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人间入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如何优化个人简历》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您喜欢小编的推荐,请继续关注。,给你不一样的人生。
在编写个人简历上,首先就是做好写个人简历的准备,像是对求职目标的了解,对自身优劣的了解,以及个人简历筛选的方式等等。然后就是来制作出优秀的简历模板,再来根据具体求职情况来写出完整的简。在编写个人简历的过程上要有清晰的逻辑性,还要懂得在的基础个人简历上进一步的优化。
优秀的个人简历并不是一步完成,而是通过不断的优化,来逐渐的提高个人简历内涵。那么,优化个人简历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一者,个人简历的内容上优化个人简历内容上的优化所包含的范围比较广,如说在教育背景上,要以及近期最为重要的为主,很多人才的教育背景都非常丰富,但是个人简历的内容毕竟是很有限的,优化中要将哪些不需要的内容去除掉。还有在的个人的兴趣爱好上,也可以进行优化,根据求职目标的需要来适合其工作的一些爱好,将一些不需要的部分给去掉。内容上的优化还需要注意一点,那就是整体得分联系性。
二者,个人简历的模板上优化个人简历目标可以说就是个人简历的整体外观,但是给对方以第一印象地方,它也是个人简历的格式。优化模板要做到适合、得当、美观,在设计好模板之后,还要与自己所写的内容做出调整。
关键词:建筑设计;地下商业建筑入口;人性化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已成为目前解决人口剧增、土地紧张、环境污染等众多危机的战略性选择。随着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地下商业建筑也有了空前的发展,并逐渐成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要内容之一。 地下商业建筑入口空间是地下商业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入口处理的好坏往往预支了人们对地下商业建筑的评价,并已成为影响地下商业建筑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城市地下商业建筑入口空间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符合城市、商业性质以及人性化使用要求的入口空间设计方法。
1 过渡空间
从标识着地下商业建筑的指示物开始,到进入地下商业建筑之前的空间均属于过渡空间。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地下空间有着天然的消极感受。在进入地下空间之前,通过人性化的空间过渡来减轻身处地下空间的不良反应。因此,对于地下商业建筑来说过渡空间是人性化设计的开始。过渡空间组织不当或者预留不足,会导致人流像“喷泉”涌向城市交通系统而造成局部膨胀,从而给城市交通造成巨大压力。设计合理的过渡空间能缓冲城市交通的拥挤,同时缓解人们从地上到地下时对光线感知、视觉冲击的不良感受。人性化设计就是在设计中充分满足人的心理、生理及情感需求,是对人性的尊重。在地下商业建筑入口空间中进行人性化设计,旨在为人们创造更加符合行为规律的环境空间,缓解人们在地下空间内的恐慌。
空间环境能够诱发人们潜在的欲望,引导人们的行为活动,有时也能阻碍行为的发生。人的行为按照必要程度分为必要性活动和选择性活动。前者是有目的的必要的活动,如工作、学习等人们普遍从事的活动。后者是人们可能喜欢的,可以选择的娱乐活动,如坐下来欣赏风景、沿着优美的林荫小道散步等。如果环境条件良好,人们就会在从事必要性活动的同时增加选择性活动的数量。地下商业建筑入口外部环境的人性化设计,能塑造良好的商业形象,营造宜人的环境氛围,在人们进行必要性活动的同时,诱发人们的购物欲望。从外部环境进入地下商业入口空间的处理方式有:
1)水平式
人们从地上空间水平进入地下商业入口空间,再通过垂直交通到达商业空间称为水平式。这种空间组织形式空间不够宽敞,弱化了过渡空间的领域性,使人们还停留在拥挤、浮躁的“街道行为”。实际上在人们通过过渡空间后,应该能够完全放松的在商业空间内漫步。对于拥挤的城市这是最经济的也是最为普遍的处理方式。在水平式过渡空间中适当的加入人性化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缺乏领域性的空间环境,使人们在感官上有更加舒适的体验。首先,对入口处顶部覆盖物的人性化处理。通过采用玻璃或网架等通透的处理方式来削弱人们对局促空间的不良感受。其次,空间中延续人们熟悉的街边景观环境。将人们习惯的绿化景观延续到过渡空间中,使人们在视觉感受上像进入熟悉的街边环境,从而减弱地下空间对人们心理上的不良影响。第三,商业建筑必不可少的商业氛围。在视平层面上能够看到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广告牌、灯火辉煌的橱窗等,对人们的心理起到暗示和诱导作用。良好的空间环境加上热闹的商业氛围,引领着人们进入人性化的地下商业空间。
2)下沉式
下沉式入口是先通过垂直交通进入地下商业入口空间,再水平进入地下商业空间。下沉广场作为其中一种处理方式,是最为人性化的过渡空间设计。垂直交通外接露天的下沉广场,人们通过环境优美的广场空间水平进入地下商业入口。然而,大多数地下商业建筑所处的地段没有合适的场地做下沉广场式的过渡空间,更多的采用商业空间利用率较高的下沉式过渡空间设计。从过渡空间通过垂直交通进入地下商业入口空间,此时外部过渡空间与城市环境融为一体。利用铺地、地面高差、绿化等作为边界来划分入口外部空间与城市交通,形成具有场所感的过渡空间。不同颜色、图案的铺装组合成为具有导向性的过渡空间,暗示、诱导人们进入地下商业空间;地面高差、绿化景观这类模糊的边界同样可以形成领域性较强的过渡空间。
2 入口空间
地下商业建筑入口空间是组织人流的节点,通过垂直交通输送的人流在这里集结。此处的空间起着过渡、引导、疏散、诱导等作用。入口空间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基础上进行人性化设计,能够创造人性化的空间环境、提升空间自身价值。地下商业入口处的空间尺度、无障碍设计及标识系统是进行人性化设计的重点。
2.1 人性化的空间尺度
尺度即建筑空间的大小与人体大小的相对关系。空间尺度不同,给人的空间感受也不尽相同,或高大或精巧或亲切。能带给人舒适体验的空间尺度至少是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这也是对空间进行人性化设计的基础。地下商业建筑入口作为内外空间的连接点,融汇了外部空间尺度和内部空间尺度,设计上要考虑在满足基本功能(人流集散、引导、疏散等)的同时,如何削弱人们从外部空间到内部空间形成的生理、心理上的不适。
1)在地下商业街人性化设计的最基本层次就是满足人的生理需求设计,消除人们对地下街的种种不良心理。因此,引入天然光线,进行采光设计是解决该问题的主要方式。
天窗式采光设计。对于浅埋式地下建筑,设置天窗是向地下街引入天然光线的一种常用方式。天窗布局可以分为点状、条状和面状,按房间的大小和功能灵活处理。天窗的造型可为平面形、锥形、弧形、拱形等等。
天井式。地下建筑围绕一个与地面相通的下沉式庭院或天井布置,并朝向庭院天井开设大面积的玻璃门窗以摄取光线。在通过天井获取自然采光的同时,也可通过在庭院中栽植植物,使人与自然界保持联系,减轻恐惧感等不良心理反应。同时,植物花草的植入也可以为地下建筑提供宜人的空气环境。
中庭式。地下中庭可以结合大厅、通道和入口进行设计。应确定中庭在整个地下商业建筑的位置,尽量使之布置于平面几何中心,保证其服务半径不大于200m。地下商业街中庭平面形式宜采用矩形、圆形和方形。如采用三角形则会产生动感空间,在具体的设计中也是可以尝试的。在入口空间处尽可能做到天然采光。
2)入口空间与参照物形成尺度对比,从而形成人性化的空间尺度关系。尺度并不是空间的真实尺寸,而是部分与整体、部分与部分之间形成的对比关系,给人的空间感受。在入口空间中,通常将小品、植物作为参照对象与空间形成对比,从而创造更为人性化的空间尺度关系。人作为建筑空间内最基本的尺度参照,是衡量空间尺度最直接的标尺。整体空间与参照物之间和谐的比例关系,是空间尺度的人性化设计的重要内容。和谐的比例和尺度。日本的芦原义信曾提出在外部空间设计中采用20-25m的模数是最合适的。以静安寺下沉式广场的设计为例,设计者很好地符合了这个模数,下沉式广场基本上就是20m见方。静安寺下沉式广场约20m的宽度,相对于下沉式广场约7.2m的深度,D:H小于3,人们在广场中能够看清广场围合的界面的整体,整个广场既有一定的封闭感,又能形成整体感。
【关键词】生命;遇见;感谢
一、故事简略
望着窗外簌簌飘下的雪花,当寒冷的水蒸汽遇见毫无知觉的玻璃,在它的表面形成了一层又一层的薄雾后,渐渐模糊了我的视线。让我不禁想起了那个遥远的雪国,以及在那个国境边界的小镇发生的故事。
“穿出长长的国境隧道就是雪国了。天边的夜色明亮起来。火车停在信号房前面。一个姑娘从对面的座位上起身走过来,打开了岛村面前的玻璃窗。”这个人就是叶子,文章以这个女子出现在宁静美好的暮色中开始,又以这个女子在喧闹后的宁静中死亡而结束。“她的姿态仿佛是无生无死的休止状态,僵硬挺直的身体在空中伸长往下落,变得柔软,却带有木偶人风味的无抵抗和不含有生命力的自由自在。”
生命或许本该就是如此,就如张爱玲所说的,“走过了山川平湖,经历了风风雨雨,累了,痛了,哭了,笑了,最后的最后平静了”。生命或许本就是波澜无恒的,经历过一些大风大浪,亦或是小风小浪后,最后终归回复宁静。岛村起初见到叶子,心中念念不忘,可是时光永远不会定格在那美好的一刻。到最后叶子的死亡,一切的一切都令人措手不及。给人一种虚无缥缈的感觉,正是这种感觉映衬了作者文章“虚幻的情、缥缈的美”的整体氛围。
“那女子给人的印象是难以想象的那么洁净。就连脚趾甲里的窝坑都使人觉得美丽。岛村甚至疑心这是由于他的眼睛看过了初夏群山的缘故吧。”这名女子便是文中的关键人物――驹子。岛村初到雪国时,结识了舞蹈师傅的徒弟――驹子,为这个洁净得出奇的女子所震撼。起初岛村只是想和她做个朋友,并且十分尊重她,也恰恰是因为这个原因,驹子真心喜欢上了岛村。那时候,阳光正好,时光也还未老,二人都活在彼此最美的回忆里。斗转星移,随着二人关系进一步接近,驹子更加依赖他,而此时的岛村却只是把这看做是一种“爱的徒劳”,驹子始终追求于一种正正经经的生活,对生活充满了热情与渴望,坚强的承担着生活的责任与压力。而所有的所有的一切,在岛村的眼里看来这都是徒劳的。彼此的关系,随着叶子出现频率的加快而注定走向衰竭。人生若只如初见,岛村与驹子或者依旧活在彼此最美的回忆里。
二、人物分析
文中的两个女子,叶子和驹子的形象通过川端康成的笔锋渐渐走向了两个极端,具有激烈的视觉冲击感。叶子是一个理想化的形象,尽管她的身世和驹子一样悲惨,但却是始终能够保持着纯洁的品性。她理解驹子,并且发自内心的希望她能够过得很好,“驹姐人很好,可是怪可怜的,您可要好好的待她呀”,在叶子与岛村的谈话中可以看出她是真真正正的想要为驹子着想。尽管二人的确是存在着一些矛盾,可是心底善良的叶子却从心底祝福着驹子。作者关于叶子的描写实际上是一个理想性的产物,是完美物的代表。而驹子却具有客观存在性,尽管她对师傅的儿子并无感情,可是却为了给他治病,甘愿沦为艺妓,具有人文主义色彩。此外,她练习各种技艺,生活积极乐观向上。而在一次又一次的生活摧残下,她的思想渐渐扭曲,常常在清醒与混沌之间徘徊。因而,具有一种不完美的美,却也是更加的贴近生活,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燃烧的乌黑碎屑浇上水向四处飞散,这之间驹子牵着艺妓的长长的下摆,脚步踉跄。她把叶子抱在胸中想把她拖出来。在驹子拼命挣扎的面容下,叶子如已升天一般空虚的脸孔耷拉下来。驹子抱着她带有自我牺牲又带有受惩罚的意味。”二人的结缘在文中并无明确体现,或许是因为行男吧。驹子在起初并不喜欢叶子,可是却在叶子行走在生命边缘之际表现的如此强烈。川端康成通过了这一生死的一瞬间,传达了他的生死观。可是,我看到的更多的却是类似于“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一样的视感,“其物如故,其人不存”。
三、思想主题
川端康成的《雪国》主要表达的是人生无常、万事皆空、灭我为无、无中生有的虚无思想,所折射出来的是日本传统文学的“物哀”的美学标准。而我更多的却是体会到的是那种事物变迁、物是人非的悲凉感。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时光如酒,愈演愈烈,我们总得面对若干的不确定因素,收起行装,在岁月的河里敬一杯酒,并且感谢彼此的遇见。
作者简介:刘景艳(1995.7-),女,籍贯:湖南,民族:土家,学历: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文学语言,单位名称:西南民族大学航空港校区。
参考文献:
高校文化是社会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系统微观环境的核心。因此,高校要有意识地去建设和完善自己的文化,坚定广大师生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形成其健全而独特的高校文化。
1 高校文化体系的内涵及特点
1.1 高校文化体系的内涵
高校文化是指一所高校在长期人才培养实践中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一种精神和某些物化的精神,它涵盖了学校的风格、观念、传统和价值标准,集中反映学校的校风、学风和整体面貌,是一所学校素质和水平的综合体现。[1]高校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是广大师生共同创造的一种与时代密切相关,具有高校特色的人文氛围和育人环境。高校文化包含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高校物质文化,是高校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外在物化形式的总称。它是高校文化建设的前提,是精神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载体。高校精神文化,是指大学里由师生长期创造的特定的一种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是高校文化建设和灵魂工程的核心。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高校的文化。总之,高校文化内涵丰富,且相互关联,形成了一个复合、开放、动态的文化体系。
1.2 高校文化体系的特点
高校处于社会文化建设的前沿,承担着引领社会文化前进的使命,是传承文化的场所,也是创新、辐射文化的重要基地。因而,高校文化体系具有其鲜明的特点:
1.2.1 高校文化的多主体性
高校文化体系的主体既有学校、院、系等单位主体,也有校长、教师、学生等个人主体,他们都是高校文化的创造者,因而形成了学校文化、院系文化、班级文化,以及校长文化、教师文化与学生文化等。不同的主体承担着不同的文化使命,但都对高校文化的传承和建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2.2 高校文化的独特性
高校文化应体现本校的特色。各高校因其办学理念的差异,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历史背景的不同,因而形成了各个高校独具魅力的人文气息。高校文化的差异在精神文化上体现为各高校在办学理念、学风、校风、治学传统方面的不同;在物质文化上则体现为各高校标志性文化建筑和人文景观等方面的不同。总之,高校文化所具有的独特性可体现在师生身上,烙印在学校自身传统文化上,从而使高校自身优秀的人文传统源远流长。
1.2.3 高校文化的开放性
高校文化不是固步自封于象牙塔内孤芳自赏的文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具有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开放性文化。高校文化的开放,有利于促进校园文化的大众程度。高校不是某个时代一般社会组织之外的东西,也不是与世隔绝,它是时代的表现,并对当下和将来都会产生影响。高校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本身就意味着与大众文化之间的认同与超越、吸收与辐射。因而高校文化的开放性特征是时代赋予它的历史使命。
2 高校“以人为本”的文化体系的构建
高校教育的宗旨始终是以人为出发点,以人为归宿点,以人贯穿于教育始终。因而,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校文化体系就成了高校文化建设的新趋势、新方向和新要求。
2.1 构建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以人为本的教育是主体性、发展性教育,它是一种对受教育者的人格、个性予以充分尊重的教育观,是一种重视受教育者发展的主体性、全面性和差异性,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开发其潜能的以人为核心的教育观。[2]它的教育理念体现为对受教育者的关心、理解和尊重,进而培养他们的自尊、自信和自爱。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主要表现为:
2.1.1 管理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充分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有效地实践自主安排、自主管理,并从中提高自己,经受锻炼,从而在思想上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2.1.2 管理过程中要坚持积极支持与正确引导相结合的原则。主要体现在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己任,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引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要在精神上、物质上和专业等方面极尽所能地给予支持和帮助,在思想认识、组织管理、专业与技术等方面给予全面的指导。
2.1.3 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的核心在于对人性的充分肯定,对人的潜能智慧的信任,对人的自由和民主的追求,最广泛地调动人的积极因素,最充分地激发人的创造力,因而在教育实施过程中,应倡导人人是主体的全员参与。对教职工而言,应加强自身修养,提升人格魅力;对广大学生而言,要树立主体意识,引导自我教育。
2.2 构建以人为本的校园环境
高校文化是一个立体化、开放性的概念。它包括了诸多的因素,如硬件建设的物的因素,教师、学生的人的因素,以及人与物、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关系等。它是一种环境,也是一种氛围,是一种需要长期培育、苦心经营的教育氛围。新时代高校构建以人为本的校园环境必须做到:
2.2.1 高校物质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物质文化建设必须体现人文思想,无论是教学设施、学校设施、生活设施都应体现人文关怀,符合人性化的要求。建设生态化校园,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全院师生员工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2.2.2 高校精神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高校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文化,也是校园文化建设所要营造的最高目标。构建以人为本的精神文化,必须推行个性化教学,促进学生个性的自我和谐,鼓励教师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推动学生个性的发展,为学生独立表达自己的意愿、要求与呼声提供多种渠道,为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才华提供各种途径、空间和自由,使学生适应“学习型社会”的需要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
③高校的校风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构建以人为本的校风,一方面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校风的提炼和制定中来,满足他们要求被尊重的需要,使之更全面、更自觉地理解和贯彻校风精神。另一方面要强化学生的基础文明和道德观念,提高广大教职员工的素质,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落实到实处,充分发挥“师长”与“榜样”的力量,以此带动与感化学生,促进优良校风的建设。
长袖翩翩,眉宇轻厥。夜露沉香,弄影成双。晓风残月,空记省。寒霜扫世路,叹世间,聚少,离多。君不见伊人缝补衫,曾说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舒眉朗目,只弧笑人一片痴心。霓裳衣,今犹在,朱颜笑改,愁伤满怀。琴弦断,闺言君听否?昔日郎情妾意,花景相融,琴瑟和鸣,怎知今后独影落花中。
人生当只如初见。
怨不得,恨难言,愁难分,心难猜。烛泪朵朵似泣泪,燃碎心。《子衿》痴恋句,相思愁,如汝眼中,不过啼笑之仪。是否,是否?记汝含笑描眉绾发,低吟浅诵,如四月芳菲之颜。情至深处,如毒似蛊,中不了。
说断,谈何易。汝俊颜,深髓骨。岁月蹉跎,教人不心安。悲悲切切,沾衣襟。梨花欲谢恐难禁,泪泣滴。自古痴情人,几多愁?相逢是幸还是错。君莫语,无情总被多情恼。
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应该引起关注
现在各行各业都在提倡“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医疗机构的建筑设计出发,不仅要考虑患者就医、就诊空间,也要考虑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
北京地坛医院是一所传染病医院,由于距离机场较近,层高被限制得较低;按照要求,建筑物距离红线必须有30米的隔离绿化带,使可用面积减少了近40%;由于时间紧,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详细的方案论证,因此建筑体量比较大,一个护理单元有4条通道,南北都设病房,中间是医护人员的工作房间,全部为“黑房间”,没有自然通风和采光。在设计之初,医院也特别注意了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问题,主动地强调和呼吁,力争为医护人员创造一个好的工作环境。但是由于受到很多条件的制约,仍出现了上述的问题。
我们建议,如果避免不了“黑房间”,可以将这些房间作为它用,尽量不用于医护人员的工作场所。对于体量大的建筑物,可考虑通过天井来引进自然光和室外空气。同时也希望设计师们在设计过程中适当关注医护人员,综合各方面因素,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为他们创造好的环境。
引用新的管理理念,适当尊重传统习惯
在老医院中有一些延续下来的传统,例如,每个科室和部门,都希望有一个独立的沐浴间。如果全部采用公共浴室,这样做无法满足一些科室的特殊需求;如果大量设置独立的浴室,又不便于管理,而且浪费水、能源和面积还影响医院的形象。所以应采用统一和分散(严格掌握)相结合的办法。
除了引用新的管理理念,也应注意尊重医护人员的一些传统习惯。以就餐为例,地坛医院起初设计时是想让所有医护人员到餐厅就餐,但是后来发现这种做法执行得并不太理想。因为有些医护人员是自己带饭的,甚至几十年如一日天天带饭,有的是拖班下不来,有的是误了饭点,等等。这就需要给他们提供一个就餐的场所。于是,我们在医生工作站旁边示教室的一角放置了“吧台”,配备了微波炉、饮水机和柜子。这个小角落既可以作为就餐的场所,也为医护人员提供了一个休息的空间。
当然,不同的医院有不同的做法,应该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医护人员工作的特点及生活习惯,选择最为合适的方式。
从细节入手,因人而异
作为后勤工作者,在平时的工作中,要认真总结医护人员的需求,从细节入手,给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
室内色彩
以装修为例,医护人员的诊室、工作站等空间有些装修得较为简单,但不妨听听他们的建议,如妇产科的医护人员,比较喜欢色调温馨的空间,儿科的色彩则丰富活泼。或可运用一些小饰品,为单调的空间增色,如用一幅小画点缀墙面,为单调的空间增添生气。
空间利用
在设计医护空间时,建议多多利用现有空间,如护士站,可以在站台上动心思,如设暗格,或在护士站墙面上做装饰性办公空间,给人感觉好像是装饰性的物品,实际是为医护人员提供的储备空间。这样既方便了医护人员,也有利于环境的整洁。
流线设置
[关键词]高中化W教学 班主任工作 桥梁 共同进步
时光飞逝,笔者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已经整整十一年了。在这期间,笔者完成了由学生到教师的蜕变,并由纯粹的化学教师转变成了班主任化学教师。那么当我们身兼两职时,又该如何处理好班主任与化学教师这双重身份的关系,并获得化学教学与班主任工作的共同进步呢?下面,笔者根据自身的经历就此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两角色中我们首先是化学教师
作为班主任化学教师,我们一定要正确处理好班主任的教学管理与化学教学之间的关系,而两者之间,笔者认为我们首先是化学教师。因为如果我们的专业素养得不到学生的认可,学生就会质疑我们,不信任我们,让我们失去威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很难正常行使班主任的职责。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是学生的引领者,而班主任所做的事情是琐碎和不可预测的。在学生心中,班主任首先是任课教师。化学教师当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学生对班主任的看法,所以要想成为一位好的班主任,首先我们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化学教师。那么我们该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化学教师呢?
1.应为学生做好初高中化学知识上的衔接,上好“开学第一课”
注重高一化学的起始复习是搞好高中化学教学的必要前提。教师有必要在摸清学生底细的前提下,采用有效的复习方法,对高一学生存在的知识漏洞对症下药地进行修补整理,通过对知识的再理解、再挖掘、再提高,使学生做好学高中化学知识的心理准备。同时明确复习过程中自己要做的工作,也就是“备教材”。由于很多学校没有初中只有高中,教师只从高一教到高三,所以部分高中化学教师对初三的化学教材不熟悉甚至很陌生。因此高中教师首先应熟悉现有的初三化学教材,对初高中教材和大纲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哪些知识在初中讲过,哪些知识虽讲过但学生不易掌握,哪些知识还得在高中加深和拓宽等,对其中的一些盲点即新的初中教材中已将知识降低要求或进行删减,但高中教材又没有补充这部分内容,而高考考纲中又要求必须掌握的知识进行强化提升。这样学生便能顺利地完成初中到高中的过渡,进而适应高中化学教学。
2.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做让学生信服的化学教师
现有的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教学能力及人际沟通能力等有较高的要求,同时也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成长中的青年教师,我们该如何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呢?
首先,我们要吃透教材,知道哪些知识要讲,哪些知识不用讲;哪些知识应该详细讲,哪些知识只需要点到为止。
其次,我们要具有良好的教学能力。作为教师,我们光有知识还不行,更重要的是如何将知识传授给我们的学生,并让他们学以致用。这就需要我们具有良好的教学能力。一名优秀的教师具备好的教学能力主要表现在课堂设计能力、教学实践能力以及对学生学业的评价能力上。随着多元化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化学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了新的定义。在新时期,化学教师一定要多了解教育理念,将一些完善的理念运用到教学当中,更好地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最后,我们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从刚参加工作时的热血青年到离开工作岗位的几十年里,教师会经历社会的变迁、自身生理的变化、学生的换届、教材的改变、教学大纲的不断变化,作为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了解当时的教学目标、教学观点、教学手段、学生的思想,才不至于落伍,才能成为永远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3.结合自身特点,扬长避短,做让学生喜欢的、有自身特色的化学教师
崔明老师说:“假若教学功底一成不变,可能是一种教学能力的衰竭。如果让自己的各种潜能、各种形式的教学艺术不断完善,不断提高,教学效果不断显现,教学成绩突出,你的特色就出来了。”笔者记得2007年9月市优质课大奖赛上宣城二中的一位教师在讲“少量钠的保存”时,手持装有少量金属钠的试剂瓶,打开瓶塞,走向学生,问:“同学们,装有金属钠的试剂瓶里有气味吗?是没有气味还是煤油的气味?”此时学生听出了“没有”和“煤油”的谐音,一阵笑声后齐声回答“是煤油的气味”。可见,教学上如果能以风趣、诙谐幽默的语言来“传道、授业、解惑”,课堂必然会满堂生辉,求得“寓教于乐”,使教学平添几分愉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又如,地壳中各元素的百分含量排前三位的是“氧硅铝”,可谐音记为“养闺女”或前五位“氧硅铝铁钙”可谐音为“养闺女贴该”。这些谐音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教学幽默作为一种课堂教学艺术,并非随心所欲地制造笑声,幽默应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且要尊重学生,不得有讽刺意味。
二、把班级当作自己的小家庭。用心当好一家之长――班主任
当我们的专业素养充分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之后,便在学生心目中有了威信。接下来,我们应该考虑如何走进学生的内心,经营好这个为期三年的小家庭,使自己的化学教学与班主任管理获得双赢。
1.以身作则,教会学生踏实诚信做人,认真完成每一件事
学生每天第一个见到的是班主任,接触最多的也是班主任,因此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很好的示范作用。例如,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同时班主任自己应该有良好的卫生意识;要求学生注意仪容仪表的同时班主任也要注意自身的仪容仪表;要求学生遵守校纪校规的同时,班主任也必须做到上班、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严格遵守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
2.教会学生高效学习
笔者带了高三年级的两个重点班――(3)班和(5)班。笔者在(5)班是纯粹的化学老师,在(3)班是班主任兼化学老师。每次考试,(3)班的平均分都会比(5)班高出四五分,这引起了笔者的深思。我们知道,一个班级有十余位任课老师,而在众多的老师中,学生最怕的是班主任,他们知道班主任掌握着他们的综合素质评价,与他们的父母联系密切,因此他们对班主任多少有些敬畏。在上班主任的课时,少有学生说话、开小差,大家都在专心致志地听课,记笔记,动脑筋……学习成绩自然不用说。对(3)班学生而言,由班主任上课这个小小的优势会带给他们自信心,让他们明白上课认真听讲的重要性,并把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带到其他科目的学习中,这就是“双赢”的完美体现。
3.用心对待班上的每个学生,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
作为班主任,应多关心学生,了解他们的心声,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笔者会主动打扫班级卫生,和学生一起大扫除;学生病了,主动看望或问候;给予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帮助。班主任在学生面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该严肃的时候就该严肃,该和蔼时就要和蔼,原则不能丢。
大道无形,企业文化是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不少人都感觉“虚”,不知道文化建设从哪入手,重点在哪,所以也导致了很多企业把企业文化建设与混为一谈,口号标语满天飞,但企业的文化建设却总是不入门,在门外徘徊,根本无法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无法提升管理水平。
通过大量的研究和咨询实践,我们认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要让文化经历从理念到行动、从抽象到具体、从口头到书面的过程,要得到员工的理解和认同,转化为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
海尔总裁张瑞敏在谈到自己的角色时说:“第一是设计师,在企业发展中使组织结构适应企业发展;第二是牧师,不断地布道,使员工接受企业文化,把员工自身价值的体现和企业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可见,对于企业高层管理者来说,如何让员工认同公司的文化,并转化为自己的工作行为,是关系企业文化成败的关键。
让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
一、广泛征求意见
任何企业都有文化,尤其对于许多大中型的国营企业,在经历了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后,员工对文化总有许多自己的看法,很多企业在引入组织变革或再造时,往往忽略了对本企业文化的考虑,结果往往造成了“手术很成功,但病人死了”的尴尬。麦肯锡兵败实达,就是最好的案例,虽然方案很科学,但实达的文化不能融合,结果是一败涂地。
很多人把企业文化认为是老板文化、高层文化,这是片面的,企业文化并非只是高层的一己之见,而是整个企业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只有得到大家认同的企业文化,才是有价值的企业文化。
要得到大家的认同,首先要征求大家的意见。企业高层管理者应该创造各种机会让全体员工参与进来,共同探讨公司的文化。不妨先由高层制造危机感,让大家产生文化变革的需求和动机,然后在各个层面征求意见,取得对原有文化糟粕和优势的认知,最后采取扬弃的办法,保留原有企业文化的精华部分,并广泛进行宣扬,让全体员工都知道公司的企业文化是怎么产生的。
二、与员工的日常工作结合起来
企业确定了新的企业文化理念后,就要进行导入,其实也就是把理念转化为行动的过程。在进行导入时,不要采取强压式的,要让大家先结合每个员工自己的具体工作进行讨论,首先必须明确公司为什么要树立这样的理念,接下来是我们每个人应如何改变观念,使自己的工作与文化相结合。
在我们为一家空港地面服务公司做的企业文化塑造项目中,就是先让基层员工自己讨论工作中的问题,然后结合企业文化,提出如何进行改善和提高,包括工作的流程和方法,最后是自己应该怎么做。通过这样的研讨,让每个员工都清楚的知道公司的企业文化是什么,为什么要树立这样的文化,为什么自己要这么做。
以身作则,最为关键
一、企业高层的角色
作为企业文化的建筑师,高层管理人员承担着企业文化建设最重要也最直接的工作。有一次一个企业老总问笔者:“你觉得塑造企业文化什么最关键?”笔者告诉他:“是先把你自己塑造成企业文化的楷模”一些企业高层管理者总感觉企业文化是为了激励和约束员工,其实更应该激励和约束的,恰恰是那些企业文化的塑造者,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对企业文化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次我辅导一家企业做企业文化,他们老总说自己非常重视人才,希望企业理念在这方面有所体现,在我们谈话时,恰好安排要面试一个中层经理,当他的秘书告诉他面试者来了时,他却满不在乎地说:“让他再等半个小时,我有事走不开。”一件小事足以体现他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了。企业的高层领导往往既是文化、制度的塑造者,同时又是理念、制度的破坏者。
二、从点滴做起
很多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塑造时,喜欢大张旗鼓地开展一些活动、培训和研讨,其实企业文化的精髓更集中在企业日常管理的点点滴滴上。作为企业管理者,不管是高层还是中层,都应该从自己的工作出发,首先改变自己的观念和作风,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在思科,广泛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思科总部的员工看到他们的总裁钱珀思先生,大老远地从街对面小跑着过来,这位员工后来才知道,原来钱珀斯先生看到公司门口的停车位已满,就把车停到街对面,但又有几位重要的客人在等着他,所以他只好几乎是小跑着回公司了。因为在思科,最好的停车位是留给员工的,管理人员哪怕是全球总裁也不享有特权。再比如公司,他有一个价值观的卡片,要求每个人必须随身携带,就连总裁,也随时都拿出这个卡片,对员工进行宣传,对顾客进行讲解。试想我们国内的许多公司高层管理者,你有这些世界一流公司总裁的理念和作风吗?
理念故事化,故事理念化,并进行宣传
一、理念故事化
企业文化的理念大都比较抽象,因此,企业领导者需要把这些理念变成生动活泼的寓言和故事,并进行宣传。蒙牛集团的企业文化强调竞争,他们通过非洲大草原上“狮子与羚羊”的故事生动活泼的体现出来:清晨醒来,狮子的想法是要跑过最慢的羚羊,而羚羊此时想的是跑过速度最快的狮子,“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大自然的法则,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同样适用。
二、故事理念化
在企业文化的长期建设中,先进人物的评选和宣传要以理念为核心,注重从理念方面对先进的人物和事迹进行提炼,对符合企业文化的人物和事迹进行宣传报道。在一家合资公司的企业文化咨询项目中,我们帮助他们按照企业文化的要求进行先进人物的评选,并在公司内部和相关媒体进行了广泛的宣传,让全体员工都知道为什么他们是先进,他们做的哪些事是符合公司的企业文化的,这样的榜样为其他员工树立了一面旗帜,同时也使企业文化的推广变得具体而生动。
三、沟通渠道建设
关键词:斯堪的纳维亚;西欧;封建化;诺曼人
中图分类号:K1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5-0219-02
一、斯堪的纳维亚人入侵的方式和特点
斯堪的纳维亚人主要包括居住在斯堪尼亚及各个岛屿上的丹麦人,后转移到日德兰半岛;居住在今天的瑞典东、西哥德兰两省的哥塔尔人;居住在梅拉伦湖畔的瑞典人;以及深居在山谷和海岸线附近的荒野地带的挪威人[1]。他们的语言与严格意义上的日耳曼土语有很大差别,其内部语言也有差异,但共同起源于斯堪的纳维亚语支,由此得名。
公元7世纪开始,法兰克王国逐渐扩张,开始与斯堪的纳维亚地区发生密切联系,这一时期斯堪的纳维亚人正式开始进入“侵略时代”。一直以来关于斯堪的纳维亚人的考古发掘并不少,考古人员在挪威境内已经发掘了数座船只遗址,主要是流线型木船,船上没有甲板,可容40—60人。船首昂然挺立着龙头雕像,故又称“龙头船”。这种船由于构造简单轻便、吃水较浅,利于由海洋驶入内河逆流而上,进而展开攻掠。这些战斗民族出身的入侵者在几个世纪的劫掠活动中留给西欧编年史家的印象几乎都是恐怖而血腥的。公元8世纪80年代,第一艘北欧海盗船到达英格兰海岸,不列颠岛屿上的盎格鲁撒克逊人进行了短暂的抵抗之后,北欧人洗劫了英格兰诺林伯利亚对岸的林地斯法纳修道院。盎格鲁撒克逊人在他们的编年史中描绘了这一恐怖场景:“这一年,在诺林伯利亚出现了可怕的不祥之兆,巨大的龙卷风与闪电交织在一起,人们看到许多愤怒的恶龙出现在天空中……”[2]除了直接抢劫,斯堪的纳维亚人的掠财方式还有出售“豁免权”:交纳一笔钱即可免受破坏,类似于赎金。秃头查理和罗退尔二世都购买过这种豁免权。为了巩固统治,保障臣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君主和教会及修道院向侵略者缴纳金钱,这无疑增加了向臣民征敛的钱财。也从另一方面推动了王权和教权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催化了西欧各国封建化的进程。另外,斯堪的纳维亚人还进行人口掳掠,若没有及时得到赎金,则会把人质卖到其他地区。860年左右,一批摩洛哥的黑人俘虏被卖到爱尔兰。这种掳掠人口的行为一定程度上也改变了西欧内部人口的流动。从其种种行为看,斯堪的纳维亚人的入侵显示出特有的残酷性和短暂性。但如果就此认定他们的侵入只是暂时而没有持久影响力的,那就未免肤浅了。
翻开许多关于海盗的历史,我们都会明显地看到北欧人对于土地的占有和耕作。这也是其对被侵略地区所产生的除了破坏性作用之外的建设性后果之一。从870年起,斯堪的纳维亚人再一次作为殖民者和处女地上的真正开拓者完成了大规模的“土地占领”。9世纪时,诺曼人各个首领在西欧建立了早期的公国,进入了诺曼人建立殖民地统治的历史。法国史学家布洛赫将诺曼人定居的范围划分为两大区域:原法兰克国家和盎格鲁-撒克逊不列颠。公元851年起,斯堪的纳维亚人开始了他们在不列颠岛上的殖民统治。除了亨伯河和蒂斯河之间的德伊勒王国和泰晤士河与沃什湾之间的东盎格利亚王国是斯堪的纳维亚人统治较为庞大且长久的国家外,其他一些国家都零星分布并存在时间不长。这些小国的首领似乎尚未摆脱自身的海盗天性,时而互相结盟联合,时而反目成仇,导致不列颠岛上的一片混乱,同时也促使一位优秀国王的诞生——阿尔弗雷德。公元880年,阿尔弗雷德征服了丹麦人统治的麦西亚,也巩固了其国土威塞克斯王国的独立。980年,斯堪的纳维亚人再次入侵英伦三岛,而英国的统治者们也费尽心思,有的甚至重拾传统的“以夷制夷”手段,即雇佣丹麦人对抗丹麦人的入侵,比如英国国王埃塞莱德,“他在1002年将雇佣的丹麦人全部杀掉,结果遭到丹麦国王的报复,后者不断对英格兰烧杀抢掠。”[1]从阿尔弗雷德到埃塞莱德时期的斯堪的纳维亚人入侵的历史来看,英格兰统治者对北欧人的侵袭抵抗逐渐减弱,从一开始的强制驱逐逐渐转变为被动接受。除了斯堪的纳维亚国家日益强大,英国抵抗能力下降之外,不列颠本土上的诺曼人越来越多并与本民族相融合,也促使统治者改变措施,小心谨慎地对待这些“本土外邦人”。此外,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封建化程度提高,封建国家之间的利益牵扯和外交纷争日益复杂化,也是促使英国统治者消极抵抗的一个原因。
原法兰克王国范围内的斯堪的纳维亚人较之盎格鲁-撒克逊的定居时间要稍早,9世纪中期,斯堪的纳维亚人就试图在莱茵河三角洲地带建立国家。相比在英格兰的同胞,欧洲大陆上的诺曼人要“老实”的多。尽管其残忍的本性和掠夺的作风未变,但进入欧洲大陆后的斯堪的纳维亚人定居意识显然增强。尤其是踏上富饶可耕的土地,接触相对发达的封建体制,发现可以通商的机会,以及受到基督教的影响后,斯堪的纳维亚人逐渐放弃漂泊和远征,并融入当地文化。“896年,一伙维京人在塞纳河下游地区永久地驻扎下来,从那里四面出击,寻机抢掠。”[1]直到为了生存他们适应了当地的耕作业,一批批后来的伙伴也定居下来。因此,与其说早期来到欧洲大陆的斯堪的纳维亚人是殖民者,不如说移民更为恰当。随着越来越多的移民继续涌入,迫使他们向更广阔的地方扩张。911年,昏庸者查理迫于压力妥协,为斯堪的纳维亚人建立诺曼底公国。924年拉乌尔国王把贝桑让给罗洛;933年又把阿弗朗什教区让给其子及继承者。与不列颠岛相比较,法兰克王国内的斯堪的纳维亚人的入侵方式更符合传统“蛮族”人入侵的一般流程,即袭扰——撤军——再袭扰——定居。这种侵略模式似乎更能体现人类先进文明与相对落后文明的吸引和交流,为了追求更充足的食物和财富,完善本民族的生存和统治机制,斯堪的纳维亚人进入欧洲大陆定居。从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角度来看,这本身就是西欧封建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斯堪的纳维亚人入侵对西欧封建化的影响
不得不说,8—10世纪斯堪的纳维亚人带给西欧许多破坏和恐惧。农民尤其深受其苦,塞纳河和卢瓦尔河流域的农民常常被迫扔下锄具拿起武器,为保卫家园而战斗。但由于缺乏组织,这些农民队伍总是遭到屠杀。城镇和修道院也是遭受入侵的主要受害者,阿尔弗雷德在其主持翻译的《教士规则》中说道:“那一段时光,当时一切还未遭毁坏和焚烧,英国的教堂里满是财宝和书籍”可以看出海盗对盎格鲁-撒克逊文化的巨大破坏。但从长远来看,入侵带来的不仅仅是破坏,斯堪的纳维亚人和其他“蛮族”一样,其入侵对欧洲大陆从整体到内部均产生了深刻影响。
首先,战争带来人口分布变化。从秃头查理时期,许多人逃离家园又被政府送回。同时,人口流动也更加频繁。在英国,斯堪的纳维亚人的入侵则直接导致一个新的国家——威塞克斯的崛起,他们对诺森伯利亚和麦西亚的破坏,为威塞克斯的兴起奠定了基础。第二,斯堪的纳维亚人皈依基督教,是基督教传播过程中的一大成果,同时也是西欧封建化在教会方面的一个体现。911年罗洛接受了洗礼,成为法兰克王国一名地方官员,这是斯堪的纳维亚首领皈依基督教的典型例子。而9世纪中期就有许多斯堪的纳维亚人转向基督教信仰。关于其基督教化的原因,历史学家们众说纷纭,起决定作用的无疑是斯堪的纳维亚首领的带头作用,目的是利用基督教会巩固统治。第三,斯堪的纳维亚世俗法和社会制度传入,引起欧洲一些国家乡村社会结构的改变。在英国的被占领区,这一现象尤为明显。斯堪的纳维亚人将本土的百户村制度和原有的司法传统引入,在北欧人(尤其是丹麦人)聚居区广泛实行,同时也适用于所在公国内的英国人。962年,埃德加的国王宣布:“我希望在丹麦人中世俗法能按照他们良好的传统继续加以调整。”[4]由此看出,英国丹麦法区的社会结构与诺曼底乃至斯堪的纳维亚人的社会结构有同宗同源的关系。相比之下,在法兰克王国,诺曼底的社会结构则与其“故乡”的社会结构差异巨大,这主要是由于其位于一个相对封闭和广阔的地区,容易被当地文化所同化。第四,入侵促进了西欧王国防御工事和地方武装的发展。在法兰克王国的兰斯,其防御工事曾以各种形式一建再建,目的就是为了抵御北欧人的侵袭。如同“丹麦金”一样,政府修建防御工事主要通过扩大征税来满足,在增加臣民经济负担的同时无形中也强化了政府作为权力机构的职能和权威。而地方武装的发展则无疑体现了斯堪的纳维亚人入侵带来的一个典型后果。公元881年路易三世在谢尔德河建立了一个城堡阻挡维京人,却找不到人防守。王室军队无疑比不上地方贵族武装的战斗效率,因为他们更便于组织人力。地方贵族势力逐渐强大,加速封建化进程并对王权日益产生威胁。
尽管北欧民族或多或少地催化了欧洲的封建化进程,仍不能掩盖其恐怖残忍的行为。不论斯堪的纳维亚人对这一进程起到何种作用,其侵略和扩张行为的确给当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参考文献:
[1][法]马克·布洛赫.封建社会[M].张绪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56-57.
[2][加]提姆·特拉弗斯.海盗史[M].海口:海南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