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时间不等人范文

时间不等人精选(九篇)

时间不等人

第1篇:时间不等人范文

结婚两个月后,美雅有些后悔了。剩着的时候害怕会这样剩下去,亲戚朋友又催得紧,结果最后妥协在相亲会上。当时只觉得冯凯各方面条件尚可,这个年龄不想折腾了,就奔着好好过日子吧。

没过多久,就定了婚期。

中间那一小段日子美雅心里也偶尔会犹豫一下,因为不是自己心里中意的男子,对冯凯,美雅没什么感觉。虽然不是把爱情挂在嘴上的年纪了,可女人即便到了80岁,恐怕也是在意爱情的。美雅迟迟未嫁,无非是当初爱上的男人变了心,之后的男人不合心。

可年龄不饶人,美雅终于坚持不住了。由此,犹豫过后,还是稳下心来跟着冯凯满世界地逛建材市场,装修冯凯刚拿到钥匙的新房。

房子不在美雅喜欢的地段,但是很大,小区也安静――还想什么呢?谁都这样说,何况冯凯还愿意在房产证上写上美雅的名字。用冯凯的话说,既然决定了结婚,就打算好了要捆绑在一起过日子。

当时冯凯是半开玩笑说的,美雅还觉得这男人有点实在也有点小情商。但蜜月还没有过完,美雅忽然想起“捆绑”两个字的时候,心里却有点悲哀。

难道不是吗?一对没有爱情的男女,不就是被现实捆绑成了夫妻的吗?担着夫妻之名,却无爱人之情。那么寡淡如水,那么风平浪静,甚至在结婚后的第三个夜晚,冯凯就已经很习惯地在松开美雅后,翻个身几分钟就睡着。

之后,白天上班各忙各的,中午下班前例行公事地通个电话,问询一下对方的午餐和晚餐问题。冯凯应酬不多,因为在单位的职务不怎么重要。一个星期偶尔有一两次,也会提前和美雅通告。冯凯若不回家吃饭,美雅就回父母家,曾经的闺密都当妈了,没人有时间再像从前那样陪她逛街、吃饭。

家务事也分得明晰自然,冯凯做饭、养花,美雅洗衣、收拾……一日日,无趣得很,回家絮叨给老妈听,老妈还诧异,过日子不都这样?知足吧,你看看电视里的男人,现今像冯凯这样的可不多见了。

美雅只能兀自苦笑。知足?美雅倒是想,知足常乐嘛。可是心里却怎么都知足不起来。过了两个月,感觉活活要给这婚姻闷死。偶尔想发个脾气都发不起来,因为冯凯从不迎着美雅的情绪而上,她刚要发作,他立刻收兵。

这样的日子,真的好过一个人吗

美雅开始疑惑,这样的日子,真的好过一个人吗?然后想起曾经单身时,虽然有时候孤单,但却可以自由地放纵自己的喜好。可现在,性子都要收着。

一天晚上,忍不住问快要睡着的冯凯,你真觉得现在结了婚比以前一个人的时候好吗?

唔。冯凯含糊回答,当然好,至少两个人吃饭热闹点。

睡不着一直在黑暗里躺着有点煎熬,想起单身时,也偶尔会失眠,可是一个人多么好,可以爬起来看书、看电视甚至听音乐或做点好吃的,影响不了谁。

但现在不同了,冯凯结婚前说过睡觉怕中途被吵醒,吵醒了就很难睡着。美雅害怕起来把冯凯折腾醒。最主要是把他折腾醒了毫无意义,又没有什么话可以说。他也不可能浪漫到陪她在阳台看看午夜的城市灯火,或者干脆做两个小菜喝杯红酒――美雅确定冯凯不是那种男子,这样的浪漫,在美雅的生活中一去不复返了。

美雅忽然觉得很孤单――是有人陪伴在身边的孤单,它在寂静的午夜是如此清晰而狰狞。

就在那一刻,美雅忽然动了离婚的念头。

但是,美雅的念头也只是动了动,甚至还没有等到她自己确认,家里就出事了。

确切地说,是老爸出事了。心脏病突发,在一天早上被送进了医院。

到底是男人,关键时候还是稳妥一些

美雅爸爸的心脏一直不太好,为此不到年龄就提前退休了。一直很注意,没有出现过危险状况,结果这天早上起来去卫生间,就出了意外。一大早接到电话的美雅慌里慌张地爬起来,飞快往身上套衣服。冯凯不明就里,问出什么事了?

美雅来不及细说,只简单说了大致情况,就自顾自地边系衣服扣子边冲出门。坐上出租车时接到冯凯电话,你怎么不等我啊?美雅才想起来,只顾着急了,把冯凯给忽视了。

冯凯并没有继续追究这个问题,只问,哪家医院?你别着急,我马上就到。

美雅说了医院名称,心无端暖了一下。听得出来冯凯的口气反倒有点急,他是为她、为她的家人着急吗?

此问题美雅自然无暇分析,一路赶到医院门口,下了车,却看到冯凯已经到了,竟然比她还早了几分钟。想来,一路上冯凯也是在催促开车的师傅了。

冯凯一把拉住美雅朝医院走。

美雅爸爸已经在紧急抢救后脱离危险,但医生说,必须做搭桥手术。美雅一听就哭了,那么大的手术,她怕爸吃不消。

只是眼泪刚下来美雅就被冯凯拖了出去,傻子,哪能当着爸妈的面哭?他责备她,还没怎样呢你先退缩,这样不对。

冯凯到底是男人,关键时候还是稳妥一些。

到底是因为爱还是责任

冯凯悄声哄住美雅,一再嘱咐她在爸妈跟前要稳住神。冯凯说,你知道吗?他们年龄大了,反倒像个孩子,现在,你才是他们的主心骨。你乱了,他们怎么办?美雅有点惭愧,多浅显的道理,她何尝不明白?是一时情急而已。

再回到病房,美雅努力恢复之前在爸妈跟前的那种轻松,用冯凯安慰她的话安慰了妈妈半天,一直到妈跟美雅点头,决定一家人团结一致共渡难关。

之后便是商量爸爸的手术问题,和妈妈说着说着,转头发现冯凯不见了。美雅不知道冯凯去了哪里,在这样的时候。正猜测着,冯凯回来了,同美雅和妈妈说,我找了个同学,他叔叔是院长,晚上我请他们吃顿饭商量一下,给爸安排最好的医生。

美雅有些愣怔,一直感觉冯凯对人际关系是不上心的,也很少和过去的同学相聚,没想到需要的时候,也会这样处理。只是……美雅略有担心,你那同学,你们……

大学的室友,关系极好。男人的感情,你放心吧。冯凯的口吻瞬间打消了美雅的担忧。

晚上,冯凯果然安排了饭局,美雅没有参加,要在医院照顾爸爸。冯凯回医院的时候已经晚上10点多,并没有喝多,胸有成竹地对美雅说,搞定了。那天晚上,在冯凯的坚持下,美雅带妈妈回家休息,冯凯留在医院陪爸爸。

之后的几日,直到爸爸手术顺利做完,一直都是美雅和妈妈白天在医院,冯凯值夜班。两个人都跟单位请了假,冯凯干脆把全年的公休也调了过来。

在照顾爸爸的空闲时间里,妈会跟美雅感慨冯凯的好。美雅不迟钝,这好,美雅都感觉得到,几个夜班下来,冯凯明显瘦了。忽然也会冲动着想说句温情的话,可话到唇边,又都被压了回去――冯凯把一切当做分内的事,她如何能把感激的话说出口呢?一说就外了。

他是她的丈夫,她不能那么明显地外气。可她真的很疑惑,真的很想问冯凯,他这样做,到底是因为爱还是责任?却终究无法问出口。

两个人一起折腾,总胜过一个人折腾的孤单

爸爸康复出院,美雅和冯凯把爸妈送回家后,打车回去。

路上,美雅正说着话,忽然听见冯凯轻轻打起了鼾来。转头,看到他斜着身子,把脑袋靠在车窗上,竟然睡着了。美雅心一疼,伸过手,轻轻将冯凯拉向自己这边,让他把头靠到她的肩上。冯凯没有醒,他是真的太累了。

第2篇:时间不等人范文

1计数法计数法就是记录护理操作的数量(人次)。此种方法简单,护理人员容易执行,很多医院采用此法进行工作量的统计。1.1简单的计数统计法吴小燕等[2]对门诊输液室的工作量运用两种记录方法进行了计数统计的比较,一种是每日专人记量法,另一种是个人每天自行记量法,总工作量=病人总数×3+配药、皮试、小壶入、肌肉注射的总数。结论是每天自行记量是实行护理工作量化、提高工作效率的较好方法。韩青[3]对儿科门诊输液室实行了护理工作量化管理,根据各班技术含量及所负责任不同确定不同分值,如每穿刺1例次计0.5分,每做1次皮试计0.5分等,每月最后1d计算总分。此种简单的计数法在门诊输液室应用较为合适,也可以起到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的作用,但不适合病房护理工作量的统计,因为病房护理工作琐碎,无法用简单的计数法进行量化。1.2运用PRN(projectofresearchinnursing)系统统计护理项目频次PRN直译为“护理科研项目”,是目前国际上广泛应用于医院护理体系中的信息管理系统。崔焱等[4]应用此软件对42例大面积烧伤病人进行了护理项目频次统计。按护理项目的类别逐项累计入院3d每例病人所接受的直接护理项目的频次,并按PRN要求填入“护理需求测量表”中,然后根据住院时间段分组,分组累计42例病人24h内某护理项目的频次。此方法科学、准确、实用,值得护理人员继续实践和探讨。1.3在护理工作量计数基础上的加权法常用的计数法就是记录护理操作的数量(人次),经汇总后即为护理工作量,计数法简单,但所得数据的可信度差。北京协和医院在计数法的基础上采用筛选归类法、专家咨询法筛选、归类出64项护理操作为护理工作量的测量内容,再应用“老手”打分根据护理操作的发生频率和普遍性,最后筛选出50项进行了权重评定,统计分析后得到护理操作权重符合正态分布[5]。将加权后的护理工作量称为护理工作当量,即护理工作当量=护理操作计数×护理操作负荷权重。并对护理工作量和护理工作当量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两者结果有差异,能反映不同工作负荷的大小。显然加权的数据对实际工作量的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

2计时法计时法是记录护理操作所用的护理时数。由于每项护理操作的难易程度不一样,护士完成各项护理操作时间不同,如果仅以频次计护理工作量,不能真正反映护理工作劳动量。所以,在临床中,很多医院以计时法测量护理工作量。2.1测量不同病区、不同班次或不同病种所需护理时数不同的护理操作所需时间不一样,每一项护理操作由不同的护理人员完成所需时间也不一样,这与护理人员素质和经验有关。因此,测量护理操作所需时间一般都用平均值来计算。朱冰船等[6]选择不同工龄护士对本病房不同级别的病人测定每项直接护理操作的平均工时(每项操作测10次),统计本病房每天所有病人所接受的各项护理操作项目次数,共计1周。间接护理时间是为直接护理做准备的护理时间,如配制静脉输液、摆药、医嘱处理等,由当班登记,1周后汇总。李金娜等[7]参照PERT计算公式Te=(a=4m=b)/6(a为完成1项操作最乐观时间,b为完成1项操作最保守时间,m为最可能时间,6为常量),测量急诊室不同班次所需直接和间接护理时间。张莹等[8]连续记录了上海5家三级综合性医院7个班的护理工作量,得出大型综合性医院各班平均护理时数为7.2h,与1991年类似调查平均护理时数325.9min相比,显着增加了。直接护理时数占总护理时数比例为42.67%,与国外直接护理时间约为占整个护理工作的67.8%~77.2%相比有一定差距。将直接护理时数(188.92min)和间接护理时数(253.84min)与1991年调查(直接护理时数184.6min,间接护理时数141.3min)相比,直接护理时间增加不多,间接护理时间却增加不少。王泓等[9]对普通胸科手术、先天性心脏病和瓣膜置换手术的病人术后3d的护理工时进行了记录。通过对直接护理时间和间接护理时间的记录,可以了解护理人员的实际工作量,为护士人力资源配备提供可靠的依据。2.2在计时基础上考虑护理工作的劳动强度、技术含量及风险等因素在临床上,护理人员常用工时法来统计护理工作量,但工时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一定难度,临床实践中不可能逐项、准确地记录各项操作的时间。而且临床护理工作的各项内容都包含着一定的劳动强度、技术含量和劳动风险。万宏伟等[10]在工时法的基础上,根据临床各项护理工作所包含以上3方面的内容进行了量化研究。根据护理操作项目的护理时间没有显着性差异进行归类(Ⅰ、Ⅱ、Ⅲ),并计算出每类护理操作的平均时间,组织护理专家对不同的护理操作进行技术风险系数的确定,每项操作的护理时间乘以风险系数即为护理操作时间,并将其时间折算为护理分值。每个病房的工作量是以各项操作来计分,每项操作又包含6个方面的内容,即床位利用(5分)、护理级别(7分)、夜班情况(15分)、技术含量(10分)、环境风险(3分)、劳动强度(60分)。各科室的赋分的原则,除夜班情况为固定分值外,其余各项赋分采用分段统计计分,即区间值:5%、25%、50%、75%、95%。再根据各病房人均值所在的6个区间赋分,将各项目所得分累计相加即为该科室所得工作量总分值。此方法考虑了各项护理操作的劳动强度、技术含量和风险,同时也考虑到了各科室的人员数量与工作量的关系,所得工作量结果直接可以明确各科室的工作量之间的差别。但是量化内容和赋分原则的科学性有待进一步的检验。2.3以等级护理计算护理时数黎明等[11]选择发生频率高的护理项目直接护理32项、间接护理28项,把每项操作所需时数分别套入等级护理内容的相应项目中,用加权平均法微机处理得出每名病人每日平均护理工作所需时间为177min。此方法测算出每个病人的平均护理时数,根据病人数就可以测量出护理工作量,但不同医院和不同科室的每个病人所需护理的内容不相同,是否有代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成翼娟等[12]抽取36个病房的特级护理、一级、二级、三级护理病人各1例进行45项直接和33项间接护理项目,运用自我观察法对所需护理时间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平均1例病人白班所需间接护理时间为36.4min。该时间与林菊英1980年对7所医院护理工时测定所测得的20min相比有大幅度增加。此研究没有测算出平均1例病人白班所需直接护理时间为多少,只是提出了不同科室和不同护理级别的直接护理时间有差别。2.4根据病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分级计算护理时数分级护理根据病情的轻重将病人进行分类,与护理需求量并不一定成正比,周素鲜报道不同病种同一护理级别直接护理时间是不同的。邵爱仙等[13]根据病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分级计算护理工作量。ADL评定按Barthel指数评定法,分为4个等级,Ⅰ级:100分~60分,生活基本自理;Ⅱ级:60分~40分,中度功能障碍,生活需要帮助;Ⅲ级:40分~20分,重度功能障碍,生活依赖明显;Ⅳ级:20分以下,完全残疾,生活完全依赖。结果,在54项操作项目中,不同ADL等级的病人,有23项所需直接护理时间不同。说明在计算直接护理时间时,应根据不同ADL等级赋予相应的分值才能使数据更准确。测量24h平均间接护理时间为42.33min,不同ADL等级病人的护理时间呈递进关系并有显着性差异,但不同科室之间相同ADL等级所需的护理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按不同ADL等级计算护理工作量有较好的代表性。3赋分法3.1以赋分法方式测量护士人均工作量崔燕萍等[14]选择13项护理工作作为护理工作量测量的主要内容,并对之赋分:入院人数(8分),出院人数(8分),日占用床位数(6分),日病危数(16分),日一级护理人数(12分),日二级护理人数(6分),死亡人数(6分),输液人数(10分),注射人次(5分),抽血人次(8分),穿刺人次(5分),其他操作人次(5分),搬床人次(5分)。每个季度计算出全院各病区13项工作量,再将每一项工作量分别除以该病区护士的在位人数,计算出人均工作量。用人均工作量除以全院本季度那个病区此项人均工作量最高指标值的商,再乘以各病区该指标的数值即为各病区每项指标的得分。不管病区的开放床位是多少,此方法不仅能真实地反映各病区每月实际工作量,有利于护理管理者进行合理的人员调配,而且容易统计。3.2运用“军卫一号”计算机网络资源对护理指标赋分统计护理工作量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运用“军卫一号”计算机网络资源,根据统计项目的操作特性、护理工时、人力投入、风险程度、技术难度等对护理工作指标赋分,总床日数:每1床日1分(ICU床日5分);出科人数:每人1分(含出院、转出、死亡);病例分型:以每例计,D型10分,C型8分,B型5分,A型3分(非手术科室指标);手术例数:以每例计,特大手术12分,大手术10分,中手术5分,小手术3分,分娩8分(手术科室指标);等级护理质量:以每1床日计,特级护理20分,一级护理5分,二级护理3分,三级护理1分;治疗护理量:每人0.1分~1分。其中等级护理包含了巡回护理、病情观察、病例书写、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大小便护理,以及口腔、会阴、皮肤、头发护理、床铺整理等基础护理内容[15]。护理工作量数据由软件自然生成,大大提高了护理统计工作的效率。4小结近几年,我国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量测量方法做了大量的研究。不同科室和不同医院都有不同的测量方法,总体来说,我国以计数法和计时法测量护理工作量占多数,简单的计数法和计时法逐步被取消,只适合门诊注射室的工作量统计。运用计算机和不同软件统计护理工作量的方法逐渐增多,这样大大提高了护理工作量统计的可信度和效率。有学者以等级护理级别来测量直接和间接护理时数,从而测算出1例病人白班所需护理时间,对统计护理工作量有一定参考。等级护理是根据病情的轻重进行分类的,而不是以病人处理能力来评定,与护理需求量并不一定成正比,因此有学者根据病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分级来测量护理时数,此方法更能客观反映护理工作量,值得护理学者借鉴和思考。由于护理工作量的范围广和不确定性等特点,仅以护理时数和护理次数为标准测量护理工作是不够的。因此,有学者在测量护理工作量时考虑到了护理工作技术含量和风险系数等因素的影响,以赋分的方式统计护理工作量。此方法科学合理,只要各项护理工作的技术含量和风险系数评定准确是一个值得推广的方法。所有这些研究都为护理工作量的测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护理工作测量方面最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护理工作范围的确定,这是广大护理人员不断探讨的课题。

第3篇:时间不等人范文

 任何工作都是在量的基础上才进行质的评定,而护理工作具有范围广、工作量大、不确定性等特点,因此,导致护理管理人员注重护理质量而轻视护理工作量的管理。现代护理管理正经历着由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经验管理向科学化管理的发展过程。如何准确便捷测量护理工作量是护理管理者值得研究的课题。arthur和james于1994年总结,在北美和欧洲使用的测量方法有6种:直觉方法;咨询方法;人力常模;人力公式;护理措施;病人依赖。在英国,carr-hill和jenkins-clarke(1995)报告了4种护理工作量测量方法:依赖为主;工作任务为主;护理计划为主;病房为主。加拿大及我国台湾等学者也做了一些有关护理工作量测量的研究[1]。现将我国护理工作量测量方法的研究状况综述如下。

    1 计数法  计数法就是记录护理操作的数量(人次)。此种方法简单,护理人员容易执行,很多医院采用此法进行工作量的统计。1.1 简单的计数统计法 吴小燕等[2]对门诊输液室的工作量运用两种记录方法进行了计数统计的比较,一种是每日专人记量法,另一种是个人每天自行记量法,总工作量=病人总数×3+配药、皮试、小壶入、肌肉注射的总数。结论是每天自行记量是实行护理工作量化、提高工作效率的较好方法。韩青[3]对儿科门诊输液室实行了护理工作量化管理,根据各班技术含量及所负责任不同确定不同分值,如每穿刺1例次计0.5分,每做1次皮试计0.5分等,每月最后1d计算总分。此种简单的计数法在门诊输液室应用较为合适,也可以起到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的作用,但不适合病房护理工作量的统计,因为病房护理工作琐碎,无法用简单的计数法进行量化。wWW.133229.Com1.2 运用prn(projectofresearchinnursing)系统统计护理项目频次 prn直译为“护理科研项目”,是目前国际上广泛应用于医院护理体系中的信息管理系统。崔焱等[4]应用此软件对42例大面积烧伤病人进行了护理项目频次统计。按护理项目的类别逐项累计入院3d每例病人所接受的直接护理项目的频次,并按prn要求填入“护理需求测量表”中,然后根据住院时间段分组,分组累计42例病人24h内某护理项目的频次。此方法科学、准确、实用,值得护理人员继续实践和探讨。1.3 在护理工作量计数基础上的加权法 常用的计数法就是记录护理操作的数量(人次),经汇总后即为护理工作量,计数法简单,但所得数据的可信度差。北京协和医院在计数法的基础上采用筛选归类法、专家咨询法筛选、归类出64项护理操作为护理工作量的测量内容,再应用“老手”打分根据护理操作的发生频率和普遍性,最后筛选出50项进行了权重评定,统计分析后得到护理操作权重符合正态分布[5]。将加权后的护理工作量称为护理工作当量,即护理工作当量=护理操作计数×护理操作负荷权重。并对护理工作量和护理工作当量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两者结果有差异,能反映不同工作负荷的大小。显然加权的数据对实际工作量的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

    2 计时法  计时法是记录护理操作所用的护理时数。由于每项护理操作的难易程度不一样,护士完成各项护理操作时间不同,如果仅以频次计护理工作量,不能真正反映护理工作劳动量。所以,在临床中,很多医院以计时法测量护理工作量。2.1 测量不同病区、不同班次或不同病种所需护理时数 不同的护理操作所需时间不一样,每一项护理操作由不同的护理人员完成所需时间也不一样,这与护理人员素质和经验有关。因此,测量护理操作所需时间一般都用平均值来计算。朱冰船等[6]选择不同工龄护士对本病房不同级别的病人测定每项直接护理操作的平均工时(每项操作测10次),统计本病房每天所有病人所接受的各项护理操作项目次数,共计1周。间接护理时间是为直接护理做准备的护理时间,如配制静脉输液、摆药、医嘱处理等,由当班登记,1周后汇总。李金娜等[7]参照pert计算公式te=(a=4m=b)/6(a为完成1项操作最乐观时间,b为完成1项操作最保守时间,m为最可能时间,6为常量),测量急诊室不同班次所需直接和间接护理时间。张莹等[8]连续记录了上海5家三级综合性医院7个班的护理工作量,得出大型综合性医院各班平均护理时数为7.2h,与1991年类似调查平均护理时数325.9min相比,显着增加了。直接护理时数占总护理时数比例为42.67%,与国外直接护理时间约为占整个护理工作的67.8%~77.2%相比有一定差距。将直接护理时数(188.92min)和间接护理时数(253.84min)与1991年调查(直接护理时数184.6min,间接护理时数141.3min)相比,直接护理时间增加不多,间接护理时间却增加不少。王泓等[9]对普通胸科手术、先天性心脏病和瓣膜置换手术的病人术后3d的护理工时进行了记录。通过对直接护理时间和间接护理时间的记录,可以了解护理人员的实际工作量,为护士人力资源配备提供可靠的依据。2.2 在计时基础上考虑护理工作的劳动强度、技术含量及风险等因素 在临床上,护理人员常用工时法来统计护理工作量,但工时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一定难度,临床实践中不可能逐项、准确地记录各项操作的时间。而且临床护理工作的各项内容都包含着一定的劳动强度、技术含量和劳动风险。万宏伟等[10]在工时法的基础上,根据临床各项护理工作所包含以上3方面的内容进行了量化研究。根据护理操作项目的护理时间没有显着性差异进行归类(ⅰ、ⅱ、ⅲ),并计算出每类护理操作的平均时间,组织护理专家对不同的护理操作进行技术风险系数的确定,每项操作的护理时间乘以风险系数即为护理操作时间,并将其时间折算为护理分值。每个病房的工作量是以各项操作来计分,每项操作又包含6个方面的内容,即床位利用(5分)、护理级别(7分)、夜班情况(15分)、技术含量(10分)、环境风险(3分)、劳动强度(60分)。各科室的赋分的原则,除夜班情况为固定分值外,其余各项赋分采用分段统计计分,即区间值:5%、25%、50%、75%、95%。再根据各病房人均值所在的6个区间赋分,将各项目所得分累计相加即为该科室所得工作量总分值。此方法考虑了各项护理操作的劳动强度、技术含量和风险,同时也考虑到了各科室的人员数量与工作量的关系,所得工作量结果直接可以明确各科室的工作量之间的差别。但是量化内容和赋分原则的科学性有待进一步的检验。2.3 以等级护理计算护理时数 黎明等[11]选择发生频率高的护理项目直接护理32项、间接护理28项,把每项操作所需时数分别套入等级护理内容的相应项目中,用加权平均法微机处理得出每名病人每日平均护理工作所需时间为177min。此方法测算出每个病人的平均护理时数,根据病人数就可以测量出护理工作量,但不同医院和不同科室的每个病人所需护理的内容不相同,是否有代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成翼娟等[12]抽取36个病房的特级护理、一级、二级、三级护理病人各1例进行45项直接和33项间接护理项目,运用自我观察法对所需护理时间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平均1例病人白班所需间接护理时间为36.4min。该时间与林菊英1980年对7所医院护理工时测定所测得的20min相比有大幅度增加。此研究没有测算出平均1例病人白班所需直接护理时间为多少,只是提出了不同科室和不同护理级别的直接护理时间有差别。2.4 根据病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分级计算护理时数 分级护理根据病情的轻重将病人进行分类,与护理需求量并不一定成正比,周素鲜报道不同病种同一护理级别直接护理时间是不同的。邵爱仙等[13]根据病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分级计算护理工作量。adl评定按barthel指数评定法,分为4个等级,ⅰ级:100分~60分,生活基本自理;ⅱ级:60分~40分,中度功能障碍,生活需要帮助;ⅲ级:40分~20分,重度功能障碍,生活依赖明显;ⅳ级:20分以下,完全残疾,生活完全依赖。结果,在54项操作项目中,不同adl等级的病人,有23项所需直接护理时间不同。说明在计算直接护理时间时,应根据不同adl等级赋予相应的分值才能使数据更准确。测量24h平均间接护理时间为42.33min,不同adl等级病人的护理时间呈递进关系并有显着性差异,但不同科室之间相同adl等级所需的护理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按不同adl等级计算护理工作量有较好的代表性。3 赋分法3.1 以赋分法方式测量护士人均工作量 崔燕萍等[14]选择13项护理工作作为护理工作量测量的主要内容,并对之赋分:入院人数(8分),出院人数(8分),日占用床位数(6分),日病危数(16分),日一级护理人数(12分),日二级护理人数(6分),死亡人数(6分),输液人数(10分),注射人次(5分),抽血人次(8分),穿刺人次(5分),其他操作人次(5分),搬床人次(5分)。每个季度计算出全院各病区13项工作量,再将每一项工作量分别除以该病区护士的在位人数,计算出人均工作量。用人均工作量除以全院本季度那个病区此项人均工作量最高指标值的商,再乘以各病区该指标的数值即为各病区每项指标的得分。不管病区的开放床位是多少,此方法不仅能真实地反映各病区每月实际工作量,有利于护理管理者进行合理的人员调配,而且容易统计。3.2 运用“军卫一号”计算机网络资源对护理指标赋分统计护理工作量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运用“军卫一号”计算机网络资源,根据统计项目的操作特性、护理工时、人力投入、风险程度、技术难度等对护理工作指标赋分,总床日数:每1床日1分(icu床日5分);出科人数:每人1分(含出院、转出、死亡);病例分型:以每例计,d型10分,c型8分,b型5分,a型3分(非手术科室指标);手术例数:以每例计,特大手术12分,大手术10分,中手术5分,小手术3分,分娩8分(手术科室指标);等级护理质量:以每1床日计,特级护理20分,一级护理5分,二级护理3分,三级护理1分;治疗护理量:每人0.1分~1分。其中等级护理包含了巡回护理、病情观察、病例书写、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大小便护理,以及口腔、会阴、皮肤、头发护理、床铺整理等基础护理内容[15]。护理工作量数据由软件自然生成,大大提高了护理统计工作的效率。4 小结  近几年,我国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量测量方法做了大量的研究。不同科室和不同医院都有不同的测量方法,总体来说,我国以计数法和计时法测量护理工作量占多数,简单的计数法和计时法逐步被取消,只适合门诊注射室的工作量统计。运用计算机和不同软件统计护理工作量的方法逐渐增多,这样大大提高了护理工作量统计的可信度和效率。有学者以等级护理级别来测量直接和间接护理时数,从而测算出1例病人白班所需护理时间,对统计护理工作量有一定参考。等级护理是根据病情的轻重进行分类的,而不是以病人处理能力来评定,与护理需求量并不一定成正比,因此有学者根据病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分级来测量护理时数,此方法更能客观反映护理工作量,值得护理学者借鉴和思考。由于护理工作量的范围广和不确定性等特点,仅以护理时数和护理次数为标准测量护理工作是不够的。因此,有学者在测量护理工作量时考虑到了护理工作技术含量和风险系数等因素的影响,以赋分的方式统计护理工作量。此方法科学合理,只要各项护理工作的技术含量和风险系数评定准确是一个值得推广的方法。所有这些研究都为护理工作量的测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护理工作测量方面最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护理工作范围的确定,这是广大护理人员不断探讨的课题。

第4篇:时间不等人范文

关键词:自由时间;劳动时间;知识经济;人的发展

一、马克思自由时间理论的内涵

1.自由时间的概念

马克思所言的自由时间是与劳动时间相分割对立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个人得到充分发展的时间”,“主要是闲暇时间和从事较高级活动的时间”,具体而言就是“个人受教育的时间,履行社会职能的时间,进行社交活动的时间,自由运用体力和智力的时间,以至于星期日的休息时间……。”其主要表现形式是对时间的自由掌控,主要活动内容是教育、社交、人的个性与能力发挥等高级活动,最终朝向是人的解放,实现所有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2.自由时间是人的发展空间

马克思认为,自由时间是人的发展空间,是人的积极存在。首先,劳动时间的缩短和自由时间的增加,其目的是为了使个人得到充分发展,这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问题。其次,人与人之间交往范围的扩展,频率的增大,内容的丰富,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而自由时间的增加为人的普遍交往提供了现实可能。第三,自由时间是人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的必要条件。只有在自由时间里,人才能超越物质必然性和社会关系的外在强制而成为自由的社会主体,才能自主地支配自己的活动,自由地发展多方面的能力和个性。

3.自由时间是被资本主义异化了的感性时间

马克思指出,时间是抽象的感性知觉,自由时间也应当是感性时间,“人的感性就是形体化了的时间”。但在资本主义社会,时间已经与感性相脱离、相异化,变得非人化了。“生产表现为人的目的,而财富则表现为生产的目的”。财富来源于创造剩余价值的剩余时间,但是剩余时间是可以用钟表计算的“社会平均劳动时间”,是理性时间而不是感性时间。所以马克思认为倘若“个人的全部时间都成为劳动时间,从而使个人降到仅仅是工人的地位,使他从属于劳动”,个人就不能自由而全面地发展自己,不能摆脱劳动被异化的命运。

4.资本主义社会里劳动者的自由时间处于被剥削状态

在马克思看来,剥削不仅仅是劳动者的劳动产品被剥削者无偿占有,更重要的是劳动者的自由时间被侵占。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而雇佣工人劳动,用工人的劳动时间来换取自己的自由时间。“社会的自由时间的产生是靠非自由时间的产生,是靠工人超出维持他们本身的生存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的产生。同一方的自由时间相应的是另一方的被奴役的时间”。所以,资本家的自由时间是靠劳动者的非自由时间即剩余劳动时间产生的,一方的自由时间相应的是另一方的被奴役的时间,一方的充分发展是以另一方的发展受到限制为代价的。

二、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的自由时间

1.知识经济对自由时间的积极作用

(1)自由时间与劳动时间的界限模糊,呈现统一的趋势

从形式上来看,在马克思所处的大工业时代里,物质产品的生产需要实行严格的标准化流程,工人只是机械生产线的附属,活动有较强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自主性较低,劳动时间与自由时间处于界限分明且相互对立的状态。在知识经济时代,科研技术、思想、艺术创意等知识产品的生产时间和进度是由人而不是机械控制,人的自主性较高。弹性工作制、自由职业、结果导向的绩效考核等工作方式都使人的劳动时间呈现较大的灵活性与弹性。很多知识产品则直接在自由时间里产生,知识工作者在与他人交流沟通、甚至在进行娱乐和休闲时也能激发出创造的灵感,劳动时间与自由时间在形式上的界限变得模糊。

从活动内容来看,工业经济时代的产业工人主要是进行低端的体力劳动,而且受社会地位所限,任何时间都很难接触到科学、艺术、哲学思辨等“高级活动”,难以发展自己和改变命运。而对于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工作者来说,运用自身的能力与智力,进行科学、艺术方面的学习、交流和创新,既是工作和生活的需要,也是工作和生活的主要内容,在活动内容上使得劳动时间与自由时间实现了统一。

从效果上看,工业经济时代里工人的劳动时间与自由时间内的活动彼此孤立,工作和生活严格区分,难以相互作用。在知识经济下,人在工作时间和自由时间内都可以持续的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学习成果在两种时间内都可以得到运用和转化。在知识的学习—创新运用—再学习这一不断循环的过程中,劳动时间和自由时间相互成为彼此的延伸,形成相互激励的正反馈效果。所以,知识经济里,人的自由时间与劳动时间不再是分割对立的,而是可以进行融合统一的。

(2)在量和质上极大的丰富了自由时间

从自由时间的量上来看,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生产业为企业提高了效率,节省了必要劳动时间;生活业节省了人们的大量家务时间,使得人们的自由时间不断增加,由于人的自由时间决定着人的发展空间,自由时间的增加也就意味着发展可能性的扩大。

从质上来看,在工业经济时代,工人的时间主要是劳动时间,是以钟表为计量的理性时间,要服从于流水线机械的运转时间。而且工人难以接触到“高级活动”,劳动谋生的需要难以和个人的兴趣爱好相结合,很难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只能成为资本家的附庸,劳动异化的现象普遍存在。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工作者的学习和创新就是最主要的“高级活动”,时间是以人的活动内容为计量的感性时间。自由时间与劳动时间的统一不但可以将工作谋生的需要与人的天性禀赋和兴趣爱好进行统一,还可以使劳动与学习结合起来,将工作与生活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最终使人们的劳动不再是生存的手段,而是生活的目的,或者说就是生活本身。“生产劳动给每一个人提供全面发展和表现自己全部体力和脑力的能力的机会,这样,生产劳动就不再是奴役人的手段,而成了解放人的手段”。为了生存而被动的劳动转变为自由而自觉的创新活动,从而改变劳动的意义,避免劳动的异化。

2.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自由时间的困境

(1)自由时间仍然束缚在资本主义桎梏下

在工业经济时代,由于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生产工具、劳动产品相分离,不得不在人身上依附于资本家,用自己的劳动时间来创造资本家的自由时间,造成劳动时间与自由时间的对立。在知识经济时代,劳动者、生产资料(信息与知识)、生产工具(主要是大脑)等难以分割,但在劳动时间和自由时间内创造的知识产品(专利技术、创意等)需要在知识产权市场待价而沽,接受资本标准的评价,仍然避免不了与劳动者分离的命运。因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实现资本的增值是一切活动的核心,知识的创新、传播和运用的全过程都服从和服务于资本增值。人类虽然降低了对物质生产资料的依赖,但知识却又被重新商品化和物化,人类仍然处于对“物”依赖的必然王国里。

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资本巫术和管理技巧的不断提高,剥削方式也更加隐秘化,与企业共同成长的“企业文化”、股权和分红等物质激励、“人性化”的管理技术等无不在操纵劳动者将个体发展绑定在企业发展上,用职业技能培训代替人自由自主的自我学习,使资本的逻辑延伸至人生活的各个时间段。马尔库塞感慨,“原先限于上班时间的异化和管制现在蔓入了自由时间”。原本剩余价值的创造(也就是剥削)只发生在劳动时间内,但知识经济打破了劳动时间和自由时间的界限,人在自由时间内也创造剩余价值,所以剥削已经蔓延到了自由时间内。知识经济虽然增加了人在时间和人身上的自由度,但仅仅是可以更自由的选择雇主却无法真正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彻底摆脱被剥削的历史必然性,表现出一种自由的不自由,离自由王国的彼岸仍然遥远。

加上资本主义消费文化、拜金主义的误导,使得很多人的自由时间被物质化和庸俗化,不是用来发展自我而是用来消费和娱乐,劳动时间和自由时间等同于赚钱的时间和花钱的时间,归根到底还是作用于资本的增值,人异化成为消费的动物,远离了自由的意境。

(2)自由时间存在国家间的不平等分配

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加大了国家间的差距和产业分化。美国等发达国家通过全球化扩张,构建产业链,占据价值曲线两端,掌控着知识含量高的技术研发、创意和品牌包装等环节,并进行商务流程外包,由发展中国家来负责知识含量低的产品加工、制造和组装等环节。这种产业分工除了在产品价值和利润分配上制造不平等外,还制造着时间上的不平等。因为低端的加工制造业和马克思时代的大工业一样,利润来源于获取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从而获取剩余价值,是劳动时间与自由时间分割对立,自由时间被压缩得最为严重的产业。加上工资水平的低廉,使得劳动者在自由时间内也没有能力去充分的发展自我。所以这种不平等的产业分工除了挤占发展中国家产业的利润空间外,也在掠夺发展中国家劳动者的自由时间,也等于是在掠夺发展中国家国民的发展空间。所以,之前只存在阶级间自由时间的剥削,现在则是国家间与阶级间的时间剥削并存。

此外,发达国家还利用国内丰厚的薪酬待遇和良好的创新环境,大批吸引国外知识精英移民,使本国保持在知识创新上的优势,发展中国家只留下低素质的廉价劳动力,只能从事低端制造业;劳动者永远处于劳动时间和自由时间相对立,发展空间被挤占的局面,形成恶性循环。经济全球化表面上是资源、人才、资本的全球自由配置,但实质是强国通过全球产业分工来对发展中国家产业利润进行掠夺,同时也是对这些国家人民的自由时间和发展空间的掠夺。

三、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启示

1.将自由时间理论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社会主义以实现所有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价值旨归,自由时间理论自然应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不断得到完善。

首先,自由时间理论的完善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最终要落实在人的发展上,个人的充分发展又作为最大的生产力反作用于劳动生产力,以人的发展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充分的自由时间是人充分发展的前提条件,因为增加自由时间“即增加使个人得到充分发展的时间,而个人的充分发展又作为更大的生产力反作用于劳动生产力。”在自由时间内,人将作为主体进入人自身的生产过程—生产和再生产出充分的、全面发展的人。马克思认为,“从整个社会来说,创造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也就是创造产生科学、艺术等等的时间。”事实上,人类的科学、艺术和其他公共生活的发展大多是在自由时间中展开和激发的。所以自由时间的充裕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其次,自由时间理论的完善可以为我国“以人为本”施政理念的落实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现实的工作抓手,可以把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充裕的自由时间当做践行“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内容。

最后,自由时间理论的完善有利于我国人权事业的发展。发展权是最大的人权,是比生存、自由更高层次的追求。通过对自由时间的运用从而拓宽人的发展空间,必将开辟出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独特路径,极大的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事业的内涵。

2.为人在自由时间内充分发展自我创造外部条件

首先,要大力发展知识经济。知识经济不单能带来自由时间和劳动时间的融合,还能在量和质上极大的丰富自由时间。所以知识经济不但是发展生产力的需要,更是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需要,是真正符合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除了经济层面的产业规划与扶持外,还要注重社会层面的支持措施,比如建设完备的国民终身学习体系,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建立;提供相配套的知识循环与创新的公共服务,加快各种知识分享平台、公共创新服务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知识的可获取性和易获取性,以加快知识的外溢,为劳动者根据自身需求和社会变化不断补充所需知识创造条件。此外,还需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孵化器、创业基金、风险投资机构等生产业的扶持力度,为人的知识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供服务。

同时,要在法律和制度层面保障国民享有充分的自由时间。需要结合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不断完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和《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并适时上升为法律法规,以法律的权威性保障公民享有自由时间的权利,坚决惩处压榨劳动者合理自由时间的行为。改革不合理以及落后于时展的劳动和人事制度,使之科学化、公平化、人性化,服从于知识经济的发展和人的发展对自由时间的要求。鼓励用人单位探索新型工时制度和工作形式,保障劳动者能以多种形式获取和支配自己的自由时间。

3.引导人们认识自由时间的意义

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超越除了表现在经济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上之外,还应表现在文化和精神气质上。仅仅进行经济和政治层面的变革只能改变资本的运作方式和权力结构,却无法扭转资本主义主导世界几百年的文化惯性,也就无法从人的思想和心灵深处解决被异化的威胁,无法改变几千年来人的“存在困境”。所以,我们要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导向,坚持马克思主义者的批判性,警惕和抵制资本主义拜金主义、消费主义对人的自由时间的异化。为此,要积极引导人们认识自由时间的意义,对时间的运用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并能够合理的运用自由时间,满足于自身的发展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使人对自由时间的运用从自发上升到自觉,人才能从自在的存在变为自为的存在,外在经济和社会的进步才能通过时间产生意义和价值,返还于人本身,破解人的内在发展困境。

参考文献

[1]刘梅.马克思哲学中的时间问题—兼论自由时间与人的发展[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8).

[2]龙静.论对自由时间的理解和当前发展趋势[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6).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第5篇:时间不等人范文

[关键词]等待时间 优先级 蒙特卡洛 服务时间

一、问题提出

(一)问题叙述

现实中的很多服务,等待时间超过一天,比较典型的是医院住院及手术安排的问题。尽管随机服务与排队论问题早已得到深入研究,但某服务系统共有服务台M个,其服务分四大类:每种服务目前的规则是:每周一、三处理 ;而是紧急服务,处理中心有空闲时立即安排处理,其他服务可根据需要安排,但是不安排在周一、周三。系统的示意图见图1。本文要研究的问题是如何建立数学模型,实现对服务台的合理安排,根据目前接受服务顾客及等待接受服务顾客的统计情况,在开始排队时预测其大致接受服务时间区间。

(二)名词解释

1.等待服务时间(等待时间):顾客从开始排队到进入服务台的时间。

2.最长等待时间:等待时间最长的顾客需要等待的时间。

3.动态优先级调度算法:Monte Carlo算法的一种,计算机操作系统中CPU调度的经典算法之一,利用动态优先级实现对就绪进程的调度。就绪进程占用CPU时间愈长,该进程优先级越低,反之,优先级越高;就绪进程等待CPU时间越长,优先级越高,反之越低。在该模型中引入此算法,相当于降低用户平均等待时间和最长等待时间,从而提高顾客的满意程度和服务系统服务台利用率。

二、问题研究

(一)基本假设

1.服务系统条件充分,而且预测的时间范围内,顾客到来情况是平稳的,且顾客按正常时间离开,无长时间占用服务台的现象。

2.假设顾客到来的事件流是一泊松流,且不会等待不耐烦而离去。

3.各个服务台功能相同。

(二)符号说明

: 平均等待时间

: 最长等待时间

: 第i类服务平均每天到来人数

: 在预测时间范围内第i类服务每天到来人数的模拟值

:需要第类服务的顾客在星期到来需要在服务系统接受服务的时间

: 等待队列中 号顾客已经等待的时间

:星期到来的号顾客预计要接受服务的时间

( =1,2,3,4,5,6,7)

: 编号为的顾客的优先级

:每天平均离开的人数

:预测的第类服务的顾客需要等待的时间

:当前等待队列中的人数

:每天到来的第类服务的人数

:第类服务的顾客平均接受服务时间

(三)模型的建立

本模型要实现的目标是即提高服务系统接受服务部的吞吐量,进而降低顾客等待时间,实现服务系统与顾客的互利。基于该目标,本文引入经典的动态优先级调度算法,初始时给予需要接受服务时间较短的顾客更高的优先级(计算机模拟结果显示,此项做法可缩短顾客平均等待时间)。随着等待时间的延长,逐步提高顾客的优先级,因而可将顾客最长等待时间缩短。

根据上述思路,本文建立一个基于顾客优先级的调度模型,并引入Monte Carlo算法。

3.1随机数的产生

①确定

由于在不重叠时间区间内到服务系统到来的不同服务顾客是相互独立的,故可以假设顾客到来的事件流是一泊松流,并满足如下表达式:

如果相继两个时间出现的间隔时间为负指数分布,则在某一时间间隔内时间出现的次数满足泊松分布,于是可以用负指数分布的随机变量来组合产生泊松分布的随机数列。

设为参数负指数分布的随机数序列,因为有

因此,将 值按序累加,使得满足关系式:

则求得的就是参数的泊松分布的随机数。

②确定

在假设条件下,可认为近似等于各类顾客平均接受服务时间,进而根据号顾客的服务类型和 的值确定 。

3.2 优先级模型的建立

首先,在到来时为每个顾客依次编号并分配初始优先级,紧急服务顾客的优先级最大,可近似于无穷大,即该优先级高于其它任何服务顾客在任何情况下的优先级,从而保证紧急服务顾客尽快接受服务。其它服务中编号为的顾客的优先级可按下列关系式确定:

其中为比例系数。根据的变化实时调整号顾客的优先级。每天按照新的优先级次序把顾客排成新的等待队列,优先级高的顾客排在队列前面,反之,优先级低的排在后面。只要有可利用服务台,先安排紧急服务顾客进入,在还有剩余服务台的情况下,根据等待队列的顺序安排需要有其它类型服务的顾客接受服务。当不同顾客的优先级相同时,按照FCFS的规则安排接受服务。

在算法设计中,初始时赋予需要接受服务时间较短的顾客更高的优先级,从而使减小;同时随着的增长,顾客优先级提高,避免了顾客长时间等待的情况。这样既保证了需要接受服务时间较短的顾客优先接受以获取较高的服务台利用率,又避免了某些顾客需要长时间等待。

比例系数用于调整两个因素(和)在不同条件、前提和要求下的权重,在该模型中,不妨取 ,可通过模拟结果验证取值的合理性。

三、Monte Carlo算法设计

根据上述模型,设计算法如下:

Step1:在泊松流假设下生成一天内各类顾客到来的随机数,并将这些不同服务的顾客按到来时间随机排序,到来时对其编号(根据服务类型)赋予每个顾客一个初始优先级(此时 ),并将其加入等待队列。

Step2: 计算当天要离开的人数。

Step3: 如有紧急服务顾客等待接受服务,则按照FCFS的规则优先安排此类顾客接受服务;如没有紧急服务顾客等待或将其安排完毕后仍有空闲服务台,则按照优先级由大到小的顺序安排等待队列中的顾客进入,直到服务全利用或等待队列为空。

Step4: 第二天调整等待队列中顾客的使得 ,带入 调整优先级,转入Step1循环执行。

四、医院病床安排的实例分析

下面是某眼科诊所2008-7-13到2008-9-11的病人信息分别是各类病人每天的平均就诊人数、一周中每天入院的不同类型病人平均住院时间、当前医院病床利用情况等相关数据。其中,白内障相当于,外伤对应于 。

表 1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白内障 5.4 4.4 7.5 7.375 5.692308 5 3.611111

白内障(双眼) 12.25 10.625 10.13333 9.125 7.8 6.857143 6

青光眼 11 10 10 10.8 10.83333 11.33333 8.333333

视网膜疾病 13.5 13 11.2 13.15385 11.42105 13.32143 12.54545

外伤 7.1 6.777778 5.75 7.5 7 7 7.666667

表 2每天入院的患有各类眼疾的病人平均住院时间

白内障 白内障(双眼) 青光眼 视网膜疾病 外伤

1.639344262 2.180327869 1.032786885 2.786885246 1.049180328

表 3各类眼疾平均日就诊人数

通过对表2的分析,得到五种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

白内障 白内障(双眼) 青光眼 视网膜疾病 外伤

平均住院时间 5.568346 8.970068 10.32857 12.59168 6.970635

表 4五种病的平均住院时间

将以上数据输入Monte Carlo算法,经计算,得到结果:

平均等待时间(单位:天)

FCFS 12.95845

基于优先级的病床安排模型 8.91789

表 5

立刻可以看出,该算法的安排结果远远好于先到先服务的安排模式。

五、排队预测模型

在(预测的第种病的患者需要等待的天数)天内,出院人数为 ,即共有个床位可接纳新的病人,利用出院人数等于入院人数,可建立等式进而求解 的值。

以预测一名视网膜疾病患者的入院时间为例进行说明:因为视网膜疾病患者平均住院时最长,故其初始优先级最低。经分析,在 天内,排在这名患者前面进入医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可分为以下几类:

①在该患者门诊就诊时已经进入等待住院队列中的所有患者。此类患者人数为 ,是已知数据。

②天内所有的急症患者,可近似等于 。

③天内就诊的患有其它几类疾病(白内障、双眼白内障、青光眼)的患者在该患者入院之前的时间内,优先级超过该患者的。分析此情况时,需利用上文建立的基于患者优先级的病床分配模型,计算优先级的表达式为:,可将其简化为基于优先级的病床安排的简化模型,具体做法为:将比例系数设定为1,将一周中每天入院的同类病人住院时间近似为相等的,即利用代替。经分析比较,在该患者就诊后的天内就诊的青光眼患者具有更高的优先级,同理,在该患者就诊后天内就诊的双眼白内障患者、天内就诊的单眼白内障患者也具有更高的优先级。综上所述,此类患者总数为: 。

根据以上分析可得到等式:

对于其他几类疾病患者,预测入院时间的情况类似该视网膜疾病患者,经归纳总结,得到预测患者入院时间的通式:

经整理可得:

利用计算机模拟运用优先级模型进行病床安排的实际情况,运用MATLAB软件统计整理每天出院人数的数据,通过最小二乘估计,得到

当置信度为0.95时,置信区间为 ,则近似将每天平均出院人数的上界定为10.4188,下界定为8.1582,将其带入上式得到

这就是利用该模型预测出的病人入住时间区间。

经过代入数据计算,当下一位病人患病类型依次为白内障、双眼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疾病时,预测该病人入住时间区间分别是[7.5754,9.98638]、[10.3804,13.6841]、[11.4277,15.0648]、[13.3683,17.623];通过计算机模拟得到该病人的等待时间,经多次仿真计算,得到的以上区间的置信度分别为99.48%、80.43%、89.92%、99.32%,进一步证明了该预测方法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六、小结

用动态优先级调度算法随机模拟是本文模型的核心,利用计算机编程进行模型得出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可以满足实用的需要。排队预测模型中又推导出了接受服务时间的预测公式,具有广大的推广空间。

参考文献:

[1] 刁在筠,刘桂真,宿洁,马建华.运筹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2] 肖立顺,石玉文,黄勇博.银行排队系统的随机分析.信息与电脑[J].2009年第8期.

[3] 黄水松,黄干平等.计算机操作系统[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

[4] 赵静,但奇.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第6篇:时间不等人范文

关键词:排队论;马尔可夫过程;逐步优先就诊模式

中图分类号:TU24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05-1204-04

Reasonable Arrangements of Ophthalmic Beds―the Application of Queuing Theory

LIANG Jie, FENG Ying-ying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College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Xinxiang 453007, 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rough mathematical modeling to help solve a hospital inpatient beds in a reasonable arrangements to enhance the efficient use of hospital resources.

Key words: queuing theory; Markov process; priority phase treatment model

排队等待是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的,比如等待交款、等待就餐、等电梯等。病人不同于健康人,病人极不愿意接受排队等待,排队等待对病人的身心不利,也会产生人群聚集而不利用医院的预防工作。随着人们的防病意识的增强、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对医疗服务水平要求之提高,排队等待的组织管理问题尤显重要。医院如果使病人等待,将导致病人不满意或者可能失去病人。因此,病人排队等待问题是应该引起医院管理者高度重视的问题。

该医院眼科门诊每天开放,住院部共有病床79张。该医院眼科手术主要分四大类:白内障、视网膜疾病、青光眼和外伤。白内障手术较简单,而且没有急症。目前该院是每周一、三做白内障手术,此类病人的术前准备时间只需1、2天。做两只眼的病人比做一只眼的要多一些,大约占到60%。如果要做双眼是周一先做一只,周三再做另一只。

外伤疾病通常属于急症,病床有空时立即安排住院,住院后第二天便会安排手术。

其他眼科疾病比较复杂,有各种不同情况,但大致住院以后2-3天内就可以接受手术,主要是术后的观察时间较长。这类疾病手术时间可根据需要安排,一般不安排在周一、周三。由于急症数量较少,建模时这些眼科疾病可不考虑急症。

该医院眼科手术条件比较充分,在考虑病床安排时可不考虑手术条件的限制,但考虑到手术医生的安排问题,通常情况下白内障手术与其他眼科手术(急症除外)不安排在同一天做。当前该住院部对全体非急症病人是按照FCFS(First come, First serve)规则安排住院,但等待住院病人队列却越来越长,本文主要是通过数学建模来帮助解决该住院部的病床合理安排问题,以提高对医院资源的有效利用。

1 模型一

1.1 问题的分析

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针对医院就诊排队问题,首先建立了最基本的排队论模型。排队论,或称随即服务系统理论,它是研究服务系统中排队现象规律的科学。每当某项服务的现有需求量超过提供该项服务的现有能力时,排队就会发生。

根据对该院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该院目前的FCFS就诊的模式下,除外伤疾病通常属于急症,病床有空时立即安排住院,住院后第二天便会安排手术。其他眼科疾病比较复杂,计算得出患者的等待时间平均为12―13天。由于病人到达时间的随机性或诊治病人所需时间的随机性,排队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如何合理安排医护人员及医疗设备,使病人排队等待的时间尽可能减少,正是所要解决的问题。

1.2 研究对象

选取医院门诊部的就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建立排队系统。以患者到达门诊部进行登记为标志,表示该患者进入了系统的排队系统当中;当患者入院接受医院治疗时,表示该患者接受了服务,当服务完成后,患者即离开排队系统。

1.3 模型的组成

实际中的排队系统各有不同,但此问题概括起来是由3个基本部分组成的,包括:输入过程、排队规则及服务机制,分别说明如下:

1.3.1 输入过程

输入过程说明顾客是按怎样的规律到达系统的,需要从三个方面来刻画一个输入过程。

1)顾客源总体。可以分为有源总体和无源总体。(假设顾客源总体为无源总体)

2)顾客的到达方式。是单个到达还是成批到达。(假设顾客的到达方式是单个到达不是成批到达)

3)顾客相继到达的时间间隔分布。这是刻画输入过程的最重要的内容,主要通过一些已知的概率分布来描述,如泊松分布、定长分布、负指数分布等等。(假设患者的到来时相互独立,相继到来的时间间隔是随机的,一定时间的到达服从Poisson分布)

1.3.2 排队规则

排队系统一般分为等待制、损失制和混合制。

1)等待制顾客到达系统后,如果没有空闲的服务台,及没有空闲的床位,则顾客即排队等候。等待制服务的方式由:先到先服务(FCFS)、后到先服务(LCFS)、随机服务(SIRO)、优先权服务(PR)四种。

在此问题中,主原则是先到先服务原则。由于存在外伤病人,属于急诊病人,有一定的优先权,采取优先权服务。(见改进模型2)

2)损失制顾客到达系统时,如果没有空闲的服务台,则顾客离开排队系统,另求服务。这种现象很有可能发生在这个医院,这种现象的发生说明医院没有满足病人的要求。

3)混合制介于等待制和损失制之间,通过对排队长度、顾客的等待时间等量的限制来对整个排队模型进行限制。

1.3.3 服务机构

指排队系统中服务台的个数、排列及服务方式。排队系统中的服务台的个数是一个或多个。多个服务台可以是串联或者并联。

在这个问题中,由于四种不同的眼科疾病的治疗时间不一样,服务台(即病床)是由串联和并联组成的混联。根据四种不同的治疗时间,交互使用病床,使病床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化。(见改进模型3)

1.3.4 医院门诊系统的排队模型

一个实际问题作为排队问题求解时,首先要研究它属于哪个模型。分类的方法为:

X/Y/Z/A/B/C

X―顾客相继到达的间隔时间的分布;

Y―服务时间的分布;

M―负指数分布、D―确定型、Ek―k阶爱尔朗分布。

Z―服务台个数;

A―系统容量限制(默认为∞);

B―顾客源数目(默认为∞);

C―服务规则(默认为FCFS)。

在这里,我们假设此医院的排队系统是服从M/M/C/ ∞/∞FCFS排队模型的。这种模型是患者到达门诊部为最简单流,即患者到达间隔时间服从泊松分布,服务时间均服从负指数分布的多服务台排队系统,各服务台工作相互独立,单队列,患者源无限,排队规则为等待制,先到先服务。

1.4 数据处理以及模型求解

1.4.1 系统的状态概率

系统的空闲概率p0,系统内有n个患者的概率pn以及利用率p分别为:

通过对数据进行计算得出:

p0 =4.4970e-037

p =1.0602

1.4.2 系统主要运行指标

1)队长系统内的平均患者数称为队长,记为Ls。

Ls=Lq+λ/μ

根据对已有数据的统计,借助MATLAB软件算出Ls为95.9603。

2)等待队长系统内排队等待服务的平均患者称为等待队长,记为Lq。

L及Lq越大,说明服务率越低。

这个医院现在采用就是FCFS就诊模式,对已有数据进行处理,我们借助MATLAB软件得出Ls以及Lq。Ls=95.9603,Lq =12.2012。

3)平均等待时间患者在系统能够内排队等待接收服务的平均时间成为平均等待时间按,记为Wq。

Wq=Lq/λ

借助MATLAB软件算出的平均等待时间:Wq =0.1387

4)平均逗留时间患者从进入排队系统接收完服务后离开系统的平均时间按称为平均逗留时间,记为Ws。

Ws=Ls / λ=Wq+1/μ

借助MATLAB软件算出的平均逗留时间为:Ws =1.0905

据心理学调查,诊病问题中仅仅等待时间按是患者们所关心的。一个排队系统的平均等待时间越短,患者对于该排队系统的满意率就越高。

在上述问题求解的基础上,通过研究主要数量指标在平稳状态下的概率分布及数字特征,可以了解整个排队系统的基本特征及运作状况,然后基于此,再来研究整个排队系统的最优化问题,其内容有很多,如服务率控制问题、服务台的开关策略等方面的问题。

2 模型二

2.1 问题分析

在几种疾病中,由于外伤疾病通常属于急症,病床有空时立即安排住院,住院后第二天便会安排手术。由于存在外伤病人,它有一定的优先权,采取优先权服务。而不是和其他病人一样遵循等待制服务。接下来分两种情况讨论,即根据是否给外伤病人预留病床来分类。

2.2 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2.2.1 类型一――不预留病床

通过对给出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知此医院并没有给外伤病人预留床位,当外伤病人准备入院时,只有在有空床的前提下才让进行手术治疗,并没有专门留给外伤患者的病床。

急诊工作的特点是病人发病急聚,病人流量不稳定,随机性大,可控性小。因此,在合理安排急诊床位数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当床位不足时,常出现病人等待时间延长,病人满意度下降;而如果预留床位没有得到使用,则造成不必要的空闲,形成资源浪费。如何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正是我们所面对的问题。最大满足病人及家属的需要,同时有效地避免资源浪费。

选取该医院某一个月的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建立排队系统。

在这一排队系统中,病人来源是无限的,以病人进入门诊登记为标志,进入排队系统;排队等待的病人如暂时无床位时,这里假设医院可以在走廊的简易床上接受治疗等待进入手术室。但是简易床数不能过多。在这个群体中,病人按照先到先服务的原则,依次进行手术治疗。统计病人到达间隔和服务时间的经验分布,通过计算,给出理想的急诊病床床数,为实际工作提供可靠的、科学的、有预见性的指导。

通过检验得知,病人到达间隔时间T及医生服务时间(手术时间)S均不服从特定的分布,因此只能做一般分布处理。这是,排队系统记为G/G/K,遵循该排队论类型的计算规律和特征。

根据排队论理论,G/G/K排队系统的解及其难求,目前数学上尚未有简单有效地解法。我们可以近似认为,在高负荷状态下,即KE[T]-E[S]≈0时,G/G/K系统的所有服务台(床位)都被长期占用。因此整个服务系统看起来类似一个以T为到达间隔,以S/K为服务时间的G/G/K系统。根据参考文献,给出高负荷状态下G/G/K系统延误时间(等待时间)Wq的近似解如下:

根据统计资料和数学计算可知,理论上维持急诊工作正常运转需要的床位数的最低值超出了实际可能承受的限度,远远无法满足病人的需要。这必将直接影响病人的诊断和治疗,使急需要治疗的病人无法得到及时的服务。

在实际工作中,为缓解病床的不足,在走廊上设置临时床位,为病人进行紧急救治和短期的观察和治疗。从理论上来说,临时床位的数量是无限的,但在实际中,受到物资设备、工作人员的工作负荷等限制。

设置临时床位也只是权宜之计。临时床位设施简陋,走廊人员繁杂,病人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和充分、及时的救护,无法满足病人的要求,也不利于疾病的疗治。统计资料表明,病人可以在走廊上等待的最大忍受上限平均是2.4天。因此必须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现状,以最少的支出获得最大的成效。

对医院的改进意见:1)适当增加急诊床位数,完善设施和配备,解决排队成龙现象。2)应规划治疗,统一救治程序,有效缩短平均逗留时间及其波动程度,提高效率,加快周转率。数据表明,如标准差降低1/3,则可在相同情况下使急诊病人等待时间按和等待队长明显下降。

2.2.2 类型二――预留病床

当医院为急诊病人预留了专门病床时,情况如下:

将准予住院治疗的病人分为急诊病人和一般病人两种,其到达分别服从参数为λn 和λp的Paisson分布。两种病人住院时间均服从参数为u的指数分布。预先给定一个病床占有限制数B(规定B小于拥有的最大病床位数S)。当实际占用的病床数C

令: Pn及Pp分别为急诊病人及一般病人占准予住院治疗的全体病人之比例;则

① PN=λn/(λn+λp)

② 将λn/μ定义为λn,将λp /μ定义为λp

则λp+λn定义为γ,其中γ=λ×1/μ, λ=λn+λp

③ Cn为n个病床被占用的稳态概率;

④ J(n,q)为n个病床被占用而q个病人在排队等待的联合稳态概率

于是

这样满足上述条件的住院系统就是一个具有马尔可夫的生灭过程。它是一类重要随机过程,在已知它目前的状态(现在)的条件下,它未来的演变(将来)不依赖于它以往的演变(过去)。这种已知“现在”的条件下,“将来”与“过去”独立的特性称为马尔可夫性,具有这种性质的随机过程叫做马尔可夫过程。

当实际的住院系统符合前面所述的假设时,可用得到的状态概率方程组,以及稳态情况下的差分方程设计相应的计算机程序求出该排队系统的稳态概率Cn及排队队长概率Qk,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算出:

一般病人到达时所必须等待的概率;

所有病床被占用的天数比率F。

然而许多实际的住院排队系统并不完全满足前面的基本假设。但是据我们对于给出数据的初步统计与分析,预测出一个有待进一步精确的结果:B=3时,可以大致满足外伤患者的需求,也不至于造成资源的浪费,其他患者的治疗基本上也可以得到满足。

3 模型三

3.1 问题分析

考虑到不同疾病的差异性,服务台(即病床)可以看作是由串联和并联组成的混联。根据五种不同的治疗时间,交互使用病床,使病床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化。目前该院是每周一、三做白内障手术,此类病人的术前准备时间只需1、2天。如果要做双眼是周一先做一只,周三再做另一只。外伤疾病通常属于急症,病床有空时立即安排住院,住院后第二天便会安排手术。其他眼科疾病比较复杂,有各种不同情况,但根据医院的要求,一般不安排在周一、周三。

根据对不同疾病治疗时间的统计,白内障(单眼)为5.23天,白内障(双眼)为8.56天,视网膜疾病为12.54,青光眼为10.49天,外伤疾病为7.04天,这些治疗时间是由当前医疗水平和医院本身条件所决定,不能在短时间内缩短其时间。

综合考虑各种疾病的治疗时间以及医院的资源条件的限制,接下来建立了一个逐步优先权就诊模式。尽量使病床利用率达到最大,病人的等待时间缩短。

3.2 模型的建立

外伤随机性较大,同时外伤者优先,即无论是哪天前来就诊,只要有空床立刻安排住院,白内障手术之前需要准备一两天,星期一、六、日接收白内障患者(包括双眼白内障患者),其他疾病,青光眼和视网膜疾病患者,入院后两三天即可手术,并且白内障手术在周一、二,青光眼和视网膜手术和白内障手术不安排在同一天,因此,星期二、三、四接收青光眼、视网膜患者,星期五不受限制,按照先到先服务的原则安排住院。按照此方法安排住院时,当天前来就诊而未安排住院的患者就要等到下一轮医院可以接收此种病患者的那一天方可入院。例如,星期一前来就诊的青光眼患者和视网膜患者没有被安排住院,就需要等到星期二医院安排这两类病患者住院,此时此病人的等待时间为1天。

综上,白内障患者可在周一、六、日住院,青光眼和视网膜患者可在周二、三、四住院,这些病人的手术时间均为周四、五、六、日。

3.3 模型的求解及结果分析

由已知的数据可知,医院眼科病床大部分时间是达到饱和状态的,因为用床的紧张,所以只要患者住院,则经过所需的准备期之后立马手术,因而不用考虑多于准备期而占用床位的情况。病床安排的总原则为:白内障患者可在周一、六、日住院,青光眼和视网膜患者可在周二、三、四住院。

由于医院病床安排是一个连续的问题,而原表中给出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数据,利用这五类病的平均治疗时间可算出大约经过9天,可使在医院的79个病人全部出院。假设那天医院没有任何住院病人,病床使用率为0。经计算,25天之后医院的病床占用已经达到饱和情况,再入院的人数等于出院的人数,即达到一个平衡状态,故可取26天后作为研究终点时间,以此来考虑全体患者总的等待时间及人均等待时间。

对这段时间的数据进行统计,并借助MATLAB软件对其进行处理,得出结果:这期间内系统总人218人次,总体等待时间为258天。平均每人的等待时间为1.18天。

而原来的FCFS模型的平均等待时间为11.04天,与这个逐步优先权模型的1.18天相比较,可以看出这个模型更加合理,更能满足病人的需求,达到资源利用最大化。

经统计,在此26天之内,总共有196人入院,有117人出院,服务强度ρ=λ/cμ=1.275,ρ>1说明此系统出现了排队现象,这与实际情况相符,且这个模型中的服务强度比问题一中的服务强度小,说明此系统的排队长比问题一中的排队长小,即此模型优于原模型。

4 结论

综上,本文主要是在原始的排队论模型中,根据马尔可夫的生灭过程,考虑眼科疾病急诊与非急诊特性,建立预留病床模型,引入病床占有限制数B。再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不同疾病的治疗时间的差异性,建立了逐步优先权就诊模式。即外伤者优先权最高,白内障患者可在周一、六、日住院,青光眼和视网膜患者可在周二、三、四住院。这些病人的手术时间均为周四、五、六、日。最后通过计算,得出该模型的服务强度p为1.275与平均等待时间K为1.18,与原FCFS模型的数值相对比,结果显示这个模型的平均等待时间短、病床利用率高、病人满意度高,病床安排更加合理。

参考文献:

[1] 王玉升.排队论模型及其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医院管理,1995,15(2):58.

[2] 万建华,李继光.加强急诊科管理 提高急诊医疗质量[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1997,13(7):433.

[3] 石磊,贺正才.病床工作效率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1998,3(1):37.

第7篇:时间不等人范文

比喻说时间对于一个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病人来说比什么都重要,哪怕是短暂的十几秒甚至是几秒,也许医生就足已将他带出死亡之谷。

我还记得在抗日战争期间,白求恩大夫在战争前线奋力救死扶伤的事件,他不顾自身,连续手术七天七夜,成功救治了几十名伤者。虽然我没有亲眼目睹过,但是他让我知道了时间的宝贵,等待的可笑。

你们一定会想问,为何他会有如此大的动力呢? 对,这是他作为一名医生的一种信念:时间就是生命,抓住每一秒的时间,治好每一个病人。诚然,对医生而言,活着就不能再等待,等待就意味着死亡,只有视时间如生命,善待病人,不断地为他们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才是他们的职责所在。

第8篇:时间不等人范文

一、事件空间

事件空间是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地理位置。对于事件空间的彰显,体现了新闻“五要素”的要求;而作为新闻事件发生的地理背景,它又能突出新闻价值,强化新闻的“现场感”“可读性”和“易读性”等素质。空间要素容纳了新闻要素中的其他要素,空间要素的状态留下了时间的痕迹。事件发生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天气状况、时令季节、现场气氛等等因素构成了事件空间。对这个空间的感觉是人体所有感觉的统一体,形成了“眼、鼻、耳、舌、身、意”“六根互用”。[1]凤凰卫视资讯台在对新闻报道事件空间的开拓上,首先表现为事件空间的广泛性,即快捷及时报道来自世界各地的热点信息,信息覆盖面广。《凤凰早班车》《午间特快》《时事直通车》等“三班车”分别在每天早、中、晚往来穿梭报道环球时事,《华闻大直播》则打造成与央视《新闻联播》同时段竞争的要闻总汇,《凤凰全球连线》《环球直播室》等节目更是将视野投向国际新闻。《天下被网罗》和《媒体大摄汇》分别为网络资讯汇集和电视民生新闻总汇。其次,该台执著于在事发之地有“我”在场,从而让受众获得“身临其境”的空间感。该台在北京、上海、深圳、香港、台湾、纽约、伦敦等新闻多发地区设有新闻直播室,派驻记者和播音员。即使是事件性不强的新闻,该台也习惯于让记者在相关地点出镜报道,形成一个特殊的报道语境,暗示受众“我在事发之地”,传达了记者对现场空间的所有感觉,增强了新闻的现场感、可信度和权威性。除现场直播外,新闻报道多属事后报道,但“我在场”的空间安排,是以空间换取时间,以“现在播报”的现在进行时态报道过去发生的事情,强化了新闻的时新感。

二、报道空间

事件空间是客观事实存在的真实空间,而报道空间则是新闻媒体对事件空间的主观经营。报道空间的构建直接为受众接触与理解事实服务,它建立在新闻本身所包含的事实空间与报道者所置身的社会语境空间基础上。[2]从宏观来看,报道空间体现在报道视域的选择。凤凰卫视资讯台惯于以“全球视野,华人视角”来报道评论新闻事件。“报道+评论”平分秋色的模式在宏观上凸显了新闻事件的背景空间,将对新闻事件的报道放在与之纵横关联的宏观背景之中,让受众明白了事件的原因、意义、影响及未来发展前景。在“三班车”以及晚7点整《华闻大直播》等综合性新闻节目中,热点新闻得到了及时解读。比如2011年8月18日《华闻大直播》节目的热点之一是美国副总统拜登访华,该节目连线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沈丁立教授,分析这次访问的中美两国政治经济背景、中美两国所面临的共同问题、访问所肩负的使命以及访问预期,让受众对此次美债危机背景下的访问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该台《时事开讲》《新闻今日谈》等新闻评论节目,有数位资深评论员对当前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阐释。当前媒体竞争的焦点不在于第一报道权,而在于第一解释权。只有及时阐释新闻事件的意义,才能做到先发制人,掌握议程设置的主动权。该台打造了一支“三名”精英团队:名记者、名主持人、名评论员。这些人来自“海峡两岸和香港地区”,有共同的中华文化底蕴,但又因地域和历史的差异,分享了不同的价值观,融合了中西方的主流价值追求。最典型的节目如《时事辩论会》,往往选择有较大文化差异的嘉宾作为控辩双方,同时又通过微博和手机等新媒体收集海峡两岸和香港地区等不同华人亚文化社区的观点,形成了华人视角主导下的观点碰撞和激荡。而凤凰卫视的一些资深评论员如邱震海、何亮亮、曹景行等人,多是国际问题研究专家,善于在“全球视野”中洞察国际国内问题。从中观来看,电视新闻叙事空间是指构成的空间。构成的空间是指将一系列记录真实事件空间的片段,经过选择、取舍、重组构成新的统一的空间形态。[3]凤凰卫视资讯台通过融合互联网、手机和卫星通讯等新媒体,以实现不同空间之间的信息交流:

1.通过各直播室的空间组合构成完整的节目空间。在一些大型综合性新闻节目中,播报空间的变化让受众如同在一条新闻长廊中漫游。每晚7点整的《华闻大直播》节目,动画片头之后,演播室内空间通过俯拍平移镜头依次展现,接着主持人从室内旋梯走下来,来到演播台,面向左侧观看一块大屏幕上播放的短片(这是本档新闻节目的焦点),随后转身面向受众开始播报新闻。这一系列动作一气呵成,极具动感和交流感。节目在播出时,往往要依次切换到北京、台湾、香港、纽约等地所设立的直播室,主直播室的主持人以连线采访的形式与画面右上方小窗口中的分直播室主持人交流几句,提示新闻要点,也完成了演播室的空间转换。节目内部浑然一体,时空转换线条清晰,信息流畅。

2.通过连线采访实现空间并置。比如《凤凰全球连线》,就某一热点问题,主持人通过卫星等传输网络同时对两位甚至三位嘉宾进行连线采访,这时画面开设了三到四个并置的窗口。在嘉宾答问时,小窗口放大到满幅,随后又收缩为左右两个并置的小窗口,一边为主持人,一边为嘉宾,相互之间形成了信息对流;基本实现了“任何时间”在全球任何热点地区报道“任何事情”的理想,拓展了新闻的报道空间。从微观来看,报道空间表现为对屏幕空间的设计经营。凤凰卫视资讯台像设计报纸版面一样精心设计新闻节目播报窗口。画面通过色彩、线条、字体、光影等元素的组合形成统一的视觉识别。主色调是被中华文化视为吉祥如意、繁荣兴旺的金色。屏幕下方的字幕块层次分明,由下往上依次为滚动新闻、标题和节目名称,并以互补的背景色块区隔开来;靠右边的提示块上有实时汇率,下有时间提示;字体主要为黑体。节目内板块之间的隔断多数是由金色的线条和光影所构成的动画,节目与节目之间穿插由流动的金色弧线幻化而成的一对金凤凰形成统一的LOGO。不同的节目播放窗口各有风格。如互联网资讯类节目《天下被网罗》,节目的播报窗口恰如网络视频播放器,每条新闻的开头都会以鼠标箭头提示登载新闻的网址。主持人的解说和主画面内容形成内在关联,观众在听“网事”的同时,不知不觉地跟主持人一起喜怒哀乐起来。《凤凰早班车》节目的播报窗口背景是实时的香江画面,在中景入镜的主持人身后,船只往来于江面,岸边现代化的建筑鳞次栉比,让人感受到香港早晨扑面而来的繁荣气息。《时事直通车》则凸显全球意识,直播窗口大气磅礴,主持人坐在一个占据整个画框底部的椭圆形大演播台前,背景中央是富有动感的世界地图,两边各开一个窗口,提示重要的新闻画面。总体来说,凤凰卫视资讯台新闻节目的画面空间设计层次分明,富有动感,既彰显个性,又注重整体统一,极具视觉冲击力。

第9篇:时间不等人范文

关 键 词: 博物馆 入口大厅人性化环境行为

中图分类号: C2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研究背景与目的

作为公共建筑的一种形式,博物馆是一种人流量大、公共性极强的建筑类型。其入口大厅空间作为一个复杂的过渡转换空间,连接整个功能与交通流线,同时也是参观者心理与行为过渡纽带,因此其在设计上应在满足其功能需求的同时更应该满足人的行为及心理需求。

本文以首都博物馆为例进行调研,目的是通过对使用者进入博物馆入口空间时的行为规律进行观察、分类、归纳和记录发现问题,从而对公共建筑入口大厅的空间人性化设计提出新建议。

2调研基本情况

2.1首都博物馆入口大厅空间调研

调查选取首都博物馆的入口大厅空间为主要案例空间。首都博物馆是北京地区大型综合博物馆,也是现代博物馆的典型代表之一。

总体来说首都博物馆的入口大厅空间设计考虑到了使用功能与服务设施的需求,营造了现代博物馆的空间形态。以矩形的入口空间形态连接展厅、其他功能空间与交通流线,入口大厅同时作为整个博物馆的阳光大厅,恰当的利用景观与主题标志物——牌楼,营造出阳光大厅的氛围,使使用者驻足停留。其中的服务设施、导向器、各层平面图也为参观者辨别方向奠定了基础。

2.2调研概况

调研时间:2012年4月

调研方法:观察法、问卷法,并发出40份问卷,进行现场调研。

调研对象:参观者

调研内容:入口空间中人的活动类型、行为方式与影响因素。

2.2.1 首都博物馆入口大厅使用现状

首都博物馆的入口大厅空间集售票、检票、问询与寄存为一体的复杂的、多功能的空间,同时也是阳光大厅。整个大厅由于功能复杂,因此其空间的人流量较多,人的行为方式也多样,空间虽为复杂但是其利用率较小,整个空间人流分散不均匀,辨别方向、等候伙伴、等候检票的人流聚集在一起造成空间的拥堵现象。

2.3 入口大厅活动行为方式

2.3.1 活动类型

在调查对象的入口大厅空间活动的行方式类型多样,有辨别方向、等候停留、照相等。各类行为方式所占的比例如图2.3.1所示,其中主要为辨别方向,其次停留等候等行为方式,比重达43%、36%。

2.3.2辨别方向与次数的关系

通过问卷调查,参观者在入口大厅空间辨别方向的次数与程度如图2.3.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参观者在第一次来到入口大厅空间时,能轻易辨别方向的比例为41%,第二次已经能叫轻易的找到目的地的方向。由图示可以得出,首都博物馆入口大厅空间的导向性较强,但是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2.4影响因素分析

空间的导向性与等候空间是决定入口空间的人性化设计的关键因素之一。凯文林奇提出的物种

因素在行为空间中的应用——加强入口空间的导向性与识别性,人们在空间中的行为首先就是很清楚的认知空间,方位感在人们心中占据的位置很重要。而使用者的心理需求也决定等候空间位置的

设置。

影响空间的导向性、等候空间的因素有:导向仪等服务设施、建筑空间营造的边界的、室内材料的应用;使用者的心理需求、服务设施的空间的位置等因素。

2.5 存在问题

2.5.1 建筑空间营造的边界模糊影响导向性

入口空间室内的虚拟界限较为单一,如地面的铺砖都采取灰色大理石,使空间的限定产生了模糊感,空间的认知性较弱,不能使使用者的对空间的认知产生刺激,是影响导向性的原因之一。

入口空间的导向性较弱,虽然存在电子服务设施,但是其利用率不高,有些人不能很快的读懂,

参观者在进入陌生空间时不能更快的寻找到展厅的方向,虽然大厅为导向性较强的矩形空间,但是

由于交通设施(扶梯、电梯)的影响,会误导使用者对空间的识别,而是引导其到其他空间,从而使参观者在到达目的地的期间产生了干扰。

2.5.2 服务设施空间位置不当

室内服务设施的空间大小与空间位置的摆放都影响着使用者的行为与心理需求,而空间与设施是否能有效的利用,决定于其摆放的方式与位置是否满足使用者的心理需求。

入口空间的问询处与寄存处的空间过大产生了浪费,由于参观者大多为群体,利用率不高同时也占据了休憩的有利位置在检票时往往派一名代表买票,而其他人在不能检票的同时在检票处产生了拥堵;在参观者等会伙伴的同时也会对入口空间的利用产生影响。

3建议改进措施

(1)在不改变空间状态的情况下,考虑使用者的行为与心理需求,进行设计。使博物馆入口空间的使用率提高,使用者清晰的辨别方向。由于展厅的入口较为隐秘,因此可设置展厅的标志物来

引导参观者,利用标志物的自身的特点,标志空间,有助于参观者识别空间的性质。

(2)可以通过景观的放置、光线的限定、地面铺装的区别等来产生虚拟的界面感,这样对于看不懂、看不懂导向仪的小朋友、老人能够轻易的对空间进行认知。

(3)在设置电子导向器的同时也要考虑其位置的设置。其应该设置在距离入口处更近的地方,方便参观者发现、使用,同时其形式也应简单、易懂、易操作符合各种参观者的需求。

(4)在入口大厅空间可以设施休憩设施,有效的引导人流。因为观看者在等候的同时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观察眼前的行人在空间中所进行的各种活动。看似简单的“人看人”的行为意识,他可以促进空间中产生更多的活动与互动。例如参观者在休憩的时候看到他人的活动行为与活动位置,也会吸引其参加进去,从而是空间的利用率增加。这样入口大厅的问询处与寄存处的面积缩小,或合二为一,利用靠近主入口与检票处的位置设计休憩位置,为群体等候检票的人群提供休憩空间从而疏散人流。

4结论

博物馆的建筑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的完化,而入口空间环境的营造是一个不断更新完善的过程,空间是被人所使用的,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使用者创造一个易读懂、方向感强、舒适、符合使用者心理需求的人性化空间。通过环境行为学的评价标准与人性化的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以动态的思维分析设计问题,“以人为本”为思想的指导下,对博物馆入口空间中的使用者的行为模式与心理需求做出细致的分析与研究,从而使博物馆入口空间更加人性化。

参考文献:

[1] 李道增.环境行为学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 杨.盖尔. 交往与空间[M].何可人.第四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002.

[3] 克莱尔·库泊·马库斯. 人性场所 俞孔坚等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