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应对文化产业需求的高校应用型音乐人才培养

应对文化产业需求的高校应用型音乐人才培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文化产业已走上新的阶段,文化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历程中,文化相关产业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应用型音乐人才却较为紧缺。本文从高校入手,思考高校在音乐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社会现状提出可行的人才培养发展战略。

关键词:音乐;高等教育;文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产业也随之蓬勃发展,文化市场需要与之协同发展的相关人员。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还处于初始阶段,存在专业安排不合理、学科认知不明确、理论与实践关系不合理等问题。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社会发展新形式下,在高校推出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来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等教育中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培养怎样的人才”是高等教育需要思考的关键问题,对高校的人才培养具有决定性因素。回答好这一问题,需要兼顾内外。从外看,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内看,直接与高校的办学定位休戚相关。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较从前而言有了巨大的进步,高等教育也为我国创造了一批又一批投身于祖国建设的人才,但是,在看到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同时也应看到它发展过程中的不足。第一,高校人才培养中在理论与实践关系不合理理念指导之下导致高校的人才培养主要为学术型,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重视程度较低,应用型人才缺乏的现象较为显著。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培养方案之下,学生获得了充足的理论经验,文化产业所急需的应用型音乐人才便无法产生,即使有一大批音乐专业的学生毕业也无法满足这一行业的需求。究其根本,是专业课程的设置不合理,以及教学力量等条件的制约,各个学校的的课程安排也缺乏科学的论证。以某一学校的文化课程设置为例,除了公共课和选修课之外,基本的课程有二十多门,根据调查我们可以得知,大部分高校的文化产业专业课程设置过多,与文化产业特色化发展相矛盾,几乎包含了与文化相关的所有课程,课程的设置与相关专业学生的未来发展有所矛盾。在学科安排上怎样处理两者的关系一直是个比较难解决的问题。不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未来发展存在疑惑,学校也在不断的思考如何更好地培养更优秀的学生,为学生负责的同时也为学校的长久发展负责。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久而又十分重要的课题,任何时候都需要认真思考,课程的设置要与学生就业、学生的长远发展相关。第二,高校人才培养结构与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需求不匹配。产业结构的类型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人才结构所决定的。同时,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相互关联,产业结构的变动也带动人才结构的变化,也将决定人才需求的数量、方向等。文化产业需要大批量专业人才,而教育在人才成长和掌握技能过程中尤为重要,高校的人才培养绝不能固步自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任何专业、任何行业都要紧跟时展的方向,及时的调整教育方案,使人才的培养与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需求相匹配。应用型音乐人才的培养更是如此,随着时代的发展,大众审美也在不断地变化,文化艺术的发展方向较之以前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在培养人才的时候一定要重视当代文化的发展方向,但重视新文化的熏陶与培养并非是对以前文化的否定,任何时代的文化都是有其传承性,只有紧跟时展并传承我们的优秀文化,文化产业的发展才能步步稳固,在深厚文化背景之下的每一个专业的从业人员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时代共同发展,努力推动时代文化的更好发展是每一个文化从业者应当做的。高校的培养目标应适应社会需求,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机制。第三,生源的质量把控存在问题。在我国文化产业逐渐发展,文化日益繁荣的背景之下,许多高校也随之增加许多相关的专业,在高校增加相关专业的背景下,我们不应该仅看到表面的东西,我们应该去思考高校增加专业的背后向我们所传达的讯息,高校开设相关专业盲目扩招,表面上一片繁荣和谐之景,可仅开设专业是不够的,尤其是应用型音乐人才的培养更应当把控生源的质量,若随便就可以学习音乐专业,那么即使高校学生顺利毕业也无法寻找到对口的满意的工作,更无法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音乐人才的培养要有其专业性,而且从事这一行业也需要深厚的底蕴与丰富的文化内涵,仅靠短期培养是不可行的。只有从生源上根本把控,才能培养更多专业的人才,长此以往才会有良性的循环,文化产业在此基础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文化产业需求背景下高校应用型音乐人才培养措施

第一,重视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校内外实践。实际上,经过时间的检验,各高校都开始自我反思与思考,任何行业,全能型人才是不可能存在的,只有认清自己的特长与专业,向某一方向进行专业培养才是可行的,而且要注重人员的多方面培养,既要有高等人才又要有与文化产业相关的维修等技术人员。大学在文化产业课程安排上要注重理论与实践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形成合理的培养模式,如学校与市场良好进行衔接。提高实践这一部分的学分比例,让学生重视实践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教学从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向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增强创新能力的转变;使教学方案的建设从传统的重视理论基础、轻视实践向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转变,只有这样才真正培养出文化产业所需要的应用型音乐人才。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积极能动性,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力。学生占主导,老师要关注学生的学生兴趣,在日常教学中要因材施教,根据每个班的情况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自我寻找答案,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比较枯燥的理论课的教学也要让学生参与其中,共同学习、共同参与,努力使课堂的氛围变得更加活跃。实践要兼顾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校内实践是指社团等活动,在校大学生尤其是应用型音乐人更应该重视实践,将实践纳入考核,增强实践内容的实用性。音乐表演专业基于自身的特点,教学更注重于实践,互动式的学习,使学生从实践中真正有所得、有所悟。第二,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运用各种方式增强我国相关人才竞争优势。在我国,文化产业从认识到重视只有十几年的时间,这十几年的时间相对于其他国家是时间较短的,因此,还缺少相关的岗位设置以及相关的一系列内容,文化的发展不能仅靠自己埋头苦干,还要借鉴他国的发展经验,吸收优秀的外来文化借以发展自己本国文化产业。除了借鉴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还要加强人才的交流与合作,增加学生对外的沟通与交流的机会。高等教育培养的不仅仅是音乐专业的人员,各高校音乐专业应致力于培养优秀的应用型音乐人才,使其接受各国文化的熏陶,从而创作出更好的作品为大家所欣赏。第三,鼓励教师改革创新,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我国基础教学课堂教学改革已经有多年,虽然很多高校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但总体上我国的教育改革仍然有较大的改革空间。这主要是因为,我国高校中重视科研而对教学积极性较低,大学通过各种方法使自己的排名得到提升,大学老师在很多时候也无心教育只专注于自己的职称评选,在这种情况之下,教书只是作为高校和教师的最基本的任务,老师不再是以前的教书匠,而掺杂了其他的功利性的东西。激励老师创新教学方法,这一方面促使老师对所教授的内容进行更好的研究,老师更加了解书本内容获得新思路,同学也随之受益。除此之外,也要求老师教育工作的相关内容进行重新安排,如教授职称的评审也要进行创新,而不是固守以前的老一套。鼓励教师改革创新于老师而言,能使更多新鲜血液涌入教育系统,推动教师队伍的改革,为未来教育的发展注入强劲活力;于学生而言,教学方法的创新改革也将推动学生思维的创新,从而为未来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第四,加大内涵建设投入。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经费支持和政策支持,将经费落实到实处,加大政府财政支持,保障教学开销。要加强对内涵建设的投入,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内涵建设开销比例分别不低于25%、20%。完善捐赠教育激励的机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捐助学生成才,改善学校基本条件,设立奖教基金。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努力学习提高知识技能与水平,保障每一个学生的基本学习,让其学有所得,使其掌握扎实而又丰富的技能。

参考文献:

[1]张昱婷.应对文化产业需求的高校应用型音乐人才培养策略[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3).

[2]张刚.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下的音乐教育分析[J].戏剧之家,2016,(1).

[3]张媛.关于高校应用型音乐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J].艺术评鉴,2017,(22).

[4]张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下的应用型音乐人才培养模式建构探讨[J].青春岁月,2017,(3).

[5]田甜.文化产业社会需求及应用型音乐人才培养[J].经济研究导刊,2017,(36).

[6]李拓夫.多元文化视角下高校复合型音乐人才培养模式[J].当代音乐,2016,(12).

作者:潘超 单位:福州大学至诚学院音乐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