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考(10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考(10篇)

第一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兴趣的作用

摘要:从春秋时代孔子的《雍也》就提出了兴趣,经卢梭、赫尔巴特和杜威对兴趣研究的发展之后,才使得兴趣的作用被广泛认识。文章以兴趣为起点探讨兴趣对当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关键词:兴趣;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人才是发展的重要资源。人才的教育离不开兴趣培养。兴趣有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良好的兴趣对于学习思想政治教育有积极的作用。旨在分析兴趣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以兴趣为手段来开拓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

一、兴趣

(一)兴趣的起源

春秋时期孔仲尼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但兴趣作为学科来研究只有200多年的历史。卢梭、赫尔巴特和杜威对兴趣的研究发展做出了贡献。卢梭以自然主义教育哲学为基础,强调培养兴趣要顺应人的身心发展。曹孚评价说“赫尔巴特的多方面兴趣的理论旨在把兴趣看作教学的最重要的条件和手段。”[1]赫尔巴特认为知识的获取要对广泛的事物产生多方面的兴趣。20世纪后,杜威认为“教育活动的实现必须依靠兴趣作为桥梁”[2]他主张兴趣代表的是学生的心理和能量,将教育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学生的真正发展。

(二)兴趣的含义及分类

郭沫若说兴趣要看两千年前的孔子,两千年后的陶行知。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陶行知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部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3]什么是兴趣?兴趣的基础是需求,有需求才会去主动学习。从心理学来讲“兴趣是个体对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具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4]一般说来,兴趣是在认识中的倾向性行为,按指向目标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按持续时间分为稳定兴趣和短暂兴趣;按实际效果分为有效兴趣和无效兴趣。无效兴趣是不积极的行为、消极的兴趣。

二、兴趣的重要性

学习是发现、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兴趣是敲门砖。合适的敲门砖可以使学生愿意学习。真正的兴趣是在刚刚了解一点、会做一点的时候产生的,在越来越会做的时候得到加强巩固。在学习过程中,兴趣会让每个学生取得成功的喜悦感和认可感。

三、兴趣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有直接联系,兴趣与思想政治教育是相互影响的。首先,兴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兴趣是打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维的老师。其次,兴趣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动机。大学生阶段是建立思想的关键时刻,在兴趣的驱动下能建立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动机。再次,思想政治教育的动机调控兴趣。大学是校园向社会的过渡阶段,在思想的内驱力下建立起来的学习动机会迫使学生对不感兴趣的事物保持注意力,有意识的培养兴趣。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对兴趣具有能动性。思想政治的水平决定了兴趣的选择范围和优劣。因此,教育从娃娃抓起,兴趣从娃娃培养。兴趣与思想政治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在兴趣中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中加强兴趣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加强我国人才培养。

四、兴趣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作用的途径

对学习有兴趣后往往会用心学习,取得成就感和喜悦感后会产生新的学习需要,然后采取更积极的学习态度。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这类深入浅出的心理性活动,尤其需要借助兴趣的力量。具体途径如下:

(一)提出疑问引发兴趣来启发思想政治教育

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提出问题以激发学生的疑惑。比如,在讲授红军三过草地,可抛出问题:在地图上嘉陵江到会宁直线距离不到1000华里,可红四方面军为何用了一年半时间行程超过1万华里?通过提出疑问激发学生寻找答案,在此过程中容易产生兴趣。在兴趣的作用下引发学生进一步了解党在长征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如何开展的。

(二)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

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必修课。教学氛围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隐形因素,影响大学生的学习意愿和效率。教育者本身对思想政治感兴趣,在言传身教中潜移默化树立榜样,大学生在无意识的模仿中建立起积极的思想。反之,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兴趣,表里不一,大学生往往产生逆反心理,阻碍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

(三)创设情境利用兴趣促进思想政治教育

传统授课难以长久的抓住大学生的注意力。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前提和基础,采用情境体验能够在兴趣的基础上增强求知效果。例如,组织大学生深入爱国教育基地学习革命历史,利用情境教学增加大学生的求知欲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再运用兴趣以点带面,巩固促进思想政治教育。

(四)因材施教促进思想政治教育

孔子教人,各因其材。教育者若想让学生各尽其才,必须了解学生,既要对良好兴趣予以肯定,也要考虑他们的能力水平。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正确把握大群体和小群体的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点做到因材施教。

(五)兴趣的形象教育法

形象教育法是采用文学艺术、思想启发、情景教育等手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活动中的教育方法。[5]形象教学中的网络为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大学生普遍对网络有不可抗拒的兴趣,网络避免了面对面谈话的尴尬,保护了大学生敏感的心理,使得被教育者更易接受思想疏导。并且网络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被教育者的主动选择会减少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

五、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教育者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的参与思想政治学习,在兴趣的基础上提高思想政治的水平,这样有利于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具有正确价值观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并存的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曹孚.外国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179.

[2][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翻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39.

[3]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1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228.

[4]朱仁宝.德育心理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98.

[5]郭聪惠.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302.

作者:陈蓓 单位: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贵州财经大学

第二篇:传统礼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

【摘要】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之称,传统礼文化内涵丰富,影响深远。将中国传统礼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对大学生的行为有着有效地规范作用,对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对迎合当代大学生新特点,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丰富和充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礼文化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意义

一、中国礼文化概述

在中国,礼不单单指礼俗,它伴随社会的发展,不断地融入社会制度、伦理道德、哲学思想、法制、宗教等内容之中。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在中华民族共同价值观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一种范式、伦理道德、社会秩序和社会价值的体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的目标之一乃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水平,中国传统礼仪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高层次人才,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中国传统礼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1.迎合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特点、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需要。现在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特立独行,长辈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导致他们往往表现出自私一面,与他人交往中不懂得宽容与谅解,不懂得分,不会体谅父母的辛劳,自立能力弱,遇事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在公众场合约束自身行为,奉献意识弱,坐公交抢座、占座,不懂得给需要人让座,餐厅就餐大声喧哗,见到师长不爱打招呼,上课玩手机、睡觉,考试作弊等现象屡见不鲜,基本文明意识普遍缺乏。面对当今大学生的这种特点,传统礼文化教育必不可少。将传统礼文化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是迎合当今大学生特点,规范其行为,提升其基本修养的必要环节。2.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表现为两方面,一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二是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其根本任务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主要表现在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坚定正确的发展方向;激励人们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指导人们调节社会关系,实现心理和谐四个方面,而这四个方面的实现离不开礼文化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主要表现再推动经济发展、建设民主政治、发展先进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四个方面,礼文化内容丰富,他教人们做人之道、做事之道、与人相处之道……只要人人领会这些优秀礼文化的内涵、做到礼文化的要旨,经济自然会发展、文化自然会进步、民主政治自然会推进,社会全面发展也自然会实现。3.当代中国发展的需要。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物质和经济利益,导致市场上一些不诚信现象的出现。而且,科学技术转化为产业能量促进经济发展的巨大力量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很多高校把重点放在见效快、成果明显的理工学科,注重培养专业技能过硬的人才而忽略大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导致大学生思想素质的普遍下降,人们在物质获得满足的同时,精神层面的满足感却呈现出下降之势。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引领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文化素养必须提高,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则必须要把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与传统文化学习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

三、中国传统礼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丰富和充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有重要意义。近几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各高校从大学生现实需要和特点出发,来丰富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虽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很大发展,其效果仍然不太理想,大学生普遍对思政课程的积极性不足。而中国传统礼文化内容丰富,不仅包括中国传统礼仪方面的内容,还包括通过传统伦理道德以及《礼记》、儒家礼教思想等内容。将礼文化的内容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当中,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传统礼文化的教育,将礼文化丰富多彩的内容贯穿于大学生课堂当中,结合大学生平常的生活情境引入与之相关的礼文化,既能够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又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2.有利于改革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普遍理论性较强,大都采取课堂讲授的形式式,教学形式较为单一,不足以充分引起教育对象的兴趣,使教学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将中国传统礼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并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将课堂中学到的运用到日常生活,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教学效果;而且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也可以将传统课堂搬到现实生活中,创设生活情境,将传统礼文化通过真实情境让学生实践出来并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与改进。通过中国传统礼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连接,还激活和调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其他要素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之中,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3.有利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礼文化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它独具中国风格与中国特色,是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发展而积淀的精神财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将中国传统礼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让越来越多的人接触礼文化、学习礼文化甚至研究礼文化,对礼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重大作用,有利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四、结语

将中国传统礼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结合当今社会现实与当代大学生特点,丰富其教学内容和创新教育方法的重要措施,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礼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大学生课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启.礼学思想体系探源[M].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52-60.

作者:刘立伟 刘立华 刘玲玉 单位:华北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第三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中国梦教育的融入

【摘要】将中国梦教育融入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称得上是对这一教育工作的进一步丰富与创新,而同时这也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在当下的现实需要。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的中国梦教育,其核心是引导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思想的正确解读、科学中国梦构筑、中国梦的追逐,这样就能够保证我国每一名大学生都成长为推动我国发展的栋梁之材。

【关键词】中国梦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一、前言

作为中国人梦想的凝聚、升华而成的共同愿望与宏伟愿景,中国梦中本身便包含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等时代内涵,而想要真正实现中国梦,就需要我国一代又一代不断地拼搏,大学生自然也是其中较为重要的力量,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中国梦的逐步实现,正是本文就中国梦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进行研究的原因所在。

二、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现实价值

为了能够较好的进行中国梦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的研究,我们首先需要对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现实价值进行了解。从本质上看中国梦属于我国“国家梦、民族梦、人民梦”的集合体,这就使得中国梦本身蕴含着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相辅相成的价值观念,这一观念对于我国当下的大学生来说不仅远大,更具备着极强的学习价值。如果能够实现中国梦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较好融入,大学生在接受中国梦教育时便相当于同时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教育,这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将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而这种动力也将最终反哺中国梦,在这种良性循环之下我国中国梦的实现时间将大大缩短。就笔者在中国梦学习的体会来看,中国梦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本质上属于新形势下凝聚大学生精神动力、大学生选择正确成长道路的需要,由此我们就能够看出这一融入本身具备的较强现实价值[1]。

三、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引导大学生读懂中国梦

中国梦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中,我们首先需要实现引导大学生读懂中国梦,为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需要深化自身的爱国主义教育,而在这一爱国主义教育可以通过爱国情、中国的梦想等两个主题实现。具体来说,在结合爱国情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我国历史的检视,这样就能够结合我国历史中广泛存在的爱国事迹使学生了解到新中国从无到有的艰辛,这样就能够保证学生在检视历史的同时立足现实,并最终展望未来,这样每一名大学生就都能过在自身心中凝聚光荣的历史使命,最终为我国中国梦的实现注入一股青春的能量;而在中国的梦想主题教育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中国梦所蕴含的广大世界胸怀,这样就能够通过培养大学生世界性眼光与全球意识,保证大学生在心中树立起推动中华文明比肩世界最优秀文明的志向,这样就能够在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同时,推动我国中国梦的早日实现[2]。

(二)引导大学生构筑中国梦

在中国梦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中国梦的构筑,这样就能够在保证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的同时,使其的理想能够与中国梦的实现相契合,这样就能够实现大学生与我国的共同发展。在这一引导大学生构筑中国梦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个人理想与国家理想的统一、精神理想与物质追求的统一、体悟过程与追求目标的统一等观点展开这一部分教育,这里我们可以结合二十世纪中后期美国的美国梦思想进行讲解,使每一名大学生都能够明晰自身中国梦的构筑对于国家的发展与自身进步所具备的积极意义,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我国每一名大学生都拥有独属于自己的中国梦[3]。

(三)引导大学生追逐中国梦

在完成了上述两方面的教学后,在中国梦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教师就需要进行这一教学的最终阶段,引导大学生进行中国梦的追逐。在这一阶段的中国梦教育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在这一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并较好的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意志品质,这样就能够保证大学生在校期间便具备实现自身中国梦的能力基础,这对于大学生自身的未来就业等发展与自身的中国梦实现都有着较为优秀的促进效用。值得主要的是,为了能够较好地实现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相关高校还应通过具体的制度约束保护大学生的创新成果,这样才能够较好的保证大学生的创新动力,并引导大学生逐步走向实现中国梦的道路[4]。

四、结论

在我国经济发展正式步入新常态的今天,想要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再次腾飞,我国就必须保证每一名中国人都能够具备专属于自己的中国梦,而作为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学生则必须起到自身的带头作用,这就使得中国梦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有着极强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骆郁廷,史姗姗.中国梦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课题[J].思想理论教育,2013(17):38~44.

[2]吴林龙,王立仁.论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道路[J].思想教育研究,2014(03):48~51.

[3]于游,张澍军.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J].思想教育研究,2016(03):124~127.

[4]徐柏才,崔龙燕."中国梦"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思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1):156~160.

作者:廖雨涵 单位: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第四篇:自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

摘要:自媒体时代下,我国各个领域由于受其影响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随着自媒体的产生及发展,我国教育领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自媒体带动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出现了更为新型的教育路径,体现了一定的时代性和现实意义,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创造了条件。自媒体时代下的大学生所接受的信息也与其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与自媒体相互贯通,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创新发展。本文旨在分析自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发展的相关研究,以便为我国制定符合时代要求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线。

关键词:自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路径

自媒体属于一种互联网术语,是指网络技术,特别是在Web2.0的发展环境下,由于博客、微博、共享协作平台以及社交网络的不断形成和兴起,使其每个人都拥有媒体、传媒的强大功能。自媒体的出现改变了我国的传统社会格局,同时作用于我国的教育领域,对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通过本文对自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的研究和分析,从而为更好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造条件。

1自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1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机遇:自媒体时代是社会得以发展的产物,是信息思想广泛传播的重要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自媒体自身所具有的媒体性质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广泛传播,进而及时表达个人思想,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大学生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可通过自媒体所赋予的能力表达自身的观点和看法,自媒体的出现可促使大学生思维能力的开拓,进而引起大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思想活动。另外,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也可利用自媒体的功能把握大学生最新的发展动态,与大学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协作关系,利用自媒体的多样化形式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正常进行。

1.2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挑战:自媒体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也有弊,自媒体应时展而形成,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思想政治工作造成困扰和问题。自媒体是一个开放性较强的互联网技术,其中自然也包含着那些负面的信息内容,引起大学生产生不良的心理反映,海量的信息资源也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困扰,学生自身条件限制而无法正确判断其准确程度,从而导致了一系列的失误。另外,自媒体上呈现的一些不良信息会极大阻碍大学生构建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容易引发一些过激的不良行为,继而产生较为严重的后果。自媒体所引起的问题会阻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提高,且处理难度较高,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严重问题。

2自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

2.1深入研究自媒体的相关内容,及时更新自身的传统观念:自媒体是新时代的主要标志之一,同时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为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发展,必须提高学生对自媒体的认知程度,着重研究自媒体的发展历程和具体情况,注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媒体技术的应用情况,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限制,从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和能力,正确使用自媒体的实际功能,达到预期的实践效果。

2.2积极进行内容创造,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程度:自媒体时代往往以内容取胜,内容是自媒体时代下信息传播的重要形式,高质量的内容是高水平自媒体平台的关键。为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得以正常运行,不是将自媒体的相关内容简单地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而是应当着重提高自媒体内容的有效建设,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利用自媒体的现实意义将知识内容与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以便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和有效性,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实施创造条件。

2.3积极做好资源的整合工作,构建良好的网络化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基于自媒体时代的飞速发展,应当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学习构建一个有效的自媒体环境,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化效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当合理配置我国校内和校外的资源,促进高校与其他机构彼此关系的良好建立,以促进大学生与各个阶层之间的信息交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以自媒体环境为基础形成一套完整、全面的教育系统,将自媒体充分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以便发挥其真正的实力和教育水平。

结语:

综上所述,自媒体时代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拥有更强大的优势和使用价值,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满足自媒体时代的基本要求,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以便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吕超杰.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5.

[2]岳宗德.论自媒体环境下主体间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向[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03:66-68.

[3]沈媛媛,杜伟泉.自媒体视阈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浅析[J].江苏高教,2015,02:123-125.

作者:张丹妮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第五篇:微信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摘要:本文就微信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展开讨论,认为当前使用微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遵循以下三个路径,一是强调向大学生推送内容的正确性;二是强调向大学生推送内容的真实性;三是强调向大学生推送内容的主流性。旨在通过有益的探索和讨论,为推动微信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提高作出有益的贡献。

关键词:微信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1微信时代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1微信时代

微信问世以来,由于其强大的传播功能和丰富的内容信息,以及微信本身所具有的强大的用户整合能力,都逐渐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微信软件占据人们的时间,影响人们的行为习惯。在微信的发展历史当中,基于腾讯多重业务的强大资源和背景能力,尤其是依托于腾讯QQ时代所积累下的庞大的用户基数,微信在开始开展移动端服务方面有很大的建树。在微信时代,研究微信的大学生用户的使用习惯,推送有针对性的内容,助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疑将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

1.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所指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在新时期针对新时代的大学生心理状态波动大、社会现实情况复杂的种种情况,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工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使学生在求学时代就树立起为人民和为祖国奉献的志向,同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内心的矛盾和困惑,有利于学生在复杂的社会问题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

2使用微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遵循的几个路径

2.1强调向大学生推送内容的正确性

正确性是微信传递信息能够及时有效传播的前提。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之下,使用微信对学生开展相关工作,应该着眼于全局、着眼于长远,从更高的视野上来看待微信作为工具的使用价值和实用意义。具体而言,推送内容的正确性包含着政治正确和知识正确两个方面。所谓政治正确,指的是校方在进行微信相关内容推送的时候,一定要以国家和党的主流意识保持一致,要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出发来看待和解决问题,旨在帮助学生正确的看待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是指资料的科学性,要重视传播内容的科学性和真实性,让学生从心理上对于学校微信主题所传播的内容有信赖的感觉。

2.2强调向大学生推送内容的真实性

真实性是微信在向大学生推送相关内容的时候所该秉持的原则。这里的真实性一方面是指信息的真实性。因为出于娱乐目的的猎奇心理是一时的,而长久看来,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获得准确翔实的消息。如果学校的微信账号不能够向他们向大学生推送这类准确详实的消息就违背了他们订阅账号的初衷。归根到底,学校的微信账号主体,着眼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应该让学生从心理上有一种对账号的信赖的感觉,相信所传播和传递的内容,只有在学生心底树立起来这个正面的形象,才能够为以后向学生推送相关内容作出有力有效的准备。强调推送内容的真实性,还要求学校在向学生推送与党史党建相关信息的时候坚持真实性。就现在的社会现实情况而言,很多社会上的微信账号主体为了博取更多的关注,往往倾向于解构和戏说历史,向受众传播那些没有经过验证的虚假信息,在社会上产生了非常负面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大学校园为主体的微信公众账号,应该向学生传播更多具有正能量的信息,依托学校庞大的学术资源向学生提供更先进更有力度,更真实的本市党建相关信息,保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3强调向大学生推送内容的主流性

主流性就是指在有关于政治事件原则性事件的观点上应该符合主流观点。在例如国家主权归属等方面应该与一般意义上的主流意识形态相一致,在国家领土主权归属等方面,大学微信账号主体应该自觉与国家站在一起,保证其观点的正确性和主流性,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保证政治正确,做到有效引导学生,更重要的是,这也是作为一个自媒体平台在运营当中应该有的职业操守。尽管当前的网络传播媒体和自媒体平台极大的发展,很多个人类型的微信也有了自己表达的空间,但是,我们所做的一切传播都应该在法律允许和道德允许的范围之内,不应该在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观点之外为了博取眼球、另辟蹊径,传播那些虚假、负面的信息。

3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微信已经成为了社会上传播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微信时代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充分利用微信传播方便快捷迅速的特性,并且着力规避那些在微信传播过程当中可能为学生的思想精神状态产生负面影响的方式和手段。

参考文献:

【l]郭雪花.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德育新模式研究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4,(8):12一13.

【2]董琴.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及其启示田.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5,(5):14一15.

[3]王悦.试论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叶邓小平理论研究,2014,(3):45一46-

作者:朱晓明

第六篇: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析

摘要:各个高校都很重视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与文化教育。同时,积极建设校园精神文明、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也是营造良好教育环境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对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高校优秀人才的培养有重要作用。此外,目前社会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劳”的全能型人才。全能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健全学生人格、重视团队合作、培养吃苦耐劳的体育文化,校园体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简单分析了校园体育文化内容,明确校园体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阐述了两者之间的互动策略。

关键词: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

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关键构成部分,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可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升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体育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包含、相互渗透。校园体育文化中包含了爱国主义、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思想政治教育有关内容;而思想政治教育中又包含了校园体育文化的指导理论。因此,校园体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相互促进、相互提高,把思想政治教育有关内容与校园体育文化结合起来,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形式。

1校园体育文化及其功能

1.1校园体育文化

校园体育文化是将学生作为主体,充分利用体育文化活动的形式,以校园为空间范围,具有校园精神特点的群体文化,即校园体育文化。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中的一部分,在特定文化、体育、教育、经济及政治条件基础之上,教师与学生一起努力创造的体育物质及精神文化之和,互动性、活泼性更强。体育文化能够丰富学习内容,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潜能,扩大学生发展空间。同时,也可以促进人们幸福指数的提升,对学生走出校园后的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校园体育文化的内容包括多个方面,可以分为三大类,即体育物质文化类、体育制度文化类与体育精神文化类,其中体育精神文化就是校园体育文化的核心,体育物质文化是校园体育文化的基础。

1.2校园体育文化功能分析

校园体育文化功能主要包括促进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娱乐、教育、沟通、社会和传播功能等。

1.2.1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校园体育活动可以让学生保持身体健康,也能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态度乐观向上,可以运用合理的方式调整负面情绪,端正心态,应对生活学习中的困难。

1.2.2娱乐与教育功能高校学生面临着较大压力,如学业、工作、家庭等。人们可以通过体育活动舒缓疲劳,放松心情,释放压力,调整生活节奏。因此,体育活动可以升华精神,熏陶情操,让人始终处于精力充沛的状态。校园体育文化中的教育功能是隐性的、潜在的。与文化教育效果不同,体育教育效果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长期过程,能够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

1.2.3传播与沟通功能体育文化乃是一种世界性文化,能够促进世界交流。校园体育文化也能够促进高校之间沟通,提升学校形象,丰富高校体育生活。此外,校园体育文化也传递着一种运动思维,鼓舞学生参与其中,有助于构建健康生活方式,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宣传了学校。

2校园体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

校园的体育文化与体制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息息相关。在任何体育活动中都可以反映出高校的文化、精神及物质资产。大学生必须具有优良的品质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高等院校必须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及纠正三观,培养学生民族与爱国精神、集体意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符合时代潮流,拥有进步的政治觉悟,促进高校学生全面发展。经过对校园体育文化的仔细剖析可以发现,校园体育文化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而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依托于体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体育文化可以相互促进,实现双赢,获得有利于双方的效果。校园体育文化相关事业的开展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质的具体表现,可以丰富思想政治文化。在校园体育文化中也可以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内涵。思想政治教育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是隐性的,如学生的某个行为举止等,看似具有较明显的随意性,但这也是受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结果。

3校园体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互动策略

3.1健全校园体育制度,规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在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体育制度文化以制度条例的形式固定下来,具有规范性、概括性、科学性以及继承性等特征。体育文化制度的形成、建构以及遵守的过程可以理解为体育文化的沉淀过程,反映着教育的实际质量、体育运动的水准等。体育文化制度实际上也是一种制度文化,对大学生的行为举止、思想等具有导向、规范以及约束作用,能够引导大学生在一定的规范制度下完成体育活动或竞争较量等,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及表现,可以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3.2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应该融合社会文化原则与属性,在教育中应融“育人”“育心”的理念,这就不能离开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就内容而言,在体育文化建设中应该重点突出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内容,重视政治教育基本属性在体育文化中的体现。就层次而言,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重视学生的政治思想方向,尊重学生主体价值与精神,充分运用马列主义教育人、升华学生思想,增强学生的觉悟。就目的而言,校园体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均具有很强的目的性,但校园体育文化是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向明确的,并可以外化为行动。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变化可以更新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内容,让体育文化建设符合社会发展潮流,增加学生的交流沟通。

3.3建设校园体育精神文化,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

精神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影响着学生政治思想和学校体育文化的建设。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可以丰富体育精神,促使学生提升体育修养与政治文化修养,帮助学生实现人生价值。学生认可、延续、发展体育精神文化,可以感悟到精神文化的发展历程,沟通他们的心灵。通过国际性体育赛事、体育沙龙,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自己的政治思想、爱国思想。因此,学校可以运用具有精神文化性质的体育赛事规范高校学生的行为,端正他们的思想,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4结语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文章明确了校园体育文化及其功能,阐述了体育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两者相互促进的措施,以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晓东.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3.

[2]陈华卫.校园体育文化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8):63-65.

[3]黄广谋.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J].教育与职业,2009(3):168-169.

作者:符牛 单位: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第七篇: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考

摘要:信息互联网科学技术的飞快发展,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渠道,同时也使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挑战。正确认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机遇及面临的挑战,客观分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应对措施是利用网络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

关键词: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我们的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人类进入了全民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在网络冲浪的过程中,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在无形之中受到互联网上的种种信息的影响,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改变。在大学期间,是一个人生命过程中的最精彩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影响深远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开始形成且相对开始固定,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促进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任务,因此在互联网时代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特征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涵

进入新时代之后,互联网技术取得了迅猛的发展,无论是PC端还是移动端都有非常多的成果,成功连接了线上和线下模式,成为人们在生活上、工作上必不可少的工具。互联网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无疑是深刻的,成为大学生日常交往、学习知识、情感发展的重要平台,因此在这个背景下研究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很有必要。研究互联网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抓住两个要素,一个是互联网时代背景,另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抓住了这两个要素才能将现状看得更透彻,才能把存在的问题找出来,最终解决问题,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互联网时代就是我们现在深处的大时代,是一个通过网络把各方面信息连接起来的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使得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社会进步充满活力,创新思路充满想象力,这个时代深深烙印上了“互联网”的印记,无论是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深深地影响了整个人类世界。传统意义上,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社会或社会群体用某些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让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依据传播学原理和思想宣传的理论,通过新载体————计算机去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它的方式是建立在互联网的多媒体知识和现代传播技术手段的基础上,通过制造、传播和掌管网络信息,使网友(受众)在全面客观地接触信息的基础上,去辨别和吸收正确的信息,从而完成思想教育的目标。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互联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实践舞台,具有以下的特征:第一,虚拟性。互联网的虚拟性就其物质层面来说,是指互联网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以知识、声音、图像、信息、文字作为自己的存在方式。从更深层次来说就是它物质层面的“无形”带来时空虚拟、社会虚拟以及人类社会的虚拟性,形成了一个虚拟世界。第二,信息的丰富性。相比报刊、广播、电视这些传统媒体,互联网被称之为“第四媒体”。报纸受限于字数的限制,广播和电视受限于时间段的限制,使之它们无法与互联网相比,互联网以其信息传播速度之快、信息传播内容之广而冠绝所有媒体。总之,只要进入互联网世界,就能在信息的海洋里遨游。第三,交互性。简单的说,交互性即用户每做出一个选择,将会得到一个相应的回答。在互联网上进行信息传播,可以利用交互性的特点,用户按照自己的要求来筛选信息,根据喜好来获取信息,这样就极大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且信息的提供方也能得到很好地反馈,这是一种良性的互动。因此,当前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善于结合互联网时代的特点,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机遇

自从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发明之后,对于计算机的浓厚的兴趣驱使着人类不断探索,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互联网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从21世纪的初期开始,人类便进入了一个崭新且富有活力的时代—-信息化时代,又因为在这个时代里面,互联网是一个象征性的代表,所以这个时代也被人们叫做“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传播媒体,在全球迅速发展,成为了继报刊、广播、电视这些传统媒体之后的第四媒体。互联网像一阵飓风席卷而来,迅速融入了当今社会,对于人类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已经习惯了在互联网上获取信息和休闲娱乐的生活方式,因此它对于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手段,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把互联网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将会取得“1+1>2”的效果,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离不开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氛围和谐的互联网环境,而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要和互联网紧密结合,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也要一个成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结合互联网技术是大势所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如下特点:第一、改变了以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形式。过去的思想政治教育给人一种守旧、严肃的感觉,以报纸和教师自身经历作为教学时的典范,跟不上信息发展的变化,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而现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则完全不同了,不仅有视频、PPT、动画等形式,还有微博、微信等平台,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形象生动,更具说服力。第二,搭建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天地。如今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互联网这片广阔无垠的世界里成功开辟了属于自己的领地,在这里汇集了许多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书籍资料,吸引了许多学生在此驻足,传播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使当代大学生能够培养端正的三观,提升自己的学识。第三,提高了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热情,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认可度。以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参与程度低,学生认可度不高的问题,现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完全改变了这一情况,利用网络打破了时空限制,让学生随时随地能学,教师学者随时随地能教,同时能调动大学生建立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热情,使大大小小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极大提高了学生的热情、参与度,得到了一致好评。

(二)网络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首先,互联网促进了大学生思想观念的更新。互联网的开放、自由、个性、便捷的特点与当代大学生固有的内在特点和需求不谋而合,从而获得了大学生的认可和接受。使平等、独立、民主、创新、开放精神深入大学生的心里,效率观念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其次,互联网悄然改变了传统的学习和生活的模式。过去大学生的生活不外都是课堂,宿舍,图书馆三点一线,学生想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查询一些资料,只能去图书馆查阅书籍,再也没有别的方法了,而图书馆毕竟也是资源有限,图书馆的开馆时间也有局限性,所以不能满足大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现在好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对于知识的追求和渴望再也不用受限于时间、地点的限制,可以随时上网去查阅资料,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了解国际国内的最新资讯,关注热点话题。最后,互联网的发展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了效率并且增添了趣味性。因为互联网具有的虚拟性和交互性,大学生在互联网的虚拟世界里比较容易坦露心声,所以这就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很好地利用互联网的平台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就极大地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又因为互联网的信息丰富性的特点,思想政治工作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再局限于开班会,上政治课,给同学们念文件的形式,现在能利用互联网进行声色俱全、图文并茂的思想政治教育,其形式有制作相关的视频、PPT,进行微格教学,微博传播正能量等等,极大地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

三、当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使用互联网时享受了其方便快捷和信息量充足带来的好处时,也随之出现了不容忽视的问题,对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也提出了严峻挑战。

(一)多元文化思潮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

众所周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与我们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上存在根本性的差异,而这些国家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怎样颠覆我们的国家,积极推行“和平演变”政策,正是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在外网他们积极编写抹黑中国的新闻,诋毁中国的形象;在中国的互联网社会里,他们花了很多钱雇请了大量的“水军”在互联网上散步谣言,歪曲事实、抨击党和国家的政策,企图达到动摇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邪恶目的。而当代大学生思想正处于培养和完善阶段,意志不够坚定,很容易被这些不良的信息影响,西方多元文化思潮对于我国大学生的影响不容忽略。

(二)网络伦理问题成为不容忽视的环节

所谓网络伦理,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舆论、信仰和传统来评价人们的网络行为、行为之间的关系,关系到人与人之间的网络空间的行为准则。网络伦理不是历史遗留问题,而是当今网络社会的产物,与信息网络是对应的,身处这个网络就必然面临着伦理要求和做出选择,于是乎,网络伦理问题就出现了。互联网社会不是“真空”的社会,也要遵守相应的法律和法规,可是现实是很多网友却对法律法规置若罔闻,摆脱了现实社会中伦理道德的束缚,在网络上肆意妄为,忘记了社会责任和基本的道德素质,出现了类似网络黑客,论坛上发表反动言论,个别网友脏话连篇素质低下的问题,此外还有更为严重的网上战争和网络犯罪问题。所有的这些问题都是互联网时代下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也都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以一个新的状态来迎接挑战,克服困难。

四、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互联网时代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面对互联网时代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挺身而出,减少不良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让网络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一)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关键是如何做到吸引广大学生的眼球,提高“点击率”和“关注度”。可以发挥互联网“多媒体”的优势,充分利用电视,图片,网络直播,动画等形式,使思想政治教育从枯燥乏味到妙趣横生,从静态的一成不变到动态的千变万化,使思想政治教育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充满活力与魅力。因此,必须注重网络教育创新,要注重构建大学网络文化精神,增强网络教育的凝聚力。即把加强网络精神文化建设与寻求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结合起来,努力形成全体大学生共同特有的归属意识、责任意识和集体意识,将他们紧密联结在一起,以增强大学网络教育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二)大力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建设

网络上的信息纷繁复杂,网络上的人物也是乌龙混杂,所以产生的网络文化就是多种多样的,有积极向上的当然也有庸俗不堪的,网上的一些“暴力文化”“低俗文化”对大部分辨别能力偏弱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诱惑,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质建设已经成为了大学生基础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了。首先可以通过授课的方式使学生正确看待互联网的利弊,教育大学生上网也要遵守法律法规,同时也要遵守道德。其次,要加强互联网的监管,有关部门要密切关注网络舆论风向,及时查封不良信息,处罚传播不良信息的不法分子。最后,探索建立符合时代特色的互联网道德体系。对于网络道德不能再用以前的观点去看待了,因为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时代变化已经太大了,所以我们要探索建立一个符合时代特色的互联网道德体系,这个体系必须符合互联网的时代特性,也必须符合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要求,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曹瑞明,百里清风,裴宇星.《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新论》[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10:147.

[2]王虹,刘朋.近十年来网络思政研究述评[J].教学研究,2011(11).

[3]姜继红.网络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高等教育研究,2002(1).

作者:张峻华 单位:渤海大学政治与历史学院

第八篇: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影响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高速发展,高等教育的迅速普及,高校大学生在就业与择业方面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大学生的择业与就业的指导意义可谓重大,但当前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着很多很多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院校教育工作当中的重中之重,因而如何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着手,有针对性地找出两者的切合点,从而解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当中的问题,便是本课题的研究意义所在。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发展,高校不断扩大招生,在校大学生数量日益增加,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益严峻并凸显出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被放置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并日益成为当前高校大学生培养中的热议话题。不可否认的是,虽然目前我国高校都开展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但其中仍旧存在着很多问题。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我国高等院校教育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将其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互融合并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从而切实地增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性与针对性,并切实提高当下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对于高等院校来说,便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与鲜明主题,在大学期间,学生处于其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就容易陷入误区,导致其偏离人生的航向。因而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关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的一项重要的教育措施,将思想政治教育引入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当中,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形成正确的职业导向,从而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判断,既不盲目乐观,也不悲观懈怠。

(二)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观

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社会价值观受到各种外来文化的影响,就业环境也变得愈来愈复杂,因而,在这种多元化的思想的不断冲击之下,当下的大学生极其受到各种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的影响,在就业压力与竞争压力不断加剧的情况下,大学生极其容易失去方向,偏离导向,做出违背诚实守信原则、违背道德原则的事情,如谎报自己的成绩信息,隐瞒自己的学历信息,简历造假,甚至是随意违约,泄露公司机密,等等。这些违背职业道德与操守的事情,当下的大学生的就业市场当中时有发生,因而,要从源头上遏制这种行为,就必须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与职业素养,培养大学生的诚实守信的品质与爱岗敬业的精神,使其能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职业素养。

(三)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大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提升

当前的大学生大多数都是90后青年,其中70%—80%都来自于城市独生子女家庭,他们从小就得到了父母、祖父母的宠爱或者是溺爱,因而,他们在生活经验方面严重不足,但他们又处在一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高速发展的社会,社会竞争压力巨大,这就导致了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的他们在面对这些纷繁复杂的情况的时候,非常容易产生心理压力。对于高等院校来说,这就需要他们不断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并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当中,不断强化他们的心理层面的教育,加大挫折教育,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以及择业就业方面的各种问题,培养他们面对社会竞争的健康心态,从而使他们能够尽快地适应来自社会与职场方面的压力,提高他们的综合职业竞争力。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结合当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已经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当中的核心所在,其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当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两者的结合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其中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还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深。纵观当前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我们可以发现,高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并不到位,并缺乏足够的重视。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校没有充分认识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当前的高校对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基本体现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单纯地帮助学生写求职报告,写面试简历,帮助学生写推荐信,以及讲授面试技巧,等等,并未深入到思想方面。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结合并没有落实到位,大部分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仅仅是一项选修课,甚至仅仅是一节宣讲课,没有从根本上满足大学生对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的要求,更不要提从思想上进行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补充了。另外,高校本身对思想政治教育就不够重视,更不用说是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结合了,因而,高校需要首先认识到这两项教育的重要性,并发掘其中的价值,将两者进行有机的融合,从根本上将其落实到位。其次,缺乏规范的内容体系与科学的教育方法。通过对高校的学生的调查和访问,笔者发现,当前高校的大学生对于目前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不满意,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当前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具有针对性的内容,基本上还停留在相关的理论阐述方面,至于实践层面的操作,对于大学生来讲缺乏实质意义,也就是说,其并没有直击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的主要因素,还只是在周边徘徊。另外,其内容缺乏与思想政治理论的联系,从而在跟学生谈论价值观、职业观的时候,学生缺乏完整的知识体系的构建。另一方面是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从当前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来看,其缺乏有效性与针对性。仅仅是单一地将两者结合在一起,通过理论课程的形式进行教育,缺乏以学生为主体的个性化教学方式,也没有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相结合。最后,缺乏一个系统连续的指导方式。当前,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各个高校都开展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但是其教育形势不容乐观。该课程基本上都安排在大学四年级也就是大学生的毕业阶段,在这个阶段,高校大学生基本上都处于见习、实习期,甚至有些大学生已经与一些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因此,它缺乏一个系统、合理的指导方式,更缺乏一个专业化的教学过程。而大学生在大学四年经历了最重要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因而,高校应该从大学生一入学开始,就对其进行连续的教育,并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辅导,从而起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作用。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结合的路径

(一)从教育管理层面保障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

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因而高校必须从教育管理层面就做好整体性的工作,从制度层面规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课程的系统性。比如,将其设置为必修课,从大学一年级至四年级进行不同的内容设置,循序渐进地对大学生实施相关的教育,使其具有系统性,使大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并对自己的职业目标等有比较准确的认知。另外,大学时期是一个人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而高校应注重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念融入到职业生涯教育当中,从而使大学生能够对自己的职业价值观有正确的认知,并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素养。

(二)从课程内容设置层面实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

教育部规定,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进入课堂,因而,高校要将其引入课堂当中,在思想政治课程当中,对大学生渗透职业规划的相关理念,还可以根据学校的相关情况,编写校本教材,将其引入到课堂当中,并作为对学生期末考查的一部分,使学生能够将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与学校的就业指导实践联系起来,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并根据自身的特点做出符合自己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职业规划。

(三)从社会实践层面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归根结底还是一项实践性的教育,使学生将知识从理论层面迁移到实践层面,从认知层面内化为行为的一个过程。因而,如果要保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性,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就必须通过社会实践显示出来。因而,高校可以适时开展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性活动,让大学生在实践当中了解社会的发展,了解当前职业的需求,认识到相关职业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确保大学生能通过实践层面的学习,反作用于理论层面,帮助大学生更好的形成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并从根本上增强其综合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黄一岚,黄新敏.试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8-62.

[2]李晓云.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效能作用探析[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5,(12):46-49.

[3]邵霞琳.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4,(23):39.

[4]高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5,(5):83-84.

作者:陈小娜 单位:建东职业技术学院

第九篇:人文关怀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摘要:在高校教育中,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关怀是密不可分的,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的指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要从人文关怀着手,因此在未来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人文关怀的缺失,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学生个性塑造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统一,才能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赋予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人文关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所谓人文关怀就是指对人的生存现状关怀,因此我们可以说人文关怀的核心是人的尊严价值,通过对人的状态权益维护,推动人类思想解放的热潮,从而为社会的健康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道德修养建设一直是学校的重点教育工作,也是党和政府对高校的教育要求,因此在新时期,建立以人文关怀为价值体系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大学生身心素养的有效措施。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存在三点弊端,首先是忽略了学生在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是教学的主体,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这种思想政治教育忽略了学生的主观感受,因此学生对于这种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早就失去了兴趣,不但无法调动学生的主观意识,也禁锢了学生对于一些政治理念的想法,因此学生的进步意识与政治概念理解才会停滞不前,并且很容易受社会中的外界因素影响,缺乏主观意识上的判断[1]。其次是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思维创造。人文关怀注重学生的个体感受与主观价值,而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却往往与之背道而驰,别无二致的课程安排,千篇一律的教学内容与一成不变的教学应用却施加在行色各异的学生身上,因此这从很大程度上就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但不利于学生的性格培养,有时也会影响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这对于学生日后就业发展存在潜在的阻碍作用。最后是强行制约,缺乏关怀,当下的高校教学往往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却忽视了学生的个人素质,因此学生的情感往往无法满足诉求,同时院校为了方便学生管理,将一些规章制度过分强制化,这从很大程度上就激发了学生的逆反心理,并且由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缺少交流,因此教师对于学生思想把握不清,无法为学生提供确切的帮助。综上,我们不难发现,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当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缺乏人文关怀,影响到大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人文关怀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析

(一)构建学校党政共管的领导机制

在教育部推行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进意见中,明确的提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以学校党干部、共青团干部为核心,授课教师、辅导员为辅的教育体系,通过思想理论课、社会哲学课为依托,共同推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2]。针对于此,高校只有根据文件指示规定,从人文关怀的评价体系出发,建立有效的责任制度和管理制度,通过党政共管的领导机制,将学生的德政教育工作明确分工,进而落实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在共同努力协作下,将学校的管理工作和党组织的运行工作落实到实处,不断接受教育部门最新的教学指示,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人文关怀的引导下,为学生创建和谐舒适的校园生活,进而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充分的校园文化支持。

(二)注重学生个人理念树立,引导正确三观

个体的思想理念直接决定一个人的思考方式与行为标准,是考核人素质涵养最好的依据,大学阶段学习,对于人的一生而言,是处于一种思想成熟的稳健时期,很多东西,学生通过主观判断是可以理解的,因此在学生步入社会前,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认识,直接关系着学生未来的德行发展。在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为学生树立理想信念教育,正是人文关怀的一种体现,通过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使学生即使在世界潮流的冲击下,也不会转变自身的价值信念,在面对社会中的诱惑时,不会感到迷失,在竞争岗位越发残酷的时代,也不会轻易动摇,时刻坚持自身理想,愿意为之不懈奋斗,这对于学生日后的工作生活至关重要,对于社会人才建设推动也存在一定必要性。

(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道德素质培养

爱国主义意识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理想信念,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认识正是人文关怀的价值核心,通过培养学生的民族感与文化认同感,形成学生对于国家民族的使命感,将身为中国人当作是一件自豪的事情,进而产生国家兴亡,自身有责的人文观念[3]。其次是注重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道德观念是衡量一个人的准绳,也是未来的经济建设中,社会对于学生的素质需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除了学生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将基本的道德素养、职业操守灌输给学生,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做到真正的德才兼备,所以在笔者看来,最好的人文关怀,就是可以构建符合学生切身利益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三、总结

综上所述,相比较传统教育手段,人文关怀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能被学生所接受,因此也更加实用,大学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就业发展,因此在新时期,只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展现人文关怀,才是真正的理解关怀学生,从而促进学生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司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3).

[2]薛建辉.论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规划的关系[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6(06).

[3]王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淮北职业学院学报,2016(03).

作者:石蕊 单位:长春工程学院

第十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探析

摘要:在我国大的教育背景下,一直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都是独立存在的,单独设立的课程与实际生活毫无联系的枯燥讲解,都严重脱离其本身的意义是所在,也没有完全发挥好它的作用。所以,将思想政治教育做的与实际相结合是势在必行的事,以生活为蓝本,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其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贴近生活的同时完成教育的目的,完成教育模式的合理转型,达到最终的教育目的。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贴近

伴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信息量的不断提升,使得当今的大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形成了多元化的现状,告别千篇一律,彰显个性已经是现今大学生最鲜明的特点。因此,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再适合当今大学生了。如何有效的对当今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站在时代的前沿,将教育融于生活,以学生作为主体的教育模式,从而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意义。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释义

首先,我们需要对生活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即在特定社会背景下,利用与客观环境的相互反应,从而达到满足需求、创造意义的目的。在对生活有了明确释义之后,我们才可以准确的把控将思想政治教育向生活贴近、回归的过程。将整个社会的科学文化构建在坚实的地基之上,尽显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生活特质。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马克思主义人本论的体现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从马克思的思想中,我们都可以认识到人应该是生活化的人,这样也体现了我国“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进一步证实了教育向生活贴近的正确性和必行性。在实际运用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就是以贴切实际生活为着力点,从而实现“以人为本”的构想。从而,让大学生们切身感受到作为新时代的主人的地位,以此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教育与生活辩证关系的体现

在起初,这个理念的提出源于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途径美国现代教育家杜威的发扬和完善,在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提到过:“是生活就是教育,不是生活的就不是教育;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这些前人凝结出的教育精华都在提醒我们,将教育生活化的重要性和必行性。首先,教育源于生活。教育的自身特点就需要生活作为它的载体,与此同时,教育内部存在的基本矛盾,也成功的促进了要求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转化,这也是需要植根于生活的。因此,大学生自身的素质,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生活能力,都需要在教育中不断完成和得到升华。其次,生活是教育的归宿。无论是何种教育模式,最后都要在生活中得到印证和发展。对于大学生的影响,也必然是由教育结果转变为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实践成果。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现状

(一)思想政治教育观念过于理想化

现今“假、大、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还是不在少数的,很多政治思想课程上,真正意义上仔细研习的人寥寥无几。这样的现状必然导致了教育结果的严重偏差,理想主义和形式主义充斥着整个教育过程,严重缺少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行模式过于客体化

在我国,大多数高校甚至是高等院校,都将大学生看待成为一个个单纯的个体,严重丧失了对个体差异的考虑。在这个前提下,政治理想教育就沦为了客体化的教育模式。只讲究一味的灌输,完全不考虑大学生个体的情况,漠视甚至是无视,使得教育局限于课本和条条框框之中。这种思想政治教育必然走向了对各类抽象的理论、规范的识记、背诵,造成大学生主体性的缺失,完全忽视了教育过程中体现个体价值的重要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严重脱离实际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育,因为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但在大学生课本的内容中,我们看到的是理论课内容远远偏离学生们的实际生活,刻板的概念,没有活力的内容,老旧、乏味的例子,都与现今生活格格不入。这样的内容怎样正确确立大学生们的三观,又怎能对他们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呢?这样的教育内容,完全没有实际的效用和意义,仅仅停留在应试的层面上,无法将教育内容转变为自身素质的培养。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构建

(一)构建生活化的多层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在我国大的教育背景下,一直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都是独立存在的,单独设立的课程与实际生活毫无联系的枯燥讲解,都严重脱离其本身的意义是所在,也没有完全发挥好它的作用。所以,将思想政治教育做的与实际相结合是势在必行的事,以生活为蓝本,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其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贴近生活的同时完成教育的目的,完成教育模式的合理转型,达到最终的教育目的。

(二)构建贴近现实生活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在确立了教育要向生活化转变的前提下,教育内容的改变就是实现这一教育理念的身躯。我们需要将现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与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很好的联系、结合到一起。教育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在生活中内化教育,使得大学生更加认可和接受这样的思想教育课程。只有让他们有亲身经历的感受,有真情实感,才能很好的激发和影响他们,让他们从中有所感悟和升华,最终形成正确的三观,这样一来,才达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真实目的和期望。

(三)构建创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是能承载思想政治工作信息的有形和无形的手段,它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信息交流和沟通的中介环节。在当今社会发展的大前提下,如何做好这一点,还需要我们不断的实践与摸索。首先,良好的学习环境是不可或缺的,在这的重点任务就是创造良好、积极的舆论氛围,适应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多样化需求,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地提高其思想认识,从而达到解决思想问题的目的。其次,利用现今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优势,利用网络得到第一手信息源的前提下,将思想政治教育放在网络这个大平台上,实现教育、学习的有效交流。最后,有效的利用社会这个大资源,理论联系实际,让大学生们在社会中检验真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贴近生活化这一举动任重而道远,在实施和完善中还会不断遇到新的问题,但也只有在不断实践中改进才会使得教育事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凯.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7.

[2]高德胜.生活德育论[M].人民出版社,2005.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60.

[4]约翰.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6-7.

[5]董宝良主编.陶行知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92.

作者:史垒正 单位:吉林大学珠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