“重视实务操作”的思想,受这种思路的影响,您认为原5科教材的内容是否会发生较大改变?出题思路和考试难度是否会发生较大变化?

徐经长:前面已经谈到,初级阶段主要测试你是不是达到一个大学会计专业本科的要求,内容上肯定会有一些变化,但我理解应该不会发生太大的改变,现在的CPA考试本身就实务性很强,以会计为例,从考试内容、教材安排,基本上都是按照准则,准则就是规范实务的,没有准则之外理论性的内容。对于CPA考试的理解,大家的共识是认为CPA考试是一个实务性的、前沿性的,紧随我国准则发展变化最快的考试,它实际上起到导向的作用,一代又一代的注册会计师都是通过这个考试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的。

我认为CPA考试担负了一个很重要的职责,就是将我们财会领域最新的成果以最快速度反映在教材中,大学教材更新可能要两三年或者更长时间,但CPA教材每年都在更新。

《财会学习》:CPA被誉为职场金领,但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部分CPA的执业水平受到质疑,这次改革某种程度上也是以CPA的执业能力为出发点的。您认为这种改革对改善与提高CPA执业水平有哪些影响?

徐经长:部分CPA执业水平受到质疑,中外市场都有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强调两点,第一是业务能力,CPA的业务水平有没有达到做审计的要求。我经常讲的一个概念就是CPA考试就是要考一百分,你考六十分,剩下的四十分都是假账,你把审计报告报出去就是告诉人家我是六十分的注册会计师,这是不行的。一百分才是及格,这是什么概念呢?我们注册会计师与医生、律师为什么在西方是最受欢迎的职业的原因,就是这三个职业有个共同的特点:要求完美,它不允许你犯错误。你作为医生犯了一个错误就没有改正的机会了,实际上注册会计师也是这样,我们对自己的要求是百分之百的,这就是你的执业能力,会计核算都不清楚怎么去做审计,懂的还没有别人多怎么去审计别人,这是业务能力问题。第二是职业道德。“四大”为什么能走到今天,他们很清楚:我们就是服务行业,我们就是为别人服务的,服务行业特别强调信誉,是靠信誉来生存的。安达信是最典型的,大家认为你不可信了,那很自然就被淘汰了,所以服务的意识、职业道德的意识非常重要。这次改革分阶段考试,总体上有利于提高CPA执业水平,特别是综合测试,当然现在我们很难说综合测试将是一个什么样的架构,但是我想经过专家们充分讨论之后,最终能够达到确实是提高CPA执业水平的目的。

从改革来讲,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在我国制度改革不断前进、经济越来越国际化的大的背景下,CPA考试作为一个全国统一考试,不可能几十年不变,所以改革是正常的,我们一定要用一个很宽容很积极的态度去看待,包括考生、辅导机构、大学会计教育等,都应该是以这样的态度去认识。只不过接下来我们是要讨论怎么样去完善改革,怎么让改革更体现中国CPA未来发展的特点,这些特点就是刚才讲到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国际化,包括与其他国家的资格互认,这些都需要通过改革一步步达到目的。

链接二:网友热议CPA考试制度改革部分摘录

Sunnykong:我觉得改革不一定是坏事。我比你们大多数人起点都低,从去年开始考试,到现在一科都没过,而且只是个大专文凭。虽然科目增多了点,门槛提高了点,但是《征求意见稿》说难度有所降低啊,对注会含金量也提高了很多。我们有一天考过了,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物以稀为贵嘛,到时候你可能希望考试20科呢。嘿嘿

乐天天:建议一年考两次,归根结底考试目的是为了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而不是为考试而考试。

Yangyang007:对于改革的目标“将注册会计师考试打造成中国注册会计师走向国际的通行证”双手赞成,但是否也应向ACCA那样一年有两次考试。

清溪流泉:建议通过两阶段考试分别获得证书,通过专业阶段颁发获得注册会计师非执业专业资格证书,通过高级阶段获得注册会计师高级资格证书。

Byof:希望能加入能力方面的测试,不然的话靠死记硬背考出来的会大大降低CPA的可信度。

涓涓而上:闻鸡起舞成就一生不悔天道酬勤注定梦想成真!

第6篇:审计入场会议讲话稿范文

[文秘站 ()帮您找文章]文稿服务是党委办公室重要的职能,文稿起草是一项政策性、思想性、业务性很强的工作。文稿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和影响到领导和领导机关的工作。为了切实搞好文稿服务,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着重把握了以下几个主要环节。

一、情况掌握全

文稿服务工作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只有广泛获取信息,全方位掌握情况,才能胸有成竹,厚积薄发。首先,注重调查研究。我们组织文稿服务人员,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层次、全方位地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其次,注重资料积累。“笔上一分钟,笔下十年功”。我们要求文稿服务人员要脑勤、手勤、脚勤,多方收集掌握情况,做好有关资料的整理和贮存,有关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有关动态的掌握和反馈,以便在从事文稿服务时信手拈来、倚马可待。第三,注重获取信息。我们努力在阅文、参会、培训等方面为文稿服务人员创造条件,让他们充分了解国际国内形势,准确把握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全面掌握各级党委的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部署,切实增强文稿服务的预见性、前瞻性和主动性。

二、分析问题透

文稿服务工作掌握的信息面要广、量要大,但反映给领导的则要少、要精,正所谓“繁中升华聚成简,简中俱是精华点”。我们要求文稿服务人员善于开展深层次的理论思考,娴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综合运用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具体与抽象以及比较、分类、统计等方法和手段,对文稿服务的内容进行深入思考,认真研究,辩证分析,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探索出带规律性和创新性的理念和观点,为领导提供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以便领导作出科学的决策,实践中能够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三、文字表述准

文字表述准确、精练是文稿服务的基本要求。我们在文稿服务过程中,着力做到三点。一是文风朴实。文字表述力求语言准确、鲜明、生动、朴实,不过多雕饰,不追求词藻华丽、语言生涩,让人看得懂、听得进。表现形式坚持多样化,突出灵活性,不搞公式化、套路化。既使有时为了结构形式上的工整,也决不因文害义而词不达义。文稿内容坚持言之有物,资料翔实、论证有力,少讲空话套话,摆事实清楚明了,讲道理逻辑严谨。二是观点鲜明。无论是起草领导讲话稿,还是撰写重要文稿,都坚持把握主题,突出主线,抓住重点,画龙点睛,给人一目了然的感觉。如市党代会《报告》提出“全力谋发展,一心为人民”的主题,得到干部群众的广泛认同。三是语言精练。文稿力求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意到言到,意尽言止,杜绝冗长乏味,动辄洋洋万言,让领导沙里淘金。我们提倡“文章不厌百篇改”,反复推敲,精心打磨,从起草、初审、到终审,每个环节都严格把关,直到领导满意。

第7篇:审计入场会议讲话稿范文

——总结报告

一、

沙龙活动(一)介绍

活动主题为:

时间:

地点:

主办单位:

合作单位:

活动目的以及意义:通过举办免费的沙龙活动,邀请养老行业行业精英进行交流分享,加强与政府单位、养老行业单位、媒体等联系,建立良好关系;也通过免费公益的沙龙活动,树立公司良好的品牌形象,从而达到一个较好的宣传效果。

备注:沙龙活动主要目的:以孝心网名义,通过免费的公益性质的沙龙活动方式,进行公司品牌形象宣传,树立公司良好的品牌形象。

二、

沙龙活动目标达成情况

计划目标:人数规模:30人;3家本地知名媒体进行宣传报道;活动预算3K。

完成目标:活动到场27人;2家本地知名媒体进行宣传报道;活动实际费用:3K以内。

沙龙活动目标达成情况:活动共花费费用3K以内,到场嘉宾27人,其中2家厦门本地知名媒体对活动进行了宣传报道;活动按照原定计划流程顺利进行;活动现场效果达到预期效果,氛围较好,到场领导以及养老行业来宾对此次活动进行了赞赏以及肯定,其中意外收获的是厦门爱欣老年公寓张院长在现场主动提出与我司进行合作。

三、

关键问题及改善措施

1、

活动方案的确认

(1)

活动主题确定问题:第一期活动主题为互联网思维在养老行业的应用

。市场部在定活动主题的时候,并未召集公司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沟通探讨,只是单方面和刘总进行确认。并未充分考虑受邀嘉宾对于主题认知度,导致活动现场对话环节,到场来宾无从对主题进行发挥交流分享。

解决建议:在定活动主题之前,先充分考虑受邀嘉宾的身份,以及当下养老时事热点,有针对性的拟定主题,并召集各部门负责人进行开会探讨,最终确定主题。

(2)

活动场地选择问题:活动方案制定时,未和财务总监确定活动预算,考又虑到活动成本问题,前期一直寻找免费的活动场地,方案定后,场地未及时确定,导致活动宣传以及嘉宾邀请时间上推迟。

解决建议:先明确活动预算,合理计划活动费用,进行多方沟通对比,但在选择场地须优先考虑活动场地适合举办活动。

2、

活动方案执行阶段

(1)

嘉宾邀请问题:嘉宾邀请未跟进到位,均通过短信邀请和电话邀请,对于有疑虑的嘉宾,并未上门进行拜访说明活动;嘉宾邀请名单提交后,部分对接人并未进行一一对接沟通,导致现场到场数低于提交的嘉宾数。

解决建议:在嘉宾邀请上,根据活动主题,来确定受邀对象,进行分类;各负责人先拟定嘉宾名单,提交市场部审核,审核后再进行邀请;邀请名单提交后,各嘉宾对接人需及时跟进嘉宾参加活动情况意愿,以便市场部对相关计划进行调整。

(2)

活动物料问题:市场部人员对于设计不够专业,耗时较长,导致其他任务安排上没有进行及时的推进。

解决建议:将设计物料打包给专业的广告公司进行设计制作。

(3)

活动现场资料准备:公司介绍PPT制作,太传统、没有新颖,演讲稿:没有和刘总沟通清楚,到最后一天才临时准备演讲稿。主持稿:对话环节的提问问题思考不够,提出的问题与活动主题不相符。

解决建议:现场资料与各资料使用人进行充分沟通,共同完成。

3、活动落地环节

(1)嘉宾到场率问题:来宾到场数低于活动提交的名单数,到场率较低。(原因分析:天气问题,以及邀约嘉宾的对接人未跟进到位)

解决建议:各邀约嘉宾的对接人需及时跟进嘉宾的到场情况,随时电话沟通,未及时到场问题;活动方案制定前期需考虑活动当天的天气状况,对于不可抗力因素要做好充分准备:例如下雨天,进行温馨提醒,以及再次诚恳邀约嘉宾参加活动。

(2)

嘉宾引导问题:嘉宾入坐的指引纷乱(工作人员未想好重要嘉宾的座位),导致先到嘉宾的现场交流尴尬。

解决建议:对于重要嘉宾的位置安排,需充分沟通,并在现场预留重要嘉宾位置,若嘉宾未到再做位置调整;各邀约嘉宾的负责人需到活动现场,对嘉宾进行引导入座。以及引导认识,避免现场交流尴尬。

(3)

活动流程问题:期间准备的播放视频只有一个、公司PPT自动播放速度比较快;主持人开场:对孝心网公众号和活动沙龙微信群的介绍不够、画面停留时间短;对话环节:都没有按照事先计划的主持人与嘉宾的对话方式,而是嘉宾直接一下子讲完,主持人对话的语气比较牵强,没有营造对话氛围;提问环节对话嘉宾已经入坐;品酒环节:嘉宾几乎走完。

解决建议:活动落地前期,主持人与现场机动人员需进行走场,熟悉流程,模拟现场;提出现场可能出现的突然性状况并制定解决措施;主持人根据活动现场情况,重要的流程不变的情况下,可灵活应变调整。

4、活动宣传

(1)活动前期宣传:考虑到活动预算问题,前期宣传,主要通过官网、微信以及相关养老群宣传,效果不够明显;通过刘总关系进行厦门广播电台宣传,效果十分明显,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但是并不是有针对性的宣传。

(2)活动后期宣传:搜狐焦点:第二天就报道孝心网活动(问题:部分语句不通顺、错别字较多),公司内部宣传:活动第三天才在公司官网、孝心网公众号,未在孝心网站,部分公司员工个人微信推广,宣传不具时效性。

解决建议:1、考虑选择付费宣传手段,可确保宣传效果;2、活动宣传文稿,指点人员及时撰写;3、媒体邀请时,需充分沟通宣传的内容以及达到的效果。

四、下步沙龙活动计划

1、研讨下次活动的主题、活动举办的时间(周末时间)、次数(建议每个月举办一场)。

2、寻找更加合适的场地(成本低、氛围、地理位置好找)。

3、考虑与其他单位合作的方式共同举办。

4、统一工作人员的服装(孝心网夹克)

5、制作公司礼品袋。

6、主持人选择。

第8篇:审计入场会议讲话稿范文

44岁的肖女士和丈夫努力一年之后,终于如愿怀上二胎,但是13岁的女儿雯雯(化名)百般不愿意,相继以“逃学”“离家出走”“跳楼”等方式相威胁。在女儿尝试用刀片割手腕后,怀孕13周零5天的肖女士不得不含泪到医院终止了妊娠。

肖女士的“二胎”计划因遭遇女儿的以死相逼而“流产”,凸显了当下孩子唯我独尊、舍我其谁的自私与任性,折射出独生子女家庭有求必应、百般溺爱的教育短板。孕妈的“含泪”打胎,既是对拟要二胎夫妇的有益警示,也为如何正确实施家庭教育的社会话题提供了反面案例。

以“自杀”逼孕妈弃二胎的过激行为,倒逼我们对失当家教的反思与检讨。其一,不能过分溺爱和迁就孩子,要教育和引导孩子学会与人共处、分享爱心;二是不能只将生育二胎视为“大人”们的事而忽视孩子的感受,要把增人添口当作家庭大事沟通协商,尤其要多从为独生子女添“伙伴”的角度向孩子说明道理,多讲好处,切忌罔顾孩子的尊严与感受,一意孤行和先斩后奏。学校教育亦不能袖手旁观。

广告法不能给烟草广告“留口子”

1月19日是《广告法(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公开征求意见的截止日期。二次审议稿虽与第一次审议稿相比更为严格,但不少控烟专家和法律专家认为烟草广告应该被“广泛禁止”而非“严格限制”,二次审议稿依然为烟草广告留了口子。

事实上,我国早在2003年就加入《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并于2007年全面履约。《公约》第13条及其实施准则明确指出:履约国应全面禁止所有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然而,直到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秘书处对各履约国的烟草广告禁止情况评估显示:中国为零分。此次广告法大修,本应成为我国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全面禁止烟草广告的重要契机。世界卫生组织也一再强调,禁止各种形式的烟草广告,是预防年轻人开始吸烟、降低全体人口烟草消费量的最佳办法。

立法本身就是一个不同利益主体博弈的过程,烟草广告条款的博弈背后,一方是烟草企业的利益,另一方则是公众的健康权益。有关方面必须态度明确、立场坚定。

学“脱衣”民警做“该做的事情”

泰州大妈为避让电动车摔倒在地,民警杨锦鹏立刻脱下自己的警服棉袄,垫到大妈的身子底下。据大妈回忆,“民警脱下身上的警服后,轻轻把我头和上半身抱起来,把衣服垫在我身下,他抱着我的头,拨打了120,还不停地安慰我说120救护车马上就到。”在“脱衣”民警看来,这实在是再平常不过:“这只是我该做的事情!”然而就是这么一件“该做的事情”,温暖的不仅是摔倒大妈,还有所有人的心。

“脱衣”是多么难能可贵的“该做的事情”,无疑也是最崇高的“该做的事情”。这位民警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标杆,我们要向他学习,多做、做好“该做的事情”。无论是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还是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乃至推进社会的文明,这样的“该做的事情”,每个人都应该身体力行。也唯有如此,整个社会的向善向真向美,才能蔚成风气。

7.4%

据国家统计局消息称,我国2014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636463亿,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4%。

270亿通

据北京市网信办的《2014骚扰电话年度报告》显示,2014年全国骚扰电话总数高达270亿通。

第9篇:审计入场会议讲话稿范文

关于《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的说明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中央纪委研究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受中央纪委常委会委托,我就规则起草的有关情况向全会作说明。

一、关于规则稿起草的必要性

党的十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纪检干部队伍建设,要求监督别人的人首先要监管好自己,把纪委的权力关进制度笼子。2015年6月,中央纪委常委会贯彻落实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精神,提出整合监督执纪相关制度,制定一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工作规则。2016年年初,启动规则制定。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后,对在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确定此项规则给予充分肯定。

关于制定规则的必要性,有以下几方面考虑:

第一,全面从严治党,纪检机关首先要把自己摆进去,扎紧制度的笼子。六中全会以审议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为切入点,对全面从严治党作出新的战略部署。党内监督条例规定,各级纪委是党内监督专责机关,肩负着监督执纪问责的重要职责。己不正,焉能正人。要密切联系实际,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强化自我监督,从严管好自己。监督既要靠组织和敢于担当的人,也要靠制度。制定监督执纪工作规则,是中央纪委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的重大举措,以实际行动向全党作出郑重承诺,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队伍,回应党内关切和人民群众期盼。

第二,制定规则的根本目的是构建自我监督体系,推进纪检机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党内监督是全面从严治党的迫切要求,纪律检查机关的自我监督是党内监督的重要方面。党的领导本身就包含着教育、管理和监督,对纪委的监督首先在于各级党委。信任与监督、自律与他律辩证统一。制定规则就是信任不能代替监督理念的制度体现,健全监督执纪规程,并向党内外公布,有利于加强党委对纪委的领导和监督,有利于把纪委的自我监督同接受党内监督、民主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的有效机制,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纪委的权力不被滥用,用担当的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

第三,制定规则是坚持问题导向,解决纪检机关突出问题的迫切要求。监督执纪问责是纪委最重要的权力,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党的十以来,中央纪委机关及全国纪检系统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的纪检干部,反映出纪检干部并没有天然的免疫力,纪检系统在管理监督方面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一是制度本身不完善,需要与时俱进。案件审理工作条例颁布于1987年,案件检查工作条例修改于1994年,不少内容已难以适应当前工作需要,100多个配套制度,规定零散、标准不一,一些关键环节存在制度漏洞。二是有纪律不执行,严重损害纪检干部形象。有的朋友圈、关系圈不干净,与有问题反映的干部、商人勾肩搭背;不讲规矩、不守纪律,越权接触相关地区、部门、单位党委(党组)负责人;规避审批程序,私自留存、擅自处置问题线索;无视审查纪律和保密纪律,打探消息、跑风漏气;面对围猎防线失守、以案谋私,说情抹案、收钱收物;利用权力寻租,做生意、拿项目,为他人提拔打招呼,甚至充当保护伞,令人触目惊心。没有更加严格的制度制约,就会造成管理漏洞,产生监督盲区。必须找准风险点,扎紧制度篱笆,向全党全社会昭示,纪委的权力是有监督的,纪检干部是有严格纪律约束的。

第四,监督执纪纪律是政治纪律,必须有针对性地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全面从严治党,要用严明的纪律管全党、治全党,对纪委自身的监督,依据就是党规,尺子同样是党的纪律。纪检机关是政治机关,监督执纪是政治性极强的工作,纪检干部在作风和纪律上偏出一寸,纪检事业就会离党中央的要求偏出一丈。执行党的纪律情况,直接关乎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给全党全社会带来的政治效果。在党中央坚强有力领导下,纪检机关尊崇、找准职责定位,加强自身建设、持续深化三转,推进监督执纪理念和实践创新。明确纪律审查是党内审查,必须讲政治顾大局,把握树木与森林的关系;把纪律挺在前面,实践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转变谈话调查、审查审理方式,回归党内执纪审查的本质,用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把犯错误的干部拉回到正确轨道上来;规范审查程序和工作流程,严格涉案款物管理,建立审查安全责任制,努力降低各环节风险。实践探索在前、总结提炼在后。规则明确了执行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纪律的具体标准,体现了以自我革命的勇气和担当,建设一支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的过硬队伍的决心。

二、关于规则稿起草过程

中央纪委常委会组织文件起草组,分10多个专题深入研究,捋清监督执纪制度的来龙去脉,结合剖析典型案例,查找哪些问题是有制度没执行、哪些是制度本身需要与时俱进。起草工作始终遵循以下原则:依据和相关党内法规,把对纪律检查工作的要求细化具体化;坚持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强化监督制衡和刚性约束;坚持纪严于法、纪法分开,运用党言党语、纪言纪语;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注重与其他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的协调衔接。

起草规则和征求意见的过程,就是全国纪检机关深入学习思考、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纪律教育的过程。众人拾柴火焰高。中央纪委领导同志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纪委书记座谈会,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组织中央纪委机关18个部门和部分省区市纪委,分别起草规则初稿,在汇总梳理、提炼概括基础上,形成规则征求意见稿。2016年10月,下发全国182家纪检机关(机构)征求意见,掀起了学习制度、研究规则的热潮。从反馈情况看,各单位一致认为这部规则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体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向全党全社会释放了正人先正己的强烈信号,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各单位提出许多很好的建议,共计1150条。中央纪委常委会责成文件起草组认真梳理、吸收修改。

中央纪委先后召开10多次常委会会议、办公会议、专题会议对规则稿进行深入研究、讨论和修改。12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分别审议了规则送审稿,同意将其提交本次全会审议。

三、需要重点说明的几个问题

第一,坚持审查手段要宽、审查决策要严。在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方案时指出,坚持宽打窄用,调查手段要宽、调查决策要严,必须有非常严格的审批程序。规则紧扣监督执纪工作流程,严格规范立案条件、审查程序、审批权限和请示报告制度,要求审查谈话、调查取证全程录音录像,严格移送司法机关程序和对涉案款物的管理,这些规定既突出了监督执纪特色,又与正在制定的国家监察法相互衔接和配套,体现了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有机统一。

第二,把纪律挺在前面,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是从党的历史和从严治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规则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这个一贯方针,详细规定了谈话函询的工作程序,推动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对初步核实、立案审查、调查谈话和证据收集作出具体规定,尤其是对审查时限作出严格限制,原则上不能超过3个月,特殊情况下经过审批,也只能延长一次,不得超过3个月。这样就倒逼纪检机关,条件不具备、基础工作不扎实,就不能立案,为今后实践四种形态、强化自我约束提供了重要保障。

第三,提炼有效做法和具体实招,上升为制度规范。管理监督不能大而化之,必须落实落细,盯住人看住事。规则提出,审查组设立临时党支部,加强对审查组成员的教育和监督;调查取证应当收集原物原件,逐件清点编号,现场登记;建立打听案情、过问案件、说情干预登记备案制度;审查组借调人员,一般从审查人才库抽选,实行一案一借;实行脱密期管理,对纪检干部辞职、退休后从业作出限制规定;开展一案双查,对执纪违纪、失职失责者严肃查处。把这些行之有效的实招写进制度,有利于加强监督制约,管住我们队伍中的大多数,惩治极极少数。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提交本次全会审议的规则稿,在名称中增加了试行二字。监督执纪的实践不断发展,各级纪检机关情况千差万别,有很多问题是起草规则时难以预见的。本着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态度,中央纪委常委会建议,规则先试行一段时间,再根据实践修改完善。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制度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只有进行时。希望同志们站在全面从严治党、推进标本兼治的战略高度,深刻领会党中央意图,严肃认真地审议规则稿,提出修改完善的意见建议,使规则成为纪检机关依规治党、强化自我监督的制度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