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接口管理范文

接口管理精选(九篇)

接口管理

第1篇:接口管理范文

【关键词】 混凝土管道 混合砂浆 闭水性

中图分类号:TV91;TV5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5-066-01

1. 概述

排水设施建设是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一项重要内容,排水管道主要使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管道,是收集、输送雨水、污水的主要方式,目前,排水管道的一次闭水合格率很低,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不同程度的出现管道向外或向内渗水现象,不仅影响了管道的使用功能,而且给周边环境带来了污染。如何确保其闭水性,为施工的难点。

通过调查研究,管道闭水性差的原因主要是管道渗漏造成的,而管道渗漏产生的情况主要有:管道接口渗漏、检查井渗漏、管壁渗漏、管道接口渗漏几个部位,通过数据分析,管道接口渗漏为影响影响管道闭水性的主要原因。排水管道接口主要有橡胶圈接口和刚性填料接口两种形式。橡胶圈接口由于对管道端口质量及施工操作质量要求高,不适应于普通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管道;刚性填料接口存在延性差、与管道结合差、易开裂。且管口内部空隙无有效填充,容易造成管道渗漏。

针对管道接口渗漏的难题,我们从选择材料、安装操作以及环境因素等三方面来进行分析。找到了一种管道接口新的处理方式,成功的解决的渗水的难题。

2. 技术原理

将水泥、石灰膏、砂、麻刀按一定配比拌制成混合砂浆,在管道安装过程前,抹在两管道承插端口处,管道安装时砂浆挤入,使管道承插口间隙得以紧密填充;利用混合砂浆和易性好、干缩性小、抗裂强、粘结性高的特性,加强管道接口的密闭性;另外,通过对砂浆抹带采取表面覆盖、外层保湿的养护措施,消除抹带干缩裂缝现象,进一步增强管道接口的密封效果。

3. 新材料拌制要点

混合砂浆由水泥、砂、石灰、麻刀按照1∶1∶2∶0.05的比例加水拌合而成。水泥采用32.5硅酸盐水泥;砂宜用中砂,使用前要过筛(孔径为0.5cm)。要求颗粒坚硬、洁净、无杂质,含泥量不超过3%;石灰膏用生石灰块淋制,使用前用孔径不大于3mm×3mm的筛网过滤,其作用是改善砂浆的和易性,易于快速抹灰;麻刀作为一种材料添加剂分散在混合料中,使的麻刀应松散柔韧、干燥,不含杂质,长度以10~30mm为宜。

4. 工艺流程

管口抹灰。管道对接前,清除管口浮尘,并将管口洒水润湿,人工在承口内壁、插口外壁抹压一层厚度1~2cm的混合砂浆,用于填充承插口间隙。抹面砂浆厚度应均匀一致,表面平整,并将多余砂浆清除,严禁承口里侧管壁抹灰过多或将多余砂浆遗留在其中。

管道对接.承插口砂浆抹完后,人工稳管并在吊车的配合下沿管中线方向将管道插口缓缓插入相邻管道承口。对接时,在安装管道端部人工施加一横向推力,确保管道插口完全进入承口。插入过程中,应保持对接管道中心线一致,平缓对接,防止周围管壁砂浆造成刮擦。

管口嵌缝。对接后,管道承插口间隙多余填充砂浆被挤出,人工对外部承插口间隙的填充砂浆进行插捣,并对不足部分进行补填,保证缝内砂浆填充密实;混合砂浆填缝时落入管道内的接口材料及时清除,对于管径小于800mm的管道,用自制的抹平器清除,管径大于800mm的管道,人工进管用抹刀抹平。

抹带。填缝砂浆初凝后,即用1:2.5水泥砂浆对管道接口进行抹带。人工先打一遍底灰,进行初抹。待砂浆初凝后,人工进行二次抹灰,砂浆应饱满,抹面要到位,并且在二次抹灰初凝前,应对抹带再进行一次抹压,使抹带砂浆充分密实。

养护。抹带完成后,立即用吸水性强的材料的覆盖。将养生棉裁剪成50cm宽的条带,对抹带全面包裹覆盖、湿润养护,外面用

地膜缠绕保湿

5. 施工中注意的问题

管道对接前后,做好管道的清理工作。对接前,对管道端口进行清理,保证混合砂浆与管道衔接紧密;对接后,对管道内挤出的砂浆进行清查,避免阻水现象的发生。

严格控制混合砂浆原材料的质量及配合比,确保拌合质量。管道插口与承口之间的环形间隙用混合砂浆进行填充时,确保砂浆分布均匀,振捣密实。

吊车吊装时严禁在吊臂、吊物下站人或行走;吊管时应有专人指挥,轻吊轻放;稳管时注意人身安全。

第2篇:接口管理范文

【关键词】地铁;给排水;接口设计;接口管理;措施;

1. 前言

在经济持续发展的今天,便利的交通工具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地铁的出现很大程度上便捷人们在城市里的出行。地铁的工程建设也一直广受关注:例如什么接口设计和管理呢?接口设计与管理最早出现在计算机技术上,是计算机正常使用的必备条件;现今我们所使用的电脑也有电源接口、网线接口、音频接口等,如果接口不对,电脑就无法正确连接,由此可见接口设计的重要性[1]。同样,接口更需要管理,什么样的接口就对应什么样的管理,接口设计管理的合理性、完善性,直接关系着工程施工建设质量的好坏;确保各施工单位的没有遗漏项、没有扯皮。

2. 地铁给排水接口设计

地铁给排水接口设计是建筑专业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给排水工程顺利施工的关键所在;由于地理条件影响,地铁建筑的特殊性使得地铁给排水系统接口设计复杂、设计要求高、设计人员要充分考虑地铁各种情况发生,使得地铁给排水管道接口设计专业性非常强;因此,要由具有设计资质的专业设计院或承包公司来完成;设计图纸要通过建筑管理部门技术中心图审[2]。地铁给排水接口设计主要包括:地铁建筑工程给排水的整体结构设计,也包括地铁建筑工程主体内预留孔、预埋件的要求、埋设深度等数据;还有低压供电设计中的污水泵位置与用电量、循环泵、冷却塔位置等;以及防火、防灾、监控等方面的接口设计与施工合约接口设计。确保地铁给排水接口设计完全在计算机的实时控制之下统一调控。

3. 地铁给排水接口管理

地铁接口管理是准确落实接口设计的关键点,对于工程中繁琐复杂的接口如何做到分配合理、分工的明确和及时性的跟踪,有效率的落实是极其重要的。地铁路口排水主要是按照接口设计与地面划分到界都提供到接口跟踪,最后按接口确认的形式流程进行管理,为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3]。接口管理的难点在于管人,对于每个地铁排水的施工人员的责任心和在工作认真严谨的态度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工程上不能因为工作人员一丝一毫的疏忽出现纰漏,接口的管理是每一位相关负责人都有责任的,对涉及的每一个排水环节我们都要细心的检查和准确的落实。例如:地铁口排水施工图纸的准确落实、排水管道口预埋点的准确落实,地铁建筑物混凝土预留排水管口位置的准确落实等多方面都必须做到对事对人,将分工细致化;不能出现对接口的缝隙,尤其是上下地铁段施工单位的排水接口管理,要确保地铁给排水接口管理有效的落实。

在地铁给排水工程每一个设计阶段前,给排水专业必须协同各有关部门对专业接口进行划分,明确职责、划分界面,以便在设计施工中执行。这包括内部接口专业划分和外部接口合约划分;合约接口实际完成后,还需对涉及到本专业的不同合约进行界面划分,以避免分工不清、承包商的职责不明;避免给排水施工与建筑承包商重复施工;而合约之间的划分也便于地铁建筑承包商的施工。在给排水施工时,建筑承包商在建设施工过程中,应该积极配合、及时提供接口位置、预留管道口尺寸的有关信息;因此,必须进行接口追踪,落实施工建设预留条件正确性,满足给排水顺利施工。在地铁建设施工中各设计专业在出图前,还应要求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签字确认,以确定本专业接口是否落实到位,给排水设计也是如此;给排水施工人员在施工前应对所提供的接口进行现场验收;与建设施工单位、混凝土施工单位、安装工程公司等单位对接口进行核对,确认各方职责,并签署移交文件,再确认相关专业文件接口的同时审查给排水图纸的接口审查是重中之重;重点审查给排水与地铁建筑图纸是否一致、预留结构孔道大小、位置是否与地铁建筑图纸一致,给排水管道尺寸是否符合图纸要求数,给水管是否符合地铁给水压力。

通过对给排水接口设计与管理措施的 探讨和研究,可以及时发现图纸和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相关工作管理人员施工上的失误和容易忽略的漏洞,并通过对措施的调整和改正,能够使地铁给排水符合建筑施工要求,施工管理人员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职业道德素质修养,确保施工的质量以及工期的顺利按期竣工。

4.结束语

地铁作为时代进步与发展的形象代表之一,也是我国地铁建筑事业上取得显著成效的成果证明。地铁接口设计与管理作为地铁建筑工程的一项重点工作,在工程的实施中有着很大的意义。我们应该在最大程度上缩减少成本的浪费,降低施工中对失误工作的处理。我们在施工过程中,对于给排水专业外部条件变化引起设计变更、车站建筑房屋的调整、出口和入口是否及时有盖变为敞口、室内输出管位置的变更等等问题都应该进行多方面的考虑和决策。种种不良因素都会导致本专业部分工程的进度落后和施工上的失误;我们应该从前人的工作经验中吸取有价值的经验和教训;加强对地铁给排水设计的管理,及时的跟进工程施工情况的进度;避免因为自己的疏忽而导致重复的施工,造成生产成本的严重流失、材料上的耗费。同时,不断提高地铁给排水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也是一项长期监察的重要工作;加强施工和人员的管理、层层把关、逐级落实好相关工程实施和相关人员的责任,使地铁给排水工程成为地铁建筑的放心工程、质量得力的工程。希望通过本文对地铁给排水的接口设计与管理的措施探究,可以为以后的地铁建设提供帮助,为我国地铁的给排水施工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徐大统;李景茹;刘学勤;宁锐;;探索大型建筑企业在地铁BT项目运作中的管理新模式――以深圳地铁5号线BT项目为例[J];工程管理学报;2011年02期:24-35.

第3篇:接口管理范文

就不同部门业务管理系统而言,由于操作系统、数据库及开发技术等存在差别,因而难以同档案管理系统之间进行直接通讯。为了解决各系统间的“信息孤岛”等问题,必须构建有效的接口通讯平台,对信息的传送提供服务。

1 档案管理系统接口通讯平台构建的目标分析

当前,档案管理系统同办公、业务等管理系统之间通常独立运行,各系统之间所形成的数据信息,难以直接写入档案管理系统中,多个系统间缺乏有效的通讯平台。因此,通过构建接口通讯平台,可以有效整合各系统之间的信息资源,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还有助于降低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就档案管理系统而言,接口通讯平台的搭建主要涉及到各系统之间如何开展数据导入、通信,解决各自信息孤岛问题。

1)系统之间的数据信息存储与交换。就办公、业务等管理系统所产生的数据信息,结合程序定义及内容存储情况,实现了电子档案与文件发文时期、单位、编号、名称等详细信息的自动化写入,并完整储存于数据库对应数据表内。就电子档案及文件而言,其全文及图像是依据程序定义规则,分别存储于数据库数据表中,实现了数据即时归档。其中,收文是在档案或文件办结过程中归档;发文是在档案或文件过程中定时归档;自动归档是就每时每刻所产生的新数据于事先设定好相应的时间进行自动化归档。

2)数据挖掘与利用。借助于办公、业务等系统中已有数据,通过组合、抽取等方式,以原数据为基础,重新进行挖掘,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与格式统一性,提高数据利用效率与标准化程度,继而提高系统可重用性,提高系统综合效率与信息化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复性投入,提高系统运行与工作效率。

3)保障数据安全与系统稳定性。就系统数据传输过程而言,需确保系统同办公、业务等其他系统的数据安全与完整性。一方面,应保障数据传输时的安全性,确保其内容不会暴露或遭到截留,要求系统能够有效存储数据;另一方面,保障数据的完整性,切忌传输中存在数据丢失、缺失等问题。

2 系统接口通讯平台的设计与构建

2.1 设计思路

当前,档案管理系统接口通讯平台设计包括如下

方法。

1)联机传输归档。将各系统数据加以整合,共同存储于档案管理系统数据库中,将电子公文数据直接写入系统中,以防数据出现丢失或缺失问题,将数据加以集成,还需要设计标准化数据接口。其中,接口程序是通过登录系统,利用“归档”按钮实现操作的。点击至后会启动相应的接口程序,系统将自动同子系统及其他功能模块相连接,将数据写入对应程序中。

2)数据传输与归档。鉴于空间、时间方面存在的差异性,各部门所采用的信息系统及数据源不同,因而导致数据类型及访问方式存在差异,致使各系统之间难以实现资源共享。为使不同系统之间可以互通互联,可通过系统集成方法,对各部门系统加以整合,实现其无缝连接,也可将原有系统整合到档案管理系统中,对系统按统一标准重新构建。后者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因此,本文采用系统集成方式,实现各系统的无缝连接。

2.2接口技术的应用

本文接口通讯平台主要采用的接口技术如下。

1)Web Service技术。该技术可以直接为系统提供相应的接口,并对系统接口的函数加以调用,将办公、业务等系统数据直接归档于档案管理系统内,并对档案信息进行实时更新,使各系统孤立的流程与数据实现了互通,使档案管理系统成为开放式集成化系统。

2)中间件技术。本文档案管理系统采用的是三层结构体系,构建过程中利用面向对象方式,包括数据层、中间层、应用层架构。其中,应用层往往独立开,以便减少客户端负担,便于系统升级与更新;数据层为系统提供了数据库,可对各种资源文本、影像资料进行存储,并提供数据的备份与恢复功能,提供访问其他数据库的接口功能;应用层主要对应的是客户端浏览器,用户可借助于浏览器接收数据和发送请求;中间层主要服务后台系统,实现档案资源的全面管理与流程的综合控制,并对工作流进行定义,利用J2EE与系统,提供Web信息功能,并对数据库进行即时管理。就接口角度来看,中间层技术采用标准化语言,对电子文件进行描述与封装,使各系统之间能够识别来自不同数据源的信息,并结合所需集成系统,利用相应的通信协议,采用有效的方式,将系统所需实现服务加以集成。此外,该技术还确保了信息传输的安全性。

3)XML文件。就系统所需归档资源及数据进行选取,将数据组织为满足系统需求的XML文件,并将所需归档文件分别放入指定文件夹中,并对系统的归档接口程序加以调用。

2.3接口对接模块功能设计

对系统接口对接模块进行设计时,需要结合各系统接口问题,即数据库到系统之间的信息传输问题。在此需要设计通用型接口,实现各业务及办公等系统数据自动化归档于档案管理系统内,也可为系统提供必要的归档数据,以供业务、办公等系统用户查询,充分发挥档案管理系统的作用。接口对接模块采用的是Web Service技术,以及XML、FTP 数据交换方式。功能设计图如图1所示。

图1 接口功能设计图

在接口模块功能开发中,最关键是要实现系统间数据的通信,利用Web Services服务,为系统提供了统一的浏览器接口,用户可利用微软MS IE,对文件加以传输。Web Services利用XML文件,将档案资源信息进行形式化描述,针对各事务数据进行定义。利用XML格式对信息进行格式化描述和封装,与此同时,考虑到各系统对于XML文件支持情况,利用Java服务器的系统,可支持XML文件,因此,采用XML文件对信息进行封装,以确保其可操作性。

Web Services技术,利用SOAP有效实现了系统中点对点的通信。利用SOAP为各系统平台的交互提供了规则,也为档案管理系统实现服务交换设置了架构。Web Services针对系统服务进行XML描述,形成对应的WSDL文档,并将其至服务注册中心,方便用户进行查询。借助于注册中心,获取相应的Web服务,将电子文档载入,构建接口平台,并实现各项服务的有效集成。借助于所搭建的接口平台,可自动将办公、业务等系统发文与工作流存储于档案管理系统中,作为备份资料,便于相关人员查询。

第4篇:接口管理范文

关键词:人工考勤;考勤机;刷卡记录;考勤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06-0045-03

基金项目:广西高校科研项目(201204LX409)

作者简介:韦庆进(1974-),男,硕士,河池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系实验师,研究方向为电路系统设计与计算机应用。

0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司和企业对员工考勤实行了信息化管理,使用计算机系统代替复杂的手工方式来管理考勤事务。人事管理系统结合考勤机可以有效地管理公司员工的出勤情况,规范人事制度管理,保证公司的正常工作,是人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人事管理系统与考勤机接口的设计与实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人事管理系统与考勤机的结合使用,最终使得从读取员工的考勤信息、当日考勤结果整理直到考勤结果统计的一系列操作能够顺利完成。对比传统考勤统计方法,可知它对提高企业工作效率有着重要贡献。

传统考勤管理一般采取手工签到的方式,这种方式一方面存在很多缺陷,比如:补签、代签、漏洞、签到数据不准确、不真实等问题,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依赖于员工的自觉性;另一方面,对考勤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增加了考勤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人事管理系统与考勤机接口实现增强了考勤管理的准确性、公开性和公正性。用户根据员工上下班在考勤机上的刷卡登记记录,结合员工的基础信息进行匹配和处理,最后形成员工的考勤管理表,用户可以批量统计员工的迟到、早退和缺勤情况,也可以查看指定员工的考勤信息。解决了公司和企业人事管理中考勤管理工作强度大的问题,也解决了手工签到管理中的代签、补签及签到时间不准确等问题。

1系统考勤管理功能分析

1.1考勤管理功能结构

基于越来越多的公司和企业对员工考勤管理的需要,要实现员工的日常考勤管理,人事管理系统与外接的考勤数据要有数据接口,实现数据的共享与交互式应用。通过指纹式或人脸识别等类的外接考勤设备采集到用户的考勤信息后,形成考勤信息数据库。系统设计时要建立数据接口,能够识别和处理员工的考勤数据信息,完成员工的日常考勤、加班信息、出勤信息、请假信息等的编辑、统计和打印输出报表,实现数据共享。同时提供查询功能,根据员工的姓名、编号、部门等信息,实现信息查询。

1.2考勤管理工作流程

考虑到用户在考勤管理工作中的一般流程和需求,基于系统上位软件的设计,考勤管理工作主要分3个层次:采集层、管理层、数据层。第一层次负责考勤机采集数据;第二层次是将考勤数据下载到人事管理系统软件上,主要包括数据处理模块、数据查询模块、报表生成模块,这三大模块是考勤管理模块的核心,实现了考勤管理的主要功能;第三层次主要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组成,完成各类考勤数据的管理工作。具体管理流程如下:系统用户进入考勤管理界面后,切换到签到明细表页面,点击【导入】按钮,用U盘下载存储考勤机采集到的数据,把U盘插入电脑中,导入U盘里员工的考勤记录表,双击某个员工记录,进入“考勤信息编辑”窗口,这里用户只能编辑员工的考勤类型、考勤制度、入职日期、出生日期、联系电话等基础信息,而对签到时间、部门、编号、卡片号码不能进行修改操作,从而确保了考勤数据的公正性、准确性、透明性进而使整个人事管理系统实现高效、准确地管理目标。其总体流程如图1所示。

1.3用户界面

从人事管理系统软件如何获取处理考勤机采集的数据角度进行分析,设计用户界面如图2所示。用户界面采用标准工具栏设计方法,使用户能够很容易地看清楚考勤管理结构,工具栏列出了系统的主要功能,使用户很方便快捷地进行操作管理。通过用户界面窗体,用户在查询框中输入姓名、编号或者部门后,在员工考勤表中即可快速显示所查找的员工考勤信息,也可打印输出报表。

2系统考勤管理功能模块设计

2.1数据处理模块

此功能模块主要是对原始考勤数据的维护和处理。因考虑到数据安全性,原始考勤记录只能增加信息不能删除和修改原有数据。从指定或全部考勤机采集员工的考勤原始数据,可为考勤处理提供数据基础。由于考勤原始数据随着时日的增长其数据量会变得非常庞大,为了加快系统的考勤处理速度,需要将已经处理过的考勤原始数据进行存档备份,清除已处理过的数据,在需要时可以从备份数据重新调出进行处理。根据采集的考勤原始数据、员工证件号、角色、识别模式和对员工指派的考勤方案对采集来的考勤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生成员工的出勤情况表。

2.2报表生成模块

可以查询一定时间内员工的正常上班、迟到、早退、缺勤情况并输出报表,以供人事管理部门对员工进行考核,为发放工资提供依据及参考。也可以对全部员工或指定部门的员工进行查询并打印输出报表。

2.3数据查询模块

所有用户都具有对统计处理后的考勤数据进行查询的权限。用户可以查询指定时间内本人的出勤情况,并导出报表;可以指定日期范围进行查询,可以对全部员工或指定部门的员工进行查询。查询指定员工在一定时期内的考勤数据,该功能主要为员工对出勤情况有异议时提供数据帮助,可以按日期时间输出详细的考勤打卡记录。

3系统考勤管理功能模块实现

3.1数据表设计

从用户需求及人事管理系统与考勤机接口实现角度考虑,对需要保存的信息进行分析,然后设计出合理的表。其结构如表1所示。

3.2可行性分析与实现

系统的一个难点是如何对员工的指纹登记和日常出勤记录进行筛选、如何进行出入刷卡记录的匹配以及如何从大量刷卡数据中高效、快捷地提取数据,即如何对考勤数据进行筛选、匹配算法和统计处理。系统首先批量导入刷卡记录,按工具栏的【统计】按钮,将自动在表单框的最后追加“备注”一列,并计算出员工的出勤情况,标明是迟到、早退或缺勤。其主要算法设计思路如下:适用于上下班(两个时间点)的公司,例如:9:00上班,开始考勤时间为7:00,18:00下班,结束考勤时间为23:00。上班后超过10分钟签到记迟到,上班后超过60分钟签到记缺勤,下班前提前10分钟签退记早退,下班前提前60分钟签退记缺勤。

该系统的另一个难点是如何解决与考勤机硬件的接口问题,即如何通过考勤机的USB接口直连电脑,将考勤数据下载到人事管理系统软件上。系统采取了彩屏指纹考勤机的标配通讯方式(U盘下载),使用U盘导入员工信息,具体实现如下:

(1)把U盘插入考勤机,按考勤机上的MENU进入考勤机菜单,选择3或通过方向键把光标移至【U盘管理】进入U盘管理下级菜单,选择1或是【下载数据】、【下载最近出入记录】、【下载历史出入记录】或是【下载全部登记数据】,下载成功后U盘自动生成“UserData”和“LogData”文件夹。

(2)把下载好员工信息的U盘插入电脑。

(3)登录人事管理系统,点【日常考勤】按钮进入考勤管理界面。

(4)点【导入】按钮,打开U盘下载全部登记信息,打开文件夹,选择文件名为NewGlog_0001_20130130082302、HisGLog_0001_20130130或是UserList,将员工登记信息批量导入到人事管理系统软件中。

(5)编辑员工信息并保存。可双击需要编辑和保存的登记号码,在弹出的窗口编辑用户基本信息,比如用户姓名、性别、默认考勤等。

(6)编辑保存后的信息会保存到本数据库的考勤管理表中,点【刷新】按钮,会在员工考勤表界面窗口显示。对于经过处理过的考勤数据,用户可以打印输出报表,也可以对全部员工或指定部门的员工进行查询。

系统从符合操作简便、界面友好、灵活、实用、安全的要求出发,完成了考勤管理的全过程,包括考勤数据统计处理、报表生成、数据查询等管理工作。系统实现了读取指纹考勤机的考勤记录,并按照管理者设定的考勤规则进行了统计处理,生成了考勤统计报表。人事管理系统与考勤机接口的实现,关键在于利用指纹的唯一性,以杜绝员工上下班代打卡的行为,保证了考勤数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也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4结语

长期以来,繁琐的考勤记录整理、统计、查询等工作,一直困扰着企业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可以说考勤管理在生产管理过程中充当着重要角色,考勤管理的效率对企业工作效率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司和企业对职员的考勤管理都实行了信息化管理,使用计算机系统代替繁琐的手工方式来管理考勤事务。基于此,开发一套能够与考勤机进行接口实现的人事管理系统,不仅能够管理员工考勤信息,也能更好地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高春艳,李俊民,刘彬彬.Visual Basic数据库系统开发案例精选[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2]张红军,王虹.Visual Basic6.0中文版高级应用与开发指南[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3]李玉林,马军,王岩.零基础学Visual Basic+SQL Server[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第5篇:接口管理范文

关键词:VXI总线寄存器基地址修改码

VXI(VMEbuseXtentionforInstrumentation)总线是一种完全开放的、适用于各仪器生产厂家成为高性能测试系统集成的首选总线。VXI总线器件主要分为:寄存器基器件、消息基器件和存储器基器件。目前寄存器基器件在应用中所占比例最大(约70%),其实现方法在遵守VME协议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要各有不同。VXI接口电路用于实现器件的地址寻址、总线仲裁、中断仲裁和数据交换等。设计VXI接口首先需明确寻址空间和数据线宽度,VXI器件寻址有A16/A24、A16/A32和A16三种。A16/A24寻址支持16M字节空间,A16/A32寻址支持4G字节空间,A16寻址支持64字节地址空间,但不论哪种寻址方式,A16寻址能力是不可缺的。本文设计的VXI寄存器基接口电路是A16寻址的,支持D8和D16数据线传输,有较宽的使用范围。其接口电路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

1DTB及DTB仲裁

DTB(数据传输总线)及DTB仲裁是VXI接口的核心,DTB主要包括:寻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其主要任务是:①通过地址修改码(AM)决定寻址空间和数据传输方式。②通过DS0*、DS1*、LWORD*、A1控制数据总线的宽度。③通过总线仲裁决定总线优先使用权。

VXI总线器件在A16(16位地址)寻址时,有64字节的地址空间,其呈部分作为器件配置寄存器地址(已具体指定),其余可用作用户电路端口地址。每个器件的寄存器基地址由器件本身唯一的逻辑地址来确定。地址修改线在DTB周期中允许主模块将附加的器件工作模式信息传递给从模块。地址修改码(AM)共有64种,可分为三类:已定义修改码、保留修改码和用户自定义码。在已定义的地址修改码中又分为三种:①短地址AM码,使用A02~A15地址线;②标准地址AM码,使用A02~A23地址线;③扩展地址AM码,使用A02~A31地址线。A16短地址寻址主要是用来寻址器件I/O端口,其地址修改码为:29H、2DH。

图2为VXI器件寻址电路图,其中U1为可编程逻辑器件,其表达式为:VXIENA*=AS*+!IACK*A14+!A15+!AM5+AM4+!AM3+AM1+!AM0;(!IACK*表示系统无中断请求)。寻址过程为:当VXI主模块发出的地址修改码对应为29或2D、总线上地址A6~A13和逻辑地址设置开关K1的设置相同并且地址允许线AS有效时,图2中的MYVXIENA*有效(为低),表示本器件允许被VXI系统寻址。在允许本器件寻址的基础上(即MYVXIENA*有效),再通过MYVXIENA*、A1~A5、LWORD*、DS0*、DS1*译码生成64字节地址,根据VME总线协议可译出单字节地址和双字节地址。协议协定:当单字节读写时,奇地址DS0*为低、DS1*为高,偶地址DS1*为低、DS0*为高,LWORD*为高;双字节读写时,DS0*和DS1*为低、LWODR*为高;四字节读写时,DS0*、DS1*和LWORD*都为低。

DTB数据传输应答主要依赖DTACK*和DS0*之间的互锁性握手关系,而与数据线上有效数据什么时候出现无关,所以单次读写操作的速度完全决定应答过程。为适应不同速度用户端口读写数据的可靠性,本文采用由用户端口数据准备好线(DATREADY*)去同步DTACK*答应速度的方法来保证数据传输的有效性。该方法的优点是电路简单、使用方便,缺点是占用DTB时间长,影响VXI系统性能,且最长延时时间不得超过20μs。通常情况下用户可通过数据暂存的方法实现数据可靠传输,并使用户端口数据准备好线(DATREADY*)接地。由于寄存器基器件在VXI系统中只能作为从模块使用,所以其总线请求只有该器件发生中断请求时才由中断管理模块提出。

2中断请求及仲裁电路

VXI系统设有七级中断,优先中断部迟疑不决包括:①中断请求线IRQ1*~IRQ7*;②中断应答线IACK*;③中断应答输入线IACKIN*;④中断应答输出线IACKOUT*。从系统的角度看,在VXI系统中有一个成链的中断查询系统。当VXI系统中有中断请求时,中怕管理器使中断应答信号IACK*有效(置低),并送往链驱动器,链驱动器使输出IACKOUT*有效,送至相邻的下一个器件。如果相邻器件没有中断请求,则该器件的IACKOUT*输出仍为低,继续向下一个相邻器件传送;当此器件有中断请求时,所以其输出IACKOUT*为高,进入中断过程,并屏蔽后级器件的中断应答。

图2

为实现中断请求和中断仲裁,每个器件的中断仲裁电路应完成的功能为:①产生中断请求;②上传状态/识别码;③屏蔽后级中断应答。本文设计的中断仲裁电路如图3所示。其中TX1~TX3来自中断号选择跳线器,INNER-IRQ为器件内部用户电路中断请求信号,上升沿有效。中断请求过程分如下四步:(1)在系统复位或中断复位(来自控制寄存器)后,IRQOPEN*为“1”使比较电路输出“1”,使中断应答链畅通,且译码电路不工作。(2)当本器件内有中断请求时,使IRQOPEN*为“0”,则译码电路根据中断置位开关的设置输出相应中断请求信号IRQx*。当中断管理器接收中断请求信号后使IACK*有效,并送往中断链驱动器使之输出IACKOUT*有效,同时中断管理器请求DTB总线使用权。(3)当中断管理器获得DTB使用权后,根据接收到的中断请求信号,在地址允许线AS+作用下在地址线上输出相应的A1~A3地址,使比较器输出“0”,从而使IACKOUT*变高,屏蔽后续中断,并清除本器件内部中断请求。(4)中断管理器使数据允许信号DS0*为低,读出器件状态/识别码,响应中断,同时在DS0*的上升沿清除中断请求(使IRQOPEN*为“1”),接通中断应答链,进入中断过程。

3可编程器件实现和调试

为了克服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实现VXI接口电路存在的体积大、可靠性差和可调试性差等不足,可采用可编程器件实现接口电路。本文采用的器件是ALTERA公司的MAX系列,采用的器件可编程软件平台的MAX+plusII。MAX+plusII在编程上提供了多种电路描述形式,主要有图形描述、AHDL描述和VHDL描述等。本文采用图形描述和AHDL描述相结合的描述方法。接口电路的主框架结构和能够用标准元件表述的子模块电路用图形描述方法设计,部分功能子模块用AHDL语言描述。这种设计方式的电路原理结构直观、功能描述简洁。VXI接口电路硬件描述子程序模块由地址修改码器件寻址、端口地址译码、中断请求及控制、寄存器配置四部分组成。

在VXI器件中,寄存器配置步骤是必不可少的,VXI寄存器基器件主要配置寄存器有:识别/逻辑地址寄存器、器件类型寄存、状态/控制寄存器。在接口电路的性质特性明确的前提下,寄存器基器件的配置是确定的,所以直接在可编程器件中实现,且更改也很方便。以下列出的是VXI寄存器基接口电路的主要逻辑表达式(用AHDL语言格式):

VXIENA=AS#!IACK#!A14#!A15#!AM5#AM4#!AM3#AM1#!AM0;

MYVXIENA=VXIENA#(A6$Q0)#(A7$Q1)#(A8$Q2)#(A9$Q3)#(A10$Q4)#(A11$Q5)#(A12$Q6)#(A13$Q7);

ACKED=(TX1$A1)#(TX2$A2)#(TX3$A3)#IACK#!SYSRST#!IRQPEND#AS#IACKIN;

DTACKNODE=!(DS0&DS1#MYVXIENA&ACKED);

DRACK=DFF(DTAKNODE,SYSCLK,VCC,VCC);

IOENA=MYVXIENA#DS0&DS0&DS1#!LWORD;

IACKOUT=AS#IACKIN#!ACK;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中由于部分信号线与VXI背板总线连接时需要采用集电极开路方式接入,如DTACK*、SYSFAIL*、BRx*等,所以应增加一级集电极开路门电路后再与VXI背板总线连接。

第6篇:接口管理范文

关键词:首堆工程;设计接口;接口管理;实践经验;核电项目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623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22-0038-03 DOI:10.13535/ki.11-4406/n.2016.22.019

1 概述

核电工程建设是一项多方参与、多专业配合、多方位推进、多工种交叉作业的复杂系统工程,核电厂的工程设计需要众多设计供方和设备供方共同完成,必须处理好设计接口数据交换,使相关联接的系统、部分或单元之间在界面处相互匹配、彼此衔接,才能保证设计输入准确有效、确保电站系统功能的实现,因此高效的接口管理体系和有力的控制手段对整个项目的工程设计显得极为重要。

项目合作方式和合同签订方式直接决定了设计接口的具体形式和内容。AP1000首堆工程核岛(Nuclear Island,NI)、常规岛(Conventional Island,CI)和电站配套设施(Balance of Plant,BOP)设计分别由不同的设计单位来完成。这种合同方式决定了该项目的设计接口为NI、CI和BOP之间的岛间设计接口。而对于AP1000将多个NI系统的设备布置在CI汽轮机厂房的特点,CI设计方在完成NI设备布置、管线布置和电气/控制接口设计的同时,还需满足NI设备在纵深防御、辐射防护、消防、防水淹等方面的要求,使得AP1000设计接口比以往核电项目更为复杂。设计接口管理的质量和成效直接影响项目的设计进展,因此有必要对核电项目设计接口管理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提升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实现设计接口的有序、高效管控。

2 AP1000首堆工程的接口管理

2.1 设计接口管理体系

采取多合同-业主自管模式的AP1000首堆工程参考国内二代加核电站建设经验,建立了以接口管理程序(Interface Management Procedure,IMP)和设计接口控制手册(Interface Control Manual,ICM)为主体的接口管理体系。IMP规范接口信息交换流程,制订接口协调原则和方式。ICM是接口条目的动态清单,每条接口条目细化合同中的设计分工,罗列了接口编码、接口内容、交换方、交换进度等信息。各设计方之间利用接口信息交换单进行数据交换,每个交换单的编码均与ICM中接口条目对应;正式信函作为接口信息交换单的载体进行传递,并将信函编码记录至ICM中进行归档,便于查询和跟踪。

2.2 设计接口管理模式

AP1000首堆工程合作模式使得业主单位成为设计接口数据交换的控制中心。面对设计接口条目繁多、内容错综复杂的局面,业主单位组建了专门的接口协调机构来管理和协调各方设计接口资料交换活动。

接口协调机构审查和跟踪ICM的状态,结合设计进度和接口资料需求进度及时提醒和敦促有关责任方完成接口资料的提交和确认,并根据接换的进展定期升版ICM。在合同和IMP管理要求之下,灵活运用多种协调方式促进接换工作,包括重点接口问题的技术专题会议,涉及多专业的综合接口协调会以及包含影响接口的整体设计和建安问题等内容的项目季度协调会。

2.3 设计接口特点

AP1000首堆工程的合同约定、合作模式、机组技术特点等因素赋予了该工程设计接口管理不同于其他项目的一些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3.1 管理接口复杂。AP1000首堆工程是一项国际合作建设项目,设计采用拆分委托分包模式,同时NI、CI设计方内部均为联合体形式;根据NI合同约定,组建联合项目管理组织(Joint Project Management Organization,JPMO)实现NI项目管理。这种多设计合同和设计联队特点致使管理接口中间方较多,AP1000首堆项目设计接口关系见图1。各设计方之间设计接口数据的传递必须经过业主和JPMO的方式降低设计接换的效率。

2.3.2 施工设计不成熟导致接口信息的不确定性。AP1000首堆工程在NI合同签订前,尚未进行施工设计。随着设计深入,后期接口参数与前期数据存在较大出入,甚至于颠覆性变化。设计接口参数的不确定性给CI系统设计和汽轮机厂房综合布置带来较大障碍。由于施工设计的不成熟,NI设计进度滞后和设计固化进程缓慢以及补充提出的设备纵深防御、辐射屏蔽、抗震等设计接口要求,扰乱了CI设计方的正常设计进度。频繁的设计变更导致接口条件,甚至接口边界的变化,严重阻碍了接口的顺利交换。

2.3.3 电站布置及设计分工增大接口难度。AP1000NI部分有14个非安全相关系统布置在汽轮机厂房内,系统设计及系统设备布置区域的设计由NI设计方负责,CI设计方负责汽轮机厂房综合布置、土建结构及系统设备、管道的详细布置设计,有别于国内目前核电站对汽轮机厂房的工程设计要求。这样的布置特点和合作方式大幅增加了接口数量,并要求CI设计方满足NI设计要求,增大了接口管理和协调难度。

2.3.4 设备本地化和设备提资进度影响接口固化。NI工程设计采用美国相关法规、标准和规范对于设备重量、外形尺寸等接口提资,NI设计方一般是根据美国市场相关制造信息来提供。设备国产化以后,由于材料、制造工艺等因素的制约,完工设备在重量、外形尺寸往往超出原有设计值,其空间需求大幅增加,突破了原有预留区域和空间,不得不多次调整汽轮机厂房综合布置。设备采购进度与设计进度需求的不匹配,使得CI厂房中的NI系统设备及管道布置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提资、澄清、修订、再提资的反复流程中,制约了接口的正常交换和关闭。

2.4 设计接口管理特点

以业主单位为主导的接口协调机构在设计接口管理的具体实践也呈现出一些特点:

2.4.1 督促和协调作用非常重要,效果显著。业主单位对接口条目管理的提前预警,协调方式运用灵活以及接口信息沟通高效有效地推动了各设计方的接换工作。业主单位协调工作后会有批量接口得到交换或确认关闭,同时设计计划和设备采购计划之间建立的多元化协调机制和各层次的沟通渠道发挥了积极有效的协调和推动作用。

2.4.2 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保证了设计接口质量。业主单位委托总体院负责整个电站工程设计过程中的NI、CI、BOP三岛间接口技术参数匹配性的技术审查。总体院凭借其技术实力,协助业主在重大接口技术问题的决策上发挥了巨大作用,弥补了CI设计方在核电站纵深防御、抗震设计、主蒸汽和主给水管道断裂甩击、辐射屏蔽设计等技术方面的不足,保证了接口技术要求的实现。

2.4.3 根据工程建安要求,实时调整设计接换进度。受NI设计进度滞后影响,当项目施工设计后期的设计三级进度无法支持和指导设计接换时,业主单位提出了“滚动管理,分级协调”的策略,并根据现场工程需求计划调整了接换进度,优先完成直接影响工程建安的设计接换。

3 AP1000首堆设计接口管理成果的思考和应用

在国内核电项目建设积累的接口管理经验基础上,AP1000首堆工程所建立的设计接口管理体系和运用的管理办法是比较符合工程设计需求的,对工程设计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归纳起来,AP1000首堆设计接口管理的原则为:以合同为基础,用程序来规范,事先预警,分级管理,积极协调。

根据核电工程实践,不论是总承包―― “交钥匙”模式,切块分包――委托管理模式,还是多合同――业主自管模式,接口管理在核电项目管理中都是最敏感的部分,也是管理难度较高的部分,同时还是最难规范的地方。它对接口管理体系的完备性、接口制度的操作性、接口管理组织的灵活性以及接口信息沟通模式等多方面提出了要求。AP1000首堆工程在核电项目设计接口管理中具有明显的代表性,结合其管理实践,对后续核电项目设计接口管理提出五点参考建议:

3.1 理清设计接口边界,明确责任分工

核电站项目投资巨大、工艺复杂,其设计需要众多的设计单位和设备供应商合作完成。清晰的设计边界和明确的设计分工对于设计接口的顺利交换至关重要。若项目合同未详细规定,应单独建立各设计方认同的接口设计分工说明,分系统或设备反映功能接口参数要求(各工况下流体参数、电气负荷、控制原则等)、实体接口位置、布置设计内容和资料深度等信息,避免在接换过程中出现接口责任难以确定的现象。对于翻版或改进建设的核电站项目,可以在初步设计阶段,在不降低系统功能和安全要求的前提下,通过设计优化和设计改进,将接叉较多的系统或区域由一家设计单位承担,以减少设计接口,提高接换效率和准确性。

3.2 ICM覆盖应全面,精确接口需求

完整的ICM应至少包含设计方之间的接口和设计方与设备采购方之间的接口,必要时针对电站控制系统(Digital Control System,DCS)和模拟机建立专门的ICM。亦可根据接口组织关系分别建立ICM避免接口遗漏,有利于设计进展跟踪和问题的及时发现。

某个具体ICM接口的划分也应实现精细化,根据接口信息的使用目的进行分类。具体的设计接口种类划分示例如下:

ICM中接口内容描述应以“精、准”为原则。将涉及区域广、子项多、接口成熟时限长、跨专业的内容进行拆分,使每条接口需求清晰明了,便于提资方提供完整、准确的接口资料,从而提高接口效率。

3.3 加强上游接口控制,妥善处理接口变更

上游设计接口方案或原则的小变化,就有可能引起下游接口的大变化。设备或管道布置要求或工艺方案变更会引起整个系统布置变化或相关辅助设备、工艺系统配置等一系列的变动,甚至引起接口范围和边界的变化,因此参与接换的设计方和采购方应充分重视上游设计方设计接口要求或设计变更引起的接口内容变更、接口边界和接口分工变化,建立起对设计接口变更的控制,充分考虑其对设计分工、现有设计的影响程度。对于提出的纠正方案和措施,应在确保接口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实现进度和项目投资影响的最小化。

3.4 设计接换进度与设备采购进度需协调匹配

设备采购进度与设计需求不匹配,会增加接口数据的不确定性,为后续的设计变更埋下伏笔,进而影响建安活动。因此在确定设计接换进度时还需考虑设计、采购工作的逻辑关系,充分研究进度计划中的三个重要时间要求:采购技术规格书时间要求、设计方的设备信息输入时间要求、图纸到现场时间要求。设计方要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并提交设备技术规格书,供采购方编写标书;采购方要根据设备信息需求时间要求进行接换,满足设计方的设计出图进度要求。只有满足前两个时间需求后,设计方和采购方才能满足施工方的图纸和设备到现场的时间要求,从而满足建造进度,所以确保设备采购进度和设计接换进度不脱节是做好设计接口进度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

3.5 建立接口信息数据库,提高管理效率

ICM接口数量庞大,AP1000首堆工程仅设计接口近1000个,按照接口关系分别建立、细化专业,接口条目会多达3000~4000个。另外,对于特定的某一接口,从打开到关闭需要5~6次才能实现关闭。对于这样一个庞大的ICM,通过Excel进行人工管理,难度大,管理效率降低。对于多次交换的接口可能要收集全部的接换单才能获得完整的接口信息,不利于接口数据的收集和使用。因此,建立关联数据库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不但能够随时掌握接换的动态,实现接换的预警,也方便接换资料的检索,利于对接口数据的审查。对于翻版或改进项核电项目,数据库平台可以方便地移植到其他核电新项目中去,设计方对接口数据的使用可提前进行,很大程度上节省了接换流程,利于整个项目的进度控制。

4 结语

核电业主以自管模式建造核电站时,接口管理是整个项目中比较重要且难度比较大的地方,在项目初期对可能影响到设计接换的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并采用相应的对策和手段加以干预,可极大地加快接换进程,实现高效的设计接口管理。

以总承包模式建造核电站时,设计接口组织协调的重心由接口问题转移至承包商和分包商及其之前的内部沟通关系上来,业主到位但不越位的协调和监督作用将促使各方有机地联合起来,形成灵活高效的组织,增强协同性、整体性和凝聚性,积极促进设计接换,从而保障核电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归纳起来就是设计接口相关方在核电业主的协助和监督下,实现设计接口的顺畅交换和无缝衔接,这也正是符合我国现阶段核电建设需求的设计接口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核电学院,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工

程培训中心.核电工程总承包与项目管理[M].北

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2] 齐英,赵金楼.核电工程项目的接口管理模式[J].现

第7篇:接口管理范文

关键词:麦加轻轨车辆段工艺设备接口管理

工程概况

沙特麦加轻轨是为运送麦加朝圣者而修建的一条朝圣轻轨铁路,线路起始于麦加地区的穆兹塔利法赫山,至阿拉法特山,线路全长17.8km。本线概念设计由法国SYSTRA公司完成,项目由中铁建采用EPCO的方式进行建设管理。车辆段由英国的ATKINS公司作为技术咨询单位同时完成车辆段总平面及车间方案功能设计,风火水电详细设计由ATKINS公司完成,土建详细设计由黎巴嫩的K&A公司完成,车辆段工艺设备由中铁18局负责详细设计及采购、安装等。因此,本工程涉及多个不同国家、地区的单位,接口复杂,设计习惯、规范标准复杂。此外,车辆段设备种类繁杂,涉及专业多,设备接口多,协调工作量巨大。这些接口涉及系统之间、系统内设备之间、设备与土建之间、设备与MEP(Mechanical、Electrical、Plumbing)之间、设备与接触网之间、设备与信号之间等的技术接口,运营需要与建设期采购设备之间的接口以及设备到货时间衔接的接口。

轻轨初期运营需要与建设期采购设备之间的接口

根据沙特麦加轻轨车辆段设计要求,工艺设备有100多项,在运营前的工程建设期内约有20项设备需要采购到位,运营前的建设期一定要采购的设备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为第一列车到达车辆段,用于牵引、压道、冷滑等服务的设备。

静调、动调试验必须到位的设备。

为试运营服务的设备。

为试验和运营中的可能事故做准备的应急救援设备。

需通过招标形式采购的大型设备。

和土建、建筑密切相关的设备。

为仓储服务的基本设备。

本项目的主要设备有数控不落轮车床、架车机、落转向架机、转向架转盘、桥式起重机、列车外皮自动清洗机、内燃机车、轨道车、轨道吊车、平板车、固定式空压机、车辆段保护系统(DPS)、静调电源设备、轻轨吸尘设备、充放电机、高压清洗机、叉车、搬运车等。

采购前期与设计单位之间的接口

根据沙特麦加轻轨项目业主的要求,我们首先要提交设备的技术规格书和图纸,通过咨询公司认证通过后方可采购设备,完成设备的采购的同时还需要有详细设计接口文档,即这些设备与土建、MEP、信号、轨道、接触网之间的接口,这些接口分别需要和各自的设计单位联系,互相提出要求并及时进行设计联络,定期召开设计联络会,并充分的把车辆段工艺设备的下列接口要求融合到各个专业中去,从而保证安装工作的顺利进行。

与土建的接口主要是把设备的基础、预埋件及沟槽管洞等要求提给土建设计方,让土建设计方充分考虑设备的相关需求。

与MEP的接口主要是把设备的通风、用水用电、消防等要求提给MEP设计方,让设计方把设备的相关要求融合到MEP的图纸中。

与牵引供电之间的接口主要是车辆段保护系统(DPS)要判断库内接触网的带电状态,从而指示库内其他设备是否可以工作。

与信号之间的接口主要是入库时,车辆段保护系统(DPS)可以将入库信号提供给站场电务系统,出库时,站场电务系统排好进路信号提供给车辆段保护系统(DPS)。

设备到货时间衔接的接口分析

由于车辆段工艺设备种类繁多,因此需要研究设备到货时间依次衔接的接口关系,根据土建的进度要求合理安排设备的采购及运输时间。

从沙特麦加轻轨车辆段工艺设备项目建设实践过程中,可总结如下几条接口关系:

在第一列车到货之前,内燃调车必须尽早到场,以便于调车作业。

第一列车上线之前一般需要做压道、冷滑、热滑、限界试验,则内燃机车、轨道车平板车需在此之前到场。

车辆段厂房主体结构完工并通电后,厂房内的设备安装工作才能大面积开始。

咨询单位对详细设计审查通过后,根据设备的技术要求及时把技术规格书和图纸发给各设计单位,让各设计单位充分考虑并把设备的各种要求融合到各单位的设计图纸上。

库内桥式起重机、不落轮车床等大型设备的安装需要使用吊车,因此要考虑安装时间的衔接。

第一列车到现场后,需要进行静调试验,这就要求静调电源设备和仪器,以及三层作业平台需在此之前安装完毕。

基于上述考虑,运营前必须到位的设备,按照第一列轻轨车辆到货时间推算,其采购合同签订工作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来完成。列入第一阶段招标采购的设备,必须有以下2个条件:一是和土建有重大接口关系,必须在合同签字后,由设备供货商立即提供设备相关资料及土建图纸,以便设计单位进行相关是施工设计;二是设备的招标和生产周期比较长的设备。

解决和协调设备接口的关键

解决和协调车辆段工艺设备的接口问题,在运作过程中关键要抓住以下环节:

设备采购合同签订后,要求设备供货商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提供设备与其他设备、土建、MEP、轨道、信号、接触网等之间的接口要求;

按照设备的供货商提供的接口要求,各设计单位要按照要求进行施工图设计;

与其他专业设备的接口要求要以正式文件形式及时提供给这些专业的项目工程师,由他们在这些正式文件上签字并在施工图中逐一落实;

和采购设备有关的接口文件签字之前,设计单位要协同设备供货商单位之间组织召开设计联络会,从而减少施工中带来的不必要的变更;

土建施工设计图纸完成后,和采购的设备有接口关系的图纸一定要经过设备供货商核实签字后方可施工;

土建施工时,要求有设备供货商在场,并仔细核对设备对土建的接口要求并在确认书上签字,土建施工要和土建监理配合实施。

结语

接口是轻轨工程各专业系统之间关联关系的定义和描述,它存在于轻轨建设的各个阶段,随着工程的进展而逐步深化和量化,并在各个工程阶段逐步得到落实和实施。通过上述对车辆段工艺设备的接口分析,希望对车辆段的建设和创新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工作模式,以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减少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不必要的变更。

参考文献:

董向阳.轻轨建设中技术接口的管理.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3(3)

第8篇:接口管理范文

关键词:USBDSPPDIUSBD12图像传输接口设计

引言

USB接口(UniversalSerialBus)是一种通用的高速串行接口。它最主要的特点是它的高速传输特性。USB1.1理论速度极限可以达到12Mb/s,USB2.0可达到480Mb/s。这样,它可以很好解决大数据量的数据在嵌入式系统与PC机之间的互传问题;同时,它支持热插拔,并且最多同时支持127个外设,非常适合嵌入式系统的应用。

本次设计是在一个已有的DSP图像采集嵌入式系统的基础上,为它配接上一个USB1.1的接口,以达到DSP图像采集系统高速地将图像数据回传到PC机中的目的。设计的要求主要有:

①在原有平台提供的接口基础上,加入一个低成本、高速度的USB接口;

②通过USB接口,实现PC机对DSP图像采集系统的操作与控制;

③实现图像数据在DSP摄像系统与PC机之间高速的双向传输。

基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本方案最主要的特点是成本低廉且传输速度高。

1硬件方案选择与设计

1.1方案选择

对于基于DSP平台的USB接口设计,经过综合考虑了几种方案之后决定,采用一个不带MCU内核的USB接口芯片PDIUSBD12(成本非常低,一片PDIUSBD12的价格仅为20元),再加上简单的电路和时序调整电路。

这种芯片仅仅完成USB底层的数据链路级交换,并提供给本地微控制器一个并行的接口,但是它并不完成协议层的工作。协议层的工作需要对微控制器编程,控制USB接口芯片来实现USB协议。所以,开发难度相对来说大一些,要做的编程工作也多一点。但是这套方案的成本非常低,而且由于直接用DSP作为微控制器,没有原单片机的瓶颈限制,所以可以实现很高的数据传输速率。该系统的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

由于PDIUSBD12的并行接口时序较慢,只能达到2MB/s。这个速度相对于DSP来说比较低,而且有些地方不是简单地在程序中加入延时就可以调整,所以需要一个时序调整电路来完成它们之间的配合。

图2TMS320C2XX写时序

1.2PDIUSBD12芯片

PDIUSBD12芯片是由Philips公司推出的一种USB1.1接口芯片。它可以工作在5V或者3.3V的工作电压下;具有8位数据总线,且有完全自治的DMA传输操作。它还具有可控制的软件连接(SoftConnect)功能,可以保证在微控制器可靠完成初始化之后再连接上USB总线。另外,它还有一个LED驱动脚,可以外接LED来监测USB的枚举过程和数据传输过程。当USB接口枚举完成,并且成功配置以后,LED将会一直点亮;而在枚举过程以及USB数据通信过程中,LED只是有节奏地闪烁。

PDIUSBD12只占用微控制器的两个地址资源。也就是说,它只有一根地址线。其中一个地址用来向芯片中写命令,另外一个地址用来向燕片中写数据或者从芯片中读取数据。

PDIUSBD12一共有三组端点:端点0完成控制传输;端点1可以配置成中断传输;端点2是主要的数据传输端点。它有64B的缓冲区,如果加上它的双缓冲机制,就有128B的缓冲区;它可以配置成批量传输模式,或者同步传输模式。

总的来说,PDIUSBD12是一款性能优异,价格相对软低的USB接口芯片。

1.3时序芯片

为了降低成本、简化电路,本方案不使用DMA传输方式,而以TI公司的TMS320C2XX作为微控制器(使用20MHz晶振)。它的并口速度非常高,远远高于PDIUSBD12所要求的最高限制2MB/s。此处是硬件设计最关键的地方。

经过详细的时序分析发现,大部分问题可以通过在DSP固件设计的加入延时,或者设置DSP的WSGR寄存器来解决。但是有一个问题,必须在硬件上加以解决。图2是DSP(TMS320C2XX)的写时序。

图3PDIUSBD12写时序

图2中,参数th(W-D)是指在WE信号变高(无效)以后,所写的数据将仍然保持有效的时间。这个值最小为3ns,最大为14ns,所以所写的数据在WE信号无效以后还会维持有效,大约3~14ns(实际的延时介于这两个值之间)。

图3是PDIUSBD12所要求的写时序。图中,参量tWDH是与DSP(TMS320C2XX)参量th(W-D)相对应的另外一个参量。这个参量反映了PDIUSBD12要求微控制器在向其中写数据时,所写的数据在WR信号无效之后,要继续保持有效的时间。这个参量最小值为10ns。也就是说,PDIUSBD12要求所写的数据最少要保持有效10ns(在WR无效之后)。

由此可以看出,DSP(TMS320C2XX)的写时序不能可靠地保证满足PDIUSBD12的要求,而且这个问题无法通过软件加延时的方法来解决,必须通过硬件来处理。经过分析对比,最后决定采用一个很简单但是后来事实证明非常有效的方法来调整它们之间的时序。那就是在DSP(TMS320C2XX)与PDIUSBD12的总线之间加一个双向缓冲器-74LS245。这个芯片可以在它们的时序之间引入一个延时。虽然这个延时并不可靠、但是由于DSP(TMS320C2XX)本身会在WR无效后,继续保持数据有效一段时间(前面已讲过),这要仅仅需要将延时适当延长一点就可以了。74LS245所造成的延时典型值为15ns,最小也为8ns。这样,加上原来DSP写时序的延时,就可以满足PDIUSBD12所要求的写时序了。

另外由于加入74LS245所造成的对其它接口时序的影响,可以通过设置DSP(TMS320C2XX)的WSGR寄存器来消除,所以这个方案是可行的。(事实上,后来制造好的电路也证明了这个方案是完全可行的)

对其余时序上的配合,经过仔细的计算与核对证明,也是完全可行的。在硬件上,哂方案还采用了一片GAL(16V8)来实现对PDIUSBD12芯片的片选,以及实现对它的软件和手动复位。硬件总体框图如图4所示。

2软件设计

2.1固件设计

由于采用的是不带MCU内核的USB接口芯片,所以关于USB1.1协议规范的实现都必须靠DSP(TMS320C2XX)控制PDIUSBD12芯片来完成。固件的主要设计任务是:在DSP(TMS320C2XX)的平台上编写程序,以完成USB1.1规范所要求的标准请求及用户根据产品需要自己定义的请求。

为了不影响程序的执行效率,本方案采用中断方式完成固件的编写;同时,为了保证程序的模块化及良好的可移植性,在设计中采用分层结构进行固件的编写,如图5所示。

最下层是硬件接口层,完成硬件上PDIUSBD12与DSP(TMS320C2XX)的对接。主要是DSP(TMS320C2XX)向PDIUSBD12中写入数据或者命令,以及从中读取数据。

中间层主要有两个模块,用来完成PDIUSBD12的命令接口和中断处理子程序。命令接口是指按照PDIUSBD12的命令格式,完成DSP对它的控制。它的基本命令格式是:DSP先向其中的命令地址写入某一条命令,接着从它的数据地址写入或者读出一系列的数据。中断处理子程序是判断中断的产生源,然后跳转到相应的处理子程序。这些子程序不做过多的处理,而仅仅是将命令数据读出然后置标志位,或者是将某些数据送出。

最上层是主循环程序,以及对于USB1.1标准协议请求(这些请求主要是在USB1.1协议规范的第九章中定义的)和用户自定义请求的处理程序。主循环的主要工作是检查标志位。如果标志位被置位,则调用处理子程序,判断是标准请求还是用户自定义请求,然后调用相应的处理程序加以处理,完成请求。

这样分层的好处是:主循环程序在检查标志位以外的时间可以进行其它工作,提高固件的运行效率。

编程过程中,由于涉及了一些严格的接口时序配合问题,所以,整个固件的编写工作全部采用DSP(TMS320C2XX)的汇编语言;用的是CC2000编程开发工具。

2.2PC机软件的设计

PC机的驱动程序由Philips公司提供。然后,用VC++6.0,通过调用API函数,编写PC的应用程序。这样即可实现PC机对DSP(TMS320C2XX)摄像系统的摄像控制以及图像的传输。

主要使用的API函数是DeviceIOControl()、ReadFile()、WriteFile()。其中DeviceIOControl()用于PC(主机)向DSP图像采集系统发送请求;ReadFile()和WriteFile()分别用于从图像采集系统中读出数据以及向图像采集系统中写入数据。

在设计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是:由于USB接口是主-从方式的接口,它的一切传输过程都必须通过主机向外设发送请求后才可以开始,所以在使用ReadFile()、WriteFile()读写数据之前,必须先通过DeviceIOControl()向图像采集系统发送请求。

3结果及分析

第9篇:接口管理范文

关键词:设计管理;施工;质量控制;接口;管理模式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3.089

1 引言

在发电厂建设过程中,工程项目现场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我们必须协调好现场设计、施工和质量之间的接口关系,才能保证工程项目科学高效地按工程进度计划实施。由于发电厂的建设的投资比较大、周期比较长且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所以在发电厂的建设过程中,对其管理极为复杂,现场项目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的好坏[1]。在电厂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设计管理是联系其他管理部门的重要环节,同时,设计与现场施工、质量控制的接口管理更是举足轻重。

2 设计管理概述

电站工程具有投资大、涉及专业广、质量要求高的特点,电站工程项目设计管理也不同于其他工程,在电厂设计与建造中,设计是基础,是“龙头”。设计管理贯穿于电厂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对项目范围、投资、进度、质量、风险控制具有全局性影响。设计管理与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设备采购、施工建造、调试启动以及电厂建成后的运行维护等各个领域的活动密切相关,对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起到引领性作用[2]。

电站项目设计管理内容主要包括设计进度管理、设计接口管理、设计文件管理和设计澄清及变更管理等[3]。其中,设计接口管理起到连接参建各方及各管理部门与设计之间的桥梁作用。设计接口主要包括外部接口和内部接口,外部接口包括与业主、设计单位、建安承包商的接口,内部接口则主要是与现场其他管理部门的接口包括现场施工管理、质量控制管理、安全管理、物资管理及进度管理等。本文主要介绍设计管理内部接口管理中与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管理的关系。

3 设计管理与施工的关系

3.1 设计管理配合施工管理的工作

a)辅助施工部审核施工方案,主要审查方案中的图纸是否齐全及是否为最新版本、规范对方案的适用性及版本、参考标准的适用性等,对方案中涉及的计算,审核其选择的参数是符合设计意图;

b)信函审核,对承包商发来的信函,如有涉及到设计的问题,辅助施工管理审查,直接或协调设计院对信函中提出的问题提供技术支持;

c)审核工作程序,如:混凝土修正程序、凿毛程序、施工缝处理程序等,审核程序的适用范围是否与图纸一致,相关图纸及文件是否为最新版本;

d)施工组织设计审核,包括:工程设计文件、工程施工范围内的现场条件、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对于重大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或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采用专题会议审查的方式,邀请各方代表共同审查;

e)辅助审核现场加工图和预制图,包括施工总平面图规定的范围内布置的木工加工场、钢筋加工场或砼予制构件加工场等;

f)浇筑申请审核,为施工管理部签署开罐令提供支持,审核浇筑申请中土建、安装、电气等图纸的完整性、版本及浇筑区域的设计变更是否关闭、是否有开口项等情况,对施工人员、机具、设备、养护材料准备情况也参与审查;

g)组织设计及地质工代查看现场边坡、基坑地质及设计情况并提出解决方案,如开挖后基坑的处理方式,是否需要喷护及采取何种喷护方式;对基坑塌方区域配合施工部及承包商协调设计工代现场确定处理方案,并对处理过程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各部门;

h)结合现场施工情况及施工方案内容,及时与设计院沟通发起设计变更已满足现场施工需求,对不可避免或发现较晚的问题及时督促设计院处理;

i)督促设计院对图纸中的问题尽快发起设计变更单(Design Modification Notice, DMN),回复各单位发起的设计变更、澄清以满足现场施工要求;

j)审核混凝土技术文件,包括混凝土技术规范书,各材料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配合比的设计、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试验、参照的建筑材料规程规范等是否满足规范、设计及合同的要求;

k)审核施工进度计划与设计进度计划的匹配情况,根据施工进度计划需求,结合设计三级进度计划,督促图纸等设计文件按期到场,对设计出图情况可以对现场施工产生影响的区域及时反馈风险。

3.2 施工管理配合设计管理主要工作

a)工程设计变更申请单(Engineering and Design Change Request, E&DCR)的审核,对设计部发起的设计变更,及时审查变更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对变更的工程量予以核算等;

b)对图纸中表述不清楚的问题,发起或组织承包商发起澄清;

c)在子项区域的图纸提出问题,及时发现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并在图纸会审时提出;

d)配合设计管理审核竣工图。

3.3 设计管理如何配合好现场施工的工作

a)要了解现场施工的各级计划(三级计划、年度计划、半年滚动计划、月度计划),掌握现场各个子项施工动态,这样在催缴图纸及跟踪E&DCR及DMN文件时就更有依据性、目的性,保障现场施工可以顺利进行;

b)要了解所管辖专业现场的施工逻辑、施工工艺及施工难点,从而可以在审核施工方案、审查施工承包商提出的变更申请时有更加清晰的判断;

c)协调设计工代与施工管理部、施工承包商甚至施工班组人员多交流沟通,了解现场关于图纸施工的问题和难点,并形成设计经验反馈,尽量使后续设计更加考虑现场的施工需要;

d)定期向施工管理部最新的图纸清单、变更清单,并向设计院核实设计文件清单,保证现场施工管理所用设计文件为最新有效版本;

e)定期与设计工代、设计院沟通设计图纸、设计变更、设计开口项等文件的更新情况,避免与现场实施计划产生矛盾,出现返工、停工等现象发生,保障现场连续施工。

4 设计管理与质量控制的关系

4.1 设计管理配合质量控制的工作

a)检查和试验计划(Inspection and Test Plan, ITP)审核,对QA/QC部主审的ITP提供技术支持,审核ITP开启区域的图纸及变更情况;

b)采购技术文件审核,参照最新版本的图纸中对材料的性能参数要求,辅助审查采购技术规格书;

c)不符合项报告(Nonconformance Report, NCR)的审核,对现场发起的NCR从设计管理的角度进行审查,首先对施工管理部的处理方法提出意见,如不同意,可以提出新的处理方法,其次判断是否属于采购物项的供应商的缺陷,如是,可以转至材料管理部,再确定是否需要设计方批准,如需要可转至设计院处理;

d)落实图纸中验收标准,对QA/QC提出的图纸中未明确的验收标准问题,及时同设计院沟通确认;

e)验收过程中提供图纸清单及设计变更单,在QA/QC某区域子项验收过程中为其提供完整的图纸及变更清单已便于现场验收;

4.2 质量控制配合设计管理的工作

a)对设计变更是否发起及以何种方式发起提供建议;

b)子项区域的图纸中可能存在的验收问题、可能存在施工困难等在图纸会审时提出;

4.3 设计管理如何配合好现场质量控制的工作

a)建立规范有效版本清单,并与设计院及时沟通保证验收规范的有效性;

b)与施工承包商、设计院良好沟通,确保NCR传送至设计院的方案可以一次通过;

c)定期向QA/QC部最新的图纸清单、变更清单,并向设计院核实设计文件清单,保证现场施工验收所用设计文件为最新有效版本。

5 总结与展望

本论文以某电站工程项目管理为研究背景,通过梳理分析设计管理与施工管理、设计管理与质量控制管理的接口关系与内容,提出设计管理为更好配合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管理而进行的管理工作,从而更好的提高管理水平,理顺内部接口,为电站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同时以该论文研究成果为基础形成电站工程项目设计管理内部接口程序,为今后接口管理工作提供程序依据。

参考文献:

[1] 王卫军.发电厂建设中的项目管理之我见[J].低碳世界,2013.07:60-61.

[2] 程东平.孙汉虹.核电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