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范文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精选(九篇)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第1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范文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作者梁实秋撷取自己在学生时代最有价值的记忆片段构思成文的,通过这篇文章作者既表现梁任公先生的一些性格特点,又表达自己对老师的一片崇敬之情。先生的这次演讲给学生时代的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梁任公先生的一腔爱国情怀应当是其根本。

梁任公先生讲的《桃花扇》“高皇帝,在九天,不管...”这一段文字出自《桃花扇・哭主》,说的是当时提兵镇守武昌的左良玉,听说崇祯驾崩,面对北方捶胸顿足嚎啕大哭的情形,左良玉的忠心究竟如何我们不必追究,但“高皇帝”指的是明朝崇祯皇帝朱由检,他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他在位十七年来整个明朝可谓内忧外患,风雨飘摇。崇祯皇帝勤俭自律、清心寡欲、励精图治,试图重现明朝当年的辉煌景象,只可惜当时明朝大势已去,积重难返,江山易人,他自杀身死。由此可见,高皇帝力挽狂澜,力图振兴和保住大明王朝是真的。梁任公先生由明崇祯皇帝想到了自己曾追随的光绪皇帝的下场,想到了自己当时所处的清代也是内忧外患,风雨飘摇,想到了的失败,想到了国家的衰亡,所以任公先生“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的悲在于他的一腔爱国情怀。

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梁实秋对梁任公先生的一腔爱国情怀提到的不仅仅这一次。

在第五自然段作者写道:“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我想梁任公先生引用这首古诗开头不仅仅是为这次演讲营造一种凄凉的氛围,更主要的是表达自己的一腔爱国情怀。小诗中的“公”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不顾他人的劝诫,毅然决然渡河而去,最终为理想付出了自己的生命。而梁任公先生更是如此,“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为了挽救一个腐朽的王朝,他和康有为等人辅佐光绪皇帝,发动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后来变法失败了,他们虽然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是任公的那一腔爱国热情却表现的淋漓尽致。

同样,在第八自然段中作者这样写道:“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这里的杜氏指的是杜甫,这首诗名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公元763年,当时杜甫52岁,写这首诗的背景是公元762年冬季,唐朝军队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打胜仗,收复了今天的河南郑州、开封等地,杜甫喜出望外而作。梁任公先生“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他的笑从何而来,皆因一腔爱国情怀。

第2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范文

从一名身揣战功的转业军人到手持政府部门“铁饭碗”,而后放弃优越的工作生活环境去艰难开办职业学校,再到如今一名成功的民营企业家,这是梁承华特殊的人生经历,这样的经历也成就了梁承华这样一位典型人物。虽然每次漂亮转身的后面却是一次次的艰辛和心酸,但是梁承华却始终自豪地说:“是部队锻炼了我的意志,是部队生活历练了我的人生”。

白衬衣,旧军裤,解放鞋,目光坚定而刚毅,全身上下散发着军人的气质。有12次战斗经历,4次立功,但始终远离鲜花和掌声;作为伤残军人,不要国家一分钱补助;放着机关干部不做,从零开始艰苦创业。他,叫梁承华,现任广东肇庆理工学校董事长。

“一个人活着怎么样才有意义,我觉得在我人生中,实现了我的理想,实现了我的目标,在这个过程,我就找到了我的自我感觉、自我幸福。”学习梁承华同志先进事迹演讲稿

“虽说自己下半部分肢体已经接近瘫痪,但是今后哪怕是坐在轮椅上,我也要继续高举创业育人的旗帜,带领我的团队,努力把理工学校做大做强,为祖国、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更优秀的人才!”

1986年,梁承华因腰椎伤残从广州军区某部转业,在肇庆市政府办公室从事机要保密工作。

1990年,一次下乡,一个农村家庭的遭遇让他的心灵受到震撼。那个家庭,大人们有重病,4个小孩初中就辍学种田,家景十分寒苦。从那以后,梁承华每个月寄两百元钱资助这户人家。可到了1993年,他再次走进这户家庭时,贫穷的状况还是没有改变。“培养出他们的孩子,才能拯救这一个家庭!”1995年,梁承华决定,放弃现有的工作,开始全身心投入办学这一极富挑战的事业。学习梁承华同志先进事迹演讲稿

没有场地,就租用废旧的厂房;没有设备,他就到工厂去借;没有老师,他就成天蹲在人才市场招聘。学校终于开办了起来,虽然是一个只有6名老师、33名学生的小型培训班。

第一个学期,学校就差点关门——他没钱给6位老师发工资。那年,梁承华的父亲患肾病,老人家为自己攒了一笔换肾的钱,听说儿子办学有困难,不由分说就将自己的“保命钱”汇了过来,梁承华才终于顶过了那一次难关。

15年后的今天,他把几十人的小型培训班办成了拥有师生4000多人、资产过亿的省级重点院校。

在肇庆理工学校有一个坚持了14年的“铁规矩”:新老师入校,第一课就是师德师风的培训课。这堂课由梁承华亲自讲授。吴敏老师回忆,刚来理工学校时,梁承华在培训课上突然拿出一张百元大钞问老师们看到什么。大家都觉得不解。梁承华说:“这里面有血、有汗!我们拿的每分钱工资,收的每分钱学费,都是学生父母的血汗,所以我请大家记住,我们要对得住这些父母!我们也要教育学生们要对得起这些血汗钱!”学习梁承华同志先进事迹演讲稿

第3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范文

此前,旅法传武的梁超群在巴黎一商场里购物时,无意中发现货柜上的一种品牌为“功夫的艺术”的香水包装上竟然印着自己的一幅练功照(见附图)。这是曾经刊登在法国《空手道》杂志封面上的一幅彩色练功照,矫健的身手,飒爽的英姿,极具阳刚之美,难怪法国公司要拿它来做香水广告。当然,用人物肖像打广告并不是坏事,但在未征得本人同意的情况下公然使用,则是一种侵权行为。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梁超群一纸诉状将这家公司推上了被告席……

梁超群出生于广东湛江,自幼习武。1981年,不满16岁的梁超群只身前往福州,拜时年已79岁的自然门大师万籁声为师,这一去就是六年。六年中,梁超群朝夕苦练,风雨不辍。万老为梁超群的刻苦精神所感动,倾其所学,悉心点拨,使其深得自然门真传。

学海无涯,艺无止境。为不断完善自己的技艺,梁超群又先后奔赴安徽、上海、北京等地,向蒋浩泉、李培根、王守忻等著名武术家学习武术。功夫不负有心人,勤学苦练,已有所成。1991年秋天,梁超群参加了首届中国武当文化武术节。他演练的自然门拳法,动静无始,变化无端,虚虚实实,自然而然,赢得了与会者的赞誉,也引起了法国武术代表团的注意。

1990年,梁超群在广东湛江成立了国内第一个“万籁声功夫研究会”。

1993年,梁超群应邀出席了在江西南昌举行的全国武术观摩表演赛。同年10月应邀在武当山参加了《武当神功》电视纪录片的拍摄。

1994年,梁超群撰写的《万籁声技击法》由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出版,万老亲自为该书题写了书名,日本出版商还买下了该书的版权。

随后,《武林》、《武当》及内刊《真功夫》、《武术与气功》等杂志,对梁超群的武术事迹都进行了专文介绍。

1996年春天,梁超群应法国武术总会、法国气功联合会和金三角太极拳协会的邀请赴法讲学。对来自东方的神秘功夫,法国人非常感兴趣。欧洲最大的“合气道格斗中心”特聘梁担任教练,法国各大城市的武术团体先后都曾邀请梁超群去讲学。赴法四年来,梁超群的足迹几乎遍及法国各大城市,就连瑞士洛桑也留下了他的刀光剑影。

法国每年都要举办国际武术沙龙大演赛,梁超群每次都是作为特邀嘉宾与会献技。一年一度的全法气功日,也聘请其担任主考。

梁超群精湛的武功和独特技艺,引起了法国有关媒介的极大关注。法国的《人道报》在头版头条以《超过所有的人》为题,对梁超群的武术事迹进行了报道,全欧洲最大的华文报纸《欧洲时报》也以《在法国武术界崭露头角》为题,对梁进行了专文介绍,法国有线电视台也对梁进行了专访,欧洲最大的《空手道》杂志经常都有关于梁超群的报道和大幅图照。声名远播,树大招风,上门要求切磋技艺的也渐渐多了起来。一次,一位法国黑带五段高手找上门来要求切磋,梁超群双手下垂,微笑着说了声请,对方也不客气,冲着梁超群的面门就是一记直拳,梁将身一闪,速以指尖点向对方的颧骨,同是技击高手的来客马上就感觉到了梁的功力,立即拱手请教。后二人不但成为好友,还聘请梁到他的武馆任教。

梁超群在教学中对学员要求甚严,学员都很敬重他。他不但教学员学习中国功夫,而且也向他们推广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礼节。教学中他尽量使用中国的武术名词,让他们理解其中的击技和文化含义。他还计划每年带一批学员到中国观光游览,带他们到武当山和少林寺去亲身感受一下真正的中国功夫。

当我问到梁超群出国教学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时,他深有感触地说:“最大的困难是语言和饮食,如果语言不通很难交流,饮食不习惯则难以持久。”出国前,梁超群连一句法语也不会说,到了北京时才临时抱佛脚买了一本《法汉词典》,到法国后每天拿着词典死记硬背。他强迫自己每天必须记十个单词,连走路,乘地铁,看电视,听收音机都在学,看见什么就记什么,由于他事事留心,勤学善记,仅半年时间基本就过了听力关和口语关。为了提高自己的法语水平,他还自费到巴黎第一大学学习法语,并获得了口语考试结业证。现在梁超群不但可以讲一口流行的法语,而且还可以用法语阅读和写作。

在饮食方面,法国人与中国人迥然不同。红鲜鲜的牛扒,白生生的鱼片,绿油油的生菜,粘糊糊的奶酪,这些对于吃惯了熟食的中国人来说,无疑于茹毛饮血。但为了在法国扎下根,梁超群硬是强迫自己生吞活剥,时间久了,也就逐渐适应了。

对于法国的武术情况,梁超群说,中国武术在法国开展得不是很好,主要是宣传不够。法国人对中国武术的了解也仅仅是电影中的李小龙和少林寺,他们喜欢简单直接的功夫,认为中国武术高深莫测,既复杂又难学。再一点就是许多在法国传授中国功夫的教练水平较差,一些根本不懂武术的留学生或打工仔为了生计,也教起了武术,其水平可想而知。他希望国内应经常组织一些高水平的武术团出国表演,以扩大影响。

如今,梁超群在法国已有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巴黎市政府为他的教学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帮助。1997年,梁超群和法国弟子们在法国成立了“万籁声武术协会”,1999年又开办了“中国武术学校”。为使中华武术在海外发扬光大,他计划每年邀请几位国内名家到法国讲学。1999年春夏之际,他先后邀请了上海的武当金丹派传人王继振,和四川的松溪内家派传人游明生,到法国的巴黎、里昂、马赛、尼斯等地讲学。明年他还将邀请更多的国内高手赴法。他还计划在条件成熟的时候邀请国内的武术团体到法国巡回表演。目前,他正在忙着筹办一个武术沙龙,以使法国朋友对中国武术更加全面的了解。

为表彰梁超群在中国武术传播上所作出的突出贡献,1998年,中国武术协会授予梁超群“武术推广奖”。中国武当拳法研究会第四届换届会上,又授予梁超群“武当武术功臣”称号。

著名作曲家陈戎为梁超群的事迹所感动,他在歌曲《灿烂的青春》中这样写道:

超群武术大放异彩,

盖世英姿饮誉海外,

一代天娇还看今朝,

第4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范文

想当年,著名表演艺术家梁波罗演绎经典影片《51号兵站》里的“小老大”,家喻户晓。被人们称为“英俊小生”的他,在当时的上海乃至在全中国的风光,远远超过后来的“四大天王”。此后,梁波罗塑造的一系列形象,如《蓝色档案》中的李华、《小城春秋》中的吴坚、《子夜》中的雷鸣,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世纪八十年代,梁波罗多元化发展,唱歌、表演、主持等,都深受广大观众欢迎。梁波罗演唱的《草原之夜》、《清晨》、《南屏晚钟》、《忆江南》等歌曲至今人们仍记忆犹新。“尤记那一首《卖汤圆》,自然亲切,十分生活化,恰似他的为人。”圈内人都知道他还有一个外号叫“小道临”,而他的另一个“百姓明星”的称号也别具魅力。如今,年届古稀的他却依然忙碌着。这样一位才艺出众的艺术家,时刻没有忘记观众,因为他现在每做一件事情都是对观众最好的回报!回忆过往,他笑对坎坷人生,他说,一路走来,行囊里全是幸福!

步入退休年龄后,梁波罗老师教课、主持、写书,在付出中体会着快乐的味道。

退休后,梁波罗老师写了一本散文集《梁波罗——艺海拾贝》(程乃珊作《百姓演员梁波罗》代序),书中共收录了24篇散文,事关母爱、师恩、亲情、友情,并从中生发出自己的感悟。当我们翻阅他写的每篇文章,其胸怀的宽广,对艺术的执著之情,令人感动。我们不但在书里读到了孙道临、陈述、、韩非、孙景璐等影坛前辈的温馨故事,读到了梁先生对电影事业和其他艺术形式的满腔热爱(他上世纪50年代参加过杨畹农先生举办的梅剧进修会,上世纪80年代每周去刘明义先生家学习声乐,风雨无阻),而且也读到了他对自己经历的彷徨以及对自己曾经犯过的错误的真诚检讨,他也愿意与众多听众分享他的艺术人生。他多次被邀请到全国各地去做讲座,尤其是上海图书馆就曾多次邀请他去做讲座。一次,上海图书馆举办了《潮声浩荡——纪念辛亥百年朗诵会》,他也被邀请去参加了,声情并茂地朗诵了《你在堡垒中引爆雷霆》一诗,其音色醇厚打动了在场的所有听众。

也许是经历过了“十年浩劫”和1992年“九死一生”,梁渡罗老师终于淡泊红尘,知足常乐。如今他依然豁达开朗,艺趣广泛,笑对人生。退休后,他每天都会泡一杯茶。“有枸杞、有、有清茶,还有莲心等等…”可见他对生活的热爱依如往日充满了热情与追求。而平日居家,家庭给予了他更多的温暖与幸福。虽然退休后他答应家人说是不接戏、不拍戏了,因此在刚退休那段日子里,在贤侣刘君蓉与爱女南菁的关爱下,梁波罗老师的生活淡雅,动静谐韵。素与烟酒麻将无缘的他,闲来除读书报,习书法,听音乐,看电视,记日记外,他还喜爱唱歌唱戏、朗诵诗文,他认为“欢歌唱戏与朗诵诗文时,气运丹田,其乐盈盈,实在是一项身心双健的快事。”但是没多久,他还是去拍戏了,因为他觉得那部戏的内容是有关辛亥革命的,让他去扮演的角色是晚清的教育家吴汝纶。这是中央电视台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制作的一部专题片,他又非常热爱历史,也特想让更多的年轻人知晓这段历史,他不能不动心。

梁波罗老师也经常被邀请去参加社区的各种活动。他为了在市民群众中推广诗歌朗诵艺术和给社区文化指导员进行辅导、上朗诵课等等,付出了不少辛劳。他给业余演讲的老年朋友上课,这对一位资深的名演员来说,非常难得,因为他从来没有把这件事当玩票,他认真备课,每次进课堂,他的头发从来一丝不乱,精气神十足。他说自己很喜欢那气氛热烈的现场,所以自己朗诵起来更是感情真挚,声情并茂,热情不减当年。有一次,记者在电视节目中看到上海电视台在他演出后采访时问他的感受,他幽默诙谐地说:“只要身体好,就会高高兴兴地答应下来。趁着自己身体还行,做一些自己乐意的事,不仅自己开心,而且对健康也是很有利的……”

其实,退休以后,梁波罗老师也曾经为上影厂等3所艺术学校授课,并应邀担任同济大学的客座教授,从不畏惧辛劳。从1984年起,由中国唱片公司广州分公司等单位联合出版发行了《梁渡罗独唱》等3盒音带,后又制作了CD光盘,使多才多艺的梁渡罗成为新中国电影演员出版歌唱专辑的第一人。2006年3月,上海东方电视台文艺频道《戏剧大舞台》栏目特地为梁波罗录制了一个专辑,将他演唱的歌曲、京剧、沪剧、越剧、黄梅戏、评弹等记录集辑,获得广大观众的热烈反响。去年春天,当我得知他飞往青岛为第十三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即金凤凰奖做评委时,更感觉他无论是在台前还是在幕后,只要是有意义的事,他总是投入一如既往的热情。他说:“年轻的时候,只知道认真地去塑造银幕上的人物形象,到了现在,我懂得了一个人的社会形象更为重要。”这正是,淡泊红尘度晚晴,知足常乐葆青春。

谷文月:从舞台到讲台的转变

夕阳无限好,快乐享余晖,这是当下很多老年人的生活状态和心态的真实写照。但是,也有一类老年人,退休后的他们似乎比以往更珍惜时光,也更加努力奉献自己的力量,并怀着一种使命感来发挥余热,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谷文月堪称其中的典型代表。

如今,已经年近古稀的谷文月依旧活跃在戏剧舞台上,但这个舞台已经不同于当年的舞台概念,她说:“我如今把更多的精力都放在弘扬戏曲艺术上,特别是为了普及和宣传评剧艺术,我更多的时间是放在义务教授评剧爱好者上,算是从舞台向讲台转变。此外,我也参加戏剧的评奖活动,例如戏剧梅花奖、山东小戏大奖赛、浙江小戏小品大奖赛等活动,作为评委,我都积极参与,算是为戏剧戏曲的推广做些自己的贡献。”

评剧表演艺术家谷文月被称为“平民艺术家”。她出演的评剧《杨三姐告状》曾创下连演3000场的佳绩,在她50年的评剧生涯中,她的艺术足迹遍及了矿井、油田、车间、山区、田头。不管是太阳当空炎热的打谷场上,还是几百米深的矿井下,都留下了她那朴实、亲切的身影。正是她真诚地走到了群众中去,才换回了广大群众发自内心的爱。

退休后的谷文月也从未停止对评剧艺术的追求,她这些年来特别注重对小评剧爱好者的培养与扶持浴文月说:“我这些年教过的小票友,有很多如今都已经成为了专业演员,有的小朋友已成为评剧小明星。看到这么多孩子热爱评剧、喜欢评剧,我觉得评剧后继有人。评剧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我虽然退休了,但艺术不能退休。”

住在北京回龙观社区的她还积极参加社区举办的活动,去社区评剧队教大家唱戏,给业余票友说戏、教唱;给戏校的学生上课、排戏等,谷文月就一个信念,就是宣传评剧,让更多的观众喜爱评剧。谷文月说:“我虽然退休了,离舞台已经远了,但我没放弃努力传播评剧艺术。自己从艺那么多年,唱了一辈子评剧,我只要有时间就参加社会和评剧院的演出,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带着年轻人演出,帮助年轻人排演新戏。我居住的社区里有个评剧演出队,我给他们上上课,我把这视为宣传评剧的机会。”小区每年的中秋、新年、春节联欢会,谷文月都要上场唱几段,就连小区党支部开完会,大伙也非得听谷文月唱上一段才心满意足。“教戏比唱戏累多了。”谷文月说,每次教大家唱戏,就好像回到了小时候在大杂院跟着老人们唱戏的场景,尽管累,但看着队员们一天比一天专业,“累也值了”。

如今,凡有公益活动或单位的演出任务,谷文月都会积极参加,她说:“我如今年纪大了,体力和精力已经不同于年轻人,但我觉得只要是自己还能唱,那我就会尽全力。当然,有时也得量力而行,毕竟我是唱花旦和文武旦,在扮相和体力上都有要求,如今在舞台上,我不能给大家带来优美,但也不能给大家带来担忧。现在,大戏我唱不了,但唱个折子戏客串当个配角,我还是很愿意的。”

张悦:让平淡靠近幸福 彭立昭

但凡常看中央电视台《健康之友》和《夕阳红》节目的中老年朋友没有不知道张悦的。她曾多次获得“金话筒”奖,在老年朋友当中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她温和秀美的外表,甜润清脆的声音伴着娓娓道来的有关身心健康的知识,曾使万千观众受益匪浅。记者至今还珍藏着《夕阳红》栏目出的书《家有妙招2》,上面就有她给我的亲笔签名。今年61岁的张悦老师退休后又有哪些精彩生活呢?优秀主持人、家政能手,优雅夫人、勤快妈妈、超级姥姥……这些形容词全安在张悦老师身上,一点也不为过。“让平淡靠近幸福”就是她退休生活的真实写照。

第5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范文

这里有四大导师徜徉于国学院,更有陈岱孙教经济,潘光旦讲社会,金岳霖、梁思成走马河山,悠游哲思与建筑,在教学之余做邻居,讲故事。教授们把小数点点在人生最重要的时刻,让天平左右均匀而美妙。正是在他们并不伟岸的身影下,有曹禺做剧于图书馆、钱钟书读史在课堂。有百年大师的厚德载物,才有雏凤亮清声,从此不一般。

杜威说,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所以清华园里道德的养成,师德的垂范,知识体系的形成,也都仰仗于这些耕读教书的长者。我们一直都说,中国的高等教育要脚踏实地,其实大师们就是高等教育的实地。他们就像清华园的土壤,酸碱适度,经风耐雨,长出中国现代化的从业者和实践人。他们的共同点就是,从基础学科开始,术业精深,成就斐然。但他们最大的成就,其实是他们留在清华园里的书声灯影。这里就是他们的生活,也就是教育的社会。在他们这里,伟大之路并非遥不可及,只不过你是否愿意付出和他们一样多。

拥有璀璨星光的,并非只有清华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上,大师成为一种无与伦比的财富。因为他们在教育的关键时刻发挥了关键的作用。他们的人数并不算多,但是作品多、学生多,故事多。他们的历史价值,往往大于他们的当下境遇。这与我们头顶的星空何其相似。当我们看到光芒的时候,他们已悄然隐去。

招贤纳才

1924年,曹云祥校长大刀阔斧向“改大”迈进,而国学研究院的设立,在这位哈佛工商管理硕士看来,是“改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就是说,按照曹云祥的设计,有朝一日,清华“改大”成功,那么,国学研究院必然转型成为现代分科的研究所。这样,清华国学院,从一出生,便注定是“短寿”的,这也更增添了它自身的传奇色彩。

胡适作为清华“改大”的筹备顾问,曾被邀请出任国学研究院导师。胡适十分谦虚地表示:“非第一流学者不配做研究院导师,我实在不敢当。你最好请梁任公、王静安、章太炎三位大师,方能把研究院办好。”

胡适的建议,奠定了清华国学研究院的生态格局。遗憾的是,特立独行、具有魏晋风度的章太炎先生,哪怕自己开设国学学校,也断然不会担任导师。

谁是国学研究院主任的合适人选呢?曹云祥校长也是动了一番心思的。最好是具有文化保守主义理念,对梁任公、王国维具有理解和敬意的年轻学人。这样,主持《学衡》的吴宓,历史性地成为国学研究院主任的最佳人选。1924年尚在东北大学任教的吴宓,得悉可以回到母校清华,自然是梦寐以求。于1925年2月5日抵达北京,当晚拜访老友袁同礼,次日上午便到了水木清华。

八年了,吴宓眼前的一切,竟是那样亲切。甜蜜之中也有一丝忧伤,见到马约翰先生,难免尴尬。1916年,原本应该与洪深、陈达一起赴美的吴宓,因为体育和体检不合格,推迟“放洋”。经过一年体育锻炼和配合治疗,1917年得以与挚友汤用彤一起“放洋”。

1918年从弗吉尼亚州立大学转学至哈佛大学的吴宓,师从新人文主义大师白璧德。吴宓与汤用彤共居一室,关系友善。1919年初,陈寅恪由欧洲来到美国,在哈佛大学习巴利文、梵文。吴宓与陈寅恪特别投缘,课余时间彻夜长谈,乐而忘倦。陈寅恪见解精辟,妙语解颐,令吴宓佩服不已。1919年3月26日,两人结识不久,吴宓便在日记中写道:“陈君学问渊博,识力精到。远非侪辈所能及。而又性气和爽,志行高洁,深为倾倒。新得此友,殊自得也。”

吴宓来到清华,校方已经决定礼聘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而陈寅恪,则得益于吴宓的鼎力推荐。若吴宓与陈寅恪的人生轨迹未在哈佛交汇,国学研究院的历史,自是另一番景象。

鸿儒相聚

时光流转,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展开,文化更新的速率加快了,思想界时刻添加着新鲜的血液。很有一帮“中国少年”,厌弃中国文化和传统,对于“国故”,既没有兴趣进行同情的了解,更欠缺温情的敬意。

中国的文艺复兴,具有属于自己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创造新文化为中心,以解释中国何以为中国、欧美之所以为欧美作为两个基本点。也就是说,新文化的创造,实在是中国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这就要求,对待中国文化,应当具有理性和温情。

吴宓1921年回国之后,和朋友们一起创办《学衡》杂志,而王国维先生,是《学衡》有影响力的作者。吴宓在见王国维先生之前,就已经心意相通。如果没有这点因缘,1925年2月13日,吴宓持曹云祥校长的聘书,到地安门内织染局10号王国维寓所,就是给王国维跪下来,也未必能打动老先生。

话说回来,吴宓并没给王国维下跪,而是恭恭敬敬鞠了三个躬。王国维老先生,这位末代皇帝的南书房行走,后来心情愉快地来到清华园,并于4月18日搬到清华园,居住在西院十八号。清华曾有意聘请王国维担任国学研究院院长,老先生一门心思扑在学问上,坚决不肯。

梁启超与清华,也有着殊胜的因缘。1914年,老先生倦游政界,曾在清华工字厅赁屋著述,名曰“还读轩”。当年11月5日,梁启超应邀发表题为《君子》的演讲,勉励清华学子作中流砥柱,出膺大任。“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能够成为清华校训,得益于梁任公的这次演讲。任公与清华的渊源实在深厚,他的两个儿子梁思成、梁思永,都是清华毕业生。吴宓在拜谒王国维十天之后,1925年2月22日,前往天津饮冰室,拜访梁启超。任公愉快地接受了礼聘,并在北院二号居住。

赵元任是第三位报到的导师。清华国学研究院与哈佛大学具有深厚渊源,吴宓、陈寅恪、赵元任、李济,都是哈佛大学校友。赵元任属于最具有文艺复兴风味的人物。1910年,赵元任作为游美学务处第二届幼年生,与竺可桢、胡适赴美游学,可谓清华“史前期”的学友。1920年哈佛大学博士毕业,回到清华任教,曾任罗素翻译。“1921年6月1日下午3点东经百二十度平均太阳标准时在北京自主结婚”,新娘是杨步伟医生,好友胡适乃证婚人之一,这对“新人物之新式婚姻”,轰动一时。1925年6月8日,赵元任到京,次日,梅贻琦、张彭春接赵元任一家到清华园,住在南院一号。

陈寅恪是国学研究院第四位报到的导师,直到1926年8月,这位夫子才姗姗来迟,寓所与好友赵元任挨着――南院二号。8月28日,赵元任夫妇陪同陈寅恪进城,购置家具。赵夫人古道热肠,陈寅恪多在赵元任家吃饭,而陈寅恪则把自己住房的一半出让给赵元任搁书。陈氏1928年结婚之后,两家形成通家之好。

清华主事者对国学的理解很是开阔,否则,不会聘请赵元任这位中国科学社的骨干担任国学研究院导师,更不会聘任李济这位哈佛人类学博士担任国学研究院的特约讲师。

大幕已经拉开,国学研究院的先生和学友们,元气淋漓、大气磅礴地演绎着一出绝唱。

名师高徒

蓝文徵曰:国学研究院,自成立至结束,历时仅四年,虽似昙花一现,但其逸事佳话,却最耐人回忆。

1925年3月,国学研究院刊出招生广告。4月23日,梁启超、王国维一同商定招生试题。8月1日,公布新生录取名单。9月9日,研究院举行开学典礼。

国学研究院主任吴宓,发表《清华开办研究院之旨趣及经过》的演讲,指出研究院的性质为,“研究高深学术”“注重个人指导”。与此相匹配,研究院导师的工作,分为“专门指导”和“普通演讲”。

王国维指导经学、小学、上古史和中国文学,梁启超指导诸子、中国佛学史、宋元明学术史、清代学术史,陈寅恪指导年代学、古代碑志与外族有关系者之研究等,赵元任指导现代方言学、中国音韵学、普通语言学,李济指导中国人种考。

清华园花木扶疏,宛如世外桃源,国学研究院,让人不自觉地联想起古代的书院。梁启超在1925年9月9日下午的茶话会上,热情奔放地做了“旧日书院之情形”的演讲,引起学友强烈共鸣。

清华国学研究院的第一级学友,共计三十三名,刘盼遂、杨鸿烈等十位学友,考取研究院之前,已经有著述;学友多属于性情温厚、酷嗜学问之辈。国学研究院有着师生的良好互动,浓厚的学术氛围,学友之间,情同兄弟,亲如手足。可以想见,经过耆学硕儒的点拨,名师出高徒,那是很自然的事情。

研究院1929届毕业生蓝文徵,在《清华校友通讯》发表《谈陈寅恪》,深有感触地说:“研究院的特点,是治学与做人并重,各位先生传业态度的庄严恳挚,诸同学问道心志的诚敬殷切,穆然有鹅湖、鹿洞遗风。”

国学研究院仅存四年,四届只有74名毕业生,绝大多数没有辜负导师的良苦用心,成长为文史大家。

师生情深

国学研究院学友,除了接受专门指导,还要听先生进行普通演讲。1925年9月14日,王国维开讲《古史新证》,是为普通演讲的第一课。老先生言辞恳切,“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

1926年,姜亮夫经过补录考试,进入国学研究院,一丝不苟,刻苦用功。除了李济的课听不进去,其它课程,姜亮夫都听得津津有味,难以忘怀。王国维讲课,非常细腻,也不大看同学们。冷静的头脑、平和的性格、浓厚的感情,是先生所独具的风格。

梁启超讲课,姜亮夫觉得最受益。梁启超讲解,从多角度打量先秦典籍,并且给予总结。

陈寅恪广博深邃的学问,一度让姜亮夫异常苦恼,无论如何追赶,陈先生的学问也是望尘莫及。陈先生最大的特点,是每种研究,都有思想作指导。

赵元任讲课的材料,往往都是生活中的方言,这让姜亮夫知晓描写语言学和声韵考古学的区别与联系。赵元任引起他在语言学方面的兴趣,使他最终成为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

当时,清华每周都有一个同乐会,师生一起联欢。唱戏、唱歌、背书、讲笑话,都是国学研究院师生的业余消遣。

梁启超和王国维两位先生讲课都很严肃,但是,同乐会的即兴表演,令学友们耳目一新。有一回,任公先生背诵一段《桃花扇》,而静安先生则背诵《两京赋》。

最能解颐的则是赵元任,把大家的茶杯收去,调正音调,用茶杯演奏一曲,四座皆惊。有一回赵元任表演“全国旅行”,从北京出发,然后西安、兰州、成都、重庆、昆明、广州、上海,各地方言惟妙惟肖。1938年先生去国外,用纯正的英语讲课,竟有人打探,是否伦敦人?

陈寅恪在同乐会这种场合,从不肯为大家说笑。其实私下谈话中,别具一种幽默。先生曾给国学研究院学友们说,你们太厉害了,“南海圣人再传弟子,大清皇帝同学少年”,令人拍案叫绝。

留下传奇

国学研究院学友们,多有国学根底,大多数人是冲着梁启超、王国维两位先生去的。真正理解和体悟赵元任和李济两位先生学问的,并不多见。那时,在一般人心目中,赵元任的描写语言学和李济的考古学,与传统“国学”不大搭界。这样两位先生的学生,其实寥寥无几。

王力的导师是梁启超、赵元任。梁任公对王力的毕业论文评价很高,但是,赵元任却很严厉,并指出“言有易,言无难”,这令王力非常受用。王力日后赴法国留学,并进行语言学研究。而李济只有一位弟子―――吴金鼎,就是城子崖遗址的发现者。

赵元任和李济,学问的作业方式,与梁启超、王国维迥然不同。他们一学期上课时间很少,大部分时间奔走于各地,进行田野调查。回到北京,赵元任不是和刘半农、钱玄同等朋友聚谈,就是进行歌曲创作。《教我如何不想她》就是这时期的杰作。

1926年2月至3月,李济在山西汾河流域做田野调查,染上伤寒。李家老爷子听信庸医,病情危殆,侠义心肠的赵元任夫人杨步伟,“自作主张”将李济紧急送往协和医院,可以说挽救了李济的性命。从此,赵元任和李济成为通家之好。

1927年6月2日,王国维在颐和园自沉;1929年1月19日,梁启超病逝于北平协和医院。

1928年底,李济在广州晤傅斯年,答应担任中央研究院史语所研究员兼考古组主任,赵元任担任语言组主任,两位先生从此离开了清华园;而陈寅恪则留在清华担任历史系与中文系合聘教授。

1929年,风云际会的清华国学研究院落下帷幕。

1929年6月2日,王国维先生逝世两周年之际,国学研究院师生集资,在工字厅东南土坡下,立“海宁王静安先生纪念碑”,梁思成设计碑式,陈寅恪撰文,林志钧书丹,马衡篆额。

第6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范文

4月28日早上我们在学校的操场进行了一次主题为《关爱生命,奉献爱心》的演讲比赛.

早上我们三年级到六年级的同学聚在大操场上,啊!演讲开始了。首先是田主任讲话,接着是田文利老师讲述比赛规则:一等奖三名,二等奖六名,三等奖若干。第一个同学是六年纪的一个姐姐叫刘思思。她的演讲题目是《地球就诊记》。同学们一个接一个的出场了,我焦急的等着我们班的三个“娘子军”上场。

好不容易到了我们班的第一个“娘子军”上场了。她当然是连续当过五个学期班长的文家韵了。她的演讲题目是《保护绿色,关爱生命》。她的稿子里面有一个公益广告的词对我的印象最深:“如果人类不保护地球,那么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就是我们自己的眼泪。她最后得了三等奖。

再说我们班的第三个“娘子军”赵雨涵她演讲的题目是《小鸟的诉说》。她的演讲感动了我!我想到人们的一张张“血盆大口”——网,不正是她所说的那样吗?她那《小鸟的诉说》感动了我,感动了台下的观众,感动了评委们。总算她是三个“娘子军”里唯一一个打了“胜仗”的人——一等奖。

第7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范文

2016年5月27日,山西卫视一档名为《人说山西好风光》的竞演节目开播。节目中,来自山西11个地市的市委书记、市长、副市长们登台亮相,以演讲的方式为当地旅游代言。往日里习惯正襟危坐的领导们,走出报告厅,走向演讲台,充满激情的宣传山西好风光,也让全国人民领略到了山西新一代领导干部的魅力与担当。那么,这些兼具“底气、地气、才气、人气”的演讲是如何打动听众内心的呢?

底气来自底蕴+实力

演讲的本质是个人自信与个人魅力在公众面前的展现。任何演讲技巧的实施都离不开充足的个人自信、深厚的人文底蕴做支撑,这是演讲者的底气所在。经历了官场塌方式腐败和经济断崖式下降的山西,当前大多数的本地干部都“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谨慎有余,底气不足,怯于在公众面前过多展示自己。然而,在此次节目中,山西的领导们却用非同一般的底气和自信,征服了观众。

一是敢于宣扬成绩。“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节目中大多数领导都“敢于亮剑”,努力宣扬正面成绩,将本地最美好的一面展现在世人面前。比如晋中市市长胡玉亭在演讲中自豪的宣示:“晋中白天可以深呼吸,晚上可以看星星,这就是晋中旅游的底气!十三五期间,我们要引上亿游客,揽千亿收入,立三晋潮头,这就是我们晋中旅游的志气!”;运城市委书记王宇燕在谈及运城的“互联网+旅游”时,自信满满的保证各位游客在运城能够“一机在手,一键搞定,轻轻松松游运城”。这些铿锵有力、充满自信的话语奠定了整个演讲的基调,紧紧抓住了听众的内心。

二是勇于承认不足。真正的赢家是敢于自我揭露短处的人。在演讲中,山西的领导们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既肯定成绩,又直面问题,让听众体验到了一种“赢家气质”。比如,忻州市市长郑连生在做演讲时,毫不隐晦当地发展中的不足,提到了当地曾经“发生了令人痛心的五台山景区被媒体曝光的事件”,更进一步表明了当地干部群众面对问题的态度,即“坚持‘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只要始终坚守以问题为起点,把批评当动力,把监督当激励,一以贯之,孜孜以求,就一定能够实现心灵的放飞,旅游的振兴!”这样的话既感动人心,又发人深省,既真诚实在,又不失个性,体现了忻州领导人练达的胸襟和非凡的眼界。

地气来自心中有民

人们印象中的领导人演讲,无一不是恢弘浩大、高瞻远瞩、振聋发聩的。例如前美国总统肯尼迪的就职演说名言“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而要问你能为国家做什么”,至今仍字字千金,掷地有声。对于此次参加节目的山西领导人来说,演讲的目的在于推介地方旅游,展示地方风情,那么演讲内容就不仅要立意高远,更要紧接地气,亲近民意。

一是形象亲民。演讲不同于工作报告,其精髓不在理念的灌输,而在心灵的碰撞。演讲者的仪表形象是影响与观众心理距离的重要因素。衣着庄重朴实,让人“望之俨然”,心生敬意;衣着自然随性,让人“即之也温”,心生亲近。这两种演讲形象风格都能加深听众印象,影响听众内心感受。比如首先亮相的阳泉市副市长任衍钢、朔州市市长李海渊等领导,大都身穿黑色正装或中山装,厚重朴实,毫无虚浮,显示了山西领导人严谨、务实的为政之风;而临汾副市长王振宇、大同市委书记张吉福则便装出镜,举重若轻,潇洒随性,体现了新时期山西领导的低调与亲民风范。作为参与竞赛的11个地市领导中唯一的70后,王振宇副市长一身“教授范儿”的衬衣出镜,将临汾的厚重历史娓娓道来;大同市委书记张吉福则是唯一一个穿T恤上场的,印在胸前的四个字“天下大同”格外醒目。正如节目赞助商、盈科旅游创始人梅向荣点评的,“我印象最深的是大同书记张吉福,他走亲民路线,没把自己当成官员,而是当成市民,穿T恤衫上台拉近了和观众的距离”,形象亲民的力量可见一斑。

二是语言亲民。从各位领导略带山西方音的语调中可以感受得到,他们是在用“心”演讲。领导们的演讲语言延续了平实、直白的风格,说的都是老百姓能听懂的话,不说套话、空话,对每一个问题都不回避,不绕弯子,让人感觉不到是高高在上的市长书记,反而更像一个个有亲和力的长者,将家里的故事娓娓道来,和盘托出。例如长治市市委书记席小军在演讲中提到政府如何为城市旅游服务时说,“我觉得,政府要创造的环境就是让自驾游的能交通方便,停车方便;吃饭住宿能货真价实,童叟无欺。上厕所能舒心舒服,到了景点,打手机能有信号,刷微信有wifi”,这些淳朴简单的语言,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如何干、如何干好的使命和责任,席小军也为此被评委誉为“最会用旅游语言演讲的书记”。此外,晋城市市长刘润民提到的“自古山西简称晋,只有晋城叫晋城”,“晋城冬天不冷,夏天不热”等大白话语言也赢得了听众的尊重,俘获了听众的“芳心”。总的来说,领导们的演讲“直白”,不掉书袋,不咬文嚼字,话语平白、务实,贴近现实也贴近民众,做到了以情感人,以史服人,以事醒人。这些语言艺术都体现了一个现代政治领导人必备的素质能力。

才气来自演说技巧

能站在演讲台上侃侃而谈的演讲者,大多都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那么,为什么不同演讲者的演讲效果又千差万别?这就是演讲技巧运用的熟练程度的差异所致。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演讲者来说,要想在台上挥洒自如,收放有度,不善用演讲技巧是不行的。从这些领导人的演讲技巧来看,有如下特点:

一是善用开头和结语。优秀的演讲一般有四种开场方式:轶事趣闻开场、用物品引发悬念、令人震惊的事实、涉及听者切身利益的话。比如吕梁市市长王立伟的开场白就引用了一段故事,“人说山西好风光,右手一指是我们吕梁,《人说山西好风光》这首歌曲,就是在我们吕梁创作的。”这种将轶事趣闻与节目主题相联系的开场白,很快就将评委与观众的心理紧紧抓住,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朔州市市长李海渊的开场白则提到了朔州建市过程中一些不为人知的事实,“朔州是一座年轻而又古老的城市。说它年轻,1980年才有朔州市,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亲自选定的试验地;说它古老,大约3万年以前,朔州人就在朔州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这些城市背后的故事从一开始就深深的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为演讲的进一步展开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反,精彩的结束语犹如与人话别,能促人深思。一般来说,结尾有三种作用:总结观点、请求采取行动、提出问题引起思考。演讲中大部分的领导人都以发出邀请作为结束语,比如“欢迎大家到朔州来,我在朔州等着您”、“中国根,黄河魂,临汾欢迎您到这个真正的老家来走一走,看一看”、“百闻不如一见,大家来晋城看吧”。这些结语都饱含深情,犹如一个熟识的老街坊、老伙计在呼唤回家,进一步拉近了观众的心理距离。

二是善用关键字。政府的行文和讲话都追求精炼,这种风格在此次真人秀节目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长治市委书记席小军的演讲中,对长治旅游用六个字高度浓缩:看山水,看文化。他总结长治旅游是“在欣赏山水中体验文化,在文化的熏陶中品味山水。长治的7000多个文物遗迹、古居古建、革命遗迹都散落和镶嵌在这山山水水之中。因此,它造就了长治的山水文化和文化山水”。这些富有哲理、高度凝练的语言被评委们交口称赞,席小军也被誉为“最会用旅游语言介绍自己的书记”。大同市委书记也用“天下大同”四个字来阐释大同的旅游特色:“天”代表天蓝气爽风光好、“下”代表地下地上景观多、“大”代表古今中外名气大、“同”代表“合和好客民意同”,让听众“过耳不忘”。晋城市市长刘润民凝练了四个关键词来介绍晋城:最早的养蚕地、铁器和丝绸、城堡、太行山水画。这些关键字、关键词的总结都大大提高了演讲者的逻辑性和简洁性。

三是善于“发声”。哲学家尼采有句名言:“对语言的理解不仅仅限于词句,而是连同语句的声音、强度、变化、速度―并表达出来”。对于演讲者声音的强度和变化,观众细心感受便会发现,领导们的声音不同于普通电视讲话时的稳重、低沉,而是高亢、威严,在强调自身旅游特色时,往往放慢语速,并且通过增加停顿、运用排比来达到强调的效果,营造出一种有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雄浑气势。语调升降有序,反复表达出自豪、厚重、欣喜、期待等情感,最后将演讲推至最高潮。

人气来自真情流露

演讲者的灵魂来自真情流露。纵观历史上著名的演讲者,不管是战争年代的军事领袖林肯、丘吉尔,还是和平年代的政治领袖马丁路德金和奥巴马,他们演讲成功的终极奥秘,不是气势磅礴的排比,不是浑厚优美的声线,而是直击人心的真情流露。

一是真诚的身体语言。政治领导人演讲中的身体语言不同于其他行业领导人,不讲究手势的夸张,身姿的变换和表情的丰富,而是要通过沉稳、有力的体态向听众真诚的传递自己的思想。在这方面山西的领导人都做得非常出色,演讲时都挺胸抬头,身体重心平稳,做到挺拔,又不显得过于僵硬,没有在胸前抱臂或把手背在后面,给听众亲近亲切感。

此外,面部表情和目光交流也是身体语言的关键部分。有人曾问古希腊最伟大的演说家德摩斯梯尼:“对于一个演讲家,最重要的才能是什么?”德摩斯梯尼回答:“表情、表情还是表情”。此次节目中山西的领导人们善于通过自己的面部表情,特别是运城市委书记王宇燕,以女性特有的亲和力和柔中带刚的面部表情,把自己的内心情感、最灵敏、最鲜明、最恰当地显示出来,构筑起与听众交流思想感情的桥梁,表达出丰富的思想感情,吸引听众,影响听众,感染听众。勇于目光交流是演讲者自信的体现,也是照顾对方情绪、表达沟通意愿的美好品格。在答问环节中,书记和市长们自始至终保持着与主持、评委和观众的目光接触,始终目视对方,生动、热情、自信、自然、亲切。

第8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范文

曹:Tony,你好!

梁:你好!

曹:很高兴又见到您!吴宇森导演的《赤壁》历经很多的磨难,终于和大家见面了,尤其你在戏中扮演的周瑜,也是大家非常关注的。你曾经说过,你理解的周瑜像一个生不逢时的音乐家,我觉得这个比喻蛮有意思的,为什么这么说?

梁:因为在我感觉里,他是一个不太喜欢打仗的人,然后他也非常爱他的太太,又爱江山又爱美人,一个那么浪漫的人,然后又喜欢音乐,喜欢音乐的人通常又爱和平,所以我觉得他生不逢时,如果不生在那个年代,他可能就是一个音乐家。

曹:所以你觉得周瑜和小乔某种程度上有点像吴宇森夫妇,是不是也是这个意思?

梁:对。因为我认识吴宇森夫妇很多年,感觉他们那么多年来都是那么恩爱,有时候我们一起吃饭,他们常常会在现场讲悄悄话。

曹:通常在我们百姓的心目当中,周瑜是气量特别小、心胸特别狭窄的这么一个人,但是在现在的戏中,应该呈现给大家一个不同的周瑜?

梁:对。我第一次和导演开会的时候,他就跟我说,他希望我去演绎一个和演义不太一样的周瑜,他希望他是比较有气度,比较浪漫,喜欢音乐的一个军事家。后来我刚开始的时候,没有想到怎么去演他,因为得到的资料毕竟非常有限,我是一边拍一边去发展、去摸索。基本上根据剧本去理解他这个角色,然后又加入了一些我的看法。到最后,我和吴宇森说,我感觉我在演你,因为我觉得我在里面找到很多共同点,找到一些可能是吴宇森的人生观,或者是他的价值观,他对朋友的一种情意,还有他对他团队的爱护。所以这一次的周瑜,可能是古代周瑜的一点点元素,然后我加进去的一些东西,还有加入吴宇森的一些东西,所以是三个人的混合体。

曹:林志玲演的小乔,大家也是一直怀着质疑的眼光去看,因为她的声音,包括她过去没有演过这么多的戏,你和她合作下来感觉怎么样?

梁:我感觉很好,当初其实我和观众也是一样的,我很惊讶,为什么导演会找林志玲去演小乔那么重要的角色?因为在我印象里,她是现代感很强的。但是我去定妆的一天,我看到她的剧照,我就觉得蛮像古代美人,完全不一样。

曹:她拥抱你?

梁:对。到现场去拍的时候,知道她提早很多时间到现场,很多个月在里面接受不同的训练。不一定在那几个月里,会达到一个很高的标准,但是我觉得对演员来说,通过这么一个训练,会增加自己对角色的信心。她还是非常努力的一个演员,也非常聪明。在现场,开始的时候有一点点紧张,但是我觉得这是很正常的。因为我们整个团队的气氛也是蛮好的,蛮乐观、蛮团结,大家都出于希望把这个电影做好的一颗心,所以她大概拍了一两天就适应了,我觉得作为第一次演出,她的表演非常好。

曹:里面你和她有很多亲热戏,演起来顺手吗?

梁:没有很多。只有一场,本来剧本是没有的,我不晓得为什么,是后来加的,我也不知道,突然之间我们在棚里面拍到大概一半的时候,吴宇森说加一场亲热的戏,我说哦,无所谓,反正我是习惯的,我拍那么多年电影,总会有。最恐怖就是到拍的那天,吴宇森导演跑过来跟我说,“朝伟,其实我不太会拍这种戏”我说“啊?!那怎么办,你不是打算要我来拍?!”然后他说你有什么意见,随时可以讲,我说我没有意见,最好还是你给我方向,演员很尴尬。

曹:大家知道林志玲的身高特别高,她是不是和你合作过的女演员中最高的?

梁:还好。因为这次是拍古装,是没有高跟鞋的,我的经验里面,我拍王家卫的电影,和张曼玉、巩俐,她们本身已经很高,再穿三寸高跟鞋,我是怎么样的?比如说我要走过去,和她们演戏,我从很远就开始铺垫木箱,然后越来越高,没办法,因为她们五尺七、五尺六,再加三寸,已经五尺八九了(1米75),没办法,肯定比我高,我不可能穿那么高的鞋。

曹:吴宇森导演这次做《赤壁》,原来他最好的构想就是你们三驾马车,他来导演,然后主要演员是你和周润发,那么当时你和李安导演的戏刚刚结束,是不是觉得有点身心疲惫,或者说还没有从那个角色中抽出来,所以你没有答应?

梁:没有。基本上是因为我,其实我很早已经答应了。

曹:而且已经做了一些准备了?

梁:对。早以前第一次和我开会,在北京,那时候他和我说他有这个计划,希望可以拍那个角色,本身我和他合作过两次,也很欣赏这个导演,有机会和他再合作,也非常期待。当时我说好,为什么不可以?后来他常常打电话去我家,不晓得一天要打几个电话来,“我真的很有诚意,希望你……”我说可以可以,你全心全意把剧本写好,我一定帮你拍。结果第一个辞演的是我,那个时候是因为我身体的问题。当时很难开口,但是最后也没办法,因为我很怕我到了那边,拍了一天又停五天,毕竟是一个很庞大的制作,每天牵涉的金钱人力很多,所以我不想拖累整个剧组。然后就让经纪人和他说不能演,他当然心里很难受,因为毕竟是我答应了一个朋友的承诺,结果我又不知道怎么去面对吴宇森,后来不晓得过了两个礼拜还是三个礼拜,有一天他打电话给我,他说不用不开心,我的电影不拍无所谓,我们可以再拍。我心里更难受,因为将心比心,我是他,我当初想好一个这样的组合,有这样的计划,可能十八年的梦想,可能筹备了三年,突然间其中一个说我不能拍。如果我是他的话,我肯定是……

曹:崩溃?

梁:对。然后我听到的时候,心里很难过,他没有怪我,还打电话给我这样讲。后来再过了一个月,有一天晚上我和嘉玲在吃饭,我就听到一个消息,他也出了一个更大的问题,我当时感受到他的压力,他的心情。然后我觉得其实我也有责任,我就打电话给公司,说你帮我打一个电话给吴宇森,看有什么可以帮得上忙,嘉玲在一边还在骂,你身体不好还要去拍电影,你怎么拍、怎么应付?我说现在不要讲这个,因为他的问题太大了。结果第二天,很早他就打电话给我,他说你能不能帮我演周瑜?我说,周瑜?好吧,先不管了,先解决你的问题,我觉得你的问题更大。后来还好,因为当我进入剧组的时候,他们也很理解我的状况,所以刚开始的头一两个月,基本上先拍张丰毅大哥那边,曹营那边,我前面基本上一半在休养身体,一半在工作,量很少。直到大概两个月以后,身体恢复了,然后开始加重工作量,基本上整个过程是这样的。

曹:所以吴宇森导演后来在记者招待会上讲到这段的时候,几乎有点哽咽?

梁:没有。我觉得没有那么伟大或是什么义气,我觉得我只是履行我对朋友的一个承诺,我觉得我也有责任。

1994年,梁朝伟主演王家卫执导的《重庆森林》一举横扫当年的港台电影界,喜获香港电影金像奖及台湾金马奖两大影帝殊荣;1998年再次凭《春光乍泄》荣登金像奖及金紫荆奖影帝宝座。可见王家卫是他的另一个福星。

曹:我们再来说说另一部,近段时间大家也非常关注的《东邪西毒》的终结版,十五年以后,王家卫导演又重新对它做了剪辑,做了新的处理。过了十五年,再看自己过去的作品,这次有什么新的想法?嘉玲跟我说,十五年前她没看懂这个戏,现在看懂了。你是怎么看的?

梁:其实《东邪西毒》是我蛮喜欢的一部王家卫的作品,最近在看的时候,我觉得更震撼。我记得那个时候,我们在威尼斯做闭幕电影,因为大家颁奖完了以后全部跑光了,没有人,所以我们一批演员,下面观众只有二十几人。然后那天,我还记得张曼玉坐在旁边“电影在讲什么?”“嘘。”结果很多年以后,我再和她合作的时候,她说她最喜欢的电影就是《东邪西毒》,我说你不记得你当年和我说,你不知道它在讲什么。但是现在看起来,还是觉得很好看,很美,每个镜头好像一幅画一样。当天,有很多观众看了以后很激动,他们觉得很诗意。

曹:这部戏演员的阵容特别豪华,尤其是你和张国荣的表演,使得戏当中的很多段落成为电影的经典,当然后来你们又拍了我也非常喜欢的另一部片子,就是《春光乍泄》,你觉得张国荣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梁:他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不但是电影人,音乐人,我觉得他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非常聪明,学东西学得非常快,很感性,然后很直的一个人,和嘉玲有点像,就是很直的,不会拐弯的那种人。我和他,其实从《春光乍泄》开始变成很好的朋友。

曹:从《阿飞正传》开始,家卫导演的每一部片子,几乎都有你的身影,是不是觉得你的个性,包括你对电影的认识,和家卫导演的电影语言,和他的电影内涵,是比较一致的?和他合作,你觉得可以说是一种享受?

梁:对我来说肯定是,因为我拍电影,我很喜欢那个过程,我一定会乐在其中。所以我不太介意你拍多久。可能是因为这样,我们就一直拍下去,还有合作久了以后,还会有很多方面的默契,建立了很多的信任。我觉得我和他也是比较追求完美的人,希望可以更好。他比我这方面更离谱,所以常常会拍好久,我也不太介意,所以两个人才可以合作那么久。

曹:是不是可能因为大家都追求完美,或许导演的要求也比较高,有的时候会让你有一点挫折感?嘉玲说有的时候你如果拍得不顺,会表现出一个动作,在家里做清洁工作?

梁:没有。因为那个时候,我第一次和他合作拍《阿飞正传》,不太适应他的工作方式,然后就觉得自己表现不好就耿耿于怀,回到家里一直在想,为什么我会这样?那时候自己还会哭,我觉得怎么演来演去演不出来,就觉得是我的问题。因为团队一起工作,你自己的表现会影响整组人,所以感觉上不舒服。然后我那个时候也不是一个新演员,在电视台也做了很多年,突然间的挫败感很重。所以那次是特别不舒服。

曹:家卫导演很有意思,我那天和他做访问,我说很多人都说梁朝伟是比较沉默的一个人,是不是因为他有的时候有自卑,他说你们都被他骗了,他是一个超级自信的人,因为他这个人永远希望自己做第二,不要做第一,因为第一大家都看他,他有信心知道我的第二一定是超过那个第一的,你同意他对你的看法吗?

梁:对。我从前都是这个想法,因为我不太喜欢做第一,第一通常都是箭靶,被人家攻击的,做第二个永远看着第一个走,可以超越,但是我不希望超越,我就让你去,我躲在你后面就好。但是也不是有信心,信心还是需要建立出来的。自卑?有时候吧,也会自卑,因为从小到大我有一点点,但现在好一点。

曹:你曾经说过在《阿飞正传》当中,虽然你出镜只有三分钟,但是那三分钟对你来说非常重要,让你感觉到对电影、对表演的一种兴趣。前不久,你和李安导演的合作,让你又重新想起了《阿飞正传》的三分钟,是不是有这种感觉?

梁:对。因为在拍《阿飞正传》以前,我已经拍了很多年的电视剧,发觉自己在一个瓶颈的位置,觉得自己没什么进步,也不知道怎么可以再进步。结果后来拍王家卫的《阿飞正传》的时候,因为我中间家里发生一些事,所以就没有拍。剩下一些,我拍过一些片段,结果他剪了最后一个镜头,在后面。我那天晚上在首映礼,我就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梁朝伟。我就觉得这个导演可以看到一些我自己看不到的东西,所以那时候我又开始对电影发生兴趣,原来我可以更好。最后我和王家卫合作拍了十几年,拍到《2046》,我觉得又到了一个瓶颈的位置,奖也拿了很多,大家对我已经有了很多的肯定,同时对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严格。我演每一个角色,越来越难,因为要让大家觉得我有突破,突破其实不是很容易的。结果又碰到李安,和他合作的经验里,我又学会很多东西,对一个角色的创作方面,又有一些新的看法、新的准备的方式。所以我非常期待和王家卫再合作,大家离开一段时间以后,我觉得再在一起的时候,会有一些新的东西。几个礼拜以前,我和他开会,他问我什么时候拍《一代宗师》,我说好,快了,我开始练。但是我希望这一次,我能够有六个月的时间去准备,除了练咏春拳之外,我希望用一个新的方式去演一个人物,所以我非常期待。

从1989年至今,无论多少绯闻,无论多少风波,刘嘉玲和梁朝伟始终形影相随,经历了十几年的爱情马拉松。而今,两人终于牵手走入婚姻的殿堂,庄严地说出那句“我愿意”。爱情长跑终成正果。看到他们俩恩爱的模样,叫人不羡慕都难。梁朝伟和刘嘉玲的这个恋爱谈得太久,在梁妈妈的心里刘嘉玲早已是她的儿媳。

曹:您在演艺圈打滚这么多年,经历了很多的事情,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同时你和嘉玲,大家也特别羡慕,是很恩爱的一对,到我们现在这个年龄,中国人讲过了四十叫不惑之年,你自己对婚姻、爱情有一些什么新的看法?

梁:基本上我没有特别不一样的看法,我觉得婚姻就是你的承诺。在现代社会,我觉得两个人在一起很开心,婚姻只不过是做给人家看的,但是我觉得如果能够让很多人开心,也无所谓。为什么我们决定今年结婚?可能是去年嘉玲的爸爸过世,她会觉得家人在的时候,应该让他们看到一个他们应该看到的,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想法。对我来说是无所谓的,两个人在一起结不结婚,也会在一起,不好的时候,结了婚也会离婚。

曹:是不是小时候因为爸爸妈妈离开,对你有一些影响,会比较慎重?

梁:现在不会。从前可能我二十几岁的时候,年轻的时候会,但是现在四十几岁的人,已经成熟了,我自己的生活和我爸妈没有关系的。

曹:你觉得和嘉玲在一起,最开心的是什么?

梁:我真的是比较孤独、沉默的,然后没什么朋友,她可以刚刚和我平衡,她是很开朗的,有很多朋友。有时候你孤独太久,也希望有一点点热闹,太多也不行,但是有时候有一次那么多人的聚会,我也会觉得蛮开心、蛮好玩的。因为有时候你必须也要和其他人接触,生活在这个现实世界里,你不是一个仙人,闭关练仙,不行。

曹:你和嘉玲这么多年,如此之恩爱,你觉得秘诀是在什么地方?而且你们俩是聚少离多,大家都忙各自的事情。

梁:我觉得是互相包容和互相尊重,这是最重要的。

曹:嘉玲说其实无论她碰到什么事情,都会觉得你是她背后的一股力量,能够撑住她,是不是其实你在生活当中也是这样?

梁:对呀,我觉得她外表好像很强,其实她是外强中干的,我是外干内强的人,刚刚配合。所以她有什么事情的时候,或者是很迷茫,或者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我说放心,没事的。

曹:如果两个人有点小摩擦的话,你们通常会怎么处理?

梁:通常我都是避开的。因为我觉得摩擦,正面交锋没什么好处的。有时候当时继续要讨论那件事的时候,会越弄越糟,反而冷静一下,客观看那件事的时候,可能就觉得小事一件,没什么大不了。生活也太短了,不需要那么计较或者在意很多事情。

曹:你想过如果结婚以后,想不想寻找一个父亲的感觉?

梁:这个我没有想到,真的不知道。

第9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范文

10月13日,国际动作影星李连杰受邀在北京大学进行了一场以“关爱生活,珍惜生命”为主题的演讲。李连杰在演讲中与北大学子们分享了他的人生经历及生活感悟,透露了近一年来所经历的印度洋海啸、高原反应、南亚地震三次严峻考验,感悟到生命才是最可贵的,并当场捐给中国红十字会50万元现金。最后,这位世界知名的功夫巨星,应学生们的要求第一次在公开场合表演了一套拳法,让全场嘉宾过足了瘾。

章子怡:我的英语比以前好多了

现在俨然是国际影星的章子怡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众多知名导演的“慧眼识才”,一路走来可谓星途顺坦,然而从初出茅庐起媒体对于她的评价就一直是毁誉参半。近日,针对自己一直被指责的英语,章子怡说:“我可以告诉大家,现在比以前好多了,交流没问题。”章子怡说世界上没有不可能的事,只要自己愿意,就像她学英语,一点一点的一定越来越好。

周迅:希望能抱小金人

近日,由周迅和张学友主演的爱情歌舞片《如果・爱》确定将代表香港地区参加第78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角逐。周迅对于有机会参加奥斯卡颁奖晚会表现得异常兴奋,她开心地表示,自己去年接下《如果・爱》片约之时似乎正开始受到命运女神的眷顾。周迅希望自己能继续得到命运女神的青睐,顺利捧回奥斯卡的小金人。

李小龙死亡之谜终于揭开

作为把中华武术以声画艺术的方式传播到海外并使之名扬天下的第一人――李小龙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尤其是他的死因之谜一直有各种各样的揣测版本,众说纷纭。

近日,曾在上世纪70年代出任李小龙电影制作人的邹文怀向媒体解密了李小龙的真正死亡原因――误服药物。李小龙,这位名声响彻全球的功夫巨星的死因之谜终于在32年后被揭开了。

1973年7月20日,正在拍摄电影《死亡游戏》的李小龙于女友香港女星丁佩家中暴亡,似乎正印证了电影《死亡游戏》的名字。当时医院公布的资料说其死于“脑水肿”。但一直以来,包括练功过度、滥用药物、心脏病、脑病复发甚至暗杀等在内的死因揣测一直没有停止过。虽然李小龙生前确实进行过肌肉电击等不健康的身体训练,死后也被检验出体内含有大麻残留物质,但这些都无法被证实直接导致了李小龙的死亡。而这些离奇的传闻只能让这位传奇人物的一生更像一个谜。

邹文怀是嘉禾影业创始人,日前他在接受采访时称李小龙当时在别人家误服头痛药,而他恰恰对药片所含的一种成分过敏,过敏症状直到他来到丁佩家后才发作。邹文怀说:“这确实只是意外,没有人料到小龙会对药物中的成分过敏。”虽然,李小龙的离去使正在拍摄中的电影《死亡游戏》被迫终止了,但作为当时《死亡游戏》制作人的邹文怀说,“我所能感到的只是失去了一位非常亲密的好朋友。”

李小龙曾与邹文怀合作五部电影《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龙争虎斗》和《死亡游戏》,第一次将中国功夫名扬海外。《精武门》中,李小龙首次出现在银幕上时手持双截棍的形象至今仍被全世界的李小龙迷奉为经典。邹文怀也在成龙闯荡好莱坞之初与之合作过。他评价李小龙和成龙虽然都有巨星气质,但前者更具热血方刚的民族精神,而后者更热爱社交。

邵兵:只动口没动手

近日有媒体曝出消息称10月14日正在北京密云的某别墅内拍摄的电视剧《无法抗拒》剧组发生暴力事件,男主角邵兵在拍摄现场之外与别墅保安人员发生了肢体冲突。据曝出消息的媒体称,邵兵是在进入一栋别墅的地下室时遭到了保安的阻止,于是双方发生了冲突。但邵兵本人的回应是他根本没有动手打保安,双方只是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原因是保安言语太粗鲁。

梁家辉:自己要迎头赶上梁朝伟

10月15日,在成都接受采访的梁家辉被记者要求比较一下自己和梁朝伟,他说:“艺术创作的道路有先有后,不能说哪个阶段他很火或者说哪个阶段我很火,大家是―个你追我赶的过程。如果这个阶段他进步很快,那么对我而言就要加倍努力地提高自己,争取尽快超过他一头。”梁家辉反复强调“朝伟是一个相当努力也相当专注于工作的人,我不会用运气这个词去形容朝伟的成功”。

高圆圆:代言惠普新产品

前段时间,借着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的势头,电影《青红》着实出了一把风头。如今戛纳余波还未完全散尽,又有商家盯上了《青红》的女主角高圆圆。近日,惠普的新产品CompaqPresario B1800笔记本电脑新鲜出炉,高圆圆性感粉装登场为其代言!据消息称,这是高圆圆首次代言笔记本电脑!

第二十五届金鸡奖公布提名名单

第十四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将于11月9日至12日在海南三亚举行。日前,第十四届金鸡百花电影节组委会在京举行新闻会。在公布的第二十五届金鸡奖15个提名奖项中,主旋律影片《张思德》获得包括最佳故事片、最佳编剧、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在内的八项提名,成为本届金鸡奖风头最劲的电影,《太行山上》和《可可西里》则各有七项提名,紧随其后。今年还首次将港台影片列入候选范围,影片《新警察故事》和成龙均入围提名名单。(苏欢)

《再说一次我爱你》北京首映

10月10日,由东方神龙影业有限公司、保利博纳影业娱乐有限公司共同出品的刘德华情感力作《再说一次我爱你》在北京首映,导演余伟国,主演刘德华、杨采妮、蔡卓妍、林依轮、胥立文等亲临现场,出席首映活动。这部第一次把“老年”刘德华搬上银幕的影片于10月20日起在全国全线上映。

张艺谋新作《千里走单骑》秘密放映

10月14日下午,张艺谋新作《千里走单骑》在北京秘密放映一场,但几位观众都是经过公司周密安排的业内人士。据悉,此次放映是因为张艺谋即将飞赴东京担任东京电影节评审团主席,同时《千里走单骑》也将作为开幕影片放映,但临行前,张艺谋还是希望能够先听到中国观众的意见。

张杨新片《向日葵》首映

10月12日下午,导演张杨新作《向日葵》在北京青年宫影院首映。《向日葵》是一部自传体电影,影片跨越上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情感真挚,感人至深。张杨将自己积累半生对父辈的感情融入电影,尽情展现上世纪中国少年儿童的生活场景。孙海英演活了父亲这个角色。陈冲、梁静等人的精湛表演也得到观众认可。

中国导演获釜山电影节新人奖

10月14日,为期9天的第10届韩国釜山电影节落下帷幕,中国朝鲜族导演张律凭借影片《芒种》获得电影节设立的唯一竞赛单元――“新潮”单元的亚洲最佳新人导演奖。今年7月,张律曾因这部电影在意大利佩扎罗电影节上获得新导演单元竞赛的大奖。张律的《芒种》通过描写卖泡菜的主人公崔顺姬的故事,反映了朝鲜族的生活。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