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车展培训范文

车展培训精选(九篇)

车展培训

第1篇:车展培训范文

[关键词]地铁;运营;乘务;培训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7050

1培训管理体系

1.1培训管理体系

乘务电客车司机培训体系分为三级,分别为:中心级、车队级、工班级。三级培训管理体系运作如下:中心负责统筹管理,各车队按计划及业务组织实施,各工班负责日常培训组织及效果反馈。

1.2各岗位职能

1.2.1中心培训职能

对接公司及外部培训机构,牵头制订乘务年度培训预算、培训计划;组织培训活动,负责培训工作检查、考核;组织各车队开展讲师评审、课件开发、教材编写、发掘题库等相关工作。配合公司培训管理部门组织员工上岗考核、上岗证书复审、技能鉴定等工作。负责组织新老员工的月度抽考,配合公司开展员工季度抽考工作。

1.2.2车队培训职能

制订月度培训计划,组织培训实施、教材编写、课件开发、题库更新、员工考核等相关工作。配合中心完成员工季度和月度抽考、上岗证复审、上岗考核、技能鉴定实施工作。

1.2.3工班培训职能

按照月度培训计划,组织班组成员开展各类培训,及时对培训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定期向车队反馈工班内部员工理论培训情况、实操培训情况、培训考核情况。

1.3培训形式

电客车司机岗位新员工上岗培训采用集中式理论培训和一对一师带徒实操培训方式,培训内容主要为军训、职业化司机、安全教育、拓展训练、心理辅导、专业理论知识、实作技能训练、驾驶实操培训等。老员工年度循环培训采用自学和集中培训方式,以自学方式为主,培训内容主要为专业理论知识、故障案例分析和实作技能训练。

2新员工培训管理

电客车司机岗位新员工培训周期为九个月。按照岗位培训标准,采取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方式交替进行,理论培训和实操培训各分为三个阶段。

2.1集中式理论培训

集中培训主要分为军训、职业化员工培训、安全教育、拓展训练、心理辅导、专业理论知识培训。军训采用脱产培训方式,由公司组织实施。职业化员工培训采用脱产培训方式,由公司组织实施;培训内容主要为职业化训练、公司企业文化宣贯、公司规章制度学习。安全教育分为三个等级。一级安全教育由公司安保部实施培训,新员工入司后参加一级安全教育,考核合格后方可参加下一阶段培训。二级安全教育由乘务安全工程师实施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参加下一阶段培训。三级安全教育由班组长实施,结合岗位,以行车注意事项为主,考核合格后方可参加下一阶段培训。拓展训练新员工每年集中开展一次,以期提升心理素质和团队凝聚力。心理辅导新员工每年开展一次,根据培训过程中心态变化再针对个别人进行单独心理辅导。专业理论知识培训主要包含电客车结构、站台门和无线电台使用说明、信号系统原理、轨道和接触网构造、行车组织规则等。

2.2一对一师带徒实操培训

师带徒培训采用在职培训方式,班组安排新员工带教人,签订师带徒协议,车队负责指导和监督。实操培训主要以电客车驾驶技能、岗位基本作业过程、应急实作技能为主。新员工在上岗培训周期内,需完成5000公里的安全驾驶(其中ATO驾驶3000公里,手动驾驶2000公里);实操培训项目要全程覆盖到司机基本作业过程,包括折返线驾驶、基地洗车作业、列车转线作业等;掌握多项应急实作技能,如接触网悬挂异物处置、区间疏散、排除故障、故障救援、清客下线等业务技能。由培训工程师定期组织开展达标考核,全部合格者方可参加上岗证取证考试。

2.3培训过程管控

新员工到岗后车队组建新员工培训班,并指定专人负责培训班管理。车队建立员工培训台账和培训档案,执行新员工1人1训1卡1档制度。车队定期开展新员工考试,每月不少于一次,新员工抽考成绩不合格者参加次月抽考。车队每月召开一次新员工座谈会,了解新员工培训情况,解决新员工在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新员工更快地融入企业。中心定期组织新员工参加领导下访接待,了解培训进程。

2.4上岗考核

新员工在九个月的培训周期结束后,符合上岗证取证条件,由中心统一组织,参加公司上岗考核。考核合格者由公司颁发上岗证书,具备上岗资格。考核分三部分:理论考试、实作考试、综合鉴定,三项成绩均需合格。考核不合格的不予上岗,在现岗位继续培训,待两个月后重新考核;如第二次考核不合格,在现岗位继续培训,待两个月后再重新考核;如第三次考核不合格,公司与该员工解除劳动合同。竞聘或转岗的员工在公司规定的培训周期内未取得新岗位上岗证,返回原岗位。

3老员工培训管理

3.1循环培训

所有持上岗证的司机,以车队为基本单位,每年完成2轮循环培训。每条线每4.5天组建并完成1个班循环培训,每班人数为本线司机总数的25%,每班4.5天的时间分配:培训1个月,车队鉴定考核1周,中心随机抽考1周。循环培训内容以多项技能达标为主,其中包括:列车故障应急处理达标(1.2项);司机驾驶技能达标(15项);应急预案演练达标(1.1项)。循环培训过程中实现循环培训全员参与、抽考95分以上,标准化作业全员合格,年度培训考核零指标。

3.2上岗证复审

电客车司机上岗证有效期两年。参加上岗证复审考核不合格的,在上岗证有效期内安排一次补考,如补考不合格,上岗证到期后签订待岗协议跟班学习。两个月后重新考核,考核合格,发放上岗证;如考核不合格,公司与该员工解除劳动合同。

3.3调试司机培训

调试司机须持有电客车司机上岗证,且独立上岗安全驾驶满一年。调试司机上岗前必须由车队对其开展理论与实作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安排其独立上岗。调试司机理论培训课程包括调试管理办法、基地运作规则、中心调试细化措施等。实作培训要求在师傅的监督下完成正线、基地调试各4次。理论和实作培训后,由车队对其进行理论、实作考核,及格标准为95分。各条线调试司机,由车队每半年组织一次专项培训、考核,及格标准为95分。考核不合格者取消调试资格。

4再上岗培训

因病、事假等其他原因,离岗6个月以上的人员,跟班学习一个月,期满重新取证考试。离岗超过3个月但不满6个月的,跟班学习三个班次,由车队对其进行理论、实作、综合测评三方面鉴定考核。离岗超过1个月但不满3个月的,需跟班学习两个班次,经班组长鉴定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未能参加公司组织的上岗证复审,造成上岗证过期的,需参加公司组织的上岗证取证考试,重新取证后方可独立上岗。

5司机换证培训

电客车司机在取得所属线路上岗证后,只能在该线路担当驾驶工作。如调整线路,须参加转线换证培训,培训合格后重新取证考试。待取得新线路的上岗证,方可独立上岗。司机晋升到司机长岗位,如在原线路担当司机长,无须重新取证,如在新线路需重新取证。跨线取证培训周期原则上不超过三个月。

参考文献:

第2篇:车展培训范文

一、上半年培训工作完成情况

1.举办了2期专用线道口工培训。

2.举办了2期营业线施工监护人员培训。

3.举办了轨道检查仪、电子水准仪操作、使用、数据处理及分析培训班。

4.举办了3期集中修施工路工及雇工安全教育培训。

5.举办了一期营业线施工防护员培训(补培)。

6.举办了一期焊轨技术培训。

7.举办了2期新监控终端及工务安全生产管理培训。

8.对新调入人员进行了三级安全教育培训。

9.根据段领导工作要求,组织了全段防护员、工班长防护知识强化培训。

10.组织对2018年以来新取证防护员进行了防护知识强化培训。

11.组织对高铁岗位线路工、桥隧工进行专业知识及应急强化培训。

12.组织对参与营业线施工人员进行相关制度培训学习。

13.组织了全员《集团公司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219、220号文件学习培训考试。

14.组织对2020年度添乘人员进行了电气化作业安全培训考试。

15.组织开展了铁路环境安全整治培训及考试。

16.组织了上半年机动车驾驶员培训考试。

17.利用钉钉网课对新职人员进行岗前资格性培训。

18.组织开展了全员劳动安全教育培训。

19.组织开展了防洪防胀培训考试。

20.承办了集团公司职教管理人员培训。

21.承办了集团公司工务系统高铁岗位线路工技能竞赛。

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1.加强工作指导,发挥好三级教育网作用。一是制定下发了《工务段2020年度职教重点工作安排》,明确了年度重点工作和培训计划,为进一步推进年度职教重点工作的落实,主管副段长在全段工作会议上进行了总结和部署,提出了工作要求,为深化落实年度职教工作奠定了基础。二是加强培训工作调研,有针对性地指导和组织培训。针对高线车间职工技术素质提升和探伤工培训缺失的问题,由主管副段长带队,到高线车间和探伤车间进行座谈调研,帮助解决培训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针对高铁技术力量薄弱,探伤回放人员不足的实际,通过组织开展“名师带徒技术传承”的方式,加强对岗位需求人才的培养。三是加强车间班组职教标准化建设。结合段标准化验收组的成立,加大对车间班组培训和落实“四个一”情况检查指导力度和频次,每季对车间班组职教培训管理进行一次全覆盖检查验收,促进了车间班组职教培训和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四是围绕培训工作重心下移及疫情防控工作要求,调动发挥车间、班组教育网培训职能,落实抓好“三新”人员岗前安全教育培训,特别是针对疫情期间人员聚集有传播病毒风险的实际,在组织开展全员劳动安全、防洪防胀等专项培训的过程中,职教科积极调整培训措施,按班组分批次组织学习,并利用手机APP平台上传培训视频课件,组织职工利用手机进行辅助学习,保证了培训工作的有效落实。

2.把控安全重点,强化关键岗位人员培训。一是强化“三新”人员培训。牢牢把握“岗前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的工作底线,按照“三新”人员培训管理办法,组织对59名新职及80名零星转岗、调入的人员进行了岗前安全和业务培训,并利用钉钉网课的形式对59名新职人员进行了岗前资格性培训。二是强化施工安全培训,强化对工班长、防护员、施工监护人员培训,严格培训过程控制和结果考核,对培训考试不合格不能胜任岗位工作的人员坚决不予注册,确保关键岗位人员业务素质达标。三是强化对自轮运转和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结合新型应急起复器的使用、施工及防洪期间运行安全,组织开展了两次轨道车司机培训及应急演练,突出抓好轨道车司机标准化作业能力培训。四是落实开展“敬畏规章、执行标准、夯实基础”专项教育,下发了活动方案,以“四纳入、一竞赛”为抓手,一是将规章制度专项教育纳入年度行车主要工种三年轮训;二是将规章制度专项教育纳入各类岗位适应性培训;三是将规章制度专项教育纳入车间班组月度学习计划;四是将规章制度专项教育纳入机关干部送课到一线活动;组织开展规章学习与法律知识竞赛,以此来促进活动的持续深入开展。

3.适应岗位作业要求,扎实开展适应性培训。一是加强新技术培训。随着工务维修作业方式和手段的更新,各种高精、高效能的检测仪器、小型作业机具投入使用,针对车间反映在机具维修使用上存在的问题,段职教科积极与线路科、计量科联系,采取由段专业管理人员、专业维修技术人员和聘请厂家技术人员授课的方式,对精密仪器、小型工机具操作使用人员进行培训,先后举办了轨检小车使用维护培训、胶粘、焊补、打磨技术培训以及工电配合知识专项培训,通过培训提升了仪器设备操作、使用、维护技能,提升了维修作业质量。二是强化安全教育培训,在落实抓好劳动安全、防洪防胀培训的同时,围绕安全施工和《集团公司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的颁布实施以及段预警信息内容,印制学习资料,录制视频课件,组织开展全员学习培训,并分岗位组织对工班长、防护员以及2018年以来新取证防护员进行强化学习培训,全力做好职工人身及行车安全卡控。三是深化职工岗位作业技能培训。根据《工务段一线操作技能岗位人员轮岗实训管理办法》及人事科抽调人员安排,制定下发培训方案,组织对19名轮岗职工进行车间和班组级安全教育培训,为确保培训的有效落实,段职教科加强检查指导,对培训存在严重问题的卓资山线路车间下发了整改通知书,要求重新培训,并将车间职教副主任纳入甲二类考核。总之,通过不断的强化培训,有效的促进了安全生产的稳步推进。

4.以竞技促提升,深化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活动。一是以组织开展车间团体技能竞赛为依托,每季组织开展一次车间团体对抗赛,上半年组织了焊轨和高铁线路工技能对抗赛。二是以提升职工业务技能为重点,组织开展了线路工、探伤工、轨道车司机技能竞赛,并承办了集团公司Ⅱ类高铁线路工技能竞赛,获得了第2、3、4、5、7名的好成绩。

5.加强教材课件开发,充实完善教育培训资源。为丰富段、车间、班组培训资源,在去年获得集团公司教材课件开发优秀单位的基础上,为合理有效地用好奖励经费,起草下发了《工务段关于开展教材课件评比和授课能手比赛活动通知》,在全段范围内征集培训教材和课件,同时,为促进活动的开展,职教科将活动与车间班组安全教育培训课件开发和专业管理干部送科到一线活动结合起来,指定专业科室人员围绕职教科精品课程库进行开发,选择优秀专兼职教员围绕车间、班组安全教育培训课程进行录制,在此基础上,鼓励大家结合作业和培训要求编写和开发教材,用于补充和完善手机平台和车间培训资源。二是根据职培部、工务部要求,认真编写了《高速安规》和车间、班组安全培训讲义编写,如期完成了《高速安规》的编写上报,并对安全培训讲义进行了二次修订。

6.加快推进职教培训管理信息化建设。一是推进《铁路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和职工技术档案电子化管理工作,根据职培部工作要求,积极落实开展职工信息采集和岗位资格确认考试,为确保工作能够如期完成,在组织职工培训信息系统操作使用人员培训的同时,由各车间参培人员对本车间职工信息进行了采集和录入,确保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完成了各项资料的录导工作。二是积极发挥手机APP平台功能,在疫情防控期间,利用手机平台开展辅助培训,上传培训视频课件,组织职工利用手机平台开展学习和考试,确保了各项培训考试工作的顺利进行。

7.强化职工法律法规、网络安全和事故案例教育培训。以《劳动法》、《铁路法》、《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事故案例以及网络安全管理为重点实施培训,将法律法规、网络安全和案例教育常态化纳入车间月度学习计划,经常性地做好安全警示教育,通过不断的强化学习,深挖细剖安全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惯性问题和违法违纪行为,使职工深刻认识到违章就是违法,从而树立牢固的法治观念和安全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岗位责任感和防范处理事故的能力。

8.加强专兼职师资队伍管理考核。一是加强段及车间职教管理人员和专职技教员、兼职教员队伍建设,配齐配强专职技教员、兼职教员队伍。二是加强兼职教员考核力度,按照授课任务完成情况实行动态考核管理,对8名未按要求完成培训授课任务的兼职教员扣发月度奖励津贴并进行了考核通报。

9.加强段培训基地高铁实训场和车间小型练功场建设。一是对段职工培训基地进行改扩建,结合高铁实训场建设要求,重新规划设计了段基地建设方案,为使方案更贴合段建设要求,段长、书记多次组织专业科室人员召开建设方案审核会,并且邀请厂家来段面对面进行了协商,完成了方案的制定工作。二是加强车间小型练功场建设,对车间在建小型练功场进行指导,以满足职工日常作业检查、锯轨、打孔、打磨、应急加固等演练为重点,配置作业流程图,确保年底前主要行车工种车间练功场覆盖率达80%以上。

第3篇:车展培训范文

关键词:民办高校;汽车;实训基地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民办高职院校,位于江苏省扬州市。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本院于2006年设置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基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加大教育投入、特别是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力度,是实现规划目标的必要支撑。为适应教育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本院将以汽车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为龙头和突破口,加大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一、汽车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1.是汽车人才需求旺盛的选择

(1)我国及地方区域汽车产业发展迅速。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突飞猛进的发展,轿车已逐步进入家庭。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双双超过1800万辆,稳居全球产销第一,并打破了美国汽车在2000年创造的产销1740万辆的历史最高纪录,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

在汽车产业领域,江苏已形成了以轿车、客车、载货车、专用车及零部件为主体的多品种、全系列较为完整的汽车生产制造和科研开发体系。江苏拥有相对成熟的汽车市场,在全国的汽车市场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扬州以市开发区、仪征、江都三大汽车工业园为载体,引进轿车,做强客车,做特专用车,优先发展汽车电子工业,做大做强客车底盘、发动机、油箱、活塞环、缸套等零部件“小巨人”企业。2010年上海大众与扬州签约,仪征基地有望在2012年底实现投产,形成一期30万辆、二期为60万辆整车产能。

(2)汽车行业人才需求旺盛。汽车行业的整体急剧走高,促进了汽车的生产制造、配件供应、销售、消费指导、维修、美容、保养等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使得汽车行业人才需求量呈几何级增长,但相关的技能人才未能及时补位,构成了人才供需矛盾。由教育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等六部委联合的《紧缺人才报告》指出,从现在到2020年,汽车工业需求技术工人50-80万人。根据对江苏及长江三角洲周边地区的人才需求调查来看,目前江苏汽车维修人才需求估计不下10万人,仅上海大众仪征项目就需要6000人。

汽车人才数量的不足为汽车相关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市场环境。本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积级发展壮大自己,选择了汽车专业作为院十二五规划重点发展专业之一,积极投入资金建设汽车校内实训基地,继续做大做强汽车专业。

2.是实现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有力保障

汽车专业校内实训基地是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体验和锻炼职业素质和能力的场所,也是实现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保证。通过实训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训中学习、验证和巩固理论知识,没有实训基地的技能培养,职业教育的理念和特色就是空中楼阁[1]。

3.是民办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保证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和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生源特别是民办高职院校的生源在不断地缩减。生源的大幅度减少一定会带来院校间更激烈的竞争,部分民办院校将淘汰出局。民办高职院校只有通过苦练“内功”,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内涵建设,与其他院校错位发展、特色发展,通过培养出获得社会认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才能生存和发展。

4.是突破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困境的有效措施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在学习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但是,由于大多企业自身的生产秩序、质量和效率、经济效益,以及学校对企业“需”大于“求”等原因,学校和企业之间很难找到“互利互益”的利益平衡点,因此许多校外实训基地只是“面子”工程。民办高职院校本着“围绕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投资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可以实现“办学”和“产业”两条腿走路,通过自力更生把企业“搬进”校园,实现“引企入校”,这样既可以突破“工学结合,工学交替”和顶岗实习等校企合作的困局,又可实现办学和产业相互支撑和发展。

二、汽车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指导思想与目标

1.建设指导思想

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的生产化,是专业技能的进一步提高与应用,也是高职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升办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就是将实际的企业引入到教学中,并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形成“产、学、研”的一体化,是一种教育化的企业,它融入了学校有计划的知识和技能传授,又渗透了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它源于企业而又高于企业,能有效地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双证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2.建设目标

(1)建成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主要用于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和综合素质培养,要求具备完成特定任务所需的完整流程和真实的职业环境。实训基地将充分考虑职业岗位情景,创造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彰显“教、学、做”教学模式,使学生深入浅出学习理论知识,在企业环境中进行实践,感受企业生产氛围和文化[3]。并把场地布置、设备配置、训练操作的规范性、技术标准的严格性、场地的安全标识等都要尽量和实际企业的运行环境一致,使学生在整个实践环节的训练中如同置身于真实的岗位环境。实践教学将及时吸收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真实性、工艺性、综合性实训,形成基本操作技能、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有机结合的实践体系。

(2)建设现代化的“理实一体化”专业教室。高职培养的对象是高技能人才,其开设实训课程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劳动技能。同时由于目前高职院校生源的素质相对较低,对学生进行过多的理论教学或理论与实践分开教学,不利于高职学生掌握技能,汽车专业尤为明显;因此通过缩短纯理论教学时间,把相关的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性教学结合起来,即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把专业课程改在“理实一体化”专业教室进行授课,学生边学习边操作,操作与理论学习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将结合汽车专业的特点,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实物教学手段,构建理论实践相融合的教学课堂,使学生动脑动手,理论实践融会贯通,知识和技能同步提高。计划新建的每一个专业教室都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理论教学区,配备多媒体、实物展示;另一部分是实训教学区,配备与理论教学内容相对应的实训设备和工具,两部分通过玻璃墙相隔,中间通过门相联通,这样理论与实践既相对分开又紧密联系,动静结合,便于高职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

(3)建立创新教学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4)集教学、科研、技能培训与鉴定、社会服务和生产经营等功能于一体。江海职业技术学院将以现有的汽车实训中心为基础,以汽车专业教学为核心,建设一个能容纳300名在校生参加学习和实训的汽车校内实训基地。汽车实训基地在功能上具备五个功能:教学、科研、技能培训与技能鉴定、社会服务、生产经营。

三、汽车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原则

1.体现遵循高职教育教学规律的原则

(1)应用性的原则。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的应用性人才,它以就业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基准,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中心,遵循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规律,按能力等级的形成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基础到综合的原则,培养学生的职业态度、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使学生获得立足社会、胜任职业、发展自我和服务社会的能力。江海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基地将围绕学生技能的提高,按照分层培养、逐步提高的教学特点,构建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所以实训设备必须具有应用性,不能购买研究型的实验设备。

(2)系统性原则。汽车维修是一个系统性很强的行业,在建设汽车实训基地时,必须系统完整地展现汽车的主要构造,让学生得到全面的系统化的实训。江海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校内实训基地按系统性原则建设,将实训室与教室、仿真装置与实际装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建立基础技能实训平台、专项技能实训平台和具有真实工厂氛围的综合技能平台,形成完整的汽车专业职业技能培养链。

(3)软硬件兼顾原则。实训基地建设在硬件建设的同时,要充分考虑软件的建设,弥补硬件的不足,充分利用计算机等多媒体手段,配置汽车教学软件,将抽象的知识转化成直观的形象的视频来表达,从而提高汽车专业理论教学效果,做好实训前的知识储备。

2.体现民办教育理念和特色的原则

(1)实用性与先进性兼顾的原则。由于民办高校资金紧张,所以主要实训设备一定要有实用性,不能是花架子,质量要好,并确保设备的高使用率。为了使教学设备的质量得到保证,在采购过程中不能简单的只采用最低价中标。

同时由于汽车技术发展快、更新快,不能购买技术落后的实训设备,少量设备还要兼顾汽车新科技和维修新技术,这样不仅培养学生的通用能力和技能,还要培养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和创新的能力。我们将及时了解、掌握汽车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瞻性,并持续不断地对实训设备进行更新。

(2)经济性原则。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需进行反复的训练,实训设备的损耗和损坏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实训基地的设备配备主要按照分层次理念,根据学生不同层次和技能水平,配置不同价值的器材。既保证各层次实训教学需要,又能节约购置和日常使用费用。

为了节省资金,江海职业技术学院购买的设备新旧结合。用于基本技能训练的拆装、维修训练的设备以采购完整的旧设备为主;用于专项实训的动态设备如电控系统检测实验的设备以技术先进性为主,保证技术10年内不落后;用于综合实训的以采购完好的二手车为主。设备数量上考虑以45人为一班,分9-10组,所以便宜设备按10台套购买,贵的按3台套,特贵的按1台套购买,这样不仅可以节约设备购置资金,保证了实训效果,也可减少以后使用和维护成本。实训设备能满足中、高级技能两个层次的培训和考核,并具有二次开发的潜力。

(3)共性与特色兼顾原则。汽车人才培养各具特色,汽车种类和型号庞杂,实训基地建设考虑汽车人才培养和汽车产品的共性,建立以通用为主体的实训室,同时也要考虑到民办学院生存发展,突出自己的特色,与公办院校错位竞争。如汽车的电器故障排除,江海职业技术学院将购买实车,不购买故障模拟台架式设备。学生直接在真车上操练,掌握真本领。经过改动后故障模拟台架式设备与汽车的实际情况相差较大,缺乏实战性,长期使用,学生会出现真车上修不了车的现象。同时大多数学校都是以轿车作为教学对象,我们依托本地亚星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把客车作为教学特色。

四、汽车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内容

1.从组织结构上看

(1)汽车技能实训中心:主要满足课程内实验、演示和实训,技能模块专门化实训,教具制作,科研开发等功能。

(2)汽车技能培训和认证中心:主要是开展校内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和职业资格认证工作,拓展服务兄弟院校、社会人员,企业和行业的业务。

(3)汽车维修中心:以一类汽车维修企业建设标准,对内承担实训和实习,提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企业岗位和环境,积累生产案例用于教学,对外服务社会开展汽车维修生产,创造效益。

2.从学习层次上看

(1)汽车基础技能实训平台(已建好,与机电其他专业共享):主要针对汽车技术服务中各项基础技能,供学生进行技能训练与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设有CAD实训室、电工电子实训室、金工实训室、钳工实训室、液压和气动实训室等,以服务《机械制图》、《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等课程实验实训;通过相应项目的学习及训练,使学生掌握各基础环节的技术特点和操作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和专业技能训练打下基础。

(2)专项技能实训平台:主要以汽车各大系统为重点进行设置,以拆装、操作、检测等要素为技能培训平台,建有汽车发动机实训室、汽车底盘实训室、汽车电器构造与检测实训室、汽车电控技术实训室、汽车钣金实训室、汽车涂装实训室,以服务《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结构原理与检修》、《汽车电控技术》、《汽车钣金工艺技术》等课程技能实训;要求学生通过这个平台的训练,掌握汽车的基本构造和各部分常见故障的检测、诊断、排除技能,提高应用能力、分析能力及创新能力。

(3)综合技能训练平台:建有维修车间、整车检修实训室、汽车商务实训室,以满足《汽车维修与质量管理》、《汽车营销实务》、职业技能鉴定等需要。通过这个平台,学生可进行汽车整车的调整维护、事故汽车的估损与修复、汽车整车综合性能分析、检测和维修训练,提高综合能力。

(4)汽车技术研发平台:建有汽车教具制作室、汽车应用技术研发室,为大学生创新和教师科研创造条件。

综上所述,民办高职汽车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在新的形势下,特别是面对“注册”入学政策的实施和生源质量的严重下降,更多的是探索和研究怎么样利用有限的资金建设,让投入最小产能最大,有利于内涵的建设,专业的发展,招生竞争力的增强和办学水平的提高。而建设生产性汽车维修实训基地,彰显校内“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办学和产业相辅相成,保持可持续性发展是民办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之路。

参考文献:

[1] 代洪.高职汽车创新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模式与效果研

究[J].农村牧区机械化,2010(5):45-46.

[2] 刁瑜.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探析[J].

教育与职业,2010,(29):152-153.

[3] 张翠英.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研究[J].机

械职业教育,2011,(1):57-59.

第4篇:车展培训范文

关键词:构建远程平台 汽车制造业 课程体系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F426.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0-0144-02

目前,湖南省汽车工业呈现出加速发展、后发赶超的喜人态势。尤其是广汽长丰、广汽菲亚特、比亚迪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湖南,以及株洲北汽、湘潭吉利、北汽福田、众泰江南、陕汽重卡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成投产,湖南正崛起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第六大板块。根据各重点企业的“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湖南省汽车年产能将达到200万辆以上。如果实现每年150万辆车的产量,产业链上将需要40万人,而目前,湖南省汽车产业职工总数仅7万人。未来5年,湖南省汽车制造业对人才的需求将不是渐增,而是激增,人才供求的结构性矛盾进一步突出,尤其是高端技术、管理、营销人才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我省汽车制造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科学走入了人们的生活,特别是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网络的出现。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变化。利用网络与信息技术进行远程教育为汽车制造企业培养人才,是目前解决汽车制造业人才供求矛盾的主要途径。而汽车制造业渴望对企业重要岗位人才进行培训以增加企业的竞争力,抢占汽车市场,推动汽车制造企业向前发展。

一、构建适合企业培训特点的远程教学系统

利用网络与信息技术、建立先进的远程教育平台,通过开放式信息平台学习先进的汽车制造经验,加强利用网络与信息技术广泛传递的特点,使企业人才培养方式发生深刻的变化。为湖南汽车制造业培养人才有利于湖南汽车制造业的向前发展。使湖南汽车制造业上一个台阶,为湖南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建立和完善网络与信息技术平台利用远程教学培养汽车制造人才体系,解决在网络远程教学培养企业人才管理中的关键技术。借助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网络教学,更好的方便在企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教与学双方的沟通。更重要的是为企业培养人才过程中实现网络教学开创了新的教育与学习环境,突破了现实社会间的藩篱,可以带动培训机构与企业及社区间的互动与合作,达到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的最高理想。因此,网络远程培训对未来整个企业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可以达到国际间院校与企业间合作、进行资源共享,达到汽车制造企业人才培养等都将随着网络远程教学的发展而得到推动与实现。

远程教育是伴随着电子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而形成的一种教育形式。是多种技术媒体搭建的远程教学系统。利用卫星、宽带、多媒体传输与互联网对接和软件应用环境,为现代条件下的培养汽车制造业人才远程教育提供了基础和支持。

1.平台搭建形式

利用网络与信息技术通过远程教学为汽车制造业培养人才,主要是在网络信息技术平台中以构建理论系统和技术操作系统二大体系,实现网络培养汽车制造企业人才,在培养人才过挰中要做到任何人、在任何地方和任何时间、能学习任何内容、并和相关的老师、学员进行讨论。因此要解决当前国内外企业网络培训教学平台的现状,开发远程教学培养企业人才的平台的,设计远程教学培养企业平台系统的功能。从而解决在汽车制造企业人材培养模式上单一的缺失。

怎么搭建远程教学平台为汽车制造业培养人才,一是由汽车制造业协会搭建远程教学平台,由协会进行管理和运行;二是由湖南省某个高职学院搭建远程教学平台,后者搭建平台有利于教学管理和平台运行。

2.平台搭建方式

在企业培养人才中运用网络与信息技术、获取网络远程培训信息、在培训中发现的问题生成信息、由远程教学人员处理信息、最后发挥信息技术的效益。一是把企业所有用于培训的教室和图书馆都连接到信息高速公路上;二是让培训教师利用远程进行培训教学;三是开发优秀的培训软件及在线学习资料;还可以利用国际开放式信息平台学习国外先进的汽车制造业技术,提高我省汽车制造业技术水平。

首先建立一个远程教学系统“汽车制造企业培训在线”,以双向交互式数字卫星远程教学系统、互联网远程教学系统、企业局域网教学系统。并实现三个教学系统合一,通过2-3个双向交互式数字卫星主播教室和分布在汽车制造企业的卫星接收站接收。通过“汽车制造企业培训在线”大型教学平台和互联网络运行的教学平台,将培训资料输送到生产一线和职工家庭。

3.平台的运行和管理

远程教学有多种不同的形式,函授教学、电视教学、广播教学都属于远程教学的范畴,这些教学方式有很多优点,比如能充分的利用教育资源让更多的人受教育;但是他在教学中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尤其是缺乏教学互动,这一致命的弱点使远程教学受限于特定的专业和场合。

远程教学是利用通信、网络、多媒体、计算机设备和技术,克服传统远程教学的局限性而形成的新型远程教学模式。现代化远程教学需要完备的教学系统支持,该系统有三个环节或控制环境,主播室是教师的教学环境,用于采集教学信息;远程教室是学生学习的环境,接收教学信息、反馈学生信息;两者信息受控于计算机网络。

教师、培训人员、教学媒体、教学资源是网络远程教育的主要因素。怎样在四个因素中建立相互关系。提供培养汽车制造业人才的远程平台,主要是教师的选定和授课;培养人员能够不管何时,在有网络资源的地方享受培训教育和观看培训相关资料;能否利用好网络技术开发出适合汽车制造企业培训的软件和载体,让教师、培训人员互动,使培训人员看到高真数字的远程音频、视频培训课程;利用远程教学平台整合优质的教学资源,培训人员能在网上学习在线问答,能利用模拟访真实验系统开展培训实践教学。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

平台搭建后在运行时产生各种运行成本,如网络费、设备维护费、网络维护费、运行人员工资等等;教学时产生教学成本,如课时费、录制费、教辅设备费和工资等等;软件开发和各种软件设施费,怎样解决这些费用,只有实行有偿培训才能使远程教学培训可持续发展,否则,不能长久发展,培训就没有生命力。因此,在远程教学的平台运行中由相关职能部门监督其远程培训质量并规定实行零利润运行。

二、构建培训汽车制造业人才的课程体系

即围绕一个核心目标,依托两项改革、完成三大任务、实现三项服务。围绕一个核心目标,即以建设“网络与信息技术”为平台,以网络远程教学方式为汽车制造企业培养人才为核心,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远程教学,改善汽车制造业人才时间上的缺失,利于人才培养在教学理论和方案的实施。依托两项改革,在远程教学培训过程中,改革传统的面对面的企业人才培养方式,改革在网络远程教学中的运行体制。实现以“网络与信息技术”为平台利用远程培养企业人才与网络远程教学管理之间的交叉集成,组建远程教学研究团队,建设一流的以“网络与信息技术”为平台的远程教学培养企业人才的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 实现三项服务。即服务人才、服务社会、服务企业。

在Internet上实现远距离教育,就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教师通过网络把教学信息传给每个学员,学生通过连网的计算机来进行学习和接受信息。利用Internet来进行远程教学,与传统远距离教育模式相比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既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又可以进行协作型教学(通过各种协作式教学策略的运用而实现),还可以将“个别化”与“协作型”二者结合起来,所以是一种全新的网络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完全按照个人的需要进行,不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方式甚至指导教师都可以按照学习者自己的意愿或需要进行选择。

利用网络与信息技术平台培养汽车制造业人才的研究,为我省信息产业和汽车制造业人材培养模式提供理论思路。

汽车制造业培训岗位涉及面广,有管理类、营销类和生产类几大项,若要较系统的的进行课程体系开发,应在三大类的基础上更加细分和整合,列表如下:

按照上表细分岗位的类别开发适合汽车制造业的课程,在课程开发上要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生产、销售和管理上的各个流程和环节,制定培训目前标,进行课程设计,以体现“岗位需要”为原则,每一岗位的课程体系设计同岗位的技术含量和技术能力等系列技术要求进行设计,并形成培训体系的课程交叉链,每一岗课程设置为三个不同的学习阶段。即初级、中级、高级,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在设置课程体系时注重培训内容的设计。主要包括专业理论素质、专业技能素质、专业能力素质三个方面。侧重面在专业技能素质培训方面。

三、构建有特色的远程培养模式

远程教育培训相对传统培训,具有成本低,渗透性好,普及性强等特点。与国外远程培训教育相比,在理念认识,普及程度,经济投入培训模式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距。

1.构建教学资源共享体系

构建有特色的汽车制造业远程教学资源共享体系,,主要包括软、硬件和高效的远程平台资源体系,培训教材光盘,培训辅助教材。网络上开通所有平台,电子邮件、BBS讨论、语言信箱,向培训学员提供,培训咨训。网上答题。作业批改,实际操作指导和在工作中所遇到的难点并进行答疑和讨论。

2.构建培训质量保证体系

培训质量体系的保证主要是课程资源、师资队伍、远程设施条件,远程学习过程的控制。教学管理。远程教学过程中系统的运行等因素。在质量保证体系上要贯穿质量第一的人才培养过程,在培养过程中做到以制度建设和规范管理为主要基础,以教学过程和课程质量为监控重点,在远程培养体系中所有人员和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要全程参与为基本保证。以达到培养质量要求。

3.构造培养汽车制造业人才“三位一体”教学管理模式

“三位一体”是指远程教学机构、企业、企业培训员工,对远程教学机构来说是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服务,对企业而言是保证硬件设施和为企业员工提供转适的培训环境,对企业培训员工主要是吸取知识,认真学习。怎样使三者有利结合起来共同完成企业培训。提高企业人员技能和素质。主要是将服务和学习贯穿于学习设计。学习测试和学习全过程,减少企业培训员工在培训中的孤独感,提供能够缓解工作、生活和非培训学科方面的服务,促使企业人员提高培训主动性,达到提高企业人才技能的目地。

第5篇:车展培训范文

关键词: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职业教育 模式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也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校企合作”是办学层面上的概念,是一种办学模式;“工学结合”是人才培养层面上的概念,是一种育人模式。校企合作的基本内涵是产学合作,是工学结合的基础,工学结合是实施校企合作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紧贴市场需求,设置和调整专业

紧贴区域经济设置主导产业和进行专业调整。结合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等大批现代制造企业落户顺义区出现的市场需求,笔者学校汽车工程系开设了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和数控技术专业。为了做到专业设置始终与市场需求和区域发展保持一致,2012年又成功申报了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原有的专业又开发出5个专业方向。调整后,专业定位更加准确,人才培养更具针对性,更符合区域经济市场需求,加快了学院教学改革的步伐,使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不断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在深入企业、行业调研的基础上,依据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岗位能力调研分析结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调整课程结构,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包含专业基本素质学习、专业基础学习、专业核心学习、专业拓展选修课等的课程体系,完善了各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使人才培养更符合市场需求。如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将商务礼仪调整为社交礼仪,新增设了消费心理学、汽车文化、汽车配件营销、大学生实用口才与演讲、辩论与演讲实训等课程。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技能性,更加有利于各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突显职业教育的特色。

在课程建设上,全面推行项目化教学改革新模式。不仅使课堂教学气氛变得更加活跃,而且从职业人的角度使学生得到专业化训练,为职业技能与职业意识的综合培养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体现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为基础、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大大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教学效率显著提高。

三、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加大培训力度

1.拜师结对,培养双师素质

学院出台了《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办法》《教师下企业调研工作实施细则》等政策,要求教师要深入企业、深入车间、深入实训室、深入学生,通过“结对子”“师带徒”等途径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双师素质,服务学生职业能力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创造条件,开展校内培训

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岗前培训,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和校内技能水平高的教师对所有专业课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在安排教师参与理论教学的同时,安排指导实训或参与辅助指导实训。对于新教师,学院首先安排到实训车间进行学习,提高实践能力。

3.外派学习,参加企业培训

近一年来,学院共有百余人次接受校外培训。暑期期间,学院选派42名教学骨干教师和干部分别到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商学院等高职教师培训基地和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的企业进行培训。39人取得了“双师型”技能证书。汽车工程系20名专业教师赴通州广达汽车公司、达世行凯迪莱克店实习;6名汽车专业骨干教师到一汽大众特约维修中心等企业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学习锻炼。

四、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取得新突破

学院与现代汽车有限公司的合作向纵深发展。通过多次与学院洽谈合作事宜,现代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强宁被学院聘为客座教授,定期视察汽车实训车间。现代汽车有限公司再次捐赠学院汽车实训中心价值25万元的新发动机10台,试验车4台。学院与北京现代汽车公司达成了企业职工在职岗位培训意向,公司将安排其职工利用周末在学院进行专业技能培养,由学院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授课,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与北京达世行凯迪拉克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在北京新国展中心国际汽车展上,营销专业二年级76名学生,承担了凯迪拉克汽车展区部分服务工作。学院与达世行公司共同对学生进行了车展知识、产品知识和车展礼仪培训,20人担任销售顾问、8人担任市场辅助、48人担任市场调研工作。此外,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还与北京市旧机动车交易市场顺义分场合作开展人才培养。目前汽车工程系成功将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和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两家企业发展为中长期合作企业,两个订单班面向大一、大二汽车系在校生招生,共有76人,其中大一学员35人,大二学员41人。这两个订单班的建立,实现了从“就业型”订单班向“中长期”订单班的转型,初步探索出适合学院发展的订单式培养模式。

“订单班”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优质可靠的就业机会,大幅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学院2012届763名毕业生中有713名实现了就业。其中,有590名毕业生是通过订单班形式实现就业的,占当年所有就业人数的82.7%。

总之,学院基本实现了一个专业背靠一个企业群,每个专业都有对口的校外实训基地。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我们不断加深合作双方的相互信任,拓宽合作领域,学院发挥师资和设备场地优势,积极为企业开展职工岗位技能培训,为企业拓展业务提供场地、人力资源支持。而企业在合作过程中也发挥其优势,为学院提供有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指导学生的实训,并为学生提供企业顶岗实习的机会及就业的条件,实现校企合作双赢的理想效果。

当然,在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中,我们也遇到了诸多的问题与困惑,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没有国家的相关政策支持,实质性运作起来是十分困难的。且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主要是提高企业的积极性,因此,希望国家能尽快出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政策,推动双方工作的开展。从学院层面来讲,还要再加强实训基地的管理,进一步完善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建立督导评估体系,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专业教学计划,在建设满足“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要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等多方面下工夫。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 教高[2006]16号.

[2]徐平利.教育性还是训练性:职业教育的哲学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8(3).

[3]张琳琳.以“工程任务课程化”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05).

第6篇:车展培训范文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机动车(拖拉机除外)驾驶员培训业务的机构(以下简称培训机构)、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以下简称教练员)和接受机动车驾驶培训的人员(以下简称学员)及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应当遵循依法经营、诚实信用、公平竞争的原则。

第四条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应当适应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编制计划应当结合本市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市场的实际情况,并根据市场需求适时调整年度计划和其发展规划。

第五条市交通局是本市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市场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行政区域内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市场的统一监督管理工作。

区、县(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本辖区内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市场的日常监督管理。

公安、工商、物价等相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分工,相互配合,共同做好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市场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申请从事机动车驾驶员培训业务或者设立其分支机构,应当具备《机动车驾驶培训机构资格条件》(JT/T433-2004)规定的场地、车辆、人员等条件,取得由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以下简称《经营许可证》),并办理工商、税务等相关手续后,方可从事经营活动。

第七条培训机构应当按照《经营许可证》核定的范围经营,不得擅自变更经营项目,不得转让、出租、出借、伪造、变造《经营许可证》。

第八条培训机构变更经营许可事项,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向原作出许可决定的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变更手续。其所属教练员、教练车辆、教练场地发生变更的,应当向所在地区、县(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九条培训机构需要停业的,应当在停业前7日内报原作出许可决定的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歇业的,应当在歇业前30日内到原作出许可决定的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条培训机构设置招生站(点),应当向其设置所在地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招生站(点)不得开展实际驾驶培训等招生以外的其他培训业务。

第十一条培训机构对其经营类别、培训范围、收费项目和标准、培训场地和教练员、安全管理措施、投诉电话等应当进行公示。

培训机构应当严格按照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进行收费,并将收费标准报所在地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二条培训机构应当在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的教练场地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指定的路线、时间进行培训。

第十三条培训机构应当聘用取得教练员资格的教练员进行培训,并与其受聘用的教练员签订劳动合同。

第十四条培训机构应当使用工商和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共同监制的合同文本与学员签订驾驶员培训合同,并按照国家规定的学时进行培训,即每个学员理论培训时间每天不得超过6个学时,实际操作培训时间每天不得超过4个学时。

第十五条培训机构应当建立学员培训档案,如实填写培训记录,并按规定报所在地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核查。

学员培训结业,培训机构应当向学员颁发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结业证书。学员凭培训记录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报考和申领机动车驾驶证。

第十六条培训机构使用的教练车辆和教练场地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和条件,并按规定设置专用标识。用于培训的教练车辆应当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测,保持教练车辆性能完好,符合教学和安全行车要求;用于培训的教练场地应当同时符合安全标准,非教学车辆不得进入教练场地进行训练;非经营性教练场地不得对外开展培训业务。

第十七条教练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从事教学活动随身携带教练员证,教练员证不得转让、转借;

(二)按照核定的准教类别、准教车型和统一的教学大纲规范施教,如实填写教学日志和培训记录;

(三)进行实际操作培训时,教练员应当随车教练,不得委托非教练人员代行教练员职责;

(四)不得在未经核定注册的场地从事教练活动;

(五)不得索取、收受学员财物或谋取其他利益;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十八条培训机构应当建立教练员管理档案,定期对教练员的教学水平和职业道德进行评价,并予以公示。

第十九条培训机构应当对已经完成的培训学时和训练科目,指导学员在教学日志和培训记录上签名确认。对未发生的培训学时和训练科目,学员有权拒绝签字,并向所在地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举报。

第二十条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对培训机构和教练员开展质量信誉考核,并公开考核结果。

第二十一条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发现教练员有违法、违规行为的,应当给予警告,责令其改正;情节严重的,建议省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吊销其教练员证;触犯刑律的,交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的经营及相关管理活动实施监督,有权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进行举报。

第二十三条培训机构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一)所属教练车、教练员、教练场地发生变更或设立招生站(点)未按规定向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

(二)所属招生站(点)开办招生以外的其他培训业务的。

第二十四条培训机构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一)在未经交通管理部门核定的场地进行机动车驾驶培训的;

(二)聘用无《教练员证》的人员担任教练员的;

(三)使用非教练车辆、不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车辆或者报废车辆进行驾驶操作培训或者教练车辆未按规定设置专用标识的;

(四)未按规定对教练车辆进行维护和检测的。

第二十五条培训机构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以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一)未与学员签订培训合同的;

(二)未按规定学时对学员超时培训的;

(三)未使用培训记录或未如实填写培训记录的;

(四)未按规定报送培训记录备案的。

第二十六条教练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以3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一)不如实填写教学日志和培训记录的;

(二)从事教学活动时,不随身携带教练员证或者转让、转借教练员证的;

(三)进行实际操作培训时,不随车教练或委托非教练人员代行教练员职责的;

(四)在未经核定注册的场地从事教练活动的;

第7篇:车展培训范文

通过仿真实训基地的建设,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提高实训接纳能力和技术含量,建成集教学、技术服务、培训、技能鉴定、技能大赛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实现“教、学、做、考”一体化教学。

二、仿真实训基地的主要功能

汽车专业仿真实训基地建设定位为更好地实施和推广校企合作项目,紧贴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将新技术工艺引入教育领域,将技能大赛融入到实践教学过程中,培养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技术人才,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具体来说,仿真实训基地主要实现以下功能:

(一)实习实训和技能训练的功能。汽车专业仿真实训基地是针对专业课程内容和汽车岗位群技能培养而设立的工作环境和场所,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让学生在贴近社会真实环境的条件下进行实训,使学生从“有所知”走向“有所为”,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

(二)“双师素质”的培养和服务社会的功能。汽车专业仿真实训基地建设不仅要满足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而且要促进专业课教师向“双师素质”教师转变。同时,通过开展服务社会的汽车技术服务、技能培训和维修服务,提高经费、设备、场地的利用率,实现“校中厂,厂中校”等多种功能,有效地提升职业教育和汽车专业的品牌影响力。

(三)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的功能。汽车专业仿真实训基地除面向在校学生实施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之外,还可利用现有职业技能鉴定所的功能,向社会开展职业培训,包括校企合作单位职工在岗提高培训以及社会其他人员培训等。

(四)促进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功能。通过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和就业基地,开展订单培养、工学结合和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从而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技术和人员的交流,有针对性地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五)对接技能大赛的功能。

仿真实训基地还要满足举办技能大赛的需要,避免学校重复投资。

三、仿真实训基地的布局及主要设备

按照一类汽车维修企业的结构,并结合全国中等职业学校“雪佛兰杯”技能大赛的要求,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仿真实训基地总体布局分为整车维修区、发动机拆装区、汽车钣金区、汽车喷漆区和教学区。

(一)整车维修区。整车维修区包括汽车整车维护与保养实训室、四轮定位实训室和汽车整车检测与维修实训室,可开展汽车二级维护、汽车四轮定位、汽车空调维修及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等技能大赛项目及日常教学的实训实习项目。

主要设备:雪佛兰轿车(20xx款科鲁兹1.6SL AT天地版)、四轮定位仪(百斯巴特)、尾气分析仪(BEA060)、综合诊断分析仪(KT600)和汽车空调检测设备(SPX)等。

(二)发动机拆装区。发动机拆装区包括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室,可完成曲轴拆装、曲轴主轴颈测量、曲轴主轴承3宽度测量、曲轴主轴承轴瓦厚度测量和配气机构(含气缸盖)拆装、测量等,从而保证技能大赛项目和实习实训教学的开展。

主要设备:发动机拆装运行实训台(科鲁兹1.6L发动机)和发动机实验台架(丰田1ZR)等。

(三)汽车钣金区。汽车钣金区包括汽车车身修复实训室,可进行车身电子测量与校正、板件更换及受损门板修复等技能大赛项目和其他教学任务。

主要设备:电子式车身测量系统(Bantam-Shark3)、多功能电阻点焊机(Bantam-FAN I)、气体保护焊设备(Bantam-FAN V1500)和车身(新赛欧三厢(无天窗))等。

(四)汽车喷漆区。汽车喷漆区包括汽车车身涂装实训室,可进行车辆损伤部位的羽状边打磨、原子灰刮涂、原子灰研磨及喷涂中涂前的贴护等技能大赛项目和其他教学任务。

主要设备:喷烤漆房(ZD-SL600AE)、调漆设备(Nexa Autocolor,配以必须的色母和足够浆盖)、发电泵(康明斯100kW/50Hz)、面漆喷枪(SATA jet 3000 1.3RP Digital)和底漆喷枪(SATA jet 100 BF 1.8RP Demostar)等。

(五)教学区。配备黑板、多媒体设备及桌椅板凳,可满足40名学生同时上课的需要。

四、仿真实训基地建设资金预算

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室约为7万元;汽车整车维护与保养实训室约为42万元;四轮定位实训室约为30万元;汽车整车检测与维修实训室约为35万元;汽车车身修复实训室约为53万元;汽车车身涂装实训室约为33万元。合计约为200万元。

五、建设仿真实训基地的作用

(一)提升师资队伍的水平。通过汽车仿真实训基地的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要求每位教师不仅能胜任理论教学,而且能正确、熟练地指导实践教学。

(二)实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汽车仿真实训基地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实物教学手段,构建理论、实践相融合的教学课堂,使学生既动脑又动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知识与技能的同步养成。

(三)提高专业的辐射能力。汽车仿真实训基地满足了技能大赛的要求,以技能大赛为载体,可以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从而推动汽车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专业的示范、辐射作用。

(四)保障学生的就业质量。汽车仿真实训基地贴近企业生产实际,能为教学提供逼真的环境和氛围,使学生在到企业实习之前就能掌握岗位的技能要求,保障学生的就业质量。

(五)体现真正意义上的工学结合。汽车仿真实训基地可以让学生一边进行技能操作,一边学习理论知识,并且教学内容全部来自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工学结合。

(六)提升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汽车仿真实训基地在环境和总体设计上具有社会开放性,不仅可以为校内学生提供基本技能实训场所,而且能承担培训、技能鉴定与技术服务等功能,扩大了学校的对外交流窗口,提升了其社会服务能力。

六、仿真实训基地的管理措施

建立能够保证实训基地运行通畅的管理体系,加强实训基地管理组织建设、管理制度建设。

(一)汽车仿真实训基地采用校、系两级管理的体制,设有校、系两级专门的领导机构,以加强对基地建设的直接领导。

(二)完善基地建设制度。建立岗位责任制,按照学校实训基地管理条例,修改和制定实验实训的设备管理、安全实习、考核验收、资料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

(三)检查与评估。对汽车基地实行学期检查、评估制度。从实习实训教学、仪器设备管理、教学管理、实践教学队伍建设等方面制定完善的、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评估标准。

[参考文献]

[1]张家寰,郭扬.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重点项目分析[J].职教论坛,20xx(23).

[2]傅永强,吴文山.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模式研究[J].教书育人,20xx(3).

[3]秦虹,沈钦文.提升高职院校产教结合执行力的途径[J].管理观察,20xx(2).

第8篇:车展培训范文

为了满足公司二期甲醇项目的开车需要,更好完成公司二期项目的开车任务,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效率、高执行力团队,使公司在二期甲醇项目开车过程中能够安全稳定,实现一次开车成功的目的,特制定本二期甲醇项目培训方案。

一、培训目的

本方案属于二期甲醇项目开车准备培训策划案,为了保障二期甲醇项目开车试车顺利成功进行的业务知识培训及生产管理、安全管理培训,帮助甲醇项目新入职员工快速融入公司企业文化,树立统一的企业价值观念和员工行为模式,认识并理解公司相关规章制度,培养良好的工作心态与职业素养,掌握好本岗位的生产知识,为胜任本岗位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保障一次开车成功。

二、培训对象及范围

公司二期甲醇项目新入职员工及相关生产管理人员。其中热动、供水、气化、空分因工艺与一期相似或相同,可立足于本车间师带徒式培训,车间按照自己的培训方案和计划进行培训。甲醇合成、深冷及罐区(净化)、可申请到同等工艺或规模的单位实地学习。

三、培训时间

新员工入职培训自入职经过厂级安全教育后,按照岗位需求分配到各个车间,由各生产车间各自岗位自身需求组织或外出培训或车间内部培训。培训时间以应根据现场安装实际情况安排3-6个月培训时间。具体培训细节和重点内容以各车间上报人力的培训计划为准。

四、培训地点

1、培训分为本厂车间培训和外出同等规模和工艺单位的培训,分配岗位后到本车间培训室,按照各车间制定的培训计划和节点进行。

2、需外出培训的,由用人单位打申请,走外出培训程序到相关同等规模单位实地学习,车间安排带队及外出培训管理人员(培训地点以车间联系好的培训单位为主)。

3、调度生产组织和运行指挥协调培训,随外出培训人员一起培训,统一管理。

根据现场安装情况,回厂后立足于厂内培训,先熟悉公用工程,各装置公用工程连接控制点,各种公用物流流程及控制,之后进入班组以师带徒的模式进行学习。

五、培训目标

1、使新员工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掌握工作程序、工作要领和工作方法,尽快进入岗位角色,尽快掌握开停车要领。2、使新员工对公司发展历程、企业文化、发展情况及相关制度等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与认识,从而认同公司的文化及业务发展趋势,坚定自己的职业选择,理解并认同公司的日常行为管理规范,树立统一的企业价值观念和员工行为模式。3、使新员工了解公司相关规章制度与日常行为管理制度,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为胜任岗位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4、加强新、老员工之间,新员工与新员工之间的沟通,使新员工更快的融入到工作之中,增强员工之间凝聚力。5、提高新员工对生产环节的认知与理解,增强新员工的专业技能,保证甲醇项目一次开车成功。6、培养新员工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培训内容及培训实施

1、对于无需外出本单位培训的,如热动、气化、供水、空分等工艺和一期相近或相似的,由车间安排培训,车间制定培训方案,确定培训内容、培训期限(原则上外出培训时间要和现场施工结合,一旦某装置施工完成,培训人员要参与现场三查四定为合适)、培训负责人、按照车间原有的培训制度进行培训考核。

2、由于新增工艺,新增装置,和一期区别较大的如甲醇合成、甲烷深冷、变换等,则有所在车间提出申请,可到同等规模或工艺的单位进行实地培训(原则上外出培训时间要和现场施工结合,一旦某装置施工完成,培训人员要参与现场三查四定为合适),车间安排好管理人员和领队,制定好培训计划和考评制度。

3、外出去同等规模单位实习,学习,由各用人单位提出需求申请,报人力审核批准后外出学习。

4、其它需求和培训内容用人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培训内容。

第9篇:车展培训范文

中银通金融IC卡在驾驶员培训行业的创新应用,不仅是国内金融IC卡与驾驶员培训行业信息化管理应用的首次结合,也是国内金融标准电子现金产品在跨行业应用领域的又一次重要突破。该项目得到了政府主管部门的肯定,获得了驾驶员计时培训学校和学员的广泛好评,是对金融IC卡在细分行业领域贴近民生、做深做精的一次积极有益的尝试。

1.驾驶员培训行业发展现状据全国驾驶员培训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驾驶员培训学校教练车辆超过60万辆,学员人数超过700万人,培训费用超过500亿元。其中上海市驾驶员培训学校超过200家,教练车辆达1.5万辆,学员人数达54.2万人,培训费用超过35亿元。全国驾驶员培训学校的传统管理模式为“先付费、后学车”,上海市驾驶员培训学校传统管理模式为“先付费、后学车、指纹考勤计时”。2012年以来,政府主管部门为了加强对驾驶员培训行业的有效监管,提升驾驶员培训学校的服务和培训质量,积极推行计时培训管理模式。与传统的培训模式相比,计时培训能够保障学员的培训时间,学员培训合格率高于传统模式,培训费用相对较低。目前,上海市已有5家驾驶员培训学校采用新型计时培训模式,学校可以对所有学员进行全过程信息化管理。5家学校的试点表明,计时培训管理模式在提高学校信息化管理能力、学员培训质量、驾校培训基地的场地利用率和驾校盈利能力等方面成绩显著。该模式也得到了交通部的肯定,将成为今后全国驾驶员培训行业的发展趋势。

2.计时培训模式下需要解决的问题按照上海市交通运输管理处和公安局车辆管理所的要求,2014~2015年底,上海市所有大中型传统驾驶员培训学校将全面实行“一人一车、分段计时、先学后付、柜面支付”的培训模式。“柜面支付”模式需要驾驶员培训学校在柜面上增加收银和复核人员,手工处理学员学时缴费记录及受理学费缴付(其中现金支付占比近40%),导致学员排队等候时间较长。为解决上述问题,提高驾驶员计时培训学校管理信息化水平和业务处理效率,中银通在驾驶员培训学校主管部门、驾驶员计时培训学校、中国银联、收单银行、银联商务等各方的大力支持下,以金融IC卡产品为载体,将车上支付理念引入驾驶员计时培训学校,将“柜面支付”变为“车上支付”,实现了学员培训100%电子现金支付,改善了学员的支付体验,有效解决了学员柜面排队支付的烦恼,减少了现金收付的人力成本,进一步提升了驾驶员计时培训学校信息自动化管理效率。

3.计时培训车上支付项目的实现方式在中银通的牵头协调下,驾驶员计时培训学校车上支付项目整合了中银通发卡系统平台、银联商务增值服务平台和上海市交通运输管理处机动车驾驶员培训计时管理系统,并接入中国银联交易网络,实现了交易支付与资金清算等功能。驾驶员计时培训学校车上支付项目涉及驾驶员培训学校政府主管部门、驾驶员计时培训学校、中银通、中国银联、收单银行,银联商务,参与各方的角色分配如下。(1)相关政府主管部门:为驾驶员计时培训学校提供相关政策扶持,并基于上海市交通运输管理处机动车驾驶员培训计时管理系统提供车上支付应用的功能对接。(2)驾驶员计时培训学校:负责车上支付相关业务流程的制定和业务实施,以及学员银通IC卡的发放;提供与车上支付项目配套的优惠学费政策。(3)中银通:作为项目的主办方和协调方,负责协调驾驶员计时培训学校和其主管部门推进车上支付项目的实施,协调参与各方的系统对接;向驾驶员计时培训学校发放银通IC卡;负责教练车非接POS设备的采购、布放、维护以及相关培训;为学员提供银行借记卡向银通IC卡的转账圈存充值和现金圈存充值等服务。(4)中国银联:提供金融IC卡的交易转接、资金清算等联网应用;随着驾驶员计时培训学校项目支付方式的多元化,提供手机近场支付、手机APP远程支付和手机空中圈存等产品的服务支持。(5)收单银行:提供驾驶员计时培训学校车上支付交易资金的结算、对账、差错处理等收单服务;针对驾驶员计时培训学校学员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信用卡办理和购买车辆、车辆牌照大额分期等综合金融服务。(6)银联商务:负责驾驶员计时培训学校内学员模拟学车练习、学员接送班车、小卖部、食堂等场所的非接受理环境建设,提供“全民付”便民支付终端设备的布放、调试和维护;基于“全民付”便民支付终端设备加载银通IC卡圈存充值功能,提供银行借记卡向银通IC卡的自助圈存充值服务;提供增值业务平台上的即时查询学时费用、快捷支付、自动销账等驾驶员计时培训学校增值服务应用。

4.计时培训车上支付项目的实施效果驾驶员计时培训学校车上支付项目的实施成功地帮助驾驶员计时培训学校主管部门提升了驾校计时和收费等关键环节的监管效率;为驾驶员计时培训学校在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简化资金收付流程、解决学员柜面排队支付问题、降低人员管理成本等方面提供了有效支持;帮助收单银行将40%的现金交易转换为金融IC卡交易,有效提升了收单收益和收单商户质量;项目还培育了驾驶员计时培训学校学员使用电子现金快捷支付的用卡习惯,为学员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金融IC卡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目前,上海市驾驶员计时培训学校内银通IC卡发卡工作已全面展开,持卡学员的覆盖率达到100%。截至2014年3月底,在上海荣安(宝山)驾校、上海荣安(朱泾)驾校、上海通略(安亭)驾校、上海翔茂驾校和上海金山驾校布放POS设备350台,自助圈存“全民付”便民支付终端15台,累计实现发卡1.5万张、圈存充值598万元、车上支付478.4万元。预计到2015年底,上海驾驶员计时培训学校数量将达到40家,累计布放POS设备将达2800台、布放自助圈存“全民付”终端120台、发卡20万张、圈存充值14亿元、车上支付11亿元。中银通在驾驶员计时培训学校车上支付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有效地满足了驾驶员计时培训学校学员的支付需求以及产业链各方的诉求,成功地构建了可快速复制推广的商业模式。可以预见,成熟的产品与配套服务体系将带动该业务规模的快速增长。随着综合金融服务的整合与移动支付等新型支付模式的出现,基于驾驶员计时培训学校车上支付的生态圈将愈发完善,目前已初步呈现良性发展的态势与较好的发展前景。

二、金融IC卡在驾驶员培训

行业应用创新的启示中银通通过驾驶员计时培训学校车上支付的创新项目,不仅丰富了金融IC卡的行业应用,而且有效提升了金融IC卡的活卡率。特别是随着2014年金融IC卡全面迁移进入倒计时,金融IC卡驾驶员培训行业应用的成功拓展给产业各方加速推动金融IC卡应用与创新带来启示。一是要适应国家政策形势和产业发展趋势,紧紧围绕服务民生、方便大众、便利支付的理念,发挥金融IC卡的社会资源整合作用。重点抓住与民生服务相关的细分行业应用领域,积极推广金融IC卡跨行业应用,注重提升金融IC卡的实际功效,使得金融IC卡更加贴近群众。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产业转型和民生改善,在多个公共服务领域提出了加快信息产业优化升级、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的要求,而金融IC卡作为智能化载体,又具有较强的运算和风险抵御能力,既能满足社会大众日趋多样化的支付需求,又能实现身份标识、信息管理等社会服务功能,具备有效衔接多行业、多部门以及跨渠道的能力,产业各方应保持高度的市场灵敏度,抓住大力推广金融IC卡的有利时机,通过不断创新支付方式、提升用户体验,提高全社会的便利化、信息化和标准化水平。二是要加强产业链各方的资源整合与全面合作,进一步改善金融IC卡交易受理与圈存服务环境。重点针对现有银行卡收单市场盲点区域与行业领域,夯实业务发展基础,形成示范效应,以跨行业协作和小额便民支付应用推动金融IC卡的可持续发展。金融IC卡发展成功与否,受理环境至关重要,优越的用卡环境有利于提高社会大众的用卡积极性。因此,要充分发挥现有受理机构的主体作用,积极推动受理商圈建设,优化受理终端界面程序,加强商户和收银员的培训,不断拓展公共服务行业和小额便民支付领域非接触受理渠道,积极推动跨行圈存受理,逐步实现自助终端、互联网、手机等新兴渠道全面支持金融IC卡业务。产业链各方应加强全面合作,共同从客户服务、应用研发、技术实现、商业模式、市场营销等方面采取措施,通过技术创新和业务创新,拓展金融IC卡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范围,为金融IC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驱动力。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