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世纪会计论文范文

新世纪会计论文精选(九篇)

新世纪会计论文

第1篇:新世纪会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中式会计;西式会计;单式记账:借贷记账法

西方会计经历了从13世纪到19世纪近700年的发展。写作论文 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在产业革命的深刻影响下。适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建立了以成本会计为立足点,面向公司经营管理的一套较完整的核算体系。会计的实务处理与理论方面已开始朝着现代会计的方向发展转变。

而在我国,受到当时经济发展水平和封建体制的制约,记账技术刚刚完成由单式簿记向复式簿记的转变。当时发展得较完善的复式记账法是:“龙门账”、“四脚账”。然而,与借贷记账法相比,他们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如账簿组织不够严密,会计核算项目设置不够科学,账户体系不够健全,等等。由于当时清政府长期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加上其腐败落后的封建官僚体制,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在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因此,这时的“中式会计”远远落后于“西方会计”是必然的。

一. 20世纪初对西式簿记的浅尝引进

1.学术方面。wWW.133229.COm在20世纪之前的中国,由于受“重农抑商”思想的束缚,加之文人墨客对会计人员形象的不正当宣传,致使人们视会计为“雕虫小技”,认为难登“大雅之堂”,在这种非正常观念的支配下,尽管历代记数方面的学者在有关著作中先后不同程度地涉及与会计科学有关的内容,但其仍缺乏创意。20世纪初,由于清朝廷的腐败,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我国古代会计未得到发展。到了清代末年,会计方法明显的落后于西式的借贷记账法;自从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经济受到西方资本主义的冲击,“四脚账”复式簿记法在新的社会经济需求下,逐渐暴鼯出了其弊端:(1)中式会计方法有不少弊端,相比之下,从西方传来的借贷记账法则更为科学。在西方较为先进的会计方法的影响下,中式会计进入了改革的进程。(2)一批从日本学成归国的青年学者将西式会计引人我国,并发展和传播开来。这一时期有关著作和论述包括:1905年由长期驻外使者蔡锡勇的遗著《连环账谱》,这是中国第一部介绍和研究西式簿记(借贷复式簿记)的专著,首开了专门出版中国会计学术著作的先河,从而成为20世纪中国会计科学发展的一个划时代事件,1907年谢霖与盂森合编的《银行簿记学》,它们的意义不仅仅是对20世纪30年代“中式簿记”改良运动起到了摇旗呐喊的作用,更主要的是自唐宋时期所创立“四柱结算法”后已经沉寂了近千年的中国会计科学发展带来了一股和煦的春风,成为中西会计文化在20世纪进行全方位交流的起点,拉开了中国会计科学在20世纪得以快速发展的序幕,从而使中国会计科学的发展在20世纪初就翻开了新的一页,奠定了必要的舆论基础。

2.实务方面。清代末年,尽管在少数企业引进西式簿

记的推动下,爱国学者开始利用“西式会计”对“中式会计”进行改良,写作毕业论文然而,当时的改息却具有相当大的局限性。至国民政府统治时期,通过30年代的会计改良与改革之争及其改良与改革方案推行,至40年代,无论政府会计,还是公司会计在革新方面都取得一定发展,然而,由于国民政府的政治、组织制度日趋腐败,并最终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因此当时爱国知识分子所进行的会计革新也免不了最终流于形式。

二.新中国成立后西方会计的引入和研究

1.学术界对西方会计的态度。1949年新中国成立,从此,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的经济也进人到一个崭新的时期。但对于西方会计理论的态度和评价,在我国会计界却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建国后的前三十年,由于受会计阶级性观点的影响,学术界基本上对西方会计持批判和排斥态度,如将借贷复式记账法视为资本家欺骗工人的手段。从70年代末起,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从全盘否定转为批判、借鉴和利用。到了80年代后期,是比较集中地介绍西方国家会计政策与惯例和会计核算制度改革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阶段。

2.西方会计引入和研究的特征。西式会计的初步引入,在其所涉及的范围和内容上有2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所涉及的范围受到了限制,主要限于受到帝国主义列强直接控制的有关部门及行业的会计处理方法问题;二是它也并没有太深地触及到中式簿记在中国民族工商业管理中的地位,因而对会计科学发展的影响也就只能局限于另外一种科学方法的引进运用及比较问题。

3.对会计理论的深入研究。我国会计理论界投入了一定的精力,对于西方国家的会计政策体系及其运行环境和运行模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论证工作,写作职称论文 发表了一大批这方面的学术论文和专著,形成了颇具指导意义的理论成果,为20世纪90年代初进行企业会计核算制度的全面改革奠定了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2篇:新世纪会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会计;会计国际化;信息化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一个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作出预测,参与决策,实行监督,旨在实现最佳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它是人类社会生产经营活动发展的产物。

一、会计的发展历程

会计科学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单一到多元的发展历程。

1.古代会计。会计的产生和更新都是以人类社会生产了的发展作为前提条件,会计最早产生于原始社会。随着原始社会生活条件的转变,人们捕获的猎物产生了剩余,而此时的人类迫切的需要一种方式来计算或者用于交换事物的数量。虽然,在原始社会时期并没有文字的出现,但是人们已经学会在兽骨或者其他物品上标注他们的劳动成活和用于交换事物的数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到新石器时代的人们已经产生了关于数字的概念,于是出现了“结绳记事”和“刻石记事”等简单的会计记录方法。这些原始的简单记录,就是初期会计的萌芽。

2.近代会计。近代会计产生的重要标志是复式记账法的出现,15世纪末期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巴其阿勒根据前人的相关理论和自己的实际研究提出了复式记账法。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开始探索地球以此揭开了人类文明的面纱。近代的会计学理论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尤为盛行,主要原因是此地的金融业繁荣需要会计理论的发展,卢卡?巴其阿勒正是根据意大利金融业的发展和会计的现实状况提出了复式记账法。在英国工业革命前,会计理论和复式记账法的发展和应用都是比较局限的。但是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带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会计理论受其影响而不断进步。在工业革命时期,世界范围内的会计实践相应地迅速发展。一战以后会计学的发展中心转向美国,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美国对标准成本会计的研究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会计理论体系和复试记账方法。

3.现代会计。现代会计制度的产生以原始社会和近代社会的相关会计理论为基础,在现代社会生产力条件下,人们的社会关系变得日趋复杂。原有的会计理论在不能满足人们日趋增长的需求后逐渐开始更新、发展,特别是受到近代数学及计算机技术的影响,现代会计科学产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会计科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二、会计的发展趋势

会计的发展受到社会环境、政治因素以及经济条件的影响,并且会计方法随着生产力发展而不断改善。会计在新世纪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日趋国际化。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已经成为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沟通的重要桥梁,会计的国际趋同也成为了各国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和选择,任何国家想要促使经济的发展,都不能孤立于世界经济之外。就我国而言,我国于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是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趋同的实质性标志,体现了我国企业经济国际化的需要。同时我们也不得不看到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的趋同还存在很多的困难,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目前还无法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完全趋同。在新世纪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就是越来越国际化,而随之产生了比较会计学、反倾销会计等一些新兴的会计学研究领域。

2.会计研究领域更为广泛。知识经济扩大了会计的领域的同时就产生了一些交叉性的学科,例如人力资源会计、会计伦理学、法务会计、社会责任会计和环境会计等。这些交叉性学科的研究也成为了现在会计研究的热点问题。同时会计学还向着精细化方向发展。并且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所面临的问题日趋多样化,关于许多问题的会计处理方法和原则可能准则中并没有相应的具体规定,或者所做的规定并不完善。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不断的实践中进行完善和发展,以求会计在内容上变得更加严谨、规范。所以研究领域的广泛化、研究内容的精细化也将是新世纪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

3.以人为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无论多么先进的科学技术,都是人创造的,都掌握在人的手中,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在会计领域中也不例外。在会计中人的地位日益重要,由过去的重物不重人变为现在的重物又重人,以人为本。在这个以知识为本、以人为本的新经济时代,人是一种最宝贵的资源,尤其是“复合型”人才更是这个新经济时代迫切需求的。

4.会计信息化

就目前实际来讲,会计其实已经在逐步信息化的道路上,而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也已有了20多年的历史,但是使用会计电算化的单位毕竟还是少数,会计信息化的程度也还不高。因此,如何彻底改革传统的会计理论体系,变革当前的会计电算化模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新型的会计信息化体系,仍是21世纪会计发展的新趋势。

三、小结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会计的国际化、综合化、人本化和信息化将是新世纪会计的发展趋势。如今会计分支已延伸到其他领域了,与其他相关学科交叉产生了如社会责任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环境会计等热点新学科。这些学科的产生与发展也标志着会计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大与完善。会计界在21世纪肩负着重要的使命,这要求我们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相关的会计制度,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会计的发展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企业经营者、研究学者、政府以及社会各相关组织的共同努力才能最终实现。

参考文献:

[1]孙红霞.新世纪的会计发展趋势[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2):103.

[2]林加祝.21世纪财务会计发展的新趋势:会计信息化[J].经济师,2010,(3):153-155.

第3篇:新世纪会计论文范文

   所有学科的理论和观念都是在历史上逐渐形成的,我们所以有今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昨天。在进行变革时,必须考虑我们今天的情况和明天的目标,因而必须回顾会计理论的起源及其发展过程。 

会计理论的起源 

    早在公元前3600年就已经有了反映经济情况的记录,在希腊和罗马已经出现某些会计观念。例如,在公元初期,一个罗马建筑师就曾经提出对二个围墙的计价不仅应计算围墙的价值,还要每年扣减其价值的八十分之一。然而这些早期的记录和观念并不足以形成会计理论,因而,直至十四世纪复式簿记产生以后,才是研究会计思想和会计观念最合适的起点。 

    最早的完整复式簿记方法是从意大利热那亚中世纪商人的帐簿中发现的,时间约在1340年前后,最近发现的证据证明复式记帐的创始日期还要早。我们不必进一步了解当时复式记帐的技术,就可以知道这种方法所依据的观念明显的有以下几个,企业单位和企业关系的观念,经济业务用货币形式记帐的事实,不同的项目可以按照共同的货币单位来比较50通过费用和产权帐户的使用,说明对资本和收益的区别已有所了解。在这些观念私技术产生之前,肯定需要某些前提知识的发展过程。 

    会计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中世纪意大利商业城市的兴起。十一至十三世纪的十字军东征,促进了意大利城市和东方贸易的发展,便意大利城市积累了财富。由于商和合伙人的出现,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不仅可以使资本家的财富和年青商人的勇敢结合起来,而且,可以分担海运风险。在会计发展过程中,会计经营方式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区别于业主而使企业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方式所以重要,因为它需要会计责任。 

    会计发展的一个前提条件是表达能力,其中包括书写技术、算术的应用和普遍使用货币作为共同计算单位等。尽管在复式簿记发明之后,用罗马数字记分类帐和计算净利很不方便,但仍在证式帐簿中曾使用达几个世纪之久,阿拉伯数字的引进大大促进了会计的发展。 

    社会制度方面的前提条件包括:  (1)私有财产观念;    (2)信贷的发展; (3)资金的积累。但以上这些前提条件还不能充分阐明会计理论的发展,短期合伙和合伙经营方式的出现不仅有利于资本的积累和运用,并且对于会计理论的发展具有更重要的影响。 

    描述复式簿记方法的第一本公开出版物,是法国人卢卡·佩西奥利1494年在威尼斯出版的学术论文集,这本文集中有一部分篇幅是复式簿记。这本书之所以具有重要意义,是因为它的出版仅在威尼斯刚发明活字印刷术25年之后:尽管佩西奥利不是复式簿记的发明者,但他的书对复式记帐在欧洲的广泛传播起了很大作用。至十六和十七世纪,不仅意大利,且在德国、荷兰、英国也有人著书,在整个欧洲传播这种“意大利记帐法”。 

意大利记帐法所包含的会计理论 

    上面已经指出复式记帐是随着商业、信贷和合伙经营的发展而产生的,与近代会计方法和会计理论对照,意大利簿记方法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在十六世纪,会计的主要目标是向商人本人及时地提供资产和负债资料,因而帐是秘密的,不要求向外部提供准确的符合统一标准的报表。       

    2·与第一个特征相联系,在会计报告中包括一个业主的全部个人事项和业务事项。 

    3·没有会计期或企业单位连续经营的观念。由于短期合伙持续时间较短,至少是达到一个特定的商业目标以后即不再继续合伙,在一次短期合伙结束之后即计算利润。由于没有定期盈利的观念,因而不需要考虑应计和递延。固定资产在商人的业务中并不重要,因而不需要计算折旧; 

    4·没有一个单一的稳定货币单位、在中世纪存在着多种货币单位,尽管可以用于复式、记帐,但很复杂,每笔分录需要详细说明所使用的货币种类及其兑换值。 

十七和八世纪会计思想的发展 

十五世纪末,意大利城市在政治和贸易上开始没落,随着美洲的发现,开辟了新的贸易航线,商业中心转移到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复式簿记方法办随之转到这些国家。   

这个时期,复式记帐的一项重要发展是在每年的年末计算损益,而不是每一次短期合伙计算一次。资产负债表随之产生,这种发展反映了更多企业的经营目的不再是单项业务的短期合伙,而是连续性的生产和贸易。十七和十八世纪西欧另一个重要社会制度和经济变化,是工业革命的开始和合股公司和其他形式组织的发展,这个变化对以后会计理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将在下面论述。 

十九和二十世纪初期会计思想的发展 

    十九世纪发生了一系列的经济事件,商业和工业(特别是美国和英国)的迅速发展便会计有了巨大发展,但是,会计理论在很大程度上还受经济制度和使用会计数据目的变动的影响。 

    十九世纪与二十世纪初,对会计理论产生重要影响的存件有以下几个: 

    1·技术变革的影响 

  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初,美、英工业技术的巨大变革对会计思想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折旧观念和成本会计的发展上。               

  十九世纪以前,折旧并未形成一个重要观念,主要是固定资产在商业和工业中尚不重要,既然在十九世纪,由于工厂制度和大量生产的出现产先了折旧观念,但直到二十世纪固定资产才逐渐成为生产积分配过程中的一一项相当大的费吊。这是因为进入二十世纪以后,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增大 (如美国钢产量1867年只生产2万吨,1916年则增为2,400万吨,1929年为B,800万吨),因而折旧问题才日益重要。工业企业普遍计提折旧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当时已有阐述直线法、余额递减法、偿债基金法和年金法等折旧计算方法的著作,但直至1930年很多工商企业仍将折旧费作为一项任意费用,即坏年景少提,好年景多提 (只有美国例外,1920年该国大多数企业已作到不论盈亏均计提折旧)。 

     随着十九世纪后半世纪英国和美国的工业化,引起了成本会计的发展。与折旧观念相似,在二十世纪以前,成东会计的发展进程是比较缓慢的,其主要原因是重型机器设备较少,间接费用仅占总需求的很小比重,以及企业之间对成本计算方法的相互保密等。到二十世纪成本会计不再受财务会计结构的约柬,有了迅速的发展;这时会计的目的巴不再仅是向股东和债权人提供报告,而主要是向管理部门提供资料。同时成本会计师不再是依靠统计数据,而是根据会计帐薄计算成本,并且能够通过预定的间接费用率和标准成本,分析出无效率成本和闲置的生产能量。 

     2·铁路发展的影响 

     十九世纪欧洲和美国铁路运输业有了迅速的发展。铁路一般需要更多的投资和使用期更长的设备。在美国,早期的铁路运输业从资本中支付巨额股利的做法是常见的,当这种情况被发现以后,股票的价格就会下落,从而导致长期投资者的损失。因而在会计上区分资本和收益的重要性增加了。与这一问题相联系是合理地计提折旧。十九世纪铁路的迅速发展对于澄清资本和收益观念,以及对于折旧观念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所得税的影响 

     很多小企业的会计日的是为了编制所得税中报表,甚至不少企业若非为了纳税根本不会记帐。即便对于大公司来说,纳税亦是会计师的一个主要问题。因而所得税法令对于会计程序和会计理论有一定的间接影响。首先,税法对于提高会计实践水准具有重要影响,并有利于维护会计的一致性。其次,它促使企业使用更合理的折旧方法和存货计价方法。此外,通过税法还可促进会计观念的发展,如促进寻求更好的折旧方法和存货计价方法,澄清计税收益的实质及其所包括的范围等。 

4·公司的影响 

    公司组织对于会计理论的影响是直接的,一些会计理论的基本思想来自公司形式。   

公司便业主、债权人和经理的职能更加专业化,这种专业化导致需要更多的财务状况和企业经济活动资料。当一些企业规模比较小,特别是业主兼任经理的情况下,他可以自己掌握相当多的企业情况!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股东则需要更准确和更完整的会计表报。由于公司股东只承担有限责任,所以公司债权人也同样关心公司的会计表报,近年来企业管理人员愈来愈需要根据会计资料作出管理决策。十九和二十世纪英国、德国和美国公司的发展对会计思想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 

会计理论研究的新领城 

    二十世纪六十和七十年代会计理论研究的领域可以概括为,(1)研究会计报表的基本目的,(2)研究如何建立会计理论的完整结构,带以作为制定会计标准的依据,(3)在会计理论中发展实验研究,(4)研究会计在决策中的作用,(5)研究有效资本市场原理在会计中的应用,(6)研究社会和经济环境变化对会计理论与实践的影响,  (7)研究国际方面的会计和会计理论。 

    很多方面都关心财务表报的基本目的,大多数负责制定会计标准的机构都期望在财务表报的基本目的上能够取得一致意见,以作为规定会计实践标准的依据。会计表报的目的也是发展会计基本理论和评价各种不同理论或程序的一个起点。 

    对会计理论完整结构的研究目前尚未取得多大成果,一些会计机构已将这一课题列入其议事日程,财务会计标准委员会 (FAS8)则决定将这项基础研究交给高等院校。 

    会计理论中的实验研究主要包括测验有意义的假设。假设可以从逻辑上说明和验证,但真正的测验是将假设应用于真实的世界。因而,需要进行许多统计和行为的研究,以得知所假定的关系和行为型式是否真实存在,即所假定的计量和关系能否对未来经济活动和业务提供可靠的预测?根据会计表报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能否足以作出决策?解决此类问题要借助于对过去和现在的行为进行研究,或借助于统计技术对现实世界进行模拟,并使用电子计算机加速模拟的过程。       

    会计是向企业管理部门和外界人士作决策提供经济信息的过程;管理上的决策模型是近年来从事大量研究的主题,其中某些模型已由美国会计学会所属管理决策模型委员会做出评价。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社会和经济变革对会计实践和会计思想有很大影响。二十世纪六十和七十年代曾发生很多环境变动,都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了会计师的工作,迫使会计界采用新的会计方法和新的会计思想。在技术领域,电子计算机是一项最重要的发展,但社会和经济变动具有同样的重要意义。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全世界曾经采用了若干新的管理方法,如厂房和设备的返回租赁办法,将若千大企业合并为大联合公司或跨国公司,为职工精心制定的退休金办法等等。在大多数情况下,需要采用新的会计技术以适应新的形势。在个别情况下,也可以采取修改旧的会计程序,以适应新的情况。 

    当会计思想在适应经济和社会环境变动而发展时,它也沿着地理界线,根据不同的民族文化和经济政治制度的需要而发展。很多国家在追随着世界上更先进国家的做法,但越来越证明,没有一个国家或某一些国家可以垄断会计研究的发展。这就充分说明在国际间相互交流会计思想与会计实践卸重要性。在国际间相互合作地制定会计标准的趋势,乃是跨国企业和国际业务发展的自然结果。         

 总之,近年来会计理论在向几个方向同时发展,这些发展必须适应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新的社会经济形势,社会经济变革在向会计理论的基本原理提出挑战,但大部分会计理论并不会很快废弃,会计师应善于接受新的思想,并承认会计理论不是或者永远不是完全不变的。 

第4篇:新世纪会计论文范文

[关 键 词]高新技术;技术革命;经济社会变革

一、21世纪高新技术发展大趋势

    在2l世纪影响技术发展趋势的基本因素主要是:第一,技术自身自主的发展,这是最重要的因素;第

二,科学发展状态对技术发展的巨大影响,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必然影响技术的发展方向和速度;第三,

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将技术发展的速度、方向和规模产生巨大影响。

    根据以上影响21世纪技术发展趋势的基本因素,我们大体上可以推断高新技术发展的三大领域的大趋势。第一,以计算机为中心的信息技术革命将延续到2l世纪初期。全球“信息高速公路”浪潮的兴起将成为“世纪工程”。它将成为全球的神经中枢,使人类居住的地球就如同一个具有高度智慧的“大脑”。之所以出现这样的趋势,这是因为,其一,预计未来20年,半导体芯片集成度每18个月翻一番,价格减半的被称之为“摩尔定律”的发展趋势还会继续。而与之并行的处理技术难度使计算能力每两年提高一个数量级,预计到2005年计算能力将达到每秒千万亿次级。过去十年间,光纤的传输速率几乎每年翻一番,近两年达到每半年翻一番。其二,信息产业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1995——1998年,信息技术及相关产业对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占l/3以上。据统计,1998年,全球电子产品市场规模为1.13万亿美元,2000年达到1.3万亿美元。其三,互联网和电子商务高速增长。全球互联网‘用户从1996年不足4000万户增长到目前的2.6亿户,预计到2005年将超过10亿户。目前全球电子商务市场贸易总额已达1500亿美元,预计到2003年将达到1.3万亿美元。未来10年,全世界国际贸易可能将会有1/3通过电子商务实现。

    第二,生物学世纪正处在创新浪潮中,生物技术将得到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大发展。生物学发展最引人注目的是,它不仅在了解生命,还在改造生命,定向进化成为生物技术的新热点。在自然条件下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实现的事情,现在可以在几周甚至几天内实现。一系列大型计划如《国际地圈及生物圈计划》、《人类基因组作图与预测计划》、《人类前沿科学计划》、《脑的10年》、《生物多样性利用与保护研究》等的实现,特使生物技术崛起。现在生物技术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应用速度加快。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如人口膨胀、环境污染、粮食匮乏、疾病威胁等都紧迫地需要发展生物技术以求解决。围绕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环境保护技术、农业技术、生物——心理——社会技术等也将得到充分的发展,以致形成新的高新技术产业群。

    第三,以纳米科技为前沿和核心的新材料科技正在引发新的产业革命。纳米科技应用非常广泛。即将到来的微型化和分子电子装置浪潮——纳米技术,正在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和电子工程学的交叉领域形成。这次浪潮的出现,将引发一场比20世纪末达到鼎盛的微电子装置更加引人注目的大规模行业变革。随着纳米科技的新发展,分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量子计算机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出现。人们估计“后pc时代”正在到来。这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的核心,它把计算机技术运用到各种日常和器具之中,同时使得它具有联网功能和高度智能化,这一趋势将从根本上改变现在个人计算机为中心的地位,扭转计算机性能的总体格局。尽管在相当程度上纳米技术仍然存在很多末探知领域,但科学家从已经获得的知识推断,纳米技术将对材料与加工、电子学等计算机技术、医药与生物工程技术、环境与能源、国防科技等领域产生重大影响。纳米科技之所以将在2l世纪产生如此重大深远广泛的影响,与纳米材料本身在高科技中的地位密不可分。

    2l世纪里,信息、生物和新材料代表了高新技术发展方向。在信息产业如火如荼的今天,新材料领域有一项技术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科技界的高度关注,这就是纳米技术。有人预言,处于2l世纪高技术前沿和核心地位的纳米技术所引起的世界性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对社会经济、政治、国防等所产生的冲击,将比以往的技术革命时代带来的影响更为巨大。纳米技术将会掀起新一轮的技术浪潮,领导下一场工业革命。人类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纳米技术时代。

二、应重视高新技术的发展对发展社会变革影响的研究

    2l世纪是一个科技革命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伟大变革的时代,世界性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对社会经济、政治、国防等所产生的冲击,将比以往的技术革命时代带来的影响更为巨大。信息、生物、纳米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将会掀起新一轮的技术浪潮,领导丁一场工业革命。有鉴于此,研究高新技术对经济社会变革的巨大影响这一课题的意义就是要说明,技术革命的作用不能再用传统的、等同于资金和劳动力等经济活动的外在因素来解释,科学技术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活动中是一种内生因素,是一种特殊资源,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技术领域的变革,其直接后果是生产力和生产效率的大幅度提高。然而,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也就是说,新技术革命的影响不只是简单的量的影响,而是会对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产生质的影响;它不仅会引起经济的巨大变革,而且会引起社会的重大变革,这是一个客观规律。也是研究高新技术发展对经济社会变革产生巨大影响这一重大课题的一个最基本的视角。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远景的思想及其实际体现,已经证明了人们有可能科学预见每一社会发展阶段的最近结果,以及较远的后果。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原则上可能认识未来的思想,研究高新技术发展对经济社会变革的影响的方法论基础是:社会实际是客观实际,认识实际的一般哲学方法,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c这也是研究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的关系的方法论根据。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的具有方法论意义的新学科是研究高新技术发展对经济社会变革的影响的一般科学方法。这主要包括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此外,研究高新技术发展对经济社会变革的影响这一课题的方法还应包括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未来学研究未来本身的方法等。

    研究高新技术发展对经济社会变革的影响这一课题的主要途径应该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国内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高新技术企业调查研究了解高新技术研究和应用的实际情况;广泛搜集国内外有关高新技术研究发展方面的各种资料,在占有丰富资料的基础上研究它对经济社会变革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影响;召开有科学家、企业家、经济学家、人文社会科学家参加的学术研讨会,建立自然科学家与人文社会科学家之间的对话机制,共同探讨科技进步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未来,使自然科学和经济学、未来学、人文社会科学交叉互补,充分发挥学科综合优势,博采众长、优势互补,以取得各学科综合研究成果。

    研究高新技术发展对经济社会变革的影响目的就是要在跨人新的21世纪之时,面对世界经济和科技前所未有的大发展,面对前所未有的激烈国际竞争,警醒国人,我们也面临着一次大的机遇和姚战,呼唤国人的科技意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抓住机遇,开拓进取,赢得主动,发展壮大,是中华民族必须肩负的历史责任。抓住高新技术革命的机遇,思考应变的政策的战略,及时作出新世纪的正确战略决策,迎头赶上,奋起直追,以新的技术革命来促进整个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从宏观经济全局来观察,高新技术革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的变化上。由于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一些原有的产业会逐步消亡,一些新的产业会迅速成长起来,更多的产业在新技术革命的影响之下,则会重新改组或改造,这既包括技术的改造,也包括组织与管理方式的改造。

    从技术变革到经济变革,新技术革命,预示了一种全新的经济运行模式。它以新技术革命的丰硕成果为技术基础,以科技创新作为发展动力,以全球一体化的高度的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化为宏观背景,以“后pc”时代的信息技术系统提供支持和科学决策为指导,它的发展必将为人类带来更高水平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新技术革命不仅会引起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变革,而且经济变革会进一步引起人类社会的深刻变革。经济关系的变革对于全社会来说,是带有根本性的、全面的变革。作为人类社会一切活动的基础,经济形态的变革必然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式影响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各个角落,从而导致整个社会生活的全面变革,从而形成新的社会格局。在2l世纪科技新时代里,社会的变革还会将更为全面和更加深刻。

    高科技时代带来的社会变革,首先将发生在法律领域,立法和法制建设就显得非常重要;其次,它对人们的道德观念将提出新的挑战,人类需要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思想观念。第三,随着高新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休闲方式等都将发生巨大变化。最后,由新科技引发的技术革命对传统的教育也会引起巨大的冲击。在以上各方面的社会变革中,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变革是最根本的变革。事实上,正是在2l世纪新的技术革命带来的这场大变革中,人类将不断地重新认识自己,重新认识自己与大自然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而这个认识的过程正是人类及其社会走向新的文明水平必须迈上的台阶。

第5篇:新世纪会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挑战;对策讨论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5-0109-03

一、引言

“作为生产力的一个要素,工程技术把科学原理转变为改造世界的动力,是科学发现和产业发展联系的桥梁;是产业革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强大杠杆。”人类社会已经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18世纪的机械工业革命产生了纺织工业、机械制造业、铁路运输业和煤炭工业等;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崛起了电力工业、化工工业、冶金工业和汽车工业等;第三次工业革命催生了电子工业、计算机工业、空间工业、合成材料工业和原子能工业等。机械设计作为机械工程的技术基础在不断地更新与发展,机械设计课程的内容与教学方式也随着新科技的发展而不断进化,机械设计教学的基本要求就是使得学生获取机械产品设计的知识、拓展设计能力、提高素质和开启智慧。

人们设计、制造、检测和销售产品是为了获取利润,在向用户提供使用价值的同时获得自己劳动应该得到的利润。劳动创造价值,机械产品的设计最终目的就是提供使用价值,同时获得劳动报酬。因此,价值—功能—原理—结构的产品设计思路认为,在设计产品的初期,设计者思考的不仅仅是产品应具有的功能,也必然考虑产品的市场销售能得到多少利润。

在创新氛围日益浓厚的21世纪,创新教育与创新实践是各国教育界特别重视的问题。面对生命科学与技术为核心的21世纪,机械设计课程面临新的挑战。在新的世纪,机械设计教学不应“渴而穿井,斗而铸锥”,而是应该未雨绸缪、积极面对新的挑战。本文从当前科技的发展出发,讨论机械设计课程面临的挑战。

二、机械设计的基础

17世纪和18世纪初叶是钟表时代,18世纪末叶和19世纪是蒸汽机时代。机构学的发展,出现了曲柄滑块原理的内燃机、汽轮机和水轮机等,实现了将柴油和汽油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原煤的化学能经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水的动能和势能转化为电能或机械能。这些技术发展进程中,诞生了机械设计课程。

机械设计包括机械原理、机械零件和机械系统设计三部分内容。机械原理讨论机构的设计、运动分析和动力学分析。机械零件部分讨论机械零件的强度、刚度、振动稳定性和耐磨性等设计方法,并且介绍机械的结构设计。机械系统设计部分讨论机械系统的动平衡、速度波动调节以及系统方案优化设计等。机械产品的创新设计以上述三部分内容为基础,对产品设计进行改进或革新。

1.机械原理。机构的设计与分析是机械原理的核心内容。常用的机构有: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蜗杆结构、摩擦轮机构、棘轮机构、槽轮机构等。机构的演变或创新方法有:机构的组合、机构的演绎、机构的逆向设计以及新原理的应用等。机构组合是常用的设计方法,通过不同类型机构组合或者同类型机构的组合,得到实现运动轨迹的新组合机构。机构的演绎是通过改变机构的运动副、构件几何设计、机构的变结构等方法,获得新的机构设计。机构的逆向设计,常用主动构件和输出构件互换、增加或减少自由度数即原动件数,来获得新的机构设计方案。机构的运动分析和动力学分析,常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方法来分析,以获得运动轨迹、加速度和跃度的变化曲线。机构的创新设计是机械产品创新的基本内容,也是对产品在较大程度上的革新。

2.机械零件。机械零件分为通用零件和专用零件。机械零件部分介绍的是各类通用零部件,包括连接零件、传动零件、轴系零部件以及弹簧、机架和导轨等。连接零件有螺纹连接、销、键和花键、过盈连接、胶接、焊接和铆接等。传动部分有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摩擦轮传动等。轴系部分有轴承和轴的设计,其中轴承有滑动轴承、滚动轴承、空气轴承、电磁轴承和静电轴承等。机械零件的设计是针对零件的失效形式来进行的。首先由实践确定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然后选择零件的材料和表面处理技术,以抵抗其失效形式,再依据相应的设计理论提出设计准则和设计公式,最后是设计零件的所有结构尺寸。另一方面,机械零件是物化的产品,其结构设计和制造工艺性设计也是关键方面。机械零件的创新设计方法有变结构的设计、组合设计以及采用新原理的设计等。

3.机械系统设计。机械产品越来越复杂,组成机械产品的零件个数越来越多。机械系统的传统设计内容有动平衡、速度波动调节和分系统之间的匹配等。机械子系统的设计,包括动力系统、传动系统、执行系统、控制系统和辅助系统的设计。在计算技术发展后,针对系统层面出现了系统优化设计、系统可靠性设计和系统摩擦学设计,并且在产品设计中得到应用和推广。随着生态设计、全寿命周期设计、维修设计和自动化设计的发展,基于系统分析和计算仿真的设计软件包日益增多。经典的设计内容都可以由软件包来完成,然而对于新材料的机械零部件设计及其系统设计,仍需要理论和实验的应用基础研究,以获得设计准则和相应的设计方法。

三、机械设计面临的挑战

我国的机械工程高等教育是从20世纪初开始的,落后于欧洲的第一次产业革命200余年。因此,我国的机械工程科学与技术距世界先进水平有差距是有其历史原因的。在改革开放后,国家的载人航天、高速铁路和青藏铁路等重大工程的建设推动了机械、电气、信息和材料等学科技术的进步,同时也促进了不同学科的技术整合,以新的系统产品提供给消费者。然而,我国的工程教育历史较短,仍有待借鉴国外先进的工程教育经验和教育方法。目前,机械设计教学与产品设计面临的挑战有创新能力的培养、系统性的思维观、新的科学原理带来的挑战等。

1.新材料带来的挑战。人类的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人类利用和制造材料的历史。随着人们对石头、铜及其合金、铁及其合金、半导体材料的制造和使用,人类社会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和半导体时代。在上个世纪末,智能材料的发展非常迅速,例如压电材料、磁致伸缩材料、光敏材料等,机敏材料正得到更多的应用。在量子力学基础上出现的新智能材料,将为机械产品设计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作为机械产品设计工程师,要时刻关注智能材料的进展及其制备技术。纳米材料作为一种介观尺度的材料,已在纳米添加剂方面得到工程应用。另一方面,材料的成本与市场供应也是产品设计阶段需要考虑的内容。新材料的发展与研制,为机械产品设计提供了更多的设计选择,也同时使得以前不可实现的产品功能得以实现。生物材料及其仿生技术是新材料的发展方向之一,设计师应关注这一方面的新进展、新技术和制造过程,在较短时间内将其应用于产品设计,为人们的安全、舒适的生活和健康提供新的产品。

2.信息科技带来的挑战。从信息论和控制论的诞生开始,人们就进入了信息社会。计算技术的软件、硬件和系统技术,作为20世纪的标志性进展,以此为阶梯,人们开始了信息社会的生产与生活。信息技术使得地球变成了地球村,各地信息及时传递与互享共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思维习惯等。毫无疑问,我们已经生活在信息社会里,信息技术对机械系统中的控制单元设计进行了彻底的变革。产品的设计涉及功能、结构、外部界面、用户界面和成本五个方面。产品的创新设计方法很多,例如前苏联学者G.S.Altshuller提出了创新问题解决方法。无人车间、无人制造工厂不再是人们的向往,而是已经成为现实。信息技术已经提供了虚拟战场、3D虚拟电影、虚拟产品模型、虚拟产品装配等一系列产品和相关的技术。机械制造的核心,机床已经是计算机控制的可编程设备,机械制造过程也已经是柔性的可变制造系统的生产线。可以预见,信息技术不仅会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手机和无线网络等,也将提供虚拟的生活体验,例如虚拟的蹦极、虚拟侏罗纪公园等。信息科技对机械设计和机械制造的变革不会比电气化革命带来的少,而且更加深刻、更加深远。机械设计工程师要学习新的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用其革新机械产品的设计、机械制造过程和管理过程。

3.智能科学带来的挑战。21世纪是生命科学与技术的时代,生命的基本特征就是智能与生长。智能科学的发展与信息科学密切相关,也可以说是以信息科技为基础的。简单智能产品,例如冰箱、空调等,已成为商用产品,而且新的更高智能程度产品也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之中。基于信息技术的智能交通系统、公园导游系统、空中管制系统等产品已具雏形,随着信息处理的高度智能化发展,这些信息管理系统也需不断地升级。1956年到1961年可以说是AI研究的形成时期,卡内基-梅隆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IBM公司开始了AI的早期研究。1961年到20世纪80年代是AI成长期,80年代是其快速发展期,80年代后人工智能技术步入实用化成熟期。取得了国际象棋、口语识别、机器视角和专家系统等研究成果。

4.生态环境带来的挑战。随着生产的规模扩大,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日益严重,伴随出现的环境污染也日益突出。在今天的生产发展阶段,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压力更加突出。为了保护人类的生活环境,必须从产品设计、产品制造到产品回收循环利用的全周期,考虑产品的环境绿色性。产品供应链的全球化、网络化与节能设计,是新世纪机械产品设计需要考虑的新问题。机械产品的设计阶段就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的环境友好性。从材料选择来说,应采用材料种类更少的设计方案;从计算参数设计来看,应提高功能参数与质量之比,更大程度地发挥材料的性能;从结构设计来说,应尽可能地循环利用报废机器的零件,或者通过最低成本的再制造,然后循环利用零部件;在功能设计来说,应尽可能发挥产品的设计构思,提供更多、更便捷、更低成本的功能实现方案。如此等等,在整个产品设计阶段贯彻生态设计的理念,为保护自然环境和最大效能利用资源做出努力。

四、小结

机械产品创新设计必需解决新发展的挑战,新材料、信息技术、智能科学与生态环境等带来的将是长期面临的新问题。机械设计的发展是个动态的吐故纳新过程,只要我们睁开眼睛、敞开胸怀,以前期的机械机构设计、结构设计、强度和刚度设计、可靠性设计、优化设计和摩擦学设计等知识为基础,必将在新的世纪中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新产品。

参考文献:

[1]Naverio M.Design education in Brazil[J].Design Studies,2008,(29):304-312.

[2]陈秀宁,顾大强.机械设计[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3]冯·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和应用[A].林康义,魏宏森,等,译.影响世界的著名文献——自然科学卷[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

[4]Czichos H.The principles of system analysis and their application to tribology[J].ASLE Transactions,1974,17(4):300-306.

[5]XieY B.On the systems engineering of tribo-systems[J].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1996,9(2):89-99.

[6]Saunders M N,Seepersad C C,H?ltt?-Otto K.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novative mechanical products[J].Journal of Mechanical Design,2011,(133).

[7]阮晓钢.神经计算科学[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第6篇:新世纪会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建筑史;反建筑史;矶崎新;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

Abstract: throughout the human history of the building, whether Chinese or western architecture, architectural history is a history of human inheritance and creation. In modern architecture is very valuable for reference. Building general history compilation are generall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ime development process has been completed on the substantive building types of classifying way, and for those who only exist in medium without physical entities of the building have not been completed, which few refer to Japanese architect rocky battery new proposed "reverse architecture is the real architectural history". This article does not comment on what kind of view is right or wrong, only discuss the architecture and the architecture of modern architecture development respectively the impact, in this sense, whether or not completed building built buildings, is the whole macro big part of the architectural history of modern architecture development, a tremendous impact, it is useful to humans, and treated equally.

Keywords: architectural history; Reverse architectural history; Rocky battery new; Modernism; postmodernism

中图分类号:TU-0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以中国古代建筑史和西方近现代建筑史为例探讨已建成建筑对现代建筑的影响

(一)中国古代建筑史

1、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简述

我国古代建筑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历史阶段,其中封建社会是形成我国古典建筑的主要阶段。

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从建造穴居和巢居开始,逐步创造 了原始的木架建筑,满足最基本的生活活动要求。在奴隶社会里,大量奴隶劳动和青铜工具的使用,使建筑有了巨大发展,出现了宏伟的都城、宫殿、宗庙、陵墓等建筑。这时,以夯土墙和木构架为主体的建筑已初步形成,但前期在技术和艺术上仍未脱离原始状态,后期出现了瓦屋彩绘的豪华宫殿。经过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国古代建筑逐步形成了一种成熟的、独特的体系,不论在城市规划、建筑群、园林、民居等方面,都有卓越的创造与贡献。

中国古代建筑对现代建筑风格的影响

(1)陕西博物馆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是对古代皇宫建筑的继承和发展。用水泥取代了传统古代的木质结构;处处体现现代与传统相互结合,整个博物馆既具备了传统元素又具时代气息。它的色彩构思更加突破了以往的红墙黄瓦的沉闷格局,反而以白、灰、茶三色为主调,使整个建筑庄严、典雅、宁静,具有雕塑感。

(2)传统符号应用于现代建筑――上海金茂大厦

所谓符号即是用一种明确的信息单元来表达一些概念和具体事物内涵。建筑中的传统符号则是通过一种高度概括和提炼的方法,以某一公认的具有代表性的图案或造型来强调民族传统和地方特色。

真正尊重传统的建筑并不是简单的复古,更不是传统符号的简单叠加和堆砌,而是恰当地把握传统的神和意,抓住其文化的精髓与内涵。如上海金贸大厦。上海金贸大厦运用了中国古代密檐塔的传统符号。从第一节的16层开始,每节减少两层,逐步收进到第五节的8层,此后每节减去一层,如春笋般节节收分,最终形成了与中国传统密檐塔相近的外观造型。对照一下传统密檐塔西安小雁塔的外观造型不难看出其檐部向上层层收分的相似之处。

3、中国古代建筑对现代建筑的启示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我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设计理念。无论是北方的传统建筑还是江南的自然林园,都有许多能体现出古人对生态资源的利用和让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设计理念。古代如此,现在也更是如此。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保护环境等等,这充分展现了我们的现代社会开始高度重视城市生态环境的价值。现代建筑更注重对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充分利用。

(二)西方近现代建筑史

1、西方近现代建筑史主要建筑思潮简述

(1)19世纪的复古运动

19世纪在欧美出现的建筑上的复古运动是19世纪启蒙运动的产物。事实上,这场运动在18世纪下半叶就已经开始了。

这场复古运动是有着巨大进步意义的,而且在建筑形制上有所创新。只是到了19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兴起,一直绵延不断的复古建筑才成为现代建筑形成和发展的障碍。

(2)工艺美术运动与新艺术运动

工艺美术运动,敌视工业文明,认为机器生产时文化的敌人,热衷于手工艺的效果与自然材料的美。莫里斯的“红屋”是工艺美术运动的代表性建筑。新艺术运动主张创造一种前所未有的、能适应工业时代精神的简化装饰,反对历史式样,目的是想解决建筑和工艺品的艺术风格问题。其建筑特征主要表现在室内,外形一般简洁。这种改革只局限于艺术形式与装饰手法,没能解决建筑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以及新技术的结合问题,是在形式上反对传统形式。这两场运动又被称为“新建筑运动”,为现代建筑奠定了形式基础。

(3)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建筑是指20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条件和要求的崭新建筑;强调功能主义,用科学的、客观的、理性的精神进行设计。这些理论用勒・柯布西埃的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住宅是居住的机器”。在实践中,也这导致了一系列新的建筑形式的出现:金属、漆成自色的混凝土和大面积玻璃窗的使用,非对称的、非装饰的立方体形式的采用等。

后现代主义不是一种学说或学派,对其建筑的主要特征人们也无一致的理解。建筑师斯特恩提出后现代主义建筑有三个特征:采用装饰、具有象征性或隐喻性;与现有环境融合。即采用非传统的混合、叠加、错位、裂变及象征、隐喻等手段,以期创造一种融感性与理性,集传统与现代,揉大众与行家于一体的即“亦此亦彼,非此非彼,此中有彼,彼中有此”双重译码的设计风格,重现历史文脉,文化内涵及对生活的隐喻。

2、西方近现代建筑思潮对当代建筑的影响

现代主义建筑将继续发展、变化和充实。20世纪最后20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建筑思潮有的已销声匿迹(如粗野主义),有的虽不成气候但仍有出现(典雅主义),甚至后现代也成了强弩之末。但是相反,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卓越作品仍然不断出现,例如“纽约五人组”的“白色派”代表人物之一理查德,迈耶的作品就是突出代表。

矶崎新的反建筑史――对未建成建筑的定义

1930年以前,建筑通史是忽略未建成的建筑的,而到了20世纪下半叶,如果抛开未建成,建筑史就难以继续了。

在漫长的建筑史中,20世纪是杂志、展览、照片及影像等媒体具有最强大影响的时代。媒体的作用可以使得未建成的建筑具有物理性实体建筑相同的历史作用。日本建筑设计师矶崎新因此宣称未建成是20世纪物质世界的一部分,并撼动着现实的建筑界,如果没有未建成,就谈不了20世纪的建筑史。

(一)矶崎新的“反建筑史”

矶崎新被称为日本建筑界的“切・格瓦拉”,他超前的设计观念对日本、亚洲乃至现代世界建筑潮流都影响重大。矶崎新宣称“反建筑”正视建筑本身,认为唯有“反建筑史”才是真正的“建筑史”。矶崎新在20世纪下半叶开始至今40多年的建筑事业中,每10年里有代表性的未建成作品即构成了矶崎新的反建筑,他对这些反建筑的述说也组成了其宣称的反建筑史。

1、20世纪60年代――空中城市

矶崎新20世纪60年代的未建成作品是多个空中城市方案和“孵化过程”,它们具有自由连接核心筒的自生技术体系,最大限度地提高都市的功能和密度,同时过去和未来的废墟景象也同时被重合出来。

2、20世纪70年代――电脑城市

在70年代矶崎新最重要的未建成项目“电脑城市”规划中,计算机辅助设施的概念扩展到整个城市的范围,设计了一个蕴含着既存的各种机构的解体和再整合过程的城市模型。在这里,计算机网络被全面渗透到城市的各种活动中,这个城市被可以调节气候的穹顶所覆盖,被包容在其中的各种设施都具有可变的内部结构。

矶崎新的这个“电脑城市”是以先进的信息系统对现有的建筑形式进行了在编和分解,预见未来城市即是分散型的如便利店般包罗万象,又共存着中央集权式计算机的表象。

3、20世纪80年代――虚体城市

80年代矶崎新的代表作是“东京都新都厅舍”。矶崎新的这个设计方案充斥着柏拉图式立方体或可以解释成“风水”的几何体,并“明知故犯”地拒绝采用超高层,提出一个错综体结构的办公楼和一个体现民主的内庭广场。在此,矶崎新所关心的不是建造什么或今后的城市应该如何发展的问题,而是关心在建造建筑物的时候如何去更改限制建筑设计的任务书,认为不修改任务书就无法建造建筑。

4、20世纪90年代―蜃楼城市。

矶崎新在这个10年的重要未建成作品是在中国的“深圳证券交易广场”和“海市”。“深圳证券交易广场”和“海市”以被压缩了的亚洲时空为舞台,前者是反映当今中国高速增长的经济体系的异想;后者探索者信息资本时代网络型都市模式的多种可能性。

(二)媒体时代的反建筑史

媒体时代使得空间和时间概念近乎消逝,而仅存“间”,如在网络中,因网络具有同时性,所以时间为零,而空间则是根本不存在的。矶崎新的未建成是对20实际媒体世界的这种现象的回应,这种回应过程超前而注定成为未建成。矶崎新的未建成建筑编织了一幅20世纪由非时间的事物构成的反建筑史。这种汲取了未建成的建筑史与以往的建筑通史完全是不同的风格。

(三)矶崎新的反建筑史对现代建筑的启示

随着时间的流逝,大部分现存建筑将不复存在。那时,建筑史学家将怎样回顾现在?除少数的实物史料得以传世外,媒体储存的信息将成为依据,当作为原型的实体消失时,建成与未建成之间的差距亦随之缩小。将来的人们,有可能在矶崎新的未建成作品中,发现未来建筑的前兆。

结论

现代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不断恶化,非常有必要学习和传承古代建筑文化,把传统的建筑文化与现代的科技手段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纵观整个建筑发展史,不论流派,不论国别,不论古今,均可对现代建筑发展从思想到风格产生巨大的影响。

而未建成建筑则是对传统建筑通史的有益补充和修正,两者共同构成了一部人类建筑发展的宏观历史,对现代建筑具有重要的建筑意义。在今后的研究中,建筑史和反建筑史应该被放在同等的地位上。

参考文献

[1]梁思成.中国建筑艺术图集[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1.

[2]矶崎新 著,胡倩译.未建成/反建筑史[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牟晓梅,李冬梅,牟卫东.西方当代建筑的发展状态与趋势[J].煤炭技术,2004.11.

第7篇:新世纪会计论文范文

>> 论《谁动了我的奶酪》在二十一世纪的价值 二十一世纪以来漫瀚调研究综述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梦 二十一世纪的光 想象中的二十一世纪 儿子的二十一世纪 二十一世纪的下法 二十一世纪的儒学 二十一世纪二胡曲创作研究论文综述 二十一世纪《梧桐雨》研究综述 二十一世纪中国大陆广告教育研究综述 探讨如何构建我国二十一世纪审计模式 论二十一世纪的医学模式 论二十一世纪领导者的核心素质 二十一世纪前十年的古代戏曲史研究 二十一世纪以来对艾森豪威尔时期驻韩美军问题研究综述 二十一世纪以来对外汉语同义词教学研究述评 二十一世纪以来影视作品和现实中的记者形象分析 “飞毛腿”飞向二十一世纪 二十一世纪饮用水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3.

[3]赵春艳.价值源泉与价值量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

[4]张鹏侠.劳动价值论―构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现代形式[D].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士论文,2007.

[5]程恩富,汪桂进.价值、财富与分配“新四说”[J].经济经纬,2003,(05).

[6]X伯海.关于深化劳动价值论认识的十个认识[J].理论前沿,2002,(07).

[7]晏智杰.关于应当价值源泉与财富源泉的一致性[J].北京大学学报,2002,(02).

[8]晏智杰.劳动价值论:反思与争论[J].经济评论,2004,(03).

[9]钱津.对劳动若干基本范畴划分的分析[J].天津社会科学,2003,(03).

[10]晏智杰.劳动价值学说新探[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1]郭冠清.对劳动价值论探讨中两个问题的再思考[J].福建论坛( 经济社会版),2002,(02).

[12]宋子和.关于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研究的十个问题[N].中国改革报,2001-9-1.

[13]许成安,杨青.私营经济和雇佣劳动制并不恒等于剥削[J].学术论坛,2001,(01).

[14]曹新.关于劳动、剥削等问题讨论的综述[J].理论动态,2001,(14).

[15]徐斌.创新劳动价值论研讨会综述[J].哲学动态,2006,(06).

第8篇:新世纪会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会计环境;会计发展;影响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会计作为社会生产实践的产物,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中,不可避免地受所处社会的经济、文化、科技、政治和法律等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这些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会计价值理念、会计工作程序、会计工作手段及内容等各个方面。任何一个国家的会计,都处于一定的会计环境中,受到各种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社会环境所处状态不同,导致不同国家的会计有着不同的特点,会计呈现出明显的社会性特征。因此,会计只有适应其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并为其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服务,才能得以存在和发展。

一、会计的发展历程

会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起源于人类的早期生产实践,伴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会计的理论与实践也随之产生、发展并日益丰富和完善,从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光明的发展前途。会计有着悠久的历史,无论是我国的会计发展,还是西方的会计发展,最初的会计活动只是反映经济业务的某些技术记录,只是一种记录的工具。从会计的发展历程来看,在不同的会计环境下会计的发展程度是不同的。11世纪至14世纪,意大利商业城市兴起,贸易逐渐发展起来,市场经济的萌芽,商业贸易的繁荣,资本的需求推动了借贷活动和银行信用的发展,由此诞生了复式薄记。复式记账法仍然是当前国际会计记账方法的主旋律,虽然它也在不断发展完善,但基本原理与方法并没有发生变化。随后的15世纪至18世纪,人类社会生产和经营管理发展渐缓,会计的发展也处于滞进时期。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产业革命爆发,出现公司制组织、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这对簿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会计不仅要记账、算账、报账,提供经济信息,还要能审查账目,查错防弊,并且对财务信息要作出科学解释。在这一背景下,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得到了巨大进步。20世纪后,经济的变革特别是所有权和经曹权的分离,促进了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的深刻变革,此时会计分化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的繁荣以及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会计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有关会计的新观念也随之不断出现。人类社会的实践证明,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生产和经济的发展。从会计出现开始,会计环境就在不断地影响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发展。

二、会计环境对会计发展的影响

(一)经济环境对会计发展的影响。经济环境包括经济体制、经济发展状况、物价变动水平、金融、证券市场发育及完善程度等具体因素,这些因素是影响会计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经济体制的变革势必导致会计的变革。经济发展状况的高低对会计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一般地讲,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会计各方面的工作就越完善。物价变动也会对会计发展产生影响。比如在持续通货膨胀时期,财务报表可信度低。此外,随着金融和证券市场的发育完善,会计信息的披露就越全面。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促进了资本市场的繁荣,使得财务会计报告作为一种通用的商业语言,其重要性地位日益突出,各国不仅只关注本国的会计信息,而且重视国际会计信息的交流,这就使会计研究内容逐渐倾向国际化,同时也促进了各国会计准则的制定以及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世界经济发展决定了我们进行会计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的国际化方向,要求我们进一步参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工作,进一步研究国际会计的相关内容。

(二)科学技术环境对会计发展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科学技术为会计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基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会计方法、手段革新,拓宽、深化会计工作领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科学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一般来说其会计方法、会计管理手段往往比较先进和完备。随着高新技术的的日新月异,科学与经济发展的一体化格局已经形成,会计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传统的电算化会计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更为先进、科学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不断产生并在会计实务中运用。

(三)政治法律环境对会计发展的影响。会计是国家政府控制和管理经济的有效工具。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约束着会计组织制度建设、会计理论研究、会计教育。一国的政策措施也对会计产生一定的影响。政治环境因素不一样,各国的会计研究指导思想就不一样,对会计认识也大相径庭。会计的发展也要受国家所采用的法律模式的影响。目前世界上基本可以分为大陆法系与海洋法系两大法律体系。大陆法系国家通常以法律形式对其会计准则、会计工作程序、会计核算方法等进行规范,会计实务受公司法、税法、会计法、商法等法律的约束,政府在会计立法上作用明显。海洋法系国家,会计规范由民间职业团体制定,政府很少干预。会计实务受民间职业团体制定的会计准则的约束,会计规范较为灵活。另外,一个国定法律制度是否完善、法律体系是否健全、执法力度的轻重、国民法律意识的强弱等法律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

(四)文化教育环境对会计发展的影响。会计与一定的社会文化、教育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主要体现在社会整体素质的影响上。没有良好的文化环境和教育机会,便不可能有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同样也会大大阻碍会计的发展。文化教育环境因素对会计发展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影响人们对会计的认识和理解,影响会计的社会地位;2.影响会计理论研究方法及会计的基本思想;3.决定会计工作者的素质,影响会计社会作用的发挥;4.影响会计工作的物质条件和基础,决定高新技术及先进设备在会计工作中的运用及运用效果。

结语:综上所述,会计环境对会计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我们在分析特定时期的会计发展水平及其基本特征时,必须充分考虑它所处的会计环境,同时也要注意到不同的会计环境对会计活动产生的影响。只有不断适应会计环境。才能为会计的发展开启一片新天地,才能把握会计发展的趋势,不断丰富与完善会计理论,更好地指导会计实务。

参考文献:

[1]李燕萍.会计环境对我国会计发展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07,7:329-330

[2]李仲彩.浅述会计环境对会计的影响[J].财会研.2006.10:21-22

第9篇:新世纪会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现代视觉艺术 创造性思维 现代主义设计

一、艺术活动中创造性思维的界定

创造性思维是以创造人类主观思维活动中并不存在的事物为思考目标的一种思维活动形式,也是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基本思维手段;它是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是各种思维形式的综合运用。心理学家泰勒将“创造”思维分为两个不同内容和不同复杂程度的层次:一是基础性的即兴式创造,另一种为革新式创造。“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思维以不同形式做多方面的运动,从不同角度展开想象,提出问题,将各方面的知识、信息、材料加以综合运用。艺术的创新思维是高效综合运用和反复辩证发展的思维过程”。

二、现代视觉艺术创造性思维的源起和表现

创造性思维是现代视觉艺术发展的直接智力动因。它同时受到社会、科学等各种文化成果的影响。每当人类的社会生活发生变革时,人们的审美就跟着发生变化。每当有科技理论和思想有了新的内容时,人类在艺术领域就会有新的突破。长此以往,艺术和人类社会生活、科学、思想等各个方面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其中,现代视觉艺术是20世纪的一个重要文明现象,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扩展了人类的视觉体验,内容涉及绘画、雕塑、建筑、设计、摄影等各种艺术方式,在短短的100年中,几次经历大的变革,而每次的变革都是对前人成果的继承和极大推进,其中在艺术思维上的创新变化最为明显。

1.现代视觉艺术产生和突进的动因

19世纪是个蕴育思想的世纪,随着工业革命推进社会大发展,在当时科技发达的欧洲涌现出多位大思想家和哲学家。他们思考着人类的本质和去向,探索生命的真谛,为现代视觉艺术的产生创造了思想的土壤。自然科学发展也同时为现代视觉艺术的萌发创造了物质条件。光学、化学等材料学的进步直接刺激了现代艺术形式的诞生。

20世纪也是现代视觉艺术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的世纪。前卫的艺术思想和风格流派走向传统的反面。科技发展有利于生产的进步,效率的提高又丰富了商业的繁荣。在商品经济的刺激下,设计成为利用视觉艺术手段最为成功有效的例子,20世纪也可以称为设计的世纪。设计的巨大成功同时又反作用于视觉艺术在新领域的拓展,艺术方式成为表达人类情感的有效手段。

2.现代视觉艺术的发展概况及表现

现代视觉艺术体现了强烈的颠覆性,以往几百年都岿然不动的审美和艺术风格却在短短100年中被不断地否定,以往大众接受和认同的传统审美意识被彻底打破。艺术家在自我意识的释放中把个性和艺术创造力发挥到极致。

由于历史和科技发展的原因,现代视觉艺术基本上是以西方的现代艺术史为主体内容。从19世纪印象主义开始,到20世纪60年代末的极少主义为止,整个西方造型艺术就是视觉、知觉、语言系统的演变进程,不间断地进行着艺术的革命。现代主义视觉艺术流派包括:后印象派、野兽派、立体主义、表现主义、抽象艺术、达达派、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抽象表现主义、波普艺术、极少主义概念艺术等形式。现代主义的特征是:国际性、实验型、反传统、形式化、追求自我和新秩序的建立,以及结构的条理性。

艺术作为人类精神和社会的产物,必然会随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后工业带来的环境问题、生存危机和人格的扭曲使艺术家敏感地发现“重新发现和表现自然的人性”和“对人类面临的本质问题的关注”成为艺术思想新的共识。后现代艺术包括:新绘画艺术、多媒体艺术、集成艺术、装置艺术、影视艺术、照相艺术、观念艺术、环境艺术等。后现代主义的特征为:复归民族意识、地域性,复归传统;多元共存和差异性、多向度、多样化;复杂的折中和不确定性、亲近自然、承认大众文化、打破公式等。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超越与升华,其深层意义在于:它是人类对精神解放的期望。重新发掘人的潜能,发掘人类的文化智性,在此艺术被赋予了新的使命。

3.创造性是现代视觉艺术的本质特征

视觉艺术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经过了若干次否定之否定的前进。从对于艺术本体的关注到对于艺术对象以外的拓展,从传统的表现方式到多元性、多样式、多角度、多维度的形式突破,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

创造力、创新思维成为20世纪发展的代名词。创新带动了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也更新了艺术家的创作主题。高科技多媒体艺术更加激发了艺术家的灵感和创作热情,新兴艺术形式和作品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来。艺术形式向多元和多向度扩张,各种有效的方法被艺术家拿来表达各种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

三、艺术的创造性思维推动了现代视觉艺术和现代设计在互相促进中融合发展

现代设计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过程,它同现代社会工业化大生产和现代生活密不可分。而20世纪最重大的发展和突破则无疑包括现代主义设计的发展。对于当代设计的认识和了解,特别是对于后现代主义的了解,应该是建立在对于现代主义认识和透彻了解的基础之上的。

现代主义是20世纪设计的核心,不但深刻影响到整个世纪的人类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同时对本世纪的各种艺术和设计活动都具有决定性的冲击作用。在建筑设计、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广告设计、服装设计和环艺设计等现代生活的诸多方面,艺术向现代工业和商业领域延伸,许多重要的设计家同时也是艺术家和教育家,如米斯梵得罗、格罗皮乌斯、佛兰克赖特、李西斯基、盖里等大师,他们在西方现代设计教育体系的构筑中起着关键作用。

现代设计发展到今天,一些超前卫设计作品走向概念性,这些作品弱化设计的功能性和实用性,强调作品的独创性和艺术语境。从形式上看,我们很难分辨这些超前卫设计和一些后现代装置艺术的区别。随着电脑的发明和图形制作软件的使用,结合数字摄像技术等高科技手段,设计师开始把设计和艺术搬上荧幕,从小小的电视广告到网络游戏再到投资数亿美元的科幻电影,艺术和设计完美地结合创造了20世纪最具传奇色彩的商业和视觉神话。电脑成为这些艺术家和设计师思想和灵感的主要创造平台。20世纪是设计和现代视觉艺术相伴而生的世纪,就像一个双腿行走的巨人,一条腿是现代视觉艺术,一条腿则是现代设计艺术。我们无从判定孰先孰后,人类文明在这个“巨人”的带动下步入了辉煌的21世纪。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2]葛鹏仁.西方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0.

[3]章利国.现代设计美学[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999.

[4]董占军.外国设计艺术文献选编[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