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一个人失忆范文

一个人失忆精选(九篇)

一个人失忆

第1篇:一个人失忆范文

而失忆症,便是下午3点的片段对潜意识造成了负面刺激(重大打击),让患者的潜意识想要忘记这段不快经历,从而选择把这段记忆封闭起来,不再成为显性记忆的一部分。在记忆隐藏起来后,失忆症状会把所有可能记起伤痛记忆的可能记忆都消除掉,这形成了连锁失忆。失忆症严重时,可引发多重人格、躁狂症,并最终导致精神分裂。

电影角色分析

1.史密斯:失忆造就的古典爱情

(饰演者:罗纳德·考尔曼,《鸳梦重温》,导演:茂文·勒鲁瓦)

他原名叫查尔斯,陆军上校,在一战的一次战役中失去记忆被送往精神病院治疗。他不认识自己的父母,不知道自己的身份,不知道自己叫什么,就像一个孩子。逃出精神病院后,他在一家小烟店偶遇小剧团歌舞演员波拉,相爱、结婚、生子,美满幸福,这时他叫史密斯。三年后,他遭遇车祸,失去这三年的记忆,恢复了1918年之前的记忆。查尔斯循着记忆回到家,继承父亲的家业,12年之后成为英国首屈一指的工业巨头。丈夫丢了,儿子死了,波拉不停地寻找爱人,为生存做过各种工作,生活艰苦。她意外地成为查尔斯的私人秘书,他并没认出她,他的外甥女正在疯狂追求他,但他还是爱上了波拉,两人二度结婚。往日记忆不断闪回驱使查尔斯去寻找失去的记忆,最终回到昔日庭院门前,认出昔日爱人。失忆取代事故、误会、负心,成为分离爱人的罪魁祸首,成为故事迂回曲折关键因素,成全了波拉无怨无悔的古典爱情。

2.Lenny:失忆毁了他,失忆救了他

(饰演者:盖·皮尔斯, 《记忆碎片》,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Lenny的妻子被后死去,他当场击毙一名罪犯,被另一名罪犯击昏,从此患上短期失忆症,只能记得十几分钟内的事情,要靠拍照、写纸条和纹身提醒自己过去见过哪些人,发生了那些事。他不记得给他提供过罪犯资料的警察Teddy,忘记曾经见过Jimmy,喝下吐过痰的啤酒。他被Natile嘲笑失忆,盛怒之下打伤了她。Natalie受伤后去而复返,请求他帮她解决掉Jimmy的合伙人Dodd,Lenny记不起Natalie的辱骂,决定帮助他。他遭遇Dodd袭击,发现Natalie的纸条,到Dodd家把他打伤绑了起来。一觉醒来想不起来发生什么事把他放了。看过Natalie的资料,Lenny确信Teddy就是他要找的John G,在郊外的荒凉小屋杀死了他。在那一刻,Lenny发现Teddy一直在利用他杀人,John G早就被自己杀死。Lenny曾经是三藩市一家保险公司的侦探,揭穿过一个叫做Sammy的车祸受害者假装短期失忆症的骗保,获得升职,在他后来的记忆里,Sammy的妻子要用爱唤回丈夫的记忆,让他帮自己注射胰岛素,这导致了妻子死亡。而事实上,Sammy是个单身汉,没有妻子,Lenny的妻子并没有在中死去,是他亲手杀掉了自己的妻子。这个现实Lenny的精神根本无力承担,自责与痛苦使他驱除掉脑子中不愉快的事件,篡改了自己的记忆,抛掉责任,树立目的,在虚假想象中完成自以为有意义的人生。

第2篇:一个人失忆范文

“童年期失忆”

很少有成年人会记得自己幼年时期的事情,这种现象被称为“童年期失忆”(childhood amnesia),这一观点由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1910年提出,他认为人虽然成人无法记起童年的记忆,但这些记忆并未消失,只是被压抑了。不过,现代研究的观点则认为,由于儿童没有精密的神经结构去构建并且保留住复杂的记忆,所以我们记不起来的童年记忆实际上已经消失了。

埃默里大学心理学家贾爱强博士曾主导过一项关于儿童记忆的实验,他让一组3岁的孩子在父母的引导下回忆3岁时发生的一些事情,比如去动物园或参加生日聚会。当他们5到9岁的时候再回来测试他们是否还记得第一次试验中回忆的事情。5到6岁的孩子能回忆起来的比例最高,年龄越大的孩子回忆起来的越少。但是年龄越大的孩子能够记得的细节越多。

贾爱强博士的解释是,一段记忆若需要被长久记住,那么就一定要有丰富的细节。年龄较大的孩子语言能力更强,他们能够更准确地描述这段经历。小孩子缺乏强健的神经处理程序,他们的大脑就像间隙很大的漏勺,记忆更容易丢失。而成年人的大脑则是一个制作精良的网,记忆碎片将不再那么容易被冲走。

遗忘真凶――神经元

为了研究神经发生和遗忘之间的相关性,多伦多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进行了一次测验。首先,把一群成年老鼠训练得对轻微的电击环境十分害怕。然后,把这些老鼠分为两波,一波放到一个可以踩车轮的环境中去,另一波不做改变。结果是,踩过车轮的老鼠很大程度上忘记了电击的恐惧,而没踩过车轮的老鼠仍对电击十分恐惧。结论是:踩车轮运动提高了神经元的活跃度,这使得那些踩过车轮的老鼠新生的神经元可能干扰了被电击的记忆。

研究者们又用幼鼠进行了一次实验,同样的实验过程,不过幼鼠还会每天会进食一些减缓神经元生长速度的药物。根据第一个实验结果推测,如果记忆与神经元的生长速度有关系的话,幼鼠吞食了药物之后,随着神经元生长被抑制,它们应该会比没有服药的幼鼠记忆力好。最后,研究结果真实了这一猜想。偷走童年记忆的真凶就是“新增的神经元”。

研究者们推测,哺乳动物在成长过程中,大脑中有两个其他动物没有的区域在不断地产生神经元,海马区的齿状回就是其中一个,新的神经元在齿状回中不断生成,这些新的神经元激烈地争夺着地盘,改变预先存在的神经元连接,建立新的神经连接,严重扰乱了储存旧记忆的大脑电路。大多数这些早期的连接最后会被“修剪掉”。导致其被毁坏,使这部分记忆被遗忘。

在7岁前,这场“地盘争夺战”尤其激烈,但随着年龄增长,神经形成会放缓,大概在7岁左右,大脑的海马体实现了较稳定的神经元连接,人们开始能保存情景记忆。而那些被“剪掉”的记忆,将无法再恢复了。

童年的记忆有用吗?

第3篇:一个人失忆范文

一、故事梗概和主题蕴涵

年轻的萨西(亚历山大邱吉夫)因为一场车祸失去了双亲,远在保加利亚的外公百丹闻讯后赶到德国医院,才得知外孙已经失去全部的记忆,并且不相信他便是自己的外公,误会并抗拒他。而后百丹试图通过双陆棋让萨西重拾记忆,每天都带着双陆棋到医院,通过这个熟悉的游戏,萨西开始渐渐地敞开自己的心扉,建立对百丹的信任。百丹通过自己对萨西生活的调查,得知萨西一直独来独往,没有朋友,终日躲在自己的寓所里靠翻译说明书赚钱,为了帮助自己的外孙找回丢失的记忆,以及真诚地面对生活的一切,百丹用一根拐杖将萨西赶下病床,逼他离开医院,激励萨西鼓起勇气重返家园,找寻丢失的记忆。于是,祖孙俩从德国出发,一辆协力车,开始寻根的旅程。在这个过程中,记忆慢慢回归,思想一步一步走近生活和记忆的源头,生命也就再次启程。

影片以旁白开始,匈牙利色彩的音乐、昏黄的画面基调,像是尘封多年的老照片,展现的是一个和谐温暖的家庭世界。而后,镜头切换到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里的3个人,色调改变,随之是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以及车祸后年轻男子默然的表情,带着些惶恐无措的眼神。于是在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色调中故事娓娓道来。

影片采用交叉蒙太奇的手法,闪回与现实重叠,剪辑流畅,情节紧凑,一条是积极的乐观的现实的线,逐渐延伸回乡之路,一条则是带点儿忧伤神秘的回忆的线,徐徐叙说故事。

祖孙两人,一辆协力车,一盒双陆棋,两颗色子,一段动人的回乡之旅,一趟寻找记忆的浪漫跋涉。唯美得令人心动,没有复杂纠缠的人物关系,没有大起大落的情节,灿烂如同三月的阳光,拂去我们心房中冷漠的尘埃;温暖如海边的木屋,等待我们记忆空白之后的归途。

“世界虽大,转角有爱”,人生总有很多的转折,淡定从容地将“转角有爱”记在心上,这是一种信念。而每个遭遇,都会成就一段生活的历练、一段人生的记忆、一段命运的延伸。

二、百丹:救赎的力量

影片的灵魂人物百丹是一位睿智的长者,怀着豁达的心怀面对着周遭的一切。那种处变不变的镇定,那种深谙世情的冷静,都在米基・马诺洛维克的演绎下神采飞扬。政治家的口吻述说了百丹的过去――那些没有被放出来的回忆。

百丹这个角色不仅仅充当萨西新生活的救赎者,并且代表了一种力量,一种可以突破重围的力量,它来自于生活的历练。影片中流露着着浓浓亲情之爱,同时洋溢着长者百丹对已经年长却又失去记忆的外孙萨西的救赎之爱,这种爱具有普遍性和共通性。百丹作为长者,“以其年龄优势带来经验与智慧的优势而扮演了指引、帮助、拯救年轻人的角色的认识,导演为老少关系铺设了这样一种模式:老人作为“智者”形象出场,拯救散发原始气息的“顽童”。失忆的萨西如同被时间和记忆遗弃的顽童,百丹牵着萨西的手走出生命废墟。百丹举重若轻地为我们端平在时间蹉跎中苦与乐、得与失已然失衡的生命天平。

对于百丹,当一切年轻都卸下了面具,当时间已经沉淀了太多的浮躁轻狂之后,在一遍遍地掷骰子中、一次次地棋王对决后,才悟透生命的寓言,“命运就像你手中的骰子,好坏凭技巧,也靠一点点运气”,而掷骰子的时候,“想着一个数字,丢出去,就会赢”。于是,他可以在双陆棋中享受至上的愉悦,“我们不是为了赌,而是为了荣誉而战”,他会跟萨西说新闻上的东西都是在洗脑,他会大半夜地在医院同自己的外孙喝酒唱歌,他会把那些萨西随身带在身上的药品全部丢进火坑,他会选择用骑协力车的方式带领萨西回家,他是生活的掌舵者,随心所欲。因为一切生活之外的都不是自己的,只有自己最真实的亲身体验和经历,才有资格被珍惜,才值得被拥有。

百丹用一种最游离的姿态在生命的刀刃上行走,却是昂首挺胸、威风凛凛。同样的,面对失去记忆的外孙,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给他指明方向,给他力量,用一段充满美好风景而又艰辛跋涉的回乡路,告诉他人生有很多的点需要他去攻破,告诉他要用行动把握住自己的爱情,告诉他自己回家的路要自己去走。他像凌厉而又温暖的指向标,给予一种亲情美好的爱的指引。

无疑,百丹是复杂而深邃的,用一盒双陆棋和两颗骰子,掷出生命永远的至高点,却不动声色;同时他又是透明而纯粹的,用一辆双人协力车载满他对外孙的爱,铺满整段回乡路。百丹这个饱满的银幕形象,寄托着现代人身上所不具备的对自己生活的执着勇敢和淋漓尽致的哲思。人可以达观到将一切都看透,在他面前,我们就像小丑般,无地自容。

三、萨西:失忆与寻找

影片里的另一主角是萨西,一个失去记忆的对生活缺乏向往的年轻男子,整天把自己困在昏暗的房间里封闭着孤独着,等到我们通过他的记忆,才得知他过了15年的单亲生活,因为自从他们一家从意大利收容所偷渡到德国后,父母就分居,母亲以家庭失和为耻,整日以泪洗面。我们没法想象在这样的15年中他的生活遭遇是什么,影片并没有把这段记忆重演,但我们可以想象,面对这样一种生活环境,没有家庭温暖,没有朋友陪伴,没有梦想可言,他自卑,对于生活有太多的手足无措,阴霾填充了他的世界。当他恢复了记忆的时候,他的独白是这样的:“我又可以开始做梦了,再玩,再输,再赢,活在此时此刻,活出自己”。百丹这一抹生命迟来的阳光开始照亮了他的世界,于是在最后他找到了爱情,找到了自己。

相对于百丹,萨西代表的更是一种芸芸众生的状态,代表了现代生活的生存失意与故土家园的迷失。影片将这种生存失意夸张成失忆,当一个人忘记了所有,空白占据了生命的全部的时候,生存的力量何在?失意的生存是一种现代人的弊病,是“丧失家园的忧郁症”,冷漠的环境,失调的生活,隔阂的感情,失焦的未来,找不到生存的力量,大部分成为被生活流放的人,找不到可以依托的精神家园,颓废荒唐。

于是,萨西的这趟回乡之旅,满怀虔诚,满心欢喜,既是寻找回忆,也是寻找自我,既然生活已然碎片化,“通过记忆使时间的碎片与现实碰撞,从而在一个个被记忆和现实双重塑造的碎片中找到自身存在的真实感”,记忆粘合之后,精神和情感便会双双回归,而导演给了我们这样一个结局,百丹用亲情和爱唤醒了萨西的记忆,在保加利亚的这片故土上,浓浓的亲情静静地流淌。

第4篇:一个人失忆范文

想拼命的挤出那些不美好,让我难堪的记忆,就算是想得起任何人,我也不要记起你。那些刻画了的永恒岁月,变得荡然无存,变得渺小的不能渺小。

今夜,只有小提琴陪我看了一夜的星空,它只是在墙角,安静的看着我。

失忆……失忆……失忆……真的踢出去了记忆,真的记不清了时间,地球有很大的引力?这我知道,就是地球这引力,让我和你走在一起,到最后,又用月球不到地球六分之一的引力分开了。真的记不清了幸福,天空是不是还依偎着大海?哦!天哪!不了。他们真的不了吗?分开了,用大大的飞机从天空和海洋中间化了一道三八线,就这样的,不再相互依靠。

呵呵,谢谢,不用你帮忙,缺了记忆,我仍然可以看得清是歪是斜,不会扭转了我的小小宇宙。

就算是眼睛也没有了电力,至少,我还能够分得清黑白,就算是双腿也没有了黄金比例,至少,我还能踩出笔直的脚印,就算是脑子也没有了智商,至少,我还能回到最初的出发点,就算是花儿不再是红色而是黑色,至少,它也是大自然的一员。

这么多的至少,你为什么要告诉我那只是我的自我安慰?不是啊,那次,我准备用这些美好的岁月,刻画你我爱的石碑时,捧着那对白,手一个小小的失误,把铅笔调了一个头儿,你马上走过来,使劲的按了下去。就这样,是橡皮的那头擦干净了我几年的爱的石碑文。你,好狠的笑了一下,你笑吧!尽情的让我难堪吧!

雨夜,看着你和另一个女孩儿在我门前走过,雨再大,却沾不湿她的发,上面,那我送给你的雨伞……

你记住!这是第二次让我难堪!踢走吧,踢走吧,让我再一次失忆吧……

既然你不理睬我,那当时为什么犯贱痛苦自找!

……

寒风经过院子的枝丫,也冷却了我手中的鲜花。心里,雨儿倾盆而下。我知道,你不在乎,因为淋不到你啊。你笑吧,你笑吧……

让我失忆吧,让我冷却吧,让我离别吧,让我堕落吧,让我悲痛吧,千万,别让我再一次的想起他……

那个伤了我的男孩儿,你还好吗?我失忆了,却忘不掉那个伤我的你,呵,为什么?因为我爱你太深啊……

你还好吗?肯定不会像我一样在思念里挣扎,你最近还好吗?累吗?忙碌吗?你肯定不会记得我了,你的脑子还不如一个失忆了的人呢!至少,我记得你啊,就算是伤我的情景,就算是下雨的幕后,我仍然要记得。

……

谢谢你的离别。

真的谢谢。

你的离别,让我清醒了头脑。

我知道,我不配,对吗?

寻找你真正的人。

让我任意的去堕落,去失忆。

让我任意的去失误,去放飞……

紫色的爱情蝶。

时间的沙漏,告诉我,对你的记忆。

马上就要消失,

大海,这个沙漏,给你!

第5篇:一个人失忆范文

记忆在何处

如果你已经看完了电影,想必对以上的问题会有自己的答案。电影中的伦尼每一次失忆,那些各怀鬼胎的角色,给出的是真假难辨的指引,而我们在银幕外,只能一边着急,一边跟随伦尼的视角探索真相。伦尼的脑海中仿佛有个定时橡皮擦,时间一到,记忆就被毫不留情地擦去。

记忆是什么?简单来说,我们的大脑会记录当下的信息,并进行储存,这就是记忆。大脑有两种记忆系统:陈述性记忆(declarative memory) 和非陈述性记忆(non- declarative memory)。陈述性记忆是有意识的记忆,比如背诵课文,记下老师刚教的方程式,记得放学后帮妈妈买牛奶……非陈述性记忆则是无意识的,比如一旦学会骑自行车,你以后都不会忘记怎么骑。

所以我们可以知道,伦尼损失的是受伤后的陈述性记忆。他仍然记得自己的技能,如调查的技巧、察言观色、写字,但他只有受伤前的记忆,此后的一切信息,都无法保留在他的大脑中。

事实上,记忆与大脑的海马区(包含海马回的一部分脑组织)密切相关。从外界获得的感官信息,从各个器官通过神经进入大脑的顶叶和颞叶,这里是感觉联合区。感觉联合区和额叶皮层有紧密的联系,信息就从感觉联合区进入额叶皮层,即写入长时记忆。在这一写入过程中,可以随时调取短时记忆。额叶皮层和感觉联合区的信息又传给海马回,最终储存在这里。

1953年,为了治疗癫痫,几位病人被实施了双侧海马回切除术。他们的癫痫被治好了,却丧失了存储认知记忆的能力,患上了顺行性遗忘症。与遗忘过去的逆行性遗忘症不同,他们都保留了手术前的大部分记忆。其中一位病人Henry Gustav Molaison(HM),后来成了神经科学领域最著名的样本之一。正是对他的大脑的研究,让人们认识到,大脑与记忆相关的脑区位于海马区。HM被切除了这一脑区的相关组织后,记忆只能保持几分钟的时间,终其一生也没有改变。伦尼所受的伤,应该也是在这一脑区,所以他表现出了和HM一样的症状。

真实与虚构

如果你仔细看电影,还会发现一些让人毛骨悚然的细节。伦尼的纹身中,有一条“记住萨米”。萨米在他的记忆中是一个试图用车祸受伤失忆来骗保的客户,而萨米的遗忘症状和伦尼是一样的。但在医院的一个镜头中,萨米变成了伦尼……伦尼的妻子,真的是如他记忆的那样,死在抢劫的歹徒手中吗?

伦尼的记忆不仅充满了断层,而且似乎真假混杂。这在现实中也不少见,一些酗酒的人会忘记真实发生的事,代之以虚幻的记忆,他们分不清楚真实和幻想,神经科学家称之为“虚构症”。前文提到,信息从感觉联合区写入额叶皮层,而额叶皮层中的眼窝前额皮层,能够抑制无用信息,帮助大脑分辨虚幻和真实。如果这里出了问题,人就无法分辨真实记忆和幻想。另一方面,我们遇到与自己的“常识”不符的事情时,会自动进行“脑补”,虚构一段合理的记忆。这种虚构往往受偏见影响。例如,曾有神经科学家做过一次实验,让受试者观看一段录像,如果事先告诉他录像中的女性的职业(如歌手或教师),再问受试者她的发色,一些受试者会按照其得知的女性的职业,回答完全不同的发色,因为他们对歌手和教师的形象存在先入为主的看法。如果我们缺失某段记忆,也很有可能自行虚构出一段记忆,把断层给补上,使记忆“合理”。

第6篇:一个人失忆范文

关键词:城市记忆;记忆危机;城市形态;城市特色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我国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化进程加速前进。与之同时,当前这场席卷中国的都市化发展浪潮却使城市失去了延续历史、传承文脉、身份归属的重要作用。城市历史古迹、历史建筑还有历史街区遭到严重的破坏;城市特色丧失,城市传统风貌消失,形象趋同无序;城市形象盲目求高求大,已经越来越引起大众的关注。保护历史的延续性,保存、开发城市的记忆,保留人类文明发展的脉络、创建城市独有特色的呼声越来越大。大家希望通过研究城市的记忆,来延续和弘扬城市的历史文化,以此来寻求城市特色保护的方法,塑造城市独有的特色。

1城市记忆的探索研究

目前,城市记忆(City Memory)尚未形成明确、固定的表达,它经常与“城市的记忆”(The Memory of the City), “城市的历史记忆” (The Historic Memory of the City)交叉互用,而且在使用中它既可以指“物”,又可以指“事”,甚至指过去的人;可以理解为“城市中人的记忆”。〔1〕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理论与创作委员会主任布正伟是这样解释的:“城市的记忆是人们对城市环境及其形态要素所具有的美学特征认同后所产生的集体记忆,其中包括了宏观、中观和微观方面的记忆。也可以说,城市记忆就是城市特色在人们心灵上打下的难以磨灭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烙印。”〔2〕

综合多位学者研究的结果,首先,我们从记忆的本质特性出发可以发现;记忆是一种开放性动态发展过程,人们往往是基于未来的目的,在现实中对过去、现在、未来有机统一的“艺术”。并且,记忆在时间中存在连续性与建构性的两种特性。其次,城市记忆的概念应包含城市形态、功能及其意义三个基本方面,城市记忆是对城市空间环境的意义及其形成过程的整体性历史认识。〔3〕在此基础之上进行研究可以得出:城市记忆是对城市整体的意象和意义的认知和重构,城市记忆的概念也体现了对待城市历史的一种态度,那就是将城市置于历史长河中,城市的发展就是不断地对过去的认识和重构,保护历史的意义就是见证现在。城市记忆不光是一种“整体性的历史认识”,更是一种动态的、连续的不断进行的“重构过程”。这种记忆表述了空间、记录了时间、体现了意义,综合反映了人和社会的关系,是一种时间序列上的动态过程的意义记录、空间反映与重构行为。

2城市记忆危机的特征

城市记忆凝固于城市空间环境,反映在人们的记忆中,是人对城市空间环境意义的认识;同时,由于城市建设处于渐进的发展过程中,人们不断地对城市空间环境进行能动的改造,因而,城市记忆又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人们的这种能够对城市记忆产生影响的改造活动,使得城市记忆的形成即不能脱离于以往人们对环境意义的认识,又不断加进新的内容。这些新的内容如果脱离于以往人们对环境意义的认识,往往使得城市记忆发生记忆的错位,甚至失忆(图1)。记忆的错位意味着城市记忆中所一贯坚持的原则,失忆则意味着这些新的内容完全脱离于环境意义演变的连续性,从而使城市记忆不能与以往环境的意义保持血脉联系。〔4〕

(图1) 失忆的城市空间

Fig.1 Space of City Memory crsis

2.1城市形态的记忆危机

城市形态与城市记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当将城市作为主体时,城市形态的演变就是城市历史沉淀发展的过程。城市的平面、肌理、纪念物等构筑物记录下城市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生活与时间,使城市历史以物化的形式凝固与沉淀下来,作为后代回忆和参照的内容。而将人做为主体时,城市形态对于人们心里层面的意义就显现出来了,城市场所成为人们在记忆城市时进行身份认同和精神归属的基本参照。〔5〕

当前,许多城市的拆建改造更新工程彻底清除和抹杀了与历史事件、时间相关的场所意义,从而导致了城市历史文化的严重缺失和断层。同时,频繁和大规模的变化破坏了人们日常生活赖以定位的记忆物之间稳定的位置关系,使人们普遍产生“城市越来越记不住”的认知困难。这种城市空间的异化和人与物固有的关系的突变,已经使人群再难体验到位于精神家园中的认同感。我们长期生存的城市仿佛瞬间成为没有什么历史联系和情感牵系的“异国他乡”。

在城市形态的记忆危机没有进一步恶化的时候,要解除这种危机首先要从意识上提高对城市记忆、城市形态的认识。

首先,以一种连续动态的时间观看待城市形态构建。城市的变迁在很多情况下是以牺牲细致生动的历史记忆为代价的,主要是因为我们没有在观念和方法上正确平衡保护和更新这两者的关系所致。其实,城市的建设并不是推“旧”建“新”,而是考虑如何将“新”与“旧”完美结合。许多欧美的实践项目在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上就不仅仅是一种方法,可以修旧如旧或修旧换新,也可以以新建、改建或者采用新形式作为保留过去的某个象征主题。(图2)总之,无论哪一种方法,都是以一种开放发展的多元化的观点来对待不断变化的城市历史。

(图2)上海新天地

Fig.2 Xintiandi• Shanghai

其次,明确城市形态构建的服务对象。城市形态的生成与发展表现为两种方式:一种是自上而下,预先经过规划设计的城市形态;另一种是自下而上,有机的城市形态。最佳状态是将这两种形式在城市形态构建时并存并且相互渗透,使城市在具有规律性的总体模式基础之上,通过局部变化达成协调性。反观当前城市设计的若干误区,其实就是这两者发展不平衡的一种表现。

2.2城市特色的记忆危机

城市特色是一定时空条件下,城市社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以当时所达到的文明手段,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所创造的有别于其他城市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外在表现形式。

城市特色与社会生活和历史风貌息息相关,它蕴含着人与社会的内在素质,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历史积淀。一个城市的特色,多是经历了几十年、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的积累与沉积而形成的。形成难,毁坏却容易得多,一朝毁坏,数十载难以恢复,甚至永远不能恢复。

当前,在全球化的规划、建筑设计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大规模建设项目由远离项目所在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建筑师来设计,相当多的境外建筑师在处理中国的旧城改造问题时,缺乏对城市特色及文脉的理解。以西方“他者”的文化认同代替中国的社会和城市文化的认同,这种不受约束的自由会摧毁城市的文化特色。另一方面,城市领导为了某些目的,盲目地追随建设趋势,盲从地建高层、建广场、搞绿化,一个城市有个建设亮点,其他城市匆忙仿建。难怪有这样的描述:“潘克拉斯像马里勒本,而马里勒本像帕丁顿,所有的街道都类似……你的格罗赛特广场、贝克街、哈利街和威泊尔街等等,所有这些平淡的、枯燥的、无精打采的街道,像一个大家庭寻常孩子那样相似,而波特兰广场和伯特曼广场则是它们尊敬的父母”。〔6〕城市特色就是在这样的功利性、时效性的复制中消失。

城市记忆是对城市空间环境的意义及其形成过程的整体性历史认识,它蕴含了城市的文化,而文化是塑造城市特色的重要依据。沙里宁在许多年前就尖锐的指出:“许多人士把城镇规划当作纯技术的问题,在进行规划时只管就事论事,而忽视了重大的精神要求。由于城镇规划往往被降低到处理肤浅的实际事物的地位,所以它逐渐给人以一种平庸单调的印象”。城市记忆又是对城市生活的真实写照,而社会生活与城镇特色息息相关,蕴含着人与社会的内在素质,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历史积淀。由于中国城市不仅在建筑风格、城市形象方面完全西化,城市居民甚至在生活方式、时尚、爱好等方面也呈现出明显的西化倾向。人们在努力创造未来的同时,失去了城市记忆,实际上就是丢掉了自己的过去。这种损失是文化性的,进而造成我们对自身传统的忘却和对特色表达的失语。由于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及千百年来中国人特有的理想聚居理念,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城镇类型和空间环境。北京的胡同、上海的里弄、广东的骑楼、徽州村落、江南古镇、福建土楼等,(图3)这些个性化的空间形态,正是个性化的生活表现。保护它们,既是为人类留下来珍贵的文化遗产,也为我们保留了珍贵的城市记忆,每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城市记忆,这是城市创造力和城市精神的表现,在更深层次上看,城市记忆体现了城市和社会的理想、信仰、制度、伦理和价值观。城市记忆是人的反映,城市记忆是社会的反映,有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社会,就会有什么样的城市记忆。城市记忆告诉我们,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将走向何处。如果没有历史上留存下来的建筑和城市空间,历史就不会栩栩如生,如果我们失去了赖以自豪的历史,人们对城市发展的认识就会缺乏形态的佐证和精神的根基。

图3福建土楼

Fig.3Tulou •Fu jian

综上所述,城市记忆是个很广泛的概念。从记忆的本质特性以及城市记忆与城市空间环境的联系中可以看出,城市记忆表达了人与环境的综合关系,这是我们认识城市记忆概念的根本出发点。

3结语

城市记忆代表了人们对城市空间环境的历史、现在及对未来的认识,城市记忆代表了一个时代城市的理想,反映了国家、民族、城市和人的价值追求,是城市历史的里程碑,城市记忆的演化代表着城市的进步和繁荣,必然是地域化的,不能被复制的。建设保有记忆的城市要求设计者持续过程或未完成式看待。

第7篇:一个人失忆范文

【关键词】:音乐记忆 培养 歌唱失误

音乐记忆作为音乐课的一部分,是音乐教学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通过学生对古今中外各种题材、体材、形式、风格的音乐作品的接触,除了达到扩展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发展学生想象力外,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健康的情趣和良好的审美力,寓思想教育于欣赏教学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这对于建设社会的精神文明,培养“四有”新人,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音乐记忆的特点及其表现方式

音乐记忆具有记忆音乐的音响性、记忆过程的时间性和记忆方式的连续性的特点。音乐是门时间艺术,这就需要听者在音乐记忆中奖感知过、体验过、思考过的音乐,经过大脑“刻盘”存储,记录在大脑中,当音乐需要再现时能够重新“读盘”、“播放”。这些特点构成音乐记忆的特殊性,用具体的音乐要素来说明就是三种能力:1、曲调感——既区别旋律的曲调感特点的能力.它表示在对音调的准确性的感知和对旋律的情绪反应上。2.音乐表象——既能随意地反映音高的情绪和音强关系的听觉能力,表现为能再现听过的旋律,并能实现听觉与反声之间的迁移和转移。3.节奏感——既感受音乐的节奏能力,表现在音符之间关系的敏锐感觉和准确的再现能力上。从这三个方面来说.音乐的记忆能力是从事音乐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音乐记忆被运用于歌唱实践中,便形成了歌唱记忆。歌唱记忆的过程具体体现在演唱者的演唱实践和学习活动中,是对所感知过的音乐进行记忆的事实过程。其间有感知过的发声技能技巧、思考过的歌曲思想内容、体验过的音乐情感等,在事隔很久以后,仍能被再现出来.并且还可能作为经验参与到后来的音乐实践中去。歌唱的记忆主要以回忆(再现)和认知(再认)的方式表现出来。回忆、认知是为了在记忆中保持更清晰的印象而往往需要进行反复记忆的过程,就是回忆与认知的过程。总之.音乐记忆在歌唱实践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歌唱者通过音乐记忆获得演唱知识,并将其保持下去,转化成歌唱记忆.使之变成自己的演唱经验.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完善自己的演唱。

二、培养音乐记忆,有助子完成艺术的歌唱

歌唱是通过音乐和语言相结合的艺术形式.来表达人们的内在思想感情,反映人们精神面貌的。要想更好的完成这一艺术创造过程,音乐记忆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记忆目的明确,可以在学习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音乐记忆的一般规律,当演唱者对一首作品进行记忆之前,必须搞清楚记忆的任务和要领,然后有所侧重地去完成记忆。

比如在背唱一首歌曲时.只是按乐谱上所标出的歌词、旋律、演唱记号、力度符号等各种要求从头到尾地把它背下来。但是,如果有效的使用音乐记忆的原理.在背谱前,先按乐谱要求视唱几遍,产生一个整体的音响印象后,再对作品进行具体的分析.通过分析加强对歌曲内部细节的记忆。这样就将感性记忆上升为理性记忆,使音乐记忆具有了逻辑性。比如说歌曲如果采用了再现曲式.就可根据呈示部分对再现部分进行记忆。又比如在掌握了曲式结构后,根据歌曲写作手法进行分析和记忆。作曲家在写作中常采用重复、展开、变奏、模进等手法,了解这些有助于我们完成对歌曲的艺术记忆。

三、培养音乐记忆有利于减少歌唱失误

失误在歌唱中经常出现,如忘记旋律、唱错歌词和与伴奏不同步等。此类失误表面看是演唱者准备不充分.但实际上是唱前未重视音乐记忆造成的。被记的材料数量是影响记忆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采用记忆法中的整体记忆和部分记忆可能会使失误的机率大大减少。整体记忆法是对全部歌曲的完整、反复、多次性记忆:而部分记忆法则是指分段记忆,即每次记一个部分.记住一部分后再记另一部分,最后达到全背的目的。

通常情况下对于过长的歌曲适宜用部分记忆法去记.这样,在整个歌唱中能较详细地把握歌曲内容.使演唱者做到心中有数,能够保持思路清晰的状态。但更有效的方法是将两种方法结合,这是因为歌曲是整体和部分的统一,过多的采用部分记忆法会使整体的音乐材料被人为地分割,难以形成有机的整体,造成前后演唱不流畅,甚至使音乐次序发生颠倒;而过多的采用整体记忆.会造成抓不住重点、难点,眉毛胡子一把抓等问题,不仅要花费很多无效记忆时间,而且会使易失误的毛病得不到解决,所以也是不可取的。把两种记忆法有机的结合起来,兼顾整体记忆和部分记忆的优点,会使音乐记忆在歌唱训练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对一首歌曲的记忆采取先整体视唱几遍.对整首作品有了清晰印象后进行必要的分析,然后分段落(乐段、乐句)进行背唱,同时对困难的片段或个别重点、难点部分进行反复背记.最后再将部分合成全曲进行背唱.对全曲再进行多次反复背唱。音乐记忆训练的目的是使歌唱者减少演唱失误.不因记忆问题而影响水平的发挥,最终提高歌唱艺术水平。

四,培养音乐记忆有利于歌唱表演者心理素质的提高

第8篇:一个人失忆范文

1、回忆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就如一个剧本,每个人都是故事里的主角,不同的是每个主角的生活遭遇却千差万别。

2、我向来是不大喜欢回忆过去的,我始终固执地认为回忆都是痛苦的。悲伤的回忆会让人因为曾经经历过而痛苦;美好的回忆会让人因为已经失去了而痛苦。

3、回忆让生命完美。她寄托着所有人的希望,是梦的光点,是幸福的港湾,是轮回的开始……而我却害怕回忆。

4、寂静的夜,凉风萧瑟。灰蒙的月,黯淡无光,犹如一也扁舟在浩瀚的夜,缓缓前行。我心惆怅,遥望此景,又感隐隐作痛,无奈间,仰天长啸。

5、人生其实就是一场寂寞的旅行,谁也不能陪你走到最后。短暂的相逢,不过是下一次离别的伏笔。冷冷的潜伏着,恃机而出。所有的痛苦和美好,都终将随着岁月的河流慢慢流逝。直至了无痕迹,无处追寻。最后,还剩下些许淡淡的忧伤和回忆。

6、回忆教我们学会如何去面对今天和明天,去吸取回忆中的甜和苦。

7、回忆吧,那份恬静的重现与脑中呼吁你的声音,永远的青春淳朴,天使的魔法温暖中慈祥。

8、回忆童年,每一次都有一种不同的感觉,珍藏回忆,让你的生活更充实,更美好。

9、回忆从来都让人怜惜,而文字的记录充满了遐想的空间,哪怕有太多残缺,但在文字的清润下,一切都会归于美好。

10、无论现在痛苦还是幸福,曾经的快乐或悲伤,偶尔还是会记起,这种感觉叫回忆。()

11、回忆就是追忆过去,同时附带地加上一些从前没有的东西。

12、思念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风;回忆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雨。

13、在回忆这个小小的驿站上,我们只能够做一个短暂的休憩,充足的休息之后,抛开一切,我们继续上路。

14、外面下起了鹅毛大雪,我看着这雪,居然流泪了。这些美好的回忆此刻使我的心在痛楚,我的泪在流淌!记忆的太深太浓,感受的太真太切,一切的一切都是心头的伤悲,那心中的荒旷,无措的灵魂仿佛走回到生命的起点。

15、回忆是每个人与往事的连接通道,连接着过去与未来;使我们了解着过去所发生的事。每个人的往事不同,因此我们应该尽量去守护住属于自己的回忆,不要让它悄然淡忘。回忆记载着我们的童年的欢快与悲伤……

16、星夜,坐在如水的夜里细细回忆,将当初的每一个细节放大,用你的笑容来铭刻,来温暖我心中的各处角落。

17、回忆是生命的美丽,他象征着匆匆而去的人生中甜蜜的溪流,总是醇醇熟睡的安静,心中的秘密;但同时也是天使魔鬼的瞬间,海蓝色与黑暗的眼睛,光消失的余残之际,可看清的面目。

18、一个人的一生,总是无法摆脱太多的回忆。一个没有回忆的人,甚至可以说是遗憾的,是不完满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失败的。而忘记过去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辙。

第9篇:一个人失忆范文

关键词:克丽丝;迷失;觉醒;自我身份

一、导语

S.J.沃森毕业于英国伯明翰大学物理系,2009年参加了英国著名的费伯出版社举办的写作培训班,出版了其处女作《别相信任何人》,该书一鸣惊人,被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称为“本年度最值得喝彩的作者”。与其他同题材的惊悚小说不同,《别相信任何人》立足于家庭生活琐事,沃森试图通过克丽丝展现一个完全失去记忆的人会是什么样子,不断猜测自己的过去寻找过去。作为一个聪明能干的知识女性,自以为幸福的克丽丝在婚姻感情生活上迷失了自己,爱上了一个疯狂的男人;在事业上,突然文思枯竭,怎么都写不出自己想要的感觉。20年来,克丽丝每天醒来就不记得所有的事情,而她却越来越发现自己不能相信丈夫“本”,通过偷偷地记日记,配合纳什医生的治疗,最后终于恢复了记忆。她惊恐地发现那个一直宣称是自己丈夫的男人竟然就是让她失去记忆的罪魁祸首。本文主要关注克丽丝的迷失和觉醒,以及造成她觉醒的主要原因。

二、克丽丝的觉醒及造成她觉醒的因素

克丽丝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在陌生的房间,身边睡的是完全陌生的男子,更可怕的是她竟然连自己是谁都想不起来,镜子里是一张陌生的面孔,并且明明感觉自己只有20多岁,但看到的竟然是个40多岁的中年妇女,她无法接受这一切,惊呆了。身边的男子告诉她他们是夫妻,已经结婚很多年了,没有孩子,他是一名教师,而自己却是一名家庭主妇。每天那个男人都会告诉自己这些,她也慢慢开始相信身边的男人就是她丈夫,但是纳什医生的出现打乱了这一切,也开启了克丽丝的觉醒之路。

2.1纳什医生

像往常一样送本出门后,克丽丝开始做本交代的事情,突然她听到电话铃声,找了很久才找到电话在哪儿。一个陌生男人的声音告诉她,他是纳什医生,一直在为克丽丝进行治疗。

每次克丽丝跟纳什医生会面,纳什医生都要求克丽丝读她的日记,让克丽丝想起她曾经想起的所有零碎记忆。有一次,纳什医生和同事一起给克丽丝做了一种实验,试图通过功能磁共振成像(MRI)给克丽丝看一些图片报纸等,刺激克丽丝的大脑,找到克丽丝丢失的记忆在哪里储存着,这些脑部器质性疾病或脑外伤会导致大脑储存记忆的部位受损,这样就会破坏记忆的形成过程,会使新的记忆巩固不了,刚刚发生的事情就会马上忘掉。因为导致克丽丝失忆的原因很可能是她曾经经历的一些事情对潜意识造成了负面刺激,让她的潜意识想要忘记这段经历,封闭这段记忆,失忆症把所有可能引起这段伤痛记忆的可能记忆删除,引起连锁失忆。的确,这次实验效果显著,克丽丝有一瞬间记起了自己小时候跟爸爸妈妈一起生活的场景,她还记得自己曾经有个儿子叫亚当。

后来纳什医生和克丽丝去了费舍尔病房。医生给克丽丝看了病人的治疗情况,最重要的是给她一张写满很多信息的纸,所有这些刺激让克丽丝想起了自己失忆的最主要原因,那就是有一天晚上她头部受到重击,被按在水里差点窒息。

2.2日记

克丽丝的日记在她觉醒过程中起了最关键性的作用。纳什医生建议克丽丝开始记日记,将当天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在睡觉前记录下来,然后藏好日记本。到了第二天,医师会悄悄致电给她,到什么地方取出日记本,看看头一天写了些什么。这样即使第二天克丽丝会忘记一切,通过阅读自己的日记就能得知昨天发生了什么,那么她的生活就不会是一片空白,或许接下来的某天克丽丝会突然想到什么,那很可能就成为治愈她失忆症的突破口。

纳什医生每次会面都告诫克丽丝,一定不能把她记日记这件事告诉“本”,名义上是怕本知道了不高兴,其实是怕本知道后阻止克丽丝记日记,阻碍他们治疗。纳什每天都会给克丽丝打电话,告诉克丽丝她的日记在哪里,她阅读日记,开始记录新的一天所发生的任何事,一个失忆者在日记中滔滔不绝的讲述寻找自己在这个世界里的痕迹。现实生活中的克丽丝越来越觉得“本”就是她丈夫,因为“本”一直这样告诉她,但日记中的文字却让她产生怀疑,一直睡在自己身边的这个男人到底是谁。日记的最后一页上竟然写着“不要相信本”,克丽丝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这样写,但这些文字就在那里。后来她的日记本突然不见了,后来才知道是被“本”偷走了,还撕掉了其中最重要的几页。正是这本日记,让克丽丝一点点地发现跟自己生活多年的“本”不是本本人,而是导致她失忆的罪魁祸首麦克。

2.3照片,房子和酒店

在克丽丝的觉醒过程中,照片、房子和酒店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所有照片共分成三组,第一组是伪装成“本”的麦克展示给克丽丝的照片;其次是纳什医生在给克丽丝治疗时给克丽丝看的照片:最后纳什医生帮克丽丝找到的她出版第一本小说时报纸上新闻的照片。

为了找到克丽丝失忆的真正原因,纳什医生给克丽丝看了一组照片,试图通过这些直观刺激看克丽丝的反映,由此判断克丽丝的脑部到底哪个地方出现了问题,以便对症下药。克丽丝通过这些照片找到了很多片段记忆,她的自我意识也在不知不觉中慢慢恢复,但却非“本”所愿。

在克丽丝的治疗过程中,纳什医生想尽一切办法让克丽丝恢复哪怕一丁点的记忆。在克丽丝提到“本”曾告诉她他们以前的房子被大火烧毁了,纳什医生决定带克丽丝去参观以前的房子。事实证明,这个决定非常明智,他们受到新主任的热情招待。在那所房子里,克丽丝头脑中闪现出她跟丈夫一起生活的场景,虽然不太清晰,但她确定头脑中出现的男子有一脸络腮胡,跟现在的“本”根本不吻合,这让克丽丝也开始怀疑“本”的真实身份。

克丽丝的失忆和恢复记忆直到真正觉醒,都跟酒店密不可分。克丽丝和麦克在酒店幽会,但后来克丽丝突然觉醒,虽然她迷恋于跟麦克的邂逅和甜蜜爱情,但她不想因此破坏自己的家庭,就提出分手,为了挽回克丽丝的心,麦克精心制造了一个骗局。她模仿克丽丝的丈夫“本”给克丽丝留言,说已经定好了酒店,两个人出去浪漫一下。当然对克丽丝来说,一向木讷的丈夫突然开始懂得浪漫了,她欣喜若狂,就欣然赴约,但却不知道一场噩梦就此展开。当克丽丝到达酒店,发现等待她的竟然是麦克,克丽丝坚决要离开,而麦克却还是想重温旧梦,在软磨硬施都无果的情况下,麦克发疯似的把克丽丝按在浴缸里,企图杀死克丽丝。克丽丝幸免于难,但却完全失去了记忆。后来麦克又故技重施,再次受到袭击,竟然让她从以前的噩梦中醒来,失忆症不治而愈,真正觉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