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大专语文教育范文

大专语文教育全文(5篇)

大专语文教育

第1篇:大专语文教育范文

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先进通信方式的普及,经济全球化等因素使得跨文化交际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显得重要而频繁。日益增加的跨国文化间的交流要求外语学习者不仅要具备基本的语言知识储备,更要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这是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就是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知识的储备,更要注重对西方文化背景特点的深入学习与探究。书本上涉及到的多是一些语法知识,词汇知识,及日常用语。然而对西方国家文化特点的介绍却少之又少。

(1)教师在日常教育中,要适当抽出教学时间播放经典英语电影及英语国家相关的纪实片,例如《走遍美国》等,可鼓励同学们适当增阅英语杂志,了解西方各国家常见的习俗。在平时的英语课堂上,要结合我国与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进行对比记忆,教师在与同学们进行英语交流时,尽量运用英语国家人们常用的表达方式,例如:在中国的传统英语教学中,经常用“Howareyou?”表示见面时问好,但实际上,英语国家人们更喜欢用“What’sup?”。教师应该鼓励同学们在平时英语交流时多用英语国家本土的表达方式及习惯用语。

(2)同学们在学习之暇,可以通过看英语原声电影,听英语歌曲或歌剧等方式,逐渐培养自身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同时熟悉英语国家常用的英语表达,以及英语国家比较为人熟知的禁忌,例如:许多西方国家送花喜送郁金香、香石竹、唐菖蒲、非洲菊、紫罗兰等,这些话蕴含有“真挚深情”美好寓意;而相对的,有一些拉美人民把菊花视为悲伤和晦气的象征,绝不能在生日、结婚、及看望病人时相送菊花。知道这些习俗,才能在日后接待外宾时做到更好。还有一些餐桌礼仪等,学习英语屎,学生应该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西方文化素养,注意中西方文化差异,为日后的社会竞争增加砝码。

2学以致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目前,中国的教育主要还是应试教育,许多外语教学者将成绩看作衡量学生成绩的一切标准。然而,实际上,英语成绩只能考察学生在语法学习及词汇掌握上达到的水平,对于其英语运用能力并没有合适的考察手段。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英语的不断普及,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因此,在这方面就需要学生自我督促学习,要通过不断地练习,大胆的说出来,而不是学习“哑巴英语”。教师更应该多鼓励学生,笔者建议在课堂上尽量使用英语教学,在学习英语课程要求内的知识的同时,教师要尽量补充常用的英语日常用语及习惯用语,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来,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尽量用英语回答,讨论问题时同学间也尽量用英语交流。可以根据英语水平将全班同学分为小组组织课外学习,小组成员间互相督促、互相陪练,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及竞争氛围。年级组可以以年级为单位,组织英语角活动,抽用每周固定的课余时间,组织各班英语学习爱好者集体学习英语,可以集体放映英语原声电影,放映结束后由同学们进行自由英语讨论,最后上交一篇英语版的观后感,并对该电影中一些英语国家常用的习惯表达进行收集整理,然后再进行交流。可以鼓励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一些英语表达进行交流以提高英语运用的熟稔程度,这也可以提高同学们的英语听力能力与语感,根据调查研究,对英语有一定的语感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同学们学习英语,同时提高英语运用能力。所谓语感,字面上就是指人们对语言的感受,是对语言文字或语言现象的敏锐感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从语表到语里,从形式到内容,包括语音、语义、语法等在内的一种正确的“了解力”。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语感”。语感是学习理解和运用一切语言的基础。所谓“熟能生巧”,体现在英语学习上就是通过不断的联系,从而达到对英语的表达有一定的感知能力,在平时运用时,即使偶尔不能确定,也能通过语感做出正确的选择。

3与社会需求接轨,在实践中检验自我

大专学校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人才,如何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大专学校追求的目标。学生学习英语的最终目标也是要将英语运用到工作中。学生对哪一个就业领域感兴趣,就应该有针对性的学习英语。例如:部分学生对对外贸易这方面比较有兴趣,就应该拓展性的学习相关方面的英语术语,像税法、经济类的词汇都需要有一定的掌握。大部分情况下,由于学生众多且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教师并不能清楚的记得每个学生所希望的发展方向,这就要求学生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及发展需求,做出一些针对性的自我补充与学习。在这里,我以08届大专的一个学生张某为例,张某进校时全校排名在中下游,他是因为高考失误导致分数不够,但他的英语基础确实很差,据他所言,高考英语考试都是连蒙带猜考了六十几分,他是第一学年下学期才到笔者班上学习,当时英语成绩在年级仍处于中下游的状态,由于张某自身比较有理想有抱负,他曾多次下课后询问问题及相关的学习方法,因此笔者对他的印象十分深刻。第一学年下学期结束后,张某成绩有所提高,但不明显,笔者有些替他着急,就找他谈话,他说他理想的就业方向是经济贸易这方面,但他由于专业调剂的原因就读的是理工类专业,因此笔者建议他修双学位,同时可以辅修英语专业。他利用放假及平时学习的课余时间多次借阅了关于经济管理累得书籍,其中还有大部分是双语版的,到了第二学年,笔者就明显的感受到他英语水平的进步:课堂发言更加积极且有自信,英语阅读能力显著提高,在涉及到经管专业词汇时他便显得游刃有余,甚至比部分经管学院学生更加熟悉。现在他就业于某建筑类中外合企,由于他对英语掌握程度大大优于同专业大部分学生,面试时尤为顺利,目前发展前景也极为可观。通过张某的例子,很明显,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只有不断的用知识武装自己,才能赢得自己想要的成功。

4结语

第2篇:大专语文教育范文

体育教学和其它的教学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是体育教学对于教学基础设施和教学场地的需求量较高。但是有些大专院校在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由于资金短缺或者是其它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场地狭小的问题,严重地影响了体育教学的质量。学生们得不到充足的锻炼,体育教学也会逐渐失去其应有的价值。

2大专体育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大专体育教学工作的主要目标就是在保证学生对体育基础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能力,其中包括竞争意识、实践能力以及组织能力等。具体来说可以表现在以下几点。

2.1对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

从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看,未来的社会必将呈现出一定的知识性和竞争性。对大专院校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是保证其能够更好地接受社会的前提和基础。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逐渐养成积极向上的精神,并且得到了精神上的满足。可见,进行体育教学有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使其在步入社会的时候可以成为一个有竞争意识,同时具有较强专业知识的人才。可以在社会发展的大潮中发挥自己的价值,而且,自身的进取心和拼搏能力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2.2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大专体育课程设置的过程中,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在此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能力以及对于体育课程的认识程度来进行不同的体育教学。这种教育模式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传授的知识也比较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针对现如今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大专体育教学课程采用了变化式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仅表现在体育课堂中,在其它的科目的教学以及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都有所体现。所以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2.3对学生组织能力的培养

学生自身的组织能力是其宝贵的财富,无论是在实际的学习生活还是步入社会之后,这种能力有助于提升个体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的能力。在大专的体育教学中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进行比赛,是培养学生组织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在体育课堂上教师应该积极设置体育游戏和竞赛,在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基础上对自身组织能力进行锻炼,进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2.4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现如今,想要在社会的某个领域发挥自身的价值,处于优势地位,都取决于兴趣和爱好。体育教学完全可以对学生的兴趣进行培养,如果学生能够经常参加体育比赛和表演,必然会丰富其业余生活,久而久之就会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了培养学生的这一兴趣爱好,体育教师需要对体育项目的内涵以及实际的训练规则进行分解处理,学生们每一个环节都掌握了,才能够从总体上增强对体育项目的兴趣,促进其精神的满足。

2.5对学生反应能力的培养

当大专院校的学生走入社会之后,如果反应能力较强,则其成功的可能性就相对较大。尤其是学生们进入工作岗位之后,反应能力和其处事能力以及应变能力之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在大专体育训练的过程中,很多教学环节都会对这一能力进行培养,其中包括教师在教授篮球传球以及进攻的技巧时,需要学生们在短时间内做出判断和反映,用较短的时间赢得更多的机会。可见,学生们可以从体育教学中发现自己反应能力的不足,进而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3大专体育教学的建议与对策

3.1学习技术能力的训练

只有教师全面更新教育观念,才能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和全面性,才能注重加大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空间,才能有效地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其教育教学观念对教学活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把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

3.2丰富拓展体育教学内容

体育课教学内容设计时要针对学习目标尽量多的设计几项教学内容,应侧重于培养学生运用和创设各种手段进行健身的能力,加入新型的田径项目,如:户外运动、定向越野、野外生存等课程,才能增加学生的参与热情,更好的促进体育教育事业繁荣发展。

3.3增加体育教学的实效性

体育教学中的田径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在田径普修课中,教师应在传授基本技术、技能、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参加训练的自觉能动性和创新积极性。

3.4加强体育学教学理论素养

大专院校体育教学基础理论课主要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学校体育学。应当把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体育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从专业的角度加以理解。此外,还应当重视体育教学技能理论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获得今后从事体育教学工作时所应具备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从而形成较高的教学能力,这些课程主要有体育测量与评价、体育科研与方法等。

4结语

第3篇:大专语文教育范文

大专院校的学生往往对体育有着情有独钟的爱好,但是大专院校的教师为了追求题目科目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做不喜欢做的运动,大大的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大专院校的体育教学创新也不能提升体育课堂的趣味性,无法激发体育课堂的活力,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得不到应有的发展。有些教师还采用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方式,不仅脱离了教学的实际,还导致体育教学脱离了教学实际。多方面的原因导致了大专院校的体育教学难以得到创新,束缚了大专院校的发展。

二、大专院校课程设置探讨

1、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教学素质

教师教学素质的提升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当提升自身的素质,具有现代化的教学观念,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主动的对体育教学进行创新,让体育教学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教师在体育课堂的教学中,对学生给予技术上的指导,让学生有更大的乐趣来学习体育项目。将学生放在体育教学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进行训练的积极性。教师培养学生独立进行体育项目训练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在体育锻炼中得到体育与综合能力的提升。教师提升自身的素质,对于学生而言,也有一个很好的榜样作用。学生看到教师都在努力的训练了,学生也就自然的会努力锻炼。

2、设置适合大专院校的锻炼方式和上课方式

第4篇:大专语文教育范文

从这个角度看,国内大部分高校其实算不上“大学”,只是“高等专门学校”而已。但是,国家对高校的资源配置差异极大,985高校、211高校、地方高水平大学、地方一般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按照这个等级国家投入资源量逐级快速递减。所以,才有“高职学校”要升级“本科学院”,“本科学院”要升级“大学”的强烈要求。实为“高等专门学校”的“大学”,本应以专业教育为重心,但是基于“大学”之名,又要以通识教育为重,学校陷于极其尴尬的境地。

2等级化的教育体系让专业教育受到蔑视

从高考招生的录取分数线就可以看出来,985高校分数线最高,211高校次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录取分数线最低。在人们的观念中,进入高职的学生是最差的学生,高职学校是层次最低的学校。这种观念让职业教育成为被低水平、低档次、质量差的代名词。这种价值观念深入人心,这就让很多实际是“高等专门学校”的高校不愿意真正从事专业或职业教育。

3国家对高校的管理与考核往往使用同一个标准

按照蔡元培的说法,真正的大学应该“治学”,以学术为目标,再没有其它目标。高等专门学校应该“治术”,以满足社会的各种职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各种专门人才为目标。两者迥异,评价标准也应该不同。但是,现在的高校都在热衷与追求大学排名,国际上“泰晤士高等教育排名”,国内“武书连大学排名”最具影响力。大学排名的最大特点是“用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高校”,这必然导致本该“治术”的学校拼命去“治学”,最后出现千校一面的结果。

4结语

第5篇:大专语文教育范文

(一)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不少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文字写作能力、思维逻辑能力较差;有的学生缺乏基本的社会知识和人际交往能力,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形成性格孤僻;还有些学生缺乏起码的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待人冷漠,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长此下去,教育产生的所谓“人才”不过是唯命是从的工具而已。蔡元培先生曾说:“大学是人格养成之所,是人文精神的摇篮,是理性和良知的支撑。”高校承载着对学生专业素质教育和非专业素质教育的双重重任。为此,我们要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大学教育中去,在培养学生专业素质教育的同时必须加强非专业素质教育,只有这样,大学才能为社会培养真正的全面性人才。

(二)国家教育方针的需要

十八大以来,国家的大学教育方针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经济新常态和专业人才成长成才需要,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教学标准体系,健全教学质量管理和保障制度,以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此,非专业素质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

(三)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和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使知识更新、专业更新加快,知识老化、专业老化的周期缩短,大学生只重视专业教育已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现在人们的活动空间大大的扩大,要求社会适应能力更高;目前人们工作和生活节奏大大加快,所有的职业都面临快速高效的压力等等,这些社会需求都需大学生具备大量的非专业知识。总之,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全才”,既需要过硬的专业素质还需要健全的非专业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二、非专业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目前,国内外高校的非专业素质教育没有统一的模式。面向社会需求和个人成功,非专业素质教育着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观念体系

1.观念体系的内容观念体系主要包括: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它是一个人健全人格的体现,是非专业素质教育的核心体系。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大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2.观念体系的实施深化思想政治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供理论基础,在教学中把影视作品及当前实事引入课堂,在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运用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以解析与正确引导,真正的把思想政治理论引入学生的头脑及内心。

(二)品格体系

1.品格体系的内容品格体系主要包括:崇高的理想信念、进取的心态、坚强的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等,是非专业素质教育的关键。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理想信念和政治思想观念不仅关系着他们自己的未来更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兴衰。

2.品格体系的实施

(1)名著阅读进课堂。学校每学期推荐6—10本如何做人、做事的经典名著进课堂,每周安排学时由班主任引领学生阅读,阅读后展开小组间的讨论,并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写读后感,期末纳入学分考核。

(2)名人讲座进入校园。学校每学期安排国内成功人士以讲座的形式给学生分享事业成功历程的艰辛与喜悦,通过学生与名人零距离接触,来感染和引领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建立坚定信念,培养坚强意志。每学期学校还应该安排学生身边的先进个人针对自己的先进事迹以报告形式给学生汇报并与学生分享,这样,即激励了先进个人又激发的整个学生群体。

(3)教师言传身教。教师是学生的楷模,他的言行对学生品格的影响会有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以自己真实而积极的经历为例子来影响学生,这样对学生培养优良的品格是非常有帮助的。

(4)开展爱心活动。在校园开展多种爱心奉献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节假日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多参加以奉献爱心的社会公益服务,在这些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

(三)知识体系

1.知识体系的内容知识体系是指专业知识以外实现成功所必要的非专业知识,主要包括:社会知识、经济知识、管理知识及生活知识等,是非专业素质教育的基础。

2.知识体系的实施

(1)把非专业的知识学科列入人才培养方案。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可以把社会知识、经济知识、管理知识及生活知识等学科列入选修课中,并计算学分,形成一专多能的课程体系。

(2)建立分层的社会实践体系。采取学校指导和学生自主相结合的形式,建立分层推进的社会实践体系。利用假期对大一——大四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社会锻炼,以增强和提高他们的非专业知识。

(四)能力体系

1.能力体系内容能力体系是指实现成功所必要的非专业能力,主要包括: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等。

(1)适应能力。适应能力就是适应社会、谋求生存的能力,主要包括:表达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是大学生能力体系的基本因素。

(2)实践能力。实践能力就是动手操作能力和一些基本技能,主要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应用文写作能力、办公设备使用能力及专业实际操作能力等。

(3)发展能力。发展能力就是谋求发展、规划人生的能力。主要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创业能力、机遇把握能力、开拓进取能力等。

(4)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

2.能力体系的实施:

(1)“写作与口才训练”进课堂。为了提高实践能力,大学可以将应用文写作内容纳入大学语文和就业指导课教学计划中,并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实际需求适当侧重讲授内容,同时开展实践活动学以致用,如优秀简历评比、外出调研等活动,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创新能力、活跃学习氛围。大学可以将演讲与口才训练作为学生在校期间必修课,采取课前演讲、个人演讲、主题辩论、角色模拟等多种形式,主要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训练内容分为学院指定和班级自选两种,依据先易后难的原则逐步推进。此项口才训练活动作为必修课考核,其中,课前演讲主要在一年级实施,个人演讲主要在二年级实施,主题辩论和角色模拟主要在三、四年级实施。各班辅导员负责日常训练,并做好记录,班主任负责期末效果考核,各任课教师也要在课堂中有意识训练学生口才,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演练平台。

(2)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建设。为了提高和加强大学生的发展能力和适应能力,大学应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建设。首先,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结构体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置内容不仅应有职理论课程,还要有实践活动课程和模拟实战课程等,努力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其次,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实行多层面教育,既要有态度层面还要有知识层面更要有技能层面。最后,加强全员育人的队伍建设。在专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师的基础上,可以定期邀请职业生涯规划知名专家或高级职业指导师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进行指导。

(3)建立社会实践体系。为了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大学应建立与知识体系实施中相同的社会实践体系学校。以上四种能力与大学生成长成才是分不开的,并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成功。

(五)方法体系

1.方法体系内容方法体系主要包括科学的思维方法、正确的学习方法等。

2.方法体系实施

(1)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在过去的应试教育下,学生学习的目的是考出好成绩而不注重知识的运用,毕业后大部分学生都是高分低能,无法满足社会需要,为此,大学有义务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引导学生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学习。

(2)改变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首先,老师要转变角色,由过去的“演员”向“导演”的角色转换。其次,改变教学方法,由过去传统的“讲授法、分析法”向“案例法、启发法和研讨法等”转换。综上所述,以上五种体系相辅相成、紧密结合形成一套完整的非专业素质教育体系。

三、结束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