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陆川父亲范文

陆川父亲精选(九篇)

陆川父亲

第1篇:陆川父亲范文

戈壁黄沙见证困境爱情

2014年5月,陆川赴北京海淀区一家临终关怀医院做义工,与胡蝶不期而遇。陆川是享誉海内外的青年导演,执导的《寻枪》《可可西里》《南京!南京!》等影片,先后荣膺亚洲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等十多项殊荣;胡蝶是央视名牌栏目《朝闻天下》《今日亚洲》的美女主播。虽然此前两人从未谋面,但熟知对方的名字。得知胡蝶已在这里做了5年义工,陆川诙谐地说:“你不仅是一只漂亮‘蝴蝶’,还是一只有爱心的‘蝴蝶’。”胡蝶淡然一笑:“能让老人舒心地笑,我也得到了快乐。”

在公共护理室,胡蝶打来热水,给一位老太太洗脚:陆川帮一位瘫痪老大爷剪指甲、掏耳朵,用轮椅推他去院子里晒太阳。路过厨房,见墙壁有雨水浸过的痕迹,陆川问院长:“是不是厨房漏雨?”院长轻叹道:“咱们是福利医院,不盈利,挤不出经费修缮。”陆川悄然赶往附近银行,取出2万元交给院长。有爱心的男人,在胡蝶眼里有种别样的帅气。两人均给对方留下美好印象。

6月中旬,陆川执导的影片《王的盛宴》举行作品研讨会,他邀请胡蝶参加。与会者大多是电影界权威,大家对陆川一片溢美之词。只有胡蝶在肯定陆川的同时,提出不同看法:陆川的镜头语言和讲故事能力,还有提升空间,画面还可以拍得更唯美一些。

研讨会结束,陆川向胡蝶发出邀请:“去我陋室坐坐吧。”胡蝶想深入了解这个有内涵的男人,没有反对。一进家门,胡蝶大吃一惊,与其说这是家,不如说是个书库:床铺、壁橱、书柜、茶几、阳台堆的全是电影、哲学类书籍。陆川告诉她,自己除了拍片,其余时间就是在家里读书。喜欢阅读的胡蝶,越发现陆川与自己的共同点很多,一丝异样情愫在心中滋生。

胡蝶时年30岁,出生于西安@书香门第,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专业。2008年,胡蝶勇夺第五届央视主持^大赛桂冠,随后调入央视工作。

一个是青年才俊,一个是美女主播,彼此像磁石一样相吸。此后,说不清是谁请谁,两人经常一起喝咖啡、听音乐会……胡蝶的感情是一张白纸,而陆川情途坎坷:2005年,他与前妻因性格不合离异:执导《南京!南京!》时,陆川与美女演员秦岚产生感情,这场爱情也于3个月前随风而逝。情感的创伤,让陆川对爱情望而却步。

胡蝶像一只美丽的爱情鸟,盘旋在陆川的生活天空。这年6月,陆川执导的影片《鬼吹灯》在甘肃阿克塞开机,胡蝶多次赶往剧组探班。在片场,她见证了陆川的另一面:平时内敛的他激情飞扬,手舞足蹈给演员说戏,指挥群众演员走位,镇定自若地调度灯光师、摄像师、道具师……一剧组驻扎在山沟里,四周是茫茫戈壁,风吹满头满脸都是沙子,陆川经常和着黄沙咽下盒饭。每每看到这种场景,胡蝶内心就萦绕阵阵疼惜。

8月3日,胡蝶第3次来现场探班。每次见到陆川,她能感受到对方眼里特别的神采,但陆川从不对她说一个“爱”字,更没有亲昵举动。

陆川是个严谨的导演,每个道具、每组镜头都要求完美,导致资金超出预算。9月初,剧组资金链出现断裂,影片面临停机,陆川急得满嘴都是水泡。胡蝶得知后匆匆赶赴片场,将银行卡交给陆川:“卡里50万是我多年的积蓄,你先拿去应急,我再找朋友想办法。”面对热情似火、重情重义的胡蝶,陆川心中沉睡的爱彻底复苏。他含泪揽胡蝶入怀:“这辈子我不会错过你!”漫漫戈壁黄沙,见证了这份困境中生长的爱情,胡蝶洒落一脸幸福热泪……

汤汤水水的爱遭遇阻力

胡蝶积攒这笔钱不容易,陆川不忍给她添负担。几天狂轰滥炸的电话后,陆川终于从一家投资公司融资两百万元,缓解了剧组的燃眉之急。胡蝶返京不久,收到了陆川快递过来的银行卡。见里面的钱一分未动,她不解地问:“恋人就应该患难与共,你为什么不接受我的帮助?”陆川动情地说:“男人真爱一个女人,是不会向她借钱的。”一句话,让胡蝶更信赖他。

2014年9月下旬,《鬼吹灯》杀青,陆川返回北京休整。3个多月剧组生活,严重透支了陆川的体力和精力,他脸色憔悴,整整瘦了6公斤。胡蝶想到靓汤最能补养身体,于是买来各种食材为男友煲汤。陆川喝得畅快淋漓,胡蝶笑道:“你这么爱喝,我以后经常过来给你煲汤。”“你工作也不轻松,别两边奔波照顾我了。”胡蝶认真地说:“爱情是朵双生花,一面是幸福甜蜜,一面是责任奉献,女孩子不能光享受不付出。”陆川感慨万千:经历那么多情感沧桑,上苍还将胡蝶这么优秀的女孩送给自己,今后一定要好好珍惜。

胡蝶住在朝阳区,陆川的家在海淀区,每次赶去给男友煲汤,路上要花1个多小时。遇上塞车,胡蝶比预定时间晚到,陆川就站在阳台眼巴巴地眺望。两个月后,陆川的气色明显好转,这种汤汤水水的烟火爱情,也将两人的心连得更紧……

这年11月,胡蝶回西安探望父母,如实将恋情告知二老。胡家父母看过陆川执导的影片,钦佩他的才华,但对他的个人生活一无所知。父亲胡煜上网一搜索,大吃一惊:陆川比女儿大12岁,离过婚,与秦岚相爱多年,还与高圆圆、张静初传过绯闻。胡家父母血压急剧飙升,怎放心将单纯的女儿交给情史如此复杂的陆川?胡煜问女儿:“陆川为什么离婚?为什么几次恋爱失败?难道都是女方的责任吗?你真的了解他吗?”父亲一连串疑问,将胡蝶问蒙了。

都说恋爱中的女孩智商为零,难道自己也犯了这种错误?返回北京,胡蝶问陆川:“对不起,我可能会触碰你的伤痛。你为什么离婚?为什么多次恋爱失败?请如实告诉我。”陆川平静讲述:“那时太年轻,我和前妻不懂包容和迁就,加之生活理念不同,我们选择友好分手。其实,离异没有绝对的谁对谁错。后面几段爱情,我也很真诚很投入,但就是缺乏结婚的冲动,也许我和对方都不是彼此生命中的另一半。与你在一起,我的感觉截然不同。”

陆川言辞恳切,胡蝶相信他说的是卖情两天后,她在电话里告知父母:“爸妈,陆川以前那些感情纠葛我都了解清楚了,不牵涉他道德人品问题,请你们接纳他。”但胡煜和老伴还是不放心,阻止文儿与陆川来往。老两口还几次给陆川打电话,明确要求他离开女儿。陆川黯然神伤。2015年元旦,伴随京城一场瑞雪,陆川与胡蝶的爱情也冰冻了。就在这天上午,他忍痛向胡蝶提出分手……

婚姻是开在疼痛里的花

胡蝶含泪问陆川:“为什么这样对我?难道你爱一个女孩只有3分钟热情?”陆川黯然长叹:“你爸妈一次次在电话里要求我与你分手,我不忍伤老人的心。”“那你就忍心伤害我?我没想到,作为一个男人,你连这点压力都扛不住。”一句话,激发了陆川男人的责任与担当:“那咱们就联手让二老了解我,接纳我。”胡蝶笑中带泪:“这才是我欣赏的陆川。”

为让父母全方位了解男友,胡蝶找到陆川的好朋友姚晨、刘烨和范伟,请他们客观评价陆川,然后拍成视频。姚晨说:“陆川非常仗义。有次一位朋友向他借钱买房,恰巧陆川手头紧张,便向同学借了30万交给朋友。”刘烨评价道:“陆导综合素质高,接受新生事物快,与比自己小一个年代的人相处,都没代沟。”镜头前,范伟露出朴实的笑:“陆川具备好男人的潜质,遇到气场相投的女人,肯定是模范丈夫。”

胡蝶将视频通过网络传给父亲,胡煜和老伴一遍遍看,每个字、每句话都熟记在心。不知不觉间,老两口心中的担忧有所缓解。2015年1月底,陆川随胡蝶赶往西安拜见胡家父母。当晚意外停电,老人正准备摸黑出门买蜡烛,被陆川一把拉住:“伯父,这种小事我来。”说完就“噔噔噔”跑下楼。点燃蜡烛后,胡家父母走到哪个房间,陆川就跟到哪个房间,生怕他们看不清摔倒。

陆川身高1.79米,儒雅帅气,出身和职业也无可挑剔:对照视频中朋友对他的评价,胡煜和老伴心中的块垒彻底化去。胡蝶给父母吃定心丸:“我已32岁,早已不是青涩小女孩,不会随便爱一个男人。爸妈,陆川真的与我气场相投,我们在一起很和谐。”陆川趁机表白:“伯父伯母,胡蝶是你们的亲闺女,以后我就是你们的亲儿子,我俩一道给你们尽孝。”胡家父母不再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挑剔陆川,从心里接纳了他。

两边父母对儿女的婚事都很重视。正月初六,陆川的父亲陆天明与胡煜夫妇第一次在北京见面了。陆天明是著名作家,以《大雪无痕》《省委书记》《黑麻雀》等数十部力作享誉文坛。幽默风趣的他与胡煜相谈甚欢,一对准亲家谈家事、文学、哲学和儿女,妙语连珠。此时陆川已44岁,胡蝶32岁,两边父母希望他们早日完婚。为让父母心安,陆川和胡蝶决定尽快结婚。

3月1日,陆川调皮地向胡蝶求婚:“嫁给我吧,我的女神,给我一个做贤夫的机会。”女人天生爱浪漫,胡蝶给他出难题:“你必须送我一份最独特、最温馨、最具纪念意义的礼物,我才答应嫁给你。”陆川犯难了,什么样的礼物才符合这三个条件?一番思索,陆川有了主意。此后,他在胡蝶生活中消失了一个星期。其间胡蝶要求见面,被陆川婉拒:“没时间,我在准备求婚礼物。”胡蝶的胃口被吊起来了,迫切想揭开谜底。

3月7日,是一年一度的“女生节”。陆川将胡蝶请到家里,将所有窗帘都拉上,屋子里顿时漆黑一片。胡蝶惊疑间,陆川打开了投影仪,《因为爱情》的片头曲响起,雪白墙壁上映射这样一行字:‘馑以这部爱情微电影,献给我最爱的女神胡蝶。”原来,陆川将两人300多幅照片制作成动感flash画面,再配上精美解说和音乐,以这种形式还原两人相识相爱的点点滴滴。临终关怀医院的深情对视、西域大漠的不离不弃、烟火厨房的营养靓汤……往昔熟悉的场景一幕幕映入眼帘,胡蝶被浓醇的爰包围。

十分钟后,微电影结束,屋里所有的灯同时亮起。陆川手捧玫瑰花,单膝跪地向胡蝶求婚:“我的女神,嫁给我好吗?”胡蝶接过玫瑰花,满脸都是幸福泪:“我答应。”陆川将钻石婚戒套在胡蝶的无名指上:“你被我套牢了,再也跑不掉了。”胡蝶甜蜜颔首:“我心甘情愿被你套,期限是一辈子。”

第2篇:陆川父亲范文

外安内狂,好学生做起了电影梦

童年的陆川不怎么爱学习,并不是十足的乖学生,在他平静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不安分的心。由于个子高,他被老师安排在最后一排,后面坐的都是蹲班生,很快陆川就和他们搅到一起,打得火热。老师有些担心,就叮嘱他:“陆川,你少和他们搅在一起,这对你没有好处。”陆川听了不言语,也不反驳。

在老师和父亲严厉的目光中,陆川一直像他们所希望中的那样成长。直到16岁,看了张艺谋的《红高粱》后,电影那极具表达力的镜头,把陆川心里的热情全部唤起。从此后,陆川对电影产生了特殊的痴迷。高考前,他对父亲说:“爸,我想考北京电影学院。”听儿子要考电影学院,陆天明呆了,这和自己的希望太远了。于是就说:“考电影学院不是那么容易的,你别想什么是什么!”

第二天陆川放学到家,发现家里来了个女孩,陆天明就介绍:“儿子,这是我单位分来的导演,让她看看你适不适合做影视。”看到这个年轻女孩,见生人就脸红的陆川脸噌地红了,女导演看了看陆川:“你给我做一个小品吧。”陆川一下子手足无措了:“小品是什么啊?我没做过。”陆川吞吞吐吐,很不自信。见他为难的样子,女导演说:“那你随便给我演点东西。”陆川从没在别人面前表演过,他不敢当着人表现。看着陆川羞涩的样子,女导演笑了:“做导演是吃开口饭的,我看你这性格,好像不适合做这个。”陆川热烈的电影梦,被女孩的话轻轻地摧毁了。

同年,陆川考入南京国际关系学院。毕业后成为国防科工委的翻译。1995年冬天,一个偶然的机会,陆川经过北京电影学院,那天天很冷,看门的没拦他,就是看门人的疏忽,使陆川走进门去,看到一张残破的招生简章,这次偶然,改变了陆川的一生。他的电影梦再次燃烧起来,他奔回家里,冲着爸爸喊:“爸,我要考导演系的研究生!”看着激动的儿子,陆天明惊了,儿子是不是发疯了?他就严肃地告诫儿子:“你的工作是多少人羡慕的,也是你用20几年换来的,这个事你绝对不能扔!”可是,陆川一意孤行,没有任何电影专业知识的他,开始学起电影。那段日子,陆川学习几近疯魔。

1995年1月7日,是看榜的日子,当天,陆川在北影附近的电影院坐了一天,把同一个电影连看了6遍。他不敢去看榜,到晚上才忐忑不安地进了校门。瞪大眼睛看了一眼,没有自己的名字!陆川的心一下冷到了底。再仔细搜索,终于在最后一行找到了自己的名字,陆川一下子高兴得蹦了起来,他的电影梦真的开始了。

电影厂里的小导演,为电影一走到底

1997年,陆川毕业后被分到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组,导演室70多位导演,每年只做10几部戏,大多数导演完全没有戏拍。在那里,陆川是个地道的小人物,那么多前辈在前面挡着,自己不知何日出头。在电影厂呆了两年,好多同学都在拍戏了,可陆川只能无奈把心思放在编剧上,闲得要死的他写出了《黑洞》、《寻枪》。

《寻枪》写完后,陆川萌生了一个想法,要自己做这部影片,可这种念头无异于登天。他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导演,谁愿意给这样的导演投资,陆川陷入了愁苦中。看见着急的儿子,父亲就劝他:“谁能一口吃成胖子,你可以先给别人做副导演,别心急。”听了父亲的建议,陆川尝试着做起副导演,在剧组副导演就是打杂的,干的全是跑腿的活。在第二次做副导时,陆川终于受不住溜走了,谢铁骊导演追问原因,陆川就直说了:“导演,我不是干这种事的人,我真的干不了。端茶倒水这种事,对我来说,过于艰巨了!”谢导是个德高望重的老导演,他看陆川如此骄傲浮躁,就语重心长地告诫他:“年轻人,你要有点耐心!踏踏实实,一步一步才能走出来。”陆川听不进去,决绝地离开了。

他打定主意,要自己拍处女作《寻枪》,接下来陆川的工作就是不断出去找投资人。找投资人是很痛苦的事,每次,忐忑地打通电话,名字一报,对方马上就挂了,他也记不清被拒绝了多少次。终于有个投资人愿意和他见一面了,可陆川一露面,对方就傻了:“你是陆川?”对方眼中充满了疑惑,看着文弱的陆川,对方无奈地摇头:“年轻人,不用谈了,我对你实在没有信心,你完全不像个导演!”

一次陆川和刘建立谈《黑洞》,两个人在一起吃饭。陆川不放过任何一次可能的机会,就趁机和刘建立说起新作《寻枪》,刘建立听了听,对《寻枪》并不感兴趣,随口问了他句:“你想找谁演?”陆川说:“我觉得姜文合适。”刘建立就说:“那我帮你问问。”几经周折,姜文愿意和他见一面。得到了姜文的承诺,陆川终于有了一点底气,也看到了一线希望。

姜文答应演了,可还得接着寻找投资人,700万元的投资,毫无名气的导演,几乎所有投资人都摇了头。最后是华谊的王中军看了剧本,觉得可以赌一赌,就动了念头,问身边的人:“陆川是谁啊?”问了很多人,没人知道陆川这个人。

王中军和陆川见了面,见有人投资了,陆川兴奋了不得了。在所有条件都谈妥时,王中军又试着提出了一个条件:“片子我肯定投,但导演最好不是你!我担心你的名气,会影响电影的票房。”陆川忍着怒火,毫不让步地说:“这个导演必须是我。否则,其他条件免谈!”王中军无奈地答应了。

从寻找投资到投拍,陆川整整用了两年。结果《寻枪》取得了巨大成功。陆川不再是无名的小导演。

《南京!南京》艰难拍摄,陆川的生死磨折

接下来,陆川开始了《南京!南京》的筹拍。2006年申请立项的南京题材电影的多达四五部,一些大腕也在其中,有些人就劝陆川停掉。

立项没下来,心急的陆川就借了100万元先建了剧组,2006年底,剧本被否定,得到的话是:“好多大腕在前面挡着,凭资历也轮不上你陆川。”制片人谭宏心灰意冷地对陆川说:“陆川我支持你把这钱花光,然后咱们就散了吧。”制片人悲壮的话,让陆川觉得无比心凉,他说了另外一句话:“不可能,只要我陆川不死,就得把这个片子拿下来。”

这是一部相当敏感的片子,涉及到南京大屠杀的政治题材,必须通过和外交部等相关部门的一致同意。

2006年12月,晚上,陆川和谭宏进了中南海,见了个关键性的人物。《南京!南京》的生死,完全在这里,陆川搬出了自己最厉害的嘴上功夫,的领导点头了。

10月电影开机,可是接下来,整个制片环节,不是没钱了,就是出事了。拍摄中,一家投资商,又半路卡壳了。而剧组热情正高,陆川不敢把消息告诉大家。为不影响大家,陆川只有一个人憋着,人前依然还得维持场面,然后躲在没人的地方疯狂打电话。赵一穗看出来他不对劲,问他出了什么事。陆川没说,自己先借钱补上了投资。

拍片期间,陆川不仅精神上受难,还忍受了三次阑尾炎发作。第三次最为严重,当时人是在长春,陆川疼得直打滚,就倒在城外的坑里了,大家一下子找不到导演了。送到医院,医生要陆川马上手术,陆川强忍着疼痛制止了医生:“你必须给我保守治疗,我的戏耽搁不了三天,耽搁三天要损失100多万元,这个我赔不起!”医生见这么不听话的病人,就对着剧组的人说:“这个病人如果让他出院的话,我这医生就不当了。”陆川恳切地告诉医生:“我实在不能休息,三到五天,一百多万我去哪找。”医生只有给他保守治疗,当天陆川又回剧组了。

第3篇:陆川父亲范文

许小川这几天正备受煎熬。事情原本是个误会,可赵语春却偏偏认定他出轨了。她还找出了各种证据, 来证明自己的推断。

第一条――手机竟然是双待的。赵语春说:“你什么时候换成双卡的?你不知道第二张就是‘小三卡’吗?没情况的话,留着第二张干什么?”许小川大呼冤枉说:“那张卡都是老总和重要客户,都是必须24小时候命的主儿。”

但赵语春还有第二条――香水。那是瓶法国产的中档古龙水。赵语春说:“许小川,我认识你这么久,你什么时候喷过这东西?”许小川却理所当然:“这是我们老总让买的,见外国客户的时候要喷,是礼貌。”

赵语春接着又亮出了第三条――发票。她拿着某某金店的发票,拍在桌子上说:“这么贵的纯金饰品,你送给谁了?我可没有收到!”许小川一脸恍然地说:“原来在你这儿啊。这是给客户买的礼物,找不着发票,一直没法报销呢。”

赵语春看着许小川脸上不似作假的表情,心里有些犹豫了。她不知道,和自己结婚七年的男人是真心实意呢,还是真心会演戏。她说:“许小川,我再给你一次机会说实话,我今天和你摊牌,绝对不会无缘无故拿这些小事质问你。”

许小川坚定不移地说:“没有,真没有。”

赵语春咬了咬嘴唇,从自己的手机里翻出一张照片。

路灯暧昧,夜色低暗,许小川和一个年轻的女孩,在酒店门前抱在一起。

许小川拿在手里看了看,结结巴巴地说:“你……你哪来的照片?”

“现在不是你问我问题的时候,”赵语春冷冷地说,“现在需要你向我坦白。”

“那是我带的新人陈婷。那天我喝醉了,不太记得发生什么了,我应该没干什么对不起你的事吧。”

“喝醉”“不太记得”“应该没干什么”,赵语春听着这几个词,心里一片冰凉。因为不久前,她刚刚听过有关这三个词的段子,于是所有愤怒和委屈都化成了眼泪,涌出来。

她咬牙说:“许小川,你个混蛋!我查过你信用卡账单了,那天你在酒店开过房!”

三大迹象和三大借口

第二天,赵语春就打电话把陆美约出来。陆美是赵语春的健身教练,那张照片就是她拍的。

原本陆美是和朋友一起去酒店俱乐部玩,没想到半夜出来竟然撞上了许小川。陆美32岁,一直单身。不过说起男人出轨,相当有发言权。因为虽然没吃过猪肉,但偷腥的猪,她实在看过太多了。健身中心里各位太太的八卦,她没有一个不是门清。“小三卡”“爱美”“偷偷买礼物”,是她摸索出的男人出轨三大迹象,“喝醉”“不记得”“没干什么”,是她总结出的男人推脱的三种借口。

赵语春到咖啡店一见到陆美就说:“全中了,全让你说中了。”

陆美一脸神秘地说:“我说得没错吧,男人一查一个准,他承认了没有?”

“没有。”

“看看,都一样的,鸭子熟了嘴不烂。你得逼他,不逼他不会说实话的。”赵语春听着,觉得浑身斗志全来了,她非要让许小川说出事实真相来。

可对于许小川来说,他却觉得自己特别冤,其实他和陈婷真没什么。陈婷大学刚毕业,是学校里的尖子生,进了公司后勤奋认真。许小顺的确喜欢她,但那是惜才的喜欢。难得遇见90 后女孩这样虚心努力,所以他很用心地带她。至于被拍下照片的那天晚上,他陪客户喝到凌晨12 点,签下了笔大单子,因此有点得意忘形。

午休的时候,许小川特别找了陈婷,询问那天晚上到底发生了什么。陈婷笑了,她说:“那天啊,你就跟疯子似的,一出酒店就大呼小叫的,走路都走不稳。我就拉你回酒店开了间客房,你睡下我就走了。你都不记得了?”

“我就记得自己醒来的时候在酒店。”许小川迷糊地问:“你是拿我信用卡刷的吗?”

陈婷开玩笑地说:“许老师,我一个月才赚3000块,你不会准备让我付房费吧。”

许小川尴尬地笑了笑,心里反倒坦然了,看来自己没做什么酒后乱性的事。可是婚姻中那点事儿,不是自己坦然就可以解决的。

下班已是傍晚时分。许小川顺路买了赵语春最爱的麻辣鸭脖带回去,可是他一进门就听到“啪”的一声。

赵语春摔了一只玻璃杯说:“你以为没事了吗?我告诉你,你不说清楚,咱们就没完!”

许小川刚刚查明了真相证实自己的清白,因此再也不想受窝囊气了。他愣了一下,忽然来了脾气,把手里的鸭脖子也猛地摔在地上说:“你是不是不想过了!”

赵语春的脑海突然又闪过一条陆美的名言警句――男人一旦没理,就要色厉内荏地耍狠了。

很难在一起

这天晚上赵语春回娘家去了。一个出了轨的男人,还要凶自己,凭什么啊?她没有老公,还有儿子呢。

赵语春的儿子今年六岁。为了能划进重点小学的片区,户口挂在了娘家。父亲身体还算硬朗,照顾外孙不成问题。赵语春心想,还好儿子不和自己住,要不然家里闹成这样,对孩子影响一定很大。

赵语春的父亲见她突然回来,关心地问:“怎么一个人回来了?”

赵语春敷衍地说:“想儿子了。”

感情上的事,她不想说给父亲。父亲这个人,天生婆妈。她总认为母亲英年早逝,就是被他烦死的。儿子见到赵语春倒是极高兴,非要黏着她一起睡。她躺在儿子的小床上,两人头碰着头,挨在一起。插座上的小夜灯,笼着淡淡的光。儿子说:“爸爸怎么没来呢?”

“他要上班啊。”

“周末他是不是就过来了?”

“可能吧。”

“那我们一起去博物馆吧。”

儿子的说话声,渐渐变成了轻缓的鼾声。赵语春抱住他,忍不住泛起一阵心酸。想起许小川那副蛮横的嘴脸,怕是以后这一家人,很难在一起了。

以彼道还施彼身

满心委屈的许小川也没回家,跑去朋友家里住了三天。心里压着火气,做什么都不顺利。

晚上,他约客户吃饭,结果都已经开始点菜了,那边才来电话说对不起。于是精心雅致的小包房,只剩下他和跟班陈婷。许小川放下电话,收起脸上的赔笑,沉默了一会儿说:“上菜吧,今天我请。”

陈婷是个聪明姑娘,察言辨色,闻一知十。

这几天,她大概猜出发生了什么。她给许小川倒了杯酒说:“许老师,我是不是给你惹麻烦了?”

陈婷说得这么明白,许小川也不想掩饰了。

他一饮而尽,啪地把杯子拍在桌子上,发起牢骚:“你们女人,太难懂了。夫妻都这么多年了,怎么就没有一点信任呢?”

陈婷说:“我有句话说了,你别生气。今天这个客户这么牛,咱们为什么追着请人家吃饭呢?”

“他们的合约还指不定和谁签呢,我能不担心吗?”

“你这不是挺明白的吗?女人也是这样啊,手里底牌不硬气的时候,就要开始担心了。其实,她怀疑你的忠诚度,也是在怀疑自己的魅力值,你说呢?”

许小川没想过竟被一个小姑娘点化了。细想想,赵语春也是三十有一的女人。站在青春的尾巴尖上,“信任”这两个字,从来不只是对另一半的质疑,亦是对自己的诚惶诚恐。她这么逼问自己,也是害怕这个家散了吧。

许小川转过头,看了看陈婷说:“行啊你,在这儿等着我呢,以彼道还施彼身,你大学念的金庸系吧。”陈婷乖巧地抱了抱拳,说:“不敢不敢,承让了。”

爱如神明

三天后,赵语春终是住不下去了。父亲对她的感情依然保持着学生时代的高敏感度。儿子写作业的时间,就是他的拷问时间。

“怎么了?”“吵架了?”“要不要我给你调解一下?”……要不是自己亲爹,赵语春好想爆一句“我靠”。她真替自己感到悲哀,想找个清闲的地方都没有。

周日,赵语春准备回去了。她在玄关里换鞋子的时候,父亲在一旁念叨:“我给你讲,你妈当年有句名言,说嘴巴是别人的,老公是自己的。男人好不好,自己才知道。小川那孩子,我看还行,有什么问题,让爸给你们说说。”

“说说说,是你了解他还是我了解他?”赵语春一边嘟囔着一边朝天花板翻了个白眼,开门走了。

回到家,屋子依旧乱着。碎掉的玻璃杯,亮着锋利的棱角,摊在地上的鸭脖骨头,散着古怪的味道,让她没来由地更郁闷了。都说出汗可以愉悦心情,她赶紧进屋找出健身衣,决定先去健身中心蹦一蹦。

这天陆美正当值,刚带领一群追求健康的大龄女性做完球操,坐在地上聊八卦。陆美说:“你们知道26号楼的赵小姐吧,这几天和她老公闹得老凶哦,大概要离了。我跟你们讲,我说的出轨迹象全中,不信都不行……”

此时,赵语春就在通往更衣室的路上,听了一会儿七嘴八舌的评论,便默默离开了。她忽然发现,自己一直热衷揪出事实的真相,却从未考虑过,她究竟要一个怎样的结果。

是要离吗?她真没想过。

赵语春回到家,把健身衣扔在沙发上,围上围裙,开始打扫起卫生。

看来母亲的遗世名言,还是有些人生哲理的。

八卦是别人的,日子是自己的。她凭什么把自家折腾得惨不忍睹,来丰富邻居们的谈资。

如果男人注定是个混蛋,那她也要在他变成混蛋之前,过点人一样舒服恩爱的生活。

第4篇:陆川父亲范文

2、当年,由于封建婚姻,许景由与妻子一直不和,后来丢下妻儿离家出走。在许景由走后的第四天,许灵均的母亲就病故了。从此,他孤苦伶仃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30年过去了,许景由为没尽父责,深感内疚,他决心把儿子带回美国,继承遗产。这时,许灵均想起了贤惠能干的妻子秀芝和活泼可爱的儿子清清。他们一家人是那么的亲热、和睦,他不忍能离开妻儿去国外。夜晚,许景由向儿子倾吐思念之情,许灵均也向父亲倾诉自己的坎坷经历:

3、1957年,许灵均被打成“右派”,来到西北牧场劳动。那时,他感到孤独、绝望,曾想结束自己的生命。可是,他还是活下来了。是大自然纯净了他的思想,是劳动陶冶了他的感情,是质朴、善良的牧区人民温暖了他的心。他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在牧场的那些岁月。他解除劳教后,因无家可归,被留在牧场放牧。老牧民董大爷给他钉上门帘子挡冷风;董大娘送来了热腾腾的面条。十年动乱中,郭??子等牧民想方设法保护他免遭横祸。在他们之中,他找到了父亲和母亲,找到了温暖和希望,找到了勇气和力量。

4、“文革”中,从四川逃荒到敕勒川牧场的农村姑娘李秀芝举目无亲,无处安身。善良的郭??子将她带到许灵均的小破屋里。秀芝不嫌许灵均是“右派”,许灵均感激秀芝对他的信任。在牧民们的赞助下,他俩结成了患难夫妻。婚后,秀芝把他破旧的小屋收拾得焕然一新,并养起了鸡、鸭、鸽,成了“海陆空”司令。不久后,他们有了儿子清清,这个幸福的家庭又增添了新的欢乐。粉碎“四人帮”后,许灵均错划的“右派”得到改正,他重新走上讲台,把知识奉献给牧场的后代。

5、“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民歌在祁连山麓回响,也在身处北京饭店的许灵均的心中回响。他又想起离别的前夜,妻子的无限信赖和深刻理解,使他激动万分。他不能离开祖国,这里有他的亲情、他的爱、他的根。

第5篇:陆川父亲范文

不可否认,《南京!南京!》是一部具有厚重历史题材的电影,从其独树一帜的片名叠加和两个惊叹号就足以闻到它那让人紧蹙的历史气息。用当天现场敬一丹的话说就是,70多年前的南京题材的话题是很多年轻导演不敢碰也不太愿意碰的话题。但其结果却是成就了38岁的青年导演陆川执导的作品。现场许戈辉等主持人用深情到近乎煽情的方式重点渲染了摄影指导曹郁、美术郝艺以及执行导演赵海成和制片主任任杰等一群年轻创作班底。用本次首映礼开场时的宣传口号来说就叫做“年轻团队,青春华章”(印象中好像是)这一概念,现场的全部创作班底包括陆川本人在内,年龄都不超过38岁,甚至最年轻的郝艺当时进剧组时候只有23岁,该电影整整拍了4年,到现在为止他只有27岁。由此可见,在这部电影首映礼的现场,整个基调着重诉求的是“青春牌”——不超过40岁的年轻班底。以当年《可可西里》成功的写实风格为铺垫,以陆川本人八年的当兵经历等等,来逆向诉求1937年震惊中外的厚重历史事件——南京大屠杀,从过去普遍认为的“被屠之城”变成本片的“抵抗之城”,以此形成强烈的视角反差。并且这无疑也成为本片的一个因强烈反差而带来的很抢眼的卖点。

过去我们看到了张艺谋、冯小刚对《英雄》《黄金甲》《夜宴》等类似故事性较强的“伪历史题材”电影的驾驭,其结果自然是故事有余而历史不足,那么既然模糊了历史痕迹,客观说这种片子是好拍的,鲁迅有句名言“画鬼容易画人难”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为鬼谁都没见过,所以就好画,而每个人是活生生的唯一体,所以就反而更难画。同样道理,故事性的电影题材可以信马由缰所以好拍,而历史性的题材由于具有很强的厚重性和真实参照,再加上又要顺应建国60周年国家主旋律的要求,所以更加难拍。

于是,我们看到了最终的结果,用一群青春组合的年轻团队来驾驭一个具有厚重历史题材的电影,以此形成了一个强烈的反差来达到一个让观众感到惊艳的效果,并且现场活动大打“深情牌”,比如说9个人的后期团队来照顾2000多个人的衣食住行;11个化妆师来画2000多人的妆容;执行导演赵胖子进剧组时候,老婆刚怀孕,电影拍完后,儿子已经2岁了,妈妈让孩子叫爸爸,孩子感到很陌生;刘烨为了拍这部片子很痛苦,在角色和本人之间有着很强的抵触,甚至为了角色要求还剪掉了眼睫毛;陆川听到父亲陆天明在大屏幕中的鼓励,父亲的哽咽使得陆川在现场泪如雨下……

所有这些,都让我们看到了不同于以往其他电影首映式的一种声东击西的差异化宣传方式。比如我们回顾《满城尽带黄金甲》的首映式,都是通过演员阵容和组合来不断强化电影悬念以此来带动电影票房,但我们这次却看到了整个演员阵容包括刘烨、范伟、高圆圆等都面色凝重,在整个首映礼现场却成了配角儿,不管真真假假,他们都不愧是好演员,在我看来,这个首映现场的主创团队才是真正的主角。再通过许戈辉他们这些主持人的现场煽情和强化,完美实现了主创团队与影片分量的“反差式嫁接”。这不能不说陆川在首映礼公关策划和传播策略上的一个大胆创新。但张会亭从后期各大媒体的传播效果来看,估计陆川和他的宣传团队未必能认识这么深刻,尽管在现场高打“年轻牌”和“深情牌”,但在后期的宣传上却白白浪费了大好的差异化宣传机会。大多数新闻仍依旧在很落俗套地诉求演员阵容和主持人阵容,这不能不说是一丝小小的遗憾。

因此,鼎旌文化作为专业大型活动的战略策划和深度传播机构,在每次为客户进行前期活动战略策划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着眼于如何实现差异化区隔和后期的传播创新。张会亭认为,创新其实也很简单,有时候可能只是颠倒顺序,有时候可能仅仅是调换主次,却能达到一个让人非常惊奇而又振奋的效果。从大多数首映典礼以演员为主,到这次陆川电影以主创班底为主;从大多数首映典礼以片花悬念为主,到这次陆川电影主创班底以大打“真情牌”“亲情牌”为主,这次《南京!南京!》的首映典礼再次强化了鼎旌文化的活动创新战略思想是正确的也是可行的。这些无疑也给我们很多的公关活动策划公司指明了差异化的参考方向。

第6篇:陆川父亲范文

[关键词]陈宦;幕僚;特点

春秋战国以来,幕僚问题一直是中国的一种典型而有特殊意义的政治现象,尤其是天下大乱、军阀割据之时。太平天国之后的近代中国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军阀或者军政集团,也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幕僚群体,目前学术界着重研究近代四大幕僚群体——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袁世凯四人的幕僚以及其他著名人物的幕僚,如刘建强的《曾国藩幕府》,梁勤的《曾国藩幕府》,朱安东的《曾国藩幕府研究》,欧阳跃峰的《人才荟萃——李鸿章幕府》,牛秋实的《李鸿章幕府》,黎仁凯的《张之洞幕府》,张学继的《袁世凯幕府》,阎团结的《试论冯玉祥幕僚的特点》。这些著述为研究陈宦的幕府提供了较为清晰的借鉴思路,也成为本文的写作起点和基础。本文针对陈宦主政四川期间的幕僚群体的两个特点及其影响进行一些探讨,以推进对陈宦和近代幕僚群体的研究。而值得指出的是,陈宦1915年2月20日被袁世凯内定为四川军政负责人后,他就开始组织自己的幕僚团队——建立会办行营的五大处:参谋处、军务处、秘书处、军需处、副官处,其聚集的有名字记载的幕僚就有50人之多,到1916年7月他被各方政治势力赶出四川之后,其近百人的幕僚团队解体了,所以本文选取1915年2月-1916年7月这段时间来研究陈宦幕僚团队的特点及其影响。

首先,陈宦幕僚的成份复杂,新旧杂糅、进步势力与落后势力并存,具有异质性。

从职业与出身看,陈宦的幕僚中既有从各种新式学堂毕业的人员,甚至留学归国人员,又有取得一定科举功名的人员。从各种新式学堂毕业的人员有:张联菜(1880—1966),字馥卿,山东淄博人,先后就读于北洋武备学堂(1903—1905)、北洋保定陆军大学第一期炮兵科(1906—1908)。胡鄂公(1884—1951),字新三,湖北江陵人,先后就读于郝穴预备中学堂(1906—1908)、北京江汉学堂(湖北旅京中学堂)(1908—1909)、保定高等农林学堂林业科(1909—1911)。邓汉祥(1888—1979),字鸣阶,贵州盘县人,先后就读于昆明高等师范学堂(1905—1906)、贵州陆军武备学堂(1906—1909)、湖北陆军中学(1909—1911)。季自求(1887—1944),字天复,江苏南通人,曾经先后就读于南通中学堂(1902—1903)、江南将备学堂(1903—1906)。李炳之(1882—1968),字彪臣,河北正定人,先后就读于北洋保定武备学堂(1903—1905)、北洋保定陆军大学第一期(1906—1908)。雷飙(1873-?),字时若,湖南邵阳人,曾经就读于湖北武备学堂(1903—1905.8)。刘郁芬(1880—1943),字兰江,河北清苑人,先后就读于直隶省陆军小学、保定陆军速成学校步兵科。孔繁锦(1881—1951),安徽合肥人,毕业于清末陆军讲武堂。其他如王彭年、张庆云、刘延杰、赵锡龄等人均接受过新式学堂教育。留学归国人员有:刘一清(?一?)。字杏村,湖北武昌人,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四期步兵科(1906.7—1908.5)。熊祥生(1880—1942),字吉安,湖北孝感人,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四期炮兵科(1906.7—1908.5)。王炳坤(1876—1926),字寿乾,安徽肥东人,曾经在日本留学了五年(1904—1909)。刘虎臣,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步兵科(1906—1908)。取得一定科举功名的人有:骆成骧(1865—1926),字公辅,四川资中人,1893年中举、1895年中第一名进士(状元),陈宦的老师——他曾经担任过陈宦母校京师大学堂第一提调。他还是陈宦在四川期间的幕后高级政治参谋,曾经在日本考察过两年宪政(1906—1908)。何积祜,湖南道县人,清末举人。出身于书香门第,其曾祖父何凌汉为探花,其祖父何绍基为进士(1836)、翰林编修,书画家,学者,其叔祖父何绍业、何绍祺、何绍京均为书画篆刻家。邓文瑗,蓝天蔚岳父,举人,河北著名书法家,尤其擅长于钟鼎文。楼蔷庵,浙江诸暨人,书法家。修承浩(1875~1953),字翰青,湖南沅陵人,1902年举人,曾经担任过广西宜山县、富川县知事,广东阳江厅同知,云南都督府副秘书长。张之江(1882—1966.5),字子姜,河北盐山县人,1899年考取了秀才。

从政治立场看,陈宦的幕僚分为泾渭分明的两大派:“帝制派”(旧派、北派)和“反帝制派”(新派、南派),两派围绕支持袁世凯还是支持护国军这个政治立场问题进行了剧烈的斗争。“帝制派”(旧派、北派)以张联菜为首,包括冯仲书、李炳之、熊祥生、刘虎臣、张庆云等人,大部分是北方的北洋派。“反帝制派”(新派、南派)以刘一清为首包括胡鄂公、邓汉祥、雷飙、王彭年、冯玉祥等人,大部分有过反清革命历史。曾任陈宦成武将军公署军务处参谋的张之江回忆说:“陈的左右分新旧两派,旧系以参谋长张联菜为首,是倾向拥袁世凯的;新系以总参议刘一清为首,是同情护国军的。”曾任陈宦成武将军公署军需处参谋的王彭年在1960年7月回忆道:“及筹安会起……凡筹安会傀儡场合,皆不令我参加。我等积极密谋,如何反袁,一时帝制派,反帝制派形成两大壁垒,暗斗颇剧。”1916年4月20日晚,“反帝制派”“集会于邓汉祥宅,讨论进止”。“反帝制派”采取各种措施推动陈宦宣布四川独立反袁,如屡次向陈宦分析时局、以轻重利害向他进言,最终促成陈宦决策宣布四川独立并和袁世凯断绝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四川独立反袁统一战线;担任反袁联络官,东进南下秘密联合其他反袁政治势力,为四川独立创设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以张联菜为首的“帝制派”除了游说陈宦拥护袁世凯之外,还狂热地与护国军激战于泸州、綦江,如熊祥生和李炳之就与蔡锷部激战于泸州,导致护国军收复的泸州得而复失,损失惨重。刘虎臣与戴勘激战于綦江,曹锟说他“率领全团分赴合川、垫江防剿土匪,匝月以来,勤劳卓著”。熊祥生还在1916年3月27日致电袁世凯反对袁世凯退皇帝位:“忽奉撤消帝制之电,全体官兵同深愤懑……早歼巨憨,仰慰圣怀。我军休养数日,锐气全复,骤闻帝制撤消之命,官兵心无凭依,颇滋疑虑。乞诸公竭力耸动,勿轻听人言,遽变大计。务恳收回成命,以给人民之望,而系天下之重……副司令熊祥生叩。”李炳之在1916年5月10日得到陈宦在5月3日致电北京劝袁世凯退位的电文之后,马上发表《拥护中央决不听鼓(蛊)惑电》表示效忠袁世凯:“陆军部段总长,参谋部王总长钧鉴,借用唐次长定密。顷阅陈将军通电,恳求主座(即袁世凯一引者)退位,殊深骇异。吾辈始终以拥护中央为心,断不听信鼓惑谣言,现职旅第一团驻扎在重庆,其第二团之两营虽驻成都,军心可靠,请勿为念。惟此后本旅一切行动……仍恳钧座指示方针,俾资循率。毋任叩祷。李炳之叩。”尽管如此,“帝制派”还是没有阻挡住四川独立反袁的步伐。

陈宦幕僚成份复杂,新旧杂糅、进步与落后并存,具有异质性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第一,民国初期的社会是一个处于新旧交替的转型期社会,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仍然是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但是政治层面与器物层面上出现了西方近代化因素。比如军队开始利用西洋、东洋的操典、器械。第二,这和陈宦的政治立场和态度有关,久经官场的陈宦为了减少政治风险、左右逢源、进退有据,特意在幕僚中既安排拥袁的“帝制派”,又安插同情蔡锷的“反帝制派”。正如刘一清所说:“其他调用人员,亦夹杂有不少民党分子,如修承浩、雷飙等系蔡锷所荐。陈处处含有两套手法,能说他无所容心,是偶然巧合吗?”第三,这和陈宦的经历、背景、嗜好、情趣、价值取向有关。陈宦接受过几十年的儒家经典教育,并且考取过秀才、廪生、拨贡,但他又曾经就读于新式学堂,如湖北武备学堂、京师大学堂,而且追随锡良推行新政达8年之久,1911年初曾经到德国考察军事。可见,他本身就是一个新旧杂糅的人物。

其次,陈宦的幕僚具有浓郁的地缘与业缘色彩,体现了其地域主义与任人唯亲的用人特点。曾国藩、李鸿章的幕僚团队具有浓郁的血缘、地缘、业缘色彩,陈宦的幕僚也具有浓郁的地缘、业缘色彩。

血缘关系在中国宗法社会中是一种最悠久、最亲密和影响最深远的人际关系,政治人物往往把血缘中的忠诚、团结带人政治领域,用人首选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员。但是血缘关系有限,况且因为地缘和血缘具有密切的联系——正如费孝通指出:“在稳定社会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两者是不可分离的。‘生于斯,死于斯’,把人与地缘的因素固定了。生,也就是血,决定了他的地。”所以政治精英选拔人才之时,也会考虑地缘关系。同省的人相对于他省的人更具有紧密的地缘关系,长期生活于同一环境的人,其大致相近的语言、风俗习惯,使彼此有一种熟悉感、亲切感,他们的情感容易沟通,有较强的乡土认同感。在中国的地缘关系中,省界观念最为强烈。戴季陶指出:“某省者,某省人之某省也。此省界存在于国民心脑中,实一牢不可破之怪物也。中国之国民,其爱省之心实较爱国为切……然知中国人省界之深也。试以政治之分野观察之,某省而忽出一显吏,则其相援引者,必以半以上为同省之人。太平天国战后,曾国藩执政。湘人掌权,于是国内湘人同时为督抚者十五人,其它之幕僚属员无论矣。此一事也,湘人至今以为美谈而自负焉,省界现象也。合肥李氏执政中枢,而皖人附骥登龙者复盛焉。即日之政界,其若干省有执权者居枢要,则若干省之人皆得簧缘以进,而其它省无执政者之若干省,则群嫉而忌之焉。此亦有省界之现象也。”

陈宦的幕僚团队也有这种省界现象,其幕僚中两湖同乡很多,如刘一清、胡鄂公、熊祥生、王彭年、王芗臣、马贶生、修承浩、雷飙、何积祜、王奎楼等人。

陈宦幕僚群体的业缘色彩也很浓。所谓业缘,“就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所形成的师生、上下级、同学、同事、结义兄弟、有共同兴趣爱好者等一种较为广泛的关系。这种业缘关系,虽然有亲疏之分,但情感融洽,志趣相投的,也可以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关系,甚至可以与血缘、地缘关系相提并论”。陈宦幕府中很多人与他具有业缘关系:刘一清是他的老部下,陈宦为新军第二十镇的统制时,他是其正参谋,陈宦为黎元洪幕僚时,刘一清是其同事,陈宦为参谋本部次长时,刘一清为参谋本部的第一局局长。张联桑、李炳之、季自求、伍祥祯、冯玉祥、刘郁芬、张之江、邓汉祥、王彭年、孔繁锦均为其老部下。胡鄂公是其在黎元洪幕府中的同事。何积祜、楼蔷庵、邓文瑗是其诗文唱和之友。

第7篇:陆川父亲范文

韩素音的一生离奇而又跌宕起伏,光鲜亮丽的家庭背景让她比别人更早地获得了良好教育;她兴趣广泛;婚姻生活有幸福也有悲情;抗日战争时期,更是毅然回到中国,参加救国救难。她写出了不少有关中国的著作,字里行间流淌着一个华裔作家对祖国深深的情与爱。

韩素音曾说:“我的一生永远在两个相反的方向之间跑来跑去:离开爱,奔向爱;离开中国,奔向中国。”

以欧亚混血儿身份来到世上

韩素音本名周月宾,曾用名周光瑚,西文名叫罗萨莉,1917年9月12日生于河南信阳。韩素音是“汉属英”的音译,意思是她这位汉人已入籍英国。她父亲周映彤是中国第一代庚款留学生,母亲玛格丽特出身比利时贵族家庭。因此,她以一个欧亚混血儿身份来到这个世上,也受尽了东西方的人们对混血儿的歧视。

韩素英的父亲是个铁路工程师。她出生时,她的父亲正在信阳参加陇海铁路开封段的修建工程。她的父亲生于四川郫县,但祖籍却是广东梅县,而且是“客家”。明末清初,中国南方有过一次大规模的移民,叫作“湖广填四川”,即从江南各省移民到四川。周映彤的祖先就是这时从广东迁到四川的。据说,她的最早的那位祖先原是货郎,迁到郫县才改而务农。几代之后,逐渐富裕起来,买田置地,读书应考,终于上升到地主士大夫阶级。周映彤的父亲就做过灵州(今宁夏宁武)知州。那时周家还兼营商业,已从郫县迁居成都。全盛时,全家男女老少70余口,同住在一座大宅院里。

1903年,周映彤被四川省派到比利时留学。1908年7月,他在留学期间和一位名叫玛格丽特的比利时姑娘相爱成婚。1910年10月,他从布鲁塞尔大学工程专业毕业,在比利时工作到1913年1月,才带着妻子和4岁的儿子回到中国。

在欧洲,玛格丽特因为是中国人的妻子而受到白种人的歧视。在中国,由于自1840年以来的欧洲列强侵入中国的历史,使得不少中国人在感情上很难以用友善的目光看待白种人。玛格丽特跟随周映彤回到成都以后,别人都以并非善意的目光好奇地看她。1933年,英国作家萧伯纳到上海,欢迎的人要他讲话,他说:“大家好像看动物园里动物一样,看到了就行了,还说什么呢?”玛格丽特当时的处境与此非常相似。她常常被人看得手足无措,精神状态都有些反常了。为了使心爱的妻子摆脱困境,周映彤在成都只呆了几个月,就毅然带着妻儿离开家乡四川,到外地谋职,以后再也没有回去过。

后来周映彤好不容易才在比利时参加修建的陇海铁路的一家工厂,谋得一个监工的职务,工资最多时也不过是白种人工资的四分之一,尽管他毕业于著名的布鲁塞尔大学工程专业。玛格丽特也因为是他的妻子,总是遭到白种人工程师的妻子们的白眼。她和周映彤生的孩子被看成是“杂种”。

韩素英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来到人间的。那一天是中秋节,父亲为她取名“月宾”,意思是把她当作从月亮上迎来的一个客人。此后每逢她过生日那天,父亲都给她送月饼当礼物,每长一岁,就多送一个月饼给她。所以一直到她长大成人,长期远离中国的时候,还非常想念中国的月饼。

“中国是我的骨肉我的灵魂”

有人说,韩素音一生倔强的性格,可说是来自父母的遗传。作为一个欧亚混血儿,她天性里就有着不安分的因子。

青少年时代的韩素音总是想当医生。1931年,还没满15岁的韩素音在北京医院当打字员。两年后,她考入燕京大学医预科读书。1935年秋,她获得奖学金到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继续她的学业。在比利时留学期间,韩素音渐渐对文学产生兴趣。自由大学是欧洲比较进步和开放的大学,一些被德国、意大利法西斯分子欺凌的犹太人子弟,也准许在这里读书。该校图书馆藏书丰富,当年潜心医学专业的韩素音,空闲时间却多在图书馆看闲书,阅读了不少西方名著。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韩素音闻讯后既惊诧又悲愤。在多次参加国民政府驻比利时大使馆组织的演讲会、讨论会和系列爱国集会后,她决定回国。像大多数那个大时代的海外爱国青年一样,她毅然放弃赖以继续学业的奖学金和做医生的美好前途。“回去,回去,回到我的中国去!现在我知道,没有什么别的爱比这种爱的力量更为强大!”1938年她毅然回到中国。

回到中国后,直到1942年,韩素音在四川成都美国教会医院当助产士,为抗日救亡作贡献,并与他人合写了小说处女作《目的地重庆》。1948年,韩素音从英国伦敦大学医学博士毕业后,回到香港继续从医。1955~1963年在马来亚开设光瑚药房。1960~1963年在新加坡南洋大学任现代亚洲文学史讲师。1964年开始,韩素音专事写作,成为职业作家,并一生致力于中国和西方世界的沟通与理解。其作品有自传《伤残的树》、《凋谢的花朵》、《无鸟的夏天》、《吾宅双门》、《再生凤凰》,小说《瑰宝》、《青山青》、《等到早晨来临》,传记《与他的世纪》、《早晨的洪流:与中国革命》等。其中自传体小说《瑰宝》奠定了韩素音在国际文坛上的地位,1956年,据此改编的电影《生死恋》获得三项奥斯卡奖。

在1970年代的中国,至少有一亿人听说过韩素音的名字,因为有很多标签形容她:中国第一代留学归来的铁路工程师的女儿,比利时前国防大臣的外甥女,中国驻英武官的妻子,穿行于东西方世界的国际友好人士,以及和传记的作者。韩素音的复杂身世和传奇经历使其自传完全超越一般人自我讲述的范畴,而是几乎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史,具有深刻的历史感、广阔的文化视阈和深厚的民族内蕴。而当谈到写作的动机时,韩素音说,是让那些对中国茫然不知或知之不多的外国读者有机会了解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

《凋谢的花朵》译者、原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金坚范是韩素音多年的老朋友,他对韩素音浓烈的爱国情怀难以忘怀。1993年10月下旬,韩素音从瑞士洛桑赶到法国西奥塔已是下午5时,稍事休息,便出席了在该市举行的国际儿童电影节的颁奖仪式,金坚范也出席了电影节。在组委会特别为韩素音安排的接风宴前,她还就中国的历史和现状、中西文化的差异发表演讲。“她随身带了一幅中国地图,挂在墙上,一边演讲,一边在地图上指指点点。”金坚范记得,韩素音不仅进行了精彩演讲,还不时回答听众方方面面的提问。随后,听众又纷纷要求签名,散席时,已接近午夜12点了。当时已年届八旬的韩素音,不遗余力、不辞辛劳地介绍中国,让金坚范感动至今。

“我虽客居烟波千顷的瑞士莱蒙湖畔,又因身体原因,已十余年没有回到中国看看了,但这丝毫不能冲淡我对她的感情,因为中国是我的祖国,是我的骨肉,我的灵魂,我的生命。”2009年时,韩素音曾在其作品序言中如此写道。

感情经历比小说还要传奇

韩素音的感情生活,其实比小说还要传奇。她一生有过多次感情经历,以及3次过程与结局迥异的婚姻。

在布鲁塞尔留学期间,她曾有一位年轻有为的律师男友。因为回国,这段感情无疾而终。

1938年她在从马赛取道香港回国的海轮上,遇上生命中的第一位丈夫。这段开始甜蜜、后来苦涩的情感经历,成为她此生中最不愿回首的痛楚。韩素音归国的目的地是当时被称为“抗日堡垒”的武汉。在轮船上,她认识了从欧洲归来的一名军官学校的毕业生——唐保黄。两人在旅途中一见如故。唐跟她大谈抗战,表示不惜为拯救祖国而捐躯。唐的慷慨男儿气息深深吸引了韩素音。于是他们相爱了,很快地,就在这年中秋节结婚。也因为两人在婚前缺乏真正了解,婚后不久两人的感情就出了问题。唐经常谩骂殴打她,夫妻同居一室视若路人。唐反对她去做救护工作,要她做一个本分的家庭妇女。1941年,唐赴英国当外交官,韩素音随丈夫前往英国。1945年唐回国参加即将爆发的内战。她没有同他一道走,继续留在英国攻读医学专业。1947年唐死于东北战场,结束了这段痛苦的10年婚姻生活。

1952年,韩素音嫁给了英国出版商唐柏,改名伊丽莎白·唐柏。随后两人到马来西亚继续行医,还曾为新加坡南洋大学的创立而奔走。后来两人离婚。之后,韩素音嫁给了印度军队的一位上校。她给他取了一个中国名字,叫陆文星。他们育有3个印度血统的孩子,现都已在印度成家。

韩素音和陆文星的相识也颇为传奇。1956年1月,她接受印度总督马尔科姆的邀请,去印度新德里度假,而后又去印度南方旅游。在印度总督的官邸里,韩素音见到印度总理尼赫鲁。随后不久,印度官方向她提供参观的新项目中,有一项是参观尼印公路风光,向导是印方负责人陆文星。陆文星出身名门,父亲为一所大学的校长。1993年,韩素音回成都访问时,跟当地的媒体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在1960年,印度为中印边界一事要攻打中国,派一位高级军官领兵前往印中边界,可这位军官说:“中国是友好邻邦,不能打中国人。”他的上级对此十分气恼,严厉地对他说:“你若不去就撤了你的职!”他却坦然地回答:“撤职我也不去。”这个故事中的那位高级军官就是韩素音的丈夫陆文星。

第8篇:陆川父亲范文

候鸟感恩树林,因为树林让它栖息;苍鹰感恩长空,因为长空让它翱翔;鱼儿感恩河流,因为河流让它畅游;我们感恩父母,因为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

说到感恩父母,不得不提起古人感恩父母的故事。《图说二十四孝》中有“子路养亲远负米”的故事,讲诉了子路从小家境贫寒,经常吃野菜,而他却没有抱怨,反而担心父母营养不够,到百里之外买米回家奉养双亲,不论寒风烈日,从不间断。“陆绩念母怀丹橘”则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故事:陆绩随父亲做客他家,将主人的橘子往怀里藏了两个,为家中的母亲带回尝鲜……百善孝为先,古人这一个个讲诉孝道的故事让我们感动,更让我们惭愧。

搜寻记忆,竟发现自己十三载成长的光阴,父母的付出是那么的多,而我对他们的回报却寥寥无几。他们每天早出晚归,不辞辛劳地工作,给我创造出最优越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而我却自认理所当然,肆无忌惮、大手大脚地花着他们的血汗钱,偶尔甚至因为一点私欲未获满足而大发雷霆。

感恩父母,不应停留于口头,更要付诸行动。最好的回报其实很简单,不需要华丽的词藻,也不需要虚无的承诺,只要听父母的教诲,努力学习,勤奋工作,用一张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靓丽成绩单,再加上一个发自肺腑的感谢与问候,足矣。

第9篇:陆川父亲范文

[摘要]从《可可西里》中可以看到中国当代新一代导演在艺术成就上超越老一代导演的地方,他们的作品有着厚重的现实主义风格,表现出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展现出原生态的人性和民族化的精神。他们的成功绝非偶然。他们的作品也存在着一些缺憾。

总的说来,中国当代电影呈现多格局的发展趋势,在以张艺谋、陈凯歌和冯小刚等人为代表的老一代导演之后,陆川、贾樟柯等新一代导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国际上频频得奖,而且在国内也受到了观众们的肯定。本文试以陆川的《可可西里》为例,分析中国当代新一代导演的艺术追求。

一、厚重的现实主义风格

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既要有票房,又要不失去其艺术性,即要制作出叫好又叫座的影片,这就需要导演有高超的本领和坚守的毅力。张艺谋等人曾经拍出多部优秀的影片,但他们却也未能免于迷失在经济大潮之中了。纵观近几年来张艺谋等人的作品,一味地追求票房,大成本制作,商业化操作,让他们的作品惨不忍睹。当他们编织出一部部远离现实的虚无飘渺的故事时,陆川等人却深入偏远地区,关注贫困地区人们的生存状况。

1.对现实生活的关注

影片《可可西里》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可可西里无人区,这里空气稀薄,活跃着珍贵的藏羚羊。盗猎者的出现,打破了这里的宁静。为保护濒临灭绝的藏羚羊,保卫自己的家园,一些当地的藏民组成了巡山队,与盗猎者展开了追捕。影片取材于“野牦牛队”的真实故事,反映的是真实的生活。影片通过盗猎者马占林之口,诉说着生存的艰难:以前他放羊放牛,草地一天天减少,改放骆驼,后来土地也没了,只有沙地和雪山,骆驼也不能放了,为了生存,带着三个儿子跟着盗猎老板剥藏羚羊皮挣钱。植被破坏,土地沙化的现象在我国西部地区比较严重。以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为例,全县天然牧场中至少七成以上已属重度沙化。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没了,当地又没有其他的挣钱渠道,一部分人为了生存便选择了盗猎之路。事实上,对野生动物的猎杀在青海以前就有:解放初,野生动物皮毛是青海重要的外贸出口物资;六十年代初,自然灾害导致粮荒,群众大量猎捕野生动物果腹;期间,生活水平不高,各单位几乎都成立了打猎队以改善伙食;八十年代至今,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驱使下,偷猎者对野生动物实施全方位的疯狂捕杀。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捕杀,昔日茫茫高原上数万只藏羚羊一起奔跑的壮观景象,如今再也见不到了。

2.原生态的人性展现

影片模糊了以往影片中英雄人物与非英雄人物的界限,人物的处理上运用写实的手法,反映出原生态的人性。以队长日泰为首的巡山队员们是影片刻画的正面人物,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藏族人民不畏艰难,不图回报的优秀品质,他们有着简单而坚定的信念:保护藏羚羊,追捕盗猎者。导演并没有运用恢宏的场面和激昂的语言把他们塑造成一群高大的形象。他们话很少,情绪也很少起波澜,他们身上更多的体现的是个人行为。比如,为了筹措维持生存的经费,他们也曾卖过缴获来的藏羚羊皮;对追捕上的盗猎者,他们拳脚相加;因粮油不够抛弃盗猎者,因汽车抛锚而抛弃自己的队员;甚至队员刘栋也会为了生理需求而去找。但是,这些缺点并不影响人们对他们的尊敬,反而正是有了这些缺点,才使人物形象避免了模式化,而具有了生动性和真实性。反面人物马占林帮盗猎的老板剥藏羚羊皮,仅仅是为了生存,他的身上有狡猾的一面,却也有善良的一面,如对生病的巡山队员,他伸出了援手。非职业演员的选用,也为表现原生态的人性起了极大的作用。陆川认为:影片《可可西里》更讲求质感,更讲求真实性,如果请大腕来演,他们城市化和类型化的表演,会破坏这种质感。也正是这群真正的藏族人展现出了藏族人特有的气质和魅力,他们纯朴的笑容,简朴的语言、黑亮的脸、破旧的衣服征服了观众。

3.民族化的精神

陆川认为:我不敢相信这是所谓的环保,可能那里的情况,他们潜意识想扞卫自己的家园。藏族是一个与汉族很不一样的民族,他们有着笃厚的。他们相信神的存在,对天地间的万物怀有虔诚的态度。藏羚羊是可可西里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的精灵,别人伤害它们,日泰等人就要去保护它们。从影片中可以看到,在巡山过程中,只要遇到藏羚羊的尸体,他们即使再累再忙也要把它们收拾好,并且虔诚地念经默哀。“你杀了我的羊子”,日泰这句话简单纯朴,却道出了他们所有行为的动机,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崇高的环保理想。在这物欲横流的年代,也只有在这片净土上才能发现这种不计回报,不计得失的行为。

二、成功的原因

相比起老一代的导演们,陆川等人显然是幸运的一代他们的成长环境要优越得多,他们接受的教育也更正规化系统化,当然他们的成功与他们个人的努力也是分不开的。

1.扎实的教育

张艺谋等人接受教育的时候正是中国文化刚刚从封闭式状态解放出来的时候,那个时候,中国的电影发展还很落后。而到r陆川这一代时,中国的电影飞速发展,无论是理论还是技术的发展都已经相当成熟了。因此,当张艺谋等人还在热衷于特技镜头、电脑制作这种种的电影制作形式时陆川等人却早已厌倦了这些外在形式上的探索,开始寻找一种返璞归真的表现形式,力图用原生态的方式真实地展现故事情节。在《可可两里》中,我们看不到电脑特技和漫天飞舞的人物,而是运用类似于纪录片的方式,平实地记录。

2.八十年代的文学积淀

陆川的父亲是着名作家陆天明,父亲伏案写作的背影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勤奋刻苦的精神也给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从小在父亲的影响下背《论语》、《诗经》等古文长大后,因父亲是作家的缘故,家里有很多的文学期刊,因此在八十年代中国文学蓬勃发展的时期,从王蒙、张贤亮、张承志到张炜、莫言、余华、格非、马原、王安忆、王晓鹰等,所有这些人在那个10年中写的所有小说他都看过。从陆川的作品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到文学的发展轨迹,《寻枪》中所呈现出的非逻辑性的生活状况具有很鲜明的先锋派的风格,而《可可西里》则受新写实主义小说的影响,开始把视角转向现实的人生,试图纯粹客观地对生活本态进行还原。

3.个人的努力

陆川在青少年时期就表现出了对电影的浓厚兴趣,大学进入国际关系学院学习,在学校经常参与校园舞剧、话剧的编剧和表演。工作后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的研究生,在三年的学习巾,从不会制作电影到成为一个导演,巾间付出了很多的努力。毕业后进人北影厂做副导演,从几位优秀的导演身上学到很多的东西。在拍摄《可可西里》时,经历常人难以忍受的高原反应,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制造出了撼人心的作品。

三、存在的缺憾

当然,《可可西里》与国际上优秀的影视作品相比还有定的差距,影片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

1.受市场的约束

《可可西里》首先是一部商业片,投资方在决定投资的候会考虑到票房问题。要有票房,就要有吸引人眼球的方。比如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富于冲击力的视觉效果,及对人性的刻画与思索等等。在拍摄之前,剧本几经修改陆川本人觉得过于复杂的故事会破坏影片的意义,可是没有复杂的故事他还拍不了,他说服不了投资方。因此陆川也做出了妥协,通过记者的视角叙事,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运用不少的镜头表现了西部广阔的草原和皑皑的雪山,再加上枪战追击的场面,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天葬镜头满足了观众的猎奇心理。对日泰等人物的刻画也给观众带来了新鲜感。

2.作品透露出无情与冷漠

影片创作采用类似新写实主义的零度创作的方法,对剧中的人和事不做任何评判,只是作冷静的描述。这种创作方法让观众更接近了真实,但也失去了热情的温度,透露出冷漠与无情。影片有太多的死亡描述,有追捕中被打死的,有缺氧而死的。刘栋是在救援战友的路上陷人了流沙,周围没有任何人烟,观众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被一点一点地被吞没,他绝望的表情让人难忘。日泰的死也很简单,追上盗猎者,被击中一枪,倒下,抽搐,再中一枪,便死了。没有大义凛然,没有英雄壮举,什么都没有,甚至连一句话都没有留下就死了。在这片残酷的土地上,人的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如此的不堪一击。

从《可可西里》中可以看到中国当代新一代导演在艺术成就上超越老一代导演的地方,他们的作品有着厚重的现实主义风格,表现出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展现出原生态的人性和民族化的精神。他们的作品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与国际上优秀的影视作品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他们仍需努力不懈。

注释:

[1]董峻.美丽却很脆弱——初探可可西里见闻.新华网,2002,7,2

[2]李皓.情系可可西里——访着名青年导演陆川[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4,1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