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育儿知识范文

育儿知识精选(九篇)

育儿知识

第1篇:育儿知识范文

上海诞生了首位男育婴师。与传统的奶妈相比,这位高级“奶爸”的月薪高达上万元。

缺少女育婴师细心、手巧、洋溢母爱的天然性别优势,男育婴师凭何优势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又凭什么拿到令人眼红的高薪?

据介绍,这位上岗的“奶爸”受雇于一家美籍华人家庭,照顾一名6个月大的男婴。男主人因工作关系长期扮演“空中飞人”,在家时间较少。除了“奶爸”之外,家中还请有两名女保姆,负责照顾女主人和宝宝的日常起居,“奶爸”的主要职责为陪婴儿玩耍,通过做游戏开发孩子的智力。

“请男育婴师就是为了培养宝宝的男子气概,他做得不错。”雇主张先生认为男育婴师的教育对儿子的成长肯定会有帮助。面对每月的高额支出,张先生表示,对于支出,一要看是否需要,二要看是否能够接受。“这两点我都没问题,而且个性化教育是无价的,美国的不少家庭都出钱聘请男育婴师。”

眼下对男育婴师有需求主要是涉外家庭,需要照顾的是男宝宝。这些家庭的男主人基本上成天在外,平时家里基本上只有女主人及女保姆,男孩子在一个纯粹的女性空间中长大,不利于性格的成长。

男育婴师能通过他们的男性气息、嗓音、动作等去感染孩子,同时带动小孩子一起做游戏,动手动脑,从小培养男孩子的阳刚之气。

市场上最顶级的涉外高级女育婴师的月薪不过8000元左右,男育婴师的月薪为何如此高?主要是“物以稀为贵”。首先,要取得男育婴师的资质,须有幼教专业的相关学历,目前幼教专业学员中男生较少。同时,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上普遍认为男性做“奶爸”并不光彩,导致即使很多男性学了幼教专业,也不愿当育婴师。

此外,雇主对男育婴师的要求也相对较高,除了具备一切育婴护理技能之外,还会额外添加一些特殊要求,如语言、相貌、艺术特长等等。

雨花台烈士陵园建游戏场引争议

雨花台烈士陵园是南京一处风景名胜区,也是全国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近日,有游客发现,陵园西侧的“红领巾广场”已被游乐设施包围,由此引发了一场“烈士陵园是凭吊和缅怀烈士的地方,建一个游乐园是否合适”的争论。

管理部门

“雨花台烈士陵园是一个集教育、旅游、休闲、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风景名胜区,在这里建一个游乐场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该陵园管理局宣传接待处处长冯健表示,游乐场是风景区六大功能区之一,是在注重教育的同时让游客休闲娱乐的地方,让游客和周围的居民都能受益。

冯健认为,陵园在不影响中心纪念区的偏僻位置设少儿活动区是经过审批的,设立该活动区的宗旨是为“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接受主题教育活动的同时,也能适当跳出传统呆板的教育模式。像陵园这样的历史文化活动地,发展不能太局限,历史景区应该在时展的要求上进行适当的新规划。

雨花台旅行社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吕青松表示,现在游乐场的状况可以说举步维艰,作为企业,经济效益是第一位的,因此像红领巾广场的社会教育功能不可能兼顾周全。该公司一位职员则表示,“我们现在每个月就拿400多元的工资,还要保证陵园里的卫生,如果游乐场经营不下去,我们连原来投资的钱都收不回来。”

陵园附近的居民陈先生

雨花台烈士陵园开辟氛围欢快的儿童游乐场确实与陵园的整体风格不相符,一些常去陵园游乐场的孩子、家长恐怕也会渐渐淡化陵园的庄重形象和历史价值。但从现实要求来看,陵园经营游乐场又是“情有可原”,因为它周围聚集着多个小区,却无一处像样的儿童游乐场,陵园设立这样一个场所正好满足了部分居民的要求。

南京师范大学倪教授

烈士陵园在主体区域内设置营利性游乐项目很不妥当,陵园作为少儿教育基地,开设有益于下一代成长的知识类展厅或活动地是值得提倡的,但不可借“瞻仰”之地谋求私利。

南京市旅游局人士

南京有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内设科学技术馆、科技影院、青少年素质拓展训练营及相关配套服务设施,玄武湖还有大型的游乐活动基地,在烈士陵园办一个游乐场显然不太协调。

给宝宝梳头留意七件事

给宝宝洗发之前,先用小梳子将头发理顺,这样即可防止头发缠结在一起,避免头发难以梳理,用力梳时损害头发。

小梳子齿距要宽一些,梳齿的顶端不要过尖,如果有塑胶薄套包着最好,这样不容易划伤宝宝的头皮。

梳理头发时,一只手要抓住发梢,尤其是头发很乱时。这样可减少宝宝头皮受力程度,避免头发受力脱掉,并可减轻梳理时的疼痛。

给宝宝扎小辫子时,不要将宝宝的头发使劲扯紧,也不要用橡皮筋捆扎,这样,很容易使经常被拉扯的部位变秃,并使头发变细。

用吹风机给宝宝吹发时以低温适宜,以防伤害宝宝脆弱的发丝和稚嫩的头皮。

每两个月左右给宝宝修剪一次头发,不要让小女孩脑门上的流海长过眉毛,这样,头发会长得更健康。

如果喜欢给宝宝的头发分头路,最好每隔几天就换一个部位,不然的话,总是分头路的部位头发会越来越稀少。

左撇子宝宝的“生存”之道

全世界约有5%的人习惯于左手工作、学习与生活。习惯成自然,在世界各地的著名科学家、作家、画家、优秀运动员中左撇子处处可见。开通的爸爸妈妈们大多不会去训斥或善意地让宝宝改用右手。但是,这是个右撇子的世界,生活中的绝大多数用具都是为右撇子设计的,这对左撇子宝宝来说确实会感到有一些困难和不便。

为什么左撇子宝宝生存的危险性比较大

客观地讲左撇子儿童发生意外事故,包括跌跤、被尖锐硬物割伤、运动中受伤等的可能性确实要比一般儿童大,有学者为此做过调查,发现在运动受伤中,左撇子较右撇子高出20%;家庭意外伤害中左撇子高于常人49%;驾驶汽车发生交通事故的人中左撇子竟比常人多85%。

左撇子孩子容易受伤的原因如下:

左撇子的脑结构决定了其身体协调和平衡的能力稍逊于右撇子,如左撇子孩子一听到声响,不管声音来自左方还是右方,孩子便往往把头一律转向左侧。正因为如此,他们走路、骑车、溜冰时较易摔倒。我们生活在一个右手人群为主的社会中,大部分工具、公用的和应急的设施都是为右手设计的,左撇子做事不那么方便。相比之下,左撇子生存的危险系数比较大。因此,爸爸妈妈们平时对左撇子宝宝要特别注意安全教育和适应能力的培养。

购买左手用品

左撇子儿童在生活上和学习上都有一些特殊的需求,爸爸妈妈应尽可能为左撇子宝宝尽早准备必要的左手用品。西方不少国家中,家里会为左撇子成员准备好适当的左手用具,包括餐具、文具和工具。在中国,左撇子用品店很少。

“左撇子世界”的网站

在这个网站上,会介绍左撇子的相关知识,开设左撇子论坛,出售左撇子用品。

适当训练

父母和宝宝用手不同,这是许多家庭常见的情况,这时父母在教育宝宝时尤其要讲究方法,要尊重宝宝,以宝宝为主。比如让宝宝系鞋带、扣纽扣等事情,可采取“镜象法”。爸妈与宝宝面对面,让宝宝以爸妈为镜象,模仿

爸妈的动作。

爸爸妈妈平时可注重同时发展宝宝左右手的活动功能,在宝宝左手挥洒自如的同时,有意识训练宝宝使用右手,使左右脑的功能都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从而使宝宝的智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关注特殊需要左撇子宝宝在学习上有一些特殊需要,爸爸妈妈要予以注意。比如宝宝用左手写字,爸爸妈妈要注

意宝宝的坐姿及光线

第2篇:育儿知识范文

幼儿园大班秋冬季育儿知识有哪些?孩子的身高是父母很在意的一件事情,父母都希望孩子能长到一个理想的高度。可是除了遗传,影响长高的因素还有很多。一起和小编来看看幼儿园秋冬季育儿知识大全,欢迎查阅!

6岁前的宝宝补钙育儿知识

补钙,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如今看看电视里眼花缭乱的广告,就可以知道中国人有多缺钙了。从小孩子到老人,每一个人都在不停的强调补钙的重要性。有的小儿患者的父母找到我,提出自己的孩子的一些反常的表现。说的最多的是她的宝宝严重缺钙的问题,补钙是必须的!我告诉她,宝宝的枕秃、爱出汗等问题与缺钙可能有关,但这并不意味着宝宝必然缺钙。我们的医生特别喜欢给宝宝补钙。导致很多小孩子从小就开始补钙,这样做大多是医生的建议。而这些宝宝不是吃母乳、就是喝奶粉,他们根本不需要补钙。

诚然,中国人对于钙的补充是不够,那主要是因为没有喝牛奶的习惯。那么,宝宝们每一顿饭都离不开奶,缺钙从何谈起呢?所有哺乳动物,包括人类,都是靠母乳哺育后代,生生不息。这是大自然的法则,提倡纯母乳喂养才是真正的回归自然,健康合理。或许是出于对营养学的一知半解、也出于对后代的倍加呵护之心,很多医生建议人工补钙,这用意虽好,但并不合乎自然规律,也不科学,更没有更好地保护宝宝,导致事倍功半。

其实不像一些人所说的那样,吃多了的盖会自动的排出去,不会造成危险。过多的钙会减少铁和锌等营养素的吸收,影响身体健康成长,增加缺铁和缺锌的风险;缺锌可以导致生长迟缓,铁吸收差,使本来铁供给就不足的婴儿更容易发生贫血,得不偿失。不当补钙还会增加肾脏负担,干扰钠等元素排泄的平衡,对肾功能及其发育不利。

另外,宝宝从0岁到两岁的时候,是身体成长发育的黄金期,也是婴儿的学习调节自我营养均衡的关键其。如果正是身体发育时期,就一味的大量补高钙的话,会给身体造成很大的负担,今后一旦停止补钙,身体就会马上有反应,长远看来这种方法是很不科学,不可取的。

或许是妈妈们没有觉得多补钙有什么不对的,补钙过量问题才没有得到重视。的确,医学对宝宝过量补钙的危害还没有定论,因为世界上只有中国出现了这种不该发生的情况,它的影响恐怕还要过很多年才能看出来。估计对多数人的危害有限,但问题是有没有必要让宝宝冒未知伤害的风险。

对小宝宝来说需要多少钙呢?这是由母乳中的含钙量多少决定的,宝宝喝多少,就需要多少。所以宝宝喝饱母乳,钙也就够了。就这么简单。现代技术制造的配方奶粉,其成分是模仿母乳,按其说明吃,不需要额外补钙。妈妈奶水不足,应该用配方粉补足,也不需补钙。

半年后,保证每天母乳或者300克,或者牛奶等奶制品;1-3岁,保证300-400克母乳,或者牛奶等奶制品;再加之均衡膳食,都不需要补钙。在宝宝不爱喝牛奶 、挑食等状况下,在使用钙剂也不晚。每天200-400毫克的补钙量就可以了;tip:钙剂请别喂宝宝含香精的产品,会让宝宝养成口味偏好的不良习惯。

总结:

虽然我们总是强调钙铁元素是人体营养成分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元素,但是乱补钙,可能影响发育。事实上不像一些医生所说,钙补多了就会排泄出去,没有不良影响。过量的钙会减少铁和锌等 营养素的吸收,增加缺铁和缺锌的风险;缺锌可以导致生长迟缓,铁吸收差,使本来铁供给就不足的婴儿更容易缺钙缺铁了,因此您还是看看我们以上的介绍合理补钙!

幼儿园大班秋季育儿小知识

随着秋天的到来,气温开始下降,天气也变得干燥起来。幼儿适应能力差,需要正确的育儿方法。以下是由小编整理的关于幼儿园秋季育儿知识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适应能力差,皮肤稚嫩,与成人相比需要更多的水分,容易出现口干舌燥、便秘等一系列“阴虚内热”的征象。而且秋季早晚和中午温差较大,给孩子穿衣服,是家长和老师最头疼的事情,耐心细致的护理好我们的宝贝,让他们在秋天这个疾病多发季节,健健康康。

多给孩子喝水

秋季皮肤干燥,口干舌燥,即秋燥,肺功能受影响,容易出现燥咳,妈妈一定要给孩子多喝水,补充身体水分,要慢慢喝,不能一下子喝太多,少量多次,最好喝白开水。

多给孩子吃水果蔬菜多给孩子摄取具有滋阴养肺功效的蔬菜和水果,如甘蔗、梨,但不宜吃得过多,以免伤脾胃,引起胃部不适,一定要选择新鲜的蔬果,这些果蔬可以帮助小朋友驱走身体里的秋燥。

多给孩子进食防秋燥粥秋燥可引起小宝贝体内津液不足,粥能够有助于清火、养胃、健脾,如果在煮粥时,适当加些梨、萝卜、芝麻等能够生津养肺的食物一同煮,可以有效地改善秋燥给小宝贝带来的不适。

秋冬适宜养阴,进入秋季妈咪可给小宝贝补一些防燥养阴的食物,如山药、莲藕,山药可健脾补肺益肾精、滋润五脏,具有很好的滋补功效,而藕具有开胃健脾的补益功效。

孩子脱穿衣问题

对于孩子穿脱衣服问题,我们一定要不怕麻烦,幼儿早晚应比白天多加一件衣服。我们会提醒并帮助孩子根据气温的变化及时的穿脱衣服和增减衣服,家长也可以在家对孩子进行训练。也不要给孩子穿太多的衣服,例如有不少人早早就添加许多衣服,唯恐伤风感冒,却不知这样反而易患“热伤风”。常言说“春捂秋冻”、“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和寒”,这是因为人体体温调节是皮下毛细血管的收缩与扩张来实现的,如果不急于多加衣服,让机体逐渐适应环境,就能减少伤风感冒的发生。但这并不是说不要加衣服,而一味地去追求“凉”,问题是要加得适当。而幼儿园每天都有必要的活动,如果穿衣太多,稍微运动就容易出汗,引起幼儿感冒等等;对好动、易出汗的幼儿,在其玩耍时可在其背后垫一块毛巾或玩后及时给他更换衣服。同时幼儿的鞋子应以轻便的运动鞋为主,少穿皮鞋。

护理哮喘宝宝的冬季育儿知识

首先,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地避免让宝宝接触过敏原。室内要清洁、通风,严禁吸烟;尽量不用皮毛、羽绒等制成的被褥;桌上、床下等处的灰尘要经常打扫;家里不要养猫、狗、兔子等动物;不要在孩子的生活场所摆放油漆、化学药品、汽油、有浓烈气味的化妆品等;不要在孩子面前抖面袋、拍打灰尘等。

家长要为孩子建立一份“病案”通过细致观察,把孩子每次哮喘发作的时间、地点、轻重程度和发病当天的天气变化、周围环境等记录下来。注意孩子当时的情绪,有无接触化学物品,有无疲劳或剧烈活动,以及其他特殊事件,从而逐步积累经验,以便找出与哮喘发作有关的因素,采取措施加以避免。

要注意生活习惯和过敏原牛奶、鸡蛋、大豆是容易引起儿童过敏性哮喘的食物,一旦发现某种食物能引起哮喘,就要立即停止食用,其他易引起过敏反应的食物还有鱼、虾、螃蟹、葱、韭菜等,也要少吃或不吃。但长期禁食高蛋白食物不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由于大多数的食物过敏都可在2至3年之内逐渐消失,所以发现儿童对某种食物过敏时,停食6~12个月后,还可以试着再次进食,如不过敏就不必禁食了。要养成按时睡觉、吃饭、排便的习惯。不嗜食过甜、过咸的食物。

第3篇:育儿知识范文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儿童知识观;偏差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6)07/08-0003-06

幼儿教育避免“小学化”倾向,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要议题。国内学者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形式、产生原因、影响后果及解决方法等,均做了较为细致的探讨。然而,这些努力却始终未能完全清理“小学化”倾向出现的思想土壤。在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中,研究者日益发现,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出现,与部分幼儿教育相关利益主体的儿童知识观偏差有莫大关系。本文拟深入解析幼儿教育相关利益主体的儿童知识观偏差,及其与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内在关联,以期为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相关利益主体的集体心理表现

一个颇为吊诡的现象是,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在遭受学界及社会舆论不断批判和非议的同时,却又因为一些原因在全国各地依旧风行。部分幼儿教育的相关利益主体,其实是“小学化”倾向产生的实际参与者,包括部分幼儿家长、幼儿园教师和专家学者。他们大多在教育利益诉求与教育理想追求之间的纠葛中,或被动或主动促成了“小学化”倾向的顽强存在。

幼儿家长是幼儿的教育人,他们对教育利益的诉求最为强烈。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中国的确立,竞争意识深入人心,教育在改变自己所处社会阶层、实现个人升迁等方面的功能被不断放大。教育系统中的“应试化倾向”一直存在,而且迅速从高中到初中,再到小学,层层向下传导。幼儿园教育作为教育的起始阶段,一直受到“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等教育价值观的影响。部分幼儿家长虽然口头表示希望孩子在幼儿园阶段以玩为主,幼儿园寓教于乐,以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为主,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1〕但在实际行动中却明显表现出对幼儿知识学习的深切关注。

幼儿园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其专业水平直接影响幼儿教育的质量。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水平不仅包含专业知识与技能,还包括专业理念与素养。专业知识与技能主要是指幼儿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认识与理解,专业理念与素养主要是指幼儿园教师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自然天性等的理解与认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幼儿园教师是否有“小学化”教育倾向,不仅与其专业水平的发挥有关,而且会受职业倦怠、薪酬待遇等因素的影响。例如,有的幼儿园教师会随着教龄的增长而日益固化教学模式,又因为薪酬待遇相对较低等原因,导致职业倦怠,在理解儿童与创新教学活动等方面缺乏足够的动力。此外,幼儿园教师还时常受家长的影响。家长对于幼儿园教育的实际诉求往往会迅速传至幼儿园,使幼儿园教师在教育利益诉求与教育理想追求之间不断摇摆。正如有幼儿园教师所说,“如果不适应家长的做法,幼儿园将面临生源不足的风险”。或许可以说,当下一些幼儿园的“小学化”教育倾向是幼儿园迎合家长需求的折中做法。

学前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掌握着教育理论研究的绝对话语权,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批判声音最响。专家学者的观念本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家长及幼儿园教师的教育理念与行为,然而,受高等院校重理论研究轻教学实践的激励机制影响,不少专家学者致力于深化理论研究,无暇兼顾实践探索,导致部分专家学者日益脱离实践,“曲高和寡”。另外,还有部分专家学者认为,不应将学科知识教学与儿童本位绝然对立起来。毕竟,禁止幼儿园教幼儿学习拼音、识字、算术等内容,与幼儿是否获得快乐童年及身心是否健康发展,并无必然的联系,也缺少科学验证。〔2〕他们认为,学科知识教学,若能基于儿童发展水平,适宜儿童的特点,不必过多指责。还有专家学者以“小学化”问题较严重的乡村幼儿园为例,认为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的政策改革可能“剥夺了这些处境不利儿童做好入学准备,继而融入主流社会的权利”。〔3〕这种“存在即合理”的折中主义教育观,在一定程度上间接肯定了部分幼儿家长及幼儿园教师开展“小学化”倾向幼儿教育的合理性。

上述这部分幼儿家长、幼儿园教师及专家学者等在教育利益诉求与教育理想追求之间的博弈中最终偏向前者,主动或被动地接受了幼儿教育“小学化”。表面上看,这是一种利益趋向的决策选择,可实质上却反映了相关利益主体的集体心理存在儿童知识观偏差。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儿童知识观偏差

知识观是指人们对知识的根本看法。不同学者或流派对于知识的含义有着不同的解释。西方早期理性主义者认为,知识是人类理性认识的结果,是人们对于事物本质的反映和表述,是真理。17世纪前后,洛克等经验主义者认为,人类所有的知识都来源于感觉经验,是对外部世界各种联系的反映,知识获得的最可靠途径是观察和实验。20世纪初,杜威提出知识是有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中介,是有机体为了适应环境刺激而做出探究的结果,真正的知识不是静止的、终极的、完美的和永恒的,而是能够提高有机体不断探索和适应环境的能力的。代建构主义者进一步认为,知识是一种主体性的存在,即儿童基于自己的经验以及所处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通过主动建构的方式获得融入主体世界的知识。〔4〕具身认知学说认为,知识的建构不仅仅是主体性的认知建构,从发生学的角度看也是身体给予的,知识的身体性优先于结果性。〔5〕

学者对于知识含义的解读,正趋向于从知识代表权威的认知中解脱出来,引导人们关注知识的个人属性,强调知识形成的具身发展性。这种对知识权威的挑战,与社会及知识形态的不断演变有着密切关系。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运用,人类获取知识更加便捷,掌握知识不再意味着拥有了权威,教育也不再是将一堆陈述性知识存储于学生的大脑,而是要让学生像“专家”那样去思考、运用和创造知识。强调生成性知识、创造性知识,正成为时展的主要特征。基于此,为个体提供强大的自我概念和在特定情境中通过利用与调动心理社会资源以满足复杂需要的能力等,变得愈加重要。〔6〕不过,从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相关利益主体的心理与行为表现中可以发现,他们所强调的学科知识学习,主要出于世俗功利主义的角度,认为幼儿早些接触文化知识,如基本的算术、识字及拼音等,有助于幼儿在小学、中学,乃至大学的学习中占得先机,又或是以教育公平为由,强调幼儿的学科知识学习是缩小城乡教育差异的重要途径。这些对知识的看法,实质上指向了真理和权威,认为知识是人类智慧结晶的积淀,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共同性和一般性等特点。在“小学化”倾向相关利益者看来,知识的学习即是真理与权威的获得,而真理与权威的获得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幼儿在未来社会可能拥有的实际权力。所以,幼儿园教育的主要任务便是教师讲授和传递知识,幼儿接受和使用知识。

显然,这种知识观与当代学界有关知识与学习的观点颇有不合之处。“小学化”倾向的幼儿教育,存在着被广泛认知的教育风险,即牺牲幼儿个人的理解力与迁移力,以习得机械的技能。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儿童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识往往变成了不能移动的重物,知识被积累起来似乎是‘为了储备’,它们‘不能进入周转’,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运用,而首先是不能用来去获取新的知识”。〔7〕在这样的幼儿教育中,“教师和儿童都成为知识的‘奴隶’,都没有生产知识和解释知识的权力。教师将社会认可的分门别类的知识传递给幼儿,忽略幼儿和谐发展的需求,忽略个体生动活泼的存在。教师又可通过控制教育内容来控制教育对象,使其在知识面前丧失主动性,在世界面前失去探索欲”。〔8〕

由于幼儿的经验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缺乏普遍性和共同性,是一种无法获取现实利益的偶然性事件,又因为这种精神性事物很难采取考试等形式进行审查,也无法作为量化评估的依据,所以,相形之下,技能和知识的掌握则显得没有那么困难,学科知识教学就在这样的博弈反复中成为“小学化”倾向幼儿教育关注的重点。在“小学化”利益相关主体及社会现实的多重压力下,幼儿的自主生活、体验正被一种成人既定的对未来的职业想象所取代,致使幼儿教育几乎都围绕着适应小学、适应考试等展开。强调知识的基础性地位,注重知识的外在化形式,采取量化方式评价知识等,便成为“小学化”倾向相关利益主体儿童知识观偏差的主要表现。

可以说,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相关利益主体这种有偏差的儿童知识观,一方面凸显了结果性知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幼儿的经验被无端压制的无奈现实。而这些,与人们观念中重理论轻实践的做法与信念紧密相关。更进一步,如杜威所言,“人类生活在危险的世界中,需要寻求确定性与安全感。实践活动有一个内在而不能排除的显著特征,那就是与它俱在的不确定性。只要行动,便伴随着危险和不确定性。而理论,或曰理性的思想,则达到了绝对确定性的寻求,是一切自然运动的最后‘终结’或末端,是最为完备和完善的终极知识”。〔9〕是故,“小学化”倾向的相关利益主体强调结果性知识的学习,实质上又反映了其对幼儿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的深深忧虑,这种忧虑逐渐掩盖了对幼儿的经验本身价值的重视与探索。

此外,“小学化”倾向相关利益主体的儿童知识观偏差,也与儿童本位观在现代中国的沉浮及长期以来受“双基”教学的影响有密切关系。20世纪以来,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观逐渐成为学界的共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教育理念与体制改革由学习欧美转向学习苏联,日益重视学习系统知识。杜威、陈鹤琴等人的教育思想受到猛烈批判,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观及强调儿童经验发展的知识观被认为是资产阶级教育思想而遭到摒弃。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后,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再次发生转向,开始借鉴欧美先进教育理念,杜威等人的教育思想重新引起学界重视,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观及强调儿童经验发展的知识观进入重塑的关键时期。然而,学习系统知识的观念并未就此退出历史的舞台,而是换成其他形式,持续影响着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其中最为重要的形式,即是“双基”教学的发展。所谓“双基”,是指一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0世纪50年代,深受苏联课程理论中重视基础知识与技能思想的影响,我国教育部颁发了各级学校规程及教学大纲,形成了“双基”教学的基本雏形。后经数十年的研究与实践,“双基”理论被认为是我国教改经验与外国优秀经验不断融合和发展的重要教学理论之一。鼓吹这一理论的专家学者认为,“知识教学是学校教育打破儿童自然成长、改善和加速儿童成长的基本需要和途径”,〔10〕并断言“抛弃双基教学不仅意味着对我国基础教育优势的武断丢弃,也必然会遭遇文化传统的阻抗”。〔11〕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分专家学者的解读颇有不妥之处,不过这样的知识观与教育观却在中国颇有市场。刘晓东认为,这种观点一方面为不少“民间教育家”投家长“望子成龙”之好提供了话语支持,方便他们谋取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又成为中国“应试教育”的理论基础之一,强化了整个教育系统的“应试化”倾向。〔12〕正如前文所言,“应试化”向下层层传导,直接影响了幼儿家长和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观念与行为,造成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蔓延。

三、回归儿童的教育

近代中国,儿童是伴随着国家、民族等观念的产生而被发现的。儿童被认为是拯救民族存亡的关键,由对儿童的重视,延伸到对儿童教育的重视,一种强有力的民族国家、传统文化力量以教育的路径,迅速进入儿童的生活中。现代以来,受到苏联教育观念的影响,儿童被淹没于系统的科学知识中,加之“双基”教W理念的扩张,“应试化”倾向几乎渗透于整个中国的教育系统,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在所难免。而正因此,正视儿童的个体经验,尊重儿童的知识生产过程,回归儿童的教育,在当代中国,便显得尤为重要。

1.正视儿童的个体经验,重新认识儿童

怀特海在批判传统教育过度强调知识学习、忽略经验的先导作用时,形象地比喻道,“在伊甸园里,亚当是先看见动物,然后再给它们命名的,而在我们的传统制度中却与此相反,儿童先给动物命名,然后才看见它们” 。〔13〕在现实生活中,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相关利益主体的结果性知识观往往强调知识的权威性、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权,“儿童只有接受知识才能发展自己”。纵然是重视儿童的心理发展,也只是从科学上论证儿童发展的潜能,为成人利用这种优势达到自身的目的,如为儿童未来职业发展的世俗功利主义目的等服务。恰如杜威所言,“我们往往把儿童的未成熟状态当作缺乏,把生长当作填补未成熟的人和成熟的人之间的空缺的东西,这种倾向是由于用比较的观点看待儿童期,而不是用内在的观点看待儿童期。我们之所以仅仅把儿童期当作匮乏,是因为我们用成年期作为一个固定的标准来衡量儿童期。这样就把注意力集中在儿童现在所没有的、他成人以前所不会有的东西上……如果儿童能清晰地和忠实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他们所说的话将与此不同。我们有非常可靠的成人凭据,使我们相信,在某种道德的和理智的方面,成人必须变成幼小儿童才对”。〔14〕

然而,从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不断蔓延的事实可以发现,这一观念并未引起社会各界的足够重视。考虑到专家学者对于幼儿家长、幼儿园教师等教育观念与行为的影响力,学术界不能仅仅局限于研究儿童的认知能力和脑神经科学的发展,还应关注儿童的精神世界,特别是深入研究儿童的精神生活,据此不断发出科学的声音。幼儿家长、幼儿园教师等应重新认识儿童和学前教育,走出结果性知识观的误区,正视儿童的个体经验。

2.尊重儿童的知识生产过程

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知识是过程,而非产品。“教育的过程,不是要学生把结果牢记心头,不是建造有关这门科目的一个小型的现代图书室,而是使学生像一名数学家思考数学、像一名史学家思考史学那样,亲自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确切地说,是要让学生参与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可是,这并非否认知识作为结果的存在意义。布鲁纳又指出,“结果性知识作为教育过程中的矫正性知识,在适当的时间、步调和方式提供给儿童时,能有助于提升儿童的学习效率”。〔15〕换言之,结果性知识的获得不是作为教育的目的,而是作为一种手段或路径,是儿童理解事物、事件和动作的一种方法。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核心,是过度强调结果性知识的获得,把原本应作为手段的结果性知识视为学习的目的,儿童的知识生产过程、方法的训练与形成等反而被忽略了。为此,在正视儿童经验的基础上,还应关注到儿童是如何加工经验的,即尊重儿童的知识生产过程,并且在操作层面上关注到对儿童知识创造性发展的评价,也即强调对儿童知识结果这一副产品的评价,而非对结果性知识转述的准确性与否展开评价。

3.打破知识权威,树立信息时代的主流知识观

如前文所言,结果性知识观的形成,与学界长期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有紧密联系。转变相关利益主体的结果性知识观,应打破知识权威的垄断局面,树立信息时代的主流知识观。这需要幼儿家长、幼儿园教师及专家学者等相关利益主体的协同转变。首先,需要专家学者转变学术研究范式,由单方面注重理论转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具体而言,专家学者应积极走进实践场,强化对实践的具体认知,开展基于中小学及幼儿园教育实践的研究,从根本上夯实教育理论背后的实践逻辑基础。其次,应改革幼儿园教师教育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早在2011年就有学者提出了改革学前教育专业教材的构想,认为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应当定位于培养幼儿园一线教师,教材编写的着眼点应为幼儿园教师职业准备的有效性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可持续,而不是局限于自成逻辑体系的科学化追求。学前教育专业教科书体系应由学科取向转为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取向。故而,有必要将学前儿童心理学改为早期儿童发展科学,将学前教育学改为幼儿园教师的学前教育学,将学前儿童卫生学改为学前儿童保育学。〔16〕只有增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融合,才能帮助职前教师找到教育实践累进与升华的切入口,理解教育理论建构的内在过程,进而才能激发教师重视帮助儿童探究知识的意识。最后,应关注信息时代的知识观变迁。近年来,发达国家在应对信息通讯技术发展的人才培养问题时,提出了“21世纪素养”的基本取向,认为重复性的常规工作正逐渐被计算机取代,人类必须从事计算机无法代劳和胜任的复杂工作,这类复杂工作以创造、发明、交往为核心。因此,学科知识对未来世界不再具有绝对的确定性,个人需要借由知识的运用与创造应对新的职业环境。协作、交往、信息通信技术素养、社会和(或)文化技能、公民素养,又或是创造性、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等核心素养,正成为人类在信息时代的共同追求。〔17〕

当素养成为教育的核心内容时,必然会面临如何评价的操作性问题。结果性知识的评价具有直观性和外显性,这是其在教育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的重要原因,也是其成功吸引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相关利益主体接受的关键特征。因此,相关利益者需要充分认识到素养与外显知识表现的复杂关系,方能建构准确有效的评价机制,也才能从根本上摒弃知识权威对个体的统治,以及对儿童个体经验与知识生产过程的忽视。具体而言,一个人有着怎样的外显知识表现与其内在素养有密切关系,但素养和外显知识表现并非一一对应。一种素养可能有多重外显知识表现,一种外显知识表现也可能是多重素养合成的结果。而且,素养与外显知识表现具有非同步性,一个人的外显知识表现可能较早出现,但这并非意味着素养的养成。当然,素养的养成也不必然导致外显知识获得充分的表现。笔者以为,相关利益者的评价应注重情境性评价和学习者主体性评价相结合。情境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不同,前者强调情境的还原及情境与主体间的互动发展,而学习者主体性评价则强调主体的早期经验与当前情境之间的相互关联,教师作为评价主体的角色淡化,转而作为评价的参与者,支持学习者的主体性评价。

总之,幼儿教育避免“小学化”倾向,需要相关利益主体变革儿童知识观,由结果性知识观转向基于素养养成的过程性知识观。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专业教育工作者的反思清理和深度认知。

参考文献:

〔1〕程秀兰.多学科视野中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透视〔J〕.教育研究,2014,(9):71.

〔2〕刘小红,廖其发.“禁教”:幼儿教育必须走出的误区〔J〕.课程・教材・教法,2012,(8):34-39.

〔3〕高晓明.对幼儿教育去“小学化”的理性探讨〔J〕.中国教育学刊,2016,(3):20-24.

〔4〕虞永平.幼儿教育观新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211-213.

〔5〕叶浩生.身体与学习:具身认知及其对传统教育观的挑战〔J〕.教育研究,2015,(4):113.

〔6〕张华.论核心素养的内涵〔J〕.全球教育展望,2016,(4):16.

〔7〕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5.

〔8〕虞永平.幼儿教育观新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222.

〔9〕杜威.杜威全集:晚期著作(第4卷)〔M〕.傅统先,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3-16.

〔10〕邝孔秀,张辉蓉.双基教学:摒弃还是发展〔J〕.教育学报,2013,(3):43.

〔11〕邝孔秀,宋乃庆.我国双基教学的传统文化基础刍议〔J〕.中国教育学刊,2012,(4):51.

〔12〕刘晓东.评反自然的无儿童的教育学〔J〕.全球教育展望,2016,(1):29.

〔13〕亚伯拉罕・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许金声,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64.

〔14〕杜威.民主主x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49-50.

〔15〕布鲁纳.布鲁纳教育论著选〔M〕.邵瑞珍,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454.

第4篇:育儿知识范文

【关键词】 儿童;保健;早教知识;发育;影响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代表了祖国的未来,所以改善儿童发育和成长情况是国家和民族的需要。我们应该为儿童提供必要的条件,来使他们能够得到更好地保护、照顾和教育。家庭和社会为儿童一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奠定作用。而儿童时期也是他们生长发育最快的时候,所以很容易被一些不利于他们生长发育的因素干扰,从而导致小儿生长发育异常[1-5]。儿童保健早教知识能够更早的发现儿童的异常,及时的使他们得到诊断和治疗。所以儿童保健早教知识能够促进孩子的身心发育和发展,能够为孩子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对儿童保健早教知识对儿童发育的影响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2月-2011年2月来自我院门诊进行系统保健的儿童400例。对儿童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两组儿童的性别、出生情况以及父母的文化程度、后天生长的环境情况经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两组儿童都进行系统保健,对照组的患者采用传统的模式进行保健指导。而观察组实施系统保健的基础上融入早教内容,对儿童的家长进行科学养育只是的教育。两组儿童分别在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使用智能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测评。

1.3 统计学分析 对所得数据采用SO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见表1、表2)

3 讨论

早期教育对儿童的智力发育有着重要的启蒙作用,也是成人对儿童实施教育的开始[6]。儿童时期也是大脑发育最快的使其,如果这个时期能使儿童的生活更加的丰富,能够针对性的给予儿童正确的教导,能够加速儿童智力的发展[7]。这也为儿童以后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奠定基础。早期的教育原则就是以儿童早期的发展理论为基础的,教育者不仅需要考虑儿童的客观要求,更要重视儿童成熟状况和发展的可能行。在一般的认为,早期教育在儿童出生就可以进行,不同年龄阶段对儿童教育的重点不同。周岁以内的儿童可以对其进行感官功能的训练、语言的训练和动作的训练[8]。周岁到3岁的儿童在上述训练基础上还可以加上感知动作的思维,动作的连贯性和活动。对孩子语言、玩伴和个性的形成等方面进行培养训练。对0-6岁的婴幼儿及父母开展早期教育,有助于对身体、智力、精神、人格等多发面的协调发展,这与健康的成长是互动的,早期教育不仅对婴幼儿的教育有帮助,对父母与养育者的教育也有一定的影响。

早期教育对孩子的一生意义都是很大的。在儿童三岁以前的大脑发育是最快的,而大脑的发育与外界的环境和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我院开展的早期教育就是根据孩子的发育情况,采用多样化的刺激对孩子的大脑挖掘最大的潜能。对儿童定期的开设专业的早期潜能开发课程,对儿童开设保健、教育和抚养相结合的综合。婴幼儿智能的发育不仅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制约,两者共同影响婴幼儿的早期发展。有资料显示对周岁以内的小儿早期发展指导,影响着其智能发育,也是恒定的因素。同时,对孩子开展一些亲子互动的益智游戏活动,能够使家长对婴幼儿的正常发育过程更加了解[9]。通过研究表明,儿童保健早期教育对儿童发育有着深刻的意义,不仅能够使小儿提高综合素质,更能使小儿全面的发展,是值得借鉴的。

参考文献

[1] 段娅莉,朱晓平,张程华,等.早期教对婴儿神经心理发育影响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2,10(5):300.

[2] 安继业,姚梅玲,冯彩英,等.早期教育对婴幼儿神经心理发育影响的探讨[J].医药论坛杂志,2007,28(2):16.

[3] 鲍秀兰.新生儿行为和0-3岁教育[M].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240.

[4] 潘黎明,唐剑波,叶掌梅.湖州市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效果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4,12(3):229.

[5] 赵平.早期教育对0-3岁儿童神经心理和智能发育的影响[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18(6):446.

[6] 李晓霞,王念蓉.早期教育对要儿智能发育的影响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16(2):58.

[7] Slater久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infancy and later D[J].J Child Psyehiat,1995,36(1):69.

第5篇:育儿知识范文

【关键词】 儿童保健教育;普及;营养知识;效果

目前我国儿童营养状况问题并不乐观,主要存在营养缺乏、营养失衡等问题,这严重阻碍了儿童的健康成长,这就需要对儿童进行保健教育,满足儿童成长发展的营养需要。在儿童教育中普及营养知识可以促进儿童营养状况的改善,这就需要父母掌握儿童营养知识,为儿童制定合理的饮食,从而保证儿童身体营养状况的均衡。

1 儿童保健教育的涵义

儿童保健教育包括儿童身体保健和儿童心理卫生两部分。儿童身体保健是指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顺应儿童身体,满足儿童生长发育的自然要求,这就需要丰富的营养、充足的睡眠、优美自然的成长环境、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等。儿童心理卫生保健主要包括正常的心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需要和睦的家庭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游戏的伙伴、正常的社会交往等。

2 儿童保健教育中普及营养知识的效果分析

2.1 资料与方法

2.1.1 一般资料 研究资料主要来自2011年初来我所进行健康检查并存在营养问题的86名儿童。儿童年龄为3-12岁,平均年龄为7.5岁,其中男性44名,女性42名。将86名儿童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8名,男性22名,女性26名。铁钙缺乏儿童16例,蛋白质缺乏儿童26例,肥胖儿童18例,维生素缺乏14例,有28例儿童同时存在以上两种问题;对照组38名,男性22名,女性16名。铁钙缺乏儿童36例,蛋白质缺乏儿童20例,肥胖儿童14例,维生素缺乏10例,有20例儿童同时存在以上两种问题。所研究的儿童均无智力方面的问题和营养流失问题。两组儿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1.2 研究方法 观察组对儿童父母进行儿童保健教育和普及营养知识,对照组不进行儿童保健教育及普及营养知识,只向父母提出儿童存在营养问题的解决方法。在医生初诊后进行1-8个月的跟踪研究,并对儿童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分为三个等级:营养未改善、状况好转、营养改善。营养未改善是指营养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或者变得更糟;状况好转是指最后的营养状况比就诊时有所好转;营养改善是指儿童存在的营养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有效为状况好转和营养改善之和,评价对父母进行儿童保健教育和普及营养知识对儿童营养状况所起的作用。

2.2 研究结果 研究86名儿童的营养状况见表1,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3 讨论

2.3.1 我国儿童目前的营养状况不佳,主要表现为两方面营养缺乏和营养失衡。营养缺乏主要表现为铁钙缺失、蛋白质缺乏、维生素不足,铁钙是儿童成长必需的微量元素,影响着儿童智力、骨骼的生长,摄入不足容易导致佝偻病;蛋白质为儿童成长提供所必需的营养,如果缺失就会导致身高体重不增、免疫力低下、消化吸收功能落后、智力落后,最终导致成长缓慢;维生素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素,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如果缺乏或者不足都会对儿童产生重大影响。营养失衡问题主要表现为儿童肥胖,肥胖会影响儿童的肺活量,增加心脏的负担,也容易产生诸多心理问题,如自卑、不合群等,严重影响儿童的成长。

2.3.2 导致儿童营养缺乏和营养失衡的主要原因是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家长的哺育方式不科学,家长缺乏必要的营养知识,这就需要加强儿童健康教育,普及营养知识。

2.3.3 通过研究发现,观察组营养未改善4例,占8.3%,状况好转8例,占16.7%,营养改善36例,占75%,有效为44例,占91.7%;对照组营养未改善16例,占42.1%,状况好转6例,占15.8%,营养改善16例,占42.1%,有效为22例,占57.9%。研究表明,普及营养知识对儿童保健教育有着良好的效果。

3 总结

通过研究发现,营养知识的普及在儿童保健教育中有着良好的效果,营养知识的普及有利于儿童家长提高对儿童营养和健康的认识,改善儿童的营养状况,能够使父母为儿童制定良好的营养和饮食结构,补充儿童成长所必须的营养元素,从而促进儿童保健教育的发展,也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

参考文献

[1] 刘敏,何井华,邢誉.营养教育对护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的影响[J].现代医所,2010(08).

[2] 查晓梅,曾德秀.儿童保健的开展关键——对婴幼儿家长的健康教育[J].中国医药导报,2009(22).

[3] 洪梅.儿童保健教育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06).

第6篇:育儿知识范文

1、“望子成龙”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因此父母们很早就开始了对孩子智力开发,识字阅读等。然而大多数父母忽略了重要的一点——身体健康。假设你的孩子确实是一名“神童”,智力超常,却体弱多病,试问“神童”可以维持多久。

2、有句名言叫“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可惜的是真正领悟此话的真谛却不容易,许多人到了中年以后,因身体不好而才悟其深刻含义。“健康第一”的道理虽易懂,做起来却不容易。革命需要身体,赚钱需要身体,娱乐需要身体,过日子也需要身体。本钱是要投入的,不论做任何事都需要把身体这个本钱投进去。若要身体好,基础要打牢。儿童时期正是造就良好体能的关键时期,从儿童生长发育和人才成长的规律来看,儿童的早期教育把体育放在首位是比较科学和恰当的。试想,若一味地只强调智力开发和阅读识字,就可能导致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生态平衡”错位。没有强壮的体能,如何承担日后的学业和事业。

3、从生理发育上看,孩子1~7岁时期是身体和大脑发育最快时期,需要充足的营养、氧气和活动量。因此让孩子多自由活动,偶尔搞得“浑身是汗”、“一身乌黑”也无妨。冬天适当冻一冻,夏天适当熬一熬,也许对孩子的键康会积累一笔财富。

4、早期教育要重视良好性格、优秀的非智力素质的培养,在家庭生活的琐事中,点滴的小事上,充分利用各种机会进行教育。如孩子跌倒了,让他自己坚强地爬起来;教育孩子不要怕打针之痛;冒雨送孩子上幼儿园等。不要小看这些平凡的随机教育,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之下,会铸就勇敢坚强、不怕困难的性格以及较强的独立活动能力,使孩子的人生绽开分外绚丽的花朵。因此,早期教育首要的不仅仅是智力开发,同时应重视体质的锻炼,身体的键康,良好性格的塑造和培养。

(来源:文章屋网 )

第7篇:育儿知识范文

【关键词】 健康教育;社区;儿童家长;计划免疫

社区儿童保健对于整个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也是社区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1,计划免疫的目的在于提高儿童免疫率,增加全民身体素质,而对于社区儿童家长进行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地提高儿童接种率。本文就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期间随机性在本市10个社区选择的儿童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后的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旨在为提高儿童计划免疫提供有力依据,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性选取本市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期间10个社区的儿童家长共2000名,0—3岁儿童2034名,其中儿童的父亲、祖父或外祖父共1060名,占53.0%,儿童的母亲、祖母或外祖母共940名,占47.0%。随机将2000名家长分为2组,观察组1000名,对照组1000名。

1.2 健康教育方法 给予观察组儿童家长为期6个月的健康教育干预,根据每位家长的年龄、受教育程度以及职业的差异,给予其具有个性化的、灵活的、具有多样性的健康教育。具体方式包括发放宣传单、宣传册,于社区公告栏上张贴宣传画,开展社区周末讲座,提供电话咨询服务等。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计划免疫的概念、计划免疫具体程序、疫苗预防的传染病范围、疫苗接种注意事项、疫苗接种副反应、疫苗价格以及疫苗接种后相关护理等。对于对照组的儿童家长给予其6个月的常规宣传教育,利用日常护理时间向家长口头传授关于疫苗接种的预防疾病类型以及接种时间、接种注意事项等2。

1.3 评价标准 本文制定了与计划免疫相关的一份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包括计划免疫基础知识、免疫程序了解程度、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处理等,所有调查问卷在两组进行健康教育前发放一次,在接受健康教育6个月后发放一次。对比两组在实施不同的健康教育后,对于预防接种的信任感、对医务人员的满意程度、对计划免疫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以及健康教育的总达标率3。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2.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与计算,组间比较才有t检验,以P

2 结 果

本次调查2000名家长,男性家长1060名,女性家长940例,年龄为22岁至60岁不等,平均为(29.8±5.6)岁。其中80%为农村户口,20%为城市户口,55%为初中文化,45%为高中及以上文化。对比两组家长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以及经济情况等,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对比两组家长对于计划免疫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知晓率为83.8%,对照组的知晓率为52.0%,P

3 讨 论

根据本文研究表明,采用不同的形式对社区儿童家长进行健康教育,使儿童家长能够明显提高对计划免疫知识的认知水平,意识到预防接种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还能够调动家长对于儿童接种的积极性,让家长带着儿童自觉到社区服务中心进行接种4。实施健康教育还能够有效地消除家长对于预防接种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的恐惧与紧张心理,让他们掌握在发生不良反应时该如何进行处理。关于健康教育的上述优点能够提高预防接种质量,达到计划免疫知识普及的目的。

健康教育在增加医务人员工作量的同时也提高了其自身素质,使其能够掌握计划免疫专业知识,树立良好的形象。因此由本文研究结果可得,通过健康教育后,儿童家长对于医务人员的服务满意度以及对预防接种的信心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综上所述,对社区儿童家长给予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既有利于培养医务人员的凝聚力与合作能力,又能提高社区儿童家长对医务人员服务的满意程度与对计划免疫的知晓率。因此,为了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增强全民身体素质,应在各个社区推行与计划免疫相关的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 何金红.健康教育在计划免疫工作中的效果评价[J].广州医药,2009,38(3):69—70.

[2] 周爱庆,陈万庚.542名儿童家长计划免疫知识现况调查[J].中国校医,2010,19(2):48—49.

第8篇:育儿知识范文

1. 你一定知道宝宝一周岁之前是不能喝牛奶的,那么几个月的宝宝可以喝酸奶呢?

a.6到8个月

b.8到10个月

c.10到12个月

d.12到14个月

正确答案是b。宝宝8个月的时候就可以食用酸奶了(不要选择那些低脂、脱脂或添加了防腐剂的产品)。酸奶中的乳酸菌能帮助宝宝消化食物。你不仅需要尝试找到宝宝最喜爰唱的一种酸奶,同晌还要注意他是否对奶制品有过敏症状。

2. 多大的宝宝可以把他放在超市的购物车里呢?

a. 一出生就可以

b.2到5个月

c.5到9个月

d.10到12个月

正确答案是c。购物车的儿童座椅不能给小宝宝提供足够的支撑,所以在你的宝宝尚不能独自稳稳当当地端坐并且保证能够坚持整个购物旅程之前,还是不要让他坐购物车为妙。一般来说,宝宝在6到9个月的时候可以做到这一点。让宝宝坐在购物车里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必要时为他多制造一些支撑物,比如在他背后垫一件衣服等。

3. 宝宝多大可以给他喝水?

a. 一出生就可以,用奶瓶喂

b. 2到3个月

c. 4到5个月

d. 6到9个月

正确答案是d。给一个不到6个月的宝宝:喂大量的水不仅会把他灌饱,还会影响到他吸收母乳和配方奶粉中的营养。甚至,虽然很少见,但还是出现过婴儿“水中毒”的案例。I岁以下的宝宝并不真正需要水,所以在给宝宝喂水的的候必须慎重。

4. 宝宝多大可以趴着睡觉?

a. 3到6个月

b. 6到11个月

c. 12到15个月

d. 16个月以后

正确答案是c。大多数“婴儿猝死”发生在6个月以下的婴儿中间,然而1岁以下的宝宝都存在猝死的危险。专家告诫,l岁以下的宝宝适宜仰睡。当小孩子会翻身的时候他就不会安安静静地呆着了,但是把他仰面放在床里是最安全的方法了。

5. 什么时候可以给宝宝用成人乳液?

A. 一出生就可以

b. 6个月

c. 1岁

d. 成人之前都不可以

正确答案是c。所有成人用的护肤品(包括乳液和香皂等)都含有色素和香料成分,而婴幼儿产品是不含这些成分的。这些成分刘宝宝的皮肤会有一定的刺激,所以在宝宝一周岁之前不能使用它们,你必须对这些产品的说明多加留意,尤其是―些警告性的说明文字。

6. 宝宝多大可以洗泡泡浴了?

a. 一出生就可以

b. 6个月左右

c. 1岁左右

d. 2岁左右

e. 3岁左右

正确答案是e。泡泡浴的成分会堵塞宝宝的尿道,造成尿道感染,尤其是对女宝宝。因此,专家告诫3岁以下的宝宝不可以洗泡泡浴,即使3岁以后也只能几个月洗一次。

7. 宝宝多大会认得你的脸孔?

a. 一出生就可以

b. 32到4周

c. 3到4个月

d. 6到8个月

正确答案是b。新生儿眼中的世界是模糊不清的,直到几周后才能清楚地认出你的脸孔。有证据表明,新生儿可以快速辨认出母亲的声音和气味,但要认出母亲的脸孔却得在几周以后了。当你的宝宝看到你露出微笑的时候,就表明他已经认得你了。

8. 宝宝多大可以用避蚊水?

a. 0到6周

b. 2到4个月

c. 5到7个月

d. 8到12个月

正确答案是b。如果你居住在一个蚊虫较多的地区,那么你不得不使用一些避蚊产品。专家建议你在宝宝2个月大以后,选用避蚊胺含量在10%以下的避蚊水产品,而月每天只能用一次。

9. 多大的宝宝可以吃阿司匹林?

a. 1岁,一直吃到不再发烧

b. 2岁,一直吃到不再发烧

c. 5岁,一直吃到不再发烧

d. 19岁前都不能吃

正确答案是d。对于一个19岁不到的孩子,阿司匹林可能会给他们带来某些致命的疾病。宝宝发烧或者头痛时不需要给他吃阿司匹林,扑热息痛(对任何年龄的孩子适用)和布洛芬(对6个月以上的孩子都适用)都能起到一样的效果。因此对于其他含有阿司匹林成分的药,也一样要保持警惕哦!

10. 宝宝何时可以不戴新生儿帽?

a. 出院之后就可以不戴了

b. 1个月

c. 2个月

第9篇:育儿知识范文

关键词:游戏精神;幼儿;安全教育;策略

在幼儿成长中安全是第一要素,幼儿本身缺乏一定的安全常识,为此,在幼儿成长中保证幼儿安全成为重中之重的问题。对幼儿安全教育不同于成人教育,幼儿缺乏一定的认知能力。如果通过成人教育的方式仅仅对对幼儿传授阿安全知识,对幼儿起到的教学效果并不是那么理想,为此,在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时要能够抓住幼儿本身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游戏精神引导下的幼儿安全教育是幼儿教育理念中比较适合的方式,幼儿本身年龄比较下,不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常规的教育方法并不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游戏精神引导下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针对幼儿本身爱玩的天性,让幼儿在玩中就能学习到相应的安全知识,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1当前幼儿安全教育现状

1.1限制幼儿户外活动减少安全事故

幼儿园为了避免幼儿出现安全事故采取限制幼儿户外活动的方式,这种方式其实就是将幼儿禁闭起来,这种安全教育方式使得幼儿学前教育得不到应有的效果。幼儿应该自由自在的进行学习,这样才能够让幼儿得到一定的发展,如果因为安全问题限制幼儿学习的机会,这种方式虽然一定程度上降低幼儿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但是也让幼儿失去自由学习的机会,不能让幼儿得到充足的发展。

1.2教育方法过于死板

当前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基本上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不管是幼儿园还是家长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时都是采用说教的方式让幼儿了解相应的安全常识,但是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幼儿发展思维。这种理论讲解方式超出了幼儿思维范围,会让幼儿产生一定的反感情绪,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教育方法过于死板使得幼儿不能很好的习得相应的安全知识内容,幼儿在这种教育方法中只是感觉知识比较熟悉,但是并不能将安全知识纳入自身知识结构中,也就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3演习过于形式化

幼儿园针对安全教育都会进行安全演习,但是这种演习过于形式化,不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在演习过程中教师会让学生按照固定的步骤进行走流程。幼儿在这种形势下不能够感觉到事故带给自己的伤害,也就不能起到较好的安全教育效果。

2基于游戏精神引领下的幼儿安全教育策略

2.1安全知识融入课堂学习中

在幼儿学习中一般是形象生动的童话故事,通过这种方式幼儿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习得一定的知识。为此,在安全教育中可以将安全知识以幼儿比较喜欢儿歌的形式进行教学,通过这种方式幼儿就能快速的习得相应安全知识,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幼儿安全意识。此外,还可以将安全知识以故事的形式讲解给幼儿听,这样幼儿就很好的理解安全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老鹰捉小鸡》这个游戏进行安全知识的讲解,就像小鸡离不开母鸡一样,孩子也是离不开大人的,否则就有可能遇到坏人,以此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

2.2自主参与游戏学习安全知识

利用游戏进行安全知识的教学时要让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游戏中,在学习到安全知识的同时,幼儿还能够学习到一些应急技能。在游戏开展中通过模拟各种安全情况,让幼儿能够了解在遇到危险时应该的应对方法,以便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在安全教学中可以让幼儿参与到小兔乖乖的游戏中,通过角色扮演,通过扮演兔子、大灰狼等角色让幼儿熟知安全常识。通过让幼儿自主参与到游戏中进行学习,幼儿在游戏过程的同时还能够学习到相应的知识内容,幼儿在游戏中能够更好的理解所学习的知识内容,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3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

在游戏开展中要注重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以便激发幼儿参与兴趣。通过情境创设的方法让各种学习知识直观展现在幼儿面前,让幼儿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参与。还要注重对幼儿一些应急信号的传达,提升幼儿在事故中的存活能力。在游戏化形式的指导下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幼儿自主或者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游戏活动的参与,通过多样化教学方式让幼儿体验到游戏乐趣的同时还能够学习到相应的安全知识。

3结语

在当前幼儿园安全教育中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幼儿园为了避免幼儿出现安全事故采取限制幼儿户外活动的方式,这种安全教育方式使得幼儿学前教育得不到应有的效果。当前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基本上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不管是幼儿园还是家长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时都是采用说教的方式让幼儿了解相应的安全常识,幼儿园针对安全教育都会进行安全演习,但是这种演习过于形式化,不具有一定的实践性。为此,通过游戏精神引导下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针对幼儿本身爱玩的天性,让幼儿在玩中就能学习到相应的安全知识,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在安全教育中可以将安全知识以幼儿比较喜欢儿歌的形式进行教学可以将安全知识以故事的形式讲解给幼儿听,这样幼儿就很好的理解安全知识。让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游戏中,在学习到安全知识的同时,幼儿还能够学习到一些应急技能。在游戏开展中通过模拟各种安全情况,让幼儿能够了解在遇到危险时应该的应对方法,以便养成良好的习惯。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以便激发幼儿参与兴趣。

参考文献

[1]郭晓辉.农村初中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策略与困惑[J].文理导航(中旬),2015,10:97.

[2]俞芳英.探寻游戏精神引领下的幼儿安全教育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6,01:12-13.

[3]王兆惠.探寻游戏精神引领下幼儿安全教育策略[J].当代学前教育,2014,03:46-48.

[4]曾惠容.在活动区游戏中开展幼儿交通安全教育之策略探析[J].时代教育,2014,12: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