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绿色科学技术范文

绿色科学技术全文(5篇)

绿色科学技术

第1篇:绿色科学技术范文

关键词:植保;绿色植保;植保机械化

0引言

中国幅员辽阔,果树种植种类多。以山东为例,本省为苹果生产大省,同时也有桃、梨、葡萄等三大优势果品,果树常年种植面积在70万hm2以上,培育一大批名优果品。这些年,为持续推进果品优势区建设,不断提高名优果品市场供给量,社会各界对国内果树植保科学技术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我国的果树植保科学技术发展现状

1.1果农对果树植保科学技术需求旺盛

这些年,随果品优势产区的扩建,加上市场对绿色果品需求的大增,果农更加重视果树植保技术的应用。但是,果树植保工作受外界环境影响大。尤其这些年,各地普遍降雨,气温异常,植保技术应用不当,频繁使用化学药剂,为腐烂病等病虫害发生创造条件。而基层植保往往因技术指导不准确、不到位,导致果农在植保工作方面束手无策,很多还是以来几种化学药剂简单防控。就实地调研来看,针对病虫害防治工作,果农急需专业技术指导,从春季果园管理、整形修剪、拉枝、病虫害防治、用药技术等几个方面,以手把手的详细讲解和现场示范,对果农提出的问题给予现场技术解答。

1.2果树绿色植保技术发展形势迫切

从当前植保形势来看,果树病虫害种类渐多,危害程度愈发严重。尤其受气候环境、栽培农艺、农田生态等因素的影响,病虫害爆发周期愈发短,植保防控压力渐大,严重威胁到果树生产安全性。而从植保防控的手段来看,大量使用化学药剂、缺乏安全使用农药常识、用药防控没有专业指导等问题频出,这样的植保措施严重破坏生态平衡、造成环境污染,最重要的是导致果品药物残留超标,严重影响果品质量,危害到民众的身体健康。就此,社会各界迫切需要推广果树绿色植保技术,以绿色防控在不影响果品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果树种植经济效益。

1.3果树植保机械化未成产业化、规模化

随着农林产业的快速发展,果树植保对机械化的依赖愈发要高。尤其这些年农机购置补贴的出台,更加刺激老百姓购置农机具,越来越多的新型植保施药机械被投入到现代林业生产中去。这些植保机械的应用,不仅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而且还大幅提升植保作业效率。但是,受果园立地条件及种植方式等因素影响,中国果园植保机械化发展水平仍然偏低,资料显示丘陵山区果园仅为7.5%,平原果园为15%。分析原因主要有:丘陵山区果园种植面积比例大,但其地形地势复杂,严重阻碍机械化施药。而平原果园立体条件好,但以家庭种植方式为主,单户种植规模小,购买设备成本高、获益慢,影响了植保机械化发展。此外,植保服务体系不健全,技术推广培训不到位以及果农对机械施药认识不足等,均是限制植保机械化发展的重要原因。

2提升果树植保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建议

2.1做好果树植保科技推广宏观调控

提高果树植保科技水平,走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必由之路,这离不开果树植保科技推广的宏观调控。2.1.1做好果树植保科技推广组织领导。借机构改革调整之机,理顺果树生产管理职能和植保技术服务职能,将果树植保工作纳入到机构重点工作范畴,改变因职能不清而造成的技术指导不力问题。2.1.2做好果树病虫害流行普查。普查果树病虫害流行情况,是做好果树植保工作的基础,更是植保科技产学研调整的前提。由此,各地职能部门要做好优势果树多见常发病虫害流行情况的专项调查,摸清病虫害流行家底,为果树植保科研蓄力保驾护航。2.1.3加强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控技术攻关。结合本地流行病调查,针对果树多发的病毒病、根腐病、蛀干、蛀果虫害等,通过产、学、研、推等多植保力量整合,加强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控技术的科研攻关。2.1.4加快果树绿色防控品牌认证建设。坚持果品绿色、安全发展导向,以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为模板,将果树病虫害绿色防控纳入到品牌开发的认证体系中。尤其在优势果树生产集中区,制定针对不同果树品种的绿色防控技术标准,推行绿色植保技术标准化建设,为建设生态果园、创建名优果品品牌做出贡献。

2.2认清形势加大果树绿色植保技术推广

构建生态农业体系,是农业产业振兴、农村生态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们要认清生态农业发展趋势,在果树植保工作中加大绿色植保技术的推广应用。2.2.1植保施肥无公害处理。土壤肥料是果树生长的营养保障,肥料中重金属、农药残留、有害生物等含量超标,将直接影响果实的品质。由此,施肥无公害处理是很重要的技术组成。就此,建议用生物菌发酵有机肥,经充分发酵后再施入土壤。这样,一方面有利于肥效释放,以促进果树对养分的吸收。另一方面促进土壤反硝化,降低土壤硝酸盐积累。此外,还有助于杀死土壤中的病原菌、寄生虫卵,减轻因连作而造成的土传病,对保障果品质量安全意义重大。2.2.2果树病虫害绿色防控。认真贯彻“防重于治,综合防治”为主的理念,坚持做到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合理运用物理防治技术和生物防治技术,以达到安全、高效、经济的病虫害防控目的。对化学药剂的使用,禁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推广施用生物制剂,比如:苏云金杆菌、阿维菌素等等,配用灭幼脲、虫酰肼等等激素药剂,不仅能保护天敌益虫,同时还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第一,农业防治。冬季注意清园,以刮树皮、翻耕树盘、涂白树干等方面,降低果树病虫害技术。果园适量种草,为益虫适生创造条件,以天敌益虫压制虫害。合理施肥,推广配方施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优化根系生长环境,增强果树耐抗性,提高果树产量和质量。秋季果树根部绑缚诱虫带,彻底诱杀越冬虫害,控制虫害基数。第二,物理防治。使用频振式杀虫灯,用灯数量5台/667m2,挂灯诱杀高度1.2m。应用时间,每天傍晚6~7点开灯,到次日的6点闭灯。频振诱杀灯集光、波、色、液为一体,使用经济、安全、高效,可诱杀虫害种类较多,比如:地老虎、黏虫、甘蓝夜蛾、盲蝽等等。就推广实效来看,灯控区较非灯控区,每个生长季减少用药2次,而且用药时间间隔明显延长。第三,生物防治。推广果园养鸡植保模式,利用鸡食草习性,以防除和抑制杂草丛生。而且,在觅食过程中,还能将草丛中的大部分害虫吃掉,以减轻虫害对果树的影响,提升果实的质量。同时,这种养殖模式,还将更好利用果园中的杂草、昆虫、蚯蚓等生物资源,鸡群自然觅食天然食饵,以满足自身营养补给,提高肉鸡品质,增加肉鸡养殖绿色经济收益。

2.3持续推进果树植保机械化作业健康发展

现阶段,农林业的快速发展,对机械植保的依赖性也愈发强烈。尤其在一系列惠农购机补贴的刺激下,越来越多的新型植保机械被投入到现代农林业生产中去。这些新型植保机械的应用,有效解决植保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大幅提升果树机械植保的管理效益。今后,为持续推进果树植保机械化作业健康发展,在一些关键技术环节还有待加大研发力度。2.3.1加大植保自动化技术研发。加快机械植保自动化技术研发,推进与电子控制、射频识别、液压等自控技术整合,利用好各种信息传感器,以串口、PLC控制器搭桥农机与实操联系,实现机械植保系统的自动化运转。提高机械植保精准作业的效率,重点在机电一体化、自动识别喷雾、防漂移技术、自动注射清洁技术等方面,投入一流科研力量,为推进果树植保机械化作业保驾护航。2.3.2加大施药过程可控、精准等技术研发。施药机械设备的精确性、过程的可控性,是提高果树植保机械化水平,减少果树植保化学药物残留,推进果树绿色植保工作的关键。在国外,精准施药技术历来是机械植保科研推广的重点。而在国内,精准施药技术不被重视,推广应用难度大。由此,相关企业务必要利用好当前技术资源,加大精准施药、变量施药的技术研发,以提高植保用药的高效率。2.3.3加大机械植保自动喷头的技术研发。喷头雾化是机械化植保的关键部件,雾化的性能直接影响施药作业的质量。但是,国内对喷头雾化的技术研发还比较落后。据此,建议一方面要基础技术研究工作做起,加快植保机械专用喷头技术研发,健全完善喷头应有售后服务体系,改变当前技术单一、产业延后的发展现状。另一方面组建高新技术研发团队,加快与国外先进技术的对接合作,加速关键核心技术的应用研究,争取早日实现喷头喷雾技术研发的产业化进程。2.3.4扩大低矮密砧型果树种植面积。调整传统果树种植模式,扩大低矮密砧型果树种植面积,为推广植保机械化作业创造条件。就此,一方面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扩大植保农机保有基数。同时,加大植保机械知识的宣传力度,以专题讲座的方式,宣传机械植保的优点,传授机械植保的操作方法。另一方面加大现代种植模式配套机械的研发力度,争取早日设计出适合低矮密砧型果树种植模式的定向喷雾机。

参考文献

[1]谷兴凤.农产品生产中绿色植物保护技术的应用探究[J].河北农机,2021,(1):22.

第2篇:绿色科学技术范文

(一)生态学理论的精髓

1869年德国生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提出生态学概念: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在此基础上,卢梭对生态学的概念重新界定,指出生态学是“一定地域(或空间)内生存的所有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它强调系统中各因子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以及功能上的统一”。随着生态哲学等边缘学科的产生,“生态”一词逐渐具有了哲学内涵,即事物之间“系统联系、有机互动、和谐共生、复杂多样和动态平衡”。由此可见,生态学的核心在于把相互联系的事物看成是一个有机的、复杂的、多层次的、统一联系的生态系统。简言之,我们把生态学理论的精髓概括为用联系的、平衡的、动态的眼光去分析事物。

(二)从创业教育到绿色创业教育

由于我国创业教育研究起步较晚,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理论与方法,加之实践经验缺乏,导致目前我国高校传统创业教育中还存在如理念认识不到位、师资与课程资源匮乏、创业教育平台粗放、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面对传统创业教育的诸多不足,高校创业教育必须要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生态系统理论”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科学的前提和基础,主张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创业教育理论的提出,无疑为传统创业教育打开了一条新的途径,适应了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需要。绿色创业教育在含义界定上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绿色创业教育是指引导大学生从事低碳环保、高科技、可循环、农业类的创业实践活动。而广义的绿色创业教育是指为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升级而提出的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创业教育。本文探讨的是广义上的绿色创业教育。

绿色创业的研究和实践在欧美已经非常热门,在中国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刚开始兴起,因此,绿色创业教育在中国是新生事物。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都非常重视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把创业教育与培养学生的成长成才紧密结合,但是专项化的绿色创业教育鲜有听闻。反映在大学生群体上,表现为大学生绿色创业意识薄弱、高校学生绿色创业活动少和绿色创业能力不足。调查发现,九成高校学生表示身边没有接触到绿色创业的案例,他们对于绿色创业这一新兴领域仍认识不足,绿色创业的实际参与度非常低,高校青年群体创业文化呈现出缺乏培养绿色创业观念的社会氛围,缺少模范带动作用。

二、美国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经验借鉴

(一)生态观充分融入高校创业教育

在国家层面上,实施创业教育发展的宏观计划,从国家角度指明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化发展方向,制定具有指导性和前瞻性的创业政策,配备具有专业创业知识和经验的人才参与国家教育发展规划的制定,搭建创业教育平台,提供创业教育资金,呼吁广大社会团体、企业家等关注和支持高校创业教育,构建并完善创业教育的数据监控和服务系统,实现有力调动社会资源服务高校创业教育。在高校层面上,当前美国有一批高校已经走在了世界高校创业教育的前列,尤其是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大学、加州大学等大学将国家提倡的生态观融入创业教育,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并积极开展特色鲜明、效果显著的创业教育。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以生态观为理念,充分整合校内课程体系、研究与发展中心、信息和师资资源、实践平台、学生社团等校内资源,结合创业相关社会资源建立的创业教育与创业活动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系统。该系统设有组织管理机构,学校也会指派负责人对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进行组织协调,确保系统能够健康、有序、协调的运转,保持生态系统内部的平衡。

(二)多个责任主体参与到高校创业教育

美国已经建立起了逐步开放完善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形成了以高校为主体,包括国家、社会、创业孵化基地、企业家等与创业教育相关的所有资源的整合。不仅仅只是将创业教育局限在高校创业课程的建设上,还有丰富多彩的创业活动,形成了浓郁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同时,各高校加强了与社会各种资源的联系,包括创业者俱乐部、高校科技园、创业孵化基地,创业教育机构、小企业开发中心等等,形成了高校、国家、社会、企业多方责任主体参与的创业教育良性运转系统,实现了社会各项资源的广泛开发利用,从而促进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

(三)多样化实践平台的搭建

美国创业教育不仅仅有正规的课堂教育,还有广阔的多样化的实践平台。有比较传统的创业俱乐部、创业孵化基地,也有形式多样的创业演练活动,如1983年百森商学院和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最早开展了商业计划大赛,麻省理工学院的50k商业计划大赛,鼓励广大学生白手起家创业。大赛中产生的优胜者得到创业投资者的好评,创业项目被高新技术企业高价买走。此外,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系统还拥有多样化的创业教育机构包括家庭企业研究所、小型企业署、智囊团、创业家学会、考夫曼创业中心等等,这些创业教育机构为高校创业教育系统提供了更广阔的实践平台,形成了美国创业教育的网络化格局,促使创业教育理念变成了现实,使创业教育生态化体统更加规范,更加系统。

三、生态视域下我国大学生绿色创业教育系统的构建

(一)绿色创业教育培育的主要内容

教育活动的开展都有培育的主要内容,绿色创业教育培育的主要内容主要有绿色创业动机、绿色文化素养、绿色创业知识、绿色科学技术四个层面。一是绿色创业动机的确立。任何创业的动机都是在合法合理的情况下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但这不意味着创业就可以唯利是图。当前企业不仅担负着促进经济发展、提供就业的任务,还肩负着保护环境、爱护生态的责任和义务。因此,高校开展绿色创业教育,首要的培养大学生绿色创业动机,即大学生在经过系统的绿色创业教育后已经具备了生态的思想素质,较强的生态意识,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始终坚持保护为先,节约为先,选择创业项目也要以热爱自然、尊重生命、保护生态、节约资源为目的的生态伦理观念为准绳,实现创业项目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营造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二是绿色身心素养的陶冶。创业是一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过程,高校通过绿色创业教育培育的大学生创业者一定是具备绿色身心素养的杰出人才。所谓绿色身心素养指的就是创业者在面对创业的成败,始终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饱满的精神状态,健康的身体素质面对创业途中的竞争与挑战。

具体来讲,主要包括三点:一是乐观积极的创业心态。创业者要热爱创业,正确看待创业中的成败与得失。第二,饱满的精神状态。一方面,应该有坚定的创业信念,面对成功不骄傲,面对挫折不放弃,有不达目标不罢休的胆识。另一方面,要有豁达的胸怀,做到在小事面前不斤斤计较,超脱于消极事件和消极情绪之外。第三,健康的身体素质。创业者要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处理创业和日常生活时做到张弛有度,不可透支自身体力来换取创业的阶段性进展。三是绿色创业知识的传授。高校开展绿色创业教育使得大学生创业者具有绿色创业知识,即具有绿色创业战略眼光、绿色管理能力、绿色发展意识,具体来讲,主要包括:第一,绿色创业战略眼光指的是创业者驻足行业选择的时候,能够前瞻性的预测到创业项目与社会需求,并实现无缝对接,实现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第二,绿色管理能力指的是创业者通过自身拥有的生态理念管理企业,并将拥有的生态理念影响周围的员工,形成绿色的企业文化。第三,绿色发展意识指的是创业者在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懂得把握生态的尺度,既不以牺牲生态环境来追求企业的片面发展,也避免不和实际的盲目扩张。四是绿色科学技术的接触。21世纪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大学生在高校收获的绿色科学技术将影响着创业项目的发展前景。绿色科学技术首先包括绿色产业的涉足,绿色产业本身就是符合低碳、生态的发展需求;其次是开发稀有资源替代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最后,绿色科学技术也包括可以推进污染治理和废物可再生利用科学技术。

(二)绿色创业教育系统四位一体模型的提出

为了更好的开展好绿色创业教育,本文提出了高校绿色创业教育系统的四位一体模型,大学生始终是绿色创业教育的主体,政府、高校、社会、企业共同作用于大学生创业者,共同构成绿色创业教育系统。一是政府优化绿色创业政策法制环境。政府是创业的主要引导者,绿色创业的相关政策支持力度需要加大。第一,政府要制定绿色创业扶植政策,给与创业者包括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鼓励其投入到绿色创业中去。第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证创业失败者基本的生活保障。第三,广泛搭建企业与高校的合作桥梁,建立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既可以建立高校在企业内的创业孵化基地,提高高校学生创业实践动手能力,还要利用优秀企业家建立各级创业指导导师库,适时为高校绿色创业大学生提供指导。第四,通过优化国家对高校资源的配置,提高绿色创业教育的有效性,促使高校绿色创业教育更加规范化、系统化。二是高校优化绿色创业教育培训环境。高校是实施绿色创业教育的主力军,因此在构建绿色创业教育模型过程中,需要高校完善绿色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将绿色生态观融入日常的创业教育中,构建以社会需要为导向、学生发展为目标的多样化人才培养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态文化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业能力”,丰富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适时加入生态学类课程,还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充分结合。

此外,要建立和完善绿色绿色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不仅要包括创业教育专业教师,更要有生态学专家参与创业课程的设计和加强对创业教师的培训,指导和鼓励大学生绿色创业。三是社会优化绿色创业教育舆论环境。社会要加强对绿色创业的舆论宣传。一方面,社会应广泛宣传绿色创业与绿色创业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绿色创业与绿色创业教育。在全社会范围内大力宣传国家对于绿色创业的相关政策法规,对优秀的创业者作为典型进行宣传。另一方面,社会要营造宽松的环境改变社会对创业者的误解,对创业失败者保持足够的宽容和谅解,让其充分体会到社会对创业的宽松环境。四是企业优化绿色创业教育实践环境。企业可以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必要的实践基地、雄厚的资金支持,是推动大学生绿色创业教育的主要力量。为了更好地推动绿色创业教育的开展,企业首先针对有绿色创业理念的创业项目给与更多的创业资金支持,并且应该通过多渠道发放,可以适当设置大学生绿色创业基金。其次,企业应在政府呼吁下广泛参与到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去,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政策。一方面,企业精英可以进入高校对大学生创业进行指导,另一方面,可以派出企业人员到高校创业机构挂职锻炼。

第3篇:绿色科学技术范文

关键词:建筑设计;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运用

1绿色理念概述

绿色理念指的是以节约资源与保护保护为宗旨,强调保护自然生态,充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基于绿色理念,开展建筑设计,能够为绿色建筑建设,提供思想动力。运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需要制定完整的设计理论,加大绿色建筑产品和技术的推广力度,完善建筑设计指标,以提升建筑的节能性与环保性。

2应用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

2.1保护环境

绿色建筑的理念设计的终极目标就是保护环境,有效的减少因为建筑过程中产生的许多垃圾废料造成的污染。在我国的多数建筑行业中会产生很多垃圾废料,废气、废水的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同时也会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建筑所需的成本。引用绿色建筑设计可以选择低能耗和较为环保的设计材料。

2.2利用新能源

现今社会倡导的就是节能减排,能源是维系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的主要力量,为了环节能源的使用压力,必须开发新能源并且加以利用,风能和太阳能以及天然气等新能源可以维持环境的清洁,对环境和资源都可以进行保护。应用现代新能源可以有效的解决建筑行业中能源的消耗问题。在建筑的各个方面应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屋顶的设计当中就可以应用太阳能,墙壁和玻璃的设计也可以通过应用太阳能,太阳能可以将热能转化为太阳能,太阳能转化能源效应的原理是光电转换原理,合理的利用新能源可以减少建筑建设的成本。

2.3建筑节能设计和智能技术的原则

在现代化的建筑设计中,已经越来越看重建筑物的节能设计和智能化设计。由此,在设计工程中我们应该要尽量避免使用不可再生的材料,这样对环境的污染将会降低,所以,在选取建筑物材料时,一定要优先选择节能材料,或者是选择可再生和可降解的材料,这样就可以将环境污染降低到最小。在另外一方面,互联网的发展和自动化设计控制技术的广泛普及,相关的技术人员要切实根据室内环境的变化进行自动化调节技术控制运用,这类的技术可以极大降低环境被污染的可能性,实现高效、节能的建筑技术运用。

2.4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建筑物的使用者是人,所以进行建筑设计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得的原则,综合考虑使用者的需求和对建筑物的功能需求,为人们提供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通过对建筑物各方面的综合布置,满足室内的空气流通,提高建筑空气质量。另外,对建筑物的间距和采光等都要考虑周全,现在很多小区楼间距相邻太近,严重影响建筑物的采光,对人们生活造成极大困扰,光线对建筑物的使用和人类的身体健康都是非常重要的,设计人员需要通过科学的方式提高建筑物采光的效果,满足室内光照条件。

3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实际运用

3.1改善建筑材料

基于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若想实现绿色建筑设计,达到绿色建筑标准,需要从建筑材料入手,做好改进工作,以确保建筑能够达到环保与绿色要求。应用大量的绿色材料,来提升建筑的节能性与环保性。同时通过改进建筑材料,能充分展现绿色建筑的艺术风格与特点。开展绿色建筑施工时,所使用的材料,包括混凝土、保温板等,不仅需要确保建筑的质量与安全性能,还需要符合绿色建筑标准。

3.2制定完整的设计理论

将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运用到建筑设计工作中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根据人们的不同生活需求合理的设计建筑功能,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制定完整的设计理论,深化生态保护意识,为人们的社会保证提供保证,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资源浪费问题。因此,在制定在设计理论值时,应从多个角度对绿色建筑设计进行分析,着手于每一个设计环节,使设计成果紧密围绕建筑设计目标,将建筑工程运行资金控制在到一定程度之内,降低能源消耗,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在建筑实际的实际应用中,应始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念,灵活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设计理论进行整合,使科学技术能够在绿色建筑设计工作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3.3布局方面应用

绿色建筑设计应用于布局方面需要对现场环境进行全方位的调查,一方面要保障建筑吸收的热量降低,一方面要保障建筑的居住条件合理。在设计当中,对功能的布局进行优化,功能区的健康性和实用性通过合理的布局设计得到保障,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合理,在设计中可以将相似的功能区域安排在一个较大的区域之中,例如空调系统和通风系统的合理安排就能和环境相统一和谐。利用当地的能源降低成本的消耗,可以结合当地的风向和温度进行分析,将建筑的朝向和太阳能以及风能的利用统一结合起来。对建筑的场地进行规划,利用树木和周边的大型建筑物减少建筑的热能负荷。

3.4完善绿色设计综合指标

做好绿色建筑设计综合指标的完善工作能够使绿色建筑设计活动顺利展开,例如建筑地面设计标准、室外规划设计标准、给排水规划标准、供电供网标准等,保证设计工作有法可依、有据可循,实现建筑设计工作的规范化、一体化与全面化。

4结语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具有重要的作用,绿色建筑的设计不仅具有科学性还具有环保性,创新的设计理念可以激发出创新的应用方案,绿色建筑设计推动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在信息技术的时代,应该应用新技术和新能源,利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改善人们生活的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夏琳.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工业建筑设计中的运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06):108.

第4篇:绿色科学技术范文

关键词: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经济;协同发展;路径

引言

农业在我国属于第一产业,是我国所有生产活动及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的兴衰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因此,我国对农业的重视及扶持一直是政府工作的重点。自党的十八大后,在保证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党和政府明确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进一步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并将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但是农业经济的发展与农业生态环境的建设并非一夕之功,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根据农业现状及问题来不断调整发展战略,这样才能保证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1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两者的关系分析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首先,从地位来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那么农业经济的基础就是农业生态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将建设农业生态环境作为了当前阶段农业发展的核心,通过党政牵头、政企合作等方式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并在农业生态环境的宣传推广、保护以及治理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果。随后2016年国务院出台了对我国土壤防污治理的相关文件,将土壤防污治理工作作为到2020年这一时期的重点工作,以此为生态环境的建设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及操作指导。通过近些年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整顿及治理,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相比于之前来说无论是在保护治理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还是在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及治理的行动能力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进步与提升,使得目前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整体来说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而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使得农业经济的发展在旅游、生态环境治理的农业资金投入等方面既增加了农业绿色收入,还减少了农业投入成本,使得农业经济的发展走上了绿色可持续的道路。其次,从作用来说,农业经济的发展是我们建设农业生态文明环境的重要保障,两者相辅相成。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来说,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整顿及治理之后,其适合农作物生长的环境就会得到改善,当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之后,其环境改善带来的附加值比如旅游、特色农产品等会促进当地农业经济产品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使得农业经济呈现出多层次、绿色可持续、具有高度地方特色的特点,进而推动着农业经济的高速稳定发展。对于农业生态环境来说,农业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会减少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并且随着农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的思想觉悟也会随之提高,并且在部分特殊环境中,农作物的生长对当地土壤环境的改善及水土流失等问题还有着积极的保护作用,能对农业生态环境起到重要的反哺作用。最后,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是关系到我国民生建设及民族发展的根本举措。农业作为我国所有经济产业的基础,若农业的生态环境得不到整顿及治理,那么恶劣的生态环境必将影响我国农业的正常发展,并且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已经明确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工作,是构建我国文明社会的重要举措,而农业经济的发展能为建设农业生态环境提供必要的物质资金支撑,因此,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经济协调发展已成为目前我国农业头等发展大计。

2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通常来讲,农业就是我们的种植业,也就是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等庄稼种植。近年来,我国不断调整农业发展策略,通过政策扶持、资金补助等助农手段使得我国农业生产总值在2018年已经达到了六万五千多亿元人民币,农业经济总量年增长率高达8.3%,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经济体之一。在我国产业结构分析中,农业占比持续下滑,到2018年只占GDP总量的6.7%,在农业占比持续下滑的阶段要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增长,那么只有进一步发展现代化农业,创建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总的说来,我国农业经济在近些年取得非常卓越的发展成绩,但是不可否认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其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农业产出信息体系不完善。农村是我国农业经济中种植及其他生产活动的主要场所,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的物流体系与网络化建设力度不足,导致当地农民对网络营销认知不足,无法高效利用网络来销售当地特色农产品,在经济作物的产销问题上容易脱节,并且由于农村大都地处偏僻,物流交通不甚发达,在农产品运输及收购上还存在困难。其二,农业种植中种植规模小,种植标准程度低。目前我国农业种植种类中蔬菜水果、棉花等经济作物大都是农民独自承包或者企业、村镇集体承包,相对来说这类作物的种植规模较小,很难形成规模效应,加上种植单位对现代化农业技术的使用率不高,导致这类种植作物的生产行业标准及采购标准难以统一。其三,农业产物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目前我国农业还未形成完善的应急处理机制及预防机制,因此对气候、虫害、传染病等外部因素抵抗较弱,特别是受今年的肺炎疫情的影响,为防止疫情的传播,保障民众生生命安全,我国进行了大面积的交通封锁,使得农业种植中蔬菜水果的采购运输及销售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3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的创新路径

3.1拓展宣传和推广的范围

促进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既离不开党和政府的领导及决策,也需要广大人民群众及企事业单位的共同合作。因此,推动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同发展我们首先需要加强人们关于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相关的思想建设,加强对两者的拓展宣传力度,并增加推广范围,让人们以思想指导行动,共同参与到农业生态环境的建设中去。一方面,党和政府需要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宣讲,给广大人民科学的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使其认识到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意义,降低对建设农业生态环境举措的抵抗思想。另外,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相关政策文件及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学习,定期组织农业生产者及企业进行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政策思想和法律规定的学习,提升人们对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思想觉悟,并通过法律及国家政策的影响力来对农业日常生产活动进行科学指引及行为约束,帮助人们树立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观念。另一方面,党和政府需要将保护和治理农业生态环境的措施和农业资源的合理分配及使用通过宣传推广普及给广大民众,让广大民众在知晓农业生态环境重要性的基础上明白在日常农业生产活动中如何进行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并根据所了解到的农业知识对环境问题进行防控,了解如何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开展农业生产活动。除此之外,党和政府还需要对宣传推广的方式进行创新,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对宣传推广方式进行优化和升级,在广播、电视广告等形式基础上增加互联网宣传、宣传手册派发等方式,保持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宣传推广的新颖度。

3.2科学合理开发农业资源

对农业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和再分配,提高农业资源的使用效率也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农业资源包括农业用地、地下水资源及农作物种子、肥料等资源,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在学科合理开发和利用农业资源时,就必须对农业不同种类的资源制定不同的策略。对于土地资源来说,我们需要合理适当的开发的利用,对耕地的使用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对“退耕还林”等政策要积极响应,不胡乱种植和破坏植被,减少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对农业用地的损害,积极利用科学绿色的农业技术及可持续种植理念开展农业用地的生产活动。对于地下水系统资源来说,我们需要对现有的灌溉技术进行优化升级,积极推广滴灌及喷灌方式,增加对农业灌溉方式改革的扶持力度,并对农业污水处理进行严格监管,以此减少农业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对于农业物资来说,要合理正确使用。比如说滥用化肥、农药等物资会污染农业用地及农业水资源,塑料膜的滥用使得农业土壤难以分解从而影响农业正常的生产活动等,因此在对农业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的时候,对农用物资也要进行合理规划。比如合理使用农药化肥,改善农药化肥的喷洒模式和使用方法,对塑料膜的使用要严格根据农业用地的标准来,禁止将使用过的塑料膜随意丢弃,以免出现土壤污染及水污染。

3.3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

绿色生态农业是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利用先进的农业生产理念及技术将农业经济发展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对农业生态环境加以保护和治理的新型农业模式,其运用了生态学及经济学原理,结合现代化农业技术与管理模式,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能最大限度的保证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协调发展。发展绿色生态农业首先需要将先进的农业生产理念与管理模式与我国目前的农业生产模式相结合,在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基础上制定符合各地农业发展现状的战略目标。最后再根据各地农业用地的具体情况选择农业生产的模式,比如在根据南北地域和成熟季节等因素划分种植作物的大致范围,在森林资源丰富的地区发展绿化业及放养型畜牧业等,以此建立因地制宜的绿色生态农业,让农业经济发展与当地生态环境达成和谐相处的局面。

3.4建立健全现代农业体系

现代化农业体系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工作指示,是推进我国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的有效途径。一方面,现代化农业体系需要对我国目前的农业经济结构及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和升级,在农业日常生产活动中要增加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程度,提升我国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及网络信息化水平,在现代化农业体系下通过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来降低对生态环境的依赖和破坏,积极利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及农作物的产量,增加农业从业者的经济效益,并通过农业技术的发展积极调整农作物的生产布局,优化农业产品的产业结构,并利用网络技术增强农业产品的产销渠道,丰富农业销售内涵。另一方面,现代化农业体系需要积极利用外国先进农业管理理念和模式对我国现有的农业模式进行优化升级,建立集约化农业模式,并有意识的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建设,以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

3.5推动农业信息技术融合

科学技术是生产活动的支撑和保障,对于农业来说也同样如此,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能高效的推动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一方面,我们需要加大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力度,对现有较科学的农业技术比如节能喷灌、可分解塑料膜等技术进行大力推广、引导和应用,提高农业科学技术的使用率。另一方面需要加大农业科学技术的创新力度,对新型农业科学技术增加资金科研投入,并出台扶持政策,保护农业科学技术知识产权,以此促进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业的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是相辅相成的,生态环境的建设与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呈正比例关系的,因此,在制定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的策略时,要立足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对农业资源进行整合并合理分配,在加强人们关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思想建设的同时,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建设现代化农业,以农业经济的发展来反哺农业生态环境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高邓.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2020,(05):18-19.

第5篇:绿色科学技术范文

关键词:工程工艺;绿色化工技术;应用;探究

一、绿色化工技术概述

(一)绿色化工技术

绿色化工技术的提出基于现有的化学工艺技术,具体指的是在科学手段的作用下对化学反应做出改良,以达到减少化学工程生产中废弃物的排放量的目的,进而保证生态环境系统的平衡[1]。在传统的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绿色化工技术的应用应该以减少有毒废弃物的排放量为主,结合废弃物资源回收技术与循环使用技术,将废弃物与污染物的排放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整个过程应该贯穿五大发展理念中的绿色发展,并使之融入传统化学工程工艺,将绿色化工技术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二)绿色化工技术发展的意义

在经济实力不断提高的同时,我国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科学技术、以科技推动生产一直都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2]。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化学工程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由于其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为更好地促进其发展,新时代的化学工程工艺应该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战略方针,通过创新绿色化工技术的应用,降低化学工程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以及对人们与社会的危害程度。绿色化工技术发展的实际意义有:其一,将绿色化工技术应用化学工程工艺中,是全面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也有利于推动化工工程发展理念的进一步更新以及化工工程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化学工程发展理念在整个化学工程中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其二,加大绿色化工技术在化学工程工艺中的应用力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有害物质对环境的污染,进而保证人们健康生活。其三,该技术通过取代传统的、不环保的、落后的化学工艺来促进化学工程工艺整体水平的提升,可以推动化工技术的创新发展[3]。

二、化学工程工艺中绿色化工技术的研发要点

(一)化学催化剂的选择

化学催化剂在化学工程中的作用是缩短化学反应的发生时间。在实际化学生产中,催化剂是比较常见的材料之一。但使用催化剂在很多情况下会产生有毒、有害的物质,从而对环境造成不可挽回的危害与污染。所以,化学工程相关人员更加关注对化学废弃物的处理。采用绿色化工技术,在研发环节,我们就可以在科学合理的催化剂作用下,最大化地减少有毒、有害物质以及废弃物。绿色化工技术的研发人员可以将目光投向无公害且安全的催化剂种类的选择上,以降低有害物质与废弃物的排放量。

(二)化学反应选择性的提高

为了提高绿色化工技术的应用效果,我们一般是在该技术的实际应用中通过合理的方式提高化学反应的选择性,也就是在保证化学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在可控范围之内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降低化学工艺成本,进而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除此之外,从化学反应的选择性角度出发,为提高化学工程生产的绿色性,我们应该高度关注对出现损害物质的反应进行预防与处理,以降低有害物质对环境的污染程度[4]。

(三)化工原料的选择

经过长时间应用绿色化工技术,我们可以发现它在减少污染物、降低废弃物排放量等方面确实具有很好的作用。但相关人员如果抱着出现问题后才解决的想法,绿色化工技术的应用就会陷于被动。因此,应用绿色化工技术应该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问题产生的源头为出发点,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研发绿色化工技术应该重点抓两个方面:其一是选择合适的化工原料,原料的选择以无毒、低毒、环保为首选目标;其二,强化安全防范措施。只有做到这两点,我们才可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对环境的保护。通常情况下,自然界中存在的野生植物纤维(如树木),或农业生产中的农副产物(如水稻等)都可以作为化工原材料。我们选择原材料应该以没有有害物质为判断标准,如生产氢气可以使用生物质进行气化作用。化工原材料选择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环境污染问题是否可以从根源上得到解决。

三、化学工程工艺中绿色化工技术的实际应用

(一)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

我国现阶段在化学工程工艺中应用的冶金技术、废物处理技术以及海水淡化等技术,在环境保护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该要求的提出从另一个角度也催生了绿色化工技术[5]。但是,在众多的绿色化工技术中,可以满足环境要求的技术唯有清洁生产技术,即在环境战略的指引下在生产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增加生态效率的技术。该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对环境与人体有害物质的产生,尤其是有毒物质。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处理成本,并降低生产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清洁生产技术也可以用来淡化海水。在淡化海水时,我们通过海水的分馏处理可以得到人们生活生产中必不可少的淡水。同时,该技术的应用可以提取水中的其他成分,如盐分。清洁生产技术同其他技术的本质区别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没有破坏环境与生态。基于绿色化工技术,我们可知,清洁生产技术才是其中的关键。

(二)环境友好型产品

在化学工程迅猛发展的背景下,环境友好型产品在其中的应用必将对促进我国化学工程工艺水平的提高产生现实意义[6]。随着该产品在化学工程中的应用,在保证化学工程安全生产、清洁生产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将化学工程工艺对环境的危害性降到最小。该产品的使用不仅不会加重环境的负担,而且可以最大化地降低其他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之内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从这一点来看,环境友好型产品是化工绿色技术的好帮手。除此之外,环境友好型产品的使用也为稳定自然环境、和谐生态环境以及绿色生存环境的构建提供了有效保障。所以,我国在化工工程生产中应该高度重视绿色化工技术的应用,以帮助整个化学工程工艺充满健康绿色的色彩,提高人们生活、生产的安全性、绿色性以及长久健康的发展。

(三)生物技术的实际应用

现阶段,我国化学工程工艺中所使用的生物技术包括微生物技术、基因技术以及细胞技术等。在化学工程中,生物技术逐渐成为了最常见且有效的绿色化工技术之一,并在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生物技术对生态环境也有很好的保护作用[7]。由于生物酶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如具有高效性与转移性,是生物体内不可或缺的催化剂等,在对众多生物进行化工合成时,将生物酶应用其中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生物技术中的膜化学工艺来说,该技术从本质上来讲属于化学仿生学范畴。膜化学工艺是结合相关再生资源来对相应的化学产品进行处理,以达到降低对环境污染的目的。在化学工程工艺中应用绿色化工技术时,如果将生物化工技术融入其中,必将极大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保证化学工程的绿色生产。例如,在制备丙烯酰胺时,将相应的生物化工技术应用其中,丙烯酰胺完成合成之后,同原来的制备过程相比,不管是在减少能源消耗方面,还是降低环境污染程度方面都具有很好的效果,也就是既保证了化学工程的经济效益,又保证了化学工程的环境效益。由此,我们也可以发现,同其他常见的化学催化剂相比,工业酶与生物酶在保护环境与节约能源方面的效果更加显著。

(四)超临界流体化工技术

化学工程中生产的主要原料是天然化学品,其主要的应用途径是化学物质之间的反应[8]。但是,在超临界流体化工技术应用之后,该技术由于具有较好的表现效果逐渐成为了化学工程工艺中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新材料与新技术层出不穷的今天为超临界流体化工技术的使用与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随着化学工程、化工技术的不断发展,超临界流体化工技术将成为绿色化工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绿色化工技术在化学工程工艺中的应用具有积极影响。从治理环境污染的角度出发,应用该技术对降低化学工程环境污染程度具有良好的效果。从另一个角度看,该技术的应用对于优化化学工程工艺,提高化工材料使用率,完善化工行业生态等方面也具有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由于应用绿色化工技术的诸多好处,相关人士不得不重视该技术的研发,以期推动化学工程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曹亚祥.化学工程与工艺中的绿色化工技术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8(45):118-119.

[2]李刚,高婧怡.化学工程工艺中绿色化工技术应用的几点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3):220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