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范文

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精选(九篇)

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第1篇: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范文

由于高校长期的相对稳定性,部分高校党政领导人抱有侥幸心理,轻安全的思想根深蒂固。一些高校的管理者更愿意采用“事后动员”的危机应对模式,一旦危机事件发生,这种临时应对的策略不仅会加大危机应对成本,甚至会给学校造成重大损失。

2.预案的内容缺乏可操作性

目前,高校应急预案多是依靠管理者零散有限的个人经验而进行编制和管理的,内容简单、层次不清、体系尚不系统完整。大多数高校的应急预案从总体上而言是属于“纲领性”和“宣言性”文件,可操作性不强,导致高校虽有应急预案却很难对空降而来的突发事件个案应对自如。

3.预案执行机制不完善

许多高校预案管理执行机构的应急指挥和管理人员自身业务素质不高,人员较少,级别较低导致缺乏协调指挥权力,因此在编制预案后很少组织有针对性的预案演练,也无法根据实际演练情况,及时补充完善应急预案。

二、危机视角下完善高校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应遵循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应尊重科学,依靠科学,做到科学管理。制定处置事件所依据的预案应以科学为指导,以领导与专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进行深入全面的调查后,对数据资料进行准确的科学分析和论证,最终制定出标准化的应急预案。

2.预见性原则

高校制定应急预案虽然不可能预见到危机事件发生的确切时间、地点、规模等具体情况,但是预案必须尽可能地体现预见性,特别是重特大事件和经常性的事件上。

3.以人为本原则

在编制应急预案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有效保障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同时充分发动师生参与到应急预案的编制和管理工作中来,逐步形成人人参与的学校应急管理的工作格局。

4.可修正性原则

预案要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标准变动的情况,应急预案草案演练的反馈信息情况等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来及时反复地检查、评估与修正其预案。

三、危机视角下高校应急预案管理工作良性运行的建议

1.给予应急预案法律支持,使高校危机管理有法可依

以法律手段来处理与突发性紧急状态有关的公共紧急事务,是世界各国普遍采取的措施和对策。用法律法规来引起高校领导对应急预案认同的同时还能规范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应急预案的制定程序。

2.加强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的规范性和完整性,做到有备无患

高校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几乎涉及学校的各个方面,其关注的对象包括高校以及全校师生员工。因此预案的要素应是较为完整系统的,应该包括:总则;危险性分析组织机构及其职责;预防与预警;应急响应;信息;后期处理;保障措施;监督管理。

3.着力构建强有力的应急管理体制,为应急预案运行提供保障

有效的组织体制是危机管理是否能成功完成的重要环节和必要保证。我国高校应该强化应急管理体制的建设,当发生突发事件,该组织体制迅速行动,遵照事先制定的应急预案,分析事件现场的情况,各负其责,妥善做好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尽可能减轻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和恶性影响。

4.注意协调沟通好应急预案执行中的合作问题

高校的应急能力和可用资源总是有局限的,对于超过高校能力的突发事件可能要执行上一级应急预案,这就需要协调处理好预案运行中的合作问题:既需要沟通好校内各部门,又要沟通好校内外的关系。唯有落实好预案运作中的合作问题,才能充分调动多方力量,更好地解决各类突发事件。

四、结论

第2篇: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范文

关键词:应急预案;编制;管理

一、引言

“预案即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应急预案又称应急计划,是针对可能的重大事故(件)或灾害,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事故损失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1詹承豫, 顾林生:《转危为安:应急预案的作用逻辑》,载于《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 05期 ,第89页。]应急预案是应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进行危机处理的基础和桥梁,是增强企业危机应对能力的关键。有利于降低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安全事故对企业的侵袭,有利于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化应急管理为常态管理,实现企业的转危为机。

目前,尽管我国《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都对企业应急预案编制与管理作了一些要求,但是我国至今未出台具体的指导企业应急预案编制的框架指南,造成了各企业预案编制大多流于形式,缺乏实际的内涵,更难在突发事件的应对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加强企业应急预案的编制与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应急预案编制与管理研究的概况

通过查阅国内相关学者对应急预案编制与管理研究的文献资料,笔者发现,我国应急预案编制与管理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预案编制的内容

1.从应急预案包含的内容角度

吴宗之(2002)2等认为预案编制的基本内容应取决于它的类型,因此,预案编制的内容包括预案概况、预防程序、准备程序、基本应急程序、特殊危险应急程序、恢复程序。王文俊(2006)等3 在分析国内外200多套应急预案的基础上,得出预案主要包含:预案的适用范围;组织结构;资源;工作流模板;预案的其它内容(如预案目标、预案原则等说明)。

2.从应急预案操作的流程角度

刑娟娟(2004)等认为,应急预案的内容包括方针与原则、应急策划、准备、响应和恢复、预案评审和改进这六个内容,其中,每一项内容下面又包括有若干项二级要素4。

3.从预案文件体系的角度

钟开斌、张佳等认为,一个完整的应急预案包括总则、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管理流程、保障措施、附则、附录。5此外,不同的预案根据事故的等级、预案类别的不同而在详略程度方面存在不同,但大致而言,预案的文件体系主要包括预案、操作程序、说明书和记录四级文件体系。

(二)预案编制的步骤

1.系统论

邢娟娟从系统论的角度探讨预案编制的步骤,认为,预案编制可以包括需求分析、框架设计、分工编制、系统集成、综合审核、批准和这六个基本过程。

2.程序论

从程序论的角度探讨预案编制的步骤,陆立德等给出的应急预案制定程序包括识别问题、搜寻、整理、分析 、预测有关灾害的历史和现状的资料,掌握典型个案、建立范本,并通过全面论证和认真权衡,对预案进行合法性论证6,但是没有给出编制预案的具体实施步骤。周慧娟认为编制过程可分为下面5个步骤:成立预案编制小组,危险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编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的评审与,应急预案的实施。7

3.基于响应绩效的应急预案编制过程

基于响应绩效的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以过程论的应急管理思想为指导,将预案编制分为现状与需求分析、程序与组织制定、预案保障计划制定等三个内容。

通过查阅资料发现,2003年以来,特别是汶川大地震和08年南方冰冻雪灾的影响,预案编制与管理越来越受到了各行各业的青睐,各部门和单位都编制了应急预案,如公共场所火灾应急预案,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等等。但是,通过比较研究,发现预案编制的步骤基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小组;

(2)研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现有预案的回顾;

(3)风险分析及组织应急能力的评估;

(4)预案编制;

(5)预案的评估;

(6)应急预案的修改与更新。

(三)预案的管理

1.将预案管理分为事前、事后以及故障诊断系统。

国内有学者将预案管理系统共分为事前预防系统、事后处理系统、故障诊断系统。这三个子系统是互相联系的, 其中,第二、三子系统输出的信息一般都会反馈回第一子系统,并且将此作为下一阶段事前预防系统的信息,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系统。8

2.将预案管理视为通过对信息的分析,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识别可能带来的威胁,并对这些情况制定相应的预备性处置方案,一旦预测的情况发生,就可以按照预订的方案行动;同时,根据具体的事态发展及时调整行动方案,以控制事态的发展,将可能发生的损失降到最低,维护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9

3.将预案管理视为动态的管理过程,预案管理包括预案的的编制、演练、修订和更新等。有学者认为,应急预案的动态管理包括:1、严格按照应急预案实施应对处置工作,2、按照程序调整预案规范的处置措施,3、适时修订和完善预案内容,4、对预案进行实践检验,5、实行对应急预案双重保管。10

三、我国企业预案编制的情况

第3篇: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范文

1.编制目的。简要阐述编制应急预案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如建立机制、加强管理、有效预防、积极应对、减少灾害、保障安全等。

2.编制依据。主要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及上级相关应急预案。

3.适用范围。适用城区内符合应急预案分级标准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级别限定要明确,针对性要强。

4.工作原则。要求明确具体。如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职责明确、规范有序,预防为主、快速处置,依靠科技、协同应对,平战结合、公众参与等原则。

(二)组织体系及职责

根据处置突发事件实际设立应急指挥机构,详细列明指挥机构的组成单位和应急管理办公室,并要明确其职责。

(三)运行机制

1.预防预警机制

(1)预防与监控。确定预警信息监测、收集、报告和的方法、程序,建立信息来源与分析、常规数据监测、风险分析与分级等制度。

(2)预测与预警。建立相关预测预警系统,明确预警级别的确定原则、信息确认与程序等。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

和紧急程度,分为特别严重Ⅰ级、严重Ⅱ级、较重Ⅲ级、一般Ⅳ级的四级预警,颜色依次为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

2.应急处置

(1)信息报告。规范突发事件发生时,信息的报告程序、时限、要报告的内容等,并根据相关级别做出有效反应。

(2)应急响应行动。根据突发事件级别确定响应主体,明确应急预案启动级别和条件,明确相应级别指挥机构工作职责、权限和要求。

(3)指挥和协调。按单位职责为主原则,建立统一领导下的以突发事件主管部门为主、各部门参与的应急救援协调机制。明确指挥机构的职能和任务。

(4)处置与救援。制订详细、科学的应对突发事件处置技术方案、处置措施,明确各级指挥机构的工作要求;明确各部门的救援职责、救援保障等。

(5)应急结束。明确应急状态解除的机构及程序。

(四)恢复重建

1.善后处置。明确人员安置、补偿,物资和劳务的征用补偿,灾后重建的政策措施,救助制度的建立,以及做好卫生防疫、保险理赔工作等。

2.调查与评估。对突发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处置过程以及引起的后果、造成的损失等进行调查和评估。

3.恢复重建。明确灾后进行灾害分析评估、工作总结等。

(五)应急保障

1.应急抢险队伍保障。要求列出各类应急抢险队伍详细名单表,明确防汛抢险队信息联络人员,加强应急指挥与抢险队伍的信息联系,形成严格的信息上报制度,确保应急抢险工作快速、高效运转。

2.财力保障。明确应急经费来源、使用范围、数量和管理监督措施,制订应急状态时经费的保障措施。

3.物资保障。包括物资调拨和组织生产方案。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明确具体的物资储备、生产及加工能力储备、生产流程的技术方案储备。

4.通信保障。建立通信系统维护及信息采集等制度,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

5.医疗卫生保障。包括医疗救治资源分布,救治能力与专长,卫生疾控机构能力与分布,各单位的应急准备保障措施,被调用方案等。

6.交通运输保障。包括各类交通运输工具数量、分布、功能、使用状态等信息,紧急情况下的交通工具征用方案,交通管制方案和线路规划等。

7.人员防护。要有明确的应急避险场所、

应急避险路线,应急预案要有人员疏散方案及救援人员安全措施等。

(六)监督管理

1.应急预案演练。包括应急处置演练的工作要求等。

2.宣传和培训。包括相关应急管理知识宣传和培训的工作要求等。

3.责任与奖惩。明确奖励对象、方式及责任追究程序等。

(七)附则

1.名词术语解释。应急预案中专用名词、术语解释。

2.应急预案管理与更新。明确定期评审与更新制度、备案制度、评审与更新方式方法和主办机构等。

3.应急预案解释部门。应急预案批准机关、印发机关和解释部门。

4.应急预案实施时间。应急预案实施或生效时间,一般从印发之日起施行。

(八)附件。

二、编写应急预案基本要求

主管单位编制应急预案应符合预案及公文编写基本要求,并符合以下规范要求:

(一)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现行政策规定,符合我市处置突发事件工作实际,具有较强的系统性、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二)要与国家、省、市相关应急预案衔接。应急预案的制订要与已有的预案保持连贯,不能产生冲突。

(三)应急预案要符合公文规范:

1.单位名称应用全称或规范化简称。

2.结构层次序数,如第一层为“1”,第二层为“1.1”,第三层为“1.1.1”,第四层为“(1)”。

3.预案中的数字除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

第4篇: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范文

关键词:危化品突发事故应急预案评估体系

接连发生的漳州PX爆炸事故和天津港“8.12”危化品仓库特大火灾爆炸事故表明,应对频繁发生、严重威胁人类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危化品事故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新挑战,为此,港口码头危化品突发事故应急预案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我国还没有针对港口码头企业正式的危化品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标准或规范,致使出现码头企业危化品事故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不规范、内容要素不完整、水平参差不齐、操作性差等情况。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实用、可操、行之有效的港口码头危化品突发事故应急预案评估体系,通过对预案的各项指标进行评估,找出港口码头企业应急预案的不足之处,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保持企业预案的持续改进性。

鉴于国内对于港口码头危化品应急预案评估方面的研究较少,因此只能参考国外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对港口危化品应急预案的评估进行一些探索性研究。本文从港口码头危化品突发事故应急预案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应急处置的特点、指标的确定、指标的内涵分析、评估方法的甄选等方面,尝试构建了港口码头危化品突发事故应急预案评估体系。

港口码头危化品突发事故应急预案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港口码头危化品突发事故应急预案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是进行应急预案评估的前提条件。综合评估指标的选取决定了评估结果是否客观有效,因此为保证评估结果的全面性、准确性和客观性,港口码头危化品突发事故应急预案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系统性原则。在港口码头危化品突发事故应急预案评估个体指标选取上,要以构建科学、完整的评估体系为出发点,根据各指标对实现评估目标的重要程度,同时考虑各类指标在评估指标体系中的合理构成,以及指标间的逻辑关联度,通过指标的合理取舍和指标权重的设置,使评估指标既能突出重点,又能保持相对的均衡统一,实现系统的最优化。

科学性原则。指标的设置一方面应与所采用的评估方法相协调,另一方面还要能综合反映港口码头危化品突发事故的实际情况。这一原则体现在把握危化品突发事故应急预案评估内涵的正确性、指标体系设计的完备性、数学处理方法的逻辑严密性以及参量因素分析的准确性等几个方面。

可操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一是数据资料的可获得性,数据资料尽可能通过查阅全国性和地方性统计年鉴和各种专年鉴获得,或者是在现有资料上通过简单加工整理获得;或者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获得;二是尽量选取那些能通过专家间接赋值予以转化定量数据的定性指标(如等级);三是指标体系的设置应尽量避免形成庞的指标群,指标尽可能少而精。

港口码头危化品突发事故应急处置的特点

港口危化品突发事故属于突发事件中的事故灾难类,除具有突发事件一般特性外,还具有以下特点:

1、应急处置的复杂性

港口危化品事故发生机理非常复杂,对于港口而言,很多不同性质的危化品,集中在一个区域里面,容易使不同的危化品之间产生耦合反应。许多火灾、爆炸事故并不是简单的由泄漏气体、液体引发的,往往是由腐蚀或化学反应引起的,事故的原因往往很复杂,并具有相当的隐蔽性。危化品种类繁多,性质各异,不同的事故类型(火灾、爆炸、中毒、污染)及危化品泄漏入水后的行为状态(挥发、漂浮、溶解、下沉),给应急处置带来极大挑战,许多进入水中的危化品只能靠大自然的净化能力逐步消除,因人为消除的方法有限,若处理不及时,往往难以奏效。

2、应对决策的不确定性

在处理危化品事故时,不能不顾后果的接近或冲入危险区域,应合理利用掌握的知识及自身的感觉(五官的感觉)来对现有状况进行谨慎的评估。在这个意义上讲,不是“迅速地应对”,而是应该“合理的应对”。因此,决定是否进一步采取应急处置行动也是危化品事故应急处置的难点。

3、事故经验的缺失性

在处理港口危化品突发事故时,制定计划的过程中应考虑到最坏的状况。要充分认识到各种化学物质的性质是不同的,现在发生的事故与过去发生的事故也是不同的。现场作业员及相关职员要时刻牢记:任何一场事故都有其独特性,都无前例可循。

4、设备设施的专一性

专一性不仅体现在港口危化品事故的事前预防难度极大,还体现在事发应对手段少以及事中处置难度高等方面。某些泄漏后的危化品至今用常规方法仍无法处理,某些危化品的挥发性、腐蚀性极强,常规接收处理设备难以凑效,危化品的特殊化学性质对应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港口码头危化品突发事故应急预案评估指标的确定

根据以上原则及危化品应急处置的特征,针对港口码头危化品突发事故应急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存在的技术难点,将评估指标依次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逐层分解,构建层次结构模型。

1、目标层

目标层即为港口码头危化品突发事故应急预案。

2、准则层

参考《港口溢油应急计划编制指南》及国内外相关评估标准,同时考虑应急管理的系统性,本体系的准则层分为三个方面,即预案的编制程序、预案的基本内容、预案的实施情况。

预案的编制程序是保证应急预案质量的基础。编制港口码头危化品应急预案应以科学的态度,在全面识别港区危险源和应急能力评估的基础上,实行领导与专家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科学分析和论证,使港口码头的应急预案真正具有针对性。同时,应急预案应符合化学品事故的客观情况,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以利于准确、迅速控制危化品事故。

预案的基本内容是整个应急管理体系的反映。不同的应急预案由于各自所处的层次不同和适用的范围不同,在内容的详略程度和侧重点上会有所不同,但都可以采用相似的基本结构。但对港口码头危化品突发事故应急预案,预案中既要有对不同事故类型(火灾、爆炸、有毒气体扩散、污染)的危化品的应对措施,还要有对入水后不同行为状态(挥发、漂浮、溶解、沉降)的危化品的应对措施,特别是对于事故的监测预警、人员的防护、危化品的后期处置都是预案中的重中之重。

预案的实施情况是预案经批准后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在应急管理工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预案的实施,可以实现评估应急准备状态,发现并及时修改应急预案、执行程序等相关工作的缺陷和不足。

3、指标层

根据以上确定的准则层,结合港口码头危化品事故本行业的技术特点,本文又将准则层进一步分解为指标层,指标层包括16个指标(详见表1)。

港口码头危化品突发事故应急预案评估指标的内涵及标准

从以上指标的分类来看,指标层的指标是概括性很高的指标,直接对其进行评价打分很大程度上依靠主观判断,可操作性有限。因此,为了更加实用可操,应将指标层进一步细化,对指标的内涵作进一步详细分析,得出对应急管理的具体工作情况的评价指标,其内容更加具体,可操作性也更强。因此,本文又对指标层的各指标进一步细化,限于篇幅限制,在此以指标危险源辨识与评估为例。

指标说明:危险源辨识与评估是应急预案编制过程的基础和关键。辨识与评估的结果不仅有助于确定需要重点考虑的危险,提供划分预案编制优先级别的依据,而且也为应急预案的编制、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提供必要的信息和资料。

具体评价内容或要求为:①是否确定本单位危化品重大危险源的数量及分布*;②是否确定最大可信事故预测结果,包括重大危险源发生事故的概率,以及事故处理过程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灾害;③是否明确危化品爆炸、火灾、有毒气体扩散等事故状态下可能造成的事故后果、影响范围;④是否确定正常作业下与非正常作业下,可能产生的事故类型、后果与影响范围;⑤是否确定自然条件可能造成危化品事故的说明(暴雨初期,自然灾害等)。

评分标准:各评价内容从“是否实施”方面,在“有”或“无”之间选择判断,满足要求得满分,不满足要求得零分,*号表否决项,缺失否决项整个评估指标零分。

港口码头危化品突发事故应急预案评估方法

1、港口码头危化品突发事故应急预案指标权重的确定

港口码头危化品突发事故应急预案评估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重要程度既是确定能力提升重点的依据,也是科学进行应急能力评估的基础。各个评估指标的权重合理与否,将会很大程度影响评估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影响港口危化品突发事故应急预案能力提升的实践效果。

港口码头危化品突发事故应急预案评估属于多属性的综合评估问题,各指标的不同权重应当反映其对应急能力水平的重要程度。在此,我们运用专家咨询法确定各准则层指标的权重,准则层各指标权值如下。①预案的编制程序(0.2);②预案的基本内容(0.5);③预案的实施情况(0.3)。

2、港口码头危化品突发事故应急预案评估指标的计算

港口码头危化品突发事故应急预案评估中的每个准则层指标满分为100分,其中一个准则层指标得分在59分(含)以下,最终的评估结果为不达标。

港口码头危化品突发事故应急预案评估以100分为满分,各准则层指标的评估得分乘以各自对应的权重系数,然后加和得到港口危化品突发事故应急预案评估总分,计算公式如下:

结论

近些年港口码头危化品事故的频繁发生使得社会各界对应急预案的关注程度日益增加,应急预案的评估逐渐成为一个热点问题,但港口码头危化品事故应急预案评估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本文尝试构建了港口码头危化品突发事故应急预案的评估指标体系,为了使构建的评估指标体系最终能够适用、指导管理工作,建议进一步开展指标体系评价方法、标准、实施操作规范以及管理制度的研究,尽快出台相关标准、规范和管理办法,指导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港口溢油应急计划编制指南》.2001.

[2]郑明强,庄小洪.建立港口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的构想[J].交通环保,2003年03期.

[3]孙剑.大连海区散装化学品污染应急预案应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4]李慧,赵艳博,林逢春.企业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评估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34(3):175-179.

[5]张海龙,李雄飞,董立岩.应急预案评估方法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第7期.

[6]于瑛英,池宏,高敏刚.应急预案的综合评估研究[D].中国科技论坛,2009第2期.

第5篇: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范文

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的重要先决条件。当前,应急预案的制定。要抓紧全市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搞好市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编修,推动各县(市、区)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的开展,尽快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集科学性、完备性和可操作性为一体的应急预案体系。

(一)加快完成市级应急预案的编修工作。年月日前。认真完成总体应急预案的起草工作,组织专家对总体应急预案进行评审,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按照省、市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和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组织、指导、协调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完成市级专项应急预案编修工作;督促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结合我市实际,对照省里部门应急预案,完成市级相关部门应急预案的编修工作。

(二)加紧编制重点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切实抓好重点单位和重要部位的安全防范工作。市直有关部门要组织市内招商引资企业、重点工程、重点企业、大中专院校编制应急预案。年月日前完成,并报市应急办备案。

(三)推进县(市、区)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市应急办在做好市级预案制定工作的同时。年月底前完成预案的编制工作。

二、注重搞好应急预案及宣传工作

搞好应急预案的与宣传工作,遵循“内容合法、程序规范、政务公开”原则。加强全社会公共安全意识,为应急预案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创造良好环境。

(一)严格按程序公布各项应急预案。全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经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后。以市政府办公室文件印发;各部门应急预案以部门文件印发,并报市应急办备案。市政府适时将全市总体预案的制定情况、主要内容等,利用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

(二)做好应急预案的宣传和解读工作。围绕各级各类应急预案。政府强化应急管理工作的思路及措施;宣传各地各部门在应急管理和预案编制方面所做的工作;宣传总体预案、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的主要内容以及处置程序等。同时,有条件的部门和单位,要根据各自的专业特性,编写预案简本和操作手册。

(三)抓好典型案例的宣传工作。要把典型案例宣传作为预案宣传的重要内容。介绍国内外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正反两方面案例,增强公众的公共安全意识和法制意识,加深对应急预案的理解。

三、着力加强应急机构及队伍建设

抓紧市级和各县(市、区)应急管理机构的建设,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原则和“四个一”即应急管理工作要有1名分管领导、一个工作专班、一笔工作经费、一个明确的工作要求和目标)要求。加强各类应急队伍的建设,增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提高应急处置工作水平。

(一)加快应急管理机构的组建工作。参照国务院和省机构设置模式。确定相应的编制和级别,作为日常办事机构,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培训指导、综合协调等职能,发挥运转枢纽作用。市直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各专项应急预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工作职责,承担相关专项应急指挥机构办公室的工作,抓好相关类别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逐步建立完善我市应急管理的各类工作机构。各专项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小组可根据实际需要聘请有关专家(或其他咨询机构)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咨询建议,提高应急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专业化水平。

(二)加强应急队伍建设。重点抓好“三支队伍”建设。一是抓好骨干队伍建设。加强公安、维稳专班等部门应急队伍建设。整合市内各类专业救援力量,逐步建立统一高效的专业应急救援体系。三是抓好志愿者队伍建设。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加强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建设,组织指导各地各部门和有关单位,根据区域特点、部门职责及行业特点,开展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的招募培训等工作。

(三)重视应急能力建设。制定我市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方案。制定工作计划,开展公共安全培训。年底完成培训资料的编写工作,并对各县(市、区)政府、市直有关部门领导干部,以及应急机构负责人进行应急管理工作培训;加强职业培训工作,重点对高危行业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教育;组织公共安全教育进学校、进社会、进课堂。二是提高公众应急综合素质。以应急知识普及为重点,提高公众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和减灾等能力。按照灾前、灾中、灾后不同情况,分类宣传普及应急知识,让公众了解和掌握在遭遇突发公共事件时,进行自救、互救及配合政府救援的正确方法,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和法制意识。三是抓好应急救援演练工作的开展。针对不同类型的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应急预案要求,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应急预案的演练工作,提高实战能力和水平。

四、不断推进应急信息平台及制度建设

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技术水平,加快应急信息平台建设。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信息系统建设纳入政府工作计划,认真组织实施。抓好应急管理制度建设,推进应急管理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和法制化。

(一)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信息系统的优化工作。调查了解我市应急信息平台建设现状。根据应急工作对信息系统建设的需求,优化应急信息系统的工作流程,提高应急响应的速度和应急处置工作效率。

(二)提高应急信息技术和装备的实用性。立足平时应用。充分整合信息系统资源,依托政府系统电子政务建设,进行多网整合,加强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的同步建设,实现业务系统与技术体系的高度融合,大力提高应急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第6篇: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范文

一、把握地震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为根本宗旨,以健全完善地震应急救援体系为目标,以提高预防和应对突发地震事件能力和水平为重点,切实加强地震应急预案管理工作,促进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与队伍体系、技术体系、保障体系建设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到2013年底前,建立健全与相关法律法规相适应的地震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建成覆盖我区各乡(镇)、各部门和各行业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使我区地震应急预案编制和修订切合实际,使培训(宣传)和演练制度化、管理措施科学化,进一步提高各单位应急管理处置能力、社会应对地震灾害能力,与民众防震避险意识与自救互救能力。

二、明确地震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地震应急预案编制和修订。各乡(镇)、各部门要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以下简称《突发事件应对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以下简称《防震减灾法》),深刻总结汶川地震经验教训,对本乡(镇)、本部门的地震预案管理工作进行认真梳理。在推进预案编修工作时,一是各乡镇人民政府及其抗震救灾指挥机构成员单位、重点行业、重要企事业单位、基层组织和重大活动的主办单位都要在2013年底前完成预案编修;非重点部门、行业和单位要将地震应急内容纳入综合防灾减灾预案中进行编修;二是编修预案时,要了解本乡(镇)、本部门地震风险和应急能力,掌握应急资源的分布情况,借鉴应对重、特大地震灾害事件的经验和做法,明确应急启动程序、应急指挥与协调关系、职责任务与协同机制、处置程序与保障措施等,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以及应对大震巨灾的适应性。三是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管理单位,以及可能发生次生灾害的矿山、危险物品等生产经营单位要抓紧做好预案编修工作。还未开展预案编制的,在年6月底前要完成预案编制工作。

(二)地震应急预案培训和演练。各乡(镇)和区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应组织相关部门制定预案培训(宣传)、演练计划或指南,促进预案培训(宣传)和演练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使之形成长效机制,确保通过培训(宣传)和演练,达到有效落实应急准备、检验预案、锻炼队伍、磨合机制、明确职责、熟悉程序和提高能力的目的。开展预案培训(宣传)和演练工作要突出重点。一是要因地制宜举办不同形式的培训班和组织编写预案操作手册、工作细则、流程挂图和典型案例等,对应急管理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加强培训(宣传),确保应急管理人员、预案实施人员和应急保障人员等都能掌握预案,熟悉程序,提高能力。二是要编写一些通俗易懂的预案简本和解读材料等,深入社会、贴近公众,广泛宣传预案,普及应急知识。三是要推动各有关单位、企事业单位和基层组织定期开展预案演练。四是要采取有效措施,建立有效机制,规范演练工作,防止演练脱离预案走形式走过场。五是要加强对演练工作的认真总结和评估,不断完善预案、改进措施。

(三)地震应急预案执行和评估。各乡(镇)、各部门要提高预案的执行力,防止地震应急处置工作脱离预案凭经验和传统方式行事。要积极开展预案评估工作,促进提高预案编修质量,规范预案演练与执行工作。一是要不断强化应急管理人员,特别是预案实施者和领导干部的预案意识、规则意识和责任意识。二是要建立完善地震应急响应制度和预案执行监督机制。三是要推进建立预案评估机制,对重要、典型的预案演练和地震事件应对及时开展总结评估。

三、加强地震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防震减灾法》以及区委、区政府的总体部署,增强应对大震巨灾的危机意识和做好地震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责任意识,充分发挥区地震办承担区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日常工作的职能作用,加强各部门的协调沟通与配合,创新思路,完善机制,加强地震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完善管理制度。区地震部门要认真贯彻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和中国地震局制定的《地震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建立与相关法规制度相配套的地震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或规定并抓好落实。要积极发挥专家在地震应急预案工作中的参谋咨询作用,不断提高地震应急预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

第7篇: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范文

一、对各级各类应急预案进行全面修订

(一)专项应急预案的修订。专项应急预案主要是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而修订的涉及数个部门职责的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的修订要突出抓好应急预案自身结构和内容的修订,重点解决框架结构不完善、内容涵盖不全面、各职能部门职责不规范、联动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尤其是要理顺应急处置指挥体系和应急管理工作体系的关系,使全市上下的应急指挥机构和工作机构相互衔接、相对统一。专项应急预案修订后,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由市农牧业局负责制定或修订;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由市林水局负责制定或修订;处置森林草原火灾应急预案,由市防火办负责制定或修订;通信保障应急预案,由市政府信息化办公室负责制定或修订;城市设施安全应急预案,由市建设局负责制定和修订;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由市卫生局负责制定和修订;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由市卫生局负责制定或修订;大规模应急预案,由市公安局负责制定或修订;特发公共事件新闻应急预案,由市新闻中心负责制定或修订。

(二)部门应急预案的修订。部门应急预案是有关部门根据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职责和盟直业务主管部门应急预案,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制定的预案。部门应急预案必须通过相互间的有效衔接,使其成为灾害预防处置的整体。市直部门要认真研究,在完善自身预案应对机制的同时,及时与其他部门协调沟通,从而实现点线处置与辐射联动的有机结合。部门预案修订完善后,报政府应急办备案。

市农牧业局制定或修订草原火灾、农牧业自然灾害和重大动植物疫情、重大生物灾害应急预案;市防火办设立森林草原火灾应急预案;市林业水务局制定或修订城乡旱涝灾害应急预案;市环保局制定或修订环境和生态安全应急预案;市安监局制定或修订工矿企业、公共场所及机关企事业单位重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市建设局制定或修订建设工程、供水、供热、供气等城市设施安全应急预案;市政府信息办公室制定或修订通信安全和信息网络安全应急预案;新闻中心制定或修订通讯报道安全应急预案;市交通局制定或修订公路运输安全应急预案;锡林浩特机场公司制定或修订航空运输安全应急预案;市财政局制定或修订金融安全应急预案;市供电局制定或修订电力设施安全应急预案;市商务局制定或修订粮食供应安全应急预案;市卫生局制定或修订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疫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市公安局制定或修订重大刑事案件、恐怖袭击事件、涉外突发事件、规范较大的群众性事件、爆炸物品、危险化学品和城市火灾等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市科技局制定或修订地震灾害应急预案。

(三)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的修订。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是整个应急预案体系的基础,修订重点是要切近实际,增强可操作性,切实把该类预案编制修订成条例清晰、内容明了、便于记忆、易于执行的应急预案。

市发改局负责督导全市重点项目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工作;市经济局负责督导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编制修订工作;市商务局负责督导商贸行业企业的预案编制修订工作;市建设局负责督导建筑行业的预案编制修订工作;市安监局负责督导所监管企业的预案编制修订工作;市教育局负责督导全市中小学、幼儿园的预案编制、审议和修订工作;市卫生局负责督导全市医疗卫生机构的预案编制修订工作;其他政府部门分别负责督导本系统下属单位应急预案编制修订工作。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完成后要报主管部门备案,主管部门将预案目录及文号报市政府应急办。

(四)地方农村牧区应急预案的修订。农村牧区应急预案是(场)、(分场)和广大农牧民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行动指南,需要农牧民充分熟悉和掌握。各(场)要积极开展农村牧区应急预案修订工作,(分场)的应急预案要立足于实际措施的运用。(分场)、社区应急预案的编制和修订工作,由各(场),各街道办事处组织部署和督促检查。(分场)、社区的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要报所属的(场)和街道办事处备案,主管部门将预案目录及文号报市政府应急办。

(五)重大活动单项应急预案的修订。鉴于大型活动应急预案属于“一对一”预案,且具有时间性,因此,要通过此次预案修订工作规范预案编制程序,强化相关措施,使该类预案的编制能够随时满足举办大型活动的需要。举办较大规模的集会、庆典、会展、文化体育等活动,要按照“谁承办,谁负责”的原则制定相关应急预案并报市政府应急办和政府法制办备案。以市委、政府名义举办的活动由牵头或承办单位负责制定相关应急预案后报市政府应急办和政府法制办备案。

二、有关要求

第8篇: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范文

一、抓紧开展应急预案编制工作

居安思危、预防为主,是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方针。制定应急预案,明确政府、政府各有关部门在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的责任,提前做好预警应急准备,形成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的应急体系,是确保临危不乱,科学防控,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的重要保证,各部门一定要将其作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抓紧抓好。

(一)要确定应急预案编制的框架体系

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必须有责任明确、措施具体、衔接紧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应急预案为基础。各有关部门要对应《县政府应急预案目录》(附表),结合各自实际,按照不同的责任主体,抓紧开展各种预案的编制工作,尽快确定应急预案的框架体系。

一是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总体应急预案是政府组织管理、指挥协调相关应急资源和应急行动的整体计划和程序规范,是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是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由政府制定并公布实施。编制总体应急预案,应从整体上阐述突发事件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其相应的职责、应急行动的总体思路等。制订总体应急预案必须以上级政府总体应急预案为参照,针对本地实际,制定完善总体应急预案,以便为本地制定应急分类预案提供依据。

二是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也称为分预案,主要是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为应对某一类型或几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而制定的涉及数个部门职责的应急预案,是在总体预案基础上,对应急工作、组织机构、应急活动等进行更具体的阐述。专项应急预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既对外又对内,涉及各有关部门,如防汛、抗旱、防台风、防地震等专项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由县有关部门牵头制定,报县政府批准后实施。专项应急预案是总体应急预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制订时要与总体应急预案做好衔接,并结合各乡镇各部门实际情况进行编制。

三是突发公共事件部门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是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政府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制定的预案。如汛期水库调度预案、渔业防台风预案,由各职能部门制定印发,报县政府备案,由制发部门负责组织实施。部门应急预案重点要明确本系统、本单位内部的职能部门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主要职责及具体的分工与运作。

四是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是企事业单位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单位实际情况而制定的,是企事业单位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操作指南。此类预案要参照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制定,关键是确立企事业单位内部发生突发事件时负责处置的责任主体。如电力供应应急预案、交通运输应急预案等,具体的预案由企事业单位自行制定,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积极指导做好这项工作。

五是单项应急预案。主要是为应对大型会展和文化体育等重大活动,针对活动中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预先对有关应急机构的职责、任务和预防性措施作出的安排。如重要外宾或领导人来访、大型会展和文化体育活动、重大节日活动、水库大坝合垅、定向爆破作业等活动,由主办单位负责制定预案,报县人民政府备案。这类预案随着活动结束,预案的有效性也随之终结。单项应急预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必须在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做出具体、细致周密的安排。

县政府要求,我县应在9月底前完成总体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在10月底前完成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各乡镇各部门应站在对党对人民负责的高度上,按要求有计划地做好编制各项应急预案的细化工作,并指定一名领导专职负责这项工作,确保各项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按时完成。各应急预案制订部门要按时把预案报县“应急办”(设在政府办秘书科)。

(二)明确应急预案的内容

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是一项系统工程,应急预案必须明确突发公共事件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各个进程中,谁来做、怎样做、何时做以及用什么资源做等要素,其基本框架大体应包括总则、组织机构与职责、预测与预警、应急响应、后期处置、保障措施、宣传、培训和演习、附则、附录等九个部分,包含了很多内容,但概括起来主要有“八要素”:(1)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指挥机构的组成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及权限,包括各类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组织体系的框架等;(2)突发公共事件监测与预警,包括预警信息、预警行动、预警支持系统等;(3)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通报的制度;(4)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技术和监测机构及其任务;(5)突发公共事件分级和应急处置的工作方案,包括指挥协调、人员撤离、紧急避难场所、医疗救治、疫病控制、新闻等;(6)突发公共事件预防、现场控制、应急设施、设备、药品、医疗器械及其他重要物资的储备与调度,通信、交通、技术、医疗、治安、资金和社会动员保障等;(7)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专业队伍的建设和培训,演练等;(8)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影响评估、善后恢复,及时由非常态转为常态的主要措施等。由于各级各部门所处的层次和角度不同,在编制应急预案时,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应急工作的实际,在保持基本框架完整的同时,可因地制宜、因事制宜,对预案内容作适当增减或修改,使预案便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三)应急预案编制要注意的事项

应急预案编制的效果如何,事关应对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否有力、M序、有效进行。各乡镇各部门要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职责明确、运转有序、反应迅速、处置有力、依法规范的原则,注意把握以下问题:一是职责不交叉,各类机构(包括领导机构、指挥机构)、相关协作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不存在交叉;二是程序关系清楚。上级与下级之间的指挥与协调程序明了,使各有关职能部门都明白在什么情况下、什么进程该做什么;三是分工明确。各部门之间的职责与分工合理,不存在遗漏和疏失,确保关键时刻各相关部门都能对号入座、各就各位。四是尽量对应。各类应急预案与上级相关预案在内容上要尽可能保持一致,特别是相应部门承担的职责要一致,便于应急人员能迅速找到各自所处的位置和所需承担的责任,确保紧急状态下的政令畅通,各项应急措施落实到最基层。五是与日常工作区别开。应急预案解决的是非常态下的工作体制、工作运行机制方面的职责、任务、权利、程序、步骤等,不要把日常工作制度与应急预案混同起来。六是要做好突发事件的事前、事发、事中、事后各环节衔接,阐明突发公共事件启动应急响应的标准,明确应急预案由谁来负责启动,每个环节由谁来做、怎样做、何时做,做到每一个环节的责任主体和处置措施都十分明确,衔接紧密有序,保证反应迅速、运转有序、处置有力。

二、加快建立完善应急体制机制

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是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和管理的关键。要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和非常态相结合,从体制和机制上确保应急管理各项预防和应急措施落到实处。

(一)应急管理体制要健全。这是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核心。各乡镇各部门要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职责明确、处置有力”的要求,大胆探索,注重制度创新,重视解决体制,不断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当前,要着重抓好三项工作:

一是建立应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指挥机构。为加强全县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县委、县政府已成立了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由县长任主任,同时,县政府办公室也加挂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办公室牌子。(简称“应急办”)各乡镇各部门也要按照要求,抓紧成立突发公共事件领导机构,按照县里统一部署、统一领导和组织本乡镇本部门的应急管理工作。

二是建立有效的社会动员体系。突发公共事件大都发生在基层,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的基层干部、群众怎样应对突发事件,对于控制事态、抢险救援、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乡镇各部门要加强日常的宣传教育,强化民众的自我防范意识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综合素质,并充分发挥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的作用,整合全社会资源,实行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推行群防群控、群防群治,形成应对危机的合力和长效机制。

三是建立以事发地党委和政府为主的应急处置体系。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特点、发展规律,要有效控制事态发展,一是要建立一支先期应急处置队伍,做到随时都能迅速响应,立即开展应急处置工作,为后续应急处置工作赢得更多的时间。二是要建立由公安、武警、预备役民兵组成,必要时部队也参加的基干队伍。这是我们处置突发事件的主体力量。三是要建立一支处置情况复杂特别是专业化程度很高的、有过硬本领的专业应急处置队伍,确保先期处置人员进入现场后,后续应急救援专业队伍能及时跟进,切实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二)应急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应急运行机制能否运转有序、反应迅速,直接关系政府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决策、处置能力。各乡镇各部门要通过建立完善预警预测机制、应急信息报告机制、应急决策和协调机制、分级响应机制、应急处置程序、应急资源配置、征用机制、灾后调查评估和恢复重建等一套工作运行机制,来提高对突发公共事件全过程的综合管理水平。完善应急运行机制要着力建设好五个体系:

一是信息监测报告体系。要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建立常规数据监测、风险分析与分级等制度,以及信息共享制度;明确预警信息、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渠道、时限、范围、程序;加强值班工作,完善值班制度,做好下情上传和上情下达,力争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准备、早处置。

二是科学决策体系。制定预案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实行民主科学决策的过程。各地各部门在制定和完善预案过程中,要认真听取专家及各方的意见,使预案制定得更加切合实际有效。

三是防灾救灾体系。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灾相结合的原则,加大规划性防灾、工程性防灾、技术性防灾等方面的工作力度。同时,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演练培训,提高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水平。

四是恢复重建与评估体系。灾后重建既是救灾工作的继续,也是新的防灾工作的开始;既是对灾毁设施的恢复,也是经济发展的新起点。恢复重建体系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到安置好灾民,尽快恢复灾区正常的生活、生产和社会秩序;加强对环境的保护,使应急处置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最小化。

五是应急保障体系。要把应急救援人员准备、应急物资准备作为应急保障的重点来抓,确保随时能投入战斗。定期检查应急物资准备的状况,做好应急设备设施的日常维护保持所有应急资源的可用状态。

三、积极应对突发公共事件

突发公共事件,大都是突发性的,而且会相互交织、产生连锁反应。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对经济社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各乡镇各部门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时,要及时有效响应,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采取一切措施稳定局势,防止事态蔓延恶化,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一)以人为本。这是我们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处置突发事件的首要原则。坚持人民生命安全至上、人民利益至上的原则,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体现。各乡镇各部门领导接到突发公共事件报告后,第一要务就是要保证受灾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要十分注意施救人员的生命安全,防止发生意外,努力把人员伤亡减少到最低限度。

(二)预防为主。关键要抓好两件事,一是思想教育,提高公众的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和减灾等能力,增强公众的公共安全意识和法制意识。实践证明,人民群众的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强,也是安全事故多发、灾害损失加剧的一个重要原因。二是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增强防灾能力。各乡镇各部门领导要切实转变观念,在思想教育与基础设施两方面都要舍得投入,把资金用在预防上,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快速反应。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和应急队伍,是应对突发事件,获取主动权的关键,是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的关键。不管任何时候,一旦接获突发公共事件的报告,有关领导务必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挥处置工作,把灾害控制在最小范围。同时,要把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和队伍建设作为应急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确保在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后,能迅速决策,快速反应,以最快的速度投入抢险救灾。

(四)分级负责。主要是落实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的主体和责任。实行分级负责制,能够有效地提高各乡镇各部门领导的责任感,充分发挥和调动了各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分级负责原则,要求各乡镇各部门领导必须准确掌握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级、应急响应程序、突发信息报送标准、处置方式等内容,明确各乡镇本部门的应急工作责任、权限、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以减少相互推诿、扯皮现象,把握最佳应急处置时间,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成效。

四、扎实做好应急工作各项准备

应急准备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社会安定稳定,关系整个应急处置工作成效。各乡镇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扎实做好四个准备:

(一)做好思想准备。突发公共事件不仅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损失,而且还会影响社会稳定、甚至给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重大影响。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发展机遇不断增多,但面临的挑战也在日益增加,各种传统和和非传统的、自然的和非自然的安全风险交织并存,重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重大疫情传播防不胜防、能源资源和生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仍然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事件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的责任重于泰山。各级领导干部务必增加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坚持预防为主,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思想准备,保持常备不懈,才能沉着应对各种社会性公共事件,保证应急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二)做好预案准备。预案不是万能的,但完善的预案体系对于确保紧急状态下有序、有效应对所起的作用却是关键性的,各级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熟悉自己所分管工作所涉及的有关应急预案,对突发事件的分类分级标准、自己应承担的职责、启动应急预案的程序、紧急状态下应采取的主要措施等等都要全面掌握,确保关键时刻能正确运用预案妥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

第9篇: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范文

应急平台通过数据交换共享获取外部专业数据源、外部应急平台提供的数据,同时对外提供数据服务;通过应急资源目录为平台上层业务应用和外部系统提供应急元数据和应急资源服务;通过预案系统对外提供统一的预案查询服务;通过知识案例库对外提供统一的知识案例查询服务;通过地理图层提供统一的地理信息服务。

在总体架构上,太极应急平台遵循“分层治理、最小耦合”的原则,总体结构上分为四层:硬件支撑层、数据层、业务层和展示层。硬件支撑层包括场所建设,服务器、存储、网络系统建设,通信接入、视频会商、图像接入和移动应急平台建设等几个部分,是应急平台运行的物理支撑环境。数据层包括数据库系统和数据库应用,主要包含基础信息库、空间数据库、事件数据库、预案库、模型库、知识库、案例库和文档库等8大应用数据库。

业务应用层包括综合业务、监测防控、预测预警、辅助决策、指挥调度、应急保障、宣教演练和应急评估等8大业务子系统,为用户提供应急事前预测预警,事发后接报处置,事后善后恢复等全流程、全业务、全方位的应急服务。展示层将应用层的计算结果通过友好的人机界面(GUI)进行人性化展示,为用户进行信息、内容整合、知识查询、信息检索和单点登录等提供便利服务。应急平台为内部用户、社会公众和其他机构用户提供应急服务。内部用户使用平成业务操作,社会公众通过应急平台知晓突发事件发展情况,其他机构在授权范围内共享平台的数据和服务。

上述是应急平台的总体功能和结构描述。在实际的应急处置过程中,太极发现,以应急预案为核心,以应急资源为根本的应急处置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为此太极开发了应急预案管理系统和应急资源目录管理系统等系列产品,它们既可独立使用,也可以嵌入到应急平台中。

应急预案管理系统

应急预案管理系统的业务功能主要包括预案编制、预案管理、预案库、预案响应、查询统计等功能。

预案编制:应急预案管理系统体现了预案完整的编制流程。这个编制流程是依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等一系列国家规章制度设置的。用户可以利用系统来编制预案,也可以只把预案编制模块作为编制预案过程中的一个参考,从预案库直接录入现有预案进行管理。

预案数字化:应急预案管理系统的特点是为用户提供了两种录入预案的方式,一种是结构化文本预案的录入,另一种是数字化预案的录入。平时,系统使用者通过这两种方式录入的预案在应急工作中会大大减少工作人员翻阅文本预案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在录入结构化文本预案时,系统会根据预案的类型(总体、专项、现场)为使用者提供一个结构化预案的模板供使用者参考学习。

应急预案管理系统为应急工作人员提取了应急工作中最需要的信息,如应急组织机构信息、事故级别认定标准、应急物资信息、危险源信息、重要防护目标信息等。工作人员平时在系统中把这些信息数字化,战时只需要点一次鼠标,系统就会呈现出这些信息。当然系统也为应急平台提供了这些数字化信息的接口,应急处置过程中可以直接在应急预案系统中调用这些信息。

预案智能化:在应急处置过程中,用户可以以预案为主线开展应急处置工作,系统将会自动与应急事件关联,根据预案提醒用户下一步该做什么、怎么做;系统会把应急处置的每一个流程直观地显示出来,使领导能直观地看到应急处置进程,防止应急处置工作的盲目性,降低应急处置工作压力,提高应急处置效率。

应急资源目录

应急资源保障是应急处置的基础。应急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资源调配,应急资源目录系统的建设目的就是希望对分散在不同地方的应急资源统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