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范文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精选(九篇)

第1篇: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范文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①“州”,江苏教育出版社《语文》(八年级上)作“川”。

【译文】

三秦之地拱卫着京都长安,你将要远赴的蜀州,正处一片风烟迷茫之中。我与你都满含离别的愁绪,因为我们都是远离家乡、在外做官的人。只要四海之内有相互知心的人,即使远在天涯海角,心也好像紧紧靠在一起。我们不要在岔路上因别离而过分悲伤,像少男少女那样地任泪水沾湿手巾。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堪称送别诗中的传世经典。此诗是王勃在长安时所写,当时,他的好朋友——一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就写了这首送别诗赠给他。

【内容主旨】

送别诗一般都凄苦缠绵,充满悲情。而这首诗却毫无伤感之情,诗人送朋友赴任,劝慰友人不要因远别而悲伤,虽然远隔天涯,但友谊永在,心心相连。诗人这种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怎不令人心头为之一亮?

【重要词句】

1.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一个“辅”字突出了送别之地——三秦大地的雄浑阔大;一个“望”字,则将秦蜀二地联系了起来,从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既然千里之外的蜀地遥望可及,那我们又何需为离别而忧伤呢?这种雄浑壮阔的气象,令人心胸开阔,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2.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两句诗对仗工整,胸襟宽广。面对即将到来的离别,作者把淡淡离情一笔荡开,告诉友人只要我们心心相通,即使远隔天涯,也如近在咫尺。这种乐观与真情,使得此诗的格调与其他送别诗明显不同,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间表达深情厚意的不朽名句。

【诗歌风格】

豪放清新,委婉亲切。

【中考链接】

1.(2012贵州遵义卷)《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011辽宁朝阳卷)下列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初唐四杰

B. 郦道元——《三峡》——《水经注》

第2篇: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范文

2、一雨纵横亘二洲,浪淘天地入东流。却余人物淘难尽,又挟风雷作远游。——梁启超《太平洋遇雨》

3、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4、俯首无齐鲁,东瞻海似杯。——李梦阳《泰山》

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6、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古》

7、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8、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古》

9、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九龄《春江花月夜》

10、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11、山水绕城春作涨,江涛入海夜通潮。——陈子澜《恩波桥诗》

1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乐府《长歌行》

13、萧条起关塞,摇飏下蓬瀛。拂林花乱彩,响谷鸟分声。披云罗影散,泛水织文生。劳歌大风曲,威加四海清。——李世民《咏风》

14、海水无风时,波涛安悠悠。——白居易《题海图屏风》

15、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6、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17、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18、山水绕城春作涨,江涛入海夜通潮。——陈子澜《恩波桥诗》

19、城阙天中近,蓬瀛海上遥。——李隆基《送玄同真人李抱朴谒灊山仙祠》

20、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宋之问《灵隐寺》

2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3、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曹操《观沧海》

24、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25、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26、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潘阆《酒泉子》

27、以往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

28、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轼《临江仙》

29、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30、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韩愈《精卫填海》

3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2、耽乐岂予尚,懿兹时景良。庶遂亭育恩,同致寰海康。——李适《中和节赐群臣宴赋七韵》

33、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4、煮海之民何所营,妇无蚕织夫无耕。衣食之源太寥落,牢盆煮就汝轮征。——柳永《煮海歌》

35、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钱起《送僧归日本》

36、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7、以往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

38、以往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

39、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40、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1、海水无风时,波涛安悠悠。——白居易《题海图屏风》

42、披襟眺沧海,凭轼玩春芳。积流横地纪,疏派引天潢。——李世民《春日望海》

43、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乐府《长歌行》

44、海水无风时,波涛安悠悠。——白居易《题海图屏风》

45、山水绕城春作涨,江涛入海夜通潮。——陈子澜《恩波桥诗》

46、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7、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轼《临江仙》

48、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49、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乐府《长歌行》

第3篇: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范文

儿女释义儿女,指儿子和女儿,子女。

对于年长者来说,同宗族的晚辈皆可称“儿女”。

儿女在文言文中的含义1、子女;即儿子和女儿。

《后汉书·冯衍传下》:“儿女常自操井臼。”

[唐]杜甫《赠卫八处士》诗:“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2、指青年男女。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宋]辛弃疾《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词:“儿女泪,君休滴。”

3、泛指男女。

[唐]白行简《三梦记》:“刘俯身窥之,见十数人儿女杂坐,罗列盘馔,环绕之而共食。见其妻在坐中语笑,刘初愕然。”

4、妇人;女子。

《三国志·魏志·贾诩传》“汉阳阎忠异之”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韩信)拒蒯通之忠,忽鼎跱之势,利剑已揣其喉,乃叹息而悔,所以见烹於儿女也。”

第4篇: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范文

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 ;

3、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 ;

4、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清)蒲松龄 ;

5、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春秋)子夏 ;

6、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宋)欧阳修;

7、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第5篇: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范文

1、原文: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译文:

三秦之地护卫着巍巍长安,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川。

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

第6篇: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范文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效的作用”。因此,古诗词阅读不仅需要考生进行语言文字基本功的训练,理解诗词的主要内容,还需要考生深入作者的内心深处,让作者的美好情操犹如春雨润物般渗透在自己的血液里。接下来,我们主要学习在古诗词阅读中如何体悟情感。

【典例呈现】

1.阅读《诉衷情》,回答问题。

诉衷情

[宋]陆 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2014・山东潍坊卷)下阕结尾三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阅读《江夏送倩公归汉东》,回答问题。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

[唐]李 白

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①辉。

宁知②丧乱③后,更有一珠归。

[注释]①明月:传说中的“隋侯明珠”,与“和氏璧”齐名。②宁知:谁也没有想到。③丧乱:安史之乱。

(2014・湖北随州卷)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阅读《不见》,回答问题。

不 见

[唐]杜 甫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①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②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释]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初期,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①世人:指统治集团的人。②匡山: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

(2014・湖北黄冈卷)阅读全诗,品析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阅读《钱塘湖春行》,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释]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2014・湖北黄石卷)本诗运用了什么抒情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考点解析】

考点一 忧国忧民,建功报国

①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②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③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④山河沦丧的痛苦,如:文天祥《过零丁洋》。

【思维轨迹】例1考查了考生对《诉衷情》思想感情的归纳。做好本题要充分阅读诗词内容,抓住其重点词语,如“当年”一词表明了作者回想起了自己曾经身怀壮志、奔赴前线的场景。“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运用了一个典故,表现了作者因报国杀敌的理想破灭而感到悲愤。下阕感叹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郁郁不得志,但已经老去的无奈。表现了作者虽然隐居沧洲,但依然心系国家的爱国情怀以及对统治者的强烈不满。

【参考答案】《诉衷情》 抒发了作者对南宋统治者的不满,以及壮志未酬、无力报国的悲愤。

考点二 思念古人,长亭送别

①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②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思维轨迹】例2考查考生对诗歌中心思想的领悟。做好本题需要考生认真阅读诗歌,思考本诗的写作背景,抓住诗歌的关键词语去思考。如题目中的“归”,表达了作者送别倩公回家的惜别之情。全诗写出了李白对倩公的极度欣赏和在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参考答案】《江夏送倩公归汉东》 前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美丽富饶的汉东国的赞美之情。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倩公经历战乱还能平安回归的庆幸(惊喜),对倩公的赞美以及和倩公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感情。

考点三 借景抒情,抒发杂感

①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②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刘禹锡《乌衣巷》。③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④仕途失意的苦闷,如: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⑤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

【思维轨迹】例3这首诗歌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直抒胸臆,诗中表达了对李白的同情、担忧和思念,抒发了自己和李白怀才不遇的感慨,并期待李白结束飘零的生活,回到四川。因此在归纳作者思想感情时,需要考生设身处地地思考作者怀才不遇的处境。

【参考答案】《不见》 抒发了作者对好友李白的挂念,对李白才情的赞赏,对李白怀才不遇的境况的同情,同时也有对自己与李白相同遭遇的感慨。

考点四 托物言志,表达赞美

通过节令、景物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思维轨迹】例4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描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言律诗。此诗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因此,一定要围绕节令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钱塘湖春行》 抒情手法:借景抒情,直抒胸臆。思想感情:抒发了作者观赏西湖早春美景的喜悦之情。

【技巧总结】

中国古代诗词,就其表现的思想和情感而言,大致可以分为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思乡怀人、长亭送别、生活杂感等不同种类。体悟古代诗词的思想情感,首先要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这样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其次,要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有助于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最后,要理解大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其往往不是单一的,其中可能交织着许多复杂的情感。

【专项训练】

1.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回答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 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014・河南卷)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阅读《过零丁洋》,回答问题。

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014・湖南衡阳卷)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阅读《望岳》,回答问题。

望 岳

[唐]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014・山东临沂卷)“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4.阅读《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回答问题。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第7篇: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范文

82.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待。(陈寿(三国志。吴书))

83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84.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移居》)

85.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86.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8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杂诗》)

88.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

89.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90.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枚乘《上书谏吴王》)

9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晋。傅玄〈太子不少傅箴〉)

92.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新五代史。晋书》)

93.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

94.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

9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96.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膝王阁序》)

97.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98.人世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第8篇: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范文

身处异地,唐代大诗人李白在《静夜思》中写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色凄凉,作者独自一人身处异乡,望着那轮皎洁的明月,思乡之情不禁油然而生,想起自己在故乡的一切,不禁感到无尽的酸楚,只能对月空吟,留下这千古传颂的名句。

背景离乡,李月也曾吟诵到“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把自己对家乡的依恋转化为家乡水对自己的万里送别,构思何其巧妙,感情何甚强烈,铺案写下这传颂千古的名句。

与多年好友相别,王勃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吟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与好友相交多年,而今日一别,却不知何时才能够再会,自然心生不舍,但诗人却以乐观的态度,抛开惜别之情,丝毫不会哭哭啼啼作儿女态,挥豪写下这千古流传的送别佳句。

第9篇: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范文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新课程标准的这一理念,体现出对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这一要求也明显地体现在中考的试题上。

诗歌的最大特征是抒情性和形象性。诗歌有直接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间接抒情通过诗歌中的人、事、物、景抒情,而这些便是诗歌的形象。所以说诗歌形象是情感的载体。那么准确地把握形象、分析形象就成了理解诗歌主题思想的关键。

考点解读

此考点的命题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写出诗词作品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二是理解诗歌中的景物形象。三是结合人物形象分析诗歌表达的情感。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包括以下三种:一是人物形象,即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二是景物形象。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景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三是事物形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花鸟虫鱼)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其中通过人物形象、景物形象的分析把握诗人的情感是中考常见的考点。

人物形象包括作品刻画的客观人物形象,作品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鉴赏人物形象的依据是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鉴赏的角度为所写人物身份性格、所写人物的思想感情、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答题时要明确形象的总体特征,找到诗人描绘的形象的有关诗句,结合诗句分析其思想内容及观点态度,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景物类型包括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和色彩描写等。解答此类试题应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社会属性。

阅读闯关

(一)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2.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

(二)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描写了洞庭湖的什么特点?

2.全诗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用“莺争暖树”和“ ”写出了一种充满活力的动态美,把春天的美写活了。

2.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

狼山观海

王安石

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

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鱼龙化蛰雷。

阆苑①仙人何处觅?灵槎②使者几时回?

遨游半是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

【注释】①阆苑:传说中神仙住的地方。②灵槎:古代神话中往来天上的木筏。

1.首联描绘了景物气势磅礴的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2.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

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

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1.词中“百种千般巧”的“巧”表现在哪里?

2.你认为词人借“天公”与“花事”的关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六)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上阕写景,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黯乡魂,追旅思”两句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 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两个比喻句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2.词的下阕抒发了哪几种情感?请概括作答。

(八)

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采薇》选自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一首 (体裁)。

2.两首诗都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请分别结合诗的第四联简要分析。

(九)

泊秦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花。

1.这首诗首句描写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展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十)

相见欢

李 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无言独上西楼”句中“独”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结合全词理解“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中“一般滋味”的具体含义。

【参考答案】

(一)1.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2.诗人听说友人将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恋恋不舍之情。

(二)1.雄浑壮阔,气势博大。 2.想为国出力,渴望得到引荐。

(三)1.燕啄春泥 2.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

(四)1.首联使用想象、夸张等手法,用“凿破”“拍”等颇具表现力的词语描绘景物气势磅礴的特点。 2.抒发了诗人面对浩瀚水面时眼界开阔、心胸豁然开朗的欣喜、赞叹之情。

(五)1.①姿态轻盈:花瓣薄如蝶翅,轻盈有致。②形小色艳:花朵固小,却猩红如燃,鲜艳娇美。 2.写对风雨摧残花事的不满,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才不见用、遭受压抑的凄楚、愁苦。流露出对当权者压制、迫害和摧残人才的不满。

(六)1.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黄昏秋景图。 2.直抒胸臆(或直接抒情);抒发了作者心头挥之不去、纠缠不休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

(七)1.词人把流水喻为美人流转的眼波,把山峦喻为美人蹙集的眉峰,将无情的山水化作有情,极言浙东山水的美丽可爱。 2.惜春之情和送别之情以及对朋友的祝福之情。

(八)1.《诗经・小雅》 五言律诗 2.《采薇》表达了戍卒内心孤独、无限悲伤的感情;《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宽慰劝勉,以及豁达昂扬的惜别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