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居家养老服务内容范文

居家养老服务内容精选(九篇)

居家养老服务内容

第1篇:居家养老服务内容范文

为积极应对本镇人口老龄化,破解日趋尖锐的养老难题,提高社会化养老服务水平,有效满足全镇老年人的服务需求。根据《县关于推进城乡一体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若干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精神,结合本镇实际,现就本镇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为老解忧”的工作宗旨,努力满足老年人的生活照料、文化娱乐、精神慰籍等服务需求,重点帮助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老年人,整合社会资源,完善服务网络,拓展服务内容,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促进老年事业的发展,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工作原则

(一)服务大众,以人为本。从老年人实际需求出发,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高质量、人性化的服务,努力提高他们的晚年生活质量。

(二)依托村(社区)、整合资源。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村(社区)层面普遍建立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场所和服务队伍,努力营造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环境。

(三)监管并举,规范推进。加强对各服务实体的监督和管理,健全管理制度,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绩效,促进居家养老服务的规范发展。

三、服务对象

居家养老服务面向全镇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并分层次开展服务,对经济困难且符合《若干意见》中第四款15条规定的老年人,由政府采取发放服务补贴的形式,为其购买服务,对有一定经济能力的居家老年人,主要通过个人购买服务的形式,提供低偿、有偿服务,倡导和鼓励社会各界开展志愿者结对活动,为有困难的老年人提供无偿的公益。

(一)对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的老年人,政府采取发放服务补贴的形式,为其购买服务。

1、居住在本镇区域内的县籍60周岁以上老年人;

2、低保户、低保边缘户、特殊(因病、因灾致贫)困难户、重点优抚对象、县级以上劳动模范;

3、独居(子女在县外)且生活不能自理或子女因客观原因无法实施有效照顾(子女弱智、肢残、重病等)。

(二)对自费购买服务的老人,提供其所需要的居家养老服务。

(三)村(社区)建立志愿者服务队伍,邻里实行结对互助关爱活动,在村(社区)形成一张关爱老年人的爱心网络。

对符合政府补贴条件的服务对象视其需求程度,经本人或家属提出申请,由村(社区)报镇老龄委居家养老服务部,经初审同意后,提交县社会化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进行身体自理能力评估核准后分别提供每天一小时至每周一小时不等的无偿服务,近期服务券的标准为10元/小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扩大补贴发放范围,并提高补助标准。

四、服务内容

根据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和天凝镇特有的社区人文环境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循序渐进、稳步推进。通过在全镇合理设置居家养老服务网点,整合各类服务资源,就近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因地制宜确定服务模式和内容,为本镇老年人提供及时、有效的居家养老服务。目前居家养老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生活照料服务。通过专业服务人员、志愿者和其他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向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照顾和生活护理方面的服务,如:日托服务、定制菜肴、洗衣被、购物、打扫卫生、家电维修等。

(二)医疗康复服务。通过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室、医疗志愿工作者,为老年人进行健康检查、咨询,提供预防、诊断、治疗、康复保健为一体的医疗服务等。

(三)精神慰籍服务。通过村(社区)为老服务设施和村(社区)工作人员、老年协会、志愿者等人力资源,为老年人组织各类文体活动,以及定期上门看望、电话问候、谈心聊天等情感沟通服务。

五、运作方式

在县社会化养老服务指导中心的管理、指导下,镇成立居家养老服务部。村(社区)依托“星光老年之家”设立居家养老服务站,并根据实际,实质性地开展本村(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镇居家养老服务部负责管理、指导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服务实体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一)镇根据县政府制定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制定本镇居家养老服务实施方案,成立领导机构,全面负责本镇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二)由镇民政办负责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日常组织与实施。服务网点的规划和建设;服务对象的审核、服务质量监督评估等工作;对村(社区)申报服务对象的资格确认和补贴标准的复审,负责“服务券”的发放和兑换结算;建立信息库,汇总有关数据;做好服务站的检查监督;加强对居家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日常管理。

(三)村(社区)居委会根据本实施方案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确定专人负责受理服务申请,搞好入户调查,初步确定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及所需服务时间,负责“服务券”发放对象及标准的初审,按县、镇的有关工作要求,分门别类建立居家养老工作服务信息。成立由党员、社长、村民代表、计生联络员、青年团员中的骨干组成的居家养老志愿者队伍,开展为老志愿服务。

(四)服务实体负责对服务对象开展上门等各项服务。专业服务人员应经技能培训后持证上岗,努力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人性化的优质服务。

六、实施步骤

(一)构建服务网络

1、在县社会化养老服务指导中心的管理与指导下,镇居家养老服务部负责全镇居家养老服务的日常组织、协调、监管、业务指导和人员管理等工作。

2、各行政村(社区)依托“星光老年之家”建设,按照“四有(有专门场地、有专人管理、有专业队伍、有管理制度)”要求,开展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组织居家养老志愿者开展相应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二)调查、评估、审核

各行政村(社区)组织人员对辖区内的居家养老服务对象进行调查摸底、归类,确定本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及具体内容。对老年人的家庭收入、人员结构、健康状况等情况进行核查,对符合政府补助条件的服务对象,开展身体状况、居家环境等评估,然后确定补贴标准、服务时间、服务方式,并按本人申请、村(社区)进行初审、镇政府复审、县社会化养老服务指导中心核准、并按公示的程序做好审核工作。

(三)组建服务队伍

居家养老服务采取聘用服务员定向服务、志愿者关爱服务,周围邻里互助服务等形式展开。

1、村(社区)根据服务需求设立居家养老服务公益性岗位,组建上门服务专业服务队伍、专业服务人员优先择用本辖区内的下岗失业人员和“4050”从业困难人员,经集中培训后挂牌上岗,逐步形成专业化优势。

2、志愿者服务队伍应登记注册,并制订具体的工作规程,按照就近原则,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服务,充分发挥本辖区内健康低龄党员和热心人的作用,为居家养老服务营造良好氛围。

3、提倡和鼓励开展邻里互助服务,对邻里提供的照料服务,村(社区)纳入相应管理范围,制订必要的管理制度,把邻里“义工”提供的服务时间统计存入“义工银行”,以弘扬美德。

4、服务人员的配备:需生活护理的特殊人群一般按1:5比例配备;一般人群的服务按1:30比例配备。

(四)健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资料台帐,通过实践积累工作经验,逐步规范,同时重视制度的建设,不断完善服务费支付管理制度、规范服务公约、服务人员工作质量考核办法等,使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保证该项工作的健康发展。

七、经费筹措

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资金的来源按“三个一点”的方式筹集,即县镇两级财政、集体经济、社会和个人出一点。

(一)对村(社区)依托“星光老年之家”或老年活动室设立的“居家养老服务站”给予的一次性资金补助,以及政府以“服务券”形式发放的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其所需资金由县、镇财政各按50%比例承担。

(二)支持、鼓励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为本辖区内服务对象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补助,原则上低偿、有偿服务运作中资金缺口部分由各村(社区)自筹解决(政府购买服务之外部分)。

(三)动员和吸纳民间资本捐助居家养老服务事业,鼓励单位、个人对居家养老服务事业的慈善捐助。

八、服务结算

“服务券”由县民政局统一制作,根据本镇居家养老服务对象所需服务的时间,核准后发放到镇民政办,下发至服务对象,并做好发放登记工作。

服务人员上门服务后,根据服务时间及服务质量收取一定数额的“服务券”。每月底服务人员凭“服务券”经所在村(社区)服务站汇总后,向镇民政办兑换服务报酬。

居家养老服务补贴经费必须专款专用。各居家养老服务站要严格把关,及时掌握服务券的使用情况,适时跟踪服务质量。

九、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强化保障。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举措,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各村、社区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积极推进。在审核把关、协调管理、具体实施上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切实保障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整合资源,加强协调。在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过程中,针对老年人最需要的日间托管、配餐送餐、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服务项目,要注意整合和利用现有各类服务资源。村、社区按照本区域老年人的情况,做好结对服务工作,将居家养老服务作为基层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内容。

(三)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是社会福利社会化的一种新探索,采用试点先行、示范引路的方式逐步展开。

1、试点先行。洪溪村作为试点单位,根据居家养老的有关实施方案,结合本村的具体情况,确定服务对象、服务内容,组织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其他各行政村(社区)依托“星光老年之家”,按照“方便实用、资源共享、功能配套”的原则,全面开展此项工作,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第2篇:居家养老服务内容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按照“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社区操作”的工作思路,立足实际,逐步建立以家庭养老为核心、政府支持为主导、社区服务为依托、居家养老为基础、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新型养老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全县老年人福利事业发展,促进全县养老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二、工作原则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在推进全县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中,需坚持以下五个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我县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出发,为我县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人性化的服务。

(二)坚持依托社区的原则。要充分发挥社区最贴近老年人、最了解老年人、最能够有效地组织力量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特点,利用和整合乡镇中心敬老院、社区老年活动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服务热线等各类为老服务资源,从而建立健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和队伍,为老年人提供内涵更加丰富、覆盖面更加广泛的服务。

(三)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各乡(镇)要根据本辖区老年人分布状况,从当地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和经济发展水平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确定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布局和内容,指导各社区、中心敬老院合理设置居家养老服务站。

(四)坚持社会化服务的原则。各乡(镇)要采取多种形式,多元投入,市场运作,以“有偿优惠为主、政府购买为辅”,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和支持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五)坚持分步实施的原则。各乡(镇)要采取“试点先行、分步推进”的方法,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调整充实服务内容,逐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三、主要目标

推动居家养老服务首先在城市社区中普遍开展,同时积极向农村社区推进。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我县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网络基本建立,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有较大的改善和提高,涉老服务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充分利用,专业化和志愿者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进一步壮大,老年人的基本养老服务需求得到较高程度满足。农村社区依托乡镇中心敬老院等现有场所,力争80%左右的乡镇拥有一处集院舍住养和社区照料、居家养老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老年福利服务中心(站)。50%左右的行政村能够通过村民自治组织、老年群众组织开展以村民互助为主要内容的居家养老服务。今年,要在社区和乡镇中心敬老院开展居家养老试点工作。“十二五”期间,各乡镇要紧密结合本地实际,科学研究制定城乡社区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的规划,每年都要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作出安排,逐步推进我县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四、工作重点

(一)健全县乡村三级居家养老服务领导体制。县政府已成立了分管副县长为组长,县政府办公室分管领导、县民政局局长为副组长,县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领导组,负责组织、协调、检查、指导,制定出台居家养老服务政策性、规范性文件.各乡(镇)要成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主要领导担任主任,负责监管、培育、规范居家养老服务市场和服务主体在社区实行服务项目的对接和有序运行,把居家服务落实到位.社区要成立居家养老服务站,具体负责对本辖区内老年人的家庭状况、健康状况、服务需求等进行摸底调查,并对政府购买服务的对象进行评估,对享受各种、各类的服务对象进行分类登记造册,为服务对象提供便捷的服务项目,确保服务时间、服务内容、服务质量落到实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要达到“五有”标准:一要有规范名称(服务站统一挂“XX乡(镇)XX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牌子,型材、尺寸、颜色等按照市老龄办统一规定);二要有居家养老服务场所;三要有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制度;四要有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队伍;五要有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人员职责。

(二)规范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主要是为老年人提供安全保障、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文体娱乐、精神慰藉等。各乡(镇)在推行服务内容时可先易后难,在条件较好的社区,居家养老项目可多一些,在条件较差的社区,可依托现有资源形成服务网络,开展某些方面的服务,再逐步增加服务内容。一是开展安全保障服务。主要通过建立相应的联系制度,充分发挥助老服务员、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的作用,通过定期打电话、走访、探视等形式,加强对“空巢”老人等的帮扶联系;要建立相应的应急救助机制,在老年人遇到意外情况时,能得到及时、快捷、有效的救助和帮助。二是开展生活照料服务。主要包括日间托老、购物、配餐、送餐、陪护等特殊照料的服务和洗衣、打扫卫生、家电维修等一般家政服务。三是开展医疗保健服务。主要为老年人提供疾病防治、康复护理、临终关怀、健康教育、建立健康档案、开设家庭病床等服务。四是开展文化娱乐服务。主要为老年人提供学习和活动场所、体育健身设施和组织健身团队等,组织引导老年人参加学习培训、书法绘画、知识讲座、图书阅览等。五是开展精神慰藉服务。主要为老年人提供邻里交流、谈心沟通、心里咨询、聊天等服务;有条件的社区可设立应急救助热线或结合家政服务热线等开展为老服务。

(三)

(四)建立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运行机制

1、培育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组织。按照有关规定,放宽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准入制度,鼓励各类养老服务机构以及其他相关服务机构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符合条件的,给予政策扶持,包括降低准入门槛、简化登记程序、实行备案制度等,创造宽松发展环境,推动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

2、加强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建设。要把社区工作人员作为居家养老的骨干力量,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专业队伍、志愿者服务队伍、义工队伍,提升居家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鼓励和支持社区单位、居民以及社会各界人士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多种形式的养老服务。

3、加大对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投入和优惠力度。县财政对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要给予必要的财政补助,保证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正常运行支出。积极鼓励欢迎社会捐赠。各有关部门要全面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对全县各级各类经民政部门审批并登记的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在用电、用水、供气、取暖方面按居民生活用电、用水、供气、取暖价格收取;对其自有的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对养老院类的服务机构提供的养老服务免征营业税;对符合非营利性组织条件且符合企业所得税法免税规定的养老服务机构,提供养老服务所得的非营利性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此外,政府特许经营的通信、有限电视等经营单位为养老服务组织提供优质服务和价格优惠。

五、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是开展社会化养老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就业再就业的重要途径。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加强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领导。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让老年人转变观念,逐步接受居家养老服务的新理念及市场化运作方式。

第3篇:居家养老服务内容范文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城市社区养老;家庭养老;社区服务

在人口老龄化成为大趋势的今天,养老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解决我国老龄化问题,应该结合我国上千年的家庭养老传统,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使社区的力量,社会的力量,这种援助之手直接进入家庭,向家庭提供最直接的帮助,使老年人能够在家里,得到全方位的照顾,使家庭中的子女以及其他成员,能够摆脱沉重的负担,也要让老年人充分分享到社会发展成果。但是由于我国是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的,社会福利水平不高,社会养老机构尚不能完全填补家庭养老的不足。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社区养老服务在养老保障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也直接决定着老年人生活的幸福指数。

目前养老方式主要有三种:社会养老、社区养老、家庭养老。家庭养老方式由于个体差异等各方面的原因,这种方式逐渐暴露出种种弊端,这些弊端需要社会养老和社区养老来补充。《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明确规定:“发展社区服务,逐步建立适应老年人需要的生活服务、文化体育活动、疾病护理与康复等服务设施和网点”。这不仅从根本上明确了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的主要问题,而且也为开展和加强社区养老助老服务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依据。

一、居家养老服务的类型、形式和内容

居家养老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民族传统为支撑,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基本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也就是说老年人可以生活在自己熟悉的住所和环境中,政府不必花过多的资金建设集中的养老机构和设施,只是在老年人所生括的社区范围内实行各种上门服务,为老年人提供购物、清扫、护理等日常的生活照料。

(一)居家养老的类型

一是独立型的居家养老,老年夫妻独立居住在自己的房子,即老年空巢家庭,或是单身老人独立居住在自己的房子,即老人单身家庭;二是与子女合住型的居家养老,即传统的多代同堂家庭。

(二)居家养老服务形式

一是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服务人员上门为老年人开展照料服务;二是在社区创办老年人“日托”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日托服务。

(三)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

社区照顾。社区照顾分为居家老人照料服务和社区养老机构照料服务,其中,以前者为主,后者为辅。居家老人照料服务又分为上门照料和“日托”照料,以前者为主,后者为辅。上门照料服务的内容应包括家务型服务和护理型服务,服务对象应涵盖具有有效需求的健康老人、部分不能自理老人和长期卧床不起老人。

1、 社会参与:社会参与是老人实现自身价值、寻求精神寄托、获得心理满足的需要。对于绝大多数老人来说,社区是他们参与社会的重要窗口和桥梁。社区应当为老人提供参与社会的途径和舞台。

2、社会支援:一些社会服务机构在市场经济的原则下,以社区服务的名义在社区里开办的各种为老年人所需要、所欢迎的项目和连锁服务。

二、居家养老发展过程存在的困难

(一)资金问题

在尚未实现现代化,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进人老龄社会的,属于未富先老。社会养老的很多环节都需要资金,由于社区缺乏自我造血功能,“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工作活动经费以及设施建设费用难以筹措。因此制约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最大的问题是资金,发展居家养老的资金应建立多元的筹措和运行机制。如:多渠道筹措资金,采取财政拨款、社会集资、有奖募捐、各方捐助、街道和居委会出资等方式解决社区养老助老服务资金问题。政府要造就一个良好的环境,用实实在在的具体措施和保障,使投资渠道畅通,象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一样。

(二)服务人员问题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人员基本上是一些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就业相对困难的人员,服务内容局限于生活照料和家政服务,素质有待提高。这支队伍几乎没有接受过专业化、正规化的培训。根据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社区养老助老服务工作除了专业工作人员之外,还应有相应的志愿者服务队伍作为支撑,组成诸如“老年服务小组”、“送温暖小组”、“孤老残疾保护网络”等志愿组织。他们所提供的救助和服务是无偿的和非盈利性质的。据了解目前社区中的志愿者服务队伍普遍不足,绝大多数社区根本没有形成志愿者组织,也就谈不上具有志愿者队伍。

三、促进居家养老良性发展的具体举措

(一)建立老年家庭档案

街道和社区责成人员负责为空巢家庭建立档案。社区服务根据空巢家庭的要求实行包干制或定期服务制。社区服务的内容可以是多样的,有条件的地方,应该安装有远程中央控制和服务的电子呼叫系统。没有条件的地方,街道或社区应组织建立联系人制度。联系人可以是健康的离退休老人、学龄孩子或其他社区内的志愿者。联系人与空巢家庭定期保持联系,有问题则按街道和社区提出的应急办法处理。即使安装了电子呼叫系统的地方,也最好建立联系人制度。如果街道或社区需要送饭的老人比较多,可以统一组织符合条件的食堂或饭馆给老人营养配餐送餐。

(二)建设老人活动站

养老院只能解决很少一部分老人的养老问题,更多的老人的老年生活只能在社区进行。近年来,社区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小区设置了简单健身场所和老年活动之家,但离真正意义上的新型社区标准还有相当差距。老人们在经济有了保障的同时,更渴望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以增进生活的情趣,扩大社交的范围,使精神生活得到充实。

(三)设立各种与老年人相关的组织机构

设立老年婚姻介绍所。在伴随社会家庭小型化趋势,孤寡老人日益增多,老年人求偶需求也会增加。老年人再婚其实就是自我养老意识的一种体现。设立社区老年婚姻介绍所,帮助鳏寡、孤独、离异的老人求得生活伴侣,互相照顾、互相关心、安度晚年,也应是社区养老助老服务不可缺少的内容。老年人一旦自立自强,可以大幅减轻儿女的压力,间接节约社会资源。

第4篇:居家养老服务内容范文

关键词:居家养老;老年服务;老年人需求

据民政部2013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20243万人,占总人口的14.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3161万人,占总人口的9.7%。这两组数据均超过了联合国定义的10%和7%的老龄化社会指标。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以及加剧,会给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将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另一种变化,就是老年社会服务可能成为一个庞大的社会服务部门。发达国家或地区的老年服务项目甚至多达数十种,从家居照顾到保健服务,从日常护理到情感慰藉,老年人口在完善的社会服务网络中能够享受到令人满足的服务。①

1.居家养老现状

1.1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

“居家养老”这个概念最早是由西方国家提出的,早在20世纪50年代,社区照顾(community care)作为一种运动兴起于英国。到了20世纪90年代,英国就将养老的问题纳入社区,对老年人采取了一种社区照顾的模式。居家养老模式在国际上的先进经验有英国的“社区照顾”模式,美国的“限制入院保护居家”模式,日本的“在宅服务”模式,瑞典的“福利包办居家养老”模式和新加坡的“居家安老”模式等。

我国于2008年1月29日,由全国老龄委办公室、民政部、卫生部、财政部、建设部、发展改革委、劳动保障部、教育部、人口计生委、税务总局联合推进《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标志着居家养老开始在我国的全面推进。

现有的居家养老服务主要包括生活照料服务(饮食、起居、助浴、卫生清洁、代办等服务)、医疗保健服务(预防保健、康复护理、医疗协助等服务)、家政服务(安装维修、清洗、疏通等服务)和紧急救助类(设施安装等服务)服务等。服务体系存在一个准入机制和服务范围的限定,并不是所有的老年人都能够享受居家养老的服务,而是要经过一些资格审查来确定能否进入居家养老服务。如有些社区把对象范围限定在70岁以上,或者是伤残、孤寡老人等。同时,社区自身普遍不足以提供有效的居家养老服务,而通过帮忙找服务的形式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服务内容以照应老年人日常生活困难为主,且多数以自费服务的形式。

1.2居家养老的问题与对策

关于这方面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较多,参考现有的研究,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政策的支持力度不大,虽然我国在08年由全国老龄办等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对完善居家养老规划服务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各地区也相继制定了相应政策,但尚未形成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标准和规范不明确。所以应该进一步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统一规划,将发展居家养老事业列为城市社区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

第二,资金和专业人员的不到位,资金来源主要以街道和社区为主,由于政府补贴投入有限,资金严重不足且缺少筹资渠道;同时还存在大量专业助老人员的流失,养老服务人员专业化程度较低等相关问题。所以应该注重形成多元化和多投资渠道投入的发展机制,培养专业化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并防止专业人员的流失。

第三,机构规模小,服务内容单一,社区养老设施不完善,且地区发展不平衡,需求与实际相背离,普遍不能达到理想的居家养老效果。所以应该丰富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增加养老的基础设施资金投入和建设,通过多方协作提高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

第四,虽然在居家养老中有社区活动中心、聊天站、老年人食堂等政策服务,但是老年人接受到的服务更多的表现为一种被动性,而没有很好的表现出一种互动性。因此,居家养老应遵循“请出来”和“走进去”相结合的原则:把老年人从家里请到老年人中心或社区活动中心来,专业的助老人员进行个性化的上门服务。

2.老年服务的需求导向

2.1老年人的需求研究

英国著名学者布拉德肖(Bradshaw)认为,社会服务的历史就是承认社会需要和组织社会去满足需要的历史。②老年人群体也存在着其独特的需求,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老年人的需求可以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为生理的需求,如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的保障;第二层为安全的需求,如疾病、医疗保健等关乎人生安全的保障;第三层为社会交往的需求,如情感交流、精神慰藉等;第四层为尊重的需求,表现为自尊、权威、地位和社会支持;第五层为自我实现的需求,表现为社会参与中的胜任感和成就感等。

当老年人退出劳动领域的时候,意味着收入来源的中断,所以就需要相应的经济资助。同时,老年人受生理因素的制约,需要社会或他人提供相应的服务,其中包括生活起居照顾、老年保健等。此外,老年人退出工作岗位后,还意味着离开了熟悉的社会群体,老年人生活上会感到孤独寂寞,精神慰藉也成为老年生活的需要。这就在经济供给、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层面上导致了老年服务需求的增加和老年社会服务的扩大。

老年社会福利是一种提供满足老年人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的社会政策,它与老年人的需要相联系,其功能是满足个体需要。③因此,关于确立老年服务的相关制度,就是为了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其提供的内容应根据老年人的基本需要而确定。在居家养老服务中,老年人的需求导向是指:从老年人生活的实际需求出发,来提供相应的服务,满足个体的需要。

根据已有的实证调研得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的供给与需求不匹配,城市居家养老服务项目需求呈现多样化,而实际供给较为单一。④同时,居家养老服务不能有效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不能因人而异提供服务。⑤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现行的居家养老是一种自上而下式供给现有资源的服务,为供给导向,而非需求导向,对于经济、身体状况,家庭背景各异的老年人群体,政府所能提供的服务无法与老年人的需求相匹配。

2.2需求导向的回应

老年人是一个相对弱势的群体,构建需求导向的居家养老服务能够有效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有利于化解老年人承担的社会风险,保障其生活需求,从而避免被社会所排斥,达到较好的社会融合,进而增加其社会资本,提高生活质量。然而纵观现有的关于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研究,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离、需求评估与实际供给相违背的情况。

因此,社区要切实从不同老年人的个人需求出发,设置多样性的服务项目以供老年人选择。⑥在以需求为导向的居家养老服务中,不能单凭供给来决定服务,而应该以需求来决定服务,所以,在评估老年人需求的同时,更应注重听取老年人的意见,了解其实际的需求,解决老年人最关心的问题。

第一,继续发挥社区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优势。我国养老保障的一个制度创新是以社区为依托进行的居家养老服务,这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中国特色举措。在社区居家养老中能更有效地利用资源,老年人能够在熟悉的环境里安度晚年。此外,还需增加社区居家养老基础设施的投入与建设。

第二,要充分发挥市场的机制,鼓励发展老年产业。引入市场机制,鼓励企业多向老龄事业投资,推动老年产业的发展,能够有效创新服务方式,丰富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促进社会化养老服务,并在住宅服务、医疗保健、保险理财、旅游教育等方面为老年人群体提供所需的服务,满足老年人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

第三,积极引导、培育老年服务相关的各类社会组织。目前,我国缺乏相应的中介组织、社会服务组织来提供服务,此类社会组织在我国尚处于一个初级阶段,其发展需要法律法规等制度性的保障。促进与老年服务相关的各类社会组织的发展壮大,有利于通过多方协作来增加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在社会公共事务中的作用。

第四,提供个性化的居家养老服务。如高龄、失能、失智老人,由于疾病等特殊身体状况,应以上门照料为主;低龄老人、空巢老人、独居老人等,应以社会参与为主,如社区活动、老年人互助、旅游教育等;中高龄老人在生活上基本能自理但又需要一定照料服务的,应以康复护理、日托服务为主,满足老年人自身及其家庭的需求。

第五,与社区医院和公安部门等建立联动机制。医疗护理是居家养老中急须解决的重大问题。目前,许多居家养老照料中心就是因为缺乏医疗机构的入住,导致了老年人的医疗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在实践中,我们可以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引入到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通过责任医师团队、健康档案等方法,切实保障老年人的医疗需求。同时,居家养老还应与公安部门建立联动平台。如在居家养老信息平台上,当发现老年人家中电话无人接听时,能够及时转接到110,让公安部门及时上门解决老人摔倒、发病等突发问题。

3.结语

在面对老龄化问题时,我们应该“建立一个由个人、家庭、社会和政府共同组成的养老保障体系,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机构养老为补充,社区养老服务为依托,社区养老来兜底的全方位养老保障体系。”⑦

居家养老应达到的一个综合目标是:政府扶持,非政府组织运作与社会参与。政府扶持主要是通过投入资金来发挥其主导功能,包括承担管理、规划、推进和监督的职能;非政府组织运作主要体现在一些具体的服务可以让中介组织、非营利性社团去做,同时适当引入市场机制;而社会参与可以发挥志愿者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到居家养老建设中去。在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应以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理念为指导,制定个性化的服务计划,使供给与需求相匹配,从而切实有效的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社会风险。(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Bradshaw,J.The Taxonomy of Social Need.New Society,1972(496).

[2]郑功成.社会保障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3]曹艳春,吴蓓,戴建兵.我国需求导向型老年社会福利内容确定与提供机制分析[J].浙江社会科学,2012(8).

[4]高灵芝,刘雪.供需适配角度的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J].南通大学学报,2012(5).

注解:

①郑功成.社会保障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230-231.

②Bradshaw,J.The Taxonomy of Social Need.New Society,1972(496).

③曹艳春,吴蓓,戴建兵.我国需求导向型老年社会福利内容确定与提供机制分析.浙江社会科学,2012(8).

④高灵芝,刘雪.供需适配角度的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南通大学学报,2012(5).

⑤朱奕臻,侯志阳.城市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以及对策分析.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1(14).

第5篇:居家养老服务内容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 自愿服务 居家养老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1-127-02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已成社会共识,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老龄化快速发展与家庭小型化、空巢化重叠,与工业化、城镇化伴随,与经济转型、社会转轨交织,急剧增长的社会养老需求与老龄事业发展滞后矛盾日益突出。老龄问题已成重大的民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出现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60岁以上老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老年人口比例由13.3%增加到16%,这将使我国社会养老和养老服务面临极大挑战。同时,居家养老问题也成为我们应该进一步关注和研究的问题。中央16号文件强调,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在突出实效性。当前,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在各高校广泛开展,在倡导社会新风、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磨砺学生思想素质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同时,我们应当结合社会现状,对当代大学生进行自愿服务教育,并以此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水平。

一、居家养老的内涵及现状

所谓居家养老,就是老年人居住在家中,是一种由家庭和社会提供养老照料等服务的养老方式。居家养老被认为是适宜中国老人的养老方式。而居家养老服务则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专家解释,居家养老是指家庭依托社区和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等各方面力量,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文化生活等服务的一种社会化养老服务模式。

但是,我国居家养老服务总体上看还处在起步阶段,还存在老年服务设施规模较小,档次较低;资金有限,服务对象覆盖不够;供给不足,服务内容单一,服务队伍素质、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总的来说,现阶段居家养老投资主体主要是政府投入,通过购买服务、分类补贴、安排服务人员上门等实施;服务对象以贫困、空巢、高龄老年人为重点;服务内容基本上以生活照顾、保健护理和精神慰籍为主,但也有兼顾法律服务、文化娱乐等项目的,但整体来看,居家养老服务水平有限。

二、大学生在居家养老服务中的作用

在我国目前的社会伦理中,绝大部分老人和他们的子女都希望选择居家养老,而居家养老的附加服务如心理陪护等,目前还主要依靠政府购买服务,市场几乎没有得到开发,但这些服务又是现有从业者所无法胜任的。那么,我们要改变这种状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选取一个长久的策略。作为高校的大学生,在接受新思想、新事物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我们要发挥大学生的作用,通过一定的教育引导,使大学生树立自愿服务意识,并逐步接受一种新的思潮。

1.大学生自愿参与居家养老服务活动,可以丰富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内容,壮大社区志愿者的队伍,为社区志愿者发挥作用搭建平台。

2.大学生自愿参与居家养老服务活动,有效地提升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开展,必须改变以前分散化、非专业化的服务人员格局,加强人才培训和资源整合,以高素质的专业队伍推动养老服务水平的进步。

3.大学生自愿参与居家养老服务活动,可以不断地更新观念。包括职业社会工作者思想观念和居家养老被服务对象的思想观念。使大家明确居家养老不是简单的在生活上的照顾,而是包括其他多个方面,如心理健康等。

4.大学生自愿参与居家养老服务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创业意识。居家养老服务属于第三产业,对就业有着不可低估的贡献。更主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让大学生认识到居家养老行业是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在自愿参与的同时,培养大学生在这一行业中创业的意识。

三、加强大学生自愿服务教育的途径

我国越来越重视居家养老事宜,面对大学生群体,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起大学生关注居家养老的意识。若要营造全社会居家养老的氛围,需要社会、高校、大学生自身及其家庭的共同努力。社会要引领居家养老文化的正确导向。大学生应从自身做起,加强居家养老意识,自觉实践。在家庭教育中每位家长应当摈弃传统观念,将居家养老事宜放在首位。而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人才的主阵地,在加强大学生居家养老教育方面要建立起教育机制,而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强大学生自愿服务意识,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水平。

对大学生进行自愿服务意识教育,要依靠学生管理部门、辅导员、学校党团组织等各个部门,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宣传教育的同时,加强教育,从教育上引导大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关注居家养老问题。一是要采取针对性原则。要根据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成长规律,结合目前我国社会老龄化的现状,有的放矢、循序渐进地进行全面系统的理论灌输、活动渗透和实践深化,帮助大学生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二是要采取时代性原则。对大学生进行居家养老的教育要注意与时俱进,既要宣扬我国传统思想的精华,更要突出对当前居家养老的宣传教育,使他们既认识到居家养老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行性,也要客观地解释可能遇到的现实困难和问题,从而明确努力的方向和担负的社会职责,增强社会责任感。三是要采取实践性原则。关于居家养老的教育活动重在引导大学生进行广泛的社会实践,做到自主自愿,身体力行。使学生既善于用理论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也能够自觉地参与居家养老的社会实践,达到在实践中锻炼提高的目的。

2.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渗透居家养老的教育。

校园文化活动历来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它既形式多样、内容活泼,又体现学校的文化内涵和个性特点。高校完全可以结合自身校园文化活动的特点,进行居家养老思想的教育和传播。可以通过广播、报刊、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和专题报告等多种形式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学习讨论氛围。高校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可以通过以下形式渗透进行居家养老思想的宣传教育:一是通过隐性形式,如校风、教风、学风,渗透和传播居家养老服务的思想,使学生在无形中受到思想的感染和熏陶。这种形式集中表现在校园的舆论氛围、文化学术活动、教育教学活动、人际交往等过程之中。二是通过显性形式,如舆论、典型事件宣传,一些比较直观的文化来传递信息。三是充分利用班级活动,开展多种多样的班级主题活动,使居家养老的教育充分体现出生动活泼的鲜明特点。事实上,班级活动形式活泼、贴近学生、主题突出,具有为学生喜闻乐见以及乐于参与的特性和优点,所以,在班级活动中进行居家养老思想的专题教育,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要在校园文化的各种活动中渗透居家养老服务,以期取得寓教于乐的实际效果。

3.在组织学生社会实践中强化居家养老思想的教育。

要想大学生有自愿参与居家养老的行动,不能离开社会实践活动。高校应当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广泛开展社会实践,使学生在广泛深入的社会实践中受到居家养老服务思想的教育,并逐渐成为学生自愿自觉的行动。在高校假期社会实践中要有居家养老服务实践的内容。每年高校安排的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进行居家养老实践真实体验的重要机会,学校应当充分利用这一时机,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开展社会实践。例如,可以要求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及想到的解决办法写出来,并与实践单位进行沟通,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大学生的居家养老服务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满达成,它需要全社会成员持续不断的努力。作为培养和锻造高素质人才的高校,要与社会现状相结合,对学生进行与时俱进的教育,要将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进行。因此,不断加强大学生自愿服务意识教育的探索,提升居家养老服务的水平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社会工作提升我省居家养老服务的专业化水平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编号:11554188]

参考文献:

1.杨宗传.居家养老与中国养老模式[J].经济评论.2000(3)

2.刘斐莹,肖遥,郭尧.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行为意向研究―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J].高教高职研究,2009(5)

3.福建省老龄委办公室.全省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现场会交流材料[G].福州:福建省老龄委,2009年9月

第6篇:居家养老服务内容范文

[关键词]居家养老;服务需求

面对我国“未富先老”、家庭养老功能逐步减弱的现状,居家养老不得不成为当前我国应对养老问题的最佳选择。居家养老具有消费低廉、服务多选,使老人不离开自己熟悉生活环境的优势。本研究旨在了解不同年龄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及其对策。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按照河北省行政区域划分的11个市:石家庄市、保定市、邯郸市、邢台市、廊坊市、唐山市、秦皇岛市、张家口市、承德市、衡水市、沧州市,每市随机抽取60岁及以上老年人500人,共计发放问卷5500份,回收有效问卷5378份,有效率为97.78%)。其中男2486人,女2892人;60~69岁2291人(男1059人,女1232人),70~79岁2242人(男1036人,女1206人),80岁及以上845人(男391人,女454人)。

1.2问卷调查法

严格按照问卷设计的程序制定了“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调查问卷”,问卷由3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个人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收入水平等情况;第二部分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情况:包括日常生活服务类、医疗保健服务类、休闲娱乐服务类、精神慰藉服务类四大类内容;第三部分为对服务人员的要求:包括性别及15项素质。并请相关专家对问卷效度进行了评估,专家认为问卷效度较好,同时对问卷信度进行了检验,肯德尔系数最小为0.865。说明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2结果

2.1不同年龄段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内容需求情况

居家养老服务4大类当中,日常生活服务和医疗保健服务中的内容需求率均随老年人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休闲娱乐服务中唱歌跳舞、运动健身、踏青旅游需求率均随老年人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读书看报需求率男性随年龄的增长,先增长而后下降,女性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书法绘画需求率男女性均随年龄的增长,先增长而后下降,活动需求率男性随年龄的增长,先增长而后下降,女性随年龄的增长而持续下降;精神慰藉服务中谈心聊天、家人慰藉需求率均随老年人年龄的增长而持续增长,心理疏导需求率男性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女性随年龄的增长先下降而后增长,法律咨询需求率男女性均随年龄的增长,先增长而后下降。在22项居家养老服务内容中,老年人最需求的是家人慰藉,男女性均呈现随年龄增长,需求逐渐增大的发展趋势;其次是活动,排在需求第三位的是运动健身,老年人需求率最小的前三位分别是老年助餐、洗澡助浴、夜间照料。

2.2不同年龄段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人员性别、素质需求情况

无论男女老年人居家养老对服务人员的性别需求以女性为主,男女的整体需求比例接近1:5;随年龄的增长,对男人员的需求率有所增加。在对服务人员素质需求方面各年龄段无论男女对勤俭节约、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三项素质均是100%的进行了选择,也提示这三项素质是居家养老服务人员最基本的必备素质;紧随其后的是保健学知识、厨艺娴熟、心理学知识,素质要求最低的三项是沟通技巧、康复训练、讲普通话。随老年人年龄的增长,对服务人员讲普通话、沟通技巧、卫生知识、法律知识四项素质的要求呈现下降趋势,但对营养学知识、急求知识、护理知识要求呈现上升趋势。

3讨论

年龄小的老年人对休闲娱乐服务需求相对较高,年龄大的老年人对日常生活服务、医疗保健服务、精神慰藉服务需求相对较高。特别是随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对家人慰藉的需求变得越来越突出。独居的老年人内心渴望着常与子女一起吃顿饭、聊聊天,但很多忙于工作的子女连这一点点要求都满足不了父母,而亲情不是服务人员能够替代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提出“作为子女赡养人有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精神上抚慰,照顾老年人特殊需求的义务”。周剑等调查研究表明,老年人希望服务人员做饭时不要做得太多,最好每顿饭都吃完,用水时,水龙头不要开得太大,避免浪费。另一方面,老年人要求服务人员具有较好的“保健学知识、心理学知识、营养学知识及厨艺”,由此可见,老年人对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尤为重视。为更好地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充分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发展对策如下:①加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培训学校建设。学校应根据市场需求,招生时男女比例就按1∶5录取,课程设置要涉及康复、心理、医学、营养、护理、家政、社会工作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培养相关方面的专业人才,只有这样才能打造一支职业道德水平较高、业务技能较强、服务水平让老年人满意的队伍。②适时掌握社区老年人情况。针对社区老年人年龄结构、性别情况,有计划地调整服务人员结构,充分满足不同年龄老年人的服务需求,提升居家养老的服务质量。③加快居家养老服务评估体系建设,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居家养老服务评估体系建设是推进居家养老服务质量提升的必要保障,这对于资源的合理配置,老年人养老服务的平等具有重要意义。

4参考文献

[1]廖鸿冰,李斌.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理性选择〔J〕.求索,2014;34(7):19-23.

[2]张忆雄,马佳,桂莹,等.不同地区社区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3):1334-6.

[3]周元鹏,张抚秀.上海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背景、需求趋势及其思考〔J〕.人口与发展,2012;18(2):82-90.

[4]陈友华.社会变迁与老年文化重构〔J〕.人口与发展,2013;19(5):78-88.

[5]杨志超.精神赡养法律化与制度完善〔J〕.理论导刊,2013;35(6):96-8.

第7篇:居家养老服务内容范文

通过调研,走访,对老小区养老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老小区主要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了4点建议。目的是唤起有关政府部门的重视,加快老小区养老工作的改善进度;养老工作只要有政府的支持,及社区工作人员辛勤的工作,居家养老的明天会更加完善和美好。

关键词:老小区,养老,对策

当前,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巨大挑战。早在1999年,我国即已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并且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

一、老小区的概念界定

经过调查与分析,“老小区”的概念特征应该界定为:一个是“老”;一个是“小区”。“老”主要体现在:一是坐落老城区;二是建成时间比较早(一般应是在2001年以前建造的);三是老年居民比例较高。“老小区”的概念比较模糊,为便于分析比较,即把在2001年以前建造的一个社区居委会管辖的范围认定为一个“老小区”。

目前,我市市区的老小区中,老年人占总人口的平均比例达16.83%,相当于六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有近90%的老小区没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相应的居家养老服务平台。

二、老小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主要方式

目前没有居家养老服务平台的老小区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开展为老服务:

1、对于特别困难的老人,各社区均实行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财政出资雇佣人员(主要为公益性岗位)或委托能够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企业派员工进行服务,服务项目主要包括家政服务和日常起居。

2、对那些独居、高龄但又没有列入政府购买服务对象的重点老人对象,各社区大多通过志愿者(义工)实施帮扶服务。如通过认亲养老、邻里守望、义工结对等方式,对空巢(独居)或病残的高龄老人进行结对帮扶,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安全巡视、健康保健、权益维护等服务。这些助老志愿者队伍(义工)组织已经成为为老年人服务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老小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推进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3、某些社区依托社区和周边的老年活动室、老年活动中心等相关社会公共服务资源,定期或不定期地为社区老年人提供量血压、健康讲座、心理疏导等方面服务。一些办得较好且已形成长效服务机制的社区效果很好,定期服务日大多门庭若市,业已成为社区老年人的老年之家。媒体对此也时有报道。

4、有些社区通过举办各类文体活动,向老年人提供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方面的服务,提高了老年人的居家养老生活质量。

5、少数社区依托小区内外邻近的养老服务机构、家政服务公司、爱心企业等资源,通过委托或认养的方式向老人们提供一些居家养老服务。

6、少数社区借用邻近社区居家B老服务中心的幅射功能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服务内容主要是送餐。

调查显示,自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以来, 我市市区的各社区对老小区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给予了重视与关注,老小区的居家养老服务基本落到实处。各区在老小区的居家养老服务的设施、内容和方式上动足了脑筋,想尽了办法,也摸索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与办法。

三、老小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调查显示,没有服务平台的老小区的居家养老服务,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硬件紧缺。可用于居家养老服务的基础设施十分匮乏,甚至是几乎没有。主要包括居家养老服务场地、老年人活动场地以及一些必要的服务设施等。有些老小区甚至连休息的座椅或能让老年人休憩的凉亭等必要设施都无法提供。

2、资金短缺。目前建有居家养老服务平台的社区,市、区两级财政根据他们上报的项目或多或少都在给予一定的支持。但对这些没有任何服务平台的老小区,因为没有项目和平台,其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反而得不到资金上的支持。

3、力量不足。老小区的建筑年份久远,配套基础设施滞后破旧、老年居民相对集中,这是往往只能依赖社区从软件服务建设上下功夫。而社区承担的工作范围宽泛具体、任务琐碎繁重、人手相对紧缺,仅靠社区工作人员直接投入到居家养老服务之中,虽然倾注热情,最终服务质量和效果都未能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的实际需求。

四、对策建议

本着“巩固深化、全面惠及、”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理念,为加快、推进我市老小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特别是市区目前没有服务平台的老小区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政府要逐步解决老小区基础设施差的问题

建立一个居家养老服务的硬件平台是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最现实的基础。确实,老小区的为老服务硬件设施差的现状是有很多因素的,短时间很难解决好。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硬件设施已经成为老小区开展为老服务最迫切的要求和最基础的前提。对此,一些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建议,通过统筹兼顾、整合资源,加快老小区为老服务设施建设。比如,将资源空置的小学、闲置的土地或厂房等改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此,建议各区政府或各街道组织力量,摸清各辖区特别是老小区范围内的公共土地或房产资源的底数及目前用途,通过挖潜改造,争取将部分原利用效率较低,甚至是空置的公建设施,通过资源优化和置换,让老小区居家养老服务实现“有场所可服务、有设施可服务”,以逐步改善和提高老小区老年人居家养老的条件与质量。

2、市、区两级财政对老小区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要予以必要的投入与倾斜

在考虑居家养老服务经费安排时,争取列出一部分专门用于老小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支出。根据大多数老小区就是有钱也没场地改善硬件的现状,建议目前财政投入主要在软件建设上予以倾斜,特别是加大对老小区为老服务志愿者(义工)队伍的培育与激励力度,不断巩固壮大老小区居家养老服务志愿者(义工)队伍,并通过志愿者(义工)队伍的服务,去弥补现阶段硬件设施没法改善所带来的服务真空与不足。

3、老小区社区居委会要在软件建设上下功夫

针对老小区一时难以解决场地、资金短缺的现状,各老小区社区居委会要特别重视社区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尤其是做好那些可以利用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资源的协调工作,使社会资源尽可能充分整合和利用起来,为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渠道。要积极动员社会力量,更多地参与到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中来,进一步扩大服务对象、拓展服务内容、提升服务功能,尽可能地逐步满足老年人的各种服务需求,使这些老小区的居家老人也能享受到及时、便捷、价廉、质优的规范化服务。

4、街道要组织协调有关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对相邻的老小区开展覆射服务

要加强对有关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组织协调,要求在做好本小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基础上,尽力将居家养老各项服务就近就地覆盖、辐射到邻近没有服务平台的老小区,实现资源共享、功能互补,使没有服务平台的老小区的老人也能享受到居家养老的各项服务。

第8篇:居家养老服务内容范文

关键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西安市

中图分类号: TU2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我国1999年开始全面步入老龄化社会,目前是全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西安市2000年进入老年城市行列,至2009年底,60岁以上的老人已达125.6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4.99%,老龄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值,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1][[1]白宁.浅析西安城市老年养老模式及居住环境体系[J].建筑与文化,2011,(9):98-99.]。综合我国国情,居家养老是最适合发展的养老模式。因为居家养老的老人大部分时间都在社区,所以社区完善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体系,以满足老人日常需求是迫切需求解决的问题。

笔者以西安市首批试点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法,问卷和访谈法,对社区内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现状进行调查。

1西安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调研

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现状调查

太乙路铁一局社区

社区基本情况

中铁一局社区位于太乙路南段,属于单位型社区,辖区面积0.89平方公里。社区常住居民人口1864户、5101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为1185位,老人所占总人口比例为20.6%。

服务站现状

社区有居家养老服务站一处,与社区居委会合建,除老年餐桌由曾用办公用房改建而成,其他设施位于居委会楼内。居委会楼位于铁一局家属院内,目前办公面积共计270平方米。社区2008年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主要为老人提供老年餐桌、送餐服务、上门帮扶。老年餐桌可容纳12人就餐,同时还可以提供送餐上门服务。社区为老人开展丰富的娱乐活动,其中包括合唱团、舞蹈队、及金婚庆典等。居委会楼共两层,其中为居家养老服务设置的建筑面积共计90平方米,一楼设有心理咨询室、爱心超市以及部分办公用房,二楼设有老年活动室及图书室,老年餐桌建筑面积60平方米。

席王汽配社区

社区基本情况

社区位于纺织城纺一路东段,社区为综合型社区,辖区面积20平方公里,辖有居民4902户,14142人。60岁以上老人占人口总数的26.32%

服务站现状

社区2009年3月成立了“春意居家养老服务站”,位于西安宇通汽车配件厂家属院内。服务站成立于2008年,建筑面积500平方米,为民办非企业单位。现接受服务老人253位,有自理老人,借助老人及介护老人。最大年龄93岁。服务人员22人,全部为政府出资的公益性岗位。服务站共两层,一层设有内设有60平米的餐厅,60平米的康复训练室,60平米的多功能活动室,心理咨询室,2间休息室;二层设有活动室,会议室和2间休息室。休息室共有15张床位,为社区老人日间休息提供场所。同时服务站各类康复器材34件,有电脑两台、音响两套,可满足老人康复训练、文化娱乐、读书看报等需求。

老年人需求及满意度调查

社区老人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实际发放问卷90份,有效问卷80份。问卷以70岁以上老人为主,其中60岁以下老人占总人数的2%,61-65岁老人占总人数的8%,66-70岁老人占总人数的8%,71-75岁老人占总人数的28%,76-80岁老人占总人数的32%,8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数的22%。

老人对服务设施的满意度

将老人对目前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的了解情况分为没听过,听过、没去过,去过三类,其中听过但没去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的占总人数的38%,没听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的占总人数的48%,去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的占总人数的14%。说明虽然同在一个社区,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以及服务半径有限,许多老人都并未享受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老人对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的需求调查

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需求最为重要的主要为娱乐活动设施,主要包括室外活动场地和室,这两类需求分别占总人数的76%和44%。其次是对医疗卫生设施的需求,主要表现在对卫生服务中心和综合医院的需求上,分别占总人数的56%和28%。再次是老年人对生活服务设施的需求,主要表现在对日常生活必须活动所需要的设施上,包括就餐、洗浴以及理发。对小饭桌需求的老年人占总人数的32%,对日间托老所及居家养老服务点的需求各占总人数的18%。最后是老年人对文化设施的需求,主要包括书报阅览和老年大学,分别占总人数的32%和10%。

2西安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存在的问题

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西安市虽在09年提出了发展居家养老服务,通过调研西安市试点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情况发现,到目前为止,西安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的配置体系较为单一,仅仅一个居家养老服务站就包含了各类服务设施。同时设施服务半径太大,缺乏组团级设施的设置,并不方便老人的使用,对各类居家养老设施并没有进行划分。同时没有确定合理的服务设施规模,造成大多数设施内容配置不完善,而部分设施却重复建设的局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未真正形成。

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

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服务半径过大

社区服务设施目前的规划服务半径有些在1000米以上,超过了老人步行的极限距离。而根据走访发现服务设施的实际服务半径在300~700米之间,这也基本符合老人步行的适宜距离。

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分布不均匀

目前走访的试点社区只有一个居家养老服务站,分布于社区其中一个驻地单位内,而其它小区内基本没有服务设施或仅有一个活动室,使社区内老人不能公平的享用居家养老服务设施。

居家养老服务设施选址存在问题

西安市社区服务设施大多还是结合社区居委会布置于社区中心,对老年人突况的处理上存在着许多隐患。同时老人对服务站的选择要求希望能在社区中较安静的位置,以及能拥有充足的阳光,但服务站的设置基本上没有考虑老人的需求。

未考虑无障碍设计

服务站多数为多层,但都未设电梯,有的楼梯甚至很陡、踏面较小,大多数服务站楼梯都没有设扶手。在服务站内,高差、台阶也是很普遍的,容易使老人发生磕碰。

3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对策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体系

根据设施服务内容及老人的生理特征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分为三个等级,社区级、小区级和居住组团级设居家养老设施。其中老年活动中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年日间照料中心、老年医疗康复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大学、居家养老服务共建单位设在社区级,居家养老服务站设在小区级;老年活动室、老年餐桌设置在居住组团级。

规划设计对策

设施布局

设施布局一般要考虑到老人使用的便利性以及所有老人都能公平的享受设施带来的服务和老人的需求。

服务半径

根据老人步行舒适的出行距离、老人出行活动圈分布、设施运营成本、服务设施设置的最小人口、老人使用服务设施的频率以及设施的纵向配置体系,对设施的服务半径进行设定。

4结语

西安市现存在有许多老社区,老龄化水平很高,同时老人收入又不是很高的地区,对老人和老人的家庭来说,完全靠家庭养老是很困难的事。这样的社区就更加应该完善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解决老人的医、食、生活照料、娱乐、学习等方面的问题,一方面为家庭减轻养老负担,同时又能使老人能够健康快乐的度过晚年。

参考文献:

第9篇:居家养老服务内容范文

一、河北省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

截至2012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占总人口的14.3%,预计在2013年将突破2亿,2034年突破4亿,2054年突破4.72亿。河北省自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年人口的增速每年在3%左右,截至2010年3月已达989万,占到全省总人口的14%。按照这种发展趋势,据预测,到2015年,河北省老年人口将达1100万、约占总人口的15.5%;到2020年将达1300万、约占总人口的17%;到2030年将达到1676万,约占总人口的21%,接近中度老龄化社会;到2050年将达到1676万,约占总人口的25%,全省将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因此,中高龄老年人的赡养问题将成为未来河北省所面临的主要经济和社会问题。将会严重影响河北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家庭历来是养老的主要载体,家庭养老是中国传统养老模式。因此,在大力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模式的养老服务体系中,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整个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非常重要的养老载体和依托,将承担近 96%的养老服务任务,也是支撑整个养老服务体系承上启下的重要支点。据有关调查显示,九成以上的老人依然会选择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这主要是因为我国是传统的伦理道德主张,子女赡养和孝敬父母被视为“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事。老年人一般都乐意生活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另一方面,在“养儿防老”观念根深蒂固的中国,家庭养老观念自然居于主流地位。因此,家庭依然是老年人安度晚年的最佳处所。但随着家庭小型化且分散化趋势的加剧以及年轻人生活方式的转变,家庭照顾面临越来越大的困难和不足,家庭养老功能不足弊端日益凸显,而面对庞大的老年群体对居家养老服务日趋强烈的需求,如何让更多老人幸福地实现居家养老就成为了养老模式的一大难题。近些年来,伴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社区服务产生并蓬勃发展。社区意识深入到千家万户,社区服务具有福利性、群众性、服务性和地缘性等特点。如果能充分利用社区服务网络及相关资源,通过强化和拓展社区老年福利服务,解决养老问题,将是突破性的进展。社区居家养老实现了家庭养老和社区照顾的最佳结合。为此,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应运而生,它对于大多数老年人是一种更为理想的养老模式选择。

社区居家养老是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为载体,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通过科学的组织管理,向社区的老年人提供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它将一部分养老功能从家庭向社会转移,是一种社会化的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仍以家庭供养和自养为主,在居住方式上仍是居住在自己家里,与家庭养老相似,符合老年人的居家需求;同时又可以享受社区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等全方位专业服务。可以说,社区居家养老吸收了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优点和可操作性,使老年人在自己熟悉的家庭环境和社区环境中安度晚年,迎合了老年人的心理,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安全感,是一种备受推崇的养老模式,有着一定的优越性。中国《九大城市老年人状况抽样调查》表明,城市老年人一年中经常在住地附近活动的占50.1%,在家门口活动的占65.8%,经常在市内活动的占15.6%,经常离开本市去外地活动的仅占1.4%。由此可见,退休后老年人的主要生活空间是其所居住的社区。而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可让老年人仍生活在他们熟悉的社区中,不割裂老年人原有的社会关系网络,有利于老年人保持愉快的精神和良好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社区居家养老能大大减轻家庭的养老负担,改善老年人的护理条件,进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此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具有投入低、成本低和收费低廉的特点,这既能减轻政府养老的经济负担,同时也能减轻家庭子女养老的经济负担。有统计表明,设置一个养老床位的费用相当于为1500位老年人在社区提供居家养老的费用。

三、河北省社区养老模式初探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0年8月发出《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强调要加强社区建设,依托社区发展老年服务业,进一步完善社区为老年人服务的功能。2006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全国老龄委的《关于加强基层老龄工作的意见》,为促进社区发展为老服务提供了基础性建议。民政部表示,到2015年,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将基本覆盖我国100%的城市社区和50%以上的农村社区,我国将基本建立起形式多样、方便适用、广泛覆盖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网络。河北省民政厅和河北省财政厅于2012年了《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和《河北省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制定加快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出,从2012年起,利用四年时间,在全省初步建立起政府宏观管理和扶持,街道、居委会兴办,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使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不断充实,服务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到2015年在全省每个街道办事处建设一所示范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80%的城市社区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并规划到“十二五”末,全省千名老年人的机构养老床位数达到30张以上,其中社会养老机构床位数所占比重达到50%以上;90%的老年人实现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实现社区养老,3%的老年人实现机构养老。对此,我省许多城市在这方面也积极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2012年,我省逐步推进居家养老呼叫服务网络建设,年内新增13万“一键通”用户。2010年,河北省按照政府主导、社会组织主办、企业运作的模式,开展了以“12349”民政服务热线为主的多种模式的居家养老呼叫服务网络建设(“一键通”),到去年底,“一键通”已覆盖全省172个县(市、区),入网老人达到37万多人,服务加盟商3万多个,老人们足不出户就能及时、方便地享受到医疗急救、家政服务、商品配送、生活照料等多方面服务,成为依托城乡社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新路径。2013年7月15日,张家口市桥东区正式启动了政府购买养老服务项目,以居家养老服务为基础,以日间照料站服务模式做补充,逐步实现养老服务由被动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这种新颖的居家养老方式一经推出,便受到很多老年人的关注和欢迎。石家庄市研究通过《石家庄市 2011至2015年养老服务业发展规划》,指出,到2015年底,每个街道要建成一家集日托照料、居家养老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网络要覆盖全市所有的城镇社区和农村。

四、完善河北省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新路径

如前所述,虽然我省在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规划部署和积极落实,但总的来说,社区居家养老在我省还刚刚起步,处于试点阶段,普及度还不高,也没有成熟的经验模式可以借鉴,同时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意识也相对滞后,还存在一定问题。譬如:资金严重短缺;普遍认识缺位;服务内容单一;服务队伍有待加强;运行机制不畅。等问题。尤其是养老服务人员素质问题今年来备受诟病。在我国省,养老服务人员有两类:一类是带薪服务人员,另一类是不带薪的志愿者。带薪服务人员多为中年人,专业素质不高且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缺乏老年护理知识。志愿者多为短期或兼职人员,不能成为养老服务队伍的中坚力量。因此,未来应结合我省具体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推进完善。

首先,政府应继续在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建设中发挥主导力量,特别是养老发展规划、扶持政策、财政资助、协调监管等方面。在规划上,要立足当前,谋划长远,避免盲目发展和重复建设;在财政投入上,要加大力度,发挥政府财政投入作用:加大对养老服务资金投入和补贴力度。在养老机构资金缺口上,需要政府予以大力支持,给予一次性建设补贴。一是加强养老服务的基础设施投入。省级财政配套的同时要扩大福彩公益金对城乡居家养老服务的投入比例,扩宽资金渠道。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入社会资金对居家养老服务的投入,放宽准入政策并在税收等问题上给予一定的照顾。二是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和工作经费的投入。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新途径,并加大政府购买服务的力度,各级政府财政部门要把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重点帮扶,适度普惠,以为困难老人提供低偿、无偿服务为突破口,由政府承担起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主渠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