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模具车间主任工作总结范文

模具车间主任工作总结精选(九篇)

模具车间主任工作总结

第1篇:模具车间主任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轨道车辆制造;信息化;项目管理

0引言

当今是知识的时代,也是轨道车辆制造迅速发展的时代。德国正在提出并实践工业4.0的概念,我国提出了2025年工业发展规划,移动信息化互联网经济在全球的兴盛日益显著,这意味着,一切旧的秩序和规则正在被颠覆和重构,打乱布局意味着风险,也孕育着机遇。而项目管理信息化对轨道车辆制造项目,打破企业原有的、习惯的、按部就班的模式具有关键性的作用,这个项目管理信息化模式比以往的模式决策更准,行动更快,效果更好,可形成对轨道车辆制造更有效的管理模式。通过信息化项目管理,可整合轨道车辆制造项目管理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管理、技术文件及实践经验,重视显性和隐性项目知识的管理,呈现和轨道项目相关的信息知识、技术诀窍、智力资本、专业技能。

1轨道车辆制造企业中的项目信息化管理核心

构建轨道车辆制造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台,围绕服务用户的宗旨,统一企业战略和企业项目之间的关系。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台在轨道车辆制造项目中具有指挥和统领全局的作用,其具有指导性、发展性和计划性的特点,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台与企业品牌战略相辅相成。项目管理者通过项目信息化管理,将利用有限的资源,运用项目管理的方法、工具和理论,以及企业战略规划的指导思想,对轨道车辆制造项目全部过程进行有效管理。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台直接指向产品增值的制造环节,在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台上实现管理流程持续优化,管理方法的标准化,实现轨道车辆制造项目流程的高效率、高效益。

2轨道车辆制造项目信息化管理整体框架

轨道车辆制造项目信息化管理整体框架,包括轨道车辆制造业务需求与系统IT需求。业务需求包括项目平台主门户管理、个人中心管理、项目主业务链管理、部门业务链管理、时间管理、范围管理、成本管理、文档管理、问题管理、风险管理以及变更管理等项目管理功能;市场投标期间市场信息管理、客户信息管理、合同信息管理、驻外机构信息管理以及部门日常任务管理。IT需求包括用户管理、权限管理、流程管理等基础平台功能。

3轨道车辆制造企业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搭建

在轨道车辆制造企业中,搭建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台主要分为3大部分。

3.1平台主门户管理

平台主门户管理包括行业动态、业主动态、通知通报、项目在世界地图上的分布、项目信息、公司简介、部门职责、组织机构图、大事记以及联系方式等。平台门户定期更新轨道车辆制造项目第一手资讯、政策、商机和技术,最专业的价值传递。关注高速铁路、普铁、城轨、城际、高速磁浮以及有轨电车,以轨道车辆制造项目执行状态展示(第一时间得到执行项目的进度、成本、质量、风险和交付物的状态)为核心,业主动态为导向,通知通报为项目管控工具,打造轨道车辆制造项目展示及管理平台。

3.2单项目管理

单项目管理中项目管理分为两类:投标项目和正在执行项目。每个项目中包括项目基本信息、计划管理、业务管理、风险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保密管理、文档管理、资源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以及干系人管理。以PMI项目管理为指导思想,构建轨道车辆制造单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台。

第一,项目基本信息包含项目概况(客户名称、出口地区、出口国家、运营路线、主要技术参数、编组数、公司名称、招标时间、中标时间、签约时间、立项时间、厂内是否立项和合同是否生效)、合同信息(合同编号、买方、卖方、业务类别、签约时间、合同交车时间、合同保质期结束时间和首列车上线运营时间)。单项目项目组织机构图,展示单项目进度、成本、风险、交付物以及质量等,方便项目管理者对单项目整体状况进行跟踪。

第二,根据项目整合管理原理,搭建项目信息化管理计划编辑器。计划编辑器是计划管理的核心功能,计划编辑器具体功能模块包括项目总体执行计划、项目主计划、各个项目专业子计划。相关人员通过计划编辑器,编辑各种计划任务。计划任务包含基线时间、计划时间、实际时间、工期、责任人、里程碑、交付物、重要节点、质量门、回款节点、合同移交物以及三人小组管理,通过红、黄、蓝、绿预警灯判断任务完成情况,留存计划版本,下发计划任务,实现项目重要信息资源共享。市场部前期主计划移交至项目部,实现项目部与市场部主计划无缝对接,整体控制项目进展。计划编辑器可实现轨道车辆制造项目业务链标准化,轨道车辆制造项目业务链包括市场培育阶段S1、市场筛选阶段S2、市场销售阶段S3、本地化建厂阶段L1、项目准备阶段P1、研发设计阶段P2、采购执行阶段P3、工艺准备阶段P4、生产制造阶段P5、现场验收阶段P6、售后服务阶段P7以及项目收尾阶段P8,明确各个阶段里程碑、交付物、重要节点和回款节点,编制各个阶段流程、规范及各个阶段文件交付物标准化,将上述各阶段整合在轨道车辆制造信息化项目管理平台中进行管控。基于国际化的项目管理理论,进行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全知识领域的过程动态管控,提升项目的执行效率。在计划编辑器中重点实现在轨道项目生命周期业务链实现工作分解结构:轨道项目管理中范围管理的核心工具为工作分解结构(WBS),对于轨道车辆制造项目同样适用,且意义重大。

轨道车辆制造项目往往具有周期长、投资大、业务跨领域、系统集成性强等特点,是一项综合性的大型项目。在轨道车辆制造项目生命周期中,可将其划分为各个阶段,通过轨道车辆制造项目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将每项工作任务分解到最底层工作包,所有的工作分解任务涵盖轨道车辆制造项目各项业务,使各个阶段工作任务一目了然,清晰可见。当所有工作任务分解完成后,为每项工作任务进行编码,编码完成后,实行滚动式规划各个工作任务的逻辑关系,并依据历史经验将各个工作任务分配假设的平均工期(无法假设的工期,暂定使用项目管理中的80小时工作原则),实现轨道车辆制造项目管理标准化、规范化、透明化。在项目生命周期各个阶段中设置关键点,这些关键点主要分为质量门、里程碑、重要节点,其中,质量门为项目生命周期阶段的硬性指标,过质量门需要交付一定的成果,如果质量门没有通过,则意味着无法进行下一阶段的任务工作;里程碑和重要节点,可方便轨道车辆制造项目管理者对重要事件的管控,以及整体进度上的宏观管控。对每项工作任务分解指定唯一的责任团队,此责任团队负责在执行工作任务的同时,进行问题、风险的累积,最终形成问题库、风险库,使在轨道车辆制造其他项目执行时,可以借鉴原来发生过的问题、风险及相应的应对措施。计划编辑器工作分解结构能够体现轨道车辆制造项目的特性及计划的特点,分工明确,工作标准清晰,工作接口清晰,可搭建系统内部及系统之间高效、协同的项目管理信息化工作平台。

计划编辑器的作用是,实现轨道项目各个管理工作的互相协调,并在相互矛盾、相互竞争的项目资源中寻找最佳平衡点,如,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结合点;研发、设计、工艺、采购和质量等专业之间的结合点;负责人与负责人的结合点;工序与工序的结合点。轨道车辆制造项目管理最薄弱之处就是这些结合点。搭建项目信息化管理计划编辑器,可实现在互相竞争的轨道项目各个子计划之间的整合,即时间、范围、质量、成本等计划的整合;实现轨道车辆制造项目中各个项目专业经理、业主、承包商、高层领导等主要干系人业务上的整合,通过计划编辑器实时与项目主要干系人进行主动、全面、及时的沟通,了解他们对轨道车辆制造项目的需求,通过标准、细致的协调管理,达到干系人需求之间的平衡;实现轨道项目所需要各个专业之间的整合,如设计、工艺、采购的整合;实现轨道车辆制造项目项目管理工作与技术工作之间的整合。计划编辑器以整合管理为主,强调各部门、专业分工负责,完成各自范围内的工作,并实时监控计划的关键路径,自动统计整体项目拖延时间,为项目按时按期完成提供重要保障。计划编辑器作为正式的项目管理计划工作授权系统,指导和管理轨道车辆制造项目各类计划的执行。

第三,搭建轨道车辆制造项目各个业务管理模块,整合各个专业平台进展状况,包括项目周例会、月进度报告总结、专题会议纪要;设计特殊工程及试验模块,是设计部门项目工作进展情况,包括周进度报告、月进度报告、会议纪要、重量控制报告和试验进度报告;工艺、生产、发运模块,是工艺部门项目工作进展情况,包括周进度报告、月进度报告、会议纪要、模型车发运方案和正式车发运方案;采购管理模块,是采购部门项目工作进展情况,包括周进度报告、月进度报告、会议纪要、三人小组管理、开口项管理和采购合同管理。通过轨道车辆制造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台业务管理,收集各个系统项目工作的总结和评价,建立收集渠道。

第四,根据轨道车辆制造项目管理的特点,结合计划编辑器功能,搭建轨道车辆制造变更控制系统及配置控制系统。变更控制系统通过计划编辑器,编制变更控制计划,收集各个专业干系人变更请求。在轨道车辆制造项目管理过程中,任何干系人都可以提出变更请求,通过信息化变更控制系统,第一时间记录变更请求,并记录变更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变更,变更可能会产生哪些后果,这些变更请求会在第一时间送达项目经理在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台中的个人工作中心,项目经理审查所有的变更请求后,根据变更请求的紧急程度和重要性,通过项目管理信息化平台,征求主要干系人对变更的意见,根据这些意见召开变更控制会议,评审变更对整个项目的影响,对于有严重影响的变更,在变更控制系统中由变更控制委员会、项目发起人、公司高层领导进行审批。变革请求在变更控制系统获得批准后,变更控制系统会通过计划编辑器第一时间将变更影响通知到各个专业干系人,各个专业干系人收到变更批准后,及时执行变更,项目经理通过变更控制系统,跟踪、监控变更的执行情况。轨道车辆制造项目变更控制系统包括所需文档,审批层次、监控程序,是正式书面控制程序的集合。配置控制系统记录轨道车辆制造产品功能重要技术参数的变更,在系统中主要有4个方面的功能:识别和记录轨道车辆制造项目重要功能技术参数;跟踪、监控这些参数,控制重要参数的变更,记录变更影响;按照已变更的参数执行轨道车辆制造项目,报告参数实际情况;审计所有的参数变更,轨道车辆制造产品发挥特定的功能。变更控制系统和配置控制系统是轨道车辆制造项目信息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轨道车辆制造项目管理能否成功的决定因素之一。

第五,搭建风险管理模块。在计划编辑器实现轨道车辆制造项目业务链标准化后,将风险管理模块与轨道车辆制造项目标准业务链相结合,对轨道车辆制造项目管理全生命周期或阶段进行整体规划,根据项目范围说明书、WBS、WBS词典规划风险管理范围,确认全生命周期每个阶段工作包可能产生的风险是什么。通过与计划编辑器结合,重点管理轨道车辆制造项目的范围风险、进度风险、成本风险、质量风险、结构风险、重量风险、协调风险以及业主变更风险。在计划编辑器中的轨道车辆制造项目标准业务链各个阶段中,将上述风险与各个阶段工作任务分解、一一对应关联,并单独建立风险分析模块,主要采用改进的CRM(持续风险管理)模型,内容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计划、风险应对、风险有效性跟踪、风险控制以及风险再评估。同时,在模块中建立轨道车辆制造项目管理风险库,规定风险评价基准、风险的角色与职责、风险模版、风险描述格式、风险术语和决策者所需级别,总结已发生轨道车辆制造的车辆制造项目风险,总结风险发生的规律,建立信息化风险管理模型,汇总风险触发条件及风险应对措施。利用计划编辑器自动发任务的特性,第一时间将风险清单发至风险相关干系人,使干系人全面了解项目风险。建立轨道车辆制造项目风险管理应对、跟踪、控制模块,通过此模块,降低轨道车辆制造项目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后果产生的影响,认清风险发生的主体,对轨道车辆制造项目风险进行跟踪,评估项目风险发生时应对措施的有效性。实现风险管控专人负责,对风险监控信息进行反馈,风险管理者要有能力判断风险是否已经解除并重新识别新风险。最终获得轨道车辆制造项目干系人对风险管理的持续支持和参与。

第六,建立质量管理模块。在模块中定义质量要求和标准,通过计划编辑器编写质量管理计划、过程改进计划。将质量管理计划、过程改进计划任务下发到各个干系人的个人中心,各个干系人在系统上完成检查具体轨道车辆制造项目管理工作、项目可交付物是否符合相关质量标准,并在模块中记录检查结果及质量持续改进的方法。在质量管理模块中设置质量审计模块,规定质量审计的程序、方法、内容,定期对轨道车辆制造项目进行独立、结构化的审核,从而实现轨道车辆制造项目质量的持续改进。

第七,搭建成本管理模块,根据计划编辑器中的主轨道项目管理计划、子轨道项目管理计划的进度活动,估算进度活动的成本,按主轨道项目管理计划中的重要节点,汇总各个进度活动的成本,各个重要节点成本再逐层向上汇总,形成成本基准。在成本管理模块中,由公司各个部门定义科目,并将科目名称统一,由专家或高层定义应急储备,当所有成本归集后,由公司高层定义管理储备,最终形成项目预算。在轨道车辆制造项目执行过程中,成本管理模块将定期比较预算与实际发生的成本,形成挣值分析线,项目管理人员通过挣值分析线,分析成本偏差,再通过计划编辑器中主轨道项目管理计划,找到造成成本偏差的节点,如果成本偏差较小,直接在成本管理模块中记录成本偏差信息;如果成本偏差较大,通过变更控制系统,正式提出变更请求。

第八,搭建知识管理模块,以计划编辑器中轨道车辆制造项目业务链为核心,以质量门、里程碑、重要节点为节点,对轨道车辆制造项目业务链中的输出物分阶段进行统计,统计每个阶段相应节点交付物是否提交、验收、批复,统计相应阶段交付物提交的交付率、验收率、批复率,在知识管理模块中形成阶段性的报表。在知识管理模块统计单项目下所有的文档、经验教训、总结、会议纪要、进度报告和项目启动,或收尾相关资料、工作绩效报告等重要文档信息,并将这些文档与轨道车辆制造项目业务链中12个阶段相关联。将单项目下各种资源整合为动态的知识管理体系,并在轨道车辆制造项目管理内部形成影响力,以促进项目管理知识的创新。

3.3搭建个人中心及子部门管理模块

个人中心模块包括项目任务接收、日常工作任务接收、文档任务接收、审批任务接收、要到期各项任务通知提醒和任务负责人通知提醒,方便项目管理人员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通过日常任务模块,按照计划管理模式,有计划发放部门日常任务,通过红、黄、蓝、绿灯判断任务状态,从源头改善部门日常计划管理,实现各项任务的及时下发,监控任务执行情况。

4结语

轨道车辆制造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台,在轨道车辆制造项目管理方面的作用显著,将项目管理中的工具和方法应用在信息化中,可提高轨道车辆制造项目管理团队的工作效率,最终提高整个轨道车辆制造项目的核心竞争力,对轨道车辆制造项目发展提供一条崭新的发展路径。

主要参考文献

[1]田志刚.你的知识需要管理[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3][美]科兹纳.项目管理:计划、进度和控制的系统方法[M].第10版.杨爱华,王丽珍,石一辰,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4]陈启俊.工程项目风险分析与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5]吴国芳,邓冰.安全软件的持续风险管理模型(CRM)[J].计算机时代,2004(11).

[6]李建平,王书平,宋娟,等.现代项目进度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7]于松伟.项目管理服务(PM)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实践及意义[J].都市快轨交通,2003(6).

[8][美]托马斯•伯特尔斯.六西格玛领导手册[M].白金版.张彦玲,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

第2篇:模具车间主任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车辆段 任务量 检修及运用设施 总平面布置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4-008-02

1 概述

车辆段的总平面布置与建设投资、建成后的运营成本及环境保护等密切相关,涉及到车辆检修及运用设施的分布、性质及规模、段址选择、检修工艺的确定、检修库组合的布置、辅助生产房屋及生活设施建立、管线综合和远期预留发展变化等多方面内容。它在整个车辆段工艺设计中占有很重要的主导地位。尽管目前的地铁设计规范从不同角度已对总平面布置提出了各种要求,但由于在具体的设计中遇到的问题不尽相同,侧重点也不一致。故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具体情况,把地铁设计规范与设计内容有机结合,以期获得在技术、经济等方面均切实可行的优化方案。现以笔者参与的重庆轨道交通六号线大竹林车辆段设计为例,简单阐述车辆段总平面布置的体会。

2 车辆检修及运用设施的分布、性质及规模

2.1任务量

根据六号线全线(含支线)列车运营交路及地铁设计规范中规定的车辆检修主要指标,且根据支线检修任务量由六号线车辆基地承担、远期配属列车停放及周月检由支线停车场承担的原则,六号线车辆基地所需承担的总检修及运用任务量详见表1。

2.2检修及运用设施的分布、性质及规模

影响车辆检修及运用设施分布、性质及规模的因素很多,包括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列车运营交路、需承担的任务量、用地条件及业主意图等,但最重要的还是功能需求。一般厂、架修段可多线共享,每条线当线路长度超过20km时,可根据需要设置1处定修车辆段及1处辅助停车场。

轨道交通六号线情况较为特殊,线路全长超过60km。为提供运营效率,根据行车检算,需考虑3处车辆基地存放车辆以满足发车需要。按重庆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由五号线设置的中梁山修理厂完成全网车辆的厂修,所以本工程不再考虑车辆厂修设施。一般厂修与架修综合统一考虑,如果建设时序可行,中梁山车辆修理厂车辆送修路径畅通,则六号线车辆基地可不考虑架修作业。但由于线网规划中关于中粱山车辆修理厂形成B型车架修能力的时间尚未确定,因此大竹林车辆段按架修段考虑。

全线定修能力远期需要3列位,如果全由大竹林车辆段承担,则全线3处车辆基地形成一段二场布局,该种布局方式检修设备利用率高、节省投资,但不便于运营调度,车辆运用效率较低。如果由大竹林车辆段承担全线架修任务及部分定、临修任务,另一处车辆基地承担部分定、临修任务,则全线3处车辆基地形成二段一场布局,该种布局方式虽然检修设备分散、投资稍高,但有利于运营及提高车辆运用效率。

为方便运营、提高车辆运用效率,且结合业主意见,最终六号线3处车辆基地按二段一场布局。大竹林车辆段承担全线架修作业,并与龙风溪车辆段共同承担全线的定修作业;长生停车场不承担车辆高级修任务,定位为停车场。

3 车辆段的总平面布置

3.1段址概况及线群布置

车辆段的线群根据其生产需要和所担负的任务范围一般包括:连接线、停放及列检线、月检线、检修线(含定、临修线及架修线)、辅助作业线(含外皮清洗线、吹扫线及不落轮镟线)、试验线(含静态调试线及动态调试线)、辅助线(含牵出线、材料装卸线及回转线)等。尽管随着车辆段的规模、性质不同,段内线群的数量、种类有所不同,但它们的布置与走向都集中反映了车辆在段内的检修、运用整备工艺流程。一般要求车辆在检修及运用整备中,在段内走行尽量短、作业顺畅,尽量避免作业间的交叉干扰;线群布置合理紧凑,做到尽可能的铺轨最短,道岔最少。除满足上述要求外,线群的布置还应结合用地范围、段址的地形地貌和周围环境,尽量减少段内土石方的工程量,以节省工程投资。

大竹林车辆段地形为丘陵地带,植被覆盖较为茂密,地形高差大,有高山深沟,最高高程为370m,沟底最低高程为240m,目前该区域部分为荒地,部分为庄稼地,另有少量民房。

从地质、地貌看,该段地形、地质较复杂,总平面布置上有一定的困难。根据已确定的检修、运用整备设备规模,结合地形,先后作了多个设计方案。以其中的推荐方案为例:

运用整备线群与检修线群整体呈横列顺向尽端式段型布置。将车辆停放线与列检线合设,每条线按二列位布置(前为列检,后为停车),共平行设置15条(并预留3条)停车列检线组成停车列检棚;周月检线按每线l列位布置,共平行布置3条周月检线,并与1条静调线组成周月检、静调库;停车列检棚与周月检、静调库构成车辆段的运用、整备部分。定修线同临修线合设为定、临修库,架修库内平行布置2条架修线(并预留1条),架修库旁还平行设置1线吹扫库;该3部分构成车辆段的检修部分。洗车线采用双牵出线形式与出入段线并行设置,镟轮线设于停车列检棚内,动态调试线充分利用地形条件,布置于规划地块最长边。

该方案具有的主要优点主要包括:(1)运用库顺向布置,列车入库条件好,收发车作业在咽喉无交叉。(2)检修后列车上试车线不切割咽喉区。(33主要建筑避开高挖方、高填方处,工程量小。

3.2运用整备及检修工艺的确定

运用整备及检修工艺直接影响运用库、检修库的组合形式,而运用库、检修库的组合形式是影响车辆段总平面布置的最主要因素。

运用库一股由停车列检棚和周月检库合设。结合大竹林车辆段段形及所需要停放列车的数量,每条停车列检线按能满足2列车停放设计,其中前半部分设置柱式检查坑,以满足列检需要,后半部分仅考虑停车,线间距全部按列检线间距4.8m设置。周月检线按1列位设计,每条线设置柱式检查坑,另考虑到月检作业需要,列车单侧设有双层作业平台。

检修库承担本线配属车辆的架修、定修、临修等任务,由架修库、定临修库、吹扫库、检修区、辅助生产区及检修库边跨等组成。架修库内设置2条架修线,每条线上设能同时架起半列地铁车辆的固定式架车机组,每条架修线长度能满足库内半列列车的分解架车并全部推出转向架。架修作业前,考虑在吹扫库内完成车辆解编作业,以半列车辆形式入架修库。架修库内设置2台16/3.2t起重机,走行轨顶标高10.2m。定修线与临修线合设为定、临修库,其中临修线上设置移动式架车机,长度能满足同时架起整列地铁车辆并推出部分需更换转向架。定修线上设置柱式检查坑,临修线因为考虑到移动式架车机作业需要,设置壁式检查坑。定、临修库内设置10/3.2t、5t起重机各1台,轨顶标高为7.8m。架修库与定、临修库中间区域设置辅助生产区,承担架修及定、临修互换的空

调、受电弓、电子仪表、门窗座椅等部件的检修工作。检修库的端部设置电机、转向架检修区,负责架修及部分临修更换的电机、转向架的拆卸、吹扫、清洗、检修、试验及组装工作,该区通过股道与架修线及临修线连接。

3.3总平面布置中的其它影响因素

车辆段的总平面布置还应根据行车资料,控制车辆段近期设计规模、预留远期发展条件。作为六号线第l处车辆基地,受到全线初期需要的列车停放能力及用地的控制,大竹林车辆段没有太多条件供远期发展,仅在停车列检棚内预留3条停车列检线及架修库内预留1条架修线。笔者参与设计的六号线另2处车辆基地,由于六号线全线运营所预留的远期及远景发展条件,在总平面布置时,就需要充分考虑近、远期工程的分步实施。在实际设计中,总平面布置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是千变万化的。对各种因素既要考虑全面,也要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抓住重点,兼顾其它。大竹林车辆段在完成总平面布置时,还充分研究和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

(1)考虑到车辆段运用库及部分辅助房屋的上盖开发,部分停车列检线及周月检线线间距、辅助房屋位置都是结合物业开发柱网确定的。

(2)办公、生活房屋集中,与检修、运转整备房屋分开;检修、运转整备部分又做到带电区和非带电区分开设置,提高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充分考虑各种管网在车辆段内的走向,污水处理站尽量靠近污水集中区,并能很好地排入市政管网,变电所尽量靠近大负荷用电区,房屋与房屋之间、构筑物与道路之间等考虑了管沟、电缆及架空线路等管线的敷设条件。

4 结论

车辆段的总平面布置是车辆段工艺设计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包括车辆段规模的确定、段内检修线群的布置、段内生产房屋的平面布置,是后续设计的基础。作为车辆段设计中的总体专业,要最优化地完成车辆段总平面的布置,工艺设计人员除了熟悉本专业的技术要求和内容外,还必须对站场、线路、建筑、结构、动力照明、给排水等多专业的设计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其目的是为了在设计时能够全面的考虑问题,有利于加强专业之间的协调合作。比如:在考虑停车列检线布置时,多长间距需设柱子,股道与柱间间距需要多少,都需要结合结构来考虑,即使某一处股道间距设置不合理,都可能会牵扯到对整个平面布置的改动。此外,在确定车辆段内辅助生产、生活办公房屋位置时,也需要了解相关专业房屋的功能,以及段内各房屋间的相互联系。为了最优化地完成车辆段的总平面布置,除了本专业的努力之外,其它专业的配合、协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车辆段的总平面布置也是对工艺设计者综合能力的考验。

参考文献:

[1]GB50157-2003,地铁设计规范[M].

[2]缪东.论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的设置规模和建设方式[J].铁道工程学报,2005.

第3篇:模具车间主任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工学结合;教学项目;教学设计;运输管理实务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1-0140-03

工学结合的项目化课程教学,需要将整个课程的学习内容设计为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不同教学项目,通过教学做一体化使学生掌握课程的教学目标。每个具体教学项目的设计,从项目的来源到项目的评价都将影响整个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能力目标的实现。笔者以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运输管理实务》课程中的“处理整车货物运输业务”教学项目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1教学项目的来源、描述和地位

1.1教学项目的来源

“处理整车货物运输业务”教学项目源于真实的工程项目或来自职业岗位现场,由校企合作共同完成。教师通过物流企业调研,获得原始资料,涉及了整车货物、零担货物、特种货物等多种运输形式的操作流程和规范。教学项目来源于运输职业领域的一项工作内容――整车货物运输业务的一系列工作,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该教学项目结合运输领域整车货物运输业务处理过程,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对企业真实工作项目进行改造。

1.2教学项目的描述

教师根据企业原始调研资料,与企业专家共同研讨,设计一个整车货物运输业务处理的模拟工作情景,学生根据工作情境,分组完成货物的整个运输业务处理过程,具体工作任务包括:签订一份整车货物运输合同(要求合同中载明运输责任的划分和纠纷处理的办法)、填写货物运单和物品清单、审核运单、计算运费、填写货票、设计整车运输方案(包括运输路线、运输工具、装车方案、卸车方案等)、记录该批整车货物运输的业务处理过程并编制整车运输业务处理报告。

1.3教学项目在课程中的地位

该教学项目是针对《运输管理实务》中“处理整车运输业务”这一学习任务而设计的,为了让学生具备处理整车运输业务的能力,设计了“A公司收到整车运输业务的订单,并要求学生根据订单的具体情况完成整个运输流程”这样一个具体的教学项目。设置教学项目要考虑到前后教学内容的衔接,见表1。

表1处理整车运输业务―教学项目地位

序号工作内容(能力和岗位等级)根据工作内容转化的学习任务教学项目

1运输总体情况调研

(认知能力,初学者)(1)建立运输管理总体框架某大型上市运输公司综合管理部门运输管理总体情况调研(运输管理认知)

2运输具体业务操作(操作能力,能手)(2)处理整车货物运输业务某公司为客户办理整车货物运输业务(一种运输方式,运输业务比较简单,没有特殊要求)

(3)处理零担货物运输业务某公司为客户办理零担货物运输业务(一种运输方式,运输业务比较复杂,没有特殊要求)

(4)处理特种货物运输业务某公司为客户办理特种货物运输业务(运输业务复杂,有特殊要求)

(5)处理多式联运业务某公司为客户办理多式联运业务(多种运输方式,运输业务复杂)续表

序号工作内容(能力和岗位等级)根据工作内容转化的学习任务教学项目

3运输决策与规划(决策与设计能力,专家)(6)设计综合运输方案参与某大型集团运输外包业务投标――设计综合运输方案,撰写投标书(多种运输方式,业务很复杂,需要进行决策和规划)

上述教学项目的设计按照从简单的综合任务到复杂的综合任务进行排序,形成循环上升的逻辑结构,遵循了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

2设计教学项目考虑的因素

在设计具体的教学项目时,首先要考虑四个要素:第一,学生基础(学生是否具备完整本教学项目的能力)。第二,学习目标(通过教学项目的学习,学生是否能够达到该学习任务设定的能力目标)。第三,知识含量(教学项目是否能够涵盖实际工作中需要涉及的理论知识)。第四,开放程度(教学项目本身是否具有开放性,能够体现学生成果的差异性,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3项目的教学过程设计

项目的教学过程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基础为学生从程序上搭建从起点到终点(学习目标)的梯子,引导学生自己攀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思考采取适合学生的引导方法给学生搭阶梯。在进行教学过程设计时应该遵循以下基本思路:

第一,注意教学组织形式的转换。多进行教学组织形式的转换,帮助学生逐渐适应项目学习,避免整堂课讲和整堂课做的局面,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变换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二,教学流程符合工作流程。“获取任务(信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总结”这一流程是我们日常工作中的普适性工作流程。因此为了让学生熟悉普适性工作流程,帮助其成为一种工作习惯,我们在设计教学流程时也参照了普适性的工作流程进行设计。

第三,分配好“做、讲、交流、反思”的比重。为了保证项目教学的知识融入,在教学过程设计中,时间比例大致为学生做占20%、教师讲占40%、学生交流占20%、学生反思占20%。随着学习任务复杂性的增加和学生经验的增加,该比例会根据学生情况做适当调整。

本项目教学流程设计请参见“4.1学习工作页的设计方案”。

4为学生自主完成教学项目准备的学习资料

工学结合课程的最大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要协助学生分解任务,为学生设计学习资料,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完成项目任务。为学生设计的学习资料有:一是PPT,是给学生上课的视觉资料;二是项目指导书,是给学生上课的动手的阅读资料和学习工作页资料;三是习题集,是给学生课下的练习资料;四是教材,是学生的理论知识资料;五是根据教学项目实际提供的其他参考资料。

其中,学习工作页是项目指导书最重要的部分,为学生进一步分解任务,引导学生将理论和操作融入到一起。学习工作页的设计方案和设计思路是项目教学过程设计的可视化体现。

4.1学习工作页的设计方案

表2学习工作页的设计方案

教学内容和步骤学生活动设计设计的工作页

1.学生获知项目任务,完成分组,制订项目计划倾听分小组制订计划目标验证与拓展项目背景资料任务计划表单目标验证与拓展(步骤一)问题单

2.学生获取整车货物运输业务处理所需要的相关知识倾听调研资讯分小组讨论目标验证与拓展知识点问题单目标验证与拓展(步骤二)问题单

3.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整车货物运输业务处理分小组讨论签订运输合同画出整车运输流程图填写运单和物品清单计算运费填写货票设计运输方案目标验证与拓展运输合同样本运单样本物品清单样本货票样本目标验证与拓展(步骤三)问题单续表

4.项目汇报与评价倾听小组汇报组建评价组内评价互相检查目标验证与拓展团队项目评价表个人项目评价表教师教学效果评价表通用能力评价表目标验证与拓展(步骤四)问题单

5.学生听取教师总结及对重点内容的补充讲解倾听总结知识框架撰写个人项目总结报告编写小组项目总结报告编制整车货物运输业务处理报告目标验证与拓展个人项目总结报告模板小组项目总结报告模板业务处理报告要求目标验证与拓展(步骤五)问题单

4.2学习工作页设计的思路

任务布置阶段:通过项目背景介绍导入新课,引导学生了解项目内容、要解决的问题并制订完成任务的计划。为学生设计计划类工作页,指导分组,制订项目计划。

知识点输入阶段:设计听讲类工作页(如知识点问题单),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点是什么,利用多种信息渠道收集相关知识信息和所需资料,进行知识点的加工整理,填写相应的知识点问题单。

项目实施阶段:设计操作类工作页,如运单、物品清单、货票等单据样本及运费核算的基本信息等,以帮助学生完成整车货物运输业务处理项目的实施。

检查交流阶段:设计检查类工作页,以帮助学生认真思考,找出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大家一起检查交流。

评价阶段:设计信息反馈和评价类工作页。组织学生进行组间评价、组内评价、师生互评。

反思阶段:设计总结报告类工作页,如个人项目总结报告模板、小组项目总结报告模板、个人业务处理报告要求等。此类工作页旨在帮助学生总结本项目的知识点,并引申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学习,做到举一反三,将理论进一步巩固和升华。

5教学项目的学习评价

5.1本项目的评价方案

本教学项目的评价包含组间评价、组内评价、教师评价及通用能力评价。

第一步:团队项目总成绩=组间评价分数×30%+教师评价分数×70%

结合小组项目汇报情况,进行不同小组间互相评价(组间评价分数);教师根据小组的项目汇报情况、小组学习过程及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教师评价分数)。

第二步:个人项目学习成绩=团队总成绩×个人贡献系数×40%+个人业务处理报告成绩×60%

个人贡献系数(0~100%)根据个人自我评价表,通过小组讨论确定,分为A、B、C三档,要求强制分布为小组总人数的20%、50%、30%的比例确定。个人业务处理报告成绩由教师直接评定。

第三步:通用能力评价成绩=自我评价×50%+教师评价×50%

第四步:个人项目总成绩=个人项目学习成绩×80%+通用能力评价成绩×20%

5.2本项目评价的原则

教学项目评价考虑了以下原则:考核内容结合课程目标、考核引入行业或企业考核标准、项目的评价主体多样化、项目的评价对象可视化、项目考核方法过程化,综合考核学生业务执行能力与理论学习效果。

6结论

工学结合教学项目设计遵循了学生的学习和认知规律,源于实际中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遵循“复杂的实际工作过程―相对简单的项目学习过程―通过反思、总结、提升、拓展―具备处理复杂工作过程的能力”的原则,在项目任务书中设计具体项目实施环节,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有能力、有计划、逐步完成项目任务。最后设计可视化的成果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86-87.

[2]欧盟Asia-Link项目“关于课程开发的课程设计”课题组.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5-27.

第4篇:模具车间主任工作总结范文

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企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高新技术不断涌现,因此技工学校必须不断改革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培养出一批适合社会需要的技能人才。笔者在《模具制造工艺》课程的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受到了学生们的普遍欢迎。现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应用任务教学法作一些探讨。

1 任务教学法的内涵和特点

任务驱动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帮助下,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以预先设计好的项目任务为中心,通过积极主动应用教学资源,进行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在完成限定“任务”的过程中实现知识、技能建构的一种教学模式和方法。这是一种素质教育指导思想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形成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基于探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的一种模式。其显著特点是:以发展学生能力为主,把教师的功能定位在“促进学生学习,引导学生成功”上。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是围绕着一个个任务来完成。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有机地进行学习。它要求师生改变传统的观念和角色,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和教师在教学中的组织、引导、控制、咨询作用,将学生认为枯燥的知识转变为生动的学习内容,有利于真正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独立意识和协作精神。

2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组织实施

2.1 认真分析教材、精心设计任务

实施这种教学法的前提是要精心设计好一个个“任务”。教师要根据课程特点、教学目标和学生具体情况进行任务设计。先将课程总目标分解为若干个小项目目标,再将小项目细化分解为若干个易为学生接受的“任务”,每个任务隐含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他们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既有一定的典型性,又凸显项目的完整性,符合前后知识的连贯性。任务要包括必要的理论知识,设计技巧和操作技能,还要难易适度有层次感有挑战性,使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就感,并且还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创新空间。

例如,在《模具制造工艺》的教学中,笔者就将相关课程重新整合,以项目任务驱动为主线,将相关知识有机地串接起来,分为五个大项目,即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铣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模具制造基础、数控加工工艺与技能训练等。每一个大项目又分解为若干个子项目,每个子项目又分解为若干个“任务”,教学内容就隐含在这一个个“任务”之中。

2.2 巧妙提出任务,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任务设计好后,关键是要认真组织实践。通常,笔者在上第一节课时就采用多媒体仿真等手段创作情景进行模具制造项目导入,介绍大项目、子项目和各个任务之间的联系及逻辑结构,使学生整体地了解,认识和把握教学目标及学习方法。教师每次上课都巧妙地提出任务,指导学生合作学习探索,努力完成任务。学生合作学习通常都分组进行,设学习小组长、记录员,有学习计划,各组员都承担相应的“小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协作探索和解决有关问题。

例如,在车工工艺这个项目教学中,笔者就细分出车床安全操作规程、刀具刃磨、尺寸测量与精度训练、车削工艺制定等子项目,分别进行合作学习。尺寸测量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我们首先给同学们讲了游标卡尺、万能角度尺、外径千分尺、内径百分表的应用。通过学习,同学们能够熟练掌握这几种测量工具的使用,同时对工业生产中的精度概念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尺寸精度训练遵循先粗后精的原则,公差范围从0.3、0.2、0.1到0.03逐渐缩小,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同学们都能熟练地掌握量具的使用和刻度盘的精细操作。作为模具制造技工,给你一个零件图,应能根据图纸制定出合理经济的工艺,并且加工出合格的零件。为此,我找了一些零件图,从易到难分门别类让同学们练习。通过学习,同学们制定工艺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例如:同轴度是车工加工中经常出现的一个技术要求,同轴度低,我们可以采取一夹或者一夹一顶的方式来加工,同轴度要求高的零件,我们还可以采取前后顶拨盘拨或是中心架跟刀架等方式来加工,这样很容易达到同轴度的要求。另外我们还要考虑零件的刚度、长度,来制定出合理的工艺,以达到加工出合格零件的目的。通过车工工艺课的学习,理论得到了验证,操作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

2.3 注意反馈调控,抓好总结评价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抓好反馈调控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纠正,保证教学进程有序地进行。笔者采取的主要措施有:(1)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并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问题;(2)在任务大约完成到中途的时候,挑选出一批完成得较好和较差的同学作品让大家进行初评,讲述在任务完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等等;(3)在任务接近完成时,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进行交流和评议,取长补短,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相互研究的合作精神;(4)课后通过学生提交的报告和作品检查其学习情况做好总结评价。在总结评价中,除了关注学生掌握的知识水平和作品最终结果外,还应关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项目任务完成情况综合测评主要考核各个项目的成果及综合训练项目的成果,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技巧。

3 实施效果及体会

第5篇:模具车间主任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目标导向 责任制 教学模式 考核 成效

一、背景

当前,各类职业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专业技术类课程均不同程度地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2000年之后,各大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力度逐渐加大,其中专业技术课程的教学先后出现了模块化、项目化、理实一体化、行动导向等主流教学模式或方法。这些教学模式或方法的引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在培养学生学习专业技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这些模式和方法还难以长期刺激或调动教师的工作责任心、工作热情及成就感,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提高但还不够,另外对教师及学生的评价考核很难操作,执行教学标准和培养目标会打折扣。

为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学校在上述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基础上,在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实践中推行了目标导向、责任制教学模式改革试点工作。改革从2012年9月开始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以汽车维修专业高级工在校最后一学年的教学为例进行介绍。

二、目标导向、责任制教学模式概述

目标导向、责任制教学模式是指根据行业、专业要求及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等提出相应目标,根据目标及师资条件,对教学任务实行承包制,对教学过程实施监控,对教学结果进行考核评价,根据考核评价的结果进行奖惩。

1.目标设定

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行业、专业的特点及企业的适用性,也要考虑教学培养过程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若目标定得过高、繁杂,会给教学带来困难且目标无法实现。设定目标看似简单,但要设定一个可以实施、便于操作又满足要求的目标就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及条件。

目标导向、责任制教学模式的目标是学生经过一学年的学习和训练能通过相应的考核。实践考核分整车和故障诊断:整车考核要求对整车进行彻底拆卸分解(除自动变速器外,其他部件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清洗检修、装配调试、保养试车、排除故障(指作业过程发生的故障)、检验路试,最后交车给考评人员进行整车性能检验和路试,即交给学生一辆能正常运行的整车经过上述作业环节后还能正常运行(也称考核交钥匙工程);故障诊断要求学生至少要排除20个随机设置的故障。达到上述考核要求的学生才算合格,具体过程见下文中的考核评价表。

2.责任承包

由1名教师承包20名左右学生的教学,在一学年内完成上述设定的所有教学内容,考核时要求70%以上的学生达到上述设定的目标。由1名教师负责整车所有项目的教学与由多名教师分别负责教学相比,其最大的优点是:如果所培养的学生达不到目标,则教师无法推卸责任,若达到了目标,该教师也能获得很大的成就感,这样安排可以激发教师的潜能,促使他全力以赴完成教学工作。

3.过程实施

(1)教学人员安排。因资源不足,根据实训场所、设施设备条件、师资情况将94名学生分成3个教学班,每个教学班由1名教师承包。分教学班时,打破了原来的行政管理班级概念,实行教师、学生相互选择及统筹安排相结合的措施,教改一班有39名学生、教改二班有31名学生、教改三班有24名学生。

(2)教学资源配置。因条件所限,教改一班配备了6辆帕萨特,实训室面积约400平方米;教改二班配备了5辆桑塔纳,实训室面积约250平方米;教改三班配备了2辆丰田卡罗拉,实训室面积约200平方米。另外三个教学班分别配置了相应的零部件、耗材,以及配套的设施、仪器、工具等。

(3)教学过程与监控。目标导向、责任制教学模式对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过程等不做要求,只强调目标,教什么、如何教、按什么顺序教、采用什么方法教全由承包教师自己决定,教学管理只要求作业安全且按企业规范进行。这样大大降低了教学管理、协调、检查、监督等工作量,教师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优势。因为有了目标和责任,实际执行过程远远好于其他教学班组,教师、学生、主动利用课余时间、晚自习及节假日等在实训室学习和训练。

4.考核评价

考核评价对这一教学模式能否取得好的效果有重要作用,它能促使教师认真负责完成教学目标,也能迫使学生认真学习达到目标。

目标导向、责任制教学模式的考核评价见下表。

表 目标导向、责任制教学模式考核评价表

考核项目 理论考试 过程评价 整车考核 故障排除

考核内容

(规定教学考核车型) 汽车构造、保养、维修、检测、故障诊断等 学习态度、纪律、操作规范、安全等8大项 拆卸分解、清洗检修、装配调试、保养试车、故障排除、检验路试 对应车型随机设置的机械和电路故障

考评人员与考核形式

(实行考教分离) 由系部其他专业教师组卷和阅卷。共1500道主客观题,按5个方面内容分别组卷考试,每门课100分,60分及格,各门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由教师及学生考核小组共同执行。每天填报一张综合考核表,每周进行一次汇总并反馈给学生本人、班主任、教学监督管理人员 由企业人员和其他专业教师执行。2位学生一组,给一辆能正常运行的整车,在一周内经过上述作业环节后交车能正常运行得60分,路试、检验结果及规范等加0至40分。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连续作业,因作业时间长,考评人员一般把握两个关键点,中期看是否彻底分解,最后验车 由企业人员和其他专业教师执行。2位学生一组,在16小时内排除20个故障得60分,每增加一个再加5分,100分

封顶。作业过程不计分,但有安全等问题倒扣分

考核时间与地点 整车考核与故障排除总考核时间从5月初至6月底,在相应实训室进行;理论考试在5月底进行;过程评价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完成

合格判定与补考 理论每门课得60分为合格,没有通过者在6月中旬、下旬给两次补考机会,若还有未通过者按学院教学管理规定执行;过程评价分优、良、中、差四个等级,记入学生操行等级评定中,同时提供给企业作为选人、用人的依据;整车考核必须保证交车时车能正常运行才算合格(此项作为基本条件),若不合格继续学习和训练,在全部考核结束后给一次补考机会,若还未通过可选择留校重修或按学院教学管理规定执行;故障排除在规定时间内至少解决20个故障才算合格,不合格等全部考核结束后给一次补考机会,若还不合格按学院教学管理规定执行

5.奖惩措施

为了推行教改,保证教改成效并长期坚持,笔者学院针对教改项目修改调整了教师奖金分配方案以及教学管理规定。

(1)教师基础奖。以一名教师带20个学生为标准,承包这个标准改革班的教师按1:1.1的课时比例发放课酬金,每增加或减少4名学生课时比例提高或降低0.1的系数,少于3人时课时系数不作调整。

(2)教师目标奖。学生考核合格率以70%为标准,应合格学生人数为授课实际人数×70%,每多培养1名合格的学生奖励1500元,每少培养1名合格的学生扣1200元。合格是指5门理论考试、整车考核、故障排除全部通过,在考核评价中提及的补考合格也算。

(3)对学生的奖惩。合格的学生可以升入预备技师层次继续学习,若放弃这个机会可优先推荐到好的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不合格的学生不安排实习单位,但可以选择留校重修(重修的学生可随时申请补考,最多给两次机会),或降一个职业资格等级毕业,或按学院教学管理规定一年后来参加毕业前的补考。任课教师有权拒绝继续教育教学过程评价特别差的学生,拒绝学生的比例在10%以内,被拒绝的学生可以选择转到其他教学班组,若没有教师接受,根据学生表现情况给予留级或退学处理。

三、教改实施条件、成本、师资、可行性分析

1.实施条件

相对合理的配置最好是1个教学班(按20名学生计算)配1名教师,配同一系列的车型5至6辆以及相应的零部件、耗材、配套的设施、仪器、工具等,实训室面积300平方米左右。

2.实施成本

与项目化、模块化教学模式对比,主要在整车购置、耗材、教师报酬等方面成本发生了变化,其他配置基本相似。

(1)整车配置可高可低、可新可旧,成本自己可以掌控。笔者学校共13辆车用于三个教改班教学,其中2辆全新丰田卡罗拉、6辆旧帕萨特、5辆旧桑塔纳,总价约53万元。如果按项目或模块式教学配置实训台架,按4个台架抵一辆整车的教学功能,每个台架按2万元计,总价反而更高。

(2)维修耗材要比项目或模块式教学模式高,但教学使用的耗材也是可控的。三个教学班执行一年的教改也只用了1.3万元的耗材,与学生交的实训材料费基本持平(150×94=14100元)。

(3)教师报酬与项目或模块式教学对比(按师生比1:20、合格率70%、每课时津贴50元、一年共640课时计算),一年给1位教师要多支出3200元,若其他不变,合格率为100%时要多支出12200元,合格率为50%时要少支出2800元。教改引起的多支出只是表面现象,如果不采取目标导向、责任制教学模式,又要使学生达到同样的培养质量,正常需要三个学期的时间。因为这个模式激励迫使教师、学生主动利用了业余时间、晚自习及双休日等在实训室学习和训练,这样如果按教师年收入8万元计算,学校可省36800元。排除培养质量因素,按标准配置计算,教改一年,学校给教师的支出省了10.72万元,若考虑质量因素,学校将可少支出28.11万元。

3.师资水平

教改对师资水平要求比较高,按惯性思维来看,目前似乎没有几位教师具备这样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其实对教师的要求远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笔者学校在教改之前只有一位教师具备这样的专业业务能力,另两位教师一位是大学毕业来校工作三年、一位才工作一年,可以说他们当时还不具备这个能力。为了推行教改,在暑假期间,以老带新的方式让两位年轻教师进行了学习和训练,虽然他们已经有很大提高,但还没有把握和信心,后来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边教边学,他们自己成长了,学生也教出来了。所以从我们改革的经验来看,教师的能力弹性很大,只要给他们目标和机会,并鼓励和支持,他们就能快速成长并担起重任。

4.可行性分析

目标导向、责任制教学模式改革要得到推行,除方向正确、措施得当外,还和硬件条件、教学成本、师资水平、管理制度等主要因素有关。从教改实践及规范要求来看,硬件条件不难满足,教学成本也在可控范围内,尽管显性教学成本可能有微弱增加,但隐性教学成本反而大大降低,师资问题也可通过内部引导培养解决。上面提到的条件和因素,相信各类院校都能不同程度地满足或解决,真正制约改革的关键因素是管理制度和领导的支持。例如学校是否敢打破原有的奖金分配体系,教学管理制度是否可以配套调整,改革遇到阻力后领导是否会积极支持、帮助解决困难、承担责任和风险。如果上述条件或因素能够解决,那么改革一定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改革带来的变化与成效

1.过程变化与成效

目标导向、责任制教改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一致的明确目标,而且该目标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吸引力;教学实行包干制,教师无法推卸责任;考核过硬,学生无法像以前那样滥竽充数、蒙混过关;奖罚分明,与教师荣誉和待遇挂钩,与学生升降和出路相关。这就激励老师认真负责地教、学生认真投入地学。除正常上课外,教师主动在课后、晚上以及节假日带着学生加班加点补课,加班加点没有任何报酬;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异常高涨,主动抢着干活的学生多了。躲在一边懒得动手的学生少了,这样的教学场景从教改开始一直持续到考核结束,整整两个学期。教学过程有这样大的变化是在改革之初没有想到的。

2.结果与成效

笔者学校没有推行目标导向、责任制教学模式改革以前,是将各个项目分配给不同的教师进行教学,实践考核时基本由任课教师自己完成对所教学生的考核,这样教学质量很难掌控,得不到保证。后来推行考教分离,教学还是分项目进行,整车考核时把一辆能正常运行的车给两名学生,经过彻底拆卸分解、清洗检修、装配调试、保养试车、故障排除、检验路试等作业过程最后交车,结果80多位学生中只有2组勉强过关。相反,推行目标导向、责任制教学模式改革后,90多名学生中近80%能完成目标。而且前面80多名学生是由4位教师承担教学,后面94名学生是由3位教师分组承包教学。这个教学改革试验结果验证了一句古话:“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在当今的社会形态、人的思想、管理制度等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之前,采用目标导向、责任制教学模式还是很有必要的。

3.多方评价

(1)企业评价。考核结束后,在专家研讨会上企业代表们的评价是:“你们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能把学生培养到这个水平真不容易。”考核期间,学校分时段邀请了18家汽车维修企业的技术总监或技术员、人力资源经理等来校作为考评员进行考核,现场观摩学生作业,现场选择录用学生。最后90余名学生中,有9人被湖州奔驰4S店录用,7人被博信英菲尼迪4S店录用,4人被宝马4S店录用,6人被百得利奥迪4S店录用,其余大部分学生也被较好的汽车维修企业及4S店现场录取。这样的情景之前是从来不曾出现的。

(2)学生评价。在教学过程中与结束后,分别对学生做了回访,绝大多数学生一致认为这样教学能学到技术。有的学生说:“这一年过得很快、很充实,学到了技术、对汽车维修有了兴趣、有了信心。”有的学生说:“就要这样教、这样学。”也有学生说:“这是我四年以来最快乐、最辛苦、学技术最多的一年。”以前这样评价教学成效的学生很少。

(3)其他评价。省人社厅、教育厅相关领导及工作人员及兄弟院在听了目标导向、责任制教学模式改革介绍之后,很感兴趣并给予充分肯定,同时也提出了一些中肯建议。在赴德“金蓝领”汽车维修专业专家研讨会上,笔者学校对目标导向、责任制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了汇报,相关企业专家、院校教师纷纷肯定了这个教改模式,当时他们咨询最多的是教改成本、实施保障制度问题。省人社厅相关领导听了此项目的介绍后非常感兴趣,希望学校继续把工作做好、做扎实,有可能的话进行总结推广。

第6篇:模具车间主任工作总结范文

XX年8月22日~9月1日,我们带领材料学院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02级1、2、3班的全体学生进行了为期十天的生产实习。 这次我们去长春一汽实习,采用讲座及到工厂进行现场参观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克服了实习时间短,实习经费少的困难,圆满完成了本次实习任务。通过观看汽车冲压件、锻件、铸件、焊接件的制造工艺、热处理工艺、汽车零件的机加工工艺、模具的制造工艺,以及卡车和轿车的装配生产线,使学生们对汽车零件的制造工艺及过程和装配过程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实习管理科周科长采用多媒体做了关于汽车厂的介绍,使同学们了解到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史和一汽人的艰苦创业精神,锻造厂朱老师的讲座,不仅使同学们学习了锻造专业知识,还使学生们对本次实习的重要意义及实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有了理论上的、系统的认识。 通过到锻造厂现场参观,同学们不仅了解了传统的模锻工艺和设备,还了解了一些目前较先进的锻造技术和设备,如电液锤、热镦机,摆辗机,楔横轧,辗环机等。通过参观工具厂锻造车间,同学们目睹了轴类件和圆环件的自由锻工艺,增加了自由锻工艺的知识,同时系统地了解了锻造工艺过程。 通过参观车身厂薄板和厚板车间,使学生们了解到汽车覆盖件和大梁的生产工艺和设备,通过参观车轮厂、吉发配件厂,使同学们了解了冲压新技术如车轮的旋压,同时还了解了在汽车覆盖件批量不大的情况下,采用简易的冲压工艺、设备及模具可大大降低成本,显著提高效益。如焊接结构的拉深模代替铸造结构的拉深模,可大大节省材料,无须铸造用的模型;通用油压机代替双动压力机,可大大降低设备的费用。 通过参观第二铸造厂使同学了解了铸件的生产工艺流程,如发动机缸体的铸造工艺及后续的打磨清理工艺。 通过参观车身厂、吉发配件厂、车轮厂使学生了解了板材零件的焊接方法、工艺及设备,如点焊、co2气体保护焊,埋弧焊。 通过参观工具厂机加车间、三鑫模具厂,使学生了解了锻模和冲模的制造工艺和设备,了解了模具材料和模具结构。 通过参观第二发动机厂、底盘厂,学生们了解了汽车零件的切削加工工艺和自动生产线。 通过参观卡车装配线、一汽大众桥车装配线,使学生对汽车装配流水线有了全面的了解。 我们采用现场参观、讲解和讲座相结合,相互间穿插进行,使学生们能够将感性的认识与相关理论有机地结合,大大提高了实习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通过这次生产实习,学生们不仅对汽车零件的制造工艺及过程有了感性的认识,对下学期的专业学习起到积极作用,而且使他们更加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这将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按照学校关于实习的要求,我们实习队由6名实习教师组成,结构合理,在6名实习教师的积极配合下,顺利地完成了实习期间的各项任务。 这次实习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汽车卡车的生产任务少,与卡车有关的工厂处于半停产状态,因此现场的生产过程看到的很少。为此及时作了调整,(1)工厂有生产任务时,就及时赶到参观;(2)联系有生产任务的较小企业参观,以弥补大厂看不到生产过程的不足。

动物科学学院XX年生产实习总结

生产实习是教学计划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生产实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初步接触生产实际,而且是学生了解社会,培养独立工作能力以及增强事业心,责任感的重要途径。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院02级三个专业共358名同学的生产实习取得了圆满成功。现将本次实习总结如下: —. 认真搞好生产实习的准备工作 生产实习是整个专业教学的重要一环,因此,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对本次实习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1. 联系实习单位 ,仔细安排实习小组

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联系到一个好的实习点实属不易,为此,我们实习指导老师在考察往年实习单位基础上,认真筛选出各方面条件较好的实习单位,以给学生提供一个相对较好的实习场所。此外,在安排实习小组和分配实习成员的过程中,我们在详细了解实习学生和实习单位基本情况的同时,充分考虑实习单位和实习学生个人的要求和意愿,对实习人员和实习小组进行了统筹安排。 2. 宣传动员,提高认识 要想学生在生产实习中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就必须提前使学生对生产实习的目的和意义,纪律与艰辛等有一个充分的思想认识。学院领导也高度重视生产实习,3月15日,我院召开了本年度生产实习动员大会,会上,金升藻书记充分强调了生产实习的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李永龙副书记用十六个字高度概括和强调了实习纪律,要求学生“态度谦虚,甘当学生,吃苦是福,平安圆满”。此次会议提高了学生对生产实习的认识,使学生对生产实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二. 定期检查和监督实习过程

在为期两个月的生产实习中,实习指导老师深入到实习单位指导学生实习,学院领导也对学生实习进行了检查,督促。本次生产实习点较多,且相对分散,各实习单位的技术,管理和经营等各方面情况参差不齐,因此给实习的指导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此,我们密切加强了与实习单位的联系,作到既与实习单位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有是学生在学到专业知识的同时,其基本利益和人格等能得到维护和尊重。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在专业学习上,尤其在生活上均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矛盾,我们指导老师都能及时发现,及时分析解决。 三.认真总结,评出优秀实习小组和个人 实践上艰辛的,然而又是快乐的,有成果的。本次实习,决大部分实习单位的条件比较艰苦,同学们不仅每天干完干好了十几小时的劳动强度很大的体力活,而且还在艰苦的实习劳动中保持了长大学子饱满的精神风貌。我们的大多数学生都能够从容面对各种困难,坚持到底,并从中学到了本领,磨练了意志,升华了人格。因此,在实习过程中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实习小组和优秀个人,有的实习小组在实习过程中与实习的领导和职工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实习结果是出现了挥泪告别的感人场面。有的学生在艰苦的环境下任劳任怨,吃大苦,耐大劳,精神可嘉;有的学生或充分表现出其组织协调能力和协作精神,或身先士卒,发挥出模范带头作用,他们为所在小组实习的顺利完成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为此,对于这些先进的小组和个人,我们在实习总结大会上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表彰。

第7篇:模具车间主任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绩效考核 胜任力模型 指标体系设计 铁路企业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c)-0-02

随着我国铁路行业政企分开步伐的加快,铁路的政策管理和经营性业务已经分别由交通部和中国铁路总公司负责。从一个政企不分的准事业单位转变成为直面市场竞争的企业主体,铁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也将随之发生巨大变化。在传统的铁路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对员工的绩效考核和与之相适应的薪资管理普遍采用的是事业单位惯用的方式,这种绩效考核方式并不能适应企业主体的要求,迫切需要进行改革。

该文借助胜任力模型这一常见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阐述了该模型在铁路企业员工绩效考核体系建立中的流程,并以车站值班员的绩效考核指标建立为例给出了该流程的具体应用。

1 胜任力模型的基本原理

员工个体所具有的胜任特征有很多,但企业所需要的不一定是员工所有的胜任特征,企业会根据岗位的要求以及组织的环境,明确能够保证员工胜任该岗位工作、确保其发挥最大潜能的胜任特征,并以此为标准来对员工进行挑选。这就要运用胜任特征模型分析法提炼出能够对员工的工作有较强预测性的胜任特征,即员工最佳胜任特征能力。一般来说,企业岗位所要求的胜任力特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知识―某一职业领域需要的信息(如某项技术的专业知识);技能―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如英语读写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社会角色―个体对于社会规范的认知与理解(如想成为工作团队中的领导);自我认知―对自己身份的知觉和评价(如认为自己是某一领域的权威);特质―某人所具有的特征或其典型的行为方式(如喜欢冒险);动机―决定外显行为的内在稳定的想法或念头(如想获得权利、喜欢追求

名誉)。

2 利用胜任力模型设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传统方法

2.1 定义绩效标准

绩效标准一般采用工作分析和专家小组讨论的办法来确定。即采用工作分析的各种工具与方法明确工作的具体要求,提炼出鉴别工作优秀的员工与工作一般的员工的标准。专家小组讨论则是由优秀的领导者、人力资源管理层和研究人员组成的专家小组,就此岗位的任务、责任和绩效标准以及期望优秀领导表现的胜任特征行为和特点进行讨论,得出最终的结论。企业应根据自身的规模、目标、资源等条件选择合适的绩效标准定义方法。

2.2 选取分析效标样本

根据岗位要求,在从事该岗位工作的员工中,分别从绩效优秀和绩效普通的员工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员工进行调查。

2.3 获取样本有关胜任特征的数据资料

可采用行为时间访谈法来获取样本有关胜任特征的数据资料,行为事件访谈法是一种开放式的行为回顾式调查技术,类似于绩效考核中的关键事件法。它要求被访谈者列出他们在管理工作中发生的关键事例,包括成功事件、不成功事件或负面事件各三项,并且让被访者详尽地描述整个事件的起因、过程、结果、时间、相关人物、涉及的范围以及影响层面等。同时也要求被访者描述自己当时的想法或感想,例如是什么原因使被访者产生类似的想法以及被访者是如何去达成自己的目标等,在行为事件访谈结束时最好让被访谈者自己总结一下事件成功或不成功的原因。

2.4 建立胜任特征模型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在分析数据信息(访谈结果编码、调查问卷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胜任特征模型。通过行为访谈报告提炼胜任特征,对行为事件访谈报告进行内容分析,记录各种胜任特征在报告中出现的频次。然后对优秀组和普通组的要素指标发生频次和相关的程度统计指标进行比较,找出两组的共性与差异特征。根据不同的主题进行特征归类,并根据频次的集中程度,估计各类特征组的权重,由此建立起一个绩效评价指标

体系。

3 胜任力模型的动态改进

在传统的胜任力模型中,分析的起点是绩效标准的提出,这种先验的绩效标准主要用于选择后续流程中的优秀和一般员工选择,问题在于,作为起点的绩效标准选择,无法摆脱主观判断的窠臼,使用这种绩效标准来判别员工是否优秀,再通过两类员工甄别和筛选胜任特征,未免有循环论证之嫌。

要解决传统胜任力模型的和先验标准和循环论证问题,一个可行的解决办法是采取反复迭代的绩效标准筛选步骤,具体做法是,依照传统胜任力模型选择一组绩效考核指标,将该组指标作为评价标准选择优秀员工和一般员工,再通过对优秀员工和一般员工的访谈和行为调查获取胜任特征,并据此修正前面得到的绩效标准和考核指标,再将修正过的绩效指标作为筛选标准重复进行以上步骤,直到员工筛选标准与调查得出的绩效标准基本实现一致,整个过程终止。

4 铁路企业应用动态改进胜任力模型建立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案例研究

4.1 车站值班员岗位的主要工作职责

车站值班员岗位是铁路企业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岗位,铁路行车调度工作实行分级管理,实施集中统一指挥的原则。

第8篇:模具车间主任工作总结范文

模具车间在公司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经车间全体共同努力,共制作模具 194 套,产值近700万元。今年,公司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完善制度,严抓管理,对员工进行了竞争上岗,干部、员工在思想观念上有了很大提高。车间全体员工真抓实干,圆满完成了生产订单。现将全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完善制度建设,夯实基础管理

1:认真落实领导要求,改进考核方法,实行相关部门人员互评,使绩效考核上了一个新台阶。

结合公司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为加强考评的公正公平,实行了各相关工序相互考评的办法,每个人得分的多少,让大家进行评议。工作干的好不好,让大家说了算。这样使每个人都增强了危机感,提高了责任心。

2:加强模具评审,特别是对每套模具结构由多名设计、钳工班长、生产部参与,对复杂的加工工艺进行细化,最大限度减少失误发生。

1: 在模具设计结构时,生产、设计对结构多人评审,对加工、使用等各个方面进行详细考虑,极大减少了加工失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经验少的设计人员的失误,也使设计的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在试模现场对模具进行问题分析,能准确找到问题的根源,减少了试模次数,降低了成本。增强了员工的凝聚力。提高了员工参与积极性。

2:对生产领料严格控制,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有效的控制了多领、冒领现象,提高了员工责任心,降低了成本。

3:强化纪律,注重现场管理。

在混乱的生产现场下,做不出高质量的产品。在管理中,对车间卫生区进行划分,提出明确要求,每天检查,将其结果和奖金挂钩。这样保证了干净、有序的工作现场。

二:及时组织设计、钳工对试模后的模具问题进行分析讨论,选择最好的改模方案,为钳工精细化提供保障。及时处理客户及注塑部的模具维修,维护工作,全年累积为注塑车间修模达300多次,为注塑车间完成订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三:作为基层管理人员,在做好生产安排的同时,平时大部分时间在生产车间,及时处理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顺畅生产提供了必要条件。通过积累实践经验,对解决问题能做出正确决策,保证了模具质量。

车间围绕“提质、降耗、增效”的工作方针,在质量管理方面主要做了:

1:通过不定期组织学习操作规范,对一些好的方法及时推广,不断提升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术水平。

2、本着“设备是基础”的原则,加强设备维护保养,确保在用设备完好,以高效的设备保障在线产品质量。今年请了专业的维修公司对对沙迪克火花机,线切割进行了维修,缓解的公司购买新设备的压力。

3:利用新购置的小钻床,严格控制能钻、铰的顶针孔、挂台,决不允许用线切割、火花机加工。有效地降低了成本。

4、加强精加工自检,每天、每个人对自己完成的工作进行检测,并在图纸上做好记录,提高了员工责任心,减少了失误发生。

四:加强车间安全管理工作,强化职工安全意识

根据“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方针,强化职工安全意识。在多次班长会、全体会上,重点强调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通过以上工作的开展,全年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职工的安全意识、操作技能、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普遍提高和增强。

工作中的不足:

2014年,虽然能及时完成各项工作,但也存在很多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由于个人能力有限,未能全面贯彻领导的管理意图,以后应不断了解、领会、接受、运用先进的管理制度及管理理念。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企业管理能力,以便更好的开展工作。

二:管理力度小,不能大刀阔斧的改革创新,对每套模具技术性问题关注过多。以后应将精力重点放在定政策,找方法上。

三:个别模具效果不理想,比如松下盖子模具,虽然对钳工班、工序安排了水平较高的员工进行操作,也费了大量精力,最后也没有达到客户要求。有些客户也提出了一些意见。今后要严格要求,详细评审,发挥出公司最高技术水平。

四:生产过程中还有不少地方在节能降耗中可以挖潜,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下一步的打算:

一:积极贯彻公司方针政策,落实好公司领导要求,学习、落实各项技术规范、加强培训,提升车间的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

二:认真推行绩效考核,不断改进,使考核公正公平,起到增强员工危机感、提高员工积极性、增强员工凝聚力的作用,实行“能者上,庸者下”的优胜劣汰制度。

三:细化管理。完善生产工艺,改进加工方法,对能利用车、铣、钻等粗加工设备的,不准使用精加工设备加工,进一步降低成本。

四:注重内部培养人才,积极学习外界先进的设计方法及加工工艺,打造一只技术过硬,凝聚力强的队伍。

第9篇:模具车间主任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校企合作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背景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和汽车保有量的显著增加,社会亟须大量高技能汽车维修和管理人才。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是学院重点建设专业之一,近年来,南通市及周边汽车后市场进一步壮大,同时企业对汽车鉴定评估、保险理赔、业务接待、销售等人员的需求逐年增加,根据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状况,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应聘上述岗位,并且以往在检修岗位的毕业生部分也转向上述岗位。因此在专业建设过程中,我们根据岗位对人才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提出了培养既掌握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核心能力,又能胜任汽车运用与服务行业不同岗位的一专多能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目标。在近些年的建设过程中,我们根据企业发展、岗位变化、社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修订教学计划,改革教学方式,将企业的人员、技术、设备、场所、管理等要素融入专业建设与课程教学中,将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紧密结合,逐步形成了以企业要素渗透专业建设,以职业素养贯穿教学改革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较好成效。

2改革的措施与创新

2.1借鉴国外职业教育先进理念与模式,建立适合地区需求的专业教学标准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瞄准国际职教标准,学习借鉴国外的职教模式,与南通市汽车维修服务龙头企业合作,结合国内汽车专业和汽修行业的具体实际,共同制定专业标准。近几年汽车专业先后派遣多名教师赴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等国家进修和考察,学习当地的汽车专业职业教育模式和方法,并消化吸收。与南通市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南通市文峰汽车集团公司、江苏太平洋汽车集团等专家合作,吸纳企业培训体系内容,结合本专业已有的基础,制定出汽车专业教学标准,包括职业能力分析、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要求、设备配置、考核方案等内容,为专业建设和发展提供方向指导。

2.2以岗位分析为基础,建立进阶式课程体系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以岗位分析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不断提高课程内涵,逐步建立以职业岗位工作能力为导向的进阶式专业课程体系。我们通过大量的企业调研,定期组织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座谈,以完成岗位典型任务能力为目标,设计课程体系,同时根据汽车检测维修企业岗位职业发展的需要,对课程体系进行适当修改。①以工作能力进阶式培养为原则,设计基础能力、核心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的课程模块,建立工作任务与专业知识的对接,将职业工作岗位的素质要求融入课程内容中,强调对工作任务过程的理解,培养学生基本的职业素质。②调整课程体系,将原先的汽车构造、检测、维修各课程独立设置调整为“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汽车电气系统构造与检修”、“汽车电控系统构造与检修”等主干课程,实行了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理论与实操相结合,提高了教学效果。③根据职业岗位对综合能力的要求,设置了“汽车综合性能检测与故障诊断”、“二手车鉴定与评估”、“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售后服务管理”等课程,提高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以“双师”型为目标,建设融合型师资队伍

通过这些年的建设,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通过培养与引进相结合、专兼相结合的方式,努力打造出一支“双师”型的教学与科研团队。

2.3.1实施师资发展战略。结合专业建设规划对师资数量和结构的要求,根据每一位教师的具体情况与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师资培养方案,重视过程培养,强化成效考核。①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到企业调研,了解企业状况、人才需求。②每年暑期组织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条件允许则直接参与企业生产。③新引进教师第一学期要在汽车实训室学习锻炼,熟悉设备及使用,协助指导实训。④实行青蓝工程制度,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一对一指导新引进教师,提高其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⑤实行培养成效与年度考核相挂钩制,将教师的技能水平纳入年度考核方案,形成教师提高技能水平的动力和压力。通过这些手段,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和教学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2.3.2引进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在专业内部形成相互协作,又各有侧重的学术群体。本校汽车专业通过行业协会引荐、校企交流等方式,先后从企业引进了2名厂长级的高级工程师、4名工程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近1/2,同时有1名教师在企业挂职锻炼,其余教师业余时间为企业服务。通过这种方式,将企业理念、职业素质教育融入课程设计与教学,有效地提升了专业课程的工学结合内涵。

2.3.3积极面向行业、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兼职教师队伍。目前,我们已从南通、南京、镇江、上海等地企业和高校聘请了50多名校外兼职教师,参与课程建设、校内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大大提升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精密度。

2.4瞄准企业培训标准,建设生产性实践教学基地

汽车专业需要一个以完全真实的工作环境、工作场所和工作氛围为基础,让学生自己动手、真刀真枪去实践完整的实践教学培养平台。通过多年的努力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实训室已建成一个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技术研发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实现专业与企业的互相融合、有效对接。

2.4.1生产性的校内实训室。

我们在建设校内实训室时遵循的宗旨是以实施生产性实训教学为目标,按照企业培训体系要求建设实训室,并保持设备、仪器、工具的更新换代,为学生提供与企业工作场景相一致的环境和场所。学校建有上海名爵4S站,在对外服务的同时,接受学生的参观、实训,对校内实训室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

2.4.2相互流动式的实践教学场所。

只有保持学校与企业的设备、人才相互流动,才能保证校内实训室与企业的相对同步。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一方面利用校内设备、场地和师资为企业人员提供专业培训、技能鉴定。这几年我们与南通市汽车维修行业协会进行了深度合作,对南通市的在职维修人员进行了轮训,对新上岗维修人员进行了岗前培训和考证工作,汽车维修协会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另一方面也将企业的车辆、设备、人员请进学校,为学生提供现场教学。这几年我们邀请了十多位企业老总、维修行业专家到学校开展学术讲座,介绍行业的最新前沿技术,师生受益匪浅。通过校企交流互动,发现实训室建设存在的问题,为实训室的完善提供好的建议和思路。

2.4.3多元化的校外基地。

我们在校外建立了30多家挂牌基地,这些基地具备功能的多元化和企业性质的多元化。功能的多元化是指校外基地既是课程教学基地、学生实习基地,又是教师科研课题来源和产业化基地;企业性质的多元化是指校外基地既有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又有外资企业,既有汽车维修服务企业,又有保险、鉴定、评估、生产等与汽车相关的企业。

2.5以学习情境为载体,实施情境化教学改革

有了以上课程、师资、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我们在长期教学实践基础上,结合高职教育目标和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生源情况,逐渐摸索出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行动过程为导向,学为主、教为辅的教学模式。由专兼职教师从企业一线的工作实践中提炼具有典型意义的工作案例,按照汽车总成的划分方式,结合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完成适中教学内容为要求,设计学习情境式课程方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强调学习的过程。学生以任务为载体,教师引导学生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的完整工作过程,由小组协作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实现“做中教”和“做中学”。学生是学习行动过程的主体,担任维修师、销售员、业务员、管理人员等不同角色,完成不同任务。为胜任这些角色,学生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分工协作,通过查阅资料、教材阅读、实践动手、社会调研、企业实习等主动学习的方式掌握完成工作任务目标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从而获得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的锻炼过程。教师不再是课堂中心,而是编剧、导演和领导,完成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根据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出适合教学的学习情境和学习工作单,并以企业化的模式管理学生。

3主要成效与经验体会

3.1主要成效

3.1.1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优化。

校企融合度进一步提高,进一步密切与行业、企业合作关系,实现人员、设备、场地、科研项目的双向流动。联合制定汽车专业教学标准,对专业建设具有较高的指导作用和实际价值。

3.1.2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

通过实施新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职业岗位上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得到大幅度提高,近几年的就业率屡创新高。根据最新的毕业生跟踪调查,86%的企业认为应届毕业生已为就业做好准备,83%的企业认为毕业生的知识、能力与就业工作相符。此外,这几年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学生在江苏省职业技能比赛中都取得了较好成绩。

3.1.3专业教学条件跃上新台阶。

现在我们汽车专业实训室教学、科研设备资产达到1500多万元,实训室按照情境式教学需要和工学结合原则进行调整,布局更加合理、实用,实训室利用率大大提高。“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取得较大进展,除1名新引进教师外,全都具有中级以上汽车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证书,其中高级技师2人,技师3人,高级工程师2人,工程师4人。此外,校外兼职教师参与课程教学程度进一步加深。

3.1.4专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在南通市及华东地区都具有一定的影响,与南通市汽车维修行业协会进行了深度合作,对南通市在职维修人员进行轮训,对新上岗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和考证工作。利星行(中国)汽车、江苏太平洋汽车集团、南通文峰汽车集团在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均设立了汽车专业订单班,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企业方派出技术骨干、营销专家到订单班授课,反响良好。

3.2经验与体会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方向和理念明确,坚持致力于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坚持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培养人才,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内在基础力量。实现与企业的深度融合,形成校企联动机制,与行业、企业建立相互支持、互动双赢的利益共同体,是深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驱动力。按照来源于企业又高于企业的原则建立示范性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是规范人才培养过程、确保实现既定目标的主要手段。建设具有先进教学理念和国际视野,掌握较高专业技能水平的专业师资团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将职业素质的培养渗透到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

[参考文献]

[1]赵臻.高等职业院校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