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楼房规划设计范文

楼房规划设计全文(5篇)

楼房规划设计

第1篇:楼房规划设计范文

关键词:高层民用建筑设计;绿色建筑设计;应用

1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提高了生活水平,同时也增强了绿色环保意识。绿色环保是如今社会的发展趋势,这样的背景下,兴起了绿色建筑设计和建设,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和质量。如今的高层民用绿色建筑是在建设中,遵循相应的环保理念,使用科学合理的绿色技术进行工程建设。绿色建筑对用户居住空间的舒适度及健康性不影响,在建筑中尽量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建筑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让建筑和自然环境更协调。

2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应用绿色建筑设计的作用

如今,社会各界及广大人民都开始重视保护环境、节能减排,认识到环保、节能的重要性。世界各国家及社会各大众都在大力宣传绿色环保、节能减排思想,要达到真正的绿色环保、实现节能减排,国家颁布很多环保规定和政策。如今,环保思想深入人心,开展逐步融合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高层民用建筑的设计中,应用绿色建筑设计是建筑行业发展的趋势[1]。绿色建筑设计能够有效降低施工成本、降低能耗、减少工程建筑对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可以更好的提高建筑工程环境质量,也会顺应时代的发展,能提高企业和社会效益。并且,应用绿色建筑设计必须和建筑行业的发展进步需求相符合,进而促进建筑行业稳定、健康、持续发展。

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应用

3.1合理进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规划

通常情况下,开发商要进行建筑工程项目场地确定,建筑设计人员要对当地地理环境合理有效利用,并进行开发能够利用的自然资源,对施工难易程度等因素进行仔细考虑,进而确定建筑物规模、格局和朝向等各种问题,对建筑与其他领域间关系进行科学合理组织和安排,让其与环境有机结合,形成有机组合体的构建物。

3.2对自然环境合理利用,实施绿色配置

根据研究,人类居住建筑适合六层以下高度,可是如今人口在急剧增加,也不断增加了民用建筑高度,并有向着超高层发展趋势。楼层高度的增加,人们接触的空气中,各种悬浮颗粒及气体含量比例差值在加大,降低了住宅环境舒适度。所以,要进行住宅环境及舒适度的良好建设,要重视楼层建造公用绿化区域,并要研究和应用各种节能设计进行这种状况改变[2]。具体建设中,要进行下面几个方面进行考虑。第一,日照面积、时间、通风情况。进行外墙设计时,要求自然采光和通风,降低电器设备依赖性,进行设计时,要有明厅、明卧、明卫、明厨,实施外墙设计时,增强室内环境热稳定性。而建筑物朝向,楼房间距距离、楼层高低、室内格局等都是对日照时间和日照量多少有影响的因素。所以,进行规划建筑物时,要对各住宅楼房的最少日照时间进行严格控制,让楼房间距离科学合理,同时,在进行格局设计时要安排朝阳方向,尽量获得更多阳光照射量。高层民用建筑设计应用绿色建筑设计利用最大的是风能。为了让房屋可以做到冬暖夏凉的,在常规传统设计中,通常会应用冷暖空调、地热等能源,应用绿色建筑进行规划设计中,一般根据当地夏季风吹向,进行建筑物朝向及间距统一设计,并尽量让冬季风对建筑物的影响降到最低。进而让室内空气流动良好,形成适度过堂风,并实现减排目的。第二,要进行建筑智能设计。在建筑中进行有效应用电子通讯及自动化技术,形成智能化建筑,结合温度、湿度、风力等状况进行智能壳体自动调节自由开关空调量,确保智能化建筑具有高效率生产和运作。

3.3进行合理节能方法设计

高层民用建筑的设计中,应用绿色建筑设计是为了进行更好的节约能源,可以进行自然能源的良好利用。在具体设计中要科学合理利用现代技术及自然科学,对自然能源多方考虑,让建筑符合人们的居住要求,并能保证其具有舒适的空间和环境,确保不浪费能源,并能做到能源节约。

3.3.1合理设计楼房的朝阳角度如今人们购买楼房时,都考虑要购买阳光照射良好房屋,这是进行房屋选择时的第一考虑要素。所以房屋朝向设计高层民用建筑的设计中具有重要地位。购买房屋的人们选择朝阳建筑,是想让房屋照射进方式更多的阳光,如果让房屋照射进更多的阳光量,可以利用节能技术进行完成和实现[3]。如今高层建筑因为具有很高的高度,建筑间距离不是很大,进而会使各楼层间或者是不同户型间所具有阳光照射及进光量有很大的不同。进而给建筑设计带来了难度,使建筑设计产生新的挑战,具体进行高层建筑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对建筑间的距离进行严格控制,使其符合合理氛围,并确保各楼层及各户型都能获得充足光照和光源。

3.3.2屋顶隔热机进行科学设计如今民用建筑物在逐渐升高,接受到太阳的辐射也在逐步的强烈,致使建筑物在逐步提高温度,特别高楼楼顶,进而会使建筑物房屋内的温度逐步升高,也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影响,要对这个问题进行有效解决,进行建筑设计时,一般会利用空气隔热技术对太阳辐射进行有效阻挡,不让温度传递到室内,让房间内温度温度保持正常。利用这样的技术还能够进行保温,如果是冬季,能够防止散失室内热量,进而使空调压力有所减少,进而降低了空调使用能耗,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

3.3.3实施合理的墙体设计通常高层民用建筑在进行墙体等各种维护结构设计时,要设置相应保温材料。建筑墙体有内墙和外墙,外墙直接和外部环境接触,设置保温材料通常也主要是在外墙,在外墙内侧、外侧要进行分别设置相应的保温材料和保温层[4]。建筑物维护结构通常会有结构或者缝隙,如门窗框缝隙、梁墙缝隙、抹灰层缝隙、墙体缝隙等。所有这些对建筑内部热量的都可能造成外流情况,导致能量会造成损失。对这些问题要进行有效解决,进而需要在重要位置进行保温材料进行合理填充,并要进行设置保温层,对内部和外部联系进行彻底切断,尽最大程度降低热量外流。在进行墙体等维护结构设计时,进行保温材料和保温层的考虑是建筑节能的重点。

3.3.4对建筑材料要选择节能型的材料进行绿色建筑设计,主要是考虑节能,而材料的选择是重点。坚决杜绝使用高污染、高耗能的建筑材料,对可再生、无污染的建筑材料进行优先选择。在进行建筑设计中,以绿色建筑设计思想进行选择建筑材料,通常会有下面的要求:第一,要依靠就近原则进行选择建筑材料,尽可能在距离建筑地比较近的地方选择相应的建筑材料,产于本地是最好的,能够方便质量检验和把关,同时也方便运输。第二,对于混凝土、钢结构、混合结构等各种建筑结构的选择要去具有较高的强度。第三,要对建筑物的造型进行良好考虑,尽量保持造型简单,防止在建筑中应用装饰性的建设。第四,要选择结实的建筑材料,保证其质量要符合建筑规定和要求,不能轻易被损坏,强度一定要高,为了保证环保和节能目的,可以使用废弃物进行的再生材料,要对其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和把关,保证进而到施工建设中的材料质量必须在规定要求范围内。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如今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非常迅速,城市的人口数量在不断增多,进而增加了高层民用建筑。持续发展思想下,人们越来越重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中应用绿色建筑设计。合理有效应用绿色建筑设计,能够对建筑的能耗进行合理降低,同时可以进行室内环境质量优化,也能够进行居民生活环境进行有效改善,进而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薛乾.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8(3):234~235.

[2]王兴义.绿色建筑设计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9(6):71~71.

[3]何夏生.民用建筑中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的应用初探[J].建材发展导向,2019(10):156~157.

第2篇:楼房规划设计范文

通过对地域特征进行研究,为风地域性景园林设计提供素材及依据,使人们对地域景观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分析地域特征对风景园林设计的影响及意义,使风景园林的设计具有独特的风格,促进风景园林设计的发展。

关键词:地域特征;自然景观;人文特征;规划设计

不同的历史、地理条件和气候原因会形成不同的地域特征,在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中,很多设计师都对地域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寻找该地域的历史、文化元素,增加设计灵感,为设计理念和主题的形成提供依据。在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不同的地域造就了不同的园林作品,同时也反应出了不同地区的历史文化背景、社会属性、自然环境等等。以贵州地域特征为例进行风景园林设计,分析地域特征对风景园林设计的影响和意义,促进风景园林设计的发展。

1地域特征的概念及主要内容

1.1地域特征的概念

地域特征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结合体,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地域特征之间是存在着相互联系的,某一区域的特征变化会对周边地域产生一些影响。区域性是界定地域特征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地域特征差异的明显特点。在对地域特征进行分析时,必须要系统性的对待,全面把握地域特征中的每个细节。在地域特征基础上进行园林景观的设计,将成为具有特点和辨识度的风景,提高整个风景园林的建设意义。

1.2地域特征的主要内容

地域特征的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气候气象、地质地貌、自然植被、水文条件等等。气候气象属于最为活跃的地域特征,在四季不断演变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特色。地质地貌决定了每个区域的土壤情况,同时也影响着风景园林内各类植被的种植。自然植被是每个风景园林设计中的重要元素,同时也是风景园林中主要的景观,所以对风景园林设计的影响比较大。水文条件是地域特征中的主要内容,影响了各类生物的生长,在风景园林设计中也会大量的利用水文条件进行自然屏障的规划。地域特征的人文因素主要包括历史文化背景和民族风情信仰,在不同的区域会存在着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在风景园林设计中,要充分的考虑历史文化背景的变化,使历史与景观更好的融合在一起。每个区域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会形成自己的民族风情,同时也会融入独特的文化信仰。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结合民族风情、文化信仰,可以让人们更容易接受该风景园林作品,使地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

2地域特征中自然因素对风景园林设计的影响及作用

2.1地质地貌对风景园林设计的影响及作用

地质地貌会造成地表的起伏差异,使地表的温度产生差异,例如山体的迎风坡和背风坡会产生温度的差异。地质地貌也会对该区域的降水量造成影响,使植物的生长环境更加复杂。地质地貌的变化也会产生较多的自然遗产,在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要重视对自然遗产的保护,在进行有限度的开发,使人们在增加地质文化知识的同时,有效的促进了当地自然经济的发展。在贵州地区,因为山区面积比较大,所以会形成较多具有特色的建筑物。例如贵州地区的吊脚楼大多建于坡大谷深的地质环境中,形成了独特的架空形式,使居民的居住空间增大了,同时也不会对自然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

2.2气候气象对风景园林设计的影响及作用

风景园林中的自然植被、水文地质等都会受到气候气象因素的影响,贵州地区因为气候湿热,雨季较长,所以在风景园林的围墙上会设置大量的花窗,并建造大量的亭廊。这种建筑结构会保证夏季风景园林的通风效果,在雨季时也方便游客在亭廊中进行游览。

2.3自然植被对风景园林设计的影响及作用

自然植被是风景园林设计的重要元素,也可以使游客更加容易感受到地域独特性。不同的植被可以反应出不同地域的自然特征,而且不同地域温度和地质差异,使植被的规律存在较大的变化。例如北方地区多以落叶林和针叶林为主,而南方的风景园林多以阔叶林为主。同一种植被在不同的地域也会存在形态上的差别,所以表明了特定地域环境对植被有着很强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指示性作用。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大多以乡土植物为主,使风景园林更加具有地域特色。各个风景园林景观设计中,要注意自然植被的保护,避免出现生态环境恶化现象。

2.4水文条件对风景园林设计的影响及作用

水文条件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同时也可以起到很强的装饰因素,在风景园林的设计中可以利用天然河流作为景观设计基础,提高风景园林的生态性。在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对水文条件的保护,限制开发量,保证生态河流的本质,使水文条件可以发挥最大的生态效应。

3地域特征中人文因素对风景园林设计的影响和作用

3.1历史文化背景对风景园林设计的影响和作用

历史文化背景反应了人类长期活动的过程,为风景园林设计人员提供了丰富的灵感资源。在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可以合理的运用历史文化背景,将景观进行历史文化的重现。例如风景园林设计中可以进行历史遗迹的还原,使历史遗迹得以重现,使人们更加深刻的了解历史文化,增加风景园林的历史性。在风景园林的各类构筑物中,以文字、图案的表达方式,直观地表达某一时段的历史时刻或历史进程,增加风景园林古朴韵味,让人从另一个角度了解该地域的文化特色,给游客留下深刻的映像。

3.2民俗风情信仰对风景园林设计的影响和作用

风景园林设计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休憩活动要求,使人们在亲近自然的同时可以加深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增加民俗风情信仰的景观更加容易被接受和产生归属感。风景园林的设计要避免同类景观的出现,所以要保证民俗风情的覆盖范围足够广阔,民俗风情信仰是风景园林的无形财产,为风景园林增加了更为广阔的精神空间,从而使游览人员的心境得到满足。

4基于贵州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

4.1贵州地区的风景园林景观

贵州地区因为自然格局的独特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景园林景观。贵州地区的植物种类也非常多,而且植物季相变化具有多样性,形成了良好的生态景观效果。在进行风景园林设计中,设计人员会依据当地的土壤状况以及地形地势等特点,创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风景园林,这种景观设计主要向着地方化的角度发展,具有丰富的地域特征和文化特色。例如贵州风景园林中的吊脚楼,就代表了贵州侗族文化。吊脚楼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建筑物,主要是为了适应地形地势的要求,是一种半围栏形式,将平房和楼房有机的联合在了一起,建立起前半部架空的楼房。还有很多的吊脚楼为了方便人员进出,将房门设置在屋后,省去了楼梯的搭建。

4.2贵州地区风景园林设计中苗族图案的应用

贵州地区在风景园林设计中苗族图案的应用非常广泛,将大量的苗族图案应用在园林雕塑中,体现出了民族精神和主题文化的同时起到装饰作用。风景园林内有大量的亭台楼阁,这些亭台楼阁主要起到的作用是造景和休憩,而苗族图案可以在亭台楼阁中起到装饰作用,使风景园林的结构与图案实现完美的结合,更加具有民族风格特色。苗族图腾柱和围栏应用到风景园林设计中,使游客在进入到风景园林中会感觉进入到了苗疆圣地。很多不了解苗族文化的游客会觉得这种陌生而奇特设计方式具有观赏性,了解苗族文化的游客会更加深刻的体会到风景园林的设计意义,使地方文化得到更好的弘扬。苗族图案是苗族人民的精神载体,据有深刻的寓意,充满了苗族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将苗族图案融入到风景园林的设计中,体现了风景园林的文化基础,同时也满足了更多人的精神需求,使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增加了民族文化的领悟。贵州地区的风景园林设计中,苗族图案大多以浮雕和雕塑的形式出现,呈现出了多种多样的雕刻手法,体现出了风景园林不同的特色。在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各类植物的配置,充分的利用原有地形,进行小幅度的改造,避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设计师也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对风景园林进行合理的规划,实现风景园林的地域化、人文化特征,使风景园林更加具有活力。

5结论

风景园林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人文价值和艺术价值,在设计过程中要遵循地域性原则进行规划,将历史与建筑有效的融合在一起,保证风景园林的设计质量。通过对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各类因素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作用,希望可以促进风景园林设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艳.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地域特征的探讨[J].城市建筑,2014,02:18.

[2]寿慧琴,余忠心.探析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地域特征[J].现代装饰(理论),2014,06:7.

[3]郭楠,杨玫,张凌.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地域特征分析[J].江西建材,2015,02:29.

第3篇:楼房规划设计范文

【关键词】居住区规划;居住环境;居住环境塑造

中国的居住区的形态、相关规范不断变化与发展。2018年实施的GB50180-2018《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以生活圈居住区和居住街坊的概念替代了传统的小区模式。《从传统居住区规划到社区生活圈规划》[1]指出,居住区规划设计有公共资源的配置方法僵化、配置工具单一,难以适应居民需求结构日益多元化的挑战等问题。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对居住区规划设计方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于某个理念在居住区中的实行可行性、某群体相适应的居住区等等,而对于小区建成后的情况、个例的追踪研究则较为缺少。由此,笔者对于某小区进行了实地调研,希望通过调研,能在个案的层面上对居住区建成后情况进行分析总结。

1项目背景

该小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于2004年竣工,一梯两户,别墅型白色子母门,有外墙砖,楼间距极宽。西侧和北侧,小区东侧为城市干道,南侧为河流。小区绿化率高达60%,有多处池塘、庭楼小阁、音乐喷泉、花园草坪,有健身房、健身器材、球类俱乐部。小区容积率低且建成时间久,绝大多数的业主是老年人,及一些白领族。

2布局结构

2.1布局结构层次

小区占地面积584796m2,建筑面积666667m2。总户数510户。二类居住用地。楼房多为板式,布局空间为内部庭院式(图1)。

2.2建筑空间组合

两套板式楼房有意识地形成弧度的围合组分,分割并围合,组成了大小、形状、类似,特征,主题不同的空间。

2.3空间划分

这种空间应能保持个人、家庭、社会的特点又有足够的手段保持互相不受干忧又能进行面对面的交往。从住区的大环境出发在小区的整体范围内通过对基地、自然条件、地方特色、居民活动特征等的分析在布局中形成一个或一系列的特征空间并命名,作为住区的空间从而在整体上形成住区的一种明显的特征空间并生成相应的场所载体一般为中心开敞的集中绿地或中心,同时在住宅组群内部形成代表不同功能和富于个性的特色空间。

3道路交通

3.1道路系统

如图1所示为一级道路。将一个围合院落(有一个独立中心庭院、以两栋弧形的板式建筑为边界的居住区域)称为一个单元。延主轴线方向,有一条主路,其他一级道路有:庭院单元的内部环路、单元与单元之间的道路串联。像是将每个围合单元串联起来的网络一样的形式,主路与单元有连接、单元与单元之间有串联整体较为清晰。居住区内的道路基本为6m宽,如图为主轴线的道路,线形较为蜿蜒。除一级道路外,小区内还有很多小路,宽1~2m不等。小路的铺装形式多样(图2)。

3.2出入口

调研场地共有3个主要出入口,以及和临近小区美茵河谷连接的若干个小口(小路)(图3)。主要出入口有一个面向公路(温泉大道),两个面向江安河河边。入口均较深,没有直接临街。面向公路的入口1,由广场进行过渡。《基于人性化的居住区入口景观设计研究———以杭州市“钱江新城板块”为例》[3]指出,位于门外的入口广场起到集散作用和缓冲作用,是城市开放空间的一部分。这一点入口1做得很好。入口2面前则是有停车场、树林等场地。通往入口3的路两侧主要是水域和树林(图3)。

3.3停车位

汽车车位分为地下停车场、地上停车场、停车楼三种形式,均在小区入口之外。停车楼和地下停车场主要给居民使用,停车楼有2栋,分别位于两个出入口,方便居民出入。地下停车场串联了外界和小区内部。地上停车位则主要给外部游客和临时停车使用。三种形式停车场的停车率均较高,私家车位只有少数闲置。除此之外,小区还有地下非机动车停车场。

4建筑选型

4.1建筑外观与尺度

形态上,大多数建筑6~7层,少部分独栋别墅为2~3层。板式的构型使得建筑形成围合的界面,包裹住中心庭院。每栋楼的顶部是“飞翼”的造型,较有特色。相比于近年新建的居民楼,调研场地的楼都不高,十分亲和,而由于小区建成较久,植物多高大,人在楼下,乔木几乎掩蔽了通往楼顶的视野,人在过路时、在庭院休憩都舒适安逸(图4)。色彩上,建筑的的色调鲜明丰富,每一栋都有与周围不同的色彩,突出了单元门的轮廓和体块,同时每一户的外窗都辅以同一颜色。单元门的轴线中间则加以另一颜色为点缀,如图,十分明丽。公共建筑和服务建筑(如物业楼、停车楼、体育馆)则是鲜明的橙黄色。风格上,居民楼建筑介于老式居民楼与新式居民楼之间,如果看作对于21世纪的居民楼风格探索,是极为有趣的。如图为新旧典型小区与调研场地的对比。调研场地的建筑与二者差异均较大,明显的特征就是色彩鲜明、靓丽活泼。外表的肌理则是由瓷砖贴面,建成多年有一些污迹,颜色保持原样,但有老化的感觉。

4.2构筑物和小品

小区内有廊架、景观亭、雕塑等构筑物,多布置在两条建筑中央的庭院花园中,贯穿“音乐”的主题,小品和雕塑的造型多与音乐有关,有音符装饰、乐器弹奏的人像等,设计风格大多为欧式、现代、简约的风格。小区内部的廊架维护得较好,座位虽然有点脏,但是可以保障休憩功能。小区的廊架的情况不容乐观,没有座位,也几乎无人使用,有些已经被拆除,有些周围长满了荒草,无人打理(图5)。小区中的花坛也较有特色,有意大利台地园中喷泉基座的风格。大部分的花坛都不一样,让人觉得设计颇有心思。

4.3建筑附属空间利用

建筑的一层有两种形式,第一种为一层住户(有的有连带的楼顶花园),第二种为架空层。架空层的利用形式多样,有乒乓球桌、快递存取处、理发店、麻将馆等社区服务,也有自发成为停放电瓶车的利用形式。但是个别有荒废的态势。多样的建筑选型使得购房者的选择是十分多样的,架空层成为公共空间的也是很好的利用形式。

5环境塑造

5.1节点表现

5.1.1节点与主题。我们将住区内的节点分为小区内部庭院式居住单元节点、小区开放公共服务性节点两种。小区内部的从北至南有:欢乐颂、水上音乐花园、月光曲、雨中花园、田园花园、蝴蝶花园、仲夏夜之梦、春之声、蝴蝶花园、南国玫瑰、天鹅之歌、秋日私语,一共12个;外部的开放节点有:体育馆、蝴蝶泉、超市、销售中心、音乐酒店、物管处、停车楼、维也纳森林公园、样板房示范区、钓鱼茶室、音乐岛、高尔夫推杆练习场,一共12个(图6)。《人居环境视角下高品质新建居住区营造及管控探索》[2]指出,居住区与外部空间缺少互动是居住区规划设计的主要问题之一。而小区与外部空间的相处模式值得借鉴。如图为两种节点的分布情况,黄色为外部,蓝色为内部。空间上,外部的开放区域将内部包围,形成了一个半对外的空间,同时也是完全外部空间向内部空间的过渡。小区内居民短距离即可享受广场、超市、茶室等服务,十分便捷。虽然是封闭式小区,这样的做法连接了小区内庭院单元与庭院单元、模糊了小区与外界的边界,使得各个庭院单元的人得以在小区开放的广场上休憩、交流、跳广场舞;小区内和小区外的人可以一起钓鱼喝茶,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从社区整体趣味来讲,小区临近江安河,作为公共资源,河边的茶室、球场等设施吸引着外来的人,也为居住区引进活力。5.1.2典型内部节点的主题表现。每个“单元”中心的花园景观都由不同元素构成,包括台地式水体、植物与坡地、模仿自然式的小河沟、开敞的广场、私密的休憩空间、锻炼设施等等。总体而言,景观层次十分丰富、空间富于变化(图7)。5.1.2.1节点:天鹅之歌。花园前部为开敞平坦的地形,是一个大花坛,植被较稀疏、高度不超过50cm。核心中部为水池,视线焦点处为一组天鹅雕塑。水池两边有阶梯和座椅,为半开敞空间,可以进行休憩。水池中央有汀步可以通过。背景是台地式跌水景观。跌水背后则以一个山坡处理与道路的高差。小山坡的植被茂密,有小径可以通过,为私密空间。5.1.2.2节点:春之声。与天鹅之歌先开敞后闭合相反,这个节点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在前半段、周围临近路的地方,是尺度较小的,植物的封闭性很强,用了大量大树冠、枝叶茂密的植物,如春羽等。中央的广场以硬纸铺装为主,形态则以“裂纹”的形式,表现像冰裂开一样的地面,而中间是流淌的则是“春水”,以此表示“春之声”的主题。5.1.2.3节点:田园花园。田园花园整体都是较为开敞的界面,周围的植物较中间围合起来。以青蛙雕塑表达“田园主题”。这个庭院的水景十分突出。有“小溪”、喷泉(青蛙口中有喷泉)、静水的形式,台地上的水体则像是一口井。阶梯与水景连接处,是吸引小孩子戏水的天地。5.1.2.4节点:欢乐颂。欢乐颂是慷慨激昂、活泼向上的,这组较密的台地跌水在开放时的声音与气势也将与此相呼应。作为入口的背面,这样的台地水域起到隔离的作用,削弱了外界出入口带来的吵闹,保证园内居民安静舒适、自得其乐的生活。

5.2植物配置

5.2.1植物基本情况及种类小区内的容积率低为1.14,绿化率63.80%,有着良好的绿化。不同的“单元”采用了不同的景观表现,有以热带植物搭配为主,突出热带主题的;有以跌水景观为主,强调空间动线的,有以活动设施为主,强调运动功能的等等,内部的地形塑造依靠着不同的独立单元以主题为要求来布设。主要应用植物种类有:栀子花、银杏、荷花玉兰、铁线蕨、栾树、刚竹、红叶石楠、蜘蛛抱蛋、樟树、玉兰、楸、山茶、黄金菊、杜英、棕竹、铁树、龙牙花、春羽、芭蕉、鸡爪槭、桂花、海桐、柏树南天竹、鹅掌柴、八角金盘等百余种。5.2.2植物配置方式。场景一:入口等焦点景观处,植物搭配层次丰富,有“丛林式”和“岛状式”两种,形成了较好的观看性。前者多用于入口较为狭窄的地方,在建筑旁;而后者用于较为宽敞的地方。场景二:庭院单元花园内,局部的植物层次不一定丰富,但是整个庭院内的植物搭配起来营造出清晰的空间感。水池两边形成对景,组成近景与远景。植物的体量有大有小,形成大小对比、质感对比。较高大的乔木分支点较高,枝条延伸形成顶界面,所以较开敞的空间也不是很晒。场景三:居民楼建筑布置得较密处,用岛状树林,起到了对建筑的弱化作用。除树林、矮灌和地被之外,几乎没有其他层次的植物。竖向性强烈的线条,强调了植物的茂盛之感,路人像身处于自然的山林中。场景四:小径的两侧,自然的野趣十分浓厚。疏于管理的结果,使得小径较为幽深、安静,但在天暗时就让人不敢靠近。同样也是竖向性较强。除了高大乔木外,其他层次的植物几乎没有起作用。

5.3景观设施与附属装饰

5.3.1汀步。小区内外水景很多,设计者十分注重水与游人的互动,希望最大限度让人接触水。所以园内的汀步成为风格迥异的一大亮点。较为人工、常规的方块状、装饰性强的梅花状、自然式的石头,富有生趣(图9)。5.3.2其他装饰。园区大量运用了石。鹅卵石用于道路排水,自然风格的景观石则用于与植物相结合,随处可见地点缀于花园中,这使得花园的景观风格在欧式的基础上增加了中式园林、自然山水的感觉。装饰性的彩色木桩、彩绘过的石头是在近年才新增的(图10)。虽然与原有的风格没有联系,但是为十多年的老小区添置了新兴活力与色彩。这些照顾细节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目前的居住区景观设计很大一部分偏重景观的平面设计[5],忽视了居住区立体的最观效果与人的心理感受(苏晓毅,2010),缺乏从人的角度对景观环境进行多方位的思考。园路上的铺装,在划分空间上也值得学习。每栋楼的入口都用梅花的形状做出了突出的铺装,居民可在此区域进行等候等短暂停留的行为。这个空间被柔化为了半公共空间。

6设计修建与现状对比

作为一个老小区,设计目的与现状使用情况有较大的差异。水景的设计丰富,但是在后期维护管理遇到了较大的困难,大部分需要动力的水景都没有开放。调研过程中,甚至是节假日都没有见到过喷泉有开放过。许多水沟完全干涸,甚至长满杂草。服务性建筑的利用率也很低,除了物管、对外营业的游泳馆等地,其他的已经废弃,外表也很难看。露天剧场的座椅几乎已不能使用;小区外部样板房改造为幼儿园,其背后的绿地植物无人看管,混乱不堪;木质水上平台已经断掉,十分残破(图11)。小区仍然基本能够满足居民的日常基本需求,锻炼器具、儿童乐园、运动球场这些比较容易进行更新的设施,进行了换新与调整,现在是社区的活力所在。《基于城市设计的居住区规划》[4]指出,城市设计自下而上的思考方式更注重人的使用诉求,更具有现实意义。通过调研居民的反馈与设施的使用频率,可以看出某小区服务设施与绿地的布置模式适宜居民的活动诉求,有推而广之的意义。

7总结与反思

7.1居住区优缺点

优点:在整体楼盘造价较低、成本有限的情况下,居住建筑的形式、环境的塑造都凸显了小区的主题与特色,设计值得学习。布局规划方面,为居民设定空间的功能种类多样、轴线与区块清晰。在景观方面尤其精心,水景的层次与形式、植物界面的营造与空间划分都作出有效考量,这使得在十多年后的今天,小区仍然以它优美的环境绿化、鸟语花香吸引着住客。缺点:景观精心设计,没有把后期成本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导致卖房时环境精美,而小区十年后、二十年后的环境质量远不如当时的设计愿景。大量建筑、雕塑、水景的闲置,造成浪费。二十年后促成小区活力的不是精心设计的节点,却是容易更新的儿童设施、运动场地等等。这种浪费更多的是对于资源而言的,在提倡可持续发展、提倡生态的今天,不仅仅需要把景观与生态相结合,更需要尽量减少建后闲置、建后大拆大改的情况,长远地考虑日后的使用情况最佳化,这样的居住区规划设计理念才是对于当今资源缺乏背景、生态可持续政策的响应。

7.2场地在居住区发展中的借鉴意义与展望

调研场地的建设时间在21世纪初,中国房地产正在学习西方各个方面的经验,所以场地中有明显的欧式风格,而它同时保留了传统的居民楼形式、中国人青睐的自然风景式景观。水系和地形,都富于变化,花坛、廊架、地面铺装等硬质景观也充足。总体而言是混合式的风格。之后的时段,居住区规划设计又出现了田园式、新中式、现代简约等具有明显风格的理念。笔者认为此场地的意义在于以下两点:第一,它给出了一种与自然高度接触融合的生活。以“庭院单元”式布局的方式,使得每户居民都能够几乎均等得享有绿地的可达性;第二,它给出了封闭式小区与逐渐外放式的社区邻里活动的相处方式,即钓鱼茶室、运动场馆等过渡空间的布置。综上,随时代变化流行的风格总是在变化,而人的生活与自然相接触的追求、人与人交流和人进行活动的需求不会改变。这两样的发展方式,均可以借鉴调研场地。

参考文献

[1]于一凡.从传统居住区规划到社区生活圈规划[J].城市规划设计,2019;17-19.

[2]李鹏.人居环境视角下高品质新建居住区营造及管控探索[J].房地产世界,201:28-30.

[3]蒋成刚.基于人性化的居住区入口景观设计研究———以杭州市“钱江新城板块”为例[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20;92.

[4]鲁力,张妍.基于城市设计的居住区规划研究[J].城市规划设计,2021:31-33.

第4篇:楼房规划设计范文

关键词:城乡规划;实际管理;一体化研究

引言

近年来,为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国家提出“先富带动后富”的战略思想,城市化推进的不断实施确实有利于带动我国经济发展,使我国民众生活质量稳步提升,但是其发展策略也存在弊端,由于城市的不断扩建,对周边土地的侵占越来越多,周边环境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问题尤为突出。为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稳步发展,民众对周边环境与城市环境的管理发展问题尤为重视。面对多元化的新时代,规划人员应利用新方法,树立新观念,严格落实中央最新的相关城乡统筹一体化管理决策,提升城乡之间的互动性、互通性,将二者紧密联系,达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的,推动我国经济的稳步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1新时代城乡一体化规划的基本原则

1.1满足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概念最早于1980年由国际自然保护同盟提出,其主要内容是既要满足当代人的生活需求,又不能对后代人的需求构成危害,要实现二者密不可分地一体化发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资源,在利用地球资源的同时,要保证资源利用的合理化,对环境实施管控,确保子孙后代能持续稳定地繁衍与发展。其可持续性发展原则包括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等。城乡建设一体化建设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要对城乡建设的未来走向进行预测,确保城乡一体化建设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在城乡规划建设中,应充分考虑资源的再生能力和共通能力,降低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寻找平衡点,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质量。

1.2科学系统规划的原则

城乡规划以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为目标,是对城乡一体化空间布局、城乡过渡协调、地域资源划分、构建方案实施等的综合部署。因此,在城乡规划建设过程中,应对当地气候、人文特点、民众生活习惯、地域环境等进行实地考察,充分收集民众意见,集思广益。在城乡规划建设中,要利用科学的方法与手段,将建筑学、工程技术学、自然学等多学科专业人才融合在一起。由于城乡一体化建设项目的交叉复杂性,在施工前应做好相应预算,合理调配各类专业人才,达到科学化建设的目的。此外,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未来发展与演变过程也极其重要,在规划前,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城乡发展项目,对其进行科学预测与指导,确保建设过程的每个环节都能稳步实施。因此,在城乡一体化管理建设中,规划管理人员应秉持科学发展原则,对当地经济现状、地域现状、人文现状作出统一布局,确保项目稳步推进。

2新时代城乡规划设计一体化存在的问题

2.1城乡二元结构不协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方面都得到飞速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更为显著。但研究发现,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问题也逐渐被放大,由于经济发展以城市为主,导致城乡经济发展不协调,其中随处可见的城乡二次元结构就是证明。城市建设多姿多彩,但农村建设依然处在百废待兴的阶段。城市与农村的环境管理问题也存在显著不同。近年来,城市大力提倡垃圾分类,但农村没有明确的垃圾分类要求,甚至垃圾回收站都极其匮乏,部分农村地区的垃圾处理依然采用焚烧、随意化处理等方式。焚烧垃圾对空气的危害极大,而随意化处理垃圾则对水源、土地的污染极大。由此可见,城乡无论从建设、经济发展、环境管理等方面都存在严重的二元结构,城乡建设不协调,分层巨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人口不断涌入城市。这一方面加大了城市的人口压力,不利于城市空间结构化发展;另一方面对于农村而言,由于人口的不断流失,导致耕地荒废,这对于土地的合理化利用极其不利,也有悖于可持续发展战略。

2.2建立新的管理观念,消除城乡协调的制度障碍

城乡一体化建设属于国家建设项目,由政府主抓,层层落实。但由于制度落实需要经过的层级复杂,不仅降低了城乡一体化项目的落实效率,而且易产生贪污腐败现象。因此,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反腐倡廉,并将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农村工作的重点,明确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一方面要转变思想观念,运用新的方式方法来谋划工作;另一方面要为基层民众树立信心,让其明白城乡一体化设计管理建设并非空穴来风,必须尽快落实,让民众积极配合国家政策的实施。树立新观念的同时,政策制度也作出相应调整,如近年来推出新的户籍政策,并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城乡居民的科学流动和农村娱乐设施建设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推动了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顺利实施与开展。

3新时代城乡一体化管理的战略方针

3.1坚持以人为本的初心

人是推动社会发展、改变世界的根本;人类在社会发展历程中不断追求生活的高质量。因此,城乡一体化建设首先应以人为本,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最大化,并将其摆在首位,坚持一切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规划建设初心。一方面,实施城乡管理一体化的战略方针可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并配合规划的执行与落实;另一方面,城乡统筹及一体化发展方案的制定应尊重群众意见,顺应民意,建设和谐舒适的居住环境,优化城乡过渡区域的建设问题,促进城乡空间形态的层次化、丰富化,进一步满足民众的多元化生活需求。

3.2城乡资源一体化

城乡资源一体化包括土地资源一体化、生态环境一体化、人口资源一体化,因此,在城乡资源一体化建设中,应将三者融为一体,共同推进发展。土地资源一体化有助于城乡建设过程中耕地面积和建筑面积的合理规划;生态环境一体化有利于城乡建设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造福后代;人口资源一体化有助于我国城乡人口的科学有序流动,对地方政府的管理与等级划分具有积极的作用。

3.2.1土地资源一体化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部分政策的与实施存在局限性,使部分地区的城乡土地规划存在资源利用不足的现象。由于土地所有权的归属划分模糊,导致土地资源一体化的规划与管理成为无法完成的任务。对比城乡发展速度,城市发展更快速,城市周边土地被严重侵占,不仅影响城市周边环境,甚至导致耕地减少,农作物产量下降。例如,我国大米和小麦的年进口量依然巨大,加之我国人口众多,农作物产量的减少不利于国家稳定和经济发展。因此,城乡一体化设计管理首先要统一土地规划管理政策,坚决抵制滥用土地的行为,根据地域特点制定和完善审批管理制度,为城乡一体化的设计管理延伸实施空间。

3.2.2生态环境一体化根据城乡的不同生产要素,将垃圾处理与废弃排放进行统一化、细致化处理,维护城乡生态环境,推进城乡规划设计管理一体化。例如,对于重工业,应对工厂的废水、废气排放进行严格检验,建立污水、废气处理厂,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对于农村而言,应尽量避免燃烧农作物,可利用粉碎设备粉碎用于农作物种植和牧畜养殖。通过制定改善城市与农村生态环境的措施,确保城规划乡设计管理一体化的稳步实施。

3.2.3人口资源一体化政府应大力提倡并推行新的户籍政策,建立城乡统一化的户籍管理模式,消除户籍歧视。建立和完善城乡和谐流通的劳动力市场,引导劳动力自主流动,不可一味地扎堆城市,促进城乡人口资源一体化发展。可适当建立奖励机制,鼓励农民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减少粮食进口量,推动我国经济稳步发展。

4结语

在城乡规划设计管理一体化的实施中,地方政府应积极作为,引导民众积极配合,减缓城乡二元结构趋势,建立土地资源、生态环境、人口资源等一体化管理系统,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不断完善我国城乡规划设计管理的一体化体系,促进我国经济稳步提升,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恒.新时代城乡规划一体化管理研究[J].居舍,2020(33):3-4.

[2]陈云利.新时期我国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研究[J].四川水泥,2016(7):333.

第5篇:楼房规划设计范文

为了延续中国传统历史文脉,保护好现存的传统中式建筑是远远不够的。不斩断根只是最基本的做法,如何给予根营养,使之开枝散叶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人们已经清晰的看到传统中式建筑在现代社会中的种种弊端,怎样扬长避短就是设计者接下来应当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1.1平面布局

传统中式建筑擅长用外廊来连接各个空间,用房间的外墙围合成一个三合院或四合院。当代人口数量众多,大规模的推行这种平面布局是不可行的。我们可以将三至四幢楼房进行拼接,形成一个半围合状态的小院落,在小区规划中形成一个个的组团,既可以成为景观节点,又可以让住户享受具有半私密性特点的灰空间;至于户型平面布局则应采用现代建筑的贯通方式,方便住户使用,主要房间可以依旧秉承坐北朝南的传统,避免冬季西伯利亚的寒流,亦引入夏季来自太平洋的凉风。

1.2立面风格

现代建筑设计要求形式追随功能,这就决定了现代建筑不可能每一幢都像传统中式建筑一样讲求立面的完全中轴对称。我们可以从中截取一些片段和符号来制造传统建筑韵味,例如坡屋顶、窗棂、栏杆式样;而由于古代没有窗帘,开窗面积虽大,却用木条将其分隔,使得自然采光不佳,视野不够开阔。我们可以把木格条面阔减小,移至窗户上端,根据室内空间功能进行合理重构,将古典主义和现代生活相互融合。整体风格应该尽量简洁大方,不要有过多的转角,当开窗过于凹进(如卫生间高窗)影响立面效果时,可以齐墙设置一道镂空的窗格,既不影响通风效果,还可以作为传统元素的局部表现增加艺术美感。

1.3细部装饰

传统中式建筑中,屋顶角部的蚳兽、屋檐下方的斗拱、大门两旁的抱鼓石、引导贵宾的垂花门等等,都是具有独特风韵的细节布置,也是提升传统中式建筑内涵的精华所在。它们大多不仅仅作为装饰物,还包含着深厚的寓意征兆。在小区规划设计中,适时加入细部装饰,营造传统园林氛围的同时也可以加强该区域的文化底蕴;而在单体建筑设计中,这些细部装饰不但使建筑变得生动有趣味,更作为文化符号提醒每一个到访者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内涵。

1.4材料色彩

现代社会的高层建筑中,框架结构是最受欢迎的结构方式,它与传统中式建筑中的抬梁式、穿斗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梁柱作为承重结构,墙体仅起维护作用。由于木材的易损性,我们应当把钢材作为其替代品。如若环境要求必须使用木柱样式,则可以采用外包的形式,在钢柱外包裹一层木材,既结构稳固、节省材料,又不影响美观。而在色调配搭上,可以直接采用江南民居的“黑白灰”组合或是北方民居的朱漆配灰墙,在局部穿插少许亮色元素,从典雅古朴中显露现代亲和感。

1.5外部景观

中国古代园林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与传统中式建筑不分伯仲,讲求相得益彰。在新中式风格的小区规划中,绝不是单纯的有山、有水、有树,单纯的将古典元素堆砌到每一个角落。中国古典园林讲究主与次、藏与露、疏与密、虚与实,如何将景观分布、整合、再串联是设计的难点;而如何营造充满诗情画意的空间氛围,并让到访者从心底产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共鸣就是设计者进行创作的突破口。

1.6模型初探

为了更加清晰的说明新中式风格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笔者拟建了一座博物馆模型,从图例中探索和印证新中式建筑的些许法则。该模型选取的是一进四合院的布局方式和江南民居的色彩搭配,正房位置为展览正厅,厢房位置为展览偏厅,耳房位置为办公用房。展览正厅严格中轴对称,屋顶挑高很高,彰显庄严磅礴的气势;两坡顶,却在屋脊处增添了现代元素,用玻璃幕墙将两片屋顶连接;增加了现代建筑中的悬挑阳台,结合了带有传统元素的挡墙后并不显得突兀。两座偏厅则采用了相互镜像的单坡顶形式与正厅呼应,在窗花的选择上也与正厅保持一致。在正厅两侧的办公用房样式非常简朴,仅在色彩和细部装饰上体现中式风格;联接办公用房和偏厅的是一条具有现代风格的半开放式连廊,但它的木料材质和坡顶式样能完全融入整体古朴的气氛。而入口处的连廊是全封闭式,造型上同样选择两坡顶、圆窗花;但在屋顶顶端使用玻璃盖板,在刻板的建筑原型中注入活泼的血液。整个模型使用了大面积的玻璃材质,然而现代的元素并没有使我们将其定义为新中式以外的风格。模型的形制大量使用了方和圆,而在中国古代的传统意识当中,“方圆”就是一种成功之道。中国博大精深的五千年文化,都应该成为设计者找寻传统中式建筑与现代风格结合之路的切入点。

2结束语

相关热门标签
精选范文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