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硬件技术范文

硬件技术精选(九篇)

硬件技术

第1篇:硬件技术范文

Q 我的电脑主板是华硕P5ND2-SLI,处理器是Pentium D820,但是发现处理器只能运行在单核心模式下,请问是兼容性问题吗?有什么办法可以让Pentium D 820运行在双核模式下呢?

A 双核心处理器要正常工作在双核心模式下需要主板、操作系统等方面提供支持。请检查主板BIOS中相关选项是否开启,另外注意不能使用GHOST等方式安装操作系统,必须全新安装。值得指出的是,现在大多数应用软件都是单线程的,如果单线程工作负荷运行于包括双核配置的多处理器系统上,则工作负荷会在可用的CPU内核间迁移,从而导致系统性能下降。要解决此问题,最好安装windows XP的KB896256补丁,装了这个补丁后,两个内核都可以同步工作了,会让双核系统运行速度提升非常明显。要注意微软的自动更新中并不包含这个补丁,需要人工下载安装。如果重装系统和安装补丁之后仍然不能解决问题,建议刷新主板新版本的BIOS。

双核处理器必需安装Vista Premium吗

Q 我想升级操作系统,听说Vista的Home版有只支持单处理器的限制。那么使用双核处理器就必须安装Vista HomePremium吗?

A 其实现在的双核处理器并不是有两个处理器,而是把两个处理芯片集成在一个处理器上,这种芯片级的多核心方法和真正物理意义上的两个单独处理器是不一样的。尽管双核处理器和双处理器在表现上差不多,但是微软的定义就是Vista Home Basic版本对双核处理器支持,不过不支持两个单独的处理器。因此,使用双核处理器,也可以放心安装Vista Home Basic版。

Vista下显示器控制软件不可用

Q 我购买了一台三星97IP液晶显示器,搭配GeForce 7600GT显卡,安装Vista后不能使用三星Magic Tune控制软件,系统启动时提示invalid hinst,请问这是怎么回事?

A Vista在软硬件兼容性上还存在较多问题。因此你的显示器控制软件无法正常使用也是很正常的。等待厂家推出兼容vista的新版本吧。

AMD 890G的显示性能

Q 我的显卡是FX5200 128MB的,现在打算升级,想买一块AMD 690G芯片组的主板,选的是昂达的A69T,不知道FX5200和主板集成的显卡相比哪一款性能更强?

A AMD 690G是现在比较热门的主板芯片组。它是AMD在并购ATi公司后推出的一款“拳头产品”。690G最大卖点在于集成了采用Radeon X700核心的X1250显卡,显示性能肯定是高于FX5200的,而且还提供了对HDMI、HDCP、H.264/VC1等流行功能的支持,并拥有AMD(ATI)独有的AVIVO技术,在DOOM3、极品飞车10等主流游戏测试中AMD 690G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是一款性价比很高的产品,适合入门级用户在装机时选择。不过如果你的目的只是升级显卡,选择更换一款集成主板就显得不是太适合了,建议你单独升级显卡即可。

DVI接口支持的分辨率问题

Q 最近22英寸的宽屏液晶显示器价格比较便宜了,我打算购买一台,但是电脑上使用的GeForce FX5200显卡只有一个DVI接口,听说不支持1680×1050的分辨率,请问是这样吗?

A 由于液晶面板本身只能处理数字信息,因此当从显卡接收到模拟信号之后,需要将模拟信号还原为数字信号,会损失不少信息,导致画质变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带来的显示质量损失,大多数液晶显示器都配备了全数字的DVI接口,可以使画质更好。你的显卡可以支持1680 x1050的分辨率。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目前采用双DVI接口设计的显卡正逐步成为中高档显卡的流行配置,大家在装机或升级显卡时要注意选择。

Core2 Duo E4300是否值得购买

Q 最近我想购买Core2 Duo E4300处理器来升级电脑,请问它与E6300相比性价比如何?是否值得购买?另外不知道Core 2 Duo E4300的超频性能如何?

A Intel Core 2 Duo E4300是替代E4200而推出的,E4200主频为1.6GHz,二级缓存2MB,前端总线800MHz,不支持虚拟技术,性能与Athloa64 X2 3600+相比难以胜出,因此Intel改变计划,直接推出主频1.8GHz的E4300。由于E4300的前端总线频率为800MHz,且不支持虚拟化技术,因此性能有10%左右的下降,另外,E4300的超频能力非常强,在普通风冷条件下,有发烧友甚至超到了3GHz以上,对一般家庭用户而言,虽然与E6300相比差价并不大,E4300还是值得购买的。

笔记本电脑的噪音问题

Q 我的笔记本电脑是IBM R60E,最近发现电池会发出“辍鄙,另外硬盘在关机时有很明显的“咔塔”声,请问是否正常?如果不正常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一般而言笔记本电脑的噪音源主要在散热和硬盘这两个部件上。请认真确认的确是电池在发出“辍鄙(比如将系统静音,避免喇叭发声影响),如果的确是电池在发出噪音那肯定就不太正常了。电池有质量问题可能导致爆炸、起火等严重后果,请尽快找经销商处理,以免出现更大问题。

硬盘在关机时通常磁头会有一个复位动作,能听到“咔塔”声是正常现象。你不用过多担心。另外注意IBM部分笔记本电脑使用的硬盘存在比较严重的“热寻道”问题(就是在正常使用时,会随机出现很明显的磁头复位“咔塔”声),一般不会导致其他严重后果,可以通过升级硬盘固件版本减少此现象发生。

DVI接口无法使用自动调整

Q 我刚买的19英寸宽屏液晶显示器,使用DVI接口,显示正常,可是发现自动调整不能用了,只有连接D-SUB接口使用模拟输出时自动调整才能用,请问这是故障吗?使用显卡DVI转HDMI接口连接液晶电视的效果如何?DVI接口是全数字化的,除了能提高画质,DVI接口的优势还在于省去了手动几何调节的麻烦,屏幕的位置、大小、边角乃至时钟、相位全部都自动设置。因此使用DVI接口时,显示器的自动调节功能不能使用是正常现象。

HDMI支持RGB信号、4:4:4采样的YcbCr信号及4:2:2采样的YCbCr,传输速率最高为24位/像素。对于YcbCr及所有其它RGB清晰度,采样后的数值范围为16~235。因此如果使用DVI接口向电视机的HDMI接口输出信号,会造成靠近纯黑电平和纯白电平有近13%的信号被丢弃了,导致灰度表现不理想。

Athlon 64 X2 3600+65nm和90nm的区别

Q 最近AMD推出了Athlon 64 X2 3600+65nm制程的版本,主频降低100MHz,二级缓存增加一倍,相对目前的90am的3600+性能到底会有多大提升?是否值得购买?

A 100MHz对于处理器的性能影响不太大,增加的二级缓存对多媒体应用等性能有一定改善,并且65nm制程使处理器功耗大幅降低,发热降低并且超频性能更好,目前这款处理器的价格在720元左右,和90nm的产品基本持平,性价比不错,用户在选择时不妨优先考虑65nm的产品。

内存混插无法安装系统

Q 我的机器使用CeleronD 331处理器、华擎775Dual-880Pro主板(PT880Pro芯片组)、现代256MB DDR333内存、蓝宝石X300显卡。最近购买了一条二手金士顿256MB DDR333内存,系统运行稳定。前几天重新安装Windows XP系统,在复制文件的时候总是提示无法提

A 取文件,请问这是什么原因?主板采用VIA的PT880 Pro芯片组,提供2条DDR内存插槽,按你的安装方式,系统启动了双通道系统。安装XP时需要将文件从光盘读取到内存中,然后再存到硬盘上,加上内存不是同一个厂商生产和VIA芯片组对内存的要求很高,所以会出现无法提取文件的现象。你可以使用一条内存来安装系统,装好系统后再插上另外一条。建议使用相同品牌、相同型号的内存组建双通道系统,以能保证系统的稳定。

音箱热插拔引出的问题

Q 我在主机和音箱都通电的时候,把音箱的音频线直接连到机箱后的音频插孔中,电脑突然断电,我又赶紧拔出,电源又通电了,还好没有把主板烧了。请问这是怎么回事,是不是机器有保护装置?

A 一般来说拔插音频线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可能是主机或者音箱线路有短路现象,引起电源或主板自动保护,可以尝试把音箱接到别的音源上,如一切正常,在关机下接回电脑。

SD卡数据丢失如何恢复

Q 我的一张SD卡在DC里面拍照时突然出错了,插在电脑里面可以显示出盘符,但是双击这个盘的时候,提示无法读取,用FihalData之类的软件也读不出来,不知道还有其他解决方案恢复数据吗?

第2篇:硬件技术范文

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对于以往软件故障发生的问题进行了有效的规避,并且在出现工作站故障时可以有效地减少损失,降低对网络用户的影响。通过合理的软硬件共享,可以提高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和传输效率。例如通过互联网、卫星电视等进行信息资源的共享,我们可以第一时间看到所需的信息,这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在现代网络技术中,计算机软件资料利用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windows终端软件的安装。通过在服务器上安装相关软件,可以让用户对于服务器中的信息数据进行调用,通过相关软件完成数据的管理。这种服务器统一管理的方式,实现了服务器内软件资源的共享,并且更好地提高了整体信息服务能力。网络管理者只需要对于服务器进行统一的维护,并且采取定期的数据管理与备份手段,就可以有效地避免由于系统问题、外界环境问题所造成的信息数据安全问题。但是这种软件资源共享的方式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那就是一旦服务器产生故障和问题,就会影响用户的实际使用。针对于这种问题,可以结合网络技术的应用,采取服务器下挂接光盘镜像文件、移动硬盘、U盘以及Windows网络共享和UNIXNFS网络共享等方式,给予其他用户使用软件的权限。这种方式可以实现数据的远程调用,并且有效地缓减了硬件资源短缺的问题,并且可以突破工作站距离的局限,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但是,这种网络软件资源共享的方式,其对于网络稳定性要求较高,如果网络中存在较多的丢包现象,就会造成数据传输中丢失、信息调用速度慢等问题。

2网络技术应用下计算机硬件资源的共享

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对计算机硬件资源进行有效的共享,降低了设备的闲置率,提高了整体计算机设备的工作效率。在以往计算机硬件设备中,大多数采用单机挂机的方式来进行运行,如果有其他人需要对于硬件设备进行应用,则需要从原设备上进行拆卸,再挂接到另外的电脑上。这种经常的拆卸,会对于设备的寿命和质量造成影响,并且相关计算机管理者的工作量较大。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让计算机硬件资源得到有效的共享,并且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完善,设备的共享效率和效果也得到了有效的保障。网络化的磁盘管理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硬盘的利用效率,并且不同用户通过网络来对于系统资源进行访问,也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电脑设备的利用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现阶段用户网络存储的管理上,主要采用了虚拟磁盘系统,可以为用户提供实时调用的服务。在服务器中,网络管理员对于磁盘进行初始化配置,用户只需要连接到磁盘地址,并且经过相应的身份验证,就可以对服务器中粗盘所存储的数据进行使用。磁盘管理者可以对于不同用户分配不同的权限,在提高磁盘利用效率的基础上,实现了对用户的规范化管理,减少了磁盘购置需求,对于提高计算机硬件利用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日常的工作来说,扫描仪、打印机等是常用的办公学习硬件之一。在用户产生使用需求时,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网络环境下的打印与扫描功能。这种网络下的硬件共享,可以有效地减少工作成本,并且提高工作效率。对于一些工作中对数据拷贝需求较大的用户来说,采取网络化的输入硬件设备共享,可以实现统一化的数据管理,并且由专人进行数据控制,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可以更好地对生产、科研等多方面的需求进行满足。

3网络通行证管理模式的运用

网络通行证管理模式的出现,是对于网络中软硬件资源共享管理的重要控制举措。随着计算机服务器功能的不断完善,合理地对共享行为进行控制,这对于提高信息资源共享效率,提高软硬件共享管理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通行证管理模式的运用,可以在用户不具有软件与硬件共享需求时,对于共享资源进行关闭,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行为的出现。随着网络通行证管理模式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通过对于服务器与工作站上安装相关许可证,可以实现专项管理,并且在网络范围内实现实时调动与控制。我们都知道,由于用户需求可能发生在任何时刻,计算机服务器必须保持24小时开启,并且对于任何时间的访问行为进行处理和服务,将软硬件资源随时提供给用户进行调用。通行证管理机制中,对于用户的访问行为进行观察,进而制定不同的软件使用策略,并且通过释放未用通行证,可以为其他用户提供更多的访问资源。如果某一个特殊的软件和硬件控制需求,需要特定通行证,则这种通行证释放机制的重要性就得到更进一步的突显。用户在进行模块使用的过程中,可以不在服务器上进行操作,通过网络调度即可突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达到随心所欲操作的目的。网络通行证管理模式的应用,对于网络资源的管理水平的提高有着较强的推动作用,并且让软件硬件的使用得到了合理的配置。在专业网络软件的应用上,管理员只需要在服务器上安装相关软件的服务端,在用户电脑上安装客户端。客户就可以通过客户端软件来进行操作,软件的处理和运算都在服务器上进行,有效地减少了客户端的计算机作业压力,减少等待服务的时间。这种网络化软件的运用,有效地缓解了当前用户配置紧张的情况。通过配合通行证管理技术,可以对于不同版本的软件中存在的差异性问题进行解决,并且提高整体资源的处理控制速度。对于一些数据占用空间较大的文件来说,通过网络共享,可以减少数据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特殊软件使用中,其往往会产生较大的数据文件,并且数据文件的挂接过程,如果采用自行拷贝的方式,则容易出现一系列的数据差异问题,并且不利于文件的安全保管。通过网络共享的方式,配合校验码技术,可以实现异地的文件共享和处理。通过配合远程网络控制技术,也可以实现对用户的远程指导,提高用户对软硬件资源的利用能力。

4结束语

第3篇:硬件技术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新技术环境;硬件;维护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成了人们工作和学习必不可少的一项工具,但在具体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许多方面的问题,尤其是针对计算机硬件方面,要及时的进行维护和保养,要了解和掌握更多的计算机硬件方面的相关知识,以便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一、计算机硬件在新技术环境下的维护基本原则

(一)为计算机的运行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计算机在长时间的工作下会产生一定的热量,室内的温度过低或者是过高都会对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要为计算机的运行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室内的温度保持一个适中的状态。具体来说:第一,在使用计算机时要保证计算机在一个适度的环境温度中运行,还需要将计算机放置于通风的地方,以便于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保证计算机能够很好的散热,减少灰尘的吸入量。第二,在雷雨天等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尽量不要使用计算机,要拔掉电源的插头,以免出现雷击的现象。第三,计算机所放置的位置要尽量背光,避免计算机屏幕受到阳光的直射,一旦计算机屏幕长时间受到阳光的照射,就会出现故障和问题,这与计算机屏幕上的荧光物质对阳光照射的敏感度有关。第四,要保持计算机所处的工作环境有一定的湿度,过于干燥的情况下容易导致计算机产生静电效应,但过于湿润则会导致计算机硬件的发霉或者电路板出现短路的情况。此外在使用计算机时还要避免计算机进水的状况,防止计算机的硬件受到损坏[1]。

(二)要了解计算机硬件维护方面的知识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已经深入到人们工作和学习的各个方面,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使用计算机的每一个用户来说,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硬件方面的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具体来说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在购买计算机前要充分地了解计算机硬件和部件方面的知识,学习计算机的维护常识、工作原理等,以便于在计算机出现问题和故障时,能够及时的进行维修,避免造成较大的损失。另一方面,还要了解并学习计算机硬件维护的程序,在检查计算机的硬件是否出现故障时,务必要先检查电源,确保电源正常后再检查其他地方,还要根据故障的情况来判断是否需要接通电源或者拔除电源,最大限度的避免由于操作失误而造成的损失。

(三)对计算机硬件问题要进行有效的预防

一般来说,计算机的硬件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在使用过程中操作不当或者是人为损坏,造成了计算机硬件的损坏,另一方面是在计算机生产时某些电子器件出现问题导致的本身的质量问题。这两个方面所产生问题对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因此使用者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务必要注意好对计算机的保护,要培养自身良好的使用习惯,使用键盘时要避免过度的敲击或者使劲拍打键盘的行为。

二、计算机硬件在新技术环境下的具体维护策略

(一)计算机键盘的维护

计算机键盘在计算机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是计算机最主要的输入设备,在对计算机键盘进行维护时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第一,在打字的过程中,要避免用力的敲击键盘或者按着一个键不动,这样长时间都会造成键盘的弹性下降,使键盘的功能受到损坏。第二,不要在吃东西或者喝饮料的时候使用键盘输入,以免异物会掉落在键盘的缝隙中,从而造成电子器件的短路,严重时甚至会烧坏器件[2]。第三,尽可能的为计算机键盘安装一层保护膜,以免灰尘或者其他异物的进入。第四,用户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要定期将键盘卸下,并用专用的清洁工具将键盘上的灰尘清洗干净,以免造成键盘的损坏。

(二)计算机显示器的维护

对于计算机来说,显示器是最主要的输出设备之一,在计算机显示器的维护过程中需要注意:第一,要使计算机远离手机、收音机、电视机、ipad等带有磁性的物品,避免这些带有磁性物品对计算机显示器的磁化而导致显示器显像管出现问题。此外还要注意信用卡、银行卡等这些带有磁性的卡片与计算机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对两者都造成一定的影响。第二,在不使用计算机的情况下,要给计算机显示器做一个防尘罩,以免长时间不使用而导致灰尘的进入,影响计算机的正常运行。第三,计算机显示器的亮度或者对比度不能过低或者过高,要调节到一个最合适的状态,尽可能的避免显示器的老化,增加显示器的使用寿命。第四,计算机的分辨率不能随意更改,计算机屏幕上的内容也不适宜长时间的保持不动,以免出现荧光粉老化,损坏显示器。

(三)计算机主机的维护

计算机主机是计算机的硬件系统中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它所处的重要位置和功能相当于人的大脑。其中,中央处理器又是主机中最关键的一部分,对于计算机的整个运行工作来说,起着一个核心推动的作用。计算机硬件中主板是用来协调计算机中的相关硬件,如同人体的神经,计算机显示卡是用来播放相关的页面和内容,如同人类的眼睛,计算机的声卡是用来播放声音,如同人类的耳朵[3]。由此可知,计算机主机中的每一个部分都是非常重要、缺一不可的,任何一部分出了问题都会严重的影响计算机的正常工作。因此在对计算机的主机进行维护时,需要注意:要注意不要随意的进行开关机,开机和关机之间要有大于两分钟的时间间隔;在关闭计算机时要注意不能直接将电源拔掉,要按照正确的程序来进行,首先将正在运行的应用程序关闭掉,然后再从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中选择关闭关闭计算机,这样一方面可以防止计算机被损坏,另一方面防止部分的数据丢失。

三、结语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网络时代环境下,加强对计算机技术的了解和掌握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要掌握计算机硬件方面的维护原则和相关的策略,以便在计算机出现简单的故障时能够及时的处理,避免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尽可能的延长计算机使用的寿命。

参考文献:

[1]王吉.试析新技术背景下计算机硬件维护的原则与策略[J].电子制作,2013,24:80.

第4篇:硬件技术范文

关键字:虚拟实务系统;Flex技术;设备仿真

中图分类号:V2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6970.2013.07.032

本文著录格式:[1]贾妙珍,张文辉,王辉,等. 基于FLEX技术的硬件设备仿真方法研究[J].软件,2013,34(7):92-94

0 前言

员工培训是企业风险小,收益大的战略性投资,因此现代企业培训对于企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高新技术行业发展的日新月异,设备更新换代频繁,整个社会对企业员工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由于多媒体技术、虚拟技术和网络技术迅速发展,通过网络构建的虚拟实验平台已经投入使用,我国也早已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实现了实验性质的教学单元。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分别建立了电子教室,其中有少数电子教室提供了有限的虚拟实验功能。[1]

虚拟培训的实现为企业员工的培训提供了新的可能,不仅能有效缓解企业在培训经费等方面面临的困难和压力而且可以突破传统培训的各种限制,让学员安全、自由地在网上进入虚拟实训室,反复完成各种操作培训,极大提高培训教学效率和质量。但是由于其开发的过程较长,工作量较大且更新速度缓慢等,导致虚拟培训在现实中的应用并不广泛,而且并未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为解决这一问题,使虚拟培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以笔者参与研究的本校科研项目“虚拟实务培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研究”为例,重点阐述设备仿真操作系统如何快速生成虚拟培训课程及其前端硬件仿真的开发过程、效果及今后的发展。

1设备仿真操作系统的设计思想及技术选择

1.1设备仿真操作系统的设计思想

现有的种种虚拟实验类软件或远程培训课程,每新增一门课程或者新增一个实验内容都必须新建一个完整的工程从头做起,导致工作量过大,更新速度缓慢。为解决这一问题,经课题组研究讨论,决定摒弃设备运转时的内部逻辑,只关注其外部表现。同时根据有限状态自动机理论,将设备每一个稳定的外部表现定义为不同状态。

一个有限状态机是一个设备,或者一个设备模型,具有有限数量的状态,它可以在任何给定的事件根据输入进行操作,使得设备从一个状态跳转到另一个状态,或者是促使一个输出或者一种行为的发生。一个有限状态机在任何瞬间只能处在一种状态,因此,将设备的外部表现分解为易于处理的状态,在每个状态下,所有允许的输入为该状态的输入集,该输入集中的每一个输入都对应设备的一组反馈(输出),以及下一个状态。在设备仿真操作系统中,通过对每个设备操作实验抽象化为状态转移表的形式,可以简化实验的逻辑关系,减少开发所需的工作时间,一旦有新的设备投入使用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对其虚拟环境的映射。

1.2设备仿真操作系统的技术选择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有许多编程语言及开发工具供我们选择。实际上,开发人员使用任何类似记事本的工具都可以创建应用程序,但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能在不损坏系统功能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提高系统的开发速度,缩短开发周期,选择合适的开发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经过调查研究发现FLEX技术能很好的满足这些要求。

1.2.1 FLEX技术简介

Flex通常是指Adobe Flex,最初是由Macromedia公司在2004年3月的,基于其专有的 Macromedia Flash平台,它涵盖了支持富客户端技术RIA(Rich Internet Applications)开发和部署的一系列技术组合。

Flex技术主要由进行应用程序界面组件的XML标记语言、处理用户和系统事件的脚本语言ActionScrip、基础类库、运行时的即时服务以及生成swf的编译器组成,并提供了封装完善的容器来轻松实现界面布局[2]。使用Flex开发的应用程序能够在装有Adobe Flash Player的桌面平台上运行,支持应用程序外观进行完全自定义,支持各种连接到后端和服务的方法。[3]

1.2.2 Flex技术的优势

(1) Flex技术在设计中采用了 MVC 设计模式,通过将模型、视图与控制器的分离,实现了系统开发时其业务逻辑和用户交互的独立。所以在系统开发时用户交互界面与业务逻辑可以分开设计实现,互不影响,这样提高了系统的可维护性、可修复性、可扩展性、灵活性以及封装性。

(2) Flex技术为开发者提供了多种实用的组件,支持种类广泛的界面控制元素,包括:容器类Canvas、控件类Button、导航类ViewStack、HttpService 组件等,同时Flex技术还允许开发者根据需求自定义组件,这些控制元素可以很好的与数据模型相结合。利用这些控制元素开发者可以方便快捷的实现操作系统的界面设计以及与后台数据库的交互。另外,Flex 能够利用级联样式表(CSS) 方便快捷的控制整个应用的外观,还能够应用皮肤(Skin) 改变控件的观感,给用户提供美观且风格一致的体验。[4]

(3)Flex技术开发的程序采用页面无刷新技术,且具有统一的界面显示效果。因为利用Flex技术开发的程序最终会编译生成.swf的文件在Flash Player上运行,可以加载一次,并多次使用,且可以离线运行。同时由于 Flash Player 具有跨平台的特性,可在不同的浏览器、操作系统下运行。使用 Flex 创建的程序运行于使用 Adobe Flash Player软件的浏览器中,它们可以跨所有主要浏览器、在桌面上实现一致的运行。[5]这为前端的界面兼容性设计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2虚拟实务系统中设备仿真表现层的实现

2.1系统总体架构

本系统结构按照标准化、结构化、层次化、平台化、模块化的思路设计,三层分别是提供数据存储的数据层,采用oracle数据库实现;接收并返回数据的数据处理层,由JSP和Java处理函数实现;与用户交互的表现层,由FLEX网页形式实现。

2.2用户操作界面的设计

用户操作界面由三部分组成:软件展示区、硬件展示区、交互区。如图2所示。

(1)软件展示区的作用是当模拟某些需要进行软件设置的设备:如路由器时,来显示其设置界面。通过对软件展示区添加相应的组件,可以使其在指定区域接受字符串输入、按钮操作、菜单操作及选择框操作输入等操作。

(2)硬件展示区的作用主要是仿真设备的硬件操作,使用户可以通过虚拟操作来体验真实设备上的操作,并在用户做出某个操作后显示其对应的状态。通过对硬件展示区添加相应的组件或处理函数,可以使其实现开关按钮、旋钮、扳键、插线等操作。

(3)交互区主要扮演的是教师的角色,根据学员的不同操作给予提示并对其操作进行评价。通过在数据库中根据状态和输入的组合,生成操作反馈评价库,当学员进行相关操作时,在此区域将反馈评价内容予以显示;交互区还包括一些菜单及快捷键,通过这些按钮可以对学员的操作进行时间统计、正误操作等方面的统计,在此也可以退出或重新登录操作系统。

2.3硬件展示区界面的实现

根据操作系统的设计思想,我们将设备的状态抽象出来,即将操作界面中软硬件以及交互区三个区域的组合视作一个完整的状态。为了尽量减少工作量并便于处理,硬件仿真主要是对硬件设备不同状态拍照,并规定其格式为.png格式,尺寸为357*255,此尺寸主要是考虑到不同屏幕的尺寸,为了能尽可能少的出现滚动条影响用户体验,通过实验决定采用此尺寸。

还可根据需要在标签中设置button控件的其他属性,例如:alpha值、id等。同样扳键动作可利用Hslider控件来实现。

旋钮动作虽然相对复杂,但可以通过对不同照片的不同位置添加button控件实现。以上功能都可以通过Flex提供的控件实现,而线缆的拖放动作却没有专门的控件,但是Flex为我们提供了DragManager类来管理拖拽操作,并监听拖放目标上的拖放事件,通过该类我们可以实现线缆拖放的动作。

拖拽的过程共有三个,分别为:拖,移动和放。

2.4 硬件设备仿真与后台数据库的交互方法

send函数发送对应的动作序号至业务逻辑JSP页面,JSP页面通过调用数据库处理函数,在状态转移表中查询该动作对应的下一条跳状态,进而在状态表中查询出该状态对应的硬件视图编号,然后将编号返回至JSP页面,并通过response内置对象,将编号以xml形式的字符串返回至Flex页面,Flex页面中,通过对视图编号和viewstack的selectedindex属性进行动态绑定,即可实现根据视图编号切换至相应的canvas视图,从而实现状态的跳转,进而实现系统功能。

3 结束语

基于 Flex 的虚拟实务操作系统的实现,大大降低了培训的成本,使学习者不用花费太多的时间等待页面跳转和刷新,同时其强大的界面交互能力和富客户端技术给学习者带来了良好的学习体验,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改善培训的质量,该系统尤其适用于远程培训的实验课程。Flex 技术的在虚拟培训系统的开发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周晓娟.《软件虚拟实训环境的研究与开发》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陈义万,李文兵,成纯富.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整合与实验室建设[J].光学技术,2007,33( 增刊) : 278-279

[3]张贵强.浅谈Flex技术及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16(7): 3848-3849

第5篇:硬件技术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 日常维护 故障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快,计算机已经成为当下人们交流信息、传播知识和了解文化的大众平台。虽然在使用计算机时方便、快捷,但在使用计算机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其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硬件问题。所以应该在出现问题前预防问题,也就是要做到在计算机损坏前对计算机硬件进行维护。不仅如此,在出现故障后,也要做到能进最大的努力解决故障。

1 计算机硬件维护技术

计算机硬件一般是由中央处理器、内置存储器、主板、电源、存储控制器等零件组成。但并不是所有的零件都需要进行日常维护,通常来说,计算机硬件维护是指对计算机中央处理器、主板、硬盘以及内存条的维护。

1.1 对主板的维护

主板是电脑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主板上有中央处理器、内存条等许多重要的零件,所以对于主板的维护是非常重要的。在对主板进行日常护理时,不仅要着重预防灰尘通过散热孔进入电脑的主板上,更加要预防水或者饮料等液体洒向电脑。如果主板上的灰尘过多,可能会导致主板上的部件不能正常工作,从而影响整个计算机的使用。

1.2 对中央处理器的维护

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正常运行的关键,其是主要进行计算机的运算部分,因此中央处理器随着计算机的开机而运行、随着计算机的关机而停止。中央处理器相当于人的心脏,不同的电脑拥有不同的中央处理器,而中央处理器也有好坏之分,好的中央处理器使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加快,而不好的中央处理器会使电脑的运行速度减慢。当中央处理器损坏或出现故障时,计算机也就无法运行了。而在日常生活中中央处理器的维护关键是如何解决计算机的散热问题。在计算机的使用过程中,中央处理器随着计算机的运行而运行,其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若这些热量不能及时散出,可能会损害中央处理器,甚至是降低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为了防止这一现象的产生,计算机的内部一般都对中央处理器内置了过热保护功能,同时使用散热孔为其散热。同时为计算机选择一款适合其中央处理器频率的散热器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1.3 对硬盘的维护

硬盘对整个计算机的运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进行硬盘的维修保护工作中,不但要做到预防灰尘的干扰,防止液体的干扰,还要使硬盘的运行环境处于平稳的状态。在使用计算机时为了保护硬盘,禁止随便开启硬盘盖。同时计算机在关机时,不能直接关闭电源,这样会损伤硬盘,减少计算机的使用寿命。

1.4 对内存条的维护

内存条是计算机中重要的零件之一,其是计算机与中央处理器进行沟通的桥梁。当内存条松动时,导致内存条接触不良,从而导致计算机无法正常运行,影响人们的正常使用。但在日常生活中,内存条与中央处理器不同,其不需要平时的维护。但在使用计算机时也要小心维护,防止出现纰漏。

2 故障解决

2.1 死机故障

在计算机的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死机问题,出现这一问题将导致计算机无法使用。造成死机的原因包括计算机的散热过慢、内存空间不足等。总的来说,在计算机运行的过程中,中央处理器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而这些热量通过散热口无法完全散出去,而导致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减慢,导致计算机的死机现象产生。另外,在计算机内部的容量将满时,运行计算机时会使其速度减慢,从而导致死机现象。要想解决死机问题,首先要判断造成死机现象的原因,其次根据不同的原因作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当由于计算机的散热不全造成死机时,即计算机底部温度过高时,首先要停用计算机,其次是使用散热器对计算机进行散热工作,将计算机的温度降低解决死机问题;若是因为内存不足导致计算机死机时,要删除不需要的文件或程序,注意一定不要删除系统程序。

2.2 蓝屏故障

当计算机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发现非常大的错误停止执行或面临崩溃时,计算机就会出现蓝屏界面。出现蓝屏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虚拟内存和中央处理器超频等等。首先,当很长一段时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清理内存时,系统会出现虚拟内存占用硬盘的空间,从而使系统的运行速度减慢,导致蓝屏现象的产生。当系统进行超过本身的中央处理器的频率的工作时,即出现了超频现象,从而使中央处理器在运行过程中产生过大的热量,使系统的运行速度减慢,从而使计算机产生蓝屏现象。解决蓝屏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第一,清除电脑中不常用的软件,第二,观察计算机的硬件连接是否完好,第三,拔下驱动器再进行检查安装,蓝屏问题并不可怕,只要找到其原因,再根据其原因找到相应的办法,就能解决蓝屏问题。

2.3 内存条故障

当计算机运行时,其只能听到声音,但不能看到画面在屏幕上显示,这种问题出现的原因可能是系统内存条出现了问题。具体表现为内存条可能出现松动问题,导致内存条与计算机的接触不良,从而导致计算机无法正常工作。在这种条件下,应先清理内存条所处的插槽,将其清理干净,再将内存条放入其中,开机检查计算机能否正常工作。若计算机还是无法运行,应将计算机中的内存条更换,开机检查计算机是否正常工作。

3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逐渐离不开计算机,这体现了计算机的随处可见性。但计算机是高科技的产物,若人们不细心对待,会使计算机出现不少问题。这也就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细心维护计算机,并在计算机使用时小心谨慎,同时当出现小故障时,不要惊慌,在了解的情况下仔细解决。要相信,只要在日常生活中认真维护计算机,那计算机的故障问题就会很难出现。

参考文献

[1]陶崇福.试谈计算机硬件日常维护及常见故障处理[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1,(18):128-130.

[2]杨兆辉.计算机硬件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研究[J],科技创业家,2012,(11):129.

第6篇:硬件技术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维护;硬件;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07

如今计算机已在家庭中已经是普通电器的存在了,而且在其他行业也广泛应用着。计算机内部的硬件是其核心部分,在计算机的使用过程中计算机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大多都是硬件原因。例如黑屏、死机、花屏、无法读取硬盘等现象。对于这些故障,只要认真分析器发生原因,就可以用很简单的方法解决。

1 计算机硬件维护原则

1.1 环境清洁

计算机硬件对于周围环境也有着一定的要求。空气中的湿度和灰尘过大时都会对计算机硬件造成很大的影响,使之使用寿命下降、工作效率降低等。所以,在检查故障前首先要清理计算机硬件周围的环境,并做好计算机的除尘。以免环境因素影响计算机的正常运行。

1.2 维护顺序

第一,先检查外接设备再检查主机。因为外接设备的检查比较简单,所以先根据系统的错误信息来检查是否是键盘、鼠标、显示器等设备出现故障。检查完毕以后在进行主机的检查;第二,先检查电源再检查部件。电源故障是人们最容易忽略的一环,电源虚接等现象极易引起计算机的故障,所以有时对计算机各方面都检查完毕后发现一些都正常,但是故障还存在,这时一般就是电源出现了问题;第三,由简到难的顺序检查。在计算机出现故障后,先对计算机接线口和插槽等容易检查的地方进行检查,很多时候计算机的故障就是因为接触不良或灰尘太多引起的。检查完这些后如果故障依旧存在,这时就需要对计算机的硬件进行比较专业的价差了。

2 故障排除法

2.1 插拔替换法

插拔替换法是最为原始的一种检查方法,但这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目前很多专业的工程师还在使用这种方法来进行计算机故障的排除。插拔替换法操作比较简单,对于故障部位反应也很直接。这种方法就是讲出现故障的计算机的各部件更换到可以正常工作的计算机上,如果更换的是故障部件,则计算机不能工作,从而确定计算机故障部位。另外对于易于插拔的部位可以进行相同硬件的更换来检查故障硬件。如内存条自检时出错,可以用相同型号的内存条进行替换,如果没有故障出现,则说明是原来的内存条出现了问题。显卡、CPU等硬件也可使用这种方法判别。

2.2 直接观察法

直接观察法可以用看、听、闻和摸四个字概括。其中看指的是观看主板内电容电阻之间的引脚是否接触、电源插座是否插好、各种板卡是否插好、芯片表面是否裂开、主板上的连线处是否断开等。同时还要观察主板上是否有异物,异物极有可能引起元件短路,烧毁主板。听指的是监听主机中风扇、电机以及显示器变压器工作时的声音是否正常。系统在发生短路后经常会出现一些异常的声音,因此监听可以及时的发现主机中的一些隐藏故障。闻主要是辨别主板是否有烧焦现象,利于确定一些故障原因以及故障位置。摸主要是对安插的芯片进行检查,看其是否松动。同时还可以用手感受CPU、硬盘和显示器等硬件的温度,判断其工作是否正常。对于一些比较烫的芯片要尤为注意,这样的芯片既有可能已经损坏。

2.3 用专门的软件检测

诊断软件是专门用来检测硬件故障的,对于一些不容易发现的故障可以迅速的检测出来,并找出其发生原因。其中较为常用的是诺顿工具箱,这款软件不但可以检查计算机内存、主板、硬盘以及CPU等运行情况,对于整个系统的工作能力以及稳定性也能进行一定的检查。在发现问题后,会给出最为详细的分析报告,便于使用者找出故障并解决。

2.4 系统最小化检查

系统最小化方法主要是针对一些无法确定故障部位的情况使用的。这种方法的实际操作是将计算机除主板、内存、显卡以及CPU的其他设备全部摘除,然后运行计算机,如果故障依然存在,则对着四个部位进行插拔替换法来进行检查。如果没有问题,则计算机故障出现在摘除的硬件中。

3 计算机硬件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

3.1 CPU

CPU是计算机中最为重要的处理部件。在计算机的使用过程中,CPU出现故障的几率很小,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一般主要是做好CPU的维护工作。首先在计算机的使用过程中尽量不要超过CPU的正常工作频率,尽量保持在正常频率下工作。同时还要保持计算机主机的稳定,不要随意移动CPU,安装时尽量一步到位,以免引发故障。其次,要做好CPU的散热工作。CPU在工作时一般产热都比较高,如果CPU散热不好,极易影响计算机的正常运行,因此必须要选则好的CPU散热装置。常见的CPU但热方式有风冷式、水冷式、压缩机制冷、液氮以及热管散热等,其中风冷式使用的最多也最方便。最后,要定期的进行除尘工作,灰尘过多也会极大程度的影响CPU的散热。

3.2 主板

随着计算机使用时间的增长,电脑系统的时间会逐渐变慢,即使经过校准仍不能根除这一问题。其中有一种可能是因为主板的电池引起的,如果更换电池后情况仍未改变,则是因为主板的时间电路出现了问题,这时就需要进行专门的维修服务了。由于电脑主板问题还有一种常见的问题是电源指示灯不亮。这种情况下首先要检查电源是否正常,如果电源没有问题,就是电脑主板出现了问题。一种是因为主板被烧,还有一种原因是因为主板中存在接触不良线。对于第二种情况,可以将主板拆下,然后进行重新安装。外置移动设备在计算机中无法识别现象也经常出现。这时首先要检查传输口是否良好,如果没有问题就是因为驱动器传输设备的指示供电不足。一般电脑主板的传输口可以满足绝大多数的移动储存设备,但是由于一些特殊的移动设备会因为主板的供电不足,导致设备无法读取。这时可以使用移动设备的另一条电源线来解决这一问题。

3.3 内存

电脑长期闲置后会引起电脑无法启动问题。因为各种原因电脑在闲置一段时间后,开机时系统会进行报警,并且屏幕会变黑,计算机无法启动。这种现象的原因一般就是内存存在问题,检查时主要检查内存条是否插稳。内存条接触不良后极有可能引起计算机无法启动现象,这时将内存条拔出,然后将内存条以及插槽清理后重新插入内存条后,再重新启动计算机。在计算机系统运行时出现“非法操作”等程序运行错误提示时,极有可能就是因为计算机的硬件存在问题。

3.4 硬盘

计算机硬盘问题主要出现读写故障和噪音问题。硬盘读写故障中有两种常见情况,一种是硬盘无法被电脑识别,主要是电脑的电源、主板等信息无法显示,这种情况大多是因为硬盘长时间不使用引起的数据断裂现象,因此需要更换线路来排除问题。另一种情况是硬盘信息读写错误。主要体现是无法正确读取硬盘容量。这时就需要将电脑重新启动,在启动时进入bois程序进行设置,对硬盘属性进行检查,显示正常后需要通过软盘来启动到dos环境中去。这时候也极易引起硬盘分区异常和格式化等现象。硬盘工作噪音一部分是因为不同品牌的硬盘驱动器设计自身的原因,另一种是因为硬盘在安装过程中出现了故障。其解决方法是将硬盘重新安装或者更换主机机箱。

4 总结

总而言之,在日常生活中计算机出现问题后,首先要进行系统的故障分析,大概的确定故障原因。然后选取最为合适的方法进行故障排除,进行排除解决时要灵活运用常见的故障排除方法,结合实际进行方法的综合使用。对于一些计算机中常见的问题要尽量自行解决,提高自身的修理能力,对于复杂的故障要找专业人员进行修理。专业人员也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积累运用,为各户提供更好的修理服务。

参考文献:

[1]吕云芳.关于计算机硬件维护关键技术的相关研究[J].中国电子商务,2012,21(18):33-34.

[2]甘华春.计算机硬件维护的关键问题探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15(11):22-23.

[3]陈珊珊.计算机硬件维护与故障分析[J].电脑学习,2009,11(2):8-9.

第7篇:硬件技术范文

1电力电子系统建模技术根据不同层次的仿真需要,电力电子系统仿真模型大体上可以分为3类:详细模型、理想开关模型和平均模型[1-2]。

1.1详细模型

详细模型主要针对电力电子器件建立包括其物理模型在内的精确且详细的数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器件内部详细的物理特性,包括线路杂散电感和电容等微参数,可以用于开关特性分析、功率损耗和吸收回路参数计算,甚至电磁兼容性评估。但是,由于该模型通常采用非线性微分方程和包含指数项的受控源来描述,并且在仿真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开关过渡过程,要求仿真步长非常小,仿真效率很低。对于复杂的电力电子电路进行精确建模将使得仿真电路中包含了大量的元器件模型,不仅占用大量的计算机资源,同时也增大了系统病态的概率,从而进一步影响到计算的收敛性和稳定性。在目前计算机技术条件下,详细模型无法用于实时仿真。

1.2理想开关模型

理想开关模型不关注开关器件动作的变化细节,只关注整个电力电子系统的主要特性,忽略开关瞬间的动态过程,即将开关器件简化为理想开关,是一种功能性的行为模型,在电力电子系统实时仿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实际中应用理想开关模型对电力电子系统进行建模通常有3种方法:变换电路拓扑结构法、双极性电阻法和开关函数方法。

1.2.1变换电路拓扑结构法

该方法根据开关的导通与关断使电路形成不同的拓扑结构来实现建模,并在电力电子器件导通时认为其短路,即阻抗为零;关断时认为其开路,阻抗为无穷大。文献[3]针对四象限变流器采用该方法进行建模,如图1所示,根据器件的导通状态具有整流、逆变、交流侧短路等不同的电路拓扑结构,根据各拓扑结构建立了不同的状态方程,实现了半实物实时仿真。利用变换电路拓扑结构法对电力电子系统建模时,物理概念清晰,应用方便;但需要分析出所有可能的电路拓扑结构,特别是当电路中器件数量较多时,分析难度很大。每个器件有两个状态,当系统有N个器件时,对应的拓扑数为2N,所以当电路中开关器件数量增加时,电路的拓扑数呈指数上升,此时要分析出所有电路拓扑结构将是非常困难的,所以该方法不适用于多开关器件的电力电子系统建模。另外,在使用该方法对电力电子系统进行建模与仿真时需注意两个问题:

(1)电路拓扑从一种结构变换到另一种结构的时刻并不一定完全由外加的控制信号所决定,还有可能由电路内部条件来决定,比如二极管中电流为零时,电路拓扑结构将发生变化,此动作时刻取决于系统本身的状态和参数。

(2)2N个拓扑结构中,有一些拓扑结构在实际应用中是不可能或不允许出现的,在进行建模时可以不考虑这些拓扑结构,进一步简化模型,提高仿真实时性。

1.2.2双极性电阻法

该方法用一个非线性电阻作为电力电子器件模型,将器件的两个状态用两个不同阻值的电阻表示,如图2所示。在电力电子器件导通时,对该电阻取一个非常小电阻值,即导通电阻Ron;关断时取一个非常大的电阻值,即关断电阻Roff。该方法的实质是将一个含开关器件的非线性系统在时域中经过线性变换为一系列分段变系数的线性系统。其优点显而易见,原理简单,与前述方法相比,系统的拓扑结构不随开关状态变化,即状态方程不发生变化,仅仅是状态方程的系数发生相应变化。但是由于该模型中导通电阻Ron和关断电阻Roff的阻值往往相差几个数量级,使得系统中最大时间常数和最小时间常数差别巨大,从而影响状态方程的求解精度和求解速度,甚至由于方程的病态,引起数值计算的不稳定。

1.2.3开关函数方法

该方法不考虑具体的电路拓扑结构,以研究电力电子系统外部变换特性为目的,采用线性代数方程描述电力电子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以图3(a)所示的三相电压型逆变器为例,用开关函数方法可以将其等效为图3(b)、图3(c)。图中,Sa、Sb、Sc分别为逆变器a、b、c相的开关函数,通常根据开关器件的控制信号用1、0、-1表示。从逆变器的输入端来看,每相的开关器件可以等效为一个电流源,如图3(b)所示;从逆变器的输出端来看,每相则可以等效为一个电压源,如图3(c)所示。开关函数方法仅利用线性代数方程描述电力电子系统的外部特性,既与电路拓扑结构无关,也不存在病态方程,仿真速度优于上述两种理想开关模型的方法,而且无数值收敛问题,非常适用于实时仿真。但是,该方法的应用范围有限,该方法仅适用于所谓的矩阵型变流器,如整流器、逆变器等,即变流器仅由理想的、无损耗的开关组成,不包含除吸收回路外的其他任何无源器件;对于非矩阵型变流器,其开关器件和无源器件组成一个整体,如DC/DC变流器等,该方法不适用。另外,对于结构复杂、电平数比较多的多电平变流器,由于其开关函数比较难得到,该方法也不太适用。

1.3平均模型

平均模型以研究电力电子系统整体的外部平均特性为主要目的,不考虑开关电压、开关电流的具体波形,只考虑系统的主要特性,忽略高频分量,是系统级的模型。平均模型又分为状态平均模型和开关平均模型等方法,此类方法在非矩阵变流器,如DC/DC变流器的建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平均模型在仿真中不存在开关和拓扑结构的变化,是仿真速度最快的模型,但其仿真精度有限,且不能得到单个开关器件的电压、电流等波形,无法评估开关谐波的影响。

2半实物实时仿真关键技术

2.1实时仿真平台

(1)dSPACE[4]

dSPACE实时仿真系统是德国dSPACE公司开发的控制系统开发及测试工作平台,其实现了与Matlab/Simulink的无缝连接。dSPACE在半实物仿真中的应用非常多,尤其在汽车行业应用最为广泛。它属于专用系统,硬件板卡都由dSPACE公司自行开发,处理器板具有高速的计算能力,同时具备丰富的I/O板,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组合实现多种领域的半实物仿真。dSPACE实时仿真系统的优点是实时性强、可靠性高,但由于是专用系统,硬件设备相对昂贵。

(2)RT-LAB[5]

RT-LAB是加拿大Opal-RT公司开发的实时仿真平台,它同样实现了与Matlab/Simulink的无缝连接。RT-LAB专门针对电力电子系统实时仿真开发了Artemis实时解算算法以及RT-Events等工具箱,在电力电子系统实时仿真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RT-LAB最大的特点是其开放性和可扩展性,它可以兼容标准的商业I/O板卡和PC处理器,从而使得其硬件成本较低,可扩展性强。

(3)RTDS

RTDS实时仿真平台由加拿大曼尼托巴研究中心开发,专门为研究电力系统中电磁暂态现象而设计,在电力系统实时仿真领域的应用最为成熟和广泛。RTDS系统具备高计算能力的处理器板和丰富的I/O板卡,同时具有较完备的电力系统元件和控制系统元件模型库。RTDS系统为电力系统实时仿真专用系统,硬件设备相当昂贵。

(4)其他

除了以上3种应用较多的实时仿真平台外,还有一些实时仿真系统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如华力创通的HRT1000、ADI系列实时仿真器、以及用于电力系统实时仿真的HyperSim等。

2.2开关延迟问题

实时仿真具有严格的时间边界,必须采用定步长仿真模式,所以实时仿真器的采样周期不可能与触发脉冲同步。实时仿真器采样周期与触发脉冲的异步性如图4所示。实时仿真器的采样时刻为固定间隔,即图中虚线所示的t(n-1)、t(n)、t(n+1)时刻,而触发脉冲跳变(即开关状态变化)的时刻发生在t(k)时刻,即在实时仿真器两次固定采样点的中间时刻,从而造成了开关延迟现象,t(k)时刻发生的开关事件直至t(n)时刻才能被实时仿真器捕捉到。开关延迟现象是定步长实时仿真中存在的特殊问题,影响了仿真结果的准确性,根据不同的电路结构,该现象将造成电压电流出现不真实的“尖峰”,即非特征谐波[6],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会引起数值振荡。国外学者对此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7-8],主要有以下几种补偿算法。

(1)DIM(DoubleInterpolationMethod)

通过线性插值来解决离线定步长仿真中开关延迟问题在某些仿真软件中已经得到了成功的应用,DIM方法通过两次线性插值来解决定步长实时仿真中的开关延迟问题,其主要原理如图5所示。开关事件发生的时刻为te,但直到固定采样点时刻才被检测到,算法的具体过程为:a.由X1和X2线性插值得到Xe;b.将Xe作为初始状态解算到一个中间状态Xe+Ts;c.由Xe和Xe+Ts线性插值得到X′2。DIM方法从t2时刻检测到开关事件直到t3时刻计算出状态X3,经过了两次插值计算和两次正常解算步骤。该方法对于实时仿真来说计算量较大,但仿真结果非常准确。

(2)IEM(Interpolation-ExtrapolationMethod)

IEM方法原理如图6所示,其算法具体过程前两个步骤与DIM的一样,在得到Xe+Ts后,并不是往后回到t2点,而是直接线性外推得到t3时刻的状态X3。该方法从t2时刻检测到开关事件直到t3时刻计算出状态X3,经过了一次插值计算、一次正常解算步骤和一次外推计算。与DIM方法相比,该方法计算量稍小,仿真结果准确度稍差。

(3)PCM(Post-CorrectionMethod)

上述两种补偿方法都是通过修改状态来解决开关延迟问题,算法较为复杂,而PCM方法则另辟蹊径,通过修改开关函数来解决开关延迟问题,其原理如图7所示。图7(a)表示一个关断的开关事件发生在te时刻,经过定步长仿真后增加了A1区域误差,PCM方法则在下一个仿真周期减去A1面积用来校正仿真结果;类似的,图7(b)表示一个导通的开关事件发生在te时刻,经过定步长仿真后丢失了A2区域,PCM方法则在下一个仿真周期加上A2面积用来补偿仿真结果。

(4)GSAM(GatingSignalAveragingMethod)

该方法与PCM方法一样,也是通过修改开关函数来解决开关延迟问题,它基于平均值的思想,根据每个采样周期的占空比在下一个周期修改开关函数,保证其平均值相等,其原理如图8所示。该方法与PCM方法一样原理简单,而且实现方便,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该方法在一个仿真步长内能够处理“多重开关”事件而不会引起额外的延迟。“多重开关”[2]是指在一个步长内的不同时刻会出现多次开关动作,如图8中t1到t2时刻的一个仿真步长内出现了两次开关动作,则称之为“多重开关”。国外最新研究表明,上述4种补偿算法在仿真频率为开关频率10倍以上时能取得较满意的效果,如果仿真频率不能满足该要求,则补偿算法仿真精度较低。例如,若开关频率为2~5kHz,则仿真频率至少为20~50kHz(对应仿真步长为50~20μs),20μs的仿真步长是目前常规处理器的处理极限,也就是说,上述补偿算法对于开关频率高于5kHz的电力电子系统仿真是不准确的。另外,高开关频率将会使得定步长仿真中出现“多重开关”现象,同样也会影响仿真精度。开关频率与仿真步长对仿真结果的影响如表1所示。由以上分析可知,各种补偿算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开关延迟问题,如果要从根本上解决开关延迟问题,必须将仿真步长缩短至足够小。但常规处理器无法做到这一点,而基于FPGA技术的仿真器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近几年来,FPGA技术逐步应用于实时仿真领域,从用于PWM脉冲捕获的硬件I/O板卡开始,到用于超高速计算的处理器板,都采用了FPGA技术,目前主流的实时仿真系统如dSPACE、RT-LAB都提供了此类板卡。采用基于FPGA的处理器板可以将实时仿真步长缩短至ns级,从而不需任何补偿即可解决电力电子系统仿真图8GSAM补偿算法Fig.8GSAMcompensationalgorithm表1开关频率与仿真步长对仿真结果的影响Tab.1Theimpactofswitchingfrequencyandsimulationsteponsimulationresults开关频率/kHz122仿真步长/μs50500.5仿真结果误差±5%±10%±0.1%的开关延迟问题。但是由于基于FPGA建模难度较大,限制了其在复杂系统仿真中的应用,目前采用较多的方法是将FPGA处理器板与常规处理器板结合起来进行实时仿真——对实时性要求最高的模型让其在FPGA处理器板中运算;而对实时性要求稍低的模型则可以放在常规处理器板中进行运算。

2.3数值积分方法

电力电子系统仿真涉及到大量的微分方程,选择合适的数值积分方法对这些微分方程进行求解至关重要。数值积分方法按不同类型可以分为单步法和多步法、显式和隐式、定步长和变步长。如前所述,实时仿真只能采用定步长方法,隐式算法稳定性较好但需要进行迭代计算,实时仿真时较少应用,所以一般在实时仿真都采用定步长的显式算法。较常用的数值积分方法有欧拉法和龙格库塔法。但由于电力电子系统数学模型大多数情况下都属于“刚性方程”,容易出现数值不稳定问题,当采用常规显式算法出现数值振荡时,可考虑采用稳定性较好的梯形法、Gear法等隐式算法。总之,不同的数值积分方法具有不同的稳定域和解算精度,仿真步长的选择也与之相关,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仿真步长与数值积分方法,保证仿真的数值稳定性、实时性和仿真结果的准确性。

3结语

本文从建模技术以及实时仿真平台、开关延迟问题、数值积分方法等关键技术方面对电力电子系统硬件在回路半实物仿真系统构建进行了探讨,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对于电力电子系统建模技术,详细模型、理想开关模型、平均模型3种方法的模型复杂程度由高到低,而实时性却是由低到高,可根据不同层次的仿真需要进行选择。其中,理想开关模型对于系统级实时仿真来说最为合适。

(2)实时仿真平台是实现半实物仿真的重要基础和技术保障,可根据仿真系统的应用范围、规模、成本、可靠性要求等多方面综合选择。

第8篇:硬件技术范文

关键词: PCI总线; 硬件故障; 容错技术; 数据传输

中图分类号: TN911?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6)14?0035?04

Error tolerance technology for PCI bus hardware fault

JIANG Xin 1, TANG Chao2, BAI Chen1

(1. AVIC Xi’an Aeronautic Computing Technique Research Institute , Xi’an 710068, China;

2. Military Representative Office at Xi’an Aeronautic Computing Technique Research Institute, Xi’an 710068, China)

Abstract: Since the PCI bus belongs to the parallel bus, a PCI device fault may occur or cause failure of response signal generation, which may result in paralysis of the entire PCI bus system during data transmission. That is why FPGA is used to realize the error?tolerant technology for PCI bus hardware fault to ensure that the PCI bus can recover its transmission function while the bus device occurs incidents or equipment has no response signal, and shield the PCI devices with fault effectively.

Keywords: PCI bus; hardware fault; error tolerance technology; data transmission

0 引 言

PCI总线(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是嵌入式计算机系统中最常使用的总线,但是由于PCI总线属于时分复用的双向应答总线,需要发起/应答信号间的相互配合,当PCI总线设备无响应的时候,PCI总线控制器就无法对其余的PCI设备进行正确的配置、读写等操作,会出现PCI总线时延较大,甚至总线瘫痪。

基于FPGA实现了一种硬件故障模式的PCI总线容错技术,通过可编程逻辑实现PCI桥的IP核,使得PCI总线控制器与其他PCI总线设备进行数据通信,解决了由于某个PCI总线设备无响应后,出现的PCI总线周期较长或将整个总线处于等待状态,并对故障设备进行隔离并恢复PCI总线数据传输功能。

1 PCI总线功能分析

1.1 PCI总线工作方式

PCI桥将CPU的数据与PCI设备的数据进行转换,并向PCI总线上的所有的PCI主设备(PCI总线的发送方,Master)和PCI从设备(PCI总线的接收方,Target)提供地址映射。

PCI总线是地址/数据线复用的非智能总线,也是一种时分复用双向应答总线[1]。PCI总线具有突发分组机制,总线传输协议步骤如下:

(1) 在PCI总线的地址周期中,PCI总线控制器通过C/BE[3:0]这4条PCI总线控制信号确定总线工作方式:I/O空间读写、存储器空间读写、总线配置空间读写或总线信息广播等;

(2) 通过REQ#和GNT#这2条PCI总线控制信号由仲裁机构确定总线的控制权;

(3) 在PCI总线的数据周期,根据步骤(1)的命令方式完成数据传输。

传统的PCI总线结构如图1所示。通过图1的PCI总线拓扑连接方式,发现PCI总线属于开放式连接,并无终端端接设备,这样的连接方式,决定了PCI总线信号传输是通过反射波实现。

当PCI总线主设备的总线驱动器驱动总线信号,总线驱动器只是将该信号的电平驱动到协议要求的电平一半,当该信号传输到PCI总线从设备后,将该信号完全反射回来,完成该信号的电平叠加,达到PCI总线协议要求的电平[2]。

根据PCI总线的信号传输的工作方式,同一PCI总线的主设备和从设备的总线接口驱动器的输入/输出阻抗必须保持一致。

1.2 PCI总线信号分类

PCI总线主设备:获取PCI总线主控权,能驱动地址/数据信号和控制信号,支持传统方式的读/写操作,同时也能支持突发传输,执行DMA操作,峰值数据率为132 MB/s,至少需要49根,比从设备多出的两根信号线分别是REQ#和GNT#(用来进行总线仲裁)。

PCI总线从设备:不能获取PCI总线控制权,只能被PCI主设备控制,被动接受主设备的读写操作,同时不支持DMA操作,至少需要47根信号线。

PCI总线信号描述如图2所示[3]。

PCI总线信号线的长度有要求:所有信号(除CLK信号)的最大走线长度为1 500 mil(1 mil=25.4 μm),CLK信号线的长度为(2 500±100) mil。REQ#和GNT#是点到点信号,与总线信号在输入建立时间和输出有效时延上有差别。

将32 b的PCI总线,设定的最高工作频率为33 MHz时,总线上的每一个信号在时钟的上升沿到来之前,都有一定的建立时间和保持时间,在这个时间段内不允许信号跳变。一旦过了时钟的上升沿,信号的值已经被设备采样,输入信号的建立时间

2 PCI总线硬件故障模式分析

2.1 PCI总线硬件控制时序模式

PCI总线数据传输的整个过程是由主设备的FRAME#,IRDY#和从设备的TRDY#这三种信号相互配合完成,PCI总线数据传输分为3个阶段:

(1) FRAME#标明了一个完整的PCI总线数据传输的开始和结束,在其有效后的第一个时钟上升沿,主设备产生地址周期,分别在控制信号上传输总线命令和在地址/数据复用线上传输地址信息;

(2) 当下一个时钟的上升沿时,标志为一个或多个数据周期,主设备的IRDY#有效,同时从设备的TRDY#有效,开始数据传输,若主从设备的这两个信号无效,则PCI总线上主从设备可加入等待周期,等待主从设备产生有效的Ready信号;

(3) 最后一个数据周期开始时,在时钟的上升沿,首先主设备的FRAME#处于无效状态,保持主设备的IRDY#有效,等待从设备发出TRDY#无效,一旦TRDY#无效,标志着数据传输完成,同时主设备发出IRDY#无效,整个PCI总线数据传输完成,这时PCI总线的主设备释放总线控制权。

不管是主设备的数据写入从设备,还是主设备读出从设备的数据,都离不开FRAME#,IRDY#和TRDY#三种信号的相互配合,这三种信号任意信号无响应都会造成PCI总线的无限等待或者锁死,导致其他PCI设备无法正常响应,甚至PCI总线瘫痪。

PCI总线数据传输的终止过程要有主设备和从设备的相互配合,但是数据传输完成的最后一步需要由主设备发出IRDY#无效信号后完成。但是,不是任何一个开始或者即将开始的PCI总线数据传输都能够正常完成,在PCI总线协议设计之初,就涉及到了PCI总线数据传输中止情况,分为主设备主动发出的传输终止和从设备主动发出的传输终止:

(1) 主设备发出的终止情况。当主设备的GNT#无效且其主设备内部延时计数器已满,主设备强制FRAME#无效,同时产生IRDY#有效,同时从设备判定主设备提出传输中止请求,发出TRDY#有效,紧接着IRDY#无效,同时主设备IRDY#无效,满足数据传输完成的条件(FRAME#和IRDY#都无效)。或者当从设备在FRAME#信号建立后的至少5个周期还没有建立起DEVSEL#信号时,主设备将认为从设备没有能力响应或者地址有误且不能重复,而提前终止数据传输。

(2) PCI总线的某从设备处于非空闲状态或者某设备处于互斥访问的锁定状态,使得PCI从设备无法进行正常的信号响应或者由于从设备在其后来的等待时间内不能对主设备作出响应等原因,从设备向主设备发出STOP#信号以示请求终止,放弃本次PCI总线数据传输。

2.2 PCI总线容错机制实现

根据PCI总线的传输中止和正常完成的特点,为了保证整个PCI总线不被主、从设备无法正常产生信号握手响应,而导致PCI总线挂死,在FPGA内部实现一个PCI的IP_Core,PCI错误控制状态机和PCI标准接口。将FPGA作为一个带有容错机制的二级PCI?PCI透明桥模式控制器完成CPU与PCI设备之间的数据操作。

如图3所示,在FPGA内部实现一个开放性的PCI_IPCore,它内部的信号控制是受PCI错误控制状态机监控,在PCI总线正常传输完成时,PCI总线信号不受PCI错误控制状况干预,当PCI总线的传输没有信号响应的时候,PCI错误控制状态机接管FPGA内部主从设备的PCI_Interface接口的信号,模拟主从设备,给对方发出应该响应的信号,完成PCI总线传输中止的时序控制,同时在对应的FPGA内部寄存器(处理器PCI接口寄存器、PCI设备寄存器)中记录PCI设备或者处理器的错误代码,同时产生中断,上报处理器,处理器进入中断服务程序,并根据PCI设备的重要程度和PCI设备的主从特点,将按照以下三类情况,对PCI总线传输错误进行处理。

(1) 从PCI设备错误

处理器将标明ID号的PCI设备错误,通知系统控制单元,同时控制FPGA内的PCI错误控制状态机,将此PCI设备的IDSEL信号进行无效处理,并把PCI设备状态寄存器进行故障标明,提示PCI总线控制器不再访问此PCI设备,以免造成PCI总线的二次挂死。

(2) 主PCI设备错误

处理器将标明ID号的PCI设备错误,通知系统控制单元,同时控制FPGA内的PCI错误控制状态机,将此PCI设备的IDSEL信号进行无效处理,同时屏蔽该设备的GNT#,REQ#,IRDY#和FRAME#信号,并把PCI设备状态寄存器进行故障标明,提示PCI总线控制器不再访问此PCI设备,以免造成PCI总线的二次挂死。

(3) PCI总线控制器错误

FPGA内的PCI错误控制状态机释放主机的PCI接口信号,同时PCI_IPCore接管PCI总线控制器的角色,完成该次PCI总线操作,同时以高优先级的中断方式通知处理器,并将处理器的PCI接口故障以离散量的方式通知PCI总线主设备,并让其暂时接管PCI总线。

FPGA内部的PCI错误控制状态机的控制流程,如图4所示。

3 PCI总线容错机制验证

基于物理的故障注入方法(硬件注入)[4]结合软件故障注入方法[5],向正在运行的PCI总线中注入故障,观察FPGA内的PCI错误控制状态的运行情况,是否能够有效地处理3类型故障,并保证整个嵌入式设备不会因为PCI总线死等或者“挂起”,避免整个嵌入式系统瘫痪。PCI总线故障注入方式和PCI总线容错机制控制的响应时间的验证关系,如表1所示。

4 结 语

具有容错处理能力的PCI总线能够暂时接管总线或者恢复PCI总线的部分功能,以加速执行高吞吐量、高优先级的任务,增加了PCI总线的任务监控,发现硬件故障和隔离,发起故障恢复操作,降低了整个嵌入式设备的PCI总线规划难度和电路复杂程度,增加了嵌入式设备的可靠性。

表1 PCI总线容错机制时效控制表

参考文献

[1] Anon. PCI local bus specification draft: revision 2.2 [EB/OL]. (1998?06?08) [2012?05?30]. http:// /view/213ba0146edb6f.

[2] 杨东,余松煜.PCI总线规范及其接口[J].微型机与应用,1996(8):21?24.

[3] 李贵山,陈今鹏.PCI局部总线及其应用[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4] 唐志敏,董剑,吴智博,等.PCI总线故障注入器的研究与设计[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2,33(1):173?179.

[5] 李金锋,张展,左德承,等.Linux 平台上软件实现的PCIE 总线故障注入系统[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2,25(8):1?3.

[6] 雷海鹏,刘久文.基于PCI的ARINC429总线适配器设计与驱动开发[J].测控技术,2005,24(1):43?46.

[7] 樊江锋,徐连波,叶波,等.基于PCI总线的PowerPC8245处理器嵌入式系统硬件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电子技术,2015,38(16):62?65.

第9篇:硬件技术范文

关键词:网络技术;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共享

引言

计算机技术已经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在当前社会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力。计算机软硬件的使用效率对不同计算机的数据资源共享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社会各界对计算机越来越依赖,满足用户对计算机性能的需求是当前计算机网络软硬件建设研究的主要课题,通过网络通行证、网络化软件等技术实现数据资源、磁盘、工作站的协调,从而有效地管理计算机资源,提高软件安装效率,更好地利用计算机资源。

1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共享

1.1计算机软硬件资源概述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彻底融入了人们的工作和学习,计算机软硬件的使用效率对计算机数据资源的供求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计算机软硬件研究中利用网络通行证、网络化软件等技术实现数据信息、工作站等资源的共享,将科学的管理模式、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进行融合,促进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共享水平的进步。

1.2计算机软硬件资源意义

1.2.1有效地管理计算机软件人工管理模式是当前计算机管理的主要模式,由人工对计算机软件进行更新和修复,从而满足计算机用户的需求。由于人工无法不间断地对计算机进行管理,因此需要定期将计算机管理模式从开放状态更改为关闭状态,增加人力、物力消耗的同时,影响用户使用体验。当前计算机软件版本存在一定不足,由于用户的需求差异对软件的要求各不相同,因此在设计软件时需要充分考虑到用户的差异性。这些现实因素增加了资源共享的难度,需要优化计算机网络,利用网络软件许可证进行软件安装。传统的软件安装模式会增加计算机中央处理器的耗损,造成计算机卡顿、不流畅。通过利用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共享技术,对计算机软件安全进行智能化管理,减少中央处理器的负荷,降低内存使用量,提升信息处理速度,实现不同种类的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共享,从而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1]。

1.2.2提高软件安装效率软件安装会占用一定的内存,加上计算机自身安装的系统软件,可能会造成计算机内存不足,影响计算机运行效率,给计算机带来了不必要的损耗,影响计算机用户的使用体验。通过应用网络技术对软件进行下载、安装,可以释放计算机内存空间,改善软件安装环境,提升计算机软硬件利用率。用户通过网络技术注册,获取系统管理账号,并用其进行软件安装、管理,对用户数据信息进行备份,防止因系统出现问题数据被丢失、窃取,提高用户信息的安全性,提高计算机的使用效果。计算机在下载软件时受限于网络资源,下载的软件无法满足功能需求,造成计算机资源浪费[2]。通过应用网络技术实现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共享,用户可以不用对安装的软件进行选择,合理分配计算机内存,提升计算机对信息资源的处理速度。

2应用网络技术实现资源的共享

2.1软件资源共享

通过应用网络化软件管理技术可以规避软件常见的问题,降低因软件故障造成的损失,从而提高用户体验。通过合理的软硬件资源共享,提高计算机数据信息的安全性能以及数据信息的传输效率。当前绝大多数计算机用户利用Windows系统终端软件对计算机硬件进行操作,实现计算机资源的利用。在网络服务器上安装相关的软件,用户通过访问服务器对信息进行读取、使用以及存储,通过相关的软件实现对数据的有效管理,这种网络服务器为资源共享提供了平台,利用资源共享平台构建系统框架,网络管理者通过对服务器的管理就可以实现对整个数据信息的管理,大大地提升了管理能力和管理效率。同时通过对数据信息进行备份,规避了因系统问题造成数据遗失、损坏等,提高了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利用网络技术实现资源共享同样存在一定的弊端,一旦网络服务器发生故障,会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因此需要结合网络技术,采取服务器挂接光盘镜像文件、移动硬盘以及操作系统网络共享等方式,让用户可以对数据进行远程存储、读取,减缓资源短缺问题,突破网络服务器的局限,提高软件资源共享的实用性。同时利用网络技术实现软件资源的共享需要保证网络的稳定性,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如果网络出现问题,可能会造成信息丢失或者损害。

2.2硬件资源共享

对磁盘等硬件资源进行网络化管理可以实现计算机硬件资源的共享,提高计算机硬件设备的利用率,保证计算设备的工作效率。在传统计算机管理模式中,计算机主要以单机挂机方式运行,如果多台计算机需要利用同一硬件设备,需要对硬件进行拆装、安装,既浪费了时间,影响工作效率,经过多次的拆卸、安装,硬件的使用寿命被严重影响。通过利用网络技术,实现计算机硬件资源的共享,将计算机磁盘进行网络化管理,不同的用户在设备授权下对系统资源进行访问,让计算机硬件资源的使用不再受到时间、空间限制,大大地提升计算机设备的使用效率。当前计算机硬件资源共享主要利用虚拟磁盘系统,网络管理员对磁盘进行初始化设置,用户连接到磁盘通过身份验证后,就可以对磁盘数据信息进行读取以及存储。网络管理者通过设置,让不同的用户拥有不同权限,合理地对磁盘进行分配,提高磁盘应用效率,同时可以实现用户的规范化管理,提升计算机硬件的使用效率[3]。该技术在企业、学校以及政府机关中被广泛应用,通过对硬件资源进行网络资源共享,实现对办公设备资源共享、远程设备登录,大大地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和工作效率。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硬件资源共享效果和效率不断优化,有效地降低了工作量,减少工了作成本,同时实现数据一体化管理,在专人的管理下,数据信息的安全得到了保证,在各个方面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3应用网络通行证管理模式实现资源共享

网络通行证管理模式是实现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共享的重要措施,通过应用网络通行证管理模式提升信息资源共享效率,在计算机软硬件资源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服务器功能的不断优化,对共享行为进行更高级的管理,如果用户没有软硬件资源共享需求时,通过网络通行证管理将资源共享进行关闭,避免了资源浪费。随着网络通行证技术的普及,对网络服务器以及工作站软件安装许可进行专项管理,实现资源的实时调动和控制。计算机用户需要资源共享的时间段比较杂乱,因此计算机服务器必须保持全天不间断开启,同时满足计算机用户软硬件资源共享的需求,随时提供信息资源读取、存储服务。在网络通行证管理模式中,通过对计算机用户访问行为的分析,针对用户推荐所需求的软硬件资源,制定不同的软件使用策略,同时通过释放未使用的网络通行证,为其他用户提供更多的访问资源。如果用户有特殊的软硬件资源需求,需要对其制定特殊的通行证,这种定制通行证的行为更加凸显了通行者释放机制的重要性[4]。用户使用模块通行证的过程可以不在网络服务器中进行,通过网络调度就可以完成相应的操作行为,满足用户的需求。网络通行管理模式是网络资源管理水平提升的体现,对计算机软硬件资源进行更加合理的配置,提升资源利用率,有效地规避了资源浪费问题。如果用户有专业网络软件使用需求,只需要管理员在网络服务器中安装相应的软件,用户即可通过计算机客户端对软件进行操作,而软件的处理和运算都在服务器中实现,有效地减少了计算机终端的运算压力,提升了计算机的运行速度,降低了等待服务时间。这种网络化的软件应用模式,有效地缓解了用户计算机配置紧张的问题,缓解了内存和磁盘空间压力,同时结合网络通行证管理技术,解决不同版本软件中的差异性,进一步提高了整体资源处理速度。网络共享可以解决大数据文件占用计算机空间的问题,减少数据移动过程中文件损坏、丢失的风险。在使用特殊软件时会产生较大的数据文件,在文件挂接过程中可能会造成数据差异等问题,提高了文件管理的风险。网络资源共享可以有效规避这些问题,结合密码、验证码等安全管理技术,实现异地文件的共享和处理,提高资源管理效率的同时,保证了数据资源的安全性。由此可见,通过将网络远程控制和网络通行证管理模式相结合,对用户进行远程管理、指导,大大地提升了用户对计算机软硬件资源的利用能力和效率。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