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快乐语文范文

快乐语文精选(九篇)

快乐语文

第1篇:快乐语文范文

要谈如何学好语文,我还需借用宋代大学者朱熹赞美读书时的那句感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这首诗里作者自问自答,这池水为什么这么清澈呢?因为这源头活水不断地补充进来,才使得它这么清澈。

语文学习需要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常常使老师和同学们费思伤神,尤其是一写文章就感觉才思枯竭。怎么样才能让语文学习快乐起来,让老师乐教,让学生乐学呢?“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教者。”孔子认为“乐学”是学习地最高境界。

快乐从听、说开始,学会聆听,学会说话,是语文学习地两大突破口。教师应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有序的听说训练,使学生轻松地形成各种语文能力,有效提升语文素养。因为在日常的教学中,学生害怕老师提问,老师从课堂教学中渴望得到学生的探究、研讨,似乎成为了一个矛盾共同体,无法逾越。

快乐在阅读中延续。要学好语文,就得课内、课外阅读相结合。教师应鼓励学生多看有益读物,让每个学生从阅读中得到心灵的慰藉,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但是作为课业量很大的高中生,每天埋头于题海中,何来阅读?如何从其它的有益的书中汲取到自己想要的知识,也成为语文教学的瓶颈。因此如何阅读显得更加重要。

快乐在习作中升华。传统地作文课往往流于形式:如何解题、立意、构思,如何写得有文采……这样的作文课只能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枯燥的写作技巧,学生很难将所学应用于作文中。写作时,学生只好搜肠刮肚地东拼西凑,这样地课堂效果可想而知,教师可谓是“广种薄收”。

教师怎样让写作成为学生原意随时都付出的行动?我个人认为有几个方面:

一是还原生活,作文来源于生活,这不仅是前人的经验总结,也是对作文本身最直接地定义。因为生活每天都在上演,我们的生活五彩斑斓,一个热爱生活的有心人总能从中发现和获得无限精彩的知识和素材,并且这些知识与素材都是最有生命力和最富时代感的。学生一旦学会生活、热爱生活、享受生活,他们就会发现平静的心湖中荡漾着动人的激情,雄奇地深山里孕育着鸟语花香。

二是还原作文本质。作文的本质是抒写心曲,写想写的,写能写的,尽情写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从而改变为写作而写作的被动局面。学生习作有内容可写,乐于表达,作文才能真正还原成一种表达自我的表达方式。

第2篇:快乐语文范文

古人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是啊,在我国五千年的文化史上,语文的足迹走遍了全世界,语文让我们在名胜古迹上行走,语文让我们在海洋里遨游,语文让我们在天空里飞翔,语文让我们领略无边无际浩瀚的宇宙。

学习语文可真是一件快乐的事。当你认真分析一段话时,你会发现在每一句话中都暗含着深刻的道理,例如羊吃草的故事,羊在吃草时总是那么专心致志,,一丝不苟,而且有剧毒的草也被留了下来,在胃里不能消化的草根、草屑也一次又一次的被送到嘴里,他们这样重复着,仿佛忘记了什么是疲劳。从这里我们就可以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学习,我们对待学习应该是一丝不苟、专心致志的、永不倦怠的,既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还要把自己不会不理解的句子进行反复揣摩,直到会了为止。

而且当你读懂一个句子,理解一段话时,你会感到莫大的收获和喜悦,这样还可以增加你的自信心,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语文让我们了解了祖国的历史,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们从中获得了快乐!

第3篇:快乐语文范文

关键词:课堂;兴趣;气氛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8-0126-01

良好的语文课堂气氛能为教师顺利进行语文教学创造积极的条件,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他们积极探究知识,获得知识、能力、情感、思维的不断增益,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下面笔者从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理解。

一、构建良好师生关系,营造融洽的课堂气氛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否融洽,决定着语文教学课堂的气氛是否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不是靠铁的纪律和挥动的教鞭“锤打”出来的,它依赖于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依赖于教师角色的转变,依赖于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在《辞海》中,教学的定义是这样的:教学“指为教师传授和学生学习的共同活动”。强调师生的双边活动,有如“教师是根据一定的社会的需要,按照确定的教育目的,通过教师的传授和学生学习,完成教学任务的双边活动”。由此可以看出教与学是一个双边活动,需要师生共同完成的一个过程。

二、激发学生兴趣,营造积极主动活跃的语文课堂气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直接动力。在语文教学中,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没有“兴趣”作保障,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是决不可能实现的。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只有全方位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出积极、主动学习的课堂气氛,语文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才能实现学生自主探究、参与合作等学习方式的改变。

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因此精心研究导课的方法,是每个教师值得重视的首要问题。导课艺术的形式与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灵活运用、精心设计,这里介绍一些常见的导课方法。

1.温故导课。具体做法是通过温习以前学习过的知识带出新内容来。

2.释题导课。教师通过具体分析解释课题词语引发题意,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为进入新课作铺垫。

3.激情导课。教师用生动的,富有感彩的语言,营造一种情绪氛围,从感情上叩击学生的心弦,使学生自觉地进入学习的轨道。

4.设疑导课。设疑导课是利用思维对问题的敏感性,在导课的时候精心设计悬念,诱发学生的探究心理,调动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

5.故事导课。采用寓意深刻的幽默的故事,把抽象的内容以浅显的形式引出了。故事导课所用的故事宜短忌长。

6.创造导课。教师在导课时根据教材特点,创设一定的情境渲染课堂气氛,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景之中,自然从情绪上过渡到新课上来。

7.演练导课。在新课伊始,教师通过展示挂图、实物标本、模型,或做一些启发性强地实验、练习,使知识直观形象地进入学生头脑,把学生的注意力导入新课。

8.机变导课。有时在课堂教学之前突然发生或发现有利于设计导课的事件或情景,教师要充分利用,即兴应变,以调动学生学习新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堂课有了一个好地开始,学生就能更快的进入学习状态,再根据课前做好的教案进行教学。在课堂中学生可能会感觉兴味索然无法集中精神,就不能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这时老师就要想办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经过个人总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

1.语言吸引法。语文教师的语言就应该像磁铁,牢牢地吸引住学生;就应该像琼浆,愈品味道愈长久。

2.情绪感染法。教师的情绪往往会感染学生的情绪,要让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精神状态之中,教师就应该保持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让学生受到感染,受到熏陶。

3.情境创设法。教师通过运用语言描绘、引入音乐、演示实物、再现图画、联系生活、扮演角色、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方法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课堂在情在景中扩大,幻化成课文中的各种意境。梁启超先生曾说过:“用情感激发人,好像磁力吸铁一样,有多大分量的磁,便吸引多大分量的铁。所以情感这东西,可以说是一切动作的原动力。”

4.媒体辅助法。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融声像画于一体,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

5.评价鼓励法。付出了努力得到了肯定,或者付出了努力得到了鼓励,学生都会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鼓励性的评价手段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从语言上,从表情上,从动作上……

6.方式多样法。只有不断地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变换教学方式,并且和学生多样性的学习方式有机地衔接,学生才会感到新颖,从而处于一种兴奋的学习状态之中。

7.故事插入法。学生总是对故事充满着深厚的兴趣,在学生学习疲惫之际,插入一点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故事(有时即使无关也无妨!),也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学习兴趣。

8.巧设悬念法。此为借鉴古典小说的写作技法,“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读者就是在这样一个个的悬念中读完小说的。课堂上也不妨多来几个“且听下回分解”,将学生由一个个“山穷水尽”之际引入到一个个“柳暗花明”之境,让学生在悬念中充满兴趣地去学习、去探索,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只有调动好课堂气氛,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值得一提的是,在努力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还要注意维持课堂纪律,避免因个别学生违纪而影响了教学效果。而且教师在上课前应有良好稳定的情绪,尽快进入讲课的角色,才能形成轻松活跃的气氛。

参考文献

[1]罗明基.教学论教程[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邓志伟.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第4篇:快乐语文范文

在上次的语文考试中,我虽然只考了很低的48分。但是从那时起,我就开始从快乐学到语文这门科目。我从书本上的快乐,作业中的快乐,生活上的快乐,交谈中的快乐而学到语文。

在书上的快乐中,我看书时,在自己心情不好时,只要一看书就会让自己的心情愉快起来。就像自己在人间仙境,快乐的翱翔,快乐的生活着!

在作业中的快乐中,我学到了自己的知识,把老师给我说过的内容转化成自己头脑里的东西!我便会引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来!

在生活中的快乐里,我学到了更多语文的知识,在和妈妈逛商场时,我便会东看看,西看看。这里看一下,哪里看一下有时会跟着把广告上的字体念出来。

在和同学中的交往里,大家都在交流。我会用上别人的优美句子,模仿别人说出有学问的句子,还会说一些诗句,显得我自己像一个文人。

在上课时,我都在认真的听语文老师听讲。在听讲的当中,我听不懂的地方还会向语文老师提出来!

在语文的世界里,有着很多的语言,在语文的世界里,我们大家都生活在文字的世界里!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一定要把语文学好,这样才能是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第5篇:快乐语文范文

关键词:引导;互动;快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6-071-01

一、语文课设想

打破语文教学常规,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尊重学生的选择,满足学生的需求,体现教育的人文性;不刻意追求学习的形式,创设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激发学生参与语文教学的兴趣。语文课主张学生自由的表达,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完善人格与个性为目的,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享受语文学习中的快乐。

二、语文课堂描述

在教师的带领下,借助轻音乐,学生边欣赏边调整呼吸,引入主题。在音乐的引导下,学生们的情绪一下高涨起来,纷纷抢着谈论听后的感受。接着,配乐朗诵课文,或老师范读或个别学生朗诵或集体诵读。学生倍感亲切,朗读课文的积极性提高。接下来,激励学生提问。给学生创造交流的空间,让学生谈感受,谈设想,请教师同学帮助解决问题等。也可借教材让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表达学生内心无比的情趣,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乐于主动与老师学生交流,就连平时学习热情不高的学生也主动展示自我。自主学习的时间里,有的离开原位,到黑板前讲解,阐述自己的观点;有的互相帮教;有的自配音乐轻声朗读课文;有的查阅资料……尽情地学习,尽情地享受语文课创设的氛围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此时老师也要参与其中,学生学习兴趣更浓。这样的语文课堂始终洋溢着一种欢乐。

三、语文教师的对策

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语文兴趣的基础。那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操作呢?

1、预习是前提,活动是载体,体验是归宿

学生的情感一般来自于直接的体验,语文教学的预习是最根本的。没有预习就没有感受,就不能在课堂上表现出较高的激情,就没有想参与的冲动,就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大胆创设预习的问题。学生不是封闭的个体,他们的认知、情感、价值观念需要相互的交流、相互促进、相互弥补,所以参与是教学的核心。

学生活动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广泛提供学生参与活动的空间。有活动就有体验,体验是自然生成的,教师是无法代替的,所以必须以尊重学生为前提,鼓励学生有独特的见解,有规范的语言表达。只有让学生去大胆的回答问题,才会知对与错,才会有创新性的答案。

2、创建民主师生关系,形成创新氛围

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条件,教师欲促进学生的创新力,就必须在班上倡导一种合作、社会一体的作风,这也有利于集体创新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自己的眼神、语调、微笑等体态语言来表达对学生的鼓励和爱,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要限制学生的想象和追求,充分了解学生,增加师生交流的频度,增进师生接触的密度,关注学生的需求,力争去满足他们,激励他们,帮助他们达到目标。

3、师生互动合作,不拘一格,尽情表达

过去的教学是单一的信息交流,学生只有听教师的。现在主张信息的互动,学生要全员的参与教学过程。老师是学生的朋友,学生也可以是老师的老师,平等互动的关系,促成了民主氛围,了解学生,关爱学生,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和谐、宽松、愉快的语文课堂氛围能使学生真正接受到语文教育的全过程。

4、教师调控,创设情境,渗透学法

学生的学并不等于弱化教师的教。教师的主导、自主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教师的指导、调控是让学生掌握技术、技能的前提。如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环节的展开,教学的组织,教学评价的激励,这些应是教师主导的。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现有的教学手段、场景、资源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愉快中得到真实的体验。

第6篇:快乐语文范文

一、传统小学语文教学分析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而小学语文教育则是这一环节的核心。长期以来,虽然我们一直提倡素质教育,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没有改变,绝大多数学校的语文教育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同时对老师的考核标准依然是以升学率为主。这就导致了小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还是停留在背书考试的基础之上,没有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究其具体现象,大体有以下几种。

1.教学模式刻板化

长久以来,小学语文教学还是按照预习―讲授―复习的套路来进行教学,也就是传统上所谓的按照学科课程的套路来讲授。这样讲固然有其优点,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按照比较符合学科逻辑的方式掌握大量内容,但是其弊端也显而易见,以这种“预习―讲授―复习”的方式讲授小学语文,很容易使小学生整日面对枯燥的课本,将课本仅仅看作工具而没有对课本中的内容产生兴趣。同时,这种套路式的教学容易限定小学生的思维,导致思维刻板,难以保证小学生在语文素养上获得良好的发展与较高的提升。

2.教师形象定型化

传统教学模式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将教学的三个要素归纳为教师、教室和教材,所以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化身,维护教师的权威性是毋庸置疑的。因为讲究“师严然后道尊”,所以学生对老师有敬畏感,也有距离感,这就导致了师生之间很少进行良性的互动和沟通,老师缺乏对学生的深入了解,不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完全按照课本来进行教学,课堂气氛比较沉闷。

3.教学方法统一性

小学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必然会导致教学方法的统一性,这也是为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小学生提高学习效果,但是,教学方法的统一性的缺陷在于没有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个性化需要。由于小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接受能力不同,课堂注意力集中程度不同,使得不同学生获得的知识或者说知识量也有所差别。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统一性与学生的实际学习兴趣与需要之间形成了一对矛盾,这个矛盾的解决与否关系到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与质量的问题,因此,应当对此采取适当的改革措施。

二、倡导快乐语文,实施愉快教学

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使得新的教学方式的运用很有必要,21世纪的小学语文教学应当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培养学生兴趣的教育,所以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应当是小学教育的研究重点。在笔者看来,小学生处在身心发展的早期,对未知世界充满了兴趣,有较强的好奇心和学习能力,让学生参与其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会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有重要作用。因此,小学语文的快乐教学模式是值得尝试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那么如何去实施小学语文快乐教学?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思考。

1.激发兴趣,乐中求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育的主要对象,而且学生从本质上来说是能动的个体,所以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拓展教法,有效学习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以老师为中心,那么快乐教学应该打破以往的教师中心和书本中心,走向开放式学习。这其中有三种具体方法:

第一种是小组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教学理论,指的是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一模式是一种有明确责任分工和互比较强的教学方式。这种模式便于小组成员的交流与相互之间的评价,可以共同分担学习任务与分享成果,使学生能体验到一种被人接受、信任和认同的情感,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化程度,培养交际能力、发展自我意识。小学生处在成长的初期,活泼、好动、开朗,乐于参与对新事物的探索,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中,分角色朗读、表演、讨论、练习设计等小组活动都可以运用,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组织小组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第二种方法是以读课文为主的教学方法。快乐课堂的真谛在于以学定教,不是为了教而教,而是要引领学生自主热情地投入学习,学会阅读、感悟、品味,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其中读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而小学学制为六年,时间跨度比较大,所以不同年级的学生也应该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在低年级,语文课的重要内容是识字,尤其重在激趣。教师要让学生参与多种多样的识字游戏,让他们自主自觉地与文字打交道,培植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鼓励学生多去读书,从小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鼓励想象、联想、创编、表述;在中年级,要引导学生在读的时候去学习与之相关的文化知识,如在学习《江南春》的时候,引导学生去学习作者的生平及其他作品,在学习《三顾茅庐》的时候引导学生去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在高年级,更注重读有所悟、读写相辅,力求全面的提升;高年级时,不应再让学生机械地识字和背诵,而应从课文中读出其内涵,然后再将这种外在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最后能够将这种情感表达出来。

第三种方法是任务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也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主,将教学目标设置为一个或者多个任务组织学生去完成,这种方式可以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置合理的任务难度,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教师从旁指导,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来达到教学目标,最后老师作总结和评价,给学生以鼓励。

3.角色转换,教学合力

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中心地位,以教师的尊严来进行教学。在小学语文的快乐教学中要打破这一传统,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伙伴式师生关系,营造安全、幽默、开放、和谐的宽松学习氛围。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参谋、指导者,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合作伙伴,师生一起读书,学科教学探索一起想象、一起表演、一起活动使语文教学形象化、生活化、情趣化。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要引导学生自己去读书、自己去感悟;鼓励学生的独到见解,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评价,欣赏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语文;让每一个学生体验成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语文学习,挖掘出学习潜能,塑造健全的人格。

4.创新思维,发展个性

相比于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对学生个性的发展。所谓的学生个性则是指学生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在面对问题的时候能够作出自己的判断,同时要培养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精神,要打破常规思维。那么小学语文的快乐教学就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别出心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挑战传统;鼓励学生敢于幻想,积极创新;注意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灵感思维、顿悟思维。

5.拓宽渠道,开阔视野

传统小学语文教育以课本为主,但是局限于教材内容的语文学习是狭隘的、封闭的,是不利于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因此教师要努力去开发新的语文教育资源,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构建大语文教育内容体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主要在课内打基础,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课外生活。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广阔的天地里学语文、用语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发展个性。

6.作业方式,多元发展

小学语文课程不仅仅包含学校课堂上的教学,也包括课外练习和课外作业。传统的教育中学生的作业是为了巩固知识而重复练习,方式比较单一,无外乎是背、抄、写课本上面的知识。小学语文的快乐教学不提倡基础知识的琐碎机械的练习,而更加注重学生语文知识的运用和实践。所以方式要更加多样化,作业的形式也要全面放开,由单一的书面作业转变为多种形式,调查、采访、收集资料都可以采用,可以由一人单独完成,也可以多人合作完成。

7.评价革新,乐学力行

第7篇:快乐语文范文

一、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

1.结合教材,设置悬念,让语文课变得生动有趣。教师应恰当地引用与教材内容有紧密联系的知识烘托教材,引发学生的思索,使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或者设置悬念,吊起学生的胃口,使学生产生解疑的动力,这样更便于课堂知识的接受。

2.编顺口溜,既增强记忆又增添趣味。知识的获得靠记忆,但容易遗忘是必然规律,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他们保持记忆的时间较短。因而,如何让他们保持记忆显得十分必要。一般我们把需要记忆的东西编成顺口溜,学生时时挂在嘴边,这样既便于记还不容易遗忘,同时能增添学习的乐趣。

3.趣味小故事是语文课堂的催化剂。对于小学生来说,好动和注意力不集中似乎是他们的天性,吸引他们的一个技巧可能就是有趣的小故事了。因此,在语文课堂中应适当地引入一些趣味小故事来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而且恰当地使用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知识

1.在歌词里学习丰富的语言。有不少流行歌曲歌词优美,委婉动人,一首歌就是一首诗。学习歌词,无疑会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学习一些语法知识。如苏芮的《牵手》:“所以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这里含有词类活用的现象,前一个“悲伤”和“幸福”均由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张学友的《夕阳醉了》:“夕阳醉了,落霞醉了,任谁也掩饰不了……”用到了拟人的手法,传神地再现热恋中的人心醉的情态。再者,利用歌曲,能够巧妙地拟出新颖别致的标题。如表现母子亲情,可用《常回家看看》;呼唤见义勇为的美德,可用《该出手时就出手》;突出朋友间的诚信,可用《一句话,一辈子》。这样的标题亲切自然,无疑会胜人一筹。当然,引歌词人文,自然可以使语言形象生动,活泼机智,有文采。

2.在广告语中学习鲜活的语言。看电视是现代学生主要的休闲方式,广告天天见,穿插在电视剧中的往往叫人生厌。其实好的广告语会给人启发,丰富语言,欣赏广告语也可以变厌为喜,乐在其中。广告面对的是最广大的群体,用语要通俗,但俗中也可有雅,化用古诗就是一个典例。比如黄河汽车的广告语“黄河之水天水来,黄河汽车遍地开”;伊莱克斯冰箱的广告语“众里寻她千百度,想要几度就几度”;成都全聚烤鸭的广告语“此味本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尝”等。有的广告语采用对联的形式,可口可乐新春促销使用广告语“新春新意新鲜新趣,可喜可贺可口可乐”,而日本丰田车的广告语“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俗语的永恒魅力。当然也可把广告语融入作文中,使语言幽默诙谐,风趣活泼,会有别样的意蕴。

3.在探访名胜古迹中学习诗文。学生在假期中去各地游玩,是一次绝好的学习机会。每一处风景名胜都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比如说去泰山,就可以联想到杜甫的《望岳》、姚鼐的《登泰山记》;去镇江,就可以联想到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去西湖,就可以联想到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三、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让学生享受和延续快乐

第8篇:快乐语文范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6B-0072-0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是学习的最大动力。那么,如何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语文呢?

一、精设教学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乐学”的起点,更是“乐学”的动力。在课堂上,教师如果能有意识地设置情境,一下子就能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把学生带入一种崭新的教学意境中,使其产生欲罢不能的最佳学习情绪。如,在学习《岳阳楼记》时,我这样设计导语:“同学们可知道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它们分别是江西的滕王阁、湖北的黄鹤楼、湖南的岳阳楼。在这些名楼上面铭刻了许多迁客骚人的美文妙句。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往之至;崔颢《黄鹤楼》中的‘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无穷;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传唱不衰。其文《岳阳楼记》成为写景状物抒发真情的千古绝唱。”这样,学生的“胃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都想一睹为快,欣赏美文。

二、锻炼表达能力。培养信心

教学活动需要学生的发言。但是许多学生发言时,要么羞羞答答、满脸通红、局促不安,要么语无伦次、前言不搭后语,要么声音细小如蚊蝇。如果学生一上课就把自己的嘴巴封闭起来,不配合教师教学,会成为“乐学”的最大障碍。于是,我先从培养学生敢说、会说着手突破:我在班内定期展开了“小小播音员”“故事大王”“朗诵能手”等竞赛活动;每节课的前3~5分钟,我让学生互相说新闻,谈见闻,或者让学生针对某一问题展开辩论,给学生说的机会,养成说的习惯,感受到说的快乐。

三、灵活运用教学策略,调整状态

1 创新课堂设计,吸引学生注意

没有创新精神的教师不是好教师。因此,教师不能满足于书本知识和已有经验,应主动探究教学方法,创造性地处理问题。如执教《天上的街市》,需要介绍作者郭沫若的相关知识。通常做法是先让学生搜集资料,然后再由学生照着讲。这次,我不让学生按照常规进行生平、成就、作品的介绍,而是进行了这样的创新设计:“请大家用第一人称讲故事的方式介绍郭沫若”“请大家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谈谈你对郭沫若的了解”“用一副对联来概括诗人的生平和成就”……同样是介绍作家作品知识,不一样的操作方式,让学生体验到全然不同的审美愉悦。

2 巧用幽默设疑,激活学生思维

常有调皮的学生戏谑说:“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够的冬三月”“吃饱了食困,吃不饱饥困”。啼笑皆非之余,我想到了一个办法:在课堂教学中,插入一段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小笑话,或者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些事情,把学生们分散的注意力吸引回来。如在讲《绿色蝈蝈》这一课时,我首先给学生猜一个谜语:“腿长胳膊短,眉毛盖住眼,有人不吱声,无人大声喊”。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另外,在课堂上巧妙设疑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为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我在学生找出了揭示作者的感情变化的语段后如此设疑:“请同学们根据作者的感情变化慢谈细想,体会作者为什么‘变’,并用简短的语言归纳全文思想感情的线索。”这样,学生思维的琴弦再次绷紧,学习情绪再次高涨。因此,巧妙设疑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乐学”的重要手段。

3 实施开放课堂,增强个性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不要把学习局限在教室的四面墙壁里,不要机械地把事实和规则从教师的头脑里搬运到学生的头脑里。用形象的话来比喻:在教室的旁边,还应当有一块园地,让学生在那里从事智慧的、被某种思考所鼓舞着的劳动。这块田地可以是很小的,哪怕是装着泥土的一个小箱子也行。最主要的是:要让学生能够同时看见、观察和动手。哪里能做到这三点,哪里就有生动的思考,使智慧得到锻炼。”

在学习沈复的《童趣》这篇课文时,我没有按照传统教法进行简单的疏通,而是采用了这样的办法:

(1)学生利用多种朗读方式,反复诵读课文,直至“其义自现”。

(2)安排三个课堂活动:①分角色表演:一个学生做场外解说,另一个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伴随解说的节奏,进行现场模拟和动作表演;②故事想象与扩编:针对原文情节加以想象,合理扩充,进行讲故事比赛;③把课文改编成评书、快板或者对口相声等形式,进行精彩的展示。经过三个充满挑战的开放性实践环节之后,学生对全篇内容已经了然于胸,文言词句不攻自破。

4 打造多样课堂,增加学习乐趣

专家指出,优美的音乐,动听的旋律能调整大脑功能,解除身体疲劳。于是我尝试着把音乐和歌声带进课堂,在学生学习劳累之余,听一段配乐朗诵,欣赏一段音乐。学习余光中的《乡愁》时,我让学生听费翔的《故乡的云》;学习《愚公移山》,我就让学生唱江涛的《愚公移山》;学了朱自清的《背影》,我给他们播放刘和刚的《父亲》;学了《音乐巨人贝多芬》,我让学生欣赏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学习《安塞腰鼓》时,我就把鼓声带进课堂。坚持一段时间下来,学生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认识了萧邦和柴科夫斯基,欣赏了《梁祝》和《致爱丽丝》。实践证明,此举不失为调节学生情绪,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的一剂良药。

学习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时,我通过录音绘画再造形象,在学生面前再现一幅美丽的中国山水画,让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共鸣;在学习《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时,我让学生观看教学录像片,在学生面前展现罗布泊前后30年变化巨大的画面,使学生产生近乎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把音乐、美术等手段引入语文课堂,既让语文课变得精彩,又使学生能够发现美、欣赏美,最大限度地发掘出语文教材审美、启智、育人的功能,从而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四、适当拓展延伸,培养习惯

“有效的教学模式”还提倡有效的作业和辅导,它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既要考虑到基础知识的训练。更要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如教学安徒生的《丑小鸭》一文时,我注重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培养,以“假如我是丑小鸭,我会……”为题布置小练笔活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的个性在读写中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与体现。又如在教学王安石的《伤仲永》时,鼓励学生大胆发挥想象,想象假如我是仲永的父亲,我会……这样不但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9篇:快乐语文范文

一、巧妙导入,让学生快乐感知

好的导入语能把学生带入一种崭新的教学意境中,在导入中抓住一个“趣”字来激发学生思维,就能迅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就像油锅里滴上几滴水一样地把课堂激活。

我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首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录像:

五光十色的海水,嬉戏的鱼群,蠕动的海参,披甲的龙虾,美丽的珊瑚,海滩上各种各样的贝壳,庞大的海龟,不计其数的海鸟……学生们一边观看这些奇妙的海底世界的景象,一边听讲解员的解说,深深地陶醉在如此缤纷的神奇世界之中,产生了新奇感,激起了浓郁的学习热情。此刻,教师抓住时机,说道:这就是富饶的西沙群岛,同时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这种运用现代媒体手段,创设意境,由画入文的导入方法,由于其形象、直观、生动有趣,特别易于收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产生渴望学习的内驱力,形成学习冲动的教学效果。利用录音机,播放声情并茂的音乐、解说,可以把学生带进一种特定的氛围中去,让学生沉浸在音响所创造的能直接感知课文内容的气氛里;利用电视录像或多维动画,可以让课文内容形象化、直观化,通过画面形体、明暗、远近、色彩的变化,并以其特有动态画面的组合,逼真地再现生活,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所学对象,进入特定的境界。

二、设疑求解,让学生快乐探究

【教例】《狐狸和乌鸭》

师:从乌鸦被骗这件事,我们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生甲:从乌鸦被骗这件事,我们懂得了喜欢听奉承话这容易受骗上当的道理。

师:那你们喜欢乌鸦吗?

生众:(不假思索地)不喜欢!

师:为什么不喜欢?

生乙:因为乌鸦喜欢听奉承话。

师:大家都不喜欢乌鸦吗?

生丙:老师,我喜欢乌鸦。

师:哦!谈谈你为什么喜欢乌鸦。

生丙:因为乌鸦也有好的。一年级学的《乌鸦喝水》里的那只乌鸦会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就是一只好乌鸦。

生丁:再说课文里的这只乌鸦爱听奉承话,受骗上当吃了亏,也会改的呀!

生戊:改了缺点的乌鸦就是一只好乌鸦,我也喜欢。

生众:老师,我也喜欢!我也喜欢!……

师:我知道了,大家是不喜欢爱听奉承话的乌鸦,喜欢爱动脑筋、有错就改的乌鸦,对吗?

生齐:对!

【评析】

一堂精彩的好课,如能再配上相应的结课,则可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本教例采用设疑求解的方法结课,就是很好的实例。教学本课,教师除了让学生从乌鸦受骗这件事,懂得喜欢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的寓意外,还想进一步深化教育,便提出了“那你们喜欢乌鸦吗?”的问题,目的是要让学生明确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以求得从另一角度作出解答。学生在回答时联系旧知识,进行迁移,求异思维能力在训练中得到培养,口头说话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教师顺其自然,因势利导,以不喜欢爱听奉承话的乌鸦,喜欢爱动脑筋、有错就改的乌鸦作结,让学生悟出该做什么样的人,不该做什么样的人的道理,使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情操的熏陶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三、读背相辅,让学生快乐读诵

为了突出“读”的训练,我们可以采用朗读和背诵相结合的方式,按照“读诵知意――读诵理解――精读品味――熟读背诵”这四个基本环节进行教学。

如《荷花》的第2自然段,描写生动细腻,文笔优美流畅,是训练朗读与背诵的好材料。

具体做法可以是这样的:(1)学生读诵这一段,初步了解这段话是写荷花的形态美。(2)再采用引读的方法读这6句话,理解构段思路(第1句总说荷花开了不少,第2句写荷叶长得茂盛,第3句写荷花有荷叶的衬托,第4句至第6句描写荷花开放的不同样子)。(3)划出描写白荷花美丽的诗句,朗读品味,用赞美的语气,读出荷花的美丽。(4)最后根据前面理出的构段思路练习背诵;并可眼观荷花的挂图,耳听配上的优美乐曲,有感情地背诵全段。

四、读写结合,让学生快乐说写

【教例】《养花》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六自然段,想一想,这个自然段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写养花的伤心事。

师:这一自然段怎样写养花的伤心事,属于哪种构段方式?

生:先总说养花也有伤心的时候,再写伤心的原因。

生:举“今年夏天菊秧被砸死”的事例来写养花也有伤心的时候。

生:是“先总说后举例”的构段方式。

师:请同学们按照这一自然段“先总说后举例”方法写一段话。

(学生写好后,教师请几个学生把自己写的一段话读给全班同学听,教师评点,及时肯定,给予鼓励。)

【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