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装配式施工方案范文

装配式施工方案精选(九篇)

装配式施工方案

第1篇:装配式施工方案范文

1 一般技术方案

在电网建设工程中,变电所增容升压等改造工程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新建部分施工,一般先进行土建基础施工,然后进行电气安装;第二阶段为改造部分施工,需要停电后方可进行,一般先拆除原有的电气设备,再由土建根据新设备情况进行拆除或改造,最后完成改造部分新设备的安装。

2  本次方案设计

2.1 德胜变原状

德胜变原为35kV电压等级变电所,其规模如下:(1)原有主变为SZ9-16000/35三相油浸式有载调压变压器,电压为35±3×2.5%/10.5kV;(2)35kV进线1回,采用中置式手车开关柜,额定电流1600A,开断能力为25kA;(3)10kV出线6回,采用中置式手车开关柜,额定电流630A,开断能力为20kA;(4)本所北侧为预留的110kV场地,中间为主变场地,南侧为配电生产综合楼,电容器场地设在综合楼底层东侧,进所道路由变电所西北侧接入。

2.2 改造内容

经项目批复建设规模如下:(1)本期升压扩建新增的110kV主变压器及110kV配电装置布置于户外前期预留位置;原35kV主变压器予以拆除;(2)将原一层10kV开关柜、电容器、接地变拆除,并将隔墙拆除,改造为新的10kV开关室;(3)将原配电楼二层的35kV开关柜拆除,将此开关室改造为电容器室;(4)主控保护室地坪进行改造;(5)10kV配电装置、保护及通信系统全部更新。

2.3 方案设计

为提高项目进度、缩短施工周期,我们协调好各工序的衔接,合理安排交叉作业,对拆除顺序及施工方法进行优化,得出了以下方案:(1)户外本期新建的#2主变、110配电装置土建施工;(2)户内本期新增电容器组、10kV开关柜Ⅰ基础施工;(3)#2主变、110配电装置电气安装;(4)停运#1主变、35kV、10kV配电装置,10kV出线在外部搭接进行负荷转供;(5)拆除#1主变、35kV、10kV配电装置及保护装置;(6)户内电容器组安装;(7)户内未施工部分地坪根据设备要求作适当改造,破坏的户内地坪原状恢复;(8)户内新配电装置进行安装;(9)10kV出线外部线路恢复,全所改造完成。

2.4 改造后现状

经本次增容升压,德胜变改造后规模如下:

(1)新增主变压器采用SZ11-80000/110低损耗三相三圈有载调压自冷一体式油浸变压器,电压为110±8×1.25%/10.5kV,容量比80/80MVA,远景规模2×80MVA;

(2)新建110kV出线回路数2回,采用常规敞开式设备;断路器选用SF6单柱式单断口,弹簧机构三相联动操作型式,额定电流2000A,开断能力为31.5kA;隔离开关采用双柱水平旋转式,主刀配置电动操作机构、地刀手动,额定电流1250A,动、热稳定电流/持续时间为31.5kA/4s;电流互感器采用单相油浸倒立式;电压互感器采用电容式,远景2回;

(3)10kV侧改造后本期出线12回,采用中置式真空开关柜,内配真空断路器,额定电流2500A(主变、分段),开断能力25kA。远景24回;

(4)无功补偿方面配置了3组10kV电容器,容量为3×6000kVar。

3变电所土建与电气施工的方案设计

我们结合一般技术方案对德胜变升压工程进行综合分析:(1)户外新建阶段,110kV配电装置、主变基础施工及设备安装,不涉及停电施工;(2)户内改造阶段,先拆除原有电气设备,再进行土建的拆除与改造,最后进行10kV新配电装置安装,期间全所停电,10kV出线负荷需转供。

为提高项目施工进度、保障工程施工的有续衔接,我们组织设计、监理、施工等参建单位熟悉设计图纸所含括的具体工作内容,对变电所进行了实地勘察,重点为涉及停电的户内施工部分。

我们注意到现场有2项可利用为优化方案的条件:(1)本期的电容器室为原配电楼二层的35kV开关柜拆除后改造而来,但本期新增的电容器组邻近现有的35kV开关柜而未与其位置重叠;(2)本期新增10kV开关柜西侧的13个柜子(以下称10kV开关柜Ⅰ)基础为现有的资料室。该两部分土建拆除、改造施工可不涉及停电,即户内部分土建施工可提前至原电气设备拆除前进行。

从而,我们以全所停电、原电气设备拆除为界,将户内施工分为两个阶段,并结合土建基础保养期满即可开始部分电气安装的特点,对一般技术方案进行了细化、调整。并根据优化方案调整了土建拆除顺序:(1)综合配电楼中改造范围与运行设备位置未重叠的一层西半部隔墙、地坪及二层东半部隔墙部分,拆除改造工作在户外施工结束而电气设备仍在运行的情况下进行;(2)综合配电楼中其余涉及运行设备基础的部分,在全所停电、电气设备拆除后进行。

4 措施保证

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1)工期保证措施:集中技术含量大且专业技术优势的实体,为最终实现工期、质量目标提供保障;合理安排先后工序、平行工序、交叉工序;运用P3及EXP软件管理系统对工程进行全方面有效控制和管理;加强业主和监理的协调与监督作用,平衡好建设过程中各施工关系;定期召开例会,及时解决工程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保证工程顺利推进。

(2)安全保证措施:认真实际地编制、落实安全施工方案,指出每一项作业主要危险点和防范措施;落实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安全防护标准,配备安全防护用品;做好安全防范,在带电设备附近等需提示、警告、禁止的场所布置醒目的标志牌;加强电土配合,避开交叉作业可能造成的相互伤害,重点控制电土配合过程中立体交叉物体打击、土建预留孔洞、各种电动工具施工用电安全、现场消防等安全难点。

(3)文明施工措施:加强现场文明布置,防止土建施工过程中扬尘等污染对运行设备产生影响;注重文明施工,防止土建施工机械对电气设备造成损害。

5 效益与结论

第2篇:装配式施工方案范文

【关键词】装配式变电站;土建设计;电力

0 引言

装配式变电站是在国家电网公司“标准化设计、工厂化加工、装配式建设”的理念指导下,借鉴了民用、工业建筑装配生产的经验,针对标准配送式智能变电站设计需求,推动设计理念创新,突出工业化设施定位,实现变电站设计、施工过程的组织集约化的产物。它通过现场拼装预制构件、电气设备即插即用的形式,尽量减少现场浇筑和制作安装的时间,从而大幅提高施工效率。

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理念的提出,伴随着电力行业包括管理、设备厂家、设计、施工等单位的技术发展,推动了变电站建设模式的发展。近几年,许多装配式变电站试点工程相继完工,装配式变电站建设模式逐渐成熟,标志着国家电网智能变电站建设跨入了新阶段。

1 装配式变电站特点

装配式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1 工厂化生产、施工周期短

传统变电站土建施工周期较长,占整个变电站施工周期的一半以上。其主要原因是各施工工序无法同时进行,必须是上一个施工工序完成后下一个工序方可开始,而且钢筋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时间都比较长,同时比如基础开挖、土方平整、混凝土养护等工序又受到天气等诸多因素影响,由于天气原因的停工屡见不鲜。

装配式变电站可通过各施工工序同时进行大幅提高施工进度,比如,现场土方平整的同时,建筑物构件的加工制作可同时在工厂中展开;另外,现场安装过程中拼装、焊接等工艺较简单、快捷,从而达到减少施工时间的目的。同时,工厂化生产方式也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工程的外部制约因素,间接的缩短了工期。

1.2 质量可靠、管理成本低

传统变电站的土建施工过程中存在原材料多、采购渠道多样;施工工序繁杂、施工队伍多;受环境影响大、现场防护条件有限的特点。从而导致了土建施工现场,用于施工管理的人力、物力多,增加工程成本的同时,质量风险点多样且难以控制。

装配式变电站的主要建筑构件均采用预制构件,由特定的标准化生产厂家加工,其制作工艺成熟、制作环境优良、成品检验规范,从而大大提高了构件的成品质量,使工程质量可控、在控。例如,楼板采用彩钢板,因为彩钢板层层紧扣,其密封性和建筑结构得到了非常好的保障,内墙则采用了轻钢龙骨石膏板取代原有砌筑式墙面,硬度和防火性均有大幅提高。同时,构件预制厂家流水化生产、成熟的技术研发、成品检验简便等因素降低了主要构件的生产和检验成本。现场施工工序简洁、原材料采购量少也降低了工程的现场管理成本。

1.3 节能环保、可持续

传统变电站土建施工对于环境的破坏较大。其主要原因是施工现场投入的人工、材料和大型施工机械较多,导致施工临建和材料加工用地较多,同时产生较多的生活及建筑垃圾、污水及废水,不利于环保和节能减排。

装配式变电站采用工厂化生产,现场施工工序减少,人工、材料、大型机械的需求量少,从而减少了占地和垃圾、污水的排放量,有利于环境保护。另外,建构筑物的主体结构体系构件使用寿命一般高于变电站使用寿命,可循环持续使用,加大了变电站的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装配式变电站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化”(即“两型一化”)理念的完美体现,有着传统变电站无法比拟的优势,是变电站建设领域的必然趋势。

2 装配式变电站土建设计原则

装配式变电站土建设计要针对标准配送式智能变电站设计需求,推动设计理念创新,引领工程技术进步方向,突出工业化设施定位,优化集成。

贯彻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以安全可靠为前提,信息数据为支撑,多方案比选为手段,以变电站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优为目标,统筹考虑,精心设计。以工业标准化生产检验代替现场浇筑制作;以各施工工序并联进行代替施工串联流程。

采用标准化设计,联合设备厂家规范统一电气设备安装接口,即在设备未订货前,设备基础、设备穿墙方式、埋管布线方式形成统一接口标准。方便设备招标、设计、运行维护的同时,避免土建施工等待设备招标采购而延长工期的现状,实现土建施工先行的可操作性,缩短工程建设周期。

3 装配式建筑设计

目前装配式变电站内的建筑结构形式一般有钢结构、劲性混凝土结构、预制混凝土结构等。建筑物构配件设计一般分三个层次,分别是主体结构、附属结构和特殊构件。

主体结构起支撑作用,其使用寿命不能低于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主要包括主板、柱、斜撑等构件。

附属结构的使用寿命可低于主体结构,到达使用寿命时可更换。附属结构应具有装配方便、模数化、标准通用的特点。装配式建筑物附属结构主要包括:围护结构、电气管线、上下水管线和其它部品系统等。围护结构一般是指外墙、屋面、门窗等。内隔墙采用轻钢龙骨石膏板或轻质条板制成,并将电线、插座、挂件或门窗等集中在几个专用墙板内,其它设置成空白墙板,使装修何布线在内隔墙在生产时已经完成。

针对变电站的使用功能,对设备房间的特殊构件进行专门设计,一般有以下几种制作方式:

(1)视建筑物防火重要性,不同位置墙板选用拆卸方案。除主变房间外其他墙体选用可拆卸墙板,墙体拆卸方便,工程扩建和检修,设备进出入不受墙体约束。墙体内预埋管线,管线走向在内墙面示意,解决了墙体预埋线的问题,同时墙面平整美观。

(2)GIS基础与楼板分离,形成基础模块,楼体建设进度不受设备订货限制。模块尺寸、高度可以根据设备调整,解决了穿墙套管高度处墙体留孔受设备的制约问题。

GIS基础模块在构件厂预制,现场拼装,形成独特的锚拼节点。

(3)GIS室次梁二次安装,采用锚拼节点,可以任意调整次梁位置,使GIS室可以适应不同设备厂家的设备,为变电站扩建提供便利。同时次梁间沟槽可以兼作电缆沟使用,同时解决了设备电缆放置问题。

4 装配式构筑物设计

4.1 装配式围墙

围墙采用无柱式基础与墙板插接式方案。

围墙基础采用条形混凝土基础,基础顶部设置墙槽,墙槽顶部设一圈预埋件。墙板插入基础墙槽,板底部预埋件与杯口预埋件焊接连接。

在板顶用金属夹具实现板与板之间的连接。

无柱墙质量可靠,施工方便,不用现场为墙体绑扎钢筋、支模板,加快施工速度,节省工期,节约了柱子工程量。

4.2 装配式主变基础

将主变基础底板与支墩分开,底板现场浇注,支墩工厂预制,现场采用独特的锚拼节点安装。使基础的施工不受设备影响,支墩标准化,并以设备部件的形式出现,施工快捷,工期可缩短近一半。

装配式主变基础是将底板和支墩分开处理,底板现场浇注,支墩在工厂预制,支墩在现场安装在底板上。

主变基础底板尺寸和重量均很大,且底板受设备安装影响程度小,故底板在现场浇注并预埋埋件。

支墩采用预制,支墩设预留孔,方便与基础底板连接。

待支墩到货后,先在预留孔位置的筏板钢板上焊接锚筋或预埋件,基础就位后锚筋刚好在预留孔中,再在孔中浇注膨胀混凝土固定。

4.3 装配式防火墙

目前,装配式变电站防火墙主要采用以下几种结构型式:

1)现浇钢筋混凝土柱+预制墙板方案:

防火墙的基础与墙柱同时浇筑,基础采用独立基础。钢筋混凝土现浇柱根据主变构架钢管根开设置,柱顶预留地脚螺栓,用于固定主变构架。柱两侧设置沟槽,用于固定预制墙板。

该方案混凝土现场浇筑工程量较大,工期较长,“装配式”优势不明显。

2)预制钢筋混凝土柱+预制墙板方案:

防火墙由基础、预制钢筋混凝土柱、预制墙板和封口梁组成。立柱基础采用现浇杯形基础,立柱采用插入式。柱设有特殊凹槽,安装完柱后卡入预制墙体,上部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梁进行封口。

该方案主要受力构件在工厂预先加工完成,现场组装拼接,能有效的缩短施工工期,节约人力资源。

3)钢柱+预制墙板方案:

钢柱采用热轧H型钢柱或钢管柱,基础采用现浇杯形基础,立柱插入后采用细石混凝土二次灌浆填实,钢柱两侧及顶部预制墙板包裹。

该方案能有效的加快施工进度及减少劳动强度,减少现场的湿作业,缺点是造价偏高,墙板节点安装采用螺栓,破坏镀锌层,对防腐不利,且在风荷载作用下,变形大于钢筋混凝土柱。

5 结束语

伴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一批试点工程的成功建成并投入运行,装配式变电站设计技术已逐渐走出初级阶段,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如结构体系理论研究,配套构件的兼容性、国内技术规范的缺失、施工人才缺乏等。需要我们电力设计行业技术人员继续开拓创新,为装配式变电站设计技术成熟增砖添瓦。

【参考文献】

[1]李勇.关于变电站土建设计要点的分析[J].广东科技,2011(24):132-134.

第3篇:装配式施工方案范文

关键词:清单计价;施工;建筑造价;装配式建筑

1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工程行业的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对施工能力和施工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装配式建筑营运而生。①装配式建筑有利于降低施工成本,节约资源,节能降耗,防止施工资源浪费,提高投资回报率。②装配式建筑有利于优化施工方案。传统钢筋混凝土建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分析、论证、设计的问题比较多。而装配式建筑省去了很多中间环节,采用建筑、装修一体化设计、施工,能够充分完成既定的建筑设计目标。但是,装配式建筑是一项新兴工程,改变的不仅是施工技术,还涉及到施工管理和施工造价的变革,而造价过高是装配式建筑在世界范围内共同面临的难题。2017年3月1日起执行的《装配式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缺少相应的装配式建筑工程的计价定额标准,从国内外的文献来看,从造价管理的视角对清单计价模式下装配式建筑成本预算管理的文献并不多。因此,研究装配式建筑从发承包阶段、项目实施及结算阶段各环节在清单计价核算方式下的造价重点问题,能够对规范建筑市场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2装配式建筑对计价依原则的影响作用

装配装配式建筑由施工现场制作建筑物主体结构(包括柱、墙、梁、楼板等)变化为购买成品混凝土构件,或者由自有工厂制作。因此,依据传统的柱、墙、梁、楼板相应定额来评估造价的方式已经不可适用,而是集成为单一构件的价格。施工人员现场施工调整为现在的工厂定制加工,因此传统的工料机的消耗量对成本的决定因素下降。随着近年来建筑装配率的增加,装配式建筑越来越反映出工程计价的管理模式。工程成本预算管理由过去的同时注重价格信息转变为定额为辅、价格信息为主的管理模式。随着建筑装配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些整体化建筑布局日益流行,比如整体橱柜、整体书房等是整套价格出售,价格中包括了设计、运输和组装等费用,不再以传统施工模式下的内容分列清单、计量、计价、汇总后得到的预算价格,关注的重点也从现场施工管理转变为功能质量管理。更加需要关注合同交易与市场价格。

3装配式建筑造价管理面临的问题

3.1构件价格信息的缺失与失真

受制于当前国内预制式建筑标准尚不健全,可能会引起构件信息价格不详尽性和差异性,可以参考比较的市场化动态数据缺失,各家报价不统一,造成了构件价格信息的失真。目前由于装配式建筑一般仅是将现场灌注转移至工厂,标准化程度不高,预制构件价格中不仅包含劳务费以及钢筋、水泥等原材料物资费用,同时还多出厂房租赁费、土地使用费、专利费用、财务费用等,增加了构件价格的不确定性。

3.2管理费、利润计取基数与费率的适用问题

构件部品作为一种产品,其中已经包括了劳务费、物资材料费和设备费等。预制式建筑构件部品价格一般作为物资材料费,所以预制式建筑物资材料费增加,劳务费减小。因为造价中的人工费有很大比例已经算入成品,对于不同装配率下物资材料、劳动力所占比例有所差异,就出现了管理费、利润计取基数与费率的适用问题。

3.3计量规范的完备性和准确性有待完善

虽然《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计量规范》中提到了个别装配构件的工程量清单项目,但由于预制式建筑的技术和标准仍不成熟,计量标准提供的工程量清单可能会具有落后性,使预制式建筑实施清单计价模式在现有条件下还存在一定局限,限制了预制式建筑的市场的长远发展。

3.4措施项目费计价依据的适用与缺失

预制式建筑大量使用预制构件品的情况决定着措施项目内容可变化的灵活性比较高,一些传统施工过程中所必须的现场模板安装等常规步骤会大幅减少,施工措施如果仍然参照建筑面积计算的做法有待斟酌。此外,计量标准中还缺少构件退房、工作面的支撑等措施项目费,造成计价依据不详细,容易致使甲乙双方的矛盾。

3.5综合单价中材料费的风险范围需要调整

由于预制式建筑构件中含有一部分劳务费,在行业定额部门劳务费单价予以调整时,由构件供应单位依据现有条件下的劳务费用进行单价调整,使得过去由甲方负责的劳务费变化风险移植乙方负担,招标材料里制订的乙方负担的构件品的风险范围为5%是不适合的,因此建议调整为低于5%。

4装配式建筑发承包阶段的造价管理

4.1招标工程量清单的编制

清单编制注意事项主要包括:①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列项要全面细致,避免缺项和漏项。将设计文件、技术标准、特殊要求加以区分,充分运用辅助项目工程量清单。②项目特征描述应详细、完整,满足组价的要求。凡计量标准中的项目特性里没有描述到的其他个性化特征,要由编制人根据具体情况确定。③措施项目清单列项要合理。尽量反映常规施工方案所涉及的项目,对利用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要充分论证。④其他项目清单应考虑周全、列支清晰。总承包服务的内容要明确且符合市场实际。

4.2招标控制价的编制

其编制注意点主要有:①要依据财税部门对项目适用计税标准的规定,结合本项目设计文件,准确选择计价规则。②要事先明确构件价格是不是包括运输费用。如确定为含税市场价格,应适用的增值税税率计算方法,如遇缺项信息要采取市场询价方式确定。③对综合单价进行科学组价,要注意在定额子目套用、消耗量、人材机价格来源等方面,充分考虑构件基准单价的来源。

4.3投标报价的编制

应该注意以下方面:①构件价格应由投标人依据市场行情,参照采购渠道和自身能力进行报价;②差异化施工方案将引起措施项目的差异,要依据建筑物拟设计的具体方案来进行报价;③管理费和利润费率可依据定额费率、综合市场行情予以适当调整;④对于招标材料中综合单价风险的考量主要是由对风险的预估能力和自身对风险的防范水平来决定的;⑤劳务成本日单价既可参照造价数据也可参考市场行情来测算。

5装配式建筑实施及结算阶段的造价管理

5.1规范签证管理

预制式建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根据监理要求或客户要求进行必要修改和调整,从而产生工程变更。与传统建筑类似,对装配式建筑而言,工程变更也是影响造价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就要求适用既有原则的基础上,结合构件部品安装方式和安装难易程度进行预判,做到尽量避免施工变动,办理签证时应合法合规、及时有效,尽量在结算时没有纠纷出现。

5.2理清措施项目变更责任

乙方变更投标材料中的施工方案已经成为常态,然而方案的变更一定会引发措施费用的变更,如果乙方以低质量低价格的方案取代了原有方案,虽然可能在符合国家相应标准上没有问题,但安全性及获取额外利润的问题仍然不容忽视。因此,非甲方原因引起的措施项目变更不宜给予价款调整,引起质量功能等变化的,甲方可要求予以调减。

5.3规范合同管理

合同是价款调整的依据,由于预制式建筑属于新技术领域范畴,新工艺、新材料日益引入市场。目前在清单计价规范上已经给出了相应的推荐性做法,但推荐性做法操作性不强,易引起双方纠纷。因此,要规范合同管理,赋予发包人对总承包人决定暂估材料中标结果的否定权,明确双方责、权、利,确保材料暂估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5.4重视进度、质量等要素

吊装设备预制式建筑中应用比较常见,受气候、材料供应、人员操作水平等原因,使得预制式建筑出现的质量缺陷、引起的停工,工期延长等会影响了造价管理的水平。因此,应重视进度、质量等要素对于建筑造价的影响。对于非经营性的建设部门不适宜利用甲供构件部品的措施来适用简易计税方式。

6结语

当前预制式建筑在墙面系统、屋面系统等方面的应用日益成熟,相应建筑的造价管理的市场化水平将继续提升。装配式建筑采宜用工程总承包模式,通过专业设计与施工的完美契合,在清单计价模式下实现造价合理管控,发包、实施及结算阶段加强造价管理,对于在一定的预算成本完成高质量的预制钢结构建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孙凌志,徐珊,王亚男.清单计价模式下装配式建筑造价管理研究[J].建筑经济,2017(4).

[2]张军.论房地产项目全过程成本精细化管理与造价控制[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5).

第4篇:装配式施工方案范文

关键词:变电站;改造工程;监理控制

中图分类号: TP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变电站概况

某四星级酒店10kV变电站位于该酒店地下二层,配电设备使用15年,操作机构存在安全隐患,部分断路器已损坏,已退出市场,难以采购备品备件,已进入设备老化期。此次改造,需全面更新变电站内所有高压柜、低压配电柜及变压器,原有供电电源及进线方式不变,出线负荷不变。由于酒店的特殊性质,该变电站不具备停电改造作业条件。

2变电站设备改造说明

原配电设备,用户计量方式采用高供低计,按现行规范要求,改为高供高计。每台变压器前端分别增设一组高压进线、高压计量及高压出线柜。

配电房内两台800kVA变压器低压侧配电柜通过联络柜相联。低压侧采用单母线分段运行,设母联柜,低压总柜及母联柜三台断路器均采用操作闭锁及电器联锁手动投入当某台变压器或某一路电源失电时,母联开关手动投入,将故障段一、二级负荷切至相邻段,保证一、二级负荷用电。

变电所内变压器位置保持不变,两台变压器之间低压配电柜根据改造设计进行调整,原高压进线柜位置放置一组高压柜。

低压配电采用MNS系列。低压进线及母联开关采用ABB-Emax空气断路器,配四段保护智能脱扣器。低压出线开关均采用ABB-Tmax塑壳断路器,并配电子式脱扣器。

3施工准备阶段的监理控制

3.1设计图纸审核

由于供电单位已对该图进行技术性审核(施工图审查),监理审核的重点是设计与现场的相符性以及改造施工的可操作性:结合设计图纸,对原有电缆沟、槽钢尺寸及变压器风口位置重新丈量,根据设计的尺寸在现场划线定位,对存在误差之处,要求设计进行复核调整。

3.2施工组织设计审查

由于是不停电改造,且工期紧、停电影响广,涉及部门多,在保证设备及人员安全、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对施工方案的编制及审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业主、监理需提前介入施工方案的编制过程。监理除对承包单位的企业资质、管理人员资格、操作人员资格、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机械设备与工具等是否符合本工程专业特性的要求外,根据改造步骤,还需对各方的关注点做到统筹考虑,为保障重要负荷的供电,高低压开关柜及电缆沟的改造分时段进行,经审核,施工改造步骤确定如下:

(1)第1阶段:将Ⅱ段母线下的负荷转移至I段母线下备用回路及临时柜。

(2)第2阶段:拆除II段母线的高、低压开关柜及变压器。

(3)第3阶段:利用设备拆除后的原有电缆沟对设备槽钢改造,安装Ⅱ段新柜。

(4)第4阶段:将所有负荷移至Ⅱ段新柜。

(5)第5阶段:拆除Ⅰ段母线的高、低压开关柜及变压器;安装新柜。

其中,对一级及以上负荷,从外部引入电源或发电机构成双回路送电。

在大体步骤确定后,监理会同酒店工程部及施工单位,对每一阶段的施工计划再进行细化,明确每一回路的停电时间、转接方案、应急预案、搬运通道、对外协调等,形成书面纪要,充实进方案。

4施工阶段的监理控制

4.1设备进场前的验收控制

因受不停电改造影响,设备进场就位后即开始安装,若发现问题,势必耽误工期。所以,验收工作需前移,在设备出厂前即对关键控制点进行验收。如:加工工艺的选择、各系统匹配程度的复核、母排合理性的复核、工艺设备技术接口的复核等,有问题及时在成套厂里进行整改,防止质量目标失控的隐患发生。

对设备厂家控制的验收依据包括设备承包合同、设计图纸、施工方案及本地供电部门的验收要求等。需有验收记录,明确整改时间,参与验收人员及时书面确认。

4.1.1结合设计图纸,对下述内容进行检查

1)核查主要元器件的规格型号等技术要求。

2)高压出线柜的出线型式,电缆还是铜排。

3)低压出线柜下方的敲落孔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4)计量柜是否单独封装。

5)变压器的安装高度及进线方式。

6)核查浪涌保护器的备案证明及其接地线的长度要求。

7)验证三合二联锁试验。

4.1.2结合施工方案,对下述内容进行检查

1)低压出线柜内零排、地排的安装型式需与现有低压出线电缆相符。

2)联络柜内母排的断开长度及位置需与施工方案中的安装步骤配合。

3)变压器柜内下方保护网的固定方式及上方风管洞口的尺寸及位置是否符合现场实际。

4.1.3结合本地供电部门验收要求,对下述内容进行检查

1)低压柜中的电能计量联合接线盒的型号是否符合供电部门要求。

2)高压柜中的电能计量联合接线盒的型式是否为三相三线防窃电型。

3)高压进线柜中电缆接线桩头是否与LA接线端共用。

4.2设备进场后的验收控制

进场后的验收工作主要是外观检查、核对主要塑壳断路器的规格型号。

监理还应对照进场前验收记录中的各事项逐一复查,确保整改到位,并查验设备的合格证和随带技术文件、变压器的出厂试验记录及CCC中国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

4.3变配电室安装子分部工程质量控制

设备的安装质量是保证设备调试正常的关键。该阶段的监理工作主要任务是:对照方案对整个安装过程进行审查和监督,以保证其质量与工期目标的实现;对设备的调整、就位、预调试、设备接口处理等,进行及时审查并提出整改方案;对设备调试过程进行控制,以确保安全调试过程受控。

由于是改造项目,变配电室安装中的各分项工程仅成套配电柜、控制柜(屏、台)和动力、照明配电箱(盘)及控制柜安装分项工程、螺母线、封闭母线、插接式母线安装分项工程适用。

上述验收规范并不满足实际验收要求,在安装完毕后,监理参照电力系统行业规范《江苏电网公司10kV负荷开关柜及组合电器验收规范》、《江苏电网公司10kV配电变压器验收规范》及《江苏电网公司低压开关柜验收规范》对操作功能、二次回路、标志、外观、接地、交接试验等进行验收,对存在问题及整改计划书面要求施工单位落实,并需有整改回复。确保供电部门的安全受电。

5结束语

通过事前准备、事中控制、事后验收等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使整个改造工程各环节处于受控状态,从而圆满的完成配电改造工程的监理任务。此工程与11月5日开工,11月28日设备安装完毕,一次受电成功。12月5日负荷转接完成。

第5篇:装配式施工方案范文

1.现场施工用电施工组织设计

现场施工用电设备应制订安全用电技术措施和电气防火措施,现场施工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必须具备六个方面内容:(1)现场勘探;(2)确定电源进线、变电所、配电室、总配电箱和分配电箱等的线路走向;(3)负荷计算;(4)绘制电气平面图、立面图和接线系统图;(5)选择变压器、导线截面和电线类型、规格;(6)制定安全用电技术措施和电气防火措施。现场施工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必须由电气工程技术人员编制、技术负责人审核,经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变更现场用电施工组织设计时,必须补充有关图纸资料并履行审批手续。

在建工程的边缘围护结构与供电架空线路的间距应保持安全操作距离,电压在1KV以上,最小安全操作距离为4m。严禁在高、低压线路下方搭作业棚、建生活设施、堆放料具。机动车道线路与架空线路交叉时,垂直距离应≥4m,与建设工程顶的垂直距离应≥2.5m,否则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2.脚手架施工组织设计

2.1落地式脚手架

使用钢管脚手架,搭设高度< 25m时,应有搭设方案,绘制架体与建筑物拉接做法详图。搭设高度> 25m的钢管脚手架应采用双立杆及缩小间距等加强措施,并绘制搭设图及脚手架施工组织设计。

立杆应垂直稳放在金属底座或垫木上,垂直度应≤1/200,立杆间距应≤1.5m,大横杆间距、砌筑架应≤1.2m;装饰架应≤1.8m;小横杆间距应≤1.5m,钢筋接头应错开;脚手架的外侧、平台、上人马道必须设置1m高的防护栏杆和0.18m高的挡脚板和防护立网。

2.2 悬挑式脚手架

外挑式脚手架应有搭设方案,标明立杆与建筑结构的连接方法,外挑立杆间距必须满足要求,同时应按照规定设置大横杆,以增加立杆的刚度。

高层建筑施工分段搭设的悬挑脚手架必须有计算书且经上级审批。悬挑梁或悬挑脚手架应为型钢或桁架,安装时必须按设计规定与建筑结构进行有效拉结。

2.3 吊篮式脚手架

施工方案中的挑梁锚固和配重系统抗倾覆必须满足施工需要,应有吊篮和挑梁的设计及挑梁的固定方法。电动(手动)葫芦应按要求正确配置,葫芦必须有保险卡。吊篮组装的设计要求应明确,外侧应用立网封闭,使用中必须有两根直径为12.5mm的钢丝绳作保险,使用前应先做荷载试验。两片吊篮连在一起同时升降的同步装置应灵敏可靠,吊篮的提升(下降)必须遵照操作规程的要求,其保证项目必须符合相关要求和标准。

3. 基坑支护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现场的基坑、基槽,在施工前必须做好必要的地质、水文和地下设备的调查和勘察工作,摸清地下情况与地质勘察结果有无出入,然后制定施工方案。较浅层且土质较好的可按照土质情况和深度设置安全边坡或固壁支撑,较深的沟坑必须进行专项设计和支护。

挖掘基坑、井坑的时候,如果发现有不能辨认的物品,应该立即报告上级处理,严禁擅自敲击。同时,应该做好排水措施。

4.模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模板施工前,要根据设计图纸要求,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模板工程支撑设计,编制施工方案,经上级技术部门审批,方可实施。设计要求有计算书和细部构造的放样图,对材料规格尺寸、接头方法、间距及剪刀撑设置等应详细说明,支撑应按工序进行,模板没有固定前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禁止利用拉杆、支撑攀登上下。编制施工方案中包括模板的制作、安装及拆除等施工程序、方法及检查、验收等措施。

5 物料提升机(井字架、龙门架)、人货两用电梯施工组织设计

为确保龙门架安全操作,使用合理,根据《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5999)要求,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30m的高层井架,应严格按照新标准要求,配齐各类安全装置,编制井架、龙门架施工方案时应对架体制作、限位保险装置、架体稳定、提升钢丝绳、楼层卸料平台防护、吊篮及安装验收等技术措施详加说明,编制后的方案必须经上级安全、设备等相关部门审批后方可组织实施。

人货两用电梯,为保证安装卸过程中的安全,必须事前制定施工方案。作业队伍应有专项资格,安装后应经主管部门验收、施工方案应对基础做法、架体与建筑结构的附着、各层卸料口的防护制作和管理技术措施详加说明,编制后的方案必须经上级部门部门审批,验收合格后方准使用。在验收时必须做空载、额定荷载、超载试验,同时试验安全装置,确保安全装置灵敏、有效。各机构运转平稳后方准使用。

6.塔吊安、拆施工组织设计

塔吊安、拆应由专项资格队伍完成,施工前必须详细编制施工方案,安装后应经主管部门验收。施工方案中应对塔吊基础进行专项计算:对附墙部位的确定、安装与拆卸施工工序、安全技术措施与注意事项、特殊情况防范技术措施等详细进行编制,涉及塔吊安全的“四限位”(力矩、超高、变幅、行走限位装置)、“两保险”(吊钩保险和卷筒保险装置)及其他安全装置,高塔的附墙装置和定期检查与验收记录要求等,应逐项进行编写,明确分工,配备施工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安全负责人等,各分期负责人要懂管理,有一定的指挥才能。安装前要组织安装人员学习操作规程、安装工艺。安装人员必须持证上岗,要熟悉塔机的安装方式、安装过程、安装高度和注意事项。技术负责人对安装人员应进行局面技术交底,使每一个职工明白自己的职责和注意事项;统一指挥、统一联络信号,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编写后的方案必须报上级部门批准。

作者简介:

第6篇:装配式施工方案范文

关键词:BIM技术;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具体应用

1引言

随着城市化发展,建筑工程逐渐向高层和超高层方向转变,然而由于其高度问题,在工程开展过程中,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因此,主要结构会采用钢筋装配,使建筑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该结构采用专业厂家制造的一种重型钢筋管支撑建筑,从而提高其稳固性和质量。高层建筑实施难度较大,加强BIM技术的应用,可以保证工程顺利开展,提高工作效率。

2装配式钢筋结构概述

2.1装配式钢筋结构的优缺点

装配式钢筋结构的优点:(1)装配式钢筋结构的轻便性极大减少了人工劳动力的输出。(2)由于其组件大多是由厂家直接安装好后运输到施工现场,因而比较其他结构的实施,其技术难度较低,施工速度快。(3)这种材料可以在工程结束拆除后循环利用,因而节能环保效果较好。装配式钢筋结构的缺点:(1)材料用量多,造价成本高,对企业经济效益和工程开展有较大限制。(2)装配式钢筋结构的使用性能低于混凝土结构,比如耐热性差、隔音效果差等。

2.2装配式结构的建筑特点

该结构中使用的材料,大多是厂家根据工程需要生产和制造对应规格和型号的材料,主要有内外墙板、预制梁体结构、阳台和模板等。在实际工程开展中,相关安装和配置的技术要求较为繁琐复杂,因而可以结合BIM技术来提高其工作质量和效率。

3BIM技术在钢结构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价值

3.1结构的信息化处理

主要是运用BIM技术建立三维模型,实现可视化,并且结合相关的信息化技术,将相关施工数据和影响因素等信息输入系统中,运用数据分析,明确准确数值,为工程开展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运用该技术不仅能有效控制和合理利用资源,还能起到节约成本的目的,是企业获得更多经济利益的重要保证。与传统建筑工程相比,其可以将实际的工程、结构和各方面专业知识结合起来,然后引入对应的理论和数据,转化为具体模型。由于涉及内容多、范围广,如果用人工方式处理,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BIM信息化处理技术,可以针对实际数据进行筛选和分析,并将工程相关建造信息存储下来,同时实现信息共享。

3.2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性

钢结构装配建筑稳定性对于施工质量影响较大,对各类技术要求较高,在工程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信息的不完整性,安装和配置存在较大差异,可以运用BIM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保障正确操作,提高施工效率。

4BIM技术的运用特点

4.1可视化效果好

BIM技术对工程的相关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用有价值的正确参数建立对应的可视化模型,工作人员可以结合具体施工阶段,了解该阶段的详细情况,明确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做好预防和控制,并调整相关的施工方案。BIM技术还能实现三维绘图技术,相比传统的平面设计来说,其科学性和准确性更高。

4.2灵活性强

在开展钢筋结构施工过程中,运用BIM技术,可实现全方位检测和试验,从而确定具体施工方案,及时调整不合理的地方,以满足施工要求和标准,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

4.3协调性好

参与的各个建设企业和部门,由于各自的施工内容和权限不同,大多仅针对自身的相关部门进行管理和施工,缺少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当出现问题时,会存在较大的解决障碍,互相推脱责任。而通过运用BIM技术,以最直观的三维模型和数据展示,明确问题产生的原因和部位,减少不必要的争执,为工程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5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在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5.1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方法

5.1.1存在的问题

①在相关设计方案确定时,对应的预制件厂家并没有参与到具体设计工作中,而要求其设计的建筑造型难度过高、成本较大。②现在大多数建筑还是以混凝土结构为主,而在钢结构装配式建筑中,相关的设计人才较少且专业性不强,在施工中,设计内容与实际工程情况差距较大,因而无法适用于工程建造中。③在其结构创新设计时,过于追求新颖,建筑结构过于复杂,加大施工难度。④在建筑内部结构设计时,为了有效防止结构外漏,采用一些特殊材料,降低了原有的结构强度,抗震效果差。

5.1.2应对方法

①采用一体化集中设计方法,以现有结构建筑形式为基础,从全局出发,对各个结构进行合理设计,然后运用大数据处理技术将、设备和相关的管道、管线、结构内部等方面设计规范化和科学化,结合BIM信息技术,提高其设计的准确度和可行性。②在相关的装修工作中,可以将建筑内部结构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运用统一的材料和设备,简化施工程序。③为避免结构设计过于复杂或单一、结构衔接效果不好、稳定性差等问题,可以采用协同设计的方法,相关工程的各个部门共同参与,防止出现只重视结构设计,忽视相关施工活动和水电设计,造成交叉设计或不合理问题的出现。

5.2有关结构部件的生产和制造

5.2.1具体问题

①在具体装配化施工中,实行效果差,并且依然采用现场浇筑的方法来进行,不但增加成本,而且影响施工周期,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和污染。②有关部件的制造成本费用较大,相关的投资企业对其产生排斥,施工难以进行。

5.2.2解决措施

①全方位的管理和监督整体钢结构装配施工对应的作业过程,包括结构设计、生产和制造、安装和装配、完工验收等方面,安排专业人员实施动态监控,然后,针对各个过程实行协同开展作业模式。②在具体施工中,要依据对应的材料规格、型号、数量、设计标准,运用合理的方法展开优化组合。制造过程中,要开展模块化、专业化的生产和加工方式,不断提高材料的质量和性能,使其具备良好的节能环保效果。

5.3装配施工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

5.3.1主要问题

①相关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不高,在具体施工中,存在一定的质量和安全问题。②实际操作中,相关技术人员对技术和工艺的了解不透彻,因而操作不准确,出现大量返工和重建问题,影响施工进度,增加成本开支。

5.3.2解决方法

①将主要结构的施工和管道施工分开进行,以保证结构稳定和质量为目标,减少后续维修和返工问题。②在技术的选用和确定阶段,要根据实际工程需求和对应的工艺操作等,制定合理的技术实施计划,运用BIM技术,对施工活动实行信息化动态管理。③相关水电工程的设计和开展,要与主结构建造和装修活动相统一、协调,保证合理性。④要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掌握对应的装配技术,依据规范来进行,从而提高其工作质量。相关管理工作的落实是保证整体施工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因而要严格监督各个过程,对相关的工艺、人员、材料和设备等制定对应的管理规范,结合BIM技术,加强管理力度。

6BIM技术在钢结构装配建筑中的具体运用

6.1三维模型的建立、运用和深化设计

运用相关软件建立三维平台模型,由相关设计人员提供对应的建筑、结构和信息化的平面模型。传统设计工作中,大多以人工的方式收集和检测各项数据,然后结合对应的CAD绘图技巧来完成设计。而BIM技术的运用,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根据模型对有关钢筋和孔洞等展开碰撞检测,以确定其稳定性和合理性。设计人员根据信息模型提供的信息,分析并设计出合理的方案。

6.2钢筋结构连接部位节点模型建立

各个结构间的连接处理效果是保证其结构稳定的重要条件,由于施工技术和工艺方法的改变,处理较为复杂,可以通过建立模型的方式,将具体节点设计和施工方案,运用可视化特性展示出来,并安排专业人员对具体员工进行技术指导和交底,明确工作流程和质量要求,遵守操作标准和规范,保证其质量。

6.3校对和施工调整

传统钢筋结构施工中,检测方法大多凭肉眼观察和分析,存在较大误差,导致一些隐蔽工程难以及时发现问题。通过运用BIM技术,建立三维模型,各个部门可以明确对应的施工内容和技术要求,结合设计方案进行对比和调整,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科学的措施进行处理,从而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降低资源浪费、保护环境。

6.4检验钢结构稳定性

以模型为施工基础,实行自动化碰撞检测,确定各个结构间的连接稳定性、合理性。当发生碰撞时,确定其具置,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然后根据实际数据,采用正确的措施来调整和控制,保证其稳定性。

6.5精细化管理

运用BIM技术,可以通过模拟施工的方法,对各个作业阶段实行全方位的监督和管理,并结合模型的具体建立情况,合理安排施工活动。运用信息化动态监测,展现安装和配置过程,明确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将所有的过程细致划分,实现整体和局部的统一管理,从而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7结语

综上所述,在钢结构装配建筑施工过程中,其中主要是相关结构的安装和连接处理,但在现代高层建筑中,由于施工难度较大,包含节点施工较多,容易产生质量问题。通过分析该结构的主要特点和建造优势,结合BIM技术提高作业的效率和质量,研究其在具体施工中的应用,明确其重要价值和作用,可以为钢结构装配建筑的建造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赵丽丽.BIM技术在钢结构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9(7):55-56.

[2]兰波.BIM技术在钢结构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J].建筑与装饰,2019(1):164,169.

[3]黄嘉骏.BIM技术在钢结构装配式建筑中的运用[J].居舍,2019(06):55.

[4]于浩泉,孙玮玮,李楠.BIM技术在钢结构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研究[J].装饰装修天地,2019(22):93.

[5]张迎春,潘捷.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住宅设施,2017(03):48-50.

[6]唐章颖.BIM技术在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20,5(14):68-69,169.

[7]张雄.浅析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J].建筑与装饰,2018(8):184,189.

第7篇:装配式施工方案范文

1 电气设计的概述

在电气和建筑设计过程中,是一个整体的设计过程,要从工程的总体设计构思开始,到设计方案的表述,再到方案的验证和方案的评价,整个过程中都要对设计方案进行不断优化。在设计方案完成的整个过程中,包括浏览环节,方案创新环节以及构思表述环节多个层面,这些环节还要遵循一定的递进关系。从最初的设计构思到设计方案的完成,是需要不断拓展思维的,而且在方案表达的模式上也不是只有单一的类型,它是和思维模式有较大关系的。

电气建筑交叉作业方式的设计,基本目的是服务于业主的实际需求,同时,方案应当满足施工方的实践需求。为了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设计标准,工程设计人员要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思想水平,在方案的设计中体现出协作意识和质量责任意识,严格落实设计质量规则。另外,电气建筑专业人员要协调好本专业与其他专业的关系,妥善处理工程设计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协商方式来解决问题。要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方案协商上来,而不应当忽略了这个环节。

有些规模偏小的电气建筑工程设计人员,不能做到依照流程来设计,擅自雇用一些缺少特定资格的施工人员来完成工程任务,或将工程承包给不具备相应等级的承包方。这些设计人员和安装施工人员自身水平不高,导致电气建筑安装无法满足用户需求和质量标准。

2 电气和建筑交叉作业设计的方式

2.1 施工预备阶段

电气建筑还没有施工前,要依据工程实际情况将整体设计工作做好。相关的设计人员要先将工程技术指标提出来,以此对土建工程起到约束的作用,比如提出预埋电气线路和设施安装的各项要求,以及开关柜型钢的预埋要求等,土建的设计图纸中,都应该将这些相关的要求和标准体现出来。在土建工程没有正式施工前,土建人员要和电气人员一起对设计方案图纸进行审查,如果有不足或者有漏洞的地方,要及时修改,避免影响下一步的施工,对整个工程质量都造成影响。

此外,电气安装的相关人员应该熟练掌握图纸审查的相关常识,并简单了解土建工程施工的方式和规划策略,特别是工程中比较重要的部位施工,通常都是梁柱施工、地面施工等,对这些部位具体的连接方法也要有所掌握。电气施工人员要对将要使用的安装方式进行考察,看看其是否能满足工程的安装要求。做好这些之外,对预埋管线和相关零部件的准备工作还要做好,选择施工要求规定的材料。

2.2 工程基础设计阶段

在安装工程基础部分的电气设备时,要先预埋电缆管线、挡水板以及穿墙管线等设施这个过程是要和专业的电气人员进行配合的。墙体防水工作施工前就要将所有的电气设备预埋工作做好,要是因为预埋工作没及时完成耽误了施工工期墙体内部的防水结构会因此受到较大的损坏,对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会带来影响,甚至出现墙体渗水的情况。同时,施工人员要对建筑中所有的预留轴线和管线予以关注,依据设计标准对轴线的原料、数量以及方位进行核对,确保符合施工图纸的要求。

电气工程中,安装到户内的穿墙管道和需要预埋的管道,不能多次安装,只能是一次,还不可以进行二次修理,如果有二次安装或者修理将会对防水施工带来较大的难度。而且施工的时候,超过300mm以上直径的孔洞是土建人员进行施工的,并在施工图纸上明确标明。电气施工人员要和土建人员相互配合,对图纸进行审查避免有漏洞出现,影响施工。

2.3 建筑构造设计阶段

整个电气施工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对电气管道的铺设,要依据混凝土浇筑的进程以及相关作业的流程进行分层次分阶段的铺设。这个阶段是关键的施工环节,其铺设的质量对土建施工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并对接下来的施工进程有较大影响。管道是要在混凝土楼板中进行配置的,在这过程中要根据设计图纸上要求的尺寸对结构上的钢筋进行捆扎,确保钢筋不会遭到破坏。

土建施工人员在浇筑原料的时候,要指派专业的电工人员对电工设施进行检查,防止配置管线和相关实施受到振捣工作的损坏。在查出管线有损坏情况时,应当及时予以修理。土建施工人员负责施工的范围,包括图纸上标出的预埋设备,以及直径大于300毫米的孔洞。在这个过程中,电气施工人员也应当对管道及时检查,防止出现工程质量隐患。

2.4 电气装修设计

土建施工人员在修建隔离墙体之前,需要审查穿过墙体的管线情况,查看灯具或者各种开关是否保持在预埋位置上。在对墙体进行抹灰施工之前,电气安装人员要严格依照预定程序,再次核查管线和预留出来的孔洞,确定这些设施符合规格之后,再稳固箱盒的位置。要妥善处理均压线路和金属窗框、玻璃框架等设施的地面连接。

建筑物的实际质量,和墙体的装修有着密切联系。对于内线的安装与施工,应当在完成墙体的装修之后再进行。在整个装修过程中,各专业施工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至关重要。施工人员和方案设计人员应当对工程质量高度负责,并注意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第8篇:装配式施工方案范文

监理工作中,要求所有监理人员详细系统了解要合同内容,按照设计交底后的施工图纸和设计文件确定施工重点部位的质量控制关键点;明确了工作对象,从而为指定控制工程质量技术指标、投资指标、进度指标打下基础。

2实施过程监理

2.1仪器设备供应安装调试监理

监理工程师首先严格按照合同的要求,全面掌握供货品种、规格、型号、数量。要求实施单位列出详细的供货设备清单,并要求设备供应商进行设备自检。安装工程中,监理方控制的要点:施工单位的安装实施方案的合理性、安装设备人员的技术资质、安装的程序。在仪器设备采购标段的监理工作中,监理人一定要重点控制好进口仪器供应的各个环节。否则,极易出现问题。

2.2土建工程施工监理

1)基础开挖。按照施工程序,施工单位各项施工准备就绪,实施方案经过了监理人的审批,分部开工令已经下达。承包商应按设计文件要求、已经批复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进行基础开挖。施工中,监理工程师进行现场旁站,开挖达到设计几何尺寸时候,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提出申请验收。同时,进行隐蔽工程拍照,进行照片文字描述。监理审查施工单位验收申请,符合验收条件了,所有资料齐全了组织各方进行完工后该隐蔽工程的验收,开挖控制的要点是基础的几何尺寸。

2)钢筋施工,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的规程规范进行。所需材料报监理审批、合格后方可使用。钢筋安装,主要检查钢筋的安装位置、间距、保护层及各部分钢筋大小的尺寸,是否符合施工详图的规定的要求。质量检查,钢筋材质、安装应满足设计要求。

3)模板制作和安装,制作过程监理检查应使混凝土得以正常的浇筑和捣实,使其形成准确的形状、尺寸和位置。混凝土施工,监理人员首先检查施工单位的原材料的进场报验及配合比实验结果。不同部位混凝土的配合比要根据设计要求,配合比必须通过试验确定。通过国家认证试验室做出的配合试验报告单,上报监理部认可后严格执行。

4)预埋件的安装,要施工单位进入预埋件的安装程序时,首先提出安装申请,监理人员在现场检查是否具备安装预埋件条件,具备条件并签署意见后后方可进行安装。例如,某一水文设施工程施工单位中标后,考虑到降低企业成本,在实际施工中,根本不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方案进行资源投入和配置,不按照施工程序开展工作,擅自开工并且进场材料也不及时报验报检,使该项目工程质量和进度出现了一些问题。工程施工一度处于“失控”状态。针对这种情况,监理立即与业主进行沟通,及时制止了盲目无序施工,并为业主出主意,提出了合理的整改意见,为工程正常施工奠定了基础。

2.3中小河流预测预报预警系统建设工程

软件开发监理工程师,首先认真查阅理解招标投标和合同各项条款的内容,熟悉项目的基本要求,控制要点是满足功能要求方面(特别是预警预报)。洪水预警预报系统开发完成后,乙方提交相应技术报告、试运行说明和操作手册。甲方负责组织审查。系统正式运行后经历一个汛期,乙方提交验收申请、提交全部技术报告和相关审查资料。甲方组织负责竣工验收。系统整合;提供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特别是针对吉林省水文地质、水文气象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审查实施单位编制的实施方案。审查实施方案的重点:

1)项目的实施优化方案,项目建设的目的和效果,项目建设的基本要求;项目建设效果;总体规划设计;系统参考标准。系统建设内容,数据库及信息交换传输建设;预报方案编制;预报系统;信息服务;系统整合;预警软件开发。配套软件及硬件产品,系统软件;数据库软件;应用软件。项目组织实施,项目组织计划;项目管理计划;项目沟通关系;沟通协调原则;沟通协调方式;项目验收。

第9篇:装配式施工方案范文

关键词:钢结构;住宅产业化;标准化建造

1.序言

钢筋混凝土作为传统的建造方法,由于其建筑形式、建筑材料成型方式及防水、施工的要求,很难全部采用预制构件的形式来完成建造行为。因此为实现我国建筑业的产业化发展,民用建筑中钢结构的推广已成为不可逆的趋势。钢结构住宅的优点包括:节能环保、建筑可用面积大,且钢结构最重要的节能方面体现在钢构件的制作环节以及钢材的回收利用方面,钢结构建筑比钢筋混凝土建筑采用的材料在制作阶段的能源节约率达到40%左右[1]。而真正在建筑物使用阶段钢结构住宅的能源节约效果相对于传统钢筋混凝土结构则并不明显,其能源节约的效果主要还是来自于围护结构和门窗气密性等因素,和钢结构住宅结构主体无关。

而在现有研究过程中却较少关注到钢结构构件的标准化制造所带来的对工期的缩短、对施工场地的节省。在研究钢结构住宅建造模式时,可以将现代制造业的集成制造思想引入到钢结构住宅建造过程当中去,通过钢构件的工厂化制造和现场装配一体化建造思想来实现钢结构住宅的产业化建造模式。将项目现场的构件制作转移到生产基地,并且通过生产基地的工业化生产模式,提高构件的制造效率,实现项目工期的节省;此外,由于钢构件生产的转移,将大大节约项目现场钢构件制造所占用的施工场地,也更符合现代城市发展对施工现场空间狭小的限制。而在考虑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实施的过程中结合精益化制造、供应链管理和信息化管理的制造业管理思想。考虑钢结构住宅项目实施过程中各阶段界面的搭接,把握中间产品成品化和工序前移和对设计水平优化及合同、施工方案的深化设计,而不仅仅是传统建筑形式各阶段的前后承接。

2.钢结构住宅产业化特点

2.1钢构件的标准化生产

此部分包括部品标准化设计的前移和部品部件的标准化制造。前者是指设计单位在生产基地对钢构件进行制造之前,即进行深化设计,通过虚拟建造等技术手段,在设计阶段规划好项目所需要采用的钢构件形式和种类,以及施工装配方式,在钢构件制造阶段可以计划好项目所需的钢构件,以及装配所需要的螺栓孔等安装节点位置。

当然并不能因为住宅产业化而追求钢构件制造基地的加工深度,而应该在充分考虑项目企业的核心资源的情况出发,考虑项目所在区域的配套资源和企业所能筹措到的社会资源;以降低成本、缩短项目建设周期为目标,考虑项目经济性,通过外包或专业分工的形式将钢构件的制造任务分配出去,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2.2钢构件的模块化设计

标准化并不是钢结构产品的单一化。标准化是为了提高建造效率而对建筑实施阶段所需的差异性不大的钢构件,按照一定得规则(包括:构件的使用功能、构件制造工艺、构件的物流运输限制、构件安装的便易性),而对钢构件进行分类并按照一定的范围对钢构件产品进行合并简化,从而减少构件产品类型数量,实现钢构件产品的产业化生产制造。

但标准化并不是对建筑形式的限制和单一化,并且消费市场不会满足简单规则的矩形式建筑形式,因此不同的建筑形式必然要求钢构件产品的多样化,以满足现代建筑外形多样性的需求。而建筑模块化则是解决建筑构件标准化和建筑形式多样化矛盾的最佳途径,通过特殊性分解为“普通加特殊”的思路,将钢构件分为主体部分、连接部分和装饰部分。其中运用连接部分和主体部分来实现建筑的标准化,运用装饰部分来完成建筑物的多样化,从而实现标准化元素和非标准元素的结合。

2.3施工方案设计的前移

通过施工方案设计的前移即将施工方案的设计选取由传统的项目施工阶段前移至建筑设计阶段,在设计阶段运用虚拟建造等技术模拟钢结构建筑装配安装的全过程[2],分析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根据施工模拟结果,改进构件的设计形式和节点设计,合理调整优化施工方案, 在整个项目的设计阶段就实现建筑设计、钢构件及节点形式、施工方案的统一协调设计优化,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变更及其所带来的工期延误和成本增加等问题。

2.4钢构件住宅的标准化施工工艺

传统钢筋混凝土结构住宅的建造流程复杂,包括了支模、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等工艺。而钢结构住宅的装配化施工则由于工厂钢构件制作的原因,简化了施工流程和工艺。但同时也由于钢构件的工厂预制和现场的装配化施工也造成了一下的高要求:对生产工人和现场施工工人能力的要求,施工场地的限制对钢构件物流配送的要求,装配施工的施工组织的要求。

总体来说钢结构住宅的工厂化制造在为项目工期和项目场地布置带来优势的同时,也同时增加了项目建造管理的复杂性,但这些都是可以通过钢构件的标准化生产、模块化生产、施工方案设计的前移来降低和解决的。

3.钢结构住宅的生产模式

现有钢结构住宅建造模式主要有钢构件在项目现场加工制造安装的传统项目模式,以及民用建筑中采用较少而工业建筑中采用较多的生产基地模式——钢构件在生产基地生产加工,通过物流运至项目现场,在项目现场进行安装施工,减少钢构件在施工现场加工制造对项目场地的占用。后者生产基地则更适宜于工业化生产,但其对生产和物流的要求也相应较高,其优劣势主要存在以下几点:

3.1对项目施工现场的占用

传统项目模式由于项目内部交通、预制构件的制作场地和相应的大量混凝土、钢筋、钢构件等建筑材料的制作以及其所带来的环保要求对施工的限制,使得项目场地的要求极大,与现在由于城市发展带来项目施工场地的限制形成巨大矛盾,对施工场地布置和施工组织设计,造成极大困难。而作为钢结构的生产基地模式由于钢构件的制作在项目以外的生产基地,制作完成直接运输到项目现场进行装配安装,据统计可以节省20%的施工场地[3],而且不会在项目现场不会构件制作的水污染、光污染、固体污染,也节约了环保所需付出的现场所占处理空间,也便于有害物质的处理回收。

3.2对项目进度控制的影响

生产基地模式对于项目进度控制的要求更高,其不仅仅只是传统项目模式的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进度管理,而是贯穿整个从建筑设计到建筑施工各个阶段的全过程的进度控制,包括了建筑设计阶段设计与钢构件制造过程的协调,钢构件制造的进度管理,钢构件成品物流与项目现场施工的协调,以及钢结构装配阶段的进度管理等。其都直接的关系着整个项目的顺利开展和有效衔接,如果物流与项目现场施工的不协调,可能造成施工现场的钢构件的大量堆置,造成而外管理保护费用,也可能造成现场装配等待物流而形成的项目被迫停工。因此项目的进度控制是项目全过程的进度控制。

3.3对设计精度要求

模数是一种度量单位,它在工程项目中的基本作用是对建筑物尺寸进行量化和精确化,以确定建筑物构件、预埋件和安装预留孔等的位置和大小。模数的大小和精确程度决定了钢结构工程中构件生产和施工的精准性。因此在设计阶段即应考虑钢结构项目中模数的大小以实现构件生产和施工流程的精确性。在钢构件生产制造过程中借助模数体系可以实现构件精度的提高,准确实现钢构件预埋空和安装孔的位置,做到精确施工,减少二次施工,实现构件和半成品的有效利用,减小损耗;而在现场装配安装过程中,运用模数来控制施工安装过程有利于施工现场的钢构件装配安装;有效地模数体系,可以使钢结构项目的结构主体、建筑辅助等部分的尺寸都以此模数体系为基准,使得项目结构和户型设计、原料加工、钢构件生产和物流、现场的装配安装、竣工的验收检验有一个统一有序的规则来实施,从而使得生产加工装配实现规格化、简单化、精准化[4]。

3.4对项目施工工艺的要求

而项目施工工艺的要求与设计精度的要求是息息相关的,例如钢结构形式中柱脚螺栓的预埋位置对精度的要求特别高,如果螺栓预埋孔的位置不对可能需要重新打孔甚至灌注混凝土,而如果不顾预埋孔位置强行装配安装,则可能因为轴心距对主体结构带来严重危害。且焊接工艺也是影响钢结构建筑质量的重要因素,钢结构设计中采用了大量的斜撑等形式,造成立焊较多而不是焊接质量最容易得到保证的俯焊[5],且由于钢构件采用生产基地制作的形式,而非施工现场制作,很难构件制作实时与装配施工的沟通,因此要求设计、制造阶段与施工阶段的协调,对施工方案设计前移,提高了对施工工艺的要求。

4.案例分析

以武汉市的典型钢结构住宅项目和普通钢筋混凝土住宅项目为数据来源,在充分了解和计算其相关指标的基础上,结合对其经济性分析,兼顾考虑施工方案和施工过程,在仅考虑项目施工阶段为前提,提出以下几个考察指标。其中输入指标包括:项目成本(元/m2)、施工工期、人工时投入(工日/m2)、施工工艺要求、设计深度要求;输出指标:节能效率、施工场地占用、环保效果。并利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构造综合评价模型(C2R),运用无量纲的指标评价思想,对传统钢筋混凝土结构、项目模式的钢结构、生产基地模式的钢结构三种住宅结构建造形式的优劣性进行分析。

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分析和专家问卷调查法,得出输入和输出指标集数据。其中施工工期、施工工艺要求、设计深度要求、节能效率、施工场地占用、环保效果以传统钢筋混凝土结构为基准进行评分。

即:输入指标集=

{1342,1,6.9,1,1;1478,0.8,4.3,1.1,1.2;1593,0.5,2.3,1.4,1.5};

输出指标集={0,0,0;0.2,0.231,0.2;0.5,0.523,0.6}

运用MATLAB软件编程计算,检查决策单元中θ是否为1。输入数据后计算结果如下:

从DEA的分析计算结果来看,传统钢筋混凝土结构住宅和项目模式的钢结构住宅为非有效,而生产基地模式的钢结构住宅为相对有效,可以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最大程度节约工期和实现节能目的。

5.结论

以生产基地模式建设的钢结构住宅相对于项目模式而言,有着对项目工期的缩短和生产钢构件的工业化的优势,但由于项目与钢构件生产基地的分离,也使得其存在着对钢构件模数,钢结构节点施工、设计精度和物流运输要求高的难点,但是这些问题并不是不可以克服的,例如提高模数精度、深化设计、钢构件的标准化和施工方案设计的前移等方法。而解决这些难点,可以很顺利的实现建筑业的节能减排,最终推进我国住宅产业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龙恩深.建筑能耗基因理论与建筑节能实践[M].科学出版社,2009

[2] 张宏胜.虚拟建造在钢结构工程施工中的研究与应用[D]. 重庆大学.2004

[3] 李英攀.我国钢结构住宅建筑及其产业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