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绿色设计案例范文

绿色设计案例全文(5篇)

前言:小编为你整理了5篇绿色设计案例参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帮助你在写作上获得灵感,让你的文章更加丰富有深度。

绿色设计案例

浅析绿色建筑设计原则与案例

【摘要】绿色建筑设计要遵循再生设计原则、可修复性原则和被动生存性原则。论文分析了绿色建筑设计应用的3个成功案例,进一步阐明绿色建筑建立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安全、健康的共生关系。

【关键词】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设计;原则

1引言

随着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全球变暖现象变得更加严重。气候多变,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水土流失发生的频率也越来越高,人类的发展已经严重影响了环境的发展,生态危机迫在眉睫。因此,绿色建筑(亦称生态建筑)理念应运而生。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绿色建筑旨在节约能源,尽可能消除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使大部分建筑和环境共生,从而维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根据2007年气候变化综合报告可知[1],美国37%的一次能源和60%的燃料原材料被用于建筑材料。报告还指出,美国建筑业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对气候变化负有主要责任,交通运输业对环境的影响处于次要地位。因而推广绿色建筑非常重要。

2绿色建筑设计原则

2.1再生设计原则

再生设计原则意味着建筑使用再生材料或可再生能源,不仅使建筑真正具有可持续性,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创造了友好的生态环境。它分为2个方面,建筑材料和可再生能源。通常,由于污染程度高,大多数建筑材料无法回收再利用。城市废物的15%~30%是由建筑工程产生的。建筑行业对环境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建筑行业占用大量的自然资源[2]。因此,开发生态材料作为建筑材料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能源消费,人们普遍建议使用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和地热能,而不是矿物燃料。可再生能源用于建筑中的原因是它们是清洁的和可再生的,可将自然能源转化到建筑物能源应用中。

点击查看全文

绿色住宅环境设计中传统园林的应用

在当前开展绿色住宅环境设计活动时,通过引入传统园林的载体优势,进而实现生活环境与绿色生态的生动融合。本文将结合《园林与环境景观设计》一书,分析当前住宅环境设计存在的问题,探索传统园林在绿色住宅环境设计中的应用价值与路径,以期为当前改善大众生活,营造绿色生态住宅环境提供有效参考。由董智、曾伟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14年5月出版的《园林与环境景观设计》,主要以园林景观设计活动为研究对象,从理念概述、分类、设计技能和设计案例等多个角度对园林与环境景观设计活动进行了全面论述,提出了景观设计的原理与内容,通过选择相关研究案例进行叙述,为读者迅速掌握景观设计方法提供了有效参考。另外,该书坚持从细小处入手,通过围绕当前最新的景观设计理念及案例内容进行论述,实现了“学以致用”的最佳成效。该书具有以下特点:

一、理论扎实、重点突出

该书理论研究扎实,重点突出,通过对园林景观概述、园林景观分类、景观设计表现方法等内容进行详细论述,形成了园林景观设计的完整理论体系。该书按照关联知识的系统化论述结构进行全面解读,通过构建理论分析与实际解读相融合的叙述体系,使全书内容遵循研究规律。当前住宅环境设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缺少完善的整体规划与生态环境布局。现阶段,多数住宅环境设计偏向概念设计,实际住宅环境与原有规划、景观需求之间缺乏有效融合。尤其是多数小区住宅环境设计与大众实际生活需求缺少一体化融合,影响了环境设计效果。二是存在盲目设计问题,未能有效践行大众为本的设计思维。当前住宅小区环境设计过程中,为了增添市场“卖点”,盲目堆积环境设计元素,未能将人性化设计、大众使用需求等理念有效融入住宅环境设计活动,影响了住宅环境的观赏体验。三是住宅环境设计缺少文化、地域特色和绿色生态理念的有效融合,部分建筑环境设计时,盲目推崇“异域风情”,缺少景观生态学的有效融合。

二、论述系统,叙述完善

该书按照循序渐进的论述原则,将思考题、练习题与论述内容有效融合,使读者能够对该书叙述的理论内容、方法建议和综合应用形成系统化、深层次的理解与应用,有助于巩固读者的学习与理解。在聚焦健康、休闲的时代环境下,在绿色住宅环境设计中,应用传统园林,将实现以下价值:一方面,为大众营造了绿色生态理念,通过将“人与自然、天人一体”的设计理念融入园林设计活动,在精心配制花木、优化住宅环境空间和虚实空间融合中,实现园林景观设计的理想成效。当前大众绿色传统、人文审美的价值理念逐渐回归日常生活。因此,通过挖掘传统园林的写意文雅、生态绿色趣味,从而更能契合大众的生态审美需求,为大众营造绿色生态、内涵突出的住宅环境。另一方面,有效提升了大众的生活品质,改善了大众的幸福生活居住体验。住宅既是大众最基础的生活环境,也是大众精神记忆与家庭文化的重要回归。在绿色住宅环境设计过程中,通过挖掘传统园林所传递和表现的绿色、生态理念,不仅承载、蕴含了大众的心理归属感与精神认同感,也对大众的生活品质、生活幸福感发挥了重要影响。

三、聚焦实用,生动详细

该书以实用、易使用为基础原则,通过使用鲜活案例,以及文字、图片等多种方式详细解读园林景观设计的知识点与方法建议。在案例选择过程中,全书所选择的案例内容既有重要的差异性和个性化特征,也能够有效代表当前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在当前绿色住宅环境设计过程中,合理应用传统园林设计风格及理念,需要从以下路径出发:第一,要挖掘传统园林设计的精髓美学,融入现代住宅环境设计的优势理念。无论在住宅院落规划布局,或者在住宅装饰与庭院绿植等各个领域,都需要遵循我国传统园林的风格特色与氛围营造,通过保留中式文化元素,在还原传统园林情怀的同时,全面增添住宅环境的文化内涵。第二,要重视融入现代设计元素,使传统园林内涵、优势美学与绿色住宅环境设计要求生动融合。在绿色住宅环境设计过程中,要采用更加现代、灵活和特色的设计风格,通过对传统园林的文化内涵与设计美学进行提炼、重构,将传统美学、现代绿色、精神生态等多种理念融入其中,为大众打造“新中式”住宅环境。该书详细论述了园林景观设计的理念与方法,有利于当前利用传统园林设计理念、思维及方法做好住宅环境设计工作。随着当前住宅商品化不断发展,住宅环境设计出现了模仿、同质化等问题,尤其是偏向“工业风”的传递风格,直接影响了住宅环境与大众需求的生动融合。通过将传统园林作为绿色住宅环境设计的重要元素,既丰富了设计元素,也诠释了多元美学。因此,在利用传统园林优化现代住宅设计环境时,通过将生态美学与人文美学生动融合,为大众营造最佳的生活环境,有效增强了大众的生活品质。

点击查看全文

谈生态环保下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人们在注重物质空间与社会的同时也或多或少地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因此环境问题层出不穷,而人与自然如何保持和谐的关系,这需要国家、社会、个人共同努力,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根本原则,不断营造健康绿色的社会环境。在现今的环境设计中,人们逐渐注重生态环保理念。王守平、张瑞峰、高巍所编著的《绿色设计》一书中,详细阐述了绿色设计的概念、方法、应用、发展、案例等,为读者建立起一个更广阔的绿色生态平台,书中还详细说明当下具有新颖理念的绿色设计作品,同时增加了作者对于生态环保理念的见解,促进了读者对绿色生态的认识。《绿色设计》全书共由九个章节组成。1章为概述的阐述。2章,绿色设计的概念、及相关设计方法。

本章主要由绿色建筑的起源和概念谈起,同时介绍了国际建筑领域有关“生态建筑”实践和设计的方法。3章,太阳能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总结绿色设计的典型国家,在光能利用、绿色建筑技术和理念等层面的利用。4章,绿色设计中的通风、及水循环系统。

本节阐述了几个与建筑通风相关的概念,随后分享了水循环利用、能源转换的设计要领等。5章,建筑环境中的植被与绿化。从分享国际经验的角度介绍了建筑环境的植被覆盖准则等。6章,绿色材料的应用。意在介绍绿色建筑材料在各种建筑设计中的引入与运用。7章,绿色设计的发展。主要涉及绿色建筑的新思路———“未来系统”,介绍了如何提高绿色建筑的适应性,我国在绿色建筑方面发展与演化的过程,以及可持续建筑运营的理论分析。8章,案例分析。9章,教学实践与作品评析。对部分绿色设计的作品进行鉴赏、点评与总结。由于部分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进行城市建设的状况不断增多,对自然环境造成一种不可逆的创伤。作为新时代社会的参与者,应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在生态建设的环境氛围中进行绿色设计。纵观《绿色设计》一书,它不仅向读者阐述了绿色设计的基本理论问题,而且还向读者介绍了具体的绿色设计案例,例如,德国的埃森RME办公大楼和菜比锡新会展中心、德国汉堡伯拉姆费尔德生态村以及弗莱堡的生态小站,坐落于日本东京的蒲公英之家,美国的霍普兰德太阳生活中心,英国的顿卡斯特“诺亚方舟”和伦敦的绿鸟、伦敦图卢兹的“z”计划等,运用典型的案例来充分说明绿色环保设计的重要性,生动而有力。生态环保建设需要我们协同努力,为创作者提供新颖的思路与空间,从而提高设计理念和设计思想。1)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应注意建筑材料的节约问题。

设计师要正确认识生态建设的重要意义,在建设中减少建筑材料的用量问题,明确环境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善于从各个方位以及各种关系间捕捉问题,把设计师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建筑融为一体。2)现代环境设计应注意天然环境与人造环境的结合。天然环境即大自然应有的环境,像园林建设一般以天然环境为主,人造环境为辅,在充分发挥自然优势的同时,避免打破生态环境的平衡,用人造环境弥补环境的缺口与不足。3)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在注重形式美的同时,也应加强设计师生态环保的理念,从思想深处增加环保意识,懂得在设计中如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把理念转化为实践,在设计作品中充分展现绿色环保的意识。4)增强社会环保意识,把绿色生态扎根于社会生活空间,营造出良好的现代环境氛围,提升绿色竞争,鼓励符合生态建设的实践,使绿色环境由特殊成为一种自然。

另一方面,我国也多次提出了把生态环境改善与经济、政治视为同等重要的任务,提出坚持绿色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把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各行各业中的策略。与此同时,《绿色设计》一书,摒弃了相对传统的观念,以不同的视角解析现代环境设计,让读者了解到绿色生态文明的意义,把自然友善为主的设计理念融于我们设计中。绿色设计不仅是一种技术层面上的发展、设计环境的演化等,或许它可以透过绿色、生态的设计形式,促进我们从事有益的绿色行为,从而构建一种人与社会、环境共同协调发展的机制。

作者:张睿 王伯勋 单位:澳门城市大学创新设计学院

点击查看全文

建筑装饰设计施工节能环保探析

【摘要】绿色建筑是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建筑行业从业者应将绿色可持续理念用于建筑工程的各个环节。本文从建筑装饰设计施工环节入手,总结建筑装饰设计施工的节能环保技术要点,结合滨海月亮湾温泉度假酒店的工程实践经验,总结节能环保技术要点落实方法措施,为建筑装饰设计施工提供有益探索。

【关键词】建筑装饰设计;节能环保;BIM技术

0前言

建筑装饰设计施工是建筑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设计施工效果直接影响用户的建筑使用体验,且建筑装饰设计施工造价较高,约占整个建筑工程的30%,投入的能源、资源较多。部分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缺乏环保意识,在建筑装饰设计施工的材料选择、设备应用、施工操作中,表现出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需在建筑装饰设计施工中应用节能环保技术,相关问题。

1建筑装饰设计施工的节能环保技术要点

在绿色建筑工程中,建筑装饰设计施工为重要组成部分,是强化绿色建筑节能环保性能的关键,且装饰装修部分的绿色施工,会影响绿色建筑建设成本、建筑环境及使用功能[1]。装饰设计施工与绿色建筑工程间的关系可用图1表示,基于建筑装饰设计施工的作用及影响,设计施工单位应落实绿色理念,在设计施工中合理应用节能环保技术,具体要点如下。

1.1设计环节的节能环保技术要点

点击查看全文

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目前,建筑耗能占到世界总耗能的39%,在人口多达70亿、不可再生资源能源日益紧缺的今天,降低建筑能耗已是迫在眉睫的任务。由此,以超低能耗为目标和特色的绿色建筑应运而生,它代表着建筑未来的发展方向。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旨在运用节能环保技术,实现最大程度的建筑节能和最小程度的环境破坏,体现了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2020年4月,由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出版,张万明等人编著的《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一书,以建筑节能、建筑环保、建筑适用为原则,通过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从理念、技术、经济、环境、社会、人文、管理等方面因素,阐述了超低能耗绿色建筑的概念及特点、国内外发展现状,对超低能耗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可再生能源利用、施工建造、检测与评价的全链条实施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技术解析,并分别通过居住建筑、公共建建筑案例进行了实际效果验证,预测了超低能耗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笔者基于本书的学习,认为本书主题明确,言简意赅,研究全面,在超低能耗绿色建筑发展与工程技术研究等领域具有较强的普及作用和参考价值。

1超低能耗绿色建筑的发展

绿色建筑最初在20世纪80年代由欧洲发达国家及美国、日本等国家提出,随后于90年代引入我国,并于2005年前后在我国迅速发展,诞生了超低能耗绿色建筑。但总体上看,因受经济发展水平、地域差异、技术水平、人员素养、观念理念等的影响,我国超低能耗绿色建筑在政策、标准、技术、推广等方面与发达国家仍有相当差距。目前,我国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正处于由技术学习向技术实际应用的发展阶段,理清超低能耗绿色建筑的发展演化对我国建筑节能理念的继承、节能技术的普及、建筑的再生利用等方面有重要意义。该书以时间为序列,历数阐释了以下几点:①我国政策标准;②在梳理国内、外绿色建筑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总结超低能耗绿色建筑的发展特点,指出横向专项技术和纵向集成过程;③完善了超低能耗绿色建筑的技术体系;④政府部门通过评价标准与政策构建,鼓励与推进超低能耗绿色建筑的创新;⑤市场导向和城市建设是超低能耗绿色建筑的发展动力;⑥相关产业的提质升级有利于超低能耗绿色建筑行业良性发展局面的形成。

2超低能耗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

规划设计是实现超低能耗绿色建筑的第一步。主要包括:①建筑规划,要求建筑的布局宜与周边生态环境、资源分布、水文地质、人文历史相适应,实现合理的功能划分、空间利用、资源配置以及保持当地地理历史脉络;②建筑外部环境,要求建筑外墙、屋面、阳台、庭院达到较高绿化率,净化空气,创造优良的富氧环境。该书从建筑体型系数、弹性设计、节能设计、智能设计的角度,提出超低能耗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方法:①建筑宜采用规则平面,减少形体凸凹变化,以降低其体型系数,实现建筑热耗下降;②建筑要充分利用自然采光,通过控制建筑层高和留设大面积阳台,形成空气对流自然通风,降低对空调设备的依赖;③建筑应为楼梯、水电通讯发展和周边环境变化等预留基础量、预留管道空间和预留空地等;④建筑外窗包括透明幕墙的面积比、开启面积应符合要求,且宜安装外部遮阳,避免建筑被阳光直射,利于外墙表面降温,保持室内凉爽,节约空调耗电;⑤建筑宜与通讯技术、大数据技术、智能化技术融合,实现温湿度、亮度等自动调控,达到高标准低能耗、高效能低污染的目标。围护结构设计是实现超低能耗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部分。研究显示,建筑屋顶、墙体、窗户通过辐射、传导及散失方式与周围环境的热交换占到建筑总热量交换的85%。应用有关技术和措施对这些交换热量进行有效管控,维持建筑温度稳定,降低空调能耗成为实现节能绿建的一条必由之路。该书对基于围护结构的超低节能技术进行了总结:①墙体材料宜选用高强度、轻质量、可降解、可回收的新型环保多孔砖、空心砌块;②浇筑墙体采用加气混凝土,墙体主体结构增加绝热保温层;③内墙采用功能性装修材料装饰,以改善室内空气品质;④窗户宜安装低辐射中空玻璃以降低建筑内外热传导,同时宜安装金属遮阳百叶,结合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夏季遮阳、冬季采光;⑤屋面宜种植常青、耐寒耐旱、抗病的绿植,以减少太阳辐射。电气设备系统设计也是超低能耗绿色建筑设计的组成部分,该书基于实际应用、经济效益、技术合理的原则,梳理了电气设备的节能技术:①设备电动机选择可变频电机,并配备软启动器;②简化供电系统,减少电压变配电级数;③合理分布供电网路,降低线路电损;④选择节能型变压器;⑤采用铜芯导线、减少导线长度、增大导线截面等。该书从理论方法层面讲述了建筑中不同系统超低能耗规划设计时所应遵循的理念、原则和规律,深化了这一领域的理论内涵。

3超低能耗绿色建筑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超低能耗绿色建筑的最大特征体现在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上。从能量作用的角度看,可再生能源是建筑在时空维度上与周边生态环境发生联系的媒介或纽带,即建筑主动或被动地与周边自然环境发生着作用,建筑对可再生资源的有效利用会大大降低对石化能源的依赖。同时亦是环境友好、生态和谐的体现。该书从实践应用出发,罗列当前流行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①太阳能,包括通过平板型集热器和抛物面型反射聚光器实现的光-热转换,通过太阳能光伏板、逆变器、切换器、蓄电池实现的光-电转换;②水源热泵,通过过滤器、冷凝器、蒸发器实现建筑夏天排热入水、冬天取热于水;③地热泵,经由室外地源换热系统、地源热泵主机系统、室内末端系统实现建筑夏日排热入地、冬日抽热于地;④低温型空气热源泵,通过蒸发器、冷凝器、压缩机、膨胀阀从空气取热用以热水、取暖、烹饪。该书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地向读者展示了有关建筑行业的几类再生资源利用的技术原理,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指导性。

点击查看全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