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区弱电施工方案范文

小区弱电施工方案精选(九篇)

小区弱电施工方案

第1篇:小区弱电施工方案范文

【关键词】深度覆盖 LTE FDD RSRP 室内/室外分布系统

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010(2016)09-0030-09

1 引言

随着中国4G网络牌照的正式发放,国内三家运营商的4G网络建设相继展开。为应对通信市场的的激烈竞争,如何利用现有优势,打造一张覆盖良好、质量优良、有竞争力的4G无线网络,成为运营商面临的重大问题。

通过近两年LTE大投入、高强度地建设宏站,逐步实现了网络的全覆盖,同时重点场景的业务需求愈加明显,深度覆盖欠缺问题开始显现。由于高频端无线信号绕射能力差,且密集城区高楼林立、阻挡严重,网络建设初期基于低频段2G/3G宏站站址部署高频段LTE系统时,LTE覆盖会出现很多末梢阴影区。这些LTE覆盖盲区或弱区将导致用户在2G、3G和4G网络之间频繁的互操作。当前网络和终端出现了多方面的问题,2G/3G/4G互操作用户体验差,影响了用户感知度。

与此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4G时代各设备厂家均推出了很多新的技术和产品,包括各种形态的小功率设备、小天线等,如何结合不同场景利用这些新设备、新技术,在控制好投入成本的情况下,解决好不同场景的深度覆盖,不仅是当前也是后期运营商需要面临解决的重要课题。

2 LTE FDD深度覆盖建设思路及典型场景方案建议

通过DT&CQT测试及网管性能指标分析,识别弱覆盖区域。对于室外,结合宏站调整,采用滴灌进行补盲或补弱;采用光分布系统(mDAS,Multiservice Distributed Access System Solution)或一体化微站,快速部署。对于室内,引入室内分布系统(DAS,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s),实现目标区域的深度覆盖;不具备室内分布建设条件的,采用滴灌通过室外覆盖室内方式。高价值或热点区域通过双路室分、室内微微基站分布系统(DRS,Distributed Radio Systems)或室内一体化微微站进行覆盖。结合上述的建设思路,根据现阶段运营商为建设主导,重点关注小区、商务楼宇、校园、景区四类场景,下文通过实施的具体案例来进行简单分析。

2.1 小区深度覆盖方案

根据小区的楼宇分布、楼层高度、结构特点、电磁波传播环境和容量需求等方面因素,将小区覆盖场景划分为高层、多层、别墅小区。

(1)高层小区解决方案

建筑特点:楼幢高,楼层在10层以上,楼高通常大于30m;楼幢之间密度较大,建筑物阻挡严重;立体结构复杂,穿透损耗大。

无线环境:低层弱覆盖严重,RSRP偏低;中高层导频污染明显,SINR偏小;宏站信号仅能覆盖小区。

覆盖方案:主选排气管或射灯小区天面方式;天面获取困难的小区可采用弱电井安装ZTE MiANT(一种直接在馈缆上耦合的新型天线)。

(2)多层、别墅小区解决方案

建筑特点:大型多层小区占地面积大;楼幢之间密度较大,建筑物阻挡严重;楼幢矮,楼高约20 m左右,尖顶居多(天线难放置)。

无线环境:小区内部无建设宏站和天面站的可能性;小型多层小区,周边宏站覆盖可满足;大型多层小区,宏站信号无法覆盖小区中心。

覆盖方案:充分利用周边宏站,兼顾道路/小区;宏站欠缺,可利用滴灌覆盖;对小区弱覆盖楼幢采用多手段覆盖方式(漏缆系统、光分布系统(mDAS)、室外分布系统等)。

2.2 小区案例分析

(1)小区天面案例

1)小区基本信息

某都市花园属于大型高层/多层结合小区,西侧为12幢高层、东侧为24幢多层。小区周边宏站资源丰富,有4个宏站,受高层遮挡和天线挂高限制,小区东北部和中部南入口深度覆盖不足。都市花园周边宏站分布图和都市花园宏站覆盖效果图如图1、图2所示:

2)小区解决方案

在小区71幢、77幢、82幢楼顶增加射灯天线(双路设计)(如图3所示),采用异频段覆盖周围小区住宅楼,同时调整小区外为宏站天馈,调整东北面都市花园东站点3扇区方位角为215°,在兼顾道路的前提下覆盖小区东部一排多层,调整东南面新天翔广场站点1扇区方位角为330°,正对东部二、三排间小路,尽量穿透避免阻挡,同时调整异频切换参数。由于小区内使用异频覆盖,可有效控制天面覆盖范围,防止小区信号外泄影响道路。

小区采用天面与宏站相结合的覆盖方式,使西面高层区域覆盖速率明显增加,东北面多层区域低速率路段明显减少,中部南入口区域和多层中部区域覆盖有所改善,如表1所示。同时通过对该场景投资估算,总体资本性支出(CAPEX,Capital Expenditure)投入较低,如表2所示。

(2)MiANT案例

1)小区基本信息

某大型高层小区内共有15栋小高层和高层楼宇,楼间距约为50~60 m,楼高15~25层,容积率较高,人员居住密度大,业务需求旺盛。由于周边均为高层小区,谈点困难,宏站点少,造成深度覆盖差。高层小区周边宏站分布如图4所示:

2)小区解决方案

该高层小区顶为平层,应优先选择排气管或射灯天线进行覆盖,但由于业主阻挠,天面无法实施,最终选择在弱电井内每层布放ZTE MiANT天线进行深度覆盖,MiANT天线主要覆盖B户,兼顾A/C户(如图5所示)。通过室内打点测试B户RSRP由开通前平均≥-115 dBm,到开通后平均≥-83 dBm,提升约30 dB左右;SINR由开通前平均≥1.7 dB,到开通后平均≥22 dB,提升约20 dB左右;下载速率由开通前平均≥18 Mbps,到开通后平均≥55 Mbps,提升约40 Mbps左右;上传速率由开通前平均≥3 Mbps,到开通后平均≥35 Mbps,提升约30 Mbps左右,B户KPI指标提升明显。而A/C户RSRP改善不明显,SINR提升约10~20 dB左右,上传和下载速率提升约10~20 Mbps,总体不如B户,主要由于天线安装位置及天线的定向性制约了对A/C户的覆盖。

同时对该方案与采用传统天面排气管的覆盖方式进行投资比较,MiANT天线总造价约为小区天面的3~4倍(如表3所示)。因此仅在天面无法获取、无法施工(天面为尖顶)、只覆盖室内,且在弱电井与覆盖目标同侧的情况下选择该方案实施。

(3)滴灌与室外DAS案例

1)小区基本信息

某中型多层居民小区,共21栋多层构成,楼顶均为尖顶。西北方向的宏站距离小区350 m,东南方向的宏站距离小区150 m,宏站距离小区较远(如图6所示),室外平均RSRP约为-110 dBm,深度覆盖较差。

2)小区解决方案

由于该小区周边宏站扇区调整有限,需通过增加滴灌加深覆盖,采用三种方案验证覆盖效果,如表4所示。

从表4对比可知方案1覆盖效果良好,但造价偏高,方案2造价较低,但覆盖效果不理想,方案3的覆盖效果和性价比最好。

(4)mDAS案例

1)小区基本信息

某大型多层居民小区,位于密集城区,建筑楼高6层,楼间距18 m左右,建筑物密度高,人员居住密度大,且居民楼为斜顶。由于周边宏站偏低(21 m左右),小区中心区域RSRP平均室外为-104 dBm/室内为-121 dBm,SINR在0~2 dB,弱覆盖明显。小区外观及弱覆盖区域示意图如图7所示。

2)小区解决方案

在弱覆盖区的南侧7栋楼的北侧外墙安装mDAS,覆盖对面楼宇,为比较覆盖效果,分别实施了每单元安装和隔单元安装两种方案,如表5所示。

由表5对比可知,该小区采用满配覆盖方案效果最佳,简配的方案覆盖达标,考虑到投资成本,选择简配方案性价比最高。

(5)漏缆案例

1)小区基本信息

某中型多层居民小区位于某镇区中心,8栋6-7F多层,每栋2~4个单元,顶层为业主露台,且为斜顶。小区周边宏站距离较远,最近宏站距小区360 m,小区室外平均RSRP约-100 dBm/SINR约9 dB;室内平均RSRP约-106 dBm/SINR约7.8 dB。

2)小区解决方案

采用将漏缆沿楼宇北侧外墙垂直放置的方式,覆盖对面楼宇的房间(如图8所示),共用8条漏缆,3台LTE信源,并通过室内CQT测试,漏缆方式对小区覆盖有改善,室内平均RSRP提升约7 dBm,平均SINR提升约6 dB(如表6所示)。通过与传统小区路灯杆分布系统投资比较看出,总体投资减少10%左右(如表7所示)。

2.3 楼宇深度覆盖方案

建筑特点:场景多,包括卖场、酒店、办公楼等多种场景;相对居民小区,建筑面积更大;人流密集,业务需求旺盛;承重结构复杂,穿透损耗大。

无线特点:宏站覆盖弱,室外宏站无法满足覆盖需求;隔断影响大,不同类型楼宇墙体隔断差异较大,对室内无线环境影响大。

覆盖方案:优先传统室分覆盖方式;对高价值、施工条件受限且业务需求旺盛的楼宇可采用DRS方式覆盖;对小区域高热点室内场景,也可采用室内一体化微站进行补热。

2.4 楼宇案例分析

(1)微微基站分布系统(DRS)案例

1)楼宇基本信息

某会所建筑共有5层,地上4层包括客房、KTV、会议室、健身房、多功能厅;地下为食堂。该站点为高价值、高流量区域,对语音、数据要求高;周边宏站虽然较近,但容量要求高,无法满足。

2)楼宇解决方案

对该会所B1-4F采用ZTE QCell部署,共安装1个BBU、3个P-Bridge、18个pRRU,其中1F、2F和3F、4F及-1F各为一个小区,共计3个小区,后期根据容量需求可进行分裂。设备PB安装在弱电井,与pRRU通过网线相连,与BBU通过光纤相连;pRRU,为毫瓦级设备(2×100 mW)远端供电,覆盖半径在20 m左右,安装方式与室分天线类似(如图9所示),同时室内采用异频方式覆盖,解决了室外宏站的干扰问题。

通过DT测试发现,会所采用DRS方式比传统DAS 在SINR提升了10 dB左右,达到25 dB以上,下载速率可以达到100~133 Mbps,比传统DAS提升一倍以上,接近理论值,如图10所示。

会所DRS与传统DAS投资比较价格偏高(如表8所示),需要根据场景的重要性及容量特性有针对性地选择覆盖。

(2)室内微微站案例

1)站点基本信息

某手机卖场为运营商营业厅类型,建筑面积约100m2,不仅承担对用户的业务查询、缴费和办理等服务,而且提供手机售卖及到店业务体验服务,人流量及业务量较大,虽然周围宏站能够满足基本覆盖,但速率偏低,不利于客户办理业务时的使用体验。

2)站点解决方案

采用1台ZTE 2×125 mW的PicocellCell(微微基站)对本营业厅进行覆盖,设备可安装在天花板、侧墙上,亦可放置在柜台上(如图11所示),天线位置不要有明显遮挡,同时利用PON上行快速开通,可节省传输资源,开通后SINR和下载速率提升一倍左右(如表9所示)。由于Pico小巧,部署非常灵活,安装简单、维护方便,进而能降低运营成本(OPEX,Operating Expense);虽然前期总价较高(约5000元左右),后续可通过集采降低FAP价格,从而降低CAPEX投入。因此对此类小规模(营业厅、专业卖场等)能提高高价值区域用户体验的场景可采用FAP覆盖。

2.5 校园深度覆盖方案

建筑特点:综合建筑群,建筑功能区多样化,占地面积大。

无线环境:占地面积大,周围空旷、高楼较少,受周围宏站影响较大;校园道路覆盖效果良好;宿舍、教学楼等区域受多隔断因素影响,室内覆盖差。

覆盖方案:采取室内外综合覆盖策略,校园道路采用宏站/滴灌站覆盖,室内采用DAS(单路/双路),施工受限的情况宜可采用滴灌+室外板状朝室内打。

2.6 校园案例分析

(1)校园基本信息及解决思路

某学院校内有宿舍楼15栋、教学楼9栋、行政楼2栋、食堂1栋、图书馆1栋、体育场场馆1栋等,采用室外站和室内分布系统进行深度覆盖。

(2)校园解决方案

对于室外目标区域,道路、广场、操场、绿化,采用宏站方式解决覆盖;对于教学楼、行政楼、宿舍楼,采用DAS为主,辅以室外滴灌打室内(施工受限);对于图书馆、食堂、礼堂楼宇,采用DAS为主,辅以考虑容量、热点区域、施工受限等因素采用DRS或室内微微站;对体育馆、赛场用RRU+低增益窄波束板状天线,按看台分区;办公区采用DAS或DRS进行覆盖。校园宏站、小站、室分分布示意图如图12所示:

2.7 景区深度覆盖方案

(1)景区特点

人流密集,数据业务需求更大;站点建设困难,考虑美观、历史建筑保护等因素,景区内宏站建设可实施性较差。

(2)覆盖方案

以宏站覆盖为主,宏站规划需重点考虑景区,尽量在景区周边建站;以滴灌覆盖为辅,采用施工简单、隐蔽较好的方案覆盖,如一体化微站。

2.8 景区案例分析

(1)景区基本信息

某古城内迄今为止保持最为完整的一个历史街区集中体现了古城的城市特色与价值,街道两侧横街窄巷较多,对宏站信号有阻挡,由于街区内以老旧建筑为主,无法建设宏站,所以深度覆盖差。街区外景及弱覆盖区域示意图如图13所示:

(2)景区解决方案

对街区覆盖差的区域,利用街区内三根已有邮杆安装ZTE 2×5 W一体化微站(如图14所示),加深覆盖;通过DT测试,RSRP提升25 dBm,SINR提升15 dB,提升明显;并通过定点测试得知3个邮杆实测接入成功率为100%,下载速率≥82 Mbps,上传速率≥33 Mbps,完全能满足用户体验。同时由于一体化微站设计紧凑、轻便,支持挂墙和抱杆安装,因此施工方便快速,并规避了物业协调难度。对3个邮杆滴灌总价估算约为9.2万元,相对宏站建设需要的租金和建设机柜投入,该方案造价较低。街区一体化微站安装点位及安装示意图如图14所示:

3 结论

根据对上述不同场景采用不同类型设备覆盖以及经济的对比、案例分析和研究,可知深度覆盖方式的选取主要考虑六大因素:建筑物的规模和传播特性、服务指标要求、建筑造价、系统实施和维护便利性、系统安全和稳定性、系统的可扩展性,得出如表10所示建议的覆盖方案汇总,为运营商后续的LTE FDD网络精细化覆盖因地制宜地制定深度覆盖方案,同时为移动互联网提供优秀的精品网络、更好地服务用户,增强用户黏性和忠诚度提供参考和指导建议。

参考文献:

[1] 程鸿雁,朱晨鸣,王太峰,等. LTE FDD网络规划与设计[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3.

[2] 陆建贤,叶银法,卢斌,等. 移动通信分布系统原理与工程设计[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3] 王有为,徐志宇,夏国忠. WCDMA特殊场景覆盖规划与优化[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

[4] 蒋晓虞,胡军. 居民小区的多种覆盖解决思路[J]. 电信快报: 网络与通信, 2011(8): 20-23.

[5] 查昊. LTE-FDD制式下居民小区漏缆深度覆盖探讨[J]. 电信技术, 2015(5): 67-73.

[6] 姚岳,李新,朱晨鸣,等. 小基站(Small Cell)无线网络规划与设计[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5.

[7] 李亮波. 中兴通讯LTE微小区室内覆盖解决方案[J]. 邮电设计技术, 2010(7): 24-25.

[8] 程敏. LTE深度覆盖解决方案[J]. 移动通信, 2013(17): 28.

第2篇:小区弱电施工方案范文

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县“双创”工作,完善xx路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解决群众“行路难、排水难”等问题,现将xx路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县xx路是陵城旧城区的主要干道,东起xx道红绿灯路口西至民族中学,全长约941米,道路全程贯穿xx县中心城区、文化体育广场、党校安置区、二中安置区、县民族中学,是我县重要的交通枢纽。

(二)存在问题

1、排水功能不完善。道路现状有铺设老旧的污水管、明沟,无雨水管网,没有实现雨污分流,存在部分民居雨水、污水直排路面的情况。

2、强弱电线缆架设混乱。道路现状线缆情况错综复杂,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有线电视、国防通讯、南方电网均有铺设线缆。强电为高压架空线路,弱电以架空线路为主,辅以地下直埋。现场各类电杆多达134根。

3、路面宽度呈不规则分布。道路两侧为居民房屋,民房呈不规则布置,存在乱搭乱建情况,路线局部存在转弯半径小、视距不良等问题。现状道路为破损混凝土路面,路基宽度呈不规则状态,按5.6米—6.8米—7.3米—8.1米增减。

4、部分配套功能缺失。道路现状仅有车行道,没有人行道且夜晚路灯照明亮度不足,给居民学生出行、车辆通行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三)三个工作方案及优缺点分析

1、xx县xx路沥青改造工程。建设规模:仅对现状道路进行“白改黑”沥青铺设,沥青按实际路面宽度5.6米—8.1米进行满铺,保留原有排水管网、构筑物、电线杆等。

方案优缺点分析:项目建设不涉及征拆,实施周期短、见效快。但强弱电不入地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且不美观,道路排水状况得不到改善,存在积水现象,对沥青路面寿命造成比较大影响。

2、县xx路道路沥青及排水改造工程。建设规模:对现状道路进行“白改黑”沥青铺设,改造路面宽度为7米双车道,强弱电管网下地,新建雨水、污水管网。清除现状混凝土路面、排水管网、构筑物、电线杆等。

方案优缺点分析:项目实现强弱电入地、雨污分流和路面沥青改造,道路市政功能较为完整,形象美观。缺点是项目建设涉及征拆,投资较大且实施周期较长,对附近居民、学生用水、用电和出行造成一定的影响。强弱电下地只能布置在硬化路面下,对今后维修、检修工作造成比较大影响。且无人行道,人车并行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3、县xx路道路沥青及人行道、排水、路灯改造工程。建设规模:对现状道路进行“白改黑”沥青铺设,改造路面宽度为7米双车道和1-1.5米人行道,强弱电管网下地,新建雨水、污水管网和人行道等。清除现状混凝土路面、排水管网、构筑物、电线杆等。

方案优缺点分析:项目实现强弱电入地、雨污分流、路面沥青改造和新建人行道及路灯,道路市政功能完整,形象美观,强弱电可布置在人行道内,对于今后维修、检修方便。有人行道可实现道路人车分流。缺点是项目建设涉及征拆,投资较大且实施周期较长,对附近居民学生用水、用电和出行造成一定的影响。

(四)工作建议

第3篇:小区弱电施工方案范文

关键词:光伏扶贫;分布式光伏电源;规模化光伏电站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6-01-15

国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实施光伏扶贫工程工作方案》,决定用6年时间组织实施光伏扶贫工程,为7000万贫困人口提供绿能、阳光、可收益的精准扶贫方案。因偏远贫困地区电网条件较差,光伏电源投入运行面临着诸多技术难题,如何保障光伏电源和农村电网长期安全、稳定、可靠、低成本运行,已成为政府、研究机构和光伏企业等关注的热门课题。

本文首先介绍国内光伏扶贫的实施模式,分析其全寿命周期的成本/收益;接下来讨论薄弱农网下光伏扶贫所面临的技术问题;最后以某特困地区为例,结合当地条件提出户用分布式光伏电站和规模农业/渔业光伏电站两种实施方案。

1.实施模式

《光伏扶贫试点实施方案编制大纲》原则上要求当地多年平均太阳能总辐射量≥4500MJ/m2,依据贫困地区产业经济、人口、能源、电力等发展现状以及特困户屋顶、荒山坡及土地资源利用条件,初步确定采取3种光伏扶贫实施模式。

(1)用户分布式光伏发电模式。分布式光伏发电单机容量≤5kW,对安装屋顶和可用面积有明确的下限值。建议钢筋混泥土现浇平屋面的活荷载≥2.0kN/m2,屋顶可利用面积≥8m2/kW。

其他屋面形式可参照以上数据进行折算。

(2)基于荒山坡的规模化光伏电站模式。建议10MW固定倾角光伏电站的占地面积≤30万m2,且考虑项目实施地的交通运输及施工条件,以及该区域内适应光伏电站建设运行的人才、装备等技术储备条件。

(3)基于农业设施的光伏发电模式。依托建筑物可承载的光伏建设类型,确定系统安装容量,并附典型系统的拟安装现场图。建议200kW固定倾角小型电站的占地面积≤12000m2。

3.全寿命周期成本/效益分析

兼顾国家、地方政府和贫困户等多方主体的投资和收益,考虑国内光伏发电的常见运营方式,对光伏扶贫项目进行全寿命周期的成本/效益计算,其经济性评价流程如表1所示。

(1)在资金投入方面,贫困户可自筹1/3,若确有困难,可申请小额扶贫贴息贷款,其余资金由试点县负责筹 措;也可由建设企业投资,但投产6年内发电收入的1/3归建设企业。

(2)在运行维护方面,前8年运行维护由建设企业负责,8年后运行维护费用从发电收入中拿出0.02元/(kW・h),建立运行维护基金。

(3)在发电收益方面,电站建成20年内,户均每月发电收入200多元,全年累计收入将超过2500元。

4.技术风险分析

受光照时间分布不均衡和气象变化条件的影响,光伏电源输出具有间歇、波动、随机等特点,而扶贫光伏电源多集中在偏远薄弱的农网末端,对功率平衡、继电保护、供电可靠性、用电规划等会产生较大影响;另外,光伏渗透率、谐波传输和放大特性、母线节点电压波动和闪变值等电能质量问题也已成为备受专家关注的技术要点。

5.光伏扶贫实施方案

湖南某少数民族特困地区某县的多年气象资料统计结果显示,当地年平均日照时数1758小时,无霜期308天,年平均气温18.5℃,平均风速1.4m/s。参照总辐射量与年均日照时间表,该地满足国家光伏扶贫在光照条件上的原则要求。

根据上述情况,优先支持用电量较大、电网接入和消纳条件较好的地区作为优先扶贫对象,结合投资规模、地域限制等因素确定光伏发电的装机容量。建议该县光伏扶贫工程的实施方案采用以下2种方案,效果见图2。

(1)实施户用分布式光伏发电的精准扶贫方案。支持已建档贫困户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增加贫困人口基本生活收入。

(2)因地制宜开展农业/渔业光伏扶贫。利用贫困地区的荒山荒坡和水塘,建设农业光伏大棚或渔业光伏电站等规模化光伏电站,发电收益按比例补贴当地贫困人口。

此外,为了促进当地落实上述实施方案,先对部分特困户开展屋顶的加固改造工作;提前对部分贫困村落进行农村配电网升级改造,用以增加规模化光伏电站的可接入容量。

参考文献:

[1]王 雨.光伏发电在我国农村及偏远地区的推广与利用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 2012.

[2]苏 剑,周莉梅,李 蕊.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的成本/效益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34):50-56.

第4篇:小区弱电施工方案范文

关键词:福厦铁路;GSM-R系统;光纤直放站;弱场补强;无线覆盖

中图分类号:U2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 (2010)18-0124-03

铁路无线列车调度通信系统是铁路行车指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通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铁路的行车安全。无线列调通信中,由于地形影响,导致机车与车站问的无线信号衰减太大,使机车与车站间无法有效通信,这种区域称为盲区,或弱场区。在无线列调系统工程设计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选用弱场区覆盖方案,保证良好的场强覆盖,以满足列车调度的高可靠性要求。

一、福厦铁路介绍

福厦铁路作为《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重点建设项目,是我国铁路“十五”规划“八纵八横”路网主骨架之一,也是我省第一条高速铁路。福厦铁路北起福州,经福清、莆田、泉州、晋江,到达厦门,全长273km。

福厦铁路是福建省第一条城际间快速客货运通道,具有速度快、高密度、大能力、安全、舒适、节省运费等优势,将有效改善沿线地区交通和投资环境,更加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港口优势和开放优势,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二、铁路GSM-R系统

铁路GSM-R(GSM for Railway)系统是一种基于目前世界最成熟、最通用的公共无线通信系统GSM平台上的、专门为满足铁路应用而开发的数字式的无线通信系统,针对铁路通信列车调度、列车控制、支持高速列车等特点,为铁路运营提供定制的附加功能的一种经济高效的综合无线通信系统。从集群通信的角度来看,GSM-R是一种数字式的集群系统,能提供无线列调、编组调车通信、应急通信、养护维修组通信等语音通信功能。GSM-R能满足列车运行速度为0~500km/h的无线通信要求,安全性好。GSM-R可作为信号及列控系统的良好传输平台,正在试验中的ETCS欧洲列车控制系统 (也称FZB)和另一种用于160km以下的低成本的列车控制系统 (FFB),都是将GSM-R作为传输平台。

GSM-R中文全称为铁路移动通信系统标准,是一种专门为铁路设计的专业无线数字通信系统,是中国首次从欧洲引进的移动通信铁路专用系统,它除了能提供无线列调、编组调车通信、应急通信、养护维修通信等语音通信功能外,还能够满足列车运行速度每小时500km的无线通信要求。

GSM网络优化解决的主要问题有:信道拥塞率高、呼叫成功率低;越区切换失败率高,掉话严重;通话质量低、有串音;移动台占用话音信道后呼叫释放、出现振铃后无通话、移动台接通后单边通话;设备完好率较低;中继电路的配置与实际话务不相符、电路群的每线话务量差别较大等。

三、场强覆盖方式

一般地说,GSM-R网络的场强覆盖是在沿铁路轨道方向安装定向天线,形成沿路轨大椭圆形小区,但在话务量较大而速度要求较低的编组站内采用扇形小区覆盖,而在人口密度不高的低速路段和轨道交织处一般是无CTCS (ChineseTrain Control System)系统的农村地区采用全向小区覆盖。铁路带状的特点.决定了铁路场强覆盖采用线状覆盖方式。

场强覆盖往往和具体的地理位置分布相关,根据具体的地理环境和基站的实际情况可以进行许多方面调整。改善下行链路的信号覆盖,可以采用提高基站的发射功率、增加天线的挂高、调整天线的水平角或垂直角和安装直放站等措施。一般来说,上述各种方法需综合使用,才能达到满意的覆盖。当某些基站或小区信号强度提高时,还应综合考虑其他问题,尤其是相邻小区的同邻频干扰问题。若上行链路的接收信号不是很好,可以考虑在基站的天线塔上安放塔顶放大器或降低馈线和跳线的损耗,以增强天线的接收信号强度。

四、弱场补强方案

根据GSM-R应用环境的特点,一般地,对于山体阻挡及路堑等弱场强区,可采用增加光纤直放站的解决方案:对于隧道弱场强区,可采用增加光纤直放站、漏缆+天线的解决方案;对于特大桥隧,可采用光纤直放站及漏缆+天线的组合解决方案:对开阔地域,既可采用基站,也可采用无线直放站或光纤直放站的解决方案。目前,对弱场处理的方案较多,既可采用单独方案解决,也可采用组合方案解决。目前解决区间弱场区主要有以下方式:(1)布放中继器及架设漏泄电缆;(2)布放无线中继台设备;(3)布放光直放站设备;(4)感应通信方式“400M+400k”。

(一)布放中继器及架设漏泄电缆方式

场强覆盖系统采用异频双工、半双工方式解决铁路隧道内弱场覆盖的技术是目前最常用的解决方案之一。系统由洞口中继器、洞内中继器、漏泄电缆及其相应配件组成。当隧道长度超过漏泄电缆的最大限制长度时,必须在隧道内设置洞内中继器,以放大漏缆传输信号。因此,组网时根据隧道长度和所用漏泄电缆性能的不同,有中小型隧道和长大隧道两种方案:前者,在隧道口设置洞口中继器,隧道内壁挂漏泄电缆;后者,在隧道口设置洞口中继器,隧道内设置一个或多个洞内中继器,隧道内壁挂漏泄电缆。洞口中继器通过天线接收到来自车站台的信号后,传送到漏泄电缆,完成隧道内的场强覆盖。隧道内的移动台发射的信号波由漏缆和中继器通过天线发送给车站台。本方案场强覆盖效果好,易于控制,技术成熟。但漏泄电缆造价较高,维修困难,只能应用于收发异频的系统。

系统由I型中继器(洞口中继器)、Ⅱ型中继器(洞内中继器)、漏泄电缆及其配件组成。系统采用漏泄电缆外泄信号的方式实现弱场区的覆盖。I型中继器一般设置在离车站较近的地方,以保证车站电台的射频信号电平能够启动I型中继器进入工作状态;射频信号经I型中继器放大之后由漏泄电缆外泄,达到覆盖弱场区的目的;当弱场区长度超过漏泄电缆的最大长度时,必须设置Ⅱ型中继器,以放大漏泄电缆的传输信号。I型中继器通过天线与车站电台传递无线射频信号。当I型中继器接收到来自车站电台的下行信号时,将信号传送到漏泄电缆,经过信号外泄完成弱场区的场强覆盖;弱场区的移动电台发射的电波由漏泄电缆和中继器通过天线发送给车站电台。

由于弱场区地形的不同,中继器、漏缆可以有多种组合方式。(1)I型中继器(1台)+漏缆;(2)I型中继器(1台)+Ⅱ型中继器+漏缆;(3)I型中继器(多台)+Ⅱ型中继器+漏缆。

当弱场区地形比较多变时,比如经过一段山丘或隧道之后,有1km左右的开阔可视地段,接着又是隧道或者山丘,Ⅱ型中继器通过天线发出的射频信号覆盖开阔地段,同时,此射频信号开启下一个I型中继器。这种组合节省漏缆,降低了投资成本。工程中同一个半区间中继器的数量不易过多,最多不超过8个。

漏泄电缆过长,末端就会出现弱场;漏泄电缆过短,则会增加投资成本。所以,工程设计中应该权衡上下行信号的链路平衡,合理取定漏泄电缆的长度。

漏缆长度理论值计算公式为:

d=(Pt-L1-L2-Δ-ΔL-Vmin-M-S1)/S2(单位:km)

其中:

Pt――发射功率;

Ll――中继器馈线损耗;

L2――机车天线馈线损耗;

Δ――各种接头损耗,A=3dB;

ΔL――避雷器插入损耗,AL=0.3dB;

Vmin――机车最小可用电平(或中继器输入电平);

M――设计储备量,M=6.5dB;

S1――漏缆耦合损耗;

S2――漏缆传输损耗(单位:dB/km)。

(二)布放无线中继台设备方式

系统由一个或多个区间互控中继台配合适当的天线,通过4芯(或2芯)电缆通道与相应车站台构成链状网。区间互控中继台供电可通过4芯电缆中的2芯(或同一2芯电缆通道)由相应的车站台远供,也可由本地供电。每个车站台单方向最多可控制15个互控中继台,最长距离不超过20km。

互控中继台无线信道采用异频单/双工方式。当车站台发起呼叫机车台的下行呼叫时,通过4芯(或2芯)电缆通道将信号传输到其连接的所有区间互控中继台(从距车站台最近的互控中继台起编号为1~n)上,并一起发射呼叫信息;位于互控中继台覆盖范围内的机车台在所接收到的无线信号中选择最强的信号作为接收呼叫,并为应答车站台发起上行呼叫,设其中第1TI(1

(三)布放光直放站设备方式

系统由光直放站近端机(光近端机)、光直放站远端机(光远端机)、光纤和网管设备等组成。光近端机应设置在车站内距离车站电台较近的位置,通过射频耦合器与车站电台进行射频信号传递;通过光纤和光远端机连接;通过RS232、RS422或音频四线接口与网管设备连接。下行方向,车站电台发射的信号经耦合器进入光近端机进行电光转换,通过光纤传送至光远端机,光远端机把接收到的光信号转换为射频信号后通过天线发往移动台;上行方向,光远端机把移动台发射的无线射频信号转换为光信号,通过光纤传送至光近端机,光近端机对信号进行光电转换后,通过耦合器将射频信号馈入车站电台。直放站网管是为监测光纤直放站设备而开发的网管系统,能够提供光近端机、光远端机和模块等的故障报警,以及对直放站的相关参数进行设置。网管终端一般设置在无线检修所或者无线检修工区。

光直放站设备组网比较简单,其方式为:(1)一拖一方式,即一个光近端机连接一个光远端机;(2)一拖多方式,即一个光近端机连接多个光远端机。此时光近端机与光远端机之间可以星型连接,也可以共线连接。

(四)布放感应通信方式“400M+400k”

系统由“400M+400k”感应电台及过相装置构成。组网时设置车站台、机车台和手持台,并在接触网分相处设置过相装置。“400M+400k”感应电台是400MHz频段和400kHz频段合为一体的电台,两频段同时发射、同时接收,按二路话音输出方式工作。如果其中一路话音输出不能满足话音质量指标要求,将自动关闭。400kHz号的传输方式是利用波导感应原理,将400kHz信号感应到电力接触网导线上,利用接触网做波导线传输信号,它在区间内通信覆盖率达100%。在平原地区以及车站的多股道无电区,以400MH频段为主,利用两频段传输之间的互补,形成“400M+400k”的合体电台。

其优点是工程造价比漏缆方式低,适用于多路堑、多隧道的山区电气化铁路,但必须依靠电气化铁路的接触网设备才能进行传输,有一定的局限性。天线不易小型化,产品选择余地小。该方式一直没有大范围使用。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会有更先进的技术用于解决无线列调的弱场区场强覆盖。但是,任何相关技术应用于实际工程时都有优劣之分,不管选择哪种方案解决弱场区问题,都应综合考虑线路地形、技术、经济等具体因素并进行比较,以选用适合工程的最佳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胡东源.GSM-R/CTCS在中国铁路的应用与发展战略[J].中国铁路,2003,(2).

[2]钱立新.我国铁路机车车辆现代化的关键技术[C].推进铁路新跨越加快经济大发展――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铁道分会场论文集,2004.

[3]胡晓辉,周兴社,党建武.基于GSM-R/CTCS的列车控制系统形式化描述和建模[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6,(1).

[4]吴浠桥,段永奇,熊杰.GSM-R系统的无线覆盖理论分析[J].铁道工程学报,2007,(12).

第5篇:小区弱电施工方案范文

关键词:智能住宅小区;电气规划;电力设计

中图分类号TM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51-0066-01

0 引言

所谓智能住宅小区,是从现代生活需求出发,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通讯与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IC卡的应用,以智能控制系统、社区信息平台、安防系统、智能小区管理系统和综合信息服务系统为依托,用高科技手段构建小区互连网信息服务平台,为小区住户提供安全、环保、高效、健康、舒适、方便的生活环境。在进行智能住宅小区的电气规划和设计中,必须遵循以下几个特点:安全性、可靠性、方便性、可扩展性、超前性。应对过去住宅电气设计的适用性进行调查和总结,从而使电气设计和规划更具有针对性,也避免规划和设计中失误的重复发生。

1 现代住宅小区电气设计内容

建筑电气设计包括强电和弱电设计两部分,其中强电设计主要包括电力变配电与电能计费、电气设备等,弱电设计主要包括有线电视、通信网络、安防监控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住宅小区也更趋向于自动化、节能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低压配电系统设计:主要设计负荷等级及相应供电要求,需要依据用电情况,根据系数法进负荷计算,确定负荷容量,并以此选取断路器、导线、配电箱及相关用电设备。照明系统设计:照明电气系统的设计内容包括两大部分:一是照明部分的设计,称为光照设计,包括选择照明方式,选择光源和灯具,确定灯具的布局,确定照度标准并进行照度计算等;二是供电部分的设计,称为电气设计,包括选择配电方式、供电电压和电源结线,进行负荷计算,选择导线、开关、熔断器等电气设备的型号和规格,绘制电气照明施工图及编写设备材料表和施工说明等。防雷接地系统设计:在防雷上,随着建筑物高度及用途的差别,需有防直雷击、侧雷击、感应雷击的措施。有防人身和设备安全的接零和接地保护,有防接触电位差的等电位联结,有防电子设备误动作的屏蔽接地等。弱电系统设计:火灾自动报警与联动控制系统设计;信息网络设计;小区智能化管理设计等,通过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的综合应用,确保弱电设计达到给住户提供一个宽松、和谐、安全的的生活环境,提高居住环境水平,

2 智能住宅小区的电气总体规划是电气设计的重要前提

2.1供电模式选取

在供电模式的选取上,可根据用电电源性能和使用的要求进行科学选取。一般对于大规模智能住宅小区,宜选择分区供电模式。在有条件的地区,也以采用双路供电模式,做到全用全备,环网供电,从而大大提高住宅小区供电的可靠性。对用电对象分散、容量较小的用户,宜采用EPS或UPS供电来补充。

2.2弱电系统布置设计

智能化住宅小区的弱电系统多,各弱电系统主要设备均布置在中心机房,且各弱电系统均以中心机房为中心向园区各单体建筑铺设,因此,中心机房位置的选择非常重要,应尽可能在整个小区的中心位置,方便下线铺设,同时,应与住宅建设的一期工程同期施工,从而达到同期投用。对于较大规模的住宅小区,可以将弱电划分几区,设置交接配线区,各个配线区同中心机房通过相应的交换电缆进行联接,交接配线区再将弱电信号分配到各个住宅建筑。在配线区设置上,应避免弱电信号线路过长、容量过大造成信号衰减,必要时,可通过增加信号增强设备进行信息传输。同时,避免中心机房出线过多,弱电信号之间相互干扰,应对不同类型的弱电线缆进行分类敷设,从而保证信号质量。

3 智能住宅小区电气设计

做好初步的规划之后,我们就可以进行具体细致的电气设计了,根据“国家智能话住宅小区示范工程文件”,智能化住宅小区弱电系统分3个大系统,十几个小系统,下面仅谈谈几个常用的系统:

3.1 强电系统设计

1)负荷计算。具体来说,住宅小区的耗电量取决于家用电器的普及率。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人民生活水平较高,各种家用电器如空调、电视、洗衣机等设备都十分普遍。因此,应按照一些地方技术标准并根据各种档次住宅做出电气设计方案;2)配电系统设计:每户均设配电箱,并按用户用电情况分设照明回路,厨房、卫生间插座回路,一般插座回路,空调专用回路等。各个回路均配备有漏电保护装置。各住户总开关应能同时切断相线和中性;各住宅电表的安装,可依据楼房布局情况,设于一层楼道中或分布于强电井内;同时,配电方式一般放射性供电,保证住宅和单元用电的独立性。

3.2 弱电系统设计

传统的住宅小去的弱电配套系统一般主要包括电话系统、有线电视系统、防盗对讲系统,高层还有消防报警系统,目前小区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智能化小区弱电设计系统应具有有以下特点:1)信息网络系统:所谓智能住宅小区,是从现代生活需求出发,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通讯与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IC卡的应用,以智能控制系统、社区信息平台、安防系统、智能小区管理系统和综合信息服务系统为依托,用高科技手段构建小区互连网信息服务平台,为小区住户提供安全、环保、高效、健康、舒适、方便的生活环境;2)智能小区管理系统:根据小区内现代化的设施和自动化系统,建立科学、先进的管理模式,实现住宅小区智能化物业管理的功能目标:(1)完善的物业管理系统;(2)安全防范及报警系统;(3)小区设备自控系统;(4)小区三表远程计量收费系统;

4 结论

智能住宅小区的电气工程正如建筑的神经系统,电气配套工程的性能也直接决定建筑的使用性能。因此,良好的住宅小区电气系统设计方案,对于促进住宅产业的现代化、提高城市居民的居住水平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第6篇:小区弱电施工方案范文

【关键词】轨道交通建设单位;设备分类;设备档案;类目设置

在传统的档案分类“十大类法”中,是把项目和设备安装分开的,即设两个一级类目:基本建设和设备仪器。在轨道交通建设项目中,这两类比较难以区分。尤其是设备部分概念的模糊,哪些设备安装可以随基本建设归类,哪些设备应单独归类。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涉及档案资料的分类也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一、轨道建设工程中设备分类的现状

轨道交通建设工程的组成可分为工程基本设施和运营设备系统两大部分:工程基本设施主要包括轨道、路基、隧道、桥梁、车站、主变电站、控制中心和车辆段综合基地项。运营设备系统主要包括车辆、供电、通风、空调、通信、信号、自动扶梯、防灾报警、屏蔽门、自动售检票、监控设施和给排水及消防等,所以在轨道交通建设工程中,设备安装工程是除土建工程以外的第二大工程,相应地,轨道建设工程施工资料也分为两大类:土建施工资料和设备安装资料。在国家行业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档案整理标准》(CJJ/T180-2012)里,施工资料就分为两大类:土建和机电设备施工资料,只是两类资料包含的内容与我们前面的划分有所不同。它将电力安装工程分为建筑电气和供电系统两个部分,把建筑电气纳入土建施工范围,供电系统则纳入机电设备安装范围。在广东省地方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分类规则》(DB44/T1308-2014)里,施工资料类别的划分则复杂得多。土建施工范围只包括车站、区间土建、公共区装饰装修三个方面,将通风空调、给排水和消防、建筑电气(简称“风水电”)、车站设备区装修、智能建筑统称为建筑设备安装工程,将供电、通信、信号、电梯与自动扶梯、屏蔽门、地铁车辆等统称为系统设备安装工程,将控制中心、变电所、车辆段综合基地等的土建与设备安装合并在一起,作为一个独立的单位工程,称之为复合工程,另外还将人防、轨道、声屏障、钢结构等称为专项工程,与前面四类并列。在这两个标准里,关于轨道交通建设工程里的设备分类并不统一:国家行业标准里除建筑电气外,其他设备统一称为机电设备。由于建筑电气与土建工程关系密切,而将建筑电气纳入土建工程的范围,使得建筑电气有无类可归的嫌疑。而广东地方标准则将风、水、电等设备称为建筑设备,将供电、通信、信号等称为系统设备。通常,“风水电”也称为通风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建筑供配电系统、电气照明系统、弱电系统,从这些设备的名称来看,也就是说风、水、电也是系统设备,所以,既然系统设备包含了建筑设备,那么就不能将系统设备和建筑设备并列。这里出现了几个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机电设备、建筑设备、系统设备,建筑电气与供电系统,究竟如何区分这几个概念呢?

二、轨道交通建设工程中设备的概念

(一)建筑设备。建筑设备是现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建筑物使用者提供生活和工作服务的各种设施和设备系统的总称。建筑设备种类繁多,按其作用可分为改善环境的设备(如调节空气温度和湿度的空调设备等)、提供工作和生活方便的设备(如电话、电视、电梯和卫生器具等)、增强居住安全的设备(如消防报警、防盗、抗震设备等)和提高工作效率的设备(如计算机管理、办公自动化设备等)等。按专业划分,建筑设备主要包括通风空调、建筑给排水和建筑电气三大类。建筑安装单位的习惯做法是,把通风空调、建筑给排水和建筑电气即“风、水、电”统称建筑机电设备(简称建筑设备),与工业机电设备相对应。“风”指建筑物的通风空调系统,包括送风、回风、新风、排风及消声、减振和空气净化装置等;“水”指建筑物的给排水系统:包括生产给水系统、生活给水系统和消防给水系统,排水系统,热水供应系统;这里的“电”就专指建筑电气,也就是建筑供配电系统、电气照明系统、弱电设备、电梯和电气安全与建筑防雷等。建筑电气是建筑设备的一个专业组成部分。所以,在建筑行业里的机电设备和建筑设备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达方式,即建筑机电设备,都是指组成建筑物的设备部分,依附于建筑物而存在,是建筑物现代化程度一种标志。(二)机电设备。机电设备指机械和电力设备的总称。在现代社会,绝大多数设备都采用电力作为动力的情况下,机电设备的涵盖范围最广,当然也包含了建筑电气在内,在轨道建设工程项目中,几乎所有设备都是机电设备,那么把机电设备中的建筑电气归入土建范围,而将其他所有设备称为机电设备,有以偏概全之嫌。(三)系统设备。系统设备是指某些设备按一定关系组成的有机整体,共同完成某些特定功能,它是一组机电设备的统称。所以,系统设备是相对于单台套的设备而言的,单台套的机电设备不能称为系统设备。在轨道交通建设工程中,只有车辆段里的一些检修设备是单台套的设备。所以系统设备与建筑设备不构成并列关系,而是包含关系,不能作为同一级分类类目来设置。(四)建筑电气与供电系统。供电系统就是电源经过主变电站、开闭所、牵引、降压变电所等层层降压,通过接触网等送达轨道交通车辆运行所需的“工业用电”设备安装、运行系统;而进入建筑物供电线路之后的设备供配电、动力照明等低压、智能建筑等弱电安装部分,称建筑电气,与建筑物相对应,也可以理解为“民用电气”。在一般小型建筑工程项目中,只有建筑电气的施工内容。在轨道交通建设工程中,我们可以这样划分整个工程中的电力系统:高、中压变配电系统及提供地铁车辆设备运行所需的电力设备系统(供电系统)、低压系统(建筑电气)、弱电系统三部分。其中弱电系统,根据设备不同的服务范围,单体建筑物的弱电系统即为建筑物提供舒适安全的生活或办公条件,称之为智能建筑;为地铁车辆运行提供服务的弱电系统,根据涉及的专业不同,分别称之通信、信号、综合监控等系统。因为在轨道交通建设工程中,通信、信号、综合监控、自动监控、火灾报警等弱电系统是由线路控制中心统一控制的子系统,而不是单独作为一个车站建筑附属物而存在的,因此与单体建筑中的弱电系统(即智能建筑)应有所区别。所以本文所指建筑电气概念里不包含弱电系统,将其原有范围进行缩小。弱电系统与机电设备、建筑设备、系统设备一样,他们相互之间是包含或交叉关系,不能同时设置为同一级档案类目。

三、轨道交通建设工程中设备的分类

通常,机电设备分为建筑机电设备和工业机电设备两大类。相应地,我们也可以将轨道建设工程中的设备进行相应的划分:建筑机电设备和运营机电设备,简称建筑设备和运营设备。即根据设备投入使用产生的功能来划分:为企业经营提供舒适、安全的办公条件和生产环境的设备称为建筑设备,并且与土建工程密切相关的,如:建筑电气、通风空调、给排水、智能建筑、电梯、消防、人防等设备,这些设备间接地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而另外一些设备直接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则称为运营设备,如:通信、信号、供电、综合监控、自动售检票、地铁车辆及检修工艺设备等。个人认为,对轨道交通建设工程的设备进行这样划分很有意义。

四、正确划分设备类别的意义

(一)正确划分工程项目中设备的类别,是为了更合理地设置设备档案的类目。在《工业企业档案分类试行规则》里,把企业所有档案类目设置成十大类,即文书档案的党群管理、行政管理、经营管理、生产技术管理,科技档案的产品管理、科研管理、基本建设、设备仪器以及财务档案、人事档案,也就是所谓的十大类法。这种分类方法延用到今,作为工业企业档案分类的一个原则,大多数不同性质的企业都可以作为档案分类的参考,虽然具体到不同类型的企业来说,可能需要对类目设置进行适当调整,但对具有一定规模的建设或生产型企业来说,这十大类资料都有一定数量的存在,只不过侧重点不同。但由于基本建设和设备仪器这两个类目之间关于设备的概念没有明确,所以在具体地进行归档资料的分类时,就有点模棱两可。比如:“风水电”、电梯等是归入基建类还是归入设备类?为解决这个问题,很多建设单位干脆将两者合二为一,直接以建设项目为类别,不再区分基建和设备。以轨道交通建设工程为例,在很多城市的轨道公司把一条轨道交通线路作为一个建设项目,与此项目相关的所有资料纳入一个大类:建设项目类,也就是说把与这条线路相关的项目前期、基建、设备、科研、声像等所有资料组合在一起,与公司文书、财务、人事等其他类档案并列。这样做有这样做的合理性,符合项目档案成套性原则,但也会造成不属于轨道项目的设备、科研、声像等资料等无类可归的现象,还需在轨道建设项目的类目之外,设置相应的类目与之相对应。也有的轨道公司只把基建和设备两类合并成建设项目类,在此类目之下设二级类目施工类,然后再分土建施工和设备安装施工,也就是设备类目仍然设置在项目类之下。这样分类的话,上面所说的问题依然存在,一些不属于轨道项目的设备无类可归。所以,明确了设备的分类,即将所有的设备划分为建筑设备和运营设备,那么我们可以这样来进行设备档案类目设置:我们可以将轨道建设企业全部设备分成三部分:建筑设备、运营设备及其他公用(或通用)设备。由于风、水、电(通风空调、给排水、建筑电气)建筑设备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与土建工程密不可分,所以建筑设备安装资料与其相应建筑物的土建施工资料集中在一起,作为基本建设类。此类先按项目集中,再按土建的单位工程进行划分,结合专业进行分类组卷,也就是说某一单体建筑物、车站或区间等单位工程里,土建施工资料,风、水、电、智能建筑等专业设备安装资料全部包含在内。设备仪器类:把供电、通信、信号、综合监控等运营设备作为设备仪器类。与基本建设类并列作为一级类目。此类目之下,按项目设置二级类目,项目之下按设备专业设置三级类目,即供电、信号、通信等;车辆及工艺检修设备,可以分别作为两个专业,与通信、信号等专业设备并列,另外再设一个通用设备(或其他设备)类与项目并列,归集那些不属于某一项目专用的设备。即还是按照《工业企业档案分类试行规则》进行基本类目设置,基本类目之下,再进行具体分析。这样既符合了《工业企业档案分类试行规则》的基本原则,杜绝了部分设备资料无类可归的现象,也避免了设备、科研、声像等类目的重复设置问题。(二)正确进行设备分类,统一了设备类档案的分类标准。将轨道建设项目的设备划分为建筑设备和运营设备,建筑设备与建筑物作为一个整体,按土建的单位工程组卷,而运营设备作为一级类目设备仪器类,在按项目归类之后,则按专业进行分类组卷,不用与建筑设备混在一起,造成同一级类目下分类标准不统一、建筑设备先按土建的单位工程进行分类组卷、运营设备按设备专业进行分类组卷的局面。(三)正确进行设备分类,将设备仪器单独作为一级类目,不用根据项目施工标段来划分资料类别,使档案分类标准能够落到实处。由于轨道交通建设工程庞大,施工单位众多,每个单位承包的内容并不是单纯的某一单体建筑或某一专业全部工程,经常是一个施工单位承包几个专业中的一部分工程,如一条线路的风水电安装工程就分成几个标段,分别由几家施工单位承包几个车站的风水电安装工程,另外从方便施工的角度,风水电安装工程中还包括车站设备区装修等内容。在有些轨道建设单位,因为施工单位承包的内容复杂,很多资料,主要包括施工管理资料、原材料等无法拆开,无法拆分到具体的单位工程进行分类组卷,所以就按施工标段进行组卷编号,建设单位也只得按竣工文件移交先后进行排架。所以,如果按标段来进行归档资料的组卷,那么档案分类就失去了意义。如果将设备仪器设为一级类目,先按每个项目进行集中,再把每个设备专业作为一个类别,那么,安装单位将自己施工中形成的资料按专业编制流水号。建筑设备先按土建的单位工程分开,再按专业编制流水号,这样就与其他标段的编号互不干扰,方便了竣工资料的整理移交,也方便了工程竣工验收。当然,档案排架必须等某专业所有标段都完成档案验收之后才能进行,需要占用很大空间来进行中转,也增加了档案人员的排架工作量。所以标段划分的任意性导致工程资料分类收集、整理组卷和排架的难度及工作量大增,而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建设单位其他职能部门的配合,在项目招标前期就应当进行此方面的考虑,尽量按单位工程或专业进行标段的划分。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得项目档案分类落到实处,使项目档案分类有了实际意义,使档案分类标准能够贯彻执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CJJ/T180-201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档案整理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广东省地方标准.DB44/T1308-201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分类规则[S].广州: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2014.

[3]工业企业档案分类试行规则.国档发〔1991〕20号.

[4]邵正荣,张郁,军.建筑设备[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5]张会宾.建筑设备安装[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第7篇:小区弱电施工方案范文

[关键词]住宅小区;供配电;系统设计;变电所。

中图分类号:TU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6-0163-01

1 引言

人们的生活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不断提升,在日常的生活中,家用电器的种类越来越多,因此导致整个住宅小区的用电负荷量大增。为了适应人们用电需求的不断增长,同时保证电力较高的可靠性,就需要对供配电设计非常重视。然而在当前的供配电设计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常常使供电系统无法可靠运行,给生活带来比较严重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要不断完善供配电设计。

2 住宅小区配电设计的原则:

2.1 住宅小区的供配电系统往往较为复杂,因此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合理划分

①要根据住宅小区整体的装修设计风格,拿出相应的设计方案,使住宅小区的整体设计风格不和供配电系统发生视觉上的美感冲突,以保证人们居住环境的舒适感。②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供配电系统进行设计,努力做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好住宅小区内的各种资源。③住宅小区配电布局的安排要结合当地城市的发展规划,从大局出发。④供电设备的位置应处于住宅小区中心,以便从全方面、多方位满足居民的用电需求,使小区里的每一户居民,都能平等地享有持续供电。

2.2 用电负荷要确定

①住宅生活用电范畴,一般用于住宅供暖、排水、照明;②小区内景观照明的用电范畴,常用于道路两旁绿化区域的照明和道路照明;③负责小区内公共设施的用电范畴。用电负荷的确定,对于供配电的设计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能够使得我们的设计更加合理、科学、灵活。

2.3 强弱电设计要注意

强弱电设计其中包括各种类型的插座板,电话线,照明电路线,网络线等等。这些用电设备的配置往往与强弱电系统的配置紧密相关。对于强弱电设计的合理使用,不仅可以有效的利用资源,而且能够使我们的供配电系统更加科学和完善。同时它也有利于我们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目标。

3 当前住宅小区供配电设计存在的常见问题:

3.1 没有确定好用电负荷量

在对住宅小区进行整体的配电设计之前,没有对小区的建设规模和居民人数提前进行估算,这样会对电路妥装路径和电气设备妥装数量的精准度造成严重影响,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也增加了施工预算,导致工程得不到预期的收益。

3.2 没有统筹规划好用电配置

①局部策划方案没有根据整体的城市发展规划来制定;②配电设计没有根据小区内部的装修风格进行设计、独立地设计配电妥装图纸,会使周围的大体环境与配电设计显得格格不入,既不符合城市发展规范,又影响小区内部的环境美观。

3.3 没有做好管理与监督工作

住宅小区内没有专项部门对配电设计进行负责,导致小区里的电气设备得不到及时的检查与维修;对于那些较为落后的配电设计,也没有相关人员负责重新妥装,这样对居民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4 住宅小区供配电的合理设计及改进

4.1 住宅小区供配电特点和住户的配电装置随着用电量的增加将会迎来巨大的挑战,所以在电气规划设计中,住宅小区每栋楼与楼之间的空间要更大,从而使供电设备所占面积有计划的增加。这样才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居民的正常用电。

4.2 供配电系统中因为用户数量不同,所以供电方式也有所不同。随着住户数量的增长和家用电器使用,对于造成的用电负荷问题,应迅速选取相应的方式进行解决。对于联体楼房可采用单相供电,对于复式速增长所导致的供配电线路、断路器和电能表不能匹配迅速增长的楼可采用三相电源供电。并且把用户照明回路与插座回路分开设置。

4.3 合理的选择供配电设备,首先需要选择lOkV主接线及设备。因为住宅小区的不同,使用的电负荷也不相同,如果对象是小型住宅区,那么其用电负荷就比较单一,只需设置箱式变电站就可以。如果是高层住宅小区,那么用电负荷就相对复杂一些,需要设置lOkV设备。

4.4 用电负荷要确定。在设计配电设计方案之前,我们要对小区的建设规模和居民人数有较为精确的把握。从而确定小区的用电预算和用电负荷量。用电负荷量在住宅小区主要分布于以下几个方面:住宅生活用电范畴、负责小区内景观照明的用电范畴、负责小区内公共设施的用电范畴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电负荷量在住宅小区也随之不断上升,因此,在制定配电设计方案的时候,我们的的用电负荷量必须比实际调查中的用电量高出一定的程度,以保证用电量充足。

4.5 强弱电设计要注意。在一般情况下,在交房给住户之前住宅小区内的室内用电就已经完成安装了,其中包括各种类型的插座,电话线,照明电路线等等。以上这些用电设备的配置与强弱电系统的配置紧密相关,因此,必须要科学的设计,对于相关技术指导标准要严格遵守。

4.6 供电方式要合理。 住宅小区的供电方式要进行科学的选择,这有利于促进办公系统自动化的有效实行,同时也有利于管理供暖及排水系统。另一方面,还要特别注意科学性选择稳定电压的装置。对树干式供电形式进行合理的安排,以保证小区各个楼层高度都能享受到秩序井然的可持续供电。

5 结语

随着居民小区数量的不断增加,用电量也越来越大。我们需要分析总结小区供配电设计中的各种问题,结合工程实践,为小区提供更安全、稳定、可靠的供配电系统,优质合格的供电质量。对住宅电气负荷标准的确定及配电系统的安全设施配置应具有超前意识,为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电子产品,人们的日常的生活也越来越离不开电器。随着电器的增多,住宅区的居民的用电负荷也在不断增大。为了持续增加的用电量得以满足,相关部门必须不断对供配电系统进行优化,并不断地进行创新与改进。并将不利因素在传统供配电系统中全部排除,采用新技术、新手段、新方式来进行供配电系统的O计与实践,不断提高供配电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可靠性,从而保证住宅区居民日常生活的正常运行,并促进我国电力工程的持续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雪珍.l OkV配电设计的探讨[[J].门窗,2013(08):55-56.

第8篇:小区弱电施工方案范文

关键词:弱电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28-6849-04

伴随着经济大发展,很多企事业单位都迎来了新建园区的机会。这些建设工程的甲方通常就是企事业单位本身。总体来讲,甲方是相对缺乏建设经验的非专业人士,因此在建设的整个过程中,都有不少的教训——当然,在这些教训的基础上也总结出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作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弱电系统,同样如此。

过去的一年多时间,作为甲方的弱电系统总负责人,本人全过程参与整个项目的设计、施工、验收和交付使用。14个月下来,感触最深的是“设计最重要”,接下来就将本人的教训和经验同大家一起分享。

1 让谁来做设计

新建园区的土建设计方案中多数会包含弱电设计部分,但是这里提供的设计往往不过关,不能满足甲方对弱电系统的实际需求。这是因为,甲方在确定自己的弱电需求时,往往没有要和土建设计方及时沟通的意识,而是仅仅与弱电系统集成商做探讨,所以,要么一开始就明确土建设计方不必做弱电系统设计,要么就让弱电系统集成商在土建设计基本完成时,入场和土建设计方一同设计弱电系统。

2 人很关键

甲方必须要有一个懂行的人全过程参与设计。这个懂行的人一方面要懂弱电技术、另一方面要了解土建常识,还要吃透甲方的弱电需求,这样的人还要能够全心全意为甲方的切身利益着想,因此最好就是甲方IT部门的技术负责人。因为,系统投入使用后,IT部门将负责日常维护,终端系统出现问题,第一时刻也会找到IT部门。

如果,IT部门不能找到可以胜任此项任务的人选,那么很有必要外聘一位专家。这个专家最好是兄弟单位有建设经验的IT部门人员,由他和本单位的IT部门技术负责人共同组成甲方的技术团队,负责设计方案的督导审查。

3 各子系统中的点滴

多数单位的弱电系统会包括: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网络数据中心系统、技防系统等四大块。

3.1综合布线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是弱电系统的基础,也是施工量最大的单元,他的设计好坏直接影响到后期弱电应用系统的实现和可靠性。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是基于各弱电应用子系统的拓扑的,同时兼顾建筑分布、房屋结构、道路绿化等因素,大致可分为户外系统和室内系统两大部分。

3.1.1 户外系统

户外系统主要指信号主干的设计,包括传输介质和管网。

考虑到光传输技术的灵活性,而且工程量也相对低,在主干线路的传输介质选择上,我们建议尽量使用光纤(光缆)。同时,考虑到日后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千万不要在主干中混用单模和多模光缆,而且要统一光纤跳线的接口,光缆的芯数上也因留足余量。

管网是主干的通道,其重要性显而易见。管网的设计,从走向上看,它需要符合主干线路的需求,但是实际设计,应考虑在关键部位尤其是“过路”地段有环通或冗余。我们就遇到过,主干管路被压路机压扁,无法穿线,只能重新开辟通道的情况——不但费用增加,还拖延了工期。

管网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弱电井。首先应该保证弱电井的功能独立——与强电井、雨水井分开。第二,弱电井(无论是手孔井还是人孔井)的尺寸要留足。这种留足,除了长和宽,还要注意深度——应满足能够向附近雨水管网顺利排水的需求。

另外,为了美观,也为了日后查找方便,管网的走向应尽量横平竖直,且两个井之间的距离不要超过60米,因为整卷完好的穿线棒长度是100米,而穿线棒断掉是经常碰到的。

3.1.2 室内系统

室内系统主要指楼宇内的综合布线设计,包括弱电桥架、弱电井、弱电间、楼宇主干、楼层及房间内的布线设计。

教科书上写着楼宇内的综合布线系统包括: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垂直子系统、每层有配线间、整栋楼有若干个管理间(如图1所示)。按照这种规范去设计,很方便,施工也相对轻松,但成本会很高,而且日后维护也不见得方便。

譬如,如果每层都设配线间,那么日后若要调整线路就得一层层地跑;如果每层都有交换机,如果要实现不间断供电,那么每层都要配UPS。

因此,实用的设计是:只要能保证有效的信息传输距离,最好能一栋楼就设一个配线间,这个配线间也是管理间,即所有的配线架和交换设备都在这里(如图2所示)。

同户外系统的管网一样,桥架是室内线路的通道,它的设计也是源于室内线路的走向。设计时同样需要考虑冗余,避免日后因线路增加,出现桥架盖板盖不上的尴尬。

3.2 计算机网络系统

计算机网络是弱电系统中的核心应用,随着ALL OVER IP的推进,目前主要指的就是IP网络。这个网络的设计主要涉及拓扑和设备选型。甲方可以联系厂家,让他们帮着出谋划策。厂家都会很积极,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对厂家提供的方案进行推敲。

厂家做的方案往往会十分强调网络的健壮性和先进性,因为这两点的支持需要增加设备投入,这是厂家的兴趣。甲方在方案评估时,应该对以下几种建议进行科学取舍。

1)什么样的冗余是真正需要的

计算机网络中的冗余包括:双中心、双核心、双引擎、双链路、双电源等。

“双中心”是指有两个数据中心,其中一个不工作的话,全网仍能保持正常;“双核心”是指两台核心交换机,其中一台不工作的话,全网仍能保持正常;“双引擎”是指核心交换机只有一台,但这台核心上配了两个引擎,其中一个不工作的话,全网仍能保持正常。“双中心”对多数单位都太夸张,而“双引擎”不能提供端口冗余,也不方便断电维护,因此我们推荐“双核心”。

“双链路”是指每个汇聚交换机到核心交换机、每台接入交换机到汇聚交换机都有两条链路,其中一条断了,网络仍能保持正常。这还是很有用的,可以选择做端口备份,也可以做端口聚合,强烈推荐。

“双电源”是指设备电源的冗余。从我们的经验来看,只有集中在网络数据中心的设备才有必要配置冗余电源。因为,分散设备的“双电源”方案实施起来成本太高,而且分散设备的断电,也不会像数据中心设备断电那样引起严重的单点故障。

2)究竟需要多快的网络

就日常而言办公,在线终端数在500以内的话,千兆主干、百兆到桌面已经够用了。万兆主干,甚至十万兆主干,千兆到桌面的网络造价要比前者高上很多,但在日常的小数据量的传输上表现不出有多大优势。

3)是否要做WIFI覆盖

目前看来,无线的应用势不可挡,所以新建园区还是应该考虑WIFI的覆盖的。不过,WIFI技术正在经历由54Mbps向300Mbps的技术过渡,另外新的5G技术也很有可能取代2.4G。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建议在线路和点位上要一步到位,但在设备选型上可以暂缓。如果决定要上设备,那么建议一定要考虑采用“瘦AP”——整个园区所有AP点的接入信号使用相同的SSID,这样才能满足移动办公的需要,维护也更高效。

3.3 网络数据中心系统

网络数据中心是技术要求最高的系统。正常情况下,网络数据中心的设备会不断增加,因此设计时,在房间面积、机柜数量、供电能力、空调功率等方面应留足余量。

网络数据中心中的多数环节我们还是建议参照GB 50174-2008设计,其中几点我们在这里强调一下。

网络中心最好不要放在底楼,避免水患;要注意楼板沉重——至少要达到600公斤/平米,因为诸如服务器机柜、UPS电池柜都是非常重的;消防方面,烟感是一定要的,但是“气体灭火系统”可以根据资金情况取舍;空调嘛,一定要配两台,而且每台的功率要足够对整个数据中心降温,这样,如果有一台坏了,也不会太着急,但是一般的单位没必要配“精密空调”;还有就是一定要有独立的可靠接地。

3.4 技防系统

技防系统主要包含监控、周界和巡更子系统。

3.4.1 监控子系统

现在的监控系统通常有两种做法,一种是“模拟摄像机+数字录像机”,另一种是“网络摄像机+存贮”。后者虽然被炒得很热,但目前火候未到。

1)“网络摄像机”的信号传输完全依赖网络,需要占用相当大的带宽,除非走专网,否则会影响日常办公。

2)“网络摄像机”相对“模拟摄像机”价格高出不少,因此同等价位的网络摄像机在成像素质上远不如模拟摄像机。

3)“网络摄像机”对使用环境比较挑剔——过热、过冷、雨淋都会发生工作异常,长期处在恶劣环境下会明显缩短使用寿命。

监控系统中的“电视监控墙”往往会沦落为华而不实的东西,从我们的经验来看,不如搞两个1080p的大电视机来的实用。

3.4.2 周界子系统

“红外对射”和“电子围栏” 是现在周界系统的主要方案。其中“红外对射”的优点是成本较低,缺点是误报率高(譬如:有露水结在外壳上,也会引起报警),因此通常要配合监控摄像机使用。相对“红外对射”,“电子围栏” 有误报率相对低的优点,而且有很好的威慑作用(这一点很重要),但成本要高出不少。

综合考虑,“红外对射”适合用在监控能照顾到的区域,“电子围栏”则可以不知在其他人员很少经过的区域(虽然的现在的“电子围栏”主流是脉冲电子围栏,但对人还是会有一定的伤害)。

不过,也不能太迷信“电子围栏”,它也存在一些弊端。

“电子围栏”相对“红外对射”比较娇气,譬如:植物的枝蔓接近电网后会引发对地放电,严重时会烧毁高压主机。

“电子围栏”的“误报”有时也不少:譬如“红外对射”时,如果有塑料袋飘过防区,通常不会引发报警,但“电子围栏”会拦住塑料袋同时报警,而且必须去处理。

3.4.3 巡更子系统

技防系统中实施最方便的要数巡更子系统了。巡更点的安装、增减都很方便灵活,技术也非常成熟,只要选择正规的产品就行了。

最后要强调一下,技防系统在设计时,需要特别注意户外电器设备的防植物、防潮和防雷等问题。其中防植物的问题主要是防止乔木树冠的遮挡和藤蔓类植物的攀爬。

4 反复论证,与时俱进

反复论证是优化方案的必要过程,对方案进行论证可以有效地减少设计中的失误。

论证通常由甲方来组织,甲方可以聘请第三方的技术专家、土建设计方代表和本单位各部门的代表组成评议组。论证的过程通常可以这样:首先,评议方通过阅读设计方案,整理汇总出的要求设计方进行解释说明的疑点,并以书面形式交给设计方(这里我们很强调“书面”,因为口头上的交流容易造成遗漏,日后也无法对证,还有就是“书面”会让表达更严谨,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评议方也可以提出自己的需求,或者修改意见。接下来,设计方同样要以书面形式对疑点进行逐一解答,对评议组提出的需求和修改意见进行逐一响应。然后,甲方组织现场答疑会,做更全面详实的沟通(答疑会一定要做“会议纪要”)。最后,评议组对答疑情况进行汇总,由设计方确认后,要求设计方在指定时间内交出优化方案。

这里我们要特别提醒:评议组成员一定要尽量包括“本单位各部门的代表”。这是因为,他们是最终用户,我们的设计都要能够满足他们的实际需求尽可能提供一个良好的用户体验。但是,一个经常遇到的问题是,除了负责基建的部门,本单位的其他部门往往并不重视自己对项目的参与权——在设计的时候表示“怎么都可以”,等建设好了,正式进驻了,就开始埋怨“你们怎么这样设计的?”——必须要改,费时、费工、费钱!所以作为甲方的项目负责人,应该还要养成经常向“本单位各部门的代表”汇报工作进度的习惯,以避免事后挨骂,更重要的是避免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浪费。

虽然方案设计主要工作是在方案实施之前,但还需要伴随着方案的实施与时俱进。实践证明,无论事先考虑有多周详,正式开工以后,还是会出现实施有困难的情况,有的需要坚持,有的需要调整,一切也都需要论证。

5 总结

以上是本人对新建园区弱电工程在方案设计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所罗列的是本人映像较为深刻的部分,并不十分全面。仅希望本文能对那些正在或即将进行新园区弱电建设的单位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陶新林.弱电工程布线设计与施工所需注意的几个问题[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0(10).

第9篇:小区弱电施工方案范文

【关键词】智能建筑;弱电系统;设计

1.智能建筑中弱电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对于智能建筑中的弱电系统的设计,可以说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因为在弱电系统中还存在很多的子系统,其牵扯到的技术也是非常广泛的,加上现在很多设计师很难拥有较为全面的知识面,这就给设计造成了更多的困扰。所以下面首先来探讨一下智能建筑中弱电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1.1前期的设计准备工作

对智能建筑中弱电系统设计的前期准备工作是一个很重要,但是现在又经常被忽略的工作。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首先就是针对建筑物业主的需求的分析,对于初步的规划和设计方法的确定以及对于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的分析。对于业主需求向的分析,建筑弱电系统的设计者应该根据业主对于弱电系统的需求进行整理以及分析,要对业主的需求进行定量化的分析,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形成更为科学的具体设计目标。初步的设计方案,就是在对业主需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整体上对建筑弱电系统进行设计,然后对于系统中各个子系统的规模以及性能进行论证。最后就是可行性的分析,在出台了初步的设计方案之后,就要对于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和讨论,也就是说对于弱电系统建设的必须性以及技术性的要求等作出科学性的分析。

1.2总体设计

其次就是总体设计,需要设计者充分的从业主需求的角度出发来综合性的考虑设计方案,结合实际的条件以及经济因素等确定最后的总体设计方案。设计者应该结合各种技术手段以及方法等来进行设计和分析,尽量的提高建筑弱电系统的实用性。

1.3施工过程中注意事项

第一就是设计要符合有关技术标准以及规范需求,第二就是设计符合要符合系统平面布置的具体要求,第三就是根据合理性的原则等,要让建筑面积达到最为经济性的效果,第四就是系统集成度较好。

2.弱电系统中较为关键的几个部分的设计

2.1综合布线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是智能建筑内由计算机网络通信、语音通信、及其他弱电监控系统等通讯传输设备组成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中心机房到各建筑物内主设备间的主干光缆系统、各建筑物内主设备间到各子设备间的汇接光缆系统以及各建筑物内弱电布线系统。这是智能建筑系统中最为核心的中枢系统,也是智能建筑中必备的一个基础性的措施。在通常的情况下,智能建筑物内的弱电系统都是由不同的单位来进行设计,然后由不同的施工单位来进行施工,在系统之间是互相独立的,所以说当建筑物内的业主需要进行搬迁或者改变位置的时候,就一定要重新对线缆等进行布置,或者需要装备不同型号的插座以及接头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出现了综合布线系统,经过国外的发展等,综合布线系统已经有了非常标准的具体规范等,并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中。综合布线系统,具体来说就是建筑物内部的信息传输网络系统,是使用了高质量的标准化材料,用模块化的组合形式来把语音和信息等进行综合的处理,来更为方便的在建筑物内进行传输。其主要优点就是具有综合性和灵活性。

在综合布线系统设计中需要全面的考虑工程需求,尽可能的提供更为科学化以及合理的方案,一定不要盲目的攀比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现代很多建筑都是多功能的,针对不同的业主,就要根据不同的使用目的来让系统具有灵活性。一般比较常用的做法就是先进行主干线的布线,在设计过程中要预留好垂直通道和水平通道有关的布线。在必要时可以在进行二次装修的时候再进行对子系统进行布线的方式。

在智能建筑中进行综合布线时,计算机的主干网络等,都应该采用光缆作为传输介质,也就是说数据的通信设备等的垂直干线都应该采用光缆并且在建设期完成。竣工后认真完成验收工作。

2.2安全防范系统的设计

智能建筑系统内安全防范系统的设计主要包括了摄像头的监控系统、防盗报警系统、门禁系统以及电子监视系统等。其中摄像监控系统以及防盗报警系统是最为主要的两个系统,也是本文探讨的重点。摄像头的监控系统设计,其主要是用在对于建筑物内的各个公共场所以及建筑出入口和通道以及较为重要的办公室和电梯等地方进行视频监视。在设计中要根据不同监视空间的不同特点来选择不同的摄像机进行监控。对于系统录像等最好是采用数字硬盘刻录机来进行24 小时不间断的录像,同时要求设备可以进行回放以及巡逻显示等,还要具备计算机的网络接口,软件一定要具备报警联动以及图像的检索功能,对于录像的储存要长于30天。在控制中心进行监视的时候,在画面上要显示有摄像机的编号以及日期和时间等,对于电梯内的监视等还要显示正处于哪一层等信息。防盗报警系统的设计,对于智能建筑来讲要采用辐射式,要采用最少四条光束以上的对射,还要在建筑周围安装无声的灯光系统,用电子地图来进行随时的显示。对于报警装置的安装等,要考虑到报警时间以及区域,原则上每50米为一个防区,在每个区域内设置报警的警示灯以及复位装置,并且要把装置都跟监控中心进行联网。

2.3建筑自控系统

建筑自控系统通常来说主要包括了空调系统、供电系统、照明系统以及电梯系统和保安监控系统等几个部分。其自控系统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可以有效降低能源消耗以及节省建筑物的运营成本。这方面设计的关键点就是稳定可靠,把发生故障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同时应该提供最为精确的模式来为建筑物提供最可靠的保证。

(1)公共广播系统的功能包括背景音乐广播、公共广播以及火灾事故的消防广播。广播主机在一旦有紧急情况出现时,不论其分区线路上各输出是否处于切除或音量最低位置,都将自动切换到紧急广播状态。系统中相关区域配置音量控制器,可在相应区域调节音量大小,音量控制器具有消防强切功能,火灾广播时音量不受控制。在广播中心装有呼叫站,用于播放业务/紧急广播,以广播主机的消防广播最高优先控制级。

紧急广播系统:系统同时设置紧急广播播放功能,平时处于一般背景音乐状态,一旦发生火灾等异常情况,即可受控于消防联动信号,控制器强行把指定区域的广播切换至紧急广播信号,自动放送预先录制的紧急疏散广播,或通过话筒广播现场疏散指令。针对演播室设置单路广播,当发生消防报警,呼叫站可先电话通知演播室确认不影响播出时,立即发放消防广播。

(2)系统具备综合检查及自检功能,不间断对系统主机设备及扬声器回路的状态进行监测。

(3)广播系统的线路敷设按防火要求,采用耐火线,穿镀锌钢管暗敷。

2.4防雷系统

由于智能建筑的出现并被广泛应用,从雷击灾害的新特点考虑,设计者在施工设计前必须全方位地层层设防,既要通过泄流、拦截,还要均衡电位、屏蔽隔离、过电压过电流保护等,实现综合防御雷击的目的。由单一防护转变为系统防护,站在新的高度来熟悉和研究当代防雷技术,提高人们防御雷击灾害的综合能力。智能建筑在一、二类建筑物中采用较多,防雷等级通常为一、二级,一级防雷的冲击接地电阻小于10 欧姆,二级防雷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大于20 欧姆,公用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应小于或等于1 欧姆。在施工中,将屋面接闪带、接闪网、避雷针或混合组成的接闪器作为接闪装置,利用建筑物的结构柱内钢筋作为引下线,以建筑物基础地梁钢筋、承台钢筋或桩基主筋为接地装置,并用接地线将它们良好焊接。屋面金属管道、金属构件、金属设备外壳等与接闪装置进行连接,将建筑物外墙金属构件或钢架、建筑物外圈梁与引下线进行连接,从而形成闭合可靠的“法拉第笼”。在智能建筑物内,将智能系统中的设备外壳、金属配线架、敷线桥架、穿线金属管道等与总等电位或局部等电位相逢在配电系统中的高压柜、低压柜安装避雷器的同时在智能系统电源箱及信号线箱中安装电涌保护器(SPD)。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