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春节记事范文

春节记事精选(九篇)

春节记事

第1篇:春节记事范文

春节到了,四周都弥漫着一股热闹的气氛。耳畔响起的爆竹声告诉我们家家户户喜事多,街上川流不息的人们告诉我们大家都在走亲访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节记事初一作文600字,供大家参考!

春节记事初一作文600字1俗话说得好“民以信为天。”这不,快要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做美食呢!

闲暇之余,我去打探了一下情况,妈妈在帮人理发,妹妹在看电视,爸爸还未下班,爷爷在洗菜,奶奶在做我最爱——炸小肉丸。耶!太好了!这下可便宜了我这个吃货!

我蹑手蹑脚地走到厨房,刚要顺手抓一把小肉丸时,一根擀面杖便敲到了我的手上,“哎哟,痛死我了,奶奶你干什么呀?”“你还好意思吃呀!天天吃,吃得跟年猪一样,小心长大嫁不出去!”奶奶生气地说。我笑了笑说:“呵呵,可是本姑娘就是狂吃不胖,再说你孙女儿我人见人爱,长那么好看,还怕嫁不出去?”说罢,便拿起一个小肉丸朝嘴里送去。“啊!真好吃!”我故作回味地说。

奶奶怒了说:“你再吃一个试试,再吃一个试试!我把你皮‘扒’了!”当我又一次把手伸向瓷盆时,这时奶奶暴跳如雷,拿了把刀向我走来,生气地说:“小丫头,我还不信我治不了你!”我立马把小肉丸塞进嘴里,一溜烟的跑了。

半小时后,我再次来到厨房“作案”。哈哈,天助我也!奶奶不在厨房。我从碗厨里拿出了一个大碗,把小肉丸装在碗里,又从冰箱里拿了一瓶饮料后,就小心翼翼地离开了“作案现场”。

可能是天网恢恢,当我走到客厅时,一只大手有力地按在我了的头上,我吓了一跳,就连嘴里的小肉丸也掉下地了落荒而逃。爸爸故作严肃地问:“干嘛呢?鬼鬼崇崇的?”我摇了摇手里的肉丸说:“想吃嘛,刚出锅的,好香哪!”说完,我便在爸爸面前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切,还想让我跟你同流合污,没门儿!别没收!正好我也饿了。”爸爸笑着说。

哎,好不容易到嘴的肉丸子就这样飞走了。真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啊!呜……我的小肉丸!

春节记事初一作文600字2过年是我们兴的事了。为什么高兴呢?因为有好吃的,好玩的,还可以收到压岁钱呀!从放寒假开始,我就掰着手指数啊数,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终于盼来了大年三十。

早上,我打电话给妈妈爸爸,让他们快来奶奶家吃团圆饭。一会儿,他们就来了。爸爸帮爷爷做团圆饭,奶奶忙着贴房内春联,我和妈妈贴大门上的对联。大家忙完了,我和妈妈、奶奶开始包饺子。我们三个人说说笑笑,一会就包好了。

中午十二点多,团圆饭开始了。我坐在爷爷旁边,为他倒了酒,说:“祝爷爷笑口常开,身体健康。”爷爷听了笑得合不拢嘴。大家吃着自己喜欢吃的菜,有牛排、红烧鱼、香蕉拔丝、烧肘子、羊肉、粟子炖鸡……哦,还有不可少的饺子。突然,爷爷说:“我们还没放炮呢!”爸爸便拿出一盘一千响的炮下楼去放。放完了,我们一边吃一边看着电视。团圆饭真好吃哦,一会就吃饱了。

妈妈说:“我们全家去星美看一场电影吧!”我们说:“好啊!”我们看了《爸爸去哪儿》这部电影,我觉得这部电影太好看了!

回来的时候,我们买了四支“飞毛腿导弹”,一共12元。我问奶奶:“你放不放?”她说:“我不敢。”我们四人一人一支,点上火,它便“哧喽”一声飞向了天空。它炸开的一瞬间,像一朵五颜六色的花。

今天真高兴!明天就是大年初一,拜年收压岁钱的日子,一定会更高兴!

春节记事初一作文600字3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每当到了春节,人们总会贴春联、“福”字,到处张灯结

彩,美不胜收。人们提着大包小包的礼品去朋友、亲戚家作客。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对春节送什么礼作了如下调查。

我走向前去,拦住了一位正提着几盒“诗仙太白”大礼盒的叔叔,说:“对不起,叔叔,我打扰你一下,我想问一问,你在春节一般给亲戚朋友们送什么礼物?”叔叔回答:

“我在春节期间都送酒或其他物品,你看,我今天到一位长辈那里送的就是‘诗仙太白’酒,以表达我对他们的祝福。”

我走着走着,来到银行旁,看到一位阿姨正从银行走出来,我急忙走上前去,问:“阿姨,我想你春节一定会到朋友、亲戚家作客,你平常都送什么礼物,来表达对他们的祝福呢?”阿姨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说:“我一般送钱给他们,不用提着大包小包的礼品满街走了,这样多省事呀。”

我又来到医院,询问了一位医生阿姨,阿姨告诉我:“一般我给长辈的都是一些营养品,送给小孩的礼品一般都是知识方面书籍,给中年人都送一些有价值的物品。虽然礼品不贵,可也能表达自己的心意。”

我又碰到了张阿姨,说:“张阿姨,平常,你都不得送什么礼物给朋友、亲戚?”张阿姨说:“现在很多人都送钱、酒,可我认为有的人送名贵的礼物,都是为了讲体面,所以现在我们到哪里去玩。都给他们送一些意想不到的礼物,或是一些祝福的话,朋友听了也知道我们的心意。”

最后,我对我的调查作了一下总结,送钱的有60%,送食品的有10%,送祝福的有5%,送酒的有25%,我认为礼品不一定要的,只要能表达你对他们新年的祝福就行了。

春节记事初一作文600字4一阵“噼哩啪啦”的鞭炮声传来,空气中弥漫着烟火的气息。一年一度的春节又来到了,一大早,爸爸妈妈就忙个不停,只见妈妈利索地擦洗着桌椅、门窗、地板,屋子的里里外外都被妈妈擦洗得闪闪发光,最值得惊奇的是玻璃擦得明晃晃的,看上去像没有隔着玻璃似的。再看看爸爸,小心翼翼地用透明胶布把春联贴在大门的墙上,不偏左不偏右,更不偏斜,可不,爸爸贴春联的技术可是一流的。爸爸又站在椅子上挂红灯笼,红灯笼代表喜庆,我家的红灯笼一挂到阳台上,比谁家都红艳、突出,特别引人注目。爸爸妈妈的一举一动,让在旁边观看的我都傻了眼。忽然,我想起了一个关于过年的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名字叫“年”的凶猛的怪物,每到腊月,便出来伤害人畜。有一次,“年”来到一个村庄,它被一家门口晒的大红衣服吓跑了。“年”到了另一处,又被灯光吓跑了。人们终于发现,原来“年”是怕红色、火光和响声的。想到这里,我终于知道了为什么过节人们都要打扫屋内外卫生,贴春联、窗花,挂红灯笼等等。这种风俗体现了中国人讲文明、爱清洁的美德。

啊!每条大街小巷,都有那么多五颜六色的身影在晃动,像河水一样流淌,前不见头,后不见尾。

在柔和的灯光下,各色精美的糖果和售货员亲切的笑容融为一体,使人赏心悦目,顾客们抱着大包小包拥挤着走出超市,个个脸上挂着笑容,心里淌着蜜。家家户户都清扫了房屋和庭院,都贴上了春联、年画,到处焕然一新。

啊!除夕之夜终于来临了,全县各处都张灯接彩,有的地方横着竖着挂着五色的灯串,有的地方放着五光十色的烟花,还有的地方一群群穿着漂亮快乐的孩子在尽情地玩耍。

你看,在那人头攒动的人山人海中,一条巨龙蜿蜒着,上下翻飞伸展腾挪。

当悠悠的钟声响过十二下,大街小巷上烟花绽放。夜空星光闪耀,节日的礼花五彩缤纷,地上欢声笑语,欢乐的人们三五成群。人们涌到街头互相拜年,“祝您长寿!”“祝您春节愉快!”这些话语随着人们的欢声笑语,随着不时响起的啪啪声声飞出了大街小巷,飘荡在节日的夜空中。

春节记事初一作文600字5虽然除夕夜已过去十几天了,但除夕夜那天包饺子的情景,还经常浮现在我眼前。

记得那天,妈妈刚从菜市场回来,厨房里便传来“咚咚咚”的声音。咦?妈妈在干嘛呢?我进去一瞧,原来是在剁饺子馅儿呢!我不禁问妈妈:“包饺子好玩吗?”妈妈一边剁着饺子馅儿,一边说:“可好玩了!”我自告奋勇地说:“我也来!”我围上围裙,洗了洗手,准备大干一场。妈妈正要向饺子馅儿里敲两个鸡蛋,我见妈妈娴熟的手法,认为肯定简单,哪知到现实总是捉弄人的:我轻轻地用鸡蛋敲着碗边,心想:哎!好可怜的鸡蛋!不忍下手啊!妈妈说:“再捏一下就可以了!”我一捏,没开,我再捏,还没开,这时弟弟“飘”过来:“使劲一点!”我听了弟弟的话,使劲一敲,又用力一捏,可是“骨肉不分离”啊!透明的蛋清、金色的蛋黄伴随着成“渣”的蛋壳儿,流进了饺子馅儿。妈妈给了我一个惩罚:“快把蛋壳儿挑出来!”当我蛋壳儿挑完时,妈妈的饺子皮儿也擀好了,我高兴地说:“包饺子喽!”奶奶纠正道:“在新年,‘饺子’叫‘弯弯顺’!”我问道:“为什么叫‘弯弯顺’呀?”爸爸说:“因为饺子的边儿是弯的,所以人们就给它起了‘弯弯顺’这个好听的名字,表达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期盼。”我心里冒出一个鬼主意:“弯弯顺”一点儿也不好听“圆圆顺”才好听呢!我拿起一张饺子皮,放在手心,弄了点儿馅儿,放在手里搓圆,哪知道哪是什么“圆圆顺”呀!分明就是“面团和荠菜”吗!我心想:可不能再添乱了。我又拿了一张饺子皮,弄了点儿馅儿,学着妈妈的样子捏了捏,第一个饺子完成了!就这样,我们一家有说有笑地包完了饺子,准备享受新年美味啦!我看着又白又胖的饺子在锅里翻腾,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我吃着自己包的饺子,心里也充满了自豪!

第2篇:春节记事范文

在众多的小朋友中,有两个男孩在这个春节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给我了一些反思。

其中有个男孩小腾是爸爸同事家的儿子,那天也是跟着他爸爸第一次到我们家来玩。爸爸吩咐我和弟弟好好地和他一起玩。起初我和弟弟也很客气,谦让着给他玩具。其实他的年纪比弟弟还要大一点,可是他做为哥哥做为客人却一点没有应有尊重主人家的感觉。

我和弟弟原本在看动画片的,他说不好看,于是我们把遥控给了他,结果他按了一台特别吵的节目。我和弟弟虽然都不喜欢,但人家是客人,我们也就不跟他抢。可问题是,那个小腾根本就没有看电视,只是把节目开着,然后要跟弟弟玩积木。既然这样,我就理所当然地要换台看原先的节目了,哪成想,那个小腾就把遥控攥在手中,就是不给我们,仿佛那是他家的。

后来我和弟弟也没办法,只能不理他,随他高兴看哪个台,在我们看来,那个小腾是我们见过最没有礼貌的客人了。

结果后来又来一个大表哥的同学,也特别的不礼貌,坐在我家茶几旁喝茶的时候,双脚居然直接搭在我们的茶几底下的抽屉上。要知道那上面还放了一些零食呢。

第3篇:春节记事范文

至董仲舒则以阴阳学说对秋冬嫁娶之说进一步加以解释阐发,其《春秋繁露·循天之道》云:“天之道,向秋冬而阴来,向春夏而阴去,是故古之人霜降而迎女,冰泮而杀内。”王肃因之,《孔子家语·本命》篇云:“群生闲藏乎阴,而为化育之始,阴为冬也,冬藏物而为化育始。故圣人因时以合偶男女,穷天数也。霜降而妇功成,嫁娶者行焉。季秋霜降嫁娶者始于此。诗云‘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也。冰泮而农桑起,婚礼而杀于此;泮,散也。正月农事起,蚕者采桑,婚礼始杀,言未正也。……诗云‘士如归妻,迨冰未泮',言如欲使妻归,当及冰未泮散之盛时也。”可见,王肃除了用阴阳学说解释以外,还从妇功农事方面加以论证。孔颖达总结上述诸说云:“《邶风》云:‘士如归妻,迨冰未泮。'知迎妻之礼当在冰泮之前。荀卿书云‘霜降逆女,冰泮杀内,霜降,九月也;冰泮,二月也。然则荀卿之意,自九月至于正月于礼皆可为昏。荀在焚书之前,必当有所凭据。毛公亲事荀卿,故亦以为秋冬。《家语》云群生闭藏为阴而为化育之始。故圣人以合男女,穷天数也。霜降而妇功成,嫁娶者行焉;冰泮而农业起,昏礼杀于此。又云冬合男女,春颁爵位。《家语》出自孔家,毛氏或见其事,故依用焉。”(1)[377]诸家均以秋冬为婚礼之期,且均似言而有据,是有道理的。古人最重农业生产,春、夏、秋之季农事正忙,而霜降以后,正所谓“十月涤场”农事已毕,方可办婚事。是婚始于农事毕,止于农事起,此说应比较古老。而《卫风·氓》之“秋以为期”与《邶风·匏有苦叶》之“士如归妻,迨冰未泮”即为婚期在秋、冬的明证。

郑玄则提出以仲春为婚礼之期的观点,其《周礼·地官·媒氏》注曰:“仲春阴阳交以成昏礼,顺天时也。……无故谓无丧祸之变也。有丧祸者娶得用非中春之月。《丧记》曰:己虽小功,既卒哭可以冠子娶妻。”班固与郑玄同,并同样用阴阳学说作解。其《白虎通义·嫁娶》篇云:“嫁娶必以春者,春,天地交通,万物始生,阴阳交接之时也。”显然班固、郑玄均把《周礼》所载的仲春之会看作是嫁娶之时。并认为,周代的嫁娶季节依礼而行只在仲春,除非有丧葬之故,否则不可改变。由于郑玄坚持嫁娶季节在仲春,所以他把《周礼》的仲春之会也看作是举行婚礼,可能有误。依笔者之见,《周礼》的“仲春之会”是周代社会礼与俗互相结合的产物,不是男女举行婚礼之期,而是一种特殊的婚恋习俗,是男女的婚恋之期,是当时的青年男女在仲春时节可以自由选择配偶的一种婚恋礼俗。(2)[53—59]但是,在先秦文献中又确实存在春季行嫁娶之礼的记载。如下文将举《诗经》“二南”中的例子,而《春秋》、《左传》所载春季逆女之例更多,这到底该如何看待呢?

由于主张上述二说者在阐述自己观点的时候均能从儒家经典中找到支持自己看法的证据。由此而来,后人或持毛传之说,或步班固、郑玄后尘,两派学者千百年来始终争论不休。当然,也有与二者意见不同的,如《管子·幼官》在列四时之事时,就说在春秋两季都可以有“合男女”的情况;而晋束皙则提出上古嫁娶无春秋为期的规定,而是四时皆宜。唐代杜佑亦赞成束氏之说,云:“婚姻之义,在于贤淑,四时通用,协于情礼。安可以秋冬之节方为合好之期?先贤以时月为限,恐非至当。束氏之说,畅于礼矣。”(3)[59]

对此问题,当代著名学者李炳海先生则提出了较为独特的论断。他根据不同部族、地域文化的特点,参照《春秋》、《左传》所记载的某些嫁娶事实,提出先秦时代的嫁娶季节分为两个不同的系统:“一是晋地系统,迎娶时间在春季;一是周、齐、鲁系统,迎娶季节在秋、冬至初春。前者是按夏历计算,后者是按周历行事。杨伯峻先生指出:‘以《传》文考之,晋即行夏时者。'事实的确如此。至于周、齐、鲁,基本是按周历行事,有时也兼用夏历、殷历为参照。尽管如此,晋地和周、齐、鲁在迎娶时月上的差异仍然是明显的,一为春季,一以秋冬为主,两个系统不相混淆。”(4)[337]提出先秦嫁娶季节存在两大系统并行之说。并认为先秦文献记载中关于嫁娶季节的这种时月差异是不同地域产生的夏文化与商、周文化差异的体现。同时还强调指出束皙与杜佑所说先秦嫁娶不限时月,四季通常的说法是“用后代的婚俗习惯去推逆先秦的嫁娶时月,无助于问题的解决”。(5)[27]从不同部族、地域文化色彩的角度来分析各自在嫁娶时月上的不同习俗,其独特的视角确实令人耳目为之一新。以至于其后再无人对此问题提出异议。

然而,针对上述观点在先秦嫁娶季节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我们通过《诗经》中的有关记载,并结合《春秋》、《左传》等史书进行了认真地考查,得出了周人嫁娶四季皆宜的结论。证明束皙与杜佑的观点是正确的。

我们认为《诗经》“二南”是西周王朝直接管辖地区的诗歌(6)[20-27],其对周人嫁娶时月上的记载也必然会反映出周代婚礼的嫁娶时间礼俗。所以对此作了考察。而研究结果表明,“二南”中所反映的周人嫁娶时期,既有春季,也有秋、冬。从而证明单纯说春季或者单纯强调秋、冬为周人的婚礼之期,都是错误的。分析如下:

(一)春季嫁女

现代多数学者认为《周南·桃夭》反映了周人在春季举行婚礼的习俗。持这种说法的人往往以“桃之夭夭,灼灼其花”作为判断的根据,如说:“这一方面用艳丽的桃花比喻少女的美丽,一方面比喻其出嫁的时间。诗中虽没有言及春天姑娘出嫁,但我们知道,只有在春天桃树才能枝叶繁茂,开出鲜艳的花朵,说明这位女子是在春天出嫁。‘桃之夭夭'为嫁娶之时。”(7)[236]我认为这样的联想是不实际的,因为《桃夭》共有三章,第一章言“灼灼其花”,第二章言“有蕡其实”,第三章言“其叶蓁蓁”,有花有实,而且叶子茂盛,显然只是以桃树比喻新娘既美貌如花,又会子孙满堂,是对新婚女子的祝愿之词,婚期在何时,均可适用。故与女子春天出嫁无关,不能以此作为判断嫁娶季节的根据。

然而,在“二南”中也确实反映了周人有在春季嫁女的内容。《鹊巢》云:“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毛传:“鸠,鸤鸠。……鸤鸠不自为巢,居鹊之成巢。”郑玄笺云:“鹊之作巢,冬至架之,至春乃成。犹国君积行累功,故以兴焉。兴者,鸤鸠因鹊成巢而居有之,而有均一之德,犹国君夫人来嫁居君子之室。”鹊作成巢而鸠来居是在春季,用以兴“之子于归”的季节,显然这嫁娶之时亦在春季。

《何彼襛矣》云“何彼襛矣,唐棣之华。曷不肃雍,王姬之车”,又说“何彼襛矣,华如桃李。平王之孙,齐侯之子”,这是描述王姬出嫁的场面,正直唐棣之花艳丽盛开的季节,王姬乘着雍容华贵的车子出嫁了。唐棣之花既如桃花,又似李花,桃、李之花均在春季开放,所以说明这是春光明媚的季节。

以上二诗均属《召南》,在陕之西,非为晋地,而是宗周所在,以丰、镐(即今西安、咸阳)为中心。表明周人嫁娶本即可以在春季进行。并不是只有晋地,即李炳海先生所谓的夏文化才有的习俗。

(二)秋冬娶女

在“二南”中,同样记载了秋、冬娶女的习俗。表明在秋、冬季节举行婚礼亦是周人的基本习俗。

《汉广》云“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又云:“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以刈楚、刈蒌为薪起兴“之子于归”,说明婚礼之期是在秋、冬季节。

《逸周书·文传》说:“山林非时不登斤斧,以成草木之长。”《荀子·王制》说:“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又说:“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管子·八观》:“山林虽广,草木虽美,禁发必有时。”《礼记·王制》:“林麓川泽以时入而不禁。”《大戴礼记·曾子大孝》:“草木以时伐焉。”《礼记·月令》中有孟春之月“禁止伐木”,仲春之月“毋焚山林”,孟夏之月“毋伐大树”,季夏之月“毋有砍伐”等记载。七十年代出土的云梦秦简《田律》中有“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唯不幸死而伐绾(棺)享(槨)者,是不用时”的条文,这是说,除了因不幸死亡需要木材做棺材的以外,一律禁止在春天砍伐山林。《管子·轻重己》云:春尽而夏始,天子令毋斩大木,毋斩大山,毋戮大渊,“灭三大而国有害也,天子之夏禁也。”《礼记·月令》季秋之月,“草木黄落,乃伐薪为炭”;仲冬之月,“日至短,则伐木,取竹箭”。《礼记·王制》:“草木零落,然后入山林。”也就是说,当时对伐薪的季节有明确的规定,一般说来,只有在深秋以后才允许砍伐林木。而在春、夏两季,由于草木正处于生长发育期,所以不可以随便砍伐。

这说明,在《诗经》中每以嫁娶之时出现伐薪事象,一方面因为婚礼时要点燃火把,而火把是束薪而成的;另一方面就因为正当入山伐薪的季节是嫁娶之时,因此在诗人心中也自然地把伐薪与娶女联系在了一起。说明周人的嫁娶季节也可以是秋、冬二季。

《汉广》属《周南》,在陕之东,是以洛阳为中心的成周所在。成周为殷商遗民的集中地区。如金景芳先生所言:“周公克殷后,对于殷民的处理,一大部分殷余民分给了新建的宋,《史记·宋微子世家》说:‘微子故能仁贤,乃代五庚,故殷之余民甚戴爱之'。《左传》定公四年则记载了在封鲁、封卫时,也都分给了一部分殷民。剩下的多半就是所谓‘多士'了,他们在原来的殷政权下应是有深厚基础的权门、势族,这些人则被迁于成周。《尚书·多士》就是为处理这部分所谓‘殷顽民'而的软硬兼施的文告。”(8)[121]从周公对“殷民”的处理,可以看出他们都集中在宋、鲁、卫三国与西周东都即“周南”一带。因此,《周南》地区人们在秋、冬季节举行婚礼的习俗,是克殷后的商、周文化融合的产物,说明商人与周人在嫁娶季节方面都有秋、冬娶女的习俗。不存在周文化与商文化的地域性差异问题。

“二南”所载的这两种情况表明,古人关于先秦嫁娶季节或只在春季或只在秋、冬的说法都是不全面的。同时,由于属于周族活动的核心区域“召南”亦有春季举行婚礼的记载,从而也可以证明李炳海先生关于“晋地和周、齐、鲁在迎娶时月上的差异仍然是明显的,一为春季,一以秋冬为主,两个系统不相混淆”的观点,也是不成立的。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问题,我们把《春秋》、《左传》中关于嫁娶内容的记载作了统计,并将统计结果列表如下: 《春秋》、《左传》所载春秋时代嫁娶季节统计表:

鲁公世系编年 嫁娶季节与事件 所载之书 鲁公 在位之年 季节 事件 隐公 二年 春 莒子娶于向。 《左传》 秋 九月,纪裂繻来逆女 。 《春秋》 九月,纪裂繻来逆女,卿为君逆也。 《左传》 七年 春 七年春,王三月,叔姬归于纪。 《春秋》 八年 夏 四月甲辰,郑公子忽如陈逆妇妫。辛亥,以妫氏归。 《左传》 桓公 三年 秋 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公子翚如齐逆女。 《春秋》 秋,公子翚如齐逆女。 《左传》 八年 冬 冬十月……祭公来,遂逆王后于纪。 《春秋》 冬,……祭公来,遂逆王后于纪。 《左传》 九年 春 九年春,纪季姜归于京师。 《春秋》 九年春,纪季姜归于京师。 《左传》 庄公 元年 夏 夏,单伯送王姬。秋,筑王姬之馆于外。冬十月乙亥,……王姬归于齐。 《春秋》 十一年 冬 冬,王姬归于齐。 《春秋》 冬,齐侯来逆共姬。 《左传》 十八年 春 虢公、晋侯、郑伯使原庄公逆王后于陈。 《左传》 十九年 秋 公子结媵陈人之妇于鄄,遂及齐侯、宋公盟。 《春秋》 二十四年 夏 夏,公如齐逆女,秋,公至自齐。八月丁丑,夫人姜氏入。 《春秋》 秋,哀姜至。公使宗妇觌,用币,非礼也。 《左传》 二十五年 夏 六月辛未朔,……伯姬归于杞。秋,大水…… 《春秋》 二十七年 冬 冬,杞伯姬来。莒庆来逆叔姬。 《春秋》 僖公 五年 夏 夏,公孙兹如牟。 《春秋》 夏,公孙兹如牟,娶焉。 《左传》 十五年 秋 九月……季姬归于鄫。 《春秋》 十七年 夏 晋大子圉为质于秦,秦归河东而妻之。 《左传》 二十五年 夏 夏四月癸酉,卫侯毁卒。宋荡伯姬来逆妇。 《春秋》 文公 四年 夏 夏,逆妇姜于齐。 《春秋》 逆妇姜于齐,卿不行,非礼也。 《左传》 六年 夏 夏,季文子聘于陈,且娶焉。 《左传》 宣公 元年 春 公子遂如齐逆女。三月,遂以夫人妇姜至自齐。 《春秋》 公子遂如齐逆女,尊君命也。三月,遂以夫人妇姜至自齐。 《左传》 五年 秋 秋九月,齐高固来逆叔姬。 《春秋》 秋九月,齐高固来逆女,自为也。故书曰: “逆叔姬。”即自逆也。 《左传》 六年 冬 冬,召桓公逆王后于齐。 《左传》 成公 五年 夏 夏,晋荀首如齐逆女。 《左传》 八年 春 声伯如莒,逆也。 《左传》 九年 春 二月伯姬归于宋。 《春秋》 二月伯姬归于宋。 《左传》 十四年 秋 秋,叔孙侨如如齐逆女。 《春秋》 秋,宣伯如齐逆女。 《左传》 襄公 十二年 冬 秦嬴归于楚。楚司马子庚聘于秦,为夫人宁,礼也。 《左传》 十五年 春 春,……刘夏逆王后于齐。 《春秋》 官师从单靖公逆王后于齐。 《左传》 二十二年 冬 十二月,郑游贩将归晋,未出竟,遭逆妻者,夺之,以馆于邑。 《左传》 二十六年 冬 卫人归卫姬于晋。 《左传》 昭公 元年 春 楚公子围聘于郑,且娶于公孙段氏,……正月乙未,入,逆而出。 《左传》 二年 夏 夏四月,韩须如齐逆女。 《左传》 三年 夏 五月……晋韩起如齐逆女。 《左传》 五年 春 使与令尹子荡如晋逆女。 《左传》 九年 夏 夏四月……晋荀盈如齐逆女,还,六月卒于戏阳。 《左传》 哀公 八年 秋 九月,臧宾如如齐莅盟,齐闾丘明来莅盟,且逆季姬以归。 《左传》

由于《春秋》、《左传》记事,均以鲁公世系编年,年分四季,季以系月,一年四季分明,时间顺序非常清楚。故据上表统计,春秋时代人们进行嫁娶的季节已一目了然。说明当时人们在一年四季之中皆可以举行婚礼,并没有春季或秋冬的规定。也没有两个系统并行之说。如上表所记春秋时代的嫁娶事件共有37次,其中在春季举行的有10次,夏季13次,秋季7次,冬季7次。事实是不但一年四季皆可举行婚礼,而且在夏季举行的次数又最多。

对于这种情况,李炳海先生认为晋国的几次夏季逆女,是指周历的夏季,如果按夏历计算则仍然是春季,而对鲁国夏季逆女的情况则解释为“可能有特殊原因,属于例外”(9)[336-337]。显然这种解释亦难以成立。理由如下:

其一,《春秋》、《左传》记录史实是按照春、夏、秋、冬四季顺序排列的,如《春秋》隐公元年《经》云:“元年春王正月。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九月,及宋人盟于宿。冬十有二月,祭伯来。公子益师卒。”《传》也是按照这样的时间顺序记载了春正月、三月与夏四月,秋七月、八月,冬十月、十二月发生的历史事件。其他各年均是如此,季节、月份的时间先后顺序非常清晰,所以根据其中所记春、夏、秋、冬四季的嫁娶事实,完全可以证明在当时人们的观念中就是四季皆可嫁娶的,与实行周历还是实行夏历无关。

其二,对于《春秋》、《左传》的历法,前人早有研究。清人陈泗源云:“唐一行谓《经》从鲁历,《传》或从各国所记之日,故不同。因以知列国各自有历,亦是。今考之周、鲁历,朔率先一日。晋、郑、齐、楚之《传》所述多夏政。”又云:“《传》言夏五月壬辰晦齐灵公卒,而《经》书秋七月辛卯。杜氏云‘从,赴也。'今依历推之,则五月晦乃癸巳而非壬辰。六月甲午朔而非癸巳。癸巳朔在八月,相去两月,若曲变其法以从壬辰晦,则与襄二十年之十月丙辰朔又不合矣。窃疑春秋时有用周正者,亦有用夏正者,其各国所书日月不尽合于鲁,故《经》、《传》多不合。月每差两月,日每差一日,齐之夏五月即鲁之秋七月,辛卯与壬辰亦差一日也。”(10)[47,52]其说至确。如《左传·僖公九年》云:“冬十月,里克杀奚齐于次。书曰:‘杀其君之子。'未葬也。荀息将死之,人曰:‘不如立卓子而辅之。'荀息立公子卓以葬。十一月,里克杀公子卓于朝,荀息死之。”而《春秋》记载里克杀公子卓于朝,则在僖公十年,云:“十年春王正月,公如齐。狄灭温,温子奔卫。晋里克弑其君卓及其大夫荀息。”记载同一事件,而年月不同。即因《春秋》从鲁历,行周正。而《左传》从晋国所记,行夏正。周正正月正是夏历上一年的十一月,故《左传》僖公九年冬十一月发生的事情,在《春秋》中就为僖公十年春正月发生的事了。因此杨伯峻注曰:“《经》在今年者,《传》仍晋史用夏正。”(11)

正由于《春秋》经、传所使用的历法不同,即“《经》从鲁历,《传》或从各国所记之日”,所以《左传》所记晋国的几次夏季逆女事实,应该是按照晋国本国的历法记载的,晋国实行夏历,如成公五年夏晋荀首如齐逆女,昭公二年夏四月晋韩须如齐逆女,昭公三年夏五月晋韩起如齐逆女,昭公九年夏四月晋荀盈如齐逆女。四次事件发生的时间都是夏历的四、五月间,并不是如李炳海先生所说为“周历的四、五月间,周历建子,它的四、五月正值夏历的二、三月。”即使真如李先生所说,这四次事件所说的夏季是周历的春季,也并不影响周人嫁娶四季皆宜的结论。因为夏季的时间改变,其它各季的时间同样随之改变,四季依然是分明的。因此李先生关于先秦嫁娶时月分为春季与秋冬两个系统的观点也是错误的。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周人一年四季皆可嫁娶。一般说来,由于周人仲春有会男女之礼俗,青年男女往往在这时自主或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约成婚姻,名曰成婚,而秋冬至初春正是农闲时节,所以结婚就以在这时为多,亦有在夏季的。如《左传》记载,桓公三年春与齐侯会于嬴,并约定成婚,秋季即由公子翚如齐逆女。昭公三年春齐侯使晏婴请少姜之继室于晋,春季成婚则夏五月晋韩起如齐逆女。也有夏季成婚,冬季迎娶的,如《左传·宣公六年》载,夏,周定王使子服求后于齐,冬即命卿士召桓公逆王后于齐。而据《春秋》记载,杞伯姬则在僖公三十一年冬季来鲁国为儿子成婚。可见,春秋时期不但结婚四季皆宜,成婚亦四季皆宜的。因此,我们认为周人的嫁娶并没有季节规定的制约,但是,虽然四季皆可结婚,由于受到农业生产的影响,人们往往喜欢在农闲时节举行婚礼,所以也就有了“霜降逆女,冰泮杀内”或“秋以为期”与“士如归妻,迨冰未泮”这些秋冬结婚内容的记载。然而荀子所说“霜降逆女”,并没有说其它季节就不可以结婚。“冰泮杀内”,杀者,减也。是说春季来临前,内御要减,故荀子下文云“十日一御”。所以李炳海先生说:“杀内即停止纳入。内,同纳。”(12)[335]解释亦误。因此,人们根据生产的需要喜欢在秋、冬季节举行婚礼,这应该属于农业社会的民俗内容,与礼制的规定无关。

参考文献:

(1)孔颖达.《毛诗正义》[A].《十三经注疏》[C].中华书局影印本,1980年版.377页

(2)吴晓峰.《〈诗经〉“二南”礼俗研究》[M].武汉出版社,2006年4月版.53—59页

(3)杜佑.《通典》[M].卷五十九

(4)李炳海.《部族文化与先秦文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337页

(5)李炳海.《先秦时期的嫁娶季节与〈诗经〉相关多品的物类事象》[J].《河南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27页

(6)同(2)20—27页

(7)王巍.《诗经民俗文化阐释》[M].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236页

(8)金景芳.《中国奴隶社会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121页

(9)李炳海.《部族文化与先秦文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336-337页

(10)[清]陈泗源.《春秋长历》[A].王先谦.《清经解续编》[M].上海书店,1988年版,第一册.卷四十七、卷五十二

第4篇:春节记事范文

春节的钟声就要敲响,送我的新年礼物准备好了吗?别忘了送来哦!我等你——猴年吉祥,宝贵健康!

春节好!祝愿你吉祥富贵,新年快乐,猴年进步,来年早生贵子!有空就来坐坐,我们都很惦记着你!

春节来临,新年在即,我祝福你:天赐平安!悄悄带给你幸福的甜美、幸运的快乐!想念你,每一天!

在新年里,我举起杯,任晶莹的思绪,悄悄地伴随钟声飘向你身边,深深地祝福你春节快乐!

祝福春节!愿新年那份祥和的气氛,轻拂你娴雅的裙摆,让你感受其中我的一份安谧平和的爱意。

祝你:百事可乐!万事芬达!天天娃哈哈!月月乐百事!年年高乐高!心情似雪碧!永远都醒目!

祝你享尽春节佳节的快乐和春节的礼品。愿你的春节光彩夺目,愿你的新年灿烂辉煌!春节快乐!

春节我的祝福你不知道,不知道你是个大傻帽。为了不让人知道,现在对着手机笑一笑。春节快乐

大海啊全是水,蜘蛛啊全是腿,辣椒啊真辣嘴,认识你啊不后悔。祝新年快乐,天天开怀合不拢嘴!

光阴白驹过隙,你我人在旅途,不必在意太多,祝新的一年里轻松一点!新年佳节,早早给你拜年!

老同学,新年好,祝新年快乐,心想事成!那些难忘的日子,是我永远吟唱的旋律。你如今还好吗?

轻声问候、真挚祝福,愿快乐常伴你左右,愿你拥有满怀的欢欣、丰收的希望,洋溢在这新的一年。

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挥挥手,如果感到幸福你就跺跺脚,如果感到幸福你就甩甩头。新年快乐,疯子!

虽只是几句短短的问候:祝春节快乐!却是我最真挚的祝福!新的一年,希望你会更加努力与进步!

想你,在日里,在夜里,在每一个春节的钟声里!愿春节是你快乐的时节,愿新年是你幸福的日子。

新的一年,传达我至爱的情怀!朋友,我在这里为你默默祝福,愿春节快乐、平安如意,幸福吉祥!

愿明亮喜庆的春节,象征与温暖你一年中的每个日日夜夜,祝你欢欢喜喜度春节,高高兴兴过新年!

这是分享快乐的节日,是祝福、给予的节日,是友情、梦幻成真的节日,愿你享有一个快乐的春节

这一刻,有我最深的思念。让云捎去满心的祝福,点缀你甜蜜的梦,愿你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新年!

除夕夜温馨的氛围:烟火、钟声、灯影以及我这小小的祝福;传达着节日的讯息:快乐、和谐、平安。

惦记着往日的笑声,忆取那温馨的,愿我们所有的日子洋溢着欢欣的喜悦。春节快乐、年年如意!

过去一年你没有请我吃饭,怎么样?春节表示表示?不客气,千把块钱一桌的我就满足了!祝春节好!

声声祝福,丝丝情谊,串串思念,化作一份礼物,留在你的心田,祝新年快乐,万事如意,猴年吉祥!

我对你牛年的祝福,如那繁茂的树叶,一片片、一张张,都写满了我的真心意!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无数个春节的祝福,那友谊,厚厚积累的愉快记忆,人间的亲情,天堂的温馨,终于带给了我们大家。

新的一年,是人生旅程的又一个起点,愿你能够坚持不懈地奔跑,迎接你的将是充满无穷魅力的未来!

在此新年之际,我同夫人向你及你的家人致以节日的问候,并祝你们新年快乐、事业有成、家庭幸福。

在牛年就要到来的日子里,在长久的离别后,愿新年的钟声带给你一份宁静和喜悦。新年快乐!

祝春节快乐,新年中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愿春节的喜悦整年萦绕你心间。愿春节美景与欢乐常伴随你!

春节好!希望在牛年:领导欣赏你,同事让着你,钞票跟着你,罩着你,股市随便你,爱情贴着你!

第5篇:春节记事范文

看:服务业“涨”声一片

现状一:家政涨价不多但难请

地点:成都市金牛区某家政服务店

距春节还有一周多的时间,各家各户都开始忙着大扫除,记者也不例外,于是打电话与附近的家政公司联系。

但记者一连打了好几家家政公司的电话,不是被告知人手紧缺就是价格相对偏高。1月27号,记者来到金牛区交大路附近一家家政服务店,正好遇到一位刘姓阿姨在和工作人员商量请家政保洁员的事情。

“我刚从外地回来,家里乱七八糟还没来得及收拾,眼看就要过年了,想找个保洁员帮着收拾一下。”刘阿姨说。

“去年春节前一周我就开始预约,结果十几个电话打出去,硬是没找着人,人家都说已经排满了。”所以今年刘阿姨特意“长了心眼”,提前一个月就把这件事情给定了下来。

服务店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早在一个多月前,他们就开始了年前的保洁工作,“现在客户越来越多,一天至少要接上百个咨询电话”。

这位工作人员接着说道,“如果是会员的话,按单次消费来说,我们是每平方米收0.7元,起价是45元。现在春节期间价格涨了一些,每平方米收0.9元”。工作人员说,这段时间不少工人都选择了回家过年,现在派出去的保洁员平均一天要完成3到4个客户的工作量,忙得根本接不了新业务。

现状二:理发店翻倍喊价

地点:成都市交大路附近某理发店

春节前后,各家美发店客人暴增。2月7号晚上,记者与朋友在交大路附近散步,看到很多店内的美发师都忙着给客人做头发,不少店里还坐满了等待的客人。

记者随机走进一家店内问起最近的生意状况。店家表示,现在店里每天的生意大约是平时的三四倍,这段时间是人最多的时候,早上只要一开门就有人过来。“这几天不但人多了,价格也高了,同样的烫染套餐,4月份时300元不到,现在就要400多了。”正在做烫染的陈女士对记者说。

看到如此好的生意,记者也心动了,于是想让理发师将自己的头发辫一下做个发型。排号轮到记者后,记者却忘了询问价格,理发师也不主动提及,进行简单的沟通后,发型设计完毕。记者计时看了一下,整个辫发过程不到10分钟。

“春节期间我们收的是双倍的价钱”,记者递给收银员100块等着她找零时,传来了“理直气壮”的声音:“现在都是这个价,要想便宜点,只有等年后了。”

一分不剩!当记者意识到“被宰”时,朋友笑了:“你本就应该先问问价格嘛,春节期间的消费当然比平时要贵点了。”

现状三:洗车业周期性提价

地点:遂宁市某偏远私家洗车店

2月10日下午,从遂宁市中心开往郊区的路上,记者寻找着洗车店。沿途发现,大多数洗车店还未正常开门营业,处于大门紧闭状态。出城半个小时后,记者终于看到一家正在营业的小型洗车店,有三辆车正停在洗车位里,泊车位也有好几辆车等着洗。

“最近洗车的人特别多。”拿着抹布亲自“上阵”的老板胡涛说,从早上8点多开始营业,忙得连上个洗手间的时间都没有,一天下来要洗60多辆车。

问起价格时,这家老板指了指店门口,记者看到一张红色的纸上写着涨价通知。“平时一般是10-15块,前两天价格是30元,现在要50元了。全市的洗车店都是这个行情,逢节就涨。”他说。

对于涨价,胡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店里目前有5名员工,每人每天80元工钱,而春节期间给员工的工资是平时的3倍,一天下来光人工成本就要1200元。“除了支付工人工资外,谁不想赚点过年钱啊!”

“虽然提价了,但我们还是本着诚实经营嘛,贴这张通知,就是让车主自己先看看,这样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纠纷。”胡涛笑着说。

问:“春节式”涨价,合不合理?

春节涨价的不仅仅是洗车、理发、请家政,一位吴姓朋友就向记者说到了春节期间打出租车“不打表直接喊价”的情况。

“平常我打个表去机场都只要50元左右,现在司机要收80元。”回老家过年的吴先生提起这次打车就很生气,“就是不肯打表,还讨价还价了好长时间”,他说平常出租车在城内都正常打表,而这次遇到多辆出租车的司机都说不打表,要价还高出正常价一倍。

众多的“春节式”涨价现象似乎屡见不鲜,商家给出的解释大多都是“人手少”、“用工贵”。那么,消费者对此又持什么态度?商家的“投机经营”又是否属于正常的商业行为?记者身边不少人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表示理解,也有不少人表示费解。

观点一:早习以为常,期望年后价格回落

“好像每年春节都在涨的嘛!”记者身边的一位同事似乎早已对涨价习以为常。家住交大路附近的陈先生表示,春节洗车涨个一二十元还是可以接受的,“毕竟是春节,人家牺牲团年和休息的时间也不容易。”回遂宁老家过年的张女士也表示理解,她说涨后的价格在自己的承受范围内,但“节后不能再贵了”。

观点二:价格涨幅太离谱,不厚道

“趁火打劫,没人监管太可恶了。”记者在微博上看到,名为“馨儿”的网友晒出了最近在外贸店买衣服遭遇商家乱喊价的事情。“一看就不值,居然喊价1000多。真是漫天要价啊!”这名网友谴责并呼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治理乱涨价。“涨归涨,太离谱了也受不了。就说洗车吧,平时大部分都是二十来块钱,一下子涨到四五十块钱,这就有点不厚道了!”一位刚洗完车的赵女士这样说道。

观点三:符合市场规律,但必须明码标价

“从业人员都想回家过个年,劳动力短缺是必然的,但恰恰是这种调价手段平衡了供需矛盾,符合市场规律。但我们也要消费得明白,不能遭遇价格欺诈。”一位男士这样说。

业内人士认为,从法律和监管角度说,家政、洗车、美容美发等服务业属于竞争行业,实行市场定价。即使春节期间进行一定幅度的涨价,也属于正常的商业行为,只需交由市场自行调节即可。

记者手记:

春节前后,部分商家像约好了一样,打烊的打烊,涨价的涨价。

面对“春节式”涨价,记者以为,消费者应对商家多一些谅解与宽容。春节期间,各行各业尤其是服务业业务量增大,人手紧缺,为了留住这些人,各服务行业给员工涨工资,带来的成本压力自然就由消费者来埋单。

第6篇:春节记事范文

关键词:走转改 三贴近 春运 创新 民生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一年一度的春运是我国春节前后特有的景观,因其人数之多、规模之大、涉及面之广而被各媒体所关注。春运是个民生大问题,报道好春运,为其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是负责任媒体的应有之责。近年来,随着人们出行方式和需求的多样化,对春运报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只有深入一线,想群众之想,急群众所急,站稳群众立场、贴近群众需求,积极回应百姓关切,并以务实的文风、朴实的语言、鲜活的形式,才能在创新中把春运报道做实、做活、做新、做出成效。河南电台的春运报道主要有以下特色。

一、打造春运“信息库”,做实春运报道

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人们出行方式的选择越来越多,对出行的需求也越来越个性化。面对春运期间大规模人群移动的供需矛盾,人们在选择合适的出行方式、出行时间时,对有效、实用的出行信息的渴求就显得非常迫切。所以说,满足人们的对春运信息的需求是做好、做实春运报道的第一步。在今年的春运报道中,河南电台就把打造春运“信息库”,发挥自身作为运输部门与乘客之间沟通的桥梁的作用当成报道的重中之重。

针对今年春运的新特点,我们提前征集春运话题以及听众所关心的购票、车次、路况、天气等春运出行的共性问题,分别邀请郑州铁路局、河南省交通厅、河南新郑国际机场、河南交警总队以及河南省气象台等相关负责同志,走进直播室,详细介绍各运输单位的运力安排、运力保障、应对客流高峰的措施,介绍春运期间的天气情况,指导受众如何方便快捷地购买到车票、如何反映路上遇到的困难,并对不同人群提出出行建议等。

同时,联合多方搭建动态“信息台”。经过与铁路、公路、民航、高速交警等部门协商、沟通,春运期间,我们派出专门记者驻守其指挥调度中心和路况监测中心,实时关注各运输部门的动态和趋向,及时发回相关春运权威信息。同时,还通过频率的官方微博、微信、短信及热线电话等,收集、整合受众从出行现场发回的春运动态信息。为了保证信息出口畅通,河南新闻频率全频率早中晚三档主要新闻节目《河南新闻》《新闻657》《河南新闻联播》以及全天十档《豫广新闻》节目等,都分别开设了春运特别报道专栏,随时播出春运的相关信息。

为及时准确了解全省各地的春运动态信息,我们还整合了河南电台驻全省18个省辖市记者站及各省辖市电台的春运信息资源,通过记者连线等多种形式,实时报道各地的路况、客流走向、道路通行情况及运力等,动态传递春运信息。同时,我们还注重收集汇总当天报纸、网络、电视等其他媒体的春运相关信息,拾遗补缺,丰富春运“信息库”的内容。

在信息传递中,我们注重把简单的春运信息转化为受众可感知的服务内容。比如:节目中通过采取互动话题、新闻链接、小贴士等多种形式,为听众报道了网络购票和电话购票小窍门、避免购票被骗、乘车乘机携带物品须知等信息;恶劣天气时,我们实时播出了雾霾、雨雪天气的自驾车要领、高速公路上发生紧急情况的处置技巧等,为公众出行提供参考。

二、题材多元化,做活春运报道

如何让春运报道这一“规定动作”鲜活起来,更接地气,更人性化,是近年来我们着力探索的方向。今年的春运报道,我们不限于春运传递相关信息,而是尝试着引进多元化题材,延伸报道春运的周边信息,以使整个春运的报道凸显出层次感、现场感,使春运的报道更显人性化。

1.以原生态的春运景象强化报道的感染力

春运期间,我们的记者深入火车站、汽车站的售票厅、候车厅,机场候机楼和高速公路入口等地方,通过大量春运繁忙现场生动音响的展现,以及记者对乘客和工作人员随机调查式的原汁原味的现场采访音响等,给听众以现场感较强的听觉冲击力。

农民工是春运出行的主力军,为真实感受他们的出行状况,我们的记者选择了郑州一个农民工集中的工地,与他们一起返乡,贯穿乘坐市内公交到火车站检票进站候车的全过程,以生动鲜活的音响,真实记录了他们长期对亲人的思念以及急迫又高兴的回家之情,整个原生态的报道折射出了农民工浓重的“归乡”情结。这种接地气、零距离的原生态表述方式,赢得受众的强烈认同。

2.亲身体验,感受春运之重

“一票难求”是不少人春运返乡的困扰,针对今年铁路春运实名制订票、网络订票、电话订票等新举措,我们安排记者以普通乘客的身份分别进行网络和电话订票,亲身体验购票的过程和效果。同时,记者们还到车站售票厅体验售票的时间和效果,把感受和在各种形式购票中遇到的困难,及时向有关部门求解,并把在整个购票过程中的感受通过节目向受众传递,提醒其购票时应注意的事项。

针对春节期间自驾出行的人比较多,我们安排多路记者,以自驾车的形式,沿京港澳、连霍、大广、二广、郑少、许评南等多条河南境内高速公路行驶,切身感受各条高速公路的通行情况,探查沿途各服务区的食宿情况、汽油柴油供应情况等,汇集、整理后,向准备自驾出行的人们提供沿途路况信息和人性化的出行建议。

3.强化热点关联度的报道

车辆安全备受人们关注。春运前夕,我们的记者深入郑州铁路系统的车辆检修厂,现场感受铁路部门对动车、高铁安全系统进行的测试;深入铁路、公路、民航对旅客安全品检查的现场,记录高速交警在高速入口处对客车超员现象的检查情况,并以此延伸报道角度,普及春运旅客出行的安全常识。

同时,我们还注重报道各地车站、机场周边公交、出租车的相关情况,给人们出行换乘提供建议和参考。同时,通过暗访,对机场、火车站的黑出租欺客、宰客现象予以坚决曝光,给乘客以提醒。2月7日,我们的暗访记者对郑州火车东站出租车管理混乱、黑出租收高价宰客的情况进行了曝光,报道播出后引起较大反响,也促使郑州客运管理部门对该区域出租车乱象进行整治。

河南是劳务输出大省,节前的返乡流和节后的外出流给河南交通带来很大的压力。针对这一特殊情况,我们主动与劳务输入地的兄弟电系,了解当地的用工情况和劳务市场的情况,并在节目中通过专家和评论员的分析点评,关注各用工大省节后的劳务需求,引导农民工理性选择,慎重选择出行目的地。

三、多手段并用,做新春运报道

1.由人及事,使春运报道更具人情味

我们在春运的报道中不仅仅关注具体事件,同时也加大了对春运相关人物的关注,以人看事,使生硬的春运报道更具感染力、更具可听性。

有限的运力和出行需求的增长是我国目前春运的一大矛盾。如何共筑和谐“温暖回家路”,相互理解是至关重要的。在春运报道中,我们结合正在开展的“走转改”活动,安排多路记者分别跟随客运员、列车员、售票员、安检员、交通警察以及普通乘客,真实记录他们一天工作的情况以及普通乘客从购票到乘车的出行过程,全方位展示运输方工作的辛苦和乘客出行的不易。在节目编排上,以记者探访方式将旅客昼夜排队购票的辛苦,与火车站、汽车站为旅客临时调整候车区功能、设置免费医疗站等细节化服务措施进行对应编排,反映交通运输部门深入细微的贴心服务理念,平抑乘客因为购票难等具体问题所带来的不满情绪。

2.借力新媒体,增强互动性

春运期间,无论是乘车、乘飞机,还是自驾出行,人们都处于移动状态,车载广播、智能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无疑是其获取信息的最便捷方式,其移动性和伴随性与广播的传播特点和受众特点最为吻合。随着3G、4G等无线通信技术和服务的发展、完善,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熟知和使用。在今年的春运报道中,我们十分注重河南电台新闻广播官方微博和微信的使用,增强与听众的互动。一方面将票源、客流、线路、事故及天气等一些动态的春运信息及时在官方微博上;另一方面,在微博中主动设置春运议题,征集春运线索以及出行人在出行过程中遇到和发现的问题及所需的救助,进行实时互动,并安排专门人员联系相关部门寻求解决办法,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使广播的影响力和亲和力在报道中得以提升。

3.纵横联合,共筑“温暖回家路”

今年的2月4日到6日,河南电台新闻广播与中央电台中国之声第三次携手直播春运。3天3场共90分钟的直播为乘客春节出行搭建起了一条“温暖回家路”。三天直播以“解决新问题、发现新路径、提倡新风尚、回家好心情”为主打,着力突出互动性。节目中随机播发听众和现场旅客的微博、微信及贺年明信片,营造了良好的春运氛围。节目还邀请车站相关人员担任嘉宾,介绍春运动态,回答听众咨询,解决乘客出行问题。

同时,我们还与河南18个省辖市电台建立了春运信息联动机制,及时直播和插播各市春运动态信息。特别是针对今年雾霾天气多的情况,全天候播出各市电台实时发来的路况、天气情况,并根据各地客流,建议最佳行驶路线。

春运的繁忙,蕴涵着人们对家的向往、对团圆的渴望;春运是民生,也是一份考卷,只有“以民为本”,才能构筑起温暖的回家路,彰显出社会责任。

总结河南电台的春运报道,笔者认为,媒体只有在“三贴近”中才能提升报道的质量和水平。

通过春运报道,我们的编辑记者普遍感到,深入春运一线,接了地气、开阔了眼界、受到了教育,对国情、民情有了更多的了解,与百姓的感情也更深厚。业内人士在评价我们今年的春运报道时说,今年的春运报道与往年相比,报道的内容丰富了,形式创新了,视角独特了,语言生动了,人物鲜活了。而这些变化无不得益于近年来“走转改”活动的实施,只有坚持“走转改”,才能保证我们报道的“三贴近”。

1.以选题落实“三贴近”

新闻要贴近群众,一是要多报群众的事,二是要多报群众关心的事,三是报道的方式要顺应群众的接受习惯,做到好听动听。在春运报道中,我们坚持把满足受众出行信息的需要放在首要位置。春运其实就是一张票,如何保证受众能买到自己所需要的一张票,能够走得了、走得好是我们确定选题的关键点。除了提供日常的票务信息外,我们还推出了春运购票攻略,如何购买往返票,如何曲线购票返乡,如何识别真假票等,并安排记者专门体验多种购票形式,把体会与听众共享。这组实用性很强的购票信息播出后,广受听众好评。

2.以制度保证“三贴近”

目前,我台年轻记者编辑比较多,由于种种原因,有些人心态浮躁、作风浮漂,往往满足于跑会、泡会。要让记者主动深入一线,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制度,是逼记者“沉”下去的有效方法。

为鼓励记者深入一线,我们规定了记者基本的基层稿件数量,同时对采写基层的稿件在绩效考核上给予适量的倾斜,确保让深入基层的记者得到实惠,以提高记者到基层采访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在春运报道中,我们的记者有的全程跟随农民回家,有的体验列车员、客运员的工作过程。他们以民生为视角,以百姓为对象,写出了一批鲜活、可听性强的报道。

3.以用稿引导“三贴近”

第7篇:春节记事范文

关于立春的说明

旧俗立春日又为民间传统节日,称“立春节”,中国自古为农业国,春种秋收,关键在春。民谚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说法。旧俗立春,既是一个古老的节气,也是一个重大的节日。《事物记原》记载:“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后世历代封建统治者这一天都要举行鞭春之礼,意在鼓励农耕,发展生产。

如立春恰逢正月初一,俗谓“岁朝春”,百年难遇,民间认为这一年的收成肯定好。有“百年难遇岁朝春”民谚。

立春作为节令早在春秋时就有了,那时一年中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个节令,到了《礼记·月令》一书和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南子·天文训》中,才有24个节气的记载。

在汉代前历法曾多次变革,那时曾将24节气中的立春这一天定为春节,意思春天从此开始。这种叫法曾延续了两千多年,直到1913年,当时的国民政府正式下了一个文件,明确每年的正月初一为春节。

此后立春日,仅作为24个节气之一存在并传承至今。

立春的习俗

立春亦称“打春”、“咬春”,又叫“报春”。这个节令与众多节令一样有众多民俗,有迎春行春的庆贺祭典与活动,有打春的“打牛”和咬春吃春饼、春盘、咬萝卜之习俗等。

“立春”这一天,中国民间习惯吃萝卜、姜、葱、面饼,称为“咬春”。但是各地的不同风俗又有不同的表现。最早的记载显示咬春吃春饼。民间在立春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鲜蔬菜,既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唐《四时宝镜》记载:“立春,食芦、春饼、生菜,号‘菜盘’。”可见唐代人已经开始试春盘、吃春饼了。所谓春饼,又叫荷叶饼,其实是一种烫面薄饼——用两小块水面,中间抹油,拼成薄饼,烙熟后可揭成两张,用来卷菜吃。民俗专家表示,一个咬字,是心情,更是心底埋下的吃得了苦的一种韧劲儿,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风俗。

相关专家表示,现今立春日迎春虽不如从前隆重,但立春这天寄托着人们的希望,所以各地仍会有一些特殊的方式来迎接立春,比如“打春”、“咬春”、挂风车、踏青等。

打春的风俗,最早来自皇宫。传说立春这一天,皇宫内外都要把它当作节日一般,要格外隆重地庆祝一番,最早有立春之日要把皇宫门前立的泥塑春牛打碎一说。现在,一些农村仍有打春牛的风俗。立春前,用泥塑一牛,称为春牛。妇女们抱小孩绕春牛转三圈,旧说可以不患疾病,今已成为娱乐。

立春这一天,中国民间还习惯吃萝卜、姜、葱、面饼,称为“咬春”。民间在立春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鲜蔬菜,既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民间“咬春”的另一种食品是萝卜。因为萝卜味辣,取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

立春节气养生

在养生上主要是护肝。在作息时间上,人们也应顺应自然界的规律,早睡早起。在精神养生方面,要力戒暴怒,更忌忧郁,做到心胸开阔,保持心境愉悦。

对于健康人群而言,饮食要清淡,不要过度食用干燥、辛辣的食物。同时,因为此时阳气上升容易伤阴,所以要特别注重养阴,可以多选用百合、山药、莲子、枸杞等食物。

立春之后的一段时间往往冷暖不定,要当心“倒春寒”的侵扰,特别是对于体弱的人来说,感冒、发烧是常有的事情。对此专家表示,要想杀菌并防寒,在饮食上可增加吃大蒜、洋葱、芹菜等“味冲”食物的次数,对预防伤寒感冒等春季多发的呼吸道感染大有益处。

中医认为,洋葱、姜、蒜、芹菜这些带味食物,既可疏风散寒,又能杀菌防病。其中,大蒜含有挥发性辣素,可消除积存在血管中的脂肪。洋葱含有前列腺素,有舒张血管及降低血压的功能,还有促使血凝块溶解的作用。芹菜含有挥发油、甘露醇等,具有降压、镇静、健胃、利尿等作用。不过,儿童可能会对这类食物有些抵触,这时可把芹菜、姜末做饺子馅吃,也可以用碎洋葱来炒饭。此外,将洋葱、蒜、芹菜等加热时间长一些可减少气味,但烹饪时间越长,气味儿中的健康物质保留越少。

第8篇:春节记事范文

为什么是24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

关于二十四节气的最早记载

战国后期,《吕氏春秋》一书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这八个节气标示了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

到了后来的《淮南子》,就有了和现代完全一样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这是中国历史上关于二十四节气的最早记载。从考古中发现的出土文物考证,中国西汉时期就已经采取节气注历了。汉代著作《周髀算经》一书,就有八节二十四节气的记载。

二十四节气歌

二十四节气每月2个,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最多差1~2天。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二十四节气歌诀: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2015年2月的两个节气是立春和雨水。

立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立春在每年的2月4日前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又称“打春”。“立”是开始的意思,中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正月节,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意思是“四立”分别代表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其农业意义为春种、夏长、秋收、冬藏。

立春的民谚

春天是一年当中的第一个季节,在立春以后,人们就开始忙着种庄稼了。从很早以前,民间就流传了许多关于立春的谚语,如反映气候变化的: 立春一日,水暖三分。 吃了立春饭,一天暖一天。 打春冻人不冻水。 立春一日,百草回芽。 预测天气变化的: 腊月立春春水早,正月立春春水迟。 立春晴,一春晴;立春下,一春下。 最好立春晴一日,风调雨顺好种田。立春东风回暖早,立春西风回暖迟。与农业有关的: 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 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春打六九头,七九、八九就使牛。 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大事不宜迟。

立春的习俗

咬春

立春这天,山东、北京、天津、山西、江苏、河北、福建等省市许多地方都有“咬春”的习俗。

据汉代崔《四民月令》记载,我国很早就有“立春日食生菜……取迎新之意”的饮食习俗,而到了明清以后,所谓的“咬春”主要是指在立春日吃萝卜,如明代刘若愚《酌中志・饮食好尚纪略》载:“至次日立春之时,无贵贱皆嚼萝卜”,名曰‘咬春’。”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亦载:“打春即立春,是日富家多食春饼,妇女等多买萝卜而食之,曰‘咬春’,谓可以却春困也。”

吃春盘

自唐朝起,民间还流传吃春盘的食俗。如南宋后期陈元靓所撰的《岁时广记》引唐代《四时宝镜》记载:“立春日,都人做春饼、生菜,号‘春盘’。”春盘一词也屡见于唐代的诗词作品中,如诗人岑参在《送杨千趁岁赴汝南郡觐省便成婚》一诗中写道:“汝南遥倚望,早去及春盘。”南宋大诗人陆游在其《[感皇恩]伯礼立春日生日》和《[木兰花]立春日作》两词中亦分别有“正好春盘细生菜”、“春盘春酒年年好”的诗句。

据考证,春盘实际上是由魏晋时期的五辛盘发展演变而来。所谓五辛即五种辛味蔬菜,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载:“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芥等辛嫩之菜,杂合食之,取迎新之义,谓之‘五辛盘’,杜甫诗所谓‘春日春盘细生菜’是矣。”其实,古时人们吃五辛盘不仅仅是为了“取迎新之义”,同时也是了为了散发五脏之气、健身防疫。

按照现代科学的观点,春节之际,寒尽春来,正是易患感冒的时候,用五辛来疏通脏气,发散表汗,对于预防时疫流感,无疑具有一定的作用。到了唐宋时期,人们对五辛盘作了改进,增加了一些时令蔬菜,使其从单调的辛辣变为色香味俱佳的翠缕红丝,并名之曰“春盘”。

吃春饼

立春这天,民间还有吃春饼的习俗。如晋代潘岳所撰的《关中记》记载:“(唐人)于立春日做春饼,以春蒿、黄韭、蓼芽包之。”旧时,立春日吃春饼这一习俗不仅流行于民间,在皇宫中,春饼也经常作为节庆食品颁赐给近臣。

最初的春饼是用面粉烙制或蒸制而成的一种薄饼,食用时,常常和用豆芽、菠菜、韭黄、粉线等炒成的合菜一起吃,或以春饼包菜食用。

现在的春饼在制作方法上沿用了古代的烙制或蒸制,大小可视个人的喜好而定。在食用时,有些人喜欢抹甜面酱、卷羊角葱,有的地方讲究用酱肚丝、鸡丝等熟肉夹在春饼里吃。

立春节气如何养生

春天是由冬寒向夏热过渡的季节,冷暖气团交替活动频繁,人体对春季多变的气候适应性较差。立春之季,昼夜温差较大,早晨气温较低,易于发生感冒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也处于多发期,所以,立春时节要注意保暖防病。

立春开始后,自然界生机勃勃,万物欣欣向荣,这时人们应当顺应自然界生机勃发之景,早睡早起,早晨去散散步,放松形体,使情志随着春天生发之气而舒展。立春气温还未转暖,不要过早减掉冬衣。饮食的调养要注意升发阳气,可选择辛温发散的葱、香菜、花生、韭菜、虾仁等,少食辛辣之物。

雨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雨水在每年的2月19日前后,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名雨水。《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意思是说,雨水节气前后,万物开始萌动,春天就要到了。

雨水的民谚

雨水的民谚多在长江流域和江南广大地区广为流传,如:雨水日晴,春雨发得早(赣)。 雨水有雨,一年多水(湘)。雨水落雨三大碗,大河小河都要满(湘)。雨打五更头,午时有日头(浙)。雨水节气的寒、暖、风、雷现象对未来天气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如:冷雨水,暖惊蛰;暖雨水,冷惊蛰。雨水前雷,雨雪霏霏。雨水节气时,雨下在早晨和晚上可以预兆出未来不同的天气,如:雨打五更头,午时有日头。早晨下雨当天晴,晚间下雨到天明。早雨不会大,只怕午后下。早雨晚晴,晚雨一天淋。

雨水的习俗

回娘家

这是流行于川西一带的汉族习俗。到了雨水节气,出嫁的女儿纷纷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生育了孩子的妇女,须带上罐罐肉、椅子等礼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久不怀孕的妇女,则由母亲为其缝制一条红裤子,穿到贴身处,据说,这样可以尽快怀孕。

雨水节气如何养生

第9篇:春节记事范文

关键词:《春秋》;孔子;《春秋左传注》

中图分类号:I0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2-0005-01

《史记・太史公自序》“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在司马迁的眼中,《春秋》与孔子有着必然的联系,而在这句话中,司马迁接受了传统的说法,认为是孔子作《春秋》,即写了《春秋经》。这一观点在以后的几千年文化长河中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受到很多人的推重。但《春秋》到底和孔子有没有关系呢?其关系又是什么呢?到底是不是孔子创作了《春秋》呢?关于这几点,自古以来就曾受过人们的质疑,但由于孔圣人的特殊身份,质疑的力量总是显得格外薄弱。杨伯峻在《春秋左传注》的前言中有《春秋和孔子》一章,文中详细论述了孔丘和《春秋》的关系,最后得出结论:《春秋》并非孔子所作,而是孔子用来教授弟子的教材。这一观点我认为十分正确,在这里,基于杨伯峻的结论和佐证,我再从《春秋左传》本身提供几条证据,来说明杨伯峻观点的正确性,此文实为续貂之作。

一、当时各国各有史官,《春秋》实为鲁史官记载的史实。《左传・襄公十四年传》:“师旷侍于晋侯,……对曰:‘……史为书,瞽为诗。’”又《周语》上:“邵公曰:‘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此两则材料证明了当时各国各有史官记录史事而作史的事实。又《左传・文公七年经》:“秋八月,公会诸侯、晋大夫盟于扈。”《传》:“秋八月,齐侯、宋公、卫侯、陈侯、郑伯、许男、曹伯会晋赵盾盟于扈,……公后至,故不书所会。凡会诸侯,不书所会,后也。后至,不书其国,辟不敏也。”按:此《经》文中不书与会各国,按《传》文的解释,是因鲁文公后至而不知排序座次之故,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合于礼法,则只写“公会诸侯、晋大夫盟于扈”,从该点可知,该事件当是由跟随鲁文公至会的史官所记,因其与文公同步晚到,因而不知诸侯班次,所以于鲁史中不敢妄书,若为孔子所作,则其必已知会盟班次,即使有意不书,则左氏又何必解为“避不敏”呢?可知《春秋》为鲁史官所记而非出于孔子之手。又《文公十七年传》:“晋侯责让郑君贰于楚,郑子家使执训而与之书,以告赵宣子。”书中列举了自鲁文公二年以来郑服朝晋国的事件,其中“寡君即位三年,……九月”“十一月”“十二年六月”“十四年七月”等字样多有,若无史官记录,则其年月事件何以记得如此详尽?此必依郑史官所记为之无疑。此从另一侧面证明《春秋》为鲁史官所记,为史官累积之作,非孔子编著。

二、现行《春秋》经实为当时鲁史《春秋》的节本。昭公二年,晋侯使韩宣子来聘,……观书于太史氏,见《易》《象》与《鲁春秋》,曰:“周礼尽在鲁矣,吾乃今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王也。”按:此处明言《鲁春秋》,则其为鲁史无疑,且其言“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王”,可知韩起所见《鲁春秋》可能叙事自周公始,不像今日所见自隐公元年始(采杨伯峻说),又韩起既是至鲁为聘的,不久又直接“如齐纳币”,可知其在鲁国的时间并不长,且又不可能一直观看鲁史,若想一看便知周公之得失,除自身心虑敏捷外,记史内容简练也十分重要,因为只有简练地将大事罗列记录,韩宣子才会一目了然,于短时间内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王也”,由此可知,韩起所见之《鲁春秋》记事原则体例当与今人所见《春秋经》之记事体例大致,甚至相同,则今所传《春秋经》或许为韩起所见本之节本(其所见之后的史实当为鲁史新记),而隐公元年之前的《鲁春秋》因何不见,则或许与孔子选取以《鲁春秋》中隐公元年至哀公四年间史事为教授底本有关。

三、从孔子的经历来看,其实无作《春秋》之机会。昭公七年,“孟僖子病不能相礼,……及其将死也,召其大夫曰:‘礼,人之干也。无礼,无以立。吾闻将有达者曰孔丘,圣人之后也,……臧孙纥有言曰:“圣人有明德者,若不当世,其后必有达人。”’”杨注:“孟僖子死时,孔丘年三十四。”按:此处孟僖子只是听说孔丘可能成为“达者”,且从其引臧孙纥的话来看,当时孔丘并未甚知名,孟僖子此说纯为推测之辞,又孟僖子是因为不知礼而引出孔丘,可知当时在孟僖子眼中,孔子是以知礼而闻名,而非其他。又《定公十年传》:“公会齐侯于祝其,实夹谷,孔丘相。”杨注:“全祖望《经史答问》谓夹谷之相,正孔丘为卿之证。春秋时,所重莫如相,凡相其君而行者,非卿不出。……而是时阳虎诸人之乱,孔丘遂由庶姓俨然得充其使,其破格而用之者也。”此时孔丘为相,必当知各国史事,其可观鲁史,疑在阳虎为乱出奔之后。可知在孔子年五十二时方可看见鲁史,又《论语・子罕》:“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孔子自卫反鲁的时间为鲁哀公十一年冬,其时孔子六十七岁,在其剩下的五年当中,其不仅要制乐,还要对《诗》进行修改,对于一名将近古稀之年的老人来说,大量的脑力劳动是不可能的,因此基于此点,孔子实不可能在晚年完成如斯多的工作,且不可能完成创作史书这样规模好大的工程,并且在孔子自己的和其弟子的言论中未提及自己“作《春秋》”之事,因此《春秋》并不是孔子自为。

四、从《春秋左传》本身的记载来看,孔子作《春秋》的说法也值得商榷。昭公二十三年,晋人围郊。杨注引杜《注》:“讨子朝也。郊,周邑。围郊在叔鞅卒前,《经》书后,从赴。”按:此处杜预明言“晋人围郊”在“叔鞅卒前”,而《经》书却将其记于叔鞅去世之后,这是因为鲁史先得到叔鞅之死的消息,后得到晋人围郊的消息,是按消息到达的先后顺序,而不是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写的,此为当时鲁史官记录无疑。若为孔子所作,其必然应以时间顺序来记,而此处非是,足证孔子未作《春秋》。又从《经》文中对于避讳字的使用这一点亦可证明《春秋》并非出孔子之手。《隐公元年传》:“公及邾仪父盟于蔑。”《竹书纪年・平王四十九年》:“鲁隐公及邾庄公盟于姑蔑。”鲁史中少一“姑”字,那是为避讳鲁隐公而为,“名息姑,为鲁惠公弗皇子,伯禽七世孙”,因鲁隐公名“息姑”,而鲁史中于息字处省略加讳,作为魏史的《竹书纪年》则不加讳,则可知隐公时已经讲究避讳。又《襄公二十三年经》:“冬十月乙亥,臧孙纥出奔邾。”若此为孔子所作,则其父名叔梁纥,此处“臧孙纥”为何不避其讳呢?由此可知“蔑”之称为隐公时史官所记,因而避其讳,而此处亦为襄公时史官所记,因而不避“叔梁纥”之讳。此《春秋》非孔子所为之一证。

从上几点来看,《春秋》确与孔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并不能断定其为孔子自作,《春秋》实为当时鲁史所记,是鲁国历史事实的罗列总结。至于今日所见之《春秋》,正如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前言所说,是孔子作为推广教材而从鲁史中节选而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后世断代史的滥觞。我在此只是作了一点材料的补充,若有不当之处,以俟有识者指正。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8.

[2]杨伯峻.春秋左传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