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范文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精选(九篇)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1篇: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范文

关键词 地面气象;气象观测;工作质量

中图分类号P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1-0120-02

在日常气象保障工作中,因观测资料不够及时、准确,给气象保障工作造成被动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如何提高观测人员的业务水平,确保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的及时性、准确性,是各级气象部门必须重视的一项工作。本文结合我单位地面气象观测班在日常工作中所暴露的问题,就如何提高地面观测工作质量谈几点意见。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专业理论基础薄弱,造成部分气象要素判定错误

地面气象观测工作专业性很强,如果没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就很难正确地观测判断各种气象要素。目前,观测员普遍存在对基础理论知识学习重视不够的问题,如对云的生成原理、演变规律及云与一些天气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等知识掌握不够,造成云状和降水性质、强度等要素观测判定的错误。

1.2对规范掌握不够全面、准确,技术错情时有发生

气象技术规范是组织实施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依据。如果对规范理解不深、掌握不细,就容易发生错情。如部分观测员对加强观测的标准、起止时间、间隔时间的观测记录,对轻雾、天空可辨雾、天空不可辨雾等天气现象之间转换的记录与能见度纪要栏记录的关系,以及危险天气出现在正点观测时间内的观测记录等内容没有很好的理解和掌握,造成技术上错情的发生。

1.3业务技能不够熟练,造成观测数据不准确

目测水平不高,经验不足,易造成人为误差。特别是对云量、云底高、水平能见度的观测,对观测员的观测水平依赖较大,因对观测基本技术掌握不够,造成了部分观测数据不够准确,甚至出现错把密卷云观测成层积云的现象。

1.4工作责任心不强,观测质量不高

观测员实施地面气象观测常常是一个人独立完成的。观测过程中能否严格按照规范操作,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将直接影响观测工作质量。特别是夜间观测,技术难度大,工作艰苦,更要求观测员要有良好的工作姿态和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在日常工作中,各种要素观测记录数据多,计算、编报、抄填环节多,工作量大,稍不细致就容易出现差、错、漏现象。当前还有个别观测人员因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不细,标准不高,工作中出现疏漏,影响工作质量。

2几点措施

2.1加强理论学习,打牢业务基础

地面气象观测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气象观测员必须掌握相关的知识,才能更好地胜任气象观测工作。上岗前,必须经过系统的专业理论学习。在此基础上,还必须结合所在场站的环境特点,所担负的工作任务,认真进行跟班实习,了解本地气象特点及场站周围基本障碍等情况,弄清观测中应注意的问题。随着自动观测设备的推广使用,计算机技术在气象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对于完成好本职工作十分重要。认真负责,严守岗位,严格执行规范规定和技术标准,准确及时的实施地面气象观测。遵守各种技术操作规程,熟练掌握观测方法和要领,努力使观测结果全面、客观地反映当时当地大气的实际状况。决不能以主观臆测代替客观实际,严禁谎报天气和伪造记录。

2.2进一步加强对技术规范的学习理解

气象技术规范全面、系统地规定了气象观测的程序、方法,明确了具体的要求。加深对规范的学习理解,掌握观测基本技能,才能完成好气象观测任务。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积累观测工作经验,加强目测与器测的对比训练,提高对云、能见度等气象要素的观测能力,力争减少人为误差。

2.3加强对观测技术骨干的培养

要加强对观测员爱岗敬业教育,充分认识干好工作的重要性。气象台观测员队伍流动性较大,要认真制定业务训练计划,注意加强以老带新,保证观测队伍的稳定性。要加强对观测骨干的培养,每个气象台要保留一至二名业务过硬的观测骨干。

2.4组织开展地面气象观测新兵下基层台站实地学习观测技能

目前上一级单位气象专业兵在训练团主要学习的是各种气象理论知识,没有实操经验,分到台站以后经常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才能真正胜任工作,如果在训练团的时候就适时组织他们下到基层台站跟班学习,这样就能提前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更好的消化所学理论知识,为将来的工作打好基础。

2.5提高野外机动气象观测能力,以适应机动气象保障工作的需要

机动作战已成为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主要作战样式。机动气象保障任务日趋繁重,野外机动观测作为气象保障的一部分,要求将越来越高。野外机动气象观测必须将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有效地结合起来,要适应机动保障特点,摸索机动保障方法,不断提高机动保障能力。

2.6连续监视天气变化,重点做好重要任务、复杂天气尤其是危险天气的观测工作,及时报告天气情况,积极主动地为部队服务

遇有重大任务,气象观测人员要随时注意天气的变化。特别要重视对危险天气的观测,一经发现,就要立即进行判定。并连续不断地观测其发展变化情况,直到消失为止,切实做到及时发现,准确判定,严密监视,随变随测,及时通报,不漏过任务一个重要的天气变化迹象。

2.7严格遵守各项工作制度

在实施地面气象观测的过程中,不但要准确及时地进行天气观测,而且要认真细致地进行记录、计(查)算,作到错情不出门;当遇到天气复杂,判定结果把握不大或天气飞行天气条件下变化不定时,应组织进行集体观测;认真执行交接班和工作质量检查及评定制度。

2.8爱护仪器设备

气象观测仪器就是气象观测兵的武器。气象观测仪器一般精密度较高,如果使用、维护、保管不当,容易受到损坏。以至影响气象观测工作和气象保障任务的完成。因此,使用气象观测仪器必须严格按照操作步骤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并要切实做到按章办事,经常检查,定期维护,妥善保管,保证仪器设备随时处于良好状态。如果发现仪器设备有故障,要及时更换或设法排除,排除不了的,报请上级处理,严禁随便拆卸仪器或没有修理技术能力的人去蛮干。

参考文献

第2篇: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范文

1 观测重要性及资料应用前景

农业气象观测是气象基础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结合气象天气预报对农业生产开展决策服务的根本,严格执行观测规范和有关技术规定,严格农业气象观测质量考核,保持农业气象观测人员的相对稳定十分重要。

( 1) 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是制约农业生产的重要因子之一,往往导致作物生长发育受到抑制或损害,造成减产或品质下降。进行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观测调查并及时、准确地提供相关情报,是组织防灾、抗灾和指导农业生产的关键。也是为开展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预警预报积累基础资料。因此,在作物生育状况地段上观测的同时,重大的灾害,要及时做好本站全县范围内的调查,以不漏测所调查的内容,满足情报服务需要为原则。

( 2) 物候现象是生物节律与环境条件的综合反映。物候观测资料可以预告农事活动,对作物引种、布局、园林建设、农业气象预报、情报,农业气候专题分析及区域气候的研究,编制自然历等方面均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不能忽视。

( 3)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执行以来,宁夏一级台站一直开展着主要农作物生长量的测定,包括作物不同发育期的叶面积、干物重、分蘖消长、灌浆速度等。生长量资料有效反映了一定时间间隔内气象条件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对准确分析作物某一时段生长发育状况,开展决策气象服务具有一定的帮助。目前,该资料在农业气象报文中没有涉及到,所以一直不能够及时上传,失去了使用价值。

2 观测记录存在的问题

2. 1 作物观测

2. 1. 1 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

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是危害农业生产常见的自然灾害,使作物生长和发育受到抑制或损害,是产量减少或品质下降的主因。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的观测调查中,存在着观测调查记录不完整、不规范等问题。因此,不能够准确真实地反映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情况及受害程度。具体反映在农气簿 -1 中,“观测地段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观测记录”栏里有农业气象灾害或病虫害的观测记录,农业气象灾害或病虫害已遍及全县,达到 100%,而“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调查记录”栏中却没有相应的调查记录。例如表 1: 永宁县麦套玉米观测地段霜冻灾情记录,全县受灾达到了 100%,由于作物受害程度基本为同一等级,只在备注栏进行了说明,没有大田的灾情调查记录,也没有进行表 2 相关要求的调查记录。这样的记载方法,虽然也反映出了灾害的发生发展和受害情况,但按照《农业气象观测规范》要求,没有做到完整和规范。霜冻是温度异常引起的农业气象灾害,春霜冻多出现在喜温作物出苗后。为了及时、准确地提供情报,要严格、规范地进行观测、调查、记录,不得漏测。特别是天气气候情况按《规范》中第 6. 1. 5 详细进行描述记录,根据受灾面积、比例尤其不要缺漏文中表 2 的记载。宁夏冰雹、小麦锈病是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农气簿中相关栏目需详细记录,农业气象报表中同样要按要求抄录。固原在农气簿 - 1 中“观测地段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栏目中记录了“条锈”、“冰雹”灾害( 6 月2 日、7 月 26 日) ,并描述记录了“此灾遍及全县”,大田的灾情调查相应地也进行了记录。在农气表 -1 中的“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调查”栏中也正确地进行了填写,非常符合《规范》要求。

2. 1. 2 植株密度

植株密度是构成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科学种植的重要指标。分蘖作物密度的变化与气象条件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对作物密度发生变化的发育期精确地进行密度测定非常重要。但密度的计算中存在着因理解不准确从而导致计算错误现象,特别是稀植和穴播( 栽) 作物的密度计算中要加强对规范要求的理解,提高准确性。

( 1) 水稻、小麦乳熟期密度测定时,每个区增加1 个点,共 8 个点。8 个点的总长度是实测值,而不是原 4 个点长度的 2 倍。

a 条播密植作物

错误 1: 每个区增加 1 个点,共 8 个点值,误计算为 4 个点值的倍数。正确: 在原( 2 行相加) 1 m 的基础上另再选 1 m的点值共 2 m 的点值,密度不均匀的地段测量长度增加 1 倍( 2 行相加 2 m) 。

错误 2: 小麦乳熟期密度测定时,每个区增加 1个点,共 8 个点,重新进行了行距测定,因此造成密度值误差没有可比性。正确: 只增加到 8 个测点,平均1 m 内行数不再重新测定。

b 稀植或穴播( 栽) 作物

1 m 内行数同条播密植作物规定: 平作地段每个测点出 10 个行距( 1 ~11 行) 的宽度,4 个测点总行距数除以所量总宽度为平均 1 m 内行数,既“40÷ 总宽”,以 m 为单位,取 2 位小数( cm) 。

( 2) 玉米发育期—七叶的辅助观测项目

“定苗日期”记载是玉米田间工作项目记载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关系到七叶测定密度( 定苗后) ,如果七叶发育普遍期已过,尚未最终定苗,则第一次密度“株数”的测定应在拔节前“定苗”日。通常七叶前基本已“定苗”,田间工作项目中不能漏记,以免造成记录矛盾。

2. 1. 3 水稻分蘖期观测

生育期观测时间及百分率统计特殊情况的处理不规范。例如: 某站水稻分蘖期观测 6 月 12 日统计始期达 18%,6 月 14 日普遍期达 92% ,已过末期标准,备注栏尚未注明原因。从分蘖动态观测( 数据见表 3) 确定的分蘖盛期6 月 24 日,有效分蘖终止日为 7 月 4 日。笔者认为分蘖盛期记 6 月 29 日更妥,6 月 14 日出现 92% 的结果应注意依据《规范》第 2 章 2. 1. 4 第 3 条: 特殊情况处理进行准确记载,同时将处理情况记入备注栏。水稻分蘖期观测须注意: 一是禾苗在秧田若发生分蘖,切记要观测记载发育期百分率; 二是当分蘖达到普遍期时,要每 5 d 加测 1 次密度观测,以便准确确定分蘖盛期; 当第 1 次观测植株进入发育期的百分率≥10%,隔日第 2 次测得进入发育期的百分率≥80%。制作报表时,普遍期栏记第 2 次观测的日期,如果发育期要进行末期观测,也作为末期出现的日期记载。

2. 1. 4 生长状况评定

“作物生长状况”评定与作物生育期间气象条件分析评述中有关气象灾害影响程度矛盾。如: 气象条件分析评述为 2004 年 5 月 3 ~4 日的霜冻灾害使得玉米“七叶”比历年推迟了 1 ~4 d,小麦叶尖部受冻打蔫,生长状况评定仍为 1 类苗。正确: 生长状况由三叶期的 1 类苗到七叶期降为 2 类苗较妥。依据《规范》第 3 章 3. 4 中评定标准。

2. 2 土壤水分观测

2. 2. 1 降水渗透深度

干土层的测定要求在干旱季节的作物观测地段上。当土壤干土层( 包括湿土层下的干土层) 厚度≥3 cm,日降水量≥5 mm 或过程降水量≥10 mm,降水过后待雨水下渗以后进行渗透深度观测,常年旱田都应观测不得漏测。但在具体操作中,测定时间上各局( 站) 存在着理解上的差异,甚至缺测。从实际情况看,在作物第一个发育期至最后一个发育期时段内,逢 8 取土日之间首次降水且量级达到测渗透深度规定的要求,干土层记录值是上次取土日测定值。若首次降水量没有达到要求值又出现了第二次甚至第三次降水过程,并且降水量达到要求。此时的干土层厚度由于首次降水影响,应该有变化,但不影响渗透深度测定,因为每次降水日期都有记载。

2. 2. 2 实际值大于田间持水量的备注

对《规范》第 1 章 1. 5. 2 中“若实际值大于田间持水量需在备注栏注明”的理解,存在着系统性的理解误差,有 2 种认识理解:

( 1) 把实际值理解为土壤总贮存量与田间持水量相比较后进行备注,直接在报表中注明“xx 月 x日 xx 层次土壤总贮存量大于田间持水量”;

( 2) 把实际值理解为土壤重量含水率与田间持水量进行比较后的备注。针对以上 2 种情况,山区和灌区及较湿润地区将会出现 2 种测定结果( 实际值) ,考虑同单位名称可比性原则应以后者( 2) 为准,统一记录。

2. 2. 3 加测时间的确定

对“补充规定”中关于“如果作物播种期和收获期与逢 8 取土超过 2 d 时,应加测土壤湿度”的理解有误。部分台站误将收获与成熟期混淆,用收获期与逢 8 的日期超过 2 d 加测土壤湿度,遗漏了成熟期土壤湿度的加测问题。笔者理解“收获”为田间工作项目记载,以成熟期为妥。应该是以《规范》第 2. 2 表 2 为依据( 作物从播种到成熟) 。若还未到最后一个发育期即收获,收获与逢 8的日期超过 2 d,也应注意加测。

2. 3 自然物候

农事活动及物候现象,地区性差异较大,各观测点记录的处理记载上存在着明显差异。

2. 3. 1 积雪日期与积雪融化日期

雪的观测有“积雪日期”记录,而“积雪融化日期”却没有记录或融化日期不统一。积雪开始融化和完全融化日,从规范的理解应是积雪时间较长的地方进行观测。由于宁夏冬季干旱少雪,若有几次降雪过程,每次积雪持续时间短且融化较快,应遵循以下原则[1 -2]进行记载,以年内最后一次积雪过程融化日为准。

( 1) 上年度有积雪,该时段最后一次积雪出现在当年 1 ~6 月,将此次积雪作为观测对象,记录开始融化和完全融化的日期。以 2003 年 1 月 20 日当天积雪当天完全融化为例,应记录为 1 月 20 日。

( 2) 上年度有积雪,该时段最后一次积雪出现在上年 7 ~12 月,将此次积雪作为观测对象,记录开始融化和完全融化的日期,并注明年份。例如 2003年应记录为 12. 20( 2002) 。

( 3) 上年度和当年 1 ~6 月没有积雪现象,开始融化和完全融化 2 栏填写“未出现”。

( 4) 上年度没有积雪,当年 1 ~ 6 月出现积雪,则当年开始融化栏记初次积雪和开始融化 2 个日期,初次积雪加以注明,例如 1. 15( 初次积雪) 。

2. 3. 2 雷暴和闪电不同于地面观测记录

雷暴和闪电的观测记录,有些( 局) 站没有按照自然物候观测中的有关规定进行观测记载,而是直接摘抄地面观测记录簿中的相关记录,是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气象、水文现象,凡地面观测有记录的项目,抄自地面观测记录簿、表,但雷声、闪电[1,3]由于农气规范的技术要求不同于地面观测,每次出现均应根据实际情况 2 种现象分别进行记载。

2. 3. 3 “严寒开始”日的记录

对“严寒开始”日的定义理解存在差异,导致记载日早晚存在差别。某站 2002 年记录在 9 月下旬,2004、2008 年记录在 10 月上旬,而邻近大部分站历年记录最早都在 11 月上、中旬。从规范文字理解: 以观测场蒸发皿中初次结冰为“严寒开始”。考虑到山区气候特点在深秋偶尔出现一次强寒潮天气也有结冰现象,9 月底 10 月初记“严寒开始”日,气温回升后结冰消失,与实际气候特点不符。2008 年 10 月 10 日蒸发皿有初次结冰现象,10月 24 日后连续结冰; 10 月 27 日冻土深 4 cm,11 月14 日后 5 cm 连续有冻土并逐渐加深; 11 月 12 日固定地段表层冻结,18 日 10 cm 土层冻结。资料分析表明 10 月上旬“严寒开始日”不妥。南部山区按照实际情况要考虑小气候特点判断,分析相关气象要素以持续结冰的开始日期为“严寒开始”日期。以上仅是近几年在农业气象审核工作中发现归纳的几点共性问题,在农业气象观测及报表制作过程中还有很多《规范》中没有明确和统一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实践和探讨。

3 原因浅析

3. 1 责任意识不强

观测站点的布局,是针对当地农业生产特点安排制定的,观测质量的高低和数据的完整是关系到为农服务的大事,培养责任意识是关键。

3. 2 农业气象观测员专业知识欠缺

( 1) 基层台站业务人员的技术素质参差不齐,平时只注重个人的学历学习,放松了对所从事业务的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和掌握[4]。

( 2) 新业务、新技术转型较快,对台站业务人员的培训工作没有及时跟上,对《农业气象观测规范》尤其是有关的补充技术规定和技术文件掌握不够熟练,理解不透彻。

3. 3 农业气象观测人员不够稳定

按照《农业气象观测规范》的要求,农业气象观测人员应保持相对稳定。多年来,农业气象观测人员变动较大,许多没有系统学习过农业气象专业知识。

( 1) 台站观测业务工作逐年新增业务项目较多,出现业务人员紧张及变动大的局面。

( 2) 新增人员的实际工作锻炼不足,承担农业气象业务工作,实际观测经验、知识欠缺造成脱节现象。

3. 4 观测规范的完善及细化程度不够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是 1993 年出版的,一些技术细则的规定不够具体,缺少地方特色产业相关内容。

( 1) 近年,根据农业气象区划及气候特点,在观测站点布局上作了很大的调整。依据地方产业增加了枸杞、硒沙瓜、多种牧草等项目的农业气象观测任务,但缺乏相关的技术手册及《规范》内容。

( 2) 《规范》及相关的补充规定和技术文件没有明确或过时、不全,导致观测人员认识理解不同。

3. 5 农业气象业务管理不到位

( 1) 农业气象业务管理人员多为兼职,下基层时间少,与业务人员交流不多,检查工作走马观花,对存在的问题了解不够,解决问题不到位。

( 2) 业务管理人员本身的农业气象业务技术素质不高,业务管理职能没有充分发挥,对台站的业务检查、指导、帮助不力。

3. 6 质量考核及资料信息化程度差

农业气象观测质量考核不够严格,没有进行 3级质量控制。报表资料审核、制作还处在原始的手工阶段,原始资料尚未信息化。资料的时效性、应用性不够,资料共享、存档已不适应现代业务的需要。目前,国家气象局已开发了台站级的农业气象业务系统并在试运行阶段,质量控制及系统本地化工作是最终目的。

4 改进措施和办法

4. 1 责任到位,增强认识

各级领导和业务管理人员应加强政治思想工作[4]。要把培养责任意识作为职业道德、敬业爱岗精神教育的主要内容去落实,以此促进农业气象观测人员的工作责任心。

4. 2 统一标准,加强管理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是 1993 年出版的,实施已近 20 a,标准化内容已明显落后。要尽快开展标准化建设,以精益求精的标准为控制点,把农业气象观测的目标、责任、内容和操作要求,用定量、统一、规范的标准定下来,做到观测有程序,程序有控制,控制有标准,用标准来规范观测,用标准来提高观测质量。建全台站预审制度,把农业气象观测 3 级质量控制纳入年终目标任务进行考核。

4. 3 不断学习,提高技能

按现有《规范》要求操作,农业气象观测的项目多,人工经验判断多。因此,观测员除应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外,还应具有相应的工作实践经验,必须取得上岗证后方可承担农业气象观测工作任务。

4. 4 完善规范,细化操作

各地气候特点和农作物生长发育的不同,使得各个观测站点的实际操作存在差异性。各观测站点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及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在《农业气象观测规范》的基础上统一操作标准,把汇编问题解答,列入本站点的《观测员手册》中。

第3篇: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范文

关键词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调整;问题;对策;山东滕州

中图分类号 P4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3-0216-01

山东省滕州市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调整后,各台站逐步实现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自动化,降低了观测人员工作强度,提升了数据传输时效性。但新型自动站当前还处于运行初期,再加上业务改革调整后,规章制度不完善及人为操作等相关因素影响,地面测报工作难免会出现各类故障问题,严重制约地面气象测报工作顺利开展,影响测报质量提高。

1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调整后存在的问题

1.1 规章制度不够严格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自改革调整后,原有地面气象测报规章制度已无法满足新业务开展;一些员工因自身原因对旧的工作制度根深蒂固,还不能适应新的规章制度,再加上规章制度执行不严格,导致地面气象观测业务监督工作不到位,如交接班制度没有明确的要求,交接班双方工作不统一,部分观测人员工作缺乏积极主动性,观测时不认真,甚至敷衍了事,从而出现差错,无法获取最准确的气象测报数据信息,影响地面气象测报质量[1-2]。

1.2 观测人员综合素质偏低

自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调整后,地面测报工作对于观测人员专业水平及操作技能要求越来越高。不仅涉及气象学、统计学、计算机等各领域知识,还需要观测人员具备科学合理的判断及分析能力。但实际上,有一些气象观测人员专业知识还不足,观测业务相关操作规范掌握不娴熟,碰到突发状况不能及时作出应急处理等。同时,还有些观测人员消极怠工,缺乏主观能动性和责任意识,业务工作不严不细,工作中很容易出错[3-4]。

1.3 地面气象观测设备维护管理不到位

随着气象事业的发展,现代化新型设备逐渐代替人力观测,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调整后,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自动化程度更是得到提升,大部分观测业务需借助仪器设备。若观测人员未对仪器设备定期维护管理,同时对于新设备、新技术操作规范以及操作技能不熟,势必会因为操作失误给仪器设备带来故障问题,影响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正常开展。

2 提高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工作质量的对策

2.1 严格执行地面气象业务规章制度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调整后,需加强完善观测业务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地面气象测报各项工作制度。一是依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国家标准的工作制度,明确规定各部门及个人工作职责,有效约束测报人员不良操作习惯,避免因观测失误而发生互相推卸责任现象,切实做到规范操作,防止故障发生。二是要完善监督制度,严格监督和执行测报工作中各项法规落实情况,减少气象观测数据错情率。三是完善人才培养、使用、竞争与激励机制,激发地面气象观测人员工作热情,提高主观能动性,促进团结协作,更好地开展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四是要严格考核管理,从制度上保证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规章的科学有序性,在相关部门监督下高效完成地面气象观测业务。

2.2 提高观测人员的综合素质

现阶段,加强培训与学习是地面气象观测人员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及进一步推动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发展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一是要结合气象部门具体情况,制定地面气象观测人员培训方案,并依据方案内容有针对性地从思想观念、专业知识及业务能力、方法技术等方面加强对观测人员的培训。二是要加强观测人员继续教育学习培训力度,为观测人员继续教育及提高学历提供有利条件,使观测人员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提高自身实践能力。三是要定期参加专家学者开展的地面气象观测业务专题讲座,有效拓宽观测人员的业务知识面。四是加强同经验丰富的兄弟台站交流学习,找出自身不足,学习其先进工作经验,提高地面气象观测水平。

2.3 加仪器设备的维护管理

为确保地面气象观测业务长期正常开展,气象观测工作人员需从以下方面做好地面气象观测仪器设备日常维护管理。一是要严格按照设备清洁维护规范要求,定期清洁地面气象观测仪器设备,保证仪器设备洁净,避免因灰尘、杂质问题导致仪器设备故障。二是要定期检查仪器设备运行情况,发现故障及时维修维护,若自身无法合理解决,及时通知专业维修人员处理。三是要加强系统防雷装置检测工作,确保性能良好,如损坏及时维修或更换。四是要加强计算机使用管理,严禁连接外网,定期升级杀毒软件,做好计算机杀毒工作,防止病毒侵入,确保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安全可靠性。

3 结语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是一项复杂繁琐的系统工作,自业务改革调整后,不仅提高了气象观测工作效率,而且降低了观测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也为气象条件分析、天气预报及气象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资料。但是,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工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测报的正常开展以及测报工作质量。因此,应引起气象部门高度重视,加强对地面气象观测业务的探索,探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策,确保地面气象自动观测系统能够正常稳定运行,确保观测数据的有效性,从而更好地推进气象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4 参考文献

[1] 邵艳芳,李宪光,许东红.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调整后台站观测质量提升对策[J].宁夏农林科技,2012(12):265-266.

[2] 沙依拉・哈吉白,夏买提・赛依提.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后面临的问题及建议[J].北京农业,2014(24):326-327.

第4篇: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范文

关键词云能天;地面测报;集体观测

abstractthe main contents of collective observation of cloudy, veisbility and weather were introduced.basing on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for many years,the points for attention of collective observalion were analyzed to offer reference for ground observation.

key wordscloudy,visibility and weather;ground observation;collective observation

云能天集体观测是测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集体观测的质量是有效提高台站测报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目前,测报业务中目测是薄弱环节。由于测报管理措施不当,使观测员工作态度认真度下降,审核员在原始资料和报表互审中明显感觉到各地云的观测越来越趋于简单化,有些观测员为了避嫌记录矛盾,没有如实记录当时云天状况,而将“复杂天气简单化,一般天气模式化,记录以不出错为目的”,因而,指示性云、地方性云的记录几乎消失,云码和云高长期以来习惯于某一云码和云高的记录,而忽略了其云码和云高的真正含义。而且有些观测员所具备的理论知识较浅薄,加上自身经验不足,在复杂天气下,分析判断能力较差,目测项目误差较大,直接影响了测报工作,而集体观测是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方法。但由于未将集体观测直接考核到个人,集体观测在实际工作中经常被忽视或形式化,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为此,加强集体观测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各台站应加强集体观测的管理力度,明确集体观测的时间次数和质量,并作为目标化管理考核的内容,建立责任人制度,做到每个观测员人手都有观测簿,由台内统一保管。云状较复杂或天气条件恶劣时由测报科长或当天值班员召集观测。观测员必须正确对待集体观测,一定要从思想上重视,并将其当作班内的事情去完成,逐步提高目测质量,从而保证观测质量。

1集体观测内容

集体观测很重要,观测员要充分利用集体观测的机会找出自己的不足,不断加强学习,逐步提高自己的目测水平。另外,集体观测时应该每个人都说出观测的观点和理由,大家结合现状和《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进行讨论后最终确定。

1.1云的集体观测

云的观测是集体观测的主要内容。云总是处于动态变化中,很难用定性定量的东西去规定它,云的观测是目测中受人为因素影响最大的项目,因此要求观测员全面掌握云的观测。云的观测一般包括云状、云量、云高[1]。因云量的估计不是问题,这里主要就云高和云状的观测谈点体会。云高是云观测中的一个基本要素,在天气报特别是航危报中非常重要。对云高的观测大多数台站都是目测,这就要求观测员掌握高、中、低云的理论高度范围,也要找出由于地形等因素影响造成的当地各类云高的一般范围。例如:五华气象站地处五华县城,海拔高度低,云底高度普遍较低。另外,云高还与天气系统、风向、湿度、季节等都有关系[2]。云状观测在集体观测中是个重要项目,云状判断正确与否,对天气预报有很大影响。要想正确判断云状,一要从天气图上分析影响该站的天气系统,二要注意云的连续演变,然后再根据当时云的具体特征来判断云状。观测云时要站在能观测到全天云的地方进行。夜间观测云一定要站在暗处停留一段时间,便于眼睛适应;然后结合星光的疏密清晰程度,以及伴见的天气现象判别云状,估计云高和云量等。此外对云的夜间观测还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根据气象要素的变化来判别云的演变,如夜间的气温变化,对云的生消变化就有比较好的指示意义。一般情况下,当百叶箱温度比前期增高,且人在室外感觉比前期暖和,同时云的颜色发白,此时天空中一定有较厚的中低云,云量也较多。如温度上升不明显,且云的颜色灰黑,多为高云。二是充分发挥气象现代化设备的作用,利用卫星云图指导夜间云的观测。观测人员要学习和掌握卫星云图上识别云的基本知识,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一般地,遇到指示性云的出现要进行集体观测,比如絮状云、堡状云、系统云,及其混乱天空下的云系,同时要注意云的方位、视角、高度、形成特征[3]。在汛期雷雨天气时,云系相对比较复杂,是进行集体观测的好机会。

1.2天气现象的观测

根据特征确定天气现象,对于特征相似、容易混淆、难以区别的现象(如烟幕和轻雾、浮尘和霾、米雪和冰粒等)要详细指出区别的依据。了解各天气现象的成因、所降自的降水云层等。复杂天气现象的集体观测要随时进行,观测时要注意天气现象的演变,对某一现象演变的全过程进行观测记录并注明。在集体观测中对某种天气现象特征并不典型或某些现象之间形态有相似之处、形成条件亦有共同点且容

易混淆的要认真对照规范加以分析、讨论,统一判别标准。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在一定的天气条件下产生的,都代表了大气不同的物理变化过程,要想观测好天气现象就要了解各种天气现象的成因,只有了解其成因,才能更好的观测判断各种天气现象。同时,要掌握复杂天气和云的配合特点及几种容易混淆的天气现象的区别方法。

2集体观测的注意事项

云与天气现象的观测是集体观测的主要内容,但不是唯一内容[3]。复杂天气现象的集体观测和有针对性地开展集体观测同样重要。有些台站的集体观测过于简单,云能天集体观测只是简单观测一下云能天而已。而复杂天气现象的集体观测对提高观测员的业务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复杂天气现象的集体观测要随时进行,观测时要注意天气现象的演变,对某一现象演变的全过程进行观测记录并注明[4]。在集体观测中对某种天气现象特征并不典型或某些现象之间形态有相似之处、形成条件有共同点且容易混淆的,要认真对照《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加以分析、讨论,统一判别标准。另外,有针对性地开展集体观测,气象台站大多地处城市边缘,随着城市的不断外扩,许多台站的观测环境受到严重的影响,尤其是能见度的观测,使原来的目标物根本看不到,这时就应该通过集体观测及早发现问题,重新确定新的观测目标,做到站内统一,这样才能尽量保证观测资料的正确性。而当受周围环境影响而有疑误的记录出现时,应及时进行集体观测,查找原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纠正。

将观测情况详细记入《集体观测簿》,从而把集体观测工作做细、做实,使之不流于形式,切实提高观测员的观测水平,促进测报业务质量的不断提高。

3小结

加强管理、保证集体观测正确进行,要将集体观测纳入地面测报工作的一部分,落实考核,使之规范化、制度化。要坚持定期进行集体观测,在复杂天气出现时还要临时召集观测员进行集体观测。为避免在集体观测过程中出现盲从和抄袭现象,集体观测时应首先由观测员各自独立进行,然后各自公布自己的观测结果和观测依据,再进行集中讨论,交换意见,找出理论依据,得出正确的观测结果,使大家达成一致意见。并将各自的观测成绩纳入观测员的业务考核。这样,就能够促使观测员自觉钻研业务知识,避免工作中的习惯性错误,不断提高目测水平。

4参考文献

[1] 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

[2] 彭安仁.天气学原理与方法[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0.

第5篇: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范文

关键词:气象观测 学习要点 记录处理 报表编制 日常维护

一、气象要素观测的学习要点

在气象要素观测中,“新规范对仪器维护和记录的订正查算做了具体规定,较大篇幅地增加了新型观测仪器的结构原理和安装维护内容。因此,在学习“气象要素的观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随着观测仪器的发展更新,充实了大量新型观测仪器,应掌握新仪器的探测原理、安装和维护要求,并正确处理和掌握同类仪器之间的区别,以及探测结果可能出现的差异。

2、能见度观测给出了“夜间灯光能见距离与白天能见距离的关系表”,日常业务中,注意区别不同条件下(黄昏和凌晨、月夜、黑夜)同一目标物所反映的能见距离的差异。

3、视程障碍现象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为满足服务需求,在天气现象的观测中,增加了雾和沙尘暴的等级定义,以及“扬沙”、“浮尘”现象起止时间的记录。当出现能见度

4、规范了“备注”和“纪要”栏的填写。其中“备注”栏主要记载台站沿革、环境变化,以及特殊情况处理的说明。“纪要”栏主要记载台站所在行政区域发生的、与天气气候有关的事件,如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原来在“备注”栏记载,现在改为在“纪要”栏记载。

5、为确保气候学对降水观测资料的精度要求,自动站记录作为“正式”记录后,20∶00―08∶00、08∶00―20∶00时定时降水量仍由人工观测,雨量传感器记录只作为降水强度记录。

二、记录处理和报表编制的学习要点

根据新技术发展的需要,“新规范”在记录处理和报表编制方面的修改原则是:增加了计算机编制报表内容,对较复杂的数据处理规定予以删除或简化,以满足人工观测、自动观测记录处理的不同需求;统计规定和处理方法上尽量减少人工干预和判别的有关规定,以适应计算机处理技术要求;统计项目、报表格式等尽量与原规范保持连续和统一,减少不需保留的中间结果;对疑误记录、缺测记录的处理进行合理的简化,以便于操作处理。因此,该部分的学习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为确保统计值的可比性,自动站除进行24次定时统计外,还进行02∶00、08∶00、14∶00、20∶00 4次定时统计,且天气气候概况应使用4次定时统计值。

2、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A、J文件),由原始观测数据、数据质量控制标识,以及相应台站附加信息构成。其中数据质量控制标识由质量控制码段和更正数据段2部分组成,以记载每组观测数据的质量认定和更正处理情况。

3、“新规范”明确计算机检查观测记录数据质量的方法和内容,台站应根据本站具体情况,修改审核规则库,且台站审核的重点应放在未实现“机审”内容的审查和“机审”疑误信息的处理上。

4、简化疑误(或特殊情况)记录的处理方法,取消记录加“()、*、>、

5、在定时观测时,不论是人工站,还是自动站记录缺测,首先应考虑用其同类实测记录替代,其次考虑用补测记录替代。正常使用的人工观测仪器和自动观测仪器的观测数据,都可作为正式记录。当自动站记录发生缺测时,仅在02∶00、08∶00、14∶00、20∶00 4次(或3次)定时观测和其他发报观测时次进行补测;当某一定时数据(降水量、风向除外)缺测时,用前、后2个定时数据内插值代替;当连续2个或2个以上定时数据缺测时,不能内插,须按缺测处理。

6、当降水自记迹线有缺测时,若无法从自记纸上直接计算出缺测时段的累计值,则按缺测处理。“新规范”删除了用实测值减正常迹线量代替的规定。

7、日照时数全天缺测,若当天可能有日照记录时,则按缺测处理,而不能用前、后日照记录代替。

8、在人工站与自动站平行观测期间偶然出现的缺测现象中,可能采用同类记录相互替代。但如果长期替代,就失去了平行观测的意义,故应保证仪器正常运行,或积极采取措施修复故障仪器。

9、降水自记记录(或自动观测分钟降水量)有缺测时,“缺测时段”人工观测的定时降水量记录,应参加各时段年最大降水量的挑取。

三、日常维护的学习要点

1对运行环境的维护

气象观测环境是获取气象探测信息的场所,气象观测测环境的破坏,将造成观测要素如温度、雨量、风力、风向、气压等气象基本数据出现误差,影响了气象探测资料的准确性、代表性和比较性,进而影响气象部门对天气气候形势的分析和气象预报的准确率及精细化。长期稳定的气象探测数据,也是分析气候变化趋势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科学依据观测场地面积及观测场与周围障碍物的距离均应符合规定的标准,若有变化,应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使其符合要求。观测场地应设置坚固、稀疏、美观的围栏,其高度以达到安全防护要求以及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为宜,围栏外侧应设立告示牌。观测场地尤其是雨量传感器周围草超高时,要及时剪割,确保观测结果准确性。

2对仪器及附属设备、设施的维护

2.1雨量传感器的维护。定期(一般2~3次/月)清理承水桶内部阻塞物,并清洁过滤网,如有必要,可用中性洗涤剂清洗传感器翻斗。清洗雨量筒时要先拧下雨量外罩,断开雨量通讯线(不要短路),然后取下传感器,清洗漏斗、翻斗及滤网。严禁用手触摸雨量传感器翻斗的内壁,以免沾上油污,而影响正常感应。如漏斗堵塞,可用细铁丝使之通畅。冬季无雨季节应把承水口的盖子盖上。为防止碰撞和承水器变形,可用游标卡尺和水平尺核查。只要没有特殊天气,如受大风的影响,出现沙尘天气,或周围没有树落叶等情况,一般短时间内,下雨时不会造成漏斗堵塞。当前维护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蜘蛛经常在雨量筒内造窝、繁殖,下雨时易造成漏斗口堵塞,增加了维护雨量器的难度。

2.2温度传感器的维护。定期检查温度传感器是否损坏,测量1脚(或者2脚)与3脚(或者4脚)之间的电阻值,正常阻值根据实际温度不同应在80~120 Ω。测量1脚(或者2脚)与3脚(或者4脚)之间的电阻值R1,测量1脚与2脚(或者3脚与4脚)之间的电阻值R2,铂电阻的电阻大小R=R1-R2,利用公式:T=(R-100)/0.385算出测量时的温度值,并与标准温度对比,对温度传感器的状况进行初步判断。若是传感器的问题,应更换温度传感器。定期测量温度传感器高度,使之保持在1.5 m高度处。

第6篇: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范文

关键词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问题;质量提高;措施

中图分类号 P4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8-0197-0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对于天气预报精准度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人类的生产、生活都和气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是气象业务的基础,其观测质量的指数直接对天气预报的准确性造成影响,进而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1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地面气象观测人员的专业素质偏弱

与其他一些行业相比,气象观测是一项相对比较专业的工作,因此该行业对于从业人员的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其专业素质的体现也与最终的观测数据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纵观现如今地面气象观测人员的整体情况,其专业素质偏低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他们大都在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和进取心,固步自封,不愿意进行知识的更新换代。长此以往,各种问题在工作中不断积累,进而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工作失误发生。

1.2 气象观测人员缺乏敬业精神

随着地面气象观测业务的不断改革和新的观测设备的投入使用,特别是新设备的使用,其初衷是为了让大量的手工操作被成功解放出来,同时让以往繁琐的人工操作也变得简便化。然而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在实际工作中,一些观测员认识不到位,思想上麻痹大意,对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工作中不能坚持做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导致人为失误的发生。同时,由于观测人员的敬业精神不够,导致地面气象观测工作出现了一定的错误,从而大大影响了气象预报的准确性。

1.3 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与协调

近年来,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气象部门开始逐步在以往的体制上进行相应的改革。但是改革的力度和程度不尽相同,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匮乏。由于沟通交流的有限,各个部门之间的矛盾层出不穷,让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在改革行进的过程中表面上显得“轰轰烈烈”,实际上“举步维艰”,进而让整个地面观测业务的质量大打折扣。

1.4 对新设备、新技能的掌握不够熟练

随着气象观测业务的不断发展,许多地面气象观测站都在不断地引进新技术和新设备,这些设备的投入固然是件好事,然而由于观测员对新设备、新技能的熟悉程度不够,对仪器设备的依赖性又过高,一旦仪器出现故障,台站专业维修人员又不在时,观测员就显得“手忙脚乱”,从而导致观测数据错误或缺失,进而影响整个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连续性。

2 提高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质量的主要措施

2.1 全面提升地面气象观测业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对于任何一项工作而言,从业人员的敬业精神和业务能力直接关系着最终的工作效果。因此,要想提高地面气象观测业务的整体质量,提升从业人员的敬业精神和技能素质是基本前提[1]。首先,气象部门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定期或者不定期地组织相关人员接受专业培训。通过培训,让他们能够与时代接轨,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观测技能。其次,从业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从业资格和一定的操作水平,熟悉并掌握《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和相关的技术规定。再次,为了提升地面气象观测人员的业务水平,气象观测站应该为其提供足够时间和足够数量的岗前实践操作机会,通过岗前的实践让这些专业技术人员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和差距,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尽量避免和规避[2]。同时,对于已经在岗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力度也不可放松,对于老员工在工作中遇到的不懂的问题,单位应该及时地予以解决。最后,在工作中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让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兴趣始终维持在一个高位的水平之上。

2.2 建立健全相应的地面气象观测工作规章制度

首先,气象观测部门在工作中应建立健全严格规范的工作流程。在具体的工作中,每个气象观测台站和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观测操作流程,为了今后更高效地完成工作,建立健全一整套统一的气象观测流程势在必行。在统一规范的流程之下,各项工作变得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工作成效自然成果斐然[3]。其次,各个气象观测站还应该建立健全相应的人事管理制度,通过在全站范围内营造积极和谐的氛围,让全站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始终得以保持。同时,在此过程中相应的奖惩制度和激励机制的建立也显得十分必要。只有在一整套严格且规范的人员管理制度下,整个气象观测站的运作才能始终保持良性,并为社会大众提供源源不断的气象资讯,方便社会大众的生活。

2.3 建立健全相应的各种工作预案

首先,各个气象观测台站应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和编制一些预警预案。预警预案为了保持其完整性应该保证有手工编制预案和电脑编制预案2份,以便一旦出现问题可以及时应付。其次,气象观测站还应该建立相应的故障应急预案。其常见的故障有供电问题、网络通讯问题和硬件问题等。因此,一旦出现上述这些故障问题之后,工作人员应该及时查明事故原因,并在查明原因之后进行及时进行修复[4]。

3 结语

在气象业务工作中,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显得至关重要。地面观测业务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提升地面气象观测站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十分关键。只有这样,才能让地面气象观测业务的整体质量水平得以不断提升。

4 参考文献

[1] 李祖敏,梁珊珊,林雪香,等.浅谈如何提高地面气象观测质量综合指数[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4(4):99-102.

[2] 秦青梅.浅谈如何提高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质量[J].农业与技术,2015(4):195.

第7篇: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范文

关键词 气象观测;质量;影响因素;探讨

中图分类号 P4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61-0219-01

大气探测又称气象观测,是气象工作者对地球大气圈及其相关的水圈、冰雪圈、生物圈、岩石圈等物理、化学、生物特征及其变化过程进行系统、连续的观察和测定,然后对获得的数据记录进行整理的过程。气象综合观测获取的气象记录和资料是开展天气预报、气候分析、气象科学研究以及气象为民服务的基础,通过发展一体化的气象综合观测业务可推动气象科学发展。现阶段气象观测业务中,气象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先进设备不断增多,在克服了人工观测落后技术的同时又面临着新的问题,影响和制约着探测质量的提高。为更好的开展气象观测工作,提高测报质量,笔者根据多年测报经验,对如何加强气象探测工作、提升探测质量进行分析思考。

1 影响大气探测工作质量的相关因素

1.1 探测设备更新相对滞后

当前,从气象观测所使用的设备可看出,部分设备已经老化,无法满足新开展业务的要求,而受资金运筹力不足等多种原因,导致气象观测设备更新不及时、设备滞后。经调查,我国县级气象观测设备距离国外水平落后偏多,机器设备明显落后;而且一些地面测报仪器本身还存在着质量不过关现象;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业务人员操作不当或其他原因可能造成设备运用及维护不符合要求,这些都严重影响测报数据的精确性,阻碍着大气探测质量的提高。

1.2 观测操作不规范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是从事观测工作的业务规则和技术规定,进行观测工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如果业务人员不能严格按制度执行,只是以此摆样式,很难不出错情。锦屏县气象局执行业务一体化,观测人员同时值测报和预报班,值班精力相对有限,不能严格执行值班制度规定极易产生错情,从而影响测报质量。

1.3 测报业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县级气象台站出于对科技人员一专多能的出发点,对于测报岗位人员变动较为频繁,测报队伍不够稳定;一些年龄偏大的测报员虽然恪守职责,但知识老化现象突出,随着年龄的增大,其精力和体力很难适应现代化气象业务要求;由于基层气象站缺乏高学历气象专业测报人员,不得不将非专业气象测报员经培训实习后安排在测报岗位,遇复杂天气现象,由于其缺乏全面的气象专业知识,往往表现的力不从心等。新时期气象观测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而测报人员上述现象造成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无法快速适应并掌握新设备新技术,从而严重影响气象观测质量,因此必须重视测报队伍建设等有关问题。

1.4 探测环境影响

大气探测环境应避开各种干扰,保证气象探测设施能够准确获取气象探测信息,随着锦屏县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口的增多,使基层台站探测环境与经济发展矛盾日渐突出,气象探测环境遭到破坏,对气象工作的开展带来不利影响。

2 提高探测工作质量有效措施

气象观测是气象工作的基础,观测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气象部门的整体工作开展,其中加强基本业务人员业务素质和技能是直接关系各项业务质量的关键,为提高锦屏县气象观测业务质量,就要进一步加强综合气象观测业务,做好以下几方面。

2.1 调动测报员积极性,增强工作责任感

探测质量的高低与测报员工作作风有着密切关系,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在测报工作中非常重要,《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要求测报员要树立高度负责的工作精神,坚持实事求是,做好岗位工作,严肃对待每次观测、每项数据、每份电报和每张报表。班前应做好思想、技术、精力等方面准备,班时要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全力以赴做好天气演变观测,有条不紊的完成繁杂项目,应对风云变幻万千的天气现象,避免因不慎出现疏漏问题。同时,单位领导要在日常工作中做好观测人员思想工作,妥善处理好单位内部业务人员、科技服务人员及管理人员三者之间的关系,切实关心测报业务人员生活、工作、职称评定、培训等切身利益,使他们树立顾大局、识大体思想认识,充分调动每一位测报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安心工作、顺心工作。

2.2 及时更新探测设备并加强维护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气象探测设备也应淘汰老化过时设备,争取地方政府等多方面支持,及时更新新型仪器,对新购进的仪器设备保证做到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安装、操作和使用,以充分发挥先进仪器优势和性能,实现气象观测的现代化手段发展。要做好台站内现有仪器的定期检查和日常维护工作,重点加强自动气象站、区域站及各类观测系统的技术保障工作,严密监视通信系统运行状况和各类气象信息传输状态,及时发现异常、上报问题并解决问题,尽可能把系统故障造成的缺测误测降到最低,同时记录仪器设备使用、发生的故障及解决办法,作为日后工作参考,防患于未然。

2.3 严格执行各项工作规章制度

气象观测工作内容多,技术规范,要提高探测质量,消灭错情,就要严格执行基层气象台站业务工作流程,合理掌握各项规定或定义的概念、条件和数据界限,包括时间跨度较长的年、季、月业务流程和每周、每班乃至每次定时观测的业务流程;认真学习各种新型设备和业务系统的操作,熟练设备基本原理和操作规范等;值班期间不得擅离职守,工作中不能存在侥幸心理,不能完全肯定时应及时查阅相关技术规定,切实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实行当面交接班制度,根据有关技术规定和各要素变化规律认真详细校审值班全部记录,并定时巡视工作仪器,及时解决仪器故障;确保综合气象观测工作质量稳步提升。

2.4 提高测报人员业务技术水平

党的十七大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以人为本。只有坚持以气象测报业务人员为本,才能更好调动人员工作热情、积极性,发挥出人员潜能和创新能力;测报人员要不断提高气象基础知识、技能和基本功训练,学习并掌握各项规范和相关技术规定,从而正确完成测报工作;气象部门应加强对测报业务人员

的岗位培训,建立考核机制,完善测报上岗制度,以理论联系实际操作技能,对考核不合格的业务人员实行待岗再培训或坚决淘汰;对于工作责任心强、严谨细致、敬岗爱业的优秀测报员工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做到奖罚分明,并督促、组织测报员不断学习,终身学习,通过开办技术交流、参加省市培训班等为员工创造条件、营造学习氛围,不断促进测报业务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提升,逐渐形成一支适应现代气象科学技术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近些年来,锦屏县气象局测报业务组通过组织自学及在职学历教育,大大提高了基层气象测报员的学历和工作能力。

3 结束语

大气探测工作是气象工作的基础,探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其他气象业务的开展和效果,因此,全面提高观测质量是气象工作的百年大计,作为基层测报员,应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增强责任感,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遵守各项业务规范和技术规定,提高自身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现代化探测技术,做好测报工作,避免和降低测报错情。

参考文献

[1]黎玉梅.浅谈如何提高地面测报工作质量[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8,29(增刊I).

[2]李学才.当前基层气象台站测报队伍建设中的突出问题[J].湖北气象,2006(2):46.

第8篇: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范文

关键词 自动气象站;异常记录;处理

中图分类号P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8-0132-02

0引言

随着气象现代化发展战略的推进,自动气象站已普遍使用开来,并逐步取代人工气象观测采集第一手气象数据资料,自动气象站的使用,能节省人力,减轻观测人员的劳动强度,较之人工观测误差要小,而且它能系统地、连续地对大气状况进行观察和测定,为气象防灾减灾,气候预测、预警,分析、研究提供重要依据,准确获取每个数据资料就显得尤为重要,但自动气象站在运行过程中,降水和气压等要素有时会产生记录异常,本文通过几年来我局自动站运行期间遇到的降水和本站气压异常记录的处理方法作一些介绍。

1 降水异常记录的处理

自动气象站测量的降水与实际降水有时存在偏差或差别较大,为了减少这种偏差使记录更趋符合实际降水量,在日常的操作处理过程中,要注意将自记降水记录与实测降水值作分析比较判断,不仅要做量上的比较,自动站和人工观测的时间记录也要同步比较,这样利于发现问题 结合规范和“一号技术解答”主要对以下几点异常进行处理:

第一,因仪器故障方面造成的记录异常,其异常时段内可使用人工站自记仪值代替。江川站就曾经遇到过这种情况。2007年6月4日11时01分江川站的自动站采集器遭雷击出现故障,于11时29分处理恢复正常,由于该时段内出现降水现象,时段内的降水分钟数据按缺测处理,自动站12时降水量用人工自记记录值(10.1mm)代替。处理的时段资料在备注栏记录备注;

第二,遇到实际降水时间已经终止,但仍有分钟和小时降水记录,经过分析能辨别为仪器滞后的(而且其量为0.1mm至0.3mm之间,并且时段在2小时以内),处理此降水量时可以把它合并后且加到降水终止的那分钟和小时时段内;如果已超过2小时或能判断属野值数据的则直接将该量删除。江川站2009年5月2日10时43分至11时26分有降水现象出现,12时20分采集器有0.1毫米的降水记录,但该时段无降水现象出现,经分析属于滞后现象。故将该量累加到降水停止的那分钟(11时26分)和小时时段内(11-12时)。该情况需在备注栏中说明。另外一种情况是一般站夜间由于不守班,20时至8时的降水中对于滞后的处理,由于难以区分,照正常计算处理;

第三,在降水过程中如遇到随降随化的固态降水,则需要比较过程总量,若与人工观测用的雨量筒之量的差值百分率和自动站正常情况时大致相当,就照正常时处理;若出现自动站观测到的量明显减少这种情况,则这个记录时段的数据全部按缺测处理。相应处理方法在备注栏记载;

第四,遇到没有降水,但自动站有降水量记录,可能是其他原因(小昆虫、振动、或清洁仪器调试等)或本身仪器故障而使多记录量,这种情况的处理为:删除该时段内的所有降水记录之量。相应处理方法在备注栏记载。

第五,纯粹由于露、霜、雾造成自动站采集到的降水记录,应将该记录删除。一般站由于夜间(20-7)不守班,夜间降水中混有露、霜、雾量时,仍视为降水记录处理。

2 本站气压异常记录的处理

自动气象站在数据采集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本站气压的分钟数据和定时数据跳变异常,这就需要根据《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和相关技术解答的有关规定,对本站气压的异常跳变做处理,根据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和在地面气象月报表预审中处理的方法,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处理:

第一,定时数据出现在正点质量控制时次,该时数据用正点前后十分钟的分钟数据代替,优先考虑正点前的数据。在要进行正点质量控制时次,我们要时时注意本站气压的分钟数据的变化情况(江川站一般是在50分左右),若发现数据异常及时与水银气压表的读数进行比较,以使数据准确;

第二,跳变的数据影响小时极值的处理。2010年5月24 19时44分的气压值为822.4百帕,,45-47分的气压值为824.8百帕,48分的气压值为822.4百帕,从中可以看出45-47分的数据与前后的分钟数据比较有明显跳变,且影响小时极值,故将其小时最高本站气压和出现时间均按缺测处理。 根据气压的日变化规律等作对比分析判断,该时段不影响日极值的挑取,挑取日极值时在其它时段中按正常情况处理挑取;

第三,跳变的数据影响小时极值和日值的处理。2010年6月11日12时56分的气压值为824.4百帕57-60分的气压值为826.4百帕,13时01分的气压值为824.7百帕,从中可以看出57-60分的数据与前后的分钟数据比较有明显跳变 (达2.0百帕),影响小时极值和日极值,故其分钟数据、小时最高本站气压和出现时间均按缺测处理。根据气压的日变化规律等作对比分析判断,该时段不影响日极值的挑取,挑取日极值时在其他时段中按正常情况处理挑取。A、J文件13时正点数据均用12时56分的分钟数据(824.4)代替;

第四,自动气象站在实际运行中若遇到分钟气压异常,但不影响小时记录或日极值的挑取处理,可以不必进行人工干预,若产生的异常值影响到了日极值挑取时就要根据《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相关规定在自动站实测值中挑取或在人工补测的定时记录值中挑取。在每月的气象月报表预审处理中若因分钟记录之值异常影响了某整点数据值时,则根据《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相关规定处理,使用前后10分钟的记录值来代替整点数据值,当这个时段内也不正常时,就只能使用内插方法来求取整点的气压值了,处理情况需在报表备注说明。

3结论

地面气象测报是气象工作的基础,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气象分析、研究的质量,在日常工作中对自动站的维护使用要求我们每个观测员对仪器性能、操作要熟练掌握,对规范及相关技术处理规一定要熟悉,增强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平时操作、维护应尽量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数据异常发生,保证自动站数据采集的稳定性,以提高观测数据及产品的可用性。

参考文献

[1]新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气象出版社,2003,11.

第9篇: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范文

关键词:地面气象;观测员;业务素质

中图分类号:P45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地面观测牵系着千千万万的老百姓,它远至关系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近至关系着企业的生产,农民的丰收。地面气象观测如此重要,因此对于提高气象业务员的个人素质也显得非常迫切,说到底气象观测业务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民的生产和企业的发展。气象观测因此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1加强学习

1.1提升素质,做好仪器维护

首先,作为地面气象观测人员,要从主观上树立认真、负责、严谨的思维意识,思想上要有工作的严谨性,不能有任何的个人情绪,本着对本职位、本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对待平时的工作,坚持理论结合实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坚守好自己的工作岗位,密切观察天气的变化,一有特殊情况要立即报告并采取相关措施[1]。严格执行相关规定。严格执行上级下发的任务和规定、坚持岗位责任制,严肃对待自己的工作,无时无刻都要严肃对待自己的每项观测并记录下来。不但如此,从客观上看,还要十分注意自己的周围环境以及观察场地,使之能符合相关的规定和要求。使用的仪器要符合相关标准,并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操作,要经常性地检查仪器的性能是否合格,操作是否正常。同时在使用的时候要经常性地做好仪器的检查、保养、维护工作。仪器出现问题要及时向上级报告,并要及时对仪器的问题进行排除,如仪器不可正常使用时,就要对仪器进行更换。

1.2观测记录

在观测中或观测后,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认真填写观测记录。填写时要注意字迹的工整性,因为作为一项长期的,对国家、对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的工作,其文件记录对于以后很长时间内的考察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要建立健全测报工作方面的技术档案问题,这其实也是对地面气象观测工作做的最基本要求。作为一名地面气象工作者,对待工作不仅仅要理性,同时有的时候也需要感性认识,这样就能在实际的气象工作中,经过反反复复的实践经验,逐渐寻找到它们内在的固有联系,即它们存在的规律。这样就能使得对于气象的认识从感性逐渐上升为理性,这些都需要气象工作者坚持不懈的努力,实现工作质的飞跃,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2加强专业知识学习

2.1加强理论知识学习

与此同时,作为一名合格的气象工作者,应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本文推荐一些基础知识的书籍。《地面气象观测》是一本描述地面气象观察的基本内容及方法的书籍。地面气象观测的内容包括云、雾、温度、气压、潮湿度、分、日照等气象观测的原理。这其中还有很多气象仪器的使用方法及维修方法介绍。《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是地面气象观测者从事观测工作的业务规范及技术规定,同时也对气象工作者的行为意识进行了较为严格的规定。观测者在观测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该规定,以保证工作质量,从根本上是为了保障得到具有代表性、准确性并具有可比性的气象记录。实际上这是一本可实施性很高、操作性很好的技术规章。对于观测工作任务、项目、时间及程序都做了较为详细的基本要求,并且对气候的基本要素都做了很详细的阐述,是地面气象观测者进行工作的很好操作指南[2]。

在实际工作中,循环性地重复一件事情是气象工作的一大特点,不管是每时、每天,还是每月甚至是每一年周而复始,反反复复。在不同的季节会有不同的气候出现,这些天气的出现实际上都是有规律可遵循的,在不同的时候、不同的气象观察中,云、雨、雾等各气候要素之间的变化规律肯定是会呈现相对应的规律性变化,这些都为我们把握在实际的观察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有一个确切的标准。

2.2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另外,还有一些问题是值得地面气象工作者注意的,虽然这些都不是主要的问题,但是主要矛盾及次要矛盾是可以相互之间进行互换转化的,所以千万不能轻易忽视平时工作中不是很重视的问题。比如个人的生活习惯,培养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规律。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地面气象工作者的工作质量。结合地面气象预报工作的实际,对于比较能直接性地涉及预报工作必须要掌握有关的知识进行分析概述。这些都能很好地提升地面气象工作者的个人素质,提高工作的质量。

3结语

总之,地面气象工作关系到所有人类活动,作为一个地面气象工作人员,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时刻知道自己身上背负的责任,热爱自己的工作。合格的地面气象工作者要做到以下几点:是地面观测人员要绝对地热爱自己的工作,对待工作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负责精神,这是保证地面气象观测工作质量最基本,也是最为关键的,是平时的工作中要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做事,做好对日常工作中要用的仪器的维护,这些都可以很有效地避免气象记录不真实、气象分析不对等现象的发生;地面气象工作人员要不断地加强其专业知识及先进的技术学习,在学习的同时不断地总结经验,全面提升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一姝,高晓东. 近50年夏季气候变化及对嘉定农业生产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 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