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三字经全文阅读范文

三字经全文阅读精选(九篇)

三字经全文阅读

第1篇:三字经全文阅读范文

300万册电子图书、1万种电子期刊、2000种中华文化视频、2万场讲座及专题视频……北京市文化局“文化惠民”日前正式启动了“数字文化社区”工程,今后,北京市民在社区里就能享受上述数字化文化信息资源。

“数字文化社区”依托高清交互平台,结合互联网无线技术,创建多媒体、跨平台、多终端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并整合利用首都图书馆、艺术院团、文化共享工程等文化信息资源,使目前通过图书馆系统才能查阅到的文化信息资源和只能在剧院看到的演出更广泛地传播。

北京市文化局今年计划在全市300个社区中建设“数字文化社区”平台,今后逐年增加,预计“十二五”期间完成全市所有社区的平台建设。

――人民网

上海选书师专门服务书店读者

现在,读者在上海大众书局,面对浩瀚书海而不知所措时就可以去找一个叫吴坚的人。作为上海第一位职业“选书师”,吴坚被书店赋予的使命是根据读者的阅读喜好,以最快的速度推荐读物,还能为读者一对一地制定完美的阅读计划。“选书师”的服务有点类似于银行的理财经理。

据悉,“选书师”作为书店业一个全新的岗位,正在得到书店经营者空前重视。而其产生的背景则是,针对网络书店的低折策略,实体书店唯有以服务取胜。

――上海《青年报》

出版界涌现“雷锋潮”普及读本

今年是雷锋逝世50周年,出版界响应学习雷锋精神,宣传雷锋精神的倡导,推出涉及全集、普及读物、文学、画传等多种形式的,以“雷锋”为主题的出版物。

继《雷锋全集》出版后,华文出版社3月5日前推出《雷锋精神读本》,由《雷锋全集》编辑委员会主持编辑,针对小学和中学的不同程度分成四个版本,以新鲜视角诠释雷锋精神。而在北京三联书店3月初推出的《雷锋:1940-1962》中,编著者用300张图片还原了这个全世界知名度最高的士兵的真实一面。新华出版社于近日出版的《雷锋精神学习读本》,则更多从职场和教育培训角度入手,诠释雷锋精神。人民文学出版社3月推出的长篇小说《雷锋》,是以大量新近的采访为基础,塑造出更丰满立体的雷锋形象。而另一本同名的长篇纪实小说《雷锋》,于3月2日由华夏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联合推出,该书再现了雷锋从旧社会孤儿变为新时代榜样这一普通人的成长轨迹,将雷锋“去神话”,着力展现他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奋斗的不凡人生。

――《新京报》

移动应用将成为数码阅读主要渠道

2月23日,手机杂志运营商VIVA无线新媒体联合传媒市场监测与调查机构新生布《2011年度中国手机杂志业态报告暨第二届手机杂志排行榜》。报告认为,网站开始过气,移动应用将成为数字阅读的最主要渠道,80后则是数字阅读主力人群。

《报告》通过对2.4亿本手机杂志的阅读数据调查指出,2012年移动数码杂志阅读的六大趋势为:网站过气,移动App当道;个性化和社会化阅读的内容聚合+信息筛选将成为数码杂志内容输出新方向;视频、图片与社交媒体的互动成为提升移动数字杂志阅读体验的核心武器;“80后”是移动数码杂志阅读的主体人群,70后和90后紧随其后;移动阅读作为读者休闲和填补碎片时间的重要方式,杂志不进行数码化转型将很难抓住新一代受众;手机杂志阅读偏好娱乐/新闻类,而时尚和财经内容阅读忠诚度高。

――《中国新闻出版报》

《三体》电子书登陆苹果商店

近日,“寻神季――手机阅读・3G书城原创文学新星大赛”在广州正式启动,活动由广东省数字出版联合产业会、广东省网络文化协会共同主办。

会上,《三体》作为“寻神季――手机阅读・3G书城原创文学新星大赛”系列活动的领军式作品,于3月1日在苹果商店正式,之后,将于4月1日在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及3G门户书城平台全面上线。后续还会陆续登陆谷歌安卓电子市场、亚马逊kindle等应用平台。

据悉,2011年底,刘慈欣已将《三体》全系列数字版权的独家运营授予3G门户云雷书系。而此次大会上的《三体》iOS版则是由3G门户云雷书系与南方周末新媒体有限公司携手开发。此次的“三体”iOS版保留了浓郁的“三体”元素,量身定做了UI界面风格、版式、字体,在原书的基础上增加了多媒体延伸注释。

――《南方都市报》

近千种杂志将登陆起点中文网

起点中文网日前推出了主流中文杂志的在线阅读,近千种杂志陆续登陆网站,内容涵盖游戏、时尚、财经、商业评论等30多种类型。

第2篇:三字经全文阅读范文

关键词 少儿读者服务 阅读推广 数字阅读推广 数字图书馆 公共图书馆 公共文化服务

分类号 G250.72

Research on The Promotion Mode of Children's Digital Reading in Public Library:Take Jiangsu Children's Digital Library Platform as an Example

Liang Wenwen

Abstract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implementation of policy of culturally strong nation and advocacy of nationwide reading, the promotion of kid’s read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ublic culture service system,but this research is not deep in libraries and librarian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children's digital reading, analyzes their interrelation with digital reading promotion, and hence puts forward the Jiangsu Children’s digital library platform as solution to effective pattern.

Keywords Children’s reading service. Reading promotion. Digital reading promotion. Digital library. Public library. Public culture service.

《公共图书馆宣言》把“尽早培育并加强儿童的阅读习惯”列为公共图书馆的主要使命之第一条[1]。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的阅读习惯已从传统纸质书本阅读扩展到电子阅读、网络阅读、手机阅读等数字化阅读方式。作为阅读活动主体的少年儿童,对数字化阅读方式接受较快。如何了解青少年的数字阅读需求,掌握他们的数字化阅读动向,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在图书馆界,对少儿阅读推广的理论研究与工作实践研究均有学术成果呈现,而对少儿数字阅读推广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探讨影响少儿数字化阅读的各方面因素,分析这些因素与少儿数字阅读推广的关系,并提出以江苏少儿数字图书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作为解决方案。目前,江苏少儿数字图书馆项目正在建设中,还未正式对全省少儿读者进行服务,但该平台对少儿数字阅读推广工作的开展具有深远影响力。

1 少儿数字阅读推广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公共图书馆为少儿读者提供包括电子书阅读、数据库使用等方面的服务。而在少儿阅读推广工作日益重要的今天,由于各方面的因素,目前少儿数字阅读推广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现从公共图书馆、少儿读者、家长、数字资源商等四方面因素进行分析,力图找出原因,为做好少儿数字阅读推广工作打好基础。

1.1 公共图书馆对少儿数字阅读推广重视程度不够

2009年4月23日至2010年4月23日,被确定为首个“全国少年儿童阅读年”,少儿阅读工作已经引起各级公共图书馆的重视,而作为阅读方式之一的数字阅读尚未满足少儿读者的需求。究其原因,一是公共图书馆的馆藏数字资源未能满足少儿读者的需求。少儿读者对知识数字的需求反映在要求所需知识数字的电子化和网络化上,因此图书馆的馆藏数字化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是数字化阅读推广的基础[2]。一些市、县图书馆因为硬件、软件、人员等方面的因素,对此项工作并不是很重视。二是公共图书馆对少儿数字资源宣传力度不够,不少图书馆还停留在传统的重纸质馆藏,轻数字资源馆藏的传统资源采购思维,造成数字资源采购有限,甚至不采的情况。三是缺少数字资源的读者培训等宣传推广工作。很多图书馆在数字资源引进后,除了张贴简单的公告,做小范围的信息,并未开展使用推荐等后续工作,许多少儿读者不知道图书馆有此数字资源。读者培训的缺乏同样造成数字资源利用率低下的现状。以笔者所在的南京图书馆为例,2014年少儿阅览室开展的活动多达百场,主要包括中英文绘本阅读、少儿绘画比赛、国学知识讲座、作家见面会等多种形式,而少儿数字阅读推广活动不到十场。

1.2 少儿读者自身存在功利性阅读与应试性阅读的现状

中国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朱自强在采访中曾表示,当下青少年阅读的现状是功利性阅读多,趣味类阅读少,“浅阅读”多,“深阅读”少[3]。中国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中小学生面临巨大的升学压力,存在课业负担重,心理压力大等现状。少儿读者更倾向阅读与提高学习成绩、应对考试等方面的阅读,一方面少儿读者没有太多的时间来浏览数字资源;另一方面在有闲暇时间的情况下,他们也会选择玩小游戏、浏览网页等休闲方式。以南京图书馆为例,目前南京图书馆购买的少儿数字资源有中华连环画阅览室、少儿多媒体图书馆、中少快乐阅读平台和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每个月的数据库使用统计表显示,使用最多的是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这说明少儿读者会偏向选择使用与应试相关的数字资源。

1.3 家长对儿童使用数字资源顾虑较多

目前中国还是处于应试教育阶段,在升学的巨大压力下,家长的关注点往往在孩子的学习成绩及特长培养等与升学密切相关的方面,轻视课外阅读,更加轻视数字阅读。许多家长认为电脑、IPAD、手机等阅读媒介对儿童视力造成伤害,影响少儿健康,因此禁止或者不赞同儿童使用数字资源,这直接影响了少儿读者进行数字阅读的频率。另一方面,图书馆工作人员与家长、图书馆工作人员与少儿读者,家长与少儿读者之间关于数字资源的交流和互动较少,家长对少儿数字资源并不是十分了解,而互联网上充斥着各类信息,包括不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信息,这造成了家长们对孩子使用数字资源有所疑虑,对儿童上网,玩IPAD等行为也较为反感。

1.4 数字资源商自身存在短板

我国的数字资源出版呈上升趋势,《2013-2014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规模为2540.35亿元,比2012年整体收入增长了31.25%[4]。随着数字资源出版的加快,教育学习类App、慕课等数字产品的出现,少儿数字资源产品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产品呈现多样化与应用化等特点。与少儿数字资源产品喷井相伴的是,价格昂贵,使用受限等现状。由于一些少儿电子书是从国外引进,涉及到版权、关税等各种因素,因此价格相对较高。同时由于数字资源供应商商业利益的驱动,图书馆所购买的少儿数字资源和线下实体产品只能在馆内使用,而低幼年龄阶段的少儿读者独自前来图书馆阅览的可能性较低,这也影响了少儿数字资源的使用和推广。

2 江苏少儿数字图书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概述

江苏少儿数字图书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是在信息化、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将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和传播媒介应用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提供丰富多样的数字文化产品与服务为目的而搭建的平台。

2.1 江苏少儿数字图书馆平台简介

由于江苏省尚无省级少儿图书馆,目前全省拥有独立建制少儿图书馆7 家,各级公共图书馆基本都设立了少儿部(室),全省各级公共图书馆少儿书刊馆藏总量376 万册,全省13 家市级公共图书馆购买了少儿数字资源、资源总量1TB 左右为满足全省少儿读者的需求,顺应数字化时展,江苏省于2014年8月将“江苏少儿数字图书馆”建设列入全省公共数字文化重点建设项目[5]。随着江苏少儿数字图书馆筹备建设工作的推进,经多方论证后确定搭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平台的搭建是以公共图书馆为阵地,同时利用网站、数字资源实体产品、手机移动平台、微信微博平台等新兴社交媒体手段,建立全省统一的少儿阅读体验与推广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探索形成“线上阅读、线下体验、全省共建、共享交流”的新型服务模式。

2.2 江苏少儿数字图书馆平台的创新点

首先,本平台是在省馆调研江苏全省109家公共图书馆的基础上,分析论证的以“政府主导、图书馆承建、企业支持、家长参与”的建设模式。这种模式具体可以表述为在省委省政府的主导、省文化厅的主办,由全省公共图书馆共同承建的数字文化服务项目,同时需要数字资源厂商的协助支持与全省少儿家长联合参与。这种模式充分地将数字资源的生产者(厂商)、组织者(政府、公共图书馆)、使用者(少儿读者)、监督者(家长)四个方面进行有效地整合,是公共文化服务一种全新的尝试。

第二,本平台的规模较大,是全省公共图书馆界的大型项目,全省各级109家公共图书馆均参与其中,以达到“共同发起、共同出资、共同建设”的目标。同时依据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原则,平台建设时制定标准化规范,包括一是采购经费标准化,即全省公共图书馆的出资金额按照标准化比例进行出资;二是资源建设标准化,数字资源采购后按照标准化存储与服务;三是线下活动的数量、规模、内容标准化,即每年需开展活动次数、参加活动人数、活动内容数量等均做细化规定。

第三,本平台建设旨在利用多种手段为少儿读者服务。促使公共图书馆少儿服务以纸质图书为主的传统服务模式转变成以数字资源线上服务、新媒体平台线上体验、数字资源实体线下体验、数字资源活动线下举办等多种措施和方式的立体化服务。

第四,本平台在搭建时充分考虑少儿读者的用户需求与公共图书馆的管理需要,最终确认建立由4 个子平台组成的综合性平台,其中4个子平台包括门户网站平台、触摸屏平台、移动平台与微信平台。

3 江苏少儿数字图书馆公共服务平台少儿数字阅读推广举措

数字阅读推广是推广主体通过推广手段向阅读者推广数字资源的活动过程,让数字阅读成为人们实现知识分享、提升精神境界、获得有用信息以及愉悦身心的一种渠道[6]。本平台的建设模式能有效地发挥推广主体的作用,强化推广手段的针对性,提升少儿读者的数字阅读兴趣,打消家长对少儿数字资源的疑虑,并将有力地推动少儿数字阅读推广工作,主要措施有:

3.1 省馆牵头,全省各馆参与

“十二五”期间,全国图书馆界在普遍均等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背景下,逐步开始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的实践。江苏少儿数字图书馆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的区域模式的构建尝试。省馆将发挥中心馆资源、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发动全省公共图书馆参与到此项目中。在省馆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全省共有100家公共图书馆明确同意参加本平台建设,占全省图书馆的90%。随后,省馆将与各级公共图书馆签订共建协议、采购协议与服务协议,形成全省共建的大格局。这不仅推动了江苏省少儿读者服务工作,更标志着江苏的少儿数字阅读工作走在全国前列。2014年11月,我国首个全民阅读地方性法规《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全民阅读的决定》出台,将阅读公共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7]。虽然苏州地区的总分馆制走在全国公共图书馆的前列,并且江苏全省范围内92%的各级公共图书馆均为少儿读者提供服务,但搭建全省性的少儿图书馆服务体系仍存在理论与实践的难度。因此,借助江苏少儿数字图书馆服务平台,既能够满足政府对全民阅读的规定与要求,同时能够借助作为阅读推广主体的公共图书馆向特定服务对象即少儿读者开展有针对性地数字资源推广。并且,不仅可以满足基层少儿读者对于数字资源的需求,体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均等性,而且能够推动数字阅读推广的辐射效应,将辐射范围扩大到江苏全省。

3.2 以少儿数字资源建设为基础,有效推动数字阅读工作

进行数字阅读推广工作的前提是,完善数字资源建设,使少儿读者可以使用不同类型的数字资源。目前省馆已完成全省公共图书馆少儿资源情况的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全省市、区、县图书馆中已购买有少儿数字资源的共有34家,占全省公共图书馆总数的30%;购买的少儿数字资源共有22种,主要集中在动漫、电子书、电子期刊、连环画、多媒体数据库、英语学习数据等方面。而许多图书馆尚未采购少儿数字资源,对少儿读者提供的服务还是以纸质图书为主。如何满足全省少儿读者的资源需求,是有效推动数字阅读工作的前提条件。因此,在平台建设时必须要考虑到构建学科丰富、内容合理、使用便捷的少儿数字资源体系。笔者认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在购买少儿数字资源时,应从江苏少儿读者的年龄情况、对资源的需求情况、利用图书馆的频率等方面进行考虑。以省馆为例,在目前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周末常来图书馆的少儿读者年龄段集中在4~10周岁,因为小学四年级的少儿读者就开始面临升学的压力,家长会让孩子周末去各种培训班、特长班等教育机构上课。二是全省公共图书馆应整合现有的少儿资源并加以充分利用。目前全省各级各地图书馆均能免费享用共享工程网站上的资源,其中不乏国学动漫、文化讲座、科普常识、优秀电影等适合少儿观看和使用的数字资源。整合利用这部分少儿数字资源,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共享工程的文化惠民作用,而且能够避免重复采购与不必要的经费浪费情况。三是,加强少儿读者培训工作。多元化的少儿数字资源采购是进行少儿数字阅读推广的前提,进行有针对性的读者培训是进行少儿数字阅读推广的有效途径。少儿读者的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图书馆应对他们进行如何使用电子书、阅读电子期刊、使用数据库、利用数字图书馆等方面的培训,培养少儿读者的信息素养。

3.3 以资源商配合图书馆开展线下活动的方式开展少儿数字阅读推广

形式活泼,内容有趣的线下少儿读者活动是进行少儿数字阅读推广的重要助力。在我国公共图书馆目前的采购方式下,图书馆一旦购买数据厂商的资源,厂商会举办与产品相配合的线下活动,如南京图书馆举办的“连环画人物猜猜看”、连云港市少儿图书馆举办的“贝贝国学PK赛”、苏州图书馆举办的“中少讲故事”、扬州少儿图书馆举办的“乐儿线下活动”等。这种由图书馆主办,数字资源商协助,少儿读者和家长共同参与互动的活动方式,已经取得成效。这不仅能吸引少儿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而且能吸引他们使用自己感兴趣的少儿数字资源。如在南京图书馆举办“3D立体书”体验活动后,很多小朋友开始在阅览室内查询恐龙的相关电子图书、视频等数字资源。因此少儿线下活动的举办与开展,会直接影响数字阅读推广工作的效果。平台建设进入到资源采购阶段就应该事先与数字资源厂商签订下共同开展内容多样化、专业化与个性化的线下体验活动的协议,规定开展活动的规模与参加人数。另一方面,图书馆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应培养具备举办少儿数字活动的馆员队伍,笔者认为一是可以通过公开招聘的进人机制引进具有幼儿教育学历背景与工作经验的员工;二是与学校或者幼儿园合作共同举办活动,图书馆做好数字资源与场地的提供等工作,专业教育工作者前来组织少儿读者活动;三是举办少儿线下活动工作人员的培训,对馆员们进行儿童心理学、活动策划与组织等方面有针对性的培训。通过以上措施能够激发少儿读者对数字阅读的兴趣,并能够引起家长对少儿数字阅读的关注,这都能促进少儿数字阅读推广。

3.4 以移动APP、微信平台等数字化服务方式加强少儿数字阅读推广

随着数字时代中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深入,目前我国图书馆界均能支持在APP 程序内嵌入第三方系统网页,并实现第三方网页的既有功能。智能手机的普及使用使图书馆与家长之间有了新的互动平台,因此在江苏少儿数字图书馆平台建设中,尽快建立图书馆为少儿家长服务的APP,使图书馆与家长能够随时随地进行有效沟通,不仅能有效促进家长对图书馆少儿数字阅读推广工作的理解,而且将获得少儿家长对活动的支持。另一方面,通过江苏省少儿数字图书馆微信平台的微活动、微推送、微服务、微留言、微相册等的推送,使家长们对少儿数字资源的内容、使用方法、互动方式等都有了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可以说,移动APP、微信平台等数字化服务平台打破了以做活动、读书会等形式进行的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流的阅读推广方式,为少儿数字阅读推广提供新的途径。

第3篇:三字经全文阅读范文

1.1网络环境的挑战

随着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和传播媒介的发展变化,读者阅读方式正在发生变化,传统办馆模式与理念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这种挑战来自技术的变化,影响着人们的阅读方式与习惯。传统纸质文献办馆模式受到挑战,纸质文献借阅量急剧下降。据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纸质文献阅读调查统计, 2007-2010年图书馆纸质文献借阅量与利用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07年馆藏纸质文献为28.76万册,借阅量13.22万册,利用率近46%,2010年馆藏纸质文献43.82万册,而借阅量下降到6.14万册,馆藏纸质文献利用率仅为14% [1] ,这其中还不含招生规模扩大,学生增加的因素。这类现象与各高职院校图书馆建筑规模扩大、阅览座位增加,纸质文献增加,而读者锐减形成极大的反差。扩大图书馆建筑面积,增加阅览座位,主要是为读者创建良好的阅读环境,引导读者利用图书馆纸质资源,但良好的愿望并不能引领读者的阅读趋势,值得深思。

1.2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挑战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采取边学习边实习实训,融教学做为一体,重视实验实习实训三个环节,专业设置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出发点,以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建立相关专业支撑的专业群,课程设置是以符合岗位群需要并能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为标准,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和顶岗实习,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教师队伍建设注重“双师型”,使学生毕业时能同时获取一个或多个职业资格证书。特别是推行教学与实习时间比例为2:1或1:1。这种变化一是强化强化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的文献,鼓励学生课余时间充实知识,自学成才;二是重视技能教育,为学生考证考级提供更多文献;三是应用性的手册类别等,以便实习实训参考。这就要求图书馆办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需求为导向,以服务素质教育与职业能力为重点,服务区域由到馆服务扩大到校外实习甚至服务到学生家庭,这些都对传统办馆理念和资源建设模式提出了挑战与新要求。

2数字信息资源的优越性影响读者阅读习惯发生变化

信息技术和各种通讯设备的运用,以及互联网普及和发展,极大地改变了阅读环境,越来越多的青年读者开始利用电脑、手机和网络移动终端设备阅读知识,索取信息,如今各种智能手机和移动阅读工具遍地开花,数字化阅读正在改变人们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据我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我国成人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由第七次调查的24.6%增加到第八次调查结果的32.8%,其中手机阅读增加了8.9%,在线阅读增加了1.4%,电子阅读器由1.3增加到3.9%[2],在各种阅读工具中,手机阅读遥遥领先。第九次国民阅读调查显示,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较2010年(第八次)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呈较快增长势头。我国18周岁-70周岁国民电子书阅读率为16.8%,电子报纸和电子期刊的阅读率分别为8.2%和5.9%;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DA/MP4/MP5阅读等)接触率为38.6%,比2010年的32.8%上升了5.8%,增长率为17.7%[3]。2011年,我国18周岁-70周岁国民人均阅读电子书1.42本。另据理我国工信部2012年公布显示,我国手机用户己达9.97亿户.截止2012年6月底,我国网民己达5.38亿人[4],充分证明网络的普及和影响力。由此可见数字化阅读己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化阅读的主要特点,一是便捷化、读者可以通过相关搜索快速获得所需信息,足不出户就能完成所需阅读,节省了搜寻时间和成本效益,提高了阅读效率;二是阅读时间的片段化。在工作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中,人们很难抽出一些时间专门阅读,而利用手机和电子阅读器的阅读方式,可以将一些零碎的时间利用起来,阅读时间的片段性使人们能充分利用片段时间获取信息,从而满足人们在不同环境下阅读的需求,如今在交通车上、行路中、以及各种场合,随时都能看到人们利用各种工具在阅读。三是浅阅读性,也叫休闲阅读、快餐式阅读、浏览阅读,这种阅读具有随意性。能够及时广泛了解各种消息。

卢十平,柳较乾,王小华:读者阅读习惯的变化与高职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思考 3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思路

依据网络环境与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高职院校信息资源建设的基本思路应是,围绕高职院校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网络环境和电子文献的优势,以人才综合素质教育文献为先导,以技能资格文献为支撑,采取两种类型文献协调发展的原则,合理分配经费比例,突出重点专业学科文献,积极参与共建共享,建立符合本校特色,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的资源保障与服务体系。

3.1适应阅读变化,转变资源建设理念,加快数字图书馆建设

信息传播媒介多样化导致数千年来以传统纸质文献为主导的阅读方式受以冲击,人们的阅读方式与信息获取渠道转向的多样化,成为当代社会发展不争的事实。面对阅读方式的变化,图书馆要主动迎接挑战,适应人们的阅读需要,以读者需求为中心,改变传统的资源建设理念,变资源的系统性完整性为应用性和实用性。一是变资源唯我独尊为信息资源多渠道多途径,资源获取快速便捷随时随地的观念,认真分析研究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的优势与互补性,研究广大师生读者的文献需求与层级,做到资源建设的针对性;二是纸质资源重点保障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的需要,健全学生人格,要充分认识到只有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的提高,专业素质和技能素质才能得以较快的提高,电子资源用以提高综合保障率,重点保障教师所需,因为电子资源具有价格低廉,同时具有众多优越性;三是依托数字化校园建设,加快数字图书馆建设,在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除学生在教室、宿舍能方便利用图书馆资源外,图书馆内增加上网的有线接口,并做到馆内无线上网的全覆盖,改善办馆条件,为读者提供信息资源全方位的阅读环境。

3.2围绕工学结合,以综合素质与技能文献为收集重点,突出实用性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生产建设中懂管理、懂技术、能生产的一线高素质高技能应用性人才。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突出应用性。人才培养过程边学习边工作的模式,学习与实践(实训)交替进行。打破了过去重视理论学习,重视学科建设的传统办学模式。这种办学模式对文献资源需要与学科性理论性人才培养目标有较大的区别。从工学结合的特点分析,高职院校信息资源建设应以学生综合文化素质与技能性文献为重点。从本馆近期对学生借阅情况调查统计,读者阅读率较多的书是文学艺术类,占38.62%,其次是社科其它类别,占35.63%,英语、技能考证等相关图书比率为10.07%,专业图书所占比率为31.53%.由于多项选择,有的学生兴趣广泛,同时选几项,但说明学生十分重视综合文化素质与人格方面的图书, 由于高职教育教改中要求理论够用,重在技能培养,所以在专业方面学生关注考证和技能图书。因此图书馆要加强电脑操作、常用软件和考证方面图书与数据库的采购,增强文献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如考试题库等。

3.3合理分配经费,两种资源协调发展,适应校园网络环境的变化

高职院校文献经费投入较少,对此一方面通过多种途径争取更多的经费,另一方面把有限的经费用在学校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和教学最需要的地方。合理使用经费,根据学校的网络环境,合理分配经费比例,加大数字资源建设力度,是图书馆充分考虑的问题之一。但从经费分配比例看,目前仍以纸质文献为主,电子文献为辅的投入比例为宜,因为数字文献等价格相对较低,并且随看着时间的推移,所花经费更少。而从使用情况分析,由于图书馆办馆条件的改善,阅览化趋势明显,学生喜欢阅读新书刊和利用图书馆环境进行学习和深造。在加大数字资源的同时要加强资源的宣传与使用培训,提高数字资源的实际利用效率。值得注意的是,慎重选择商家和数据库,最好选择信誉度高,年加工出版量大,可按学科或出版年、具体书名作者选择具体文献,以增强馆藏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从近年纸质资源使用情况来看,由于网络的普及,纸质期刊主要阅读对象由教师转身学生。因此纸质期刊资源建设应以学生学业为主,突出大众阅读和科普性的比例,以满足广大学生阅读的需求。因此高职图书馆纸质文献以综合素质提高和学习知识为主,用数字资源保障教师教学和科研需求。从高职院校图书馆资源定位分析,资源保障为学习级,重点为教学服务。非特色专业不追求收藏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只求专业学习的应用性和实用性。衡量高职馆的文献收藏质量,要以利用率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标准,而不应以馆藏文献内容深度和何种版本为依据。

3.4建立本校特色专业资源保障体系,开发特色资源数据库,提升服务质量

在文献资源社会化,资源传播多渠道多样化的今天,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需要依靠特色资源的带动和支撑。因此建立本校特色专业资源保障体系,就成为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一是将学校长线和重点专业作为资源建设的特色与重点,在经费和人力资源方面予以保障,用以支撑相关专业群文献资源,二是开发本校特色专业数据库。特色资源数据库是把各数据库和馆藏纸质文献以及网上本校特色专业或重点专业中的数据进行有机整合,规范处理,建立统一检索平台,并能不断更新。特色资源是资源保障体系的重点和支撑,也是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三是在保障特色资源建设的同时,加强相关专业文献资源建设,组成以特色资源为支撑,相关专业为依托,综合素质与专业素质相结合、共享资源与网络资源相补充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3.5 共建共享,强化资源保障,建立数字资源共享平台

现代社会一方面传播媒介多途径、传播方式多样化、文献出版量大,任何一个图书馆都无力收集全部文献,更何况经费十分有限的高职图书馆,另一方面读者需求面宽,需求层次多样,需求时效性强,一个馆的资源保障体系无法满足读者所需,只有众多图书馆联合并形成整体,才能满足读者需求。因此高职图书馆要积极参与地区与系统共建共享行列,强化资源保障,建立以本馆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为主,以共享资源与网上资源为辅的资源保障体系。一是积极加入系统集团购买,购买本校教学需要的数据库,节约采购经费[5];二是加强图书馆联盟建设,尽快加入并使用联盟图书馆资源,如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共享CALIS资源,进一步加强与省高校数字图书馆的联系,并开发建设好特色数据库,以共建共享方式提供服务;三是建设好数字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把可使用的资源整合到图书馆网页中,让读者能看得见查得到,共享资源服务。同时要广泛开展数字资源利用培训,提高各种资源利用率,增强图书馆服务能力,提升办馆水平。

[参考文献]

[1] 华奇.网络环境下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及高职院校文献资源建设研究[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基础2012(06)7576.

[2] 第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EB/OL].http://.cn/news/c/20100420/1007268361.shtml.

[3] 第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十大结论”[EB/OL].http:///cul/2011/0422/2992686.shtml.

[4] 工信部:中国手机用户突破10亿.http://cn.engadget.

com/2012/03/31/chinaofficiallytopsonebillionmobile

第4篇:三字经全文阅读范文

[内容]

据我所知,北京铁路二级教师程汉杰先生从1995年起,就对培养阅读速度与阅读效率问题进行研究与实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最初在一个班实验,每周训练一节课,辅以课下自练,一年以后,全班阅读速度提高了两倍多(由原来每分钟278字,提高到957字);阅读效率提高了四倍多(由每分钟159字提高到862字)。其后,在铁路二中其他年级、在其他学校众多老师的实验,均取得可喜的成果。因而,这一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快速高效阅读训练法,迅速在中学语文界扩大开来,先是在铁路系统、北京市西城区、北京市,继之是其他省、市、区不少学校相继开设了快速高效阅读训练班。如今,实验班已扩大到25个省、市、区,受益学生已超过20万。不少教育领导机关把它纳入科研课题,有组织有计划地在本地区推广与研究。从中央到地方二十多家报刊、电台、电视台等宣传媒体,宣传报道了这一新型教学法,中国教育电视台专门摄制的电视教材《高效阅读》两集,已向全国播放。人民教育出版社在新编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科书和高中语文实验教材中也吸收进了该项成果。原教育部在《初中语文教学大钢》中还规定了明确的阅读速度指标(每分钟500字左右)。在这种情况下,中学语文高效阅读研究中心、沈阳铁路局高效阅读研究会、北京市速记协会高效阅读委员会等学术团体相继成立。这都雄辩地说明快速高效阅读法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一条可行途径,是一个值得语文界更广泛、更深入地研究探讨的重大课题。

快速高效阅读法之所以能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首先是因为快速高效阅读法是时代的需要。如前所述,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学生的阅读速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正是时代的需要。当前一场新技术革命正冲击着人们的传统思想,技术革命引起的“知识剧增”,使我们这些习惯用传统方式读书的人措手不及。面临如此形势,而我们的读书方式一般还停留在50年乃至100年前的水平上,所以传统的阅读显然面临着三个挑战:一是无限的书籍对人生有限的时间的挑战。据有关部门研究,当前书籍以每分钟一至三本的速度出版,而人生有效阅读时间也不过四五十年,面对这浩如烟海的新书籍、新知识,如何能应付得了?二是呈几何级数膨胀的信息对人们接受能力的挑战。有人做过这样的计算:假如把公元1750年时人类的知识量计算作“2倍”的话,1900年时增长到4倍,1950年时则增长到8倍,1960年时又增长16倍。这就是说,人类的知识量由2倍上升到4倍,用了150年;由4倍上升到8倍时,用了50年;由8倍上升到16倍时则只用了10年。信息以如此速度增长着,而人们接受能力绝对不能以几何级数迅速提高,这就形成了矛盾。三是大量新知识对人们理解能力的挑战。据《光明日报》1983年2月记载:英国伦敦出版的一部《世界文学著作目录》,共有754卷、57、72万页、重达两吨半。若以一位文学研究或教学工作者而论,理解一部文学作品,尤其是名著,恐怕至少也得几天、十几天的时间,面对如此大量的研究对象,要用多少时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局局长保罗·郎格朗在他的报告《学会生存》中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就是说,在信息时代,面对剧增的知识、信息,如果不能高速度、高效率地读书、学习,不用说建设四化,就连“生存”也难以保障。将来不管传递信息的手段多么先进,阅读始终是人们获得信息、知识的主渠道。如果我们因循守旧,不思变革,就难以跟上形势的发展,难以符合时代的需求。从这个角度来说,快速高效阅读的出现,有其客观的社会必然性。

快速高效阅读法之所以成功,在于它有一套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正确的理论基础。快速高效阅读法是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语言学、思维学等学科的有关原理,借鉴国内传统的优秀读书方法和国外盛行的快速阅读法,并结合我国中学生的实际设计而成的、以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提高阅读速度与理解水平从而最终达到提高阅读效率为目的的一套阅读训练方法。这是一套既注意对国内外先进理论的借鉴,又强调汉语言文字以及中学生自身的特点;既有继承性,又有独创性的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法。其科学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充分利用学生的竞争心理,用计时阅读训练激发学生的紧迫感和效率感。

中学生的阅读速度慢,不一定都是由于阅读能力低所造成的,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紧迫感,时间观念不强。因此,充分利用青年学生积极向上的竞争心理,用计时训练法,增强他们的紧迫感,是提高阅读效率的有效手段。

在快速高效阅读训练过程中,由于有老师为训练准确计时,然后按统一答案和评分标准给每人判分,这样即可根据阅读的量(字数或段数)计算出阅读速度、理解率和阅读效率这三个数据。根据这三个数据,把阅读训练搞成了

竞赛的形式,从而大大激发了阅读的积极性。 由于这种训练的时间以分秒计算,一开始,学生的心情就是兴奋的、紧张的,精神是高度集中的,不容许有拖拉疲沓现象,这样久而久之,就会养成紧张的作风,增强时间观念。同时由于在阅读中要加强记忆,思维活动空前活跃,久而久之,思维能力也就得到了加强。

(二)探索阅读规律,实现阅读训练规律化。

要达到快速高效阅读的目的,必须把握阅读的规律,或者说,实现阅读训练的规律化。汉杰先生和他的同道们经过反复探索,提练出几条带规律性的知识和方法(包括一般性规律和特殊规律),形成了一定规律,阅读时也就可能同用五笔字型将汉字输入电脑那样,既能迅速,又保准确,让阅读也实现规律化。

所谓规律化,实际就是条理化、系统化。我们的知识结构越是归纳为定理法则、定义公式,有条理,有系统,有规则,就越好学,越容易理解,其适用性就越普通,越有用,越能闻一知二,举一反三,越能无师自通。有了规律化,再加以系统训练或强化训练,使学生形成为技巧,就可以在精读理解中既快又准了。从理论上讲,这似乎是再明白不过的问题,但是,快速高效阅读法,作为社会科学研究领域里的一个课题,能否像自然科学那样实现规律化,都曾经是长期困扰该课题研究者们的一个难题。但是,他们认为,规律是客观存在的,规律化存在于已知与未知事物之中,一切未知都为已知提供了探求其规律的广阔领域。在上古时代,一切客观规律都属于未知;在现今时代,过去不少未知的事物都逐渐成了可知的客观规律。他们从“五笔字型”的发展中得到启发:二三十年前,汉语言的方块字还被认为是输入电脑的障碍,汉语言要想适应现代化的需要非走拼音化的道路不可。之所以如此,那是因为我们对汉字的规律还属于未知。现在,尤其近几年来,当汉字输入电脑问题已经解决了的时候,人们又认识到汉字不仅可以输入电脑,而且在这方面是具优越性的一种文字。这就是因为我们掌握了它的规律,所以实现了规律化。同样快速高效阅读法的研究者们坚信,在阅读领域也一定是有规律可循的。经过数年努力,他们终于找到了许多“已知”的阅读规律,初步实现了阅读的规律化。

有了规律,根据教育学上的定势原理,让学生把这些规律在脑海里强化记忆,形成固定的阅读程序,当然就会使阅读速度、阅读效率加快。快速高效阅读法的独创性在这一点上也充分显示了出来。比如,以迅速捕捉信息为目的的速度固定程序而言,据定势理论可知,当某一事物在脑子中形成定势之后,如果经过多次反复出现,就会使不断变动的状态变成一个固定不变的形象,人们所形成的这种习惯性的固定概念,在以后就可以轻易地、自动地、不加思索地加以利用。根据定势理论,快速高效阅读法把阅读的过程基本固定为七项内容或称七个步骤(1.标题;2.作者;3.出处及发表时间;4.基本内容;5.文中涉及的重要事实;6.文章特点及有争论之处;7.文中的新观点新思想及读后启示)。每次阅读时,基本上循着这七项内容去读,久而久之,这七项内容在脑子里就形成了“定势”。只要看出,就会自然地、习惯地循着这七项内容去读。由于这七项内容包括了一般读书,甚至搞科研读书时所寻找的内容,又由于这七项内容中不单要有一般记忆,还需要有思考,要边读边思索,取其有用的信息、资料,略过其对已用处不大的内容,所以在阅读速度提高的同时,理解率、阅读效率也相应得到提高。

(三)用量化训练实现快速高效阅读训练科学化。

科学认识的一般规律,往往是在开始阶段,只是对事物的经验型的估计,进一步是定性的形容和描述,最后研究它们量的规律性,转入科学的定量分析。只有进行精确的定量研究,才能更深入地认识事物的本质。

快速高效阅读训练实现量化后,一则可以通过反馈更好地控制训练过程;并且可以进行比较和选择,根据需要和可能定量地确定出最优目标,运用最新技术手段和处理方法,把整个系统逐级分级,分成不同等级、层次结构,在动态中协调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使部分的功能和目标服从系统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总体优化。

为了实现快速高效阅读的量化,汉杰先生和他的同道们付出了艰辛的劳动,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他们对阅读能力作了分解,将快速精读能力分解为若干种具体能力点,这样就能对每项能力训练进行量化处理,采取先分项后综合的训练方法,实现快速精读的量化训练。实践证明,诸如速读训练、快速归纳段意训练、快速提炼中心思想训练、快速辨析架构与思路训练、快速鉴赏艺术特色等能力训练,都是可以实现量化的。实验的数据表明,快速精读单项量化训练的效果是显著的。

(四)借鉴相关学科原理,克服影响速度与效率的弊病。

1.关于朗读与默读。人们的阅读过程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朗读,即看到文字,读出声音,再由声音在大脑中唤起意思,达到理解;另一种是默读,就是看到文字直接在大脑中唤起意思,直接由文字来认识意义,所以默读速度要比朗读速度快得多。这里借鉴了语言学的有关原理。

2.阅读时是否用手指指着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我们在阅读时,眼睛要顺着字行做一系列的短暂而急促的运动。每看一定间距的材料,眼睛就会短暂地停顿一下(据心理学研究者的研究发现,人们眼睛停顿的间隙是相当固定的,大约是五分之一秒)。在阅读中只有眼停时才能感知字句。阅读的大部分时间属于眼停,眼动只占全部阅读时间的百分之五六。这样一来,要想提高阅读速度,就只能是增加眼停时所读的材料的数量了。也就是说,在同一眼停时间内,你所读的材料多,你的阅读速度就快;反之速度就慢。实验证明,每次眼停,视觉广度大的可见六七个字,视觉广度小的则只能看见一两个字。如果老是用手指指着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一次眼停最多也不过能看一两个字,当然会大大影响阅读速度。在这里,心理学原理帮了他们的大忙。

3.阅读时是否摆头。有的人由于情清绪紧张,或者出于苦思苦索而不得其解,往往出现不自觉的头部摆动现象。这种多余活动只能影响阅读的速度。这里借鉴了生理学有关原理。

4.阅读时是否要复视。所谓复视,是指在顺着一行字阅读时,眼睛常常往回看。这一动作表明在理解一个词或一个短语,而不是理解全句。复视的出现,往往是由于遇到一个生词或不太懂的短语,需要回过头来再看一眼,这是可以理解的,只要控制它的次数不要太多就行了。但有的人遇到较难的文章就徘徊不前,这就大大影响阅读速度。这里显然吸收了阅读学的研究成果。

快速高效阅读法的创立与研究过程,给了我们不少有益的启示。

首先,快速高效阅读训练,为迅速提高学生阅读速度与效率,找到了一条可行的途径。而快速高效阅读训练又可以作为一个突破口,以快速高效阅读训练的原理、方法,推广到听、说、写的训练,是完全可以迅速而全面地提高语文能力的。而且,阅读能力说到底是一种自学能力,因此,随着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也自然会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去,影响或者带动一个人整个自学能力的提高。

其次,快速高效阅读训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实践中的许多事例证明,有些学生的智力不一定差,只是因为某种原因学习上不去,越上不去,听到的批评与责难就越多,时间久了就自暴自弃,学习成绩就一步一步下滑。快速高效阅读训练由于反馈信息快,每次训练后可以表扬有进步的同学,而当他们一旦受到表扬,就会增加自信心,学习成绩就会越来越好。因此,快速阅读法的扩大实验必将有利于大面积学校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第5篇:三字经全文阅读范文

【关键词】 早期阅读 前阅读 识字 快速阅读 分享阅读

早期阅读是儿童成为成功阅读者的基础,同时也是儿童成为终身学习者的开端。早期阅读是我国方兴未艾的学龄前课程内容。让孩子从小热爱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具有一定的图书阅读技能是早期阅读的主要目标。

1.对早期阅读的理解

1.1 叫"前阅读"

我们通常所理解的阅读是看书或读书,即通过看或读来理解文本的内容。阅读在小学、中学则是语文学科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园叫"早期阅读",是幼儿园语言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表述为"前阅读"。

1.2 不是"早期识字"

在《早期阅读发展教育研究》中与"早期识字"相比较,提出"早期阅读与早期识字的分水岭在于:前者强调培养幼儿自主阅读能力,后者致力于让孩子在幼儿阶段就学会识字写字。"在《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语言教育》(张明红主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中,表述为"0-6岁儿童凭借色彩、图像、文字或凭借成人形象的读讲来理解读物的活动过程。"

1.3 什么是早期阅读

早期阅读是低幼儿童对图画读物和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读物的阅读。是指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以图画读物为主,以看听说有机结合为主要手段,从幼儿兴趣入手,培养幼儿对阅读的兴趣,指导幼儿学习阅读的技能,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萌发幼儿热爱图书的情感,丰富幼儿阅读经验,提高阅读能力,并在阅读过程中,激发幼儿识字的愿望,获得有关书面语言知识,发展幼儿的想象、思维表达能力,从而为幼儿进入正规学校教育做好准备,打好基础。

2.我对幼儿进行的早期阅读教学

2.1 参与"鹤立幼儿快速阅读"教学

幼儿早期阅读受到重视,始与20世纪90年代。当时我们幼儿园因受多方因素的影响(①、西昌城市下移造成城区幼儿园布局不合理;②、我园地处老城区;③、两所公立幼儿园相距几百米,等。)为了生源以及迎合家长等因素,我园在部分班级开展了"鹤立幼儿快速阅读"实验教学,我承担了其中一个班的教学任务。"鹤立幼儿快速阅读"教学强调幼儿阅读的识字量,即教授一首儿歌、一个故事的教学以后都有十多个要孩子去不断强化认识的汉字。三年下来小朋友能识相当可观字数的汉字,三分之一的孩子能很轻松地认读简单的图画故事书。但该教学在小班的尤为艰难,老师教学时需要不断地想出新的花样以吸引幼儿对新学汉字的兴趣,即便这样都很难达到尽快掌握认读所需认读生字的目的;到了中班幼儿认读汉字的能力有所增强;大班能力强的孩子认读汉字的能力和速度就非常的厉害。例如我班小朋友郭俊言,上小学一年级,老师忙的时候给他一本故事书,他就会照着故事书上的文字给小朋友念故事。

"鹤立幼儿快速阅读"侧重于"早期识字"。

2.2 我园的分享阅读教学

"鹤立幼儿快速阅读"有其独特之处,但也有其弊端和不足。在"鹤立幼儿快速阅读"的基础上2008年我园综合众家之所长,反复商讨论证,重新选择确立"分享阅读"作为我园的园本课程,并在2011年将"打造书香校园"作为我园的特色和品牌。

分享阅读,有时也译为"大书阅读",主要指在轻忪、愉快的气氛中,以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习惯、发展他们基本的阅读能力为主要目的,成年人和儿童共同阅读一本书的类似游戏的活动。起初,以成年人为儿童逐字朗读为主,多次重复之后,随着对故事情节和语言的熟悉性增加,逐步提高儿童对阅读活动的参与水平,使其在整个阅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并最终过渡到儿童自己独立阅读。在园校,分享阅读表现为一种教学活动,在家庭表现为一种亲子阅读活动。

分享阅读是一种不以教育为明显目的,却能够对儿童的发展带来长期巨大影响的理想早期教育方式。儿童在分享阅读过程中,感受到的是爱,而不是被逼迫、被评价的厌倦和压力;儿童仿佛是在和成人一起做游戏,但在游戏过程中,他们不知不觉地学会了阅读,喜欢上了阅读,儿童在分享阅读中养成的阅读习惯,将会使他们受益终生。

2.3 我的分享阅读教学

2.3.1 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在教学时,为幼儿创设一个充满图书和文字的环境;结合书香校园的打造,幼儿园为小朋友专门打造设置了公共的读书环境"小书迷书屋";班级教室、活动区专门设立充满温馨、优雅气氛、适合阅读主题教学的图书角;幼儿园大环境中打造了"故事墙"、"分享墙"、"生肖墙"、"文化墙"、"播报原地"……园内张贴醒目的文字标牌及"读书名言"、"经典国学-唐诗、《弟子规》、《三字经》",幼儿走在校园里、接触到物品,都很容易形成有效阅读意识。

2.3.2 为幼儿选择适合的图书

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技能,必须有适当的、有吸引力的图画书做保证。教学中我们首先选择的是国家十一五成功结题课题"分享阅读"图画书以及生动形象的看图讲述图片;"小书迷书屋"和班级图书区角,为幼儿选择的是有益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内容生动有趣、色彩鲜艳明快、内容的深浅程度符合不同年龄幼儿的接受水平,而且是幼儿熟悉的、喜爱的文学作品。例如:优秀作品"白雪公主"、"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小红帽"……;幼儿喜爱的"熊出没"、"巴拉巴拉小魔仙"、"喜洋洋和灰太狼"……。

2.3.3 师生共读

早期阅读教育的目标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去实现的。阅读的关键在"读",师生共读的形式比较随意,特别是师生可以靠近地坐在一起,让孩子觉得亲切、温暖,没有压力,气氛和谐,这样,易引起幼儿对阅读的活动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善于设置问题情境(我园"以分享阅读为载体提问策略的研究"现已经成功结题),并根据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及时调整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故事内容,组织幼儿续编故事活动,等等。这样坚持不懈的努力,使幼儿的阅读能始终保持旺盛的活动与浓厚的兴趣。

2.3.4 亲子阅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长是幼儿园教师重要的合作伙伴";"家园配合,使幼儿在园中获得的学习经验能够在家庭中得到延续巩固和发展"。早期阅读作为幼儿园的一项重要教育活动,理应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方能取得明显的成效。因此,我们利用家长学校、家长会、家园宣传、校讯通等不断向家长宣传早期阅读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家长育儿水平,并指导家长为幼儿选购适合其阅读的图书资料,幼儿园还评选"书香家庭",帮助家庭为孩子创造温馨的早期阅读家庭环境。

第6篇:三字经全文阅读范文

关键词数字阅读 图书阅读 农村书业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 A

Rural Publishing Industry: Digital Reading Revolution

Steping Across the Book-reading Times

Cheng Yanlin

(Zhejiang Wanli University, Ningbo 315100)

Abstract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 and social economy, digital publishing industry develops very rapidly in rural areas, so the rural publishing industry will also step across the traditional book-reading times and has a previously unimagined digital reading revolution.

Key wordsdigital reading book-readingrural publishing indutry

一、三大因素决定农村即将结束图书阅读时代

当前,我国出版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向是出版事业的逐渐市场化,即在确保政府有效监管意识形态的前提下,出版产业由政府调控转向由市场调节。而这种市场调节行为所遵行的根本规律依然是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在市场经济价值规律的主导下,利润和使用价值无疑是出版商和读者之间各自利益最大的攸关点。一方面,作为图书消费的主体,读者普遍看重的是物美价廉的图书,而对于农民读者而言,受阅读兴趣和文化消费能力影响,他们对图书的“物美价廉”的追求更显实际,期望更高,需求也更强烈。另一方面,作为图书出版和经营的主体,出版商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在利润的驱使下,他们将想尽办法出版低成本、高经济效益的涉农图书。表面上看,供需双方的愿景趋同,似乎农村书业理应焕发青春。但是,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涉农图书出版商与农民读者之间的供需矛盾不可逾越。这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1.农民的阅读需求越来越高,出版商现有的出版模式根本无法满足消费端的阅读需要。从消费群体来看,随着农村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农民的整体素质迅速提升,他们对文化消费的需求也急剧膨胀,广播、电视、网络、手机媒体等信息传播途径的快速普及,使农民对知识和信息的质量要求越来越挑剔。从消费个体来看,农民的图书阅读呈现“三分”特点:一是分散的阅读兴趣;二是分层的阅读水平;三是分群的阅读习惯。而现有的涉农出版物大多都是“城市人在写农村事”,或者“坐在咖啡厅里写田园生活”。这种文学创作式的编撰模式,使很多涉农出版物注定了一出版就会成为库存品。因此,表面上看农民的阅读群体基数庞大,消费需求旺盛,但实际上农民的阅读需求非常分散,大众化的涉农读物很满足农民的阅读需求。

2.农村图书发行的高额成本和精品书籍高昂的编纂成本,决定了“物美”的涉农图书不可能“价廉”。纵观制约我国农村书业发展的诸种因素不难发现,农村图书发行问题始终是中国农村书业发展挥之不去的阴霾。受发行体制、交通、消费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图书发行不仅成本高昂、周期性长,而且发行渠道极不畅通,发行状况极不稳定。在此背景下,出版商的发行成本必然大幅增长。与此同时,受农业书籍的专业性和精确性的制约,精品的涉农图书无论是稿费支出、营销宣传,还是编辑和装帧设计成本,都要高于其他大众读物。这就决定了涉农图书质优则不可能价廉。

3.地方政府现有的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对市场调节下的农村图书业的发展不可能有太大的促进作用。

政府重视农村文化事业不等于扶植农村文化产业。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加强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发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基层服务点”的要求。①《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到2010年,实现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有文化活动室。” ②2006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力争到“十一五”期末,在农村基本解决农民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在巩固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的基础上,基本实现乡镇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有文化活动室。……在中西部及其他老少边穷等地广人稀的地区配备流动文化服务车,建设流动服务网络。……县(市)图书馆逐步实行分馆制,丰富藏书量,形成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的图书配送体系,充分发挥县图书馆对乡镇、村图书室的辐射作用,促进县、乡图书文献共享。按照“政府资助建设,鼓励社会捐助,农民自我管理,市场运作发展”的要求,支持农民群众开办“农家书屋”。③这一系列惠民政策的出台,彰显了政府对农村文化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表面上看,似乎为农村书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但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扶持的方向主要是建设文化基础设施和完善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并不太多涉及农村的文化市场;而且从政府的调控手段来看,主要是采取行政手段推进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并未形成具体的市场调节和引导机制。因此,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与农村书业发展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相反“新农村”建设工程的不断推进,尤其是电视进村、电话进村、网络进村、通讯信号覆盖进村,使农民的知识接触途径更加多元,对图书阅读的依赖进一步削弱。因此,从长远来看,地方政府现有的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对市场调节下的农村图书业的发展不可能有太大的促进作用。

基于以上的原因,笔者以为图书阅读时代的中国农村书业“变”与“不变”都没有出路。

不变,农民必将放弃纸质图书阅读。因为,随着农村图书需求与图书供给矛盾的不断加剧,农民真实的阅读渴望长期得不到真正满足,必将严重挫伤农民的阅读积极性,农民阅读兴趣减弱。其结果是必将导致农民主动放弃纸质图书阅读,进而转变信息获取渠道,而电视、广播、手机等媒体信息传播优势在农村淋漓尽致的发挥,也对农民信息获取途径的转变推波助澜,极大地挤兑了农民对图书阅读的吸引力。所有这一切必将导致农村图书市场的进一步萎缩。

求变,出版商必将放弃农村图书市场。农民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需求,决定了农村书业发展必须从分众出版、多样化出版、精品化出版中求得生存,受农村图书发行困境以及农村图书的季节性、周期性等因素影响,分众化、多样化、精品化出版的成本必将剧增,从而导致农村图书经营必将进入微利时代,市场调节下的图书经营者必然放弃无利可图的农村书业。

二、数字阅读:农村书业的变革与新生

面对变与不变都将进退两难的境地,无论是涉农图书的出版者还是经营者,必将另觅它途,探寻农村阅读市场新的富矿领地,而惟一能触动出版商趋利神经的将是数字出版――一种饱含无限商机的“文化矿产资源”。如此论断,原因有三:

1.中国农村进入数字阅读时代已是大势所趋

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组织的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的读书率为58.8%,平均每人每年读6.4本书;农村居民的读书率为43.0%,平均每人每年读3.3本书。与前三次调查结果相比,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读书率均呈下降趋势。④2006年公布的第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则显示,全体国民图书阅读率为48.8%,继1999年以来首次提高,而数字化阅读持续升温,互联网阅读率为44.9%,比2005年提高了17.1%。⑤而CNNIC公布的另一项调查表明,截止到2007年12月31日,我国农村网民数量为5262万人,年增长率达到了127.7%,远高于城镇网民38.2%的增长率。2007年新增网民7300万,其中有4成(2917万)都来自农村。⑥

一系列数据表明,原本不高的农村图书阅读正在快速下降,而原本奢侈的数字阅读正在快速普及。这种截然相反的阅读趋势,反映了农村读者顺应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改善、教育事业发展、知识结构提升、文化生活水平改善的客观现实,它表明农村读者知识更新途径和信息获取方式已经实现了质的飞跃,也昭示着中国农村传统图书阅读时代的终结与数字阅读时代的中兴。

未来的世界,有人的地方必将有网络,有网络的地方必定有网民,任何网民的生活都离不开数字阅读。

2.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正在为中国农村步入数字阅读时代平整道路

尽管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依然面临着体制转型、版权保护、盈利模式、技术开发等诸多难题,但人类网络化生存的总体趋势决定了数字阅读终将成为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21世纪的中国也已经为农村步入数字阅读时代铺平了道路。

(1)数字出版的技术准备

从技术层面来看,随着现代IT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出版已经不存在太多的技术难题。从国内技术提供商来看,无论是方正的数字出版解决方案,还是青岛华光的eBook整体解决方案,都能够为数字内容经营商和数字图书读者提供较理想的技术支持。而国外数字出版技术提供商,如adobe、elsevier等等都能够提供强大的数字出版技术支持。而网上最大的多媒体DigiBook的不断发展壮大,数字出版物呈现平台及其相关技术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数字出版进村入户准备了技术条件。

(2)数字接入的渠道准备

从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来看,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我国农村网络基础设施的发展也已经步入了快车道。从中西部地区“乡乡有网站”工程的全面实施,到东南沿海地区“网络村村通”项目的积极推进,网络进村已经不再是奢望,许多城市的近郊乡村已经全部实现了网络接入。随着国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网络村村通在不久的将来必将成为现实,这将为农村数字阅读的网络接入扫清障碍,为农村读者的数字阅读疏通渠道。

(3)数字阅读的教育准备

随着《义务教育法》的强制实施,我国农村人口的整体教育水平急剧提升,而高校扩招战略的实施彻底改变了农民的受教育层次,农民的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这不仅因农民具备阅读能力而为农村阅读市场准备了读者群体,也因新型农民更高层次的阅读需求而为出版商提供了广阔的阅读市场。

(4)付费阅读的消费准备

数字阅读时代,付费阅读成为出版商追逐的现实目标,优质信息资源的享用成为读者的终极追求。21世纪初网络产业的诸侯争霸,主观上成就了一批IT新秀,客观上却造就了无数甘心情愿为网络生活埋单的付费网民,这种消费观念的悄然培育,不仅使网络积淀的财富越来越不可估量,也为数字出版雪藏了无限商机。

从图书经营现状来看,2005年底eBook的销售额占到出版行业的6% ~10%,到2020年将达到50%,预计到2030年,90%的图书都将是eBook版本。另据微软公司预测,到2020年,90%的图书品种将同时采用电子和纸张的方式发行。数字出版潜力巨大已是共识 ,国内的超星、书生 、方正等公司的迅速崛起也印证了这一点。⑦

毋庸置疑,中国大陆地区已经成为电子图书的巨大市场。有资料显示,早在2005年4月,中国电子书出版总量就已经增至 14.8万种 ,成为全球第一。

目前全国约有 300余家出版社同步出版电子图书,数字图书馆用户也超过了1000家。⑧

这些数据表明,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图书经营中最具前景、最具活力的要素。而随着农民工市民化生活程度的加深,他们使用网络的频率急剧提高,也逐渐接受了付费消费的网络生活习惯,这种习惯的养成极大的改变了返回农村后的农民读者的网络阅读习惯。经济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他们也逐渐成为付费阅读的现代网民。而农民读者群体中的这种“付费阅读乐意”为农村数字阅读时代的到来打开了心灵之门。

(5)公共服务的政策准备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公共服务这一至关重要的产业环境要素。农村数字出版业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而近几年来,政府积极推行的出版体制改革不仅为传统出版产业松绑助推,而且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积极扶持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一方面,政府把数字出版产业作为高新技术行业和新兴产业业态来大力扶持,在政策倾向上积极鼓励,在产业发展方面给予政策扶持,极大的推动了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政府通过直接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了网络进村入户,为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提供了强大支持。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以为,农村传统出版产业正面临着阅读兴趣、图书质量、图书发行、经营价值等问题的严峻考验,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些矛盾已经不可调和。原因在于数字阅读已经成为传统图书阅读最为理想的替代品,而数字出版产业的经营价值也远远超越了传统图书的经营价值。与此同时,随着网络技术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21世纪的中国已经从技术、渠道、读者素质、消费观念、公共服务等各方面为数字出版产业在农村的飞速发展铺平了道路。基于此,笔者认为,农村书业将跨越传统图书阅读时代,迎来一场盛况空前的数字阅读革命。

注释

第7篇:三字经全文阅读范文

    一、关于错别字

    小学高年级是错别字出现的高峰期。一是高年级的识字量大大增加。识字总量越大,字形、字音混淆的可能性越大;二是孩子运用字、词的作业增加,同音、形近的字词在使用时容易混淆,有的孩子在使用时可能编造一些错字、别字。所以从学习心理学角度看,这是正常现象。那么如何帮助孩子克服这个正常的错误呢?家长的认识很重要,纠正错别字主要不是靠批评、指责,而是让孩子在造句、作文等过程中注意区别,反复使用才能纠正。错别字出现的比例在初一、初二之后会逐渐下降。

    据一项对小学五年级孩子的问卷调查:作业、考试写错别字被扣分时,家长的态度和做法是什么?孩子回答“打骂 ,然后命令改正”的占26%,“批评、指责、要求改正”的占41%,两项加起来占67%,只有11%的家长是“帮助分析试卷,指出为什么会错”。说明多数家长的做法不科学。

    家长如果单纯用批评、指责,效果不好。纠正错别字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不断识别,反复使用。小学高年级的孩子错别字可能反复出现,不能指望一劳永逸,只能耐心地反复纠正。家长要多鼓励、少责怪。

    二、关于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以默读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是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达到理解程度的能力。虽然阅读能力应由学校承担主要任务,但是许多家长有能力也完全有必要进行有目的的指导、启发和帮助,配合学校的语言教学,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学习能力中最关键的几项能力之一,是基础能力,越是在学习的高段,对阅读能力的要求就越高。一项对高三优秀学生学习能力的分析表明:这些优秀学生中无一不是阅读能力强,而学习困难学生中,阅读能力差占相当大的比例。原因何在呢?在语言学习的初始阶段,朗读是理解课文的主要方式,朗读能力与学习成绩紧密相关,到了高年级,仅仅具有朗读能力就不够了,朗读获取的信息量在同样时间里只是阅读的几分之一。因此高年级的家长应充分关注孩子书面语言的发展如何。不能满足于孩子能朗读课文就行了。

    阅读是以默读为前提的。比如有的孩子必须出声才能思考,才能理解文字的含义,这是缺乏阅读能力训练的表现。快速、正确地理解文字含义,必须从四五年级开始(即孩子识字量达2000字~3000字时)。那么家长怎样配合学校发展孩子的阅读能力呢?

    1.克服默朗读 阅读的首要条件是学会默读。默读是不出声的,但不出声不等于是默读,有的孩子虽然不出声地读,但仍然像朗读一样在心里进行,这叫“默朗读”。默朗读的速度跟朗读一样慢,如果不纠正,就无法形成阅读能力。有个孩子到了初中,看书、复习仍然逐字逐句地近乎于“默朗读”,初二时学习就已经很吃力,初三就跟不上了。

    2.用孩子感兴趣的书,养成孩子爱读书的习惯

    四五年级是孩子由口头语言(解说、朗读)向书面语言(学习写、学习阅读)过渡的关键期。家长一定要抓住机会鼓励孩子喜欢看书。并给孩子提供尽可能丰富的书面读物。有的家长只顾抓分数,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不少家长只买“小学生作文”一类的学习辅导书,而只让孩子读作文大全,是很难养成爱读书的习惯的。

    3.阅读量逐渐扩大,学习广泛阅读  一所示范小学在五年级的三个班进行学习阅读情况调查,其中一个问题是“课余你主要看些什么书?”结果如下(括号里为阅读的人次):

    小学生作文类书籍(78),十万个为什么(41),故事类(30),童话(18 ),成语书(50), 卡通(7),漫画、笑话(10),名着(20),报刊杂志(13), 百科知识(23),军事(5), 通史类(2),科幻(2),儿童小说(9),小说(6),足球知识(2),英语、数学迷宫、电脑知识、科技发明(1)。

    调查结果反映出高年级学生阅读问题的有以下几方面。

    (1)“十万个为什么”“百科知识”比较受家长的重视,占读物的第二位,说明家长重视培养孩子的求知欲。

    (2)阅读内容不够广泛,阅读量不大。调查表明,学习辅导读物占最大比例,是其他读物的一倍甚至几倍,反映出家长指导阅读的应试倾向。有的孩子阅读的几乎全是作文指导类,其余什么书都不看,这是很大的失误。小学生优秀作文可以作为写作文时的参考和范本,供孩子学习写作文时揣摩其篇章结构、开头结尾、细节描写和遣词造句,但仅此而已。学习辅导读物可以作为学习的参考,但不能替代阅读。如果只看学生作文,作文是写不好的。写好作文需要广泛阅读、逐渐积累,才能较好地提高写作能力。

    科技发明、科幻、数学迷宫、军事、航空、船舶、历险记、生物等方面书籍阅读比例很小,这些家长可能认为不是考试的内容,读了没有用,其实读这类书,还有着名童话、名着、百科知识等,才能真正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

    4.要逐渐提高阅读速度。一般来说,小学高年级阅读速度(熟悉的材料)以250字~300/分钟为宜。小学毕业时进初中能达到400字~450字/分钟,那么胜任中学学习困难不大。有部分孩子小学毕业时已能达到600字~800字/分钟,甚至更快的阅读速度,已基本形成中学学习必须的阅读能力,对中学学习非常有利。

    三、关于作文

    高年级孩子写作文面临的主要困难是掌握书面语言的困难,因为孩子学习口头语言从一岁多就开始了,而用书面语言表达(写作),要符合书面语言的要求,这有一个转换的问题,也就是学习怎样用笔来写清楚一件事情、一种观点。书面表达能力是中学、大学乃至研究生学习的主要学习能力,以下几点,值得大家重视。

    1.重视字、词的运用能力。写作文的基础是字词,比如造句能力没有发展好,就写不好作文。有的孩子学习造句,没有重视理解词的意义,只是把现成的造句背诵下来,考试的分数看起来不错,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掌握,因为背诵只是记忆能力,并不是运用能力。所以,词、句的训练基础要打好。比如一个词可让孩子造二三个不同的句子,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孩子使用语言的能力。

第8篇:三字经全文阅读范文

移动数字期刊市场持续快速增长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其中手机即时通信网民数为3.97亿,达到了67%的比例。媒介环境的巨大变化迅速影响到期刊数字出版市场。

移动数字阅读日益成为众多读者的选择。随着手机、iPad等成为重要的移动终端,移动阅读市场呈现快速明显的增长。在2013年11月8日开幕的第六届新媒体节上,公布了2013年度新媒体领军榜——热门APP应用TOP100,榜单涉及多个APP应用领域,包括手机游戏、娱乐、影音、社交、金融、旅游、移动办公、地图导航、网购、支付、新闻资讯、浏览器等,体现出APP向用户及社会生活层面纵深发展的趋势。其中,网易新闻客户端等数款阅读应用进入资讯阅读类榜单,说明数字阅读特别是移动数字阅读已成为众多读者的选择,这一趋势将最终影响到期刊的整体运营模式。

移动阅读为数字期刊提供了广阔市场。移动阅读方便快捷、收费简便,用户群广泛,为数字期刊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与市场。英国的《戏剧》杂志早在2009年便已推出手机版。目前我国大部分期刊都推出了手机版,例如《中国新闻周刊》《三联生活周刊》《Vista看天下》《南方人物周刊》《第一财经周刊》《中国国家地理》《收获》《瑞丽》《大众电影》《嘉人Marie Claire》《数码摄影》《新华文摘》《电脑爱好者》《中国汽车画报》《时装男士》《健康女性》《车主之友》等知名刊物都推出了iPad手持阅读终端(包括手机版)杂志,受到用户欢迎。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手机视频、手机游戏、手机文学等用户都有明显增长,移动数字期刊如能满足用户需要,其市场还将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以网易云阅读为例,使用该客户端登录的用户,除了能够阅读大量图书外,还可以阅读到多种期刊,如《vista看天下》《南方人物周刊》《南都娱乐周刊》《昕薇》《米娜》《女友》《环球人文地理》《环球科学》《IT时代周刊》《财经国家周刊》《中国周刊》《中国国家地理》《商业价值》《创业邦》等,种类还将继续增加。

移动阅读服务系统和平台进一步完善。配合移动阅读市场的发展,一些移动阅读服务系统和平台也在尽量根据读者终端系统的需求作出改进。目前网易云阅读拥有iPad、iPhone、Android、Android Pad、Windows Phone、Windows 8等六大客户端版本,使更多的读者能够无障碍使用网易云阅读。更多的客户端和平台开发商纷纷进入市场,力求以“内容+平台服务”提供商的模式抢占用户资源。

数字期刊将进行内容变革并实现互动

阅读的目的永远是为了获得优质内容。内容的独到性和创新性是传统期刊的一大优势。在新媒体的冲击下,期刊的转型依然需要以内容吸引读者,满足读者需求,并适应其已然变化的媒介接触习惯和阅读喜好。

数字期刊将继续保持专业的信息整合和内容加工优势。美国的《时尚》(Vogue)杂志曾通过变革在纸媒困境中获得生存,其除了实行内容定制外,还依靠技术整合文字、数据、图像、音频、视频,同时实施新渠道开发、多元渠道整合等产业链延伸策略。《时尚》(Vogue)和《时代》(Time)、《纽约客》(The New Yorker)等期刊还一同获得了2012年美国“国家杂志奖”。由此看来,虽然媒介日益成为泛娱乐的工具,但在当今和未来纷繁多变的环境下,很多人依然信赖传媒工作者在信息整合和内容加工这方面的专业技能,并愿意为之付出一定的费用,这一点值得做数字期刊的人予以重视。

数字期刊的内容服务将日益实现个性化。数字期刊的内容服务主要依靠RSS技术,它是一种描述和同步网站内容的格式,是数字期刊的一大核心优势。利用RSS阅读器软件,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兴趣,把自己想要的内容来源聚合到该软件的界面中,同时屏蔽掉那些没有订阅的内容及弹出式广告等。这一技术不仅能帮助数字期刊实现个性化,而且还能每天自动更新。此外,数字期刊自身的排版与设计也可以体现个性化,如模仿手机界面为用户提供不同的阅读界面和模式;做专题报道时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满足读者心理体验和视觉体验的个性化需求等。

数字期刊的内容服务将进一步实现便捷的互动化。互动是网络与新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使用体验的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期刊的数字出版,不仅仅是媒体的电子化,而且是一种全新的传播和阅读方式。数字期刊不仅应该有文字,有媲美纸质版的高像素的精美清晰的图片,而且应该有音频、视频及背景音乐、动漫等,实现多媒体的呈现方式,既保留传统期刊内容,又加入新技术新形式,提升用户的阅读体验。目前,很多知名期刊的数字版已实现互动服务,用户不仅可以阅读到特色内容,而且可以参与即时评论,或者直接和作者交流。例如,2013年8月,网易云阅读推出了全新社交版安卓3.0.0,正式进行社交阅读尝试,它增加了“寻找好友”功能,可以与好友一起品评自己阅读的杂志,还能与作者进行交流,使得围绕阅读的交流变得更为有效。这种内容出版和内容服务融合互动的数字化是当前数字期刊的一大发展趋势。

期刊数字出版的赢利模式逐步清晰并将进一步拓展

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赢利模式始终都是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当前中国期刊业的数字出版现状之所以仍不够理想,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产业链和赢利模式仍然不成熟。在当前的新媒体环境下,尤其是移动阅读人群的增长,数字期刊的赢利模式必将进一步拓展和成熟,从而带动产业链的成熟和进一步发展。

有偿的阅读和信息服务是期刊数字出版的第一赢利模式。在移动市场上,用户支付阅读费用和相关的流量费,数字期刊通过与电信服务运营商合作分成,可实现稳定的赢利。而期刊在网络平台上的数字出版赢利模式也已形成,除了在自己的网站上为用户提供电子版订阅或付费下载外,还可以与其他机构实现互利合作。例如,中国知网是全球著名的专业互联网与电子出版机构,目前用户超过4000万,中心网站及镜像站点年文献下载量突破30亿次,通过与期刊界、出版界及各内容提供商达成合作,中国知网已经发展成集报纸、期刊、硕士博士学位论文、会议论文、报纸、工具书、年鉴、专利、标准、国学、海外文献资源为一体的国际化网络出版平台,其收入来源于收费阅读下载、有偿信息服务等多种渠道。

与大型网站合作,打造三方共赢格局实现赢利。例如,龙源期刊网是首家进入iPad的中文综合类媒体网站,在2012年数字出版年会上,了iPad杂志商店“刊”平台。目前其官网收录了3000多种正版期刊,同时以互联网和无线方式发行。在其官网首页,设置了“封面文章每日必读”“热门杂志最新上线”进行重点推荐,同时设有时政综合、商业财经、娱乐时尚、文学小说、文摘文萃、旅游美食、艺术收藏、人文科普、数码、教育教学等多个频道,推出种类丰富、更新快捷的期刊阅览服务。《读者》《中国新闻周刊》《财经天下周刊》等都进入了该网站;同时,网站对重点推介的期刊,设有APP杂志频道,提供多种可下载到手机或iPad上阅读的期刊,《三联生活周刊》《汽车杂志》等数十家期刊均已正式登陆。2013年11月7日,在上海浦东图书馆举行的数字内容公众阅读服务模式论坛上,龙源期刊网了“2013数字阅读影响力期刊TOP100”,并宣称已经拥有了4200家合作的期刊社,成为重要的内容提供商,这可以说是一种期刊、网站与用户三方共赢的格局。

探索品牌营销和广告植入等创新赢利模式。很多知名期刊有自己的品牌影响力,网站访问量大,数字期刊点击率和下载阅读量很大,成为了具有规模效应的数字内容发行平台,这是进行营销传播的很大优势。通过创新广告模式,如植入式广告等,提升广告效果,探索期刊数字出版的其他的赢利模式。

总体来说,当前期刊数字出版的赢利模式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以付费阅读和付费信息服务为主,同时拓展广告营销等增值服务的范围和方式,改变过去单一的发展格局,实现了基于有效商业模式的可持续赢利。

期刊的印刷版与数字版将长期并存

受互联网与新媒体的冲击,当前全球纸媒呈整体下行趋势,无论是销售额还是发行量都有大幅度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有很多人认为传统的纸媒形式终将消失,将全部以数字方式发行,笔者认为这一说法过于武断。

纸质媒体仍有一定的读者市场。纸质媒体或许会逐渐衰微,但在人类历史的较长一段时间内,不大可能消亡,因为它依然有其他形式媒体不可代替的特点和魅力,依然会拥有一定的读者市场。就印刷版来看,近几年中国期刊业的广告额在五大媒体中虽然一直排名最末,但广告经营额是逐年上升的,到2012年,每年的增速都保持在10%以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的《2012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显示,2012年全国共出版期刊9867种,总印数33.48亿册,平均期印数16767万册。与2011年相比较,除平均期印数有所下降外,种数、总印数、定价总金额均略有增长,这说明中国期刊业的印刷版总体还是稳定的。

期刊数字出版规模仍相当有限。事实上,如果不算广告和娱乐类内容,中国期刊业数字出版的规模还相当有限。据了解,《三联生活周刊》2012年数字版的收入,大约只相当于印刷版收入的1%。据2013年7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2012-2013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规模为1935.49亿元,同比增长40.47%,但其中互联网广告就占到753.1亿元,网络游戏569.6亿元,包含手机彩铃、铃音、手机游戏等在内的手机出版达486.5亿元,博客40亿元,电子书31亿元,在线音乐18.2亿元,数字报纸(不含手机报)15.9亿元,而网络期刊收入仅为10.83亿元,仅高于网络动漫(10.36亿元)。从这些数据来看,期刊在数字出版产业中所占份额和利润还相当少,其在内容整合、专业人才和品牌等方面的优势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可以说潜力巨大。

印刷版与数字版长期并存,这既是中国期刊业的现状,也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不可否认的是数字版所占比例将会越来越大。

中国期刊业的数字出版在呈现以上几大发展趋势的同时,也面临着版权问题、人才缺乏、赢利模式有待创新等方面的问题,但在数字化的过程中,这些问题应该会逐步得到解决。新的数字出版技术虽然使得期刊的出版模式和方向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但其本质依然是围绕内容生产而进行的创造性劳动,从选题、编辑加工、审读、校对、出刊,这些传统期刊的必然流程,也仍然是数字出版的核心流程。期刊如果能结合市场环境和自身情况,进行精准有效的定位,继续保持和发扬期刊在内容整合、阅读体验、信息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就完全能够在数字化浪潮中站稳脚跟,打造自己的品牌影响力,赢得读者和市场。

本文为北京联合大学新起点项目“中国期刊产业的数字出版研究”(项目批准号:SK201217)成果。

作者系北京联合大学广告学院

第9篇:三字经全文阅读范文

趋势一电子阅读作为新兴阅读方式的日益被接受曾经作为“三低人群”的电子阅读,现在由于网络和终端的提升,数字阅读的人群多元化,已经在阅读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并大有取代传统阅读的趋势。据第八次全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多数年轻人已经将电子阅读视为自己的首选。越来越多的人把书束之高阁,不是因为不想看书,而是繁忙的人们拒绝随身携带沉重的书本,何况就算带着也不一定去阅读。于是,越来越多的人用手机阅读,例如天翼阅读之类的阅读软件就应运而生了。电子阅读携带方便,只要是手机用户都可以享受到随时随地想读就能读的便利阅读生活,真正做到“让阅读无处不在”的阅读生活享受。携带一个手机,就等于随身配备了一个移动书库,再也不会因为书本的沉重而烦恼。现如今的电子阅读用户已经达到近3亿人次,手机上看书已经成为这个互联网普及的时代最流行的一种阅读方式,势必成为将来的最大趋势之一。

趋势二3G推动数字阅读生活如果手机具有上网功能,更是可以在线阅读,新书好书尽收眼底。如果手机附带如天翼阅读此类的软件,更是可以做到阅读,分享,评论等一站式的阅读新体验,大大方便了读者们的阅读需求。这一切都依托于电信信息网络的覆盖,随时方便稳定高速地接入互联网,并将随时随地的享受到多种宽带互联网服务。使得读者可以在任何地方都能搜索自己想看的图书,不必因为想看的书忘了下载而苦苦等待,想看什么直接网上搜索即可。而在这个电信3G网络已经覆盖的年代,自然可以做到高速下载,把最新鲜的精彩好书立刻呈现在你的眼前。

趋势三多屏互动,无缝阅读手指一动,你即可以在宽大的电视屏幕上享受原本你在手机上看着的小说;鼠标一点,你就可以从你的手机上继续浏览刚才在电脑上查阅的资讯。再也不会因为出门而放下电脑上正在看着的小说;再也不会局限于移动设备的小屏幕而放弃大屏幕带来的视觉盛宴。譬如中国电信在此次深圳文博会现场展出的无缝覆盖“三屏”“双媒”一站式数字阅读,你所需要的只是申请一个免费账号,即可以在手机、电脑、PAD、电视等多个屏幕在线或下载图书、资讯、杂志、漫画等内容,不再局限于在手机上看小说,在任何终端均可阅读天翼书籍,不仅购买记录可互通,也能任意设定及提取书签,查询历史状态。一个账号多屏使用,让阅读随时随地无处不在。用户脱离了终端单一的限制,也突破了传统互联网网络与移动互联网无法互通的障碍,做到一次订购多终端阅读。在所有终端上实时享受无缝阅读生活,再也不会因为日程安排而错过你的日常娱乐生活,多屏互动将会带给所有读者一个全新的“三屏”“双媒”一站式娱乐阅读新体验。

趋势四听书市场日益放大近年来,听书在国内作为一种新的娱乐方式,开始崭露头角。有声读物、有声读物网站发展势头强劲。面对前景如此广阔的听书市场,作为中国数字阅读领跑者的中国电信天翼阅读再次走在了前列,与央广之声强强联合,共同打造天翼阅读有声版,为广大听书爱好者带来更好更便利的听读体验。上班时整天紧盯着电脑的你也许在下班后只愿意闭目养神,但又想读点什么增加一下自己的娱乐时间,那么你可以听书。听书在人的印象中也许是那种茶馆里,拉着二胡谈着琵琶说着书,其实不然,“听书”现如今也是数字出版的一个趋势,只要手机里装有如天翼阅读有声版此类的软件,用户就可通过手机、固话、车载设备等用耳聆听小说、资讯、曲艺、广播剧等内容,一边闭目养神,一边“听书”来增加自己的日常娱乐生活,且从手机里面传出来的声音都是广播级的水准哦。

趋势五全媒体发行成趋势名家出书由来已久,但纸媒和数字同步发行却甚少,而此次凭借新版《西游记》一跃而红的孙悟空扮演者吴樾更是看中了电子阅读的广阔前景,于天翼阅读独家抢先其个人首部新书《我,悟空》。此举一石激起千层浪,纸媒数字领域同步的全媒体发行来势汹汹。而据亚马逊报道,自2011年4月起,其所售出的电子书数量首超纸质书,这对电子书的发展史而言,是具有相当意义的一页。这预计着纸媒和数字领域同步的全媒体发行已是板上钉钉。也许大家理解的网络上看书多半是网络作者的作品,很多人都喜欢网络上的作品,因为他的选择空间大,作品的形式也可以符合更多人群的口味。但有些读者只爱看出版的刊物,而不喜欢网络上的刊物,对于网络上的作品并不怎么亲睐。其实不然,现在许多知名作家开始进驻网络作家的行列了,他们的作品不只印制出来成为实体书籍,同时还在网络上,就如之前的天翼阅读与知名演员吴樾的《我,悟空》全媒体首发式。不仅是作者进驻网络,许多传统出版商也与数字出版媒体强强联手,使大量的好书呈献给所有热爱阅读的读者。这也预示着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交融的趋势的开始。

趋势六手机阅读助推数字版权更加清晰版权一直是一个问题,盗版书籍历来是损害作者利益与读者利益的存在。许多读者也体验过读到一半突然串出来一个广告,或者几个章节缺胳膊少腿的无法读通,又或者全书进度渐入佳境突然后半段变成了另一本书。为了不使读者经受盗版书籍的侵害,为了大家所喜爱的作者不因自己的作品被盗用而产生种种困扰,正版阅读成为了一个大趋势。“数字阅读、绿色阅读、品质阅读”,这12个字可以演绎出一个观点,就是着力向广大读者提供有别于普通手机阅读产品的差异化、品质化阅读,真正的快乐阅读,放心阅读。越来越多的人领悟到了正版阅读的重要性,愿意支付少量的费用,支持正版刊物。

趋势七阅读多元化,不仅仅小说在这个电子阅读已经渐渐普及的时代,有些读者除了希望能够看小说之外,同时还希望可以看到更多种类的电子书籍。杂志,漫画,连载等一些列诉求无一不推动着电子出版向多元化阅读内容发展。于是,电子出版的读物种类越来越多,可以基本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通过阅读软件,包括小说,漫画,杂志等一下系列的电子读物应有尽有,大大满足了读者们的阅读生活所需。但这还远远不够,阅读多元化的趋势不可阻挡,还会有更多电子出版的读物将加入这个行列。

趋势八报刊网络化,让报纸更贴近群众随着网络的普及,更多的人愿意从网上得到咨询,而非报纸,这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无疑是一个冲击。但毫无疑问,报纸媒体的信息价值仍旧是十分高的,又因为许多人对网络的偏好,报纸也推陈出新,进行了网络化的变革。不难发现,许多报纸都有网络版,在相应的报社网站上就能看到当天的报刊,让更多人能以更简便的方式去了解新闻,许多媒体机构也开始实行报纸实体为主,网站为辅的模式。这无疑为大众提供了更多的消息来源途径,成为数字出版的趋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