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技术论文范文

高技术论文精选(九篇)

高技术论文

第1篇:高技术论文范文

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基本投入是资本和人员。基于中国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实际情况,本文选取企业科技活动资本存量和科技活动人员数作为技术创新投入的表征变量。1)科技活动资本存量。科技活动资本投入和使用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16]。由于当期的科技活动资本投入对后期的技术创新活动也会产生影响,因此学者们在研究技术创新效率时将资本投入转化为相应的存量指标[17]。2)科技活动人员数。本文用企业的年科技活动人员数表征企业科技活动人员投入。

2产出变量

学术界对创新活动产出的衡量并无统一标准。Zhang、Zhang和Zhao[19]用新产品销售收入衡量中国工业企业的创新产出;刘凤朝和潘雄锋[20]选择发明专利授权数、新产品产值和论文数作为中国区域科技创新产出指标;项本武[21]用专利申请数衡量中国工业的创新产出;肖丁丁和朱桂龙[22]利用新产品销售收入表征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产出。总体上,学者们倾向于用专利数和新产品销售收入衡量企业的创新产出。鉴于中国的专利申请费用高、流程复杂、占用时间较长,很多学者认为专利数并不能全面反映企业创新活动的全部成果。同时,中国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领域中的企业以制造类企业为主,企业通过技术创新获得的新工艺、新设计等往往体现在新产品制造过程中,因此本文用新产品销售收入衡量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出。

3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

1)企业的创新开放性。针对当代全球企业技术创新的特点,特别是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实际情况,本文将创新开放性视为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重要指标。首先,自2003年Chesbrough、Olesen和Kjaer[23]提出开放式创新概念以来,“有价值的创意可以从公司的外部和内部同时获得”的观点得到越来越多的理论和实践验证,同时人们发现创新活动既可在公司内部进行,也可在公司外部进行。其次,从产业动态与演化经济学的视角分析,能力互补、文化相近、目标协同的不同创新主体进行开放式交流,有助于增加跨组织网络的创新产出、降低高昂的协调成本、提升企业的创新绩效[24]。再次,从资源整合的角度讲,进行开放式创新的企业通过有效整合内外创新资源,能够快捷、高效地积累和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最后,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较弱,产学研合作等开放式创新被视为提升创新绩效的重要手段。Laursen和Salter[25]的研究结果表明:外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对企业的创新绩效有显著影响,且外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均与企业的创新产出呈倒U型关系。陈劲[26]的研究证明:开放式创新有助于企业充分利用和整合内外部的知识和资源、吸纳更多的创新要素、构建创新的生态体系、降低企业技术创新在技术上和市场上的不确定性,从而促进技术创新的成功。本文用委托外单位开展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表征企业的创新开放程度。在研究样本中,委托外单位开展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包括4项内容:对境内研究机构的支出、对境内高等学校的支出、对境内企业的支出和对境外(包括高校、研究机构、合作企业等)的支出。2)企业的技术学习行为。技术学习是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目前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显著特征。首先,基于后发国家的基本现实,中国很多企业以引进技术为重要的技术来源,而引进技术学习与消化吸收的努力程度对企业掌握核心技术进而获取技术能力至关重要。其次,在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刻不容缓,多元化的技术学习是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必要途径。再次,竞争优势理论认为,从外部获取技术并积极开展技术学习能实现新技术迅速投入规模生产。组织学习理论也认为,从企业外部获取的技术与企业内部现有的技术实现整合,可扩大企业的知识面、形成规模效应和重组效应,进而提升企业的创新绩效。Ahuja和Katila[27]研究了技术获取、学习与企业创新产出的关系,认为企业获取知识基础绝对规模的扩大会促进其创新产出的增加,非技术获取对企业的创新产出无显著影响。当然,也有国外学者认为企业的技术学习行为与其创新产出并无紧密联系,如Lee[28]以及Love和Roper[29]通过实证研究认为企业的技术学习行为对其创新产出没有显著影响。不过,笔者认为,Lee等的研究结论是基于特定样本得到的,并不具有普遍意义。本文将企业的技术学习行为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技术学习努力程度,主要表征企业技术学习的意愿;二是技术学习能力,主要表征企业技术学习的基础。衡量技术学习努力程度的常用指标是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经费支出与引进技术经费支出的比值,但笔者认为该指标主要反映的是企业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努力程度,而企业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只是一种狭义的技术学习,引进技术才是广义的技术学习,同时企业技术改造活动一定伴有技术学习,因此本文考虑广义的技术学习,将引进技术经费支出、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经费支出、技术改造经费支出三项费用之和视为技术学习经费,并用其与企业当年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的比值表征企业技术学习的努力程度。也就是说,企业的技术学习费用越高,表征其学习意愿越强烈。企业的技术学习能力是一个复杂概念,受技术装备、人员、管理和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且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变量。为简便处理和实际需要,可用企业研发活动投入强度综合地表征企业的技术学习能力。本文用企业研发活动投入强度,即企业年研发活动经费支出额与参与研发活动人员数的比值来表征企业的技术学习能力。3)企业科技活动的长期行为倾向。技术创新本质上是企业的一种长期行为。企业在技术创新投入上的长期行为倾向越明显,说明企业越尊重技术创新本身的规律,越会以科学方式管理技术创新,其技术创新绩效水平应越高。一般说来,企业的研发性固定资产投资是其科技活动长期行为的重要体现,因此本文以企业当年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中形成固定资产的价值占当年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的比值作为反映其科技活动长期行为倾向的指标。企业科技活动长期行为倾向对其创新绩效的影响也得到王小明[30]等学者的证明:对传统产业设备进行改造可以改善企业的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生产工具和工艺的技术水平。中国传统产业中的行业多为以制造加工为主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在该产业领域内研发设备投资应对创新绩效有正向作用。4)政府支持力度。采取多种形式支持企业的技术创新是世界各国通行的做法,也是中国政府的重要措施。依据中国的相关法律规定,高新技术企业可以享受税收优惠、补贴拨款、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多种形式的政府支持。当然,学术界对政府支持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存在认识上的分歧。有些学者认为,政府的税收优惠等可以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增强企业的研发积极性[31],并对企业研发强度的提升有积极影响[32]。但另一些学者认为,政府的研发补贴对小规模企业的研发活动具有促进作用,但对大规模企业的研发活动有负面影响[33];Wallsten[34]认为,政府资助会在一定程度上挤出企业的私人研发投资,从长期看不利于企业创新产出的增长。本文用企业得到的、来自于政府的补贴收入与减免税总额之和与企业年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的比值衡量政府支持力度,探究政府支持力度与企业技术创新产出的内在关系。5)控制变量。为了更准确地估计上述4项主要影响因素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本文选取了如下4项控制变量:企业规模,用企业从业人员的年平均数表示;劳动者素质,用年从业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从业人员所占比例表示;科研人员比例,用年从业人员中科技活动人员所占比例表示;企业所有制形式,外资企业(包括港澳台企业)赋值为1,内资企业赋值为0。

4结果分析

利用Frontier4.1软件对中国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随机前沿分析。首先检验将超越对数生产函数作为随机前沿模型函数的适用性。建立原假设H0:式(9)中的系数βkk、βll和βkl均为0,即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更适用于本文的实证研究。根据Coelli等总结的假设检验方法,本文运用LR(likelihoodratio)检验法检验超越对数生产函数作为随机前沿模型函数的适用性,检验结果如表1。表1中模型1、模型2和模型3分别为无时滞、时滞1年和时滞2年的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模型(不考虑影响因素)。由表1所示的检验结果可知:各模型的广义似然比均大于对应的1%显著性水平下的自由度为3的χ2分布临界值,据此可认为在99%的置信水平下拒绝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更适合分析中国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的原假设,即适合采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模型进行效率分析。从表2可看出:模型1、模型2和模型3的γ值均大于0.85,且均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样本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实际产出与前沿面的偏离具有包含技术无效率的复合结构,且主要由技术无效率引起,也说明随机前沿模型适用于本文的分析;模型1和模型2的η值为正,且至少通过了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技术非效率指数随时间推移不断递减,即中国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随时间推移而不断提高。表3列示了样本数据的描述性统计结果。从表3可以看出:无论是否考虑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中国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均值都在40%~50%之间,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近年来,在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及政策的带动下,国内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领域的企业加强了对技术创新重要性的认识,加大了科技活动经费投入力度,但总体来说这些投入并未有效转化为创新产出。表4列示了考虑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的情况下无时滞、时滞1年和时滞2年的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模型的回归结果。从表4可以看出:模型4、模型5和模型6的γ值均大于0.95,且均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技术无效率是企业技术创新产出未达前沿面产出水平的主要原因。本文将具体分析各因素的影响。1)企业的创新开放性。模型4和模型5中企业创新开放程度变量(Openness)的回归系数都显著为正,说明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领域内在没有时滞或时滞仅为1年的情况下,提高企业创新开放性并没有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反而引致效率下降。模型6中其回归系数为负值,但也未表明企业创新开放性对其技术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该结果虽然没有验证很多定性研究的普遍结论———企业的创新开放性对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有促进作用,但揭示了中国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事实。笔者认为,导致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3条。一是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证的企业都具备基本的技术能力,会采取开放创新形式(如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等)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其创新内容往往涉及基础或应用基础知识,或为企业建立技术储备。特别是上海经济整体进入转型期,传统产业正在经受产品和技术升级的“阵痛”,企业的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换代特征。这种创新活动对短期的新产品产出没有实际贡献,甚至当以新产品销售收入为产出衡量指标时企业的短期技术创新效率会随着合作创新投入的增加而下降。二是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制造业为主,其中企业的新产品开发技术和资本密集度高、产业链长,从布局开放式创新活动到产生有市场价值的新产品的周期较长。也就是说,从投入经费开展开放式创新活动到产生创新绩效存在时滞。三是目前中国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开放式创新水平整体不高,与高校、科研机构及其他企业开展的开放式创新模式、机制等都在探索和磨合过程中,故短期内难以产生有效的创新产出。基于上述分析可得以下结论:第一,上海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企业的创新开放性并没有为其带来短期的技术创新效率提升,企业创新开放程度的提升反而引致短期技术创新绩效下降;第二,在时滞为2年的情况下,企业的创新开放程度对其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不显著但为正,说明创新开放程度对技术创新效率的显著推动作用至少在2年后才可能显现。2)企业的技术学习行为。从表4可以看出:模型6中企业技术学习行为中的技术学习努力程度(Learning-effort)的回归系数为负值,且通过了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这表明,企业提高技术学习努力程度有助于提高其技术创新效率。该结果符合研究预期,也可得到相关研究文献的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是一个探索性学习过程,不论是引进,还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消化吸收及改造,都是探索性技术学习的重要方式。与前20多年成套引进技术进行生产装配制造的发展模式相比,上海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已进入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新阶段。今天引进的不再是生产装备,更多的是产品的核心关键技术;今天的消化吸收不再是对生产装备技术的学习,而是对核心关键技术的探索性攻关;今天的技术改造不再主要是厂房和装备的建造,更多的是关键技术环节的更新和研发装备平台的升级。这种技术创新活动构成了“引进—吸收—再创新”的技术学习过程,自然对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有显著作用。当然,由于技术学习需要时间,因此技术学习努力程度变量(Learning-effort)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在时滞2年(即模型6)的情况下显著为正、在无时滞(即模型4)和时滞1年(即模型5)的情况下并不显著。这意味着,企业对技术学习要有恒心、耐心,要持之以恒,要将技术学习投入视为长期投资。从表4还可看出:模型4、模型5和模型6中企业技术学习行为中的技术学习能力(RD-intensity)的回归系数至少通过了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这说明,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企业研发强度的提升对其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前文已提及,研发投入强度是企业创新行为的综合反映,即体现了企业在战略上对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视,也表明企业的各类研发项目可获得更多资源,还说明了企业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技术基础。研发投入强度的加大有利于技术创新及技术学习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技术创新及技术学习成果转化为创新产出,最终有利于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3)科技活动长期行为倾向。模型4~模型6中科技活动长期行为倾向变量(Long-RD)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负,表明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企业的科技创新行为的长期倾向越显著,其技术创新效率水平越高。该结果既充分验证了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中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长期特征,也体现了其技术资本密集的特点。科技活动长期行为倾向性较高的企业容易发挥人力和资本的优势、发挥经验曲线和规模效应的作用、有效积累知识信息和生产经验,从而实现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4)政府支持力度。模型4中政府支持力度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说明政府支持力度的加大有助于提高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本文中的政府支持包括政府的各种经费及税收减免。首先,政府支持力度增大意味着企业可支配的科技活动经费增加,为企业更为有效地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提供了保障;其次,政府支持力度增大还意味着企业面临的技术创新环境更为有利,这有利于降低企业的技术创新风险;最后,政府支持力度增大可进一步激发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推动企业更好地实现创新价值。本文的研究结论也得到了相关文献[31]的支持。不过,也有学者发现政府支持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之间呈U形关系,即当政府支持达到一定程度后,会产生政府支持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挤出效应”。本研究之所以没有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一方面,上海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整体处于转型阶段,相对于需求而言的科技活动经费投入水平整体还较低,还难以满足创新实践活动的需要,尚未达到可能存在的“拐点”水平;另一方面,企业降低自身投入一般来自于对政府未来支持性投入增长的预期,而形成这种预期需要一定的时限积累,本文的研究周期较短,不足以形成稳定预期。5)控制变量。模型4、模型5和模型6中,企业规模(Scale)的回归系数均为负值,表明规模越大的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越高———该结果与很多文献的研究结果一致。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领域内,大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较高主要是因为:一是大企业的创新体系相对完备,能够满足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对创新系统性、体系化的要求;二是大企业具有较好的技术基础、较强的创新实力、应对产业升级换代的更为丰富的资源保障、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三是大企业具有较强的技术集成能力,能够更好地实现自我主导的技术集成,可有效推进新产品的完整研发和生产制造。模型6中劳动者素质(Quality)与科研人员比例(Ratio)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正,表明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随着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科研人员占员工比例增大反而会降低。这说明,对于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而言,单纯提高科研人员数量或员工整体学历水平并不能有效促进创新产出的增加。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原因可能在于目前该产业企业的科技活动投入水平还较低,科研人员和高学历人才已相对冗余,也就是说,现有的科技活动投入水平不足以支撑更多的科研活动人员及高学历人才有效地进行技术创新实践,反而会出现人员冗余等引致创新效率下降的问题。模型4和模型5中企业所有制形式(Owner)的回归系数均为负,说明外资企业(包括合资)的技术创新效率高于内资企业。该结论可得到很多类似研究的支持,也符合上海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实际情况。从整体技术水平、自主知识产权创造能力而言,外资企业明显高于本土企业,它们的技术创新绩效较好也在情理之中。

5结语

5.1研究结论

第一,2008—2012年间上海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在40%~50%之间,不论相对于理想状态值,还是相对于样本企业的最大值,都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上海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和制造业基地,其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认为,全国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都面临提高技术创新效率的紧迫任务。能否有效提升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对推动以制造业为主体的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和升级、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决定性影响。第二,企业的技术学习努力程度、科技活动经费投入强度、科研活动长期行为倾向、政府支持力度等因素都对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有显著正面影响。仔细分析可以发现,这些因素都与企业可支配的科技活动经费直接或间接相关。可以认为: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投入是影响当前中国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的最重要因素,也是制约其技术创新效率提升的关键因素。在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投入提高不显著的情况下,单纯增加研发人员数、提高学历层次对提升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没有显著作用。第三,产学研合作等开放式创新活动对短期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有负面影响,在时滞2年的情况下才出现不显著的正向影响;技术学习努力程度在时滞2年的情况下才对技术创新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科技活动长期行为倾向对技术创新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些研究结果都说明,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具有显著的长期绩效特征。第四,大企业、外资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高的特征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中得到了显著验证。如何更好地发挥大型企业在提高技术创新效率中的地位和骨干作用,同时激发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是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课题。

5.2政策建议

第2篇:高技术论文范文

高职教育体系下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为生产、建设和管理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只有在应用技术和应用技能的培养模式上有大的突破,才能彰显高职教育特色。虽然现在许多学校都有较好的硬件设备来支持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教学,但是很多老师却还是喜欢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用粉笔一遍遍地在黑板上板书,用嘴一遍遍地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每天一直在做着比较繁重的重复性工作。高职会计教学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以会计的语言和视角识别经济业务,并熟练的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证账簿和编制财务报表的能力。所以,教师的会计教学方案设计就应该围绕这项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进行。目前,现代技术应用于会计教学方面还存在如下突出问题。

1.1学生方面

我们通过对学生的日常学习所做的调查来看,尽管很多学生在课后都能对教材中的各种习题做解答,但是在进入会计技能实训环节后,无论是手工做账训练还是计算机做账训练,学生按照会计核算程序识别经济业务和进行账务处理的能力往往很差,很多学生在实训末期,不能独立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这两张最基本的财务报表,更不用说编制现金流量表。近年来,外购的仿真教学软件在会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大大增强了会计实践教学的职业性和仿真程度,但许多仿真教学软件的内容设计或过于复杂,或脱离实际,或业务形式单一,再加上高职学生普遍对会计准则缺乏深入的理解,很难将理论知识和经济活动实践很好的联系在一起,缺乏用会计语言和方法将现实经济生活中形形的经济业务信息加工成会计信息的能力。有的学生学了三年会计,毕业时大脑一片空白,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学校学了些什么。招聘会上,面对用人单位提出的专业知识技能要求显得极其不自信,根本就谈不上“零距离”上岗。这些现象充分说明高职学生对会计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效果越来越难以达到教师期望,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差距越来越大,与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

1.2教师方面

1.2.1教师的应用能力缺乏,设备利用率不高

虽然很多高职院校都已经建立了会计专业的实训室,但真正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会计实训教学主要局限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训练方面,而大量的涉及会计学原理、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规定方面课程的教学内容(如会计基础、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该机财务会计等),教师还是习惯在传统的教室里进行。究其原因之一是教师的教学改革还没有与现代教育技术很好的融合起来。教师对先进的现代教育设备不能充分地利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资源的浪费。

1.2.2教学方法单一,仅局限于多媒体设施

近年来,很多高职院校都积极建设配备多媒体教室,但是70%的会计专业教师在对多媒体设施的运用只停留在幻灯片放映的水平上,而会计教学所强调的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却没有很好实施。有的学校从教育软件开发商处购买了若干项仿真模拟会计教学软件,但是许多会计教师还是不习惯或不愿意将某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实训软件的训练设计相融合,以充分利用会计仿真教学软件上课,导致仿真会计教学软件被闲置。

1.2.3教学模式陈旧,依然沿用知识点灌输教学

虽然很多老师都认可对会计专业学生加强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大部分教师早已经习惯了在课堂上通过粉笔黑板灌输如何做会计分录,而学生既没有对经济业务活动的感性认知,更谈不上真实的社会实践经历,无论教师怎样将会计实务讲得滔滔不绝,而学生掌握会计技能的情况很难尽如人意。比如基础会计教师一般都在课堂上讲过“月末要在调节未达账项,检查记账差错的基础上,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知识,但笔者调查发现许多高职学生虽然学了三年会计类课程,从来没有在教材上见过真实(或仿真)的银行存款对账单是什么样子,学生走上会计工作岗位后,如果单位没有安排老财务人员辅导依然无法独立完成该项会计业务。这说明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和方法的运用下,高职学生其实很难快速掌握诸如此类的基本会计技能。

2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滞后的原因分析

2.1现代教育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财务会计工作成果是财务报表,而财务报表反映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对于一个普通企业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管理信息,企业普遍对保护商业机密和财会信息的安全性有较高的敏感度,使得会计专业学生的校外实习的瓶颈问题难以解决,能够接纳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的单位少、岗位少,即校外会计岗位实习很难满足会计技能训练要求。因此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大都把精力放在抓校内会计模拟实训上,支撑校内会计模拟实训的基础是充足的对口的资金投入。经调研发现,现代教育资金投入不足已经成为困扰高职院校发展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外部原因之一。有些学校因为资金短缺,不能及时更新教育设施,导致学生校内会计模拟实训开课率较低,最终直接影响了这个学校的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培养质量。

2.2对现代教育技术设施的管理模式滞后

现代教育技术发展情况还取决于学校的管理是否得当。很多高职院校都普遍存在对现代教育技术设施的管理很不重视的问题。从宏观上来讲,我国发展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的高职教育时间不长,现代教育技术设施的在教学中的应用刚刚起步,很多方面都还不太成熟,建设进展也非常缓慢;从微观上来讲,学校没有对老师的严格要求和对设施的专门管理,也是导致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迟缓的原因。如许多学校为节省培训经费,大都是依靠现有计算机专业的老师兼职对现代技术设备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与专业课教师的具体教学组织工作难以很好衔接,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会计教学方法改革的积极性。

2.3缺乏有效的培训、考核和激励机制

因为培训和考核都是相辅相成的,从来就没有无考核的培训,也没有无培训的考核。很多高职院校对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培训工作重视不够,既没有建立起关于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会计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考核评价体系,也没有建立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对学生会计技能实训成绩的评价体系。在调研“影响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教学的主要困难”这一问题时,有52%的教师认为“缺乏相应的推动和鼓励机制”。这就导致教师对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问题上“懒于应对”或“得过且过”。

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高职会计教学效果的途径

3.1增加资金投入,加强教育信息资源建设

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就需要有一套完整的硬件和软件设施,这就需要增加对高职院校现代教育技术硬件和软件的资金投入。所谓硬件设施,就是指学校的校园网络系统、教学软件的开发系统以及还有其他各种培训系统、应用系统和信息的存储系统。而软件设施就是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和它的应用软件或者教育技术方法等等。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很多学校只注重于硬件设施,而忽视了软件设施,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很多资源的浪费。所以,我们必须要增加资金的投入,用以加强对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来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率。

3.2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应用能力

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环境下,应当让会计教师在吸收最新的会计职业教育理论成果的同时,还拥有一定的程序设计能力和最新的计算机操作知识,能够依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自主开发新型的教学模式。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就需要有计划的对会计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第一,学校可专门设立教师计算机培训中心,有针对性的承担专业课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第二,组建一个高层的教授咨询团来解答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第三,定期举办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会计专业课公开观摩活动。在对教师的培训过程中,我们需要特别重视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3.3建立和完善考评机制

现阶段,许多高职院校对于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情况还缺乏考核制度和管理办法,教师往往只重视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更新,而忽视了如何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因此,对于高职会计专业而言,制定一套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环境的会计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和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设施管理考核体系尤为重要。有了科学的评价体系,便于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进行分析总结,也便于对管理者的服务水平进行考核和督促。如利用评价体系对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进行考核,还可以对会计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定期评选出优秀的会计教师来做榜样,鼓励其他教师积极开发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对学生会计技能的培养;还可以积极开展会计教学模式改革竞赛,评选出师生相对公认的会计教学模式,以激励引导其他老师。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设施管理考核体系的建立,有利于促进会计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如学校需要购置多少先进的现代技术硬件设备,这些设备能不能在会计教学中顺利的高频率使用,应当是管理者的核心工作之一。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设施管理考核评价体系应当围绕这一核心而设计,以促进现代教育技术设施的利用率不断提高。

4结语

第3篇:高技术论文范文

1施工难点

1.1深基坑支护

深基坑支护的目的是要确保地下结构的施工安全,并为基坑的周边环境提供安全保障,从而在深基坑的侧壁和周围环境中,通过支档和加固等手段,对其进行保护。目前,我国的高层建筑在深基坑支护施工中,发生事故的频率比较高。由于此施工中需要较多的施工人员参与,所以一旦发生事故,就会导致施工群体伤亡,造成严重的后果。而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施工单位没有对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且没有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1.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大体积砼是高层建筑施工中比较常见的,其在温度控制方面的难度较大,且防裂问题一直是困扰技术人员的难题。大体积砼对施工技术的要求比较高,需要用到大量的混凝土,不仅结构厚实,且水泥水化热也比较大,在结构物体受到温差变化的影响时,其很容易出现变形。由于大体积砼需要在地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实施现浇工艺,所以其施工条件相对比较复杂。此外,大体积的混凝土对平面尺寸的要求比较高,如果平面尺寸没有控制好,使得尺寸过大,温度力在约束作用下也会变大。如果不能对温度进行有效的控制,当温度引力超出混凝土能承受的拉力范围时,就会出现裂缝。

1.3垂直运输

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在对混凝土进行垂直运输时,其难度必然会加大。而高层建筑所使用的混凝土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混凝土对运输高度的要求也不一样。如果混凝土的颗粒比较小,其所需的垂直运输高度就比较高;如果混凝土的颗粒比较大,则其对运输高度的要求就更低。

2技术创新

2.1生态技术

随着建筑工程规模的扩大、数量的增加,其消耗的能量、排放的污染物质也越来越多。因此,在未来的建筑施工中,应该融入绿色环保节能的理念,采用生态化的施工技术,提升建筑的节能环保性。同时,在对高层建筑进行设计规划时,要尽量降低其对环境的影响,在对环境加以利用的同时,对其进行保护。所以,在高层建筑的设计中,要多采用生态技术,并对其进行创新,以实现高层建筑室内室外的有效衔接。当室外的环境发生变化时,能够将变化情况反馈到室内环境中,室内环境则做出相应的调整,以确保室内的各项环境指标都符合标准,通过对太阳能、风能等的利用,有效降低高层建筑施工中的能源消耗。

2.2仿真技术

仿真技术是利用计算机,建立起高层建筑的实际模型和虚拟模型,对高层建筑内的实际运动过程进行模拟。通过仿真模型的全面分析,能够有效缩短决策的时间,并提高决策的正确性,从而提高资金的利用率,缩短施工周期,降低施工中的人力和物力成本。对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进行仿真模拟,需要根据离散事件建立相应的模型,并对模型中的建筑施工、结构施工、装饰施工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在基础工程施工中,仿真系统能够对其中的土方、初支、大体积施工等进行分析;在结构工程施工中,仿真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施工方案和管理等进行模拟。同时,通过计算机技术的作用,在对高层建筑结构进行仿真模拟时,还能为实际的施工提供理论和力学依据,从而帮助施工单位制订更加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

2.3卫星定位技术

目前,卫星定位技术已经开始在相关领域使用,比如,在对土木工程进行勘察设计时,就可利用卫星定位技术来进行,且在其施工过程中,也可借助卫星定位技术的作用,此项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频率是最高的。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卫生定位技术不仅在理论上日趋完善,且其需要的设备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因此,将此技术应用于高层建筑施工中,应该是顺理成章的。将卫星定位技术应用于高层建筑施工中,不仅能减少施工测量的次数,提高测量的准确性,还能将测量结果进行精准的传输。同时,对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是利用计算机来完成的,这就能有效避免人工计算中的错误。此外,在高层建筑中设置观测的基准点,目的是要确定具体的起算点和方向。采用卫星定位技术,在对施工楼层的控制网基准点进行选择时,不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而对于高层建筑可能出现的日照变形或者振动变形等,卫星定位技术也能进行准确的测定。

3结语

综上所述,为满足社会发展的各种需要,高层建筑工程不断涌现,而高层建筑的施工难度,比普通建筑的施工难度大很多倍,其在施工中出现问题的可能性也越大。因此,在对高层建筑进行施工时,需要通过生态技术、仿真技术、卫星定位技术等,降低高层建筑施工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程度,并提高其施工的安全性,改善施工质量。

作者:谭毅杰 单位: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大连分公司

参考文献:

[1]杨娜,袁磊.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创新的分析与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4):29~36.

第4篇:高技术论文范文

本文以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四川省省级示范专业———园林工程技术为例进行研究。

1.1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2008年中央1号文件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及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学院省级示范性高职专业(2011年立项)建设的要求,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具备从事园林工程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园林工程项目管理、园林植物生产经营管理的高技能应用型、创新型技术人才。

1.2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2002年,在全省率先依托园林技术、园艺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建立了园林工程技术高职专业,在四川省建设厅岗位培训中心及四川省风景园林协会的指导下,实施“双证”式教学。目前,有专任教师23名,兼职教师29名,校内实训基地9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31个。

1.2.1校企全程参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项目驱动,四段育人”,其中“项目驱动”指对接并归纳整合七个职业岗位(四个主岗位,三个拓展岗位)能力,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对接生产过程,以工程项目为载体,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开发课程体系;对接真实工作任务和国家职业标准,遵循认知规律,开发课程;对接工作过程,创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对接企业用人标准,企业文化,建构专业和课程的评价体系。“四段育人”是根据学生认知及职业素养形成规律,在设计与实施中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4学期):学生在校内和师徒工作室完成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学习,搭建专业基础平台,培养学生岗位认知、基本专业素养及单一问题的解决能力;第二阶段(第4学期暑期岗位见习):在合作企业和师徒工作室结合生产项目进行定岗实践,让学生对各岗位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流程、质量标准有进一步认识,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分析问题解决的能力;第三阶段(5学期):根据定岗实践中对各岗位工作的体验与认识,结合学生个性特点,以企业提供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在学校或合作企业进行综合能力模块和拓展能力模块课程学习,提升专业岗位能力和专业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综合问题的解决能力;第四阶段(6学期):到园林企事业单位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结合工程项目进行综合顶岗实习,培养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实现由学生向职业人的过渡。

1.2.2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施方案(1)抓阵地,建协会,强师资,设基地,举行技能大赛、多种方式凸现素质教育为中心。按照“抓住一个阵地、建立三个协会、培养一只队伍、建设一个基地、举行技能大赛等多种活动”的工作思路,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2)“政企行校”四方联动,提供项目支撑,立体推进。与成都市温江区花卉园林管理局,温江区劳动就业局等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合作,政府出台政策,为校企合作搭建平台、提供保障;与成都大众园林建设有限公司,四川省远景建筑园林设计院,成都华西生态集团等31家省内外企业合作,确立了设计员、施工员、造价员、资料员四个主要就业岗位,监理员、招投标员、苗圃管理员三个拓展岗位,确立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四川省风景园林协会、成都市风景园林学会、成都市园林绿化协会、温江区花卉园林协会的指导下,与合作企业一道,根据生产过程,以工程项目为载体,制定了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与行业协会和企业合作,完成了工学结合的23门项目化、情境化课程建设工作;对接工作过程,实现校内仿真实训、校外定岗实训和顶岗实习相融合,教室教学、实训区教学和工地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在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的指导下,与企业和行业协会合作,根据企业用人标准和企业文化,完成了专业教学标准和集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为一体的课程评价体系。(3)三方互动,理实一体,深度合作,拓宽人才培养平台。坚持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依托名企(成都大众园林建设有限公司等)、师徒工作室(成都三邑园艺绿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与专业建设共同分析岗位群对人才能力的要求,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共同进行实训基地建设及学生岗位见习(定岗)、顶岗实习指导工作等;使深度合作企业增加到31家,学生顶岗实习半年以上的比例达到100%。(4)“四段育人”分段推进,工学交替,四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四段育人”,充分体现了工学交替,分段推进的培养模式。在建设过程中,实现了四个融合,即学生职业能力、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相融合,校内仿真实训、校外定岗实训和顶岗实习相融合,教室教学、实训区教学和工地教学相融合,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岗位能力相融合,从而极大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2校企合作的模式及组织形式

2.1行业协会+企业+学校合作模式在温江区花卉园林局指导下,将区园林绿化协会、成都欣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引入学院,共同组建项目管理工作室。学院提供场地,协会和企业提供设备、项目、技术支撑,学院师生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组建团队,完成南部县行政中心附属工程车道及人行道绿化工程、温江区涌泉花和道路行道树栽植工程、创维成都物流园二、三期园林绿化工程等10个项目、面积438000m2、合同额为4800余万元项目的施工投标、工程施工及现场管理等方面工作

2.2企业+学校合作模式学院与省内外31家知名企业建立了校企业合作关系,建立了稳定的学生校外实习与就业基地。

2.3师徒工作室模式在企业、学校成立师徒工作室,实施拜师制式的实习模式。该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发展,积极为学生选派具有极佳社会声誉的专业人士为导师,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建设性的指导,激发学生热爱专业、学习专业的热情。

2.4组织形式行业协会、企业、学院、专业共同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教学团队,负责校企指导与评价校企合作的具体工作(包括拟定校企合作项目、项目实施流程、各环节管理办法及质量评价体系),并定期研讨总结。

3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施成效

通过近三年的建设实践,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明显提高,实践操作能力、职业素养、团队协作能力大幅度提高。人才培养取得了以下可喜成绩:2013年毕业生“双证书”取证率达100%、就业率在达到98%,专业对口率为91%,本专业学生半年就业起薪为2836元;毕业生爱岗敬业、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3.1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3.1.1校内实训室、场建设紧紧围绕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需要,分院采用“行业指导、企业参与”方式进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分院新建园林工程材料展中心、园林工程景观设计工作室等17个学习训练区,其中与成都大众园林建设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园林工程施工实训中心、与四川远景园林建筑设计研究院合作,共建园林景观设计工作室、园林工程设计及项目管理实训中心,与成都惠美花境园艺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共建园林植物栽培与管理实训场;与温江区园林绿化协会合作,将成都欣绿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引入学校,学校提供场,企业提供设备及相应工程项目,共建景观设计工作室。企业按照实际工作流程,提供项目操作规程、管理制度、指导教师、实训项目,使各实训项目在真实工作场景下完成;满足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满足园林类职业技能的鉴定与培训需要。

3.1.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选择四川远景园林建筑设计研究院、成都大众园林建设有限公司,成都华西生态集团、成都三邑园艺绿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等有代表性、基础条件较好的园林设计、工程施工、花卉苗木生产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成了31个校外实习基地。各基地已接纳顶岗实习学生共计300余名,从而有效地利用了校外实习基地的各种资源,为学生岗位见习(定岗实习)、顶岗实习、专业课程教学、学生就业等方面提供了充分保障,确保了学生在校期间半年顶岗实习比例达100%。

3.1.3师徒工作室建设充分利用温江区是全国西部最大的花卉苗木生产地及川派盆景的发源地,知名园林花卉苗木生产企业、园林工程设计兼施工企业多,知名行业专家和技术专家云集的优势,在成都市风景园林协会、成都市风景园林学会、温江区花卉园林协会、温江区园林绿化协会、温江区花卉园林协会等行业协会及温江区花卉园林局、温江区就业局等行业主管部门的支持指导下,与温江区20余家企业达成协议,在企业成立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师徒工作室。

3.2实践教学项目建设及实施

与合作企业合作,在企业技术人员的参与下,按照实际工作流程,设计并完成了主要专业课程实训项目、专业综合实训项目、专业认知项目、岗位见习项目、顶岗实习实践教学项目的建设,在项目实施中,实行企业人员与校内教师双指导。

3.3课程建设

与成都大众园林建设有限公司、四川省远景建筑园林设计研究院、成都三邑园艺绿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成都惠美花境园艺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合作,聘请企业专家和课程专家指导,按工作过程和“五个对接”改革教学内容,完成了《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导论》等23门课程标准;完成了《园林植物景观营造与维护》等8门课程资源库建设,完成了17门校本教材编写,并陆续由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制定了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和考核体系,编制了“拜师制”实训、暑期岗位见习、顶岗实习指导书,初步建成了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共享型课程资源库和开放式网络学习平台。

3.4师资队伍建设

3.4.1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近三年,选派4名老师到合作企业全职锻炼;选派12名老师带着课程建设任务,利用寒暑假时间到合作企业生产一线实践锻炼;安排12名老师参与了成都农林科学院承担的学院彭州葛仙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规划、项目论证;四川省远景园林建筑设计研究院承担学院大门及景观项目设计等生产性项目。目前,20名教师分别取得了全国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全国注册一级结构工程师、造价工程师、景观设计师等执业资格证书。

3.4.2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与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含学会)、企业合作,有针对地在“政、企、行”中选聘兼职教师,现已建立了29人的专业兼职教师资源库,参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课程标准的审定等工作。

3.5技术服务

近三年来,积极开展对合作企业园林植物生产与养护、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服务。先后参与完成了四川雅安芦山县第三小学园林绿化工程、成都市新都区柏茗现代科技农业园、成都市温江区永生镇石河鱼永生大路、成都市温江区涌泉花和道路行道树栽植工程、成都市创维成都物流园二、三期园林绿化工程等26个项目的设计、施工任务;承担成都市温江区、郫县花卉苗木生产企业在栽培养护管理方面的技术咨询100余次,解决生产技术问题20余项。为企业解决了技术难题,挽回了损失,受到企业好评。

4校企合作反思

第5篇:高技术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结合岳西县实际,总结了栝楼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以期指导栝楼在当地的推广种植。

栝楼为葫芦科栝楼属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果实、根均可入药,具有极高的营养、药用价值。岳西县自2002年引进栝楼种植以来,现已形成了一定规模,初具产业特色,种植面积连年扩大,产量、销售价格年年攀升,市场供不应求。现结合岳西县实际,将栝楼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地块选择

栝楼生命力强,适应性广,对土壤要求不严格,适合岳西县种植。以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力充足、排灌方便的壤土为好;环境要求阳光充足、无污染。

2选择良种

岳西县种植一般选用皖蒌一号、皖蒌二号、皖蒌五号,出籽率可达10%以上,高产时净籽产量可达1500kg/hm2以上。

3整地施肥

冬前对选好的地块进行冬耕冻垄,3月上旬开始整地,开沟做厢。行宽3.5m、畦宽2.0m、沟宽1.5m、畦高30cm。在畦边50cm处开沟,深施45%硫酸钾复合肥750kg/hm2、硼砂15kg/hm2、硫酸锌15kg/hm2、饼肥1500kg/hm2。有条件的地方也可施入土杂肥、人粪尿等腐熟有机肥。若是粘性重的土壤,可在翻耕前撒施一些河沙改良土壤。

4及时搭架

搭架要本着棚架牢固、降低成本、方便作业、提高覆盖率的原则,大田种植的栝楼多采用平面棚架式。具体方法是:在地面按3.5m×3.5m标准立柱,柱上端选用10号不锈钢丝拉对角线,然后在上面铺上20脂网眼的尼龙网即可。一般架高180cm。在移栽前或出苗前结束,避免搭架伤苗。

5切根育苗

选择二至三年生、生长一致、抗病、高产、根粗2~4cm、无病虫害、断面为白色的新鲜栝楼块根,将其切成10~12cm长进行无性繁殖。将合格的块根在阳光下晒4~5h后用1.5%菌线威4000倍液进行消毒。育苗前将苗床用水浇湿,摆放时块根间保持一定间距,以防相互接触引起烂根。摆放好后用湿河沙盖好,覆沙厚度以3~5cm为好,然后盖上稻草,再浇透水,并采取平铺地膜和拱棚双膜覆盖。移栽前1周揭膜通风炼苗。

6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根据岳西县气候特点,块根直接移栽应在3月中旬,带苗移栽应在4月上旬。过早移栽易遭受倒春寒危害,过迟移栽延迟了坐果期,降低了产量。栽植密度一般为3.5m×1.0~2.0m。当年栽栝楼不少于2400株/hm2,多年生栝楼视品种特性适当减少株数,一般不得少于1800株/hm2,保证茎蔓铺满架面。栽后要浇活棵水,浇到活棵为止(一般7d以上),其标准为日晒叶片不萎蔫。

7雌雄搭配,合理定植

雌雄搭配要合理,岳西县小面积种植一般按10∶1比例配置,大面积种植可按15∶1种植;但雄株不得少于150株/hm2

8选留主茎,扶苗上架

当栝楼主茎长到0.3~0.5m时,选择生长旺盛、健壮无病虫害的主茎1~2根,插好攀援物。用软质带绳将苗固定在攀援物上,牵引上架。根部多余的弱苗、架面以下藤蔓上的腋芽、雌花要及时抹去,做到去早、去尽。

9田间管理

9.1合理施肥

一是早施、轻施提苗肥。定植活棵后,追1~2次速效氮肥,一般用稀释后的腐熟人畜粪3750~4500kg/hm2即可。二是重施花果肥。6~8月,栝楼生长进入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重阶段,需要吸收大量养分。在此期间要以有机肥和钾肥为主,重施2~3次花果肥,一般每次用饼肥750kg/hm2或腐熟人畜粪15t/hm2+硫酸钾225kg/hm2。

9.2水分管理

多年生栝楼根系发达,较耐旱,但在生长盛期和果实膨大期,如遇干旱,应及时浇水,遇涝要及时排水。

9.3合理整枝

一年生植株主茎留1~2根,第2年后,只留1个健壮主茎,主茎长到3m后,应断头,促第1分枝生长,增加挂果率。同时剪去一些小枝头,控枝蔓、老叶及多次分枝。

9.4保花保果

为增加花粉量,提高授粉率。在花期喷1000~3000mg/kg矮壮素,花果期喷0.3%~0.5%硼酸液。

10越冬期管理

越冬期主要以保温防冻为主,伐禾后应在其上盖沙或草。开春后即时施肥,浇好返青水,力争早出苗、出壮苗。

11病虫草害防治

栝楼的主要病虫害有:炭疽病、枯萎病、根结线虫病、瓜绢螟、瓜实蝇、黄守瓜、瓜藤天牛、透翅娥等;草害主要有马唐、牛筋草、狗尾草、旱稗、铁苋菜、香附子等。在栽培过程中一定要培育健壮植株,增强抗病能力,及时清沟排水,中耕松土,平衡施肥,合理整枝,增强抗逆性。在必要情况下可以采取化学防治方法。

第6篇:高技术论文范文

高中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教学手段非常单调,主要是黑板加粉笔,偶尔加上名家朗读。由于语文自身的特点,一定程度上语文的确不如某些学科直观、生动和具体。高中生学起来枯燥乏味,直接影响学习积极性。多年来,多媒体技术与高中语文整合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不少问题。目前,多媒体技术对高中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并不大,多媒体与高中语文教学存在严重脱节的问题,致使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高中生主体作用不能有效发挥,课堂教学中不能体现学生的个别差异性等弊端。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高中生的思维正处在抽象思维形成的时期,这就构成了高中生思维的形象性和语文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一问题,可利用多媒体技术有效辅助教学,有效实现抽象思维的构建。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高中语文教学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积极演示

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将教学内容编制成教学课件和相关练习,让高中生有选择性地加以演示比较,引导高中生积极思考,培养高中生灵活运用的好习惯。我们无需更多语言,只要借助多媒体演示的课件,就能无声地传递教学信息,还能将难以表述的内容直观、形象和生动地展示于高中生面前。

2.动画模拟

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电子白板的移动、定格、闪烁和色彩变化等功能模拟动画,高效辅助教学。还要结合必要的解说和优雅动听的音乐,进而产生立体效应,使高中生身临其境。通过启发性问题,引导高中生积极开展思维,动画模拟不但能有效解决以往教学中凭空想象、琢磨不着之苦,还能有效激发高中生的学习能动性,化被动为主动,达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练习设计

利用多媒体技术编写的课堂练习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其练习效果非常好,传统练习方法是不能比的。它的最大优越之处在于能化被动为主动、化抽象为直观,通过趣味性练习,有效巩固已学知识,进而有效激发高中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真正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判断高中生解答得正确与否,根据练习情况,给予他们充分的表扬和鼓励。

4.分层显示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平台,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分层指导。教学内容由多媒体传递,是高中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工具。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平台,创建高中生个人空间和讨论群,同时加强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并给高中生提供辅助探究工具和素材。教学过程是我们为不同层次高中生提供不同教学要求,在我们的分层指导下,高中生借助多媒体认识工具有效解决学习问题。

二、结语

第7篇:高技术论文范文

就学网声明:本论文采集自某高校本科毕业论文库,我们提倡参考借鉴,但反对全面剽窃与抄袭,基于此,文中涉及的相关图表已被过滤。【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管理令人瞩目。文章首先阐述了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客观必然性及其理论基础。并提出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的内涵。重点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的现状及实施知识管理应采取的措施。p【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共享文化1【Title】OnknowledgeManagementofHigh/newTechnologyEnterpriseinChina【Abstract】Withtheapproachofknowledgeeconomic,KMbecomesincreasingImportantinenterprises.ThispaperfirstlyexpoundstheinevitabilityandtheorybasisofKMinhigh/newtechnologyenterpriseinchina.Meanwhile,itelaboratestheintensionofKMinenterprises.ItisemphasisthatthepaperanalyzestheKMthesituationinthepresentdayandputsforwardhowtoimplyKMinhigh/newtechnologyenterprise.【Keywords】High/newtechnologyenterprise;knowledgemanagement;shareculture【文献综述】知识管理是近些年来的一种新思想,甚至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但却得到理论界与实业界的普遍认可。可以说,知识管理是时代的产物,具有历史的必然性。知识管理是在知识经济日见端倪、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产生的。知识资源逐步取代传统的资源,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资源。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知识生产力已成为竞争和经济发展的关键,这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所以,如果说百年前诞生在美国的“泰罗制”开启了企业的“现代管理”之门,从而引发了以“科学管理”取代“经验管理”的企业管理是“第一次革命”,那么为适应知识经济而带来的经营环境的变化,全球的企业管理正迎来“第二次革命”,以“知识管理”为代表的新时代。我国以经合组织(OECD)1996年年度报告《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在我国的翻译出版,1997年中科院《迎接知识经济,建设国家创新系统》报告发表等为标志,知识经济在中国开始发育成长,1999年,关于知识经济的研究和实践逐渐从宏观层次转向了微观领域,学术界开始研究知识经济的微观基础即智力资本和企业知识管理。企业界也积极进行探索。2000年,国内学术界关于知识管理的研究掀起了一个高潮,并波及到企业界,引发了企业知识管理的高潮。一、本文研究的目的及现实意义高新技术企业是一国科技发展状况及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本世纪将是高新技术产业的世纪。因此,更好的管理好高新技术企业,从而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是关系着一个民族生存的问题。随着我国入世的成功,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与世界级跨国公司开展竞争,没有市场竞争的经验,没有能够开展国际竞争的人才,没有先进的竞争武器,是难以取得优势地地位的。要取得竞争优势地位,就要在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尽快实行像知识管理一样的先进管理技术和手段,并先于其他企业创造出自己的竞争优势。因此,深入研究知识管理,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管理的方法已成为一个现实的课题。同时高新技术企业比其它企业在实行知识管理上也具有其自身的优点:首先,信息技术是知识管理必备的基础,而高新技术企业具有信息技术的优势,具有知识管理所需的完善的硬件设施。其次,知识是通过人得以传播的,因此人员的素质对于知识的交流传播具有重要意义。高新技术企业绝大多数员工是属于知识员工,较其他企业有利于知识创新。因此有必要对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进行研究。二、国内外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研究现状1、知识管理的产生及研究意义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研究是建立在企业知识理论基础之上的。企业知识理论是探寻企业竞争优势根源及对主流企业理论反判的过程中产生并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企业理论。以波特竞争战略理论为代表的传统观点认为,对于某一行业而言,该行业中所有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等在客观上是一致的。根据这一理论推导出该产业内所有企业的赢利状况应该是基本一致的。而事实并非如此。20世纪80年代早期的研究结果引起了人们对上述理论的质疑,因为企业表现为超额利润率的竞争优势,并非来自外部的力量,而是来自企业自身的某种因素,即竞争优势内生于企业。在这一背景下,20世纪80年以来,研究者们将探索企业的竞争优势的着眼点转移到了企业,由此产生了以资源为基础的企业观。该理论的核心在于,企业是由一系列资源组成的集合,每种资源都有不同的用途,企业的竞争优势源自于企业所拥有的资源。而外部环境会对企业的竞争优势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然而并非所有资源都可以成为竞争优势或高额利润的源泉。在竞争优势与对大多数企业都具有普遍意义的资源间,不可能存在因果关系,只有隐藏在资源背后的企业配置、开发和保护资源的能力才是企业竞争优势深层能源。因而产生了企业能力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来自于企业配置、开发与保护资源的能力。究竟是什么决定了企业配置、开发与保护资源的能力呢?隐藏在能力背后的又是什么?研究表明是企业所拥有的知识。知识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源,不仅是因为企业的隐性知识难以被竞争对于模仿,而且还在于当前的知识存量所形成的知识结构决定了企业发现未来机会,配置资源的方法,企业内各种资源效能发挥程度的差别都是由企业现有的知识决定的,各企业所面对的外部环境从客观上说是相同的,但由于企业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不尽一致,所以它们所发现的市场机会也不相同。这样以知识为基础的企业理论即企业知识理论便产生了。高新技术企业中的知识相对来说是零散的,对于企业如何获取、传播、创新知识,以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这便需要企业加强对知识的管理。企业内的知识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两种,隐性知识相对来说比较重要,因此企业的知识管理就是实现个人的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换,进而达到知识共享,形成企业特有的隐性知识。建立在企业知识理论基础上的企业知识管理,必将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理想的管理范式。2、知识管理研究的现状尽管知识管理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大面积推广和普及,但迄今为止,国内外对知识管理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巴斯认为,知识管理是指为了增强组织的绩效而创造、获取和使用知识的过程。法拉普罗则认为,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国内学者乌家培教授认为,信息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与发展。而笔者认为知识管理就是对一个企业集体的知识与技能的捕获,然后将这些知识与技能分布到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最大产出的任何地方的过程。随着国内外学者对知识管理的研究,目前涌现出一些代表性人物,并形成三个学派。彼得?德鲁克:美国资深经济学家、政治家、社会学家。在他论著《后资本主义社会》(1993)中指出:世界处于向着“后资本主义社会”即“知识社会”的巨大转变中。在新社会真正控制资源的决定性的生产要素是知识;威廉?哈拉勒:美国齐治,华盛顿大学管理学教授,在其出版的《无限的资源》中指出,世界企业正经历以知识为基础的“革命”。戴布拉?艾米顿在其著作《知识经济的创新战略:智慧的觉醒中》认为:随着知识管理概念及其对企业管理意义的被广泛接受和重视,作为创新活动演变的趋势,知识创新正日益受到企业的关注,并在制定企业面向新世纪的创新战略和管理实践中得以贯彻。它通过知识资源的开发,创造新思想并转化为具有发展潜力的商品,为企业未来持续增长尊定基础。对这些学者的研究我们可以简单化为三个学派。技术学派:这一学派认为“知识管理就是对信息的管理”。他们具有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科学的教育背景;行为学派:他们认为“知识管理就是对人的管理”。这个领域的研究者们具有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或商业管理的教育背景;综合学派:综合学派则认为,知识管理不但要对信息和人进行管理,还要将信息处理能力和人连接起来进行管理。他们对信息技术有很好的理解和把握,又有着丰富的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知识。3、知识管理实施的条件及方法的研究知识管理的实施需要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个体参与,明确原因和熟悉规则。所谓个集参与,就是指个体主动参与企业或企业内组织的计划或决策过程,并善于发现他人的思维价值,这其中蕴含着企业或组织对个体劳动的尊重。所谓明确原因,是指参加某个项目或者涉及某一计划的人员能够理解上级所做出的最终计划、决策的原因。所谓熟悉规则是指新的规章制度出台之后,决策者必须向相关人员说明新规则的所有细节以及奖惩措施,直到他们完全理解。关于知识管理的方法,美国生产力与质量研究中心提出了六种方法:构建支持知识管理的组织体系;加大对知识管理的资金投入;创造有利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文化;制定鼓励知识创造和转移的激励措施;开发支撑知识管理的信息技术;建立知识管理的评估系统。我国学者王如富等人(1999)给出了知识管理的六种方法:知识编码化;应用信息技术;建立学习型组织;设立知识主管;构建知识库;进行基准管理和最佳实践。当然对于企业实施知识管理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方法模式,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实际采用相应的方法。简评:综观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可以看出,目前还侧重于对知识管理的定义、目标和内容、策略与原则以及能支持知识管理的信息技术进行讨论,而对于企业知识管理的具体方法与手段还没有系统的研究,现在还不能给企业提供一套操作性强的知识管理方案。对于企业知识管理的激励机制,企业知识管理部门的职能与定位和组织管理软件的系统分析还没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三、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观点及创新之处1、研究方法及主要观点本文是在对传统企业管理比较的基础之上采用历史归纳、逻辑演绎及实证分析的方法,在搜集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经过缜密的思考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实行知识管理进行研究。主要表现在:在提出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的实践和理论基础之上,明确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的内涵,进而认真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知识管理认识不清,企业知识共享,知识员工的管理问题等。重点是针对这些问题并结合实际笔者大胆的提出了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具体措施:要设立相应的组织结构,以协调知识管理的顺利实施。同时随着知识主管(CKO)在知识管理的作用日益重要,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应设立这一职位,并对CKO所具有的素质、能力进行深入的剖析。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知识管理过程中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其中关键之处在于把企业中个人的隐性知识转化成企业的隐性知识,这便需要培育企业知识共享文化,为员工提供一个知识交流的平台。而知识员工对知识企业来说是最重要的资源,如何对知识员工进行管理?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文章提出采用“人本管理”的管理方法。2、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分析了当今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的不足及其原因(2)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中当然离不开知识管理者如CKO,本文对CKO的能力要求、作用、职责进行了全面的研究(3)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提出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过程中如何“实行人本管理”通过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的研究,希望为我国企业的知识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从而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蓬勃发展。参考文献[1]王芳华.《知识管理论》[M].山西经济出版社,1999年第1版[2]曹心、刘能杰.《未来社会的管理创新》[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年第1版[3]刘吉、金吾伦.《信息化与知识经济》[M].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4]芮明杰.《造山:以知识和学习为基础的企业的新逻辑》.管理科学学报,2001.3[5]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看的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1版[6]何畔.《企业管理的第二次革命》.经济与管理,1999.11[7]戎樟榕.《知识管理—新的管理革命》.经济与管理,1999.7[8]王守安、于海江、王洪革.《知识经济与企业革命》.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年第1版[9]张金昌、侯玮青.《全面知识管理—一场新的管理革命》.华东经济管理,2002.10[10]吴季松.《论知识经济》.光明日报,1998.2.27[11]王福军.《知识管理已成为热门学问》[J].中外管理,1998.7[1][2][3]就学网声明:本论文采集自某高校本科毕业论文库,我们提倡参考借鉴,但反对全面剽窃与抄袭,基于此,文中涉及的相关图表已被过滤。【正文】劳伦斯?普鲁萨柯曾说,唯一能给一个组织带来竞争优势的就是如何利用所拥有的知识和快速获取知识。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管理是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在面临这样一种新形势下做出的战略性反映。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管理是以知识为核心的管理。在高新技术企业中,知识的生产、获取、使用、传播是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主线。企业知识管理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生产、获取、使用、传播知识,为企业员工提供有效的知识共享平台,为企业了解市场提供窗口,以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形成某种竞争优势,同时在为市场提供商品的同时促进企业的自身发展。一、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产生的客观必然性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不断有人预期21世纪是高新技术产业的世纪,国家的兴旺,民族的生存,在于一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速度与质量。历史已做出了很好的回答。如在美国,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已达到40%,贡献了经济总量的23%。在我国,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0多年保持了持续高速发展,迅速成为首都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如何保持高新技术企业良好发展,为民族经济发展继续做出贡献,这必然要求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与之相适应。因此,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管理便应运而生了。1、知识管理是适应资源环境变化的必然结果21世纪人类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知识作用相对于物质作用而言更加丰富,使人类从由于物质资源的稀缺对经济发展的羁绊中解脱出来。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知识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企业也因此正在依靠知识不断地减少单位产出对物质资源以及时间等的要求,即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中的知识含量正在大大增加。在高新技术企业中,其产品价值的60%以上来自于知识资源。此外科学技术的进步还为企业对知识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创造了条件。2、知识管理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现代商战,其激烈程度不亚于战场。谁获得了市场,谁就获得了生存和发展壮大的机会;谁失去了市场,谁将注定不仅难以发展而且会威胁企业的生存。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靠什么也赢得市场?只能是靠不断创。企业创新的源泉不是实物资产也不是金融资产这样的物质资源,而是企业的知识资源。因此,加强知识资源的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开展全方位的企业知识管理,从而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许多企业者意识到的当前企业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管理问题。3、知识管理相对于其它管理的比较优势促使企业开始重视传统意义上的企业管理是建立在物质资源管理基础之上的,着眼于企业内部的各类实物或金融资产的配置与优化。知识管理则强调的是企业拥有和内外部知识资源的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着眼于在整个经济运行环境中如何致力于企业的创新。企业的物质资源无论多么雄厚,但总是有限的,如果不注重知识资源的为之结合,那么通过管理来创造新价值的潜力将是十分有限的。而企业可利用的知识资源相对于企业的物质资源来说则是极其丰富的,由于知识的边际报酬不是递减而是递增的,所以企业运用知识管理,加强知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与其它管理相结合,给企业带来的创造价值的潜力将是十分巨大的。二、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的两个理论基础1、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资本理论罗默(Romer)提出的新经济增长理论将知识作为一种内生变量引入经济分析框架,阐述了知识在宏观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反映了经济增长范式的转变。知识资本理论试图从微观经济层面上阐述企业组织内部知识资本化的过程,并以此为基础解释一些知识密集型企业的帐面价值和市场价值间存在的巨大差额。知识资本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财富》杂志的编辑斯图尔特和瑞典财务服务公司的艾德?文森。前者很早就致力于知识资本理论思想的研究,并在1991年率先提出了知识资本概念,提出知识资本已经成为美国最重要的资产。随后又具体到企业,指出知识资本是企业最有价值的资产。他的主要贡献在于,将长期以来被人家忽视的知识资本及其重要性揭示出来。他认为微软、英特尔等知识企业的价值在于聘用的知识员工,企业内部机制以及这两方面综合形成的独特的识别市场和开发新产品的能力。艾德?文森则从实践角度提出知识资本管理和评估模型。他在1992年提出了第一本资本报告,1997年发表了第一部关于知识资本管理和评估的专著,指出应着眼于顾客、流程、产品更新与开发、人力因素和财力等方面,并将知识资本分为人力资本、市场资本、知识产权资本和其他结构资本四类。知识资本理论的提出,为理解企业的知识活动指明了一个新的理论框架,为建立知识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2、管理学基础:以知识为基础的企业理论以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为代表的传统管理理论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来自于行为结构和市场机会。随着时展这种理论逐渐暴露其不足。同一行业的企业往往面临同样的市场机会,但其赢利能力相差很大,有的相差3-5倍,这个差距还有变大的趋势。为了解释这些问题,对传统理论修正就产生了资源学派,其核心观点是企业竞争优势来源于其拥有或能支配的资源,如土地、设备、资本、人力等,不同企业占有不同规模,不同组合的资源,就产生了不同的经营规模和效益,这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竞争战略理论的不足。但市场发展越来越完善,在理想的完善的市场中土地、设备甚至人力资源等都可能借助资金通过等价交换获得,由此可见竞争优势和对企业具有普遍意义的资源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透过资源这个表面现象,我们可发现实际上是企业配置和利用资源的能力给企业带来了竞争优势,这就是企业能力理论。追踪溯源,企业的能力根源于企业拥有的知识,包括发现市场和识别市场的市场知识,开发新产品满足市场需求的科研开发能力,将个人创新整合产品中去的能力,将企业生产的知识产品推向市场,传播知识的能力。这些知识和能力的组合,就构成了企业的核心能力。也就是说,知识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企业现有的知识存量决定了企业发现市场机会和配置资源的能力,拥有自己核心能力的企业不易被竞争对手仿效,从而形成独特,持久的竞争优势。企业知识理论因此也对企业的基本特征和行为提出了全新的解释。三、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的内涵可以说,知识管理化已成为当今人类社会的重要特征。因为消费市场多元化和竞争对手日益增加,市场环境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因而创新能力在持续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而知识无疑是企业提高创新能力的最重要的资源。知识管理简单地说就是以知识为核心的管理,是指对企业经营和成长过程中各种知识的管理,目的是满足企业现在和未来经营及成长的需要,以利用已有的知识,获取新的知识,使企业实现新的成长和发展。知识管理的出发点就是将知识视为高新技术企业最为重要的资源之一,最大限度地掌握和利用知识作为加快企业成长的关键,从而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知识管理的运作过程包括知识集约过程,知识应用过程、知识交流过程和知识创新过程。这四个过程不是相互独立的过程,而是相互关联的过程。知识创新是知识管理的目的。而知识集约,知识运用和知识交流是实现知识创新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四、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的现状及原因分析在我国高新技术领域,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并开始实行了知识管理,其中有成功也有失败。如正是区域创新网络使中关村在知识生产、传播和应用上效能很高,使中关村的创新频繁,使中关村走出了一条独特的道路。然而失败的企业却是无论在人力、物力、财力等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用于知识管理的信息技术并不完善在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中,很多企业并没有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到目前为止,我国因特网用户已达到几千万。而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中,也仅仅只有20%的企业基本上实现了信息化和运用信息手段,这与国外相比差距是显而易见的。就是在高新技术企业中,有好多仅仅是具备了信息管理所需的必备的硬件,而缺乏的是适用企业自身的软件,更缺乏的是信息管理的观念。2、误认为知识管理就是信息管理认为知识就是信息,知识管理就是信息管理,知识主管(CKO)就是信息主管(CIO),这已把知识管理狭隘化了。这是我国企业实施知识管理所普遍存在的认识上的问题。知识管理是对信息管理的变革和超越,信息管理只是知识管理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而知识管理也不仅仅是信息管理的发展和延伸。主要在于:信息管理仅仅注重对显性知识的管理,而知识管理更注重对隐性知识的管理;信息管理仅仅侧重于对信息的收集、整理,而知识管理更重视信息,知识活动的过程和人员的管理。信息管理关注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方式向适当的员工提供适当的信息,将信息简单地视为企业的免费资源,未能对知识进行资本化运作以实现知识增值;而知识管理将知识视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追求知识的增值。所以企业要真正实现知识管理就必须澄清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关系。3、公司内部未能实现知识共享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其知识含量相当高,其潜力也非常大。怎样让人去公开自己的好点子而不是隐藏起来,让人接受而不是拒绝好的想法,实现公司员工知识的不断交流,达到知识共享,这离不开良好的企业文化。4、过分依赖少数几位关键性人物最危险的知识管理问题莫过于过分依赖少数几位关键人物了。一些企业中,名义上是知识管理,而实际上并没有相应的组织结构,只是总裁或少数几个人拍板定钉。因而,如何让员工也积极的投入到企业的知识管理中去是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必须解决的问题。5、不知道如何给知识作价不可否认,管理知识是件很困难的事,因为知识是无形的,难以捉摸的,因此也是很难度量的。我们确实无法知道存在于人脑中的是什么知识,也不知道他或她是否选择共享知识,这完全取决于个人意志。因此要想使这些“无形”的可以给组织带来利益的话,就必须想方设法将知识的价值“显而易见”,这对企业的知识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我国企业中,有些知识管理半途而废就是因为公司没有看到它给公司带来价值,也并未采取一种好的方法来使知识价值明显化。当然这一方法必须切实可行符合公司的实际。五、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建设对企业来说,要实现知识管理,开发与建设知识管理系统就成了必要的前提。因为企业知识管理的核心就是凭借一系列技术手段制度安排及管理手段,建立一套有效的知识管理系统。高新技术企业开发与建设这类管理系统,需要解决好如下几个问题:1、明确该系统应起到的作用在企业管理中该系统应起到的基本作用是为企业员工提供有效的知识共享服务。2、明确该系统应具备的功能从企业知识管理的目的出发,企业知识管理系统应具备的功能是:要能够促进企业内部新知识的生产和既有知识的深层挖掘;要能够为企业与外部的知识交换提供渠道与窗口;要为新知识及既有知识,内部知识及外部知识在同一企业内部的传播,共享及集成提供有效的公共性平台服务。3、提高知识的编码化程度知识的编码化有利于知识的生产、获取、共享、集成与传播。信息技术的发展已为知识的编码化创造了条件。正是由于知识的编码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目前,社会才有了信息社会的某些特征。在知识经济中,既需要人们不断学习编码化的知识,又需要人们具备利用编码化知识的能力。因此,企业在建立知识管理系统时,必须最大限度地提高知识的编码化程度。4、将知识管理落实到人先进的知识管理系统是人与计算机系统及其网络的有效结合,其中人是最为关键的系统要素,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开发、建设、完善及维护,都是要由人来完成。因此,为建设好这类系统,必须选好人、落实到人,并将工作及责任落实到人。六、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措施1、提高企业知识管理的认识水平目前情况下,企业推行知识管理的最大难题是什么?我认为,人的观念,认识水平的高低将决定知识管理能否实现以及能够延伸到什么程度。如果一个高新技术企业里有诀窍的人很少,那么这个企业,就不是一个在知识生产方面很好的企业,相对来说是一个传统企业。每一个企业都可能遇到种种问题,每一个人都能够对企业的知识生产有所贡献,而只有到了这种程度,知识共享才是可能的。为了提高企业员工对知识管理的了解,高新技术企业完全可以通过企业内部比较有影响的刊物等对知识管理的相关知识进行宣传,让员工知道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及紧迫性,进而激发员工的创新能力。2、加速扩大知识存量在工业经济时代,最重要的资源就是资金,有了资金就可以买设备,就可以去招人,就能得到相应的技术。但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一个新的课题摆在我们面前,那就是知识资本的积累。可以说在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资源就是知识,有了知识,就能吸引来资金,有了资金就可以得到其他的资源。风险投资和一般的投资者在决定投资去向的时候,在很大程度上是看企业的知本有多少。高新技术企业完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扩大知识存量:(1)大量引进人才人才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动力,没有了人才企业便缺少了创新的能力。所以企业要不断吸引高素质人才。同时企业可以与一些高等院校的科研机构和国有科研院所合作与联盟,将企业的市场网络、品牌优势与他们的人力资源、知识资产等方面的优势相结合,寻求优势互补。当然企业经营性资产等结构性资本与人力资源的互动与匹配,需要较长时间的磨合,需双方坦诚合作,密切配合。(2)要使企业保持动态的学习能力由于知识日益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经营优势的关键,因此发展动态的组织学习能力,不断寻求新的有价值的知识并通过企业的结构性资本的支持,实现市场价值的最大化,是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经营能力的重要表现。而在资产日益无形化的时代,在知识性产品日益重要的经济发展阶段,知识更新日益加快,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出现往往会带来企业的原有人力资源和知识性资产的贬损,造成企业经营优势丧失。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新技术企业的经营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发展组织学习能力是实现知识资本持续增殖、经营优势不断发展的重要战略性工具。也必然有利于企业的知识不断积累。(3)加大研究与开发的投入作为高新技术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关键是看其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又离不开研究与开发投入的支撑。加大研究与开发的投入,企业可以开发出更多的产品保持领先的地位。我们的企业家当然应清醒地认识到在知识经济时代要以知本的积累作为企业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掌握竞争的主动权。3、树立“人本主义”的管理观,实行人本化管理知识管理中,对于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人,又如何有效地进行管理?人员流动必将带走知识,怎么解决这样的问题?市场经济是把企业作为主体进行资源调配的经济体制,而知识经济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更加彻底的市场经济,相对来说是个人和企业两者共同进行资源调配的经济。所以说这个时候管理的调整要更加符合人性,以更加符合人的个性的方式来组织企业,这个企业就可能成功。否则,不能包容人的创造性,就不可能成功。在我国,因为传统的和现实的原因,导致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原则性较少,灵活性较多。企业组织管理者多依靠个人的权威,过分的依赖个人和裙带关系,人身依附关系,采用任意的、主观的、多变的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严重束缚了员工的创造力。在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主体作为资本主要形态,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网络技术为主要内容,这要求高新技术企业应从管理到观念上进行更新,要求员工更广泛、更积极的投入企业运作中去。而高新技术企业中的人力资本具有:巨大资本价值,巨大的创造性,巨大的流动性,巨大的难以监督性,巨大的影响性等特点。这些都给高新技术企业的人力资本管理带来了更大的困难。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在前一种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便会产生一种更高的需求。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员工他们更需要的是尊重和自我实现。企业要创造条件满足这一需要,才能提高知识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不断激发其创新能力。这要求企业在人力资本管理上更注重“人本化管理”:(1)尊重人的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创造精神高新技术企业除了利用内部计算机信息网络,为员工的知识共享提供方便外,还鼓励员工积极奉献自己所具有的创新知识,让奉献出隐性知识的员工觉得,奉献出自己所具有的知识要比让知识永远滞留在自己的头脑中好得多。比如:某一员工所提出的创新知识得到其他员工的响应或被知识商品化倡导者所确认,他就有权组织一些员工实现其设想,并从中获得相应的报酬和奖励。以此来激励员工积极奉献自己头脑中的隐性知识。(2)宽容失败:鼓励员工在创新中不怕失败对员工的知识应用激励不仅发生在员工成功应用知识之时,更应该在员工进行知识应用,知识创新遭到失败时给予宽容,鼓励员工在创新中不怕失败。只有管理人员对失败的高度容忍,员工的知识才能从失败中更新完美。员工在知识创新中害怕失败,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管理人员对失败的容忍程度。当然,管理人员宽容态度必须依赖于企业内部或外部的风险基金支持,否则一次知识创新失败就可能使企业陷入不能自拔的困境。(3)教育培训:提高企业的人才资源整体素质在高新技术企业中,要使员工能够较好的学习应用新知识,就必须加强对员工进行不断的教育培训,提高企业的人才资源整体素质,使企业人才能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建立适应自己,适应环境的动态知识结构,能够互动摄取有关知识,开拓视野,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创新和开发。而这些能力的形成都有待于企业人才资源素质的提高。有待于员工技术能力的提高。因此,对员工的培养和知识资源的开发是高新技术企业人才管理的当务之急。(4)宽松管理:给创新观念和创新思维充分的成长空间在对企业人才管理中应该给创新观念和创新思维充分的成长空间。即:在知识创新中,不应强求具有独特思维的员工在提交一份厚厚的创新计划书或市场调查分析报告以后,才为其提供创新机会,这种限制创新人才活动空间的管理方法往往会扼杀许多知识创新行为,企业需对知识创新人员实行特殊的宽松管理。4、进一步完善高新技术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的实现必须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依托,加强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然而由于一些旧的体制的影响,在我国大部分高新技术企业中企业信息管理还处于分散落后的状态,管理部门分立,沟通不畅、协调不力等局面,导致企业信息管理水平低,这些不利于企业推行知识管理。面对这些问题企业应采取措施完善信息管理系统,提高信息资源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任用具有良好信息素养、有较强专业技术能力、创新能力、市场运作及应变能力的复合行人才。同时企业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构建高效益的业务流程和信息流程。建立一套标准、规范的企业信息资源库,使高新技术企业信息资源的获取、传递、处理、储存、控制建立在全面、系统、科学的基础之上,保证信息的完整、准确和及时,这样才能为企业的知识管理的实施提供良好的基础。5、建立专门的知识管理部门和知识主管职位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管理离不开知识管理者。国内外的管理实践都出现了这种趋势。有调查表明,2002年度《财富》杂志评选全球500强企业有20%已设立知识主管职位,预计2-3年后这个比例会超过30%。这样企业管理层开始从传统的以交易过程,后勤统筹和工作流为主要核心的管理,转变为重点建立一个能支持沟通、建立人际网络,在工作中学习等知识管理内容上来。国内以华为公司为代表的高科技企业也开始有意识地围绕知识组织管理。目前,国外许多大型跨国公司,如微软、可口可乐、诺基亚等都设立了专门的知识管理部门和知识主管职位。知识主管在企业内的地位介于首席执行官和信息主管之间,即知识主管接受着席执行官的领导,并有权领导信息主管。高新技术企业CKO的主要任务是将企业的知识变成企业的资本;了解企业的环境和企业本身,以及企业的知识需求,建立和造就一个能够促进学习,积累知识和信息共享的环境,使企业每个员工都能获得知识共享的好处,并为发展企业的知识度做出贡献。CKO的职责及作用决定了他应具有较高的素质,具有与众不同的人格。他活跃、热情,并且能用自己的热情感染别人。他在开展本职工作的时候表现出好奇,善于学习和积极思考的心态。他对知识管理有很强的信念,并且对企业的成功信心百倍。具有韧性,可以在任何事情上和任何人合作,只要最终能够推进知识管理的进行。同时,一个出色的CKO还应具备四个关键能力即:此模型指出CKO必须是一个企业家,一个有主动精神的人,业务的发展和对新事物的创造会使他兴奋不已。然而,只有远见和决心还不够,CKO还必须是一名咨询专家。他必须聆听他人的思想,把它们消化吸收,如果这些思想有意义而且符合知识管理的观点的话,然而没有可操作性的思想和行动计划,知识管理很可能沦为不切实际的花言巧语。所以,就像传统的管理咨询业一样,有价值的技巧乃是将新的思想与经理们的业务相结合。这些便是CKO的领导能力;当CKO们鼓励、启动并且管理对信息技术和社会环境投资时同样需要两种能力即技术专家和环境专家。他必须明白什么样的技术能够有利于捕捉,存储和开发,尤其是其共享知识。同时强调CKO对于创造社会环境,激发组织的偶发性的交流,组织活动和设计程序,以鼓励更具周密的知识创造和交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是CKO的管理能力。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在选拔CKO时一定要做到全面、客观,这样才能发挥CKO的重要作用,为他们发挥自己能力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使其推动企业的知识管理顺利进行。[1][2][3]就学网声明:本论文采集自某高校本科毕业论文库,我们提倡参考借鉴,但反对全面剽窃与抄袭,基于此,文中涉及的相关图表已被过滤。6、建立创造并共享知识的文化氛围知识管理首要的并不是对现有知识资本的管理,而是对工作环境的改善,使得知识更容易交流,更容易创造和积累,知识管理的核心是在工作环境中高效使用知识,这样才更有竞争力。问题的关键是许多高新技术企业已经发展出了获取知识的途径,但没有发展出知识交流与共享的文化和制度保证。由于知识通常被视为权力的象征,员工所掌握的知识不能在企业扩散和转移,企业不能利用知识的独特价值。有价值的,特有竞争优势的知识在短期可以为企业带来利润,但如果其他企业可以模仿这些知识,那么这些稀有的知识不再能够为企业创造独特的竞争优势,所以高新技术企业必须发展和培育出难以模仿的资源,即独特的企业文化和企业历史。企业建立知识共享体系,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网络应该成为人与人之间常用的交流方式,但仅有技术基础还是远远不够的,员工必须具备知识共享意识,这依赖于企业知识共享文化的建立。信息技术和知识共享文化是公司宏观层次上所必备的条件,而在微观层次上则需要解决如何改变员工个人的行为方式。才能达到组织内部知识共享。在知识共享体系中,鼓励员工之间诚恳地交换各自的想法,相互合作,运用集体智慧来进行知识创新,达到知识共享的目标。从而实现企业内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再将显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将个人私人知识转化为组织共有知识,将共有知识转化为私人知识,这样一种螺旋推进。而创新的高新技术企业文化可以促进企业持续学习,加快企业成员知识与信息的交流与共享。由于技术和环境的快速变化,企业的许多工作既需要团队成员之间明确的分工,又需要团队成员之间能够彼此协调,沟通和交流,将各自所获取的专业性知识贡献出来,为企业创造价值。团队不但需要私人知识,更需要共有知识,这些共有知识是团队成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过长期反复互动而获得和积累起来的管理性知识和制度性知识,这些知识沉淀在企业文化中,通常很难为外部竞争者所模仿,是决定企业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基础。然而,企业知识的交流和共享不是无条件的免费的,企业知识交流与共享需要一个前提,由于知识固有的特性,知识的交流和共享是无形的活动,既不能监督也不能强制,对知识的使用只能引导而不能强制。知识交流与共享需要程序公正和评价的合理。所以,知识管理的高新技术企业中要非常重视团队知识共享文化的建设。7、高新技术企业最高领导层的重视与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管理的开展是以管理人员认识到知识资源使用的低效率,并寻求改革这种状况开始的。让高层管理人员理解知识管理的意义,并且支持让它成为现实而开展的各项活动是十分必要的。知识管理会涉及组织中的每一个人,并影响到一些特殊的程序与政策。知识管理内的很多过程包括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所以高层人员的支持是十分重要的。安德森公司内部管理的领导者迈克说过,成功地开展了知识管理的组织通常都有高层领导的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的高层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他们应该为企业以及知识管理建立起明确的发展目标,并将发展目标灌输到每个员工头脑中,使知识管理始终保持明确且正确的方向。其次,他们应该精通知识管理的操作过程和操作方法,能够具体指导员工,促进他们有效地收集、应用、交流和创造知识。再次,高层管理者必须被员工信任,具备高度的协调能力,能够促进企业形成相互依赖的环境。结束语综观世界历史,英国,美国和日本的经济强国地位,都是在企业管理技术优先取得较大突破的基础上取得的。如英国斯密的分工理论,巴贝奇的绩效工资制等造就了英国19世纪的辉煌。美国泰勒的科学管理,斯隆的事业部制等带来了美国20世纪的称霸。日本人的全面质量管理,准时制生产等使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因此可以说,开展知识管理,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管理,对于当代我国来说,在赶超企业管理世界先进水平,提高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参考文献】[1]汪大海.《新世纪的赢家》.学苑出版社,2001[2]唐纳?A?马灿德著.《信息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2[3]吕巍等译.《知识优势》.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1[4]罗崇敏.《论企业创新》.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6[5]雷家著.《高新技术企业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5[6]杨梅英.《知识就是力量》.中外管理导报,2002.2[7]许晓明、龙烁.《企业知识的管理》.知识管理与创新,2001.3[8张小兵.《论企业的知识管理》.商业研究,2000.1[9]齐向.《知识管理》.商业研究,2001.2[10]郁义鸿.《论知识管理的内涵》.商业经济与管理,2003.1[11]周健.《企业最新高级管理职位—CKO》.工业企业管理,1999.7[12]韩富鹏.《再造知识管理流程》.知识经济p2002[13]王德禄.《知识管理:竞争力之源》.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14]章榕.《知识管理——新的管理革命》.管理科学,1999.5[15]德鲁克著.《巨变时代的管理》.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16]高勇、钱省三、应力.《知识管理的内涵及实施》.华东经济管理,2001.1[1][2][3]

第8篇:高技术论文范文

一、高中信息技术概述

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中最为关键的时期,这一时期学习、思想压力都比较大,他们非常渴望有一门技术既能用于学习提高效率,又能解决生活实践中的许多问题。而信息技术以其时代性、先进性和实用性恰好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求。一般来说,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会保持持续不竭的动力,因为这门学科的发展是持续不断的,它不仅解决学生学习中的诸多问题,还解决了生活生产中的诸多问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各方面。第一,工具性。信息技术是社会高速持续发展的工具,只有掌握这项技术,才能在未来社会建设中发挥作用;第二,现代性。时展速度加快,信息技术每时每刻都在更新换代中,就科学技术领域来说,其知识和技能的先进性始终处于时代的前沿位置;第三,应用性。社会各个领域发展过程中,都或多或少的涉及到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文件处理、数据分析计算、图形资料的构成等等。

二、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的要求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以学生的自我、自主发展为前提。现在的学生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学习信息技术并运用信息技术,到了高中阶段,大多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在知识理论的支撑下,学生的自学能力已经得到充分的发展。这门学科知识渗透的广泛性和社会实践性,也坚定了学生的自学信心。因此,学生的自主学习已成为了一种必然。教师应该精选教学案例,让学生对其进行自主剖析,正确理解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帮助学生建立信息技术协作、协同能力。

2、以社会需求和社会实践为动力。高中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和初中、小学学生不一样,后者在于夯实基础,前者更侧重于运用。所以,在课程设计中,应着眼于动手、立足于操作、根植于运用、放眼于更新。通过电脑的普及和运用、通过网络和生活的密切联系等相关知识,使学生认识到这门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实践的各个领域,可以说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3、以学科体系特点为依据。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过程中,必须遵循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一方面,应该将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学科,依据其学科体系背景等,合理的选择教学内容;另一方面,需要遵循信息技术的特殊性,增加技能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三、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方法

1、创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教师需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内容,创设探究性的情境,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设疑发问,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如在学习Excel这个内容时,可以问问学生有没有参与过测试成绩的统计与分析,有的话回顾一下:手工操作繁琐不繁琐;在分析和计算的时候容易出现什么错误。然后问:现在有了计算机能不能用它进行成绩汇总、计算平均值呢?接下来,再让学生阅读Excel相关内容,带领学生用Excel分析一个实际的成绩表,学生就会发现用Excel既快速又准确,能很快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兴趣油然而增。

2、增加实践教学。信息技术一旦离开了实践,就会变成理论知识的“空壳”,也背离了教学目标和学科体系的应用功能,所以,应贯彻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原则。例如在学习字体的设置时,先和学生一同研讨相关知识点,即:字体设置的方式、方法。然后,让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相应的操作。当学生在学习“如何改变字形”时,由于学生有了前面的操作技巧,就可以大胆地让学生自主实践,逐步把握字符的加粗、倾斜、下划线等方法。

3、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根据微机室的条件和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让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探究信息技术问题。在分组时,充分考虑学生信息技术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的差异性、性格品质的和谐性。同时,还应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班级中展示探究的成果,教师给予中肯的评价,鼓励、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主动性。

4、切合高中生实际,合理设计课余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包括学生计算机上机操作能力、软件工具运用能力等,同时也需要对学生家庭文化氛围、学生个体差异等情况进行了解。在作业设计时,既不能使作业量过大,还必须保证作业具有足够的新意,让学生通过作业能够巩固学习的信息技术知识,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此外,还应考虑学科的渗透性和关联性,使信息技术既能解决本学科的学习问题,还能够帮助解决其它学科的学习问题,提高高中阶段的整体学习效率。通过作业的科学设计和合理训练,实现信息技术的知识、技能的巩固、内化、迁移和拓展。

四、结语

第9篇:高技术论文范文

1.有助于加深记忆

记忆率在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同一学习材料,单用听觉,180分钟后能记忆存储降为70%,3天后降至10%;单用视觉,180分钟后记忆存储降为72%,3天后降至约20%;如果视觉和听觉共用,180分钟后,记忆保存剩余85%,3天后依然保存65%。由此项研究发现可以得知,视觉和听觉并用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这正是表明了多媒体技术对定向运动教学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多媒体技术是视频、音频、图形和文本与计算机平台的有机结合,网上资源能借助视觉和听觉两者的结合,将定向运动的专业知识,实用技能形象化、具体化,克服传统教学理论讲述抽象,乏味的特点,向学生传递动态的、有趣的教学信息,有效地调动学生多感官对定向运动的学习活动参与,通过图文并茂的展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定向运动进一步的认知,把定向运动的内容与实景、实物联系起来,以帮助学生学习并掌握在定向运动中的实用技巧。

2.令理论课变得丰富生动

在定向的理论教学中,“先生写,学生记”的填鸭式教学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甚至产生厌烦心理,即使使用静态教学模型也较难让学生理解人体运动的复杂动态过程,而多媒体计算机可以将图像、文字、声音等各种信息在理想教学环境下直观、形象的展示给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则可以在课件中插入与定向运动相关的图片、文字,让学生可以更直观的了解相关知识,而不是仅仅去听老师单调的讲解。还可以在课余时间为学生播放相关影片以及比赛片段,培养学生对定向运动的浓厚兴趣。多媒体教学让学生会更加主动的应对学习,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即能真正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基于不断发展的网络技术之上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作为理想的认知工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所以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完善,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必然不断深入,并对教学实践产生深远影响。

3.使学生更直观了解和掌握定向基本技术和技能

在定向教学中,掌握技术动作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过程。定向技术教学是使用文字,图像,动画,影像和声音的多媒体技术将定向图中的符号、色彩与实际的景象进行对照,使其以直观、逼真、形象、具体的形势表现出来,使学生清晰易懂。同时加深对地图和定向运动的感悟,进而提高定向运动教学质量,掌握运动技能;需要大量的除本体感觉以外的感觉信息,特别是视觉效果,这是难以实现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但是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给学生带来强而有力的帮助。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将一流的动作成功案例给学生们学习领会;可以从不同角度上将高难度动作进行分解与展示;对于某些关键的技能,例如路线学习与简化地图、选择攻击点与寻找检查点、利用指北针判定直线方向等,这些技术细节是稍纵即逝的,动作连贯,速度快,技术复杂,只能连续完成,这样就无法让学生清晰理解与看清每个动作的细节。所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进行完整演示、分解慢放、重新回放等教学手段,向学生提供大量直观的、规范化的技术示范,有助于学生建立完整、正确的动作概念,更好地掌握技术,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训练成绩。

4.便于大面积授课

定向教学的传统模式是教师和学生面对面的现场讲授,一个教师同时只能给一个20到40人的小班级授课。如果教师要给大量的学生授课,那么只能花大量的时间分批次给多个班级授课。定向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一个教师要负责多个班级、多种内容的教学是十分困难的,如果把大量的学生集中在一个大教室或者礼堂,进行广泛教学,并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具有大规模授课、形象实施教学等优点,既保证了教学质量广泛教学又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教师只要提前制作好课件,编制相关的视频程序,学生就可以通过电视等多媒体学习定向的相关课程。目前,网络上出现的网络远程教学正是利用了多媒体可以远程形象教学以及大范围教学的特点,从而发展起来的。

二、定向多媒体资源的收集与整理、使用及效果

1.定向多媒体资源的收集与整理

通过查询并购置与定向教学相关配套的期刊,及时通过网络收集资料并更新可用电子资源,以及加强与外校同行间的互动沟通,信息共享,利用国内,及省级的教学还有比赛资料,定向有关技术和实例分析,定向运动权威机构的主办的各类培训定向趣味游戏等进行课堂教学。

2.定向多媒体资源的应用

(1)视频播放

通过借助和利用一些多媒体仪器的演义来介绍定向越野,这样能够让学生有对定向越野这一项目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这种方式具有声像的功能,更能将定向越野这一项目传达得绘声绘色,增强学生了解并学习定向越野这一项目的兴趣,同时其有助于实地训练。

(2)课件设计

在定向越野这一项目上设计一些比较有针对性的练习,如果把这一效果加在多媒体上,那就显得更加直观和清晰。这样的练习学生普遍都易于接受。如果能够在定向越野练习设计上加入更多的娱乐元素,这样更能在娱乐中巩固已学到的一些有关于定向越野的知识。例如通过演绎一些三维画面的抛物体和慢动作演示就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透彻地理解动作,这有助于其日后做到动作到位。

(3)分层演示

通过对一些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演示,这些主要针对的是视频和音频技术。这样能够让学生从这些层次中领会知识,掌握知识,并且有针对性地从不同方面领会知识,这些也适合学生自学。

3.定向多媒体资源的应用效果

(1)符合学生学习习惯

学生对定向越野运动的了解,最好的方法是通过多媒体资源———观看影视演播和动画模拟这个途径去获取这方面的知识。因为影视演播和动态模拟可以不断被重复播放与观看,有利于学生进行战术上的对比、交流和学习,有利于学生对战术的吸收和理解,从而更好地将战术展示在比赛中,这无疑可大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不受户外教学天气因素影响

定向越野是户外运动,在技术教学中,肯定会受到场地、天气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因此,更应该增加室内教学课程,引入多媒体资源来确保教学的完整,避免因场地或天气的因素影响教学进度。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克服室外教学带来的不利影响,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对定向运动的学习,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结论与建议

1.事实证明,在定向教学过程中加入多媒体技术,会使理论课生动、立体、直观,学生获取信息渠道增多,自主个性化学习增强,从而取得较佳的教学效果。

2.对体育教师的定向多媒体资源的收集整理、课件制作、课程设计及应用等多方面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