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爱国诗文范文

爱国诗文精选(九篇)

爱国诗文

第1篇:爱国诗文范文

一.爱情诗内容中的农业文明迹象——爱情诗中的自然物

《诗经》中描写的植物有150多种,由于《诗经》的历史地位,《诗经》中植物研究活动异常活跃。上世纪初叶胡朴安的《诗经学》一书称这方面的研究为《诗经》植物学。可见其重要地位,而爱情诗中的植物则另有一番色彩。

1、《诗经》爱情诗以农作物来传情、达情现象。

男女相遇,相爱并赠物达情这种风俗至今仍很流行。《诗经》爱情诗中的这种赠物达情之俗应该是其渊源。所不同的是《诗经》爱情诗中的“物”多为自然中的农作物。虽是普通,但这些朴素的农作物成为双方爱情的象征。如《卫风·木瓜》中“投我以木瓜”、“投我以木桃”、“投我以木李”。“木瓜”、“木桃”、“木李”都是极其普通的自然之物,但是却代表了赠送者的淳朴而永恒的爱意。

溱与三有,方涣涣创。士与女,方乘兮。女曰欢呼?士曰既且,且往欢乎?三直之外,洵纡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

溱与三有,浏其请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欢乎?士曰既且,且往放呼?三有之外,洵纡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

这首诗写男女青年在河边嬉戏游春。可以想象,在大地回春之时,和风煦煦,万物滋生,释放于自然界中的爱情轻松,快乐,同时赠物芍药以表达爱意。这种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所培养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跃然纸上。

2、农作物在《诗经》中的象征意象。

原始时代,人们处于蒙昧状态,他们无法解释与他们相区别的世间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对自身之外的自然万物便产生了困惑和神秘感,在这种情况下,便形成了远古人们所特有的泛灵论的思维方式和精神特点,他们认为自然万物都是有灵性的,万物的世界应该和人的世界是相似的,具有同样的社会状态和精神心理。人们热爱和崇拜自然,给自然界中的农作物赋予了象征意义。表现在《诗经》爱情中则为大量比兴手法的运用。如:

山有扶苏,阴有荷花。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山有乔松,阴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诗经》中有很多比兴手法,它有两种情况:一是借句起兴,兴句与正文没有多少意义关联。如《小雅·采菽》。二是借物起兴,因景生情。这种兴法在《诗经》中使用最为普遍,上面所引《山有扶苏》就是属于第二种情形的。文中用山上的扶苏、乔松等大树木象征男子,而以湿地的荷花、游龙等花草比喻女性。这种象征是对自身的肯定,更是对自然物的热爱和肯定,这种比兴手法在《诗经》爱情诗中甚为多见。如《小雅·阴桑》和《唐风·有枤之杜》。前者由桑树的树干柔美和叶子茂盛柔润而充分显示出自己因恋人到来而精神焕发欣喜万分的情态。后者则以杜梨树果实多酸涩的特征和它孤独生长的情状,写出自己只身一人苦涩悲伤之貌,这种比兴是平时对美的事物认识积累下的产物,诗人即目所见的自然与之朝夕相处,久而久之便融入自然之中,自然与人似有同感,似有同命运,似有相同的意识活动。因此《诗经》中的借物起兴的诗句并非单单我们前面所指的领域中古老的中国文化心理象征,这种将自然现象与自然人物与人的活动紧密联系,充分体现出“天人合一”之说。

二.农业文明孕育出的《诗经》爱情诗的风格

《诗经》被儒家奉为典籍,作为儒家的经典教义,自孔子的“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起,《诗经》一直被披上礼教外衣,用封建的陈腐道德对《诗经》进行曲解使之成为有利于政教的工具,而遮掩了真实的面目和耀人的光辉。

《诗经》产生的年代是礼教初设而古风犹存的时代,在那个时代,爱情仍然是人类本性中最自然的部分,是生命中最动听的弦音。他们向往爱情,追求爱情,为爱情而喜而忧,表现自我最真实和真诚的状态。《诗经》中对男女间的爱慕、追求、幽会、相思等作了淋漓尽致的描写。在诸多的爱情诗中,热情和大胆地赞美爱情美好与欢乐的内容更是随处可见。我们从下面这首《召南·有摽梅》中便可窥见一二:

探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土,迨其吉兮!

擦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土,迨其今兮!

揉有梅,倾筐暨之!求我庶土,迨其谓之!

梅子一天天从树上掉下来,象征着阳光荏苒,岁月流逝。当年的豆蔻花季已不复在,单身的大龄姑娘越来越着急,他急切向男士们发出求偶呼唤:“求我庶土,迨其今兮!”。《毛传》曰:“今,急辞也。”意谓姑娘不愿再拖延,巴不得现在就有人向她求婚。已往还“迨其吉兮!”要求男士在吉日良辰求婚,现在只要两人情投意合,顾不得其它条件了,这种求偶的主动与直白实在让我们大为惊叹。因此可见《诗经》中的爱情诗是自由的、活泼的、率直的,这种对自我情感的正视是自我意识最鲜明、最重要的特征,而这种自我意识的强烈观念正是远古农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

第2篇:爱国诗文范文

(一)通过古诗文教学,使学生对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杰出的科学成就加深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初中课本中的《论语》六则、《孟子》二章等古代思想家的著作、语录,集中体现了这些思想家的政治主张、伦理观念、道德修养、教育原则、教育方法等等。《扁鹊见蔡桓公》不但指出自以为是、讳疾忌医的害处,同时也赞颂了两千多年前我国民间高明的医疗技术。《活板》是世界上有关印刷术最早、最详尽的珍贵史料,从雕板印刷到活字印刷是世界印刷史上的一个飞跃,这是中国人民对人类的重大贡献,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丰富的智慧及创造精神。《核舟记》中的“核舟”,用现在的眼光看,属工艺美术品,通过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高超水平和雕刻艺人的精湛技艺。

通过这些篇章的教学,学生会认识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诸方面给全人类做出的杰出贡献,从而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励他们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

(二)通过古诗文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古代杰出人物和劳动人民自强不息、不畏强暴、坚决维护国家独立尊严的光荣传统的认识,激励学生从小树立报国之志。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千千万万的优秀儿女。他们不但崇尚自由,热爱和平,追求真理,注重礼仪,而且奋发向上,自强不息,团结御侮,以天下为己任。《曹刿论战》以简洁的文字揭示了曹刿的远见卓识和稳重果断的指挥才能,刻画了一个关心国事、深谋远虑的军事家的形象。《陈涉世家》则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重大影响和革命威力,赞扬了农民起义领袖的革命斗争精神和卓越的组织才能,?从而说明了“奴隶创造历史”?的伟大真理。

《出师表》的作者诸葛亮,他未出茅庐而知三分天下,在政治上,他严明法度,开发边疆,注重农业,尤其擅长外交;在军事上,他出奇制胜,运筹帷幄而决胜于千里之外。他的才干和智慧,是中国人民的骄傲。“表”中向刘掸提出的开张圣听、严明法度、亲贤远佞的建议,都是治国安邦之本,直到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岳阳楼记》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观沧海》寓情于景,气势磅礴,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出塞》、《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诗篇意境开阔,气势恢宏,奔放豪迈而又痛切,反映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和以身报国的雄心壮志,充满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在教学这类古诗文时,要引导学生去体会和领略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气魄,在崇敬与感慨的同时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崇高的思想品德和爱国主义情感。

(三)通过古诗文教学,使学生对祖国广袤、秀丽的山河加深认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敕勒歌》以雄浑的气势,描写了阴山脚下美丽富饶、广阔无垠的草原风貌。

第3篇:爱国诗文范文

关键词:古诗文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3-069-01

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共产主义教育的基础。爱国主义作为一种对祖国深厚的感情和重要的道德规范,对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来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生存、发展、兴旺、发达的历史证明,爱国主义可以充分体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它历来是鼓励人们建设祖国、保卫祖国、为祖国贡献一切的强大的精神力量。各门课程,特别是语文课,要有计划地结合学科特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通过古诗文教学,使学生对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杰出的科学成就加深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初中课本中的《论语》六则、《孟子》二章等古代思想家的著作、语录,集中体现了这些思想家的政治主张、伦理观念、道德修养、教育原则、教育方法等等。《扁鹊见蔡桓公》不但指出自以为是、讳疾忌医的害处,同时也赞颂了两千多年前我国民间高明的医疗技术。《活板》是世界上有关印刷术最早、最详尽的珍贵史料,从雕板印刷到活字印刷是世界印刷史上的一个飞跃,这是中国人民对人类的重大贡献,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丰富的智慧及创造精神。《核舟记》中的“核舟”,用现在的眼光看,属工艺美术品,通过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高超水平和雕刻艺人的精湛技艺。

通过这些篇章的教学,学生会认识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诸方面给全人类做出的杰出贡献,从而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励他们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

二、通过古诗文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古代杰出人物和劳动人民自强不息、不畏、坚决维护国家独立尊严的光荣传统的认识,激励学生从小树立报国之志。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千千万万的优秀儿女。他们不但崇尚自由,热爱和平,追求真理,注重礼仪,而且奋发向上,自强不息,团结御侮,以天下为己任。《曹刿论战》以简洁的文字揭示了曹刿的远见卓识和稳重果断的指挥才能,刻画了一个关心国事、深谋远虑的军事家的形象。《陈涉世家》则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重大影响和革命威力,赞扬了农民起义领袖的革命斗争精神和卓越的组织才能,从而说明了“奴隶创造历史”的伟大真理。

《出师表》的作者诸葛亮,他未出茅庐而知三分天下,在政治上,他严明法度,开发边疆,注重农业,尤其擅长外交;在军事上,他出奇制胜,运筹帷幄而决胜于千里之外。他的才干和智慧,是中国人民的骄傲。“表”中向刘掸提出的开张圣听、严明法度、亲贤远佞的建议,都是治国安邦之本,直到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岳阳楼记》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观沧海》寓情于景,气势磅礴,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出塞》、《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诗篇意境开阔,气势恢宏,奔放豪迈而又痛切,反映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和以身报国的雄心壮志,充满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在教学这类古诗文时,要引导学生去体会和领略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气魄,在崇敬与感慨的同时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崇高的思想品德和爱国主义情感。

三、通过古诗文教学,使学生对祖国广袤、秀丽的山河加深认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敕勒歌》以雄浑的气势,描写了阴山脚下美丽富饶、广阔无垠的草原风貌。

第4篇:爱国诗文范文

(一)通过古诗文教学,使学生对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杰出的科学成就加深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初中课本中的《论语》六则、《孟子》二章等古代思想家的著作、语录,集中体现了这些思想家的政治主张、伦理观念、道德修养、教育原则、教育方法等等。《扁鹊见蔡桓公》不但指出自以为是、讳疾忌医的害处,同时也赞颂了两千多年前我国民间高明的医疗技术。《活板》是世界上有关印刷术最早、最详尽的珍贵史料,从雕板印刷到活字印刷是世界印刷史上的一个飞跃,这是中国人民对人类的重大贡献,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丰富的智慧及创造精神。《核舟记》中的“核舟”,用现在的眼光看,属工艺美术品,通过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高超水平和雕刻艺人的精湛技艺。

通过这些篇章的教学,学生会认识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诸方面给全人类做出的杰出贡献,从而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励他们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

(二)通过古诗文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古代杰出人物和劳动人民自强不息、不畏、坚决维护国家独立尊严的光荣传统的认识,激励学生从小树立报国之志。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千千万万的优秀儿女。他们不但崇尚自由,热爱和平,追求真理,注重礼仪,而且奋发向上,自强不息,团结御侮,以天下为己任。《曹刿论战》以简洁的文字揭示了曹刿的远见卓识和稳重果断的指挥才能,刻画了一个关心国事、深谋远虑的军事家的形象。《陈涉世家》则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重大影响和革命威力,赞扬了农民起义领袖的革命斗争精神和卓越的组织才能,?从而说明了“奴隶创造历史”?的伟大真理。

《出师表》的作者诸葛亮,他未出茅庐而知三分天下,在政治上,他严明法度,开发边疆,注重农业,尤其擅长外交;在军事上,他出奇制胜,运筹帷幄而决胜于千里之外。他的才干和智慧,是中国人民的骄傲。“表”中向刘掸提出的开张圣听、严明法度、亲贤远佞的建议,都是治国安邦之本,直到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岳阳楼记》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观沧海》寓情于景,气势磅礴,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出塞》、《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诗篇意境开阔,气势恢宏,奔放豪迈而又痛切,反映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和以身报国的雄心壮志,充满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在教学这类古诗文时,要引导学生去体会和领略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气魄,在崇敬与感慨的同时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崇高的思想品德和爱国主义情感。

(三)通过古诗文教学,使学生对祖国广袤、秀丽的山河加深认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敕勒歌》以雄浑的气势,描写了阴山脚下美丽富饶、广阔无垠的草原风貌。

第5篇:爱国诗文范文

他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有着千年不倒的精神。

伤痕累累的他从来没有服输过,他的血液在阔大的河山中飘扬。

欺压与削迫打不倒他,困难使他坚强面对,挫折使他成长,这就是中国我的祖国,打不倒的国家。

一次一次的失败与成功,一次一次从无到有,他的名字无数次在共和国的徽章上闪烁着。

在世界的东方,在亚洲之中有着一条昂首星空的龙,他的名字叫‘中国’。

一声巨响在世界雄起,万国震撼,世人惊叹,这条打不倒的中国龙在怒吼。

千年的沧桑而不衰,千年的期盼,今天终于实现了,中国,世界的中国龙。

啊, 千年的龙,我的祖国,母亲您的觉醒是我的呼唤,是我的呐喊呀。

母亲;您可知道,在您的沉睡中我哭泣了多少次,呐喊了多少次,摔倒了多少次。

您一睡千年,邪恶的强盗把矛头指向了我,您的儿,您的儿。

我的哭泣遍布了长江与黄河,遍布了母亲的心。

第6篇:爱国诗文范文

论文摘要:古诗是我国悠久诗文化的一朵奇葩,是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学习古诗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够使学生学到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在古诗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使学生从小就具有爱国主义情感,懂情懂意,并树立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最精华的部分是诗。在我国,诗从《诗经》始,可以说是历史悠久。诗人各朝各代各时期都有很多,尤其是出现了很多著名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诗作的内容也包罗万象,题材不拘一格,特别令人称道的是其高超的技巧,一词一句都经过千锤百炼。在悠久的诗文化中,古诗是一朵奇葩,它意境优美,含义隽永,语言形象,韵律和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现代教育应特别注重古诗教学,意在加强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 

古诗教学从小学开始,学生学习古诗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还可以从中学习到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小学古诗教学。那么,对于蕴涵着优良中华传统文化的古诗,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哪些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呢? 

一、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 

爱国主义情感是中华民族团结和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德育的首要任务就是教育学生具有爱国主义情感。因此,教师在古诗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具体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教育学生热爱祖国 

历朝历代都有好多爱国诗人,他们的很多诗篇都饱含着深深的爱国之情,如南宋诗人陆游、抗金名将岳飞、爱国主义诗文文天祥等。唐代诗人杜甫一生爱国忧民,他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中写道:“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听闻收复河南河北后喜极而泣的心情,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关心国家、人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王昌龄在《出塞》一诗中写道:“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体现了诗人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情感。这样的诗人和诗作还有很多。在教学时,教师要使学生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努力学习,长大后为祖国的发展出力献策。 

(二)教育学生热爱家乡 

古诗有云:“人是故乡亲,月是故乡明。”可见其对家乡的热爱。唐代诗人李白脍炙人口的诗作《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句传达的便是诗人思念故乡、热爱故乡的情感。宋代诗人王安石在诗作《泊船瓜洲》中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炽烈情感。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对这些千古佳句进行深入解读,进而教育学生热爱家乡。 

(三)教育学生热爱劳动人民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尤其是广大劳动人民在人类历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身上散发着自强不息的优秀文化传统的光芒。因此,热爱劳动人民是学生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唐代诗人李绅在《悯农》这样感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尊敬。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劳动人民的艰辛,感受诗人对劳动人民尊敬的思想感情,教育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二、加强对学生情谊的教育 

除了有表达爱国主义情感,热爱家乡、热爱劳动人民情感的诗作之外,还有很多是表达亲情、友情的诗作。情谊是十分美好的东西,每个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都会产生或深或浅的情谊。在当前快节奏的生活中,人际关系淡漠已成普遍事实,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情谊教育。 

(一)亲情教育 

爱家才能爱国。家是亲情维系的一个团体,父母之情、手足之情是亲情的体现。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充满了对兄弟的思念之情,读来使人颇为感动。诗人孟郊在《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中歌颂了母爱的伟大至极。著名的《七步诗》虽然反映的是手足相残,但从反面教育我们亲人间要和睦相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切体会亲人的关爱,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高尚道德品质,使学生与父母、兄弟姐妹在家中营造一种和谐的亲情关系。 

(二)友情教育 

子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又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与朋友交往是学生学习、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有朋友学生才不会囿于自己的小圈子,才会博闻。而益友又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朋友的选择也大有学问。因此,对学生的友情教育不容忽视。古人就十分重视朋友间的交情,在诗作中多有反映。如李白的《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高适的《别董大》,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等诗表达了诗人与朋友间的深厚情谊。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深刻体悟诗中所表达的对友人的深情厚谊,教育学生要珍惜友情,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三、加强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学生只有树立了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才能成为社会的优秀人才。引导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靠单纯的说教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使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教学中有所感知,有所体悟。 

古诗中,有很多关于人生观、价值观的诗作,教师可以拿来一用。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现了诗人不断进取的精神。明代诗人于谦在《石灰吟》一诗中写道:“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表达了诗人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王安石的《梅》中有一句 “凌寒独自开”,不但歌颂了梅不屈不挠的精神,也表达了自己变法的决心。教师在教学这些古诗的过程中要特别强化其中蕴含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在优美的诗句学习中受到教育。 

诗歌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还兼有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情谊和正确、积极人生观、价值观的任务。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体会诗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所认识,有所学习,有所发展,这样中华民族的才能始终屹立不倒。 

 

参考文献: 

[1] 龚睿,《对当前小学古诗文教学的反思》[j],《当代教育论坛》,2005(6) 

第7篇:爱国诗文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德育渗透

我国是一个文化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五千年的璀璨文化,可谓是源远流长。小学语文中选了很多古诗,这些古诗都是具有强烈的审美力和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诗句精炼,旋律优美,趣味无穷。同时,这些古诗更凝聚着爱国主义思想,维系着我们伟大祖国和谐团结和经久不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古诗不失为非常理想的优秀素材。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的问题。

一、挖掘爱国情感

在小学语文入选的古诗中很多诗篇都是含有浓厚爱国主义情感的,这些教材是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最好内容,教师要抓住这一个重要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渗透,让他们从小就有爱国的美好品德。学习我国古代诗歌,体会古诗文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怀,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比如,伟大爱国诗人陆游曾写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表达了诗人爱国统一的思想;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保家卫国的精神状态……我们在教学的时候,要挖掘这些思想内涵,深入去了解诗人的爱国情怀,使学生受到爱国的教育,将来为祖国和人民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咀嚼审美情趣

在古代有很多山水诗人,他们歌颂着祖国的壮美河山,由此让学生感到审美的教育。比如,李白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写得气势奔放和开阔,表现出一种愉快和乐观的心境;杨万里的“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杜甫的“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乐曲的那种“行云流水”般的美妙。总之,教师要让学生从古诗中享受美。

三、爱人民的教育

爱国和爱人民是有机结合的,是统一的,在古代热爱人民的诗歌很多,可以利用这些诗歌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对劳动人民充满无限的爱。比如李绅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就充分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陶渊明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反映出了农民田间劳动的披星戴月,辛苦劳累。我们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教育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热爱他们的劳动成果,做一个爱人民的好孩子。

第8篇:爱国诗文范文

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要在求知的道路上传承经典文学,积累更多的知识,丰富内涵。在美德方面,真正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以高标准、高素质要求自己,做一个新时代的国家栋梁。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中华好诗词观后感,请您阅读。

中华好诗词观后感1爱国诗是我国古典诗词中最浓烈奔放的一枝奇葩,充分展现了我国历代诗人炽烈的爱国情怀。爱国诗的内容极其丰富,有的揭露入侵者的残暴凶残;有的热情讴歌民族英雄,爱国将士;有的直抒报国之志,表现民族自尊心;有的表现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抒亡国之痛,去国之恨,思国之情;也有揭示沦陷区人民的痛苦,企盼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所有这些内容的诗篇,可以说诗人都使用血泪写成的,它是中华民族崇高的爱国精神的最突出最强烈的表现。

较早的代表人物要首推屈原。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他忧国忧民,满腔热忱,却不被昏庸的楚怀王任用,反遭流放。坎坷的政治命运并不能削弱他对楚国的一片赤诚,在他的代表作《离骚》里,诗人写道:“岂余身之惮秧兮,恐皇舆之败绩。”(并不是害怕自身遭到祸害,只是担心国家会一败涂地。)“长太息以掩泣兮,哀民生之多艰。”诗人泣涕长叹,只为人民的艰难。在《国殇》一诗中,屈原更是刻画了忠勇刚强,冒死迎敌进行惨烈搏杀的战士形象,讴歌他们英灵永在,浩气长存,写出了千古以来炎黄子孙所崇尚的爱国精神。热爱祖国的深情,贯穿屈原的一生,熔铸了他的人格,辉映着他的诗品。

爱国诗一直在诗歌的长河里闪耀着光辉。曹植在《白马篇》中唱出了“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在《杂诗七首》中也表示了“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优”。晋代傅咸《左转诗》中也有“死而利国,以为己荣”的句子。我们初中教科书中的《木兰诗》,更是表现了女子为国杀敌的豪情。

唐代是我国诗歌创作的繁荣时期,爱国诗词也相应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句,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少年行》),“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原得此身长报国,何须身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等。唐代社会经济发展很快,统治阶级拓疆掠土,唐王朝成为一个世界强国。在这种背景下,立功边庭,名垂青史一直是文人最为向往的。这种豪情在李贺的作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他在《南园十三首》中大抒报国立功之志,其中一首写到,“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吴钩:宝剑名;凌烟阁,唐太宗曾记叙功臣的名字,放在凌烟阁。)身体多病,一向羸弱的李贺也要拿起利剑,攻城拔寨,博取万户侯,名垂青史。

唐代著名诗人中,杜甫也写了不少爱国诗歌。但由于杜甫正处在安史之乱的动荡年代中,所以他的诗总饱含着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和对人民悲惨生活的哀痛,如《春望》,《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以及“三吏”,“三别”等。

爱国诗词的大发展出现在宋代,尤其在南宋。在靖康之变后,南宋统治者偏居一隅,尽管统治集团屈节求和,但人民的爱国热情异常高涨,反映到文学中,就是爱国诗词的大发扬。陆游与辛弃疾的作品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这是陆游于宋孝宗乾道九年(1173年)在嘉州(今四川乐山)知州任上所写的《金错刀行》。此前一年,陆游在南郑前线参加了火热的抗金斗争,心潮澎湃,久难平静,故作此诗。诗人以不能杀敌立功,名垂青史为耻辱,但这不是只为个人功名,而是一心报国。在汉水之滨的南郑从军,看到积雪如玉重峦高耸的终南山,更是豪情万丈,并情不自禁的高呼:“楚人能发誓虽剩三户也要灭亡秦国,难道我们堂堂大宋帝国就没有能人了吗?”把收复失地的信心和“中国”必胜的豪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辛弃疾在《贺新郎》中写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词中暗用“女娲补天”的典故,表达了挽狂澜于既倒,恢复祖国河山的热切愿望。

另外,陆游“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等等都是爱国诗的杰作。除陆辛二人外,曾巩,陈与义,范成大,张孝祥,李清照,陈亮以及岳飞,文天祥等人的作品大都辉映着爱国主义的光芒,他们共同把爱国主义诗词的创作推向高峰。

到了明末和清末,随着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爱国诗人再次奏响了抗敌救国的主旋律。如明末陈子龙的“不信有天常似醉,最怜无地可埋忧”,夏完淳的“缟素酬家国,戈船决生死”;清末诗人黄遵宪的“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谭嗣同的“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梁启超的“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煮不平”,秋瑾的“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等等,无不令人荡气回肠。在明清诗人中,林则徐以禁烟强国,勇抗外侮的民族英雄形象让后人景仰,而从他的诗中,我们更能领悟他深深的爱国情怀。在禁烟受挫被贬伊利的途中,林则徐给友人陈子茂写了两首诗《次韵答陈子茂》。在其中一首诗中诗人写道:“小丑跳梁谁殄灭?中原揽辔望澄清。关山万里残宵梦,犹闻江东战鼓声。在《示家人》一诗中又写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以此来表现他为了国家利益,可以牺牲一切,无所畏惧的爱国情怀。

爱国精神是中华民族之所以屹立于世界的根本,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与脊梁。伟大的爱国诗人们所抒写的感天地泣鬼神的不朽巨作,必将激励着后人以更大的热情献身于自己的祖国!

中华好诗词观后感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是宋代诗人陆游在临死前留下的千古佳句。陆游是一位爱国诗人,他写了很多充满爱国主义情怀的诗篇,《示儿》便是其中一首。在挫折之中,陆游从未忘记自己的思想,直到自己将离开这个世界了,也还想着自己的抱负。

最能够让我们体会到陆游的爱国情怀的句子,自然是《示儿》中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大致意思是说:朝廷的军队在收复了沦落金人手中广大土地的时候,家里祭奠的日子里,别忘记告诉你们的父亲。陆游至始至终都想着国家的统一,这样的精神实在是让人肃然起敬。

我细细品味着陆游的《示儿》,不禁想到了20--年奥运会,我们国家体育代表队在奥运会上获得了辉煌成绩,金牌榜上是第一,而且超过了美国,中国人得到了从所未有的最高尊严,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变得更加耀眼,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无比的激动,为什么呢?源自是我们每个人的爱国心,祖国强大,体育才能强大,体育强大证明我们祖国在不断强大。我也为陆游感到惋惜,一个大诗人,不能为收复中原出力,也不能看到中原回归,在忧患悲伤中度过了晚年。但是,今天,我要告诉你,你的子孙后代已经实现了你的梦想,在五千年文化底蕴下,我们迎来奥运开幕,在举世瞩目中,我们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在我看来,《示儿》是一首经典的诗文,陆游更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示儿》几乎概括了埋藏在他心底的所有爱国情怀,如果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有陆游这样的精神,相信我们的国家将更加强大。

中华好诗词观后感3读完宋代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示儿》,心里总是心潮澎湃,感慨万分,更加让我为之动容的是短短四句话,却强烈地表达了陆游那炽热的爱国情怀。这首古诗主要写了陆游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全诗28个字,字字珠玑,发自诗人肺腑,真挚感人。“家祭无忘告乃翁”写出了陆游在弥留之际,却还依然为祖国的安危、建设着想,表现出他执着而强烈的爱国热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可以看出诗人豁达的生死观,他并不怕死,只是为不能看到支离破碎的国家重新统一而悲伤,可见陆游是一个十分爱国的诗人。

诗人对国家的爱是多么强烈而真挚啊!这种爱国情感,是一种高度的,境界达到顶峰的,任何事物和感情都没法阻止这种感情升华。从根本上去想,爱国的感情不像人与人之间的多种多样的感情,因为爱国就是爱国,国家只有一个。可是想一想,无数的爱国的人,都用自己的行动报效祖国,他们的爱国却不为所有人知道,就像那些在战场上战死的战士,他们的名字也不全都是载入史册的;但是,诗人的爱国被人传颂千古,并且成为了爱国的典范。典范之所以称作典范,是因为这种爱国具备了所有爱国者的精神品质:面对国家衰败的悲痛、坚信国家安定的决心,还有时时想要报国的渴望。当然,只有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诗人的爱国思想中,具备了一样最为珍贵的品质,那就是一种高境界的信仰。这种信仰完全地将诗人与国家连在了一起,表示国家的一切不一定全是诗人的,但诗人的一切都是属于国家的。诗人知道,死去之后没有复活的可能,而且死后将没有头脑和一切感官,一切都将是空虚。然而,诗人并没有就让爱国思想和精神随着他的死去而消失,而是埋葬自己的肉体,让对国家的爱永远在人间。是什么证明了这一点呢?——诗人把所见所想以及意愿都告诉了自己的儿子啊。遥感先人们的爱国精神,如果没有这些爱国人士,哪来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一定要牢记他们的丰功伟绩,因为他们的存在,祖国才变得繁荣富强。

是他们让我们的国家从弱小走向强大、从贫穷走向富裕、从黑暗走向光明,让中国成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者。我们这一代孩子生长在这么优越的环境里,一定要向爱国志士们学习,勤奋学好每一门功课,争取长大后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为社会多做贡献。

中华好诗词观后感4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中国古诗文,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我很敬佩那些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人,他们腹有诗书,品德高尚:“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他们腹有诗书,谦恭有礼:“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们腹有诗书,胸怀大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从两三岁还在牙牙学语时,我就开始背古诗了。“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口齿不清的我被客人夸得原地打转,一屁股摔在地上,还不停地咯咯笑着。每当吃饭时,桌上掉了饭粒,只要妈妈一开口:“谁知盘中餐”,我就会马上接上“粒粒皆辛苦”,然后就赶紧把饭粒拾起来吃掉。

上学以后,随着古诗越背越多,我逐渐领略到了古诗文的魅力。李白把我带进激情的山川;王维使我融入如画的意境;孟郊的拳拳报恩之心、陆游的殷殷爱国之情都深深地感染着我,让我在古诗文的天地里如痴如醉地翱翔。

秋风习习,月朗星稀的夜晚,坐在小区的凉亭里乘凉,不禁吟诵起“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眼前仿佛看到了在皓月当空、人迹罕至的幽静竹林中,王维独自一人,弹着琴,和着歌,有明月相伴的怡然自得的样子,我如同身临其境一般,心情平静而放松下来。

我常常惊叹那么区区几行诗,寥寥几十个字,竟能蕴涵那么丰富的感情。就拿送别诗来说吧,能让我感受到朋友之间的友谊是那么真挚,也感受到了诗的多姿多彩。“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如此的洒脱、豪迈;“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又是如此的激昂慷慨,鼓舞人心;“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充满了深深的依恋和牵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却把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李白和汪伦展现在我们眼前。古诗的奇妙真是让我赞不绝口。

现在,我已经七年级了,诵读古诗文已成为了我生命成长中的不可缺少的部分,每每来到不同的地方,看到不同的景色,我经常会不由自主地吟出一句诗来。跟妈妈比赛背诗是我的一大乐趣,并挑战着背更难的诗。《行路难》、《将进酒》、《短歌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每背出一首长诗都会令我欣喜若狂。《弟子规》、《三字经》早已不在话下,现在正向《百家姓》、《千字文》挑战。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背诵并内化更多的诗歌吧!那我们也能“腹有诗书气自华”了!

中华好诗词观后感5少儿频道播出的《国学小名士》,主要考察了选手们对国学文化的掌握程度。选手们个个身怀绝技,冷静对待老师出的国学题目,对答如流,使我感悟颇深,受益匪浅。

那一场场精彩绝伦的比赛,堪比一部部扣人心弦的大片,吸引着我。有遗憾的感动,有温馨的力量,这是一场重塑我们精神的启蒙运动。“创意诵读”展示了选手们的独特个人魅力,让人赞叹不已;一项项公益活动,更形象直观地诠释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我爱记诗词”环节中,小选手对答如流,妙语连珠,观众禁不住热烈鼓掌,更激发了我学习习国学的兴趣。特别精彩的是“楹联对决”,小选手个个才华横溢,令人羡慕。小选手根据提供的上联,对出下联。如上联“一元二气三阳开泰”,对出的下联是“四书五经六艺贯通”、“四海五洲六合同春”,评委老师从不同角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真让我大开眼界,也明白了什么是平仄。原来小小的对联,蕴含着那么多丰富的知识,这与选手们平日对诗词的积累是分不开的。

观看《国学小卫士》,让我更加了解中国经典诗文和它们的含义,也感受到了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满招损,谦受益”已深深印在脑海中,我会把它当做自己的座右铭,时时刻刻激励我前进;“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的爱国精神,深深地将我折服。每一句诗词都给了我前进的动力,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启发着我们去开发更美好的东西。

第9篇:爱国诗文范文

摘要:伊凡・博兰是爱尔兰著名女诗人。她不认可爱尔兰传统诗歌所塑造的被低估、失去了自我身份的爱尔兰女性形象,致力于在诗歌中重塑爱尔兰女性的新形象。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解读了博兰的《阿克尔妇女》一诗。在这首诗中,博兰描写了在爱尔兰历史,尤其是爱尔兰诗歌中被遗忘的女性角色,藉此展现了真实的爱尔兰女性形象。

关键词:伊凡・博兰 爱尔兰女性 女性形象 《阿克尔妇女》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0)-03-0019-02

引言

伊凡・艾丝琳・博兰被认为是当代爱尔兰最重要的诗人之一,已经出版了十多部诗集。她的诗歌“意识优美,感情丰富,对艺术本质感觉敏锐,运用具体的意象揭示了爱尔兰历史中被隐藏的故事”(Trudeau,2005)。

博兰以其在诗歌中对女性主义问题的探讨而闻名,反映了在男性主导的社会中女性所面临的困难,重塑爱尔兰妇女的形象。就像某些批评家评论的那样,博兰“将传统的爱尔兰神话和妇女身份的概念进行了转化,以便能够从更为准确的角度,表述女性在爱尔兰历史、政治和文化中所作的贡献和取得的威就。”(Trudeau,2005)。尽管博兰所描写的所有的东西都是女性最普通的经历,但是通过这些现实的记录,她成功地展示了一个真实的女性世界,其中的女性形象和我们在所谓的爱尔兰“正统”文学中所看到的截然不同。

一 爱尔兰妇女的形象

1,1传统爱尔兰诗歌中的女性形象

妇女在《圣经》当中即被定义为“第二性”,很早以来,就被认为天生要弱于男性,难以从事需要体力和智力的工作。这样一来,妇女在体力、心理和思想上都要从属于男性。很多妇女都被局限于有限的社会圈子里。她们擐重要的工作就是做一个好妻子和好母亲。这已经成为了传统的妇女形象。爱尔兰妇女也不例外。

博兰的祖国爱尔兰是一个男性占主导地位的国家。男性统治着家庭中和社会上的所有领域。博兰自己就指出,这样一个父权制国家和妇女有着复杂的关系。曾几何时,妇女在文学中被过度渲染,在政治制度中被压制。在法律上受到约束(AllenRandolph,1999)。

对于文学作品中的妇女形象,Gilbert和Gubar(1979)分析认为,在西方文学作品中,有两种妇女形象:天使和魔鬼。前者表明男性作者将妇女贬低为单纯的牺牲者,剥夺了妇女的生存意义。而后者,则显示了男性作者对这些不顺从她们的“自私”妇女的憎恶和恐惧。这两种类型反映出了在男权思想根深蒂固传统中,对女性的歧视和贬低(朱刚,2003)。

爱尔兰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作品,也是这样的情况。历史上,爱尔兰的妇女往往是“民族性化身”或“堕落的女人”(转引自Johnson,2007年,第65页)。大部分爱尔兰男性诗人只是将妇女作为他们诗歌创作的动机。在他们的诗歌中,女性总是被动的、装饰性的形象。这样的情况在妇女和国家的概念混在一起的时候尤其突出:国家化身为一位妇女,而妇女变成了国家的形象(Boland,1995年)。

总的说来,传统的文学史是基于男性文本和经历的正统文学的历史。这些文学中,女性的形象大部分是被扭曲了的。

1,2博兰的女性概念

博兰作为一位爱尔兰女诗人,不相信也不赞成对爱尔兰妇女的传统认识。她的作品和她的生活都在质疑和重塑爱尔兰妇女形象(Battersby,1998),因为她“知道过去的爱尔兰妇女是失败的。……爱尔兰的诗歌不应该再一次打击她们”(Boland,1995)。她必须要述说真实的历史,重塑妇女的形象。

博兰早期的诗歌在风格上比较传统,主要涉及的是家庭生活,例如婚姻和孩子,并且受到了叶芝等爱尔兰男性诗人的很大的影响。但是,随着诗集《按她自己的形象》的出版,博兰开始对男性文学传统和及其对女性的描述表示怀疑。在她其后的几部诗集中,博兰通过审视普通妇女以及在爱尔兰神话中被边缘化了的妇女形象,重新思考着妇女形象的问题,主要探讨了曾经被遗忘和忽略的爱尔兰女性的历史。

博兰认为,传统诗歌对这些女性珍视的经历的漠视,导致了对女性自身价值的贬低。她要从一个因为自己的性别而受到压迫的人的角度来创作诗歌。

二 《阿克尔妇女》中的女性形象

《阿克尔妇女》一诗收录在诗集《历史之外:诗歌选集,1980年至1990年》中。博兰在这部诗集中塑造了崭新的女性形象,努力展示着对历史和文化都做出了贡献,却被完全忽略的爱尔兰世代妇女的生活。

《阿克尔妇女》创作于博兰(这首诗的说话者)和一位老年妇女在阿克尔山相遇多年以后。那个时候,博兰是一位大学生,去阿克尔山度复活节。在那里,她遇到了一位老年妇女。和她说起了爱尔兰大饥荒和人们在艰难时期努力生存的情况。博兰当时并没有从中想到什么。但这位妇女的确对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其在多年以后,从这次相遇中找到了灵感,写下了《阿克尔妇女》一诗。

《阿克尔妇女》一诗的中心形象就是那位代表着所有爱尔兰的妇女阿克尔妇女。

诗的前四节都在集中描写阿克尔妇女。诗人用叙述性的语言描述了这位妇女的穿着(半扣着的羊毛开衫,腰上围着一条抹布)和动作(提水,拨弄头发,放下水桶,弯下腰。吹着手)。从这些直白的描述中,一个典型的爱尔兰劳动妇女的形象跃然呈现。她是如此的普通,但又是如此具有代表性,我们情不自禁地会将她当作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千千万万爱尔兰妇女中的一个。

这位妇女和“我”一直谈到夜幕降临。谈话的内容和那位老年妇女的故事在诗中都没有提及,就如同被历史遗忘了一般。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这位妇女所说的话对诗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诗人正是通过这次相遇交谈而完成了自身的发展。

从博兰(1995)自己在散文《历史之外》中的陈述可以知道。那位妇女告诉她的是给爱尔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的大饥荒――100万的爱尔兰男女老少死于饥饿和相关的流行疾病。诗人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些事情。正是这位阿克尔妇女第一个告诉了她这一悲剧性的事件。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位妇女不再是一个传统的、局限于家庭之中的爱尔兰妇女,而是爱尔兰历史的见证者和传承者,尽管像大多数爱尔兰妇女一样,因为被隔离在了爱尔兰诗歌之外,她的感受从来就没有通过诗歌被恰当地表述过(AlleaRandolph,1999)。

通过这位妇女,诗人想让人们知道,在爱尔兰的历史上,妇女和男性一样是奋斗不息的,尽管在诗歌中她们只是被简单地看作是虚构的女王或者国家的女巫。爱尔兰妇女再也不是被动地代表着国家。相反,她们是积极的参与者或明智的见证人。

在传统的爱尔兰诗歌中,女性代表的总不是她们自己,而是其它的意义:国家或国土。与之不同的是,在《阿克尔妇女》一诗中,通过对这位普通的老年妇女真实、真切的描写,博兰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让妇女生活中的实情在诗歌中得以吟唱,借此来颠覆传统的爱尔兰妇女形象,重塑了爱尔兰妇女在文学中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