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轻工业特点范文

轻工业特点精选(九篇)

轻工业特点

第1篇:轻工业特点范文

关键词:产业轻型化 员工福利 弹利制度

一、产业轻型化背景下企业人才特征

产业轻型化是由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为主题的经济发展模式,它把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形式发挥出功效,创造出财富和就业岗位。产业轻型化的产业特点决定了其员工与普通的劳动者存在很大差别。

首先,这类人才具有实现自我价值的强烈愿望,并具有强烈的个性。比起物质上的激励,他们更需要成就感和精神上的激励。他们渴望看到工作成果,认为成果的质量才是工作效率和能力的证明。此外,他们从事的工作不是简单重复性的工作,而是在一种不完全确定的系统中充分发挥个人的资质和灵感,他们的工作过程往往也没有固定的流程和步骤,呈现出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支配性,其工作成果不易加以直接测量和评价。另外还需特别注意的一点是,创意性人才流动频繁,具有较高的流动意愿。因而,针对这类员工,企业在设计员工福利制度时,要特别注意与这些员工的个性特点相匹配,从而更好地激发员工的创造力。

二、我国传统企业员工福利制度的不足

我国企业福利的发展经历一系列变迁,从刚开始的经济利向综合性方福利方向发展。然而总体看来,我国企业员工福利制度还存在以下几点问题。首先,企业员工福利固守公平性,导致员工将企业福利的普惠性久而久之看作了企业支付的薪酬的一部分,导致了福利应有的作用被削弱,起不到激励作用。其次,福利项目和结构的设计单一,忽视了员工多元化的需求。最后,还有一部分企业漠视员工福利,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激化了劳资双方的矛盾。

结合产业轻型化背景下的企业员工特点,现有的传统的企业福利制度是不适合这些企业的发展的。固守公平,没有差别对待,使得员工看不到对自己工作的肯定。而呆板统一的福利项目,不仅没有真正考虑员工的需求,也不利于使员工与企业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最后,由于产业轻型化背景下的企业的战略目标往往与普通的制造型企业不同,因而在设计自己的员工福利制度时,应将两者相结合,设计出最有益于企业发展的员工福利计划。

三、 产业轻型化背景下员工福利管理的变动趋势

福利计划的目的是企业在制定员工福利计划时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目的决定手段,企业向员工提供福利的目的不同,会导致福利计划的其他决策不同。基于产业轻型化背景下企业员工的特点,笔者认为,这些企业员工福利制度将呈现以下的变动趋势。

(一)由固定式福利转向弹利

弹利计划又称为“自助餐式的福利”,它是一种由员工自行选择福利项目的福利计划模式。在实践中,通常是由企业提供一份列有各种福利项目的“菜单”,然后由员工从中自由选择需要的福利。从企业的角度看,弹利制度的推行,一方面可以很大程度上节省企业设计员工福利计划的成本。另一方面,自助式福利计划可以更好地与企业战略目标相结合。从员工角度看,弹利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员工进行合理的避税,同时可以提高员工的满足感。具体到产业轻型化背景下的企业来说,让员工自己选择自己需要的福利项目,不仅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加深了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度,同时最大限度地解决了员工的后顾之忧,使得员工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想出更多的创意。

(二)发展企业年金计划

企业年金计划是一项企业主办的养老保险计划,是员工的一笔延期支付的工资收入,被视为养老金的第二支柱。但是与基本养老金相比,它具有资源自愿建立,自主选择管理和运作方式、采用积累制实现个人保障、投资手段多样化和更注重效率原则的特点。因而企业年金具有保障功能、分配功能、激励功能和理财功能。企业年金之所以会成为产业轻型化背景下员工福利制度变动的一个趋势,是由于其另外一个好处,这便是帮助企业留住优秀人才。由于企业年金的领取方式只有三种:退休、出国定居、身故,因此企业年金也被称为企业的金手铐。正如前面在分析产业轻型化背景下企业人才特点时,就有提到该类人才的流动性强,实施企业年金计划,长期来看不仅增加了员工收入,为员工养老提供了保障,也降低了员工的流动性,使得员工更好地服务于企业。

(三)由“硬福利”向“软福利”转变

“软”是相对于“硬”来说的。是指除了国家规定的“五险一金”外,企业自己制定的个性化的非现金福利。这种福利的最大特点是可以协调员工的生活、身心和工作关系的项目来取代那种传统的现金或实物福利。这种福利体现了公司富有人情味的一面,体现了人本思想的经营理念和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此外,“软福利”着眼的是开发员工的健康意识。借助经常的体育活动,可以增强员工的体质,缓解员工的职业压力。这种“软福利”的形式适应产业轻型化背景下的企业的组织结构和人才特点,便于实施。

(四)培训福利化

产业轻型化背景下,企业依靠的是知识和技术的不断创新而生存发展。对于这些公司的员工来说,要想不落后于知识和技术的更新速度,培训和不断的充电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企业提供的培训机会成为“致命”吸引力。培训福利化也就应运而生。企业将培训作为一项福利进行推广,使得企业为员工提供的培训从“消费”演变为“投资”,进而演变为如同每个员工都能享有的一种福利。培训福利化,增加了员工受培训的机会,帮助员工更好的学习,不断自我完善。有助于促进企业成为学习型组织。这正是产业轻型化背景下企业最需要建立的一种模式。因此,笔者认为培训福利化应该会成为这类企业员工福利制度的一种趋势。

四、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轻型化将成为一种趋势。产业轻型化给企业带来了许多重大的变化,其中对人力资本的依赖加大成为企业最需考虑的问题。对人的管理往往比对机器的管理更需要投入精力。而企业员工福利计划作为企业最为高效的一种激励方式,也将做出一定的调整和改善。尽管我国目前的一些福利制度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但是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企业福利制度必将向着更好更高效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学敏,产业轻型化:北京市产业演进的方向,城市问题,2012年第6期。

2.雷昊,孙洁,美国弹利制度对完善我国员工福利计划的启示和思考,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

3.薛琴,我国企业福利发展的历史演进与未来走向,企业活力,2008年第2期。

4.杨燕英,张相林,我国文化创意人才的素质特征与开发,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0年第9期。

5.Burton T,Beam J R.,Group benefits:basic concepts and alternatives,Pennsylvania,American College,2006,187-188.

6.Kevin Deed,Flexible benefits on the increase,,2005.

第2篇:轻工业特点范文

【关键词】轻钢结构 结构特点 施工问题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对于当前的中国来说,轻钢结构已经进入了相当快的发展阶段,轻钢结构在工业建筑中已经普遍运用。特别是轻钢住宅成为轻钢结构主要应用的新领域,并产生了新的增长点。不过于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相比,我国轻钢设计不管是在建筑、结构等设计,还是在制作与安装的技术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差距。现在本文主要从轻钢结构的特点与施工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

一轻钢结构所具有的特点

轻钢结构的定义指的是由钢材所组成构造的结构,轻钢结构的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冷弯薄壁型钢结构、热轧轻钢结构、焊接或者高频焊接轻钢结构以及轻型钢管结构等。此外还有板壁较薄的焊接组合梁与焊接组合所购成的轻钢结构。

轻钢结构之所以在今天的建筑工业中普遍运用,与其所具有的优点有着不可分割的原因。轻钢结构的优点包括:轻便、精确、快速、成行方便等。同时,轻钢结构在工业化生产、运输、施工以及安装等过程中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这种轻钢结构可以供非专业人员使用,同时这种材质工期短,造价也低,节省了成本。

再就是轻钢结构的所有构件都可以在工厂现场制作后拼接实现安装,同混凝土的结构相比,可以将工期缩短一半。因为缩短了施工周期,就能完全可以能够提前使用,这样对于投资来说也带来了极大的效益。同时,轻钢结构的夹心因为使用聚苯乙烯泡沫,而单板上采取加保温被的措施,所以在保温、隔热与隔音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这一特点主要是因为轻钢结构是一种柔性极大的结构,且自重轻,因而能够极其有效的降低地震的响应,也能减轻灾害的危害,是一种极利于抗震的结构。

二轻钢结构在施工中所存在的问题

轻钢结构的利用虽然给建筑工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可其在施工中存在着一下较为普遍的问题:

关于柱脚的制作与安装

一般在施工中,柱脚普遍存在的问题:首先是地脚螺栓在预埋中距离混凝土短柱边的距离过于太近了;抗剪槽的留设与抗剪件的设置也往往被施工人员所忽略忘记;再就是柱脚底板和混凝土柱之间的空隙也过于下下,因而在灌浆料的时候很难填入和填实;最后,工程中地脚螺栓的位置往往也不正确。

针对这些问题,一般在建设工业中预埋螺栓的时候,钢柱的侧边螺栓不能够太靠边,应该保持与柱边之间留着适当的距离。再就是按照柱脚锚栓所能承受的拉力来设计,将锚栓所能承受的水平力排除在外。对于灌料所应该留下空隙大小应为50MM,在吊装钢架的时候也要对现场的地板专门进行二次打孔。

关于梁、柱的链接与安装的问题

这些问题多出现在多跨门式钢架中柱、翼缘板和加厚或者价款链接板的对接时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很容易就导致实际的构造与设计和计算的图纸产生不符合,甚至能够产生工程事故,造成不必要的材质浪费和成本损失。

因而解决梁、柱连接以及安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定要严格按照图纸进行施工制作,按照要求进行焊接,保证轻钢结构的质量,避免对工程造成不必要的隐患。

关于轻钢结构中檀条和支撑等构件的制作与安装所存在的问题

在建筑工业中,有时候施工人员为了安装一时的方便,而随意的对檀条的大小长短进行改变,甚至檀托板的螺栓孔径也进行改动,这些改变使得隅撑事情了其本身所具有的使用价值和意义。这一个问题只是轻钢结构中关于隅撑的使用所存在的一个问题。此外在有一些工程中如采用电镀檀条,擅自取消檀条和墙梁之间所用的钢板支托等等。

这些问题都是轻钢结构使用中所存在的问题,需要施工人员高度重视起来,只有如此才能最终保证轻钢结构能够为人们的生活与发展带来有效的成果。

三关于轻钢结构还要重视质量控制

在轻钢结构使用中除了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有效的解决之外,还要重视轻钢结构的质量,对质量进行控制,最终实现轻钢结构的价值。

关于清高结构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1、首先要切实做好轻钢结构制作工作,同时对安装单位进行正确的评价与选择;2、对于承包单位一定严格审查,特别是轻钢结构的制作工艺与安装施工祖师的设计等;3、在建筑工业中对制作阶段的监理工作也要充分的重视起来;4、轻钢结构安装阶段的建立也十分重要;5、轻钢结构工程的试验检测工作是其他土建工程所没有的,因而监理工程师在工作中必须要坚持原则,态度明确而且要坚定立场,保证工程质量。

四 结论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国的住宅也呈现出较高的增长态势。再就是国产钢材在性能与产量也为轻钢结构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特别是国家相关政策的推动及开发商开发理念的庄边,轻钢结构已经成功的进入了住在领域中,并且在建筑工业中的运用越来越普遍。

参考文献

[1]尹志明,周诸红.《层次分析法在钢结构住宅体系量话造型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4

[2]王勇晖.《轻钢结构工业建筑设计浅析》[J].山西建筑.2009

[3]郭兵,纪伟东.《多层民用钢结构房屋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4]郜麦丽,王峥.《浅谈轻钢结构的特点》[J].科技风.2009

第3篇:轻工业特点范文

1.有日益扩展的国内外市场。天津二轻工业的产品已由过去传统的向“三北”地区,扩展到全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作为口岸城市的天津和传统出口大户,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前景十分美好。

2.有较强的工业基础和创新能力。天津二轻工业有一定基础且技术力量较强,综合配套能力较内地有一定优势。因此,推进技术进步和创新,追踪国内外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天津二轻工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有着极为有利的条件。

3.有良好的地理环境和社会条件。天津是华北地区的经济中心,特别是滨海新区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带动天津经济跨越发展的最大引擎。天津城市的改造和天津新港的扩建,为发展天津二轻工业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4.企业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发生很大变化。目前,天津二轻的企业组织结构已成为以隆庆、隆兴、隆成集团为主体,以LG为龙头、以空调、微波炉、皮鞋、五金工具、家具为主要产品结构,市场竞争力优势较为明显。

5.“软件”建设有了较大发展和提高,人才结构改善明显以天津轻工技术学院为代表的院所成为天津二轻培养和吸纳年轻人的主要途径和力量。在加上原有的尽2万各类技术专业人员,天津二轻工业已初步形成集生产经营、研发、教育和创新为一体的综合体。

6.天津二轻工业经过6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较为雄厚的技术基础和一定的经营规模,成为我国北方日用消费品生产和出口产品的重要基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天津二轻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步入良性循环的新时代。

为了适应新形势和符合发展的新要求,在制定天津二轻产业政策时还要注意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效益中心原则。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大力发展少用料、低能耗、附加值高的产品,限制淘汰高耗料、高耗能、附加值低的产品;从优化设计、改进工艺入手,在确保产品质量和性能的前提下,大力提倡节约代用,最大限度的降低生产成本;对重点发展产品和企业在资金投入和劳动力等诸方面实施倾斜政策,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佳效益:强化企业管理,夯实管理基础,减少浪费,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天津二轻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是比较优势原则。要充分发挥天津二轻工业的比较技术优势,力争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优”。开发一批在国内外市场呱呱叫的高科技产品。要充分发挥已有拳头产品的优势,扩大市场的覆盖面。特别是一些名、优、特、新的小商品,要在继承中创新,力争做到小商品大气候。要充分发挥二轻产品的质量优势,争创更多的优质名牌产品,提高知名度,做到以优取胜。

三是市场导向原则,要密切关注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变化。要建立灵敏的信息网络,按照市场需求变化适时的调整产品结构,改进产品的设计和功能,更新花色款式。同时,注意开发一批国内外市场适销对路的新型拳头产品,努力扩大发展畅销产品的比重。同时,在充分调查研究,认真分析市场的基础上,确立一批潜在市场好、发展前景好的新产品、新花色。围绕这些重点产品,加大资源投入力度,实施倾斜政策。

四是整体素质原则。天津二轻工业整体素质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以下几点:产品更新换代的能力和对市场的适应水平;对原材料和能源价格的上涨的承受力和消化能力;劳动者的素养、技能和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通过提高以上几个方面的能力和水平,达到提高天津二轻工业整体素质的目的。

二、主要的产业(行业)政策

(一)行业结构政策

在保持行业较为齐全的同时,重点发展能体现科技进步的能发挥优势的支柱行业。

(1)家用电器制造业。包括电冰箱、微波炉、空调器等。这三种家电产品基础较好,起步较高,具有一定的竞争力。近些年来,家用电器制造业要尽快实现四个转变:从重点抓产量转向重点提高质量、开发新产品,形成系列;从只注意开发国内市场转向国内外市场一起抓;从只注意推销产品转向利用适用技术大力开发新产品。用集团的力量开拓两个市场。

(2)皮革业。皮革、皮鞋和运动鞋在天津二轻有一定优势,特别是皮鞋在国际市场有一定信誉,必须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坚持外延内涵并举,以外延为主的方针,以扩大皮鞋出口为主攻方向,带动天津皮革业的发展。

(3)金属制品业。包括不锈钢制品、日用五金、建筑五金、手工工具和精铝制品。这类产品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大,出口前景广阔。同时,在国内市场也有一定优势。在发展中,重点放在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水平上,通过改进工业设计,按国际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大力开发新品种,努力扩大生产能力,力争把天津二轻建设成为重要的机电产品出口基地。

(4)工艺美术制品业。包括地毯、抽纱刺绣、绗缝刺绣、出口工艺家具等。这类产品为传统出口产品。主要发展途径是通过工贸联合、技贸联合等多种途径努力实现经济转型。

(二)产品结构政策

产品结构调整的原则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进步为手段,以新增经济效益和经济规模为目标,集中人力物力,进一步扩大名牌产品优势,再按照市场需求发展方向开发一批新特名优产品,提高质量和档次,增加花色和品种,形成天津二轻产品结构的动态新格局。产品结构调整的中心是,紧紧围绕行业结构和集团发展重点,下定决心集中人力物力发展名优特新产品,淘汰竞争力较差、高耗能、高耗料、质量差和效益低的产品。产品结构的构成应该是:市场畅销的城乡居民必需品和高档耐用消费品。主要有电冰箱、微波炉、皮鞋、五金工具、精铝制品、餐具和家具等产品。这些产品要给予支持和发展。

(三)企业组织结构政策

企业组织结构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在专业分工协作的基础上提高企业的规模效益,逐步实现聚约经营。要积极促进专业化新型组织结构的形成,逐步改变产生于自然经济小生产习惯的“大而全”、“小而全”的不合理的企业组织结构。总的组织形式是以名优产品为龙头,以骨干企业为依托,形成能发挥行业优势的企业集团或企业群体。由于受企业发展水平和经营条件的限制,在改变企业组织结构中要注意四点:一是要统筹规划,在现企业组织结构的基础上,要打破地区、行业和所有制界限,重点扶植几家在国际市场叫得响的企业集团。二是要注重集团规模,既有能过“太平洋”的大型集团,又有小快灵的小型企业。三是多培育一些导向企业。四是要特别注意企业集团模式的科学化和多样化,以推动企业的发展和增强市场竞争力。

(四)技术装备和投资政策

技术装备水平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明显标志。因此,在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中,必须走高起步能追踪世界先进水平的路子。要坚持“两条腿走路”,尽量采用先进技术设备,包括引进和创新。全系统各行业要大力推广和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当前,要重点推广磨具新技术、表面处理新技术和新型包装材料以及防静电、阻燃、耐腐、防爆、抗老化等特性材料,继续推广激光技术在机械加工和检测方面的应用。要提高天津二轻系统的整体技术装备水平,必须有适度的投入。在投资重点上,要围绕重点拳头名牌产品进行。同时要走投资渠道多元化的路子。一是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天津的发展规划及集团的发展重点,不失时机地上一批项目。二是通过合资合作等途径吸收国外先进技术,通过消化吸收实现再创新。三是实施倾斜政策,重点扶植一批技术基础较好的企业和产品,以尽快提高天津二轻整体水平。

(五)出口政策

为适应时展和自身生存的需要,天津二轻必须继续坚持发展外向型经济,实施适合自身条件和特色的出口政策。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逐步扩大出口产品的比重。因此,要坚持把扩大出口作为一项重要的产业政策,让更多的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要从天津二轻工业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国际市场需求,逐步扩大产品加工深度和广度,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由初级产品出口向精加工、高级产品的转型。要大幅度提高机电产品的出口比重,按照国际标准改进工艺、设计和装潢,切实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增加经济效益。要积极争取具体优惠政策,创造适宜的“小气候”。对于大宗传统出口拳头产品,将其列入重点支持生产、重点支持技术改造、重点支持基本建设的项目。对于电冰箱、洗衣机、皮鞋、餐具、皮鞋等出口拳头产品要使其尽快成为主要支柱。对于“三资”企业要进一步理顺管理职能,并使企业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六)原材料政策

天津是加工城市,原材料资源匮乏。天津二轻工业所需原材料大部分来源于兄弟省市,很大程度上受地域和双边关系影响。因此,在原材料采购、供应和利用上,都要从这一实际情况出发。一是多走出去,多了解市场,多和客户沟通需求情况,特别是大宗原材料,如钢铁、生铁、木材和有色金属等,要和有关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二是筹措一定量的资金,和原材料生产厂家共同开发生产,建立较为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基地。三是要通过联合、合作等形式等形式广辟原材料供应渠道,通过在原料生产场地建厂等途径解决自身所需问题。四是面向国际市场,通过来料加工和直接进口等形式解决一些所需的材料和品种。一些有优势的企业可实行“大进大出”。五是在原材料供应上实行倾斜政策,重点保障经济效益好、创汇能力强以及有发展前途的拳头产品。同时,原材料政策和产品结构政策紧密相结合,和产品结构的调整紧密相衔接,按照产品结构调整的整体规划及时调整原材料政策。

(七)科技和智力开发政策

第4篇:轻工业特点范文

事实上,在西部一些省份的劳动力市场人们近年早已感受到供求关系变化,劳动力无限供应的感受确实在消失。但纵观近年国内“用工荒”的总体表现,实际都呈现年内一过性特点。春节过后矛盾迅速突出,一段时间后又归于沉寂,不难预计这种特点还会重复。虽然近年我国东部产业已经出现一定的向中西部转移迹象,然而,春节前后我国产业布局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因此,东部与中西部节后尖锐的用工矛盾,在经市场导向的大量农民工到位后也必将得到舒解。

然而,以上判断不意味着人们可以忽视“用工荒”现象及其特点变化所反映出的国内就业市场的深层矛盾。

宏观层面劳动力过剩将长期决定“用工荒”过性特点

认为就业形势发生根本变化,人口红利即将消失、刘易斯拐点已经来临,要求放宽人口政策,延长退休年龄等观点,从2005年左右起似乎日益得到“用工荒”现象及其特点变化的支持。但这解释不了历年“用工荒”的一过性特点,实际是对“用工荒”现象的误读,正确认识“用工荒”,对我国就业基本形势必须首先有正确判断。

判断我国劳动力供给基本形势问题本身并不很复杂。1957年以来我国耕地减少逾20%,化肥、农药、机械已大量使用。但1957年我国耕地达到峰值时农业劳动力仅1.9亿,2008年增加了3.1亿,这就是中国实实在在收获的所谓“人口红利”。此外,我国目前城镇登记失业者近千万,失业率4%。未登记40、50岁下岗待业者有几千万,城市实际失业率高于10%。即使不考虑农业生产条件变化,与1957年相比目前我国农业第一产业劳动力剩余1亿多;稍微有所考虑,加上城镇下岗,不难估计当前我国城乡剩余劳动力不少于15―2亿。如考虑退休年龄对现实中可利用劳动力总量的限制还以几千万计。

此外,从发达国家老龄化与就业关系看,与目前被老龄化教义左右的社会思潮关注的焦点恰恰相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现代科技发展使发达国家经济不依赖劳动力增长趋势、甚至排斥。当前西欧多国老龄化水平超20%,日本达23%,而这些地区迄今均无劳动力短缺。相反,西欧失业率1980年以来一直在8―10%徘侗;日本失业更是由以往70万人发展到300万以上。上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日本老龄化过程中失业加重,与达到人均5000千美元后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转型密切相关。对日本而言,与劳动力价格上升,世界工厂地位难以为继而导致的经济结构转变有关。

中国当前形势某些方面颇类似于日本。然而目前仍有大量剩余劳动力,未来10年我国劳动力总量还将继续增长。对中国仍待彻底转移的以数亿计的农业劳动力而言,无论如何在用工成本提高、国际竞争优势下降、中低端产业规模宏大、印度崛起、人民币升值压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压力等等复杂形势下,今后继续依赖劳动力密集性质的企业转移难度将越来越大。

目前中国经济规模相当于美、德、日总和的1/6,劳动力相当于三国总和三倍。很多迹象表明发达国家不依赖甚至排斥劳动力增长的经济趋势在逐渐逼近中国,将逐渐明显地制约今后我国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速度。在可预见的年代里,中国经济增长不可能发生劳动力短缺,相反就业将继续长期是重要而棘手的社会问题之一。这种状态决定“用工荒”在我国将继续长期呈现类似“狼来了”的一过性的不能持续的特点。,

我国就业已经基本市场化,为什么大量剩余劳动力会在市场消失,无论东、中、西部近年均不再呈现明显的劳动力无限供应特点,春节后“用工荒”对社会的冲击也似乎越来越大,就有必要在国内劳动力市场运作方式等方面去寻找答案。

“用工荒”显示我国企业过度依赖年轻人局而已经走到尽头

对劳动力过剩下的“用工荒”,最根本原因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用工方式出现了以往只利用劳动者生命最年轻时段而弃用城、乡40、50岁劳动力的倾向。弃用农民工年龄更低,而35岁以上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近60%,造成了目前大量城镇40、50岁人员每月拿几百元下岗补贴,农村30或35岁劳动力就很少有人问津。这种劳动市场缺乏规制或过度市场化而形成的奢侈用工模式,本身就以大量劳动力过剩为基础。近年的用工荒并不是刘易斯拐点,而是恰好反映了我国劳动力大量过剩背景,以及在劳动者基本劳动权保障不足。

一个国家劳动力再富裕,劳动市场只依赖年轻人也不可能长久。近年“用工荒”反映的就是企业用工的这种方式矛盾日深,基本到了尽头。在市场作用下,一些企业去年公告的招工年龄由25岁左右已经向后松动,这是必然趋势。

从国际老龄化国家看,中高年龄劳动力总体得到了更充分的利用,有报告指出1980年代日本中小企业吸纳了更多中高年龄劳动力。世界上没有一个达到刘易斯拐点的国家,40、50岁人员像中国这样还在大量下岗。

多数学者口中所谓“人口红利期”不过是以往出生高峰人口进入了劳动年龄,因而是我国剩余劳动力问题最突出,就业压力最大的时期。所幸此期国内外适宜条件推动了经济较快发展,才大大减轻了就业等方面压力。但由于大量剩余劳动力存在,所谓中国人口红利或其即将消失等,都是肤浅社会舆论的自我杜撰而已。非专业人士理解“人口红利”只是劳动力廉价而已。但解放前到改革开放前只要有投资我国劳动力无不廉价,印度不处于“人口红利期”,劳动力同样廉价。刘易斯拐点论提示,决定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价格的只是剩余劳动力多寡,与特定人口年龄结构无关。至于国内学者计算认为中国经济27%由“人口红利”贡献,作者已多次指出,是计算中将大量剩余劳动力计入抚养人口所致,属于误算的结果。

转变企业用工方式还有种种矛盾待解决

如果说近年用工荒及其特点变化,基本反映的是上述企业用工方式走到了尽头,在市场力量下并已出现转变迹象,但改造30年来企业久已习惯的用工方式,仍然有许多矛盾需要解决。

例如,总的来讲,解决中年劳动者劳动权的问题,从根本上要求企业形成相对更加固定的用工制度。任何成熟的企业都必须善待员工,延长员工使用期限,才能真正适应今后年轻劳动力短缺形势。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应依据劳动法保护劳动者不能被随意解雇;工会要继续改革,以真正能够制衡劳资关系。

特别对保护农民工权益而言,当前谈改善农民工待遇,谈扭转春节前后农民工大迁徙,脱离户籍改革成效必然有限。因此,在我国经济实力较好,发展较为稳定,大量流动人口聚集的大城市,户籍改革首先应该破冰,其途径就是设立适当准入条件对已经稳定融入城市生产、生活的农民工给以城市户籍。

第5篇:轻工业特点范文

这次全省轻工联社工作会议暨四届五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经信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去年工作,安排今年任务。刚才省经信委王信副主任作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联社的工作,对今后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希望大家深刻领会,认真落实。会议按照章程规定调整了部分联社常务理事,对2013年度全省轻工联社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会议交流材料共10份,其中四个单位代表进行了发言交流。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全省联社系统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在省经信委的正确领导下,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和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努力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全面贯彻落实“十二五”发展规划,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精心组织行业经济运行,克服了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经济指标稳定增长,继续保持了全省轻工集体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态势,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2013年年底,全省规模以上轻工企业12944个,其中轻工联社系统企业6495个, 全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3529.41亿元,同比增长14.2%;实现利税1423.42亿元,同比增长16.61%;实现利润总额929.69亿元,同比增长17.96%。传统的行业中有六个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在全国同行业名列前茅,其中家具、工艺美术排名第二位,塑料排名第三位,家用电器、五金排名第四位,皮革排名第五位。轻工集体经济总量约占全省工业经济总量的10%,在全国轻工联社系统中位居前列,对山东省工业经济的稳定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拉动作用。

(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效果明显

按照省委、省经信委统一部署,认真组织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突出重点,把以理想信念、宗旨意识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教育贯穿活动的全过程,坚持开门搞活动,聚焦“”问题、深挖思想根源、着重改进作风建设,学习活动中专门组织了部分市联社及龙头企业参加的专题座谈会,联社领导分别带队到部分市联社和企业进行调研,面对面征求大家的意见,解决实际问题,对行业和企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困难有了较全面的了解,提升了机关及直属行业协会、科研院所为行业和企业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二)经济运行分析和规划编制工作得到加强

联社及各行业协会先后到多地调研,了解行业企业经济运行的特点和存在问题,认真进行分析,积极向政府部门建言献策。完成了2012年山东省及全国塑料、家电、五金、体育用品制造行业发展研究报告。认真编制全省轻工集体行业2013~2015年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计划,深入落实“十二五”发展规划,向省经信委提报了全省轻工联社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材料。

(三)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促进了产业集聚发展和转型升级

2013年8月,在淄博召开了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工作座谈会,会上交流了联社系统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建设方面好的做法、经验和遇到的问题。按照联社产业集群管理办法,省塑料、工艺美术、家电等行业协会积极培育和建设特色产业基地,评定日照市中楼镇为“山东省塑胶工业配套产品生产研发基地”,已做好惠民部级塑料安全网基地申报基础工作;“山东省健身器材生产基地-博山”成功升级为部级基地。日照莒县刘官庄塑料包装、鄄城人发、淄博电热锅、临沂郯城小家电4个基地正式列入培育建设计划。日照、淄博、临沂、菏泽、滨州等市联社(行办、协会)非常重视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滨州市联社还将2013年定为“产业集群提升年”,努力提升各产业集群档次和规模。此项工作提高了行业企业的集聚度,促进了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充分展示了轻工集体经济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优势作用,同时也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重视支持和欢迎。

(四)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助力行业企业发展

省联社组织了5家企业加入省经信委组建的“国际合作基础信息库”,省家具、皮革等行业协会组织企业参加国际展会,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省五金衡器协会、家具所、潍坊、滨州、菏泽联社等5个单位参加了省经信委组织的“台湾经贸周”活动。重点优化和培育行业品牌展会,圆满完成了第十届青岛国际家具及木工机械展览会、中国(山东)工艺美术精品暨现代时尚家居生活用品博览会、第十五届中国(青岛)国际皮革鞋机鞋材展览会、第十二届中国北方(青岛)国际五金机电展览会、中国(济南)国际塑胶工业展览会和新创办了中国(临沂)国际木制品及配套产品展览会。6个展会行业特色明显,内容丰富,极大地提升了参展企业品牌形象和产品知名度,扩大了省联社专业会展的影响力。积极组织86家重点企业参加“好品山东”网络营销活动,山东省轻工集体经济科技信息所和省家具协会共同建设“乐天天”网上商城并已成功开始运营,和省工艺美术协会共同建设山东省工艺美术综合服务平台,为行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五)重视质量管理和科技创新驱动力

向省质监局、省工商局积极推荐行业企业,行业内今年新增山东名牌47个,总数达到368个;新增著名商标24件,总数达到383件;新增山东省优质产品生产基地1个,总数达到10个。组织了文登芸祥、银鹰炊机2个企业3个QC小组申报2013年中轻联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共有18个项目获得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奖。中轻联了2013年全国轻工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23个,其中山东省联社系统有5个,海尔集团获得一等成果1个。省塑料开发中心、家具所、皮革所和五金所等单位创新工作思路,积极发挥行业检测职能,严格按产品质量标准开展检测业务,共出具检测报告300余份。2013年12月19日,省联社、省皮革协会参与了省经信委、工信部、中轻联在部级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淄博宝恩集团联合召开的皮革行业两化深度融合现场交流会,对下一步全省皮革行业及联社其他行业的两化融合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省联社所属各科研院所加强科技攻关,取得多项科研成果,申请多项技术专利。省五金衡器协会积极支持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济南玫德部级企业技术中心已经通过审批、公示。省塑料开发中心与齐鲁工业大学建立了战略合作联盟,经省科技厅等部门批准,成立了山东省工程塑料工程技术中心。

(六)安全生产管理成效显著

按照省政府安委会的统一部署,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提升年”和“安全生产月”活动,制订工作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对有关重点企业和产业集群开展了诊断式检查。省联社机关被省政府安委会授予“安全生产月”活动优秀组织单位。认真开展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列入省质监局2012年地方标准制订计划的7项安全生产地方标准于2013年10月26日通过专家验收;五金衡器协会提报的不锈钢制品抛光安全生产地方标准新列入2013年计划。各市联社(行办、协会)也十分重视安全生产管理,调整充实了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积极组织了安全生产大检查、重点隐患专项排查等活动,确保了所属行业的安全生产。

(七)加大力度培养行业各类专业技术人才

继续积极开展技师、高级技师、首席技师的申报评选工作,组织了工艺美术初级、中级、高级和工程中级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省家电、美术、皮革和五金衡器四个行业协会按时完成了四个省级一类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为行业营造技术赶超、技术创新的良好氛围,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级技术人才。行业协会还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省家电协会为海尔、海信、澳柯玛等企业输送生产一线技术工人近千人,继续开展“金蓝领”培训项目,为行业培训技师42人;省五金衡器协会举办了第二届山东省五金制品行业高级技工培训班,组织了高级工职业鉴定考试,创建了行业技师俱乐部,促进行业技术人才交流;省家具协会先后举办了三期行业营销培训班,成功举办了“欧美尔家具杯”第五届新鲁班全国家具设计大赛;日照联社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努力搭建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平台。

(八)积极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为行业企业提供综合信息服务

省联社加强山东轻联网、《山东轻联信息》专刊的建设和管理,根据行业发展需要增设了相关栏目,丰富了行业信息内容,组织信息所开展“山东轻工集体经济运行与预测预警系统”的建设。泰安、淄博、枣庄、日照等联社充分利用自办专刊、网站为行业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信息服务,为行业企业发展起到了积极帮助。泰安市首创成立了行业协会发展服务中心,将处在初创时期或筹备阶段且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行业协会集中在一个地点办公,统一提供融资咨询、科技合作、企业策划、教育培训等服务与支持,使协会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九)积极开展各项社务活动,促进山东省轻工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省联社围绕中心任务积极开展工作,组织召开了2013年全省联社工作会议暨四届四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参加了中轻联三届三次理事会、总社七届三次理事会和总社集体合作经济学会年会等全国性会议,加强了与全国总社和兄弟省市联社的沟通和交流。利用《中国集体经济》、山东轻联网和《山东轻联信息》等渠道对联社系统和轻工集体经济进行了广泛宣传;组织信息所完成了“山东省轻工集体经济发展研究”软科学项目,已通过专家评审和课题验收。各协会重视加强会员队伍建设,省家电、五金、塑料等协会年内新增会员几十家,扩大了协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各市联社(行办、协会)不等不靠、不畏困难,逆境中积极作为、奋力开拓,创新工作方法,加强了对行业协会的组建与发展工作,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青岛和烟社加强了资产监督和管理,确保了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青岛、济宁、临沂、日照和枣庄等联社妥善解决了所属企业改革脱困等历史遗留问题,为今后发展卸下了沉重包袱。各行业重点企业,充分发挥行业排头兵的模范带头作用,引领行业企业在科学发展、转型升级、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都取得了优异成绩,为行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013年,山东省轻工集体经济取得了不凡的业绩,得到了省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主任步正发、副主任钱桂敬,省经信委副主任王信等多位领导先后到联社进行调研,对联社的工作给予了表扬和鼓励,要求联社的各项工作要继续走在全国联社系统的前列。以上工作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省经信委坚强领导的结果,也是全省轻工联社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上下一心、奋力开拓、积极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联社向各级领导和全省轻工联社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

在欣喜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我们面临的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动荡不定,市场不稳,出口压力过大,行业创新能力不足,机构改革势在必行。我们一定要认真研判形势、不畏艰难险阻、积极应对挑战,进一步增强做好轻工集体经济工作的信心和勇气,把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努力实现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2014年主要工作安排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全省轻工集体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届七次、八次全体会议部署要求,按照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经信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抓好产业转型升级、两化融合、品牌建设、产业集群培育、市场开拓、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安全生产管理等各项工作,努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继续保持全省轻工集体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综合多方面因素,2014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4.5%;实现利税同比增长16.5%;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7%。

(一)继续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

根据上级党委统一安排和联社活动实施方案,省联社已于近期召开了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通过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联社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台了相对完善的规章制度,将教育实践活动推向了深入,形成长效机制,不断提升服务全省轻工集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已全面展开,希望各市联社(行办、协会)要按照各市党委统一安排和部署,统一思想、深化认识、认真准备、扎实开展,注重发挥群众积极性、注重强化问题导向、注重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次教育实践活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更好地服务于行业发展。

(二)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做好行业经济运行分析

继续与中轻联信息中心合作,掌握全国行业发展动态,做好重点企业月调度,扩大调度重点企业直报范围,不定期到各市有关企业调研行业产业集群培育、转型升级、技改项目、市场开拓、品牌建设及两化融合等情况,更多地掌握行业第一手信息,了解行业企业经济运行特点和存在问题,做好行业经济运行月、季度监测和分析,及时将企业诉求反映给有关部门,为政府决策提供真实可靠依据。

(三)做好相关规划的编制和落实工作

继续跟进“十二五”规划的贯彻落实工作,着手考虑“十三五”规划编制的前期准备工作。根据省经信委的部署,做好“一圈一带”先进制造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根据省经信委的部署,组织各行业协会编制好两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通过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提升传统产业和提质增效,各行业协会结合区域性特点,发挥行业独特优势,因地制宜提出适合行业发展的产业架构、发展重点和目标规划。

(四)重视科技创新驱动,做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继续做好中轻联科技进步奖和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的申报工作,组织企业申报中轻联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评审,引导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发挥产业技术联盟优势,强化科技创新,深化产学研结合和科技成果转化,凸显科技创新驱动。省政府2013年11月份印发了《山东省六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指导计划》,计划中涉及省家具、家电、皮革、五金和塑料五个行业,各协会工作中要根据行业的实际情况,选准主攻方向和工作重点,努力提升传统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培育产业发展的新优势。郭省长在全省经济会议讲话中也明确指出,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要充分发挥企业主体和市场主导作用,切实拉长产业链,谈到轻工业时强调应当大力发展优势产品,特别提到了实木家具和智能家电。家具和家电两个协会,要深刻领会会议精神,多到生产企业调研、多与技术领先企业交流,制订明确的目标计划和切实的工作措施,争取早日在这两个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和突破。组织行业企业完成上级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计划。抓好废旧塑料、人发循环利用,在制革、家具行业推广清洁生产先进技术。各直属科研院所要充分利用自身科研优势,做好与行业企业、大专院校的有机结合,为企业服务提供支撑。

(五)加快做好产业集群培育建设工作

围绕城镇化建设、区域经济发展、全省推进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西部经济隆起带工作,重点做好对已列入规划的临沂高档家具生产基地、菏泽木草柳工艺制品基地、德州土工材料研发生产基地、东平精工工具特色产业集群的培育建设和发展壮大工作。组织有关协会继续培育好上年列入计划的产业集群,完成惠民部级塑料安全网基地升级工作。加强与中轻联、国家行业协会的联系和沟通,争创部级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

(六)强化人才建设,为行业发展注入活力

充分利用省联社人才培养平台和协会培训基地等资源,继续办好行业技师培训、技能大赛、工业设计大赛,搞好技师、高级技师、首席技师的评选申报及工艺美术中、高级和工程中级职称的评审工作。各市联社(行办、协会)要按照有关文件要求,积极主动与市人社局等有关部门沟通联系,认真贯彻落实有关规定,争取多培养、多选拔、多推荐。省工艺美术协会和研究所要以省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推荐工作及《中国工艺美术全集・山东卷》的编纂工作为契机,全面做好山东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办法的贯彻落实,着手进行省传统工艺美术品种、技艺和珍品的认定工作,使行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

(七)重视品牌建设,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

继续办好2014年家具展、工艺美术精品展,组织好皮革、五金、塑料等专业展会,优化培育品牌展会,发挥以展促销作用;继续组织更多重点企业参加“好品山东”网上平台,通过线上线下互动,拓宽销售渠道,帮助企业开拓国内市场;组织行业企业参加国外展会,开拓国外市场;在“品牌提升年”的基础上,继续组织行业协会、重点企业总结经验,表彰先进,进一步做好品牌宣传活动;继续参与省著名商标、省名牌产品、省长质量奖的推荐评审工作。

(八)强化安全生产管理

认真贯彻讲话精神,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的要求,认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安全生产大纠查的落实年活动,做好特殊工种培训教育,保证全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九)加强联社自身建设,做好各项社务工作

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工作已经启动,市场将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化和政府简政放权的逐步落实,机构改革将会有大动作,各级联社和各行业协会所承担的任务会越来越重,大家要不断适应新形势、新职能的要求,加强政策理论、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队伍素质,做好政府下放职能承接工作。我们要把握机会、加强学习、转变观念、创新工作思路,加强各级联社和行业协会的自身建设,发展壮大会员队伍,更好地提升为全省轻工集体行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各行业协会、各直属单位、各市联社(行办、协会)要加强实地调查和专项研究,多提轻工集体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第6篇:轻工业特点范文

根据企业存在问题,一些企业领导人想方设法,试图不断采取各项措施,吸引、培养并任用年轻人,使员工队伍年龄结构下降,提升综合素质。但几年来效果并不显著,形成吸收的多、走的也多的局面。如何转变机制留住人才,是当前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企业现有青年团队的主要特点

近几年招收的青年人,文化程度相对较高,其岗位主要安排在管理或者专业技术岗位。一般都是高职以上学历,管理人员大部分具备本科以上学历。年轻人思维开阔,接受新生事物快。广大青年职工要通过传帮带的教育,增强创新意识,挖掘创新潜能,发挥创新才干,用新思路新举措开辟新道路。青年职工是创新的排头兵,引导培养其开拓创新精神尤为重要。总体来讲,他们具备以下优势:

1.思想观念超前活跃。青年人才视野广阔,思想敏锐,朝气蓬勃,在互联网思维的培育与大数据时代的熏陶下,能够密切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并且能够关注企业内部安全生产、经济效益、员工收入,基本能够提出一定的独特的想法,思想观念更新较快。

2.具有较快的可塑性。一般来说,企业的青年人才大多参加工作时间相对不长,对社会、对企业等深层次问题了解不深。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视野观处于形成和发展时期,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同时年轻人思想解放、精力充沛、感情丰富,工作热情高涨,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强,可塑性较大。若是正确引导,将有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成为各种有用人才。

3.建功立业愿望强烈。经过学校的专业学习,青年员工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进入企业后,都迫切希望得到企业的重视,拥有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发展平台,获得地位、荣誉,充分体现自我价值。

二、企业年轻人才自身劣势和管理存在的问题

现代企业管理对员工队伍素质也有一定的客观要求,然而,从实际情况看,员工队伍素质与企业科技发展步伐、与现代化管理水平、企业未来对员工素质的期盼和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或者不适应。主要有如下表现:

1.年轻人的思想观念错位。总体来看,大多数青年人思想素质是好的。但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变化,青年人才的正常生活及思想状况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冲击。有一部分青年人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发生错位,思想上存在着集体主义意识淡薄、对未来信心不足,不安心工作,过度重视随意,责任感淡化、进取意识不强等问题。

2.社会压力导致选择错位。除了个别垄断行业的企业对员工的高收入、高福利外,绝大多数企业年轻人的收入在社会竞争中处于相对底层。但其所处的年龄决定了年轻员工要在积蓄少的前提下解决买房、结婚、生子、提升学历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各方面的压力会迫使其产生强烈的落差感和困惑,影响年轻人成长和社会稳定,这很不利于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对于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的国企而言这种情况可能更为严重,很多年轻员工将其作为一个拿到户口指标的跳板,一旦拿到户口马上离职。短期内影响企业正常的经营,长期会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一些掌握了企业核心技术的年轻人才流失后,对本企业来讲是一种竞争和威胁。

3.缺乏健全的激励管理制度。激励的机制不健全,多数企业缺乏规范化、定量化的员工考核体系,绝大部分企业仍然沿用传统的、以经验判断为主的绩效评估手段,致使激励的针对性和公平性不强。享受特殊薪酬的比例和人数过低,难以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甚至出现负面效应,特别是在经营管理型企业,如服装生产经营企业其重大的生产经营任务或项目需要多工种专业的协同配合。许多成果来自团队协作,致使享受特殊薪酬的少数人压力很大,多数人的心里也不平衡。另外很多企业也缺乏人才流失和退出的动态管理机制,想辞职的辞不掉,想留下的人留不住。

三、企业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策略

1.企业应建立与企业经营战略相适应的人才战略规划。企业制定了经营战略规划后,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人才队伍的保障。一定要制定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的战略规划。其内容应包括以下内容:(1)进行企业人才现状及结构分析。(2)根据企业发展,各方面人才数量及结构,明确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目标。(3)根据人才规划制定人才的引进、培养途径和使用策略。而在人才的使用过程中,要结合相应的薪酬激励政策以及有关政策保障,如培养政策、员工晋升规定、薪酬政策、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等。企业有了人才战略规划,才能有的放矢、有条不紊地进行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

2.企业青年员工应该提前做好职业规划。由于对年轻人才没有进行职业规划或措施不到位,以致给工作带来了许多问题。如年轻人才从事的是个人不喜欢的工作,可能激发不了工作的积极性,影响工作效率。年轻人才不能发挥个人特长,企业不能人尽其才,造成资源浪费。为此,青年人进企业后,就应开始制定职业规划,根据年轻人才的特点、爱好、职业潜力,选择发展方向,把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整合,达成一致,从而形成企业的合理大格局。但更多的时候,需要年轻人去主动适应环境,作出调整,而不能一味等待环境为自身做出变化,这样会严重耽误个人发展的进程。

3.强化岗位技能培训学习。要坚持“岗位是最好的培训,工作是最好的老师”。采取及早选苗、重点扶持、跟踪培养等措施,通过师傅带徒弟、挂职锻炼、岗位交流、培训深造等方式,加强对年轻人才的锻炼培养。培养青年人才的素质,促进他们快速成长。要点是岗位实践培养人才,特别是要想年轻人快速健康成长,就必须给他们压担子,把他们放到一些重要、复杂的环境中接受磨练。“一压、二逼、三推”,促其早日成才。要采取岗位练兵、技术比赛等活动,搭建各类人才施展才能、交流技艺、共同提高的广阔平台。

4.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在定员、定岗、定职、以岗定薪的基础上,建立以岗位工资为主,效益工资和福利待遇相结合的分配原则,形成富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的工资分配体系。要根据人才的不同特点,实事求是地确定薪酬标准。针对技能人才,可以根据其岗位所带来的效益和影响力,确定收入水平。对于管理者采取目标管理的方式,采取市场业绩为依据来确定薪酬水平。必须坚持人与事的合理搭配。人得其位,位适其人,人适其事,不求完人,但用所长,让人才成长有条件,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工作有激情,收入有保障,薪酬分配要体现岗位、责任、能力和劳效。

第7篇:轻工业特点范文

连日来,福建瑞奥麦特轻金属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派繁忙,摄像头支架、大功率LED灯散热器、汽车空调压缩机涡盘等半固态铝合金工艺产品正源源不断下线。该公司计划到2015年形成年产半固态铝合金轮毂1000万只、3C配件1000万件(套)的生产能力,并延伸到发动机等高端轻合金产品制造领域,力争成为全国轻金属半固态新材料研发、制造领军企业。

福建省三明市正着手以瑞奥麦特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半固态轻合金制浆和成形技术为核心,通过“技术/设备+市场”合作模式,引进、聚集行业优势企业,打造半固态轻合金制造产业链,重点发展汽车、3C产品、水暖器材轻合金制品,延伸发展运动器材、航空航天等轻合金制品,形成包括轻合金材料、轻合金制品、轻合金成形设备与模具三大产业组成的轻合金产业集群。根据规划,到2015年,三明市重点发展铝合金材料、轻合金成形装备和模具以及汽车、3C产品、水暖器材轻合金制品,建立健全轻合金产业链,形成产值超100亿元。

围绕打造轻合金产业集群,三明市着力强化项目带动,积极做好项目策划,推进项目对接,力争每年开展对接投资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5-10个。同时,三明市将大力培育发展龙头企业,以瑞奥麦特公司为核心,优化、整合三明市现有材料、零部件和装备等相关制造企业,通过股权调整、兼并重组、引入增量投资等方式,建立产业集团,引导、培育成为三明市轻合金产业的龙头企业;进一步整合产业要素,集成政府资源,大力扶持轻合金龙头企业的发展,力争到2015年形成产值超百亿元企业1家、10亿元以上企业3-5家。

三明市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拟制定轻合金产业领军人才的选拔标准,采取灵活多样的人才政策和机制,引进和培养一批轻合金产业的领军人物,建立以曹海平博士为核心的三明市轻合金产业团队,力争在轻合金材料、轻合金成形制品、轻合金成形设备等方面都有自己的领军人才;将依托瑞奥麦特公司,建立三明市轻合金产业研究开发中心,并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轻合金博士后工作站。力争到2013年,瑞奥麦特公司的轻合金研发机构列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到2015年列入部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李远明 (责任编辑:胡瑜)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第8篇:轻工业特点范文

一、2015年工作回顾

2015年,全省轻工联社系统规模以上企业6957户,从业人员117.78万人。全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5846亿元,增长6.12%;实现利税1591亿元,增长5.23%;利润1013亿元,增长4.44%。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轻工联社系统中继续位居前列,为全省工业经济的稳定增长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一年多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认真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用新的发展理念指导联社工作

全省各级联社深入学习领会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积极用全会精神指导联社工作。省联社对贯彻五中全会精神进行了全面部署,并组织开展了《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联社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专题报告会、五中全会精神学习交流会等活动。认真学习领会五中全会确立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并对照联社工作,全面贯彻和融合这五大理念,用五大理念指导“十三五”发展工作。

(二)加强行业调研,做好经济运行分析和规划编制工作

去年,省联社对潍坊、菏泽、淄博的工艺美术、家电、家具等行业分别进行了认真调研,为行业分析奠定了基础。省轻工信息所主持开发的“山东省轻工集体经济运行及预测预警系统”运行良好、不断完善。每月对全省轻工集体经济各行业总体情况、重点子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运行情况、主要产品产量情况和行业经济运行特点等方面进行重点调度分析,并通过轻联网和《山东轻联信息》等渠道进行,为行业企业决策提供服务。积极对接“十三五”,完成了8个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编制并颁布实施。

(三)认真落实工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加快结构调整

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政府工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对其中由联社负责的家具和家电两个行业转型升级实施情况,建立日常工作调度联系制度,积极推进方案实施。组织了各市联社、行业协会、重点企业参加的“转型升级・香港博览”活动。省家具协会积极推进落实升级方案的工作实施,开展了“产业集群行”活动,走访调研宁津、周村、高密等家具产业集群、基地,与当地政府和企业共同就推进家具产业的转型升级进行深入研究。省家电协会积极到海容、康泰等多家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进行专业指导,切实提升全省第二梯队家电企业的竞争力。充分利用山东家电行业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广大中小企业开展人员培训、产学研合作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发展短板,提质增效。

(四)做大做强会展经济,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

继续培育和优化行业品牌展会,成功举办了第十二届青岛国际家具展暨第三届青岛家具木工机械及原辅材料展览会、第七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等6个大型展会。这些展会已打造成为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成熟行业展会,进一步提升了企业品牌形象和产品知名度。滨州市联社参与主办的“2015第三届中国・博兴工艺美术品博览会”,临沂市行办举办的“鲁光杯・2015(临沂)全国剪纸艺术展”,对弘扬传承传统工艺、倡导创意创新、促进产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繁荣全省的文化事业做出了贡献。省轻工信息所与多家行业协会合作,运用“互联网+”思维,采用虚拟现实全景技术,把行业展会实体场景,完美真实的在互联网上全景再现,打造永不落幕的展览会。

(五)加快产业集群建设,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去年全省新增了淄博周村中国软体家具产业基地、滨州博兴中国编织工艺品之都和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皮毛产业基地等3个部级基地。培育新建周村区、邹平县省电热锅生产基地等5个省级基地。济宁市轻纺办、滨州市联社等重视产业集群工作,在抓好原有特色产业集群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培育新的特色产业集群,辐射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全省国家和省级特色产业集群、特色产业区域已发展到136个,涵盖了57个县(市、区)和55个乡(镇、街办)。特色产业集群(基地)的设立有效提高了行业企业的集聚度和知名度,促进了企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

(六)加快行业人才队伍建设,为行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省联社与省人社厅、省轻纺工会等部门联合主办了“技能兴鲁”职业技能大赛,组织了家电、美术、皮革和五金等四个行业的省级一类技能大赛,继续做好技师、高级技师、首席技师、技术能手的评选申报工作,组织皮革、家具、家电等行业协会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培养选拔行业职业高技能人才,为行业和企业的健康、规范、有序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有3人获得“富民兴鲁”奖章,3人获得山东省首席技师。

(七)积极开展各项社务活动,推动联社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省联社积极参加中轻联三届五次理事会、总社七届五次理事会等全国性会议,与总社有关领导、兄弟省(市)联社进行交流沟通,分析探讨联社职能作用发挥、集体资产监管、加快城镇集体经济改革发展等工作思路。《中国工艺美术全集・山东卷》的编撰工作正在有条不紊进行,《山东省志・工业志・轻工集体工业篇》评议稿已经基本形成。各市联社(行办、协会)不等不靠、积极作为、开拓进取,围绕本地重点工作在企业改革改制、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招商引资、专业协会发展和集体资产运营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一年来,全省轻工集体经济取得了较好的业绩,得到了省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全国总社王世成副主任到山东考察调研时,也对山东联社的工作给予了表扬和鼓励。

二、2016年主要工作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也是十八届五中全会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五年决战阶段的第一年。抓好今年的工作,对于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省联社党组研究决定,2016年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贯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总的奋斗目标,积极应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主动作为,求真务实,集中精力抓好深化集体经济改革、加强行业管理指导、加强联社自身建设三大任务,努力实现“十三五”时期全省轻工集体经济发展良好开局。

(一)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助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

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分析研究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特征,抓住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的历史机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做好结合文章,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多做贡献。

一是依托县乡大力培植发展特色产业。充分发挥轻工行业投资门槛低、吸纳就业能力强、布点灵活的优势,以县乡为载体,以特色产业基地创建为抓手,突出地域特色,寻找结合点,依托县乡发展“一乡一业”和“一乡一品”,壮大乡镇特色产业集群。积极组织和吸纳贫困地区企业加入各专业协会,组织参加品牌展会,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认真总结推广一批特色产业乡镇先进经验,举办系列专题培训班,交流特色产业发展经验,助力产业扶贫工作。加强对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的指导,积极争取有关政策,为城镇化提供有力产业支撑。

二是推动工艺美术产业健康发展。深入挖掘、保护和发展以工艺美术为代表的工业文化产业,促进全省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大力保护以物质为载体的工业遗产、传统工艺和手工业作坊,带动和发展工业旅游。开发利用好齐鲁优秀文化元素,推动文化、创意、设计与工业消费品嫁接融合,提高消费品的文化含量和附加值。

三是加快工业与信息化深度融合。顺应信息时代浪潮,用“互联网+”思维和信息手段指导工作,推动互联网与传统轻工行业融合,在智能制造、个性化订制、网络营销等方面进行多种探索与努力,提升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强产业链协作,再造产业发展新优势,争做信息社会的推动者和贡献者。

(二)抓好“十三五”规划实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深入领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机遇,抓好8个主导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贯彻。加强规划的宣传培训,建立工作调度机制,推动规划落实。

二是建立“十三五”重点项目库。根据“十三五”规划目标和重点领域,建立全省轻工集体企业“十三五”期间重点项目库,将重点技术改造、技术创新、两化融合、节能减排、清洁生产、淘汰落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重点项目进行分类梳理,纳入重点项目库,分年度推进实施。共汇总了十三五期间项目94项,其中2016年实施项目37项。与上级部门进行了汇报对接,搞好项目跟踪服务,为企业争取各级政策的支持。

(三)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培植消费增长新动力

一是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机遇。深入学习领会国务院《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经济发展新供给新动力,以消费升级带动产业升级,以供给创新释放消费潜力。引导广大企业持续开展轻纺行业“三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程行动,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和技术进步,推进消费品产业向个性化、高端化、服务化方向健康发展。

二是制定行业企业生产条件规范。进一步加强行业指导和行业管理,着眼于产品质量、使用安全和绿色发展,2016年省联社将首先启动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家电和家具两个行业企业生产条件规范的编制工作,为今后行业准入、行业规范、行业提升提供可量化的考核标准。引导企业提升素质,提高生产经营要素水平,推动行业规范发展。

(四)加快城镇集体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城镇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一是充分发挥城镇集体经济作用。城镇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实现形式,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轻工集体联社是城镇集体资产的管理者和代言人,要充分发挥职能,主动抓好城镇集体资产的改革和管理工作。要重视城镇集体经济的地位,关注和引导各类新型城镇集体经济发展。

二是加强城镇集体资产管理体制调研。为更好指导和推进我省城镇集体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省联社成立了城镇集体经济发展改革研究课题组,围绕集体经济重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通过调研摸清城镇集体资产家底,认真研究分析城镇集体经济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以此为基础推动我省城镇集体经济发展改革政策法规的出台,促进城镇集体经济取得更大发展。

(五)加强各级联社自身建设,提高行业指导与服务能力

一是始终坚持服务宗旨。充分发挥各级联社组织和协会组织作用,增强自身功能,积极为轻工和集体企业服务。深入调查研究和了解行业企业经济运行情况,及时反映企业和行业诉求。总结企业家和广大会员的实践经验,研究解决行业改革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提高解决行业共性和突出问题建议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改善企业公平竞争、持续健康发展的环境。

第9篇:轻工业特点范文

2011年轻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6.74万亿元,比2002年增长6.67倍,年均增长22.57%;利润总额1.00万亿元,年均增长29.38%。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对轻工业造成严重冲击,在增速大幅下降、不少企业生产经营陷入困境的严峻形势下,国务院高度重视,将轻工业列为10个重点调整和振兴产业之一,出台了“促进轻纺工业健康发展六项政策措施”和《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了提高出口退税率、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一系列扶持轻工业生产的政策。通过实施《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有效地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至2011年的三年,轻工业年均产值增长19.8%、利润增长15.3%、出口增长12.9%,为“十二五”规划奠定了坚实基础。2011年轻工业规模以上企业以占全国工业14%的资产创造了19.1%的产值、17.3%的利润、23.8%的出口、24.8%的就业。至2011年加轻工业全行业底,全行业部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10个。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产值占轻工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的28%,轻工内外销比重进一步改善,内销占85.7%。

2011年,轻工全行业出口4431.1亿美元,出货值2.29万亿元(人民币),年平均增长16.78%。钟表、自行车、缝纫机、电池、啤酒、家具、塑料加工机械、日用陶瓷、灯具、空调、冰箱、洗衣机、微波炉、鞋、钢琴、农地膜、盐等一百多种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家具、家用电器、日用陶瓷、文教体育用品、自行车、钟表、缝纫机、皮革、电光源与灯具、制笔、乐器、玩具、眼镜、羽绒等行业出口额名列世界前茅。轻工产品在世界贸易量中的比重,小家电占到80%,空调器、微波炉、羽绒服、玩具占70%,自行车占65%,日用陶瓷占60%,电冰箱、鞋占50%,洗衣机占45%。轻工产品出口到世界2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成为很多轻工商品的国际制造中心和采购中心,成为重要的国际贸易集散地和供应地。

2011年轻工业全行业贸易顺差超过3000亿美元,成为国内主要的创汇型产业,为实现贸易收支平衡和外汇储备做出了重要贡献。出口市场到2010年已遍布世界255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出口市场中新兴市场所占份额逐年提高,2011年轻工业全行业首次超过关、欧、口等传统市场,出口市场多元化格局已经形成。十年来,轻工行业各类产品出口均有大幅增长,总体上表现出传统优势产业保持强势,新兴现代产业快速发展的格局。产业贸易竞争力指数变化情况显示,家用电器、文体用品、皮革、家具、金属制品、照明电器、工艺美术等产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轻工企业开始迈出“走出去”的步伐,海尔鲁巴工业园、俄岁斯乌办哩斯克经贸合作区、中法夏斗湖经贸合作区开始启动,家电、皮革等行业存海外设厂、销售处取得进展。

2011年轻工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91万个,占全国企业数的27.36%,就业人数2205万人,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就业人数的24.05%,年半均增长5.76%,加上规模以下企业,全行业吸纳就业人数超过3500万人。在饮料产品中有60%的产品是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浓缩苹果汁可为数百万果农带来约100亿元收入,茶饮料为茶农带来33亿元的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会展经济、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快速发展,助推地方经济发展。近十年轻工的展会实现了较大地发展,轻工业每年展览约为800-900个,占全国经济类展览的45%;轻工专业展览约为650个,占经济类展览的32%。轻工每年万米以上展会近60个,总面积约300多万方米。家居展、礼品展、缝制设备展、家具展、五金展、眼镜展、皮革展、家电展、自行车展、食品添加剂展、焙烤食品展、陶瓷展、乐器展、橡胶塑料展、制笔展、文体用品展、文房四宝展等国内外知名展会保持国内领先的地位。一些展会还上升到国际同类专业展前三名的位次,缝制设备展等已成为国际同行业第一大展。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与大连市政府联办的“中国国际啤酒节”,与宁波市政府联办的“中国国际家居博览会”等突显品牌展会特征,受到业内好评和社会认可。轻工品牌展会、特色展会已成为行业展会的龙头,成为帮助企业拓展市场、培育品牌、提高凝聚力、推广先进技术和国际交流的重要平台。展会正向国际化、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方向发展;向发挥服务平台、交流平台、行业自律平台作用的方向发展。起到了对轻工产业提升促进作用、对集群经济培育作用、对产业链形成拓宽作用、对地方经济拉动作用、对国内外市场拓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