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入厂教育培训总结范文

入厂教育培训总结精选(九篇)

入厂教育培训总结

第1篇:入厂教育培训总结范文

论文关键词:电力企业;教育培训;培训手段

长期以来,大唐碧口水力发电厂(以下简称“我厂”)根据战略发展目标和生产经营需要,通过开展各项教育培训工作,使我厂职工的学历层次和专业技能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自2002年我厂划归到大唐集团公司以来,我们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在这新的体制和环境下,我厂紧紧围绕集团公司“两型、四化、三个能力”发展战略,以培养、建设一支思想过硬,技术精湛的一流职工队伍为宗旨,强化教育培训管理,狠抓各项教培计划、措施的落实,经过五年来的努力,已在全厂营造出良好的教育培训氛围;教育培训体系也日臻完善;教育培训管理更为科学;教育培训的形式和效果也不断创新和提高。笔者作为培训专责,通过总结这些年的培训工作,认为我厂培训工作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有许多地方需要进一步加强。

一、五年来已取得的成绩

1.认识到位,领导重视,共创良好的培训氛围

教育培训工作在我厂一度曾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位置,曾经有人戏言培训工作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行,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生产和管理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优胜劣汰、竞争上岗等激励机制在企业的实施,极大地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学习热情,各级领导对职工教育培训的重要性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教育培训已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创一流的指标需求,而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教育培训也不仅仅是企业管理者的要求,而是全体职工的自觉行动。

2.规范管理体系,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

提高教育培训管理水平,培养一流的职工队伍必须以科学的教育培训管理体系为基础,完善的教育培训管理制度为保障。五年来我们以制度的建设为切入点,完善了三级教育培训网体系;成立了“职工教育委员会”、“职工考试、考核委员会”;制定了《职工培训管理办法》、《师徒关系管理办法》等,修订了《职工外出培训管理办法》、《大唐碧口水力发电厂员工学历教育管理规定》、《大唐碧口水力发电厂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管理规定》等规定;围绕人才工程,成立了大唐碧口水力发电厂人才评价中心及“112人才工程”评价委员会,制定了《人才强企工作实施办法》,并以此为基础,制定了《大唐碧口水力发电厂员工岗位自学成才管理办法》,这一系列标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从根本上保证了教育培训的科学有序管理。

3.不拘泥于培训形式,强化培训效果

近年来,我厂打破了单一、沉闷的培训模式,围绕不同时期的重点工作,结合各部门的人员状况,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培训工作,从而使培训工作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可喜局面。例如电气分场率先开展了大班组培训的尝试,他们将全分场检修人员分成两组,其中一组全天培训,另一组正常工作,两组人员每月轮换一次;在具体培训内容上仍然打破班组界限互学,在培训形式上主要以技术讲课为主并结合讲课内容穿插进行技术比武和岗位练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花独放不是春,满园春色才是春”,电气分场在职工培训方面的不断尝试,带动了全厂培训工作的全面发展。运行分场开展的机电互学,机械分场开展的全分场范围内的钳工技术比武,激发了职工的学习热情,保证了学习培训的效果。

4.立足岗位,拓宽渠道,全面提升职工的文化素质

由于我厂地处偏远的陇南山区,交通不便,文化落后,所以无论是人才的引进,还是人才的培养,都存在着先天不足。为此,针对全厂职工的文化现状,既考虑岗位的实际需求,又放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多层次、多专业、多形式地开展学历教育。五年来共有96人参加了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其中已有2人硕士研究生毕业,11人本科毕业,专科毕业52人;8人毕业于成人中专教育,23人在读。

5.以《岗位培训手册》实施为契机,强化岗位培训管理,提高职工的岗位技能

为从根本上解决以往培训工作的盲目性、重复性和随意性,我们在生产岗位和管理岗位积极推行《岗位培训手册》,认真按照《岗位培训手册》进行培训,有助于克服以往培训中的盲目性、随意性和简单、重复的现象,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2003年起,我厂又将职业技能鉴定手册纳入班组日常培训内容,使培训工作更为科学、有效,并使员工的技术业务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二、存在的不足

1.培训评估机制不健全

到目前为止,我厂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一是培训效果测评的方法单一,主要以考试或培训后的汇报为主。二是评估指标与重点停留在以培训人次数、时间、经费执行率为评估指标的阶段。三是评估内容不全面,评估与实际工作脱节。多数的培训评估仅仅对培训课程中所授予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考核,没有深入到工作绩效的改善、能力的提高和为企业带来的效益上来,评估工作只

是在最初级的层次上开展,更谈不上事后的跟踪调查。

2.培训手段比较落后

随着科技的进步,管理和技术培训的手段越来越先进。电子教材、数据共享、网络传输等事物的出现,为培训手段应用带来了广阔的空间。我厂因为地处山沟,与外界联系不太方便,所以在获取先进的培训理念、应用先进的技术进行职工培训这方面发展仍较为缓慢,缺乏运用便捷的网络进行培训的有效方式。

3.管理人员的培训需求和内容不明确,缺乏针对性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需要培养一大批适应现代企业生产经营需要的管理人才,所以管理人员的培训显得更为重要。我厂没有将本企业发展目标、岗位的任职资格要求、管理人员的技能差异和员工的生涯设计相结合来设计和明确管理人员的培训需求,培训的深度也不够。

三、关于加强职工培训工作的几点认识

从培训管理的角度,管理培训的当务之急是建立系统、规范的培训管理流程,涵盖培训需求分析、培训内容安排、培训方法创新、培训效果评估、培训成果的转化机制等各个环节。

1.注重需求分析,科学制定年度教育培训计划

需求分析是做好人才有效开发尤其是制定培训目标及课程开发、培训实施的基础和前提,是保证培训工作成本效益最大化的有利工具。实践中,考虑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岗位要求和管理改革的需要;二是企业人事的变动,如升职、降职、岗位轮换等;三是提高管理绩效的要求。了解员工的具体信息后,根据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企业发展实际,以及生产准备、全能值班、点检定修等关键生产岗位培训,针对不同培训对象,分类型、分专业、分层次制定最科学有效的教育培训计划。

2.加强考核评估工作,努力提高教育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在培训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加强培训项目质量管理工作,培训效果要从有效性和效益性两方面进行评估。培训的有效性是指培训工作对目标的实现程度;效益性是指培训工作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此,一方面,要将培训纳入考核,迫使受训人员克服因工作太忙,没时间或懒散,不求改变的心理,认真完成培训任务。另一方面,在培训之后,还要由被培训者所在单位就培训项目对被培训者进行测评,以确定其培训效果及实际应用能力,并根据评估情况,进行奖励或考核,同时作为下一次培训具体方案的参考,从而实现培训项目的闭环管理。

3.创建碧口水力发电厂职业技能鉴定试题库网站

随着我厂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计算机在我厂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了。为提高全厂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运用便捷的网络进行培训,我厂准备联系相关单位,创建碧口水力发电厂职业技能鉴定试题库网站,然后对各班组的试题进行收集及整理工作,汇总后,将各专业岗位技能培训试题库充实到网站中去,使员工在工作不繁忙的情况下自己进入网上试题库答题,或在岗位技能考试时用来答题,提高员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4.加强管理人员教育培训

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企业亟须人才的培养。针对经营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目前市场营销、资本运作、工程管理、法律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人才在我厂尤为紧缺。因此,今后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将通过综合素质考核和专业分析选拔确定的培养对象选送到国内知名大学专门学习,或者聘请国内知名大学教授或本企业高级技术主管,采取报告、讲座和学术交流等形式,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同时,加快管理人员职业(执业)资格培训。按照国家和集团公司的相关规定,在财会、概预算、审计、统计、安全及政工管理等管理岗位逐步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制定完成取证的计划,在规定的期限内取得岗位资格证书。

5.积极组织开展技能大赛,加强技能人才的培养

第2篇:入厂教育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厂办技校 办学有益形式 校企合一优势 办学特色和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c)-0214-03

1 厂办技校――多元化办学的有益形式

企业办学,曾是近代职业教育的基本力量。中国职业教育奠基人黄炎培主张的职业教育社会化的方针,涵盖了办学社会化的主张;他倡导的“职业大教育主义”,体现了开门办学,与一切教育界、职业界联络的精神,由此推动了民国时期的职业教育。1935年,中华职业教育社与荣氏公司合作,就是在无锡申新三厂对工人施以文化技术教育的。新中国成立以后,刘少奇从教育和经济、教育制度和劳动制度相结合的视角,提出了“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职业教育蓬勃兴起,半工半读成为我国的一种基本的教育制度,作为当时教育革命的重要方面,采用“两条腿走路(即教育部门与业务部门办学并举,中央办学与地方并举,国家办学与厂矿企业办学并举)方针兴办职业教育,厂办技校曾兴盛一时,占据技工教育大半壁江山,培养出王崇伦、倪志福等著名劳模为代表的蓝领精英。,职业教育遭受灭顶之灾,厂办技校随之停办。《》结束后,职业教育开始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厂办技校逐渐复办。以浙江省为例,1978年,由省内8家著名机械制造国有企业,组建了浙江省机械技工学校。但随着国有企业改制、主辅分离政策的实施,现在厂办技校已所剩无几,我校也成为8家企业办校中唯一幸存者。我国近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证明,职业教育是一个历史的扬弃过程,有其内在的传承联系。笔者认为,职业性和实践性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作为其基本的办学模式,厂办技校有其独特的优势,应该成为职业教育办学多元化的有益形式;厂办技校要摆脱困境,谋图发展,必须扬长避短,准确定位,探索科学的办学思想和路子。

2 厂办技校――校企合一的体制优势

当前,厂办技校或淘汰停办,或举步维艰,其根本原因是体制问题,是教育的公平性原则没有得到政策保障。厂办技校既没有国办学校全额或差额拨款,又不允许象民办学校那样按市场化运作,过着企业自收自支的日子。由此衍生出诸多办校基本资源的短缺或落后。比如校舍场地,设施更新,教师待遇,经费生源每况愈下,使厂办技校与国办职业学校办学条件的差距越来越大在。成为厂办技校生存和发展的“短板”。但是,厂办技校却又有着其他职业学校不具备的独特优势,它有着其他办学形式难以企得的校企合一的体制优势,而这正是符合职业学校培养目标的最佳人才培养模式。

建国以来,职业教育思想虽然几经调整和改革,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育人模式一直传承和发展。新中国五六十年代的半工半读教育制度,绝非是单纯的教育制度,由于社会赋于了太多的政治、经济等功能,存在一定的认识上局限性,但其在职业教育领域推行学校办工厂,工厂办学校、工学结合等做法,对当今职业教育的发展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成为职业教育的基本原则。如何促进校企合作,使得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应有功能收获实效,已成为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议题。

然而,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的实践,从合作的深度划分,多数分析尚停留在浅层次合作。在这个层面,校企合作没有贯穿教育教学的始终,只是在人才培养的终端,与企业签订实习协议,通过学生顶岗实习,鼓励企业和学生双向选择,优先去合作企业就业。这种松散的合作,长效机制缺位,往往缺少连续性和稳定性。而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应该是形成多元化或者一体化的投资主体,校企双方以董事单位联盟,企业和学校在产学研,人财物互相渗透,提高校企整体效果和效益,是达到校企合作的最高层次和最优选择。分析制约校企合作向深层次转化的因素,除了传统体制和观念等原因,其根源是难以确立共同的取向和目标。企业追求的是经济效益,学校追求的是社会效益,学校管理和企业管理,思路不尽相同,教学和生产又会产生工学矛盾。在校企合作的思路上,在资源整合和运用的方法上,在实际操作时,都难以找到和把握两者最大公约数。一言以蔽之,深层次校企合作既缺少政府鼓励性、义务性政策和措施外在的动力机制,也很难形成校企之间相互适应、彼此共赢内在的动力机制。而浅层次校企合作进入高层次校企合作的过程,则是一个渐进的艰难的过程。

厂办学校校企合一的体制具备校企高度融合的内在动力机制。以我校为例,杭州市第二机械技工学校是我国最大的齿轮研发和制造上市公司――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由杭州前进通用机械有限公司主办的技工学校。在组织上,校企领导交叉任职,母公司总经理兼任董事长,主办企业总经理任校长,教学人员与企业员工融为一体,学校“双师型”教师和部分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在教学和生产之间有极高的可替代性。在工作目标上,教育目标与经济目标融为一体,教学经费和生产投入统筹安排,资源运用既有独立性又统筹使用,互为补充,经营指标和教育任务都同等列入年度考核。在日常运作上,教学任务与生产活动融为一体,“是学校也是工厂,是工厂也是学校”,校企日常运作各有侧重,但相互交融,学校以专业基础理论和技能基本功实训为主,企业以一专多能和产品为课题的生产性实习为主,形成工学结合、两段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近几年来,我校教育和生产硕果累累,生产经营、教育教学、招生就业形成良性互动、良性循环。学校机械专业被评为浙江省和杭州市的示范性专业,学生屡次在省、市技能竞赛中获奖,2012年摘取浙江省技工院校车工组第一名,并每年为社会企业培训鉴定高技能人才500余人,为区域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在职业教育和社会上享有认同度和美誉度。

综上所述,厂办学校具有生产需求和职业教育的天然的内在联系,它把合作推进到合一和融合,不失为具有校企的最佳对接的体制性优势,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扶持、发展的必要性,应成为职业学校办学多元化有益的一翼,这有利于形成我国“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职业教育办学格局。诚然,鼓励企业办学,绝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厂办技校办学形式的重复和回归,也不是论证企业办学是唯一途径。这是因为,办学的时代背景、办学目标、办学条件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作为企业和学校的生存都存在不确定性,厂办技校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一定的风险性。要规避风险、赢得发展,一方面要认识到,企业办校中的“企业”是有门槛的,它应是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在行业中列居一定地位,掌握行业前沿技术,具备一定规模且与学校专业对口的成长型或成熟型企业;企业办学中的“学校”也是有条件的,它应该有深厚的办学历史沉淀,与合作企业有着难以分割的历史的、相互依存的关系,它应是富有特色和活力,具备专业建设优势和知名度,有公认的品牌专业、稳定发展的学校。另一方面,“打铁还须自身硬”,厂办技校必须与时俱进,勇于开拓,从实际出发,树立和践行科学的办学思想。

3 厂办技校――内涵式发展的办学实践

杭州市第二机械技工学校于1978年建校,是一所有着35年历史的厂办技校。现主办企业是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改制后的分公司,是研制高精齿轮的地区著名厂家,年销售收入约8000余万元,净利润约600余万元。笔者从事该校管理近20年,该文试以杭州市第二机械技工学校办学实践为例,与同行对厂办技校的办学思想进行科学的研讨。

3.1 坚守职业教育公益性和普惠性

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奠基人黄炎培在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中,逐步形成了颇具特色的职业教育思想体系,包括“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的职业教育目的,这说明职业教育是一种平民教育。同期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就耗尽了个人资产和精力办大众教育。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党为适应经济建设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出“为人民大众办学”的职业教育目的。改革开放后的2005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召开了第六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会议突出强调了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坚持职业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是厂办技校首要的办学思想,是厂办技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如果主办者只是把教育当作企业,当作赢利的投资手段,当作创利的工具,这是对职业教育办学宗旨的异化,最终毕将走入生存环境的恶性循环。我校办学的基本思想和做法是:以生产经营为基点,企业实行市场化运作,追求利润最大化,增强造血功能,本着“必需”的原则,注入办学资金;同时,着力技术升级和员工素质提升,在不影响生产经营前提下,无偿地为实习提供先进设施和优秀兼职教师。学校坚持教育公益性和普惠性,我校开设的专业均为浙江省制造业紧缺专业,学生享受学费全免、生活费补贴等政策,学校没有创利功能,只有投入职责。同时,遵循教育规律,在3-5年内,夯实学生技能基本功,培育学生与企业相互间的认同感,多数学生成为母公司和主办企业技术工人后备军,降低了用人单位再教育成本和员工流失成本,满足企业需求。对于厂办技校,必须经济和教育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两个车轮协调同步前行,才能保证创利和育人两个目标的实现。

3.2 找准办学定位,确立发展道路

在我国,技工教育在职业教育法中没有得到明确的定位,在实践中处于逐渐边缘化的地位;厂办技校由于政策障碍以及教育经费自筹、场地狭小等共性问题,更处于尴尬的困境。所以,其发展战略的选择必须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找准定位,走出自己生存、发展的路子。

我校属自收自支的国有企业技校。主办企业虽说是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的上市公司控股子公司,但注册资金少,用地紧张,规模进一步扩张一时将受到制约,所以企业选择了“做精做专,走精益型、质量型、效益性”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校作为“企业主导型”的厂办技校,在学校规模上定位为“小学校”,在专业设置、招生人数等方面,与教育资源、教学质量相匹配,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这也是和主办企业的规模和经济等可提供的资源相适应的。

根据“小学校”的规模定位,从现实性和可行性出发,我校确立了“做专做精,渐进规模发展,适应型、质量型办学”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所谓“适应”,就是规模上适应,要弃大求专;在专业设置上适应,要弃多求精,集聚所有资源办好办精传统的机械专业;在教育教学上适应,突出“做事先做人,肯做又会做”的人才培养起点,有针对性地满足当前用工单位反映最强烈的对技术工人要求。所谓“质量”,就是要造就一支符合技校培养技术工人这个教育目标的教师队伍,我校一体化教师达到专业课教师总数的70%以上,高级实习指导教师、高级技师、技师已占实习教师总数的100%;就是要有先进、多样的实训、实习设备,我校主办企业齿轮加工工艺链长,拥有数控成型化的齿轮加工装备群,这为培养学生一专多能、学习和掌握一流设备操作技能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就是要培养能吃苦、肯干活、富有团队精神、有就业竞争力的学生,多年来,我校学生供不应求,一次就业率在97%以上。

3.3 凸显学校特色,发挥办学优势

厂办技校在与国办职业学校和民办职业学校的竞争是完全不对等的,如果在他们后面亦步亦趋,被他们的办学思想、教学思想同质化,必将继续走向边缘化甚至被淘汰出局。特色是一所学校生存的关键,拥有无二的特色,就拥有了生机。我校经过常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和“人有我优,人无我有”的理念,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办学之路。

⑴“小学校,大专业”办学方向

我校追求小学校要做大贡献。学校规模是外延意义上之“小”,但要做规模 内涵意义上之“大”。建校35年来,我校开设车工、钳工、磨工、铣工、制齿工、铸造、锻造、热处理等机械专业班,毕业生4000余人,涌现出一大批企业家、生产经营骨干和蓝领精英。在母公司,包括董事长在内的9名党委委员中,其中7人是我校毕业生,被誉为杭齿集团“黄埔军校”。现在全日制在校生一直限定在600-700人,全部是机械类专业,且都列入浙江省产业发展急需、紧缺职业(工种)。2003年,我校被国家批准为“部级高技能人才(机电项目)培训基地”,也是地区首家机械工职业技能鉴定站,为萧山区30多个机械类专业培训鉴定7000余人,其中有5000余人获得初、中、高级工和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其中有的成为杭州市级或萧山区首席技师,多数人成为企业技术带头人。我校还受杭州市教育局委托,多次举办中职教师数控车工、车工和CAXA继续教育培训班,为电视大学机械专业学生进行数控车工、车工实训教学和等级鉴定,还多次承办机械类技能大赛和电视技能擂台赛,为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做出突出贡献。顺应地区机械制造业产业发展方向,有所作为,打造专业精品,求专业规模之“大”,做紧缺职业(工种)培训之“大”,使我校负有盛名,享有地位,成为职业教育的“常青树”。

⑵重实践、企业式教育模式

强化操作技能教学,既符合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更是厂办技校的优势所在,我校在贴近企业需求、实行企业式教育改革中做了有效的探索。第一,是营造“是学校也是工厂,是工厂也是学校”的校园氛围。学生生活、学习在企业和学校交融的环境之中,置身于学生和工人的身份交替之中,他们受到企业文化的浸润,企业发展方向、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运用等信息及时畅通,有助于在校期间溶入职业的血液。第二,是建设具有企业工作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我校领导都经过20年以上直接从事企业管理的实践历练,实习指导教师都曾在生产第一线当过工人,专业理论课教师都曾在企业技术、质检部门工作或见习。除此之处,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委派优秀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到校兼职,形成了一支了解企业、贴近企业、富有实践教学能力的师资团队,成为其他学校难以企及的一大亮点。第三,在校内实训课上,实行工厂化模拟教学,要求统一穿工作服、劳保鞋,开设日班、中班二班制,把“5S”、“质量体系认证”有关要求溶合到教学中,把实时控制、自检制、节能节电等作为每一次课题训练和考核基本要求,日积月累的实景化训练,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顶岗实习课大多数学生安排在本企业或母公司内,实行师傅带徒弟“一对一”教学。去年,母公司曾选派53位技师一带一结对子,还举行“拜师学艺”仪式,并签订带徒学艺协议。该阶段严禁把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旨在进行一专多能、提高操作技能,从课件实训的应试要求转向生产合格产品的生产要求上来,做到毕业即上岗,上岗即顶岗,顶岗即就业。在考核评比方法上,改革学习成绩评估标准,实训、实习成绩占综合成绩的60%,并体现在毕业生分配优先推荐和三好学生、奖学金评定等方面。企业式教学有助于在人才培养上,教学要求和企业需求的零距离对接,使学生逐渐转换角色,提前了就业后的磨合期,我校学生也因适应性强而广受用人单位的赞许。

⑶有特色、服务型培训机制

做好社会培训是职业学校应尽的社会责任,也是厂办技校能得到政策保障和资金保障的一项工作职责。我校实行全日制教育和社会职工培训并举,建立起有特色、服务型的培训机制。

多年来,我们坚持“以服务企业为宗旨,以校企合作为支撑,以特色培训为内涵,以奉献社会为推力”的理念,并贯穿创新工作机制的总构造之中。一是“推倒围墙搞培训”,送教上门,把课堂建在企业,我校的培训鉴定80%以上是在企业中完成的。二是“工种全覆盖,培训全天候”。凡机械类工种,至今我们做到有需必应,无论是热加工还是冷加工稀有工种,我们都立足本校,依托母公司和受训企业,解决教材、师资、技能训练等问题,共进行机械类30多个工种培训鉴定。凡涉及培训鉴定时间,以不影响企业生产经营为原则,全部利用晚上和节假日完成,实行“全天候”式教学。三是校企互动、教学互动。在培训前,组织教师参观企业,举行有关人员座谈会,了解受训企业产品和典型加工工艺,征询企业的培训要求;在培训中,校企负责人全过程督教,听取学员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和解决培训中的问题,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培训结束后,和企业共同总结,评选优秀学员,由学校给予表彰和奖励。近三年,为社会鉴定机械类技术工人2599人,有2304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其中1316人取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高技能培训人数占57%,成为地区高技能人才培训主力军。职工教育密切了与社会的联系,也有助于拓展学校和地区企业合作的广度,推动了我校形成骨干型和松散型相结合的校企合作集群,增强了办学的活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指出要健全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可以相信,厂办技校在今后国家全面深化改革中将得到更多的扶持和惠及,厂办技校应乘势而为,在自身的深化改革中更具活力,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曹晔.新中国初期半工半读教育的形成及其实现形式[J].吉林:职业教育教育,2013(16):72-77.

[2] 《职业技术教育》.编辑部.长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历程[J].吉林:职业教育教育,2012(9).

[3]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996.

[4] 国务院关于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2.

[5]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5.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5.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2002.

第3篇:入厂教育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教学模式;教学改革;教学工厂;素质教育

1 “教学工厂”的特点

“教学工厂”模式中,学校的教学任务主要是用专业理论来辅导和提高学员在企业中的实践培训成果,加深和补充普通教育的任务。“教学工厂”大约60%是专业课程,40%是普通教育课程。从以上模式可以看出,企业的技能培训是“教学工厂”的主体,职业学校的教育是服务于企业培训的。“教学工厂”的作用是给学生以从事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是打基础性质的。将来他们无论从事那一个层次的职业,都必须以经过“教学工厂”职业教育(培训)为必要条件。

这种相互交叉、有机结合的管理体制,为职业教育的实施和完成提供了保证,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有利于培养出既懂理论又有动手能力的生产和管理人员。

(1)同生产紧密结合,“教学工厂”职业教育形式下的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而且所接受的是企业目前使用的设备和技术,培训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生产性劳动的方式进行,从而减少了费用并提高了学习的目的性,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培训结束后随即投入工作。

(2)企业的广泛参与。大企业多数拥有自己的培训基地和人员,没有能力单独按照培训章程提供全面和多样化的职业培训的中小企业,也能通过跨企业的培训和学校工厂的补充训练或者委托其他企业代为培训等方法参与职业教育。

(3)互通式的各类教育形式。各类教育形式之间的随时分流是一个显著特点,在基础教育结束后的每一个阶段,学生都可以从普通学校转入职业学校。接受了“教学工厂”职业培训的学生,也可以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文化课补习后进入高等院校学习。近年来,有许多已取得大学入学资格的普通教育毕业生也从头接受职业培训,力求在大学之前获得一定的职业经历和经验。

2 “教学工厂”的教学要求

(1)规范教育载体,保证教学目标达成。

一是教学计划问题,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强度都是通过教学计划制订的,而教学计划所规定的教学量往往超过学生的接受能力,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联系实际要求每个老师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二是教学课时问题,教学课时表决定了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即教学时间的分配,决定了教学计划的实施,在跟企业进度达成一致意见后,改善课时。三是进行全方位考试,虽然可以通过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等来保证教学活动的质量,但是评价权的分散影响了其最终的效果,因此保证教学质量更有效的方法是实行企业和学校的双重考试。

(2)加强能力培养,提倡终身学习氛围。

在职业要求不断提高和个体职业不断变更的社会中,学习或培训不可一次性完成,学习不仅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也是职业生涯的需要。因此,职业教育不仅要赋予受培训者当下职业所需要的素质和能力,学习能力,而且特别要赋予受培训者在实践中在企业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3)培养职业环境,积极创新课程模式。

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需要有“真、高、开”的职业环境。“真”是指真实的工厂环境,有齐全的机器设备和规范的生产工序,如数控车间有普通的仪表车床、磨床也有现代化的数据车床和铣床等;“高”是指技术含量高,包括师傅水平、学软件、机器设备和生产技术等;“开”指环境和设备选择上要具有开放性,不仅可以为校内学生提供基本技能实训场所,而且能承担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的培训任务,为社会提供多方位服务。

在课程的开发上,应当成立由专业教师、企业管理者、技术专家组成的课程开发指导小组,在课程目标上,整合“一般素质——职业能力——岗位技术”;在课程内容上,应将职业技术能力为主线,将职业资格标准纳入课程体系‘在课程结构上,应根据行业、企业要求的变化,强调模块化设计,以增强课程的弹性。

(4)增加设备投入,加大技能师资培养。

一是有现有设施的基础上,利用现在职业教育发展的大好形势,适当加大设备投入,努力做到设备与生产一线同步甚至能够超前一点,使我们学生在学校中学到的知识在进人工厂后能迅速应用到实际中,二是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在提高师资队伍水准的同时,倡导以实践教学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将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落到实处三是借鉴“双赢”的思想,密切学校与企业、与社会的联系,职业学校要让教师定期赴企业进行体验性学习,使教师对当前的生产实际及设备的使用情况有充分的了解,便于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充分利用企业的教育资源充实和完善教学工厂的建设,创建新型的产教结合的模式,并以科研工作带动学校的教学工作。

(5)广泛量身订制,加大学生适应性成长。

“广泛量身订制”的概念,是新加坡教育部提出的一套全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核心是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量身制定”的关键是保证每位学生在掌握必修课程的同时,对自己所学课程有更多的选择机会,然而,“量身订制”与“教学工厂”的有机结合,将是体现现代职业教育“以人为本”、“以能力为本”教学指导思想的最佳形式,要发挥“量身定制”即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即分层次教学,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适合他的教育,即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有适应“量身订制”的课程体系,保证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有一定的自由度来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任务,二是传统的“学年制”不利于学生自身特长和潜能的发挥,必须采用与“量身订制”相适应的“学分制”。三是要有适应“量身订制”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参与教学的教学方法,使教学从传统的“传教士”成为新型的“传法师”,四是要有科学、合理并与提高综合职业能力相适应的考核制度,这种考核制度应是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导向、以职业资格证书为标志而摒弃以往的以理论考核为主的考核制度。

(6)加强个性教育,加强企业与学校联系。

职业教育不能忽视和抹杀人的能力和个性倾向之间的差别,要注意培养人的特殊的职业能力和倾向,特别是建立有助于促进天赋能力的职业教育。

同时要求加强职业学校和实习企业之间和职业教育之间的渗透及合作,现代的技术和经济发展要求一种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职业者,要求职业教育要加强在人才培养和素质要求上的交流和合作,特别是跨行业的职业教育之间要加强人才培养的协作和合作,这也要求建立和加强跨企业的培训中心建设。

(7)开展跨企培训,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工厂”中企业培训起着主导的作用,职业学校只起着配合和服务的作用,而培训,则又分为企业内培训和跨企业培训。

企业内培训可分为五大类,一是工业教学车间培训,这是企业内培训中质量最高的培训,多数在主要或大型企业中进行,其主要特征是培训与生产过程分离,二是非系统的工业培训,主要在中小型企业中进行,其主要特征是培训与生产过程联系密切,大都在生产车间中进行,三是传统的手工艺培训,其主要特征是培训与生产过程联系最密切,教学全在生产现场进行,四是办公室和服务业的系统培训,通常由大企业或行政机关负责,其主要特征是把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学与企业或行政机关的实践培训联系起来;增加与实践相关的理论知识的教学比重,五是办公室和服务业的非系统培训,主要在中小型企业和办公室进行,其主要特征是通过实地操作来学习。

(8)强调教学质量,注重培养职业道德。

一是制订周密的教学(培训)计划和教学大纲,二是强调学用结合,注意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三是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四是让学员德、智、体会面发展,五是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学生在企业的职业技术培训,由企业作为义务来完成,学生在企业接受培训要签订合同,其内容包括时间安排,培训方法,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企业要保证培训质量,并付给学生一定的生活费用,学生也要遵守制度和认真学习,要制订一套详细的教学计划成长学大纲,并按计划严格执行。尽管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不同,但它们都是培养各种技术人才成生产工人的,而不是理论工作者或科研人员,技术人才和生产工人都要在生产第一线从事生产活动,因此必须具备实际的动手能力,在学用结合上下功夫。

同时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要严格遵守校规校纪,学校既注意对学生的技能和理论培训,也要求学生树立职业责任感和事业心,保证今后生产的产品达到高质量,服务达到高水平,在社会上具有高信誉,企业具有高效益。为了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学校还指导学生开展体育活动,注意锻炼。

(9)注重技能培养,开辟实用培训途径。

注重技能培养,这才能让培养生产第一线实际操作人员的职业教育真正成为受企业欢迎的教育,虽然目前许多地方非常重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但学校制的培养模式客观上使学生远离了生产第一线,而集中安排的生产实习又不利于学生及时将所学理论同实践相结合,而“教学工厂”中由于学生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学习,使得学生和企业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大大降低了培训后失业的风险。

(10)实现现场教学,规范人才评价制度。

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要采用现场式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项目教学方式、单元教学方式、顶岗实习教学式和工作室教学方式都要体现现场式的教学特点。它要求一是专业老师的教学行为和手段应立足于工厂现场,打破传统的在黑板上教技能的模式;二是要实现面对面教学,包括实习指导面对面、讲解示范面对面、作业检查面对面等,还可以使用现场示范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法等。

同时,应该用“钢性”的产品质量检验来进行技能考核,如果学生制作的产品合格,技能成绩就评满分,如果不合格,成绩就是不及格,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总结

第4篇:入厂教育培训总结范文

尊敬的陈新华秘书长,各位来宾,同志们:

春风送暖,大地生辉。在这个万象更新的季节,我们今天汇聚在美丽的哈尔滨,隆重举行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教育培训基地揭牌仪式。这是集团公司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的重要举措,标志着集团公司人力资源开发培训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哈三电厂荣幸作为集团公司确定的九个培训基地,今天率先揭牌成立,可喜可贺。首先我代表集团公司党组,代表贺恭总经理,向华电集团公司哈三教育培训基地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并借此机会,向哈三电厂全体干部员工问好!向长期以来一直关心支持华电事业发展的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各有关部门,省电网公司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当今世界,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经济的竞争归根结底表现为对人才资源的竞争。人才资源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第一资源。谁拥有了人力资源谁就拥有了竞争优势。电力企业做为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能源行业,搞好生产经营离不开人才,发展壮大更需要人才。因此搞好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加强员工队伍能力建设,加速人才成长步伐,对促进企业长远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重要意义。

华电集团公司一直十分重视人才开发工作和员工队伍建设。公司组建之初,贺恭总经理就提出了“坚持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相协调”的战略思想,揭示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并把员工教育培训和人才开发工作列入重要工作内容。去年10月集团公司高级培训中心在北京落成并投入使用,同时为了充分利用集团公司系统现有的教育培训资源,逐步建立与公司生产经营相适应的,布局合理、专业齐全的教育培训体系,集团公司决定,对系统现有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确定了9个教育培训基地,这是集团公司科学分析公司系统面临的形势任务和员工队伍现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促进企业与员工发展相协调,作出的一项重要决定。[文章-]

经过三年不懈的努力,集团公司“三年跨一步”的阶段性目标已经圆满完成,较好地实现了规模与效益同步增长,员工素质与企业经营水平一起提高。目前,集团公司已经拥有了一批技术业务精、综合素质高的优秀人才,这是集团公司获得更快、更好发展的基本力量。但随着集团公司改革和发展向更深、更广的领域推进,集团公司的人力资源开发和教育培训工作面临着更加繁重的任务。一方面,我们现有人力资源总量多,但人才资源数量少,人力资源的结构性矛盾相当突出,人才资源尤其是技师、高级技师等高技能人才严重不足。另一方面,企业发展对人才资源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按照集团公司发展战略,到2010年装机容量将达到6000万千瓦以上,目前已达到3800万千瓦,今年预计投产800万千瓦,在建和准备开工还有1000多万。这样一个发展规模与速度,对各类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是可想而知的。而我们现有的人力资源开发培训体系、培训队伍、培训投入等方面还有很多不健全、不完善,需要下大力气、加大力度,加强领导、加快步伐,强化培训、强制提高,以更好地适应集团公司和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需要。

哈三电厂作为集团公司优秀发电企业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单位,历来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和员工队伍建设,目前拥有国内先进的60万千瓦机组仿真培训系统,形成了以岗位培训与技能培训为重点的员工教育培训体系,为电力系统培养输送了大批高素质的生产技术管理人才,作为集团公司的教育培训基地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希望要以此为契机,切实担负起集团公司教育培训基地的重任,不负众望、不辱使命,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搞好培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工作。

第5篇:入厂教育培训总结范文

一、“校企合作”运作模式

1、‘校企合作’的本质定位

职业教育是培养技能型或动手型人才的教育,是促进学生迅速适应社会、快速就业的教育。

但它不是传统的师傅带徒弟式的教育,传统的工匠具有社会实践本能,很多事都能“自然”做成,但因相应的知识道理懂得较少、或不透彻,就从道理上不一定让人感到最合理。

职业教育,就是把知识融入实践、把教育融入社会,让人人都既会做事、又懂其中道理,更能从做事中讲出道理,从而提高做事效率,本质上是一种素质教育。

‘校企合作’就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最佳手段。在校企合作中,学生以半工半读或工学交替形式参与“教学实习是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校企合作’的意义所在。没有‘校企合作’的教学实习,职业教育跟普通教育和应试教育就没有区别,素质教育也就会流于形式主义。

2、‘校企合作’目标定位

在‘校企合作’的总体框架下,设立教学专业部,每个有条件的专业部建立一个生产实训基地或者企业。

学校为各相对独立的基地或企业提供场地、设施设备和后勤服务并实行宏观调控,鼓励教师和学生自主创业。

各专业生产实训基地或企业原则上由各专业部部长和班主任老师负责经营管理,学生在读期间或者毕业后可直接参与各基地企业的承包经营管理。

基地或企业内部设立教育科研机构和生产实训机制,实行校企一体化和教学一体化。科研成果为各专业共享,生产创收为学生、教师、学校三方分享,逐步实现职业学校教师和学生身份地位的转变,使职业学校的教师和学生成为企业老板或经营管理者,从而改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

二、电子专业的‘校企合作’模式

我县每年招商引资开销上百万,招商引资实属不易,而创办、经营一个企业更是艰难。因此,通过校企合作建立起来的实训基地或者工厂企业,不能轻言放弃。放弃了它,就放弃了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条件和一大特色,对学校发展极为不利。

学校电子实训工厂两年来的生产实习实训结果是:学生实训受益,校企盈亏持平。一度出现的校企合作危机,其根本原因是管理体制问题。 2012年学校将实行新的管理体制:

1、教学实训体制

参与电子工厂生产实训的必须是机电专业学生,其他专业学生原则上不能参与该厂的生产实训活动。

2、教学管理体制

电子实训工厂由机电专业部负责经营管理,专业部长和班主任是企业的主人。谁担任厂长车间主任以及如何经营管理由该专业部自行决定,在生产实训期间,学校对工厂经营管理者给予评优晋职优先考虑。电子实训工厂的主管部门是学校校企合作组织机构,工厂负责管理者直接联系校企合作组织分管领导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和内外联络协调。

3、工学交替体制

机电专业教学可分基础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两大板块。基础理论教学可根据学生“基本够用”原则,在保证总课时的前提下简化浓缩教材内容,建立教学实训包,将重要的知识原理嵌入实训课中,使教学重心由基础理论教学向实训教学转移。实训教学包含生产与科研两个部分,通过教学科研形成新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通过生产实习实训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学生通过获取生产奖励和劳动报酬,增强自身成就感。

根据教育部、财政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规定,学生的生产实习实训时间不超过12个月,每天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因此在教学与生产实习实训交替进行时,生产实习实训时间原则上与教学时间同步,每一届机电专业的生产实习实训周期为1年。

4、独立运作体制

电子厂实行学校主导下的自主经营管理,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实体,电子厂可另立账户,经费结算由学校财务室统一核算。

5、自负盈亏体制

学校与南泰电子签订合作协议(机电专业部长和班主任参与),学校与专业部和班主任签订生产实训协议,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主,通过劳动竞赛和生产实训报告定期评估学生实训成果;在充分保障学生生产实训报酬的前提下,实行生产经营自负盈亏,学校只收取总收入15%的协调管理费。在生产实训过程中出现的安全责任,承包经营的班主任教师承担70%,学校承担30%。

第6篇:入厂教育培训总结范文

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培养面向企业、面向基层,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技术型专门人才,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加强教学基本能力建设,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促使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与区域经济发展有效对接,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能力,学校和企业双方建立“紧密结合,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最终达到“双赢”的目的。

一、“校企合作”运作模式

1、‘校企合作’的本质定位

职业教育是培养技能型或动手型人才的教育,是促进学生迅速适应社会、快速就业的教育。

但它不是传统的师傅带徒弟式的教育,传统的工匠具有社会实践本能,很多事都能“自然”做成,但因相应的知识道理懂得较少、或不透彻,就从道理上不一定让人感到最合理。

职业教育,就是把知识融入实践、把教育融入社会,让人人都既会做事、又懂其中道理,更能从做事中讲出道理,从而提高做事效率,本质上是一种素质教育。

校企合作就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最佳手段。在校企合作中,学生以半工半读或工学交替形式参与“教学实习是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校企合作’的意义所在。没有‘校企合作’的教学实习,职业教育跟普通教育和应试教育就没有区别,素质教育也就会流于形式主义。

2、‘校企合作’目标定位

在‘校企合作’的总体框架下,设立教学专业部,每个有条件的专业部建立一个生产实训基地或者企业。

学校为各相对独立的基地或企业提供场地、设施设备和后勤服务并实行宏观调控,鼓励教师和学生自主创业。

各专业生产实训基地或企业原则上由各专业部部长和班主任老师负责经营管理,学生在读期间或者毕业后可直接参与各基地企业的承包经营管理。

基地或企业内部设立教育科研机构和生产实训机制,实行校企一体化和教学一体化。科研成果为各专业共享,生产创收为学生、教师、学校三方分享,逐步实现职业学校教师和学生身份地位的转变,使职业学校的教师和学生成为企业老板或经营管理者,从而改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

二、电子专业的‘校企合作’模式

我县每年招商引资开销上百万,招商引资实属不易,而创办、经营一个企业更是艰难。因此,通过校企合作建立起来的实训基地或者工厂企业,不能轻言放弃。放弃了它,就放弃了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条件和一大特色,对学校发展极为不利。

学校电子实训工厂两年来的生产实习实训结果是:学生实训受益,校企盈亏持平。一度出现的校企合作危机,其根本原因是管理体制问题。 2012年学校将实行新的管理体制:

1、教学实训体制

参与电子工厂生产实训的必须是机电专业学生,其他专业学生原则上不能参与该厂的生产实训活动。

2、教学管理体制

电子实训工厂由机电专业部负责经营管理,专业部长和班主任是企业的主人。谁担任厂长车间主任以及如何经营管理由该专业部自行决定,在生产实训期间,学校对工厂经营管理者给予评优晋职优先考虑。电子实训工厂的主管部门是学校校企合作组织机构,工厂负责管理者直接联系校企合作组织分管领导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和内外联络协调。

3、工学交替体制

机电专业教学可分基础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两大板块。基础理论教学可根据学生“基本够用”原则,在保证总课时的前提下简化浓缩教材内容,建立教学实训包,将重要的知识原理嵌入实训课中,使教学重心由基础理论教学向实训教学转移。实训教学包含生产与科研两个部分,通过教学科研形成新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通过生产实习实训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学生通过获取生产奖励和劳动报酬,增强自身成就感。

根据教育部、财政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规定,学生的生产实习实训时间不超过12个月,每天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因此在教学与生产实习实训交替进行时,生产实习实训时间原则上与教学时间同步,每一届机电专业的生产实习实训周期为1年。

4、独立运作体制

电子厂实行学校主导下的自主经营管理,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实体,电子厂可另立账户,经费结算由学校财务室统一核算。

5、自负盈亏体制

学校与南泰电子签订合作协议(机电专业部长和班主任参与),学校与专业部和班主任签订生产实训协议,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主,通过劳动竞赛和生产实训报告定期评估学生实训成果;在充分保障学生生产实训报酬的前提下,实行生产经营自负盈亏,学校只收取总收入15%的协调管理费。在生产实训过程中出现的安全责任,承包经营的班主任教师承担70%,学校承担30%。

6、管理培训体制

2012年电子厂全权由学校负责生产管理,南泰电子只负责机械设备、耗材、订单、销售和技术指导。学校要提前选派教师到南泰电子学习生产管理流程,形成定期轮训机制,参训教师必须参与电子厂的生产管理,同时要负责学生的实习管理,“建立健全学生实习管理制度,建立学生实习管理档案,处理实习中出现的有关问题,确保学生实习工作的正常秩序,学校要定期检查实习情况”(《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第6条),最终实现教育者向管理者转变。

三、汽修专业校企合作运营模式

汽修厂的生产用工量不大,其运作管理相比电子厂较简单。

1、学校将汽修专业的设备和场地租赁给汽修专业部的专业教师或其他有资质的汽修部门,学校提供现行场地、现行设备,租赁方负责耗材费、水电费和经营管理,按时缴纳场地及设备租赁费,学校不参与管理,不参与利润分成,但汽修厂必须满足学校汽修专业学生实习实训需求。

2、汽修厂对外招聘技术员工,必须优先满足学校汽修专业学生就业需求。

3、汽修厂作为学校汽修专业的一个实习实训基地,汽修厂各方面经验成效必须列入学校办学成果。

四、机械数控及服装专业校企合作运营模式

(一)合作契机

1、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支付学生实习报酬有关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6〕107号)文件要求,与中等职业学校签订三年以上期限合作协议的企业可以将支付学生的实习报酬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前扣除。按实习学生占企业员工30%的比例计算,与学校合作每年至少要减免30%企业所得税。

2,依靠学校,可以承接来自教育部门的一些生产加工业务,特别是来自本校的生产加工业务。

3、合作企业无需增加建厂房和添置加工设备等成本开支,可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

(二)运营模式

1、学校以加工厂房、机器设备、水电供给和限量订单参股,占25%的股份,企业以耗材、加工技术力量和订单销售控股75%,分别成立以企业冠名的机械实训工厂和服装厂,主要由企业负责全面管理,学校校企合作组织机构选派1-2名干部参与管理。

第7篇:入厂教育培训总结范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保密工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基本方针,紧密联系新形势下不断变化的保密工作实际,紧紧围绕公司“十一五计划”的实施,继续广泛深入地宣传、普及保密法律知识,统筹安排,精心组织,突出重点,因人施教,增强保密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努力提高保密法制宣传教育的工作质量和效果,把保密法制宣传教育与保密工作的依法管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一步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保密意识,为保密法制建设和**公司的改革发展稳定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工作目标通过“五五”保密法制宣传教育,进—步巩固“四五”普法成果,为保密法律法规的实施和保密工作的开展,创造更加有利的群众基础、舆论环境和工作条件;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特别是两级领导干部、重点涉密人员的保密责任意识和保密法制观念,增强遵守执行保密法律法规的自觉性,使他们能够运用法律武器应对保密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开展依法治密实践和业务培训,进一步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法律知识素质和专业技能的保密干部队伍,促进**化工厂保密工作法制化管理水下的提高,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保密办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涉密人员落实责任”的保密工作管理体制,实现**化工厂保密工作,促进保安全、保效益、保发展的目标。

三、主要任务一认真学习宣传中央领导同志关于保密工作的重要指示,宣传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方略,宣传保密工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基本方针,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对保密工作的认识。二继续深入学习宣传《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保密工作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办法》、《北京市实施(保密法)若干规定》、《刑法》等与保密工作有关的法律的相关内容、《石油、石化工业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保护商业秘密暂行规定》、**公司有关与生产经营、科技进步、深化改革密切相关的保密制度,增强广大干部职工履行法律义务,遵守保密法律法规和企业保密规章制度,自觉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意识。三坚持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把保密法制宣传教育作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一起抓,增强保密法制宣传教育的成效。

四、教育对象(—)认真抓好对领导干部的保密教育。1、要认真总结、推广在领导干部中开展保密法律法规知识教育的经验和做法,把保密法律法规的学习列入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内容;有计划地采取以会代训、聘请专家举办讲座、收看音像教育片等形式,提高干部对加强新形势下保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自觉做好保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2、按照保密责任是领导干部的法定责任,保密素质是领导干部必备素质的要求,组织、人事部门要抓好对领导干部任职前的保密教育,逐步把保密法律法规知识纳入党政领导干部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的考试、考核范围,进一步落实党政领导干部保密工作责任制。二继续抓好重点涉密人员的保密教育。要结合保密要害部门(部位)和重要涉密岗位工作人员的实际情况,按照保密工作与业务工作相结合的原则,制定保密教育培训计划,增强保密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使保密教有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逐步建立严格的上岗、在岗、离岗保密教育培训和考核制度,使涉密人员队伍做到新老衔接、进出有序、工作高效。要认真总结好的经验和行之有效的宣传办法,逐步形成对保密要害部门(部位)和重要涉密岗位工作人员进行保密法制宣传教育的模式。三加强对专、兼职保密干部的保密业务培训。1、分层次地对专兼职保密干部进行业务培训,建立健全业务考核、培训和管理制度,逐步形成制度化、规范化。2、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对未参加过岗位培训的专兼职保密干部,要积极创造学习条件,及时提供培训机会,使他们尽快熟悉本职工作,掌握业务技能。3、认真组织开展调查研究,加强对保密工作依法管理中出现的重点和突出问题的研究,以适应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六、工作方法“五五”期间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密切联系实际,分清层次,突出重点,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一保密委员会(保密办)要制定保密法制宣传教育计划,并和“五五”法制宣传教育规划有机地结合起来。保密法制宣传教育计划应当定时间、定内容、定对象、有检查、有考核。二根据保密干部队伍状况和保密工作任务需要,派员参加公司级组织的保密业务培训班。三利用重要节日、纪念日,举行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板报、简报、刊物和计算机网络等媒体,加大保密法制宣传的深度和广度。四通过依法开展保密工作,宣传普及保密法律法规。结合新形势下保密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征文、理论研讨、经验交流等活动,提高教育效果。善于发现和运用保密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促进保密工作的全面开展和保密意识的普遍提高。(五)学好用好《保密工作》杂志和《北京保密通讯》,使其成为保密法制宣传教育的重要工具。

第8篇:入厂教育培训总结范文

为了进一步加强推广以人为本的精细化管理以及经营管理的市场化运作,做到日结日清,及时公布,经过厂领导班子研究决定,对电厂精细化管理及市场化运作的结算、验收、奖惩及“6S”考评做出如下规定:一、工作验收考核

1、厂部按照《电厂班组运行工作质量验收细则》,对当天电厂值班班组工作进行验收考核,并按照验收结果及时给予结算工资。

2、当班的验收工作由队长负责,验收内容包括厂区环境的安全检查,文明生产检查,机组运行安全检查,检修机组质量检查,工作人员的安全行为检查,交接班情况以及各种问题的处理和各种表格填写。3、班长由厂部进行统一管理、统一培训,全面负责该班的安全生产、巡检质量、工作态度、文明生产的验收检查工作,若发现班长责任心不强、工作不负责任、弄虚作假、立即撤职。4、班长验收完后,把各种数据及存在问题处理情况填写在交接班记录簿上,不能立即整改的问题要及时地向下一班组班长交代清楚,并在交接班记录簿上写明原因,并要有本班和下一班的班长签字,并汇报厂部领导管理层。二、工资结算

1、经过验收考核后的班组,厂部按照《工作程序单价表》给予支付工资。对于预留20%作为保证金,待月底综合评比后,再行支付。

2、厂部制定各工作程序的考评价格,在厂区生产现场公布公开,建立日结日清栏。

3、参照其他单位制定规范的A、B、C、D卡操作管理,厂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制定A、B、C、D卡。

(1)、A卡作为员工个人的行为考评卡,包括:“6S”行为规范考核,目标考核以及奖惩考核,员工A卡考核主要为工效的总收入,减去“6S”目标考核,再加上奖惩考核,其总和为员工的总收入。班组长的A卡考核为“6S”行为规范+奖惩考核,但班组长的目标考核不得大于“6S”行为规范考核内容的50%。

(2)、员工班前会上,在A卡上考勤,A卡无考勤的员工不得上岗工作,且当班无工资。班前会上班长把本班出勤人员全部填在A卡上,由厂领导核实人数,把A卡上姓名栏中空白处划掉并在上面签名,不点名或不参加班前会的员工不得参加本班工资分配。A卡于本班考勤结束后,由现场管理队长保管。当班结束后由现场管理队长验收其工作成绩、质量。按照考核价格表结算出该班总结算额,同时组织对该班全体员工的“6S”行为规范、文明生产、安全行为进行互评,考评结果填入A卡。下班后交到厂考核员处。

(3)、B卡为员工动态考核排名卡,现场管理队长根据A卡上员工收入,与该员工标准工资相除,根据起百分比大小,组织大家互评,评出优秀员工、合格员工、帮教员工,根据“三工”考核奖惩标准进行奖惩。并把B卡交到厂考核员处,厂考核员处根据各种奖惩对员工的总收入进行考核,并在公开栏公开。

(4)、C卡为日清日结卡,厂考核员根据A、B卡上的工资收入以及厂里的各种惩罚,填写C卡,并填入该员工的累计收入,C卡内容要填入厂部公开栏。

(5)、D卡为班队长的个人行为规范考评卡,班队长把本班发现的问题、工作量、工作程序等填入D卡交到考核员处,厂根据班队长的“6S”考核标准及该班的工作量及工作效益,对班队长进行考评。

4、工资分配标准,直接按照工作量结算分配工资,班长按照人均效益工资的1.3倍结算分配工资,队长按照人均效益工资的1.5倍结算分配工资,但班队长的工资包含50%的“6S”行为规范考核工资。

5、厂部对于当月的工资支付以预测为主,若月底结算工资有余额,厂部根据结余数量及各位员工的全月工资结算总额的百分比进行补加。

三、奖惩

1、员工上班必须遵守矿及厂有关规章制度,按章作业。如在工作期间违反制度,厂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惩罚,惩罚结果当天兑现,并在公开栏内公开。

2、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有突出表现者,经厂部领导研究决定给予嘉奖,所嘉奖金额当天进入员工日清日结单内(即C卡),并在厂部公开栏内公布。

3、奖惩金额建立专用台帐,罚款金额只能用于员工的奖励。

4、结合奖惩条例在员工中设置品牌员工、优秀员工、合格员工、帮教员工和试用员工,“五工共存,动态转换”。组织全体员工互评,优秀员工占当班出勤人数的10%,并按照当班个人工资结算额的10%给予上浮嘉奖;一月之内被评为优秀员工三次以上,可晋升为品牌员工。品牌员工当月嘉奖200元。合格员工占当班出勤人数的7%,合格员工不奖不罚;帮教员工采取末位淘汰制,其人数不得少于当班出勤人数的4%,当班“三违”人员、旷工人员、“6S”行为规范考核及准军事化行为规范考核最差人员均被列为帮教员工,帮教员工按当班个人工资结算额10%给予处罚,并接受帮教培训;帮教员工不能积极接受帮教或不能顺利通过帮教培训以及严重“三违”人员,均被列为试用员工,试用员工在试用期间,按当班个人工资结算额的60%支付。并要接受再教育培训,连续三次被评为试用员工的,送人力资源部待岗。

5、“五工”考评必须结合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成绩,以及“6S”行为规范考评标准进行考评。考评工作在当班工作结束之后进行,由现场管理队长主持,当班全体员工集体讨论,品牌员工和试用员工由厂部领导班子根据员工的考评结果和平时表现,讨论产生。

6、“五工”考评根据A卡上员工的收入标准进行。用员工当班的收入除以员工的“6S”考评标准。按照考评分数高低进行排名,并张榜公布。

7、“五工”考评必须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以制度为标准,先民主后集中,公平、公开、公正,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五工”考评标准

1、品牌员工当月出勤必须达到厂部出勤要求标准,并在当月连续三次被评为优秀员工;无“三违”行为,在工作中能够起带头作用;有突出贡献者;被聘为“首席员工”者;

2、优秀员工评比按照排名从高往下录取,优秀员工当班无“三违”行为;在当班安全生产中有突出贡献的员工;

3、合格员工人数占当班人数出勤人数的7%,当班无“三违”行为;

4、帮教员工人数不得低于出勤人数的4%,评比办法主要在合格员工中采取末位淘汰的方法产生;当班有“三违”行为的员工;无故旷工的员工;“6S”行为规范考核及准军事化行为规范考核最差的员工。

5、帮教员工要在厂部邦交小组的帮教之下,接受教育培训。

6、帮教员工在帮教期间不积极接受教育或不能完成教育培训的员工、受到矿规矿纪处理的员工,帮教员工在帮教期间违规违纪者,一月之内被两次以上评为帮教员工,即可列为试用员工。

7、试用员工在试用期间不积极接受教育的员工、受到矿规矿纪处理的员工,试用员工在帮教期间违规违纪者,一月之内被两次以上评为试用员工,经厂领导班子研究,送人力资源部待岗。

五、附表

第9篇:入厂教育培训总结范文

2006年5月29日,某石油化工公司由于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发生爆燃事故,导致在厂房内作业的承包商施工人员4人死亡、11人受伤;2010年2月17日,某公司承包商包装操作工违章进入包装机内处理落袋,被挤压致残;2010年5月20日,承包商人员在某石化公司装置现场查看设备,私自触碰开关致装置连锁停车。类似的由承包商人员直接或间接酿成的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着炼化企业安全生产。深入分析这些事故发生的原因,与承包商人员安业企视角全教育培训不足、素质不高密切相关。炼化企业承包商人员大部分是农民工,文化程度不高,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严重缺乏。承包商为了减少用工成本,经常使用“低素质”廉价劳动力,致使这部分“无知无畏”人群反复上演“低老坏”(指低标准、老毛病、坏习惯)和“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现象,为各类事故埋下隐患,甚至直接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强化承包商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异常重要。

炼化企业承包商安全教育培训存在问题分析

1.对承包商方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重视不够一方面炼化企业在繁重的生产任务压力下,视承包商方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为“额外负担”,从心理上不愿意组织安全教育培训,即使组织,也是以应付和走形式为主,培训方法简单、时间短、效果差,存在“短视”现象。另一方面,承包商以利益为中心,不愿意将资金和时间投入到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中,内部未建立安全教育培训体系,对甲方要求的培训也是被动接受。

2.承包商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不完善一方面,企业对承包商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不完善。虽然有的企业建立了承包商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但主要限于基本的入厂(场)安全教育培训方面,没有明确承包商安全教育培训的具体环节,没有将安全教育培训贯穿于承包商活动的全过程。另一方面,承包商本身安全教育培训的制度不健全。承包商未建立或者建立了粗放的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不全面、不系统,没有形成闭环管理,执行不严,流于形式,没有效果。

3.培训内容不全面,缺乏针对性从炼化企业承包商方引发的各类事故原因分析中不难发现,承包商方施工作业人员既缺乏炼化专业基本知识,也不具备相应的安全技能,对现场危害认识不足,也缺乏危害识别和自我防护与救护能力,一些作业人员的“低老坏”与“三违”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以致成为习惯。

4.师资队伍和硬件设施不能满足要求师资方面,一是专职教师缺少生产实际知识,知识结构与生产现场实际脱节。二是兼职教师缺乏培训专业技能,教学方法与课堂掌控能力不足。硬件设施方面,各炼化企业均设有主要工种的培训基地,却没有专门的安全培训基地;安全培训教室无法满足培训需求;针对现场的实物教具、多媒体教学器材以及仿真教学器材相对缺乏;有限的资源也不愿向承包商方的施工作业人员开放。5.承包商关键岗位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欠缺实践中,大部分承包商的现场负责人和安全监督人员安全知识与能力欠缺,或达不到炼化企业要求,在知识更新和安全技能培训上也不能与企业同步,或者不进行教育培训,或者教育培训时间短、内容粗,流于形式,直接影响着员工安全教育培训的成效,也影响着企业安全业绩。

炼化企业承包商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对策

承包商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企业和承包商两方面。以承包商为主体,建立HSE体系,强化内部培训,提升自我管理水平是最有效的措施。但由于承包商临时性、被动性和功利性,往往难以实现。因此,建立以甲方为主导的承包商安全教育培训管理体系就成为当前炼化企业的必然选择。

1.坚持直线责任、属地管理的原则承包商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必须坚持“谁组织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谁的属地谁负责”的直线管理原则,建立甲方“主管部门牵头、属地单位负责、培训部门实施、相关单位配合”的管理机制,实现承包商人员全员培训、全员考试、全员持证、全过程监督。

2.建立健全承包商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炼化企业首先应健全内部员工安全培训管理制度,使员工熟练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并通过员工随时随地对承包商方的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监督和培训。其次,建立承包商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制度,明确承包商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时间、方式、实施程序和要求。第三,推行承包商人员实名制培训和“准入制”,从入厂前的安全培训入手,把好进口关。最后,企业要督促承包商建立健全其内部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以此作为入网和签订合同的必要条件。定期对承包商内部安全教育培训体系进行审核,促进承包商的自主安全管理和安全意识、素质的不断提高。

3.构建承包商人员“五级”安全教育培训体系承包商方的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可分为五级。一级(企业级)安全教育培训适用于短期进入生产区的应急抢修、技术服务、供货等承包商方的人员。主要包括炼化企业概况、生产特点、存在的风险、安全防范措施、禁入区域、应急及注意事项等。可以在厂前安全教育培训室播放安全教育片,培训后填写《入厂(场)安全教育卡》,经主要陪同人员签字确认,发放准入证,穿戴统一的劳动防护入厂。二级(分厂级)安全教育培训适用于需长期(一周以上)进入生产区的工程建设和检维修施工等承包商方的人员。培训内容包括属地单位概况及生产特点、存在的风险及预防措施、企业相关安全要求、危险作业安全知识、个人劳动防护用品佩戴要求、应急响应及逃生知识、典型事故案例等。二级安全教育培训可由分厂组织或委托有资质的教育培训机构承担,以满足承包商方人员的大量进厂需求。实施步骤是由承包商申请,主管部门组织不少于8小时的安全教育培训,经考试合格,办理临时入厂(场)证,着统一的劳保后方可进入(厂)生产区。三级(车间级)安全教育培训适用于需要进入装置现场进行施工作业等相关活动的承包商人员。主要内容包括属地装置基本情况、存在的风险及防范措施、主要有害物质特性及防护要点、特种个人劳动防护用品佩戴要求、能量隔离和作业许可制度、应急响应及逃生知识、属地典型事故案例等。由承包商提出进入属地装置申请,属地进行规定内容的安全教育培训,经考试合格,并进行安全承诺签字,取得作业许可证后方能进入生产现场。四级(作业前)安全教育培训主要适用于进行施工作业的承包商和技术服务等承包商方的施工作业人员,侧重于现场安全交底。主要内容包括作业项目名称、作业内容、作业时间,容器、设备、管线、介质,作业过程可能存在的危害,能量隔离状况,施工风险等级,工器具、防护用具配备情况,应急响应及逃生知识,相关作业典型事故案例,作业前自检方式方法等。一般采用“作业计划书”、施工作业计划书讨论会、作业前安全交底会等方式进行。由生产装置和承包商双方参与,进行细致交底与沟通,使承包商方的人员知道“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从而实现施工作业安全受控。五级(作业过程)安全教育培训是安全稽查与沟通,主要适用于进行施工作业的承包商和技术服务等人员,侧重于现场安全隐患的根除。监督人员、项目负责人、监护人等在作业现场发现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不良环境因素和管理缺陷等隐患,及时予以制止和排除。现场稽查应采用杜邦“安全稽查六步法”,一旦发现不安全因素,首先安全地制止作业,耐心沟通交流,获得当事人安全承诺,待整改合格后方可恢复作业。对于问题多、情节严重的承包商方的人员或单位,必须全面停止作业,重新组织三级及以下安全教育培训。#p#分页标题#e#

4.加强承包商关键岗位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承包商方的关键岗位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与知识更新应与企业同步,其项目经理、项目负责人、安全员、监护人应取得甲方要求的相应资质。同时针对性的强化“目视化”管理、作业许可系统应用、风险识别与控制技术、能量隔离、危险作业标准、规范管理等方面的培训,采用与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统一的HSE培训标准,减小差距,消除短板。

5.加大承包商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硬件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根据中石油集团公司《关于安全教育室建设的相关要求》,企业应建立承包商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室,并配备相应的师资力量。安全教育培训室原则上要满足企业作业高峰期人员进场需求,配置桌椅、多媒体教学器材、必要的防护器具等,墙面悬挂企业平面图、企业的生产特点以及危险特性的展板、典型事故案例挂图,增强安全教育氛围。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安全培训师资队伍,提高培训的质量与效果。选拔有资质的人员担任专职安全教师,如取得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证、国家注册HSE审核员资格证或国家安全评价师资格证,同时取得培训师资格证,擅长设计、选择合适、有效的培训教学方式与方法,并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为兼职培训师开展培训方法、培训技巧、培训管理流程等内容的强化培训,提升兼职培训师的综合素质。

加强承包商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安全业绩持续提升

独山子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为保证项目施工安全,我们从进入厂区前的安全培训入手,实行全员培训、全员考试、全员持证的“准入证”制度。工程建设期间,共计组织承包商方的人员入场培训10万余人次,通过先培训、后考试的方式,共发放长期电子入厂证近85000张,有1万多未通过考试的人员被拒之门外。入场培训和“准入制”有效防止了不合格人员的进入,提高和保证了进场人员的安全素质,提升了承包商的安全业绩,部分承包商实现1000万以上安全工时,为工程安全顺利完工、开车提供了有力支持。项目开工后,不断完善承包商培训制度、内容,改进方式方法,促进承包商安全业绩不断提升。2011年,在公司4年一次大修中,现场作业人数达1万多人,检修项目、作业点3000多个,未发生一起一般及以上事故。对2011年承包商的总体违章率统计表明,下降趋势明显,承包商在施工作业中“人、物、环、管”四方面不安全因素大幅减少(见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