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深宅活寡范文

深宅活寡精选(九篇)

第1篇:深宅活寡范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yè)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zhǐ)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cù)罟(gǔ)不入洿(wū)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sāng)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yì)帛矣。鸡豚狗彘(zhì)之畜(xù),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xiá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tì)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wàng)(称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piǎo)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一、选择题

1.在《寡人之于国也》一文中,孟子尽力倡导的是()

A.称霸天下

B.王道仁政

C.无为而治

D.民贵君轻

参考答案:B

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一思想的提出者是()

A.孔子

B.庄子

C.韩非子

D.孟子

参考答案:D

3.本文中“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说明了()

A.梁惠王治国有方

B.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不同

C.梁惠王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质的差别

D.梁惠王愚不可及

参考答案:C

二、填空题

1.孟子,名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期人。

参考答案:轲;子舆;战国

2.孟子所言“王道”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用仁政统一天下

3.《孟子》一书和____________《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参考答案:《论语》

4.孟子在本文中认为只有____________,民才能加多。

参考答案:施行仁政

三、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参考答案:凶:灾荒。

2.邻国之民不加少。

参考答案:加:更加。

3.弃甲曳兵而走。

参考答案:曳兵:拖着兵器。走:跑。

4.谷不可胜食也。

参考答案:胜:尽、完。

5.斧斤以时入山林。

参考答案:斤:斧头的一种。

6.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参考答案:树:种、栽种。

7.谨庠序之教。

参考答案:谨:认真办好。

8.申之以孝悌之义。

参考答案:申:反复教导。

9.不可,直不百步耳

参考答案:直:仅,只

10.数罟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参考答案:数罟:细密

四、翻译下列句子

1.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参考答案:养活生者,发送死者,毫无遗憾,这是实行王道的开始。

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参考答案:五亩的宅基地,在上面种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绸衣服。

3.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参考答案:咚咚地敲起战鼓,双方兵器已经交接,扔掉铠甲拖着兵器逃跑。

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参考答案:这样做而不能统一天下的,从来不曾有过。

5.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参考答案: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后停止,有的人逃了五十步后停止,拿自己只跑了五十步来嘲笑跑了一百步的人,那怎么样呢?

6.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参考答案:大王您不要归罪于农事收成,这样,普天下的百姓就会投奔到您这儿来了。

五、简答题

1.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梁惠王所谓的“尽心”,实际上与邻国国君的治国方法只有量的差别而没有本质上的不同。

2.本文在结构上是围绕什么问题论述的?

参考答案:本文在结构上围绕着“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的问题展开论述的。

3.在本文中孟子阐述的仁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参考答案:划分宅基,发展家畜,分配土地,加强教育,使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4.最能体现孟子民本思想的是哪三句话?

参考答案:“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六、分析题

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然后网答问题。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元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日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盂子在这里提出了哪两个方面的施政措施?

参考答案: 一是经济上,使民有“恒产”:五亩之宅、百亩之田(含畜禽)即是。孟子认为“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孟子·滕文公上》)。二是教化上,搞好学校教育,调艇人的行为准则。

(2)“五亩之宅”、“百亩之田”针对的是什么样的社会现实?反映了孟子什么样的经济思想?

参考答案:针对的是土地兼并加剧、民众失去生活来源的现实。反映了孟子力图恢复传说中的井田制度的经济思想,即《孟子·滕文公上》所云“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井田制可能是乌托邦,也是一种倒退。

(3)这段话在语言上采用了哪种修辞方法?

参考答案:排比

2.阅读下列这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入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狗彘食人食”、“涂有饿莩”的描述,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参考答案:反映了当时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社会现实。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的描述,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参考答案:对比方法。

(3)这段话中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请写出喻体和被喻体。

参考答案:喻体:“刺人而杀之,日:‘非我也,兵也’”;被喻体:“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第2篇:深宅活寡范文

关键词:特色德育活动;丰富;生成性;过程性;体验性

近年来,我校始终以陶行知的求真思想、生活教育理论和创造教育为指导,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从培养学生自我管理、主动学习和创新能力为着眼点,营造育人氛围,多年来“家乡好孩子”活动一直是我校的特色德育活动,得到了社会的认同,赢得了良好的声誉,起到了“一手牵百手,小手拉大手”的“反哺”效应。

一、自主参与,增强“家乡好孩子”的主人翁意识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于每一名小学生的言行举止上都提出了详细而规范的要求。但在实际生活中,有些同学却常常是“说归说,做归做”。为了使学生们人人都能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就让学生人人参与校园管理。

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针对学校门口小店小摊多,学生随手扔垃圾现象多、学生佩戴红领巾情况差的情况,我让学生当“红领巾监督岗”。从卫生早读、两操纪律等方面入手,我在班上建立了“人人岗位责任制”。由班中队员进行检查和评分,确保每一位队员在一个学期内都能担任一次值班干部,主动地参与到校园的管理中来。队员们学会了用一个管理者的目光来审视自己,反思自己的日常行为习惯。换位思考的结果,让每个队员都受益匪浅。同时,全体同学在角色实践中体验了管理的快乐与艰辛,增强了主人翁意识,提高了他们的自律能力。

二、搭建舞台,展示“家乡好孩子”的才能

陶行知先生说过:“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所以,我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利用丰富的港文化资源,以港文化为“家乡好孩子”活动的载体,为学生们搭设了一个又一个展示各自才能的大舞台。例如学校开展“三模”创意活动来弘扬创新港“船文化”“桥文化”和“住宅文化”。在师生全员参与走进港,调查实践,收集信息资料,铺设“三模”制作的基础。实地调查,观察研究港地区的桥、房、船的建筑特点,围绕主题进行小课题研究,获得实践研究的过程体验,使自己的创意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用自己的经验智慧去打造、创新港的“船文化”“桥文化”“住宅文化”。学习关于“船、桥、宅”的有关知识,纸模兴趣活动,班上人人参与,开展“造桥、造船、建宅金点子”活动。宣传橱窗成了同学们“露一手”的舞台,凭借港文化的优势资源,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制作了生动活泼的作品。作品不定期更换,图、文、物并茂,知、趣、情结合,展示着孩子们永不枯竭的畅想和乐趣。

此外,学校的“红领巾电视台”也是给学生们展示特长的舞台。从台长、副台长到摄像,从主持人、播音员到小记者、小编辑,都由学生自己担任。学生自己采访、编辑、主持、播节目。小小电视台,使一大批小小演播员在竞争中锻炼,在锻炼中成长,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和自我的价值。

三、利用阵地,丰富“家乡好孩子”的情感体验

德育阵地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因地制宜地利用这些渠道,寓教育于活动中,架设道德情感的桥梁,学生从道德认知到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之间的道路才可以通畅起来。它能使学生信服、震撼、感动,它能以稳定的状态贮存在学生的内心世界,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为了使学生感受到民工子弟学校的学习条件艰苦,我班与民工子弟学校的“手拉手”活动没有停留在倡议发动、学生捐款捐物、表扬学生的层面上,而是注重情感的沟通与体验。我们先后组织学生互访,让学生看一看简陋的教室、贫困的家庭,听一听同龄人美好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这样,学生们都从内心渴望伸出手帮一帮他们,圆他们的读书梦。同学们回到家中把玩过的玩具、读过的书本送给了民工子弟学校的朋友,跳动着的善良和同情之心潜移默化地植根于学生的内心。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要勤俭节约、珍惜劳动成果的道理,利用双休日开展“今天我当家”活动,学生们通过买菜,方知柴、米、油、盐的贵;通过洗衣、做饭,方知父母持家的辛苦。为了让学生体验到孤寡老人生活的孤寂,同学们带着自编自导的节目来到敬老院,看孤寡老人的居住环境,听孤寡老人讲述他们的生活。在教师的带领下,同学们把对老人的关爱,以歌舞的形式表现出来,给老人们带来了欢乐。与此同时,他们也体会到孝敬老人所获得的快乐。

四、开展活动,培养“家乡好孩子”的社会意识

“应当将校门打开,运用社会的力量,使学校进步;动员学校的力量,帮助社会进步。”(陶行知)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走出校门,在社会的课堂中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能力;而社会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注入了活力,产生着影响,学生为社会的进步做出了贡献。

针对油菜秸梗焚烧污染空气、损害地质的现象,在油菜收获时节,同学们来到了田野,除了能亲眼看到农民的忙碌,还目睹了油菜秸梗焚烧后烟雾弥漫的情景,闻到了空气中呛人的气味。学校适时发出了不在野外焚烧油菜秸梗的倡议,全镇学生自觉地当起了自己家、亲朋好友及邻居的小监督员。

每当植树节、世界无烟日、环境日等,学校让学生到社区进行环保宣传活动,打扫小区楼道,到绿化带捡垃圾,为绿化挂上“爱护花草树木”的牌子;还有的深入群众采访,了解周边地区的水资源污染原因,对如何有效改变水质进行计划、设想,通过作文或书信表达自己的意见与建议。

第3篇:深宅活寡范文

关键词:住宅房地产;市场供求;垄断;勒纳指数

近年来,新疆的住宅房地产市场发展很快,部分城市的房价上涨幅度和速度都居全国前列。在人们越来越感到买不起住房的同时,许多新楼开盘处却排起了拿号长队,是否当前新疆普遍出现了住宅供给不足,房价攀升呢?本文就是通过确凿的统计数据来验证新疆住宅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并分析当前住宅市场存在的垄断特征和性质,以厘清一些不正确宣传,为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监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一、新疆住宅市场供求关系的动态演化分析

1.概念界定。本文所研究的市场供给和需求是指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根据经典经济学理论,有效供给指的是在一定的市场价格水平下,生产厂商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产品数量,有效需求指的是在一定的市场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2.指标和数据。本文通过实际供求比来反映市场长期供求情况,短期供求比来反映当年市场供求情况。在住宅房地产市场上,由于存在预售制度,所以有效供给既包括已竣工住宅也包括各种在建施工面积。在本文数据中“本年新增供给住宅面积”是根据新疆统计年鉴上“本年施工面积”得来。根据指标解释,本年施工面积是指“报告期内施工的全部房屋建筑面积。包括本期新开工面积、上期跨入本期继续施工的房屋面积、上期停缓建在本期恢复施工的房屋面积、本期竣工的发光物面积及本期施工后又停缓建的房屋面积。实际供给就是上年空置面积加上本年新增供给面积,也就是有效供给。有效需求采用的代表指标比较简单,每年的销售面积就是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实现的市场需求,所以用本年销售面积代表有效需求。鉴于竣工率直接影响当年住宅市场的现房供给能力与消费者的购买预期,因此用当年竣工面积代表短期供给,同时参照当年竣工率进行分析。数据来源于1997—2010年《新疆统计年鉴》。各指标的计算如下:

有效供给=上年空置面积+本年新增面积

有效需求=实际销售面积

实际供求比=有效供给/有效需求

短期供求比=本年竣工面积/本年销售面积

竣工率=本年竣工面积/本年施工面积

3.长期供求变化。下图反映了1996年以来新疆住宅市场的实际供求情况。

从上页图1可看到,自1996年以来,新疆的实际供给面积和有效需求面积的规模都逐年扩大,供给增长的年平均增速为27.03%,需求增长的年平均增速为28.83%,需求增长的速度略高于供给增长速度,但市场年均供给总量约是需求总量的2倍以上。新疆住宅房地产市场的供给数量是非常充足的,为什么近几年来各地都有住宅市场热销、排队领号、供不应求的局面呢?这是否与开发商控制开发节奏与竣工率有直接关系呢?

4.短期供求变化。因为2004年以来新疆房地产市场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因此主要依据2004—2009年的数据计新疆住宅市场供求比情况(图2),我们从中可以发现一些规律。实际供求比一直大于短期供求比,而且这个趋势愈演愈烈,每年的竣工率都在下降,也就是说实际供给非常充足,但由于竣工率低下,造成现房销售紧缺,再加上开发商的捂盘惜售,人们不得不排队购房。

因此可以认为,开发商对开发节奏的蓄意控制掩盖了市场供大于求的事实,造成短期住宅市场供不应求局面。因此我们有理由怀疑新疆的住宅房地产市场存在着垄断,而开发商的市场垄断是造成房价飙升的重要推手。

二、新疆住宅房地产市场的垄断性分析

(一)研究方法:勒纳指数及其性质

如何来衡量市场的垄断程度呢? 在产业组织理论中,判断市场垄断程度和市场势力通常要用到行业集中程度指标,具体的方法有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集中度比率、厂商规模不等性的度量等等。但是,这些方法在测算市场垄断程度时,均要求掌握市场相关行业企业的具体情况,这需要进行大量的专项统计,而中国目前的统计数据还无法满足这方面的要求。而勒纳指数(Lerner Index)则是衡量市场势力的一个很好的指标。根据勒纳指数(Lerner Index)的公式:

LI=1/|ε|=(P-MC)/P。其中,ε为市场的需求价格弹性,P为市场价格,而MC则表示商品的边际成本。目前,国内已有学者利用这个指标来研究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垄断程度问题,如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1]和况伟大[2]的研究都是利用公式的后一个形式,将房地产业的平均成本(AC)近似替代边际成本(MC)进行计算而得到的结果。研究表明,近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勒纳指数均在0.4以上,这表明中国房地产商品价格已经严重偏离了边际成本。我们更倾向于李宏瑾 [3]的观点,通过测算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来间接地得到勒纳指数。纳勒指数表明,市场竞争和垄断程度取决于商品的需求弹性:弹性越大,市场产品之间越具有竞争性,价格标高的程度越低,垄断的边际利润便越小,即垄断程度就越小;反之,弹性越小,垄断价格标高程度就越高,垄断程度就越高。因此,首先对房地产市场的需求价格弹性进行测算,并由此得到勒纳指数,来判断新疆住宅房地产市场的垄断程度。

(二)变量、数据及模型设定

1.变量、数据和来源。为了测算勒纳指数,我们需要对住宅房地产需求价格弹性进行测算,这样需要两个变量:房地产需求变量与房地产价格变量。在统计年鉴中商品房屋销售面积可反映房地产市场的实际需求状况,商品房屋销售价格可反映房价。用D作为房地产需求变量的标识,以HP作为房地产价格变量的标识。本文有关商品房屋销售和房价等方面数据全部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编制的《新疆城市三十年(1978—2008)》和《新疆人民生活六十年(1949—2009)》。由于中国真正全面推进房地产商品市场化改革是从1998年开始的,因此我们主要考察1998—2008年间新疆13个城市的数据(详略),这13个城市分别是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石河子市、吐鲁番市、哈密市、昌吉市、伊宁市、塔城市、阿勒泰市、博乐市、库尔勒市、喀什市和阿克苏市,对不同城市的住宅房地产市场垄断程度进行比较。

2.模型设定。根据1998—2008年间新疆1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建立如下的变系数模型:

ln(Dit)=αi+βi×ln(HPit)+uit。

其中Dit和HPit分别是实际销售面积和住宅销售均价,βit反映了不同地区的住宅需求价格弹性。截距项αi和弹性系数βi都不相同,随机误差项uit 之间相互独立,且满足均值为零,同方差的假设。

(1)检验一:考察新疆13个城市在1998—2008年各时期住宅房地产市场的纵向需求价格弹性。假定模型是时期变系数模型,然后对其进行估计。通过EVIEWS6.0软件运算得到模型估计结果(见下页表1):发现模型判定系数R2=0.67,调整后的R2=0.61,说明该住宅需求价格弹性模型可以解释60%以上的住宅需求水平,而且各年度价格解释变量在模型中的显著水平都超过了99 %(对应的Prob值均小于1%)。总体来看模型的拟合度较好。将各年度住宅需求的价格弹性变化归纳如下,并进一步计算得到反映市场垄断程度的纳勒指数。从表2可以看出,新疆住宅房地产市场的纳勒指数有逐年提高的趋势,由1998年的0.13增加到2008年的0.30。我们在判断市场的垄断程度时,纳勒指数在0~1之间,数值越大,垄断性越强。况伟大(2004)分别测算了1996—2002年各年北京、深圳、上海和天津四城市的勒纳指数;表明北京市的勒纳指数均在0.6以上,是四个城市中垄断程度最高的,上海市的勒纳指数则在0.4左右,是四个城市中垄断程度最低的,而深圳和天津房地产市场的垄断程度则居于京沪两城市之间。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新疆的住宅房地产市场总体垄断特征并不明显,但需要防控这种垄断趋势的继续发展。

(2)检验二:样本选择。考察新疆13个城市在1998—2008年各时期住宅房地产市场的横向向需求价格弹性。假定模型是截面变系数模型,然后对其进行估计。通过EVIEWS6.0软件运算得到模型估计结果(略),发现模型判定系数R2=0.72,调整后的R2=0.71,说明该住宅需求价格弹性模型可以解释70%以上的住宅需求水平,而且各年度价格解释变量在模型中的显著水平都超过了98 %(对应的Prob值均小于2%)。总体来看模型的拟合度较好。将各城市住宅需求的价格弹性变化归纳如下,并进一步计算反映市场垄断程度的纳勒指数(见表3)。

通过各城市的纳勒指数比较发现,市场垄断程度最高的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市,纳勒指数均在0.4以上,其次是伊宁市、阿克苏市和库尔勒市,纳勒指数均在0.35左右。市场垄断程度最低的是克拉玛依市,纳勒指数仅为0.11。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市是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的核心,随着乌昌一体化的进程以及环乌鲁木齐市大都市圈的形成,住宅房地产市场需求会更加旺盛,对于逐利的开发商而言,这是一块大蛋糕,很容易形成价格联盟默契,控制开发节奏、捂盘惜售,抬高房价。

(三)讨论:新疆住宅房地产市场垄断的性质

对于上面的分析结论,有些学者可能会提出异议,根据就是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新疆住宅房地产市场上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数量已经大幅增加,市场垄断度应是有所下降的。一些政府官员和学者甚至认为新疆房地产市场集中度太低,企业规模太小,要政府采取措施加以提高。但是我们对此持反对意见,因为房地产具有特殊的商品性质,住宅市场的竞争程度不会因为企业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相反是趋于价格合谋式的市场垄断。

1.住宅市场垄断的基础:商品的高度异质性。对于住宅市场,没有任何两宗物业是完全相同的。产品的差别使每一个厂商所提供的产品都是与众不同的,因而开发商每开发一个小区或一座大厦都实质上成为该物业的垄断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该产品的价格,这就构成了市场中的垄断价格。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房地产产品差异性较许多寡头垄断行业的产品差异性大得多。因此,随之带来的是房地产垄断竞争的企业数量可能多于其他寡头垄断行业的企业数量,但是房地产行业的垄断力量却强得多。

2.住宅市场垄断的新形式:价格合谋。对住宅业而言,开发商形成的“联盟”主要是“价格联盟”。这是因为:如果房价下跌,不仅减少了开发商所能获得的利润,而且更严重的是消费者会对住宅市场价格产生降价预期,越跌越不买,这样,就会陷入房子越便宜越卖不出去的尴尬境地。因此,开发商不敢轻易降低房价。现阶段开发商开发商不打价格战。在默契合谋的定价机制作用下,使房地产价格呈现非正常刚性和价格居高不下的格局。即便供求发生变化,房地产降价的幅度和速度也大大小于需求下降的幅度和速度,价格难以起到调节供求的杠杆作用[4]。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乌鲁木齐市的住宅价格这几年涨幅居全国首位的现象。

三、结论

进入2004年以来,新疆各地住宅房地产市场发展都很快,长期来看供大于求,但各地的当年竣工销售比都在逐年下降,大多不足1,呈现出短期供给不足趋势。通过实证分析发现目前新疆住宅房地产市场已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垄断,并有逐年加深趋势,局部地区有较明显的垄断特征,垄断形式主要是价格合谋。市场垄断程度最高的是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市,其次是伊宁市、阿克苏市和库尔勒市。政府应高度重视和防控这种垄断趋势的继续发展,重点调控管理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市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市场的良性竞争。

参考文献:

[1]汪浩,王小龙.通过公共产品的供给调控房地产市场[C].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内部讨论稿系列,No1C2004012,2004,(8).

[2]况伟大.垄断、竞争与管制——北京市住宅业市场结构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3]李宏瑾.中国房地产市场垄断程度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5,(3).

第4篇:深宅活寡范文

[关键词]老子;知足;汉代;和谐社会

“知足”思想既是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老子思想的一个核心思想。“知足”思想在汉代影响甚大。本文拟就“知足”思想的内涵及其风行汉代的情况做一初步探讨。

一、“知足”的含义

“知足”思想在《老子》中有以下几处直接的记载。《老子》33章:“知足者富。”44章:“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46章:“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楚简本《老子》中有“夫亦将知足,知足以束,万物将自定”。的话。

老子的“知足”思想包含的涵义主要有:(1)求内不求外,追求纯真的本性和精神的富有,而对外在的名利看得很淡。“知足者富”,三国时期的王弼注曰:“知足者,自不失,故富也。”主要是从精神层面而非从物质层面来说的。因为“知足”,则精神不受贪欲的扰动。王弼在46章做注时说:“天下有道,知足知止,无求于外,各修其内而已”,强调了追求内在精神富有的重要性;(2)名利和钱财是身外之物,是守不住的,过分的追求和占有必定丧失也多,因为你过多占有财富违背了财货流通的原则,是不符合天道的。王弼注曰:“甚爱,不与物通;多藏,不与物散。求之者多,攻之者众,为物所病,故大费、厚亡。”因此对名利的占有要适可而止,要知足,这样才能“长久”;(3)人性的最大弱点在于贪得无厌,永不满足。要做到“知足之足,常足矣”,必须要做到寡欲,知道满足。王弼在第20章做注时说:“无欲而足”、“自然而足。”(4)对于侯王等统治者而言,其欲望有时候会造成很大的祸害,所以必须用“知足”来约束他们的欲望,这样万物才会自然安定。

胡寄窗先生从经济的角度认为,老子的“知足”与否主要取决于人对财富标准的主观认识,关键在于“寡欲”。他在“老子中的经济思想”一节中说:“寡欲的具体表现是‘知足’。老子学派把知足看得非常重要,以为知足可以决定人们的荣辱、生存、祸福。……不仅如此,他们并将知足作为主观上分辨贫富的标准。如知足,则虽客观财富不多而主观上亦可自认为富有,‘知足者富’,‘富莫大于知足’。因为知‘足’之所以为足,则常足矣,常足当然可以看作是富裕。反之,客观财富虽多,由于主观的不知足,贪得无厌,能酿成极大的祸害。从这里可以看出老子的财富观决定于主观的知足与不知足,亦即决定于‘欲不欲’,所以带有唯心主义色彩。但他们很重视客观刺激产生欲望之作用。如他们说‘乐与饵,过客止’。寡欲与知足是不可分割的,未有能寡欲而不知足者,亦未有不寡欲而能知足者。老子提出寡欲、知足,对当时当权贵族的无厌欲求是一个强烈的抗议。”胡寄窗先生所论,很有道理。《韩诗外传》卷五说:“福生于无为,而患生于多欲。知足,然后富从之。……贪物而不知止者,虽有天下,不富矣。”《韩非子·六反篇》说:“桀贵在天子而不足于尊,富有四海之内而不足于宝,君人者虽足民,不能足使为天子,而桀未必以天子为足也。”夏桀虽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却仍不满足,主要在于他的贪欲太多。“知足”要求内而不要求外,要过“为腹不为目”的生活,减少贪欲,过简单清净的“寡欲”生活,如此,自然会“知足”。

老子正是想通过自己的著作告诫人们,特别是那些掌握政权的奴隶主贵族,对物质财富的占有欲要适可而止,要知足,否则,贪欲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必然会自取其辱,必然会遭受严重的损失,包括物质方面的损失,当然也包括社会地位和精神心态等方面的损失。

二、汉代“知足”之风的形成

汉初,黄老无为思想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无为并不是行政的不作为,而是“不妄为”,是“寡欲”“知足”,它主要是针对秦朝“有为”而言的,秦之“有为”主要表现在“妄为”,即贪欲无厌,大兴土木,不恤民力。如:修始皇陵,建阿房宫,筑长城,修驰道等等。汉朝统治者总结秦朝灭亡的教训,最直接也是最深刻一条就是秦朝统治者的“有为”和“不知足”。所以,汉初,统治者反其道而行之,把老子思想作为国家统治思想,大力提倡并积极践行老子“知足”思想。国家“知足”,固守而不外拓,与匈奴和亲,对于匈奴的扰边,只是“令边备守,不发兵深入”;统治者“知足”,清心寡欲,无为而治,土木不兴,宫室不修,衣不曳地,帏帐无绣,真真地是体现了“与民休息”。

史载“孝惠皇帝、高后之时,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汉文帝更是以知足著称,史载“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他曾经想建造一个露台,召来工匠一问,需要花费百金,于是停止建造。他还经常穿着粗布衣服,为了节省布料,规定其夫人的衣服长不得拖地,帏帐不得纹饰绣花,即史籍所载“上常衣绨衣,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帏帐不得文绣”。他还规定自己的陵墓当中一律使用瓦器,不得使用金银铜锡,“欲为省,毋烦民”。汉景帝在诏书中也颂扬汉文帝知足节俭,说他“减嗜欲,不受献”。司马贞在[索隐述赞]中称颂汉文帝“绨衣帅俗,露台罢营。……霸陵如故,千秋颂声”。自汉朝建立到汉文帝时期,统治者的知足节俭已经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赢得了老百姓的拥护,即太史公所谓“德至盛矣”。

汉景帝继续大力提倡知足理念,他在后元二年(前142年)五月的诏书中严厉批评贪得无厌之徒,表扬寡欲知足的廉士,下令从廉士中提拔官员:“人不患其不知,患其为诈也;不患其不勇,患其为暴也;不患其不富,患其亡厌也。其唯廉士,寡欲易足。……亡令廉士久失职,贪夫长利。”

曹参为齐相,用黄老之术治国,获得贤相之名。待到萧何死后,曹参入京为汉相,竭力推行老子治国思想,选官任人只选那些忠

厚老实不善言辞者,凡是巧言花语追名逐利之徒,概不予录用。因为忠厚老实之人往往比较知足,而欲务声名之人往往贪欲无厌。《史记·曹相国世家》对此有记载:“择郡国吏木詘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

     在国家大政方针的支撑下,经过汉初几代人的努力,社会风气焕然一新。有班固的“赞”为证: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汉文帝的“恭俭”就有深深的寡欲知足之意,他穿粗布衣服的目的也如司马贞所言,是为了“帅俗”,即要做知足的表率,引导社会大众俭约知足,进而形成俭约知足之社会风气。汉景帝继续倡导和贯彻推行“知足”理念。“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表明一种全新的社会风气已经形成,以俭约寡欲为基本特征的“知足”风尚无疑是社会新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汉代“知足”之风的表现

在汉代,“知足”理念深入人心,践行“知足”思想成为一种社会风尚。许多人把“知足”思想实实在在地付诸于行动,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下面仅就汉代“知足”之风熏陶下的世人名利观与处世态度略作探讨,冀以窥斑见豹之效。

(一)汉代“知足”之人的名利观

在“知足”之风影响下,汉代许多人淡泊名利,视富贵、钱财等外在事物如浮云,追求心灵的宁静和精神的富有。西汉的刘德、疏广、严君平,东汉的张霸、折像都是比较典型的“知足”人物。

刘德,西汉人。昭帝时的大将军霍光,总揽朝政,权倾朝野,想把女儿嫁于刘德,刘德深知“持而盈之,不如其已”的道理,自持“知足”之计,坚决拒绝了霍光的美意。《汉书》卷36《楚元王传》载刘德:“修黄老术,有智略。少时数言事,召见甘泉宫,武帝谓之‘千里驹’。昭帝初,为宗正丞,杂治刘泽诏狱。父为宗正,徙大鸿胪丞,迁太中大夫,后复为宗正,杂案上官氏、盖主事。德常持《老子》知足之计。妻死,大将军光欲以女妻之,德不敢取,畏盛满也。”在对待财产的问题上,刘德也深知“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的道理,从不聚敛钱财,而是散财于人。《汉书》卷36《楚元王传》载:“德宽厚,好施生,每行京兆尹事,多所平反罪人。家产过百万,则以振昆弟宾客食饮,曰:‘富,民之怨也。”’

西汉宣帝时期,疏广为太子太傅、其侄子疏受为太子少傅。“父子并为师傅,朝廷以为荣。”但疏广自知“知足不辱”的道理,急流勇退,荣归故里。《汉书》卷71《疏广传》载:“(疏)广谓(疏)受曰:‘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今仕官至二千石,宦成名立,如此不去,惧有后悔,岂如父子相随出关,归老故乡,以寿命终,不亦善乎?’受叩头曰:‘从大人议。’即日父子俱移病。满三月赐告,广遂称笃,上疏乞骸骨。上以其年笃老,皆许之,加赐黄金二十斤,皇太子赠以五十斤。公卿大夫故人邑子设祖道,供张东都门外,送者车数百两,辞决而去。及道路观者皆曰:‘贤哉二大夫!’或叹息为之下泣。”疏广深知“多藏必厚亡”的道理,回到家乡后,散财免祸,不给子孙留下过多的财产,目的是希望自己的子孙将来能自食其力,少犯错误。《汉书》卷71《疏广传》载:“广既归乡里,日令家共具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数问其家金余尚有几所,趣卖以共具。居岁余,广子孙窃谓其昆弟老人广所爱信者曰:‘子孙几及君时颇立产业基址,今日饮食费且尽。宜从丈人所,劝说君买田宅。’老人即以闲暇时为广言此计,广曰:‘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共衣食,与凡人齐。今复增理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惰耳。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吾既亡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又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以尽吾余日,不亦可乎!’于是族人说服。皆以寿终。”

严君平,西汉人,卜筮于成都市,因势利导,教人为善,而且每日“阅数人,得百钱足自养”,从不以盈利为目的。在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以后,就讲授《老子》,追求精神的富有。《华阳国志·蜀郡士女》载:“严遵,字君平,成都人也。雅性澹泊,学业加妙,专精大《易》,耽于《老》、《庄》。”《汉书》卷72《王贡两龚鲍传》载:“其后谷口有郑子真,蜀有严君平,皆修身自保,非其服弗服,非其食弗食。成帝时,元舅大将军王凤以礼聘子真,子真遂不诎而终。君平卜筮于成都市,以为‘卜筮者贱业,而可以惠众人。有邪恶非正之问,则依蓍龟为言利害。与人子言依于孝,与人弟言依于顺,与人臣言依于忠,各因势导之以善,从吾言者,已过半矣。’裁日阅数人,得百钱足自养,则闭肆下帘而授《老子》。博览亡不通,依老子、严周之指著书十余万言。”

东汉时期的张霸,蜀郡成都人。和帝时期为会稽太守,政绩卓著,但张霸深知“知足不辱”的道理,急流勇退,致仕归乡。《后汉书》卷36《张霸传》载张霸:“永元中为会稽太守,……霸始到越,贼未解,郡界不宁,乃移书开购,明用信赏,贼遂束手归附,不烦士卒之力。童谣日:‘弃我戟,捐我矛,盗贼尽,吏皆休。’视事三年,谓掾史曰:‘太守起自孤生,致位郡守。盖日中则移,月满则亏。老氏有言:“知足不辱。”’遂上病。”

折像,东汉人,生于豪富之家,史书记载他的父亲折国“有赀财二亿,家僮八百人”。折像从小就心地善良,长大后深受老子道家思想的影响,散家财周济穷人。史载:“幼有仁心,不杀昆虫,不折萌牙。能通《京氏易》,好黄老言。及国卒,感多藏厚亡之义,乃散金帛资产,周施亲疏。或谏像日:‘君三男两女,孙息盈前,当增益产业,何为坐自殚竭乎?’像曰:‘昔斗子文有言:“我乃逃祸,非避富也。”吾门户殖财日久,盈满之咎,道家所忌。今世将衰,子又不才。不仁而富,谓之不幸。墙隙而高,其崩必疾也。’智者闻之咸服焉。”折像有感于《老子》的“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咎莫大於欲得;祸莫大於不知足”的道理,散财于民。从折像所说的“盈满之咎,道家所忌”话语可以看出,折像对“知足”思想有深刻的认识。折像所说的“不仁而富,谓之不幸”一语,更是发人深省、令人惊醒。

(二)汉代“知足”之人的处世态度

在“知足”之风影响下,汉代人谦退、处下,远离权势和名利,在处世态度上值得后人学习。

汉初名臣张良帮助刘邦夺取了天下,当刘邦要重重封赏张良的时候,张良却谢绝了刘邦的美意。《史记》卷55《留侯世家》载:“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日:‘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高祖刘邦要封张良三万户,但张良却很谦虚,说自己没什么功劳,出的计策也是碰巧用上了,自己能分封在留县就心满意足了。最后张良被封为留侯,食封万户。深受道家思想影响的张良对自己的“封万户,位列侯”现状非常“知足”,他晚年曾说自己:“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雠强秦,天下

 

振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於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与张良同时代的韩信自恃功高,被封为淮阴侯后,牢骚满腹,好不知足,最后落得一个身败名裂的下场。而张良却淡然处之,非常知足,深得高祖刘邦、吕后的信任和器重,得以善始善终。

汉初的另一名臣萧何,深知盈满招祸的道理,生活上很是知足,为人谦退、做事谨慎。《史记》卷53《萧相国世家》载萧何:“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曰:‘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汉武帝时期的名臣郑当时,深受道家“知足”思想影响,谦退、处下,廉洁奉公,不治产业,与人为善。《史记》卷120《郑当时列传》载郑当时:“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然其馈遗人,不过算器食。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其推毂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於己。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卒后家无余赀财。”

西汉末年的著名学者扬雄,青少年时代曾经跟随道家学者严君平学习,并深受老子思想的影响,不慕名利,不求富贵,安于贫贱,埋头著述。《汉书》卷87《扬雄传》载扬雄:“少而好学,不为章句,训诂通而已,博览无所不见。为人简易佚荡,口吃不能剧谈,默而好深湛之思,清静亡为,少耆欲,不汲汲於富贵,不戚戚於贫贱,不修廉隅以徼名当世。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如也。自有大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顾尝好辞赋。”扬雄“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如也”,体现了“知足者富”的思想,在基本生活物质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主要追求精神的富有。

扬雄尽管后来到京师做了郎官,但仍“恬于势利”,安于贫贱。“初,雄年四十余,自蜀来至游京师,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奇其文雅,召以为门下史,荐雄待诏,岁余,奏《羽猎赋》,除为郎,给事黄门,与王莽、刘歆并。哀帝之初,又与董贤同官。当成、哀、平间,莽、贤皆为三公,权倾人主,所荐莫不拔擢,而雄三世不徙官。及莽篡位,谈说之士用符命称功德获封爵者甚众,雄复不侯,以耆老久次转为大夫,恬於势利乃如是……家素贫。”

东汉光武帝刘秀深受道家“知足”思想影响,在施政方针上提倡节俭;减轻田租,减轻刑法,释放奴婢,与民休息。《后汉书》卷1《光武帝纪》载刘秀之语:“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实际上就是按照道家思想施政。光武帝在生活方面很是“知足”,《后汉书》卷76《循吏列传:序》载:“光武长于民间,颇达情伪,见稼穑艰难,百姓病害,至天下已定,务用安静,……身衣大练,色元重彩,耳不听郑卫之音,手不持珠玉之玩,……其以手迹赐方国者,皆一扎十行,细书成文。勤约之风,行于上下。……能内外匪懈,百姓宽息。”他所穿“大练”是一种不染色的白绢,其它衣服色彩也很单调;作为皇帝能够做到“耳不听郑卫之音,手不持珠玉之玩”,说明他的“知足”已经达到了很高境界。

东汉初年的不少功臣深受“知足”之风影响,知足寡欲,为人谦退,生活俭朴,远离权势和名利,朝野上下出现了一片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后汉书》卷15《李通传》载李通“布衣唱义,助成大业,重以宁平公主故,特见亲重。然性谦恭,常欲避权势。”《后汉书》卷16《邓禹传》载邓禹:“天下既定,常欲远名势。有子十三人,各使守一艺。修整闺门,教养子孙,皆可以为后事法。资用国邑,不修产利。帝益重之。”《后汉书》卷17《贾复传》载贾复:“知帝欲偃干戈,修文德,不欲功臣拥众京师,乃与高密侯邓禹并剽甲兵,敦儒学。帝深然之,遂罢左右将军。”《后汉书》卷16《寇恂传》载寇恂:“经明行修,名重朝廷,所得秩奉,厚施朋友、故人及从吏士。”《后汉书》卷17《冯异传》载冯异:“为人谦退不伐。”《后汉书》卷18《吴汉传》注引《东观记》曰:“汉但修里宅,不起第。夫人先死,薄葬小坟,不作祠堂。”《后汉书》卷18《陈俊传》载陈俊:“俊抚贫弱,表有义,检制军吏,不得与郡县相干,百姓歌之。”《后汉书》卷20《祭遵传》载:“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赏赐辄尽与士卒,家无私财,身衣韦绔,布被,夫人裳不加缘,帝以是重焉。”“临死遗诫牛车载丧,薄葬洛阳。”从这些功臣淡泊名利的思想倾向与小心谨慎的处世态度中,我们可以看出“知足”思想对当时社会的影响有多么深刻。

除了功臣外,东汉时期还有不少人物深受“知足”之风的影响。他们清静寡欲、道德高尚、不慕荣名,并以自己的行为感化、教育周围的人。《后汉书》卷2l《任光传》载任隗“少好黄老。清静寡欲,所得奉秩,常以赈恤宗族,收养孤寡”“义行内修,不求名誉”;《后汉书》卷32《樊宏传》载樊宏同族曾孙樊准“父瑞,好黄老言,清静少欲。准少励志行,修儒术,以先父产业数百万让孤兄子。”《后汉书》卷39《淳于恭传》载:“淳于恭字孟孙,北海淳于人也。善说《老子》,清静不慕荣名。家有山田果树,人或侵盗,辄助为收采。又见偷刈禾者,恭念其愧,因伏草中,盗去乃起,里落化之。”

四、结束语

老子“知足”思想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明成果之一。老子思想在汉初成为国家施政的指导思想,对汉代社会影响巨大。有汉一代,“知足”之风熏染甚盛,躬身践行老子思想尤其是老子“知足”思想者甚多。他们是思想的智者,行动的楷模。他们淡泊名利,视富贵、钱财等外在事物如浮云,追求心灵的宁静和精神的富有;在处世态度上,他们为人谦退,生活俭朴,与人为善。他们不仅建立了自己和谐的人际关系圈,而且也影响并促进了社会的和谐。

以古为鉴,我们应该积极学习汉代“知足”者的名利观念和处世态度,大力宣传“知足”思想,培育“知足”风尚,让越来越多的人正确领会并努力实践“知足”思想,促进人与人之间的诚信友爱,减少人与人之间因“不知足”而引起的种种矛盾与斗争,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参考文献]

[1]李耳,老子[m],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3.

[2]尹振环,楚简老子辨析[m],北京:中华书局,2001.

[3]王弼,注,楼宇烈,校释,老子道德经注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8.

[4]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上)[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5]周廷窠,韩诗外传(附补逸校注拾遗)[m],北京:中华书局,1985.

[6]任峻华,注释,韩非子[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7]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8]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第5篇:深宅活寡范文

首先,寡头为自己创造税收漏洞,因为他们控制政治和立法权。每当听到谈论对富人征税,实际上前10%的富人并不在政治家考虑范围之内,这就是为什么许多美国人听到“对富人实行高税收”的竞选口号时都会嗤之以鼻。

其次,寡头以及一些穷苦国家的独裁者,利用权力将母国的资源榨干,而广大人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但这些独裁者可以很轻易掠夺和破坏整个国家,但他们却获得了美国政府的支持。

根据英国《卫报》的报道,世界超级富豪在税收制度之外的资金至少21万亿美元,并可能高达32万亿美元,其规模甚至比美国经济还大。

麦肯锡前首席经济学家詹姆斯・亨利在避税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他搜集了国际清算银行(BIS)、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机构和私营部门的数据,研究的结果令人震惊。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对“离岸存款”的测算,隐藏的资金大约在21万亿和32万亿美元之间,这些金融资产并不在各国税务机关的监管范围。

税收正义网的约翰・克里斯滕森认为,“这些数字显示了当前税收政策惊人的失败。”真实的不公平状况比官方统计数据要更严重,但美国的政客们仍然在宣传要将财富转移给穷人。

过去30年中,大量的财富被极少数的超级富豪转移到离岸账户。总体而言,全球约1000万人持有离岸资产账户,按照詹姆斯・亨利的分析,21万亿美元的总额中至少有近一半即9.8万亿美元由9.2万名超级富豪持有,这还不包括非金融资产――艺术品、游艇、豪宅。

因为不包括非金融资产,因此实际数量可能是21万亿美元的数倍。我们都看到,世界各地的富豪以及中国的明星大腕使用房屋等有形资产来构建海外银行账户。

在许多情况下,这些资产的总价值远远超过整个国家海外债务的价值。埃及前总统胡斯尼・穆巴拉克后,埃及当局收回了大笔资金,这些资金都被他的家人和密友隐藏到了海外。在其长时间的国内统治时期,穆巴拉克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来积累巨大的财富,而埃及非常大比例的居民仍陷于贫困当中。穆巴拉克就曾是美国政府的亲密盟友,直到他被。

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特别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已经进行了长期而艰苦的生活奋争,近年来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债务减免。但这项研究表明,在很多情况下,如果他们能将自己最富有的公民纳入税网,就可能避免被拖入债务漩涡。例如,石油资源丰富的尼日利亚自1970年以来超过3000亿美元的隐藏财富流出,科特迪瓦则为1410亿美元。

第6篇:深宅活寡范文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产权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契约基础,健全的产权制度供给需要政府发挥积极作用,以弥补市场失灵。但从现行的土地和住宅体制看,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一、混杂和程度不同的土地住宅产权不清

产权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而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的房地产权安排则是土地和房屋资源按照市场经济运行规律进行配置的关键。但是,目前中国的城乡土地和住宅,不论是农村和城郊的集体土地,还是城镇的国有土地,都存在着严重的产权模糊问题。

1.农村和城郊集体土地产权虚化

从城乡土地关系看,农村集体耕地林地宅地产权不清。有六个问题:(1)土地所有者主体及责任与自治性质的村委会组织职能之间的矛盾。村民委员会,是经村民选举、民政部门认定的村民自治组织,它不是有经营权、核算权、收益权、负债权、负有限责任的企业法人,不是有税收权、支出权和负债权的政府法人,也不是有资产经营管理权和负债务偿还的社团和事业法人。因此,如果集体土地平等进入市场,由谁作为承担土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交易、出租、入股、抵押、出让等的法律主体?该主体在入股和抵押破产清算中,是负所有权完全被转移的清偿责任,还是负部分使用权被转移的责任,或者是一定时间的使用权被转移的清偿责任?

(2)长期看,许多集体土地所有者――村委会必然消亡,产生未来集体土地所有者缺位问题。从长期来看,行政村和自然村,由于人口的城市化、青年人的迁移及驻村老年人的逐步减少和去世,有些行政村和自然村可能逐步消失,那么以一定规模人口为基础的社会组织――村委会,也就失去存在的基础。如果一块集体土地的出让期为40年,其所有者又消失了,如何收回及再出让?

(3)集体土地产权中,行政村与自然村天赋资源利益差别的矛盾。目前行政村与自然村(村民小组)的架构是从过去大队与生产队继承转变过来的。曾经的经济核算是以生产队为基础,从而许多地方的土地承包是以村民小组为范围进行分配的。一个行政村中,土地旱水、坡平、近远、好劣等,有很大的差别。如果集体土地的内部分配、出让、入股、出租和抵押等以行政村为基础,将会形成行政村与村民小组利益的严重冲突。

(4)集体土地长期使用权的继承权不明确。一是耕地长久使用权能否继承不明确。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这里我们看到,尽管耕地可长期使用,但没有规定继承权。留下的问题是,承包人去世后,会不会收回使用权,而不允许其亲属法定继承?二是集体林地使用权是有限期限,还是长期使用?能否法定继承?三是《决定》提出要保障农户宅基地的用益物权。这句话看国土部门如何理解,如果与《物权法》衔接,则可法定继承;如果国土部门的配套改革方案不这样理解,或者没有统筹起来考虑,则没有继承权。

(5)农民的耕地林地宅地,许多没有确权发证,农村土地资源实际上无法由市场进行配置。市场经济配置耕地林地宅地资源的基础是产权,产权的标志是不动产认定后所发的财产权证,一切由市场配置的出租、流转、入股、抵押、继承等行为,都规定在这张证明资产的契约之中。没有财产权证,根本就无法进行法律意义上的相关双方及多方间的经济行为,而农村土地资源的市场配置,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6)实际的集体土地产权运作中,因为还有党支部,许多行政村,要么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行使所有权,私自出租甚至出售土地,谋取个人和小团体利益;要么成为县乡政府的延伸机构,执行上级部门旨意,强制征用和征收土地和住宅。

2.城镇国有住宅产权年期和混乱问题

城镇土地和住宅资产也存在着一定程度和一些范围的产权不清,甚至存在未经认证的产权。其主要问题有:(1)有限使用年期产权与市场运行的矛盾和隐患。与农户承包耕地和村民宅地的区别是,城镇商品住宅和工商用地为国有土地,由政府有关部门对自然人和法人发放使用财产权证,但不是长期使用产权,而是有限使用年期产权,如50年到70年不等。目前的有限使用年期产权在实际运行中遇到不少问题。典型的如以房养老,有50年使用期限财产权的住宅,使用了40年,剩余10年使用财产权,抵押给银行养老,银行对其评估多少价值呢?如果财产使用权已经到期,人还没有去世,银行发不发养老金呢?如果人去世了,银行拍卖房屋,以收回本息,或者平衡抵押贷款债券化,就剩5年使用财产权,或者使用权已经到期,怎么向市场拍卖呢?国务院关于以房养老方案出台后,有关部门出来解答,说由《物权法》协调。但是,规定国有土地使用期限的法律和部门,是认定和确权不动产的法律和部门,而《物权法》则是法院用来调节的裁定法,不是认定和确权发证的法律,法院也不是不动产的发证机关。诸如此类,如土地和住宅等有限使用年期财产权抵押、入股、买卖、出租等,都有一个市场连续运行与土地使用年期权断裂的冲突;在私人住宅、企业房地、自然人股权等财产继承上,《土地管理法》与《物权法》之间,显然也不协调。

(2)城镇许多土地和住宅产权有多部门和多层级的产权认定,还有相当多的不动产没有得到产权认证。一是多部门多头管理。一般产权由两个部门认定,分别出具《房屋所有权证》和《土地使用权证》,对于住宅也有一些地方由房屋管理部门和土地管理部门统一出具的《房地产权证书》,此外还有相当比例的由军方有关部门颁发产权的军产房。二是产权管理层级混乱。一些集体建设用地上的住宅厂房商地等,则由层级不同的建设、国土部门发放集体属性的产权证,有的是乡政府直接发放的产权证,称之为有证的小产权房。三是没有产权认证。因各种原因,至今还没有产权认证的城镇国有土地住宅,有相当大的规模。另外,目前看来一些在集体土地上建设的,已经长期占有使用的,根本不可能拆除的厂房和住宅,更是没有产权注册登记证明。

(3)城镇住宅,还留有一部分私有的产权。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在过去的宪法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保留了一些城市私有住房,除了自己居住外,还可以有一部分用来出租。1982年修宪,只是规定城镇土地国有,但是在宪法中,包括后来的土地管理法中,也没有对原有私有住宅和土地规定其所有权属,特别对是否废除原有的房屋产权证等事项,没有明确的条文说明。这就造成一系列产权认定、征地拆迁、继承纠纷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

二、城乡分割和政府主导的土地和住宅分配

我们曾经认为土地等自然资源没有价值,不是商品,将土地作为无偿资源进行划拨分配。在城乡土地分配上,《宪法》虽然规定,只有公共利益需要时,才能征用农村和城郊集体土地,但《土地管理法》却规定,除了农村宅基地及其他农村建设用地,所有建设用地,是集体土地的需要先征收为国有,加上原有国有土地再分配,且都由政府进行分配。

1.城乡二元:政府计划垄断分配主导

从建设用地分配看,(1)中央政府计划分配土地资源,地方政府千方百计扩大用地来源。国家高度集中土地资源的配置和管理权力。国土部门每年规划建设用地总量,向各地下达建设用地指标;一定限额以上的建设用地,需要到国务院批准。如《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五条明确规定:“征收下列土地的,由国务院批准:基本农田;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三十五公顷的;其他土地超过七十公顷的。此三条规定以外的土地,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务院备案。”而各地除了国土部门下达的建设用地指标外,不足的部分,往往通过村庄整治、改造未利用的可用土地,增减挂钩、占补平衡的途径,以及填海造地,甚至先租后征等多种来源和办法,增加可分配建设用地资源。

(2)市场城乡二元分割,城市土地为行政寡头垄断型市场分配,农村除了被限制和发育不充分的耕地流转和隐性的宅地买卖等配置外,几乎没有耕地林地宅地市场方式的分配。城市用地,先是全部无偿或者成本价划拨,后是对非公益用地有偿协议出让,再后来是由政府行政寡头垄断进行招拍挂出让,一家卖地,千家竞价,价高者得,一次性收取50年或70年出让金。

(3)经营城市、招商引资、土地财政和寡头出让,形成了持续推高商住房地价,及相对压低工厂等地价的体制和机制。A.许多地方储备建设用地,炒高房价,以土地一定溢价率的标的挂拍,期望出让价高于标的价;如果最后报价低于标的,则以流拍为由,拒绝低价出让。B.对能增加当地GDP和有税收贡献的招商引资企业,虽然也进行招拍挂,但通过压低出让标的价、设定竞标资格、减少竞标企业、先征后返(地方税收部分)等方式,低价格出让。

(4)政府的用地管制缺失和混乱。土地资源的分配有其特殊性,需要规划和用途管制。土地资源的配置完全任由市场自动调节,则会导致各类建设的功能和布局混乱。目前的问题是:A.用地规划由发改委、国土、建设、交通、环境等部门分头进行,各规划间不相协调甚至矛盾和冲突;B.规划重城市,轻农村,城郊没有预先进行,许多地方农村(包括一些城郊地带)的住宅、公益用和集体企业用地等,甚至没有规划,乱占乱建问题非常严重;C.规划实施不严肃,一任地方领导一个建设想法,使得规划变动频繁,拆了建,建了又拆,形成恶性循环。

2.住宅分配杂乱及其政府的强势影响

从城乡住宅用地及住宅分配看,(1)城镇住宅用地分配比例过低以及地方政府和房产商囤积土地饥饿出售,推动房价持续上涨。除了政府上述行政寡头垄断出让分配外,有时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对住宅用地的分配比例过小,特别是地方政府因土地财政,用囤积土地、饥饿供给法拉涨地价;大地产商购买土地后二级囤积,等到房价上涨后,再建设出售,获得较高利润。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调控房价时,控制土地向住房建设分配、控制住宅生产建设方信贷的措施,往往形成下一轮房价的暴涨。

(2)城镇“饥饿供给土地―地房涨价―吸引房屋投机―房再涨价―饥饿供给土地”,形成恶性循环。由于饥饿供地和土地财政推动房价上涨过快,城镇住宅成为增值最快的资产,加之又没有房产税增加持有成本予以抑制,使得商品房成为投机的盛宴,进一步导致房价上涨。

(3)政府参与和主导城镇土地分配力量太强并导致混乱;住宅供给分配不公平,居民间因住宅分配方式和时间不同财富两极分化越来越大;小产权房虽然违规,但在满足城乡居民巨大居住需求方面,功不可没;保障房分配腐败难绝,质量较差,财政恐难以承受。从住宅结构看,目前我国存在房改房、商品房、各类小产权房、经适房和廉租房等。A.房改房居民收益最大。房改房部分,由于获得非常便宜,当房价轮番上涨后,相当于对长期低工资的一种补偿,成为相当多居民积累的财富;B.商品房购买者从财富积累者逐步变成受地方财政出让金税费等和银行贷款利息盘剥的房奴。商品房方式的分配,居民越是较早购买,由于协议价出让,或者地价还较低,价格越低,涨价形成的财富越多;越是较后购买,由于出让金税费的增多,以及高额的银行贷款利率,财产收益和财富积累效应越来越薄,甚至成为不堪承担的负资产。这种压力和恐慌,转化为众多已获得房屋居民盼房价持续上涨的强烈愿望;C.各类小产权房,如农民在集体土地上建设的,部队在军地上建设的,有的工厂和企业在工厂和其他类型用地上建设的等等,估计有70多亿平方米,占整个住宅存量的1/3。从用途管制上讲,许多不符合规划;从住房看,既有一部分投机者和高收入者购买,也有相当多的低收入居民居住。但客观评价,小产权房对于平抑房价、保障居住,功不可没。D.政府也建设经适房、廉租房等,希望保障更多居民实现居者有其屋。但由于是政府主导分配,存在程度不同的价差,寻租空间大,腐败滋生;政府建盖此类房,资金少,加上诸多原因,导致工程质量较差;有时让房产商获得土地时,要求配建,既导致配建部分质量低下,又将其价格损失加在其它商品房的售价之中,抬高房价;中央政府对廉租房转移支付较少,地方政府财政紧张,银行又不愿意进入低收益和低质量资产信贷投放之中,地方政府要么通过各种方式欺骗中央,要么背上沉重的债务和管理负担。

(4)农村宅地及住宅分配方面的问题

农村土地,尽管由农民集体所有,但是其宅基地的分配,并不是村民内部协商后,村里就可以决定的;是否给予申请村民宅基地,还是由政府行政审批分配,属于无偿分配,申请建设住宅的村民并不需要向村集体缴纳获得土地的费用。

村集体中的宅基地分配是按照村民因婚等分户需要、村民申请、政府申批,后来又加村务公开公示等程序进行的。在政府管理不严格的时期和地方,村民也会在承包耕地林地中,在荒坡边角等地中盖房,大部分成为事实上的占有。

与城镇住宅产权不同的是,农村宅基地可以永续使用、实际继承;但按照目前的法律法规,还不能抵押、入股、交易,许多没有产权证书。而在城镇国有土地上建设的住宅,则最长使用期不超过70年,按照土地管理法不能永续使用,但可以抵押、入股、出租、交易和在有限时间内继承,如无特殊原因,均颁发70年以内的有限产权证书。根据法院可以依据的裁定法――《物权法》,到期后可自动接续。但是,此规定没有产权认定法――土地法认定意义上的产权,即法院的裁定不可能得到产权认定部门的产权证书。

由于农村人口的迁移流动,特别是建设用地的紧张,许多地方政府开始进行村庄整治,农民集中居住上楼,以腾出更多的建设用地指标。这实际上是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居住和生活方式的一种转变。但是,从农民的利益来看,由于没有按市价交易,政府在拆迁征用宅基地后,有非常大的利益空间,这部分利益本来至少相当部分是属于农民的。从产权看,如果还是在集体用地上建设的住宅楼,农民仍然有永续使用权,但没有可上市交易等国有产权证书;如果是征用为国有的土地上所建,按照土地管理法,则只有有限使用年期产权。

第7篇:深宅活寡范文

“形神合一”是中医基础理论中重要的学术思想之一,也是反映中医学整体观念特点的一个方面。形,指形体,包括人体的脏腑、皮肉、筋骨、脉络及充盈其间的精血。形是一切生命活动之宅;神,指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包括神、魂、意、志、思、虑、智等。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形神观认为:神是形的产物,形是神的物质基础,两者既对立又统一。中医学提出“形神合一”,乃是强调形与神的密切联系的辩证关系。正如范缜《神灭论》所说:“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张景岳在《类经》中也说:“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无形则神无以生,无神则形不可活”。《内经》认为,只有“形与神俱”,“形体不蔽(坏),精神不散”,才能“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故历代养生家均十分重视形神的保养,形神共养是延年益寿的重要法则。

养 形

形体是人生命存在的基础,有形体才有生命,并产生精神活动和生理功能。形乃神之宅,保养形体则为养生之首要。如张景岳曰:“吾之所赖者,唯形耳,无形则无吾矣,谓非人生之首务哉”;“善养生者,可不先养此形以为神明之宅;善治病者,可不先治此形以为兴复之基乎”。养形的方法虽多,但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一、顺应自然利其形顺应自然界阴阳消长的规律,能更好地维持生命活动。《素问・宝命全形论》云:“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阐明人是受天地之间变化规律支配的,自然界中的一切运动变化,必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云:“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因此,人体必须“顺应自然”四时气候的变化,适应周围外界环境,使机体与自然相协调,藉以保全生命,以增进人体的健康。具体地说,就是要在起居、衣着、居处、劳逸、睡眠、、旅行,甚至沐浴、盥漱等方面,都必须“顺时摄养”。如一年四季气候变化是春温、夏热、长夏湿、秋燥、冬寒。人随季节变化产生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冬藏的生理功能。因此,人的生活起居等应做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阐明了人体阳气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因此,早晨和日中注意养阳,多参加户外活动,舒展筋骨,流通气血。傍晚和夜半,阳气开始潜藏,卫外能力减弱,要注意防寒保暖,减少活动,避免风寒和雾露之气的侵袭。夜间要有充足的睡眠。只有注意顺应自然的变化“起居有常”,方能“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保持形体的健壮。

二、调摄饮食养其形人体的阴阳气血,有赖饮食调养。水谷精微,靠脾胃的运化,化生气血津液,并输送到全身而发挥其营养作用。张景岳云:“精血即形也,形即精血也”。养精血即养形体,精血来源于水谷,故《内经》明确指出:“人以水谷为本”,“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阐明饮食食谱要广,合理搭配,以平衡饮食。由于食物有温、热、寒、凉四性,酸、苦、甘、辛、咸五味,饮食配合适宜,则阴阳协调,有利于营养机体。张子和云:“五味贵和,不可偏胜”,否则正如《内经》所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膏粱之变,足生大疔”。古代养生家还提出:五味未成熟勿食,五味太多勿食,腐败闭气之物勿食。《千金要方・医林养性》说:“世养性者,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多饮酒者,伤神损寿”。古人的这些认识至今仍值得我们借鉴。要得形体健,必须做到“饮食有节”。

三、运动锻炼强其形运动锻炼可以使人体筋骨强健,气血经脉通畅,脏腑精气充实,功能旺盛,气血条达,即所谓以动养形。运动对于生命形体的重要,历代医家论述颇多,如朱丹溪《格致余论》说:“天主生物故恒于动,人有此生亦恒于动”。他认为,大之于天地,因为运动才有了生生不息的宇宙万物,小之于人体,因为运动才有了人的生命形体,因此运动才能富有生命力。华佗亦云:“人体欲得劳动……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终不朽也”。孙思邈师其说,认为人体“常欲小劳”,强调“流水之常新,户枢之晚朽”。运动锻炼的方法,《素问・上古天真论》论及了“和于术数”。所谓术数,修身养性之法也。如导引、按摩及后世之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这些方法均属运动范畴,通过“外炼筋骨皮”,由外至内,促使体内阴阳平衡,身体盛壮。同时也应“动而中节”、“不妄作劳”,做到“形劳而不倦”。

养 神

神是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是生命存亡的根本。故《内经》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神凝则气聚,气聚则神全”;《类经》强调“太上养神,其次养形”;《灵枢》有“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可见养神之重要性。

一、清心寡欲以宁神先秦时期老子《道德经》中就有关于“清静无为”、“少思寡欲”的记载。老子认为,欲求长寿,必“少思寡欲”,“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这种清心寡欲、静以养神的思想为历代医家所重视。《内经》强调“恬淡虚无”,“精神内守”,“志闲而少欲”。刘完素认为“神太用则劳,其藏在心,静心养之”。李东垣说:“必清必静,御之以道,可以为天人”。孙思邈则主张“节欲自慎”,提出“约私心,约狂念,靖躬自思”,并说:“养生之要,耳无妄听,口无妄言,身无妄动,心无妄念,此皆有益于人也。”精气神是人生三宝,三宝之中精是物质的基础,无精则无气,无气则无神,保精即宁神。张景岳在《类经》中说:“精能生气,气能生神,营卫一身,莫大乎此。故善养生者,必宝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清心寡欲既能使神气日充以壮,又可固精气而不泄,故有益于健康长寿。

二、怡情养性以畅神《证治百问》说:“人之性情最宜畅快,形神最宜焕发。如此,刻刻有长春之性,时时有长生之情,不惟却病,可以永年”。中医学认为,性情不调,百病丛生;性情调和,则可康泰延年。前人历来就有“养生莫若养性”之说。嵇康《养生论》提到“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葛洪认为“若德行不修,但务方术,皆不行长生也”。孙思邈指出“德行不充,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怎样才能怡情养性以畅神呢?《内经》中曰:一是“适嗜欲于世俗之间”,二是“无恚嗔之心”,三是“无思想之患”,四是“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即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对人对己都不应过于苛求、奢望过高,不要“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应加强道德修养,保持良好心境,做到“内无眷慕之累,外无伸宦之形,此恬淡应世,邪不能深入也”,同时要保持内心恬静、愉悦、知足常乐。这样则“任自逍遥过百春”。现代心身医学也认为,良好的性情有助于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能提高人的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

第8篇:深宅活寡范文

3月10日,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了2010年度资产总额超过10亿美元的全球富豪榜。其中,俄罗斯62人上榜,与2009年的32人相比几乎翻倍。钢铁业巨头弗拉基米尔•利辛以158亿美元资产跃居俄罗斯首富,去年首富――工业大亨米哈伊尔•普罗霍罗夫退居第二。富豪榜的变化与俄罗斯经济的复苏直接相关。俄罗斯富豪多集中在资源、金融和地产领域。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俄罗斯在全球《福布斯》富豪榜的上榜人数骤减55人。随着经济复苏,去年“落榜”的富豪们“卷土重来”。对此,一些俄罗斯人感叹,富豪数量的变化俨然成了俄罗斯经济的晴雨表。实际上,梅―普治下的俄罗斯除了难以摆脱老寡头的控制外,还涌现出许多新富豪。

“寡头政治”的烙印

1992年起,俄罗斯开始了对原国有企业进行私有化的进程。五年后,俄罗斯通过证券私有化和货币私有化基本完成对原国有企业的改制。俄罗斯私有化的直接结果就是苏联几代人积累的国家财富被一小撮腐败官员和暴发户掠夺一空,并造就了一批与叶利钦政权有着密切联系的金融寡头。这些掌握雄厚金融资本的金融寡头在叶利钦的默许下,干预俄罗斯政治,左右俄罗斯社会的政治走向,给20世纪90年代的俄罗斯政坛深深打上了“寡头政治”的烙印。

所谓“寡头政治”就是一种由少数人统治的政治。金融寡头是指掌握着庞大的金融资本,并在实际中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政权的大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在叶利钦时代的俄罗斯,这种由金融寡头干政的“寡头政治”形态十分明显。在私有化过程中,以别列佐夫斯基、古辛斯基、霍多尔科夫斯基、弗里德曼、斯摩棱斯基、维诺格拉多夫和马尔金等“七寡头”为代表的金融寡头通过巧取豪夺,瓜分国有资产,逐步控制了俄罗斯近半数的经济资源。随着个人财富的增长,这些金融寡头开始表现出对俄罗斯政治生活的浓厚兴趣。寡头们的参政意愿在急需政治力量支持的叶利钦那里得到了实现。从此,无论是举行总统选举,还是解决涉及国家经济改革和政府调整等重大问题时,都不乏金融寡头台前的积极活动和幕后的暗箱操作。1996年俄罗斯总统选举堪称是叶利钦与金融寡头联袂主演的一场大戏。在叶利钦第一个执政任期,俄罗斯政治混乱、经济萧条,叶利钦几乎丧失了俄罗斯民众的支持。为了确保竞选连任,叶利钦利用时任总统的执政地位,联合金融寡头控制的大众传媒,展开了一系列修复总统名誉的复杂宣传工作。同时揭露对手的政治丑闻,通过暴露其生活作风问题搞臭对手。为了打击俄共主席久加诺夫,独立电视台等寡头控制的媒体制造“恐共舆论”,如在第二轮投票前,大量播放苏联30年代“大清洗”的纪录片,收到了绝佳的宣传效果。别列佐夫斯基还撮合13名寡头出资近3.5亿美元作为叶利钦的竞选经费。大选获胜后,叶利钦投桃报李,给予寡头们丰厚的政治回报,甚至将其吸纳到政权的高层核心岗位,金融寡头势力进入全盛期。叶利钦政府甚至被国外媒体戏称为金融寡头们追逐财富和权力的名利场。

只赚钱,不干政

――新富豪的新特点

2000年3月,普京当选俄罗斯总统。入主克里姆林宫以后,为了摆脱叶利钦时期“寡头政治”的影响,普京推出了一系列“消灭寡头阶级”的铁腕政策。经过一番权力与财富的较量,别列佐夫斯基等“七寡头”或流亡海外,或锒铛入狱,或改头换面,叶利钦时期金融寡头们的美好时光一去不复返。清理了这些“具有强烈政治野心”的老金融寡头之后,普京赢得了俄罗斯老百姓的支持,逐步树立起自己的政治威望。然而不久俄罗斯的老百姓惊奇地发现,在普京政权的周围又出现了一批新的商业巨头。钢铁业巨头利辛、工业大亨普罗霍罗夫、金融及石油业大亨弗里德曼、石油巨头、英格兰球会切尔西老板阿布拉莫维奇和铝业大王杰列帕斯卡等巨头的名字频频见诸报端。而且在《福布斯》富豪榜上俄罗斯新富豪的数量年年增加,排名不断提升。事实证明,普京并没有消灭寡头阶层,而只是将他们的存在制度化,“驯化”他们俯首称臣,利用他们雄厚的资金参与俄罗斯建设,为俄罗斯复兴服务。

从对财富和权力的追求来看,新富豪和老寡头差别不大,但是与老寡头相比,新富豪仍然具有某些新的特点。

特点一,只赚钱,不干政。叶利钦时期,寡头们控制媒体,操纵选举,干预立法甚至出任政府要职,为此俄罗斯中央权力旁落,民怨沸腾。普京上台后,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为富豪们定下了“只可发财、必须交税、不准涉足政治”的游戏规则。而逮捕霍多尔科夫斯基更是给寡头们敲响了警钟。有了老金融寡头身败名裂的前车之鉴,新富豪们纷纷臣服于中央政府,不再过问政治,行为处事低调,只埋头经商。在这一点上,苏尔古特石油公司总裁勃格丹诺夫是典型代表。据称,勃格丹诺夫一直远离莫斯科的政治斗争,他关心的只是盈利。勃格丹诺夫对政治的淡漠也为他赢得了克里姆林宫的好感,执法机构也很少光顾苏尔古特石油公司。

特点二,全面出击,广掘财路。相比叶利钦时期经营领域较为单一的老寡头,新富豪涉足的领域十分广泛,包括金融、能源、有色金属、医药等诸多行业。例如俄罗斯“基础元素”公司所有人杰里帕斯卡尽管手握俄罗斯铝业公司,但同时将触角伸向机械制造、能源、金融、传媒以及汽车业。据统计,截至2001年底俄罗斯的大部分汽车厂都被杰里帕斯卡归入门下。另外一个富豪、俄罗斯国际控股公司总裁波塔宁虽然持有全球最大的镍业企业诺尔里斯克镍业公司的股份,但同时还进军石油、航运、黄金开采、机械制造、建筑地产、电影传媒和旅游领域,建立了一个规模庞大的金融工业帝国。

第9篇:深宅活寡范文

农村土地问题调研报告

农村土地问题是“三农”问题的关健,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但就单纯的土地管理而言,无外乎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两个方面。我基层所地处山区农村,辖区地面大,人口分布广。由于长期工作在农村,通过具体的工作实践、调查了解到农村土地的管理仍有较多的问题存在。

一、农村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

(1)农用地管理问题

目前,我国实行土地承包30年不变,广大农村现存的农用地管理模式,基本上是按照土地下户时农户、人口的分配土地订立承包合同,明确30年不变的。这一做法给以后的工作留下了许多弊病。一是长期的人口增减,即使是原有农产不变,各户耕地的多寡已明显凸现,二是随着移民并村,新增人口入户易,种地难;三是原有的小自然村,人口迁徙已尽,耕地悉数撂荒;四是离迁居地较近的户,一户种着多户的地,粗放经营,广种薄收;五是大村少数农户由于人减地多,或是耕种不了,或是看重眼前利益,进行私下租种,甚至转让建房等。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威胁了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这样下去后果将不堪设想。

(2)建设用地管理问题

建设用地问题,主要涉及到农民宅基地问题和乡镇村建设用地问题以及部分国家建设用地问题。农民宅基地问题主要表现是:一户两宅甚至一户多宅,村中旧房空占土地有增无减,村外新宅蚕食农田与日俱增;乡镇村建设占地问题,尤以公盖占地和乡村养殖园区建设占地为主,乡镇自恃政府有权,村委认为集体是主,致使乡镇村建设用地想占就占;部分国家用地更是新建设该批批、该占占,旧用地(如撤乡并镇后的原各乡政府、地税、医院、兽医站等单位)想租就租,想卖就卖。这些问题的存在和继续,一是由于少数地方干部尤其是少数乡村干部对土地法规的不学习不理解,二是由于国土资源管理体制局限,不敢自把嘴巴。由此形成了乡镇、村、户非法赢利多多,国家土地资源流失严重。

上述问题的存在,在地广人稀山区农村干部乃至极少数县、乡镇干部看来没什么大文章可作,可作为国土资源部门的执法者,却不能熟视无睹,听之任之。

二、对加强农村土地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农用地管理方面

(1)摸清家底,合理利用。以现乡、村为单位,详细核准农用地尤其是基本农田的实际数据,依法落实承包合同,层层落实承包责任,解决实际中合同不落实,责任不明确的弄虚作假问题,对边远荒芜土地或还林还草,或栽种经济作物,如建设果园、药材基地等。

(2)责任到户,保证质量。按农产承包合同,逐户核准承包土地面积,明确土地质量。对少数种地过多、广种薄收粗放经营户给予适当调整,使农户真正明确使用权与所有权的关系,解决少数农户合同外耕种土地和空有合同,实际无地的问题。

(3)合理规划,严格管理。要以科学合理的态度,按照土地管理要控制总量、合理布局、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原则,重新对乡村土地利用规划进行修订完善。农用地尤其是基本农田经过确定之后,严格按照各级签订的责任状,层层负责,年年检查,严格监督,严厉查处。

(二)建设用地方面

(1)规范建设用地审批。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之规定做到该批的依法审批,不该批的坚决不批。最好能改现在的村、乡镇和国土资源部门三级审批为用地单位(个人)申请,村、乡出具依法用地证明,国土部门独家[本文转载自[批准,使审批权力高度集中。

(2)规范收费标准。集体土地如本集体组织成员农户建房占用非耕地可不交费,但农用地转建设用地,因失去土地造成损失,补偿必不可少,建设用地不交费显失公平。

(3)杜绝搭车收费。在规范本部门收费的基础上,要从根本上杜绝乡镇村搭车收费。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