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十四五农业产业化规划范文

十四五农业产业化规划精选(九篇)

十四五农业产业化规划

第1篇:十四五农业产业化规划范文

记者: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处于什么水平?国务院农业现代化规划,有什么重要意义?

韩长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农业现代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多次强调,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现代化,没有农业现代化,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总理强调指出,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是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

“十二五”期间,国务院印发了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五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农业现代化取得显著成就。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增”,连续三年超过12000亿斤(6000亿公斤),“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农民增收实现“十二连快”,2015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422元,连续6年保持高于GDP和城镇居民收入增幅“两个高于”的好势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比超过52%,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6%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3%,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超过60%。应该说,我国农业现代化已具有坚实基础,进入全面推进、重点突破、梯次实现的新阶段,这是我们对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农业现代化总体特征的基本判断。

但也要看到,当前农业发展还面临很多新老矛盾,部分农产品供求结构性失衡、农业竞争力不强、农民增收难度大等问题日益凸显,相对于快速发展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依然是短板。“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关键五年。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四化同步”目标,就必须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补齐农业短板。为此,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作出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决策部署。经国务院批准,由农业部、发展改革委员会牵头,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在广泛听取政府部门、农业专家、涉农企业、基层干部、农民群众等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规划》,并作为支撑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实施的重点专项规划之一,由国务院审定印发。可以说,《规划》既体现了与“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连续性,又突出了“十三五”的新部署、新要求,特别是突出了落实五大新的发展理念、突出了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是指导未来五年我国农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记者:“十三五”规划《建议》和“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实现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请问:《规划》如何细化落实这五大发展理念?

韩长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我国发展理论的一次重大创新,《规划》全面贯彻落实新的发展理念,按照五大发展理念谋篇布局,提出了五方面的发展任务。一是创新强农,着力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推动供给创新、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培育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增长动力。二是协调惠农,着力促进农业均衡发展。促进产业融合、区域统筹、主体协同,加快形成内部协调、与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农业产业布局。三是绿色兴农,着力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推动农业发展绿色化,实现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四是开放助农,着力扩大农业对外合作。统筹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农业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五是共享富农,着力增进民生福祉。推进产业精准脱贫、特殊区域农业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农民分享现代化成果。

记者:“十三五”规划《建议》和“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的目标。请您描述一下,到2020年农业现代化会是什么样子?

韩长赋:《规划》紧扣“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的目标要求,从定性定量两方面对“十三五”目标进行了描绘,具体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产能稳固。未来我们不一定追求粮食连年增产,但一定要巩固提升粮食产能,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只要市场有需要,就能产得出、供得上。《规划》提出,到“十三五”末,粮食(谷物)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5亿吨,小麦、稻谷自给率稳定在100%。

二是产品安全。现代农业一定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高的农业。要实现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可追溯基本全覆盖,老百姓吃到的都是质量安全、品质优良、营养丰富的农产品。《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要稳定在97%以上,全国“菜篮子”产品生产大县规模种养基地基本实现生产过程标准化、规范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三品一标”获证企业、农业示范基地率先实现可追溯。

三是方式绿色。绿色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要实现生产过程更加绿色,使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育型农业基本建成,农业生产不再大水大肥大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取得重大进展,农业生态环境明显改观,美丽田园、青山绿水、生态环保成为农业的代名词。《规划》提出,到“十三五”末,力争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到90%以上,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0%以上。

四是设施先进。完善的设施装备、先进的技术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也是一个国家农业实力的标志。要基本建成配套完善、标准高效的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储运等基础设施,技术先进、质量安全、环境友好的现代化养殖场占主导地位。《规划》提出,到“十三五”末,确保建成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8亿亩,力争完成10亿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高标准农田为基础、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支撑的产能保障格局基本建立。

五是规模适度。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要使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成为农业现代化的主力军,农业生产的组织化、专业化、标准化、社会化程度显著提升。《规划》提出,到“十三五”末,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占比达到40%,畜禽养殖规模化率、水产健康养殖示范面积比重达到65%。

六是市场导向。农业现代化要坚持市场化发展方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要素市场更加健全,产品市场更加开放。但坚持市场导向,并不是完全自由放任,而是在政策支持保护下的市场化。《规划》提出,要坚持市场、政府两手发力,更好地发挥政府在政策引导、宏观调控、支持保护、公共服务等方面作用。

记者:《规划》提出,“十三五”农业现代化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请问:“十三五”如何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韩长赋:总的思路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绿色发展、提质增效为重点,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科技支撑,统筹保供给、保收入、保生态,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不断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规划》对此进行了系统部署,提出要推进以玉米为重点的种植业结构调整,适当减少玉米种植面积,恢复和增加大豆种植面积,推进粮改饲,扩大粮豆轮作范围,在棉花、油料、糖料、蚕桑优势产区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重点是减玉米,《规划》提出调减玉米面积,重点调减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等“镰刀弯”地区的玉米种植面积。今年预计调减3000万亩以上,调减出来的面积主要用于种植大豆、马铃薯、杂粮杂豆和饲草。要推进以生猪和草食畜牧业为重点的畜牧业结构调整,促进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布局调整,加快发展草食畜牧业,扩大优质肉牛肉羊生产,提高国产乳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在畜牧业主产省(区)率先实现现代化,重点是稳生猪和兴奶业。稳生猪就是在优化生产布局的同时,支持发展规模养殖场,稳定猪肉供给;兴奶业就是要种好草、养好牛、产好奶,加强奶源基地建设,培育国产优质品牌,加强消费引导,全面振兴中国奶业,力争到2020年整体进入世界先进行列。要推进以保护资源和减量增收为重点的渔业结构调整,合理确定湖泊和水库等公共水域养殖规模,大力发展水产健康养殖,稳定池塘养殖,降低捕捞强度,规范有序发展远洋渔业。要壮大特色农林产品生产,推广名优品种和适用技术,建设一批原产地保护基地,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专业村、专业乡镇。

当然,在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同时,在粮食安全问题上不能有半点大意。我国是人口大国、农产品消费大国,粮食问题不只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甚至是政治问题。粮食一时多一点少一点是技术性问题,但保障粮食安全是关乎经济社会稳定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不能因为技术性问题犯战略性错误。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把确保粮食安全作为永恒主题。为此,《规划》提出,实施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更加注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定了谷物产能和口粮自给率的约束性目标,体现了落实“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的政策导向;部署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农田,将生产能力落实到田间地块和单产提高上,打造国家粮食生产及重要农产品生产的核心基地。

记者:“十三五”规划《建议》和“十三五”规划《纲要》都强调要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请问:《规划》对推动解决我国土地细碎、经营规模小问题,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作了哪些部署?

韩长赋:过去我们依靠一家一户小规模分散承包经营解决了吃饭问题,这很难得。目前,我国户均耕地面积只有7亩多,仅相当于欧盟的1/40、美国的1/400,在这样的条件下搞现代农业难度很大。只有充分发挥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引领作用,才能不断提高土地、资本、劳动力等要素的生产效率,从根本上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近年来,各地积极引导规模经营发展,取得了很好效果。目前,全国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已经超过30%,规模经营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日益凸显。

实践中,适度规模经营可以有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土地入股、联耕联种等多种实现形式。要通过互换并地、土地经营权流转方式,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实现生产的规模化。《规划》明确提出,在尊重农民意愿和保护农民权益的前提下,鼓励农户通过互换承包地、联耕联种以及土地流转等多种方式,实现打掉田埂、连片耕种,解决农村土地细碎化问题,促进机械化和生产率水平提高。但要看到,规模也不是越大越好,要考虑成本效益,根据不同区域、作物、生产力水平合理确定经营规模。据测算,在北方单季地区从事粮食生产,家庭经营的适度规模应在100亩以上,南方两季地区是50亩以上,这样与外出打工的收益大体相当,规模上“比较经济”,如果规模过大,边际成本会上升、收益反而会下降。

要通过发展农业生产,带动广大农户实现服务的规模化经营。农业生产从种到收,包括多个环节,无论是小规模农户还是规模经营主体,都很难“包打天下”,都需要生产,而且越是现代农业,越需要专业化分工、社会化服务,完善的社会化服务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特征。为此,《规划》提出,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撑工程,扩大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和政府购买公益机制创新试点范围,推进代耕代种、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服务的专业化、规模化、社会化,让小规模农户搭上规模经营的“快车”。

记者:当前,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大,农民工就业困难,农民增收形势不容乐观。请问:到“十三五”末能否顺利实现农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与全国人民同步进入小康的目标?《规划》对此有哪些部署?

韩长赋:过去,农民增收一靠农产品价格,二靠外出打工。但当前,农产品价格总体偏低,农民工就业和工资增速出现“双下降”,农民增收形势不容乐观。特别是2016年,前三季度农民收入增速只有6.5%,六年来首次低于GDP增幅。从后期走势看,大宗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农民外出务工环境也未明显改善,确保农民持续较快增收难度很大。

多次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检验农村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没有。农民收入增长与否,事关农村贫困人口能否如期脱贫,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能否如期实现。为此,《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5%以上,这是硬目标、也是硬任务。

第2篇:十四五农业产业化规划范文

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五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是全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局部。十二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纵深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五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上启下的五年,妥善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五年,更是落实“314总体部署、贯彻国发[]3号文件、全面推进全市统筹城乡发展的五年。科学编制和实施好“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任务艰巨,意义重大。为切实开展好“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提高规划编制质量,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编制“十二五”规划的工作意见》提出如下意见:

一、编制“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

以“314总体部署为总纲,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战略思想。以《国务院关于推进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意见》为指导,规划目标要全面反映建设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直辖市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性要求,规划内容要以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线,把确保粮食平安、保证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重点体现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战略性突破、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的有效改善、农村改革的战略性推进、农业可继续发展能力的战略性增强、农业对外开放水平的战略性提升等方面要求,编制出能科学指导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配套服务能力的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和可操作性的发展规划。

做好“五个坚持”以发展为主题。

坚定不移地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抢抓机遇率先发展。抓住重要机遇期。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面掌握发展的科学内涵,更加注重转变增长方式推动发展、立足自主创新推动发展,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

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坚持绿色增长继续发展。把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生态恢复建设和环境维护并行,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妥善处置乡村与农村、一圈”与“两翼”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内陆开放与扩大内需、改革发展与稳定之间的关系,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使各方利益相互适应、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实现协调发展。

更加注重用改革的途径和方法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坚持在开放大格局中思考未来发展,坚持改革开放促进发展。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坚持走内陆开放型道路,以开放促发展。

把人民根本利益作为规划编制的动身点和归宿,坚持发展效果共建共享。坚持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规划目的从促进经济增长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转变,围绕率先在西部地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切实满足百姓需求、实现百姓利益、提高百姓生活水平,适广大人民共建共享发展改革效果。

二、编制“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工作内容

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规划在理念上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继承以往五年规划效果和经验。规划内容上要改革创新,规划体系上要科学务实。

(一)规划内容要体现“四大转变”一是更加注重向“发展型”规划转变。规划目标要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转向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发展作为目的全面体现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全方位发展。二是更加注重向“时空型”规划转变。既要做好规划任务的时序合理安排,更要搞好规划任务的空间科学配置,实现空间资源高效利用和规划任务的科学落地。三是更加注重向“城乡统筹”规划转变。把城市、农村作为整体统筹考虑,由“城乡分割”规划,统筹规划城乡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规划城乡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四是更加注重向“方案型”规划转变。改变临时以来将规划作为宏观蓝图而束之高阁的现象,突出规划作为资源要素高效配置综合方案的特点,强调其解决发展实际问题的导向作用,增强规划操作性。

(二)规划体系要科学合理。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规划体系。按对象和功能分为总体规划、行业与区域规划、专项规划、重大工程建设规划四个层级。市级“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规划体系由1个总体规划、12个重点行业规划、3个重点专题规划构成,形成“1+12+3规划体系。

具有综合性和纲领性的特性。以宏观战略指导为主,1总体规划。总体规划特指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五年规划。明确五年的发展目标、区域布局、重点发展领域以及相应的建设重点,制定农业政策,编制行业与区域规划、专题规划和农业重大工程建设规划以及年度计划的重要依据。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是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12个重点专项规划之一,规划期5年,从2011年至2015年,为与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相衔接,发展目标展望到2020年。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由市农委牵头,市级相关部门参与编制,报市政府审定和实施。

总体规划的延伸和细化,2行业与区域规划。行业规划是指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某一行业或特定领域发展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指导行业或特定领域发展、谋划重大建设工程和项目的依据。如粮油、经济作物、蔬菜、畜牧、渔业、林业、水利、乡镇企业等行业和兽医、农机、农村能源、农业科教、农产品市场及农村信息化、农产品质量平安、国际合作、农村经营管理、饲料工业等领域编制的五年规划。重点行业“十二五”规划的编制由相关部门自行编制,送市发改委审核,报分管副市长审定后印发。

引导社会资源在空间合理配置的政策手段,区域规划是指以跨行政区的特定区域内某种功能或产业的维护与开发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总体规划在特定区域的空间细化和落实。与行业规划处于同一层级。如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野生动植物维护区规划等。

行业规划、区域规划的延伸和细化。如水库天然生态渔业发展规划、奶业发展规划、扶贫开发规划、农业综合开发规划、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规划等。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等“十二五”重点规划分别由相关部门组织编制,3专项规划。专项规划是指以行业或特定领域发展中的重大专题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报分管副市长审定后印发。

围绕规划中的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内容,4重大工程建设规划。重大工程建设规划是指以总体规划、行业与区域规划、专项规划为指导。以公益性、基础性的基础设施、装备条件等建设为内容编制的规划,争取和安排中央、市级投资,推进农业和农村基本建设的依据。如新农村建设规划、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规划等。

需编制的其他专项规划和重大工程建设规划,十二五”期间。根据工作情况另行布置。区县(自治县)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由区县(自治县)农委(农办)牵头编制,报审顺序参照市级规划执行。

三、编制“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工作要求

(一)加强前期研究。规划编制前。研究“三农”问题,加强对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的前瞻性研究。

(二)广泛听取意见。建立健全规划编制的公众参与制度。建立专家咨询和参与制度。涉及农民、法人及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规划,牵头单位应主动征求意见,有条件的应允许他参与规划编制。

(三)加强衔接协调。要高度重视规划衔接工作。形成合力。行业规划、专题规划服从总体规划,下级规划服从上级规划,规划之间不得相互矛盾。规划衔接工作由市农委统筹协调,各区县(自治县)市级相关部门要积极主动地做好规划衔接工作。

(四)实施评估调整。规划实施过程中适时组织开展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规划评估围绕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进行。并针对环境变化和存在问题,对调整和修改规划提出意见。评估分为中期评估和年度监测评估,市里统一安排下进行。

四、编制“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工作机制

(一)建立“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由市农委牵头。就规划编制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进行讨论决策。规划编制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农委发展计划处。

(二)成立“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专家咨询组。为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成立规划专家咨询组。市级“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专家咨询组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西南大学、大学、市社科院、市农科院、市畜科院等院校研究“三农”问题的知名专家组成,负责规划的咨询、论证、评估等。规划编制过程中要认真听取规划专家咨询组的意见,规划初稿形成后,要组织专家进行深入讨论。

(三)成立“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编制专家小组。从委直属事业单位抽派专家。规划编制期内相对集中办公。

第3篇:十四五农业产业化规划范文

总体思路

“十二五”期间我省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总的思路是:“促进一个转变、抓好两个载体,实现两个推进”。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促进农业农村发展方式的转变;以重点项目为载体,全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提高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以县域经济为载体,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提升县域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和谐稳定,努力实现由农业大省到农业强省的新跨越。

发展目标

未来五年,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目标为:“一个提升、两个倍增,一个赶超”。“一个提升”即:通过改善生产条件、提高装备水平、推进科技进步、提高单产和品质,全面提升种植业生产效益;“两个倍增”即: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优质水果、特色产业等高效产业,5年实现高效农业产值倍增;强力推进县域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3年实现县域财政收入倍增、5年实现百强县数量倍增;“一个赶超”即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赶超东南沿海省份平均水平。

工作重点

一方面以重点项目为载体,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实现新提高

“十二五”期间,围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现代农业建设,重点抓“一河、两带、三区、四大产业、五大工程、六大体系”,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努力实现“一县一业”发展新格局。

“一河”――辽河平原现代农业优势区,重点发展大型现代化粮油生产基地、果菜生产基地、畜牧养殖基地,推进高效农业、都市农业、设施农业、精品农业建设。“两带”――沈大高速现代农业示范带、沿海大道高效农业经济带,将“两带”建成现代农业和高效农业先导区,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三区”――着力抓好中部粮油主产区、东部特色农业产区和西部设施农业产区,促进优势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构建“一主两辅”产业新格局。“四大产业”――种植业重点抓优质粮油、设施蔬菜、优质水果、名优特产四大产业。

“五大工程”建设一是高产粮油创建工程;二是设施农业推进工程;三是名优水果开发工程;四是特色农业建设工程;五是现代农业示范工程。

“六大体系”建设一是加强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二是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三是加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四是加强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五是加强市场信息体系建设;六是加强政策支持体系建设。

另一方面以县域经济为载体,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新跨越

具体分两步走:“十二五”头三年(2011―2013年),全面实现全省县域经济第二个倍增计划,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比2010年底翻一番,即全省44个县(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00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86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预计达到9130元。到2013年,力争全省再有5个县(市)进入全国百强县(市),争取有1-2个县(市)进入全国10强县(市);努力实现每年有1-2家龙头企业上市融资。“十二五”后两年(2014―2015年),县域经济进一步发展,全省44个县(市)地方生产总值预计达到2.7万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33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2万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500元以上。

打造产业集群,加快推进县域工业化。一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布局产业项目。二要强化县域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功能,提高承载能力,使重点园区全部达到企业入驻条件。三要鼓励已形成规模的产业集群进行产业升级,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并支持有条件的县域发展新的工业产业集群,更好地发挥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

强化招商引资,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一是建立和完善分级负责的工作机制。二是切实做好综合服务工作。三是多措并举拓宽引资渠道。四是加大政策资源的整合力度。五是大力发展中介服务组织。

第4篇:十四五农业产业化规划范文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抓手,以班子和队伍建设为突破口,坚持“经济强镇,农业大镇,现代新镇,和谐村镇”的指导方针,深入实施集中发展战略,团结带领全镇干部群众,克难攻坚,踏实苦干,强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强环境治理和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在全镇经济总量、生态环境治理、基础设施条件、农民群众生活、社会事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在富民强镇、构建和谐____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迈出坚实步伐。

力争到2020年,实现GDP翻一番,国民生产总值达到8亿元,比“十二五”末年均增长1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万元,比“十二五”末年均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突破6亿元,比“十二五”末年均增长25%,粮食总产量突破6万吨,比“十二五”末年均增长8%,国民素质整体提高,社会文明不断进步,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更加富裕。

(一)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大兴水利,搞好渠灌溉工程建设,尤其是提高三湾洼地防洪抗旱能力,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计划十三五末,新建生产桥70座、涵25座、节制闸17座,电灌站2座,机井170眼、排水渠9公里,清理塘坝43口。

加快镇区道路、供水、供电、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综合服务功能。扶持发展农村沼气能源,改善农村能源结构。加大实施危改工程,让贫困户住上安全房。抓好农电升级改造工程。完善村级公路建设,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完成修建公路120公里,加强断头公路的连接工程,形成完整的交通网络。同时,推进文化设施建设,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利用与省体育局对接的有利时机,以美好乡村建设为契机,积极协调,争取省体育局在资金筹措、项目规划、广场设计方面的支持,建成一座2万平方米综合健身广场,争取打造颍东区最大的农民健身广场。

(二)逐步完善集镇建设

通过五年时间建设,对集镇周边危房进行改造,完善公共设施和公益设施,争取十三五末建成一座城镇综合体,对周边巷道进行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合理布局公厕,住宿、洗浴场所,使集镇建设初具规模,完善其基本功能。并结合交通枢纽位置(连接着胡集、新乌江、杨楼孜),使之成为____对外宣传一张名牌名片。按照新一轮村镇建设规划确定的工业集中区、商贸物流区功能定位,采取招商引资等市场运作办法,有计划、按步骤、分期实施两大功能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三) 全力实施产业规划

1.搞好功能定位,充分依托我镇地缘优势,把发展工业、商贸业作为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充分发挥好招商引资的作用,促进我镇经济跨越式发展。

(1)打造工业发展高度。依托____镇工业园区,以新型建材产业园为带动,紧紧抓住工业发展方向,围绕投资8000万元的鑫巍建材,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大力打造高效益、低耗能、低污染的新型建材业。利用招商引资与阜阳金盛铭建材有限公司在谈的投资项目,可年产20万吨干粉砂浆及20万立方米商品混凝土,总投资达到5126.7万元,年利税可达到2445万元。新增外贸服装厂正逐步投产使用,预计年出口额达1000万美元。到十三五期末,实现规模以上工业零突破,力争全镇工业总产值达到1亿元。

(2)提升商贸业活跃度。规划以徽商超市、好又多超市、海量家具城和潮流服尚等为龙头的商场超市,以成强、恒发农机专业合作社乘用汽车等为农机专业市场,以____木头行为木材交易市场为核心,不断做大做强以木材深加工为龙头的家具业和以原料加工为龙头的纺织服装加工业,把____木头行打造成颍东区最大的木材交易市场。不断提高通讯、餐饮等现代服务业营业总额,

确保十三五末商贸零售业交易额在整体翻一番的基础上,寻求更大突破,对外贸易实现零突破。(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园区建设为平台,加快道路、围墙、绿化等基础设施及相关配套建设,重点围绕优势农副产品深加工等,着力引进一批带动性强、附加值高、财税贡献大的优质项目。采取“主动走出去,积极请进来”的策略,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观念,大力实施“凤还巢”工程,鼓励支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形成招商引资的绿色通道,全力帮扶,加快落户,对其准备落户企业的资金筹集、工商注册、办理用地报批手续、进企建设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服务;对其在建企业的建设过程实行监管,保证企业的安全施工,促使企业尽快开工建设;对已落户的企业加大帮扶力度,落实专人,常驻化工园区,及时解决和处理各类纠纷矛盾,有效促进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2.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继续抓好“西兰花”主打品牌 ,争取土地整治、小农水治理、洼地治理等项目,立足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加快推进农业品牌化、现代化、生态化进程。

(1)围绕西兰花核心种植基地,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

以土地流转为手段,以标准化建设为要求,以市场效应为带动,扎实推动万亩蔬菜基地建设进程。切实做好”政府促动、龙头带动、专业合作组织互动、基地市场联动“四篇文章。规划东片以马圩、马楼西兰花基地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打造8平方公里的西兰花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同时不断向周边延伸,形成以____镇为龙头,覆盖周边乡镇的西兰花种植格局,在十三五末争取西兰花的种植面积在____镇达到2万亩,在全区范围内扩大到10万亩以上,逐步使颍东西兰花成为阜阳品牌、安徽品牌,甚至全国品牌,带动更多的群众脱贫致富,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推动颍东的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十三五期间计划投入400-800万元建立新型现代化的高科技恒温控温、架式连栋阳光育苗温室大棚,为育苗和保障散户种植提供种苗保障。争取与安农大农科所加强联系合作,引进现代化的深加工生产线,丰富西兰花产品,把西兰花做成速冻型、保鲜型成品,拓宽西兰花的销售渠道。

(2)围绕西瓜种植发展,建设瓜果栽培示范园。

镇政府积极提供优惠政策,鼓励致富能手、合作社负责人等带头建设西瓜基地,并给予适当奖励和扶持,西片以李土桥、赵庄、庙北为中心,以大棚西瓜种植为主导,不断扩大发展,力争3-5年内打造成为万亩以经济作物为主的农业生产基地。

(3)建设畜牧养殖片区。积极围绕庙南、向阳、庙北等养殖场,发展特色养殖,加大对上级资金争取力度,缓解群众的资金难题,帮助群众将畜牧养殖产业做大做强,使我镇逐步形成以特种养殖、牛、羊、猪、蛋鸡等多种养殖共存发展的畜牧业,使之成为带动群众致富又一途径。

(四)规范农村建房,抓好美好乡村建设

1.严格按照美好乡村建设要求和区委区政府的要求,以《____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2010--2030)》为基本遵循,全面推动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的展开。充分发挥农村农民建房国土所规划、市容执法的作用规范农民建房,使农民建房按程序、步骤、要求进行逐级审批,到2020年,美好乡村建设推进村要覆盖到全镇9个行政村,确保“五通”(水、路、桥、电、因特网)全覆盖,“四化”(村庄绿化、广场硬化、照明亮化、环境美化)基本完成。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投入力度,加大以人畜饮水为重点的农村安全用水工程建设,对偏远村庄的村级供水系统,按照标准进行改建,推进安全饮水工程;确保全镇100%的农户用上自来水。

2.改善农村环境面貌。不断深化改革,结合实际,因地制宜,进一步巩固农户改厕、危房改造、棚舍整治、沟河清洁、庭园绿化等建设成果,建立“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综合管理、协调高效”的长效管理机制。加大执法管理力度,深入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治理,严格落实部门单位、商业门店“门前三包”责任制,坚决杜绝乱停乱放、乱写乱画等不文明行为,按照市场代运作模式,引入保洁公司进行管理,逐步建立健全卫生保洁工作机制,在全镇形成主要路段专人专职保洁、各村属地管理维护的新格局,巩固和提高沟、河、路和农村生活垃圾的综合保洁质量。

(五)办好民生工程,促进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1.办好民生工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各项支农惠农政策,通过深入基层调查走访、问需于民,真正把党的好政策落到最需要解决的群众身上,把农村合作医疗、小额保险、低保五保、粮食直补、家电补贴、科技下乡、助残抚恤、农机补贴、传染病防治等各项惠农资金、信息服务贯穿到改善民生的工作实际中。其中新医合参保率五年内要达到并稳定在100%,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要达到95%以上,已参保人员续保率达到100%,同时争取实现全镇范围内全覆盖。

2.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一是抓好计生工作,确保人口出生率在国家控制的范围内,实现工作思路和方法的转变,争取2017年40%的村基本实现服务管理信息化、规范化,2020年最终全部实现;二是抓好国防教育,为国防事业提供合格的兵源,同时继续做好民兵训练和民兵预备役队伍建设;三是做好文教卫生工作。扎实推进教育工作,确保在稳定全区农村中学第一的基础上,能够走出去与其他县市区农村中学相比,甚至是与城区优质中学相比。完善医疗条件,杜绝疫情传染病的发生;四是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扎实做好排查、预警等经常性的安全生产工作,逐步完善消防队伍建设;五是持续抓好维稳工作。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健全社会矛盾调解机制;六是抓好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建设,维护职工和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继续关注“留守儿童”和

“空巢老人”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六)提升行政效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1.提升行政效能。实行项目细化、责任主体明确化、岗位责任具体化的“三化”机制,将工作定责、定量、定质、定时,以目标引领,效率优先,以责任问效,步步紧跟,有序推进,重在实效。把求真务实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要求。重大事项实行主要领导负责,班子成员领头,人大跟踪问效,抢抓机遇争分夺秒,用三步并作一步的赶超精神,卓有成效的完成任务。

2.创新管理机制。建立政府工作人员绩效评估体系和机制,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行政效能管理的重要标尺,强化服务岗位管理,规范服务人员行为,实行承办事项首办人员负责制,对工作不力,造成损失的要实行问责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预案,对重大自然灾害和社会事件要做好预防和应急工作,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增强工作的主动性,最大限度地保护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第5篇:十四五农业产业化规划范文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根据市委提出的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总体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为核心,以优化农村产业布局为重点,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以“八新一好”为载体,坚持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重,农村经济建设与农村社会事业并举,一切从实际出发、试点先行、整村推进、政策引导、群众参与、整体规划,统筹兼顾的原则,全面启动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发展目标

200*年以朝阳、红星村为试点,启动新农村建设,其余6个村同步实施,到2010年8个行政村全部建设成和谐文明新村镇。农村社会总产值实现15亿元,年递增12%,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5702元,年递增10%,村级债务全部化解,村集体积累达到50万元以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协调发展。

三、建设标准

做到“八新一好”

(一)发展新农业

以种植业为主的村要大力培育优质绿色食品产业。绿色食品监测面积占70%;绿色食品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0%;农业结合机械化程度达80%以上;农业作业标准化达80%以上;新技术推广应用五项以上;科技示范户10户以上。以养殖为主的村,畜牧业(含水产)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60%以上,畜牧科技贡献率达到55%以上;畜牧综合服务室达到标准化;开辟新的增收门路。剩余劳动力转化率达到90%以上;非农经济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40%以上。

(二)建设新项目

新上产值100万元以上、利润10万元以上的大项目1个以上。新上产值50万元以上,利润5万元以上的项目2个以上。

(三)创建新机制

按照“管理民主”的要求,建立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建立健全“一事一议”制度,建立健全“村财民理乡代管”制度,建立健全村级财务审计监督制度,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建立健全农村科普工作长效机制。

(四)培育新风尚

按照“乡风文明”的要求,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制定村规民约,开展“文明户”创建活动,“十星级文明户”达50%以上。人民调解组织健全,调解成功率达95%以上。社会治安稳定,治保组织、群防群治组织健全,有防火防盗措施,达到平安村标准。无超计划生育问题,无黄、赌、毒行为,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无不赡养老人和弃婴现象,无歧视妇女儿童案件。

(五)营造新环境

按照“村容整洁”的要求,营造新的环境,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住房砖瓦化率达95%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规模养殖小区、牧场、大户的畜禽实现舍饲圈养,粪便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基本实现生产区、生活区分离;“三围”(围村、围园、围宅)绿化率达90%以上;村内道路宽阔笔直,硬化,石砌边沟;自来水入户率达90%以上;标准化卫生厕所建户率达90%以上。

(六)创造新生活

按照“生活宽裕”的要求,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发展农村社会事业,让农民逐步享受国民待遇。农民人均收入5000元以上,贫困户基本脱贫。适龄少年入学率达100%,辍学率在1%以下,贫困家庭学生“两免一补”面达100%;村级公共卫生服务设施和医疗急救网络比较完善,农民享受基本医疗保障,实现大病救助,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达85%以上;在自愿的前提下,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面达100%,人均2500元;村卫生防保覆盖率达85%,平均灭鼠密度控制在3%以下;实现广播电视、农业信息村村通;电话普及率和宽带入户率分别达到80%和20%;村有图书阅览室、文化活动室、休闲广场等文化娱乐场所。

(七)建立新组织

围绕本村优势主导产业,成立各类专业协会,组建党员与农民致富联合体,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建立标准化的畜牧兽医综合服务室。

(八)培养新农民

每户有一名科技明白人,掌握1-2项农业新技术;获绿色证书的农民达10%以上;具有初、中级农民技术职称的农民达20%以上;农村青壮年文盲率不超过3%;有一名以上大专院校毕业生。

(九)建设好班子

“两委”成员全部达到中专以上文化程序。党组织达到“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准,村委会的群众满意率达80%以上

四、主要任务

实施“2111“工程,抓好5项工作

实施“2111”工程,即壮大绿色食品生产和畜牧业两大优势主导产业,扩充组建农副产品加工销售集团,发展村级私营企业,鼓励剩余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构建现代化新型农村产业格局。

(一)实施绿色食品生产和畜牧业进档升级工程

1、绿色食品生产。优化全乡农业种植结构,培育青玉米、蔬菜、果品三大产业。扩充规模,更新品种,增加收入。2006年以鸡兴、红胜、前进、西太村为重点,全乡青玉米种植面积1.2万亩,以朝阳、红太、东太、西太村为重点,全乡春、夏、秋菜种植面积6000亩,以朝阳、红星、西太三个果园村为重点,推进果树品种的更新换代进程,确定123苹果、南果梨、520梨为主栽品种,123苹果面积达3000亩,优质梨面积达1500亩,全面推广普及无公害,绿色食品操作规程,组织农民按标准生产,“十一五”期末,全乡青玉米种植面积2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2万亩,123果面积4000亩,梨面积3000亩。产品全部达到无公害食品标准,三大产业产值实现0.7亿元。

2、畜牧业生产。充分依托林源牧业有限公司和高金集团两大龙头企业,以现有的养殖小区,养殖大户为中心,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牛、猪”经济。2006年以朝阳、仁和、东太、西太、四个养牛小区为重点,全乡肉牛饲养量达4900头,以红胜万头猪场,红星、前进村4个千头猪场为重点,生猪饲养量达3万头。“十一五”期末,全乡肉牛饲养量达1万头,生猪饲养量达5万头。牧业产值实现1.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0%以上。

(二)实施农副产品提质增效工程

充分发挥红星乡企服务中心龙头企业作用,在现有4个杂粮加工厂、30个煎饼加工厂、3个青玉米速冻加工厂、3500亩果树基地的基础上,2006年组织东太村引进500万元新上一处年产杂粮4000万公斤,煎饼200万公斤的农副产品综合加工厂。成立加工销售集团,通过扩大规模,改造设备,“十一五”期末,集团下设四个分公司,分别是“青玉米加工销售分公司、杂粮加工销售分公司、煎饼加工销售分公司、果品生产销售分公司,统一使用“聚缘村”品牌,提高包装档次,增加“原”字号产品附加值。产品要从现有占据北方市场的现状下,逐步向南方延伸,销售收入实现1亿元。

(三)实施发展村级私营企业,壮大集体经济工程

利用闲置厂房,闲置土地,面向社会广泛招商,引进环保企业入村,盘活闲置资产增加村级积累。同时鼓励农民发展私营企业,对已形成的朝阳工业小区、红星沙发小区、红星木材加工厂等工、商、运、建、服私营企业要从政策、法规等方面加强宣传,指导,确保全乡私营企业健康发展。2006年全乡各村利用闲置资产新上企业10个,发展个体私营业户120户。“十一五“期末,全乡个体私营业户达1500户,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各村村级积累达到50万元。

(四)实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输出工程

全乡现有劳动力6300人,其中:务农劳动力2000人,其余为剩余劳动力,要不定期组织剩余劳动力参加引导型和技能型培训,保证每名剩余劳动力都能掌握1-2门务工技能,引导剩余劳动力到乡镇企业或域外企业就业。2006年剩余劳动力技能培训达1000人,输出转移劳动力500人。“十一五”期末,全乡剩余劳动力转移输出达90%以上。

抓好五项工作

1、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1)加大西太、朝阳、红星、红胜4个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力度。计划投资100万元,治理4个小流域侵蚀沟8条,4000延米,砌筑石谷坊100座,土谷坊150座,削坡植树5000棵,从源头上解决水土流失日益严重问题。

(2)打井抗旱。计划投资100万元,在全乡8个行政村,无灌溉能力的地块打机电深井15眼,各类小井100眼,灌溉及坐水种面积1万亩。2006年完成鸡兴村青玉米喷灌区项目,灌溉面积1550亩。

2、抓好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

以示范园区为导向,不断推动种养殖结构的优化组合。重点规划5个园区。一是鸡兴村青玉米种植园区,面积2800亩;二是朝阳、红星、西太果树生产园区,面积3000亩;三是红太、东太蔬菜园区,面积1300亩;四是朝阳、仁和、东太、西太养牛园区,肉奶牛饲养量2000头。五是红胜、前进、红星4个千头养猪园区。

3、抓好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工作

(1)村路改造工作。2006年红星村、红胜村、前进村、鸡兴村计划投资620万元,新修白色路面15.5公里。2007年-2010年,朝阳村、红太村、东太村、西太村计划投资150万元,新修标准化沙石路面15公里。“十一五”末,全乡村级道路全部实现标准化。

(2)沼气工作。2006年全乡8个村计划投资326万元,新建8立方米沼气池980个。“十一五”末全乡完成沼气池建设1200个。

(3)自来水入户工作。2006年争取国家人畜饮水资金30万元,为鸡兴、西太四组、红太村太阳组600户居民安装城市自来水,解决农民吃水难问题,“十一五”期末,全乡自来水入户率达90%。

(4)有线电视、宽带、电话入户率。“十一五”末分别达到95%、20%、80%。

(5)“十一五”期末,农村标准化厕所建设达到90%。

(6)村级道路绿化率达90%,家庭庭院绿化率达90%。

(7)各村设立流动垃圾车,背街、巷道无残存垃圾。

4、抓好农民素质教育工作

按村民组织法,制定村规民约,通过倡新风,破陋习,开展以“五个好”家庭为主题,提高农民素质,营造健康、文明、和谐的新农村。

5、抓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

全乡8个行政村要在土地发包、厂房场地发包、变卖、宅基地审批、计划生育、村级财务支出等重大事项,以会定事,通过召开班子会、村民代表会等形式,随时随地进行公开,给农民一个清楚、真正走民主管理之路。

五、推进措施

1、加强领导,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证。成立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乡党委书记陶忠良、乡长王立山担任,副组长由党委副书记李霞、副乡长孙绪帮、赵晓光担任,成员由各有关站办负责人和各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组成,负责全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协调、督促和检查。各村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党政一把手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履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管理和服务的职能。

2、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各村要层层发动,广泛宣传,加大力度,使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总体要求、工作内容及具体措施家喻户晓,让广大农民从“要我建”转变到“我要建”。兴起全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热潮。

第6篇:十四五农业产业化规划范文

2005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邾城街克难奋进,争创发展新优势的关键年。做好今年工作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省、市、区经济工作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围绕“三街一城”发展定位,坚持“工业强街、商贸活街、文明兴街”,争创省、市十强街,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确保圆满完成“十五”计划,为实施“十一五”规划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在远城区同类街镇中进位争先。

根据这个总体要求,全街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

一、主攻工业,提高街级经济实力(二)做大做强建筑业。一是完成建安企业改制任务,特别是十建集团,要吸收新创、新威两公司成功改制的经验,迅速启动改制工作。二是每户建安企业税收都要有所增长,力争2005年税收比2004年增加650万元。三是做好建安企业升级的准备工作,十建集团实现"二升一",其他企业确保二级资质,为今后的升级打好基础。四是适时对一批企业进行整合重组,不断提高竞争力。

(三)不断壮大民营经济。要抓紧抓好中小民营企业的规范管理,搞好服务协调,创造宽松环境发展生产,鼓励业主扩大规模,做到工业税收增加235万元。

(四)大力培育邾城房地产市场。结合城市土地利用修编和城市建设规划修编,以实施新区拓展和旧城改造为契机,相应制定出邾城房地产发展规划,对商业用地一律实行“招拍挂”,促使邾城土地市场有序竞争,拓展土地升值的空间。二、突出商贸特色,发展商贸经济

要充分利用邾城的区位优势,发挥中心城镇的辐射功能,建立商业贸易网络,盘活经营流通渠道,把邾城建设成鄂东地区的人流物流中心。大力发展个体经营,充分利用交通便利的优势,引进大型商贸企业,扩大经营行业,增加贸易总额,实现税收增长。抓住七大市场,加强秩序整顿,规范管理,协调服务,促进经济全面发展。三、着眼农民增收,加快结构调整

要用工业化的理念经营农业,把立足点放在农业结构调整上,把着力点放在产业化经营上,把目标定位在促进农民增收上,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产业优势转化为效益优势,加快邾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步伐。二要抓好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走农工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道路,提高农业现代潭龋銮烤梅⒄够盍Α?BR>三要全面落实农村政策。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高度重视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依法使用和规范管理转移支付资金,严格执行涉农收费“公示制”,进一步规范农村教育、土地、房产和经营服务性收费等涉农收费管理。依法完善农村土地二轮延包。

四要开展信息服务,加强技术指导,开拓产品市场,搞活产品流通,打造农业品牌。

五要开发农家乐项目,依托中心城镇,发展观光、旅游、垂钓、休闲农村产业经济。

六要发展打工经济,帮助农民拓宽增收渠道。四、加强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品味

一要强化城镇规划管理。坚持以规划为龙头,严格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实施一个法,建设一盘棋,建设必须符合用地规划和城市规划。二要坚决整治违规建设,严格房地产开发审批程序,规范房地产市场,推进新城建设和旧城改造。三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南扩东展西移道路骨架建设,迁建停车场,贯通风情大道,延伸永安大道、齐安大道,继续改造背街后巷泥巴路,整改地下排水管网,维护城区排水、绿化及公用市政设施。四要创新环卫管理机制,更新环卫设备设施,美化环境,亮丽邾城。五要加大社区文明创建力度,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完成五个社区创建达标,提升7个达标社区的级次,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高城市整体水平。五、强化项目招商,增加发展后劲

六、加强财税建设,确保资金平衡

一要坚持目标管理,突出征管重点,挖掘征收潜力,加大征管力度,充实协征力量,做到应收尽收。二要狠抓增收节支,合理压缩开支,正确处理吃饭与建设的关系,保障法定支出和农业、城镇建设、教育、社会保障等重点支出。三是坚持收支两条线,切实抓好街村两级财务管理,做到公正、公开、公平合理。四要抓住重点工程,挖掘新的税收潜力,促进税收大幅增长,确保全年资金平衡。七、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邾城

第7篇:十四五农业产业化规划范文

对比以往的计划和规划,此次“十一五”规划有着诸多的时代特色,更加务实,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

三大特色

一是指导思想发生重大变化。整个规划贯穿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为今后五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确定了“六个立足”的政策取向。

二是指标设置导向鲜明。主要表现在:设定的速度是积极的,又留有很大余地,不是单纯地追求速度;突出强调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如设立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等指标;突出以人为本,设计了大量教育、医疗、失业、养老等方面的指标,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十一五”规划最大的特点、最大的突破是,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作为规划的统领,其出发点从偏重于物质财富增长,转向更加重视人的发展,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战略的核心。过去,我们制定目标重点在经济增长。现在,加入不少人文、社会、环境的指标,相对于过去来讲,是个质的区别。

三是工作重点明显转移。“十一五”规划的新内容很多,但核心是4个方面:新农村建设、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特别是新农村建设,是“十一五”的开篇之作,一提出就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给人以很大的鼓舞与信心。

四大新亮点

新亮点1 国土划分四类主体功能区

按照“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被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四类主体功能区。这是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而作出的决定。

“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过去只是粗略地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东部加快发展、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更侧重于一种要求和理念,而四大主体功能区的划分,把理念变成了能够有效操作和运行的模式。”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俞国生代表认为,这四大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增强了规划的空间指导和约束功能。

按照这种分类,优化开发区域是指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的区域;重点开发区域是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较好的区域;限制开发区域是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不够好并关系全国或较大区域范围生态安全的区域;禁止开发区域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

新亮点2 规划打破了五年界限

北京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说,“十一五”规划纲要的规划期虽然以五年为主,但同时还展望2020年。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的规划期,可根据规划对象的特点合理确定,不要求均以五年为规划期;科技、教育、能源、交通、水资源等均可规划到2020年;有些领域的专项规划,可以根据完成任务的需要确定规划期,可以是三年、四年等。规划期限的变化看似是小事,其实是政府职能转变的表现。这样可以避免短期行为。

新亮点3 新农村建设写入规划

“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此外,草案还提出新农村建设重点工程,包括解决1亿农村居民饮用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污染水和血吸虫病区、微生物超标等水质不达标及局部地区严重缺水问题等。希望在干旱缺水的地方,农民不再受缺水浸水吃的煎熬,再也不需要跑上十几里地去背水运水,乡村邻里也不再会为争水抢水而发生矛盾。

关于如何建设新农村,北京市房山区区长祁红认为,不能把新农村建设简单理解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或者村庄整治,这样很容易走人大拆大建、大包大揽、贪大求洋、急功近利的误区。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在农村的有机结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一句口号,不是一个设想,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实践。要把农民利益放在首位,从农民最关心、要求最急迫、受益最直接的事情做起,从农民最积极、干部最主动、条件最成熟的村子抓起。

新亮点4 首提区域互动新机制

以往五年计划的编制,基本上是以行政区为基础进行各种布局安排。这次“十一五”规划突破了行政区概念,强调跨行政区的协作问题,首次提出了区域互动的新机制。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地区、成渝地区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将成为重点关照对象,这对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等战略都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五大目标

“十一五”规划草案确定: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城镇新增就业和转移农业劳动力分别达到4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

新目标1 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7.5%,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

7.5%的经济发展指标的确定,实际上更多地考虑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预计整个“十五”期间的年均经济增长率可以达到8.8%到9%,这是一个比较高的水平。7.5%这个指标与“十五”相比是低了,但实际上它体现了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一个愿望。

从另一方面讲,以前我国制定的发展目标是,GDP总量在2010年要比2000年翻一番,而现在考虑人口增长的因素,此次提出了人均GDP的概念,提出入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如果按照这个目标,我们年均GDP每年只要增长4%就足够了。那为什么还要定7.5%呢?其实就是表明我们既要防止经济过热,也要充分抓住现在良好的发展机遇。这是两者平衡的一个结果。

此外,国家的指标对地方是有影响的,地方的指标总要定得比中央高一些。为了避免经济指标过高,国家的整体目标要相对偏低些。

新目标2

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5%,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有较大改善。

这个指标透露出的一个重要信息就是要力争实现城乡居民收入的均衡增长,避免城乡收入差别继续扩大。“十五”期间,城

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目标制订的都是5%,但最终前者增长了9.6%,后者增长了5%。“十五”期间,城市人均年收入是10493元,按照规划,到2010年将突破13390元;“十五”期间农民人均年收入是3255元,到2010间将达到4150元。

新目标3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城镇新增就业和转移农业劳动力分别达到4500万人。

这个目标与“十五”期间的目标一致,而“十五”最终执行下来,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比规划预计的效果更好。“十一五”期间仍控制在5%以内,这一政策表明我国要稳定现在的就业形势,通过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扩大就业,千方百计创造就业岗位。

新目标4

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增加到2%。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

“技术进步和创新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最根本动力。”白和金说,自主创新在“十五”期间没有特别强调,“十五”强调的是,科技创新和改革开放是发展的根本动力。现在为什么强调自主创新呢?首先要明确技术创新和科学创新不完全等同,科学的发现和发明是以前完全没有的,而技术创新不仅包括自己的原始创新,也包括引进技术的创新,甚至我们没有的技术的单纯引进使用,都叫技术创新。现在强调自主创新,就是要转变过去过分依赖技术引进和引进技术后消化不良的状况,因为最核心的先进技术是引进不来的,如果过分依赖引进技术,必然使我们始终处在国际分工价值链的低端,所以我们现在要强调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我国刚刚了《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今后还会出台一系列的相关规划。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首先影响到的产业就是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生物技术产业、航天航空产业等,这就会改变现在很多高技术产业“没心没肺”的局面。第二个影响较大的产业就是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他们要发展,又要突破环境资源的制约,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能使他们走上清洁发展的道路。此外,劳动密集型产业也要通过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来增加产业的含金量和附加值,创立自己的自主品牌。比如我们的服装产业,虽然出口量多,但都只是给别人加工,而在技术含量高的面料处理、高档服装生产和制作方面,我们却很落后。

新目标5

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60%。

第8篇:十四五农业产业化规划范文

“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在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下,自治区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和困难,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特点发展路子,大力实施“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经济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

一是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预计2009年全区生产总值突破400亿元,达到437亿元,“十一五”前4年年均增长12.4%;到“十一五”末全区生产总值将达到500亿元,超过“十一五”规划预期目标。特色产业发展步伐加快,银行、证券、保险业不断拓展服务领域。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预计“十一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6%以上。以青藏铁路、林芝机场为标志的一大批重大项目相继建成,发挥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县通油路率、乡(镇)和建制村通公路率等目标,电力人口覆盖率比2005年提高17个百分点,主要江河治理、城镇防洪和重点灌区等各项水利设施进一步改善和加强。

三是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十一五”前4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4.8%,比规划预期目标高出1.8个百分点,预计“十一五”末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将超过4000元。以农牧民安居工程为突破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提前一年实现让80%住房条件较差的农牧民住上安全适用房屋的规划目标,农牧区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四是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全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较快发展。医疗卫生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区地县乡四级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农牧区免费医疗制度惠及所有农牧民。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89.2%和90.4%。城乡低保标准不断提高,基本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基金保障能力不断增强。预计5年城镇新增就业超过8万人。

五是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全面加强。国务院批准实施《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投入明显加大。全面启动农村薪柴替代工程,天然林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水土流失治理、地质灾害防治、植树造林、防沙治沙取得成效。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进入到一个科学规划、整体推进、有序发展的新阶段。

六是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积极推进农牧区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加快,投资、财税、价格和国有企业改革稳步推进。大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税收占全区税收的比重超过国有和集体企业。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对外贸易不断扩大。

七是社会局势保持基本稳定。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稳定,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加大对政法、乡镇、边境地区基础设施的投入,基层政权和政法队伍得到充实,基层基础工作不断夯实,边防日益稳固,巩固和发展了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局面。

总体上看,“十一五”以来,中央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得到全面有效的贯彻落实,经济社会保持了跨越式发展态势,今天的正处于最好的发展时期,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二、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第五次工作座谈会精神,完成好“十一五”规划各项任务

今年1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第五次工作座谈会,专题研究工作。会议确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这是党在治藏方略的丰富和发展,是新形势下中央对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新举措,是指导我们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做好各项工作的总纲。这次会议是建设社会主义新进程中新的里程碑。

当前,自治区发改委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就是要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中央第五次工作座谈会精神。

今年是我区全面实现“十一五”目标的决战之年,做好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对于大力促进各项事业发展、为“十二五”期间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中央第五工作座谈会精神,按照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总体要求,抓住中央进一步扩大内需和加大对支持力度的历史机遇,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这个主题,大力实施“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狠抓首要任务、加快产业发展、推进项目建设、扩大社会消费、着力改善民生、建设生态文明、深化改革开放、保持社会稳定,确保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努力在走有中国特色、特点的发展路子上迈出新步伐。

一是切实夯实农牧业发展基础,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以安居乐业为突破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抓好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全力做好农田、水利、造林绿化、农村公路、农牧民的饮水安全问题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不断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做强做大农牧业特色产业,坚持“相对集中、连片发展、效益优先”的原则,重点培育一批优势农畜产品和优势产区,抓好北绒山羊等优势产业带建设。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支农政策,加大对农牧民技能培训力度,扶持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用当地劳务组织,确保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以上。

二是切实加强产业建设,不断增强发展能力。加大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紧紧抓住国家产业振兴规划的实施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相关政策的落实,积极拓宽产业发展的投融资渠道,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带动作用,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进入特色产业领域。尽快出台我区产业振兴实施方案。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促进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发展重点产业,继续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保持旅游业发展的良好势头,支持藏医药业等新兴产业发展,尽快组建藏药、旅游等企业集团,积极推进铜矿、水泥、矿泉水等项目建设步伐,进一步提高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

三是切实改善民生,积极促进社会和谐。大力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积极改善农牧区办学条件,继续抓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加快普通高中建设步伐,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继续支持高校重点学科、创新人才培养和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发展特殊教育,力争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7年。统筹发展医药卫生事业,加快完善农牧区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积极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全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体育事业,继续改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条件,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继续实施好“村村通”工程、西新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积极推进群众体育设施建设。全面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建立和推行投资带动就业增长的机制,抓好政府投资、重大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对就业的带动作用,建设自治区人才市场、完善就业公共服务设施,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加大节能减排重点项目的建设力度,加快实施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切实保护好的碧水蓝天。

四是切实抓好投资消费增长,加快推进发展步伐。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有利机遇,加大投资落实力度,争取国家早日批复自治区“十一五”规划项目调整方案,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刺激消费,推进消费市场建设,大力促进农牧区消费,继续抓好“家电、家具、汽车下乡”工程,培育好文化、健身、娱乐、房地产等新的消费热点,扩大消费规模。加快物流业发展,大力培育物流市场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实现物流的社会化、规模化、信息化,促进其他产业发展。确保全区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

第9篇:十四五农业产业化规划范文

一“十一五”以来农技工作的主要成就、主要经验

我站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充分发挥区域科教资源优势,实施“科教兴区”战略、人才强区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技进步为先导,加大科技投入,积极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政策支撑体系,加大科技创新服务和创新能力建设;开拓创新,积极进取,扎扎实实做好科技进步工作,赢得了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科技进步呈现喜人的局面,成效显著,为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科技组织网络进一步健全,科技推广、科技普及成效显著。科普宣传、咨询服务、科技讲座、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科普进社区系列活动;送科技下乡,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科技入户活动,我镇有8名农业科技指导员,指导80户农业科技示范户,带动农业科技辐射户24户,开展科技咨询、举办实用技术培训农业科技进村入户等活动,促进了广大农民的科技意识提高。 (三)、抓好农业科技培训,提高现代农业的科技含量,在发展现代农业上求突破。

今年,我镇根据镇情发展需要,认真制订了农业产业化科技培训计划。分别但家庙村、花石嘴村举办民生工程农业技术科技培训,每期40人,定点定人连续培训15次 , 共组织农业技术科技培训人次达到1300多人次,极大地提高了我镇农民的科技应用水平,以农业科技进步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新农村建设,推广应用一批新品种、新技术,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按照高效、生态的要求,切实抓好农业高产优质新品种的推广种植面积。今年共推广水稻新品种3个、油菜新品种5个、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1万多亩。

(四)、搞好土地流转、抓基地示范带动全镇现代农业发展。

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有观音岩村优质米生产示范基地、养鸡示范基地,胡大桥村养猪、大棚蔬菜示范基地。

在观音岩村新建优质米生产基地3000亩,由霍山县观音岩土地流转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土地流转;由安徽汇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农业生产基地“春牛农业园”具体实施,开展优质米生产、创办现代农场。 于3月建立。 春牛农业园以租赁农民土地方式集中连片,采用先进耕作技术种植农作物,目前仍以种植水稻为主,冬季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种植小麦、油菜等其它农作物,以达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目的。农业园采用先进种植技术,聘请的农业技术专家在农业园现场为当地农民讲授从选种、整田、播种、施肥等管理方面的水稻直播技术,并现场示范,使当地农民学到了先进水稻种植技术,以此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对发展优质原料农业基地,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把农民从土地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从事二三产业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五)积极组织实施好农业政策性保险、良种补贴工作,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的资

金支持,减少农业风险。(六)、认真开展农产品安全档案工作。

今年,我镇开展农产品安全生产建档工作,从生产源头开始把关,记录资料建立农产品生产档案,建立农产品经营档案,建立农业投入品销售档案,建立农产品检测档案,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档案。分别对观音岩村霍山县伟亚养鸡厂、世平精米加工厂、鹏程养猪示范园、但家庙村佛山茶厂、胡大桥村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但家庙屠宰场进行建档工作,从生产源头把关,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七)、认真做好动物防疫工作。

我站认真组织实施春秋畜禽动物防疫工作,共计防疫猪9500头、牛433头、家禽100万只,为一方畜禽安全生产提供有力的保证。

(八)积极配合政府做好中心工作

我站人员还积极参加政府计生、医保、扶贫、统计工作,为我镇全面发展,尽微簿之力。

“十二五”规划:

一 坚持科学发展原则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指针,其内涵就是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面对“十二五”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农业,全面树立科学的农业发展观,从新的农业安全观、产业观、市场观、科技观、投入观、生态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出发,准确把握农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汲取国内外农业发展的有益经验,着眼于丰富农业发展内涵,创新农业发展观念,开拓农业发展新思路,破解农业发展新难题,全面推进现代农业新发展。

二 坚持绿色农业原则

就是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科学技术,保护和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生产出充足、安全、营养的农产品,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模式。达到绿色农业的四个特征,即开放性、持续性、高效性和标准化。

三 坚持可操作性原则

项目规划的两个主要基点是“前瞻性”和“先进性”,但这两个原则又必须同时牢牢地建立在“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基础之上。因此,“十二五”规划既要提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战略和目标,又要以发展战略为指导;既要有宏观的、总体的发展规划,又要具体合理,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要进一步明确规划实施的主体,树立规划的权威性,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

四 坚持统筹兼备原则

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基本思路。要稳定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着力构建现代农业支撑体系,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村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五、农业“十二五”规划主要任务

结合农技工作职责和实际,确定一批重点项目。现代农业特别是粮食、油菜、马铃薯、小黄姜、蔬菜、中药材、水产等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提出“十二五”发展目标、思路、措施、政策建议等;稳定土地承包制度、搞活农村土地流转;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农村劳动力问题研究;农民收入问题研究

;重点农业科技措施、结构调整、农产品质量安全、种子安全体系和现代种业发展、生态能源循环、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培训、基层农业科技体系建设及培训、农业农村经济管理、农业专业经济组织建设等重大问题前瞻研究。

六、农业生产工作进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