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初级会计审计范文

初级会计审计全文(5篇)

初级会计审计

第1篇:初级会计审计范文

【关键词】渗透;基础会计;教学过程;教学法

1前言

《基础会计》是会计的入门课程,是会计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职学校财经类专业主干课程不可或缺的基础。会计学科还包含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一些深层次的会计课程,作为会计专业的学生,想要继续学好这些课程,就必须熟练掌握基础会计的理论、方法,以便打好基础。但是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相对比较差,并且从来没有接触过跟会计有关的知识,他们用“天书”形容刚拿到手的课本。作为教师,我有责任把每一位学生带入门,把“天书”变成每个同学都看得懂的书。科学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帮助我深入浅出地讲解重要的知识点。科学的教学方法有很多,我将要探讨的是———过程教学法。

2什么是过程教学法

过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交际理论,它认为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群体间的交际活动,而不是学习者的单独行动。过程教学法的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问题分析过程上,强调在学生问题分析过程中帮助他们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充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侧重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上指导分析,包括准备工作、分析、讨论和修改等各个环节,教师的指导贯穿于整个过程直至最后得出答案。从过程教学法的含义可以看出,这种教学方法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辅助作用。现在我要尝试,将过程教学法渗透到基础会计的教学中。

3将过程教学法渗透到基础会计教学中的探索

在《基础会计》这门课程里面,会计分录的编制是重中之重,后续学习全部建立在会计分录的基础上。这个内容不掌握,后面凭证、账簿的登记工作就无法进行。下面将在会计分录的编制中,说明如何把过程教学法渗透到教学活动中。把全班学生分为8个学习小组,每组选出小组长。组员要讨论问题的时候就围成一个圈,讨论完毕,由小组长响老师汇报情况。

3.1准备工作

先跟学生讲解此表,并要求他们背熟。这个表对编制会计分录的整个过程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此项工作为独立完成的项目。

3.2账户分析

一项经济业务,涉及的会计要素有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以及成本费用类。首先要判断经济业务里面涉及到哪一类,然后分析该项经济业务登记到哪些账户。案例1:1月5日,国家以新建厂房一栋向企业投资,价值500000元。本案例中,涉及到的会计要素是资产类和所有者权益类,应该登记到固定资产账户和实收资本账户.

3.3确定金额

确定登记账户的金额。案例2:1月30日,经批准将资本公积120000元转增注册资本,其中国家资本70000元,法人资本50000元。案例中,借方金额是120000元,贷方金额中,国家资本明细账户金额是70000元,法人资本明细账户金额是50000元,总账金额也是120000元。

3.4判断增减

在前面步骤的基础上,确定经济业务登记账户的金额是增加还是减少。在案例1中,因为收到固定资产,因此固定资产增加;接受投资,所以所有者权益也增加。

3.5应记方向

确定应记入哪个(或哪些)账户的借方,哪个(或哪些)账户的贷方。根据前面确定的账户及其增减情况,进一步确定应该记入该账户的借方还是贷方。案例1中,固定资产是资产类,是增加的,故应该记入借方;实收资本是所有者权益类,是增加的,故应该记入贷方。

3.6检查正误

按正确格式写出会计分录并检查是否符合记账规则。根据前面步骤分析,得出的会计分录如下:借:固定资产500000贷:实收资本500000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完成会计分录的编制后,由小组长组织组员根据上述记账规则进行交流,互相修改,除了要检查会计分录的正误,还要检查步骤5中分析过程的正误,最后由老师批改。经历了这几个步骤,就能很大程度上确保编制会计分录能在正确的轨道上进行。通过对过程教学法渗透到基础会计教学中的探索,过程教学法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首先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树立信心。其次,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为这种教学法中,分析过程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尤其适用于初学者。

4运用过程教学法中要注意的问题

教师在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也应尽力批改。教师只有亲自审阅批改,才能发现学生是哪个环节薄弱,才能与学生对话,最终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好的教学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过程教学法远比传统教学法耗时耗力,若班级人数众多,要这样做实际上是困难的,这种方法宜在小班进行。当然,也可把大班分为小组进行。无论是“过程教学法”还是“传统教学法”都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的实际需要灵活应用。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如何辨证地对待过程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使它们能取长补短、有机结合,这在备课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和完善教学设计,更好地将过程教学法渗透到基础会计的教学中。

参考文献:

[1]强锦.有关会计学基础.教学的思索[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01).

第2篇:初级会计审计范文

1加强双证融通课程建设

真正意义上的双证融通是知识结构与职业能力的互通与融合,是两类证书内涵的衔接与对应。目前会计专业普遍适用并被广泛认可的职业证书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国内适用的由财政部、税务局等牵头主导的职业证书,包括初级会计职称证、中级会计职称证、注册会计师证、税务师证、资产评估师;国际通行的会计职业证书包括,英国特许会计师证(ACCA)、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证(CMA)、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证(CIA)。这些证书涵盖了几乎所有会计专业的职业领域。为了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级会计人才,我们在培养计划中增设或调整了与上述职业资格相关的课程,包括会计信息系统、内部审计、西方会计、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财务报表分析、内部控制、政府会计、金融企业会计、税务筹划、税务会计等课程。目的是使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融合职业资格的要求并能通过四年的学习获得“双证”既取得学位证书又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以实现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掌握会计、管理、经济、法律和计算机应用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和沟通能力,能够在工商企业、金融企业、中介机构、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及其他相关部门胜任会计及相关工作的具有广阔视野、持续学习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

2调整和修订双证融通课程大纲和培养方案

双证融通重在融通,而课程是实现融通的关键载体。把职业资格证书标准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将证书课程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目前我们正在修订相关专业课程的大纲,在大纲修订过程中要考虑并融合职业资格证书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真正实现职业与专业的融合。同时我们要改进教学模式、改进人才培养方案,有针对性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强化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养的提升,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实现学生就业与社会需求的“零距离”对接。目前会计系学生在大二时就已经参加初级会计职称考试,过半的同学通过考试取得证书,但这只是初级证书的取得,我们鼓励和支持学生高阶证书的获取,并将培养目标定位在高阶会计人才的培养上,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还要在已有的双证教育基础之上,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2.1在双证融通情境下重新定位教师角色及培养目标

要实施“双证融通”教学模式,教师队伍是关键,需要培养或储备一批教学经验和会计实践经验都非常丰富的“双师型”教师。目前我们会计系教师中有注册会计师二人,资产评估师一人,律师一人,高级会计师一人,全部具有多重实践和从业背景。突破学科壁垒,使教师团队具备多样化学科背景,强调不同专业间的合作教学,充分保证课程内容的整体性、连贯性和一致性。多样化的学科背景能够使教师丰富并高效、科学地组织课程内容,提高教师对课程整体的把控能力。在双证融合情境下教师角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职业的领路人,要改变过去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模式,要以专业教育和高阶职业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和实习工作,让学生能够真正融入未来职业情景之中,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为今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2进行必要的课程改革,探索多元课程设置和考核方式

会计类资格和职称考试本就与会计专业课程多有重合,如果能在选修课程及实践课程中适当补充相关课程,就可以对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考试提供极大帮助。我们在专业培养方案中调整某些课程的教学模式,夯实学生会计理论基础,添加对应课程的实训、增设会计理论、会计制度设计等课程对完善学生学科体系及参加职业(资格)考试起到真正的帮助作用。

2.3进一步实践和提升双证融通的融合度

第3篇:初级会计审计范文

关键词:会计从业能力框架;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当前高职院校的会计从业能力框架构建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会计从业能力框架构建的深入性研究

我国会计从业能力框架研究工作起步较晚,且大部分的研究成果源自于国外,使得会计从业能力框架研究在实际应用层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制约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工作的发展。虽然,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了这方面的问题,但是由于会计从业能力框架研究的缺陷,使得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学方案存在缺乏科学性,无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会计专业能力。

(二)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缺乏合理性以及科学性

众所周知,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将直接的影响到他们的工作质量,但是由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存在重会计理论知识轻会计实践教学的问题,使得学生在日常的会计专业知识以及技能的学习过程中无法充分的利用好会计实践活动来完善自身的会计理论知识框架。这种方式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操作能力普遍较差,难以准确的把握好会计事物的本质,不仅无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会计核心素养,还不利于我国人力资源的有效发展。

(三)会计准入资格缺乏实践性

会计职业资格考试的取消使人们将初级会计资格视为会计行业的从业资格,但是无论是会计职业资格考试还是初级会计资格考试都是通过考试的方式来获取会计准入资格。虽然借助于考试的形式能够较为客观的评估学生对于会计专业知识以及技能的掌握情况,但是却难以充分的展现出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这种纯理论的准入资格考试不仅无法推动会计从业能力框架构建,还不利于会计行业的有序发展。

二、基于会计从业能力框架的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工作的具体策略

(一)结合会计从业市场需求重新调整会计专业教学目标

首先,高职院校应当定期开展会计从业市场人力资源需求调研工作,因为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阶段,企业对于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高职院校应当结合会计从业市场人力资源需求重新调整《初、中级会计电算化》、《会计报表分析》以及《初、中级会计手工核算》等相关课程的教学目标,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会计专业教学课程体系,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当中帮助学生数量完整的会计专业知识体系。其次,高职院校还应当注重会计专业学生基本知识的培养,所谓的基本知识的培养主要涉及到《计算机基础》、《思想政治》以及《会计专业英语》等,信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大量的会计管理工作已经由传统的手工或者是半信息化朝着大数据信息化的方向发展,这就意味着会计专业学生不仅仅需要掌握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及技能,还需要学会如何将会计专业知识以数据信息化的形式呈现。最后,高职院校需要提升会计专业教学实践课程的教学时间比重,提增长《纳税筹划》、《ERP沙盘》以及《审计实务》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的教学时间。以《纳税筹划》的教学为例,近年来我国各项减税降费优惠政策不断推出,为了能够引导学生学会准确的应用《纳税筹划》,高职院校通过不定期的举办纳税筹划方案活动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了准确的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高职院校应当修改《纳税筹划》、《ERP沙盘》以及《审计实务》这类课程的考试方式,以实践应用来作为考核标准。

(二)结合会计从业工作需要重新调整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首先,高职院校需要打破传统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结构框架,结合会计从业工作需要重新调整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为了确保新国家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合理性,高职院校需要对会计从业市场进行充分调研,全面分析企业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要求以及工作岗位职责的设置,从而确定会计从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还应当结合会计从业人员的要求以及工作岗位职责的设置来构建相应的学习领域,确保每一门会计专业课程都能够有对应的学习领域,从而构建一套系统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其次,在日常的会计专业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当始终坚持以工作为教学工作的开展导向,积极使用“六步教学法”来实现会计专业课程的有效组织实施,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理论化的会计专业知识时与工作实现有机的融合。以《初级会计手工核算》的教学为例,高职院校需要对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进行充分的分析、论证,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初级会计资格》中《经济法》的考试大纲来编制教学任务工单,确保每一个教学任务工单能够按照“六步教学法”的要求来进行有效实施。最后,高职院校应当将实践性教学的工作质量作为评价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工作成效的标准,在日常的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通过课堂项目实践等形式来实现实践与理论知识结合。以《经济法》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采取案例教学法的形式来要求学生结合《经济法》中的知识点进行分析,从而巩固学生的会计专业知识。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实现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工作开展目标,高职院校应当从结合会计从业市场需求重新调整会计专业教学目标以及结合会计从业工作需要重新调整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方面入手,积极开展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工作。

参考文献:

[1]李芸达,陈国平,范丽红,费金华.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会计技能教学改革与创新[J].会计研究,2015.

[2]高峰.基于会计从业能力框架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J].当代职业教育,2015.

第4篇:初级会计审计范文

“工作岗位教学法”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分析假设的既定环境下的工作岗位,在相应岗位职责需求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工作岗位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工作岗位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岗位”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身处逼真或仿真的岗位环境中,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就业为导向,以工作岗位为核心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

二、现行财务会计教学方法的弊端

在教学中要协调知与不知的矛盾,但常常会发现许多学生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回顾以往,在传统的教学中,很多老师过多强调理论部分的灌输教育而忽视了行为的引导,岗位技能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差。《财务会计》现行教学方法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一)从课程教学内容来看

现有的《财务会计》课程所用教材基本上都是围绕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具体项目展开,以会计报表的编制为终结,详细阐述了企业的供、产、销及利润分配环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由于财务会计课程的重要性,导致教材编写基本上是内容面面俱到,条条框框的规定较多,重点不突出。加之我国的会计核算与国际接轨,准则的频繁修订、出台,造成了《财务会计》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地更改和补充,影响了教学内容的稳定性、连续性、系统性,增加了教学难度。许多教师习惯于按教材的内容组织教学,偏重于核算细节。由于许多学校的财务会计课时安排为64课时,导致老师讲完核算之后已经没有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讨论,从而学生的专业分析能力得不到锻炼。学生每节课都忙于单调枯燥的业务核算,看不到会计学习的乐趣,从而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较沉闷压抑。

(二)从教学方法上看

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依据的“填鸭式教学”。主要的教学方法还是讲述法,黑板上的一段文字或是老师口里的一段描述就是一笔业务,学生在这段文字中或教师的描述中去想象这是一笔什么样的业务,然后照葫芦画瓢地编制会计分录。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按部就班地讲授课本知识,不厌其烦将每一个问题进行解释,分析。而学生只是听或做笔记,没有很多的自我思维时间,造成思维僵化,很多学生只知固定的题型怎么解答,更换了一种方式或补充了某些条件就不知如何下笔。更不谈在实际工作中,对千变万化社会环境的适应及对会计事项的职业判断。由于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产生互动性,课堂气氛不活跃,造成老师上课吃力,学生听课乏味的现象,甚至造成恶性循环。虽然现在有许多上会计课的老师用多媒体课件上课,将一些原始凭证和业务流程以较为生动的方式播放出来给学生看,让学生观摩,活跃了课堂气氛,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教学的实战性;但“纸上得来终觉浅”,学生没有真正的进行原始凭证填制,没有真正的业务流程体验,虽然在课堂上、考试时会写分录,但一到实际工作岗位上仍然是满脸茫然,捉襟见肘。

(三)从实训教学过程中

各大院校基本上都开展了《财务会计综合实训》课程,但仅仅局限于毕业前期,时间短,且实训内容还是以课本教材流程为主,手工记账为主,不全面,且相关的实训耗材也比较匮乏,缺乏与实务的紧密结合。《财务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走上社会,马上就会接受实践的检验。理论知识再扎实,若无法在实践中操作,也不是合格的“产品”。

三、《财务会计》工作岗位教学方法

鉴于传统的《财务会计》教学方法暴露的诸多缺点,现在各大院校都在探讨新型的更适应社会要求的教学方法。专业的学习通俗的讲无非是学习一门谋生的手段,掌握一门手艺,所以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是能不能做,做的好不好,能不能适应岗位的要求,不再是口头功夫,纸上谈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是新一代人考核的标准。兵法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了解未来岗位的需求并为之去努力,学生的就业前景才能一片光明。

(一)工作岗位教学法的初步设想

工作岗位是指在企业、事业或政府机构里工作人员所处的职位,每一个工作岗位都有相应的职责要求。其体现出的是对任职者相应的专业知识及其他各方面素质的要求。面临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就业压力,如何才能在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是每一个毕业生的梦想。而对于企业,能够招聘到“上岗快,能力强;用得上,靠得住”的人才也是梦寐以求的事情。对于《财务会计》课程我们打破传统的章节顺序,以工作岗位为主,以岗位需求为前提,将相关知识进行大“串烧”,重点考虑会计知识与岗位的“相关性”。

1.确认工作岗位

让学生了解将来就业的大体方向,明确会计的相关岗位以及岗位之间的层级关系。会计岗位按其性质可分为高级会计岗位群、中级会计岗位群、初级会计岗位群和会计相关岗位群。(1)高级会计岗位群:包括大中型企业,地(市)级以上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总会计师、会计主管、审计主管、财务分析、资讯等岗位;地(市)以上政府机关及大中型事业单位的会计、审计主管、财务分析、资讯等岗位;其它大型经济组织的会计、审计主管等。(2)中级会计岗位群:包括大中型企事业单位、银行及其它大中型经济组织的一般会计核算及审计岗位;小型企事业单位及其它小型经济组织的会计、审计主管;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一般会计核算、审计岗位及信贷、计划或营销部门的相关管理岗位等。(3)初级会计岗位群:各企事业、银行单位的出纳,微机录入等岗位,小型企业及其它小型经济组织的一般会计核算岗位等。(4)会计相关岗位群:如企业总经理,分厂,分公司经理,计划、营销、投资、开发等综合管理部门主管,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证券、投资、资讯等部门业务岗位及其它各类经济组织需具备会计知识和能力的相关岗位。上述四类会计岗位群,除去会计相关岗位群之外,高级会计岗位群需要人数较少,且对学历层次要求标准最高,一般应为本科生或硕士、博士学位人才;中级会计岗位群、中级会计岗位群对学历要求标准不高,一般具备专科、中专或技校毕业程度即可;相对需要人数最多,应是高职高专会计技术教育培养的首选方向。

2.做好个人未来就业规划,确定岗位需求

每一个工作岗位都有各自的岗位职责与知识素求,在对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好后,根据岗位对相关专业知识的要求,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

3.理论串烧,实训操作

“工作岗位教学法”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导。在学生已有《基础会计》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对财务会计相关的理论知识加以简单贯穿,教师不仅仅再是知识的呈现者,而应该更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学生的看法,洞察学生想法的由来,然后辅以岗位仿真模拟实训,创建逼真的现实环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

4.效果评价

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方面是对学生是否完成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即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评价,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由此,在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传统灌输式教学的主体,而是学习活动的主持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团队合作以及独立工作能力得到充分锻炼。

(二)工作岗位教学法举例

会计岗位是一个阶梯型的,没有说哪一个学生一毕业就能一蹴而就走上管理岗位,所以大部分毕业生出入社会都是从最基础的出纳、基础核算会计做起。下面以出纳岗位为例,探讨一下“工作岗位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1.出纳岗位的知识素求

(1)办理现金收付和银行结算业务(2)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3)保管库存现金和各种有价证券(4)保管有关印章、空白收据和空白支票

2.根据岗位职责,确定相关知识要求

(1)现金的管理规定(2)银行账户的管理规定,票据的相关知识(3)会计凭证传递的流程

3.确定实训仿真模拟课程

(1)支票的填写,各种票据的办理业务(2)银行账户的设立与注销(3)银行存取款业务(4)登记账簿(5)出纳与核算会计的关联

4.分组实训,角色扮演

以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小组内成员模拟现行中企业的各个角色,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5.教师作出最终的评价

第5篇:初级会计审计范文

通过大量实践表明,企业构建会计人员能力框架可便于对企业内部的会计人才实施评价,并且对提升会计人员的素质产生一些有利影响。借助会计人员能力框架,能够更好的判断对会计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检验他们是否为合格的会计人员。若在企业内部未构建会计人员能力框架,那么将难以增强会计行业保护人民合法权益的可信度,与此同时,在对会计教育成果进行衡量时也不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职业能力评价体系指的是借助一种或是多种途径得到的职业活动业绩的一系列的重要证据,再将特定的职业能力标准和所获得的证据予以相互对照,最终判断出职业能力水平是否达到标准水平。现阶段,由于我国还未构建出一套相对完善的会计人员能力框架,所以,在评价企业会计人员职业能力时的难度较大。通常来说,常应用的评价职业能力包含三种,即行为样本评价模式、现场观察评价模式以及绩效评价模式。所以,面对当前不完整的企业会计人员能力框架的体系的现状,在考察企业会计人员过程中,必须将上述三种评价模式予以紧密结合,以便快速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

二、在企业会计人员能力框架体系下的构建会计人才评价体系

(一)有关企业会计人员能力框架的设计原则

因我国现代企业会计人员工作在这种环境当中,因此,企业在建构会计人员能力框架时,不能照搬照抄西方发达国家的会计人员职业能力框架模式,而是要确保会计人员职业能力框架分析要和会计人才评价体系分析保持一致。根据我国特殊的国情,我国企业会计人员能力框架必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国内,企业会计人员在总会计从业人员的比重是非常大的,所以,企业会计人员成为会计从业人员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群体。企业会计人员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由于企业间的会计人员的连续性郊区,通常会计人员都是经历了由初级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一个全过程。然而,这对企业会计人员来说,经历着由会计人员发展到会计主管,最终成为企业内部的总会计师的一个全国从,而在这一过程中将升级和连续性完全表现出来。在设计企业会计人员能力框架的时候,要将升级和延续作为其中的一个基本原则。在不同企业中,对会计人员的能力要求也是不同的。所以,企业在构建会计人员职业能力框架时,要将会计人员胜任能力与综合能力等予以全面考虑,以便能够快速提升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以及职业能力。

(二)有关企业会计人员能力框架的设计方法

企业会计人员能力框架设计的方法主要如下:第一,重新对会计人员的工作环境和服务目标予以分析和定位;第二,判定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第三,分析会计人员的综合能力;第四,将会计人员的核心能力分解为相应的能力要素;第五,会计人员的不同能力对应着不同的岗位。对企业会计人员能力框架进行分析的时候,要按照初、中、高的层次进行分析,把握其中的连续性。在企业会计人员能力框架设计方法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初级、中级以及高级会计人员所具备的能力,并且针对他们不同的能力构建得当的企业会计人员能力框架。

(三)有关企业会计人员能力框架

企业会计人员的能力框架如下:当会计人员是初级会计师的时候,此时它是业务操作型,并且具有日常会计业务核算以及依法纳税并填写报告的职能,对于其所胜任的能力主要是指相关的执行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原则性。当会计人员是中级会计师的时候,此时它是会计主管型,并且具有会计核算与控制、财务状况分析与预测、审计与内部控制以及税收策划的职能,对于其所胜任的能力主要是指相关的分析能力、管理能力、协作能力以及灵活性。当会计人员是高级会计师的时候,此时它是经营管理型,并且具有多种职能,例如:财务战略、业绩管理以及风险管理等,对于其所胜任的能力包含决策、领导以及创造性等各种能力。在企业会计人员能力框架中,从初级到中级,再从中级到高级,会计师的职能在不断增加,而且会计师的胜任能力也在不断增多。企业会计人员能力框架将会计人员在不同职位中所具有的不同的职能反映出来,有利于对会计人才的评价。

(四)会计人才评价体系

结合企业构建的会计人员能力框架,进而可编制出较完善的会计人才评价体系。然而会计人才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两个取向,第一,主要是指会计人员所具备的能力要素;第二,主要是指会计人员在实现其功能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职业能力或者胜任能力。结合财务会计内容,采用多种形式对来考核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从而充分发挥出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在企业会计人才评价体系中,评价职业能力和评价能力要素的不同如下:在目的这一方面,前者能够判断会计人员是否具有能力执业以及可否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不过后者主要是对会计教育成效予以衡量,以便完善现有的会计教育体系。而从对象方面分析,前者为职业会计者,而后者为教育工作者。从原则方面分析,前者的阶段性、有效性十分明显,后者则是持续性和可靠性非常明显。从考核形式方面,前者是通过开卷书面进行考试,后者是通过闭卷书面进行考试。通过上述分析,在企业会计人才评价体系中,评价职业能力和评价能力要素存在着较大差异。

近年来,我国现代企业会计人员能力框架得到了完善,而对于会计人才评价体系来说,它可以解决我国会计教育和实际相互脱离的现状,以便快速提升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除此之外,企业会计人员能力框架的建立,这样为会计人才评价提供一个可靠的依据,特别是在评价会计人才时,必须确保其全面性,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我国企业会计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以及能力。

三、结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