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关于父爱的诗歌范文

关于父爱的诗歌精选(九篇)

关于父爱的诗歌

第1篇:关于父爱的诗歌范文

关键词:自白派诗歌;女权主义;反抗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0-0001-01

作为20世纪重要诗人之一,普拉斯创作了大量自白派诗歌。尽管创作数量庞大,但是主题均与爱情、死亡、女权、自我主义、父女关系有关。《爸爸》是普拉斯自杀前三个月创作的,是她一生中杰出代表作之一。这首诗抨击了诗人的父亲、丈夫以及整个男性主义社会。普拉斯的父亲性格残暴,在诗中以纳粹的形象出现,而诗人的丈夫也如同父亲一样残暴。

作为典型的自白派诗歌,这首诗包括16小节。诗人不断变化角色,去表达自身的厌恶。将父亲视作纳粹,并且运用暗喻的手法去描写大屠杀的景象,以展示妇女在当时社会的境地。

1.男性主义社会中的牺牲

诗歌中出现两个男人:父亲和丈夫,二者均是男性主义社会的代表。在诗歌开头,普拉斯就描述了父亲对她的控制以及自己凄惨的遭遇。

"你不做,你不做

更多,我像脚呆在黑鞋子里一样

三十年了,可怜而苍白

几乎不敢呼吸。"

"黑鞋子"是指诗人的父亲,而"脚"则指诗人自己。然而,这双鞋子是不合脚的。女孩儿已经在鞋子中生活三十年了。不能呼吸,不能打喷嚏。而对于鞋子的颜色,黑色暗指丈夫对女孩的霸道管制已经深深伤害到了女孩的内心。女孩子必须服从自己的父亲。整首诗中,"黑"出现了五次。显然,男性对女性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

父亲死后,普拉斯写下了这首诗。第一小节中,"你不做"的重复使用也表达了诗人对父亲的爱慕。从第八小节到第十小节,普拉斯将父亲和纳粹联系起来,把自己看做是法西斯的受害者。

"我一直被你惊吓,

因你的纳粹空军,你的官腔。

和你整洁的胡子

你明亮蓝色的,雅利安人的眼睛。

哦你,装甲车般的男人,装甲车般的男人――"

"纳粹空军"、"官腔"、"装甲车般的男人"等词都向读者传达出希特勒屠杀的画面。一些当代女权主义者说过:"法西斯属于一种性别歧视,剥夺了女性的权力"。在男性主义社会中,女人注定会牺牲。法西斯主义的男人们压迫剥削女性。在诗歌中,另一位法西斯主义者就是诗人的丈夫,抛弃妻子,残暴无理。

2.女性们在男性主义社会中挣扎

作为女权主义者,普拉斯总是在诗歌中宣泄愤怒,并表达对自由和自杀的追求。所有的诗句,都是对男性主导的社会的抨击。不同时期的作品都与当时诗人的自身经历息息相关。20世纪60年代,女权主义运动爆发。女人们被视为天使,被视为生子的工具。女人如果没有话语权和身份,就和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犹太人无异。

在这首诗歌中,普拉斯将女性与屠杀相联系。多次困惑与自己的身份。

"一台发动机,一台发动机,

像对犹太人样地粗暴地驱离我。

犹太人被驱逐到达豪,奥斯维辛,贝尔森。

我开始像犹太人一样谈话。

我想我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犹太人。"

深受男性主义社会的压迫,女人们失去了自我意识。尽管如此,女性也并非默默承受,而是寻找机会去。类似弑父、自杀这种行为均是对这个社会的抵抗和不满。

"如果我已杀了一个人,那么我已杀死两个――

吸血鬼说他是你

喝了我一年的血,

七年,如果你想知道。

爸爸,现在你可以躺回去了。"

父亲的死亡意味着结束,也意味着女权主义的重生。是女性在社会中学会的自我保护,也是女性对这个社会的抗争。

《爸爸》生动形象地反应了女性在男性主义社会中的不幸。作为弱势群体,女性不得不屈服于男性。然而,她们也试图去反抗。《爸爸》这首诗歌正是这种时代下的产物。"圣弗朗西斯科"、"德国"、"波兰"等词语均反映了女性作家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广阔的知识面。

尽管女性们试图攻击这个社会,但是仍然很难掏出男性的魔掌。就像诗歌中女性主义的困惑,女人们确实在真实的世界中迷失了自己。在社会的主流框架中,追求自由的本能让女人们觉醒,开始有了性别意识。因此,为了让女性主义长存于世,女性们必须用自己嘶哑的声音去讲述内心的愤怒和渴望。她们自我伤害,甚至采用自杀等极端手段,只是为了追求自己的权力。这显示了她们的决心和反抗,以及不同于男人的境遇。在男性与女性共同生活的时候,女性不得不面对男性主导的特殊社会。迫于各种压力,女性变得越来越紧张,企图得到理解。当然,男性与女性的世界完全不同,思想也完全队里。因此,大多数女诗人创作的诗都是反男性的。诗歌的语言大胆、直率、坦诚。这种语言是在男性控制之下的。所以,在表达愤怒之时,女性不得不保持表面的冷静和服从。

普拉斯的情感经历是她诗歌中永恒的主题,其中包括个人隐私、家庭矛盾、心脏创伤、自杀的感受,都大胆地体现在了作品之中。她试图通过描述个人的痛苦,以暴露内心最深处的男性社会的缺点。在诗歌中,她创造了许多关于"爸爸"的角色,富有象征意义。诗歌中的"爸爸"是男权社会所有男性的代表。普拉斯爱着她的父亲,但同时也描述了自己对父亲的依赖与对抗之间的冲突。"爸爸"的角色是多元化的,包括父亲、情人、以及丈夫。随着这些角色的不断变化,我们可以读出诗人的斗争和由于。普拉斯也对女性表示了深深的同情。"鞋"和"脚",表达了她对父亲的双重感情。普拉斯意识到传统的男权社会和传统文化将女人禁锢。因此,诗人运用讽刺的口吻揭露了这个错误的观念。

在现代社会中,普拉斯也感觉到了男权社会的压力。丈夫的不忠、婚姻的破裂,都向她展示出了女性的脆弱的低下的地位。因此,这首诗发表不久,诗人就选择了自杀。

参考文献:

[1] 赵广竹.西尔维娅・普拉斯诗作《爸爸》中的女性意识[J]. 理论界,2007,10:216-217.

[2] 梁志敏.死亡边缘的挣扎与呐喊――西尔维亚・普拉斯及其名作《爸爸》[J]. 黑河学刊. 2005(05)

第2篇:关于父爱的诗歌范文

父亲,树林和鸟

牛汉

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童年时,一个春天的黎明,父亲带着我从滹沱河岸的一片树林旁走过。 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林子里有不少鸟。”父亲喃喃着。

并没有看见一只鸟飞,并没有闻到一声鸟叫。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父亲指着一棵树的一根树枝对我说:“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

我仔细找,没有找到动着的那几片叶子。

“还有鸟味。”父亲轻声说,他生怕惊动鸟。 我只闻到浓浓的苦味的草木气,没有闻到什么鸟的气味。

“鸟也有气味?”

“有。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羽毛焐得热腾腾的,黎明时,所有的鸟抖动着浑身的羽翎,要抖净露水和湿气,每一个张开的喙舒畅地呼吸着,深深地呼吸着。鸟要准备唱歌了。”

父亲和我坐在树林边,鸟真的唱起来。

“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父亲说。

我知道父亲此时也最快活。

过了几天,父亲对我说:“鸟最快活的时刻——向天空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为什么?”我惊愕地问。 父亲说:“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 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赏析】

牛汉是我国著名的作家,以诗歌而闻名。牛汉的散文较多地继承了“五四”以来散文的优良传统——平和恬淡,娓娓道来,颇具情趣和意味。他善于选择生活中的那些容易表现的事物,用直接、平白的语言进行描述,将生活的原貌、人的天性与心灵瞬间的轨迹展现出来。

这篇散文选自牛汉的散文集《童年牧歌》。在岁月的磨砺中,在写作实践中,牛汉深深地感悟到,“童年和童真是生命天然的素质,它具有萌发生机的天性,永不衰老,堪称是人类大诗的境界”。在这部散文集中,为了追寻“童年和童真”中蕴含的“大诗的境界”,作者打开了记忆的闸门,将童年生活中那些有趣、有味的人和事点染成篇,深情地唱出了一曲曲“童年的牧歌”。

第3篇:关于父爱的诗歌范文

[关键词] 家庭教育 社会学角度 “富二代” “官二代”

当今社会普遍重视学校教育,但支撑学校教育的,还有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在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身心发展的过程中,家庭教育起基础性作用。有什么样的环境,就会有什么样的家庭教育。身为“富二代”或“官二代”的孩子们潜意识中往往自以为比“民二代”高人一等,这种“潜意识”是从平素点点滴滴之中潜移默化而生成的,从量变到质变,以至于最终导致一些很严重的后果。近期笔者在进行狄金森研究时发现早在19世纪的美国就有类似问题存在。

艾米莉•狄金森生活于19世纪美国马萨诸塞州的阿莫斯特镇,在当时的文坛上默默无闻,死后却由于其诗歌的陆续问世得以在美国文坛上拥有重要地位。其祖父是开办阿莫斯特学院的学者之一;父亲是一位成功的律师,在阿莫斯特学院做理事并掌握财务,一度出任国会议员;母亲艾米莉•诺克罗斯出生于一个富裕家庭。其家庭以保守的传统自居。

无疑,在现代人眼中,狄金森是“富二代”,也是“官二代”。照理说,她应该过着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事业成功、家庭幸福、衣食无忧等。然而作为名诗人的她生前仅仅发表过几首诗歌,且多是匿名或未经她许可发表的。她从25岁起就归隐旧居,弃绝社交,几乎足不出户,且终身未嫁,只靠书信与朋友保持十分有限的关系,被称为“怪人”、“隐士”、“阿姆斯特修女”。

无论狄金森去世后如何地被评论界定性为伟大的女诗人,她生前始终是思想不健全的,或者说有些畸形的,至少在当时的世人看来是不正常的。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狄金森这样的结局?笔者试图结合其诗歌,分析其家庭环境及其与父母的关系以一探究竟。

狄金森的家庭是典型的传统家庭模式:统治家庭的丈夫、温顺的妻子及三个聪明的孩子。然而在这个貌似完美的家庭的面纱下,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问题。她父亲独断专行,对子女严厉而专横。其母亲对丈夫百般顺从,用虔诚的宗教精神侍奉丈夫,丈夫的话是法律和圣旨,从不违抗。

狄金森的记忆中,父亲终日忙于事务,根本顾不上管她。成年后她日渐对父亲的严厉与独断感到反感,父亲的“独裁”对她人格的影响是灾难性的。但父亲又是她赖以生存的支柱,她只能用沉默应对生活中的矛盾。

在她1858年的第49首诗歌“Angels―twice descending / Reimbursed my store―/ Burglar! Banker―Father! / I am poor once more!”(天使,曾两次降临/赔偿我的损失―/盗贼!银行家―父亲!我又一贫如洗!)明白地表明了她与父亲的关系:父亲既是“盗贼”又是“银行家”;从她的语气来看,她是愤怒的;其中的破折号恰如她痛苦的哽咽与。从这点上,笔者认为她始终生活在父亲的权威之下,心理上挣不脱父亲的束缚:经济上得依赖他,精神上并不真正地服从他;所以她一直生活在一个令她窒息的社会家庭中,也只能用诗歌发出无声的哽咽。

狄金森无法忽视母亲的懦弱及对母亲她的不闻不问,她曾对评论家希金森这样说:“我从未有过母亲。我以为母亲应该是这样的人,即在你遇到麻烦时所想到的人”。这种保守、缺乏交流与沟通的家庭终于促使其产生了极端的反叛性格。无论对家庭、对社会、对传统、对现实,反抗和叛逆终是她的特征和内核。

父爱的独裁、母爱的缺失使得成年后的狄金森不能收到合理的引导,由于内心深处对父母婚姻的阴影,她对婚姻、对爱情的理解,始终无法是正常的。母亲对父亲的绝对服从使狄金森感到蔑视,讨厌“妻子”的角色,以至于她最终选择了一生独身。

狄金森妹妹拉维尼亚也终生独身,也同时说明了其家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从狄金森来看,尤其是她在遇到感情问题时母亲没有起过引导的作用,其诗歌事业方面需要帮助时父亲从没有给予过帮助。如果父亲对她足够重视,她的才能不至于埋没至死。如果母亲对她足够关注,她不会孤孤单单郁郁而终。而就狄金森的家庭当时的社会地位来看,其父亲完全有能力帮助她成就她在世时的诗人梦想。然而狄金森的父亲在给子女提供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的同时,忽略了子女,尤其是生性敏感的狄金森最需要的关心与引导的家庭教育,以至于两个女儿都孤独终生。

从著名女诗人狄金森的经历笔者可以了解其不健康的家庭关系及家庭教育的缺失给诗人造成了巨大的人生缺憾与痛苦。笔者再结合现实社会来进一步谈谈家庭教育的问题。当然,“富一代”和“官一代”显然不希望“富不过三代”、“强不过三代”,但由于忙碌及物质生活的丰富,“富一代”和“官一代”的家庭教育观淡漠,家庭教育问题多多。正如狄金森一样,由于父母自身的思想行为等方面的影响,“富二代”或“官二代”耳濡目染,会自然地形成某种类似或更极端的行为。家庭教育多由母亲负责,父爱缺失普遍。但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不可取代,父亲尽可能多地和孩子亲近,才能有助于孩子的性格培养和健康发展。而对狄金森而言,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的家庭教育都是欠缺的,她后来的种种表现不能不说是典型的缺乏家庭教育的结果。

众所周知,人一生中要接受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家庭教育作为人生接受教育是最早的,其影响时间最长,意义最深远,是学校及社会教育不可替代的。太多的父母只知道怎样在物质上最大限度地满足子女的需求,而对子女真正需要的东西,如何引导子女爱与被爱,如何更好地生活,却有太多的缺失。子女最需要的是健全的家庭结构,但家庭健全不等于健全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不仅是提供充裕的物质需要,更重要的是对子女的心理教育。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的心理发展具有顺序性,行为问题表现有滞后性,大部分成年人的极端行为都可以追溯到其某种早期心理经历,要改变子女的行为,需要先改变父母的行为。因此,父母的家庭教育异常重要。

总之,家庭教育问题早已是需要古今中外共同关注的问题。“官二代”、“富二代”的家庭教育失败造成的恶果,如艾米莉•狄金森的独身隐居,再如近年来国内较典型的“官二代”或“富二代”事件“李刚门”、“药家鑫案”等无不引人深思,都在提醒社会家庭教育,在全民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尤其有必要加强“官二代”和“富二代”的家庭教育。

参考文献:

[1]Johnson, Thomas H. The Complete Poems of Emily Dickinson. Boston Toronto: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1960.

第4篇:关于父爱的诗歌范文

诗歌不仅有利于开发儿童的智力,同时对孩子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也有重要意义。宋代伟大爱国诗人 陆游,自小受到父亲陆宰的诗教,陆宰不但教儿子吟诗,作诗,并且聘请了如曾几这样一些具有爱国思想的诗 人作儿子的老师。陆游从师长那里学到了作诗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学到了做人的道理。在曾几等人教育影响下 ,他投入卫国抗金的火热斗争,写出许多反映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的光辉诗作,成为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民族英雄文天祥,青少年时代也曾受到诗教的陶冶,当时著名诗人江万里对他的影响尤为深刻。江万里不 仅用自己创作的诗实施诗教,而且用一个爱国诗人的廉洁、正直的人格教育他。江万里以身殉国的壮烈行动, 深深地感动和教育了年轻的文天祥。文天祥后来宁死不屈,英勇就义,这种坚强性格和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 都是与他的老师江万里的教育影响分不开的。

明末爱国学者顾炎武小时候,也受到诗教陶冶。母亲王氏为他朗诵和讲解爱国诗人于谦的《石灰吟》一诗 ,对他形成坚强不屈的爱国性格起了重要影响。明末少年英雄夏完淳的成长也与诗教陶冶有关。其父夏允彝在 反清斗争失败后,留下一首充满爱国激情的绝命诗,对夏完淳的教育特别深刻。使他抱定继承父志、抗清到底 的决心,在斗争中成为一名爱国诗人和少年民族英雄。

用诗歌教育孩子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容易激发他们学习兴趣。诗歌音调和谐押韵,琅琅上口,适合朗诵和 背诵,不但读起来给人以,而且又是一种积极的休息方式。诗歌形象鲜明,富有意境,语言精炼,一字一 句都有显著的色彩,词语组织配合又非常严密,于短小篇章中,蕴含丰富的思想内容,不但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而且能使孩子于不知不觉中启迪思想,开扩胸襟,形成开朗乐观、豁达开阔的好性格。

由于诗教在教育年轻一代中存在许多突出优点,所以它一直受到许多有远见的家长与教师的重视,成为教 育与教学的重要形式。古人进行诗教,一般采取两种形式:一种是选用前人诗作,对后代实行诗教,这种方法 从孔子开始一直被后人延用。大约从唐宋开始,不少诗人学者从古代诗歌中选编那些内容健康、语言浅显明快 的诗作,用做对儿童启蒙的教材。某些重视家庭教育的家长,为了有针对性地教育子女,还自编诗歌教材对孩 子进行诗教。

进行诗教,重要的问题是如何选择好可以用于启蒙教育的诗歌。选择的标准,我们可以根据中国古代教子 实践归纳出这样几条基本经验:

一.必须选择那些能够为儿童乐于接受,容易为他们理解的诗篇。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学习黄遵宪的曾祖母 的教育经验。相传近代卓越的爱国诗人黄遵宪自三岁开始就由曾祖母抚养。黄遵宪的曾祖母出身知识分子家庭 ,酷爱民间文学,尤其喜欢听当时流行的弹词。她在黄遵宪刚刚学会说话时就开始用儿歌对黄遵宪进行启蒙。 “月光光,秀才娘,骑白马,过莲塘。莲塘背,种韭菜,韭菜花,结亲家。亲家门前一口塘。放个鲤鱼八尺长 。”这样格调明快,轻松而又富有想象力、充满生活情趣的儿歌,给童年黄遵宪留下了深刻影响。对启发他的 智力,陶冶他的情操都有积极作用。黄遵宪的父亲是一位在当时颇有名气的诗人,他不但以自己诗人气质和性 格给幼年黄遵宪以“润物细无声”的影响,而且特别注意用诗歌启发孩子的智慧。他有意选择与搜集像《千家 诗》那样的琅琅上口而又通俗易懂的诗让儿子学习和背诵。在曾祖母和父亲的启蒙教育下,黄遵宪很小就酷爱 诗歌。他在十岁那年,塾师以诗句“一路春鸠啼落花”与“一览众山小”为题让学生作诗,黄遵宪即写下“春 从何处去?鸠亦尽情啼”以及“天下犹为小,何论眼底山”这样令当时家乡一带名士们有口皆碑的诗句。

二.必须选择内容健康, 能够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诗篇进行启蒙。清代的郑板桥为了对儿子进行启蒙 教育,曾经特意为儿子抄录了一些思想进步、内容健康的民谣,用做教材。例如: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才得放脚眠,蚊虫葛蚤出。”

郑板桥抄录这些具有人民性的民谣用以教育子女,目的是让儿子了解民众疾苦,自小培养关心群众改造社 会的报国之志,懂得怎样做人。

宋代王安石常常用抄诗的形式,规劝子弟奋发努力。他的弟弟王安国小时喜欢骑马击剑,不爱读书,王安 石多次劝他珍惜年华,可是他依然成天游荡,无心学业。因此,王安石就抄录了一首前人所作《时光》诗,贴 在弟弟的书房里。诗中写道:

江无回头浪,人无再少年。

年华若虚度,老来恨不浅。

时光容易逝,岁月莫消遣。

碌碌而无为,生命不值钱。

相传王安国看了这首诗,痛悔自己过去虚度年华,碌碌无为,决心从此振奋起精神,使生命更有意义。在 哥哥王安石的鼓励与帮助下,他一心寒窗苦读,终于中了进士,受到朝廷重用。

>!

另一种诗教形式是师长亲自为子女创作“教育诗”,这种形式较选用前人诗作更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相 传大诗人陆游就经常使用这种方式,对子女进行教育。翻开陆游的诗集,在他留下的九千多首诗中,大约有一 百多首都是写给孩子的。为了教育孩子认真读书,继承他的诗风,当他看到七岁的儿子创作了一首诗时,欣喜 地写诗对儿子进行鼓励:

喜见吾家玉雪儿,

今朝竹马绕廊嬉;

也知笠泽家风在,

七岁能吟病起诗。

为了向孩子们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传授学习方法,陆游用诗告诉孩子们:“通经本训诂,讲字极声形。 ”“文能换骨余无法,学但穷源自不

疑。”为了教育儿子明确学习目的,告诉他们读书不是为了作官,而是为 了救国救民,他写道:“万钟一品不足论,时来出乎苏元元。”他特别注意用诗教陶冶孩子性格,使他们形成 良好的思想品德。他告诉孩子,一定要学以致用,身体力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古人 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书生事业期千载,得丧从来未易评”。有一次,当他的儿子子@①向他请 教作诗方法时,他特意创作一首《示子@①》的教育诗,总结了自己学诗的体会。诗中讲到他开始学诗,只注 意技巧和辞藻,走过一段弯路。直到中年以后才渐渐窥见到广阔的意境,有了深刻体会。他明确地指示儿子: “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意思是说:你果真要学习写诗,应该首先在诗歌以外,书本以外多下功夫。这 是大诗人陆游留给后代的至理名言。

陆游还经常教诲孩子要保持和发扬陆家的优良家风:“汝曹切勿坠家风。”在他的诗里,多次把他的家风 内容向子孙交代,还希望能为诸孙作出榜样:“夙夜常相勉,诸孙待典型。”

尤为可贵的是,陆游一生坚持不懈地用爱国思想教育子孙后代,直到病危还写下一首《示儿诗》:“死去 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七百年后的今天,当我们重读这首《示 儿诗》时,仍然为诗人的伟大爱国思想所感动,可以想见,它对于陆游子女的教育是何等深刻了。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千百年来不仅留下了丰富的具有人民性的古典诗词可以用于诗教,老一辈无产阶级 革命家创作的许多充满革命激情的“教育诗”也是用作诗教的好教材。有条件的师长还可以像革命老人徐特立 那样,针对孩子的实际问题,自己创作诗歌对他们进行教育。这种教育方式生动活泼,很受年轻人欢迎,只要 运用得法,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个性发展必将产生重要影响。

第5篇:关于父爱的诗歌范文

2017年父亲节主题晚会主持词

尊敬的爷爷奶奶、各位领导,亲爱的各位同事,大家下午好! 在这个艳阳高照、热情似火的六月里,我们迎来了又一个父亲节。继五月的母亲节晚会后,我们又组织了这台父亲节晚会。欢迎你们走进《大爱无声祝福父亲节》联欢会现场。希望你们在这里开心愉快,预祝大家在这里度过一个温馨美好的下午。

父亲和母亲都是我们最亲的人,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将我们抚育成人。然而,翻开线装典籍,我们发现赞美母亲的诗文很多,而赞美父亲的诗文却寥若晨星,或许是因为父亲的爱是无声的、含蓄的,因而也是容易被作家忽视的。如果说母爱是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溪,涓涓细流,无微不至。那么父爱则是海洋,深邃而悠远。父亲是一棵参天的大树,用浓密而高挺的树枝,为我们挡阴遮阳;父亲是宽广的土地,散播着希望的种子;父亲是一本教科书,传诵着做人的道理和生活的内涵。在今天父亲节到来之际,为了表示我们公寓全体员工对在座的各位父亲和各位爷爷们的一份孝心和爱心,现在向各位爷爷发放一份小小的节日礼物,祝你们父亲节快乐!

在这个温馨的时刻,让我们为父亲献上一支心中的玫瑰,在这个美好的下午,让我们为父亲唱一首祝福的歌。祝天下父亲健康长寿。

下面我宣布 2017大爱无声 祝福父亲节 活动现在开始!

1、向快乐出发, 世界那么大 ,任风吹雨打,梦总会到达 。向快乐出发,别害怕,幸福就像天边灿烂的晚霞 。一起来吧!请欣赏舞蹈《向快乐出发》。

2、年少的青春,未完的旅程,是你带着我勇敢地看人生。无悔的关怀,无怨的真爱,而我又能还给你几分。这辈子做你的儿女,我没有做够,央求你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就让我们在这深情的旋律中再次感悟浓重的父爱吧!请欣赏歌曲《父亲》。掌声有请蒋老师。

3、太湖,人们喻它为碧波三万六千顷,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接下来的这首歌就用诗的语言描述了太湖美景。请欣赏高老师为我们带来的歌曲《太湖美》。

4、不知道有多少人心中都埋藏着一个梦想,那里铺满着美丽的草原,牧马和羊群在中间穿过,蓝色的天空飘着白云朵朵。多么美丽的风景,多么美好的生活,让我们一起在这纯天然的歌声中翩翩起舞,请欣赏舞蹈《我要去》。

5、伟大的祖国有一万八千公里的海岸线,面对这广阔无垠的国土,面对这富饶秀丽的海疆,我们怎能不向往!就让我们融入这海的音画,海的交响吧!请听歌曲《我爱这蓝色的海洋》,掌声有请赵老师。

6、几度风雨,几度春秋。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现代京剧《红灯记》作为样板戏之一,可以说是影响了整整一代人。下面再让我们一同走进《红灯记》,请欣赏由韩桂英长者为大家带来的唱段《我家的表叔数不清》。

7、抗日战争时期,在山东临城枣庄微山湖一带的铁路线上,活跃着一支铁道游击队,他们专门在交通线上打击敌人,牵制敌人兵力,打击侵略者。请听由高老师和赵老师演唱的歌曲《微山湖》。

8、我生在一个小山村,那里有我的父老乡亲,胡子里长满故事,憨笑中埋着乡音。请听歌曲《父老乡亲》。

9、古往今来,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美好的愿望,不知成为多少诗人、作家创作的主题,《西厢记》便是描绘这一主题的成功范例。下面请欣赏苏应照长者给我们带来的豫剧《西厢记》选段。有请。

10、如果,今生注定与你相逢,感谢上苍的馈赠。那么我甘愿做一朵黄玫瑰,开在你经过的路旁。请欣赏舞蹈《黄玫瑰》。

11、二呀么二郎山,高呀么高万丈传唱了半个多世纪的《歌唱二郎山》,向人们展示了西出茶马古道川藏线第一道天堑的险峻,接下来让我们掌声请出陈敏祥长者为我们带来《歌唱二郎山》。

12、无情的岁月在你年轻的身体上刻划着成长的痕迹,而你全然不顾地舒展着自己的枝枝节节,在苍白的日子里,无言独立,成一片亘古的风景,默默地奉献着。一棵树里长着一个故事,一片绿茵中讲着一段传奇,下面请欣赏歌曲《好大一棵树》。

13、接下来请欣赏诗朗诵《老有老的骄傲》。

14、接下俩让我们掌声请出陈占三长者,为我们带来快板表演。 15、 欢快动感的乐曲和着轻快优美的舞姿是表达我们美好心情的方式,今天我们依然用这美丽的身姿表达美好的心情,表达对父亲的祝福。接下来请欣赏舞蹈《最炫民族风》。

16、太阳出来照四方,的思想闪金光,太阳照得人身暖,思想的光辉照得咱心里亮,请听歌曲《的思想闪金光》。

17、请欣赏快板表演《赞赞咱们的颐寿苑》,让我们掌声请出闫冬梅、刘显真。

18、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动人的旋律唱出久远的过去,让人想起中国共产党在长征岁月里带给中国大地的温暖和感动。是红军把祖国母亲的凄凄眼泪揉去,换来了祖国朝霞般的微笑;红星闪闪,勇敢把路开;红星灿烂,光辉照万代,请欣赏大合唱《红星闪闪》、《学习雷锋好榜样》、《颐寿苑之歌》。

世上的感情千千万万,父亲给我们的爱像阳光那样温暖,像高山那样厚重,无论是儿时的欢闹,年少时的成长还是踏入社会,每一步都离不开父亲的关爱和祝福。 父爱深沉,含蓄,内敛,重如大山,深如大海,正如高尔基所说:父爱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巨著,读懂了它,你也就读懂了整个人生!

2017年父亲节联欢晚会主持词

一、开场:

小朋友,知道今天为什么把你们的爸爸请到幼儿园来吗?对,因为父亲节快要到了,我们小朋友要给爸爸过一个快乐的节日,爸爸为了你们的家庭付出了许多,正是因为爸爸的付出,才让我们过上快乐、幸福生活,在这里,请小朋友向爸爸说一声爸爸,节日快乐

二、幼儿表演《爸爸好》

1、爸爸这个角色和妈妈一样,都是很重要的,世上不只是只有妈妈好,爸爸也一样。

孩子们经常唱到世上只有妈妈好,但是我们的爸爸也非常好,请爸爸们欣赏孩子们表演的歌曲《爸爸好》。全体起立,请小朋友们把脸转向爸爸们!

三、献上孩子们的祝福

1、今天爸爸们非常得激动,孩子们也非常开心,他们有很多心里话想对你们说,现在请小朋友向爸爸献上你们的祝福。全幼儿一起祝福爸爸!

2、爸爸们,孩子的话语虽然稚嫩,但孩子们都对爸爸说出了自己的爱。我相信,这一刻,爸爸们一定都被感动了。

四、送画及心愿卡

1、爸爸们,孩子们为你们画了一张像,你们想不想看啊?孩子画的很认真,都画出了自己心中的爸爸,孩子们说了,在他们心中,自己的爸爸是最帅的。孩子们还给爸爸做了一张心愿卡,我们都贴在了主题墙上。

2、孩子,现在爸爸都在你面前,请你们对爸爸大声说出对爸爸的爱,亲一亲你的爸爸,爸爸们听完后要给予最真挚的回应。

五、和父亲一起做沙拉(配乐)孩子们说出了自己对爸爸的爱,看!现在看看老师这里有那么多的水果,你们想不想自己制作水果沙拉给爸爸吃?

六、孩子们喂爸爸沙拉。(配乐诗朗诵)

七、结束语:

第6篇:关于父爱的诗歌范文

从整体意义上考察祝发能的诗歌,我觉得他的诗是关注现实、根植民间的。在他执拗的深度表达中,诗歌直指事物深处的本质,通过反复沉醉的吟唱,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其固有的精神家园,在油菜花无限蔓延和云雾缠绕的高原,闪烁着灵性、智慧的光芒。来自乡土,发能的诗歌自然秉承了乡土的质朴和真诚的品格。在他的笔下,那些带着泥腥味的“世象、镜象、情象、态象”以及“画像”,在读者的眼前一一铺排开来,尽管有些诗句会刺痛当下一些人的神经,但它们的确就来源于本真的生活,可以惊醒人世中一些麻木的灵魂。这种直面现实和真实的写作特征,是需要勇气的。诗人的良知和责任使得发能没有将目光定格在生活平凡的表面,而是深入到旁人无法体会和感触到的内在疼痛与幸福之中。祝发能无疑是睿智的,“我多么渴望我的老百姓/把我当一粒种子播了”(《老百姓》)。也许是因自己与发能有着在乡下同样生活的艰辛经历,在欣赏诗人睿智的同时,我也为诗人对身边诸多事物的细心观照能力所折服:“那苦后的丁点儿甜/都能救活/百姓的舌”(《一些黄连芽芽》)。

爱,作为希望的一种,在发能的诗歌中也有着淋漓尽致的表达。父子之爱、母子之爱、男女之爱、兄妹之爱、邻里之爱等,在他的各个创作时期都有不少的展示,而且,这些展示,不是空洞的概念,而是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细节和一幅幅催人泪下的画面。如“当日子把父亲挥上鞭梢/父亲默默离去/他的墓碑/是那根黄土的鞭子”(《父亲》);“今夜灵魂是一个怀旧的花荷包/里面住着情歌之王/无叶的树像一根骨头发着磷光/你欠我的第二个微笑什么时候给/我生命的账本/快要被岁月的虫子吃光了”(《没有想你》);“母亲的最后一颗牙瓣/掉进了新耘的犁沟/她说那是包谷瓣儿/是春天播下的种子”(《母亲》)等等。这些来自纯真乡土的基调,微泛着淡淡的忧伤。当然,在这些淡淡的忧伤里,因为有着强大的信仰作为支撑,我们依然可以看到,有着悲悯情怀的诗人,骨子里滋生着爱与乐观。

一首好诗因明天而存在,其重要因素就是有效记录了今天的真实生活场景。祝发能已真正懂得,写作也是生活的一种方式。他的心灵不肯为世俗的尘埃所蒙蔽,他要用诗歌有限的感召力减少城乡之间的差距,他渴望平等和可以触摸得到的简单幸福,他的精神之象仍要由他自己主宰,他要以诗歌的名义为生命押韵。这在他的一首题为《土豆》的诗里有着更好的诠释:“一代一代平凡、安静、卑微、幸福的土豆啊/走过我们没有歧视的一生/一只鸟飞走了一个土豆还在我们踏实/山一样守望着纯净的野花和落日”。

第7篇:关于父爱的诗歌范文

关键词:《诗经》 中原地区 婚爱文化 服饰文化 饮食文化

《诗经》反映当时风土人情的诗篇,主要集中在“十五国风”中。这“十五国风”,产生于今天中原地区这片土地上的,有《邶风》、《风》、《卫风》、《王风》、《郑风》、《陈风》、《桧风》的几乎全部诗篇和《周南》、《召南》、《魏风》、《曹风》的一部分诗篇。“十五国风”共160首诗,《邶风》、《风》、《卫风》、《王风》、《郑风》、《陈风》、《桧风》就有84首,占国风的一半还多,加上《周南》、《召南》、《魏风》、《曹风》中产生于今天中原地区的一部分诗篇,也就更多了。

所以说,《诗经》与中原地区关系密切,多方位地展现了中原地区文化元素。本文仅从婚爱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三个方面对其一探究竟。

一、婚爱文化

《诗经》中与中原地区密切相关的诗歌中,婚姻恋爱诗歌占有很大比重,这些婚姻恋爱诗歌内容丰富,再现了当时的婚恋习俗,是中原地区原始婚恋文化的生动呈现。其实,不论是古代还是现在,家族的构成、亲族的产生、社会的形成都离不开婚姻。这些诗歌中,我们可以得出当时的婚姻爱情习俗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对美好婚姻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从这些诗歌作品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当时中原地区一带的青年男女对美好的爱情婚姻有着热烈的向往与追求,表现出了惊人的人性的觉醒与力量。在这些作品中,有或大胆或羞涩地对爱情的表白,有从悲剧角度哀婉地对爱情进行诠释。

产生于今天中原地区淮阳一带的《陈风》中,有一首《月出》的诗歌,诗歌写道:“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兮。舒受兮,劳心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天绍兮,劳心惨兮。”诗歌描写在皎洁的月夜之中,一位男子对月思念意中人的感情。诗歌从望月联想到意中人的美丽,想起她的美丽的脸庞,想起她婀娜的身姿,想起她娇媚的体态,越思越忧,越忧越思。深沉的相思,绰约的美人,优美的月夜,构成了一幅优美画卷,别具诗情画意。

而《陈风》中的《泽陂》一诗又表现了一位女子对男子的爱慕与追求。“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彼泽之陂,有蒲与。有美一人,硕大且卷。寤寐无为,中心。彼泽之陂,有蒲菡萏。有美一人,硕大且俨。寤寐无为,辗转伏枕。”诗中的女子倾其身心思念与追求一位高大卷发的美男子,她忧思悲伤,始而泪流满面,继而忧愁苦闷,最终是头埋在枕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可见忧思之深。同样,产生于今天中原地区汤阴一带的诗歌《邶风》中的《简兮》、《匏有苦叶》以及产生于今天中原地区新郑一带的诗歌《郑风》中的《丰》等都描写了女子对男子的思慕。

从这些男女之间相互思慕的爱情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在爱情表白上,男子对女子的追求大多坦率热烈,粗犷泼辣,而女子对男子的爱慕则表现得细腻和委婉。不论是大胆还是委婉,男女之间都表现出了对爱情的执着与痴情。同时,他们在择偶上流露出了一定的审美标准,一般女子美表现在丰姿绰约上,男子美表现在硕大魁梧上。这些标准与当代年轻人的择偶审美标准何其相似!

男女双方由相互思念发展到幽会和互送定情物,也是这些爱情诗歌中经常表现的内容。产生于今天中原地区汤阴一带的诗歌《邶风》中的《静女》一诗这样写道:“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这首诗描绘了男女约会与赠送定情物的经过。男子很早就来到了约会地点,在女子到来之前表现出急躁的情绪,女子到来后送给男子一株红管草,男子因为它是爱情的信物而十分珍视。诗作很好地描绘了男女约会时当事人的心迹。同样,产生于今天中原地区新乡一带的诗歌《风》中的《桑中》,产生于今天中原地区新郑一带的诗歌《郑风》中的《子衿》以及产生于今天中原地区淮阳一带的诗歌《陈风》中的《东门之杨》等都是描写男女约会的爱情诗歌,这些诗歌分别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当时年轻人的爱情心理与追求。当然,除了男女之间幽期密约外,当时,年轻男女还充分利用一切机会进行幽会,如《郑风》中的《溱洧》一诗就是利用三月的上巳节进行游春、嬉戏、谈情说爱、互赠爱情信物的。

当然,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结果并不都是喜剧。有终成伴侣,和和美美过着幸福的家庭生活的,如《郑风》中的《女曰鸡鸣》一诗,通过新婚夫妇的对话,我们可以感受到这对夫妻和乐美好的幸福生活。他们温情脉脉,互相体贴,互相尊重,并发誓要白头偕老。这是爱情的美满结局。也有婚姻短暂,最终破裂的。这类诗歌多表现男子抛弃女子,另有新欢,忘却当年的信誓旦旦。如《卫风》中的《氓》,《邶风》中的《柏舟》、《日月》、《终风》、《谷风》,《王风》中的《中谷有》等,这些产生于今天中原地区一带的“弃妇诗”,有的女子被弃后搬回娘家居住,有的虽未回娘家,但也只能独守空房。父母兄长对女子婚姻爱情的干涉充分反映了当时男尊女卑、女子地位低下的社会现实,这种现象以至形成一种牢固的中国传统文化,经久不衰。甚至在当今中国社会里,特别是在封建意识浓厚的农村仍然十分流行。

第8篇:关于父爱的诗歌范文

关键词:舒伯特; 艺术歌曲; 歌曲; 钢琴伴奏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7-024-001

一、艺术歌曲及特点

“艺术歌曲”原指18世纪末19世纪初盛行于欧洲的一种抒情歌曲。发展到今天,人们普遍认为:由作曲家为某种艺术表现的目的,根据文学家的诗作而创作的歌曲。一般是指独唱歌曲。这类歌曲多具备以下特点:歌词多采用名家诗作;侧重表现人的内心世界;旋律表现力强;表现手段及创作技巧比较复杂;对演唱技巧要求较高;伴奏占有重要地位,是歌曲重要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艺术歌曲基本上是德国浪漫主义运动的产物,它是在19世纪初由诗歌和音乐结合而创造出来的。在舒伯特的创作中,德国艺术歌曲达到了顶峰,在他的艺术歌曲创作中得到的那种可以称之为“神秘的蓝色花朵”的美妙,在同类创作中是很少有人能达到的。

二、舒伯特的艺术歌曲

舒伯特的歌曲是一种全新的风格创作而成的。他强调歌词的重要性、特别是词意与钢琴伴奏及乐曲之间的联系。在他的歌曲中,钢琴的伴奏往往能表现出诗中故事情节的发展。

1.舒伯特所选的诗词内容特别的广泛

有赞美艺术或者爱情的,如《爱的使者》《致音乐》;《小夜曲》是一首非常浪漫的爱情歌曲,乐曲采用行板、3/4拍,分节歌的形式。钢琴伴奏音型模仿乐器吉他的伴奏音型,主题旋律用小调式轻轻唱出优美的歌声。歌曲开头旋律充满静谧色彩,像是一个充满浓浓爱意的年轻人向自己心爱的人诉说爱情。歌曲的中部出现转调,情绪渐渐激动,继而又平静下来,仿佛那爱情的倾诉随风飘向心上的爱人。整首歌曲旋律优美动听,不仅表现了纯真的情感和高尚的格调,也充满了舒伯特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望。

有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的,如《致春天》《听、听云雀》,河流、小溪、山丘、森林、花、鸟、鱼等等,都在他的歌曲中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例如《听、听云雀》,这首旋律轻快的歌曲,风格充满活力,热情奔放,中低音区旋律采用紧凑的创作手法,全曲在流动的旋律音符中欢快的飞舞。表现了在卡泥河岸旁,早春的山谷里,山花烂漫,绿树成荫,一群自由自在可爱的云雀清脆的歌唱的情景。在他的心中,日月星辰、山川草木、虫鸟鱼兽等都是他的密友,虽然生活的贫穷、社会政治腐败,但作品中流露出的却是对未来幸福生活的向往,借此找寻精神上的真正寄托与希望。

还有宗教内容的歌曲,如《圣母颂》,这首歌曲是根据英国诗人瓦尔特・司各特的叙事长诗《爱伦之歌》谱写而成。内容描写了一位少女爱伦祈求圣母饶恕自己父亲罪行的纯真的感情。整首歌曲采用的是分节歌的形式,曲调纯净朴实、细腻委婉、感人至深,变化音、装饰音和三连音的巧妙运用,使整首歌曲流动感极强。歌曲的第八小节唱到高潮部分之后,旋律慢慢舒缓下来,演唱者轻轻地呼唤着圣母的名字。最后,整首歌曲在一片宁静的气氛中结束。表达了作曲家对美好生活和真善美的向往。

有表达舒伯特内心苦闷、悲凄孤独的歌曲,如《幻影》《海滨》《鳟鱼》等。例如《鳟鱼》是舒伯特1817年夏天写成的一首歌曲,歌词采用了诗人舒巴尔特的一首浪漫诗谱曲而成。那时,他恨透了当时的社会和政府,对当时的社会生活非常的不满,向往自由,但是又无法摆脱贫苦的生活境遇,所以,当他看到舒巴尔特的这首诗的时候,心潮澎湃,感触颇深,立即就创作了这首艺术歌曲。全曲的音乐旋律开始运用明朗的大调式旋律和钢琴伴奏的左手的琶音式的演奏方法,把小鳟鱼的善良、活泼,自由自在在水中嬉戏的场面体现的淋漓尽致。到了中后段,全曲调式突然转到小调式,音响效果突然变的阴暗和紧张了,来表现渔夫的到来,将要把小鳟鱼钓到水面的场景。这首诗是把当时的统治者比作搅浑河水的渔夫,把群众比作上当受骗的小鳟鱼。所以,舒伯特借此歌曲,来抒发内心深处的对社会的不满,同时也表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希望。

2.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

具体的表现在《对小河的感谢》和《菩提树》等歌曲中。很多歌曲的曲调保留了当时民歌的特点――简单和朴素的旋律,通过重复好几段歌词来表现。由于曲调简单,朗朗上口,所以舒伯特的名作如《野玫瑰》《鳟鱼》后来也就成了真正的德国民歌了。人们对舒伯特这类艺术歌曲的评价是“太奥国式了”,“乡土风味太浓郁了”。然后舒伯特则一笑置之,说:“你们懂什么?既然是这样,就应该是这样。”在他的艺术歌曲中,可以说,没有一种意境或是细致的情感不能在他的音乐旋律中得到自然而完美的表现。例《菩提树》是舒伯特创作的声乐套曲《冬之旅》中的第五首。内容是描写一位失恋的青年,背井离乡踏上茫茫的旅途,通过对家门口菩提树的回忆,展现了他对昔日爱情生活的眷恋和旅途上寂寞忧伤的心情。歌曲第一段旋律基本是从属到主的上下级进,四个乐句保持一致,并采用叠句手法,流露出忧伤的回忆。第二段旋律由大调转为小调,感彩进一步暗淡和悲凉。第三段是对第一段的呼应。整首歌曲悲剧性的抒情告白的旋律,曲折的反应了当时反动专制下的社会生活的阴霾。

第9篇:关于父爱的诗歌范文

英雄有壮志,豪杰有悲歌。

这是一个局势多变的风云时代,又是一个璀璨的文学黄金时代。

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文学家大都饱尝了战乱的苦楚,也有不少人经历过艰苦的戎马生涯,目睹了社会的悲凉惨景。他们从中汲取了深厚的创作源泉,写下了大量反映当时动荡乱离的社会现实和个人价值追求的文学经典。

在当时的统治集团曹氏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及建安七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这些作品文字梗概多气,笔调明朗宏大,感情慷慨悲凉,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遂兴起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文人诗的高潮,奠定了文人诗的主导地位。

这个在纷乱中开始的时代,就这样为后人画下了最夺目的一笔。

“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 ——李白·唐

“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魏武(曹操)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文帝(曹丕)以副君之重,妙善辞赋。陈思(曹植)以公子之豪,下笔琳琅。” ——刘勰·南北朝

“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曹子建如三河少年,风流自赏。” ——敖陶孙·南宋

“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 ——袁行霈

曹操——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

曹公莽苍,古直悲凉。其诗上继变雅,无篇不奇。(陈沆·清)

曹操(155-220),字孟德,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作为一代枭雄,他精通音律,善作诗歌,抒发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苦难生活,慷慨悲凉。曹操是“彬彬之盛”的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他一方面凭借政治上的领导地位,广泛地搜罗文士,一方面用自己富有创造性的作品开创文学上的新风气。

清峻通脱,风流自赏

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宦官的出身本来是很微贱的,但是汉末宦官擅权的形势,却使他们显赫一时。这种家庭没有什么高贵的血统作为凭依,加上时代风气的影响,所以曹操很少受传统伦理观念和价值标准的束缚。在政治上,他重视实效,而蔑视繁琐的礼仪与虚饰的道德,所以崇尚刑名之学,以严刑峻法来保障自己统治措施的贯彻实行。在日常生活中,他却很随便。史书记载,曹操生性机警,为人通脱。所谓“通脱”,就是无所拘泥,个性和感情能够直率地表现出来。他的文学创作,也同样反映了他这样的思想和性格。

他的文章不受任何陈规的约束,说话大胆,词锋爽利,一扫汉代儒生的文章动辄援引经义、迂远空阔的习气。如《让县自明本志令》,自述生平之志,毫无掩饰做作之笔。又如《祭故太尉桥玄文》,竟记叙了桥玄生前对他开玩笑的话。这看起来似乎有损于祭文应有的庄肃感,却很好地表达了对死者的真切之情。这些文章中很多都不是文学作品,但它们对各体文章摆脱陈词滥调,向贴近作者实际生活和真实情感的方向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改造文章的祖师

祖父曹腾曾为小黄门。宫廷中所需的音乐等娱乐,就是由黄门这个官署执掌的。所以曹操从小就形成很高的音乐修养,并且一生对音乐保持了浓厚的兴趣。《相和歌》主要产生于民间,上层的文士是不屑于亲自写作的。但是曹操对《相和歌》尤为喜爱,并没有受到上层社会的偏见与习惯的束缚,而是重视利用民歌形式来满足自己的抒情需要。

曹操的乐府诗脱胎于汉乐府民歌,所以其中有些作品并不是写自己的经历,而是沿用民歌中常见的题材。比如《苦寒行》,虽然可能与曹操的某一次具体的军事活动有关,却是用了士兵的口吻来写的。诗中所表现的不是主帅曹操的生活,而是士兵劳苦思家的情绪,明显继承了汉乐府民歌反映现实的传统,以同情的态度,表现下层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民歌原本很少会涉及重大的政治事件,但是曹操的诗,像《蒿里行》就概括了关东各州郡首领合兵讨伐董卓,然而由于人人心怀鬼胎,导致战事失败,继而袁绍、袁术兄弟一则谋图废立皇帝,一则自立为皇帝,以致战祸连年,百姓大批死亡的事实。语言简洁,气魄宏大,感情深沉,在乐府诗中是前所未有的,也突破了民歌的传统。

由于他的影响,曹丕、曹植及其他建安诗人,也写作了相当数量的乐府诗。可以说,在把作为民间文学形式的乐府诗改造为文人文学重要形式的过程中,曹操起了关键的作用。

曹丕—— 一变乃父悲壮之习

倾情倾度,倾色倾声,古今无两。(王夫之·明末清初)

曹丕(187-226),字子桓,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魏朝开国皇帝,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的长子。大破羌胡,平定河西,复通西域。他作品的艺术成就不如其父与其弟,但就论说文而言,曹丕的成就比其弟曹植为更高。他著名的《典论·论文》开文学批评之先河,此外,其《燕歌行》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

千回百转燕歌行

曹丕“生于中平之季,长于戎旅之间”,5岁学射箭,8岁精骑射。他从小跟随父亲曹操南征北战,目睹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惨状。这种曾经历生死的岁月,为他以后的诗歌创作提供了真实的生活基础。如《燕歌行》这首表现妻子思念丈夫的诗,就反映了他所经历的建安时期的社会现实。汉末社会动乱,很多人迫于生活的压力,被迫离乡背井,流荡远方,致使夫妻分离,难于团聚。曹丕对下层人民疾苦给予了关注,表现了他深厚的人文关怀。

虽然曹丕的诗不像父亲曹操那样悲壮激昂,也不像弟弟曹植那样辞采绚丽,但是他的诗清丽婉约、情韵绵长、别具风格,也沿用了许多前人的东西,却不带任何雕琢的痕迹。这也是曹丕诗歌区别于建安其他诗人的典型特征。

“铜雀台”杯作文大赛

曹丕是建安文人集团的实际领袖,对建安文学的精神架构起到关键作用。“建安七子”这个名词就来源于曹丕的大作《典论》。铜雀台建成后,曹丕常常召集建安文人同题作文。他自己先写,然后率众文士一起写,大有诗歌竞赛的味道。流传下来的著名同题诗作有《公宴诗》《斗鸡诗》等,同题赋作有《槐赋》《柳赋》等,同题文章有《文质论》《周成汉昭论》等。这种文学创作的盛况,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第一次,被后世称为“邺下风流”。

曹丕作为太子对文学的爱好和重视,直接推动了建安文人集团文学创作的繁盛与活跃。此外,他的文学批评名篇《典论·论文》,提出“文以气为主”的见解,将“文章”视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都对后世影响深远。

学驴叫的疯狂领袖

曹丕是当时文坛领袖兼职作家协会主席,与建安七子的交情都很不错。他们经常在一起饮酒作诗,谈天说地,建立了很深厚的友情。虽然曹丕贵为太子,与建安七子尊卑悬殊,但他仍能以文友相待。建安七子中的王粲最富才华,也很诙谐幽默。他高兴的时候,喜欢学驴叫,常引得大家捧腹不已。建安二十二年,王粲突然死于瘟疫。消息传来,整个建安文坛被震动了。作为王粲的好朋友,曹丕更是不胜伤感。于是,他亲自带着这批文人雅士去祭奠王粲。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后,在王粲墓前,曹丕说:“王粲平日爱听驴叫,让我们一起学驴叫,送他入土为安吧!”随即学起驴叫来,前来吊唁的才子们也一同学起了驴叫。于是,在王粲墓前响起了一片驴叫声。

这种颇带滑稽色彩的送葬行为,这种不拘于形式的对朋友的真心祭奠,在封建社会里是难能可贵的,也体现了曹丕性情通脱、幽默随和的一面。

曹植—— 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邺中诸子,陈王最高。(皎然·唐代)

曹植(192-232),字子建。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自幼颖慧,出言为论,落笔成文。怀抱“戳力上国,流惠下民”的壮志,不甘以文士自居。曹植是建安文学之集大成者,在诗歌艺术上有很多创新发展。特别是在五言诗的创作上贡献尤大。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他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

自幼语惊四座

曹植天资卓越,勤勉好学,在曹操的培养下,自小就有出众的才华和超高的创新能力。

有一年中秋,全家一起赏月,曹操指着天上的明月问曹植:“外国跟月亮相比,哪个远,哪个近?”7岁的曹植想都没想就答道:“月亮近,外国远呀!”“为什么?”全家人都莫名其妙。他说:“月亮抬头就能望见,所以近。外国怎么也望不见,所以远。”众人信服。

第二年中秋,有几个外国朋友来拜访曹操。在宴会上,曹操想起去年赏月的事,就问众人:“月亮跟外国相比,哪个远?哪个近?”客人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随后曹植答道:“外国近,月亮远呀!”曹操一听大惑不解:“为什么你今年跟去年的说法截然相反呀?”曹植不慌不忙地答道:“月亮虽然抬头能看见,却不能来到我们中间,外国虽然看不见,但可以跟我们互相往来,所以说它近啊!”大家听后,都觉得很有道理。

才高八斗而失于散漫

曹植“生于乱,长于军”,青少年时期就跟随父亲曹操四处征讨,从而培育了自身建功立业的宏伟之志。19岁那年,曹植写了著名的《铜雀台赋》,惊喜万分的曹操对他刮目相看,认为他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一度想立他为太子。但因他“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 ”,最终失去了父亲的宠爱。

建安末年,曹丕称帝之后,曹植被软禁于八字桥地区。从此,曹植再也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这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使曹植早期游侠少年的雄心壮志和拯世济民的理想变为后期的悲伤愤慨之情。这种处境反映在文学创作上,正是建安风骨所推崇的现实主义沉郁顿挫的风格。这种矛盾纠结之后的张力,也成为建安风骨不可多得的风格支撑。

建安之杰盛名传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