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血透院感工作计划范文

血透院感工作计划精选(九篇)

血透院感工作计划

第1篇:血透院感工作计划范文

血透感染管理工作计划 范例1

在护理部指导下,以深化优质护理服务为核心,现制定我科20XX年护理质量管理工作计划:

一、修订我科护理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体系

根据护理部下发的20XX年护理质量管理工作计划,修订我科护理质量指标,由临床护理质量指标、专科护理质量指标、护理工作质量指标3部分组成。科室成立6个管理小组,各小组每月制定小组工作计划,定期检查、记录,每月第二周四进行反馈和总结分析,并提出可行性改进措施。

(一)临床护理质量指标

根据护理部制度的11个临床护理指标,按照环节质量检查标准,目标为各项指标达90%。本年度重点监控以下指标:

1、院内压疮发生率:低于0.5‰

2、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低于0.3‰

3、医生满意度:大于90%

(二)专科护理指标

根据手术室护理安全质量目标,修订专科质量指标

1、安全、正确留置手术标本率:等于100%

1、手术部位标识正确率:大于98%

2、三方核查执行率:大于98%

(三)护理工作质量指标

根据护理部下发的护理管理工作计划,我科建立无菌物品管理、腔镜器械清洗、术后器械数量正确、器械物品清点正确、引流管检查、巡回护士工作质量等6个护理工作质量指标。根据指标和护理工作要求,修订环节质控标准。科室重点监控以下指标:

1、器械物品清点正确率:等于100%

2、腔镜器械清洗正确率:等于100%

3、引流管检查正确率:大于95%

二、持续质量改进

(一)实行三级质控:科室实行科护长-区护长-专科组长三级质控体系,对制定的重点监控指标,按计划进行检查,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并进行分析、改进。

(二)由主班护士每天质控,每月召开一次科室质控总结会议。

(三)实行组长负责制,成立6个管理小组,各小组每月制定小组工作计划,定期检查、记录,每月第二周四进行反馈和总结分析,并提出可行性改进措施。

三、科室质控小组具体工作计划

(一)根据20XX年主要存在问题,修订20XX年科室护理质量指标

(二)督促各管理小组定期完成工作计划、检查记录、总结分析,以及可行性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

血透感染管理工作计划 范例2

将根据国家卫计委《关于同步推进公立中医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 》、《国家卫计委及省市县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国家卫计委要求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改善护理服务》、《医院患者入、出院护理工作制度及服务流程》、《凤冈县人民医院医院发展规划(20XX-2020)》及《凤冈县人民医院护理“十三五”建设与发展规划纲要》等文件精神和要求,紧紧围绕我院2017年创建“三级乙等”医院总体目标,主要是提高护理队伍基本数量和质量;抓紧护理工作基础质量及核心制度的落实;进一步完善护理管理人员的规范化培训;全面落实各种护理评估;努力为病人提供现代化的就医环境和护理服务。具体如下:

一、20XX年工作目标

(一)护理质量目标

1、基础护理合格率≥90%(目标值≥90分)

2、分级护理合格率≥90%(目标值≥90分)

3、危重患者护理合格率≥90%(目标值≥90分)

4、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目标值≥90分)

5、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目标值≥90分)

6、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90% (目标值≥90分)

7、病人平均满意度合格率100% (目标值≥93%)

8、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90% (目标值≥90分)

9、手术安全核查率100%(目标值≥90分)

10、健康宣教覆盖率100%(目标值≥90分)

11、优质护理服务覆盖率100%(目标值≥90分)

12、高危住院患者安全评估率100%(目标值≥90分)

13、护理行业新标准合格率≥80%(目标值≥90分)

14、年护理事故0 。

二、工作具体措施

1.力争得到多方支持,争取落实聘用制护士同工同酬的用人机制

2.适量增加护理人员(30人),建立护理人力资源储备库。

3.继续健全护理管理组织架构和护理三级管理体系,将护理部管理职能细化。

4.成立院科级护理技术操作培训考核小组,抽临床操作规范的护士兼职与护理部在职培训专职人员共同负责全院护士的操作培训与考核。

5.积极与多部门协调沟通,完成全院科室的分类管理工作。

6. 启动专科护士的规范化管理和使用,推进护理专业化、专科化、专家化进程。加快专科护士培养力度,扩宽专科护士领域护士的培养,启动新生儿、糖尿病、老年护理专科护士的培养。全年抽派20名护士参加各领域的进修学习。

7.启动中医护理技术的培训,具体按照《护理人员中医使用技术手册》18项要求落实。

8.落实“护理行业标准”专项检查,每季度1次。

9. 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继续开展“满意服务优秀团队流动红旗”评选活动,认真落实责任制护理制度。

10、继续推进优质护理”服务,认真落实责任制护理制度。

11、加大各层护理人员培训力度,按照国家卫计委医政管理处要求,落实《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培训内容:护理行标、护理临床路径管理、病人出入院规范及流程、围手术期病人的管理、品管圈、建设医院服务“三部曲”。

12、促进院内“安全事件管理网报系统”的建设。

13、落实住院病人疼痛级术后并发症评估,规范出入院病人流程。

14、加快护理教学示教室的建设,加强教学及科研能力培养,借助遵医附院科研平台,力争科研立项

XX、落实调整后的“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职责

XX、按照临床需要,增加护理记录单Ⅲ中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备选条款

17、落实医院护理应急人员的技术培训、考核及演练。落实血透室护士的“心肺复苏”“除颤仪”及抢救车管理的培训与考核。

18、规格病历新顺序,落实国家卫计委病历管理新规定。

19、继续加强压疮、跌倒/坠床等风险管理、落实高危人群的登记。

20、配合医院及其他部门落实心脏介入治疗室的筹建。

21、落实护士的分级管理档案。

22、落实各科室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的细化。

23、各科室落实《如出院告知册子》

血透感染管理工作计划 范例3

血透室护理工作要以优质护理服务为核心,本着“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围绕医院的发展规划,不断提高病人满意度及社会满意度。现制定20XX年工作计划如下: 一.进一步规范规章制度

1、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操作流程,确保护理安全。

2、加强演练透析透析室各项应急预案,必须做到人人都能熟练掌握。

3、建立科室内质控小组,加大自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定期查找护理隐患并进行分析反馈。

二、血透室将全面开展优质护理,并将优质护理落实到实处

1、 加强患者的健康宣教,针对患者的文化程度、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宣教方式。如:图片、书面、口头等等。

2、 加强随访工作,要求责任护士应对自己负责的病人每月必须进行一次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的病情动态,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3.加强急救药品及抢救仪器的管理工作,每周认真核对发现问题及时维修,保证抢救物品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护士长每周检查并记录。

三、加强院内感染管理,认真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1、每月定期监测透析用水,每季度定期监测透析用水内毒素。并根据每月监测结果,提出持续改进措施。并每月进行小结、每半年进

行一次总结。减少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保证患者的安全。

2、加强手卫生规范的培训,对护理人员将进行手卫生的操作培训,并使其转换成一种意识,杜绝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

3、加强医疗垃圾废物的管理,严格遵照医疗垃圾废物管理条例对医疗垃圾废物进行分类、毁形及转运。 四、加强护理人员专科知识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1、加强护理人员考试考核,要求理论考试合格率95%、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95%。

2、加强和落实血液透析规范操作流程,严格按流程进行各项技术操作。

五、加强护患沟通,做好患者健康教育

第2篇:血透院感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血液透析;新护士;技术差错;策略

随着我国社会医学事业的快速发展,血液净化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血液净化技术的临床应用越加广泛,使许多患者摆脱疾病的折磨,特别是使慢性肾衰患者看到了生存的希望。从事血液净化的广大医务工作者给患者提供了生命的保障。慢性肾衰患者承受着各种压力,如:社会压力、经济压力、疾病痛苦。我们临床一线的血透室护士应给予其温馨、细致态度及精湛的技术提供优质服务,使患者得到抚慰。新护士是血透室的生力军,必需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专业素质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广大血透患者。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本市血液透析室50名护士,分为两组,传统跟班对照组25名,实验改进组经严格培训带教及考核的25名,分别选取2007年以前和2007年以后入血透室。其中均为女性,两组年龄23~35岁,对照组:护师18名,主管护师7名。实验组:护师18名,主管护师7名。均在大专以上学历。

1.2 方法 两组共50名,对照组,以往转入血透室先跟班2~4w未经严格培训考核直接进行单独倒班工作。改进组,在三级甲等医院进修学习3个月或3个月以上,经严格按培训计划学习及考核,成绩合格后单独倒班工作。在2007年之前带教血透室新护士的未经系统学习培训。新同志上岗前无制定学习计划、学习任务、未制定操作规程、考核标准。势必造成操作不规范有时甚至碰到特殊操作,而出现茫然失措,而致技术差错发生率增高。

自2007年之后,制定了严格的培训计划、严格的操作规程、考核计划。带教老师经系统学习过,取得了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合格证者。新同志单独上岗前必须经过各项操作考试合格。带教培训具体步骤如下:①首先指导其先熟悉环境,熟悉血透中心的设置及布局,如:清洁区、污染区;隔离透析区、重症透析区等,了解各区功能,并掌握血透室各标准预防等各项院感防治工作。②在入血透室的第1~2w以理论学习为主,使新护士对血液净化知识及血液净化技术的应用及发展,掌握各项操作规程并知其所以然。③并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并熟悉透析患者病例资料,掌握健康宣教内容。与同事融洽关系,虚心学习,使其树立自信心。④然后再进一步掌握各种机型的操作步骤,掌握各种透析并发症及其处理措施。⑤4w考核1次,包括理论和操作。3个月后考核合格可单独上岗。施测者填写调查表,表内主要内容为,入血透室6个月之内所发生的护理缺陷,及技术差错。

2 结果

2.1 传统带教 后进入单独倒班的血透室新护士在前6个月之内护理缺陷及差错发生率比经严格培训后新护士高,经严格培训及考核后的护士能更快的顺利过渡到具有心理素质和专业素质均合格的血液净化中心合格的护理工作者。

3 策略

为了避免或减少血液净化室新上岗护士技术差错的发生,总结如下:① 应建立血透室新上岗护士培训档案,制定学习计划和考核计划。系统的列出周计划、月计划。② 血液净化室应制定护理操作规程,新上岗护士严格按操作规程训练。③ 带班老师应具有专业培训资历,掌握新护士心里动态,尽快让其适应血透室各项工作。④ 制定完善的差错预防措施,带班老师应进行阶段性总结。阶段性考试并打分,不及格者督促加强练习或理论学习。⑤ 制定严格的查对制度,新护士也应在血液透析记录单上签名,采用分子、分母的格式,以提高血透室新护士的差错防范意识。⑥ 新上岗护士应多加强患者的健康宣教工作,了解透析患者的基本资料,如:姓名、年龄、文化程度、疾病诊断、透析龄、透析并发症、基本用药等基本资料。增进交流,还能促进自己掌握理论知识。⑦ 新护士1个月内不单独承担工作职责,以跟班学习为主。考试合格后才可单独上岗。

4 讨论

4.1 主观因素 一般刚到血透室,专科知识知之甚少,都是边学习边实践,当看到一台台不同型号的透析机,还有复杂的英文字而产生一种畏难情绪,再加上角色的转换要从头再来,有时对各项操作程序想尽快达到熟练程度,往往适得其反[1]。"没意识到、没注意到" 等语言是典型的人为错误,无论某人都可能发生一些失误,而重要的是不要让失误发展成大的事故。所以有了制度的约束,就会较少产生此种状况,确保新同志安全过度。

4.2 客观因素 大多数血透室空间小,机器多,患者多,以及患者的不良情绪迁怒于护士,新护士穿刺常遭拒绝,导致心理调适不当而发生技术差错,现在我们培训计划里还加了心理指导,从而使新护士在业务上和心理适应上都成为合格的专科护士。

第3篇:血透院感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护理管理;质量控制;血液净化

血液净化室是医院的一个特殊科室,主要负责患者的血液透析治疗,延长患者的生命[1]。在血液透析室中,由于仪器设备比较多,且操作的技术性要求高,再加上患者年龄跨度大,因此与其他科室相比,血液透析室对医务人员的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2]。为了有效提高血液净化护理的工作水平,需选择合适的质量管理方式。我院在血液净化护理管理中应用质量控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血液净化室有28台固定血液透析机,1台床边血滤机,150例维持血液透析患者,10名血透护理人员。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血液净化室行血透时给予常规护理管理的80例患者对照组,另选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80例患者为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时应用质量控制。1.2方法。对照组:在血液净化室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包括常规消毒,日常管理等。观察组:常规护理管理同上,在此基础上实施质量控制。①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在科室成立质量控制小组,成员包括护士长、科室质控员、护理人员等。定期检查血液净化室的工作,包括每周一次自查、每月综合评估,并且开展护理质控会议,了解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讨论解决措施并落实到护理管理中。②完善相关制度。根据2010年卫生部出台的SOP(血液净化标准操作),并综合血液净化室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其中包括病历管理制度、感染管理制度(其中涉及消毒隔离管理、环境管理等措施)、血液净化室工作制度等。③感染控制。a.患者分区。在血液透析室中,将治疗室分为三个区,即急诊区、普通区、隔离透析区。对于新透析患者,在透析前需进行相关感染学指标筛查,比如乙肝、梅毒、丙肝、HIV等;对于未进行筛查的急诊患者,使其在急诊透析区进行透析;对于检查结果显示为阳性的患者,给予专区专机透析。b.环境管理。在相对独立、安静的区域设置血液净化室,并且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即清洁区、半清洁区、污染区,并且分开设立医护患者通道。治疗区域设置手卫生设备,严格要求义务人员规范操作,比如戴手套等。对于透析准备室、配液间、水处理间等,均安装空气消毒装置,并且确保光线充足、空气清新。c.透析机消毒。当患者完成透析后,采用500mg/L含氯消毒剂对透析机外部进行擦拭。在血液透析的过程中,若患者血液不慎污染透析机,则需立即采用1500mg/L的上述消毒剂将血迹擦掉,并且对机器内部进行消毒。④操作技能规范化。每月对血透室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包括理论和实践操作,同时树立无菌理念。在血透治疗的护理过程中,要求每一位护理人员都能熟练了解可能产生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对于危重、急诊和老年等特殊患者,需给予足够的重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等。1.3观察指标:①环境采样:观察并比较透析液、透析用水、使用中消毒剂、透析治疗间空气的合格率。②感染事件发生率:比较两组护理人员感染事件发生率。1.4统计学方法:搜集、整理两组患者的上述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版)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比操作采用χ2检验,当P值在0.05以下时,提示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环境采样结果合格率比较:经统计,观察组的环境采样各指标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目前,医院感染事件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血液透析患者属于高危人群,在透析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存在危险因素[3-4]。因此,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需做好各个阶段的工作,规范操作,尽量降低感染事件发生率。透析治疗是临床中一个重要的手段,其技术复杂,且专业性强,要想做好各项工作,血透室医务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同时加强质量控制[5]。在2010年,我院卫生部出台SOP,旨在进一步规范医院的血液透析治疗。我院积极响应卫生部的号召,在血液透析室的护理管理中应用质量控制。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在日常工作开展中开展自检、科室综合检查,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感;通过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可促使各项操作规范化,护理管理可以有章可循;通过感染控制中的患者分区、环境管理、透析机消毒,可以减少污染机会,避免发生交叉感染,同时有效降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通过操作技能规范化,可以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技能等。经本文研究显示,两组经不同护理管理后,观察组的透析液、透析用水、使用中消毒剂、透析治疗间空气的合格率(分别为95.00%、100.00%、100.00%、93.7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2.50%、85.00%、83.75%、75.00%)(P<0.05),且护理人员感染事件发生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40.00%)(P<0.05),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综上所述,将质量控制用于血液净化护理管理中,效果满意,具有较高的临床实践价值。

作者:肖飞霞 林斐 单位:山东省即墨市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周昌娥,李新华.质量控制在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2):305-306.

[2]宋利,全梓林,陈新红,等.质量控制图在血液净化中心护理质量改进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4,29(11):12-13.

[3]李似姣.质量控制在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10(13):131.

第4篇:血透院感工作计划范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5.257

人员素质配备与资质管理

首先是科主任负责制,要具备有肾病专业的主任医师负责血液净化中心的主任,床位比例按要求2:1配备护理人员,所有人员的必须经过正规的血液净化中心培训,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个月,所有人员必须是热爱本专业,技术操作熟练,能吃苦耐劳,兢兢业业,刻苦学习,具有乐于奉献精神的医疗精英。

强化血液净化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所有进入血液净化室的人员必须是中专以上学历,在医疗岗位上工作不得少于2年,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技术操作熟练,上岗前必须都要经过血液净化专科知识培训,熟悉血液透析病人的疾病特点和处理方法,能熟练地使用血液透析的各种设备,能熟练地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和各种并发症,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

加强病历书写质量和护理文件书写的管理,首诊负责制,熟悉病人疾病的演变情况,加强内涵质量管理,每周三下午对所有血液透析病人的病历及护理病历的检查,发现问题,按医院内部规定进行处罚,与每月奖金挂沟,并限期整改。

建立质控小组,由院长担任血液净化中心的第一责任人,任质控小组组长,由医护中心主任担任副组长,制定计划,方案措施,并进行实施,每月进行医疗质量分析,重点加强新技术、新业务培训,定期考核理论知识,到年底作为晋升、评优的标准,培养每位医务人员自觉学习的习惯。

建立健全血液净化中心的规章制度

加强医院的内部管理规定的学习,每位医务工作着都要严格学习,并写出学习心得,应该按流程工作,严格按消毒管理制度、工作制度、收费管理制度、血透室设备保养制度,规范流程。

加强道德和法制教育,随着人们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对医疗服务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也成为衡量服务的重要质量指标,所以医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所有人员必须进行法制教育和道德观念的教育,特别是加强《执业医师法》《执业护士法》等医疗法规及法律知识培训,进一步加强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减少医疗差错的发生。

对所有进行血液净化中心的进行透析患者必须进行血液透析感染检测,只要经过1周或2周以上的透析治疗,尤其要做好首次透析患者和转入患者的检验工作,一旦发现血液透析患者经血液传播疾病的病原学指标转为阳性,要立即分析查找原因,采取积极的救治措施,必要时暂时停止血液透析疗法;所以建立健全血液净化中心规范化管理很重要,尤其要加强人员管理,严格的规章制度,才能保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加强血液净化室环境管理

加强患者和家属管理,所有进入血透室的患者及家属,都要阅读医院须知,宣传血液净化中心的规章制度及探视制度,为每位患者配备专柜,以便患者进入血透室前更换鞋、帽子、口罩,禁止家属进入血液净化中心的治疗室,减少交叉感染机会。

对首次进入血液净化室进行透析的患者还要注意心理护理,解除患者紧张心理,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减少并发症,对家属要进行人性化管理,如配备微波炉、电视机、报刊杂志、饮水机等,并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宣传健康知识。

建立健全血液透析安全检查,定期对血透室进行安全检查,主要是针对人员资质、规章制度、无菌区、有菌区域划分、设备维修与管理、院感及操作规范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提出整改意见与建议,并有血透室主任签字。

加强血液净化室急救药品、血液净化抢救流程的管理,注意患者生命体征观察、过敏反应处理原则、失衡综合征、高血压、低血压处理原则、空气栓塞及抢救流程、透析液、水处理系统等处理原则。

参考文献

1 姜敏敏.SF-36量表对血液透析患者生命质量的研究.浙江大学,2001.

2 杨云海,姜佳莹,徐萍,等.血液透析液细菌污染的调查.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7.

第5篇:血透院感工作计划范文

为响应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我院血液净化科于2013年1月开始施行优质护理服务工作。通过强化护理人员的服务理念,同时加强血液净化专科护理、规范操作流程、建立特色护理模式等措施,整体的提高我科的护理质量,为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寻求最有效的护理模式[1]。现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血液净化科共有透析患者140名以上,其中长期透析的患者达100名以上,住院周转患者共74名。科室护理人员共35名,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4名,护师8名,护士22名。科室普通透析机35台,在线血滤机7台,CRRT机(持续肾脏替代治疗机)4台。每年进行透析的人次达25000余次,血液透析滤过的人次达2800余次,血液灌流的人次达170余次,持续肾脏替代治疗时间达5500h以上。

1.2优质护理方法

1.2.1加强优质护理的理念

召集科室人员展开“优质护理服务”活动,首先向各护理人员阐述优质护理服务的定义,并告知其展开本次活动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要求全科护理人员树立责任意识、安全意识、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加强自身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执行能力等,将优质服务牢记在心,并围绕本次活动进行工作。认真学习优质护理服务质量的标准,并根据该标准找出日常护理工作中的差距,将其落实到实处。

1.2.2改革排班

将患者的需求放在首位,进行弹性排班,合理的安排各个班次,保证交接班的衔接性,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保证患者在治疗期间护理的连续性。排班时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护理人员的数量、护理水平等进行有效的搭配,做到优势互补、新老搭配,最大限度的保证患者的治疗安全,防止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2]。

1.2.3护理责任包干制

将整个病区划分为两个区域,分别为感染区域与非感染区域,并交予两个责任组进行管理,每组包含责任护士两名,每位护理人员负责5例患者。责任护士对于自己管理的患者病情应当有大致的了解,并为患者的身心健康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整体护理,包括日常护理、各项治疗护理,为患者提供全程的优质护理。

1.2.4护理模式改革

为患者推行人性化护理,做到“一心、二到位、三声、四有、五清” [3],具体措施如下。①提供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意识,做到“一心”:以患者为中心,处处为患者的治疗着想。②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做到“二到位、五清”:健康指导到位、各项监测指标到位;清楚患者的姓名、各项检查情况、透析情况、用药情况、具体费用。③为患者提供温馨服务,做到“三声、四有”:接待过程中有欢迎声,工作不到位有道歉声,患者出院时有送别声;患者就餐时有护理人员帮忙,缴费时有人办理,检查时有人陪护,不良情绪时有人疏导。④为患者施行无陪护制度,为保障患者治疗过程中环境的安静与清洁,应当耐心的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让其了解患者在治疗时护理人员一直在患者旁陪护,一切基础护理与生活护理均由护理人员完成,让患者在治疗期间真正做到无陪护制度。

1.3观察指标

①在工作开展前后各抽取50例患者进行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的调查,采用《护理管理工作规范》[4]对其护理工作进行量化与评分。②观察推行优质护理后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患者发生不适症状几率及护理缺陷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均由我院数据处理中心专门人员进行,保证数据真实性与科学性。初步数据录入EXCEL(2003版)进行逻辑校对与分析,得出清洁数据采用四方表格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结果以P

3结论

血液净化是肾功能衰竭患者在终末期时采取的一种替代疗法,该类患者多需要长期且多次治疗,所以这类患者更需要医务工作者的关怀。长时间的治疗对患者的身心具有重大的影响与损伤,所以对于患者的心理健康应该重视。日常护理中给予患者关心与鼓励,同时强化自身的护理机能,巩固血液专科基础知识,降低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血液净化中心开展优质护理对患者及护理人员均具有重大的意义,势在必行。

第6篇:血透院感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血液透析;半永久留置导管;并发症;营养状态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279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033-02在我国终末期肾病的发病率在10/10万以上,血液透析是慢性肾衰竭患者重要的替代治疗措施之一,而良好的血管通路是保障充分透析的必要条件。但是部分患者由于年龄大、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半永久留置导管为患者提供了一种较理想的血管通路。但是导管长期并发症仍然是使其失功的主要原因。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是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它强调的是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更要重视过程质量的控制和持续改进。2012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血液净化中心对半永久留置导管的患者在护理上进行持续质量改进(CQI),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2012年1月至12月在本院血液净化中心半永久留置导管的透析患者37例。CQI前(2012年1-6月)半永久留置导管18例作对照组,男10例,女8例,平均年龄(65.3±13.7)岁,导管存活时间(17.4±6.5)月,基础疾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9例,糖尿病肾病7例,高血压肾病1例,狼疮性肾炎1例。CQI后(2012年7-12月)半永久留置导管19例为干预组,男11例,女7例,年龄(64.7±14.2)岁,导管存活时间(16.3±5.2)月,基础疾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10例,糖尿病肾病7例,高血压肾病1例,多囊肾1例。CQI前、后两组性别、年龄、留置导管时间、基础疾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持续护理质量管理方法

1.2.1护士培训教育自2011年底我们对血液净化中心的护士利用多媒体进行了讲座,讲解长期深静脉留置导管应用指征、正确的导管护理方法、感染、血栓控制措施等内容,并制定出相关的质量评分标准及“质量改进计划表”,将其管理作为本科CQI的项目,分析发生导管并发症的原因,实行护士长-责任组长-动态质控员三级负责制,规范标准操作流程。

1.2.2细化环节质量控制,实现从终末质量控制向环节质量控制,从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从事后管理向事前约束的转变,从而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具体措施:①在血液透析过程中的导管护理,采用责任制护理,由具备操作资格的护士进行与导管有关的操作。每次血液透析处理导管时,医护人员均须戴口罩、帽子,一旦卸下肝素帽应立即接上血管通路或注射器,避免导管直接暴露在空气中。严密进行局部护理,仔细检查导管周围皮肤情况,消毒、换药后用无菌敷料覆盖,以预防感染。若导管口皮肤处发红或有分泌物,可外涂莫匹罗星软膏,若怀疑导管感染,可选用广谱抗生素+肝素封管。对于导管回抽无回血,抽吸费力的患者,使用20ml注射器反复进行用力负压抽吸,如果直接肉眼可见血栓抽出,回抽无阻力,可以进行上机治疗。对于反复抽吸仍不见通畅的患者一定要将封管盐水抽出后,再用尿激酶加生理盐水达到1万U/ml的浓度,根据导管容量再加上0.33ml进行正压封管,30min后抽出,通畅后可上机透析,如不通畅再按上述剂量重复1-2次。对于长期有血栓的患者可以每个月用尿激酶封管1-2次,或者用尿激酶加肝索钠封管l-2次,可以很好的预防血栓的形成。③特殊生活指导:沐浴是长期深静脉留置导管患者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干预组患者采用一次性肛袋,将长导管朝下放入肛袋内,撕开粘贴膜,将肛袋粘贴在双腔导管周围皮肤,大大减少导管在沐浴中移位、受潮或污染等情况。

1.2.3每个月进行1次护理工作总结,对相关护理人员进行检查和考核,评估知识掌握及各项流程、措施的执行情况,并对患者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措施,及时修正计划进度,改进护理措施。

1.3实验室指标所有患者均于透析前采空腹静脉血,测定两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及透析前后尿素氮(BUN)和肌酐(cr)。根据Daugirdas公式[1]计算尿素清除率(KT/V)、Owen公式[2]计算尿素下降率(URR)、Gotch简化公式计算蛋白分解代谢率(nPCR)[3]。KT/V=―In(R-0.008t)+(4-3.5R)UF/W,式中In为自然对数,R是透析前后血尿素氮的比值,t为每次透析时间(h),UF为每次透析超滤量(L),W为透析后体质量(Kg)。URR=(透析前BUN一透析后BUN)/透析前BUN。nPCR=2.03(C1-C2)+0.16,式中cl、c2分别为透析前后血尿素氮质量浓度(mg/m1)。

1.4血管通路情况、住院事件记录两组患者6个月透析血流量、血管通路使用以来血栓及感染等通路功能不良发生情况。统计患者住院情况。住院事件定义为患者因各种原因住院治疗24h以上。

第7篇:血透院感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 PDCA;临床护理;质量管理

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W.EdwardsDeming)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质量管理工作循环(PDCA循环)又称“戴明环”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由于其运转程序严谨,管理层次多样,适用于各类管理,被国内外各行业在强化内部管理中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一规范化的科学管理程序,已被诸多领域所采用,也被我国广大护理工作者应用于护理领域的各个方面,包括临床护理,护理教学,护理管理,社区护理和健康教育等诸多方面。我们通过查阅文献,将PDCA理论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1PDCA理论的具体内容[1]

1.1PDCA理论的4个阶段PDCA理论的4个阶段包括:①计划阶段P(Plan)。包括分析现状,找出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找出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制定措施计划4个步骤。②实施阶段(Do),实施措施计划。③检查阶段(Check),调查效果。④处理阶段(Action),包括:标准化已取得的成果;提出未解决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

1.2PDCA理论的特点

1.2.1周而复始PDCA循环过程的4个阶段不是运行一次就完结,而是周而复始地进行。一个循环结束了,解决了一部分问题,可能还有问题没有解决,或者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再进行下一个PDCA循环。

1.2.2大环带小环类似行星轮系,一个公司或组织的整体运行体系与其内部各子体系的关系,是大环带动小环的有机逻辑组合体。

1.2.3阶梯式上升PDCA循环不是停留在一个水平上的循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水平逐步上升的过程。

2PDCA理论在临床护理中的具体应用

2.1基础护理基础护理是护士特有专业理论、专科知识、专业技能的具体体现。护士职业道德的核心是“利他”和“助人”[2]。大部分治疗性护理均不能给患者带来愉悦与舒适,而基础护理能给患者带来愉悦感受[3]。陈玉萍等[4]将PDCA循环应用于基础护理质量中,对4个病区实施PDCA循环管理,实施前基础护理总合格率及患者总满意率分别为70.0%、67.4%,实施后分别为98.7%、96.7%,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2.2预防和控制赵书敏等[6]将PDCA循环应用于预防肾移植术后患者肺部感染中,对实施肾移植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PDCA组和对照组,PDCA组肾移植术后6个月内肺部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7.40,P

2.3疼痛管理刘志霞等[13]将PDCA循环应用于癌症患者疼痛的管理中,具体做法是:计划阶段分析患者对疼痛用药的心态以及在用药中存在的不足,强化学习疼痛的评估方法,明确三阶梯止痛法的护理,对疼痛用药做出个性化及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的管理。使患者能正确认识疼痛规范用药的重要性,配合用药,大大提高了止痛效果,减轻了患者痛苦,护患关系更加融洽。

2.4控制血液透析期间体重的增长崔银杰等[14]将PDCA循环用于控制血液透析(HD)患者2次透析期间体质量的增长。由2次透析期间体质量增长>5%的占50.2%降到应用PDCA管理法后的21.3%(P

2.5促进脑血管病患者康复护理李小云等[16]为了提高脑血管病患者急性期后的生活质量,寻找脑血管病康复护理的新途径,对80例脑血管病患者进行PDCA循环康复护理。结果80例患者机能障碍明显改善,提高了生活质量,减轻了家庭与社会负担。在检查阶段[15]所应用的检查方法是:首先自我检查,其次进行住院中与出院评估,与入院时进行对比;最后请康复及神经科专家亲临检查、指导,肯定成绩,指出问题,由患者和家属评选出优秀的康复护士,以全面了解患者康复情况及康复护理实施情况。

2.6围术期导管管理张空等[17]将PDCA循环用于围术期导管管理,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PDCA组,比较两组患者导管脱落的发生率,导管脱落发生率由4.66%降至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7急救药品管理杨俊华等[18]将PDCA循环运用于临床急救药品管理中,实施阶段采取的方法主要是:进行人员培训;确定阶段目标;由护士长和总务护士将急救药品编号并将失效期写于包装盒的开口处,按照变更登记本的顺序依次放于抢救车内,已使用的药品,及时补充并进行变更登记,始终保持药品的基数和定位,每日由总务护士检查急救药品,并与夜班护士交接做好记录。运用PDCA管理急救药品,缩短了工作流程,提高了护理管理工作效率,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使急救药品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保证了急救药品的用药安全,提升了护理质量。

3总结

PDCA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作用:①改善护患关系,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病人满意度,减轻家庭与社会负担,提高生活质量。②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激发工作积极性。③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科学地安排工作内容。④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工作水平,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形成了质量管理的良性循环体系。

综上所述,PDCA是一种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已被我国诸多护理学者应用,通过实施PDCA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规范护理管理,有助于医院护理质量的持续提高。

参考文献:

[1]朱敖荣,戴志澄,毛磊.管理学基础[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479.

[2]乔晖,王欣然.ICU基础护理重要性的研究进展[J].现代护理,2005,11(17):1397-1398.

[3]刘淑君.基础护理――护士的专业内涵[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4):243.

[4]陈玉萍,罗远芳,张帆.PDCA循环在基础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7,22(1):15-17.

[5]刘海峰.PDCA循环在诺和笔胰岛素注射指导中的应用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8):2550-2551.

[6]赵书敏,鱼晓青,钱耀荣,等.PDCA循环在预防肾移植术后患者肺部感染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05,20(12):52-53.

[7]王柚芸.PDCA循环在预防敷帖引起小儿皮肤损伤中的应用[J].蛇志,2007,19(4):329-330.

[8]段秀兰,唐松梅,喻英,等.应用PDCA循环控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危险因素的研究[J].护理研究:中旬版,2006,20(10):2673-2675.

[9]王卫红,刘宝,李娅.应用PDCA循环预防导尿引起泌尿道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4):269-270.

[10] 林芳萍,李桂梅,陈雪莲,等.运用PDCA循环管理预防化疗所致静脉炎的发生[J].中国医药指南:学术版,2008,6(11):23-24.

[11] 刘艳华,辛萍,李芬.运用PDCA循环管理预防化疗患者静脉炎的发生[J].现代护理,2002,8(4):275-276.

[12] 李玉华,窦月萍,庄召芹,等.PDCA在预防和控制新生 儿脐部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山西护理杂志,1998, 12(4):160-161,168.

[13] 刘志霞,陈彩霞,黄伟贤.PDCA循环法对癌症患者疼 痛的管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下旬版,2006,22 (8):22.

[14] 崔银杰,徐淑红.用PDCA法控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透析期间体重的增长[J].齐鲁护理杂志,2001,7(6): 449-450.

[15] 王平,卢岩,徐朝艳,等.PDCA循环在我国护理领域应 用的进展[J].护理杂志,2003,20(4):47-49.

[16] 李小云,叶赛娟,张静.PDCA循环在促进脑血管病患 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康复,1999,3(7):798-799.

[17] 张空,冯健平.PDCA循环用于围术期导管管理168例 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16):23.

第8篇:血透院感工作计划范文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延长终末期肾衰竭(ESRF)患者生命的最有效的替代治疗方法之一。尽管近年来血液净化技术不断改进和发展,但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存活质量并不理想。许多患者终生都需要血液透析治疗,他们要面对疾病本身带来的各种痛苦,还要面对因治疗时间长,经济负担重而带来的心理压力。因而,对这些患者开展健康教育至关重要。现将我科2007年1月~2008年6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的84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7年1月2008年6月在我科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4例,男49例,女35例;年龄17~76岁,平均55岁;接受血液透析时间0~11年,透析周期2―3次/周,透析时间每次4.0~4.5小时,首先诱导透析治疗时间多为2小时左右。

健康教育方法

随机性指导:在治疗、护理、巡视病房的过程中,进行针对性指导,如发药时,讲解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

计划性指导:①由责任护士与患者一对一交谈,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针对个别病例逐项指导,协助制订个体健康指导方案。②利用“工休会”进行相关知识讲座,让患者和家属科学地认识自己的病情,了解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通过学习交流,让患者之间增进感情,保持良好的心境,相互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③通过小组形式座谈,以病房为单位,病员之间进行交流,相互学习。通过病友、家属参与讨论、现身说法,使病友之间相互支持、相互监督、相互勉励,共同分享经验,采纳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④书面教育。通过板报、发放健康教育手册、使患者和家属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治疗的依从性,以乐观的态度积极接受治疗。⑤医患交流。每月开展一次肾友会,请有关专家讲解血液透析的相关知识、合理饮食、透析期间注意事项及透析后并发症观察、特殊情况下的就医途径等,让乐观开朗的患者进行经验介绍,患者之间相互交流,使患者乐观向上的态度相互感染,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心。

健康教育内容

住院时的教育:向患者介绍主管医生、护士及医院的各项制度,使患者对医院及科室环境有所了解,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同时营造良好的治疗环境和氛围。

疾病相关知识的教育:针对患者的文化水平、学习能力,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病因、发展过程、治疗过程、发展后果、预防措施,使患者认识到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介绍血液透析的目的、透析指征、透析原理及方法、透析过程中及透析期间的注意事项、预后情况等。有部分尿毒症患者通过一段时间透析后,一般精神状况好转,就要求减少透析次数或拒绝透析,通过健康教育后,患者对自身疾病的发展过程及治疗措施有了充分了解,积极配合医生,从而坚持治疗,做到充分透析。

心理指导:由于患者不能正常工作,又因透析治疗需长期进行、费用高,患者既担心疾病的无限制,又有对家庭经济状况的忧虑,往往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加之透析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给患者带来了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影响。抑郁、焦虑和恐惧是MHD患者较常见的心理问题,少数患者有敌对、不合作行为。对此,我们的目标是不仅要为患者解决病痛,更应该理解患者心理,消除患者的心理阴影。作为医护人员,应教会患者自我调节的方法,鼓励他们保持开朗的心境和稳定的情绪,培养兴趣爱好,以疏导其情绪,同时指导家属为其创造良好的生活氛围,多给予鼓励、支持与安慰,使其以最佳的身心状态接受治疗。

血管通路的自我护理:向患者宣传血管通路是MHD患者的生命线,讲解血管通路保护的相关知识。如右颈内静脉置管者应保持置管口皮肤清洁、干燥,防止感染,避免管子挤压、牵拉、扭曲,以防脱出;避免右上肢、颈部剧烈活动,尽量减少右侧卧位,以免管子压迫、过度扭曲及旋转导致移位,影响血流的通畅。不宜用于输液、输血、抽血等,若发现敷料污染,管口红、肿、痛,肝素帽脱落,有血性液体渗出等,应及时与医护人员联系。动静脉内瘘者应保持内瘘局部清洁干燥,以防感染,拔针后在压迫止血时力量要适中,不能完全阻断血流,又不使其出血;禁止使用内瘘侧手臂静脉输液、抽血、测血压、提重物等。透析中血压不宜过低,防止内瘘阻塞;衣服袖口不宜过紧,瘘侧肢体勿受压,防止闭塞;定时检测内瘘是否通畅;加强锻炼,如握拳、抬高肢体以保持内瘘通畅。患者有假性动脉瘤时,应使用弹性绷带加以保护,避免继续扩张及意外破裂。

饮食指导:尿毒症患者在长期MHD过程中,可丢失许多营养物质,特别是蛋白质的丢失,同时伴有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的丢失,很容易造成电解质的紊乱;另外由于体内毒素作用引起长期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营养摄入不足等诸多因素,极易发生营养不良,因此要及时补充营养,进食优质蛋白质,富含维生素、钙及足够热量的饮食。蛋白质摄入量1.2g/(kg・日),每周透析3次者蛋白质可增至1.5g/(kg・日),其中优质蛋白占50%~70%,多食瘦肉、蛋、牛奶、鱼等。总热量35 kcal/(kg・日),控制水、钠摄入量,使得两次透析期间体重不超过1.6±0.4kg。忌高钾、高磷食物,如桔子、香蕉、葡萄、白菜、萝卜、坚果类食物等。经常调换口味,注意食物的色、香、味,促进食欲,避免进食过甜或油腻食物,培养患者良的生活习惯。

预防感染:保持室内清洁舒适,经常开窗通风,但应避免风直接吹在患者身上,防止受凉感冒。避免到人多密集的场所,如电影院、超市等。做好全身皮肤、黏膜的清洁工作,加强患者的营养支持,生活规律,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透析的各个环节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指导正确服药:详细告诉患者及家属所用药物的名称、剂量、主要作用及不良反应,强调严格遵医嘱服药,特别是降压药。教会患者或家属定时测量血压并记录,对血压控制不满意或有心动过缓等副作用时应及时就诊。贫血患者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亦应注意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并监测血常规。慎用肾脏毒性药物,尽量不用或少用以保护残余。肾功能。服药过程中出现不良状况,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控制并发症:指导患者了解并发症并预防,有利于延缓病情的发展。如教会患者监测血压、数脉搏、按时注射促红素,纠正贫血。指导患者一旦出现血压高、乏力、气促、心衰、出血、发热、意识模糊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教育结果

患者对疾病知识有了较全面的认识,能够主动配合透析。出现不适能主动就医,自我保健能力有所提高。护患关系得到改善,护士的工作热情及责任心明显提高,自身价值得以体现,病人满意率上升。

第9篇:血透院感工作计划范文

摘要目的:探讨授权管理对血液净化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自我维护的影响。方法:将血液净化中心护理人员分为5个管理小组,分别为科研组、动静脉内瘘组、护理文件组、消毒隔离组、技术操作组,对其适当授权,以动静脉内瘘组为例,选择在本科室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动静脉内瘘各150例,比较授权管理前后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及自身护理能力。结果:实行授权后HD患者对护士满意度、內瘘自我护理能力、内瘘知识知晓、治疗依从性高于授权前(P<0.05)。结论:适度的授权管理能激发护理人员的潜力,提高HD患者內瘘自我护理能力,延长自体动静脉內瘘的使用寿命,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全面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 授权管理;血液净化;动静脉内瘘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10.061

授权是指领导者授予下级一定的权力与责任,使下级在领导的监督下有适当的自主权、行动权和决策权[1]。授权管理是以保证医疗安全为前提,最大限度地发挥授权对象的能力[2]。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是终末期肾(endstagerenaldiseae,ESRD)患者的主要替代疗法,而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透析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是HD患者的生命线,动静脉内瘘已成为目前最常用的血管通路,在我科使用动静脉内瘘(简称内瘘)行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占85%以上。因此,护理人员既要有精湛的专业技术保护这条生命线,还应该积极开展健康教育,让患者学会自我保健。自2013年1月起,我院血液净化中心将授权管理方法应用在护理工作中,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作者单位:221009徐州市江苏省徐州市中心医院血液净化中心

祝二娟:女,本科,副主任护师

通信作者:董立杰

1.1临床资料选择2013年1~6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血液净化患者15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74例,女76例。年龄17~88岁,平均(50.5±4.5)岁。选择2013年7~12月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血液净化患者150例为观察组,男73例,女77例。年龄17~87岁,平均(50.2±4.5)岁。所选病例均为碳酸氢盐透析液,3次/周,4h/次。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随机健康教育方式,并进行评价。观察组采用授权管理,由动静脉内瘘组建立责任护士-护理组长-护士长三级质控体系,责任护士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采用口头教育、文字教育(宣传书册、健康教育卡片、杂志)、形象教育、示范教育,动静脉内瘘成功的患者示范等形式分阶段有计划地实施健康教育。

(1)术前健康教育。术前2d由责任护士运用案例、图册、幻灯模型等形式,采用面

对面示教方式进行一对一教育和指导,并示范术后术侧肢体的摆放位置。

(2)术后健康教育。术后指导患者观察切口敷料,保持敷料干燥平整,抬高术侧肢体20°~40°,保持肘关节>90°制动状态,睡眠时禁止患侧卧位、手枕,避免患肘受压,观察皮肤颜色、温度、肢体有无肿胀、感觉及手指活动情况。

(3)健手操训练。术后第2天开始指导患者循序渐进地做握拳、握球运动,促进内瘘发育,每日3次,每次约15min。(4)内瘘的自我监测方法。用非瘘侧示指和中指并拢触摸内瘘血管。成功的内瘘能触及震颤和听到血管杂音。如果不能触摸血管通路应侧耳倾听杂音。如发现内瘘的血管震颤减弱或消失,吻合口处触摸不到搏动提示内瘘堵塞,应立即到医院就诊,进一步检查治疗。

(5)透析后压迫止血。压迫止血力度以不渗血及触及有明显血管搏动或颤动为宜,一般压迫止血时间10~20min,前3次使用的内瘘以手指按压为宜。正确松解止血带的方法,如果松开后仍然渗血,应立即包扎,出血量较多时,应立即回血液净化中心处理。(6)动静脉内瘘的自我护理。注意保持内瘘侧肢体清洁卫生,避免手术切口及内瘘穿刺部位感染。造瘘侧肢体避免穿紧袖衣服,不戴手表,不提重物,不手枕,禁测血压、输液、输血、采血等操作,内瘘处戴护腕。保持术肢血液循环,防止指端肿胀及内瘘阻塞[3],责任护士电话随访每周1次,持续3个月,以后每月1次,持续6个月。告诉患者如有特殊情况及时电话咨询责任护士,或回血液净化中心就诊。

1.3评价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对内瘘维护的认知程度、对内瘘维护知识知晓程度和对护理人员护理服务满意度。在患者每次来血液透析时,责任护士主动与患者沟通,采用问答方式确认患者对内瘘知识认知程度,每2周由护理组长进行抽查,评价患者对宣教知识掌握及理解程度,并根据患者提出问题进行再次解答。每月由护士长对患者进行不定期检查,科室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由护士长和责任护士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测试,护士长实时监督,做到抽查与全面检查,随机与定期检查相结合,抽查针对问题及时整改。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对护士满意度及自我护理能力比较(表1)

2.2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比较(表2)

3讨论

顺利进行血液透析的基本保障是建立动静脉内瘘[4],保护好内瘘除了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外,更主要是靠患者自己对维护内瘘知识的掌握和实施。特别是门诊透析患者,间歇期在家度过,应该让患者及家属积极参与,掌握防止和清除这些因素造成不良影响的方法,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5]。传统的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是绝大多数护理人员未接受有关的健康教育课程系统规范的培训,宣教内容容易受人为因素影响,护理人员相对不足,用于宣教的时间相对减少,因而影响宣教效果。同时,患者对宣教知识的内容需求存在差异性,少数患者身体状态不佳,情绪不稳定时,被动的健康宣教不易被接受,使宣教效果不理想。

实施授权管理后,科室的护理质控工作分别由5个护理小组承担,此行动能有效地使全体护士积极参与到科室的管理中,改变以往护士长的个人行为,使护士的群体行为也能参与到护士长管理中。表1,表2显示,授权后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满意度显著提高,患者对内瘘维护的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的了解及自我管理意识大大增强,在自我护理及家庭护理中减少随意性和盲目性。传统护理服务只是局限于医院,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电话回访使医疗服务从院内延伸到院外,本研究针对观察组在透析间期给予电话回访,保证了健康教育的延续,回访过程中按每例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的回访教育计划,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为患者提供了连续性医疗服务。

总之,实施授权管理后,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满意度提升,对内瘘维护意识和自我护理能力增强,护理人员充分发挥潜能,发扬团队精神,全面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秋洁,李秀云.护理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5-46.

[2]李大江,钟彦,张卫东,等.医疗授权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院管理,2010,30(4):21-22.

[3]关广聚,时一飞.临床血液净化[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90.

[4]张维娜,姜亚芳.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照顾者负荷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1):1016-1019.

[5]刘莺.自体动静脉内瘘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护理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2):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