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嘻哈文化论文范文

嘻哈文化论文精选(九篇)

嘻哈文化论文

第1篇:嘻哈文化论文范文

不管你是否真的喜欢中国有嘻哈这个节目,反正实施好像是,大家都在谈论这个节目,如若没看过,那你就没法一起聊天,好像就与时代脱轨似的。

于是在这个嘻哈爆红的时代,有人嘲讽说:“去年喜欢民谣的好像和今年喜欢嘻哈的是同一批人吧。”

那么,你又怎样嘻哈爆红的现象呢?是调侃他们随波逐流对民谣的不忠吗?

我反倒不太支持这种观点,何来此“风”?必是有了大部分人的强烈喜欢追随,必有他的妙处,然后你若愿意去走进这风,了解这风,喜欢了,便追随。不爱,便让他随风而逝。所以,有了了解才可能有热爱,毕竟这世间一见钟情的概率太小了。在这个速食文化的时代,倘若你愿慢慢静下心来了解,相必每种文化都有值得你欣赏的地方。正如梵高的信中所说的:每个人都是一团火,路过的人只能看到烟。所以我想,所有的热爱热爱大概都源于追风吧。

第2篇:嘻哈文化论文范文

乐天达观,嘻嘻哈哈

每次你看见我,我总是嘻嘻哈哈的,忘记了时间,忘记了一切的一切。上课的时候,我总是会给老师一个甜甜的微笑;下课时,我会和同学们乐翻天,笑得倒在椅子上。即使是全班的同学都在叹气,我也会流露出自己的“乐天达观”。记得有一次,正直酷暑,大家都热死了,老师们就讨论着要带我们去游泳。太好啦!第二天,我们整装待发。忘记什么原因了,好象是我们唧唧喳喳地大声议论,还是什么,老师气惨了,不要我们去了,加上大家开始埋怨自己倒霉,老师七窍生烟。四班的老师来叫我们去排队,老师坚决地说:”我们不去了!”四班的老师劝了半天也没有用,有些同学都快哭出来了。我说:“没有事的,也许老师认为今天太热了,他们去,也许会变成“非洲黑人”呢!哈哈哈哈!”我周围的同学也都不由自主地笑了。瞧,我就是这么乐天达观。最后老师还是让我们去了,这还要感谢我的乐天达观呢!

爱掉金豆豆

我是一个特别经不起打击的人,特爱掉眼泪,不管在什么场合。记得有一次,我们考综合试卷,由于语文比较好,老师让我和其他9个同学批改试卷的基础。我的基础只扣了两分,阅读全对,而且我的作文又好,大家都认为我可以得96分。没有想到,老师说我的作文没有审清题意,扣了我15分,我只得了83分。看着这惨不忍睹的成绩,我的眼泪“哗”地流了出来,呜咽了好久,眼睫毛都打湿了。唉,我就这么爱哭啊!

喜欢写作文

第3篇:嘻哈文化论文范文

众所周知,饮料产品相对来说是个短命。但用这么大手笔培育出来个短命,却是少见中的罕见。纵使哇哈哈财大气粗,宗大人一贯奉行的是小概率试错理论(山姆的火腿加绿蛋)。这背后却是“4000多家一级经销商,4万多家二级经销商及几百万个销售终端”的血汗被抹杀。不可否认,哇哈哈成功过(如:纯净水、呦呦奶茶、营养快线等)。可那是过去。这个世界是变化的,唯一不变只有变化。所以过去成功的把戏在今天来看只能做个乐子罢了。想必众多的营销骚客一开始拿啤儿茶爽来涮,为的是:让铁成钢,可一直没能听到哇哈哈办公室里修整的声音。

有这样一组数据:(30名目标消费者购买啤儿茶爽饮用后:说“假啤酒而不喜欢”的1人、说“感觉一般”的1人、说“不是特别好喝”的1人、说“没有饮料感觉”的1人、说“口感平庸”的1人、说“超级难喝”的2人、说“不伦不类,酒非酒茶非茶”的5人、说“味道怪,味道差”的9人;说“广告常见,不一样的啤酒”的1人、说“哇哈哈的产品可以尝试”的1人、说“特别饮料”的1人、说“夏天解渴的啤酒茶”的3人、说“不同于碳酸饮料”的1人、说“不含酒精的啤酒”的2人)。

表观来看是啤儿茶爽的症结在于口感差及未能明确自己是谁。可细细分析,不难发现。其本质纠结于啤儿茶爽根本没使目标消费得到认识。产品生命周期的长短是由消费者精神层面的(认识认同—认可)过程决定。这个过程对企业来说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系统中每个环节叠加在一起,就是产品的生命周期。可泣的是啤儿茶爽在哇哈哈的运作下,竟葬死在营销系统的第一道门前。 啤儿茶爽未被消费者认识主要原因在于其所营造目标文化环境(认可)的方法上。啤儿茶爽以嘻哈文化为主线,通过对学生、开车族、办公白领的嘻哈,计划以此在目标群中快速的被(认识认同—认可),最终啤儿茶爽所代表的是酷、爽的时尚健康文化环境。啤儿茶爽定位在80、90后消费群上是没有问题的,企图让自身成为一款酷、爽的时尚健康的饮品也没有问题。问题就在其形成酷、爽的时尚健康饮品文化环境的过程所运用的方法(表达的方式)上。明确说就是:啤儿茶爽运用“你OUT了”的嘻哈文化方法所表达出的酷、爽等时尚元素,只是形式上的、低俗的、孩子气的酷爽,与80、90后所追求精神上真正的酷、爽、时尚、自我价值等不相吻合,达不成共识,没有共鸣。所以80、90后消费者并不能接受你自认为的酷、爽时尚健康文化。他(她)们是不会有兴趣去认识你。因此消费者就将你搁置门前。而哇哈哈利用高空来播撒这一嘻哈文化,更加速了酷爽的流产(嘻哈文化本来时代性就强,一空撒,时代性更多加几倍)。

百事在运作激浪上,相信也遇到了相似问题。激浪与啤儿茶爽相隔出生,形体类似。如今啤儿茶爽走了,激浪还再坚持。从终端的动销率及最近更换着装来看,百事也在挠头。起初,激浪想通过滑板电视片来宣讲自己的积极主动、不拘常规、敢于冒险和不断超越自我、挑战极限的诉求。结果生产滑板的老板笑了(大街上溜滑板的小学生多了),而激浪的销售并没有起色。后来的“激浪精舞门”、“激浪杯”等,好像也事与愿违。问题在哪里?值得深深探究。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就是明知道我们目标消费者追求冒险、追求超越、追求极限,而我们种种“讨好”却不能触动或感动他(她)们的追求。还好,激浪比啤儿茶爽强。艰辛的努力终获消费者的认识,只是不被认同和认可罢了。激浪应该向耐克讨教,否则还会很伤心。

第4篇:嘻哈文化论文范文

关键词:爵士乐;音乐美学;意识形态;文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B8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862X(2015)03-0145-004

“从社会学角度看,为什么音乐在现代社会具有如此凸显的作用?”[1]在音乐美学及其对社会的广泛渗透性影响的格局中,一方面,具有独立自主性的音乐存在着自身的内在发展规律,另一方面,发自于人类灵魂深处的音乐,其美学意识形态性日益彰显出来。作为20世纪美国流行乐标杆的爵士乐,无疑最鲜明地承载了这种意识形态特性,而且由于美国曾身为世界领头羊及其对整个世界的“美国化”影响,它也更深刻地蕴涵了马克思主义意境下的社会矛盾及政治经济取向。

一、拉格泰姆与布鲁斯:爵士乐的起步与转型

爵士乐的历史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有着惊人的步调一致性,其悲欢离合或起承转合无一不契合了美国资本主义的社会总体面貌。在音乐美学与音乐社会学的意义下,爵士乐的发展史内在地蕴涵了潜在而深广的意识形态性。爵士乐诞生于19世纪最后一个年代,这也是美国在国家统一之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的高峰期。

作为早期爵士乐的基本形式,拉格泰姆源自于美国南部及中西部黑人游唱乐人的地方民谣。在纸质化传播的乐谱时代,拉格泰姆开始汇入美国音乐主流,并在1893年芝加哥的哥伦比亚世界博览会上声名鹊起,最终到1896年成型得名。[2]389拉格泰姆也对现代欧美音乐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美国以至欧洲,大作曲家德彪西、斯特拉文斯基、拉威尔等人都自觉地吸取了拉格泰姆中独特的音乐元素。作为美国本土原创的音乐代表形式,拉格泰姆也直接反映了世纪之交的美国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的文化自觉与精神风貌。

和拉格泰姆相似,另一种有着广泛性国际影响的美国流行乐形式是布鲁斯(blues,又称蓝调),来源于老百姓的劳动号子和田间呐喊,并结合了传统的教会音乐、尤其是黑人圣歌体裁。这种圣歌乐曲形式后来发展为尽人皆知的福音音乐(Gospel),它无论对包括布鲁斯与拉格泰姆的爵士乐,还是对后来的节奏布鲁斯、灵魂乐以及摇滚与说唱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尽管布鲁斯总被认为包涵在早期爵士乐的大类中,作为一种歌曲形式的布鲁斯却在新奥尔良爵士乐诞生后的十年后才出现。在20世纪初,新黑人运动在美国爆发,布鲁斯作为基本的民谣形式在其中充当了舆论与情感的传声筒。“这项运动旨在重建非裔美国人的公众形象,并借此努力营造对于黑人的良好公共舆论。”[3]布鲁斯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肩负着重塑美国黑人及其文化形象的时代使命。

二、“爵士时代”与“摇摆世代”:

太平歌舞与危机后的转机

20纪初,随着拉格泰姆与布鲁斯的不断发展及其两者之间、两者与其他音乐形式之间的深广融合,现代意义上的古典爵士真正形成起来。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蓬勃展开,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加速发展,社会文化沉浸在一片狂热乐观的氛围中,社会矛盾也日嚣尘上,20年代作为音乐史上“爵士时代”就此登上历史舞台。早在拉格泰姆的发展过程中,尤瑞普的管弦乐拉格泰姆、正宗狄克西兰爵士乐队的小组合风格以及约翰逊爵士的跳跃式弹奏钢琴风格,就预示了拉格泰姆演化为爵士乐之过渡时代的三个重要方向。[2]407活跃于1910年代的尤瑞普将基于黑人组合的爵士乐队表演带入一个全新的高度与平台,这为黑人音乐家赢得了美国全国性的身份认同。以白人为取向的狄克西兰乐队则对爵士乐的黑白融合与普及推广产生了重要的历史作用。约翰逊的爵士钢琴参照布鲁斯中的布基伍基乐曲演奏法,将钢琴在爵士乐中地位凸显出来,提升了爵士乐华丽而纷繁的音色与节奏,取得了与小号相得益彰的表演效果。与约翰逊一道,另一位将布鲁斯与拉格泰姆进行创合的音乐家是莫顿,他将布鲁斯与乐段变奏引入拉格泰姆,从而极大地促进了爵士乐的发展。就此,在拉格泰姆基础上,爵士乐结合了布鲁斯的基本元素(包括鲁布斯乐谱法、形式及乐调)[2]409,一种成型的流行音乐诞生了。

在美国,随着布鲁斯与拉格泰格的有机结合促成了爵士乐的完善,20年代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造就了“爵士时代”的兴盛。紧接着,1929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打断了流行乐的发展,但爵士乐以及与之紧密相关的白人乡村音乐、黑人灵魂乐等音乐形式的内在安抚疗伤功效也派上了用场。罗斯福新政之后,爵士乐进一步通过对多种音乐风格的糅合而演进为摇摆乐。“摇摆乐之王”古德曼将爵士乐带入到一种近乎狂飙的社会时尚热潮,其名曲“让我们跳舞”鲜明地揭示了爵士乐的舞蹈要素,也用力地彰显了美国在二战参战前夕一派太平歌舞的社会景象。阿姆斯特朗是摇摆乐中另外一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将新奥尔良爵士乐的个人即兴演奏发挥到极限,并以炉火纯青的小号技巧为摇摆乐的狂舞风格作出了独特的贡献。阿姆斯特朗的经典作品中有一首至今仍让人津津乐唱的名曲“多美好的世界啊”,其歌词与意境都恰切地反映了爵士乐赞美太平盛世、追求美好生活的炽热情怀。

三、巅峰衍变:现代爵士乐从民族性、

种族性到国际性的分化与转换

就如同一战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30年代末二战的爆发对整个世界的社会发展与文化面貌带来了决定性的改变。美国一开始在幕后以旁观者与援助者的角色浸润在歌舞升平的安悠中,但随着战火的不断蔓延,日本对珍珠港的偷袭使美国一夜间卷入到战争旋涡的核心。在国内舆论的和战宣传的大转换风向中,作为文化喉舌的音乐也及时积极地迎合了战事的总动员。一方面,美国流行乐随着浩荡大军蜚声海外,开展了大规模实地的文化交流与传播;另一方面,美国国内的音乐人都广泛参与到保家卫国的和平运动中。其中,早在1911年以一曲“亚历山大的拉格泰姆乐队”而誉为“拉格泰姆之王”的欧文・柏林,创作了“神佑美国”和“白色圣诞”等代表美国二战流行乐样板的歌曲,其歌词充满了国恨家仇的爱国激情,后一首歌曲甚至成为了20世纪最为畅销的歌曲之王。[4]其他更广义的流行歌曲还包括了:对邪恶侵略者的愤恨,如“围观希特勒的坟墓”(1941);对保家卫国与正义战争的激励与颂扬,如“美国,我爱你”(1942)等。最终,随着40年代比波普的出现,现代爵士乐形成了。比波普保存了摇摆爵士乐即兴演奏片段的风格、游走式低音线条、推进性的摇摆式节奏,这些也都是二十世纪后半期所有主流爵士乐的显著特点。[5]397-398在比波普之后,现代爵士乐分化与整合的步调越来越快,也更加多元与激进。到了50年代,硬波普、冷波普、放客、第三波、莫代尔及自由爵士等诸多的爵士乐种类此起彼伏、争奇斗艳,并将美国流行乐推向了繁茂而绚烂的顶峰。

四、爵士乐之后:从摇滚到嘻哈的文化政治学

1968年,随着马丁・路德・金与肯尼迪的被刺杀,美国国内种族矛盾的深层冲撞激发开来。正是这一年,随着爵士乐本身以及国际情势的复杂演变,摇滚乐开始取代爵士乐一跃而成为美国国内外最受喜爱的音乐消遣形式。一方面,苏联对捷克斯洛伐克的武装干涉进一步加剧了冷战中的混乱局势,政治高压政策与意识形态的强化使得爵士乐的国际交流受到阻碍;另一方面,越南战争中的春节大攻势让美国舆论陷入到自打嘴脸、进退维谷的尴尬困境,美国国内的民权运动借助于反战运动变得更加激化,年轻一代激烈的抗拒行动、年老一代对于和平安宁的热切期盼,这一系列的情感氛围赫然超脱了爵士乐的轻歌曼舞与自作多情,这促发了摇滚乐更为渲染性、更具表现力的革命性音乐范式。[6]139

在黑白两分的派系线索中,摇滚是对爵士乐的“认识论断裂”与革命性转换,但其源头与内核仍基于爵士乐,这是普遍的共识。与以前黑人音乐传统自觉规避或多少抗拒商业化利益的态势不同,在身份政治的抗争中,嘻哈乐将商业化与政治化更紧密连接起来。一方面,在音乐产业化框架中以高度的原创性适应严酷的竞争生存,嘻哈借助于商业化来实现个人的经济抱负与社会利益认同;另一方面,又借助于音乐原创性压制商业化的平板模式。嘻哈以后现代的反讽形式凸显出黑人的社会认同性,并彰显出以创新性与趋利性求发展的独特政治诉求。嘻哈乐蕴含了年轻人执着而激进的拼搏精神,其韵律变化和歌词的随机发挥承载了最原创性的心理情感渲染,这些也都适合了当代生活方式的高强度节奏以及激烈的社会变迁态势。

与爵士和摇滚一样,作为一种青年文化的嘻哈是年轻人替代性身份形成与社会地位的时尚资源之一。[7]在消费主义的后现代时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借助从经济到文化的捆绑式策略一揽子兜售与灌输资产阶级世界观与资本主义价值观。这一如阿多诺关于文化霸权的辩证批判理念,嘻哈在流行乐领域充当了后殖民全球化世界的意识形态主角,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肆意非为。以爵士与嘻哈等为代表的美国流行乐和美国的国外经济援助一样,是“传播自由市场资本主义和民主的福音”[8]164,无论怎样,美国政府及其代言人考虑的“核心的问题是如何扩张美国的地缘政治战略利益”。[8]159嘻哈作为一种全球性文化现象,从美国到英国、南美、东南亚,乃至部分非洲地区,它渗透到了流行音乐与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但不要忘了,嘻哈源自于新自由主义资本主义的中心:美国。[9]

五、结束语:文化意识形态批判中的爵士乐困局

电影评论家欧文感慨地说:“美国是一个音乐的大熔炉,其中所有民族的旋律融合为一个伟大的新韵律――爵士乐。”[10]但爵士乐在20世纪音乐的重要地位直到1987才得到官方的正式认可,美国国会在这一年宣布爵士乐是一种国家财富,其正式决议以华丽的用语指出,爵士乐以非裔美国人的经验带给美国和整个世界一种独特的美国音乐综合成就与文化,是个人诉求与民主合作的杰出艺术典范、是沟通众多社会差距的“整合性力量”, 对其他类型音乐产生了历史性的普遍而持续影响,是一种真正的人民音乐、最能表达当代现实的真正的国际性音乐语言。[5]414

第5篇:嘻哈文化论文范文

有一个人让我无法淡忘,她是一个活泼,乐观,热心的女孩,一双清澈的眼睛里闪着灵气,浓浓的眉毛,一双能说会道的巧嘴总能三言两语的化解同学之间的矛盾。她的头发总是高高的扎起来,脸上总是挂着微笑

。她从来不当着同学的面哭,即使是遇到了困难也总是迎难而上,还回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她整天乐呵呵的和同学们谈笑风生。问她为何如此开心,她却说,生活中没有欢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她喜欢帮助同学,同学们要是摔伤了,感冒了,接水吃药,找老师请假……这些事她全包了。

因为这些她的人缘非常好,下课,便有一大帮死党和她一起嘻嘻哈哈高谈文学着作,阔论诗情文艺。

她还是一个乐观的女孩,有一次考试,我考得很不理想,正趴在桌子上难过,她过来了,对我说:“考试并非决定一切,一次没考好,就对自己失去信心,将要如何面对未来的生活?你应该像我一样,乐观面对生活,微笑迎接将来。好了,擦干眼泪,这点小事打不垮我们让我们一起在风雨中追求快乐吧!”

第6篇:嘻哈文化论文范文

“是呀!啥款衣服今年最热?”

热!热!热!本来已是骄阳似火的六月了,这些人还在讨论着“热”,我听得都要中暑了。

自然是富有变化的,热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有时,热也可以体现在人际交往中,但这个时代,让人又不的不赋予“热”一个新的定义:流行。

热?流行?黑黑的绣发硬给鼓捣成了七、八十岁老年人斑白的头发,把好端端的裤子雕塑成多扇窗户的“破楼”,这叫“热”?不论男女都穿着一个宽大的T恤,像个连衣裙,下面一条宽的能装进四条腿的裤子,一双工人靴或哈韩鞋,一个头盔,带着耳机听者Rap音乐,嘻嘻哈哈。无非,这就是近两年的“嘻哈一族”,不怕死的Hip?hop的狂热追求者。

是的,我们无权来反对“新新人类”这种不可理喻的行为,也更不会明文禁止你去干什么,但万事总得有个“度”吧,不要真的因为“热”而中暑了。奇装异服或许很能体现你的个性,的确,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追求一种常人难以接受的太“热”的美本也无可厚非,只是必须明白的一点,需澄清美,本事是属于内在的,并不停留在表面肤浅的层次上。内心的涵养和素质才是永恒的美。

“本世纪在热什么口头语?”

“COOL!爽!”

当你说出这句话时,你不觉得有点语言错误吗?本就“热”,有“爽”,矛盾吗?啥叫“COOL”?何为“爽”?喝可乐,有人就会情不自禁随口而出:“COOL!”“爽!”或许吧,这是当今青少年的一种审美观念的反映,渴望新奇,刺激的心态的诠释。但如果永远这样下去,车轮辗进21世纪,其中蕴涵着多少沉重的叹息呀!

有人说,中国的下一代是“垮掉的下一代”,我倒认为此话一点都不夸张。这股肆意唤啸于每个角落的热风,会使本就全球气温升高的趋势越加明显,中国也就会以急速陷入一片水深火热之中。现代人所追求的美,只不过是华而不实的躯壳,腹中空空,草莽浅薄而已。真正的美已流入了东流的江水,太远了,那群热的发烧的帅哥靓妹们,你们几时才能惊醒呢?

时代太热了,或许真应当COOL一下,爽一下了。

第7篇:嘻哈文化论文范文

自从迷上了微博,每天宅在编辑部运筹帷幄的哈皮,凭借着勤劳的手指(狂点鼠标),以及不太聪明的头脑(妈妈常说“勤能补拙”),整理出了以下几段转载率颇高、引发无数关注与热议的微博。细心的哈皮发现,这里面能提炼出许多有助于我们写作的创意素材呢!

1.在华山的悬崖边上,你经常会看到身系绳索、头戴安全帽的人,他们在峭壁上捡拾被游客随手扔掉的垃圾。你随手一丢,环卫工人就要冒着生命危险下山去捡。请随手带走你的垃圾,免得国外旅游景点用中文标注的“不得乱扔垃圾”伤了你的自尊。

2.一次性餐具使用量大,尤其是一次性筷子,有的人还有多拿几双的习惯。中国每年生产450亿双一次性筷子,需要砍伐2500万棵树。出门在外,请自觉使用消毒餐具,拒绝一次性餐具。

第8篇:嘻哈文化论文范文

十年前,一支新成立的乐队在排练室对着一张A4的白纸冥思苦想,为了参加金旋奖,他们不得不取一个名字,最后鼓手小威提出的“苏打”获得了大家的青睐,认为很符合他们的曲风,主唱青峰很喜欢绿色,于是又加上了一个“绿”字,才有了后来的“苏打绿”。

八年前的7月,音乐人林哲在贡寮的“海洋音乐祭”上看到6个稚嫩的年轻人走上舞台。“这是什么乐团啊?”他看着那几张陌生的面孔心里嘀咕着,等到他们一开口,林哲便被震住了。随后他突然跑上台,宣布他对这几个年轻人音乐的喜欢,更把自己当时的感觉放在了网上,“简直被‘苏打绿’的音乐给了!”

这支清新的民谣摇滚乐团,最初只是玩玩而已,但主唱吴青峰略带女性化的独特嗓音,真假音自由切换的技巧,以及诗意十足的歌词,让苏打绿脱颖而出,一红就是近十年,并倾倒了无数文艺青年。

如今,他们将举办2011“各站停靠”苏打绿巡回演唱会,而这一站是北京。“不要要求太多,过得自在比较好。但自己要把自己的磨炼做到最好”,苏打绿嘻嘻哈哈的背后,是一本正经的积极。他们将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此次北京演唱会,老歌新歌将一网打尽,“值得的感觉不是看外在的标准,内心觉得有意义才是值得”,主唱青峰总是能说出一些深刻的话。情陷苏打绿,不仅因为他们的歌,还有他们的创作态度。

低票价与粉丝亲密接触

一场盛大的狂欢即将开始,曾创下无数惊人记录的苏打绿与粉丝心情一样热切地期待这次北京演唱会。他们将用苏打绿风格带你走进自己的内心。

第9篇:嘻哈文化论文范文

什么是女孩儿?女孩儿就是一群嘻嘻哈哈将快乐与幸福带给每一位的小天使。女孩的真诚可使铁石感化,女孩的美丽可使盛开的玫瑰失色,女孩的温柔可使汹涌的波涛平静。每个女孩都有一段如梦般的花季。快乐中又带点烦恼,如此地有滋有味。

女孩儿似乎就是快乐的代名词,无论在哪里都能听到他们的欢声笑语,像山泉般清澈明亮,又如百灵鸟般甜蜜。女孩儿热爱文学,心情好时总免不了要对蓝天白云感慨一番。她们喜欢聚集在一起讨论琼瑶笔下的陆小双,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这些泪美人经常让女孩着迷。

闲来无事,女孩儿总爱往小商贩那儿跑,看看那些精美而又不贵的小饰品。当她们看到喜欢的东西时更是爱不释手。这时她们总会耐心地与小商贩讨价还价,终于买下来了,激动之情难以言表,她们总会小心翼翼收好自己的东西,无聊时又会拿出来细细欣赏。

女孩儿也爱在运动场上寻找快乐,在旁人眼中足球与篮球是男孩的专利,至于女孩子就该学会安安稳稳地走路做事。可女孩却从没有这样认为,她们会在运动场上尽情地奔跑,任凭汗水从脸上往下淌。或许会有人在旁边指指点点,可女孩儿从来不在乎,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只要我活得快乐就好。

花季的年龄,充满幻想,五彩缤纷,然而快乐公主也会遇到烦恼事。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