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节能降耗的工作总结范文

节能降耗的工作总结精选(九篇)

节能降耗的工作总结

第1篇:节能降耗的工作总结范文

一、统一思想,认清形势,充分认识节能降耗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建立节约型社会是我国的战略目标,“十一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第一次明确了节能降耗指标。节能降耗的根本目的是改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逐步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随着工业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能源的需求量也将逐渐增加,能源缺口将逐渐加大,能源的瓶颈制约将日益加剧。同时,由于粗放型经济增长,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节约潜力巨大。加强节能降耗工作,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任务,是缓解能源约束矛盾的必然选择,是从源头上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经济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根据国务院、省政府关于加强节能降耗工作的文件和会议精神要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节能降耗工作,把节能降耗工作作为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去年以来,先后出台了节能、节电、促进循环经济建设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并把节能降耗作为约束性指标列入市“十一五”规划之中。在今年年初的市人代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把节能降耗工作列为今年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市综合杯考核中,加大了节能降耗目标的考核分值。在7月初国家、省分别公布了2005年和2006年上半年能耗指标完成情况后,黄萌市长专门作了重要批示。最近,市政府第43次常务会议又专题研究了节能降耗工作措施。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今年上半年,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5.6%,万元GDP电耗下降了2.7%。我市工业能耗占全社会能耗总量超过五分之四,工业领域的节能降耗为促进全社会节能降耗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加强节能降耗工作的重点。与此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我市节能降耗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一方面,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的消费量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我市能耗处于高位,而国家和省对“十一五”期间的能耗指标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可以说,我们正面临着双重压力,任务十分艰巨。

各县区、各有关部门和广大企业务必要引起极端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加强节能降耗工作对于我市全力实施“率先崛起”战略,全面建设“平安湖州”,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安排,艰苦奋斗,打好节能降耗攻坚战。

(一)节能降耗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

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也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GDP能耗综合体现了该地区的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同时也集中体现了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一个国家和地区核心竞争力的集中反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不仅仅是单纯的能源问题、经济问题,而是综合体现一个地区产业结构是否优化升级、经济增长方式是否转变、能否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更是经济安全、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稳定问题,归根到底是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

我国人均拥有的能源资源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我省人均拥有量更少,但能源消费总量很大。全省矿产资源仅占全国平均数的1/20,一次能源95%以上靠省外调入,煤炭自给率不到3%,电力供求矛盾也较为突出。从近期看,全省能源产出不可能有大的改观,而能源消费量增长的势头却十分强劲。国内能源资源以及全球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能源需求不可能得到无限满足,能源价格、运输以及安全保障存在许多不确定风险,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和主要瓶颈之一。全省能源约束的问题将长期存在,而且矛盾会越来越突出。我市的能源绝大部分依靠市外,2005年全社会综合能耗763万吨标准煤,96.5%以上靠市外调入。特别是近年来,能源供应紧张,价格不断上涨,对全市的经济效益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安定带来很大压力。因此,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节能降耗工作摆在十分重要的、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节能降耗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攻方向,衡量结构优化的重要标志,检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评价标准,大力推动全社会节能降耗特别是工业领域节能降耗,切实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二)节能降耗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

从全国来看,去年全国能源消费增长首次低于经济增长,但今年上半年的宏观经济数据则再次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全国能源消耗增长仍然快于经济增长,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不降反升。与能源消费增长相适应,全国发电量增长12%,原煤产量增长12.8%,原油、成品油进口增长幅度均为16%左右。从我市现状看,“十五”期间,全市经济总量快速扩大,GDP年均增长13.7%,但电力、煤炭消耗几乎翻了一番。近两年,通过着力加强节约资源能源,推进能源综合利用,特别是整治落后生产能力,拆除水泥机立窑和粘土砖瓦窑,发展热电联产,拆除工业小锅炉,推广余热发电,积极采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能耗强度大幅度下降。到2005年底,全市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到1.18吨标准煤,万元GDP电耗下降到1422千瓦时,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到2.29吨标准煤。纵向比,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横向比,差距很大。在全省十一个市中,我市GDP能耗和工业增加值能耗列第十位,GDP电耗列第九位。

从直观分析,我市降低能耗的空间大,有很大潜力;但从实际分析,并不轻松,而是十分紧迫而艰巨。一方面,因为一个地区能耗高低,从根本上取决于产业结构,而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漫长的时间,很难在短期内取得效果。从工业产业看,今年上半年,全市纺织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三大行业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4.62%,而能耗占规模以上工业总能耗的73.89%。从三次产业看,目前全市二、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要在“十一五”期间通过实现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从而实现节能的目标任务,还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从县区看,长兴县在全市单位产值能耗最高,安吉县、吴兴区最低,今年上半年,长兴县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最少,而吴兴区、安吉县下降最多。另一方面,当前我市正处于工业化加快发展阶段,根据国际经验,这一阶段重化工业有加快发展的趋势,重工业的比重仍将继续提高,从而拉动工业能耗的攀升。明年,全市又有三个水泥项目建成投产,要完成节能降耗目标,不能盲目乐观。另外,从国家、省下达给我市“十一五”期间的节能指标看,仍维持继续下降20%的总体目标,这给我市节能降耗工作带来新的压力。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市节能降耗的工作十分紧迫。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只争朝夕,艰苦奋斗,抓紧抓实,努力完成“十一五”节能降耗目标任务。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切实抓好节能降耗的各项工作

推进节能降耗工作,要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真正做到在加快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更加注重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十一五”期间,全市节能降耗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节约优先的原则,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技术进步为根本,以科技创新、依法节能为保障,通过创新机制,强化宣传,完善政策,加强管理,厉行节约,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努力形成政府推动、企业为主和公众共同参与的格局,切实把全市节能降耗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强度(以2000年可比价计算)比2005年下降20%,年均下降4.4%;全市第一产业、第三产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13%左右,第二产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23%左右;能源利用综合效率达到40%以上;全市重点耗能行业的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总体水平达到或接近国内先进水平;培育50家节能示范单位;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依法监管体系、政策保障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市场服务体系、科学管理体系和社会参与体系。

今年全市节能降耗工作的目标任务是:确保能耗强度比去年降低3.5%,力争达到下降4%。

工作重点是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加快结构调整,做好产业节能文章。

实践证明,产业结构是影响能耗的基础性因素,要从根本上做好节能降耗工作,必须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方法是控制投资结构,投资结构不合理,必然加剧产业结构的不合理,GDP能耗就降不下来。要按照“二三三”产业调整规划和生产力布局规划,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

一是积极发展高效益、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污染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快运用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努力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

二是积极发展商贸、旅游、生产业和文化产业。

三是严格限制高耗能产业发展,切实提高高耗能产业市场准入条件。严格落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能耗联审制度,符合国家和省产业政策、年耗能超过3000吨标准煤或年用电量超过300万千瓦时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必须提交节能报告,对达不到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要求的投资项目,不予核准、备案。

四是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技术和设备。今年要确保全面完成拆除水泥机立窑和粘土砖瓦窑的任务,同时重点整治小化工、小印染、小造纸等属于淘汰类的企业和项目,在已建成热电联产的工业功能区,加快拆除工业小锅炉,严格控制新上燃煤锅炉,淘汰所有不符合能耗标准的在役机电通用设备和装置。对于不按期淘汰的企业,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依法责令其停产或予以关闭。

(二)鼓励企业科技和管理创新,做好企业节能文章。

工业、建筑和交通是能源消耗的三大领域,是当前节能工作的重点。而且工业是重中之重,全市工业领域能耗占全社会能耗的82%,年综合能耗5000吨以上的重点用能企业能耗占规模以上工业总能耗的79.6%,工业领域能耗的下降幅度,对GDP能耗最为敏感。我市现有企业节能降耗有很大的潜力可挖,如建材、电力、纺织、金属压延加工等高耗能行业,企业之间的能耗水平差距很大,新型干法回转窑吨水泥熟料标煤耗最高的是136公斤,最低的只有112公斤;发电标煤耗每千瓦时最高的是500克以上,最低的只有300克,棉印染每百米布标煤耗最高的是60公斤以上,最低的只有25公斤。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是实现节能降耗目标的保障,要把企业节能科技攻关作为政府科技资金投入的重点,加大对节能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采用节能新技术,建立健全能源管理体系,重点实施八项工程:

一是工业炉窑系统更新改造工程。通过采用循环流化床、燃气等高效、低污染工业炉窑替代低效落后炉窑,推广应用煤炭气化技术、分层燃烧技术、辅机系统节能先进技术,扩大集中供热范围,限制煤炭直接作燃料使用。

二是电力生产、输配与热力改造工程。重点实施降低供电煤耗、厂用电率和电网损耗的技术改造,优化发电企业机炉配置,提高背压机组比例;推广高压变频、背压气轮机替代电动机等节电新技术;充分发挥热电联产机组的优势,加速热网管线的敷设,加快淘汰供热范围内的低效小锅炉;积极采用先进的输、变、配电技术和设备,降低电网损耗。

三是余热余压利用工程。大力推广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纯低温纯余热发电技术,到2010年底,全市日产2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必须全部实施余热发电。

四是电力拖动系统改造工程。推广高效节能型电机、广泛采用变频调速、无功就地补偿等节电技术,加快淘汰落后低效电动机、风机、水泵等耗能设备。

五是建筑节能工程。严格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规范,对达不到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规范的建筑,规划建设部门不予验收,抓好一批绿色建筑、低能耗建筑示范试点项目,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全面实施建筑节能50%的标准。

六是交通运输节能工程。科学制订交通运输发展规划,调整运力结构,发展公共交通与现代物流集约配送,降低运输能耗。

七是照明节能工程。加快推行绿色照明工程,在城乡路灯、宾馆、商厦、办公楼等公共设施和居民住宅中推广应用高效节电照明新光源和装置。

八是重点用能企业能源管理优化工程。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的监督管理,把节能降耗任务分解落实到各耗能企业,发挥重点用能企业在节能降耗中的主力军作用,督促重点用能企业建立能源管理机构和有效的激励机制,落实能源统计和计量制度,全面实施清洁生产审核,设立能管员岗位,编制节能规划和实施方案,强化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努力做到“增产少增能、扩建不扩能、增能靠节能”。

(三)加强政策引导,做好体制节能文章。

市政府将出台《关于加强节能降耗工作实施意见》,明确相关扶持政策措施和考评办法。

一是实行节能工作问责制,把节能降耗与各级领导的业绩、政绩挂钩,将能耗指标完成情况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考核内容。

二是建立工业项目联审制度,对工业投资项目的节能降耗、污染物排放和产业导向作出评审,实行一票否决制。

三是对明星企业、重点骨干企业的准入标准按新要求进行调整,对不重视节能降耗的企业在各类评比活动中给予限制。

四是积极探索能源价格机制改革,超限额用能实施累进加价制度。

五是加快节能市场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节能服务中介机构,积极推进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六是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节能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推动社会各方面加大对节能的资金投入,鼓励企业通过市场直接融资,加快进行节能降耗技术改造。

七是加大对节能技术改造的扶持力度,营造有利于节能的政策和市场环境。市财政今年落实200万元节能专项资金,明年在财政预算中安排500万元,并逐年增加。各县区要落实相应的节能专项资金,德清县、长兴县今年的节能专项资金已落实。

三、加强领导,齐抓共管,确保完成节能降耗工作的目标任务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能否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将直接关系到“十一五”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强度下降20%这个约束性指标的完成。这不仅是一项经济工作,也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难度再大,任务再重,各级各有关部门也要从大局出发,咬定目标不放松,实现目标不动摇,确保完成今年的节能降耗目标任务,打好基础,坚持不懈,努力实现“十一五”节能降耗工作目标。这里,我强调三点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

各县区政府要切实加强对节能降耗工作的组织和领导,把节能工作纳入到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确保节能工作有机构、有人员、有制度,有计量、有数据、有分析,有指标、有评价、有奖惩。各级政府、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和企业法人代表是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节能降耗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具体负责,要按照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抓紧制定分解方案,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为加强对全市节能降耗工作的组织领导,市政府建立市节能降耗工作办公会议制度,由黄萌市长召集,市经委、发改委、质监局、统计局等部门负责人参加。各县区也要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和组织机构,强化对本地区节能降耗工作的组织协调。要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具体包括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定期的能耗公报制度和节能工作问责制等三项制度,并将其层层落实到基层和企业。今天市政府和市经委分别与各县区政府、年综合能耗5000吨以上18万吨以下企业签订了目标任务书,各县区政府要加强对年综合能耗1000吨以上、5000吨以下这部分企业的节能管理,也要采取签定责任书的形式,落实节能责任,到年底进行考核。对拒不签定节能降耗任务书和浪费能源资源的的企业,向社会公开曝光,并予以通报。

(二)加大节能执法力度,加强节能队伍建设。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抓紧开展调查摸底工作,把高耗能企业及公共设施的用能情况、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情况、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情况,以及产品能效标准和标识、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行业设计规范执行等作为调查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摸清家底,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经委、质监、统计等部门要加大监督执法力度,指导帮助企业合理用能。年综合能耗100万吨以上的县区要建立能源利用监测机构,加大对地区能源利用状况的监测力度。要高度重视能源利用统计工作,逐步建立健全完整科学的能源利用统计制度,执行严格的能源利用数据评估和使用制度,尤其要加强对重点用能行业和企业的能源利用状况统计和分析,每季度公布能耗指标完成情况。要高度重视能源计量工作,督促企业合理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加强能源计量管理。要加强节能管理队伍建设,充实执法、用能监测、统计等节能管理力量,加强业务基础培训,尽快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

第2篇:节能降耗的工作总结范文

今年以来,我局就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思路、方法、目标、措施进行过系统安排。为进一步强化责任,抓好落实,结合省、市节能减排精神,召开重点能耗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动员大会,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市节能减排工作精神,进一步明确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强化责任,狠抓落实,切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按照省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要求,并结合我市具体情况,经我局党组研究决定:20__年全市乡镇企业节能减排重点单位是:紫云县恒华硅业有限责任公司、平坝县白云镇天马水泥厂、紫云县宏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紫云县呈祥水泥厂、关岭县佳昌中水电化工业有限公司、普定县嘉琪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普定明达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和平坝县磷化工厂八户企业。并与企业签定了单位产品能耗比上年度下降4以上的目标责任书。现将今年以来,我市乡镇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交流经验

开展节能降耗活动以来,市县(区)认真组织目标责任企业到去年开展节能减排的试点单位进行学习,请试点单位介绍节能降耗的经验和技术改造取得的成果。通过企业间相互交流和学习,重点节能减排企业结合本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成立节能降耗办公室,按照目标分工合作,由分管生产的厂长牵头负总责,领导协调,监管推进;做好规划纲要和年度目标,落实技改、节能项目,适时淘汰落后,用政策激励调动各生间部门和一切有利于节能减排工作开展的积极性,明确专职人员抓落实。紫云恒华硅业有限责任公司、平坝天马水泥厂还拨出节能降耗减排专项经费,按照生[!]产环节制定操作规程,对从业人员分批次进行了节能降耗培训,从基础管理上将节能减排具体工作要求落实到实处。着力于加强生产工艺、质量提升、现场管理,降低原材料和动力消耗,特别是在电、原煤和水消耗上把握好各个环节,做到增产节约。

通过采取有效的节能降耗措施,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得到提高,资源消耗总量呈下降趋势。元至七月节能降耗试点单位,综合能源消费量分别下降了6至4.5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分别增长17和21。

二、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主要措施

在开展节能降耗过程中我市重点节能减排单位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措施:

(一)明确目标积极推行节能降耗工作。

企业明确了节能降耗目标后。主动与科技、环保等有关部门联系。对治污减排给予了有力指导,监管控制,推进落实减排技术措施;规范节能减排技术标准,指导标准化作业,推进技术进步的节能减排;突出高耗能设备的监管淘汰,应用新技术、新设备促进工艺装备的节能减排。研究提出企业开展节能降耗的主要工作方向和措施。解决生产工作中的重点问题,进一步完善企业部门各工艺之间的协调机制,加强了生产工作的相互协调和组织领导。同时,通过对生产一线工人的培训指导,确保节能降耗工作落到实处。

(二)重视现场管理,提高产品合格率。

从现场管理着手,无论是在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还是在消费领域,节能管理都存在薄弱环节。开展节能降耗以来,企业在每一个生产环节上加强了物耗、能耗台帐登记制度,对生产班组实行考核与效益、工资挂勾。同时,着重确保生产线安全,做到连续运行,减少停工检修损失;积极探索改进工艺,杜绝跑冒滴漏现象,降低原材料,能源消耗。今年开展节能减排工作以来,水泥行业以小技改为主,提高单位产量,减少能源消耗,降低设备停产检修率;化工行业以科学合理地组织生产和调配人员,充分利用能源,降低消耗,加强生产过程的原材料消耗控制,做好生产巡查和质量跟踪;铁合金行业以引进先进环保设施和资源整合对陈旧设备进行彻底更换,减少煤、电和水的用量。依靠先进技术节能减污增效;注重源头控制,重视工序节能,不断完善计量设施,初步构建节能减污增效的统计、监管、考核体系,各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加强了原材料采购环节的管理,千方百计提高原料的品质,降低加工能耗使用,提高单位产量,增加了企业效益。

(三)加大企业自主创新力度,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免费文秘网站的领头羊__文秘站网—年终总结:/article/bgzj/gzzjnew/Index.html]

以推进节能降耗工作的开展,促进企业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提高和效益增长。在节能减排技术改造上,企业加大了对自有技术应用的投入,自有创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起到了明显的效果。淘汰落后装备和生产工艺,提高企业竞争力,从源头提升上节能减污增效。促进了企业加大自有技术的创新能力和先进适用技术的引进应用力度,提高了主要耗能设备能源使用效率,降低单位产品能耗。

为使重点消耗物品得到合理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对一些符合资源综合利用和原材料进行了目录分类认定,从源头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合理促进产业链延长,促进产品共生整合,最大限度利用各废弃物和再生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特别注重加强冶金炉渣、余能余热的综合利用,配套进行声势浩大的优化、绿化、美化环境活动,实现污染物减量排放,区域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循环经济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三、存在的问题

我市节能降耗形势仍不容乐观。企业节能降耗工作困难多难度大,一方面,虽然大部分高能耗企业节能降耗工作开展得较好,企业经 营者也相对重视,但企业在节能降耗上应采取什么措施还找不到合理的方案,特别是在对老设备的改造上企业几乎还没相应的技术能力和资金保障。经营者虽然也想引进先进技术来降低用电量、用煤量和用水量,提高产量增加效益。但却苦于缺少资金,造成企业在节能技术上的投入明显不足,另一方面,对于市场上推广的节能技术由于没有专家的指导,企业在应用推广上也缺乏热情。同时,企业往往还存在生产管理水平不高、员工技能低下等问题,这都对企业节能降耗带来了一定困难。这些问题给节能降耗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第3篇:节能降耗的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通辽市 节能降耗 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 单位GDP能耗

2009年,随着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能源结构的不断优化,节能工作力度的加大,通辽市规模工业节能降耗继续取得新进展。万元产值能耗为0.61吨标煤,同比下降7.38%,为完成单位GDP能耗下降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从全年看,工业节能降耗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2010年节能降耗形势不容乐观。

一、规模以上工业消费总体情况

(一)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主要特点

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23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77%,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总量达750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22.97%,增幅比前三季度和上半年分别提高0.67个和1.79个百分点。由于四季度高耗能行业生产较快,当季能源消费达201万吨标准煤,占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比重达26.83%。在四季度的强力拉动下,重工业拉动增长特征显著,重工业能源消费量647达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34.71%,占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的86.26%。(见图1)

(二)分行业耗能情况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共有七大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超10万吨标煤,消耗总量达717万吨标煤,同比增长26.45%,占规模以上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的95.6%。

从上表可以看出这七大行业能耗的增速有升有降,其中增长幅度最大的行业是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其综合能源消费量为341.2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80.81%,占规模以上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的45.49%;饮料制造业下降幅度最大,其综合能源消费量为10.88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53.75%,占规模以上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的1.45%。

(三)主要能源产品消耗以煤炭和电力为主

从能源消费的品种看,通辽市主要是以煤炭和电力为主。煤炭的消费量为1931万吨,同比增长9.03%;其中超过10万吨原煤消费的行业有:农副食品加工业消费原煤25.38万吨,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消费原煤429.40万吨,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消费原煤1268万吨。

规模以上工业全年消耗电力122.6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64%。从三大类行业看,采矿业电力消费2.35亿千瓦时,制造业电力消费104亿千瓦时,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电力消费15.99亿千瓦时。

二、拉动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增长的主要原因

(一)高耗能产品产量高速增长带动高耗能行业能耗增幅较大

从产品和行业来看,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原煤、水泥、平板玻璃、铜材和火电等高耗能产品产量同比高速增长,增幅分别达到10.3%、218.3%、4.3%、17.1%和59.66%,生产的快速回升也对相应的工业行业能耗产生明显拉动。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等三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同比分别增长15.93%、12.91%、50.27%。

(二)重点耗能企业能源消费量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82.67%

重点工业耗能企业是规模工业企业的主要组成部分。2009年全市综合能耗过万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5户,综合能耗总量达到620万吨标准煤,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耗总量的82.67%。其中,能源消费量超过50万吨标煤的企业有4户,分别是通辽发电总厂综合能耗98.07万吨标准煤,内蒙古霍煤鸿骏铝电有限责任公司综合能耗155.68万吨标准煤,通辽梅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综合能耗54.73万吨标准煤,通辽霍林河坑口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综合能耗121.25万吨标准煤。

三、工业节能降耗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高耗能企业的增加,节能空间进一步缩小

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新增10户能耗超万吨标准煤的高耗能企业,截至年末,这10户新增高耗能企业能源消费量142.89万吨标准煤,占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的19.05%。2010年,通辽市重点耗能企业比2009年将新增11户,全市工业结构还将进一步向重型化发展,以及高耗能企业生产的重新抬头,不仅使结构节能难以实现,也会进一步缩小全市工业技术节能的空间。

(二)电力消费对节能将产生明显的制约作用

2009年通辽市规模以上工业电力消费增长的势头已经十分明显,而且随着2010年新增的规模工业企业生产,全市工业电力消费仍将继续高位运行,考虑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电力生产现状以及电力消费占能源消费的比重较高,电力消费过快增长必定给全社会各环节的节能工作带来不利影响,也进一步对单位GDP能耗下降产生明显的制约作用。

四、2010年节能走势预测及建议

(一)2010年节能走势预测

2010年通辽市节能降耗总体目标是:单位GDP能耗1.62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4.4%。结合全市地区能源消费的特点:工业生产能源消费约占地区能源消费的70%左右的比重以及根据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和用能情况分析,预测单位GDP能耗也会在工业的拉动下呈现同趋势运行,继续保持下降态势,但要完成节能目标将面临巨大压力。

(二)2010年节能工作的几点建议

2010年节能降耗形势会受工业能源消费增长过快而变得十分严峻,压力也会骤然提升。为积极推进2010年节能降耗工作,确保圆满完成“十一五”通辽市节能降耗目标,建议如下:

第一,加强各级政府节能降耗目标考核和检查力度。对任务进度不达要求的地区要找出原因,及早督促整改。对进度达到要求的地区也不能放松,要严格按照节能降耗工作目标责任考核要求继续强化节能责任,充分挖掘其节能潜力,千方百计确保全市“十一五”节能降耗目标的实现。

第二,继续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监测,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力争使工业节能降耗工作取得新进展。

第4篇:节能降耗的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制造业 结构节能减排潜力 结构节能减排联动模型

中图分类号:C8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6-5954(2013)12-92-04

本刊第10期学术天地栏目刊登的《北京制造业节能减排潜力测评》一文得出了北京制造业的能耗强度和排放强度仍存在下降空间的结论,而将这一潜在下降变为现实,需要采用不同的节能减排途径,本文就重点探讨节能减排途径对能耗强度和排放强度的影响。由相关文献及实践经验可知,节能主要有三种方式:一为结构节能,即优化产业、能源等结构,实现能耗总量控制和能耗强度的降低;二为技术节能,即改进生产设备、工艺等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三为管理节能,即加强能耗监测、分析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达到节能的目的。同样地,减排也包括结构减排、技术减排和管理减排三种方式。立足于政府调控职能,同时考虑到技术与管理两种节能减排方式的量化测评相对较难,本文主要考察北京制造业在结构节能减排这一方式上的潜力,也是为“结构降耗减排”的局限性以及“内涵降耗减排”的紧迫性提供预警。

一、制造业结构节能减排贡献分析

在对结构节能减排的潜力进行预测之前,首先对近年来北京制造业结构节能减排贡献率的变动情况进行分析。

(一) 结构节能减排贡献模型

1.基于能耗强度的结构节能贡献模型

产业结构调整对能耗水平变化的影响程度,其计算公式如下:

(1)

其中,表示第t期产业结构调整对能耗强度的影响份额,和分别表示基期和第t期i产业的能耗强度,和分别表示基期和第t期i产业增加值占总增加值的比重。

2.基于排放强度的结构减排贡献模型

产业结构调整对排放水平变化的影响程度,其计算公式如下:

(2)

其中,表示第t期产业结构调整对排放强度的影响份额,和分别表示基期和第t期i产业的排放强度,和分别表示基期和第t期i产业增加值占总增加值的比重。式(2)即表示在排放强度不变的情况下,产业结构调整(-)对减少排放产生的作用。

(二) 结构节能减排贡献分析

产业结构变动可以分为外部和内部两个层面:外部变动即产业所处区域三产结构的变化,内部变动即该产业构成的内在调整。根据式(1)和式(2),从制造业外部环境和内部层面两个角度出发,测算不同时期结构节能减排的贡献份额并分析其潜力。

1.制造业外部环境分析

对于制造业外部环境方面,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依次考察北京三产结构调整对地区能耗强度的贡献度,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结构调整对其能耗强度的贡献度,以及工业(制造业和非制造业)结构调整对其能耗强度的贡献度。计算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十五”、“十一五”时期,各类产业结构调整对相应能耗强度的贡献率大多为正值,且贡献度在“十一五”阶段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说明,12年间,北京整体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某一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相应能耗强度的降低。其中,结构节能效果最为明显的是三产结构调整,总体节能贡献率约为24%;其次是工业内部结构调整,即制造业与非制造业占比变动对工业能耗强度的作用,总体节能贡献率为5%。由相关数据计算可知,2000~2011年间,制造业在工业增加值中所占的比重下降了11个百分点,可见制造业占比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工业产业的降耗。

计算不同时期北京各类产业结构调整对相应排放强度的贡献率,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十五”、“十一五”时期,三产结构调整以及第二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对相应排放强度的贡献率大都为正值,且贡献度在“十一五”阶段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说明,12年间,北京整体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第二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相应排放强度的降低。而工业内部结构调整,即制造业与非制造业占比变动对工业排放强度的贡献率始终是负值。这表明,工业内部结构调整不仅没有起到减排的作用,反而加大了单位增加值的CO2排放量。由相关数据计算可知,2000~2011年间,制造业在工业增加值中所占的比重下降了11个百分点,可见制造业占比的下降、非制造业占比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工业产业的减排负担。

综上所述:在节能方面,各类产业结构调整均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相应能耗强度的下降;在减排方面,除工业外,其余两类产业结构调整对相应排放强度的降低也都起到了促进作用。因此,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实施总体上还是起到了节能减排作用的。具体来看,制造业占比变动对工业节能减排的贡献情况:制造业占比的下降推动了工业节能同时却阻碍了工业减排,这与近年来制造业能耗总量得到控制但能源结构尚未显著优化密切相关。

2.制造业内部层面分析

在分析了制造业外部环境的结构节能减排贡献度后,重点来看制造业内部(传统制造业和现代制造业)结构调整对其能耗强度和排放强度的贡献率,计算结果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制造业的结构节能与结构减排贡献率在“十五”阶段均为负值,在“十一五”阶段为正值,说明“十一五”时期制造业内部结构调整开始有效促进其能耗与排放强度的降低,而之前没有显著成效。由相关数据计算可知,2000~2011年间,传统制造业在制造业总增加值中所占的比重下降了14个百分点,可见传统制造业占比的下降、现代制造业占比的上升有力地促进了制造业的降耗与减排。综上所述,“十一五”是制造业内部结构调整开始发挥节能减排作用的主要时期,传统制造业占比下降、现代制造业占比上升是促进制造业能耗和排放强度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过分析北京制造业外部和内部结构节能减排的贡献率可以看到,产业结构调整是推动北京整体及相关产业节能减排的重要方式之一,并且制造业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无论是制造业在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工业中的占比变化,还是制造业内部的结构变动,均明显促进了相应能耗及排放强度的降低。而分析结果也表明,目前制造业外部和内部的产业结构仍处于优化进程当中,随着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结构节能减排还存在值得挖掘的潜力。下面,就针对北京制造业结构节能减排的潜力进行预测。

二、制造业结构节能减排潜力预测

利用结构节能减排联动模型,考察制造业内部结构演进对其能耗及排放强度的影响,由此对结构节能减排的潜力大小进行预测。

(一) 结构节能减排联动模型

1.产业结构——能耗强度联动模型

制造业结构演进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3)

式中,MSD为制造业结构多元化演进系数,T为传统制造业增加值,M为现代制造业增加值。

根据制造业能耗强度与结构演进系数的变动关系,构建二者的幂函数方程;分别对能耗强度和结构演进系数取自然对数,并记作LMEI和LMSD。2000~2011年间,北京制造业的产业结构——能耗强度联动模型如式(4)所示。

LMEI=3.1083-4.3795LMSD (4)

(-6.120)

R2=0.789,F值=37.457,AC值=-0.194,

SC值=-0.113

2.产业结构——排放强度联动模型

根据制造业排放强度与结构演进系数的变动关系,构建二者的幂函数方程;分别对排放强度和结构演进系数取自然对数,并记作LMCI和LMSD。2000~2011年间,北京制造业的产业结构——排放强度联动模型如式(5)所示。

LMCI=3.9623-4.1043LMSD (5)

(-5.636)

R2=0.761,F值=31.761,AC值=-0.159,

SC值=-0.078

(二) 结构节能减排潜力测算

在针对北京制造业结构节能减排潜力进行预测时,本文依据制造业目前发展状况并结合前面有关分析,提出以下假设作为预测条件。

第一,预测以现阶段可获得的最新数据年份即2011年为基年,预测时间段为2012~2020年,跨越了“十二五”和“十三五”两个五年时期。

第二,已知2000~2011年间,北京制造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率为10%,其中“十五”时期平均每年增长14%,“十一五”时期平均每年增长8.5%,增速有所放缓。今后发展过程中,北京整体的产业结构会持续优化,第三产业占比不断扩大,以工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占比会进一步减小,而制造业作为工业主体其增长速度很可能会继续放慢。

第三,关于制造业内部结构方面,已知2011年北京传统制造业与现代制造业的结构比约为46∶54。而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继续加大现代制造业发展力度,对传统制造业中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产能予以整改、淘汰,仍将是近期实现北京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根据前述假设条件,分别利用GM(1,1)模型和灰色成分数据模型对2012~2020年北京制造业的增加值、结构等进行预测,结果如表4所示。

基于表4所列数据,利用式(4)、式(5)对2012~2020年北京制造业能源消耗、CO2排放等情况进行预测,结果如表5所示。

根据表5预测结果可知,在能耗方面:“十二五”末期北京制造业万元增加值能耗预计为0.61吨标准煤,与基年相比下降了20%,能耗总量预计为1917.35万吨标准煤,比基年增加了12%;“十三五”末期制造业万元增加值能耗预计为0.36吨标准煤,与基年相比下降了53%,能耗总量预计为1735.51万吨标准煤,比基年增加了1%。在排放方面:“十二五”末期北京制造业万元增加值排放预计为1.81吨,与基年相比下降了16%,CO2排放总量预计为5646万吨,比基年增加了17%;“十三五”末期制造业万元增加值排放预计为1.1吨,与基年相比下降了49%,CO2排放总量预计为5282万吨,比基年增加了10%。

由相关数据计算可知,“十五”、“十一五”期间,制造业的能耗和排放总量均占到工业的50%以上,其能耗和排放强度也与工业水平十分接近,所以“十二五”时期工业节能减排的目标能否顺利完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造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效果。而根据表5的预测结果,在技术水平不变、结构进一步优化的情况下,“十二五”末期,制造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比“十一五”末降低了21.8%,基本能够实现规划中制定的工业能耗强度下降目标;制造业CO2排放总量比“十一五”末增加了16.8%,与规划中提出的“工业排放总量控制在2010年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在“十二五”期间,北京制造业在节能上基本可以通过结构调整完成节能目标,但在减排上还需同时借助技术与管理等减排途径。

为了更清楚地反映制造业结构节能减排的潜力,结合表5中数据及式(1)、式(2),测算未来两个五年时期制造业结构节能减排的贡献率,计算结果见表6。

表6显示,“十三五”将是北京制造业内部结构调整促进节能减排的主要时期,但与“十一五”期间结构节能减排的效果相比有所减弱。2011~2020年间,制造业结构节能贡献率预计达到20%,而结构减排贡献率预计达到28%。与“十五”、“十一五”时期相似,传统制造业占比减小、现代制造业占比增加仍将是推动制造业能耗和排放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 结构节能减排路线图

在上述北京制造业结构节能减排潜力分析和预测结果的基础上,勾画出未来制造业结构节能减排的路线框架图,以更直观地展现制造业结构节能减排潜力,如下图所示。

三、结论

经过一系列分析,大致可以得到以下几点结论。

第一,在结构节能减排贡献方面。产业结构调整是推动北京整体及相关产业节能减排的重要方式之一,并且制造业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无论是制造业在工业中的占比变化,还是制造业内部的结构变动,均在“十一五”期间有效促进了相应能耗及排放强度的降低。由于目前制造业外部和内部的产业结构仍处于优化进程当中,随着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结构节能减排还存在值得挖掘的潜力。

第二,在结构节能减排潜力方面。根据预测结果:到“十三五”末期,北京制造业万元增加值能耗预计为0.36吨标准煤,比“十一五”末下降了53%,能耗总量预计为1735.51万吨标准煤,比“十一五”末上升了1%;制造业万元增加值排放预计为1.1吨,比“十一五”末下降了49%,CO2排放总量预计为5282万吨,比“十一五”末上升了10%。制造业的结构调整在“十二五”、“十三五”时期仍将对节能减排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但与“十五”、“十一五”时期相比结构节能减排的效果将有所减弱。

■ 参考文献

[1]虞镇国、王琼、石瑛,我国工业结构调整对工业节能的贡献[J],中国能源,1995年第4期。

[2]姚愉芳、陈杰、李花菊,结构变化的节能潜力计算的方法论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第9期。

[3]何建坤,我国CO2减排目标的经济学分析与效果评价[J],科学学研究,2011年第29期。

[4]范晓伟、王庆丰、宋丽敏,产业结构调整对河南省节能降耗的贡献度分析[J],河南科学,2011年第29期。

[5]王迪、聂锐、赵月英、龙如银,结构变动、技术进步的节能测算与区域比较——基于中国东部的实证分析[J],科研管理,2011年第32期。

[6]亓燕艳、马宪国,上海工业结构调整与节能潜力分析[J],能源研究与信息,2007年第23期。

[7]张雷、李艳梅、黄园淅、吴映梅,中国结构节能减排的潜力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1年第2期。

第5篇:节能降耗的工作总结范文

一、节能降耗面临的主要问题

单位GDP能耗的高低受两方面影响,一是全社会能源消耗总量的大小;二是GDP总量的大小。单位GDP能耗水平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各产业的能耗水平,反映各产业能源利用效率的高低;另一个因素是产业结构,反映各产业在国民经济总量中所占有比重。具体的讲主要受重工业占比、二次产业占比、经济的增长速度、万吨以上重点能耗企业的个数几个因素影响。根据以上的分析,我县节能降耗工作主要面临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产业结构失调,能源供求矛盾加剧。2008年上半年的GDP三产比重为8.85:57.72:33.43,于2007年相比二产比重上升了2.8个百分点,一产下降了3.13个百分点,三产上升了0.28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5.33%,比上年提高了5.5个百分点。由于第二产业中的工业单位能耗要远远高于一产和三产。2007年全县工业能源消费量占全部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72.86%,并比2007年提高了2.6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总量所占比重提高,这就意味着需要更高的能源消费量来支持工业的发展,使我县降耗压力进一步增大。

2.重工业对能源资源的依赖性依然较高。从工业结构看,我县的经济要发展,高耗能的原材料工业和制造业必然要加快发展,这些都将使我县经济结构再向重化发展。目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我县的轻工业只占12.7%,重工业占87.3%,明显属于重化的工业结构,而且重工业比重比上年增长7.3个百分点。相对于轻工业,重工业对能源的需求量更多,轻重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为0.64吨标煤/万元、2.12吨标煤/万元,重工业增加值能耗是轻工业增加值能耗的3.3倍。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临沭的工业化才刚刚进入起步阶段,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仍然是全县加快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能源供求矛盾还会进一步加剧。

3.高耗能产业快速增长,工业节能难度加大。工业是节能降耗的主战场。临沭高耗能高污染的重化工业比重偏大,经济增长模式仍以高投入、高消耗、低附加值产业为主,经济增长过于依赖消耗能源和资源,导致工业节能难度加大。我县的六大支柱行业工业经济增长速度高达48.34%,如此高的增速,能源消费量又占到全部工业能源消费量的84.11%以上,节能难度可想而知。

4.万元GDP电耗不降反升,工业增加值电耗较高,投入产出比不理想。2008年上半年,全社会用电33782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9.56%,远高于全县GDP17.4%的增长速度,单位GDP电力消费量达到了646.79千瓦时/万元,比2007年底增长出2.04%。其中,工业增加值为30.12亿元,工业用电为26450万千瓦时,工业增加值电耗为895.4千瓦时/万元,工业增加值电耗比全县单位GDP电耗高248.61千瓦时/万元。

5.节能意识淡薄,技术装备水平不高。人们的节能降耗意识淡薄,部分乡镇、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节能降耗工作,相当一部分企业片面追求产值和利润,部分企业过分强调眼前利益,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企业技术和装备水平低,跑冒滴漏等浪费能源现象比比皆是,资源消耗高,污染排放量大。

二、节能降耗目标实现的对策与建议

虽然从总体上看,我县综合能源利用效率大幅度的提高,但能源消费在产业结构、品种结构方面还有待改善,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偏小,部分老企业及新改制的企业设备老化,生活用能增长过快,管理不适应节能增效新形式、新要求的情况依然存在,与全市其他县区比较能耗水平仍然偏高,要实现“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任务还需要努力。因此特建议:

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根据目前我县各产业能源消耗数据来看,如果第二产业比重下降一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一个百分点,那么我县的单位GDP能耗将下降1.3个百分点,因此,要通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调整一、二、三类产业的格局,提高第三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降低工业的比重,实现单位GDP能耗的下降。

重工业都是高耗能企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积极摸索优化资源配置的新方式,尽快淘汰高耗能、低附加值的企业以及国家明令淘汰的老化设备,大力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坚决抵制高耗能行业的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要调整工业结构,控制电力、热熔生产和供应业、专项化学用品、复混肥料、钢压延加工等能源消耗强度大的产业发展,并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提高工业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压缩生产能力过剩行业,提高资源利用总体效率。

2.抓好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工作。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降耗管理,是降低工业能耗水平和万元GDP耗能水平的关键。为此,根据临沭县实际情况,突出抓好重点监控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特别是国家及省、市重点监控的6重点耗能企业,对其能源消费实行动态监控,定时公布重点企业能源利用状况,加大奖惩力度,对完成降耗目标的企业给予奖励,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一定的倾斜,对不能按期完成目标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约束措施,对节能降耗不达标的实行限期整改。与此同时,企业应做好能源消费统计和效率分析,通过降低企业单耗水平来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3.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和技术改造,加快开发新能源。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能够改变生产要素的组合方式,不断突破“增长极限”,使节能降耗落到实处,从而实现可持续增长,重点发展燃煤工业锅炉、余热余能综合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再生资源利用等重大技术改造和创新,来降低高能耗工业的单位产品能耗及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来降低高能耗工业的产值能耗,从而降低工业能耗总量和水平。

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工业节能减排的一个重要途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发展思路,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内容。鼓励各企业要积极的以金沂蒙集团集团为榜样,加大技改投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第6篇:节能降耗的工作总结范文

按照省委、省政府有关节能减排的工作要求和国家质检总局召开的全国质检系统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部署,为切实加强我局节能降耗重点工作,确保全省质监系统承担的各项节能降耗工作任务顺利完成,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核心,着力推动“四个发展”,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强“十二五”期间节能工作的意见》(政〔〕45号)、国家质检总局《关于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部门分工的通知>的通知》(质检办函〔〕1289号)、省经济委员会等十一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省“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经资〔〕4号)精神,充分发挥质监职能,加强节能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完善建筑节能标准体系;加强能源计量工作,提高企业能源计量管理水平;加强生产许可管理工作,引导企业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加强特种设备节能监管工作,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与节能监管新机制;加强产品质量监督和执法检查工作,规范能源类产品、用能产品市场秩序。在推进全省节能降耗工作中不断提高质监部门的贡献率。

二、工作任务

(一)积极推动节能标准体系建设。针对全省产业发展特点,加强节能降耗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配合有关部门不断推进我省建筑节能地方标准制修订的工作,完善建筑节能地方标准体系建设;严把企业标准备案审查关,对企业制定国家明令淘汰高耗能产品的标准,不予受理备案。

(二)继续深入开展能源计量工作。依据《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工业企业能源量化管理及评价》,深入开展重点耗能企业能源量化管理评价,督促企业建立健全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贯彻《能源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加强对万家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重点用能单位计量器具配备管理达到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

(三)严格实施生产许可管理。紧紧围绕全省重污染高耗能行业深化整治工作的要求,在钢铁、水泥产品生产许可证受理过程中严格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推动钢铁行业烧结机脱硫,水泥行业脱硝;对列入淘汰落后产能目录的企业,依法吊销生产许可证。

(四)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与节能监管新机制。开展锅炉等高耗能特种设备能效状况普查,逐步开展能效测试、能效等级评定和节能技术改造,限制使用能效超标的高耗能特种设备;开展节能管理标杆锅炉房验收工作;全面推进高耗能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和检验检测各环节的节能监管工作。

(五)加强节能减排产品质量监管和执法检查。加大对高耗能产品、能源类产品的质量监督抽查力度和频次,强化后处理,督促企业严格执行节能相关标准和规定;深入开展能效标识产品、节能建材产品、高耗能产品、日用家电产品等重点产品的专项执法检查,规范节能产品市场秩序。

(六)深入开展机关节能降耗行动。各单位要进一步加强自身节能降耗工作,将节能降耗工作量化、细化到具体管理工作中;继续广泛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以节油、节电、节水、节气和全民节能为重点,加强耗电耗水设备日常使用管理,及时发现、纠正用能浪费现象;要强化“低碳经济”意识,营造绿色办公氛围,倡导低碳办公、生活理念。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节能降耗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单位要深刻地认识到,质监系统在全省节能减排工作大局中,既承担重大责任,又具有特殊优势,要切实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协调配合、综合推进,充分发挥职能优势,不断创新工作措施,确保质监系统节能降耗工作取得实效。

第7篇:节能降耗的工作总结范文

按照省政府节能减排办通知要求,对“十二五”节能降耗工作提出如下思路。

一、“十二五”节能潜力分析

(一)结构节能

1.产业结构。“十二五”期间,将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进程将明显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着力实施“4+3”产业规划,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油气盐化工、高档家纺及服装、机械配套、绿色食品等4个传统优势产业,实现产品升级和价值链升级;电子信息业、现代物流业、文化旅游业等新兴现代产业成为支柱,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预计,到2015年工业增加值中新兴高技术产业的比重将由现在的5%上升到60%以上,工业行业的总能耗将由现在的70%下降到50%以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将下降20%。

2.能源结构。在能源结构调整方面,将完成涪江梯级开发,建成柳树、打鼓滩、吴家街电站和唐家渡电航工程;全市将新建户用沼气20万口,积极推广太阳能热水器,扩大推广CNG汽车替代能源,开发利用二甲醚、轻烃气等作为城市燃气的补充。这些措施,将使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3%以上。

3.淘汰落后产能。“十二五”期间,将完全淘汰3.0以下的球磨机水泥设备和年产3万吨以下的造纸企业。

(二)技术节能

1.工业方面。“十二五”将在石化行业开发依托新能源的新产品,推广应用能源的梯级使用,发展完善能量回收利用技术,提高技术装备水平,降低综合能耗;机械行业对基础加工进行专业整合,建立锻压、铸造、热处理、电镀等专业加工基地,提高集约化程度,不断优化产品设计,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提倡清洁生产,降低能耗物耗;电子行业将提高设备装备水平和自动化水平,对重点耗能设备进行更新改造,提高电能利用率;电力行业将采用高效、洁净发电技术,提高机组发电效率,加强电网建设和电网、城网改造,淘汰老旧设备,增加无功补偿量,控制电网经济调度,加强电力需求预测的管理,开展有序用电,合理用电,节约用电。

2.运输行业。将合理规划城市交通运输发展模式,加快发展绿色公共交通,提高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效率。在本市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私人机动车为补充的城市交通模式。

3.建筑业。将全面推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节能材料应用标准、节能建筑设备选型标准以及管理办法,并落实到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的各个环节。

4.农业。将淘汰落后农业机械;采用先进柴油机节油技术,降低柴油机燃油消耗;在固定作业场地更多的使用电动机;开发水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农业机械上的应用。通过淘汰落后渔船,提高利用效率,降低渔业油耗。

(三)管理节能

随着《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和《节约用电管理办法》的进一步落实和对年耗能3000吨标准煤以上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管理和监督,企业管理节能效益将进一步明显。同时,还将强制推行高用能设备能效标准,推动家用电器节能,引导和鼓励购买节能型产品,发展区域热电联产工程,在以热负荷为主的工业集中区,因地制宜建设以热力为主的背压机组;探讨研究以洁净能源作燃料的分布式热电联产和热电冷联供;将现有分散式供热燃煤小锅炉改造为集中供热,开展余热余压利用工程,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节能管理措施。对各级、各部门,特别是重点耗能企业继续实行强有力的目标管理,逗硬实施总量目标和单位能耗目标双重管理,不断探索管理节能新机制,确保“十二五”节能降耗目标全面完成。

二、“十二五”能源需求预测

2015年,全市GDP总量将达到1000亿元。按照万元GDP能耗1.188吨标准煤折算(比“十一五”末降6%),社会能耗总量将达到1188万吨标准煤。其中:按照2011年-2015年经济增长速度每年保持13.3%,以2010年电力需求量25亿度(预计)为基数,电力需求弹性系数年均保持1—1.2测算,全市2015年电力需求量将为52.8-64.1亿度;天然气年需求量将达到28.63亿方(其中民用1.2亿方、公用事业0.23亿方、CNG汽车1.2亿方、工业燃料8亿方、化工原料18亿方)。其余为燃料油和煤等其他能源。

“十二五”投产的高耗能项目主要有区的天赋君安化工公司的“年产9万吨1,4-丁二醇项目”、“年产9万吨甘氨酸项目”(年消耗天然气3亿立方指标已经落实),县美青公司的“年产10万吨三聚氰胺项目二期”(年需3000万方天然气指标已经落实)。

三、“十二五”节能目标拟定

(一)GDP综合能耗目标。到2015年,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保持在1.188吨标准煤的水平(低于国家发改委中长期节能规划2020年达到1.54吨标准煤/万元的全国标准)。

(二)工业节能目标。工业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由2010年的2.70吨标准煤(预测数)下降到2.16吨标准煤,五年下降20%左右。

(三)重点耗能企业节能目标。综合能耗10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企业主要产品能耗在2010年的基础上力争下降30%左右。

(四)循环经济发展目标。建成部级环境友好企业3家,省级环境友好企业10家,部级生态园区2家,省级生态园区5家。完成创新工业园区、港工业园区、开发区电子工业园区、区工业园区、工业集中区、沱牌生态工业园区、美丰工业园区、上游工业集聚区8个工业园区的配套生态工程建设。

四、2010年与2015年能耗指标预测

序号指标名称计量单位2010年2015年

1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吨标准煤2.72.16

2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3.7150

3第三产业占GDP比重%26.8030

4高耗能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510

5地方财政支出(预计)亿元95160

6城市化率%4048

7常住人口万人359

(总人口387)364.5

(总人口393)

五、能耗消费总量和增量控制的措施建议

(一)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1.控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严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高污染项目,提高节能环保市场准入门槛。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支持节能降耗与高新技术项目建设,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和产能过剩行业的信贷投放。建立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部门联动机制和项目审批问责制,严格执行项目开工建设“六项必要条件”(必须符合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程序、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环境影响评价审批、节能评估审查以及信贷、安全和城市规划等规定和要求)和“三同时”制度。实行新开工项目报告和公开制度。建立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上项目与节能降耗指标完成进度挂钩、与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的机制。凡是新上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生产能力的项目,必须由同级政府和企业提出淘汰相应落后生产能力的具体意见和措施,作为审批项目的重要内容。认真落实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的各项政策。每年组织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节能降耗工作专项检查,清理和纠正各地在电价、地价、税费等方面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优惠政策,督促其加大节能降耗力度,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负荷。

2.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制定促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政策措施和中长期规划,大力发展太阳能、沼气、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加强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的科研、开发和建设,实施示范工程。

3.加快发展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拓宽领域,扩大规模,优化结构,增强功能,提高水平。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放宽市场准入,允许各类资本进入国家法律法规禁止以外的所有服务业领域。发展一批现代服务业龙头企业,重点培育5—10家重点服务企业(集团),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突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从加工装配为主向自主研发制造延伸,推进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建立专业化、网络化、市场化的制造业技术服务体系。加强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农业产业化示范区,着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降低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尽快形成一批高新技术骨干企业、名牌产品、产业基地和出口创汇基地。

(二)加大投入,全面实施重点工程

1.加快实施重点节能工程。着力抓好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区域热电联产、绿色照明、建筑节能、政府机构节能、能量系统优化、节能监测和服务体系建设等重点节能工程。

2.多渠道筹措节能资金。节能资金主要依靠企业自筹、金融机构贷款和社会资金投入。建立以企业、社会等投资为主体,政府投资为辅助的多元节能降耗投资机制。整合土地出让、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农业等相关资金,集中财力支持节能降耗项目。

(三)创新模式,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1.以点带面,搞好循环经济的试点。继续发挥全省发展循环经济试点单位的示范作用,分层次建立一批循环经济的示范企业、示范园区。

2.实施水资源节约利用。加强工农业节水,加大以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和循环使用率为重点的技改力度。积极调整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和布局,采取综合节水措施,提倡精确灌溉,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和生态农业。进一步推进城市节约用水,加紧推进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加快城市污水资源化再生回用设施的建设,促进城市中水回用。

3.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加大清洁生产审核力度,大力培育发展清洁生产咨询服务机构,依托专家和专业机构,扩大清洁生产审核面,提高审核质量。积极指导企业进行自愿清洁生产审核,对没有完成节能降耗任务的企业,强制实行清洁生产审核。抓好清洁生产审核验收评估,督导企业严格按清洁生产审核报告提出的实施方案,搞好节能降耗项目建设。加快研究探索支持企业开展清洁生产的配套政策。

(四)依靠科技,加强技术开发和推广

1.加快节能降耗技术示范和推广。加快采用节能降耗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对水泥、化工、热电、化工、造纸等行业进行技术改造。落实节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推广一批潜力大、应用面广的重大节能降耗技术。加强节电、节油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设备及农业节水、节肥、节药等资源节约技术推广。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探索节能降耗技术改造投入新机制,鼓励企业加大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2.加快建立节能技术服务体系。制定加快发展节能服务产业的政策措施,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培育节能服务市场,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重点支持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为企业以及党政机关办公楼、公共设施和学校实施节能改造提供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一条龙服务。

(五)强化责任,加强节能降耗管理

1.建立政府节能降耗工作问责制。将节能降耗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级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综合考核评价结果作为政府领导班子调整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严格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

2.建立和完善节能降耗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市部门要建立健全涵盖全社会的能源生产、流通、消费、区域间流入流出及利用效率的统计指标体系和调查体系,实施全市和区、县单位GDP能耗指标季度核算制度。要建立并完善年耗能3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能耗统计数据网上直报系统。加强能源统计巡查和监测。市环保局制定并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统计和监测办法,完善统计和监测制度,建立环境统计系统;建立并逐步完善污染物排放数据网上直报系统,落实污染降耗定期调度制度。

3.建立健全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项目审批过程中,严格审查节能评估情况,对达不到能耗准入条件的高耗能企业一律不予审批、核准、备案。市节能办要加强对“能评”工作的监督管理。把排污总量指标作为环评审批的前置性条件。加强“三同时”管理,严把项目验收关。对建设项目未经验收擅自投运、久拖不验、超期试生产等违法行为,严格依法进行处罚,并暂停审批其新上项目的环评文件。

4.强化重点企业节能降耗管理。研究制定重点企业节能管理办法,县以上城区耗煤量较多的企业必须使用脱硫煤。加强对重点企业节能工作的检查和指导,进一步落实目标责任和节能第一责任人制度。完善节能计量、统计等基础工作。加强对企业节能管理人员和重点用能岗位操作人员的节能培训。组织开展用能设备检测,编制节能规划。总结推广一批节能降耗先进经验,开展创建节约型企业活动。

5.严格建筑节能管理。大力推广节能节地环保型建筑。强化新建建筑执行能耗限额标准全过程监督管理,实施建筑能效专项测评,严把施工图建筑节能专项设计审查关,施工图节能设计审查不合格的建筑工程不得办理施工许可手续。实施建筑节能评审认定,未经节能评审认定的工程不准通过竣工验收备案,不准销售使用。对不严格按照建筑节能有关政策法规建设、设计、审图、施工、监理的工程项目,对相关责任主题依法进行处罚,竣工验收不合格并不得办理产权证。

第8篇:节能降耗的工作总结范文

节能降耗:产业优化升级的保障

李惠武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我国要逐步建设资源节约型的社会,国家的“十一五”规划中具体提出了5年节能降耗20%的目标。这是针对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未来发展需要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国是一个地大而物不博的国家,因此,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厉行节能降耗,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工业化中期阶段节能降耗的任务比以往任何一个阶段都更迫切

广东是占有全国经济总量1/9的经济大省。1978年—2005年,实现了GDP年均增长13.7%的快速发展,27年经济总量增加了120倍。至2005年,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已达到3040美元左右,三次产业比重为6.3:49.5:44.2,城市化率60.7%,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6.1%和48.3%。可以说,广东已总体上进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并且到了工业化的中期阶段。

在这个阶段,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明显加快,总体趋势是向产业高级化和适度重型化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的产业成为新的主导产业。这个过程会直接带来两个结果,一是在工业化快速推进的带动下,总体经济发展将进入新一轮的增长长周期,并且增长速度较高;二是以石油化工、基础装备等为代表的重化工产业对资源的需求量快速增加,资源的供给保障成为能否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因素。而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广东是一个资源十分匮乏的省,其所需的各种能源和生产资料96%要依靠进口和其他省区供给。所以,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结构转型的过程中,节能降耗、建设资源型社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一个阶段都显得更加迫切。

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节能降耗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提出,未来五年全省每万元GDP的能耗标准要降低13%,年均节能率2.2%。这比国家提出的目标(20%)要略低一点。一方面固然因为广东目前的能耗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5%;另一方面也因为广东正处于产业结构重型化的发展阶段,客观上能耗水平不可能有大幅度的下降。但是,如果我们充分考虑到广东的资源约束条件,则节能降耗、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应该成为广东的一项战略大计。

实施节能降耗,必须通过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使之成为全省上下的一个共同意志。一是要建立健全资源节约的法规和标准,制订强制性的能耗限额标准以及能效标识和再利用标识制度,鼓励节能,惩处浪费。二是要实施一批重大节能工程,近期要加快推进热电联产技改项目的规划编制工作,抓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和重点企业的节能降能。三是要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总体上建立起一个价格形成基础合理、比价科学、运行畅顺、有利节约、灵活可控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价格在节能降耗中的杠杆作用。四是要大力推广新能源和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研究开发,通过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运用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节约各种能源。五是要在资源开采(开发)、资源消耗(利用)、废弃物产生、再生资源转换、社会消费等五个环节把好“节约关”,大力推广适度开发、循环经济、再生利用,形成节约资源及保护环境的绿色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六是要强化资源节约的监督管理,建立重点耗能产品和新建项目的市场准入制度,并对各级地方党政领导干部进行必要的工作考核,对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成绩突出的地区、企业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七是广泛开展公益性宣传,使每一个公民都能逐步养成“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粒粮、每一根钉”的良好生活习惯,并且形成群众性的资源节约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活动的奖励制度,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氛围。八是要不断优化和提升产业结构,提升技术创新能力,通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培养高素质的产业技术工人,使广东的经济增长方式真正转变到依靠内涵集约式发展的轨道上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系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实施节约型能源战略是关键

华贲

广东能否做到率先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什么样的能源战略是一大关键。虽然广东的单位GDP能耗全国最低,但仍远高于发达国家。必须挖掘节能潜力,实施节约型能源战略。

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链布局

统计表明,产业结构和产业链布局调整占节能潜力的70%。作为经济大省,广东固然应有较强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但也必须充分意识到广东能源、资源和环境的严峻形势对产业发展的制约条件,在全国一盘棋中,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广东应当重点发展高科技产业、加速发展第三产业,尽量少发展“三高”产业。在发展必要的重化工业时必须做好“适度”二字的文章。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信息、交通和贸易发达;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布局是经济增长模式优化的极重要决策内容。可以分别在资源、环境、经济条件最适宜的国家或地区设置相应的环节。如广东的造纸工业可以把一部分林木和纸浆环节放在俄罗斯、加拿大、芬兰等地区;广东的钢铁产业链也可以侧重炼钢,特别是专材,而尽量回避炼铁、炼焦等高能耗污染环节。

优化调整能源结构

天然气在世界一次能源构成中占24%,而在中国仅占3.2%(2004年)。大力提高天然气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已经纳入我国能源战略。使用天然气不仅将大大减少耗能对环境的污染,而且促进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并减少电负荷的峰谷差,节省电力和电网建设的投资。从进口湿天然气中分离轻烃作为化工原料,还可以进一步缓解我国石化工业对进口石油的过分依赖。从长远来说,天然气价格低于石油的总体局面不会改变,无论从改善环境、提高能效,还是增强可持续发展后劲的角度看,2020年天然气在广东一次能源中的构成都应该大大高于全国12%的水平。

抓紧占总能耗2/3的工业节能

采取有力措施,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速基础产业的规模化,新建企业采用最先进、清洁的生产技术;淘汰一大批“三高一低”的分散、小型的冶金、造纸、建材和石化企业。这方面,广东目前具有很大的潜力。

加速推广应用过程工业能量综合优化技术,科学用能、按质用能、一次能源在大系统中逐级匹配利用,可以使能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在建立新型工业园区(包括离散制造业园区)的同时,普遍采用冷热电多联供技术;大型工业或园区,采用前置燃气轮机,小规模的采用燃气内燃机,余热供冷、供热,可使能源利用效率达80%以上。

制订和实施有效的建筑节能总体战略和交通节能战略

三产和民用建筑物耗能已占全国总能耗的三成,据建设部统计,我国每年新建16—20亿平方米房屋,95%是不节能的。应创新机制,把建筑节能作为一个价值链进行整合,把节能的目标纳入包括规划、设计、建材、建造、物业管理直到报废拆除的全价值链生命周期过程中;切实规范节能建筑设计审查机制,把节能目标分解落实在设计阶段。

世界交通能耗占总能耗的1/3,广东交通能耗也在迅速增加。加速发展天然气汽车、二甲醚—柴油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这些技术都已经成熟,关键在政府主导的产业链规划。切实优化城市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和管理,优先发展轨道、公共交通系统,加快发展智能交通信息系统,水上交通系统是交通节能战略的重要内容。

加强政府对节能降耗工作的统筹

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节能的实践要靠企业、团体、个人和社会;但是节能实践的推动力,绝对是靠政府的政策、法规、管理和行政力。

加强政府对能源工作的统筹和规划,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统筹协调分散在各部门的规划与节能规划的衔接配合,把节能工作和目标落在实处。首先把节能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目标,对低能效、高能耗和污染的项目,严格限制,加快淘汰“三高一低”企业的步伐,近期先在热电、水泥、钢铁、炼油、建筑等行业试点,逐步推广。

此外,要完善法规,加强监管,提高节能准入门槛;推动重点耗能企业加强节能工作,扶助节能产业的发展;实施能效评价制度,制订专项节能经济激励政策。还要设立节能专项资金,重点支持重大节能技术课题研究、法规制定、节能宣传教育、节能监督管理、信息服务、节能项目和技术的推广使用等方面。

(作者系华南理工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教授、博导)

加快转变资源利用方式

郑志国

节能降耗是一项紧迫任务,同时也要做好长远打算和部署。为此,国家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健全法规标准,加快结构调整,推进技术进步,强化制度管理,完善激励政策等等。这些措施将有力地促进节能降耗工作。从长远来看,转变资源利用方式是节能降耗的根本出路。只有从资源一次性利用转向循环利用,从单一性利用转向综合利用,才能最终解决我国资源不足和环境污染问题。

从资源一次性利用转向循环利用

在资源经过至少一次利用之后,通过再生或回收又重新加以利用,这个过程不断反复地进行,就是循环利用资源。

循环利用资源主要有再生循环和回收循环两种基本方法。再生循环,即对各种可再生资源进行循环利用。我国农村许多家庭修建沼气池,种植农作物收获农产品,植物枝叶、秸杆和部分果实作为饲料用于养殖猪牛羊等动物,其排泄物加部分植物秸杆投入沼气池用于生产沼气提供能源,沼气池出料返还农田成为有机肥,生物资源得到再生循环利用。有的地方大面积种植甘蔗,先用甘蔗榨糖,然后利用蔗渣造纸、生产燃料酒精和有机肥,节能降耗效果很好。全面开发利用燃料酒精和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逐步替代煤炭、石油等一次性能源,是能源发展的方向。

回收循环,即回收各种废旧产品和排放物,按其有用成分和用途进行循环利用。如回收各种金属材料和废旧产品及其零部件,经加工后作为原材料重新利用;回收啤酒瓶、牛奶瓶等使用过的产品,经适当处理后再以原形投入使用;回收在资源利用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转化物,通过适当途径加以利用。这三种方法都有一定的节能降耗作用。

从资源单一性利用转向综合利用

综合考虑各种资源的多种用途、多种成分和消耗过程的转化物及其关联性,尽可能全面而充分地加以利用,就是综合利用资源。

综合利用各种资源主要通过以下四种基本方法。一是对一种资源两种以上的用途同时加以利用。比如,有的钢铁厂在炼钢的同时利用余热产生蒸汽发电,实现对煤炭的综合利用;有的农民在水稻田里养鳝鱼、在莲藕塘里养甲鱼,是对空间资源多种用途的综合利用。二是对一种资源两种以上的有用成分分别加以利用。比如,多金属伴生矿中的各种有用成分、一种植物的根茎叶花果、一种养殖动物的肉皮毛骨,都可以按其性能分别加以利用。三是对资源消耗之后产生的转化物连续加以利用。比如利用燃煤发电的灰渣制造建筑用砖,就是综合利用煤炭燃烧后的转化物。四是将一些相互关联的资源利用过程结合起来,使之相互促进。

为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创造有利条件

首先是完善法规体系。对节能降耗事项作出明确可行的规定,包括规定企业、公民和有关组织在这方面的权利、义务和奖惩办法,并严格执法。

其次是调整原生资源和再生资源的价格关系。把原生资源价格控制在略高于再生资源价格的水平,以利于实行资源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现在有些能源价格没有全面核算成本,不利于降低消耗。例如,火力发电的成本没有包括排放二氧化碳等增强温室效应和排放硫化物形成酸雨所造成的损失,煤炭的价格也没有包括地下大量开采引起地面塌陷和发生一些重大安全事故的损失,而这些损失最终要由社会特别是直接受害者来承担。不计算火力发电的各种社会成本,维持其低价格,不利于淘汰高能耗电器,还使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显得成本过高,在一定程度上起着阻碍作用。因此,要全面核算各种能源的价格,运用经济手段来促进节能降耗。

第三是加强各种有助于节能降耗的科学研究及技术开发。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增加投资,为节能降耗提供更加先进实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

此外,要建立资源投入和回收的双向物流管理体系。加快资源回收利用环节的建设和发展,大力发展废旧产品的回收拆解产业,逐步形成资源投入和回收的双向物流管理体系。

(作者系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现代化战略研究所教授)

大力发展服务业是节能重要途径

李冠霖

能源消耗水平是一个国家经济结构、增长方式、科技水平、管理能力、消费模式以及国民素质的综合反映。今年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上升0.8%,尽管国家不断加大节能降耗的力度,但能耗不降反升。因此,找到降低能耗的办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诚然,通过技术进步、加强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法治观念、提高全民节能意识等手段都可以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但部分措施效果并不明显,或者只是取得短期效果,长期效果欠佳。深入分析广东节能降耗的经验,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能耗问题,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加快发展服务业对节约能耗的意义。

服务业总量的扩大可以直接降低能耗水平

一般人都会有一个直观的感觉,即工业的能耗水平高于服务业。笔者根据美国1997年和日本2000年的投入产出表分别计算了这两个国家三次产业对能源的直接消耗系数,结果显示,美国的农业、工业(除能源工业)和服务业每生产1万元的产品,需要直接消耗能源产品分别为107元、287元、103元。日本则分别为57元、312元和115元。可见,发达国家服务业对能源的消耗量均低于工业。因此,这些服务业比重高达70%左右的发达国家总体能耗水平低于服务业比重仅占40%以下的发展中国家是不难理解的。

笔者根据中国1997年的投入产出表,计算了我国三次产业对能源的直接消耗系数,结果表明,农业、工业(除能源工业)和服务业每生产1万元的产品,需要直接消耗能源产品分别为86元、454元、165元。如果考虑到服务业的平均用电价格高于工业和农业的情况,服务业的能耗水平更低。另据国家发改委的测算,如果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一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比重相应地降低一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可相应降低约1个百分点。因此,大力度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服务业,扩大服务业总量,可以直接降低能耗水平。2004年广东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4.3%,高于全国40.7%的平均水平,广东能耗水平低的情况,与服务业比重大有密切的关系。

加快发展生产服务业可以有效提高国民经济运行效率

从最终需求的角度来看,服务业包括生活服务和生产服务两大内容。加快发展生产服务业,包括研究开发、产品设计、物流配送、运输仓储、专业市场、商务会展、教育培训、金融保险等行业,不仅促进了服务业总量的增长,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生产服务的专业化提供,为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不仅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为重要的是随着生产效率的提高而降低了相应的能耗水平。

目前,广东服务业的中间需求率达到60.8%,而全国的平均水平只有51.2%,这意味着广东服务业发展水平不仅高,而且服务业结构中,生产服务业的比重高于生活服务业。生产服务业的高水平发展,为广东的农业、工业、服务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从而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理解这个道理,如果我们同意广东生活服务业发展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话,那么生产服务业比重高于生活服务业的广东,其生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更高,这是广东经济运行效率高、能耗低的关键因素。

提高服务业科技水平、管理水平可以有效降低服务业自身能耗

第9篇:节能降耗的工作总结范文

内蒙古自治区是全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大省,同时也是能源消费大省。进入“十一五”以来,在以煤炭、电力生产为主体的能源产业加快发展的同时,节能降耗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单位GDP能耗下降了4.5%、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了9.22%,但是距“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实现仍有相当的差距,节能降耗任务仍然十分艰巨。2007年,内蒙古单位GDP能耗为2.305吨标准煤/万元,居全国第5位,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48.2%;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4.879吨标准煤,万元,居全国第4位,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72.5%。全区仅有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锡林郭勒盟、鄂尔多斯市完成了当年的预期考核目标,分别完成当年节能目标的100.21%、118.04%、105.09%、121.95%,剩余8个盟市完成节能目标情况依次是呼伦贝尔市95.62%、赤峰市93.03%、阿拉善盟90.21%、巴彦淖尔市8%05%、兴安盟81.97%、乌兰察布市62.04%、乌海市45.99%、通辽市32.90%,均未完成考核目标。单位能耗水平居高不下,经国家相关部门组成全面考核,全国有7个省区为未完成目标等级的地区,内蒙古位列其中。

参考“十一五”期间全区和各盟市节能降耗分年度目标,根据“十一五”前2年实际节能完成情况预测,今后3年,内蒙古节能降耗面临巨大压力,年均节能降耗率必须达到7%,才能确保到2010年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5%总体目标的顺利实现。其中,节能任务完成较差的乌海市、乌兰察布市、通辽市在“十一五”后3年年平均节能率分别达到8.24%、8.35%、5.35%,方可完成本地区节能目标(见下表)。同时,另一个数字显示,单位GDP电耗也在大幅度增长,2007年,全区单位GDP电耗2101.68千瓦时/万元,居全国第6位,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32.2%,较2005年增长22.6%,增幅居全国之首。其中,乌海市、阿拉善盟、乌兰察布市、巴彦淖尔市、通辽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单位GDP电耗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19.40%、264.08%、260.66%、167.07%、139.20%、133.27%、125.86%。

二、内蒙古能源消费简析

按能源消费总量分析,2006年,全区煤炭总消费量为16173.89万吨,较上年增长16.2%。其中,用于发电消耗8465.82万吨,占消费总量的52.3%,比上年提高了7.2%,较全国高2.7%。电力消费量884.91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32.5%,其中工业用电量770.81亿千瓦小时,占总消费电量的87.1%,工业用电比例高出全国同期12.8%。2007年,内蒙古单位生产总值耗电2101.68千瓦时.较全国平均多512.18千瓦时,单位生产总值耗煤2.02吨标准煤。综上,内蒙古每增加一个单位生产总值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就要多消耗512.18度电、多消耗0.49吨标准煤,如果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就意味着我区少消耗308.27亿千瓦时电,2959.39吨标准煤。

按三次产业能源消费分析,2000年,内蒙古一、二、三产的能源消费占总能耗的比重分别为33%、53.8%和8.2%;2006年,分别为3.0%、73.6%和13.2%,第二产业能耗较2000年增加19.8%。近几年来,随着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费比重持续上升,成为能源消费增长的主要力量。高耗能产业的发展加速了能耗特别是电耗的快速发展。2006年,内蒙古主要电力消耗行业的产值分别为电力321.60亿元,焦化53.53亿元,炼钢102.59亿元、煤炭494.93亿元、铅锌冶炼39.09亿元、生铁101.47亿元、水泥58.47亿元、铁合金181.05亿元、铜冶炼62.00亿元,9个行业的总产值占当年全社会总产值的22.5%,工业总产值的27.2%。可以看到,随着重化工以及资源主导型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内蒙古节能降耗任重道远。

三、相关建议

就资源性产品,特别是能源产品和金属冶炼产品而言,在其生产过程中,能源消费经过技术进步可以取得节约的效果,但又不能无限降低,始终是能源消耗的主要来源。而内蒙古重化工和资源性产业、能源产业在能耗结构中的主导作用使能源消耗不可能在短期内有明显下降,因此建议:

(一)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强项目管理和监察

遏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电力、钢铁、建材、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焦炭、化工、煤炭、造纸、食品等行业落后产能,实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进展情况定期报告和检查制度,推动落实节能发电调度办法。继续贯彻落实限制类和淘汰类企业实施差别电价的政策。进一步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支持各地区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促进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提高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水平。

严格执行新开工项目管理规定,强化用地审查、节能评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修订《企业投资项目核准目录》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制订行业准入标准,强化生产许可证管理。

(二)加大技术进步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加快节能降耗技术的开发和推广,支持节能降耗新技术、新产品及新装备的研究开发;在重点行业和领域。推广一批潜力大、应用面广的新技术;培育节能服务市场,广泛开展区域合作,引进区外、国外节能降耗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组织编制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研究制定鼓励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建立健全循环经济统计制度,推动各类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加大力度推行清洁生产审核,推动节水型社会和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

(三)进一步完善节能减排工作.抓好重点领域节能

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的经济政策。适时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完善生物质能发电价格管理办法;落实好符合条件的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环保有关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适时全面推进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研究建立实施矿业权设置方案审查制度;开展环境税方案的研究设计;金融机构积极为符合条件的节能减排项目提供融资服务;制定并实施鼓励支持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财政、税收和金融政策。

(四)加快节能减排统计指标体系建设,强化目标责任评价考核

研究制定自治区节能减排统计指标,加强各级政府节能降耗目标完成情况和措施落实情况的综合评价考核工作。同时,对各地区节能降耗主管部门完成的主要行业企业综合评价报告要汇总公布。对完成或超额完成节能减排目标的政府和企业要给予奖励;对没有完成节能减排目标的政府和企业,督促其提出整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