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妈妈引诱孩子范文

妈妈引诱孩子精选(九篇)

第1篇:妈妈引诱孩子范文

对话者介绍

王榴慧: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也是管倚女儿的主治医生,从医22年,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儿湿疹上很有心得,那些焦急慌张的妈妈看多了,于是对如何安慰妈妈也很有办法。

管倚:3岁女孩的妈妈,说起女儿当年患湿疹的前后一年半的经历,依然心有余悸,不过,她声称自己的收获其实也不小,很希望跟同病相怜的家长来分享。

本刊的话:

这几年,我们编辑中有好几个认识的朋友,她们的孩子也患了严重的湿疹。她们心烦意乱地四处奔走,也专程找到编辑部来打听:“孩子得了严重的湿疹,该怎么办?你们有什么办法吗?”

患湿疹的婴儿多了,症状严重者也变多了,这是为什么?

什么是湿疹?为什么宝宝得湿疹会让爸爸妈妈如此的焦虑、抓狂?它有什么症状? 我们该如何护理患湿疹的宝宝?

儿科皮肤科专家王榴慧是这样解释的:

婴儿湿疹多发生在出生后至2岁的孩子身上,确切的原因还不十分清楚,目前多认为与遗传和免疫异常都有关。

诱发婴儿湿疹的主要原因有:

* 对母乳里蛋白质或对牛羊奶、牛羊肉、鱼、虾、蛋等食物过敏。

* 过量喂养、吃糖过多,造成肠内异常发酵,菌群失调。

* 肥皂、化妆品、皮毛细纤维、花粉、油漆的刺激。

* 机械性摩擦,如唾液和经常溢奶的刺激。

* 哺乳期妈妈接触致敏因素或吃了某些食品,通过乳汁影响婴儿。

* 遗传。

湿疹的症状:

皮疹多见于头面部,如额部、双颊、头顶部,以后逐渐蔓延至颏、颈、肩、背、臀、四肢,甚至可以泛发全身。

初起时为散发或群集的小红丘疹或红斑,逐渐增多,严重的可有渗出、糜烂及继发感染。但是在正常情况下,湿疹的病变在表皮,所以愈后不留瘢痕。

关于湿疹的坏消息

近年,患湿疹的孩子越来越多。5岁前,大约超过1/4的孩子曾经有过敏性疾病,其中婴儿期的主要表现就是湿疹。

如果父母小时候患过湿疹,那么他们的孩子有60%的概率患上湿疹。

关于湿疹的好消息

婴儿湿疹起病大多发生在出生后的1~3月,6个月以后会逐渐减轻,1~2岁以后大多数患儿会逐渐自愈。只有部分患儿会延至幼儿期或儿童期。

患儿妈妈管倚:6个月,添加辅食后,发现宝宝嘴角起红疹

才添加辅食,宝宝嘴角就发红、起小疹子。我以为是食物刺激嘴角皮肤引起的,没在意,吃完东西后只小心地用温湿毛巾给宝宝擦拭一遍就完事。这样持续了两个星期。

后来,红疹区越来越大,宝宝时不时将头凑在大人的肩膀上一顿猛蹭,最后把皮肤都蹭破、出水了。我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自责、后悔和担忧汹涌而来。

王医生点评:真是粗心的妈妈。发现宝宝身上有红疹,发痒,无论如何都要尽快去医院治疗。宝宝皮肤破了,手挠,在衣服上蹭,都有感染的风险。过敏性湿疹是一种以剧烈瘙痒,皮肤干燥和皮疹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必须尽快治疗。

临床上看到过很多患过敏性湿疹的孩子,因为浑身痒而吵闹无比,皮肤破的地方又很疼、很痒,家长护理孩子确实很辛苦。孩子头面部、颈部、会阴部、四肢屈侧等部位的湿疹一般较严重。颈部因为皮肤褶皱多,会阴部因为要受大小便刺激,特别不容易护理。保持这两处皮肤的干燥,让皮肤经常暴露在空气中,是护理的重点。出现疹子不可怕,可怕的是孩子把皮肤挠破、蹭破后而被感染。

患儿妈妈管倚:第一次去医院后挺顺利,于是我擅自停用医生开的含激素的药

医生的诊断是过敏性湿疹,开了氯地松药膏和抗过敏的益生菌。我乖乖照办。药用了一个星期后,宝宝嘴角的皮肤开始结痂,蜕皮,逐步恢复正常。我担心用药时间太长对宝宝不好,心想“见好就收吧”,自作主张把药停了。

停药2天,宝宝嘴角四周又是红疙瘩一片,我只好重新用药。这次药效明显不如上次,几天都不见任何好转。我的心情一下子晴转阴了。

王医生点评:很多爸妈都犯这个错误,他们觉得氯地松是很厉害的激素,给宝宝用,胆战心惊的。其实,氯地松内含中效激素和少量抗生素,是婴幼儿常用的治疗湿疹的外用药物。小婴儿用的通常还会用乳膏基质稀释。

当然,使用激素药膏,最好不要连续使用超过1周。1周后湿疹不见改善,可另换药膏。这位妈妈,停药太早,所以宝宝就复发了。

服用抗敏益生菌是目前医学上最新的改善过敏体质的方法。其作用不是治疗而是从根本上改善宝宝的体质。一般来说,它需要2~3月才有效。

患儿妈妈管倚:用药无效,红疹再现,不得不第二次去医院

医生依然诊断为过敏性湿疹,用药也更重了,还得口服氯雷他定。我的心情一片灰暗。这么小的宝宝,就用激素,这副作用多吓人啊。用药3天,宝宝竟然耳根、脖子、肩头也开始起红疹子了。我不知道这些疹子同宝宝嘴边的疹子有什么不同,很担心,准备再次去医院看诊。

王医生点评:过敏性湿疹全身任何部位都会出现。急性发作期,医生也没有太好的治疗方法,只能控制。妈妈如果能明白这一点,就会更理智一些,不用着急地经常往医院跑。看待宝宝的湿疹,妈妈的心态应尽可能地平和。

患儿妈妈管倚:惶惶不安,第三次去医院,看了专家门诊

这次挂了专家号(也就是王医生啦)。我把前前后后的情况说了一遍,王医生说前两位医生的处置完全妥当。宝宝身体其他地方的疹子也是过敏性湿疹,用药不变。如果担心激素用多了不好,不妨换一种中药药膏。另外,益生菌要连续吃3个月。

王医生建议做个过敏测试,以找到确切的过敏原,好有所规避。我这时候绝对的从善如流,马上要求她开单子,让宝宝抽血化验。可是,化验结果要2个星期后才出来。我很懊恼自己没早做测试,也埋怨医院化验速度这么慢。

回到家里,给宝宝用了中药药膏。哇,药膏一股冲鼻的味道,黄黄的一片,把宝宝漂亮的衣服都染脏了,也管不了这些了,只要能控制住疹子,就谢天谢地了。我满怀期待,希望新药膏能带来不一样的效果。

迎来的是沉痛打击,3天后,宝宝的整个后背、手肘、大腿也出现疹子。我一筹莫展,专家门诊都看过了,还能有什么办法?化验结果还早着呢!

王医生点评:清热除湿的中药对湿疹有很好的改善作用,但药效肯定没有西药快。中西药结合治疗湿疹,效果还是不错的。但是,有严重的渗出感染处是不适合使用中药的。给这个孩子开中药,主要是为了和激素类药膏交替使用。

这个孩子1岁都不到,刚刚添加辅食,我当时就判断,食物过敏的可能性比较大。小孩子食物过敏,通常是牛奶蛋白过敏或鸡蛋白过敏。如果是牛奶蛋白过敏,以后就要喝特制的牛奶;如果是鸡蛋白过敏,除了不能吃鸡蛋,还要忌面包、鸡蛋面条等,尤其暂时不能接种麻疹疫苗,因为麻疹疫苗成分中有鸡蛋胚胎的提取物。

妈妈抱怨过敏源测试化验的时间长,心情完全能理解。这是没办法的,因为化验比较复杂,不得不要一段时间。

患儿妈妈管倚:第四次去医院,拿第1份化验报告

终于等来了去医院拿化验报告的日子。结果显示,宝宝果然是食物过敏。很激动地去找王医生,以为宝宝就此可以逃脱湿疹的折磨,不料当头一盆冷水:“光知道食物过敏还不够,还要继续查找是什么食物过敏。”

王医生列出一长串名字:“海鱼、海虾、海蟹、花生、牛奶蛋白、鸡蛋白、鸡肉,你都选择做测试吗?”

一想到宝宝将来接触这些食品可能会带来的恐怖湿疹,我怕了,“所有项目都查吧!”

再次化验又是两星期时间。真够漫长的!

我想到家里的一大堆药膏,开始向王医生抱怨用药效果不佳。她的回答出人意料:一种药膏时间涂长了,皮肤会产生抗药性。所开的药膏都是对症的,不过要经常换着涂,症状厉害的时候涂厉害的药膏。我马上要求王医生给我家宝宝的药膏排排队,哪个激素含量多,哪个激素含量少。仔细记录下药膏的排序后,我才放心回家。

王医生点评:关于过敏源测试,我的建议――无论做几种过敏原的测试,抽血量是一样的,所以,抽一次血测试多种可疑的过敏原比较合适。否则以后起疑心了再来做测试,宝宝又要抽一次血!

这位妈妈考虑到,小年龄宝宝虽然暂时不会接触那么多的食品,但将来是无法的避免的,她选择现在做多种过敏源测试,为以后解决了隐患,做得很好。

患儿妈妈管倚:定定心,跟湿疹打起了拉锯战……

王医生说,宝宝湿疹的过程通常6个月,有的甚至一年才能痊愈。我给自己打气:湿疹这件事情是个持久战,就当我家宝宝需要6个月的战期吧。这么一想倒也坦然不少。随后,我不慌不忙跟宝宝的疹子打起了拉锯战――

涂一个星期的激素类药膏,疹子几乎不见了;涂一个星期的中药,疹子又一点点收复失地;再涂一个星期的激素类药膏……如此周而复始,终于到了第2次出化验报告的日子。

王医生点评:湿疹是一种慢性疾病,病程很长。随着孩子长大,免疫系统功能的完善,各种不适症状会逐步好转。任何药物用多了都会出现耐药性,交替使用可增强效果,降低副作用。这位妈妈一周换一次用药的作法,完全正确。

患儿妈妈管倚:千呼万唤,第2份化验报告出来了

宝宝是鸡蛋白过敏。这下简单了,宝宝不吃鸡蛋,而且全家都不吃鸡蛋了。宝宝还在吃母乳,我首先不能吃鸡蛋。宝宝湿疹发作期间,我也不能吃海鲜。没有了鸡蛋和海产品,饭桌上菜是可以想象的单调。

王医生点评:妈妈只做对了一半。妈妈忌口,有点得不偿失。虽然母乳中鸡蛋成分对孩子会有影响,但妈妈忌口会降低母乳的营养,进而降低孩子的营养摄入。给孩子做过敏原测试,只要孩子不接触过敏原就可以了。

患儿妈妈管倚:忽然红屁股了,不得不第六次去医院

过了一个月,宝宝忽然红屁股了。地段医院的医生照尿布疹开药,可宝宝的红屁股依然凶猛,只好火急火燎地再去找王医生。

原来宝宝的红屁股也是湿疹的表现。湿疹可以出现在嘴角、脖子、手臂、大腿上,为什么就不能显现在屁股上?有了这个顿悟,我对宝宝的红屁股,心态也放松了。

王医生点评:湿疹宝宝的红屁股,也称尿布疹。但这种尿布疹主要是由过敏引起的,治疗时间更长。大小便刺激直接引起的尿布疹,一般保持干燥,两三天就能解决问题;过敏引起的尿布疹则可能要几个月。

患儿妈妈管倚:

经过8个月的湿疹、6个月的红屁股拉锯战后,我们终于摆脱了烦人的湿疹。

回想那段日子,我的心里内疚、懊悔、暴躁、担忧、心痛……五味具杂。

我最大的心得:湿疹患儿的妈妈首先要认真对付的其实是自己的心态,一定要克制自己的负面情绪。开始,我烦躁得不行,对宝宝、对谁的态度都好不到哪里去。一次一次去医院的过程中,我逐步接受现实,慢慢调整了心态。大人心态转变的过程中,我能明显地感觉到宝宝的变化:

我烦躁的时候,宝宝吵闹的时间更长;我镇定从容的时候,宝宝表现得比较安静,不会老惦记着痒痒这件事情。

我们不拿湿疹当回事,宝宝也不把湿疹当回事。

经济上的负担:车费、药费、化验费等一共花了4000多元。

心理上的煎熬:等待化验结果28天,要忍受宝宝病情反复、吵闹、用药的烦琐……

身体上的劳累:被剧痒折磨得狂躁不安的宝宝整天要抱。脖子上的湿疹又红又肿,宝宝睡觉时,你得抱着他,以使他脖子后仰让皮肤晾着。

我的经验:

* 如果发现宝宝身上的疹子是身体两侧基本对称的,多半是过敏引起的。

* 过敏性湿疹,检测出过敏源并隔离过敏源,是根治它唯一方法。

* 湿疹宝宝忌热。热了,疹子更容易发痒,宝宝就会闹,用手抓痒。所以不要给湿疹宝宝穿太多衣物。要穿全棉的衣物,毛织品对皮肤的刺激比较大。

* 湿疹忌潮湿。潮湿时皮肤容易红肿。少洗澡,一周1~2次足够了,洗澡也不要用肥皂或沐浴露。宝宝嘴角有湿疹,饭后用干的棉布手帕轻轻擦嘴,不用湿毛巾。潮湿的天气,开一会儿空调,会让宝宝舒服许多。

* 湿疹发作厉害的时候,接种疫苗,会让湿疹进一步恶化,可暂缓。

* 过敏性湿疹持续时间长,妈妈要作好足够的心理准备。

出人意料的好消息:

宝宝湿疹完全好了之后,再给她吃鸡蛋,很神奇的是她竟然没有任何过敏反应。

特别提醒:

别让你的负面情绪影响宝宝――

* 导致孩子的不信任感

孩子需要通过与看护者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需要对环境的基本信任感。如果妈妈情绪不佳,对孩子的呼唤不敏感,没有心情和孩子多做身体接触,孩子很可能发展出一种强烈的不信任感、不安全感和焦虑感。

* 导致不安全的亲子依恋关系

孩子非常敏感,虽不会表达,但他能清晰地感受到大人对他的态度。妈妈终日情绪烦躁,孩子能感受到妈妈的心不在焉和不耐烦,以为妈妈不喜欢自己,人为造成了亲子关系的误解。

* 导致孩子的坏脾气

妈妈的坏情绪、坏脾气,孩子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如果他把这样的行为,当作为人处事的常态,那么你以后有一个坏脾气的孩子,就一点也不奇怪。

王榴慧医师出诊时间

周一至周四: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普通专家门诊

周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高级专家门诊

本刊建议――

1. 添加辅食不能太早

婴儿和学步宝宝最容易过敏,因为他们的消化系统还没有发育好。最好在宝宝6个月大时开始添加辅食,特别是有过敏遗传的家庭。如果父母都有食物过敏史,其子女患病的概率约为50%;如果父母单方有过敏史的,其子女约有1/3患病。?

2. 谨慎选购宝宝食品

容易引起婴幼儿过敏的食品是:牛奶、大豆、海产品、小麦和花生等。如果食品中掺入了上述食物成分,也会引起孩子过敏,选购时应当注意食品标签。不少宝宝就因为吃了加工食品而发生了令父母意想不到的过敏。

3. 每添一样辅食,相隔4~7天

给宝宝尝试吃新的食品,添加每样新食品之间要相隔4~7天。这样,如果宝宝对某种食品有过敏反应,你就能够分清楚是哪一种食品造成的。

过敏症状通常是在食用某种食品后的几分钟到几小时显现出来。

10种容易引起过敏的日常食品

几乎任何食物都可能诱发过敏症状,目前已知可以引起过敏症状的食物有数千种之多。我国常见的过敏食物主要包括以下10种:

* 奶及奶制品牛奶是诱发婴幼儿过敏的最常见食物。

* 禽蛋类 鸡蛋、鹌鹑蛋及蛋制品会导致各年龄段患者的过敏,蛋清中的卵白蛋白是诱发过敏的主要成分。

* 海产品和水产品包括鱼类、虾类、蟹类、鱿鱼、贝类等,特别是不新鲜的海产品更容易诱发过敏。

* 黄豆及豆制品、花生、芝麻、菜豆等 其他豆类如绿豆、红豆以及青豆、芸豆等均可诱发过敏症状。

* 小麦、玉米、荞麦和谷类等 此外面粉中的螨也是引起过敏的重要原因。孩子爱吃的爆玉米花也可诱发过敏。

* 坚果类 核桃、开心果、腰果、大杏仁、棒子、松子和栗子等果仁经常引起过敏,而且可以诱发较重的过敏症状。

* 水果类 生吃水果容易诱发过敏症状,特别是水果的种子和果皮更容易诱发过敏。

* 某些肉类及其肉制品 牛肉、羊肉和猪肉等以及各种家禽类,如鸡、鸭、鹅和鹌鹑等,腐败的肉类易诱发喘息症状。

第2篇:妈妈引诱孩子范文

同院里还有一个男孩叫卫卫,虎头虎脑很好玩,大家都爱逗他。只要说有好吃的,让他叫人他就叫,让他到家里玩他也跟着走。大些了以后,“不见兔子不撒鹰”,不再轻易上当,还是经常见别的小朋友吃了好吃的就走不动,眼睛盯着别人,当着妈妈的面不敢主动要吃的,家长一旦离开就上门索要,妈妈批评、甚至打骂都不见效。

孩子为什么爱吃别人的食物

为什么麻花在自己家里,丝毫引不起兴趣,同样一个麻花到了邻居家就变成了挡不住的诱惑呢?其实,小孩子眼谗别人的东西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在他们的眼中,别人家的饭菜香,别人家的玩具好,这是小孩子的心理特点,总是倾心于没有得到的,在他们的小心眼里,想象着别人东西的美好,于是,别人的东西就变得越来越诱人。

同样卫卫也是抑制不住自己的欲望,才违背妈妈的意志,硬着头皮上门索取的。仅仅因为他喜欢吃糖吗?若是这块糖在卫卫妈妈的手中,卫卫不一定会这样向往,家里也不一定就缺少糖果。

而孩子毕竟是孩子,总有控制不住自己的时候。现实生活中见过不少孩子,可能是由于家教要求很严的缘故,面对别人递过来的美食或其它东西,经过一番内心的斗争,终于经不住诱惑,胆怯地接过,或作贼似的三下两下匆匆地吃掉,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嘴檫干净;或赶紧找地方把东起来。想象一下当时孩子心底涌起的肯定是一种别样的滋味。

这种情况在大人身上也是有的,只是大人是理性的,而且自控能力强,会理智地对待。而小孩子却是情绪化的,兴之所至的,难以克制自己。所以别人家的食物就成了卫卫越来越挡不住的诱惑,就像一只小虫子在不停地挠着他的心,让他不得安宁,只有得到满足,才能心理平衡。

其次,对于年龄稍大一些的孩子来说,也不能排除贪图小便宜的因素。对于这种分析,也许有人不太赞同,认为小孩子不会有这种想法。其实不然,5~6岁的孩子已经能够分出何为真何为假了,可以控制自己的愿望和冲动,并按照规定的目的去行动。个性倾向也比较明显了。如果父母有偷机取巧,爱占便宜的行为,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的孩子。

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内心

很多家长都会面临这样的难题,是由着孩子?还是阻止孩子?前提是理解孩子,只有“读懂”了孩子,才能教育孩子。

父母对孩子的严要求有效吗?也许这种严要求的背后带来的是孩子的两面性。在父母和老师的高压政策下,我们往往只能看到孩子带有虚假表演成分的一面,而孩子真实的个性和内心世界的大门对我们是封闭的。我们希望看到孩子真实的一面,鼓励自己孩子说出真实的想法,无论对错,告诫孩子不要轻易接受别人的赠予,一旦接受,必须向家长说明情况,让大人知道。

一般来讲卫卫当着妈妈的面会克制自己的欲望顺着妈妈,背着妈妈的面却我行我素。这并不是个别情况,大人们会责怪孩子两面性,小小年纪怎么也会表里不一?是呀,小孩子本性是天真率直的,本不会如此,这显然是心理扭曲了。

怎么会扭曲了呢?让我们透过现象,来看看卫卫真实的内心:哇,巧巧手里的小食品肯定很好吃,我想要。不行,上次要了邻居的苹果就挨罚了,不能说真话。哎呀,真的好想吃那种东西,还是不让妈妈知道,偷偷地去讨吧。

一些研究也表明,环境的压力越大,大人的权威越大,越容易形成小孩子的两面性。在棍棒的压力之下,卫卫是妈妈的附属,是被她主宰的,是没有独立人格的。这就是卫卫妈妈一系列教子行为的根源,可见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妈妈转变教子观念。

根本的出路是尊重孩子。尊重不是消极放纵,而是民主、平等地对待孩子。若是这样,卫卫就不会自己偷偷跑到小朋友家,甘冒再次被责骂的风险,上门索要;若是这样,妈妈就会让卫卫毫无顾虑地表白,就会平等地与卫卫交换意见,就会积极引导,就会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吃别人的食品到底该还是不该?

说“可以”,好象不合适,说“不可以”呢,似乎也不合适。

家长不让孩子吃别人的东西,自有他的道理:随便吃别人的东西不是好习惯;对孩子不安全;对健康不利;是没有教养的行为等。这些想法是合理的,尤其对安全的考虑也是必要的,小孩子难以把握分寸,放任这种行为就有不安全的隐患。

但是,能因此就说孩子完全不能接受别人的食物吗?当然不是,这种一概地拒绝也未必恰当。结果可能是既不利于孩子的人际关系发展,也不利于孩子社会性的发展。

可见,一概地肯定与否定都是不合适的。世界是复杂的,各种因素往往是交织的,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因噎废食,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其实,这就是教子的技巧,只要把握好“度”,不仅会避免不利,还能促进孩子多方面的发展。

应该培养孩子有以下的意识和习惯:

对很亲近的人可以接受,而对陌生人一定不能接受;

可以接受的要向人表示感谢,不可以接受就好好谢绝;

不应该去向别人要吃的,更不能去骗吃的;

自己若是想要,应告诉家长,征求家长的意见等。

我们提供一些教育策略建议:

晓之以理,用故事教育孩子。给孩子讲讲接受陌生人东西很危险的事件或故事,将道理融于生动的情景中,讲完了再讨论一下。符合孩子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孩子会印象深刻,乐于接受;

假设情景,让孩子选项回答。如:“假如你看见院子里的丁丁在吃好吃的,你特别想吃,能去要吗?该怎么办呢?”“假如楼上的张叔叔给你一个苹果,能要吗?该怎么办呢?”“假如妈妈有事不在家,把你托付给邻居李阿姨,她给你好吃的,能要吗?该怎么办呢?”来帮孩子判断或出主意。

适时表扬,及时批评。每次孩子行为得当,就即时给予肯定的反馈,除了采取精神的肯定外,也可以适当让孩子得到物质的满足,例如,孩子有礼貌地拒绝了不熟悉人的馈赠,除口头肯定外,可以问孩子是不是喜欢,若孩子喜欢又有可能,应尽量满足孩子。如果孩子的行为不得当,也要适时让孩子感受家长的不满意,而且知道家长为什么不满意。

第3篇:妈妈引诱孩子范文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让学生用心灵去感悟,目的是注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在体验中理解内涵,领会含义,最终让学生的道德修养得以全面的提高。下面是《爸爸、妈妈抚育我》的教学片断:

师:请同学们拿出从出生到小学不同时期的一些生活照片,说说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什么变化?

生1:我长高了。

生2:我变胖了。

师:是呀,同学们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其实,我们每一位同学都是这样慢慢地长大的。在你们成长的过程中,是谁把你们抚养这么大呢?

生:爸爸、妈妈。

师:你知道从你出生到现在,爸爸妈妈是怎样关心、照顾你们的吗?

生1:我第一次学走路时,爸爸妈妈在旁边扶着我。

生2:我生病时,爸爸妈妈无微不至地照顾我。

生3:我的毛衣是妈妈一针一线地编织出来的。

师:那我们能为父母做些什么?

生1:父母工作很辛苦,他们下班回来,我会给他们送上一杯茶。

生2:我会帮父母做家务,让爸爸妈妈多休息一会。

生3:以前我总是淘气,稍有不顺心就大发脾气,以后我要听爸爸妈妈的话,做个好孩子。

由此可见,不需要教师太多的言语,不需要教师动人的讲解,只要关注孩子的生活,抓住课堂与生活的结合点,引导学生从细微处去发现和体会,就能让学生领悟到父母在养育子女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从而让他们在心中油然升起对父母的爱。如“我能为父母做点什么”,是学生真实的实践体验活动,同学们在实践中用心去体会父母为家庭生活所付出的辛勤劳动,感受父母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心血,从而萌发对父母的感激、尊敬和孝敬之情,这种情感种子深深地播在孩子们的心中,它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样的教学跟传统的“老师要我尊敬父母”的教学效果是无法比拟的。

二、让学生用思维去碰撞

引发思维碰撞是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最明显的实效之一。《学会拒接》一课,本课主要分析了小学生可能会面临的种种诱惑,如:诱惑、诱惑、游戏机的诱惑等等。为了引导学生能正确地识别身边的诱感,我针对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图片展示,采取讨论的方法完成本课教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讲解“小心网络陷阱“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当你遇到好伙伴邀请你去网吧玩游戏时,去,还是不去?为什么?”课堂上热闹纷呈,无论是持正方观点或持反方观点的学生都会根据已有现象和自己身边的实际事例进行辩论,并能有理有据地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正方观点认为玩游戏有害;反方观点认为玩游戏有益时,我相机引导,玩游戏有利也有弊,而如何增加利,减少弊是正确对待游戏的关健。在我的点拨和引导下,学生心领神会,豁然开朗。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学生的思维碰撞有了较充分的体现,即时对自己的思考产生的问题发出质疑,由质疑引起进一步的思考,由思考引发反思讨论,有讨论获得认同。这样,学生对身边的诱惑是服从还是拒绝就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判断。

三、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去体验

体验产生理解,体验产生情感。在讲授《友爱残疾人》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亲身体验残疾人的生活,我设计了三组模拟活动,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活动去体验。

活动一:单手穿衣。请一组学生,一只手不准动,只能用另一只手来穿。(其他同学观察他们是怎样穿衣服的?)

活动二,绑腿走路。请两位学生,把腿绑在一起走完老师指定的路程。(其他同学观察他们绑腿走路时的动作和神态。)

第4篇:妈妈引诱孩子范文

我开始怀念美国幼儿园的那些奖励方法,它们跟物质诱惑无关,但是却更能够唤醒孩子心中的荣誉感,让孩子受到鼓励。

美国幼儿园从来不会奖励孩子吃饭“快”。因为,吃饭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他们奖励孩子遵守秩序、懂得分享、分工合作、照顾幼小、积极参加活动、尊重他人的品质。奖励的方式是让孩子享受特权和自由,让孩子体验荣耀感,培养责任感,增强自信心。比如,豆豆照顾了一个比他小的孩子,那么,他可以享受以下特权中的一种:随意喝水,不用跟老师汇报;把班里的CD带回家听一个晚上;优先阅读班里的新绘本等等。不需要孩子数日或数月的积累才能得到实际的奖品,而是当场就给予,即刻生效。而这种精神奖品的鼓励作用,瞬间就在孩子的心里生根发芽。

每个孩子在生日那天,还会受到特别奖励,享受一整天的优待。豆豆生日那天,刚一进教室,老师就把他抱在怀里。一整天,豆豆都是离老师最近的那个孩子,无论是吃饭、讲故事还是做游戏,他都坐在老师旁边。出去玩的时候,老师拉着豆豆的手走在最前面,让他第一个选择玩的项目。无论是点心、玩具、画笔,他都有优先选择权。豆豆帮老师拿教具,甚至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给其他小朋友上课。美国小孩在生日那天,都特别渴望去幼儿园。

我无法改变国内幼儿园或学校的奖励制度,但是在家里,我开始模仿美国幼儿园的方法,用特权和自由取代物质奖励。

豆豆是个小拖拉,洗漱时磨磨蹭蹭,上幼儿园经常迟到。我对豆豆说:“如果你今天上幼儿园不迟到,晚餐前的一个小时,可以自由安排活动。”豆豆听后半信半疑:“我想干什么都可以?”我回答说:“只要是安全、不打扰到别人的,就可以!”豆豆高兴坏了,迅速地去换衣服、刷牙、洗脸,只用5分钟就完成洗漱,准时到达幼儿园。下午一到家,豆豆一边找遥控器,一边冲我喊:“妈妈,我可自由安排时间了啊!我选择看电视!”看一个小时电视,时间也太长了吧!我心中隐隐不安,但还是按照约定,让他看了一个小时。

第二天,豆豆一醒来,就飞快地穿好了衣服,对我说:“妈妈,如果我今天不拖拉,可以和昨天一样,自由安排下午时间吗?”我说:“当然!”我以为他还会选择看一个小时电视,没想到,他只看了半个小时,剩下时间去玩轮滑了。他得意洋洋地对我说:“妈妈,既然我可以自由选择做什么,那只做一件事情,我就太亏了!我要多做点自己喜欢的事!”哈哈,小伙子很会精打细算啊!而且,他还能发现自己有很多喜欢做的事,真棒!

奖励制度执行一周后,豆豆再没有磨蹭过,每天准时去幼儿园。在他的自由时间里,看电视越来越少,反而给自己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玩得不亦乐乎。

第5篇:妈妈引诱孩子范文

遥想当年,某物某食可能因为一条有诱惑力的广告而被全民疯抢,很多商品(伪商品、垃圾商品)包上美丽外衣都畅销横行。那真是黄金时代,广告商的,生产商的,顺带广告的媒体。有家畅销杂志广告单子一排排到三年后,广告员接到手软,鼻子都要翘到天上去了。

现在虽说广告一统消费者眼球的势头不复当年,但多渠道全方位的广告轰炸对消费者还是有很大的心理暗示作用的。回家,电梯门前、电梯里差不多24小时都在声情并茂诱导你;坐公车,穿着小围裙的导购也在荧屏上和蔼可亲循循善诱。在你有消费需求要选择时,平心而论,是不是平时广告提示的那些先跳出来?

明星代言也有极大的购买催生力。那些美艳的样子、那些温情的场景,都在你心里刻好了生活的模板,潜意识中,那就是你想要的生活和时尚。“和明星同款”是很多产品的广告词。既然反正都得消费,何不选像你偶像那样的生活?真不差钱。

穿的用的学明星范也就罢了,光花钱也就算了,反正总得消费。令人担心的有些广告推介的是非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和饮食观念,不辨是非地被引导,盲目追崇,会直接影响我们的消费判断、孩子饮食习惯的养成,严重点说,危害我们的健康。

常在公车上看到一个广告,普通的儿童小食品却被夸大成营养好可以替代妈妈做的早餐,还被冠以让妈妈多睡觉的懂事孩子之选的爱心小标签。瞎扯!还是妈妈动手做的早餐能给小朋友真正的营养。可是每次我都在想:会不会有幼稚又微懒的傻妈真的相信了,从此孩子的早餐就被一袋干巴巴的小食品替代了?

还有一个明星代言的饮料,就在大家开怀大吃麻辣鲜香时,代言的欧巴叫停,一大瓶冰冻饮料占满荧屏,那叫一个爽!

营养专家一直在告诫:吃油腻辣食时,最好配温茶水,最忌图痛快喝冰冻饮料,胃肠极易作病。

商家为了卖钱,无限夸张自己的商品,配以明星和极富诗情画意的画面、情节,不愁产品卖得绕地球好几圈!

第6篇:妈妈引诱孩子范文

关键词: 幼儿教育 教育方法 生活化教育

陶行知认为,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挥作用,他主张把教育与生活完全熔于一炉。学前期是幼儿可塑性最强的时期,这一阶段大多数幼儿是在幼儿园度过的。幼儿园的生活、学习中充满教育契机,教师应注意捕捉教育时机,利用生活素材和自然实物对孩子进行教育。人的不断成长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育的过程,教育以生活为中心,生活靠教育前进,二者密不可分。

一、在幼儿生活中寻找教育机会

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活素材,如在幼儿小便、洗手时,我们可以告诉幼儿正确的小便、洗手方法,并让幼儿学习谦让,看见同伴在洗手要在边上等候。可以利用课间带幼儿到厨房观察厨房工作人员的劳动过程,让幼儿一起剥豆、学做点心等,通过看一看,学一学,做一做,使幼儿体验到劳动的辛苦与乐趣,懂得节约粮食,能认真吃完自己的饭菜。

园内保育员阿姨也是幼儿喜欢的人,他们每天看阿姨拖地,打扫卫生,觉得阿姨很辛苦。在一次工作人员的集体清洁活动中,我们带幼儿观看了她们的全部劳动过程,劳动结束后,幼儿都过去激动地对她们说:“阿姨你们真辛苦!”“阿姨谢谢你们!”简单质朴的话语中包含着幼儿最真挚的心声。之后幼儿一起制作了“拖把和簸箕”,在制作过程中,每个幼儿都很认真,就连一些平时动手能力差的幼儿也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作品,之后大家一起把自己制作的劳动工具送给保育员阿姨。在这以后,孩子们看到地上有纸屑,会主动拣起扔进垃圾筒,乱扔垃圾的现象明显减少了。通过日常生活中成人的影响及幼儿的亲身实践,使幼儿的社会性得到更好的发展。

从幼儿熟悉的节日中选择活动内容。节日是社会生活的重要标志,既是文化特色的反映,又是人文精神的体现。尤其是幼儿熟悉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六・一”儿童节、中秋节等都是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就拿“三・八”妇女节来说,幼儿最熟悉的妇女就是妈妈,于是我让幼儿从了解妈妈入手,妈妈的工作,妈妈为这个家付出的辛勤劳动,妈妈为我做了些什么?从而激发幼儿对妈妈的爱,然后启发幼儿:“你为妈妈做过什么,你打算如何让妈妈在节日里过得开心?”让幼儿明白爱是双向的,激发幼儿亲手为妈妈制作小礼物的欲望。于是“妈妈的节日”、“制作小礼物”等活动就红红火火地开展了起来。

二、在社会生活中寻找教育源泉

“学会生存”已成为21世纪教育的主题,孩子要长大成人,最基本的条件是学会生存,具备生活实践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创造锻炼孩子的机会,使他们在活动中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提高生活实践能力,为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坚实基础。例如小班幼儿缺乏生活经验,安全意识较差,意外事件就会无可避免地发生。所以我在小班进行了一系列的安全教育,其中有一项是防拐骗教育,针对这一项,我们设计了活动“不跟陌生人走”,活动以故事教学和情景教学两种方式为主。活动一开始,我们请一名男校工扮演陌生人出场。“陌生人”通过各种方式,例如给糖果吃、送好玩的玩具等,引诱孩子离开教室。在陌生人用糖果引诱的时候,很多孩子能坚定地拒绝,但是当陌生人拿出玩具进行引诱时,大部分孩子选择和陌生人离开,只有少数幼儿坚持坐在椅子上不愿离开。情景教学后,我与孩子们进行讨论,能不能与陌生人走,如果跟陌生人走了,则有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坚持不离开的孩子大胆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那些选择跟陌生人走的孩子也在我们的交流中懂得了跟陌生人走的危害。接着利用故事《贪吃的小猪》,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继续开展活动,课件中漂亮的场景、逼真富有动感的形象,立刻深深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当孩子们看到小猪在吃狐狸给的掺了药的“好东西”时,都在下面着急地叫起来:“不要吃,不要吃!”整个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我们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及大自然的优美环境,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如清明节时,带孩子们到杏泉园去扫墓,培养孩子们的爱国情感,也可以带幼儿参观超市,参观农贸市场,和幼儿一起到公园春游,等等,使幼儿通过亲身感知和体验,关心周围的生活环境,了解社会生活。

三、在日常生活中练习生活技能

为了使幼儿更好地掌握生活技能,我们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每个契机,有意识地为幼儿提供多种练习途径。如幼儿在吃午饭时,我们指导幼儿正确地摆放椅子,洗手;在照料自然角的过程中,让幼儿自己取放工具并学会整理;午睡前后,让幼儿尝试自己吃穿脱衣服、鞋子,盖被子、叠被子,等等,抓住生活中的每一个契机,鼓励幼儿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不断提高生活能力。

儿童的生活就是游戏,幼儿游戏蕴藏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在游戏中,幼儿是主动的执行者,他们自发地探索每一种游戏材料,同一种材料在他们手中被反复地变换着花样玩,在动手实践中不断发现奥秘。因此,将生活技能的学习融入游戏活动,能使幼儿在快乐中巩固生活技能。我们利用幼儿园的每一个区角、走廊,为幼儿创设了一系列的角色游戏场景,如“娃娃家”、“超市”、“医院”、“菜场”、“银行”,等等,使幼儿的生活活动更加生活化和游戏化,孩子们可以在这些地方看一看、做一做,充分体验生活劳动中的快乐,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还有机地将幼儿的作品与小超市结合,营造小社会的氛围,着力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积累幼儿的生活经验。

总之,生活是丰富的,因为我们置身其中,每天都在演绎着各种不同的故事,所以教师要因势利导,引导幼儿参与生活实践,挖掘出生活中有用、趣味的资源,用心捕捉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这样的学习才能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玩的教育理念。

第7篇:妈妈引诱孩子范文

孩子撒谎并不就是“无可救药”,也不是犯了什么天大的错误。任何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撒谎,但你知道吗,再乖的孩子也都有说谎的时候,到底是何种原因促使孩子说谎?怎么做才能既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又不纵容他的说谎行为呢?孩子为什么会说谎?

说谎的奥秘

根据美国奥玛哈儿童医院的琳达・麦迪生博士的调查,几乎所有3~10岁的孩子都撒过谎,然而对大多数孩子来说,撒谎只不过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在某个年龄段,说谎还是孩子的想象特点之一。对一孩子说谎,家长必须要采取恰当的方法引导孩子学会讲真话,因为家长对撒谎行为的反应,会直接影响到孩子是否会继续撒谎。

解读 孩子为什么会说谎?

3岁以下的孩子

原因1 活跃的想象力

由于幼儿尚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因此也就很容易想当然地认为事情就是他所以为的那样。

原因2 健忘

孩子很容易被其他东西吸引并立即忘记刚才所发生的事情。因此,当看见几个2岁大的孩子为了是谁先抢了毛毛熊而争闹不休的时候,你就不必大惊小怪了。他要闹,只不过因为他就是想要回他认为属于自己的东西而已(尽管事实上那东西未必属于他)。

原因3 保持乖宝宝形象

孩子从小就被大人灌输什么样的宝宝才是乖宝宝,什么样的宝宝是不听话的宝宝。他知道大人喜欢乖宝宝,也希望大人认为自己是个乖宝宝,而乖宝宝是从来不做错事的。

3岁以上的孩子

原因1 逃避责任

孩子们往往以为如果没有人看见他们做坏事,他们就可以逃避责任,很多孩子都是为了这个原因而撒谎的。

原因2 引人注意

他们想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表扬,因此往往用夸大事实来表现自己。

原因3 保持家长、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形象

不小心做错事,但怕因此而让家长和老师否定自己的好孩子形象而撒谎。此种行为往往是发生在平时表现优秀,很要面子的孩子身上。

原因4 寻找刺激

孩子有时撒谎只是为了好玩,撒谎给予一种被禁止的刺激感,孩子并没有恶意,他只是想看看这样做有没有什么后果。

原因5 模仿

孩子的学习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如果家长或孩子周围的人经常说谎,那孩子就会觉得说谎没有什么大不了。

不同年龄的说谎特点

3岁以下

还不能分辨出自己是在说谎还是在说实话,因此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谎言”,只能说是想象力的发挥。

3~4岁

这时的孩子,许多话都是不加思索脱口而出,讲不符合实际的假话。这些多半是孩子为了实现某些愿望所致。如果家长采取得当的方法,教育后一般就不会再发生。

4~6岁

因害怕受罚而试图欺骗,将谎话当成保护伞。家长与其发怒,还不如跟孩子一起讨论撒谎行为及其后果。此阶段是帮助孩子分辨真实和想象的最佳时期,比较容易养成诚实的好习惯。

6~12岁

“理智的年龄”。孩子发现了大人们在觉察方面的缺陷,懂得了谎言的用途。家长应该告诉孩子要尊重客观事实,和孩子一起找到他想掩盖的创伤并设法医治。

妈妈支招

1 子群妈:妈妈只爱听真话

一次我发现宝宝平时喝水的杯子被弄坏了,于是就问他怎么回事,可孩子却坚持不认错,当时我非常生气,责怪了他一通。几天后,老公和我提及此事,原来是邻居家的孩子在和宝宝抢杯子的时候将杯子摔坏的,宝宝因为怕挨骂,所以没敢告诉我。前天当爸爸哄他睡觉的时候,他把“真相”告诉了爸爸。由此,我改变了对宝宝的教育态度,我会经常和他说,爸爸妈妈喜欢讲真话、诚实的孩子,虽然爸爸妈妈不希望他做错事,但更不希望他撒谎,妈妈只喜欢勇于讲真话的孩子!

2 高兴妈:让孩子找不到说谎的理由

每次发现宝宝撒谎,当然和其他家长一样,我都会特别地生气,但慢慢地,我学会了要从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听听孩子的心里话,当孩子讲出来后,看看他是出于什么原因在撒谎。如果是因为有什么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我就会尽量满足其中合理的那一部分要求,不合理的要求我会向他耐心解释;如果是因为犯了错误怕受到惩罚,我也会尽量以平静的、公正的态度对待,商定一个解决办法,之后按照商定的内容去做,让孩子体会到无需说谎和造假。只要言行诚实,他的合理要求和错误都能得到满足和谅解。这样就会防止或改掉孩子说谎的坏毛病。

3 芝芝妈:给孩子承认错误的机会

说谎固然不好,但又有几个人小的时候没有说过谎呢?所以我觉得,当发现孩子说谎,尤其是第一次说谎的时候,最关键的不是谎言本身,而是该如何避免孩子的下一次谎言。所以,在纠正孩子不良行为的过程中,我都会告诉他:“只要改正错误,就是好样的。”所以每当孩子主动承认错误并努力改正后,我都会深深地亲他一下,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心和关怀。

4 Sunny妈:不要“诱导”宝宝说谎

曾经的Sunny总是爱说一些小小的谎话,为此我十分苦恼,后来看到一本书,一位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的著作,里面的内容真的很好,所以在这里贡献给有苦恼的妈妈们。那就是:“不要无意中诱导孩子说谎”。如果你看到孩子在欺负其他小朋友,那你不要问他,“你打了罗比吗?”因为这样问的结果是,你除了要处理打人的问题外,还可能要对付撒谎的问题;不要使用问句,这样更容易提示孩子说谎,要直接告诉孩子他做错了什么,这样更有助于孩子认识并改正错误。我按照书中的方法试行了一段时间,效果真的很好!

5 欧米妈:不同谎言区别对待

宝宝两岁多了,他也有说谎的时候,而且是五花八门。“妈妈,大灰狼把我的娃娃抢走了。”“妈妈,邻居家的猫猫自己想来咱们家的。”对于那些发挥想象类的“谎言”,我通常是在对话中纠正或是干脆置之不理。对于擅自将邻居家的小猫抱回来的情况,我会认真地和他讲清楚,事实是怎样的。如果宝宝的说谎情节比较严重,那就要及时指正,并采取不“粗暴”的惩罚,如取消一次外出游玩等,而对孩子的惩罚一定不要严厉到使他甘愿冒险说谎的地步,否则只能适得其反。

其他方法:

芷祺妈:家长对孩子的批评和惩罚,要做到让孩子心服口服。不要主观、武断地批评和训斥孩子。经常给孩子讲讲“狼来了”的故事也能对孩子说谎的行为起到警示作用。

思思妈:家长要起表率作用,不要让孩子觉得“爸妈也说谎,所以我也可以说谎。”如果是情非得已,也最好不当着孩子的面说谎,或是过后给孩子一个很好的解释。

婷婷妈:孩子的不良习惯是用了很长时间养成的,当然不可能一下子改掉。及时肯定孩子细小的进步,使孩子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才能更快地改正错误。

小东妈:家长要区别对待做错事和撒谎。告诉孩子如果他讲真话你就不会那么生气,而说谎只能给他带来加倍的麻烦。

第8篇:妈妈引诱孩子范文

湿疹总不好 饮料在作怪

童童五岁了,不知为何,本来又白又嫩的小脸上开始起小疙瘩,童童妈赶紧带她到医院看病。可是,虽然治疗后童童的皮肤见好,但没几天,脸上及全身又开始发病了。

医生询问童童妈,最近童童喜欢吃什么以前很少吃的东西。童童妈想来想去,忽然想起来,以前觉得童童小,不让她喝饮料,而自从童童喝过饮料后,就很准控制住了,近段时间经常喝饮料。

没错,童童的病情就出自这饮料上,医生建议家长必须控制童童喝饮料了,否则童童的皮肤不会好。

果不其然,当童童饮料被停了之后,病情渐渐好了起来。医生表示,这样的孩子并不稀奇,门诊经常有湿疹、哮喘、鼻炎的孩子,一喝饮料就犯病,饮料停了之后,病情就渐渐恢复了。

饮料中的添加剂、甜味剂是过敏原

如今,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小学里,成天手里离不开饮料瓶,把饮料当水喝的孩子比比皆是。很多家长表示,虽然知道孩子喝太多饮料不好,但孩子就是爱喝,非饮料不喝,实在拗不过他们,真是没办法。

而现在儿童过敏患病率不断增加,却与他们平日成天喝饮料、吃冷饮有关。专家表示,饮料中的添加剂、甜味剂等都是过敏原,例如一些甜蜜素,会刺激孩子的胃肠道过敏。另外,这些化学物质蓄积在组织器官中,成为过敏原,影响体内多种酶的生理功能与活性,致使免疫功能下降,引发过敏性荨麻疹、湿疹、哮喘等疾病。

小心糖尿病找上孩子

有的年轻妈妈怕母乳喂养影响体形,给孩子喂奶粉,其实,母乳喂养是最佳的过敏预防措施。专家表示,对于婴儿来说,母乳是同种蛋白质,是不被婴儿的免疫系统视为异种蛋白质。母乳是低敏的,是任何奶粉都无法替代的。另外,母乳还能帮助诱导口服免疫耐受,母亲饮食中的外来物质保留适度的免疫原性,给婴儿的免疫系统温和的刺激。

长期喝饮料,不仅是诱发过敏原因之一,而且还会影响生长发育。饮料大多含有较高的能量,大量饮用容易导致能量过剩,诱发肥胖以及一些成人慢性病。除了能量高外,饮料和果汁中大多含有调味剂、色素及防腐剂,这些也不利于健康。碳酸饮料含有碳酸气,会引起儿童胃肠道不适,也会直接影响儿童对钙的吸收。

另外,近年来儿童糖尿病患者呈增高趋势,与长期喝饮料也不无关系。长期喝饮料、饮食不规律的孩子容易肥胖,而肥胖的孩子由于胰岛素处于不明显状态,导致β细胞过度分泌,处于疲劳、坏死的状态,胰岛分泌功能降低,血糖升高容易引发糖尿病。

专家表示,儿童糖尿病发病与成人不同,症状一般较为隐蔽,例如“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症状不明显,因此,肥胖儿童,尤其是有糖尿病家族史者,一定要定期化验血糖。

首先要以身作则

如何让孩子少喝饮料、不喝饮料很多家长既不了解,更束手无策。

第9篇:妈妈引诱孩子范文

便秘的形成原因

大肠在排便上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食物在肠内的移动必须依靠肠子的蠕动,而肠子蠕动的速度则决定于食物待在肠子内的时间,时间停留得越久,食物中的水分就会被吸收得越多,当然就可能形成较干、较硬的大便。另外还有神经性便秘、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引起的便秘等。虽然造成便秘的原因有很多,也很复杂,但最常见的原因还是功能性便秘或是习惯性便秘。

食物的调理

妈妈不妨在宝宝的食物中多加一些水分。宝宝还小,妈妈可以在每顿饭之间喂5%~10%的麦芽糖水,效果不错;若是孩子已经接近3个月大,妈妈可以试着提早给宝宝喝果汁,不过刚开始时要先稀释。除非万不得已,否则最好不要使用通肠剂。妈妈可以在肛温表上沾一些凡士林,浅浅地在宝宝的口转动,来诱发宝宝的便意。宝宝到了四五个月大以后,妈妈开始添加辅食,一些含有较多高纤维素的果泥、蔬菜泥,都可以帮助宝宝的肠子蠕动,解决孩子的便秘问题。

帮助排便的有效方法

孩子稍大时,运动量增加,因此水分的补充及高纤维素的蔬果都有助于排便。妈妈不妨每天早上醒来就让孩子喝开水,早餐后就让孩子到厕所去“培养便意”,因为通常早餐之后是食道、直肠反射最明显的时机,在此时养成孩子排便的习惯是最合适的了。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