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厂行政制度范文

工厂行政制度精选(九篇)

工厂行政制度

第1篇:工厂行政制度范文

当前在思政工作具体发展阶段,其内在含义比较多,在后续控制阶段,必须对思政内容进行分析,掌握具体管理形式的要求。以下将对思想政治工作在电厂企业人事行政管理中的意义进行分析。

1.1思政工作是管理工作前提

近些年来,电厂企业基于发展形式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后续干预过程中,必须了解具体管理措施,及时对管理工作内容进行分析,最终确定管理工作内容。思政工作能强化电厂工作人员之间的联系,营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让员工积极参与到实践中去。基于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需要重视电厂工作人员的思政教育,要用正确的意见引导工作人员,让员工认识到思政工作的具体内容,进而提升思政工作的有效性。

1.2思政工作是管理制度重要组成部分

在电厂实际管理过程中,控制措施对整体管理有重要的作用,需要从当前发展现状入手,掌握具体制度的节奏,发挥管理体系的最大化作用。行政管理是指导组织形式的重要依据,在工厂阶段性管理过程中,不能采取强制性控制措施,必须按照组织形式和干预机制的要求,发挥思政工作体系的作用。在后续管理过程中,电厂企业的外贸交易、生产形式等,都是采取统一管理的支配形式,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必须对规划制度进行系统的分析。对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思政教育,能增加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保证各项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因此,在后续管理中,只有落实思政工作,才能发挥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保证各项工作的有序完成。

1.3思政工作是提升电厂凝聚力的有效措施

随着竞争力的不断增加,电厂企业要想取得理想的发展效果,必须从当前管理现状入手,不断提升企业凝聚力。但是在具体管理过程中,行政管理部门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后续发展过程中,涉及到很多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后续干预过程中,必须对思政工作进行详细的分析,明确具体控制标准和形式。思政工作对企业凝聚力有重要的影响,如果不遵循现有的管理标准,必然会影响企业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

1.4思政工作有助于提升电厂管理水平

电厂在发展和改革创新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直接制约了企业后续发展,基于发展形式的特殊性和干预性,必须做好思政工作,提升工作效率。当前,需要以思政工作内容和干预形式为基准,从电厂实际管理和生产现状入手,提升电厂整体管理水平。人事行政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广大员工的切身利益,做好常规性管理工作,满足电厂实际管理形式的要求,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2如何将思想政治工作应用到企业人事行政管理中

基于企业管理体系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后续干预过程中,需要对思政工作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在现有控制基础上,对管理形式进行分析。以下将对如何将思想政治工作应用到企业人事行政管理中进行分析。

2.1建立健全制度体系

电厂企业在后续发展过程中,为了提升产品质量,需要从当前发展现状入手,满足制度体系控制的具体要求,提升经济效益。在建设过程中,制度体系是以人为基础的,必须建立健全制度管理体系,明确控制要点,对干预因素进行分析,使其适应企业人事管理的具体要求。此外,电厂管理涉及到的影响因素比较多,需要增强工作人员的主人翁意识,主动学习各项规章制度,了解制度体系的类别和干预形式,将具体管理形式落实到实处,进而保证企业管理的有序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顺利完成企业的各项任务。

2.2严格执行纪律

在思政工作后续施工阶段,需要对电厂工作人员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进行分析,避免出现管理不当情况。在后续管理中,要严格执行法律要求,规范员工自身行为。例如,在电厂工作具体管理阶段,会出现迟到或者早退的情况,多是采用罚钱的形式,部分员工对其重视度比较低。基于不良因素的消极影响,要求在电厂具体管理过程中落实相关管理工作,不断对工作人员进行思政教育。由于电厂工作人员的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认知度差距大,部分员工不遵守制度体系的要求,需要对员工进行系统的教育,严格执行具体管理制度,及时纠正错误。

2.3确定工资绩效机制

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教育,使其了解工资制度的具体要求。但是由于原有工资形式的特殊性,部分员工出现思想保守的情况,认为社会主义就是平均分配,激发不了职工的积极性。在实践过程中,必须发挥工资的调控作用,对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思政教育,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电厂的后续管理干预机制比较多,为了保证思政工作的有序性,需要以现有制度形式为基准,给予工作能力强的电厂工作人员正激励,进而推动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

2.4发挥思政工作的最大化作用

基于思政工作形式的特殊性,在后续控制阶段,必须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思想觉悟,增强工作人员的主人翁意识,在后续思想工作开展过程中,要从实际工作入手,做好宣传和教育工作,满足制度形式的后续要求。在具体干预过程中,要发挥思想政治的导向作用,对工作形式进行分析,在已有干预形式和控制基础上,通过制度管理实现企业的科学高效运转,为制度管理营造团结、公正的环境。思政工作的内容比较多,系统有效的创新形式符合具体管理体系的要求,企业管理者需要对当前发展现状进行有效的分析,制定系统有效的干预措施,满足具体管理机制的要求,进而不断促进电厂企业的后续发展。

3结语

第2篇:工厂行政制度范文

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增强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各地各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系列重要部署和要求上来。坚持站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推动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切实增强做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厂务公开,支持职工参与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要求,切实把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今年上半年全国厂务公开协调小组将召开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开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新局面。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进一步推动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深入发展

坚持在所有企事业单位建立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厂务公开,最大限度地提高厂务公开、职代会制度的建制率和覆盖面。在非公有制中小企业比较集中的地区、行业,积极推行区域性、行业性职代会制度,在集团企业积极探索和完善集团企业职代会制度。经过努力,力争在20*年至2012年5年间,实现已建工会的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厂务公开和职代会制度全覆盖,已建工会的非公有制企业厂务公开和职代会建制率达到80%以上的目标。各地区要从实际出发,抓紧制订规划,明确阶段性目标,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取得更大的进展。

坚持发挥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围绕产权转让、股权激励、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等企业重大问题,职工关心的收入分配、职业培训、带薪休假及企业年金等切身利益问题,企业领导人员职务消费、薪酬等廉洁自律方面的问题,加大公开力度。

继续把改制企业作为工作重点。各级厂务公开协调领导机构要积极参与和监督企业改制相关政策、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坚持企业改制、关闭破产方案等重大决策和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提交职代会审议,职工安置分流方案提交职代会审议通过,切实做到企业改革改制方案未经职代会审议的不能实施,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改革方案未经职代会审议通过的无效。

继续把非公有制企业作为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重点工作领域。在非公有制企业大力推行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同时从实际出发,探索建立与职代会这一基本形式相适应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其他形式和制度。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围绕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的签订和履行,企业劳动规章制度的制定,职工工资水平和支付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推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三、开展调研检查、加强理论研究,努力扩大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社会影响

开展好第五次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调研检查。在各地自检、互检的基础上,全国厂务公开协调小组成员单位领导将带队进行重点检查,推动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深入发展。各地要动员并整合厂务公开协调领导机构成员单位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根据本地区的实际开展调研检查,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解决办法。

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推行厂务公开10年来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围绕发展基层民主、保障广大职工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利,从各个领域、各个层次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等重要课题,结合企业体制、机制、制度的改革创新,探索研究深化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思路和理论,努力形成中国特色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理论。开展厂务公开推行10周年纪念活动,加大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全国厂务公开协调小组将举办纪念厂务公开推行10周年座谈会暨厂务公开民主管理高层论坛,开通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网站等,不断扩大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社会共识和影响。

四、努力推进立法工作,加强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

各级厂务公开协调领导机构成员单位要共同努力,积极参与和配合国务院制定《企业民主管理条例》,积极推动地方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立法工作。已经完成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立法工作的地方,要推动并积极配合有关方面开展执法检查,把法律法规落到实处。尚未出台地方性法规的省份,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借鉴其他地方的立法经验,加快立法工作步伐,健全和完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

要努力构建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体系,提高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实效性。进一步完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工作规范,建立健全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责任制,推动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各地要加强对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政策指导力度,不断探索、创新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形式,丰富内容,规范程序,建立评估和督导制度。把职代会作为企事业单位推行厂务公开的主要载体,与职工董事监事制度、平等协商制度等其他民主管理制度有机结合,统筹安排,融入到现代企业各项管理和监督制度中,充分发挥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与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相结合、与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与公用企事业单位的办事公开工作相结合的综合效应。

第3篇:工厂行政制度范文

第一条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厂“大计共商、目标同识;责任共负、风险同担;效益共创、利益同享”的利益共同体建设,发展和巩固经营者与生产者相互依靠、密切合作的新型关系,激发职工全员参与管理、投身改革的积极性,实现我厂“探索现代企业制度,推进企业结构优化,狠抓电炉工程建设,攀登百万特钢高峰”的方针目标,特由厂工会代表全厂职工与厂长代表企业行政签订_________年利益共同体集体协议。

第二章 双方目标

第二条 _________年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应达到:

1.产量:钢:_________吨;商品材_________吨;

2.产值:_________元;

3.销售额:_________元;

4.利税:_________元;

5.利润:_________元。

第三条 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

1._________年内完成大电炉、lf炉、vd炉和连铸机施工设计图,提出标准设备清单,开始设备订购工作。非标准设备选择制作单位,并落实订购合同。开挖大电炉、连轧机氧化铁皮沉淀池。

2._________年内完成转炉厂3#连铸机移地改造和一轧厂成品料场改造。

3.带钢厂引进小四辊冷轧机电气系统更新项目一季度基本完成。

第四条 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确保全年安全目标实现,即全年无因工死亡事故;年千人重伤率≤0.25;月千人负伤率≤0.75;粉尘合格率≥60%。并完成以下劳动保护措施项目:

1.新上机动处化铁炉除尘设备。

2.耐材厂250m3石灰窑除尘及co2回收项目上马。

3.厂职工医院增设高压氧仓。

4.完善一炼厂11#炉除尘设备。

第五条 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四有”职工队伍建设,实施“三文明”工程,办好职工运动会,力争文明“七连冠”称号。

第三章 权利与义务

第六条 根据《企业法》及《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厂长对企业负有全面责任,对全厂的生产指挥、经营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全面负责。

第七条 职工是企业的主体,在企业中处于主人翁地位。工会是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是党政联系群众的纽带。工会依照《工会法》代表和组织职工参政议政,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厂长的管理权威,并履行各项社会职能。

第八条 根据工厂《全员劳动合同制实施细则》,企业分别与职工签订个人劳动合同。职工经考核合格获得“上岗证”。上岗前应签订《上岗合同》。工会有权监督个人劳动合同执行情况。

第九条 因履行个人劳动合同而发生的劳动争议,按《厂劳动争议调解实施办法》处理。

第十条 企业执行政府规定的各类节假日制度,并根据生产经营实际,实行经厂职代会审查通过的《厂劳动作息制度》。

第十一条 根据按劳分配原则,企业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及工龄工资制度,并发放各类规定的专项津贴。企业执行《_________》。企业工资、奖金等分配制度由企业职代会审查决定。

第十二条 围绕经济建设中心,深入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练兵等群众性生产活动,实现94年企业质量创优、结构优化、降低成本等重点生产经营目标:

1.确保电炉钢全年完成_________吨。其中,一炼厂_________吨;二炼厂_________吨。精炼钢不少于_________吨。

2.力争带钢热送比达到_________%以上。

3.一炼、二炼厂粗炼吨钢电耗比_________年下降_________%(一炼厂为_________kwh/t;二炼厂为_________kwh/t)。动力厂锅炉用煤比_________年节约_________吨。煤气厂煤耗要降到_________kg/km。

4.工厂质量体系接受第三方权威机构认证。

第十三条 继续开展和深化班组升级活动,推进班组民主管理,进一步提高全厂班组的整体素质。

第十四条 积极落实建房资金,全年新建住房_________平米,力争_________平米;分房_________平米(_______户)力争_______平米。

第十五条 关心职工生活,年内完成下列生活福利设施:

1.冷库扩建一季度竣工,高温前投入使用。

2.老托儿所改造_________月份竣工。

3._________年底完成带钢厂食堂、浴室的基础结构部分。

4._________年底完成_________门新建

综合楼的_________%工作量。 5._________年底完成职工医院病房楼扩建工程的_________%工作量。

第十六条 企业执行《_________》,实行养老保险制度。并根据相关规定,实行劳动保险制度,支付职工劳动保险费用,逐步建立补充保险制度。企业为每位职工集体办理家庭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

第十七条 企业每年安排有毒有害、高温作业工程的职工体检一次。在逐步完善医疗保健条件下,接受体检人数逐步增加。

第十八条 企业年内安排_________人次职工疗休养。从事尘毒有害作业的职工每年进行一次。

第十九条 职工因工负伤或受职业病伤害产生后果时,按《工厂关于适当调整职工工伤保险待遇标准的实施办法》处理。

第二十条 企业执行政府有关劳动保护的法规、条例。负责加强和改善劳动安全技术和工业卫生、劳动保护以及特殊工种和女职工的特殊保护工作。工会支持企业劳动保护管理,发现违章指挥,或者生产过程中发现明显重大隐患和职业危害,应提出解决的建议;当发现危及职工生命安全的情况时,应向企业行政建议组织职工撤离危险现场。企业行政方面应及时作出处理决定。

第二十一条 企业行政和工会有责任教育职工严格遵守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教育和组织职工接受安全技术培训和管理。工会支持行政对危及企业和职工安全的行为的惩处。

第二十二条 企业组织和开展对职工的职业道德、科学、技术和业务知识的培训教育,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素质。

第二十三条 企业行政支持工会丰富职工文化娱乐生活,陶冶职工情操,不断提高企业的凝聚力。

第四章 协议履行

第二十四条 本协议履行情况每半年向厂职代会二次,接受职工代表的审议咨询。为加强协议中途管理检查协议履行情况,协调履行中遇到的困难,特建立共商制度予以保证:

1.共商会制度。厂工会每半年召开一次由厂党政领导、工会和职工代表,以及生产一线工人参加的共同利益协商会,对协议履行中的难点进行共商。共研、共决,相互沟通。

2.职工代表巡视检查制度。厂工会每半年一次组织职工代表和有关人员,就协议履行情况进行巡视检查,把查出的问题和难点提供共商会研究解决。平时针对临时出现的问题开展动态检查。

3.工厂管理委员会会议。厂长可根据具体情况,随时召开工厂管理委员会会议,就协议履行中发生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

4.工会与行政定期联系会议制度。厂工会与厂行政每季度举行一次联系会议,就协议履行情况,互通信息,交换看法。

5.双方临时约见协商制度。遇协议履行中发生突发性情况,行政和工会任何一方可提出临时约见协商,及时解决难题。

第二十五条 因各种不可抗拒力(包括自然因素或国家政策变化等)致使协议不能履行,或经双方协商同意,可变更或终止协议。变更或终止情况应报告职代会和双方各自主管机关。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本协议解释权归签约双方。

第二十七条 本协议如与上级规定有抵触,按上级规定执行。

第二十八条 本协议有效期自厂长、工会主席签字之日起至_________年底。

行政代表(签字):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

第4篇:工厂行政制度范文

第一条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厂“大计共商、目标同识;责任共负、风险同担;效益共创、利益同享”的利益共同体建设,发展和巩固经营者与生产者相互依靠、密切合作的新型关系,激发职工全员参与管理、投身改革的积极性,实现我厂“探索现代企业制度,推进企业结构优化,狠抓电炉工程建设,攀登百万特钢高峰”的方针目标,特由厂工会代表全厂职工与厂长代表企业行政签订_________年利益共同体集体协议。

第二章 双方目标

第二条 _________年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应达到:

1.产量:钢:_________吨;商品材_________吨;

2.产值:_________元;

3.销售额:_________元;

4.利税:_________元;

5.利润:_________元。

第三条 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

1._________年内完成大电炉、lf炉、vd炉和连铸机施工设计图,提出标准设备清单,开始设备订购工作。非标准设备选择制作单位,并落实订购合同。开挖大电炉、连轧机氧化铁皮沉淀池。

2._________年内完成转炉厂3#连铸机移地改造和一轧厂成品料场改造。

3.带钢厂引进小四辊冷轧机电气系统更新项目一季度基本完成。

第四条 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确保全年安全目标实现,即全年无因工死亡事故;年千人重伤率≤0.25;月千人负伤率≤0.75;粉尘合格率≥60%。并完成以下劳动保护措施项目:

1.新上机动处化铁炉除尘设备。

2.耐材厂250m3石灰窑除尘及co2回收项目上马。

3.厂职工医院增设高压氧仓。

4.完善一炼厂11#炉除尘设备。

第五条 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四有”职工队伍建设,实施“三文明”工程,办好职工运动会,力争文明“七连冠”称号。

第三章 权利与义务

第六条 根据《企业法》及《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厂长对企业负有全面责任,对全厂的生产指挥、经营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全面负责。

第七条 职工是企业的主体,在企业中处于主人翁地位。工会是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是党政联系群众的纽带。工会依照《工会法》代表和组织职工参政议政,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厂长的管理权威,并履行各项社会职能。

第八条 根据工厂《全员劳动合同制实施细则》,企业分别与职工签订个人劳动合同。职工经考核合格获得“上岗证”。上岗前应签订《上岗合同》。工会有权监督个人劳动合同执行情况。

第九条 因履行个人劳动合同而发生的劳动争议,按《厂劳动争议调解实施办法》处理。

第十条 企业执行政府规定的各类节假日制度,并根据生产经营实际,实行经厂职代会审查通过的《厂劳动作息制度》。

第十一条 根据按劳分配原则,企业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及工龄工资制度,并发放各类规定的专项津贴。企业执行《_________》。企业工资、奖金等分配制度由企业职代会审查决定。

第十二条 围绕经济建设中心,深入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练兵等群众性生产活动,实现94年企业质量创优、结构优化、降低成本等重点生产经营目标:

1.确保电炉钢全年完成_________吨。其中,一炼厂_________吨;二炼厂_________吨。精炼钢不少于_________吨。

2.力争带钢热送比达到_________%以上。

3.一炼、二炼厂粗炼吨钢电耗比_________年下降_________%(一炼厂为_________kwh/t;二炼厂为_________kwh/t)。动力厂锅炉用煤比_________年节约_________吨。煤气厂煤耗要降到_________kg/km。

4.工厂质量体系接受第三方权威机构认证。

第十三条 继续开展和深化班组升级活动,推进班组民主管理,进一步提高全厂班组的整体素质。

第十四条 积极落实建房资金,全年新建住房_________平米,力争_________平米;分房_________平米(_________户)力争_________平米。

第十五条 关心职工生活,年内完成下列生活福利设施:

1.冷库扩建一季度竣工,高温前投入使用。

2.老托儿所改造_________月份竣工。

3._________年底完成带钢厂食堂、浴室的基础结构部分。

4._________年底完成_________门新建综合楼的_________%工作量。

5._________年底完成职工医院病房楼扩建工程的_________%工作量。

第十六条 企业执行《_________》,实行养老保险制度。并根据相关规定,实行劳动保险制度,支付职工劳动保险费用,逐步建立补充保险制度。企业为每位职工集体办理家庭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

第十七条 企业每年安排有毒有害、高温作业工程的职工体检一次。在逐步完善医疗保健条件下,接受体检人数逐步增加。

第十八条 企业年内安排_________人次职工疗休养。从事尘毒有害作业的职工每年进行一次。

第十九条 职工因工负伤或受职业病伤害产生后果时,按《工厂关于适当调整职工工伤保险待遇标准的实施办法》处理。

第二十条 企业执行政府有关劳动保护的法规、条例。负责加强和改善劳动安全技术和工业卫生、劳动保护以及特殊工种和女职工的特殊保护工作。工会支持企业劳动保护管理,发现违章指挥,或者生产过程中发现明显重大隐患和职业危害,应提出解决的建议;当发现危及职工生命安全的情况时,应向企业行政建议组织职工撤离危险现场。企业行政方面应及时作出处理决定。

第二十一条 企业行政和工会有责任教育职工严格遵守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教育和组织职工接受安全技术培训和管理。工会支持行政对危及企业和职工安全的行为的惩处。

第二十二条 企业组织和开展对职工的职业道德、科学、技术和业务知识的培训教育,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素质。

第二十三条 企业行政支持工会丰富职工文化娱乐生活,陶冶职工情操,不断提高企业的凝聚力。

第四章 协议履行

第二十四条 本协议履行情况每半年向厂职代会二次,接受职工代表的审议咨询。为加强协议中途管理检查协议履行情况,协调履行中遇到的困难,特建立共商制度予以保证:

1.共商会制度。厂工会每半年召开一次由厂党政领导、工会和职工代表,以及生产一线工人参加的共同利益协商会,对协议履行中的难点进行共商。共研、共决,相互沟通。

2.职工代表巡视检查制度。厂工会每半年一次组织职工代表和有关人员,就协议履行情况进行巡视检查,把查出的问题和难点提供共商会研究解决。平时针对临时出现的问题开展动态检查。

3.工厂管理委员会会议。厂长可根据具体情况,随时召开工厂管理委员会会议,就协议履行中发生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

4.工会与行政定期联系会议制度。厂工会与厂行政每季度举行一次联系会议,就协议履行情况,互通信息,交换看法。

5.双方临时约见协商制度。遇协议履行中发生突发性情况,行政和工会任何一方可提出临时约见协商,及时解决难题。

第二十五条 因各种不可抗拒力(包括自然因素或国家政策变化等)致使协议不能履行,或经双方协商同意,可变更或终止协议。变更或终止情况应报告职代会和双方各自主管机关。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本协议解释权归签约双方。

第二十七条 本协议如与上级规定有抵触,按上级规定执行。

第二十八条 本协议有效期自厂长、工会主席签字之日起至_________年底。

第5篇:工厂行政制度范文

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既是塑件化工厂传达贯彻全国和××市关于厂务公开工作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和要求的大会,也是我们认真总结自身经验,抓典型树样板,进一步深化厂务公开,进而推进我厂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一次重要会议。××同志的报告,对去年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部署了下一步工作,××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对行政主体如何做到“四个到位”提出了具体要求,我完全赞同。各单位都要认真传达贯彻,并联系实际,认真总结本单位的成绩和经验,查找不足,采取切实措施,真正将厂务公开工作推向深入。几个单位的经验很精彩,各具特色非常实在,很有推广价值。会后要大张旗鼓进行宣传,各单位要认真学习。从这些经验中可以看出,塑件化工厂厂务公开工作是深入扎实的,是富有创新的,也是成效显著的。为了进一步搞好厂务公开工作,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第一,充分认识深入开展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就一直强调民主,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就是民主集中制。从井冈山时期的“工农民主”到抗日战争期间的“人民民主”和“新民主主义民主”,再到建国后的“社会主义民主”,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等中央领导都反复阐述“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和根本途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中,特别提出:要扩大基层民主,完善基层政权、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制度,坚持和完善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办事公开制度,保证基层群众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民利。

为此,我们必须站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清醒认识深入实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要求;是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是落实依靠方针,保障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维护企业稳定的切实举措;也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更好参与市场竞争的内在需要;更是建立监督体系,减少工作失误,防止腐败发生,真正爱护干部的重要措施。

从塑件化工厂的发展历史看,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始终是两级党政领导自觉行动,是塑件化工厂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1988年2月我厂召开第一届职工代表大会,行政领导向职代会报告工作并接受审议,从此形成了每年召开两次职代会的制度,并在以后的职代会上逐步增加了向职代会报告财务和业务招待费使用情况,民主测评、评议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报告安全生产工作情况、职工培训和教育经费使用情况,同时成立了若干专门工作委员会参与日常管理和监督,受到职工群众广泛认同和上级充分肯定,在全国都是排在前列的,2003年我厂被评为全国厂务公开先进单位。特别是近年来,我们坚持党委领导,建立了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坚持从实际出发,紧紧围绕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突出重点,增强针对性;坚持以职代会为主要载体,切实落实职代会职权;坚持强化制度建设,不断创新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内容和形式;坚持厂务公开与企业管理有机融合,充分调动和发挥职工群众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有力促进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推进了企业改革和发展,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三个文明”建设对我们做好厂务公开提出了更高要求。反思我们的工作,在前进当中还有矛盾,在发展当中还有不足。应该说,主要还是思想认识问题。一是对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存在认识误区。有些领导干部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才有发言权,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仅是政治上的概念,因此工作中浮皮潦草、糊弄对付。有些职工也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职工的主人翁地位正在削弱,甚至已不复存在,因此对厂务公开采取了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的确,在股权多元化的现代企业制度下,股东是依照“股份”的大小说话的。但是,我们建设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一再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就是要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正确结合起来”。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有企业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实行民主管理”。国家还出台《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工会法》等法律法规,都对职工的有关权利做出了进一步规定。所以,在我国工人阶级在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地位和主人翁地位永远不能变;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的含糊和动摇。两级党组织、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务必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国家的要求和这些法律法规,增强搞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坚定性、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引导广大职工发扬主人翁精神,当好企业主人。二是对厂务公开的内容和形式存在认识误区。有些同志错误地认为,行政主体到位就是要把行政领导放到职工群众的对立面,接受群众监督,有些行政领导自觉不自觉地也有同感,导致压力很大。有些同志简单地认为,厂务公开就是事无巨细都要公开,公开就是目的,对职工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不能及时纠正和整改,结果是只顾芝麻丢了西瓜,图了热闹,走了过场,并未取得多少实效,甚至还挫伤了职工参与的积极性。还有个别领导干部,并没有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把地位权力当作谋取私利的敲门砖,不愿把“有利可图”的事情公开,千方百计躲避监督,实现自己的目的。国企领导干部肩负着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带领广大职工实现小康的重要责任,一头是组织的委托,一头是职工的信任,不允许工作出现失误。要完成好这一重任,除了需要自己全身心投入,努力工作,还需要组织的监督、法律的监督、社会舆论的监督,但最经常、最及时、最有效的莫过于群众的监督,来自群众的监督是一切监督的基础。我们搞厂务公开,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依靠群众监督,防止“暗箱操作”,这既是保护国有资产安全,也是为了爱护干部。今天来的都是各单位的主要领导,大家都要认真思考,如何解决存在的这些问题,如何通过实实在在深化厂务公开,使我们的民主管理更有实效。

第二,紧密结合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抓住深化厂务公开的重点,在务求实效上下功夫

2002年6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在国有企业深入实行厂务公开制度的通知》,其中提出厂务公开的主要内容是企业重大决策问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重要问题、涉及职工切身利益方面的问题、与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密切相关的问题。通知强调,厂务公开既要公开有关政策依据和本单位的有关规定,又要公开具体内容、标准和承办部门;既要公开办事结果,又要公开办事程序;既要公开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又要公开职工意见和建议的处理情况,使厂务公开始终在职工的广泛参与和监督下进行。通知要求,要密切结合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及时引导厂务公开不断向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深度和广度延伸,推动企业不断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和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塑件化工厂党委按照以上要求制定了“厂务公开实施细则”,各单位都要认真贯彻执行,要紧紧抓住重点,严格标准,深入落实,务求实效,把厂务公开工作推向深入。一是要紧密结合企业生产经营、提高经济效益这一中心搞好厂务公开,深化“严细管理年”活动,强化三基工作,规范企业管理。要把当前面临的严峻市场竞争和艰巨生产经营任务向职工公开,号召职工发挥主人翁精神,同企业一起团结奋斗,实现全年各项任务目标;要把“三重一大”问题向职工公开,让职工参与监督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确保经营管理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要把企业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向职工公开,发动职工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积极为企业建言献策,堵塞管理漏洞,完善规章制度,把严细管理落到实处;要把企业未来发展规划和前景向职工公开,增强凝聚力和搞好企业的信心。二是要紧密结合企业深化改革搞好厂务公开,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职工利益不受损。从1999年我厂进行减员分流开始,我厂党政每出台一项改革方案,都对厂务公开提出相应要求,特别是2005年又制定下发了《关于在企业改制分流工作中严格履行民主程序的规范意见》,对改制每一阶段如何搞好厂务公开、科学民主决策都作了具体规定,各单位都必须认真严格执行。特别是今年正在改制的单位,一定要把上级和我厂政策原原本本向职工公开,把改制方案公开,让职工理解支持并自主作出选择;一定要按规定的形式表决,防止暗箱操作;一定要尊重民意,让职工自己选择好信赖的带头人,使改制企业搞好搞活,切实维护好职工切身利益。三是要紧密结合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搞好厂务公开,营造和谐环境,确保稳定。总书记反复强调“群众利益无小事”,要千方百计解决职工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特别是职工比较关心的收入分配、竞聘上岗、改制分流中的去向、物业收费、住房改革、子女就业等问题,操作不好,就会出现矛盾,造成不稳定。解决这些问题,一定要坚持公开、公正、公平、透明的原则,有些问题暂时解决不了,也要向职工讲清楚,取得职工理解,要充分相信广大职工的觉悟和水平。四是要紧密结合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搞好厂务公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规范领导干部行为。要把上级关于防腐倡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政策和规定向广大职工进行宣传教育,提高认识,增强参与反腐倡廉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要把单位和领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公开,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执行情况公开,增强透明度,自觉接受职工监督。要认真严格执行领导干部竞聘上岗过程中的民主程序,防止干部带病提职上岗。要把职代会民主测评干部和领导干部贯彻执行“十个严禁、七个不准”情况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将监督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

第6篇:工厂行政制度范文

今年以来,厂纪委在局纪委、厂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牢固树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关于开展监督检查月活动的实施意见》(*煤地纪发〔____〕_号文件)精神,从提高副科级以上干部的廉洁自律入手,着力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

对中层以上干部进行集中学习培训,以学习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首要任务,提高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和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努力实现创建和谐富裕新机厂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决定》,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十六届四中全会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如何提高中层以上干部的执政能力,厂纪委首先组织纪委委员认真学习。在学习内容上,不仅注重学习政治理论,也把经济理论、管理理论和法律法规作为重要学习内容,把学政治、学科技、学管理、学经济融为一体,使理论学习与党的中心工作联系得更加紧密,从而有利于领导干部管理能力和决策水平的全面提高。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按照局党委的要求,机厂进行了机构改革,一大批有学历、有能力、有干劲的年轻同志走上了领导岗位。在厂纪委书记高廷利同志的主持下,对走上领导岗位的__名中层干部进行了廉政谈话,进一步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增强领导干部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责任感,更好地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和中纪委《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精神。重新学习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的内容,使每位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当模范,起表率作用,提高依法执政、依法办事的本领。近日,厂纪委组织纪委成员认真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定出了学习计划。

二、开展监督检查月活动,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局第二次纪委全体会议后,厂党委、厂纪委召开了专题会议,传达学习了张生志书记作的《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为我局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有力保证》的工作报告。厂纪委研究制定了《××煤田地质机械厂××××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意见》,下发到车间、实体、科室,要求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进行监督。为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本着从严治党、立足教育、着眼防范、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保证责任制有效落实,坚持了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坚持了职代会民主评议中层以上干部的制度,坚持了责任追究制度。为了更好地接受群众监督,厂纪委制作设置了意见举报箱,专人管理,定期开放收集群众的意见,拓宽了接受监督的渠道。

我们为认真贯彻落实局一届五次职代会会议精神,连续召开了厂党政联席会议、中层干部会议、职工大会,结合机厂九届四次职代会制定的经济奋斗目标,全面推行经济承包,认真完成局下达的经济指标。制定了确保完成任务的措施,对生产任务进行了分解。改革了分配制度,全厂实行效益工资。各单位根据生产任务,推行计件、计时工资,机关人员实行岗位效益工资。分配制度的改革,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为落实“管理效益年”活动,厂下发了《××煤田地质机械厂物资采购监督规定》、《××煤田地质机械厂大宗物资采购管理规定》,规范了我厂的物资采购工作,加强了物资采购的监督管理,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制定了《招待费管理规定》、《办公通讯工具管理规定》,通讯费用每月进行一次公开。

按照《关于清理整顿违规建购干部职工住房问题的实施意见》(*厅字〔____〕__号文件)和中国共产党××煤田地质局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清理整顿违规建购干部职工住房问题的通知精神,厂纪委依据上级通知精神,在这次清房工作中,按照自查自纠、纠正处理、检查验收的方法步骤,抓紧时间,快速行动,组成工作机构进行认真自检,清理整顿违规建购干部职工住房问题。通过自检没有违纪违规建购住房问题。这次清理整顿工作,在厂党委、行政统一领导下进行,成立了由厂纪委、政工科、监察审计、办公室、各车间党支部书记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

按照《关于召开____年度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通知》(鲁煤地纪发〔____〕_号文件)通知精神,为开好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厂纪委、政工科人员深入到机加工车间、装配车间、铆焊车间、销售公司等四个单位,召集党员、团员、职工代表等__人对厂领导班子召开民主生活会前进行座谈,广泛征求了意见。座谈会分两个内容,一是依据局纪委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表对厂领导班子进行了民意测评,考核内容__项,标准分___分。各单位的党员、团员、职工代表参加了测评,对领导班子的测评是客观、公正的。按考核分在__分以上者视为满意的标准,大家对厂领导班子的工作是满意的。二是进行了座谈。大家踊跃发言,从机厂经济发展看,厂领导班子思路开阔,使机厂有了新的发展空间,从没有产品到有产品,再到有几项产品,做到了产品有开发、有储备。为了把勘探产品扩大生产规模,整合成立了装配车间,搭起了机械加工、装配、销售良性生产循环的生产流程框架。

三、明确要求,预防为主

年初在部署经济工作奋斗目标的同时,厂党委、行政部署全年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对中层以上领导干部明确提出了廉洁勤政的要求。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回头看活动,切实抓好廉政教育,加强廉政教育是反腐倡廉的基础性工作。坚持惩治和预防相统一。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__周年的系列活动中,厂纪委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观看了中纪委宣教室等部门联合摄制的《扭曲的人生,李真贪污受贿案剖析》录像片。这部片子通过大量的事实,揭露了李真利用领导秘书的特殊身份,成为一个权力和能量都远远超过其职务的特殊人物,并且由“政治爆发户”演变成“经济爆发户”,最终堕落为腐败分子的人生轨迹。李真案件警示我们,必须加强对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观看警示录像片后,各支部进行了认真讨论。我们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艰苦奋斗,廉洁勤政,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筑牢拒腐防变的道德防线,为机厂的三个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今年的几点做法:

在今年开展的“管理效益年”活动中,针对我厂过去管理不严、漏洞较多、效益不高等突出问题,重点是加强管理、堵塞漏洞、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制定下发了《物资采购监督规定》、《大宗物资采购管理规定》、《厂公务接待管理工作暂行规定》、《厂住宅公务电话、移动电话管理暂行办法》、《厂办公电话管理暂行规定》。

《物资采购监督规定》、《大宗物资采购管理规定》规范了厂物资采购工作,加强了物资采购的监督管理,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厂公务接待管理工作暂行规定》,本着严格控制公务费开支,树立勤俭节约、勤俭办事的风气,规定了公务接待的原则、公务接待范围、公务接待公务划分、公务接待的规格和标准。今年_-__月份,完成产值____.__万元,实现经营收入____.__万元。招待费支出_____.__万元,控制了招待费开支。

为加强厂办公电话管理,保证办公通讯联系畅通,提高办公电话的使用效益,规定了各部门电话费用月控制额,每月一公布,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

今年厂纪委开展了“五个一,六个结合”活动。每星期一次中心组学习会,每月一次反腐倡廉检查活动(检举箱由专人管理及时开箱),每季度对各实体进行定向或不定向审计和效能监察(如对一车间、综合服务公司进行审计、效能监察并报告局纪委),每半年搞一次廉政责任书合同落实检查情况,每年一次对中层以上干部廉政与勤政的测评。做到了六个结合,提高纪检监察队伍的整体素质。做到集体学与自学相结合,业务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学习讨论与先进典型相结合,本单位反腐倡廉经验教训与国内腐败分子落网电化教育相结合,先进性教育与纪检理论知识培训相结合。如举办学习班、向本局先进单位学习与到地方考察学习相结合,如××区、开发区搞的廉政文化进企业等活动。为加强宣传力度,我们加大资金投入,制作了__块宣传栏板块。加强反腐倡廉教育,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按照《中纪委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要求,积极推动廉政文化进企业活动。制定了《廉政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_、廉政文化建设指导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要求,服从和服务于发展第一要务,紧密联系企业党建和反腐倡廉工作的实际,继承和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注重实践,勇于创新,加强廉政文化阵地建设,大力建设包括廉政内容在内的优秀的企业文化,弘扬廉政精神,营造廉洁氛围,不断把廉政文化建设引向深入。

_、廉政文化建设目标要求。使广大干部职工一进入厂区,就能感觉到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

_、廉政文化建设活动内容。(_)广泛进行宣传教育,通过廉政文化宣传栏、廉政格言牌匾、收听收看反腐倡廉教育片和先模人物事迹片等方式,大力弘扬廉政文化,加强对干部职工的廉政教育,塑造团结奋进、廉洁高效的企业形象。(_)积极开展各项活动,组织开展廉洁自律、爱岗敬业活动,特别在中层以上干部中开展这项活动。以支部为单位组织职工开展了唱廉政歌曲和革命歌曲活动。(_)大力加强宣传阵地建设,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建设长久性的文化设施。在办公大楼每个楼层设置廉政文化宣传栏,悬挂统一标准的廉政格言。会议室悬挂、邓小平、、领导人的廉政建设论述。悬挂先模人物的格言,建设了廉政文化走廊。办公室悬挂各部门岗位职责。(_)着力培养选树典型,广泛宣传廉政建设中和工作中的好人好事,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推动廉政文化的全面开展。

第7篇:工厂行政制度范文

将厂务公开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方向推进

热电厂是集团公司的自备电厂,下设5个生产车间,3个经营实体以及部分职能科室。职工工作性质以运行、设备检修和对外经营为主,属于技术、人员、资金密集型企业。

20__年2月份,集团公司将我厂确定为运用ISO9000推进厂务公开的试点单位,近段时期以来,我厂在运用ISO9000推进厂务公开工作中,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成立运用ISO9000推进厂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编写了厂务公开的控制程序

20__年3月,我厂下发了《关于运用ISO9000质量管理模式深化厂务公开工作的通知》的文件。该文件对我厂、车间(科室、实体)、班组三级公开怎样推进以及怎样编写厂务公开控制程序提出了具体要求。

之后,成立了由党委书记和厂长任组长,由副厂长任副组长,由职能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的运用ISO9000质量管理模式推进厂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厂务公开的领导、总结、诊断、推进工作。

还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工会副主席任副组长,职工代表组长、厂专职9000内审员、工会主管厂务公开工作的干事任组员的厂务公开内审小组。主要负责对厂务公开的推进工作进行监督、服务、督促、考核。并且,每年年底对我厂厂务公开工作进行一次内审。

20__年3月9日至4月9日,我厂举行了一次了运用ISO9000深化厂务公开的推进月活动。在推进月里,我们组织开展了广播宣传周,政务公开和班务公开的自检自查,为车间、科室、实体统一配备政务公开栏、班务公开栏,政务、班务上墙公示以及厂务公开职工三级抱怨指数的公示等活动。通过运用厂务公开栏、广播、局域网和各种会议向广大干部和职工进行了运用ISO9000推进厂务公开的广泛宣传。

另外我厂还召开了有厂领导、各职能部门和职工代表参加的厂务公开座谈会,共同就厂务公开的内容、形式、公开途径等问题进行探讨,作为起草编写《厂务公开控制程序》的主要依据。

在对我厂的生产经营情况以及职工思想动态进行了认真的调研和分析后,借鉴武铁“江岸车辆段《段务公开控制程序》”的有关内容,整合了前几年我厂厂务公开的各类文件,我厂20__年4月10日编写下发了《热电厂厂务公开控制程序》。该程序对我厂厂务公开的公开内容、形式、渠道、时间、范围、责任部门的职责以及相关的工作制度、档案留存制度、检查制度和考评制度等内容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另外,该程序还涵盖了五个专门工作小组公开控制程序,车间、科室、实体的政务公开控制程序以及班组的班务公开程序。

二、我厂在借鉴ISO9000推进三级公开工作中所做的具体工作

1、我厂在借鉴ISO9000推进厂务公开工作中的主要做法是:

围绕一个目标,实施两大工程,开好三个会议,建立四项制度,依托五个小组。

围绕一个目标

“人企和谐、员工和谐”这个目标,是我厂经过几年的厂务公开工作总结提炼出来的,始终贯彻于我厂开展厂务公开工作的全过程,成为了我厂开展厂务公开工作所必须遵守的准则。这个目标说明,只有确保了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最大限度地维护好职工的切身利益,才能使职工知情明理,心齐气顺,从而才能使企业得到和谐健康地发展。

实施两大工程

民意顺畅工程,我们主要是应用职工意见闭环管理的工作方法,即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可以通过厂长信箱或委托职工代表反映至厂工会,向厂部陈述。厂工会将职工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向厂领导汇报后,向有关职能部门反馈,最后将处理结果反馈提出意见和建议的职工本人,形成闭环管理,并在厂务公开栏上公示处理结果。

干部廉政工程,我们主要是利用中层干部述职、政务公开等方式,要求所有领导干部对本单位职工公开四项内容:一是本单位的年度工作目标、工作方针;二是全年的重点工作,要开展的各项改革、管理的方案、措施及方法;三是本单位的工资、奖金分配情况;四是本单位资金的使用情况。另外,每季度由人力资源部、财务部和党工部联合对二级单位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并将审计结果在厂务公开栏和厂局域网公示。

开好三个会议

一是每月召开一次职代会代表组长联席会,坚持凡厂部重大决策方案和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事情必须经职代会联席会讨论通过。比如今年元月份,针对我厂职工供养 直系亲属和独生子女医药费报销的问题,我们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组织职工代表组长进行了认真讨论研究,制订了《热电厂供养直系亲属和独生子女医药费报销管理办法》,经过半年多来的实施,不但使真正得病的职工子女得到了补助,还为我厂节约了资金300余万元,受到了广大职工的一致好评。又如,今年对我厂职工柳国明等5位职工处理情况,经职代会代表组长和相关部门磋商后拿出了处理意见,并在厂务公开栏进行了公示,即挽救教育了犯错误职工本人,又教育了全厂职工,达到了警示的效果。根据统计,两年来,经职代会代表组长讨论通过实施并进行公示的厂部重大决策达二十多项。

二是每季度召开一次由党委书记亲自主持的厂务公开领导小组会,总结前一阶段厂务公开工作的开展情况和布置下一阶段的工作。

三是每半年召开一次厂务公开职工代表座谈会,倾听职工对厂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建议和评价。

完善四项制度

厂领导接待日制度——我厂每周三上午定为厂领导接待职工访谈的时间,职工可以在专门开辟的接待室向厂领导倾诉心中的期望和不满。厂领导亲自解决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并将处理意见和解决方案利用职工意见反馈表,在厂务公开栏进行公示。

三级公开职工抱怨指数公示制——我厂规定了在每年1月份在全厂职工中进行三级公开职工满意度的调查,并将调查结果统计后在厂务公开栏进行公示,以此来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从而促进厂务公开工作的开展。

职代会督办制——对厂部各职能部门制订的政策或做出的决策,如果职工有疑议,可以直接向厂工会提出质询,由厂工会做出解释或责成相关部门做出解释,对于经过调查后核实确有碍职工利益的,厂工会有权做出终止该政策的决定;对于职工好的意见和建议,由厂工会用职代会督办单的形式下发到相关的职能部门,责成职能部门按规定、按要求给予解决。

厂务公开内审制——我厂制订了厂务公开内审控制程序,每年1月份由厂务公开内审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厂三级公开情况进行贯标。我厂还将每季度对政务公开和班务公开的检查和结果公示也纳入了内审制的范畴,实现了政务公开和班务公开工作的过程控制。

依托五个小组

经过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职工意见,我们感觉到,企业真正需要公开,且职工也关注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很多都集中在企业几个主要的职能部门。因此,我们成立了由综合管理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党委工作部、装备部牵头的五个厂务公开专门工作小组。并且召开了由职工代表、厂领导和五个厂务公开专门工作小组负责人参加的厂务公开座谈会。针对五个专门工作小组分别编写了控制程序,规定每个小组的职责范围、公开内容、方式、时间等等。

比如我厂每年有将近三千万元的设备、备品备件、大宗物资等采购任务,采购物资的价格、质量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容易产生腐败和权钱交易,因此受到职工普遍的关注。对此,根据物资采购及工程招议标公开控制程序的要求,我厂成立了由装备部牵头,由综合管理部、财务部、生产部、纪委、工会以及物资使用部门等参加的物资采购及工程招议标公开小组,制订了一整套科学的招议标管理制度和公示制度,对物资采购进行全过程监督,对采购物资的质量进行质量反馈,从而使大宗物资采购和工程招标公开、透明,自觉地接受职工的监督,杜绝了暗箱操作,杜绝了腐败和权钱交易滋生的现象。

又如中层干部的选拔和任用是一个倍受职工关注的热点问题。去年我厂对12个中层干部岗位进行了竞聘上岗,由党工部牵头,与人力资源部、厂工会、厂纪委联合组成了竞聘工作小组,采用笔试、面试、业绩测评、职工评议4个环节,每个环节由竞聘工作小组全程监督,除竞聘小组成员外,包括厂领导在内的任何人不得干涉。并且每个环节的结果均通过厂务公开栏公布,以至于最后结果还没完全出来,根据前面环节的各项成绩,很多的职工都已经猜测到谁竞聘上了这些岗位。

在运用ISO9000推进厂务公开工作以来,各专门工作小组根据各自的公开控制程序,对我厂改革改制方案、生产经营情况、财务指标完成情况、工资改革情况、“六金”缴纳情况、职称评聘情况、岗位竞聘和聘用情况、大宗物资采购情况等职工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共七个大项48个小项,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公开,得到了职工的好评。

2、我厂在借鉴ISO9000推进政务公开、班务公开工作中的主要做法是:

建立管理制度、统一硬件设施、规范公开内容、留存公开档案、完善考核体系。

建立管理制度

根据我厂车间、实体和班组的具体情况,我们编写了政务公开和班务公开控制程序,建立了中层干部述职、二级单位资金使用情况审计、政务公开、班务公开、班组管理、班前会班后会共6项制度,使政务公开和班务公开工作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统一硬件设施

为了使政务公开和班务公开规范化、标准化、统一化,我们为全厂28个分会、分支会和150多个班组统一配备了政务公开栏和班务公开栏,制作了公开栏的版面、格式,规定了公开内容、公开程序;还为所有分会和班组统一配备了政务公开和班务公开资料盒、班组管理台帐、班费管理账本等硬件设施,使分会、班组的政务公开和班务公开工作逐步统一规范。

规范公开内容

根据我厂三级公开开展的具体情况,我们制作了六个表格,即政务公开统计表、政务公开表、班务公开统计表、班务公开表、班费使用情况公开表、考勤表,定期发放到分会和班组。其中,政务公开统计表在厂务公开栏每季度公开一次,用于检查和考核车间(科室)政务公开情况;政务公开表和班务公开统计表用于公开车间(科室)有关事务和检查考核班组班务公开情况;班务公开表、班费使用情况统计表和考勤表用于公开班组的有关事务。

比如在班费使用情况统计表中,我们设立了班组上月班费余额、本月班费支出、本月班费收入、本月班费余额4个栏目,并且设立了党支部书记签字、班长签字、管钱人员签字、管帐人员签字4个内容,每月由以上各位人员签字后,张贴在班务公开栏中,向全体班员公示(我厂现在每个班组均设立了一名管帐人员和一名管钱人员,班长是既不管帐也不管钱的)。

留存公开档案

在开展厂务公开工作的过程中,我厂非常注意对各项基础台帐的健全,制订了档案留存制度,建立了三级公开档案台帐,将日常各项公开文件、记录装订成册,指定厂工会民管干事、车间(科室)分会主席、班组工会小组长为专职保管员,保留所有记录。

如我们规定,车间和班组的采购记录保留2年,班组的考勤记录保留1年,工资奖金发放记录留存1年等等。每季度由厂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工会、纪委及各分会主席对各单位台帐进行检查一次,确保各项公开事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完善考核体系

控制过程且不断进行改进是保证结果的前提,而过程需要程序来保证,程序要靠制度来约束。我厂领导班子在实践中认识到,要想使厂 务公开工作不出现“虎头蛇尾”、“半途而废”的局面,就必须建立完善的监督考核体系,加强过程控制。

为此,我厂制订了政务公开和班务公开检查与考核制度。规定厂领导小组每季对政务和班务公开情况进行考评,考评结果在厂务公开栏公示,且和党支部创优、职工之家、模范班组的评比结合起来,凡未达到要求的科室、车间,发出《热电厂厂务公开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车间(科室、实体)、班组每月对自身公开工作进行一次自查,填写《班务公开统计表》,在政务公开栏公示。

三、我厂运用ISO9000推进厂务公开工作的收获

1、有效地促进了生产经营的良性循环,各项生产经营指标完成较好

我厂的厂务公开工作涉及到了生产经营中的方方面面,比如大宗物资采购,工程招议标,经营指标完成情况,利润指标完成情况等等,由于这些工作的公开透明,使全厂职工知情明理,气顺心齐,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块使,在现在生产经营形势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全体干部职工都一心扑在生产上,生产经营各项工作井然有序。今年,我厂有望全面完成十堰管理部下达的各项经营指标。

2、有效地沟通了党、政、职工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党政、干群关系和谐,良好地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

厂务公开工作为积极探索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企业党群工作的方式方法,正确定位企业党群工作,有效地发挥党组织在企业的政治核心作用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现在,我厂党委的一切工作以促进和保障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三条主线”,即充分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保障和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工作有序高效地进行;以建设和谐企业为愿景,创建具有热电特色的先进企业文化;以人本管理为理念,打造一支“四好”干部团队,建设一支模范作用好的党员队伍,培养一支素质高、作风硬、技艺精的职工队伍。

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我厂党委和行政相互配合,积极主动,团结协调,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为企业各项工作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3、为创建有热电厂特色的企业文化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我厂的厂务公开工作紧紧围绕“人企和谐、员工和谐”这个中心,结合党委提出的在党群部门树立六种意识的要求,即树立表率意识、服务意识、争创学习型员工意识、创建先进文化的意识、勇于创新的意识、效率意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效地促进了“热电厂与热电人和谐发展”这一有热电厂特色的企业文化的创建,使职工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激励职工用自己的创造带来自己和企业共同的辉煌。

今年以来,我厂党群工作所发生的变化是全厂干部职工所肯定的,这种变化主要是一种意识变化,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变化,是一种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的变化。也就是树立职工意识、强化服务意识!从职工的角度,以职工的心态去思考,筹划党群工作,想职工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忧职工所忧、乐职工所乐!有了这样的意识,有了这样的思维,我们的作风端正了,态度亲和了,我们党群工作人性化了、人文化了,我们的党群工作始终坚持以职工为主体,以职工为中心,当然为职工所接受,让职工乐于参与!

四、我厂开展运用ISO9000推进厂务公开工作的几点心得

1、由于运用ISO9000推进厂务公开工作较强的规范性,不仅保障了厂务公开工作不会因时间的变迁、领导的变更和工作人员的更替而受影响,而且使厂务公开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方向进一步推进。

2、运用贯标的方法推进厂务公开工作,使各部门清楚的了解各自的职责范围和公开程序,按图索骥、规范运作,使厂务公开工作简单、易懂,可操作性很强。既减轻了我厂工会的工作量,又保障了厂务公开工作的深入开展。比如我们成立的五个厂务公开专门工作小组,不但承担了相当大一部分厂务公开的工作量,而且在公开过程中由过去的被动、随意转变为现在的主动、规范。

第8篇:工厂行政制度范文

近几年来,在镇委的领导下,我镇厂务公开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推行厂务公开制度,进一步加强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维护了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有力地推动了企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和稳定,得到了广大干部职工的肯定和好评。今后一个时期我镇厂务公开工作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全省厂务公开协调领导小组的部署和要求,以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深入实行厂务公开制度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和《关于转发省总工会关于在全省非公有制企业建立职工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的通知》为重点,以全力推动“十个全覆盖”为着力点,认真总结成绩,找出不足,强化工作措施,进一步推进我镇厂务公开工作的深入、健康发展。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健全党政共同负责,有关方面齐抓共管,职工群众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党的十七大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为深化厂务公开工作指明了方向。各单位要通过学习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刻认识实行厂务公开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环节;是搞好群众监督,促进民主政治建设的有力手段;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措施。为此,要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执政地位的高度,进一步提高自觉性,坚定不移地推动厂务公开工作向纵深发展。各有关部门要按照中央通知要求,切实负起责任,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在镇厂务公开领导小组统一协调指导下,共同努力推进厂务公开工作的创新发展。各企事业单位要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党支部统一领导,党政共同负责,有关职能部门齐抓共管,职工群众全员参与的厂务公开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我镇厂务公开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今年我镇科教文卫等单位实行厂务(校务、院务)公开面保证达到100%,并在巩固、深化、规范、创新和实效上下功夫;积极推动非公有制企事业单位实行厂务公开,加大建立区域性、行业性职代会和厂务公开制度的力度,确保今年我镇200人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厂务公开推行面达到100%,力争三年内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厂务公开面达到95%;全面推进厂务公开的创新发展。

三、突出重点,创新特色,增强厂务公开的实效

按照规定,厂务公开的重点内容是企业的重大决策、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重大问题、涉及职工切身利益问题、与企业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密切相关问题等四个方面。各企事业单位在把握厂务公开内容的同时,要紧密结合自身实际,选择职工群众较为关注,反映较为强烈的具体事项作为厂务公开的内容。在推进厂务公开的工作方法、工作方式上,应突出以下的特点。

(一)厂务公开要与企业改革相结合。企业无论采取哪种方式改革改制都必须实行全过程公开和职工全程参与。要公开改制方案及其制定过程,企业资产清理情况,资产处置方案,改制方案必须经职代会讨论通过;公开改制方案实施过程,实行职工全程参与和监督,同时还要公开改制方案实施结果。当前要特别注重职代会对改制重组、关闭破产、主辅分离、裁员分流及劳动关系处理问题的民主监督,严格履行职代会审议通过相关议案的法定程序。企业要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政策的落实,企业社会保险费的缴纳,下岗职工和解除劳动关系人员的劳动关系处理,社会保障关系接续等情况作为厂务公开的重要内容。

(二)厂务公开要与企业发展相结合。通过推行厂务公开制度,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激发职工的责任感和工作热情,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建功立业。

要把厂务公开融于加强企业科学管理的工作之中。企业要紧紧围绕加强管理实行厂务公开,把公开的内容分解到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落实到相关部门,融于企业的各项专业管理中,实行量化考核并与经济利益挂钩,从而疏通和拓展广大职工参与管理的渠道。

(三)厂务公开要与完善职代会制度相结合。要认真贯彻实施《省企业民主管理条例》,要坚持把职代会作为厂务公开的基本形式,把厂务公开的内容逐项纳入职代会相应职权之中。一是将企业重大决策及执行情况纳入企业职代会的决定权;二是将涉及职工群众切身利益事项纳入职代会审议决定权;三是将与企业党风廉政建设有关的问题纳入职代会监督评议权。

(四)厂务公开要与加强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要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与群众监督有效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监督,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现象,促进企业的党风廉政建设,事业单位要与行风建设相结合,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要从本单位实际出发,突出抓好领导人员廉洁自律“五公开”,即民主评议领导人员公开、业务招待费公开、干部住房和使用通讯工具费用公开、工资奖金分配公开、物质采购和生产材料消耗管理公开。

四、建立健全监督保障机制,努力提升厂务公开工作的质量

(一)建立责任机制。各企事业单位要明确党支部是第一责任人,行政是第一执行人,纪委是第一监督人,工会是第一组织实施人。各基层单位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分解落实目标任务。

(二)规范运行机制。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在厂务公开工作中努力抓好“五规范”即:规范厂务公开内容;规范厂务公开程序;规范厂务公开时间;规范厂务公开范围;规范厂务公开档案管理。

第9篇:工厂行政制度范文

关键词:工厂师徒制;现代学徒制;借鉴;制度

作者简介:李政(1990-),男,安徽六安人,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苗岩伟(1988-),男,黑龙江海伦人,中国人民特种作战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高等教育学。

基金项目:2015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编号:15JZD046),主持人:徐国庆。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31-0010-07

发展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发展制度创新的重要举措,是实现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层次不断跃升,满足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对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的战略部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文件均明确提出要通过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示范,形成一支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现代学徒制”的名称虽为舶来品,但我国在工业化发展历程中早已形成了现代学徒制的发展土壤与前身。基于传统师徒制特征的工厂师徒制正是在机器大工业生产环境下诞生的技能传承制度。分析这一制度诞生与演变的历史进程和特点,可以为我国在现阶段发展现代学徒制提供重要的经验参照。

一、工厂师徒制的诞生背景及其发展特征

师徒制,也可以称之为学徒制、艺徒制等,是在职业活动中,学徒通过师傅的言传身教,习得职业技能的教育方式。师徒制历史悠久,据部分学者考证,早在奴隶社会时期师徒制就已经存在于中国社会并成为当时最主要的职业教育形式[1]。师徒制存在于历史的每一个阶段,兴起或衰落于每一次社会变革之中,呈现出多元化的运作形式。但无论形式如何变化,其师徒关系与言传身教的核心特征始终留存。

工厂师徒制就是师徒制在工厂环境下产生的技能传承与分享的机制,它继承了师徒制的精髓,但不同于传统师徒制。工厂师徒制发生于机器化生产的现代生产方式普及时期,即工厂师徒制的发生背景是机器化大生产,其主要特点是标准化、自动化及流水线。这就与传统师徒制中大型手工作坊的手工生产有着本质区别。由于机器的大规模使用,师徒制发生技能共享行为的中介就从普通工具转移至机器。机器带来的标准化与自动化生产是资本家企图夺取技术控制权,降低对技能依赖程度的表现。而机器带来的流水线生产使得原始的“整体性”技能传承逐渐演变成模块化的技能学习。大部分工人只需要掌握某一道生产工序的生产技艺即可。清末以及民国时期,由于机器的广泛运用代替了更多学徒工原来占据的岗位,且对技术工人半技能或非技能状态的较多需求,使得师徒制逐渐异化为资本家追逐廉价劳动力以及控制学徒工反抗的一种工具。同时随着机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劳工职业教育的发展,工厂生产及技能形成对师徒制的依赖在客观上降低了。不过这也带来了另一个后果――技能劳工群体的战斗性被意外的激发了起来[2],并形成了共产党夺取政权的阶级基础。进入社会主义改造与发展时期,工厂师徒制作为重要的技能传承与发展途径在工厂中被广泛应用,技术工匠重新获得了与行会师徒制中的师傅相似的地位与特权,技术工人获得了终身雇佣的“铁饭碗”,同时工厂师徒制背后的劳资分立也被消灭,最终形成了单位体制中的“新传统主义”。不过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工厂师徒制的技能传承因工人师傅劳动安全风险的增加与师徒关系的市场化而危机频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工厂师徒制发展成为中国特色劳动政治发展过程中的一大难题。

需要指出的是,工厂师徒制与现代学徒制中还存在一定区别。例如工厂师徒制不仅仅是一种技能形成制度,同时也具有雇佣的涵义,尤其是在民国时期,师徒制逐渐淡漠了技能传承的功能,而更多地体现为资本驱动下的雇佣制度。而现代学徒制则强调是一种技能形成的制度,在这一制度中不存在工厂对学徒或者师傅对学徒的雇佣。再比如,我国工厂师徒制的发展史印证了该制度基本是一种厂内培训制度,其培训行为主要发生于工厂当中(即使是有技校学习行为,也因该校由工厂创办且仅用来培训本厂员工而被归为内部技能形成方式),是内部培训制度的反映,而现代学徒制则是外部培训制度,是工厂和学校二元培训的集合。此外,师徒制曾经有过主体身份属性变迁的历史,如从具有宗法家族性质,到资本主义雇佣性质,再到社会主义同志性质,而现代学徒制则并不具备身份属性,只是通过制度建立一种技能分享的机制。但是工厂师徒制作为我国近代化以来技能传承与分享的重要制度,与现代学徒制具有内容和方式上的同一性。二者均将技能传承作槠浜诵囊义,均涉及企业、学校(厂办技校)二元主体,国家、地方两层管理,师傅、徒弟二种身份。这些都决定了对工厂师徒制发展特点的分析将有助于对现代学徒制设计与运行的探索。

二、市场经济背景下现代学徒制的发展策略:基于工厂师徒制变革的经验与启示

工厂师徒制的百年兴衰,与其利益相关主体的行动有着密切联系。工厂师徒制的每一次异动和变革,都取决于师傅、徒弟、企业、政府、行业等利益相关主体的行为逻辑及其结果。这其中就凝结出了第三方监督机制、成本分担机制、技能传承机制、工作场所学习机制、制度群建设等具有闪光点的实践经验。从它们的内在关系上看,技能传承机制是工厂师徒制的核心,制度群建设是基础,工作场所学习是方式,第三方监督是质量保障,成本分担是运作保障。这些经验和举措的共同目标在于寻求建构工厂师徒制的制度基础和行动规范,通过内部的机制运作与制度匹配,最终实现工厂师徒制在各个时期的适用与发展。

(一)市场化与非市场化的平衡:建立企业、师傅与徒弟间的可信承诺

工厂师徒制作为一种技能传承与共享机制,始终发挥师傅向徒弟传授技能的基本功能。这一功能不随社会环境的变化而消失。但是这一基本功能也决定了其生存根基的脆弱性。技能的传承与共享实质上是利益与机会的共享,当作为师傅群体获得报酬和立足社会的根基――技能――被学徒习得后,如果缺乏有效的师徒利益关系规范机制,则会威胁到师傅群体的未来生存,进而破坏师徒制技能传承的内在动力。所以,在劳动力自由流动与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在缺乏内部劳动力市场建构的条件下,师徒之间已经在市场化的环境中消除了原有的人身依附与宗法伦理关系,师徒制更多的是一种技能传承制度,且被理性化。师傅与徒弟以平等的地位同处人力资源竞争洪流之中,相互之间围绕技能展开利益与地位的博弈。故师徒制的发展也必将因市场竞争的威胁而走下坡路。这就需要有非市场的社会保护机制维持师徒制的发展环境。非市场的社会保护机制解决的就是因市场化所导致的技能传承与分享动力不足的问题。由于这一机制的建立往往需要行政力量的强势介入,所以政府通常是维护师徒制发展环境的最重要主体。它所采取的方式通常包括在国家层面建立内部劳动力市场体系、改变师徒的市场化关系、将培训规定为学徒的福利由资本家义务提供、建立工资分级制度等。在工厂师徒制的大背景之下,这些举措实质上是要在企业和学徒间形成一种可信承诺,这种可信承诺维护了师徒制在工厂面对市场竞争时所拥有的发展环境。

市场化背景与非市场化机制的交织深刻地揭示了工厂师徒制的发展轨迹与命运。在封建社会手工业师徒制的运作中,师傅向徒弟传授技能直到徒弟出师“自立门户”的过程要经历较长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徒弟不仅要学习技能,还要担负起照顾师傅衣食起居的责任,且基本以无薪或低薪的劳动报酬维系师徒关系。更重要的是,决定徒弟是否出师的关键在于师傅,所以师傅在传统师徒制关系中占据着主导位置,这实际上就是师傅与学徒间达成的可信承诺,这种可信承诺实现了师徒制在分散的手工业生产中的维系。自机器大工业生产产生和普及以来,发生于工厂内部的师徒制逐渐因机器的主导而变得日益复杂和衰落,师徒的技能传承功能被廉价劳动力的供需所冲淡,工厂师徒制陷入了劳动榨取与技能培训的失衡状态。在此情势下,晚清行会组织通过竞争管制、行业限制以及社会化风险分担等手段在师徒制中建立起了可信承诺关系,保障了师徒制技能传承的功能[3];民国政府于1929年颁布的《工厂法》及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也代表了政府干预师徒制管理的行动。行会与政府的介入正是非市场化机制搭建的典型代表。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单位制”下国营工厂中的师徒制得到了制度上的保护,如徒弟的生活是独立的,师傅与徒弟都是终身雇佣的,知识和技能是公开化和社会化的,在身份上师父和徒弟同为工人阶级的一员是平等的[4],师傅与徒弟间的技能传承更多的体现为社会主义“传帮带”式的政治任务。这种师傅与徒弟身份的国家化、师徒制度逐利性的淡化等去市场化的政策行动影响了师徒制的正常运作,故政府通过《关于国营、公私合营、合作社营、个体经营的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学徒的学习年限和生活补贴的暂行规定》等一系列文件重新规定了学徒的学习期限、疾病医疗、劳保待遇、定级工资等。通过市场化与非市场化的再一次平衡推动师徒制在工厂原始资本积累与技术创新中发挥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化的洪流忽略了工厂师徒制的非市场化制度环境建设,近些年工厂师徒制的作用发挥十分有限,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师徒制关系重构的关注。

现代学徒制中,师傅和徒弟之间的地位与关系是较为纯粹的,仅限于技能传承与共享的社会关系。但即使如此,开放性的劳动力市场意味着师傅与徒弟之间同样存在潜在的竞争关系。这种情况下,如何维持现代学徒制中师傅带徒弟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就成为现代学徒制有效实施的关键一环。市场化与非市场化平衡的发展策略启示我们必须要有非市场化的机制或政策鼓励现代学徒制的运行,由国家主导建立企业、师傅与徒弟间的可信承诺,维护师傅群体的固有利益。在此基础上,调动师傅群体的技能传承共享意愿,提升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效果。据此,在我国劳动力市场开放式竞争环境和外部技能培训模式较为发达的情况下,比较可行的举措包括根据师傅带徒弟的质量给予师傅和企业一定的奖励,增强学徒的流动性,避免现代学徒制的“订单培养化”,建构企业内部工资等级制度等。这些举措的最终目标在于提升学徒工作场所学习的有效性,并为构建长期有效的现代学徒制运行机制提供动力支持。

(二)制度冲突与匹配:加强现代学徒制制度群建设

现代学徒制不是一个制度,而是一系列制度组成的制度群。在这个制度群里面,相应的人事制度、财政制度、管理制度互相匹配,最终形成一个支持现代学徒制发展的行动框架。而这个行动框架的关键点在于激励师傅群体主动与徒弟分享依附于他们生产过程中的隐性知识。隐性知识是师傅投入巨大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而获得的,属于师傅的主动资产范畴,组织层面必须建立起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保证师傅乐于与徒弟共享和转移自己的主动资产[5]。

工厂师徒制的命运发展史生动地诠释了制度匹配的重要性。晚清与民国初年的师徒制因机器大工业生产带来了生存危机,师徒制逐渐演变成资本家雇佣廉价劳动力的途径。无论是合同学徒制还是包工头招工制,都削弱了资本家投资技能培训的风险,使得传统师徒制畸形嫁接在资本主义雇佣关系之上。这引发了行会乃至国家层面对师徒制的介入管理。在晚清行会师徒制重建过程中,行会组织的竞争管制、开业限制以及社会化风险分担等手段为保障师徒制的技能传承功能奠定了制度基础。南京政府时期,《工厂法》拉_了师徒制变迁的新场域,政府采取了将师徒制由行业内用工机制改造为劳工社会教育方式、为师徒制技能培训增添了社会福利性质、通过国家强制手段提升师徒制技能培训质量(如师徒间可信关系的构建、对学徒工的学艺年龄、技能传授内容、学徒工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做了详细规定)、增加行会的权威性与行规重整等方式调整乃至重构了与师徒制相匹配的制度群。社会主义改造至改革开放之前,计划性劳动组织制度为师徒关系的师傅技能自提供了制度空间,使当时的师徒制保留了传统色彩――由技能依附延展至某种程度的情感、身份依附。关系结构具有等级差序的特点,维护了师徒制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新生存模式。而类似于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的系列手段成为国家鼓励并控制先进企业单位组织和技能熟练工人共享其先进技术的重要制度举措,解决了新环境下的厂内技能培训的机会主义问题。改革开放以后,工厂师徒制因为市场化的改革与师徒制生存环境不匹配而产生了制度间的矛盾。尤其是国家用工政策的改变以及国企市场化改制的铺开,直接导致师徒制生存的制度根基遭到了破坏,师徒制自此走向衰落。

从微观层面来看,现代学徒制是一种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行动,从宏观层面来看,现代学徒制更是一个制度体系,是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制度保障。所以现代学徒制必须将制度建设放在首要位置,通过制度群构建职业技能形成体系。制度之间应相互匹配,达到发挥制度作用的合力。制度群的构建需要关注几个要点:一是学徒管理制度。学徒管理制度围绕学徒的权利保障与责任明晰进行制定,其目的是明确学徒的身份定位、门槛要求、享受的权利以及需要履行的义务等。学徒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的现实作用是防止企业在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出现滥用廉价劳动力的现象。二是学徒评价制度。学徒评价制度是现代学徒制的核心制度,是决定现代学徒制实施效果的测试标准。学徒评价制度的设计与实施关键在于学徒学习评价标准的制定与评价过程的实施,以确保学徒学习与企业、学校教学质量得到实时监控。三是资金管理制度。现代学徒制的实施需要政府大笔资金的投入用于购买服务和实施奖励。同时新的经费分担机制需要对资金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严防经费的不合理分配乃至违法违规使用。所以资金管理制度的健全与否直接决定了现代学徒制实施的顺利与否。四是师傅技能传承激励制度。这是现代学徒制实施的关键点,其功能也就是上文所提到的促进师傅与徒弟共享和转移自己的主动资产。它与学徒评价制度共同决定了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效果。

制度间的匹配是制度群发挥合力效果的保证。围绕现代学徒制展开的制度匹配主要体现在企业、学校、学徒、政府四个主体间的利益博弈与协同。通过制度匹配与利益规定,制度结构制约了行动者的选择策略,维持了制度群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的稳定。但同时,制度群运作的主体间性决定了这种暂时的稳定必将潜伏着新一轮制度冲突,并在利益的博弈与协同之下完成新一轮的制度匹配。所以现代学徒制的发展在利益主体及其相互关系的影响下必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三)从没落到振兴:注重学徒制层次的提升与工作场所学习的价值

除了市场化改革与非市场化机制的失衡以外,工厂师徒制在改革开放以后走向没落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师徒制培养的层次和质量无法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及无人工厂的不断涌现,工厂师徒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安排等方面已经出现了与现代生产技术规律相违背的现象。理论技术成分的不断增加、高新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迫切需要技术人才培养层次的高移与模式的改革。对工厂师徒制的认识,也应脱离过去对技能传承与共享方式的实践套路,重新审视工厂师徒制的时展进路,提炼工厂师徒制的成功精髓,将工厂师徒制改造为现代企业员工培养与技术技能积累的主要途径。

需要指出的是,很多国家的工厂师徒制并未随着企业生产组织方式的改变而消失,相反,工厂师徒制在部分产业中还发挥着很重要的技能传承与分享的作用,尽管规模不大,但却成为工厂师徒制在现代社会改良运用的典范。那么类似于工厂师徒制的技能传承与分享方式为什么在这些产业中有所发展?这里涉及到工厂师徒制的核心部分――工作场所学习。工作场所学习是发生在工作场所的真实情境中,在与专家、同事的互动过程中,为取得对组织和个人有价值的结果而进行的获取相关知识、习得工作技能的过程[6]。个体可以通过工作场所学习实现自我价值和促进生涯发展;组织可以凭借工作场所学习提升其整体竞争力。同时在面对经济转型发展时,工作场所学习可以促进个体和组织积极地适应环境变化并采取因应措施。在工厂师徒制的运作过程中,徒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通过观摩、听讲等方式内化师傅传授的形式知识与默会知识,并在生产过程中予以再现、重复和熟练化,最终实现技能习得与固化。在工厂师徒制早期的发展进程中,较为原始的机器大工业生产技术与师徒制的技能传承方式和规律能够较好地匹配,可以完成一定规模的中低技能的传承共享任务。但是随着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高技术产业的勃兴,传统的工厂师徒制技能共享方式无法满足技术自身变革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这样,一系列具有工厂师徒制特点的新型技能传承方式也就应运而生,改造后的师徒制在不同行业中得到了广泛运用,虽形式多样,但始终继承了基于真实情境的工作场所学习的内核。无论是新老教师针对某一节课的分析和打磨,还是新老工程师针对某一项目中技术问题的探讨与解决,其中都渗透着工作场所学习的元素。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于学校本位的职业教育体系,共有职业院校13300多所,在校生近3000万人,每年毕业生近1000万人,累计培训各类从业人员2亿多人次。但是如此庞大的学校本位职业教育体系却越发地无法满足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来的对高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而现有的校企合作机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问题。职业教育需要在制度层面通过顶层设计促进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上的深度融合。现代学徒制正是从制度层面入手实现“五个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针对性,满足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对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所以现代学徒制不仅要在基础生产领域发挥人才培养的功能,更要拓展在高端技能人才培养上的作用。而其中最重要的是探索工作场所学习的特点与规律,充分发挥企业在技能传承与共享中的独特作用。

(四)参与式监督:建立以权力机构为主体的第三方监督机制

第三方监督是对法律法规规范行为方式的一种补充。由于在现代学徒制探索实施的初级阶段,制度建设还存在不少缺陷和不足,政府监管也不能完全到位,这种情况就给第三方监督机制提供了市场和舞台。第三方监督实施的关键在于如何选择第三方,以及第三方监督的工作方式与监督内容。而工厂师徒制发展过程中对第三方监督主体的选择和实施过程能为我们提供一定的经验参考。

无论是制度建设缺乏的晚清时代,还是制度建设较为健全的民国政府时期,行会始终是工厂师徒制运转过程中的主要监督方。在清代初期,以行业为单位组建的行会就已经出现。行会的兴盛不仅仅是工商业繁荣的体现,更是对清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集体性防御行动。行会制度对招收学徒的资格、数额、学习期限和学习质量都有相应的规定,同时也要求同一行业人员要遵守严格的规定[7],尤其是在平衡学徒工沦为廉价劳动力与保证技能培训质量之间采取了多种管制行为。民国时期,由于内嵌于师徒制中的两种制度――劳动雇佣制度与技能传授教育制度之间的张力逐渐膨胀,行会组织作为行业自治组织的管理能力逐渐被削弱,进而出现了“国家干预”与“行业自治”并举的工厂师徒制第三方监督。国家干预是随着1929年《工厂法》的颁布而全面铺开的,在监督工厂师徒制质量方面采取了诸如推动师徒可信承诺关系的构建、干预师徒技能传授过程等方式。“行业自治”则通过政府授权的强制性权力对学徒工招募等行为进行了行业内规范。新中国成立以来,政治制度的变化及其影响下的用工制度、福利制度等的变化使得工厂师徒制的管理主体由双元走向了一元――家。国家通过政策调控介入企业师徒制的运行,以对企业师徒制进行全方位的改造和监督。例如1957年的《关于学徒(练习生)是否按期转为正式工人问题的通知》正是针对当时企业师徒制中出现的多重矛盾(尤其是培训质量下滑)而颁布,其中对师徒制的培训年限、学徒工待遇、师徒互动方式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规定。此时的第三方监督失去了市场化的色彩,无论是企业、师傅,还是学徒群体,都处于国家体制统一运转的组成部分,服从国家体制的统一管控与协调。

无论第三方机构如何变化,工厂师徒制中的第三方监督始终都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第三方监督主体不与师傅和学徒两大群体有直接利益关系,但与师徒制的整体运转有直接利益关系。第三方监督主体往往需要扮演的是一个“居中协调”的角色,其已经超越了某一方的利益诉求,而是将目光放在了师徒制的整体效益提升之上。所以,这里强调的第三方不应是与师徒制运转毫无利益关系的“第三方”,因为这样的第三方所实施的监督行为更多的是完成“监督式任务”而非“参与式监督”。第三方监督主体的选择应坚持一个原则:监督者要有监督的内在动力。二是第三方监督机构可以是某一个单独实体,也可以是多个单独实体组成的联合监督组织。但联合监督组织一定要有充分的协商机制作为监督工作的实施保障。三是第三方监督机构应具备一定的权力对师徒制在运转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权力的来源可以是天然具备,也可以是权力赋予。

现代学徒制同样需要第三方监督机制,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业协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由于其社会合法性①不足,行业协会内部存在治理结构和职能定位上的缺陷,政府培育行业协会的力度也不够,更重要的是行业协会运作的法律环境不够完善,这些都导致行业协会目前无法在现代学徒制中作为一个独立、客观、有效的实体担负起第三方监督的职责。基于我国外部技能形成方式为主的职业教育体系,以及国家技术技能形成体系建构的实际需求,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促进现代学徒制的发展具有现实条件和可行性。那么政府作为超越现代学徒制实施各方的行为主体,从战略层面投资和监督现代学徒制的运转则更为合适。毕竟政府既是投资方,也是受益方,更是权力方。政府作为第三方监督主体存在两条监督路径:一是政府直接监督,二是政府授权某独立机构或成立工作委员会进行监督。具体选择何种路径可以根据区域现代学徒制发展的实际情况予以判断和实施,但无论何种方式都离不开政府作为权力机构所具有的监督、管理和纠偏的权限。此外,监督的内容应全方位地覆盖现代学徒制实施的各个环节,并制定有效的监督实施细则,避免监督流于形式。

(五)市场指向与社会责任:建立政府为主、校企学徒多元化的成本分担机制

从技能形成角度而言,成本分担机制是保证师徒制效果的重要制度性元素。师徒技能传承式教育不仅涉及师傅与徒弟的个人利益,对企业技术技能积累、产业技术进步与升级乃至国家高质量技术技能从业群体的形成都有着紧密联系。多元化的利益相关者群体迫切需要建立符合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财政制度与收益分配原则的成本分担机制。实际上,成本分担机制某种程度上也是风险分担机制,由于技能培训的过程充满较大的不确定性,为了能够最大程度调动师徒制各方参与的积极性,保障参与各方应有的基本利益,就必须要创设一个基于现实情况的利益分配与风险分担协调机制。

在晚清行会师徒制重建过程中,社会化风险分担机制是保障师徒制技能传承秩序的重要举措。这一机制就是在师徒关系中引入第三方担保人。一般而言,第三方担保人多为熟人朋友、亲戚、业内权威等。这一风险分担机制的一个重要作用在于分担师傅阶层共享技能所带来的风险。有些行会规定如果学徒在学习期间出现消极怠工或契约期未满先行离开的情况,担保人需要向师傅赔付一定的费用。一般而言,学徒群体以低薪或无薪的代价换取技能的学习,同时还会承担师傅家族的一些杂役,学徒培训时间多规定在3年以上,师徒制的培训成本大多由学徒自身或学徒家族所承担,这些都勾勒出师徒制间技能传承成本分担的大致轮廓。民国政府在对师徒制进行现代化改造的过程中,以市场化方式对师徒制的成本分担机制进行了重新设计:在学徒补习教育中要求工厂承担相应的费用,在厂内师徒制在岗培训中相关成本由学徒和工厂间协商确定。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试图激发师徒制在技能传承上的功能,凸显师徒制技能培训的福利化趋势。1950年颁布的《关于开展职工业余教育的指示》明确规定:师徒制技能形成的相关费用由工厂和国家分担,学徒工不需承担任何费用,其中工厂为主,国家为辅。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工厂师徒制逐渐由国家统一安排和企业承包转变为企业的独立个体行为,工厂师徒制成为企业“自负盈亏”的支出项目。同时随着职业学校的广泛建立与源源不断的毕业生进入市场,工厂师徒制逐渐失去了生存的土壤,企业、学徒乃至国家的投入动力不足,造成工厂师徒制发展陷入困境。当前的工厂师徒制往往都是个体行为,由工厂根据技能形成的特点与需求对师徒制进行选择性投资。学徒工则会根据与企业订立的合同决定自身对师徒制的成本负担情况(如低薪在岗学习、无薪脱产学习)。

可以看出,市场化改革背景下的师徒制成本分担机制具有鲜明的市场性,成本分担主体往往会根据自身利益诉求和风险评估进行选择性投资。成本分担的主体往往是制度中的受益方,遵循“谁受益、谁负担”的基本原则。从这点来看,现代学徒制中成本分担的最主要主体应是政府。从技能形成体系的建构与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大军建设的角度来看,政府是现代学徒制成果的最大受益方。“政府购买服务”的实施路径以及政府的公共性特点也决定了政府必须要承担现代学徒制中的主要成本和风险。企业与学校作为现代学徒制的主要参与方,由于其承担的直接为社会而非自身培养人才的任务或责任,故带有社会责任和公共事业的性质,不应成为成本负担的主要方面。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企业和学校也是现代学徒制的间接受益方,企业在通过现代学徒制为社会输送高技能人才的同时也以更低的成本为自身提供高质量员工,并对参与现代学徒制的优秀学员享有优先招聘权;而学校则通过参与现代学徒制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办学效益的进阶。所以企业和学校应作为次要的成本分担主体承担成本和风险。承担的方式包括设立学徒奖学金和师傅奖励金、成立校企联合助学金项目等。学徒是现代学徒制的直接受益方,但鉴于学徒群体的特殊性,其成本分担应本着保护弱势群体权益的基本原则,在可控、合理的范围之内采取合适、多元的方法。如按照实习工资配发学徒期间的薪水等。

中国的工厂师徒制在经历了百年的洗礼后正以全新的姿态参与到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事业之中。现代学徒制是西方舶来品,若要在中国发挥其应有的效果,就应该参考和借鉴本土化的工厂师徒制在百年发展过程中的宝贵经验,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服务于中国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现代学徒制。

注:

①这里的社会合法性,指的是行业协会缺乏其应有的社会基础。我国目前大多体制内“脱胎”而产生的官民不分的协会组织无法作为一种有效产业治理机制,且覆盖面过窄,区域分布不均衡,其具备的行业代表性不强,社会基础不牢固。

参考文献:

[1]刘晓.我国学徒制发展的历史考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1(9):72-75.

[2][3]王星.技能形成的社会建构――中国工厂师徒制变迁历程的社会学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178,109.

[4]傅春晖,渠敬东.单位制与师徒制――总体体制下企业组织的微观治理机制[J].社会发展研究,2015(2):1-21,242.

[5]张力国.师徒制下的隐性知识转移激励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