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微观经济理论范文

微观经济理论全文(5篇)

微观经济理论

第1篇:微观经济理论范文

企业经济管理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为经济政策与目标地制定,另一方面是对财务开支与预算的管理。经济管理企业赖以生存的重要前提,它可以将多个不相关的生产要素有机结合成实际的生产力,实现生产力的转变,并形成一个完整的生产系统。经济管理的推动企业进步发展的有效助力,是促进企业生产并使经济效益得到有效提高的重要手段。企业只有提高了经济管理水平,形成一个科学的内部结构,才能使综合生产力得到提高,科学技术真正转化为生产力,才能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相对提高。

二、在企业经济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管理措施

1.全面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任何一项工作实施都是人,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管理者作为重要的执行者和实施者,其自身的操作能力和业务素质水平,是决定工作效果和水平的最关键部分。所以,为了充发挥柔性管理的积极作用,应该加强现代管理队伍建设,提升管理队伍的综合业务素质水平。首先,应该加强思想理念的教育,让管理者能从传统的管理思维中走出来,认识到柔性管理的优势,将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相结合。因此,在日常实践中,应该提升管理人员的人性化管理意识,要求管理人员认清经济管理的重要作用,注重将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相结合。其次,管理人员应该不断学习和深入实践,柔性管理要求管理工作深入基层,注重与各部门的沟通交流,所以,在实践工作中,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柔性管理的知识,并且还要加强对企业员工的教育,提升员工主人翁的意识,让员工认识到柔性管理的重要意义,明确自己在柔性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此外,应该不断提升管理队伍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及时与各部门沟通交流,发挥各部门人员的智慧,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

2.坚持以人为本

实现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有效应用,最关键的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首先,在经济管理中实行民主、自由的管理方式,尊重员工自我提升和发展的意愿和心理;其次,在促进企业合作团队进步的同时,促进个人的发展和协同进步;最后,在企业高管制定企业发展规划时,要综合衡量员工的利益得失,兼顾员工的发展空间和思想感情。

3.处理好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之间的关系

柔性管理发挥着中药的作用,在实践工作中,应该注重柔性管理和刚性管理并重,二者兼顾,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在加强柔性管理时,应该精简企业管理层次,然后通过专业化的运作,按照“提高生产效率、精简机构、优化服务”的原则,实现企业内部精细化管理,利用创新性的管理方法,实现各部门的协调合作,提升整体工作效率。实施柔性管理需要以刚性管理制度为基准,约束行为的前提下,鼓励员工参与管理实践活动。同时,还应该认清刚性和柔性之间的关系,在刚性管理中,需要灵活和随机应变。只有多变的方法才能及时跟进多变的市场,最终使企业经济产生和管理在制度的约束下,采取灵活的柔性管理方法,得到长久的发展,确保企业长久的生命力。

4.注重提高员工的素质

新时代,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关键在于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在企业经济管理中,要注重对员工素质的培养,不断进行工作经验交流,以提升员工的管理才能,丰富员工的管理知识,开阔员工的视野,形成企业内部积极向上、和谐稳定的工作氛围,提高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使员工在实现和提升自我价值的同时,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5.给予员工以自主权

企业给予员工以自主权,可以让员工减少工作压力,始终充满工作热情和活力。使员工在相对自由的环境中实现自我价值,促进自我发展,提高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给予员工较为自由的环境,能够加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员工进行创造性发挥的过程中,会产生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让企业在发展中能够留住更多优秀人才。

三、结语

第2篇:微观经济理论范文

1.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制度缺陷。一些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制度存在严重的漏洞。第一,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管理理念陈旧,远远落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新时期的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即便建立了某些制度,由于时代的发展,执行起来也必然困难重重,没有实际意义。第二,没有建立严格的经济管理制度,致使工作人员工作散漫、没有目标。第三,监管部门忽视经济管理,这就造成事业单位内部违法乱纪、腐败事件时常发生。

2.事业单位经济管理部门风险意识淡薄。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是国家或政府,不用担心资金问题,没有风险意识。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下,竞争与挑战更加激烈,事业单位往往力不从心。从资金来源到资金分配都存在严重的问题,事业单位的经济风险将更加严重。

3.事业单位资金分配不合理。合理分配资金是事业单位进行经济管理的一个目的,然而目前事业单位资金分配普遍不合理。事业单位的领导通过投资新项目,增加自己的政绩。每一位上任的领导为了突出自己的能力,都对新项目比较重视,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项目都是有实际用途。大部分的资金都用于投资新项目,使得事业单位的周转资金较少,无法进行正常运转。另外一些事业单位购置大量的固定资产,使资金的支出严重超标。

4.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知识落后。大多数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没有定期接受技术培训,综合素质低,忽视资金的流动控制、不熟悉财务制度、工作怠慢,没有经济管理的意识。工作人员对于提干、晋升等比较关心,对领导唯命是从,而对其他工作比如服务群众工作非常淡漠。

二、新时期加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对策

1.转变经济管理理念。随着社会的发展,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方案也在改革发展,当务之急是调整和改变传统的经济管理方式、理念、制度,事业单位必须制定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经济管理方案。第一,事业单位要强调经济效益的重要性,合理利用社会中的各种资源,使资金来源渠道多元化,优化经济管理方式。第二,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人员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经济管理技能以及办事效率,有效防止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发生,在实际工作中提高风险意识。

2.构建科学合理的经济管理制度。建立合理的经济管理制度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保证经济工作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进行,是经济管理工作在每个阶段每个任务都有据可循,明确工作人员的职责,加强事业单位的管理。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提高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加强监管部门的监督职能作用,及时发现工作中的漏洞,制定改进措施并严格执行。在开展经济管理活动时,必须与目前经济市场的运行规律相符合,优化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制度与经济、人员结构,提升社会的经济收入、工作效率。

3.加强预算管理。首先,做好筹资管理,事业单位要对筹集的资金状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分类进行资金的统计。其次,明确投资管理目标。根据筹资情况制定具体可行的投资方案。严格控制非在编人员的资金,事业单位的财政收入要高于工作人员的福利。目前支出预算中存在较大的漏洞,在制定支出方案是,人为因素较大,使得方案不科学、不合理。为了避免以上情况,事业单位必须充分考虑筹资状况,合理分配支出,避免发生财务风险。

4.树立风险意识,消除依赖心理。在新时期,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要考虑单位的实际情况,对资金的入账、支出、核对以及控制进行严格的管理,消除不必要的新项目,做好实际工作。国家或地方政府供给事业单位的资金必须进行严格的审查,消除依赖心理,利用多种社会经济资源筹集资金,提高事业单位的竞争能力。

5.合理利用国有资产。为了增加经济收入,事业单位要采取相关的措施对无人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合理利用,或者对经济效益低的资产进行合理配置,使其提高效率。此外,要对资产进行全面的核实、清算,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更加合理,管理制度更为合理。严格控制使用国有资产进行生产活动的各项手续,按期核对检查,账目记录工作要细致规范,严格按照经济管理制度进行各项工作。国有资产置换手续要严格按照规定办理,做好管理权变更工作。对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在资产置换时应给与充分的考虑。

6.提升资金使用效率。财政预算是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起始环节,核算工作是经济管理的结束环节。事业单位必须通过调查,明确了解本企业的经济状况、运行状况,然后制定科学合理的资金利用方案,使资金能够最大化的实现其价值,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支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在实际工作过程总,必须按照已经制定的方案使用资金,使资金的支出和收入达到平衡。如果在工作工程中出现没有预测到的问题,应及时申报,及时改进方案。

三、结语

第3篇:微观经济理论范文

1.建立科学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制度的建设是实现单位科学管理,提高单位经济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重要指导。同时,单位经济管理制度的构建对保证单位经济管理工作明确化、规范化、系统化和人性化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制度构建中应强化柔性管理,尊重单位员工的自我发展,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从而实现单位的团队合作和自我合作之间的协同进步,使单位经济管理形成民主而自主的管理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增强员工的归宿感,才能实现员工自身与单位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另外,为了保证单位经济管理制度有效实施,单位还应该对经济管理工作实施有效的惩奖制度,以单位内部员工的收入最终归属的价值链,这样不仅能够保证经济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而且也会提高员工的自身价值。

2.正确处理柔性管理和刚性管理的关系

任何管理方式出发点都是为了提高企业或者事业单位组织的内部核心竞争力,柔性管理和刚性管理同样也是如此。从管理的作用角度分析,两种截然不同的管理模式都有着自身的优缺点,完全可以形成一种互补,并不会出现排斥的情况,在单位经济管理中互相结合、刚柔并济才能发挥出自身的最大优势。刚性管理能够在实践中形成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是柔性管理实践的基本条件,严格管理程序更加具有全方位性,管理制度更加规范化,能够为管理工作提供一个管理的目标、制度以及必要的管理手段等,保障成员行为的规范性。在单位的经济管理中,柔性管理中并不会排斥掉管理中的刚性成分,柔性管理只有建立在刚性管理的前提上,才能把实现柔性管理,若是没有刚性的管理制度,柔性管理必然导致管理的无序性。柔性管理在传统的刚性管理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手段强硬的一种对比,正好弥补了刚性管理存在的不足。若是在事业单位的管理中实施刚性管理,必然导致经济管理缺乏人性化,使导致单位员工没有工作的积极性和激情,难以长期的存在,因此还需要采取柔性管理。刚性管理和刚性管理是相辅相成的,并无高下之分,只有充分结合形成互补,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果。

3.提高单位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新时期,随着事业单位体制的深入改革发展,事业单位内能够享受的国家一级地方政府的拨款和补贴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在这种形势下,事业单位必须剔除传统依靠国家和政府的坏毛病,不断增强单位工作人员的竞争意识,以促使单位能够凭借自己的本事获得足够的资金。同时还应该对单位经济管理人员以及员工定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工作,以改善单位内部官僚作风以及官僚思想,使单位管理人员和员工充分认识到领导与员工不是传统的行政奴隶以及奴隶主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扶持,相互帮助的关系。另外,单位也应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力度,不仅需要加强业务上的培训,同时还应该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民主平等意识,赋予员工自主权,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实现自身的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员工的归属感,才会使员工具有一定的成就感,才能为企业创造最大的价值,才能促进单位经济效益提高。

二、总结

第4篇:微观经济理论范文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在维持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过去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依赖的是国家财政拨款,一旦国家财政出现紧张必将影响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因此,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不仅有助于有效的扩大事业单位的经济来源、适当的减轻国家财政的负担,更有助于事业单位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服务上。

二、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暴露出一系列问题与弊端,这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我国事业单位属于国家财政全额拨款单位,存在很强的非营利性特征,导致很多人误认为事业单位的发展与经济管理毫无联系,只与国家财政密切相关。很多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被忽视,使得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例如:陈旧而落后的财务管理制度、风险管理意识的缺乏、单位资产管理的混乱、财务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等。这些问题与弊端的显现严重抑制了我国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

1.优秀经济管理人才严重匮乏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事业单位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很多事业单位对经济管理活动都缺乏重视,在日常的人员招聘中只重视一般员工与管理人才的引进,对于经济管理人才的引进根本就不重视。例如:很多事业单位中并没有专门设置负责经济管理工作的部门或岗位,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都是由单位内部的财务部门来完成的。而对经济管理的效果也仅仅停留在表面,管理的重点也只是财务管理,对于预算管理、成本费用管理与控制、固定资产的管理、无形资产的管理等方面的管理与控制较为薄弱。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效率低下、整体水平不高。再例如:我国很多事业单位的工作员人员大部分是行政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他们并没有经过系统的经济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或培训,实践经验更是匮乏,可见,不论是理论水平还是实践能力,事业单位在经济管理方面的人才极为匮乏,这不利于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

2.经济管理制度还不健全

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是事业单位进行经济管理活动的基本保障,虽然近年来事业单位的各项管理制度建设与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经济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完善上还存在诸多不足。没有科学的、完善的制度作保证,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活动就会缺乏指导方向。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主要表现在:第一,由于缺乏适应的法律指导,事业单位现行的经济管理制度还不科学、不完善;第二,很多事业单位虽然制定了经济管理制度,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流于形式、敷衍了事,执行能力差;第三,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对经济管理制度进行监督与管理。

3.财务风险意识差

作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将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从而为事业单位带来各种潜在风险。随着我国事业单位由传统的、单一的行政管理模式向市场管理与行政指导并存的双重模式转变的过程中,事业单位的支出仍属于国家财政全额、或地方财政全额拨款的社会组织机构,但仍将受到来自市场经济环境的多方面考验与挑战。例如:很多事业单位的领导者在转型时期不敢迈步、做事小心翼翼等待国家财政的拨款,一旦遇到财政拨款不足时就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出现混乱的现象,发生各种风险的比率直线上升。例如:很多事业单位的志愿普遍认为自己的单位是吃“皇粮”的铁饭碗,不必为自己的资金问题而发愁,这种风险意识的淡薄给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带来风险。再例如:虽然我国已经三令五申的要求事业单位注意“三公经费”的支出与透明,但是有的事业单位长期以来养成的在接待、报销上的随意性与铺张浪费,很难再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监督。

4.对固定资产缺乏严格的管理与监督

固定资产本来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但是,很多事业单位的领导长期以来受行政管理的影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不重视,给国家带来了损失。例如:有的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常年堆放在库房里不用,成了单位的“老物件”,使得固定资产并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更没有为人民群众提供一定的社会效益。还有的事业单位盲目的向上级部门申请购买新设备、新资产,而设备买来后又闲置在库房中不用,造成资源的浪费。再例如: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流失也是一个极为严重地问题。有的事业单位一旦出现固定资产流失的现象就向上级申报,而对于相关的责任人也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

三、提升新时期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水平的有效策略

新时期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对事业单位的生存与发展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为了尽快完善我国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体制,实现经济管理结构的优化,更好的适应当前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必须不断加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建设。

1.提高事业单位人员素质

更新经济管理理念,提升事业单位人员的基本素质是提升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水平的基本前提。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必须定期对工作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的培训与思想道德建设,树立新的观念,改变传统的官僚主义思想与作风。事业单位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引进一批专业的经济管理专业人才,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注入新鲜血液。除了对员工进行业务培训,还必须加强对员工的职业道德、思想素质的培训。员工的思想端正了、个人能力提升了,才能保证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的健康、顺利开展。

2.不断健全并完善我国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正朝着法制社会的方向转变,各项制度的建设也是法制建设中的一部分。事业单位拥有一套科学的、合理的、系统的经济管理制度体系,将为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指导与参考,使我国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朝着正规化、有序化、常态化的方向发展。因此,事业单位必须不断完善经济管理的常规制度,使工作做到有法可依,并使相关部门具体责任人能够更明确自身承担的责任。

3.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意识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与事业单位各项改革制度的不断深化,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不断增强。因此,事业单位必须提升财务风险意识,提升风险应对水平。例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应在贷款之前做好必要的市场调查与评估,在确定自身的还款能力后进行贷款,并加强对贷款资金的管理。

4.加大对事业单位资产的管理力度

第5篇:微观经济理论范文

在传统的经济管理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大都是依赖于一块黑板、一只粉笔以及一本教科书,教学手段缺乏创新,方法单一,只是将书本中固定的理论知识传授出来,注重学生对基础概念的理解,忽视了与实际经验的有效结合,以致于出现严重的理论与实践不符的问题;再加上有一些学生由于缺乏坚实的基础知识,其逻辑思维与新知识的接受能力都受到了一定限制,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学生也仅仅是对经济理论性的知识死记硬背,而没有参与到全过程的思考、探索中去,并没有实现对学生实践操作、综合能力的培养。而且对学生的培养缺乏互动性,难以达到有效的培养效果。

二、行为引导与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的契机

行为引导教学模式又可以将其称之为实践引导,是一种当前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理念,它对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根本目标是培养人才的关键能力,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参与进去,让学生学会学习,开发自己的大脑,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行为引导教学方法也是以能力为本的教学方法的精华提取,注重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培养学生的行为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诸多形式的活动,使学生主动、积极的使用心、手、脑进行学习。以当前社会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相契合,行为引导也是主张实现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积极的引导下,借助各类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可操作性极强,其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存在着根本性的不同,主要可以表现为:传统的教学内容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而行为引导主张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并举,使学生获得更为直接的经验;传统教学中学生参与程度较弱,结果只是表现为让学生学习,而行为引导则会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表现为学生主动要学等等。根据实际教学,行为引导与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具有较好的融合,具体表现在:

(一)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

在经济管理专业课的教学中,从注重“教”转移到“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引导学生的个性发挥,使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探索性得到增强。

(二)学用结合,学以致用

经济专业本就是专业性、实践性以及操作性特别强的课程,行为引导教学模式可以实现将学生所学的经济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不断发现、探讨、解决问题,在实践中进一步验证理论,使用理论更好的指导实践,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其创造性,提高学生处理经济实践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强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教学活动中,往往存在着有的学生文化基础以及理论知识较为薄弱,虽然其具有创造性思维,但是也得到不到重视,行为引导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并注重对学生自尊心以及自信心的培养,通过对学生不断的鼓励,使其有施展个性才能的机会,将自己的能力展现出来,并进一步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

三、行为引导对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

行为引导的教学理念重在对学生实践性与应用性的培养上,旨在倡导对学生在培养的过程中,不能像传统的教学方法一样,仅注重对理论性知识的阐述,而是应该将实践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获取知识,得到综合能力的提升。同时,行为引导的应用对教师也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除了要求教师具有专业的教学经验之外,还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实践技能能力,可以在课堂中灵活应用、驾驭行为引导方法。在行为引导的教学方法中,它认为学生的职业行为能力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专业技能能力、对工作方法的选择能力以及综合能力等都包含其中。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将行为引导方法无论是应用到对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还是其它学科人才的培养中,都能够大幅度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及综合能力。行为引导方法在对人才的培养中,强调学生是处于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将行为引导方法应用到对培养经济管理人才的教学活动中来具有重要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思维,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且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专业知识,得到综合能力的提升。在将行为引导方法应用在教学活动中时,教师则是作为课堂引导者的存在,转变其原来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再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全面灌输,而是实现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存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旨在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根据社会要求灵活改变教学体系,将实践教学大量应用其中,实现教师对学生的行为引导教学,针对学生实际,应用相应、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四、结束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