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眼部护理小技巧范文

眼部护理小技巧精选(九篇)

眼部护理小技巧

第1篇:眼部护理小技巧范文

【中图分类号】

R2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7-0311-01

1 沟通的概念与意义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传递与交流,即人与人之间交流经验、观点、意见、情况或情感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通过语言和非语言行为来完成的。沟通的目的是为了彼此相互了解,达到共同协议,促使双方感情更加融洽。

2 门诊护士的沟通技巧

门诊患者来医院看病,在院内停留的时间比较短,护士与患者接触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比较容易发生沟通困难,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要提高门诊护士的沟通技巧。沟通技巧分为语言沟通技巧和非语言沟通技巧两种方式。

2.1 掌握语言沟通技巧

2.1.1 护理实践中沟通的主要方式是交谈,它是信息、情感交流的过程 语言要求清晰、规范,使用礼貌用语。文明礼貌用语是护患间进行交谈的一条准则,它不仅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要求,也是衡量护士文明修养程度和修养水平的标准。语言还应该是亲切、美好的。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美好的言语不仅使人听了心情愉快,感到亲切温暖,而且还有治疗疾病的作用。另外,护患关系还应建立在真诚的基础上,对患者的关心、体贴、尊重应发自肺腑,使患者感到护士的坦诚。

2.1.2 语言要灵活,繁简适宜: 对于文化素质较高的患者以及经常来院看病的患者,可使用较简洁的语言,只要患者能够理解就可以了。外地患者和老年患者,就要耐心地告诉他们具体的地点,应该怎么走。例如:同是问医院肾脏病科住院部这个问题,如果是经常来院的患者可能我们只要说往里面一直走第三幢楼二楼,而对于外地患者就很难理解,就要告诉他们往前走,穿过外科大楼,后面内科大楼的二楼。掌握好繁简适宜的原则可以提高沟通的效率,省时又省力。

2.1.3 沟通内容与沟通方法要和谐一致:

实际上沟通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其沟通方式有语言沟通、行为沟通,沟通的技巧更是灵活多样。具体操作时,应根据沟通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沟通方式[1]。例如在发热门诊一患儿的体温达到了38.8℃,他的妈妈万分焦急,急得只掉眼泪,不知如何是好,作为发热门诊的护士,马上协助患儿家长脱掉孩子身上多余的衣物,接着端来一杯温水,为孩子将退热药物服下,同时鼓励孩子多喝温开水,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半小时后孩子的体温降到了38℃,孩子的妈妈特别感激护士为孩子做的这一切,这就是有效的行为沟通。当护士看到孩子的妈妈情绪稳定多了,告诉孩子的妈妈以后遇到这种情况的处理方法:要先散热,退去身上的多余衣物,再用冰袋枕敷或者湿毛巾冷敷,也可以用温水擦浴,擦浴时禁擦前胸、后背,要将腋窝、腹股沟、窝等部位多擦几次。通过护士仔细耐心的讲解,孩子妈妈掌握了物理降温的方法,此时语言沟通就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患儿的家长也乐于接受,更加信任和尊重护士。 总之,门诊的护理工作不是简单的分诊,它体现着一种护理文化和职业素养。护患交流与沟通是现代医院以及护士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继护理操作技能之外的第二技能,形体语言是沟通的桥梁,口头语言是沟通的要素,良好的沟通对于构建积极和谐的护患关系至关重要,因为它体现了护患主体间的平等与尊重,情与情的交融,心与心的互动,情与理的沟通。

2.2 掌握非语言沟通技巧: 所谓非语言沟通是指语调、举止、行为和表情的沟通。患者步入医院,首先注意的是他视线所及的景象,并非说话的内容,即不论你是否开口说话,你的态度、行为、面部表情、衣着、一举手、一投足都不断地向对方发出信息,使患者产生一个很强的第一印象,患者会以这个印象来判断你的谈话和行为[2]。

2.2.1 作为一名门诊护士,首先要仪表端庄、举止文雅、有活力,力求稳重,给人以安全感,以向上的人格魅力出现在沟通场合,才能得到病人及其家属的认可和接受。我们门诊是医疗工作的第一线,是病人进行初步诊断,确定在门诊治疗还是住院治疗的场所。因此我们门诊护士对前来就诊的患者要热情接待,态度要和蔼,耐心询问病史,同时要具有广泛的医学知识和全面观察病人的能力及宣传健康知识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胜任门诊护士这一工作,才能得到病人及家属的信任及尊重。

2.2.2 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世界通用的语言,不同文化或国家的人对面部表情的理解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面部表情的变化是十分迅速、敏捷和细致的,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感情,传递信息。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神有时更是能够表达语言所不能表达的情感,来医院就医的患者都承受着不同程度的身体痛苦和心理恐慌,导诊护士用关切、怜悯、温和的眼神与患者交流,可使患者感到亲切,减轻恐慌。作为导诊护士,微笑是迎接患者的最佳面部表情,可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缩短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为有效沟通创造良好的氛围。

2.2.3 护士在倾听时应全神贯注,避免分散注意力的动作,距离保持适当,保持眼神交流,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会说话"是有一定道理[3]。目光可显示个性的某方面,也能影响对方的行为,适当地做些应,可以轻声说"是"或点头等,表示你接受患者所诉的内容,并希望他继续说下去。

3 小结

作为一名优秀的门诊护士,不但要掌握较广泛的医学知识,还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具有同情心,也要学习心理学、社会学、人际学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言语技巧以及自控能力,对不同疾病、不同心理状态的患者,恰当地运用表情、动作、体态姿势、语言等去引导,以取得患者的信任。总之,导诊护士在护理工作中要想与患者很好的沟通,关键是要把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实践相结合,把与患者沟通的技巧适当地运用于实际工作中,争取用最佳的服务接待每一位患者。

参考文献

[1] 申兴琴,任君梅. 门诊挂号护士与患者的沟通技巧[J].中国医药指南,2013,04期

第2篇:眼部护理小技巧范文

关键词:耳鼻喉科;门诊护理;沟通技巧

门诊是医院医疗工作基础部门之一,护患关系作为护理服务水平重要影响因素在门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耳喉鼻科护理人员于日常工作均需接触患者,故良好的沟通技巧可有效提升患者配合度,有利于病情诊断。本文了探讨耳鼻喉科门诊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耳鼻喉科门诊所接待的患者共112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年龄1~8岁,均龄(5.8±2.9)岁。观察组中男25例,女31例;对照组男28例,女28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沟通。观察组:应用沟通技巧行人性化沟通。

1.2.1非语言沟通 ①仪容仪表:仪容仪表是护理人员留给患者的第一印象,故端庄、整洁的仪容仪表可有效提升患者好感度,缓解患者心理紧张情绪;②眼神接触:眼神可流露丰富的情感思维,故护理人员应注重与患者眼神交流,尽量避免眼神对患者所造成的心理伤害,多微笑,消除医患之间的初见陌生感[1],缩短二者之间的距离,缓解医患紧张关系;③适当触摸:触摸可实现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进一步沟通,护理人员可在其专业范围之内,慎重选择触摸方式实现与患者的有效沟通,如在协助医生行耳鼻喉等检查时,可尽量减缓动作,控制力度,使患者感受到关心、安慰、支持等情绪,缓解患者检查紧张感;④就医环境:患者于医院就医时心理本就具一定紧张感,故护理人员可遵循人性化护理方式,于科室内外张贴就医指南等,使患者感受科室的温馨,缓解情绪紧张感。

1.2.2语言沟通 护理人员与患者语言沟通时需注重语言文明、尺寸的控制,话语表达尊重患者,使患者感知语言温暖,对于儿童患者而言,语言沟通应多具耐心[2],不可直呼其名,可礼貌且婉转的予以姓名称呼,最大化符合患者心理感知度;在患者做耳鼻喉相关诊疗时,需多注重与患者之间的沟通,缓解心理紧张感,一般而言,耳鼻喉科门诊患者所停留时间较短,工作较忙碌,故在此基础上,可一边行常规操作检查,一边与患者沟通,控制语言语速,把握节奏感,表现友好态度,理解患者。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6.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5.7%,观察组为100%,两组组间护理满意度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

3 讨论

护患沟通是医疗机构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门诊属医院人群集中且人员流动性最大的场所,医患关系紧张,矛盾常发,目前我国医院护理人员多存在数量不足且工作量较大问题,故长期高压及高责任感工作下,易致护理人员心理现紧张感,在与患者及其家属接触时,易致情绪冷淡,缺乏工作热情,语言表达不当等问题产生[3]。

有效的沟通本身便可实现对疾病的有效诊断,进一步促进医生对患者疾病的了解,为后期诊疗及有效配合打下基础,促进患者疾病康复,耳鼻喉科门诊护理人员其日常工作性质与常规护理人员护理工作具一定差异性[4],护理人员除需对日常器械予以消毒及隔离,维持疾病诊疗秩序等,还需辅助医生实现患者功能检查,如喉镜、听力及过敏原检查及测试等等,因此需更多注重对患者情绪的缓解及安抚,同时护理人员与患者交流时,仍需注重患者的个人空间性,保证适当沟通距离,保护患者隐私[5]。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行人性化护理,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可知,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人数43例(76.8%),较满意13例(23.2%),不满意为0例,满意率可达100%;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人数25例(44.6%),较满意23例(41.1%),不满意为7例(12.5%),满意率为85.7%,两组护理满意率对比具有明显差异,有统计意义(P

综上所述,耳鼻喉科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时行人性化沟通,可有效改善医患关系,提升医院整体医疗服务水平,提升患者配合度及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周红旭.门诊注射室中护士与患者的沟通技巧探析[J].大众健康:理论版,2012(7):109.

[2]钱荣英.小儿门诊输液室护士的护患沟通技巧研究[J].今日健康,2014(6):196.

[3]王小琴.探讨护患沟通技巧在门诊输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妇女:医学前沿,2015(3):168.

第3篇:眼部护理小技巧范文

关键词:护患关系沟通技巧健康教育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435-02

良好的沟通可以使护士及时的了解患者的情况,能够更好的来帮助患者。患者也能通过与护士的沟通来了解对疾病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从而达到患者与护士之间的和睦相处。良好的沟通技巧保证了健康教育的效果,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在糖尿病的健康教育中,要把沟通技巧贯通于日常护理工作的每个环节,护士的一举一动,姿态表情都会对患者的情绪、心理状态起到巨大的作用。和患者沟通时,护士的态度要亲切和蔼,让他们住院就受到尊重,最重要的是礼貌的称呼,用真诚的眼神拉近与患者的距离。护患之间这种信息的反馈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一方面可以获得更多有关患者健康问题的资料,帮助患者认识疾病,改善紧张情绪,从而达到减轻病痛和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另一方面可增强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使患者获得更多的帮助,以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

1做好门诊的健康教育

患者来自四面八方,年龄的差异、文化程度不同,门诊护士在护患沟通中,对患者要有所了解,用关怀的语言给人以温暖、安慰,解除患者的心理负担及不良的心理刺激,如告知患者注射胰岛素的操作步骤,做好自我监测的管理。在交流中,虽然语言沟通很重要,但恰当的沉默也可以给患者一个说话的机会,如对未使用过胰岛素注射的患者,他更多的是担心、焦虑,护士应沉默,让他讲述自已求医的过程,发泄他心中的苦闷,耐心地倾听下去,以点头来表示接受对方所述的内容,来达到有效沟通。

2做好病房的健康教育

患者自入院开始,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就要发挥沟通技巧,面带微笑,护士用温和的语言,热情尊重的态度,将自己的姓名、工作职能等向患者做介绍,使患者从生理心理上得到慰藉,并让他们懂得所患疾病的治疗、护理、预防及康复等知识,如下肢血运差的患者,护士应告知患者注意保暖,勿用热水泡脚,温度37度,每次洗脚后应保持脚指缝的干浄,冬天防皮肤开裂,应涂护理油保护皮肤;对餐后血糖高的患者,应告知饮食分餐及热量分布,建立有规律的生活制度;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应嘱咐严格控制血糖、血压,按时服药,注意休息,勿受累、受凉;如有视网膜病变的患者,护士应在生活上多帮助,指导患者严格使用降糖药,眼部滴消炎抗菌眼药水,注意用眼卫生,防止眼内感染,避免重体力劳动或激烈运动,定期复查眼压及视力;对于适宜运动的患者,建议半小时后散步,促进血糖代谢,防止餐后血糖升高。如心血管病变的患者,应告知患者注意卧床休息,保暖和饮食卫生,保持情绪稳定,协助卧床患者的翻身,若是在小房间应关好门窗,拉上窗帘;若是大房间,则遮好屏风,不要暴露患者的身体,否则会使患者失去自尊感和安全感。在临床工作中,患者因病痛折磨,有时会因痛苦、烦躁的情绪引起护士的不愉快,因此,在与患者沟通时,应谅解患者的不良行为和语言,为患者解除忧虑,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以求达到最佳的沟通目的。

3做好出院后的健康教育

患者出院后护士实行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来及时了解患者出院后的健康情况,并及时进行健康教育。如问询患者服药注射的情况,提醒正确服药,嘱咐患者严格执行饮食及运动疗法,定期自测血糖并记录,为下次复诊时给医生提供调整治疗方案的参考依据,有不适感时立即就诊。如听不清对方声音时,应及时告知对方,以免造成误会,可用“对不起,请您声音大点好吗”等用语。在语言交流中,讲话速度不能太快或太慢,对患者要热情,态度和蔼,解答患者所提出的问题,赢得患者的信任。

与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有针对性的采取沟通的技巧,如文化程度高的,他们就会经常阅读相关疾病的书藉,对自己所用的药物作用与副作用了解得很仔细,和这类患者沟通时,我们应语言表达流畅,针对性的回答问题。对文化程度低的患者,我们应主动沟通,用爱心、耐心去帮助他们,语言通俗易懂,通过科普书册、光盘,结合图片,让他们正确认识对待疾病,及时给予心理疏导。

4总结

护患沟通技巧的正确应用,不但可以培养护士的沟通能力,还能体现内涵。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有利于更好的实施健康教育,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学会自我管理,建立健康行为,只有这样,才能使有效的护患沟通来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第4篇:眼部护理小技巧范文

【关键词】 静脉穿刺;老年患者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患者也随之增加。许多冠心病的老年患者反复发病、多次入院,静脉输液就成了治疗的重要手段。静脉穿刺成功与否,不但直接关系到老年患者的身体康复,更有甚者,会成为他们心里上的障碍。因此,提高老年患者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是我们每位护理工作者研究的课题,现将自己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研究与探讨,总结积累的一些经验介绍给大家。

1 输液前的心理准备

1.1 护士要自觉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与职业情感,注意与患者的沟通,做好健康宣教,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增加患者的信任度,以利于心理放松,血管紧张度降低,易于穿刺成功。

1.2 护士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技术操作水平和心理素质,善于分析总结各种操作经验。操作前要全面评估患者血管及光线等各种条件,不要盲目穿刺,穿刺时要沉着冷静,注意力集中,一旦穿刺失败后,不要有心理压力,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给患者以合理的解释与安慰,安抚其激动的情绪,避免矛盾冲突。

2 静脉的选择

长期输液者,应有计划地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一般由远端小静脉开始(抢救情况例外),常选用弹性好、回流通畅、外横径较粗、便于穿刺和观察的部位,忌用末梢循环差的静脉,并采用交替注射法,如左右上肢静脉血管交替使用,使损伤的静脉得以恢复。同时避免选用靠近关节、硬化、受伤、感染的静脉。有研究表明,老年患者留置浅静脉套管时静脉炎的出现与血管管径有明显关系。管径越小,置管反应率越高,出现反应的时间也越早。特别是管径3 mm的静脉[]。

3 针头的选择

根据血管直径的大小、输液药物的种类及输液速度选择合适的针头。针头越细,针头斜面越短,对血管损伤面越小,越有利于保护血管。一般用5号半或6号头皮针,如果输入粘性较大的液体或需要滴入速度较快时,可选用9号头皮针。

4 穿刺手法的选择

老年患者由于机体老化,皮下脂肪减少,皮下组织松弛,血管活动度较大,并且,静脉管壁增厚、变硬、血管脆性增加,官腔狭窄,回血缓慢,凝血较快,穿刺困难。因此,穿刺前要仔细了解血管特点或生理异常,必须使其充分暴露,看清走形,摸清深浅和粗细。

4.1 选择手背静脉穿刺时,让患者不用握拳,采用自然放松法,术者以左手握紧患者手指根部,同时以拇指和食绷紧患者手背皮肤,固定血管下端以减少血管滑动,右手持针穿刺。

4.2 穿刺前以手指触摸一下所要穿刺的血管,如果血管滑动幅度较大,且管壁较硬,进针时先以针尖在血管上面压住血管,再直接准确快速刺入血管,同时穿刺力度稍大,这样可防止针尖沿血管外壁滑行,难以进入血管。

4.3 肥胖患者,在皮肤表面看不见血管的走行,可在静脉走行的区域以手指触压,由于血管的弹性较周围组织大,可感觉到血管的位置。若穿刺时有透空感,表示针头已刺人血管壁,见有回血,再沿血管走行方向进针少许即可。

5 固定的技巧

穿刺成功后,固定方式也很重要,除按传统方法固定外,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穿刺部位由于消瘦或骨节凸出等原因,致皮肤表面凹凸不平时,可在针柄下垫一棉球,使针体与血管平行,针头斜面不致贴在血管内壁上,使输液通畅。

6 无痛拔针法

拔针时应先关紧调节器,使点滴停止,尤其是刺激性强的药物,应轻轻按压输液管,使头皮针内有少许回血,再分离胶布,只留压针眼棉签的这一条胶布不分离,右手快速拔针后,立即有左手的大拇指顺血管方向按压两个针眼。由于进针角度及针梗走行方向不同,针尖刺入血管的针眼要比刺入皮肤的针眼高0.2~1.5 cm[2]。为了止血,需要同时按压这两个针眼。按压针眼时切忌边按边揉,反复揉按可使已凝血的血管针眼重新出血,造成一片青紫,影响下次的穿刺效果。

总之,静脉穿刺技术不是简单重复的工作,而是多样性、变化性、技术性的操作。有分析表明,老年患者的静脉穿刺技术有复杂性、多样性,对治疗起着关键性作用,静脉穿刺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效果、疾病的转归,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3]。

参 考 文 献

[1] 路玉全.静脉炎的预防性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1,20(5A):62-63.

第5篇:眼部护理小技巧范文

【摘要】静脉输液既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临床疾病护理中的重要手段。笔者借鉴国内外有关静脉输液的技巧方法,通过自身临床经验的积累,总结出在静脉输液操作包括配药、排气、选血管、持针 拔针与按压等环节中的技巧。

【关键词】 静脉输液;技巧

静脉输液是护理工作中的基本操作,也是医院治疗抢救患者的重要手段,更是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常规护理操作技术,如何稳、准、快、好地将治疗药物输注到患者体内,是护理工作研究的重要技术操作内容。本人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将静脉输液过程中有诸多操作技巧问题得以总结,希望能得到大家的关注推广。

在临床实践中护理人员输液技巧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疼痛和对一个医院护理和医疗水平的认同,同时也直接影响到护患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和谐。静脉输液技巧的掌握和应用关系到整个医疗护理的水平。

1 配置药液的技巧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和“三查七对”制度,药物应现用现配,以免放置时间过久增加污染机会导致输液反应。配药时应减少针头穿刺瓶盖胶塞次数,尽量使用一次性针头,这样既可以减少针头反复使用在锐利度和牢固度方面产生的问题又减少微粒。在配药时应尽量做到不浪费,以确保药物剂量的准确性 。同时我们要避免加药时瓶塞的进入。

1.1 在配制液体时,将针头斜面向上刺入皮塞,使针头与瓶盖保持一定的角度(约30~45°),并尽量减少穿刺次数。因为减轻了胶皮对针头的阻力和损伤,所以产生皮屑的机率也会下降。

1.2 在抽吸空针时,发现皮屑没有完全堵塞针头,可抽取适量液体将皮屑推出。如果针管中已有所用药物,则需立即更换针头,切记此时不可强行推压针管,也不可反复使用被堵塞的针头,以防肉眼观察不到的微小皮屑混入药物。

1.3 液体配制时,选择合适规格的针头也是非常重要的,过大易产生皮屑,过小易使针。

2 排气的技巧

打开输液器后先将过滤器接头处紧一下,然后将茂菲氏滴壶倒置,直到管液内液面达1/2,当液体将注入茂菲氏滴壳下端时,控制排液滴速在60滴/分左右,在通过过滤器前将头皮针、过滤器、输液管垂直,使液体缓慢通过,再放平排尽管内空气进行穿刺。这样大大减少了小气泡的产生。

3 选择血管的技巧

3.1 年老体弱患者手足静脉输液法 年老体弱及患多种慢性病的患者,手足静脉细小、表浅、皮下脂肪少,弹性差,血管缺少组织支持,活动度大,穿刺困难。因此,首先让患者手臂下垂扎止血带,这样手背浅静脉充盈度最佳。穿刺前应仔细了解血管的特点,看清走向,摸清深浅和粗细。进针前比一下针体与血管长度以决定进针长短;穿刺时不用握拳,自然放松,操作者左手拇指握患者手或足,以拇指绷紧皮肤固定血管下端以减少血管滑动。

3.2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法 通常选用两颞部及前额,尤其是前额发际边缘便于固定和留针,可用一指压住静脉一端,另一指前推,若立即充盈可作穿刺部位,若缓慢充盈说明血管逆向流动。留针应便于操作和固定,另外助手配合应保持一定的对视距离,太拘谨的操作缩小了患儿的视野会增加其恐惧感,致使其不易合作。进针角度一般取5°~10°为宜,角度过大则容易进针过深进入脂肪层,针头在血管下运行或扎穿,过浅则针头在皮内造成穿刺阻力,致使穿刺失败,增加患儿痛苦。较小的患儿或消瘦的患儿,血管走行明显,近似零角度进针可取得满意效果。

4 持针的技巧

4.1 静脉穿刺时,右手拇指、食指持针柄上下面,刺入皮肤后,拇指、食指持针柄前后面,穿刺成功率高,病人痛苦轻。因为在进针的开始,手持针柄的上下面,接触面积大,用力均匀,针头稳定,针头进皮速度快,痛觉作用时间短,病人疼痛轻。针头刺入皮肤后改为拇指、食指持针柄的前后面,以暴露针梗的尾部,便于观察静脉回血,以免刺破血

4.2 遇到血管有分叉,应在血管下0.5cm处进针,以35°角快速刺入皮下血管有分叉,应在血管下0.5cm处进针,以35°角快速刺入皮下后稍放平针头,当针尖已压着血管时针体角度再稍抬高25°快、稳刺入血管,见回血后放平针体再徐徐进入少许,用4条胶布固定。

4.3 对血管粗而明显易固定者,应以20°角从正面或旁侧进针;对皮下脂肪少静脉易滑动者,左手拉紧皮肤以固定血管,以30°角从血管右侧快速进皮刺入血管易成功

5 拔针和按压的技巧

5.1 拔针前彻底清除固定的胶布'右手拇指'食指捏住针柄'防止针头转动'将针头迅速拔出.

5.2 拔针时左手拿棉球轻置于针眼上方'在针头拔出后迅速将棉球压紧.

5.3 注意棉球应同时按压住针头进皮肤处与进血管处两个针眼.勿揉'按压2-5min.

5.4 针头未拔出前不可用棉球紧压以免增加血管壁'皮下组织'皮肤对针头的阻力'产生刺激性疼痛.

5.5 拔针前先关闭调节器'防止药液渗到皮下.为减少负压回血'关闭调节器时应尽量靠近输液管末端的过滤器.

参考文献

[1] 李春燕,黄 静,李 丽,等.北京地区静脉输液专业化发展现状调查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7):607-609.

第6篇:眼部护理小技巧范文

【关键词】静脉输液技巧

日常工作中,静脉输液不但是临床工作应用中最广泛的治疗手段之一,还是临床护理中的基本操作技能之一,也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生命过程中最方便、最快捷、最有效的治疗途径。熟练、流畅的操作过程不仅可以体现一个护士的护理操作水平还可以提高病人的信任度、满意率。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我总结出了以下有关静脉输液的技巧

一 静脉输液前的准备

护士个人准备:按工作要求穿戴整齐工作服、工作帽、口罩,保持手部清洁,精神饱满、干净利索地进行操作;

输液用品的准备:在治疗车上准备好一个治疗盘、安尔碘1瓶,棉签若干、输液贴或胶布,按医嘱和输液单顺序配好液体,在输液瓶上标明患者的姓名、床号以及加入药品的种类和剂量;

患者方面的准备:进病房后先与病人打招呼,如您感觉好些了吗?而后告诉病人:一会儿扎针可能会痛,我会尽量轻些,有什么不舒服请告诉我等等。

二 输液管排气技巧

首先将输液调节器提到莫非氏滴管下端并将其关毕,把瓶子挂在输液架上准备排气。右手把排气管(短管)打折,捏紧。这个过程中应该注意:千万不要让瓶中的液体流出,一方面会弄湿病人的衣服也浪费药液,另一方面,流出的药液会把排气管末端的过滤膜浸湿,使空气不能进入输液瓶中造成液体不滴。然后把输液管(长管)盘绕左手拇指与四指中间,用力挤压莫非氏滴管液体会迅速流入小壶中,打开调节器,将莫非氏滴管水平或45°度摆放,让水流沿管壁流下,以免将空气砸到输液管中形成小段气栓不易排出。使其液面充满1/2或多一点,然后讯速放开右手的排气管,让空气进入输液瓶中,利用连通器原理使药液快速流出并把空气排净,这样会非常快速有效地达到排尽空气的目的。

三 静脉穿刺技巧

选择穿刺部位应尽量找静脉表浅部位,这样显露明显、方便进行穿刺、疼痛轻、易于固定输液针头,还应同时遵循既不影响患者活动,又能满足病情需要的原则。静脉穿刺一般采用直接刺入血管法,过程是护士右手持针、针尖斜面向上,根据皮肤及血管情况调整进针角度,用右手腕力带动持针的三个手指,直接快速、连贯入血管,同时将针梗送入2/3并加以固定。捏针柄的手在整个操作中不移动、不换手,避免了针尖晃动引起疼痛。同时,由于直接刺入血管法不在皮下潜行走针,也避开了伴行的神经,微创、痛苦小。但对于老年人,由于其血液粘稠度高,静脉穿刺时回血较慢,所以针头进入皮下后穿刺血管时进针要缓慢,如感觉针已进入血管不见回血,可轻轻挤压一下靠近穿刺针头处的输液管即可回血。

四 输液管固定技巧

如果输液贴固定不当会引起针头滑脱,针尖刺痛,刺破血管。根据我在工作时的输液技巧,将第一条输液贴固定针柄,第二条带敷垫的输液贴覆盖针眼处,第三条输液贴固定头皮针管。这样完全就可以确保针不移位及针眼处的无菌。

五 输液管换液技巧

输液过程中,经常需要多瓶药液连续滴注,换瓶时可待液面下降至滴壶下段,用边旋转边轻轻挤压滴壶的方式拔出输液器,再插入另一瓶药液中。因为输液器插入输液瓶有一定的长度,瓶颈中的药液不能全部滴完,这样就可以减少残余药液的浪费。

六 拔针技巧

最佳拔针时间应该选择在输液瓶内药液滴完,输液管中残液面下降速度减慢或停止时,这样可以保证药物的治疗量,避免浪费。拔针时采用先拔后压的方法明显优于传统的先压后拔的方法。拔针前,先将调节器关小。在清除胶布时,应固定针柄,防止针头移动引起疼痛。同时将左手拇指指腹顺着静脉走向放于皮肤进针点和静脉进针点上,暂不加压;右手拇指和食指捏紧针柄上方的软管处,利用软管柔软的特性,使针柄自然地顺血管方向拔出。这样既可避免拔针时人为的方向掌握不当而导致针尖划伤血管壁,又可避免血液回流入输液管。

第7篇:眼部护理小技巧范文

关键词:护患沟通;外科护理;技巧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346-01

护患沟通不仅是护士与患者或家属间的信息交流过程,也是与之发生相互联系的重要形式。在现代外科护理工作中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开展护理工作乃至整个医疗活动的必要前提,也是维护人们身心健康使患者取得最好治疗效果的必要条件,护患沟通技巧的灵活运用则也是成功开展心理护理的必要保证。

1 外科护理人员首先应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护患关系中所起的作用

患者得知自己病情后部分患者会消极失望甚至绝望,以是一个“被帮助者”的角色向护理人员寻求帮助的,所以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既是照顾者、安慰者也是计划者、协调者、教育者、咨询者。

2 成功沟通的必要条件

2.1 良好的仪表:良好的仪表是建立良好第一印象的前提,衣帽整洁、面带微笑、态度和蔼、坐立行走符合职业规范的护士有利于建立威信,增加患者的信任感。

2.2 有同情心和同感心:多数外科病人入院后需要手术治疗,他们会焦虑恐惧感重,护士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做到热情关心并理解患者的感受,体谅患者并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细心的操作,精心的护理,设法让患者的心理保持最佳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为护患沟通交流打好基础。

2.3 提高自身素质修养控制不良情绪 护理人员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时刻以积极的情绪感染患者,为患者提供一个令人愉快的心理环境。

2.4 提高综合技能要不断丰富相关的科学知识,学习护理专业知识及相关知识,在整个专业生涯中利用一切机会充实更新的知识,提高综合技能,过硬的护理技术能赢得患者的尊重和信赖,这就更易于沟通了。

3 沟通技巧

3.1.1 称呼用语一般以全名开头后面附加同志、先生、小姐、或大伯、大爷或师傅、老师、经理等尊称,使对方从心理上产生被认同和情感上的接纳。

3.1.2 当患者入院时要主动谦虚热情的作自我介绍(姓名、班次、工作职责),同时介绍病房环境及各项制度,使患者心中有数,有利于患者更快进入患者角色。

患者住院期问更要不断的注意其情绪变化,主动与患者交谈,帮助其正视现实,尽可能给予心理支持,常言到:良言一句暖三冬,通过真心交谈让患者感觉找到了知己,心情会变的舒畅,更有利于接受治疗。

3.1.3 护理工作者要耐心倾听。听患者倾诉时始终注视对方,适当点头或“嗯”、“噢”等表示自己用心听和鼓励对方继续讲下去,必要时重复一遍所听到的内容,并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3.2 总之在语言沟通上要把自己的真实情感融化在交流的内容中,尽量满足患者的康复需要,使患者迅速适应新环境,安心入院,为顺利完成以后的各项护理与治疗工作打下好基础。

3.2.1 面带微笑与患者交往可以展示自己良好的人格,如绷着脸皱眉或将眉毛上扬、眯眼、斜眼、嘴唇紧绷等都不利于建立良好印象。

第8篇:眼部护理小技巧范文

关键词:整体护理;病房;护患沟通;技巧

中图分类号:TU24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流, 包括所有的被人们用来给予和接收信息的符号和线索。沟通可分为语言性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以人体语言(非语言行为) 为载体进行的信息交换称为非语言沟通。在临床护理实践中, 护理人员常常需要应用适当的沟通技巧去收集患者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文化等多层面的健康资料, 以制定护理计划并同时建立和发展良好的护患关系。然而很多情况下, 护理人员往往把重点只放在语言沟通技巧上而忽略了非语言沟通技巧的应用, 从而使护患沟通的有效性大打折扣。由于非语言沟通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又可跨越语言不通的障碍, 所以, 往往比语言性信息更富有感染力。因此, 护理人员有必要掌握一些非语言沟通的知识并在临床工作中运用适当的非语言沟通技巧以增加护患沟通的有效性, 从而提高整体护理的水平。

一、护患沟通的重要意义

语言在护患沟通中非常重要,在临床工作中,掌握语言沟通的技巧注意使用语言时的规范性和灵活性,讲究语言的艺术性,对于护患关系的和谐起着积极作用,可以促进护患关系的融洽,减少护患矛盾,达到让患者满意,在临床工作中非常重要。

护患关系是护理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人际关系。护患之间的沟通及交往,在护理工作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是护患关系是否融洽的重要条件,也是医护工作人员的文化修养及护理水平高低的标准。在护理工作中,应当使用恰当的言语、精湛的专业技能,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在医疗护理活动中,护士要积极配合医生的诊治,也要顾及患者的情感需要。多一些问候和关怀,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紧张、焦躁的心情,使患者轻松的配合各项医疗检查及护理操作。要求护理人员要不断的完善自己,掌握和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业务水平,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

护士服务的对象是患者,护士的沟通技巧与患者情绪变化密切相关。语言的作用至关重要,所以护患关系的质量对改善医疗环境起着极其深远的作用,而护患之间沟通则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关键。

二、整体护理模式病房护患沟通的技巧

1、 认真倾听

认真倾听不仅是指听对方谈话的单纯过程, 包括生理。认识和情感的过程, 如患者向我们护士谈其疾病的发病过程中, 护士应集中注意力, 耐心聆听其有用信息部分, 并在倾听过程中表现出乐意听讲的语言, 如点头、身体前倾并发出一些表现注意听讲的声音,如“嗯”、“哦”。总之, 认真倾听既可表示你的同情心,让病人感受到重视,心理上得到满足,又可以了解其需要, 收集完整的资料, 制定出适合病人的护理目标和措施。

2、整体护理中的语言交流

与病人进行交谈时, 针对不同的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的病人选择不同的语言, 如对文化层次低,不懂医学的病人, 尽可能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便于病人理解; 对文化层次较高,想了解医学知识的病人, 我们讲些医学哲理及疾病过程, 帮助病人掌握有关知识。在收集病人有关资料时, 我们首先礼貌称呼对方, 然后自我介绍, 说明交谈的目的, 在交谈中使用“护士文明用语”, 特别注意用好称呼语, 问候语, 尊重语, 请字当头, 谢不离口, 常说对不起, 使病人感到亲切。同时在交谈中注意语言的准确性, 科学性和教育性。通过积极的语言沟通, 既能解释病人的疑难问题, 消除思想顾虑, 又能激励和指导病人, 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3、整体护理中的非言语沟通

与患者非言语沟通是指护理人员利用大方得体的仪表(包括着装打扮、气质风度)和和蔼亲切的体态语言(包括面部表情、身体形态、语调语速、手势、眼神) 等影响患者, 使其尊重、信任医护人员及其护理工作并愿意合作治疗疾病。作为护士, 更应以美的形象从情感上征服病人, 使他们保持良好心境, 以利于恢复健康。事实上, 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态度特别在意, 护理人员的耐心、友好、善良和周到的护理服务, 更能体现对他们的关怀和尊重, 有助于他们积极合作治疗。

仪表: 仪表是非语言沟通的首要因素。护士端庄的举止言行、良好的气质风度、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可使病人不安的心情得到安慰。着装整洁, 仪表大方,不浓装艳抹, 可显示出护士精力充沛、自信, 给病人安全而受尊敬的感觉。露于帽沿外卷曲的头发、艳丽的高衣领、咯咯作响的高跟鞋、浓装艳抹等, 都与护士工作的性质和病房幽静的环境很不协调。服装的脏、乱、破会使病人产生不信任、害怕和厌恶的感觉。事实上, 患者更愿意接受面容形体好、端庄大方、言语流畅悦耳、动作敏捷的护士的护理服务。

体态语言: 体态语言是通过人的姿势、步态、面部表情、目光等传达的信息。轻柔的动作、友好的表情、端庄的仪表等都有着丰富的内涵, 和动听的言语一样, 在交流中起相当大的作用。护士和病人都可以从相互的姿态、眼神、表情、动作中感觉出温暖、理解、安慰、厌恶、焦虑不安等各种情感信息, 其作用比言语传达更强烈和真实。如急重症病人表现出紧张、恐惧的神情时, 医护人员从容、镇定的护理和坚定、鼓励的目光可使病人情绪逐步稳定, 并积极配合治疗。在治疗

过程中, 尤其是急重症患者除有焦虑、紧张、恐惧的心理外, 还会出现“童心复萌”现象, 这是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表现出来的强烈的安全需求。此时护理人员可以握住病人的手。这一简单的体态语言, 会让病人体会到护理人员的关心, 使他们感到安全, 从而缓解紧张情绪, 有利于疾病治疗。相反, 一些不良体态习惯会给护理工作带来消极影响。如: 走路慢慢吞吞、一步三扭、边走边哼小调, 就显得懒散、怠慢与失职。护士在工作中大惊小怪或有意躲避病人或家属的正常接触,都会给病人带来不快与痛苦, 从而影响护理工作者在患者心目中的形象, 影响护患沟通的有效性。

4、关心和帮助患者

患者的心理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患者转归和康复, 在实际工作中与患者接触最多的是护士, 最了解他们的是护士, 患者在陌生环境别需要温暖和帮助。护士要针对不同病情、不同性格进行心理护理, 使护患双方在感情上、心理上相互沟通, 促进彼此了解, 使患者对护理人员心诚悦服, 达到积极配合治疗恢复健康之目的。

5、注意控制情绪

护士不应向患者发怒, 要设法控制自己的心态, 以唤起患者的治疗信心, 增加其安全感。切忌把不良情绪带给患者, 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 激化护患关系, 这正是护士良好的教养和美好心灵的表现。

总之, 整体护理模式中护患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广大护理工作者要进一步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不断学习和运用护患沟通技巧,以便更好地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洪兰. 加强护患沟通 减少护理纠纷[J]. 中国医药指南, 2008,(19)

[2] 王冬梅. 护患沟通不当而引发护理纠纷的原因与防范对策[J]. 中国民康医学, 2006,(16)

[3] 邵小丽, 姚春艳, 姜亚波. 浅析护患沟通对预防护理纠纷的作用[J]. 吉林医学, 2006,(10)

第9篇:眼部护理小技巧范文

采血技巧:临床上抽血一般多用5~10ml的一次性注射器,取下针头,套上5号半头皮针抽血,操作简单,成功率高。方法是将一次性空针的注射针头取下,把5号半头皮针套在空针上,穿刺操作同打输液针一样。穿刺成功后,左手只需固定好患儿的肢体,右手回抽血即可。由于头皮针是软管而且长,可以随患儿的肢体活动而活动,而不会因为强行固定针头在患儿活动时刺破血管。

采血部位的选择:对于婴幼儿或新生儿采血来说,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采血需要量10ml时(血培养、血气分析、抗凝试管、再干操)婴幼儿或新生儿静脉采血难以成功。现我科一般首选桡动脉,此位置在掌面正中外侧1/2桡关节处(是成人测脉搏处),因此位置较易暴露,患儿任何舒适卧位都可。操作者左手握住患儿拳头,顺着血管走向把轻轻拉直。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以动脉搏动最强点为圆心直径>5cm),同时消毒操作者右手示指、中指指腹。用已消毒好的示指、中指摸清动脉搏动点。左手拇指、示指背面绷紧皮肤。右手持5号头皮针连接注射器。在搏动点最强下约0.3cm处5°~45°角进针,见鲜红色回血,停止进针。左手固定好患儿穿刺手,防止针头移位。右手持注射抽吸,若抽吸有困难,稍转动针头位置,直至抽吸顺利。抽取所需血量后,用无菌干棉签按压穿刺点,迅速拔针。棉签按压约5分以上,凝血功能障碍者按压时间延长至10分,见无出血后,再用无菌医用胶布压贴针眼,防止针眼再出血及感染。采血后,按需要分别注入所需试管(先注入血培养、血气分析、抗凝试管、再干操试管等)。其次是头皮颞动脉,因头皮颞动脉能用肉眼看到其动脉搏动和走向,可沿其走向,由浅入深进针,使进入皮下及血管内针的长度较多,不易滑出,对不配合的患儿也便于固定,而且类似于头皮静脉输液法的手法及固定,易学易掌握,穿刺并发症少,减轻了患儿的痛苦,穿刺后便于观察有无供血不良及出血倾向,方便且安全,家长也易于接受。股动脉、静脉易滑动,一般不做穿刺采血,而且损伤性大,易出现瘀斑,甚至血肿,给患儿带来痛苦。

留置针采血:新入院的患儿需要急采血,在静脉输液时,选择较大,充盈度好、粗直、有弹性的静脉。用留置针接空针先采血后输液,可一举两得,既减轻了患儿2次穿刺的痛苦,又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同时增加了家属对护士的信任感,有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静脉穿刺输液的技巧

头皮静脉穿刺进针及潜行的角度:头皮静脉表浅,穿刺失败的原因大多是因为进针过深。正确的方法是:在距静脉最清晰点向后移0.3cm处将针头近似平行刺入头皮,然后将针头稍挑起沿静脉向心方向穿刺,关键就是进入头皮后潜行的角度,要有一种挑起头皮进针的感觉才行。

采用盐水针穿刺:小儿头皮穿刺,两三岁的婴幼儿以及周围循环不良的患儿,由于静脉管腔细,静脉压低,血管不充盈,穿刺成功后回血慢或不回血,往往误认为穿刺失败而重新穿刺,既增加了患儿的痛苦,又增加了护理工作量。这样的患儿可采用盐水针穿刺,方法是:输液器排气成功后关闭输液夹,分离头皮针与输液管,留置针连接抽有生理盐水的5ml注射器相接好、排气。选择穿刺部位后,常规操作、穿刺,感觉进入血管而无回血时,可缓慢回抽注射器,见回血后再进针少许后胶布固定,感觉进入血管而回抽注射器仍无回血时可轻注少量生理盐水,如果推注顺利,注射局部无渗出肿胀,患儿无哭闹,较大患儿自述无疼痛,说明穿刺成功,可胶布固定,连接输液管。但中间环节一定要保持无菌,同时防止进入空气。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如下:①头皮注射时,可在额头中间发际处或两侧颞部,按解剖位置体会血管走向,在这些位置用双手将患儿皮肤轻轻向中间挤压,可看到平行于血管走向的隆起或浅沟,血管即在其隆起或浅沟内,松开皮肤,用指尖或指腹垂直于血管走行触摸其隆起或浅沟位置,在隆起部位可触摸到隐约的血管弹性,在其浅沟部位就可摸到浅沟。这样的血管虽然不好观察和寻找,但一般管腔较粗而直,易固定。②选择手背静脉时,也可根据解剖位置体会血管走向或仔细观察血管的体表投影,然后左手握紧患儿手指根部及手指,绷紧皮肤,右手大拇指反复摩擦血管走向处局部皮肤或示指、中指、无名指轻轻拍打静脉数次,力度以患儿不疼痛为标准,等血管充盈后再进针,成功率较高。③留置针穿刺成功后,送针长度的问题。一般的留置针要求全部送至血管内。新生儿的头皮静脉较短而细脆分岔多,临床根据情况酌情送入,送入不当,经常可刺穿血管导致失败或送至血管分叉处或位置不当,导致输液不通畅。④留置针穿刺血管的选择:选用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避开关节、易于固定的血管。一般选择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及分支较粗的血管,以及手背静脉、肘正中静脉等。

其他:头皮针去掉针头可代替鼻导管做新生儿或婴幼儿的鼻前庭导管吸氧用;还可代替肛管用于新生儿或早产儿生理盐水灌肠用,也用于药液量较少的(如水合氯醛、思密达等)保留灌肠用,由于这些患儿灌肠时,所用液量较少,一般用5~20ml空针抽吸灌肠液,接头皮针,空针内留有0.2~0.3ml的空气最后推入,即可灌入所有药量。

讨论

由于儿科患儿年龄小,体重轻,用药剂量也少,经常是只用一支药物的几分之几。所以儿科护士一定要不断的总结临床经验,如动脉、静脉穿刺,无痛注射,及吸取药液或稀释药物等技术。掌握这些经验与技巧(精确、娴熟、敏捷、高效),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护患纠纷。同时也满足了患儿及家属的要求,提高了患儿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论文关键字儿科低年资护士经验技巧入门

论文摘要总结儿科临床工作的经验与技巧,如动静脉采血的技巧、静脉穿刺输液的技巧等十余项护理操作技术。

参考文献

1刘淑娇,王华.头皮针穿刺输液不同持针手法患者疼痛程度比较.齐鲁护理杂志,2003,9(12):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