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华东交通大学专业范文

华东交通大学专业精选(九篇)

华东交通大学专业

第1篇:华东交通大学专业范文

30年代初,专科以上学校有103所,其中公立学校56所,私立学校47所。这些学校中除独立学院33所、专科学校30所外。有大学40所。

在当时,按国民政府颁布的《大学组织法》和《大学规程》的规定,高等教育机关分大学、独立学院、专科学校三种。大学分文、理、法、教育、农、工、商、医八种学院,具备三学院以上者,方得称为大学,且三学院必须设有理学院或农、工、医学院之一。不满三学院者称独立学院。专科学校分工、农、商、医、艺术、音乐、体育等类。因此,能够称之为“大学”的这40所学校,可以说是当时高等学校的“第一方阵”。这些大学是:

国立大学(13所):中央大学(南京)、北平大学(北平)、中山大学(广州)、武汉大学(武昌)、清华大学(北平)、北平师范大学(北平)、浙江大学(杭州)、北京大学(北平)、暨南大学(广州)、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北平、唐山)、四川大学(成都)、山东大学(青岛、济南)。

省立大学(9所):东北大学(沈阳)、广西大学(梧州)、东陆大学(昆明)、河南大学(开封)、安徽大学(安庆)、山西大学(太原)、湖南大学(长沙)、东北交通大学(锦州)、吉林大学(吉林)。

私立大学(18所):燕京大学(北平)、岭南大学(广州)、中法大学(北平)、金陵大学(南京)、辅仁大学(北平)、武昌中华大学(武昌)、齐鲁大学(济南)、震旦大学(上海)、南开大学(天津)、沪江大学(上海)、光华大学(上海)、广东国民大学(广州)、厦门大学(厦门)、东吴大学(上海、苏州)、复旦大学(上海)、武昌华中大学(武昌)、大夏大学(上海)、大同大学(上海)。

上述大学中,中央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交通大学、山西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复旦大学等前文已做介绍(见本刊2013年第2期《中国高校概览之一:那些历史悠久的学府》一一编者注),这里不再赘述;燕京大学、岭南大学、金陵大学、辅仁大学、齐鲁大学、震旦大学、沪江大学、东吴大学、华中大学等一些特殊院校将在本系列文章后续专题中概览。下面是其余院校的创办和发展历程的简要介绍。

北平大学组合于1927年。之所以用“组合”这个词,是因为北平大学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松散的组合体,这一组合体主要有医学院、农学院、工学院、法商学院、女子文理学院等,这些学院,原本就是分别独立的几个学校。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立北平大学与同时西迁的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共同组成国立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更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1939年改为国立西北大学。同时,西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独立设置,改称国立西北师范学院,抗日战争胜利后,恢复北平师范大学(现北京师范大学),部分师生继续留在西北师范学院。1988年更名为西北师范大学。

中山大学是在1926年由国立广东大学更名而来。国立广东大学创立于1924年,是由孙中山先生亲手将清末以来在厂州地区建立的实行近代教育模式的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广东公立法科大学以及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等整合为一体创建的大学。

武汉大学溯源于1893年创办的自强学堂,后历经1902年的方言学堂、1913年的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的国立武昌师范大学、1925年的国立武昌大学、1926年的国立武昌中山大学传承演变,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

北平师范大学的前身是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08年改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独立设校。1912年改名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更名为北平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师范大学。1931年北平女子师范大学合入,定名国立北平师范大学。1949年9月,北平改称北京。学校也相应改为北京师范大学。

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学府。“暨南”二字出自《尚书-禹贡》篇:“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意即面向南洋,将中华文化远播到五洲四海。学校的前身是1906年创立于南京的暨南学堂。后迁至上海,1927年更名为国立暨南大学。抗日战争期间,迁址福建。1946年迁回上海。1949年8月合并于复旦、交通等大学。1958年在厂州重建。素有“华侨最高学府”之称的暨南大学,一直秉承“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是目前全国境外生最多的大学。

四川大学起始于1896年创办的四川中西学堂,是西南地区最早的近代高等学校。1902年,四川中西学堂与1875年兴建的尊经书院、1704年创办的锦江书院合并,组建为四川大学堂,年底改称为四川高等学堂,辛亥革命后,改称四川高等学校,1916年,与四川高等师范学校(原四川师范学堂,1905年创办,辛亥革命后改称四川高等师范学校)合并为国立成都高等师范学校。1927年,四川公立法政学堂(1905年创办)、四川公立农业学堂(1906年创办)、四川公立外国语学堂(1906年创办)、四川公立工业学堂(1908年创办)、四川公立国学学堂(1910年创办)五大专门学校组合为公立四川大学。1931年,公立四川大学又与原国立成都高等师范学校于1926年分化独立组建的国立成都大学和国立成都师大合并为国立四川大学。

山东大学是山东省第一所官办的高等学校,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起源性大学。是继京师大学堂之后中国创办的第二所国立大学,也是中国第一所按章程办学的大学。其前身是1901年在济南创办的官立山东大学堂。1904年改为山东高等学堂。1911年又改称山东高等学校,1914年停办。1926年,法政专门学校(1906年创办)农业专门学校(1907年创办)商业专门学校(1912年创办)工业专门学校(1912年创办)医学专门学校(1915年创办)矿业专门学校(1920年创办)六个山东公立专门学校合并,在济南建省立山东大学。1928年,在动乱中停办。在山东大学的发展历史上,这六所专门学校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1924年私立青岛大学创立,1928年因经费逐渐断绝停办。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在省立山东大学的基础上筹建国立山东大学。1929年国立山东大学筹委会,除接收省立山东大学外,并将私立青岛大学校产收用,筹备国立青岛大学。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正式成立,1932年改为国立山东大学。1958年10月迁校济南。

东北大学始建于1923年。1937年,东北大学改为国立。1949年,在国立东北大学工学院、理学院(部分)的基础上成立沈阳工学院。同时国立东北大学(文、法、商学院)并入中共于1946年创建的东北大学,1949年定址于长春,1950年易名东北师范大学,同时,沈阳工学院更名为东北工学院。1958年,东北师范大学改名吉林师范大学,1980年复名东北师范大学。1993年,东北工学院复名为东北大学。

广西大学创办于1928年,首开广西高等教育之先河,1939年成为国立大学。

东陆大学始建于1922年。1927年,中华教育基金会董事会在《视察东陆大学报告》中,对其办学成效有较高评价:“就同类机关如上海南洋大学、南京东南大学、天津南开大学等比较之,该大学所有以往成绩与效率居优胜地位”。1930年,乐陆大学更名为省立东陆大学,1934年更名为省立云南大学,1938年改为国立云南大学。

河南大学坐落在七朝古都开封。100年前,这里是河南贡院的所在地,1903、1904年全国会试曾在这里举行,上千年的科举制度在这里划上句号。1912年,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在这里创办,成为当时中国的三大留学培训基地之一。后历经了1923年的中州大学、1927年的国立开封中山大学(国立第五中山大学)等阶段,1930年8月,学校更名为省立河南大学,就此河南大学正式命名。1942年改为国立河南大学。

安徽大学1928年创建于当时省会安庆市,是安徽现代高等教育开端。1946年为国立安徽大学。1949年迁至芜湖,几经调整,于1956年迁建合肥市。

湖南大学起源于公元976年创建的岳麓书院,享有“千年学府,百年名校”之誉。1903年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定名湖南大学,1937年成为国立大学。1953年曾先后更名为中南土木建筑学院和湖南工学院,1959年恢复湖南大学原称。

东北交通大学的前身为1927年的交通部锦县交通大学。1929年改称东北交通大学。1932年流亡北平的东北交通大学并入迁设北平的国立东北大学,称为东北大学交通学院。

吉林大学创办于1929年。是吉林省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因“九・一八”事变被迫于1931年11月停办。1934年政府在该校址内设立了吉林高等师范学校,1938年改为吉林师道高等学校,1942年易名为吉林师道大学。1946年,中共在此重建吉林大学,1948年,并入中共创办的东北大学。1949年,东北大学迁入长春,于1951年改称东北师范大学。

中法大学建于1920年。1921年成立中法大学海外部,又称里昂中法大学。1950年,中法大学校本部及数理化三个系合并到华北大学工学院。中法大学的加入,大大加强了学校的力量。1951年,华北大学工学院改名为北京工业学院,1988年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

武昌中华大学创建于1912年。1926年,中华大学大学部及专门部与国立武昌大学等高校合并改组为国立武昌中山大学,1927年,中山大学停办。1928年,中华大学武汉校友发起复校。1952年,中华大学的化学、国文两系与私立华中大学等高校合并成立华中高等师范学校(今华中师范大学)。1953年,中华大学、中原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相关系科合并成立中南财经学院即今天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其他科系并入武汉大学。

光华大学创建于1925年,由数百名脱离美国教会学校上海圣约翰大学的爱国师生组建而成。校名取之于古诗《卿云歌》“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句,体现了创办者复兴中华、反对列强的宏愿和光大中华民族的精神。1938年光华大学在四川成都设立分校,校名定为私立光华大学成都分部,在上海的本部不再公开招生。抗战胜利后,光华大学本部复校。成都分部交四川省地方接办,变更为“私立成华大学”。1951年,除商、法和土木等系外,其文、理科与大夏大学等学校的科系合并成立华东师范大学,成为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师范大学。1952年私立成华大学并入四川财经学院,1985年更名为西南财经大学。今天的西南财经大学光华校区的光华路就是为了纪念该校的前身院校之一光华大学而得名。

私立厂东国民大学创办于1925年。1951年厂东国民大学参与组建华南联合大学。1952年,华南联合大学撤销,教育系并入华南师范学院,现发展为华南师范大学;理工学院合并升格为华南工学院,现发展为华南理工大学;文法科各系并入中山大学。

大夏大学创立于1924年,是从厦门大学脱离出来的部分教师和学生在上海发起建立的一所综合性私立大学。“大厦”即“厦大”之位置对调,即表与厦大的联系,又寓“光大华夏”之意。1951年,在大夏大学原址,以私立大夏大学、光华大学的文、理科为基础,加上复旦、同济、沪江、东亚体专等学校的教育、动物、植物、音乐及体育等系合并而成华东师范大学。

第2篇:华东交通大学专业范文

本文论述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基本特征,重点结合对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的发展现状,结合市场、行业、社会对数字媒体艺术人才的需求,对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建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进行了研究与分析,为学院乃至学校积极促进和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办学定位和教学模式。

关键词:

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15)02-0146-03

一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发展概况

1 数字媒体艺术的概念

数字媒体艺术的性质是计算机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计算机技术促进了数字艺术表现的可能性,同时,数字艺术是促进新的计算机技术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技术与艺术互相作用,缺一不可。数字媒体艺术的特点是依托数字技术产生计算机艺术与受众的交互性、便利性与实用性。数字媒体艺术的类型可大致分为二维、三维与漫画媒体等。数字媒体艺术的要素组成包括图形、文字、声音、运动、交互等等。

2 数字媒体艺术的构成

从学科的角度来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主要需要掌握包括信息通信原理、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与制作、数字媒体艺术传输与处理等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并能以一定的设计与艺术修养,运用数字媒体艺术的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运用数字媒体艺术的专业知识进行数字音频、数字视频、数字电影、计算机动画、人机交互、虚拟现实等的实际策划、设计、操作与管理等等,并通过运用数字艺术创作软件,为行业的数字媒体虚拟空间带来艺术美感,同时通过数字媒体艺术延伸人的艺术创造力,使数字媒体艺术服务,应用于社会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更深刻的专业意义。(见图1)

3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简介

从学科交叉、知识与技能、思维等三个层面来看:

学科交叉层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跨学科、多门类、技术与艺术紧密结合的新专业。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等相结合的新专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知识涉及理学、工学、艺术学、传播学、计算机科学等等不同的学科。(见图2)

知识与技能层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需要学生具有运用计算机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来进行艺术作品设计和创意的能力,专业所培养的是能适应科技发展、时展的复合型策划、设计与制作人才。学生既要较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原理和相应的知识、技能,又要熟练地掌握数字媒体艺术制作的原理和相应的知识、技能,并且具有较好的美术基础和计算机编程基础,能从事游戏设计、动画设计、虚拟现实技术、网站设计、影像设计与编辑等领域的实际工作。

思维层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需要学生具有创意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等思维。这些思维方法的培养是通过人文社科学科、计算机技术学科、艺术与设计学科等综合、互相融合的跨学科性质所达到的。

4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特点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特点主要包括艺术、设计与科技的紧密结合,交互性,学科交叉等各方面:

(1)艺术、设计与科技的紧密融合。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一门实用艺术,以数字技术作为重要支撑,同时具有数字艺术的审美特征。学生学习该专业不仅要掌握科学技术的一般原理、新科技的发展等,而且要具备艺术的综合素养,使数字媒体艺术的设计具有美感,美化人们的生活。

(2)交互性。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发展是在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中确立的,数字技术的产生催生了数字艺术与设计的迅猛发展。数字技术在媒体中的运用具有传统媒体很难达到的传播信息的快速、高效与反馈特征,数字媒体艺术还具有鲜明的交互性特点。

(3)学科交叉。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结合了计算机技术、艺术、设计与数字技术,形成了学科间的互相交叉,但又不能被其他学科与专业替代。

5 我国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发展现状

2004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专业目录中新增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数字媒体艺术既是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艺术学科的发展、设计学科的发展而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也是顺应在数字化社会、信息化社会中人们对“实用美术”拓展的生活需要与市场需要。

随着数字媒体产业的快速发展,市场对数字媒体艺术的人才需求量很大。根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对数字媒体艺术人才需求的缺口在每年15万人左右。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国内很多高校都相继开设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具统计,到2011年,全国有155所高校具备开设数字媒体专业资质。高校的本科层次开设数字媒体专业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在传媒类高校开设的数字媒体专业中,把数字媒体分为两个专业,即数字媒体艺术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艺术类院校开设的主要是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综合性大学中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很多开设在计算机或软件学院中,等等。

6 华东理工大学对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建设的概况

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华东理工大学的数字媒体艺术是依托上海数字传媒产业的迅速发展为背景的。上海拥有大量的IT企业、数字媒体企业,对数字媒体艺术人才的需求量是较大的。

从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发展的角度来看,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是全国最早拥有工业设计专业的学院之一,随着学院的进一步发展,工业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广告学、旅游管理、风景园林、数字媒体艺术等本科专业不断显示出鲜明的特色,为社会培养输送大量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学院的专业建设强调系统论、突出创造性,强调科学与人文,立足现代,面向未来,提倡设计创造合理、完美的生存、生活方式与空间。学院的整体发展为数字媒体艺术的专业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基础。

从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建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基础来看,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有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院的广告学专业(包含广告设计的教学)已开设了数年,课程设置中突出了数字媒体艺术的相关培养要求,对数字媒体艺术的相关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基础与条件。开设数字传媒艺术专业,将会对学院现有专业格局的进一步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增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有几方面的需要:

首先,增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学院学科发展的需要。

增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进一步充实设计学科的内涵,增强专业的综合竞争力。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现有工业设计系、艺术设计系、传媒系与旅游管理系,并建立了艺术与设计研究所、广告与品牌文化研究所、居住形态与城市文化研究所、旅游规划与会展研究所、台湾研究所等多个研究所。学院有本科专业包括:工业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旅游管理、风景园林、广告学、数字媒体艺术等。学院现有工业设计博士点、工业设计工程和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设计学硕士点、旅游管理硕士点、景观规划设计硕士点、中国近现代史硕士点等。增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加强学科与专业的综合实力。

其次,增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学院广告学专业转型发展的需要。

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广告学专业办学近十年来,为社会培养与输送了大批广告策划、品牌塑造与广告设计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开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有利于广告学专业的转型升级,既是适应时展的需要,也是开拓新的发展空间的需要。

再次,增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满足市场对新型人才的需要。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信息学科、媒体学科、艺术设计学科等学科交叉的新方向,以数字技术与数字艺术为特征的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新专业,旨在培养既懂数字技术又具有艺术素养的现代传媒艺术设计人才,这是社会发展新的需要,也是新兴产业发展的急需。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主要培养能在传媒公司、广告公司、电视台、影视动画制作公司、多媒体与网页设计公司、数码艺术公司、形象企划公司、产品设计公司、展示设计公司、室内设计公司等热门行业就业的复合型人才。

综上所述,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将充分吸收国内外先进的办学经验,并形成自己的定位与特色:依托华东理工大学的理工与文科背景,依托学院的学科优势,面向信息社会,以数字媒体与品牌策划、数字影像及应用作为两大专业方向,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培养适应市场所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系统掌握数字媒体艺术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够从事数字媒体艺术策划、设计、制作与管理等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与团队协作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二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建设要素

1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方向设置

数字媒体艺术是通过计算机作为艺术创作基础,具有静态、动态或通过动态交互、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形成的融视、听等综合感官体验为特征的设计艺术表现形式,具有鲜明的信息时代的特征。所以,在课程体系设置上,确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理论、操作技能的课程的协调组合是很重要的,是培养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在理论、知识、技能、素质等方面和谐发展的基础。

2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特色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涉及了科技、艺术设计、传播等等学科的相关理论、知识与应用。不同的高校开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因学校自身发展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在设计艺术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与广告学两大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培养的人才可以在各类数字传播媒体领域、传媒机构、企业等单位从事数字媒体策划、设计、制作与管理等工作。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办学的主要特色在于:

(1)依托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以设计艺术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与广告学专业作为基础,设立数字媒体与品牌策划、数字影像及应用两大研究方向。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作为学院学科专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强调系统论、突出创造性,强调科学与人文,立足现代,面向未来,提倡设计创造合理、完美的生存、生活方式与空间。

(2)重视艺文结合、文理结合,学科交叉。既充分发挥华东理工大学在学科领域的优势,依托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将设计学科、艺术学科的优势融入到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建设上,从国内外引进优秀人才开展教学与科研工作,同时加强与华东理工大学信息学院、现代教育中心等的合作。

(3)重视产、学、研的结合。数字媒体艺术的教学必须对接产业发展,学生在校的学习过程尽量吸收产业、行业最新发展的相关信息,并结合实际与企业合作。由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强调实践中对理论、知识等的掌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实践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要求学生对一些传统媒体的数字时代转型有较全面的了解,并通过数字媒体与品牌策划、数字影像及应用的角度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与技能。二是要求学生对IT技术、网络媒体等的迅速发展具有敏锐性,并通过数字媒体与品牌策划、数字影像及应用的角度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数字媒体艺术的实践领域主要包括交互设计、网页设计、影视动画设计与制作等等。本专业不仅建立完善课程体系,而且主动对接文化创意产业、设计创意产业的发展,课程的组合体现理论、知识、基础、方法、素养、设计、制作、管理、实践等教学环节相互有机组合,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面向社会、经济、文化、数字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培养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富有团队协作精神与创新能力的、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3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培养目标、要求

以我国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中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等为准。

4 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设置

专业课程分为两大主干:(1)数字媒体与品牌策划;(2)数字影像及应用。

核心课程:计算机技术基础、数字媒体艺术概论、数字媒体艺术史、媒体与文化、计算机图像处理、流媒体技术及其应用、多媒体信息处理与传输、数字媒体品牌策划与设计、摄影摄像基础、立体信息处理、影视后期与特效、数字媒体产业运营、数字动画编导制作、网络游戏设计与创作、虚拟现实与交互设计、数字媒体策划、项目管理、毕业设计等。(见图3)

第3篇:华东交通大学专业范文

从“天南街”到“南天门”

――南开大学VS天津大学

南开和天大各自有其校门,而它们之间又有一个“校门”,其实这是两校合建的“联合研究大厦”,现在被人戏称为“南天门”。越过此门,便是对面那所大学。此门的前身其实是一面墙,事实上,两个大学之间,甚至有过一段连围墙都不存在的时期。十几年前,一条布满了小饭馆、酒吧和理发店的南北通道连起了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和94号,人们称之为“天南街”。向北,是“北洋”(天大前身为“北洋大学”),向南,是“南开”。在其他任何一个地方,恐怕都很难找出像这两所距离如此之近的高校。

形式上没有围墙,并不意味着实质上没有藩篱。从两所高校的日常言谈中,可以听出隔阂。譬如,南开学生会戏称天大为“七里台技工学校”,而作为回敬,天大学生赠送了南开“八里台某文科学校”的别号。

这两个称呼当然有失偏颇,但也多少反映了两所高校的特点。理工科更强势的天大办起了文学、经济、法律甚至影视专业;而文理驰名的南开大学,也有了光学工程这样的工程类重点学科。不过总体而言,天津大学仍然是工科占据统治地位,南开大学的看家本领也依旧是文理各占一半。这是50年代中国高校调整之后,两校形成的传统格局。院系调整让天津两所最具传统的大学做了邻居,也给它们的办学方向带来了变化。

南开大学的创办人严修、张伯苓以务实著称,所办的化工、经济等学科,紧密结合北方最大工商业城市天津的需求,极为成功。但院系调整中化工这块“招牌”划给天大之后,南开不得不在更强调基础的文科和理科领域精耕细作,天津大学则专心致志地发展工科。客观原因导致的偏科虽不无遗憾,但结果还算皆大欢喜,它们在文、理科和工科领域分别享有盛誉。

天大推崇求是的态度,鼓励学生“振科工、重实验”,“不从纸上逞空谈,要实地把中华改造”。南开大学则以风气自由、学科多元、基础宽厚为傲,能从抽象的数学中生出一门“文化”课程,也鼓励物理系学生做自己的诗人梦。

南开大学最出色的毕业生之一、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很早就注意到了两校风气的差别。1926年,陈省身在南开大学和北洋大学之间选择。北洋大学规定:四年制学校毕业生只能报考预科,入学后须补读两年。而南开无此限制,只要考试通过即可。

其实南开和天大曾有合并的机会。十年前中国高校合并风潮正盛,天津也传出了南开和天大要合并的消息,合并之后,校名就叫“天津南开大学”。外界很难知晓合并计划流产的缘由,但这为天津保留了两所各具特色的学府。

事实上,南开和天大都是当今气质内敛、实力雄厚的高校。一个世纪以来,天津的城市地位时起时伏,南开、天大的命运,也与这座城市连在一起。

东南东南,先东后南?

――南京大学VS东南大学

六朝古都南京,到处都是故事。石头城的墙,夫子庙的月,秦淮河的水,乌衣巷口的夕阳……无论哪个都那么诗情画意。南京城里的两所大学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一个儒雅,一个大气;一个是谦谦君子,一个是沙场老将。

南大和东大都在南京最古老的城区,那里的道路如蛛网一般细密错综。到新街口新华书店所在的那个路口往北走,旧楼明显多了起来,树也更加苍老高大。右手边一所南师附小,再往前走就是东大南校门了。

穿过古朴的校门,参天大树夹道迎来,迎面一幢中西合璧的建筑。东南大学的建筑系很强大,校园里很多建筑都是东大自己设计的。主楼前是一个古老的欧式喷水池,铜已泛绿。而东大的校友也给学校捐了好多建筑,这些建筑和道路都有鲜明的个性。

原路返回,走过马路是石婆婆巷和繁华的中央路,向西北走是一条斜路――北京路,很容易看见南大校门。南大被小小的汉口路腰斩成两半,北半曾是传说中的王府,里面许多建筑古色古香今犹在。南大几乎没有一条路是笔直且长的,大多七弯八拐,亭台楼阁点缀其中,植物和建筑融洽得很好。最有名的一个楼是很大的石墙红檐灰瓦建筑,朱窗木刻镂空的那种。郁郁葱葱的爬山虎覆盖住了大部分的墙,很有历史的沧桑感。

东大有同学开玩笑说:“东南东南,先东后南,所以东大比南大厉害。”不过客观来讲,自然是南大更加强势一些。其实,南大和东大建校于1902年,都是原国立东南大学、金陵大学、金陵女子学院等分合兼并而成,都标榜为国立东南大学的嫡系真传,不过现在是南大继承的衣钵多一些。

南大是朴实的大学,南大的学生也给人一种谦和敦厚的感觉。南大的国家重点学科所在的院系大多是基础学科,如物理、化学等。其实南大的研究重点还在冷门专业上,其论文数量和质量都在全国前列。冷门专业的就业也是国家最需要的,全国基本上所有天文观测台台长都出自南大,气象局高层不胜枚举。其冷门专业毕业生一次签约率70%以上,远高于热门学科。南大专利申请在全国高校中排第七位,科技转化则排前五,很多学生就是带着自己参与的专利项目走进IBM、微软、摩托罗拉的。两院院士数量方面,南大居中国高校第四。

正如前面所说,东大建筑学很强大,在华东能与同济相抗衡,且东大的设计风格更富创意。建筑方面东大拥有三个国家重点学科,在同类高校中足可傲视。东大微电子研究先进,有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其最大特点是学风严谨,这个专业的研究生报考热度在江苏省高校理工类数一数二。东大校园是以前国立中央大学旧址,有漂亮的喷水池和宏伟的大礼堂。东大有六位工程院院士和两位科学院院士,且历史更加辉煌,有“北大以文史哲著称、东大以科学名世”之誉。往年东大就业率稍高于南大,有些单位如深圳建筑设计总院,只在同济、东大、清华三所招人。在东大1923年落成的体育馆里,仿佛还能听到英国哲学家罗素、美国教育家杜威、印度诗人泰戈尔在此讲演时的声音。

十里洋场,两种气派

――复旦大学VS上海交通大学

曾有复旦毕业生在学校的BBS上留下了这样一句话:“如果你在路上看到一个边走路边唱歌的女生的话,那她八成是复旦的,因为只有复旦才能培养出这么自由而无用的灵魂来。”这句话非常巧妙地阐释了复旦学生对于复旦的理解,有点自嘲,有点小资情调,但也精彩含蓄地解释了复旦学生的气质。

也许老谋深算是因为这些自由而无用的灵魂们吧,复旦还沾着这么一点点贵族气息。这里有研究生命科学的,但是并没有研制出“昂里多帮”等知名品牌来;有学习计算机网络的,但却没有创业办网站的热火朝天;也有中文系新闻系的,但却没有经商搞出版的下海浪潮。如果用个性化的比喻来形容的话,那么复旦大概是一个小资产阶级人家的少爷小姐吧,本领尽管都学着,但再有能力也没想到用它来养家糊口。在华洋杂处、商气浓郁的上海,复旦的学生显得有些“另类”。

但是,这不能否定复旦学生的优秀。复旦从来不是产生革命者、富翁、领袖的土壤,但是复旦培养贵族。每天早晨,你会看到那些骄傲而懒散的复旦学生穿过法国梧桐掩映的街道去上课的情景;黄昏时,草坪上通常会有许多躺着看书的男生女生;偶尔,一些摇滚乐手会在篮球场上演出,相辉堂上也常常会有先锋话剧。在这里,你肯定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因为在上海,复旦学生身上也难免沾上几分洋气,复旦的学生有些像复旦的校门,谈不上气派,但总有一种时髦的味道。也许是因为处在上海这样的一座城市里,复旦是温和的、精致的,而骨子里一直是骄傲的,并且是一种不动声色的骄傲。

创办于1896年、以南洋公学为前身的上海交通大学,其聪明,单从其“名不副实”便可见一斑。上海交大并不是专门研究“交通”的大学,这两个字取自《易经・泰卦》:“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天地之交是最大的“交”,是万物大“通”之时。这才是上海交大之名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办学理念。

说起来交大学子也不怎么用功,但他们不仅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赛、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中国名校大学生辩论赛、英语演讲赛等各类大赛中屡获佳绩,而且在篮球、游泳、乒乓球等体育项目中勇夺桂冠,同时在大学生交响乐团、学生艺术团等方面享誉全国。交大的学生动手能力强,用起来上手,这是很多用人单位的共识。在上海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难怪交大的学生一个个都牛气得很。

说起交大的名声在“外”,这首先要归功于其前任校长的未卜先知,在国门尚未洞开之时,便率先组团访美,创建了海外同学会,为若干年后的出国热埋下了伏笔。一直积极致力于国际间教育、科技交流与合作的交大,已与海内外80余所著名大学和一大批研究机构、公司、企业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

交大是以理工科见长的大学,若论思想之活跃、政治触觉之敏锐,终远不及一些文科类大学,所幸交大人也颇有自知之明,自谓“交大出去的人,经商虽然没有出现巨头,但却出了一帮实用的人才”。

天生一对

――北京大学VS清华大学

谈起中国大学,只要一涉及比较,无论比什么,总绕不开这样两所大学――北大和清华。它们都是中国最好的高校,并且同处北京,似乎天生就是“对头”,简称“天生一对”。

说起两校风格,从老师、学生身上大抵便可一见端倪。北大人“指点江山,挥斥方遒”,清华人则“埋头苦干,行胜于言”。北大才子看不上清华的“太过现实,缺乏理想”,清华学人则对北大“眼高手低,空谈误国”深恶痛绝。同样都坐拥一汪浪漫的名湖――未名湖与荷塘月色,为何两校学子气质却大相径庭?

这是因为,在潋滟美景之外,湖对于两校学子的意义截然不同。北大的精神在未名湖之内,清华的精神在荷塘之外。

北大的同学习惯“天气好的时候,就去未名湖畔读书背单词”;而清华的学生喜欢“天气好的时候,就去图书馆上自习”。北大学生毕业后回忆起来,大学时代最美好的回忆多来自未名湖。但北大人因此说自己懂欣赏美,清华人可就笑了:“你们不就是学校太小,只有未名湖那一片有绿化吗?我们从北宿舍到南主楼风景都很漂亮,一路骑车就一路欣赏了,都不需要特地去荷塘观光。”

两校学生都普遍带有济世的理想主义,但截然不同。北大人自觉不自觉就会常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而清华人嗤之以鼻。他们举出清华的校训之一“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试图“纠正”邻居的认识。比起在书斋里高谈阔论,到基层或西部为祖国工作一辈子才是清华人最尊敬的。但北大人认为这种“螺丝钉”的清华式理想正是“缺乏理想”:“如果谁都不出来启迪民智,那我们的国家怎么办?!”于是争论又绕回了起点……

典型的北大人都有“孤傲”之气,自认为是书呆子,如果不是跟自己在同一个层次的人,他就不屑于与之对话。他们至今仍受着五四及新文化运动的潜移默化,会将“德先生赛先生”挂在嘴上;而这会“雷焦”清华人,于是他们会还击:“说比做容易,你在那儿说所谓的大道理,就能改变社会吗?还不如扎扎实实做好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上世纪中期的院系调整造成了“文北大、理清华”,而今两所名门都在努力增长自己的“另一条腿”。

如今北大的理科日益发展,校门之外的新建实验楼也随之而起;而许多清华人也会举出以《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命名的老宿舍明斋、新斋,来反驳“清华寡文”的误解。虽然书香味的建筑留存至今,但清华人的人文素养也许同荷塘畔的朱自清先生像一样,在汉白玉的中腰留有一道无法消除的拼接黑痕。

在外人眼里都是“天之骄子”的他们,实际上如同太极的黑白,完全不同,却又都在努力做中国的栋梁。

中国其他同城双子高校纵览

除了“天南海北”,其实很多城市都有着这样的“双子星”高校,城市里的人们在与两所高校保持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同时,又把它们视为一种象征,一种骄傲。

广州:中山大学VS华南理工大学

在“浮躁”的广州,中大绝对是清净治学之所。中大的校园由一条中轴贯穿,一直延伸到珠江。这是由孙中山先生亲自设计的布局,意义就是:一支神笔,点着珠江之水,书写篇章。作为广东学科门类最全的综合大学,中大是省内高校输出公务员、政治家最多的。

另一厢,湖光山色,绿树繁花,民族式建筑与现代化楼群错落有致,曾经的中大旧址现在成为了华南理工的校园,华南理工也承袭了老中大大气恢弘的特点。其新建筑体现了开拓进取的精神,白色的楼群在蓝天下格外耀眼。华南理工在广东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企业家的摇篮”。

武汉:武汉大学VS华中科技大学

武汉大学之美,美在自然天成。层林含翠珞珈山,一碧万顷东湖水,再加上古典风格的民国建筑点缀在湖光山色之间,这是武大的环境之美。而人文风韵之美则体现在武大学子身上的“闲情”,这种闲雅之趣恰恰是武大名人的成功之宝。1948年,英国牛津大学确认武大文理学士毕业生平均成绩在80分以上者,享有“牛津之高级生地位”。

华中科大则更像一部自强不息的励志书。半个多世纪的时间,从无到有,再到现在排名中国高校前列的地位,华中科大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可以说,华中科大是靠专心做学问赢得了学界的认同,也是靠着不断进取的精神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华中科大的学子也因为能吃苦、有责任心而得到了广泛赞誉。

西安:西北大学VS西安交通大学

建国初期,西北大学是当之无愧的“西北王”。现在的西北大学,强大的地质学科研实力为全国乃至世界所瞩目。正如美国《华侨日报》所说“西北大学在石油地质方面,为中国培养了大批科技人员,对中国能源工业有相当大的贡献”,西北大学地质学系也被誉为“中华石油英才之母”。

西安交大从在西安扎根以来就一直是引人注目的热门高校。走进西安交大,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那种奋发向上的气氛。规模宏大的钱学森图书馆,高耸入云的腾飞塔,让人心潮澎湃。西安交大是以工学为主,多学科综合发展的高校,管理学科实力强大,管理学排名多次名列全国第一,也是全国第一个拥有管理学两院院士的系科。

成都:四川大学VS电子科技大学

“岷峨挺秀,锦水含章。巍巍学府,德渥群芳。”在“天府之国”成都,川大有着崇高的地位。论综合实力,川大西南第一高校当之无愧,很多专业都处于全国前列。

电子科技大学,建校50多年以来,电子科大由建校初期单一的电子学科,发展成为以电子与信息科学技术为核心,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理工管文协调发展,居于国内前列、国际知名的现代化大学。

重庆:重庆大学VS西南大学

第4篇:华东交通大学专业范文

2008年考研国家复试分数线公布

2008年34所自划线高校考研复试分数线(全)

历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最低分数线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6年考研分数线10高校

工科类分数线10高校 理科类分数线10高校

经济学类分数线10高校 管理学类分数线10高校

法学类分数线10高校 历史学类分数线10高校

哲学类分数线10高校

2007年考研国家线及全国34所高校复试分数线

2006年全国34所自定复试分数线高校复试分数线 国家线分数线

北京大学(医学部) 清华大学(MBA) 上海交通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山东大学 复旦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天津大学 南开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吉林大学 同济大学 南京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东北大学 东南大学 浙江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厦门大学 湖南大学 武汉大学 兰州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中山大学 中南大学 重庆大学 四川大学 国家复试分数线

2005年全国34所自定复试分数线高校复试分数线 国家线分数线

北京大学(MBA) 清华大学(MBA) 上海交通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山东大学 复旦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天津大学 南开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吉林大学 同济大学 南京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东北大学 东南大学 浙江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厦门大学 湖南大学 武汉大学 兰州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中山大学 中南大学 重庆大学 四川大学 国家复试分数线

2004年全国34所自定复试分数线高校复试分数线

全国34所自定复试分数线高校联系方式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MBA) 上海交通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山东大学 复旦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天津大学 南开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吉林大学 同济大学 南京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东北大学 东南大学 浙江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第5篇:华东交通大学专业范文

作者简介:张耀荣,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秘书长。(广州/510080)海峡两岸(粤台)高等教育论坛是受广东省教育厅委托,由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与台湾方面联合举办的。2005年至2012年,分别在台湾淡江大学、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台湾致远管理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台湾元智大学、广州中山大学、台湾铭传大学举办了七届论坛。第八届论坛由粤方承办。我们一方面,开展高教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的交流;另一方面,推动粤台高校合作,包括学生交换、学生科技文化交流、教师互聘和培训、科研合作、台湾研究和大陆研究等,这两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论坛主题和成果

(一)研讨概况

第八届海峡两岸(粤台)高等教育论坛于2013年5月6-9日在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举行。由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指导,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财团法人东莞台商育苗教育基金会、台湾私立科技大学校院协进会、台湾私立大学校院协进会、台湾高等教育学会、东莞台商子弟学校主办,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承办。论坛分四项内容:(1)5月7日全天研讨会,主题是“构建两岸高等教育合作办学机制”;(2)成立粤台技职教育联盟,共同签署备忘录;(3)5月8日粤台院校合作对接座谈会;(4)5月9日台湾代表参观考察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论坛当天一早,受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陈云贤的委托,省政府副秘书长江海燕在会见台湾代表团的时候表示,将进一步创造条件推动粤台教育合作。她希望双方都抓住目前粤台教育合作热情高涨的大好时机,利用好各自的积极性,包括调动台企参与的积极性,引进台湾优质的工程教育、职业教育资源,把广东建设成为粤台教育合作的示范区。这得到台湾代表团的热烈响应。

论坛开幕式由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张湘伟主持。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魏中林,广东省台办副主任蒋长芳,台湾教育部门技职教育负责人饶邦安,东莞台商子弟学校、东莞台商育苗教育基金会董事长叶宏灯,华南理工大学常务副校长、广州学院院长彭新一分别致词。这次论坛参与的人数最多。台湾代表团有36所高校的70多位校长和专家参加,广东高校有60所高校150多位校长和专家出席本次论坛。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有800多名师生参加本次论坛,和代表们一起分享交流成果。双方提交的论文共33篇。

魏中林充分肯定了论坛取得的成效。他说,经过多次交流互访,我们之间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培育了深厚的友谊。我对台湾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们之间的教育发展进程虽然不同,但各有特点和优势,合作机会很多,互补性强,粤台双方的积极性很高。台湾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化,在人才培养模式、产学合作、国际化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在工程教育和职业教育方面,值得我们借鉴。他表示,两岸人民同文同种,心相系,情相依。广东省教育厅将继续积极推动粤台教育交流与合作。他相信,粤台高校能够创造更多更好的合作模式,从而提高各自高等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饶邦安代表台湾方面致词,他认为两岸的教育合作政策越来越开放。他表示将继续推动台湾高校与广东高校的合作。

台湾代表团团长、佛光大学校长、东莞台商子弟学校荣誉董事长杨朝祥,广东工业大学副校长章云分别做了题为“海峡两岸高等教育合作策略”、“建立多元化的海峡两岸高教交流合作模式”的主旨演讲。台湾教育大学系统总校长、东莞台商子弟学校荣誉董事长吴清基做了“加强两岸教育政策交流,追求两岸未来双赢”的报告。主旨演讲和报告的内容充满热情和期待。

在论坛闭幕式上,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院长、广东省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指导委员会主任刘惠坚做了总结发言。他提出,广东正在致力于推进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战略(创建教育强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打造南方教育高地),国际教育合作、粤港澳台教育合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事实上,广东的国际教育合作已经有了突破,粤港澳教育合作已经迈出坚实的步伐,粤台教育合作已广泛开展,但这还不够。无论从台企在广东的规模及其转型升级要求的特点来看,还是从广东产业转型升级、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要求来看,都需要进一步加强粤台工程教育、职业教育的合作。因此,粤台双方都应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粤台教育合作进程,把广东建设成为粤台教育合作的示范区。

(二)组建粤台职教联盟

为促进两岸(粤台)职业教育广泛深入地交流与合作,受广东省教育厅委托,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与财团法人东莞台商育苗教育基金会共同成立粤台技职教育合作联盟(简称职教联盟),双方负责人共同签署了成立备忘录。

1.成立职教联盟。职教联盟领导小组,由粤台双方选派各自的教育行政部门、教育学术社团负责人和职业院校及大学校长代表参加,负责相关政策制订与合作指导。下设联合办公室,粤台双方派员参加,负责制定组织规程、交流与合作规划、统筹组织落实规划项目。联盟成员由粤台两地职业院校和大学组成。粤台各推荐一位总召集人,协调各自事务,并向职教联盟领导小组提出政策建议和合作项目,由职教联盟领导小组审定,联合办公室落实。

・综述・ 加快推进粤台高等教育合作步伐 2.确定职教联盟功能。职教联盟为非营利平台。粤台双方将通过此平台整合双方资源,开展学术交流、师资培训、专业建设、课程设计、学生交流、人才培养、合作办学等项目,并为联盟会员学校提供媒合、咨询、协调、辅导、互访活动等服务。

3.明确合作发展目标。为执行联合办公室的工作计划,双方在条件成熟时成立粤台教育交流与合作服务中心,负责执行职教联盟认可的服务业务;推动引进台湾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探索合作举办应用科技大学、旅游观光大学;探索建立粤台职业教育园区,促进产学研协同发展。

在这次论坛上,粤台高校之间纷纷签署合作协议,分别有20多所学校互相签署了合作协议,开展教师培训、教师互派、课程开发、科研合作、学生交流。

二、两岸(粤台)教育合作回顾与展望

粤台双方的高校或者从全局或者从学校的角度,对粤台教育合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合作建议。

(一)台湾专家的主要观点

杨朝祥回顾了两岸交流的特点:由保守到开放,由对抗到和谐,由竞争到合作,由单打独斗到互补互利,由各争其利到共创多赢,经济如此、教育文化更是如此。表1是杨朝祥制作的两岸教育交流政策发展一览表,从中可以看到两岸教育交流政策逐步开放的脉络。

表1两岸教育交流政策发展一览表

年月 两岸教育交流重大事项1987年 大陆颁发《关于对台湾进行教育交流的若干规定》1989年1月 大陆58所高校开始向台湾及港澳招收研究生1992年6月 台湾公布《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学生交流活动作业要点》1992年7月 台湾公布《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1997年10月 台湾公布《大陆地区学历检核及采认办法》,采认大陆73所高校2000年9月 东莞台商子弟学校成立并招生2005年8月 大陆宣布台生就读大陆学校,学杂费比照大陆学生收费标准,并建立台湾学生奖(助)学金2007年4月 第三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闭幕,大陆宣布欢迎台湾高校来大陆招生,同时将对大陆学生赴台就读提供必要的协助2010年3月 台湾采认大陆“985工程”高校等41所高校学历2010年8月 台湾“立法院”通过“陆生三法”修正案(续表1)

年月 两岸教育交流重大事项2011年1月 台湾公布《大陆地区学历检核及采认办法》和《大陆地区人民来台就读专科以上学校办法》,核定134所高校计划招收2141名陆生2013年3月 台湾公布扩大采认大陆70所“211工程”高校学历2013年4月 台湾采认大陆191所国家示范性和骨干高职院校及大学附设专科,并试办招收大陆专科毕业生攻读两年制学士班,当年在福建省和广东省18所高职高专院校招收毕业生

吴清基重点解读了两岸教育交流与合作政策的发展。1992年,台湾“立法院”通过《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赋予陆生来台就读、台生赴大陆求学的学历认证的法律地位;2010年9月,台湾公布“陆生三法”修正案――《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大学法》和《专科学校法》部分条款修正案,两岸逐步开始采认双方大学学历。2010年,台湾采认大陆“985工程”高校学历。2011年,大陆批准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和广东六省市学生可赴台攻读学位,赴台攻读学位和接受非学历教育的有11220人,2012年有15590人。

吴清基认为,2013年是两岸教育交流突破年,台湾再度采认大陆“211工程”高校学历,大陆增加湖北省和辽宁省的学生可赴台攻读学位。同年,台湾公布采认大陆国家示范性和骨干高职院校的学历,大陆开放专升本,同意台湾高校在福建省和广东省招收专科毕业生赴台攻读两年制学士班进行试点。

2013年首先在福建省和广东省的18所国家示范性和骨干高职院校进行专升本招生试点。福建省试点6所高校是福州大学、福建船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试点12所高校是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华南师范大学(专科专业)。

从2010年3月6日台湾教育行政部门公布采认“985工程”高校等41所高校学历之后,2013年3月12日公布采认70所“211工程”高校学历,采认高校总数111所,涵盖了除医疗、公安、军事等院校外所有“211工程”高校。同年4月25日,台湾再采认大陆国家示范性和骨干高职院校191所学历。开放陆生赴台后,台湾核定陆生招生名额每年2141人(本岛2000人,离岛141人),2011年、2012年分别有928人、951人赴台攻读学位,但这两年都没有完成招生计划。在专升本方面,2013年台湾73所学校共计276个系招收955名大陆专科生,读两年制学士班。报名采用申请制,在这18所高职院校中,凡是参加2013年大陆本科插班生考试落选的考生都可以申请。

杨朝祥和吴清基就台湾的“三限六不”政策进行了检讨。“三限”是指,限制采认高等学校,仅认可学术声望卓著、办学质量绩优的大陆高校;限制来台陆生总量,招收陆生总量限制在全台高校招生总量的1%(约2000人);限制医事学历采认,限制大陆所有涉及来台医事人员证照考试和学历采认。“六不”是指,不加分优待,陆生来台就读考试均不给予加分优待;不影响台湾招生名额,陆生来台,另加招生名额,不影响台生升学机会;不编列奖助学金,台方不编列预算作为陆生奖助学金;不允许在学期间工作,陆生在学期间不得从事专兼职工作;不得在台就业,陆生停止修业或毕业后不得继续留在台湾;不得报考公职人员考试,大陆人员不得报考台湾公务人员考试和职业技术人员考试。

吴清基认为,陆生政策带有高度的政治性和复杂性,台湾各方难有共识,社会各界认识不一;台湾担心两岸交流加深会产生磁吸性效应,负面影响难料;陆生来台是整体政策一环,涉及大陆政策、社会安全、出入境管理、劳工法规,特别复杂;陆生来台议题需要两岸协商,包括招生宣传、招生区域、招生组织、招生方式,需加强双方各有关部门持续沟通。因此,妥协性与限制性的推动原则是必须的。他认为,开放两岸教育政策,双方反应均比预期要好。台湾原订“三限六不”政策因时空环境改变,正在全面检讨修正。因此,健全双方的互设机构,两岸高校建立策略联盟、教师交换教学和互访、学生互换和进修、校际合作科研,应该成为两岸努力的方向。

杨朝祥认为,台湾技职教育是许多国家和地区共同推崇的良好典范,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为世人称道,尤其符合华人社会的价值观。两岸人才培养可以采取多种合作形式:一是短期交流,1年以内;二是“3+1 ”学制,大陆高校3年,加台湾高校1年;大陆高职院校(3年)+台湾二技学制(两年),这是未来可以扩大的一种合作模式;学士班与硕士班、硕士班与博士班之双联学制,这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杨朝祥认为,可以借鉴已成功创办10年的东莞台商子弟学校的办学经验,将东莞台商子弟学校办学模式拓展至高等学校,在大陆台商聚集地区开办应用科技大学,可考虑采取“筑巢引凤”的办学模式,即筑巢――开发一个大学区,引凤――引进台湾科技大学优质的技职教育资源,实行产学合作,办几个特色技职学院。在政策法规层面,可按《民办教育促进法》,由台商独资办学。在台湾,技职教育办得最具特色,不仅有纵深,从高职、本科延续到科技大学的硕士班、博士班;且有广度,可提供上百种的专业类科,培育了“质精”、“量足”的各级专门人才,创造了台湾经济奇迹。大陆近年来大力倡导职业教育,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但因文化、地域差异,国外制度必须经过一段时间本土化,还要避免出现“南橘北枳”的不良结果。台湾早期亦借鉴国外许多制度,经去芜存菁之后,创造了台湾技职教育模式。两岸同文同种,大陆可更直接借鉴台湾经验,推进职业教育“跳跃式”发展,以尽快建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科技大学林海清、育达科技大学陈建民和陈建胜提出,两岸高等教育竞合发展,能够实现双赢。因此,要加大两岸专升本合作力度,加强校际沟通、招生宣传,方能达到预设目的。

(二)广东专家的主要观点

广东工业大学章云、庞龙斌、何秀成认为,粤台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理应加快发展。他们引用一组数据表明,截至2012年6月,全省累计台资企业25014家,累计合同台资626.44亿美元,实际到位台资517.6亿美元。粤台贸易占台湾与大陆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台商在粤投资已呈现“根深叶茂”的态势,并随着区域协调政策的发展,开始向广东省东西两翼和山区投资。在高等教育领域,从 2008 年开始,广东高校启动学生赴台交换学习,至2012年,全省已有 30多所高校与台湾 60 多所高校签订了交流合作协议,累计有1400 多名学生赴台湾高校交换学习。他们认为,广东作为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省,要敢于“先行先试”,促成两岸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常态化、制度化、多元化、规模化。一是继续办好海峡两岸(粤台)高等教育论坛。二是共同筹资建立“海峡两岸(粤台)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基金”。三是建立海峡两岸高等教育合作交流的协调或组织机构。四是建立大学校长交流平台。五是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互相兼课,合作科研,允许和推动台湾教授来广东高校带研究生。六是引进台湾优质的技职教育资源,创办科技大学,把粤台合作作为广东高等职业教育的优势来培育,使之成为广东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特色。合作办学可以依托广东的高校办二级学院,也可以参照粤港合作模式,亦可以由台企出资办学。

暨南大学宋献中提出,一要创新组织模式,建立大学联盟,推进粤台高校合作。建立粤港澳台大学联盟,这个联盟是基于各大学自身内部资源和发展需求的“合作共赢式”的联盟,其合作领域不仅限于硬件资源共享,还应包括学制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公共资源共享与共建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各个领域。二要抓住我国“2011计划”实施的机遇,将协同研究作为两岸(粤台)实质性合作的突破口。两岸(粤台)高校可以此为契机,集合相关领域的研究者进行协同研究,并以此带动联合培养学生等工作。三是聚焦优势学科与共性学科,建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学科与知识体系。尽管知识的学科分类与体系起源于西方,在许多方面我们只是西方标准的遵从者和跟随者;但我们仍然在许多领域有机会成为标准的制定者与先行者,如对我们本土问题的研究,对本土化社会知识的构建,对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及其价值的创新等,是两岸(粤台)高校的共同文化优势,我们可以大有作为。

湛江师范学院罗海鸥、邓逢光概括了本校与台湾高校合作平台构建的特点,“一营一坛一中心”,打造常态化的合作平台。“一营”是指湛台大学生夏令营,已连续几年被列入国台办的交流项目。该项目依托台湾师范教育学会,由该学会组织台湾学生参加。每年7月初,由该学会会长带队到湛江师范学院开展为期一周的夏令营活动。“一坛”就是“教师教育高端论坛”,由湛江师范学院和台湾师范教育学会共同举办,每两年举办一次,迄今已在湛江师范学院成功举办三届。“一中心”就是“海峡两岸教师教育研究中心”,是湛江师范学院与台湾师范教育学会理事长单位――台中教育大学共同成立的研究机构,同时在两校挂牌运作,为两校开展教师教育重大课题研究、研究人员交流合作提供平台。湛江师范学院在育人方面推进的“三协同”,即协同开办专业、协同培训师资、协同培养学生取得了初步成效。

广州美术学院黎明、林蓝、张幼云认为,粤台艺术高校既有相通之处,如追求传承创新,追求民族文化特色;又各有优势,如台北艺术大学、台南艺术大学等艺术院校在文化创意引领社会生活风尚上很有特点,广州美术学院在设计介入市场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双方若能取长补短,一定能在社会服务和文化引领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在互利双赢的原则下,双方建立全面、稳固的联盟关系,使师资交流常态化,学生学分互认,合作建立艺术专业人才库,共同发展文化创意和设计的专业教育,推动粤台相关产业发展。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凌靖波、肖萍提出,在提升教师创新培养能力方面,两岸高校可采取以下协同措施:一是互派优秀教师,学习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促进两岸交流合作。二是加强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有计划地推动和发展两岸重点学科合作,提高各自的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促进两岸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推动双方的经济转型。三是加强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合作,共建科技开发中心,共同申报和承担重大前沿性课题。四是两岸合作院校之间可在阅览室中通过授权的VPN账号访问双方高校图书馆,让师生共享双方科研资料和信息,提高科研水平,营造良好的科研合作环境。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李华钢、李大章、王亚妮结合本校做法,提出两岸高校合作的几种合作模式:一是交换学生开展短期研习。两岸高校推荐优秀学生作为交换生, 到合作院校进行一至两个学期的短期交流学习。二是专业联合培养模式。两岸高校可选择办学条件较好的主干专业或特色专业进行联办共建。三是联合培养师资和管理人才。制定粤台高职师资联合培训规划, 分类组建培训中心, 联合培养师资和管理人才。四是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大陆高校可以聘请台湾高校的教授来校任教,台湾高校也可以邀请大陆高校的教授赴台讲学、访学。

第6篇:华东交通大学专业范文

复旦大学

原名复旦公学,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你是否想过,为何取名“复旦”二字?校名“复旦”二字选自《尚书大传·虞夏传》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名句,意在自强不息;也寄托着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自主办学、教育强国的希望。

复旦大学拥有涵盖文、理、医五座图书馆,藏书502万册,为学生提供了十分丰富的精神食粮。新闻系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新闻传播专业,至今仍然是新闻界的泰山北斗。在国内外新闻界颇具影响的老师带领下,学生专业水平很是扎实,毕业后适应能力强,得到社会好评。

玩在复旦:复旦在上海的所有高校中,人文气息非常浓郁,综合性的高校使之成为诸多活动的主办场所,也让复旦的学生生活异常活跃。在曾经娱乐相对比较落后的年代,无疑复旦的学生是最会玩的。

同济大学

提到“同济”,很多人自然会想到其王牌专业:建筑、土木工程。建筑系培养了不少知名人士,如古建筑、古园林专家陈从周。走在浦东、外滩、南京路,以及人民广场等地都可以感受到“同济”这两个字。同济大学早期为德国医生创办的德文医学堂,取名“同济”既包含着救死扶伤,悬壶济世的责任;也寄予了当时中德两国“同舟共济”传播文化和科学的希望。

中德学院:不招收本科生,只有研究生,其他学院的优秀本科生可以保送中德学院研究生!

吃在同济:同济周围的环境在上海几所高校中可谓是最好的,地处上海最安静最适合生活的曲阳地区,玉田路上小吃无数,而且经济,校内食堂也非常不错。

上海交通大学

1894年,甲午战败,国难当头。盛宣怀先生和一批有识之士秉持“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的信念,在上海创办了上交大的前身——南洋公学。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中华民国最著名的顶尖学府,被誉为“东方MIT”(东方的麻省理工学院)。

机械工程:机械工程学科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专业技术人才,涌现出了钱学森等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实业家和管理专家。是学子们不错的选择。

住在交大:20多年前,上交大宿舍条件比别的学校好得多。徐汇校区研究生楼是当时全上海最好的学生宿舍。交大也是最早出现四人寝室和二人寝室的学校。

华东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师范大学,也是现在教育部直属的六所重点师范院校之一。从办学开始,就有包括郭沫若、田汉、徐志摩等一大批著名学者来校任教。该校在我国最早设立对外汉语专业,此专业兼具外语和汉语的双重文化特点,学生毕业后也可从事“双重专业”。近些年,对外汉语有“中文系的MBA”之称。

作为国内首个招收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本科的学校,着力从房地产投资、开发、营销、评估、项目管理等方向把学生打造成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爱在华师大:非常好理解,女生多啊。男女比例失调,多少让其他学校男生抱怨不公。

华东理工大学

是由交通大学、震旦大学、大同大学、东吴大学(苏州)、江南大学(无锡)等校化工系合并组建而成的新中国第一所以化工特色闻名的国家教育部直属“211”高校。学校为国家培养出了一大批覆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领域的优秀人才。

化学工程与工艺是学校的强势专业之一,近年来已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特色专业。本科生就业率一直名列前茅。大量学生进入中石化、中石油、华谊等国有大型石化企业、研究院所及杜邦、巴斯夫、拜耳等大型跨国公司工作。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办的第一所高等外语学府,其外语方面的实力自不必多说。英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日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希腊语、波斯语、朝鲜语、泰语、印度尼西亚语、瑞典语、荷兰语、越南语、希伯来语、乌克兰语、土耳其语、印地语等应有尽有。想学什么,任你挑!

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法学、国际政治、教育技术学、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公共关系、会计学等专业不错。如果主修它们,你更拥有了强大的外语学习平台。合理安排大学四年时间,再学一两门外语也不是什么难事。毕业后所具有的竞争力,聪明的你能够拿捏得到吧?

上海大学

中国革命史上曾有过一所上海大学,始建于1922年。1994年,四所各具优势与特色的高校强强联手,组建成立新上海大学。上大钢铁冶金、机械电子工程等,属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

上海师范大学

第7篇:华东交通大学专业范文

“转型”这词儿现在很时髦,但有位做系统集成的企业老总却从来不提转型的概念。“软件加集成,我们要两条腿走路,不是转型,而是交叉融合推进。”他就是东华软件股份公司(以下简称东华软件 )董事长薛向东。

3月18日早8:30,在东华软件位于中关村的总部大楼,记者如约见到了神采奕奕的薛向东。在采访过程中,作为一家已有2000多名员工、营业收入近20亿元企业的掌舵人,薛向东居然能如数家珍般细说公司各个行业的客户案例,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专注:软件+集成两条腿走路

成立于2001年1月的东华软件是一家以应用软件开发、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及信息技术服务为主要业务的公司,目前系统集成和软件产品收入占主营收入的70%以上,定制软件及技术服务占主营收入的10%以上。

东华软件于2006年在深圳A股上市。与许多公司上市后投资房地产、大搞副业不同,薛向东坚持术业专攻,不走多元化路线。

“专业、专注,在软件和系统集成的道路上发展,坚决不搞多元化 ,这是我们的方向。”薛向东坚信,“国外像IBM、思科、惠普等公司,都非常专注,不做其他业务,就是在自己的领域精耕细作,经过长期的积累最终成为行业的老大。这点值得国内企业学习。东华软件也要学习国外巨头的做法,专注于IT领域。”

在专注于软件加集成的发展方向下,薛向东强调,东华软件要充分利用内涵和外延两种手段发展,内涵是自主创新、研发,外延就是资本运作、兼并收购。

目前,东华软件自主研发的新一代产品有网络流量分析、网络流量管理、上网行为管理、IT运维管理等。说起自家的产品,薛向东不无兴奋地说,东华软件的流量分析、流量管理产品都非常出色,在中国联通的项目中,其多项指标均超过竞争对手,最终夺标。这些产品现在还广泛用于东北电网、宁夏电力、国电电力、北京市政府、国家工商总局等行业用户。

东华软件一直以国内医疗、通信、电力、金融等行业为业务的重点领域。据了解,目前在中国排名前100位的大医院中,东华软件市场份额占了约50%,其HIS(医院信息化系统)、PACS(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等已成功在黑龙江、辽宁、山东、四川等省的第一大医院实施,而在北京,像北京肿瘤医院、地坛医院、积水潭医院等十几家医院是东华软件客户。

薛向东坦言,十多年来公司专注于专一领域,产品功能、实施团队都给客户留下了良好印象。“现在三甲医院要上HIS系统都会来看我们的产品。我们的产品唯一的弱势可能就是价格――虽然是奔驰的价格,但也是提供奔驰的功能和服务。”薛向东风趣地说。

提起金融行业的客户,薛向东如数家珍:黑龙江农信、河南农信、青海农信等农信社和山西省内的长治、晋中等几十个商业银行。他表示,国内中小银行软件领域,东华做得最多,产品包括如银行报表、资产管理、风险管理、绩效考核等,而对大银行则主要提供数据中心服务,如东华软件与农行签了2亿元的相关合同。

业务模式:产品化+云服务

薛向东介绍,目前,东华软件的业务重点是产品型软件,发展快速,包括流量分析、流量管理、广域网加速、应用交付、 IT运维等。“产品型软件比行业软件发展快,这是因为行业客户实施起来相对比较慢。”

薛向东说:“跟人越接近的产品越不容易产品化,越接近设备的产品越容易产品化。东华软件已经完全产品化的产品是像流量分析、流量管理等网管类设备,像IT运维是90%产品化,医疗、银行方面的应用软件则最多80%产品化。”

东华软件的另一个业务重点是云服务。在薛向东看来,所谓的IT服务大概分五类,即云服务、高端咨询、运维服务、软件外包以及保修服务。薛向东表示,五种服务东华软件都会发展,有效配置,但他最看好的还是云服务:“大企业可以有自己的一套体系,但小企业肯定会采用这种形式。”

薛向东认为,第一类云服务最挣钱,好多公司都在争取提供云服务。东华软件目前也在积极拓展云服务。根据国家政策,2011年年末,河南省的村镇银行数量要达到100家左右。这些村镇银行规模小,一个村镇银行每年的储蓄额仅2~3个亿,为节约成本,它们需要云服务。对此,东华软件在郑州建了一个数据中心,在河南已与十多家村镇银行签约, “每家村镇银行每年只要给我们付相应的服务费,其余都不用管”。

此外,东华软件还积极拓展区域协同医疗平台、电子病历,远程医疗等领域。比如,东华软件已经为华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连网了十七八个县级、社区医院。“通过区域医疗协同平台、电子病历系统,把小医院连起来,以SaaS形式提供包括云安全在内的服务。” 薛向东说。

新18号文:给IT一片创业沃土

“中国是创业的沃土,没有哪国的政府能像中国这样给IT产业发展提供如此多优惠政策。”薛向东坦言,新18号文对东华软件最实惠的就是营业税免税政策,而投融资政策对已经上市的东华没有太大的直接意义,对创业公司很有利。但创业公司变强了,东华的并购对象和并购机会也就变大了。

提起并购,薛向东自豪地说:“同行中,东华软件是做得最好的一家。大的并购我们做了两单,先是2007年花2.9亿元收购了联银通,再就是今年花3.2亿元收购了神州新桥。两起并购都是向非关联第三方以发行新股方式进行的收购。”

“东华软件的收购一定会关注协同效应,包括技术协同、市场协同、服务协同。这样有利于双赢。” 薛向东介绍,2009年,东华软件成功收购了厚盾科技。厚盾科技公司规模虽小,但多年研究预算管理,技术水平很高。并购后,产品经过技术协同,使东华软件在去年项目中,成功战胜国内外强敌,赢得了该项目。除了收购,东华的投资策略也值得关注。据悉,东华软件已投资中国本土中间件厂商东方通,成为东方通第二大股东。

链接

诚信文化的魅力:SOHO在玉溪的东华员工

在采访即将结束时,薛向东为记者讲述了这样一段有意思的事情:2006年,公司从山东大学招的一名研究生在2008年提出辞职,因为不想与在云南玉溪当公务员的新婚媳妇两地分居。于是薛向东打电话给人力部门,说:“美国人能把软件包到印度,咱们为什么不能把软件从北京包到玉溪呢?我们可以做试点!”随后,公司让这名员工回玉溪在家办公。虽然是一个人在家办公,但两年下来,其工作效果很好。这名员工的工作是做软件开发,主要负责流量分析模块的开发。薛向东表示,得充分信任员工,只要把工作布置下去,检查跟上即可,没必要天天盯着。

第8篇:华东交通大学专业范文

关键词 东南亚语种 多语教学 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东盟国家语言政策概况

东盟各国都是多民族国家,语言种类繁多且状况也较复杂。东盟国家的官方语言一般都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如新加坡有4 种官方语言:马来语、华语、泰米尔语和英语。印尼、柬埔寨、泰国有3 种官方语言。越南、文莱、老挝有两种官方语言,其中英语和华语都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新加坡政府从1966年开始全面实行强制性的双语政策,要求新加坡所有学生都必须掌握英语和母语。而缅甸独立后,学生从学前班开始就学习英语。此外,由于东南亚国家与中国睦邻关系,双方在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有合作与交流,而在这些国家中,华侨、华人人数众多,华语在东南亚国家的影响较大,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缅甸四个国家把华语列为本国的官方语言之一。

2 高职东南亚语种专业教学现状

广西和云南都有十余所高职院校陆续开设了东南亚语种专业。以云南省高职院校为例,据2011年5月份的统计数据,云南省37所高职院校中现有11所开设了东南亚语种专业,其东南亚语种教学主要分为以下三种:专业方向型、双语型和选修型。11所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大多数都立足于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采用“东南亚语种+专业方向”的形式,设定专业方向的大都为旅游、商务和法律等方向。其课程体系主要分为三部分:核心课程、拓展课程和通识课程。核心课程主要由语言知识课程与专业知识课程组成,语言知识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东南亚语种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专业知识课程包括经贸知识、旅游知识、经贸法律知识等,主要是使学生掌握相关专业的语言应用能力。拓展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围绕专业核心课程开展相关课程,如,在学生学习经贸知识的核心课程基础上,开设商务谈判、报关知识等课程以拓展学生的职业技能。通识课程中开设英语的目的仍是通过全国应用英语能力考试。从人才模式上看,多半采用“2+1”(即国内2年,国外合作1年或半年)的模式。

3 高职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多语教学的思考和建议

3.1 高职东南亚语种专业应以语言应用能力培养为主

高职东南亚语种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多数在秉承“语言+专业方向”的理念下,以培养社会所需的生产一线的应用型东南亚语专业人才为培养目标,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以行业外语(东南亚语种)培养为主,这既是高职教育的自身特点和高职生未来就业领域所决定的,也是在就业市场避免与本科东南亚语种专业毕业生正面冲突的需要。在语言能力培养方面,有别于英语,学生的东南亚语都为“零起点”,而掌握东南亚语语言能力是高职东南亚语种专业区别于其他高职专业的立足点,同时,由于该专业现有的专业方向一般以文科类的旅游、商务、贸易、法律等为主,技术性并不太强,在人才培养中应科学处理好语言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关系,即必须以语言课程为主,增加东南亚语种在开设课程门数、学分要求和学时的比重,专业方向应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强调专业方向的自学和拓展,这样的话高职东南亚语种专业才具备基本的发展空间,也拓展了学生的就业渠道。

3.2 改革高职英语教学模式,走实用英语教学道路

由于英语作为世界语言的地位已经不可动摇,而东盟国家的官方语言之一仍为英语,因此高职东南亚语种专业仍需重视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反思高职英语专业不断萎缩和本科英语类专业就业日益困难的局面,高职东南亚语种专业直接定位于行业东南亚语无疑是合理的。但在高职有限学制内多语教学的问题也决定了必须对现有的高职英语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避免以英语应试教育为主(考级),压缩传统的通用英语的教学学时和内容,强调英语辅助交流的作用,以实用为主,在公共基础课程中注重培养英语听、说能力,加强专业英语课程,树立东南亚语种为主,英语为辅的教学观念,才有可能避免学生毕业后东南亚语种、英语、专业方向都不精的“四不像”局面。

3.3 重视结合东南亚国家文化开展语言课程的教学

不少学者都对我国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语言与文化背景脱节的问题进行了反思,高等教育阶段通用英语的教学,常会出现过分强调语言的工具作用,忽视对西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的介绍的问题,学生死记硬背英语,学习效果差,达不到第二外语本身应有的对思维、逻辑能力培养的作用。以此为借鉴,东南亚语种作为小语种,通用性并不强,结合东南亚国家文化背景的介绍开展东南亚语言课程教学,既有利于学生更快地掌握东南亚语种,也为今后从事对外行业的对象国文化知识进行了必要的贮备。

3.4 紧跟汉语国际化脚步,弘扬我国汉语及少数民族语言文化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语言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重视,特别是在华人、华侨聚居的东南亚地区,汉语文化更是倍受关注,部分东南亚国家中汉语是其官方语言之一。为避免在多语教学过程中出现中国文化失语的现象,在培养应用型的高职东南亚语种专业人才时不能忽略汉语文化教育,特别是在通识课程的设置方面,可开设中国汉语语言文化教育的相关课程,代替传统的大学语文课程。由于不少东南亚语种毕业生都将在国外从事相关专业工作,加强我国汉语语言文化教育,既可促进中国优秀文化传播到东南亚地区,又可推进汉语国际化,增强国家的地区影响力。

另一方面,作为主要承担东南亚语种专业人才培养的云南、广西等省份,其独有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也是该地区的特色优势之一,传承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将优秀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传播到东南亚地区,打造民族文化品牌都成为政府发展的战略之一。

4 结语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加快,东南亚语种专业的人才需求和办学规模都急剧上升。高职东南亚语种专业教学在多语教学中科学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分清主次,改革传统教学模式,重视东南亚国家文化和我国汉语及少数民族语言文化问题在教学中的要求是开展高职东南亚语种专业多语教学的关键。

注:云南省教育厅2011年5月基金项目和2011年4月院级重点课题项目总结论文

参考文献

[1] 张居设.东盟国家官方语言及其相关政策的启示.东南亚纵横,2011.6.

第9篇:华东交通大学专业范文

地质和矿业类

同目前的热门专业如管理、计算机等相比,地矿类专业相对属冷学门专业,因为很多人对地矿类专业存在偏见,认为地矿行业的工作条件比较艰苦。其实,在世界形势变化日新月异的今天,自动控制、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先进的科学技术,极大地促进了采矿工程理论研究和技术应用的发展,使得地矿类专业的就业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的勘探需要背着帆布包拿个小铁锤翻山越岭去采矿,现在则是地球卫星定位系统勘测和自动绘图:以前采矿挖煤需要肩扛手刨,现在则是电脑控制机械操作。同时,因为近年来,石油、煤、各种矿产如稀土等国家战略资源在世界各个国家中正日益显示出重要性,人类在21世纪将为资源问题的解决投入越来越多的力量,地矿类专业也会变得炙手可热。

榜单解读

近年来,一些矿业类高校纷纷改名,转变办学方向。除了中国矿业大学,其他的煤炭院校基本都看不见这个“矿”字了,反之被科技大学、理工大学这些字样所取代。比如,原来的山东矿业学院现在成了山东科技大学,阜新矿业学院变成了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西安矿业学院成为西安科技大学,淮南矿业学院成了安徽理工大学。

其实,地矿类专业不像很多人想象中那样,像石油工程、采矿工程(研究有色金属方向)等都是比较好的专业。研究有色金属矿山开采的采矿工程专业,例如中南大学的采矿与岩石工程专业,研究领域安全系数较高,就业的渠道(主要是工程部门,如中铁、中建和研究院)广泛。

报考须知

身体不好者不适合报考地矿类专业。肺、肝、肾、脾、胃肠等动过较大手术,功能恢复良好,或曾患有心肌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慢性支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甲状腺机能亢进已治愈一年的以及先天性心脏病经手术治愈,或房室间隔缺损分流量少,动脉导管未闭返流血量少,经二级以上医院专科检查确定无需手术者,均不宜就读地矿类专业。

材料类

材料学一门跨学科的科学,涵盖的范围很广,子学科多,可谓森罗万象,无所不包,因为国内外各行各业发展都离不开的一门基础而重要的学科。目前据相关专家分析,我国在材料成型设计方面缺乏的人才在20万~30万之间,并且呈逐年递增趋势,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已经成了“抢手货”。目前我国整个材料行业都缺少高精尖人才,我国材料行业的人才缺失问题已经成了众多企业发展的桎梏。

榜单解读

材料类相关专业分布很广,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经有400多个高校开设了材料科学相关专业,各个院校根据自身的特点,该专业的侧重点和人才培养的目标上有较大的差异。如中南大学材料学院现设有材料物理系、材料学系、材料加工工程系、材料化学系、实验中心、新材料研究开发中心二级单位;东北大学的材料学院由原钢铁冶金系、有色金属冶金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热能工程系、金属压力加工系合并组建而成,是国内第一个集材料、冶金、热能工程、环境科学等现代工业与传统工业科学为一体的二级学院;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加工专业有强大的实力,以钢铁材料的加工为特色。

报考须知

材料学分为三个大类: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因此,大部分高校会开设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专业下又分出几个方向,针对性的学习这三大类的知识,并且它还与其他一些工程科学相重叠,因此在各大院校。材料科学与工程都有若干分支。

机械类

机械被称为“工程之母”,几乎所有的工程行业都需要机械专业人才。大到万吨轮船,小到手机,高精到航天飞机,普通到小图钉的制造,都离不开机械人才。机械类专业还有着一通百通的特点,学建筑机械可以适应医疗器械的工作,学石油机械可以从事飞机制造的工作,是跨度比较大的专业。此外,机械专业人才并不是只有机械行业才需要,其他行业,不管是研发型的企业还是生产型的企业,只要是在使用生产线和机械设备。机械专业人才就有用武之地。在社会经济正常发展的情况下,机械专业毕业生是不愁找不到就业机会的。

榜单解读

目前,国内开设机械专业的高校有几百所,有很多名牌大学,如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等,还有一些颇具实力,但名气不大的地方院校,如浙江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这类院校没有名牌大学知名度高,但是有着雄厚的工科专的业实力和悠久的学术底蕴,是准备报考机械专业,但分数够不上知名院校考生的好选择。

报考须知

从机械作为一门学科来说。它属于教育部规定的一级学科。因此它底下可设有许多二级学科,虽然各个大学具体开设的方向有所差异,但基本上都有这么几个: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工业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

自动化类

所谓自动化,是指机器或装置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按规定的程序或指令自动地进行操作或运行。广义地讲,自动化还包括模拟或再现人的智能活动。自动化技术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国防、科学研究、交通运输、商业、医疗、服务以及家庭等各方面。现代生活最鲜明的标签,莫过于无处不在的“自动”。电灯可以自动亮灭,电梯可以自动启停,房门被强制进入会自动报警,地铁无人驾驶也可以自动运行……如果要总结它们的共同点,那就是会检查、会判断、会执行。以信号检测为耳目,以控制策略为头脑,以传动部件为四肢,不需要人类辛苦调节引导,就能有目标、有秩序地工作。而实现这个“检测一判断一执行”的过程,赋予它们自动能力的学问,就是自动化。

榜单解读

开设自动化专业的综合性老牌院校包括清华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不同学校开设的自动化专业拥有各自的特色,譬如北京理工大学的自动化专业是军民结合,宽口径培养军民两用人才;浙江大学的自动化专业的仪表自动化方向实力比较强;清华大学的自动化专业设置比较全面,其中信息、CIMS实力都比较强。其他如南京理工大学、东北大学也具有较强的实力,前者长于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而后者则有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的博士点和部级重点学科点。

报考须知

自动化专业的学生编程能力比不上计算机专业学生,硬件设计能力比不上电子系学生,管理能力比不上经济管理系学生,致使有人认为自动化有“万金油”之称,但没有哪样精通,好像没有发展前途。但从技术角度来说,自动化专业是受到各行各业的实际需求推动的,如果该专业能同各行各业结合起来,“万金油”并不是坏事,一定会有大显身手的空间。所以,拥有一个工科背景,不管今后从事什么工作,即使是管理,也是受益匪浅,有很多学自动化专业的人目前都是从事高级管理工作的。

仪器类

在工业企业进步及发展的过程中,自动化的技术进步是一个大的发展趋势,这就对各种仪器仪表的需求从质到量上都有一个不断革新的过程。仪器与仪表类专业是信息科学技术的源头,是光学、精密机械、电子、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多学科互相渗透而形成的一门综合学科。它的应用面很广,小到制造车间的检测,大到卫星火箭发射的监控,就连我们日常生活中也能处处看到它的影子,比如,我们到超市买东西时见到的电子秤,上医院看病时使用的温度计,乘出租车时见到的时速表和里程表等,都是测控技术与仪器给我们带来的方便。

榜单解读

仪器相关专业是中国大学中比较大的专业,开设该专业的高校超过一百所,当然主要还是综合性及理工类院校。天津大学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多科性工业大学之一,在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上拥有很强的实力,拥有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两个部级重点学科,同时也有这两个学科和精密仪器及机械的博士学位授予权。清华、哈工大两校也具有雄厚的实力,其精密仪器及机械也是部级重点学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重庆大学也有精密仪器及机械、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的博士学位授予权,其精密仪器及机械亦为部级重点学科点。浙大则拥有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的两个部级重点学科点之一,其他如中国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等院校也是不错选择,都有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精密仪器及机械、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博士学位授予权。

报考须知

有些人认为仪器相关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只能从事一些机加工之类的工作,其实精仪系的毕业生有很广泛的学科背景,本科生教育涉及机械、电子、工业工程、材料加工等各个领域,同时也有很扎实的数学基础和研究能力,可以自主进行项目攻关,同时可以从事多学科交叉的一些工作。可以说仪器相关的课程设置为毕业生打造了很好的就业前景,适合于当代社会综合型人才的需要。同时,四年的学习中有很多课程涉及,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而且目前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中国的制造业正在蓬勃发展,精仪系的学生大有用武之地。

能源动力类

能源是维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根本保证,它与材料和信息构成现代社会繁荣和发展的三大支柱。自然界绝大多数的一次能源,如石油、煤炭、天然气、水力能、核能、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等,均采用各种能源转换和利用设备转化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所必须的各种能源和动力。

榜单解读

能源动力学科和机械学科关系甚为密切,因此许多大学常把能源动力类专业归并到机械学院。比如清华、同济的热能工程系隶属机械工程学院、上海交大则有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浙大设有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当然也有一些高校将能源动力专业独立成院,如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报考须知

相对机械而言,能源动力这门学科的领域更具专门化。概括讲来,能源动力这门专业是有关能源开发与利用、环境保护、清洁燃烧、能源利用系统及设备的优化与防震、动力工程及控制等领域的专门系科,主要为航空航天动力工程及自动化、汽车动力工程、电厂热能动力及自动化、制冷及低温技术、能源与环境工程等领域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能源动力专业又可分为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等二级学科。

计算机类

随着科技不断的创新,信息化时代已经向我们走来,这个时代的最重要的标志就是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我们的生活因有了计算机而变得更现代化。如今社会上计算机应用已经达到非常普及的程度,随时随地都可以见到计算机的身影。在2012年新修订的专业目录中,计算机是工学中改动最大的一级学科,下面设立六个二级学科,分别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技术。不论是软件工程还是信息安全,都是时下最流行也是,需求量非常大的专业,毕业生就业趋势不错,薪金亦不菲。

榜单解读

在计算机相关专业方面,实力强大的大学很多,而北大、清华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华中科大则具有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博士学位授予权,还拥有计算机系统结构两个部级重点学科点之另一个。吉大、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大等院校实力也很强,在软件工程方面级部级重点学科点。哈工大、东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浙大、武大等院校也有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博士学位授予权。

报考须知

一些实力较强的院校还成立了软件学院或者软件工程专业,它们起点高。理论新,学费也非常昂贵,通常是普通计算机专业的2~3倍,高达一万多元一年,非一般家庭所能承受。

电气类

由于目前我国重视高科技发展推动了科技进步,从而带动了与此相关的计算机专业、电子专业人才需求的大幅增长。近两年国家每年动通讯基础设施的投资多达近两千亿元,按照教育部划分标准,电气信息类专业主要包括: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三个专业。

榜单解读

开设本专业的院校有数百所,其中,清华、浙大、上海交大、天津大学等学校实力最强,成绩超重点线50分以上:其次可选择华南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还有原属部委的院校,如重庆邮电学院、北京机械工业学院、燕山大学、中北大学(原华北工学院)、沈阳工业大学、东北电力学院、上海电力学院、华东交通大学、桂林电子工业学院等,专业实力都较强。

报考须知

电气工程就业优势对广大考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属于热门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往往要比其他专业方向高许多。考生需要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和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

电子信息类

电子信息是科学技术领域最为活跃的前沿领域之一。信息的获取、传输、变换、存储、识别、处理、显示,无一不依赖于电子信息技术。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是传统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据教育部的统计资料,各地方、各高校的人才招聘会上计算机、微电子、通信等电子信息类人才需求巨大,毕业生供不应求。电子信息类主要包括四个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榜单解读

北大、清华、中国科技大学、中山大学等院校的基础雄厚,选择如浙大、电子科大、西安电子科大、北京邮电大学等院校也不错,这些学校都设有各具优势和特色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

报考须知

微电子学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分支。直接关系到信息产业、电子工业、航天工业、机械工业、自动化、国防工业等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发展水平,也正成为一个国家是否已是强国的标志之一。光电子在信息、能源、材料、航天航空、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技术中的应用,直接促进光电子产业的迅猛发展。光电子技术必将成为21世纪国际竞争的关键技术之一,光信息科学与技术迅猛发展还引起光学领域的深刻变化。

建筑类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建筑同其他各种有关科学技术的关系更加密切,建筑技术的进展日新月异。新的结构理论、新材料和新设备的运用,高层建筑和大跨度建筑的发展,体现了新技术的威力。学习建筑学不仅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图形表达能力和较强动手的能力,还要求学生有良好的数学、英语、历史、美术的基础。因为数学关系到一个人逻辑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是人们认识事物、学习知识的基础之一,同时也是工程学的基础。国内大概有70多所大学设有建筑学专业,此专业的名校生非常有竞争力,而一般院校里,专业性的建筑院校比综合性院校的毕业生更受欢迎。此专业的学制一般是五年。

榜单解读

建筑学是我国高校开设最久的工科专业之一,有近一百所高校开设该专业,主要集中于综合性和理工类院校。东南大学的建筑学是其传统的优势学科之一,拥有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技术科学等学科的博士学位授予权,其中前两者也是部级重点学科。清华、天津大学也有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技术科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其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亦为部级重点学科。同济大学、重庆大学也具有不俗的实力。其他如哈工大、浙大、昆明理工大、西南交大、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等院校也都不错,它们都设有建筑历史与理论硕士点。另外,哈工大和浙大还设有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博士点,而后三者则具有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硕士学位授予权。

报考须知

建筑学专业主要培养建筑设计和建筑规划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要求学生既要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和艺术修养,也要具备一定的社会科学知识。建筑工程技术方面的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必修课程,由于专业的深度和广度,大部分高校的建筑学专业的学制是五年制。考生在报考时要衡量自身的特点和能力,再结合成绩来综合衡量自己是否适合建筑专业。

土木类

在新的专业目录中,以往的土建类一分为二,变成了建筑学和土木类两大学科,侧面说明了土木类和建筑类的差别。简单来讲,建筑学是设计建筑物的总的造型(外型)和内部主要的构型,需要综合考虑许多问题,如建筑与城市环境的结合、建筑物本身的使用功能、技术性能、经济效果、艺术形式等等。土木工程的核心课程往往涉及工程数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桥梁工程道路勘探设计等工程类,与建筑学更加强调的“设计”关系不大。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程实践的发展,土木工程这个学科也已发展成为内涵广泛、门类众多、结构复杂的综合体系,如房屋工程、铁路工程、道路工程、飞机场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及地下工程、特种工程结构、给水和排水工程、城市供热供燃气工程、港口工程、水利工程等学科。其中有些分支,例如水利工程,由于自身工程对象的不断增多以及专门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从土木工程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学科体系,但是它们在很大程度上仍具有土木工程的共性。

榜单解读

同济大学是国内土木建筑领域最大、专业最全的大学之一,在建筑、土木、环境等领域居于国内领先水平,另外还有市政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等学科的博士学位授予权。哈工大实力也相当强,市政工程为该学科唯一的部级重点学科。清华、东南大学、湖南大学等院校则设有结构工程、岩土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市政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等博士点,亦拥有结构工程的部级重点学科点。西南交大、中南大学等院校也具有桥梁与隧道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等学科的博士学位授予权。另外,西南交大还有工程环境控制、景观工程等自设博士点。其他如浙大、河海大学、重大、天津大学、华中科大等院校也是不错的选择,都设有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等博士点。另外,中国矿业大学则长于岩土工程,而广西大学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结构工程学科为部级重点学科。

报考须知

报考时需要注意的是,建筑和土木类都需要考证,执业资格认证均需要一定年限的相关工作经验才能报考。因此如果你有志从事土木工程相关的工作。那即便走上工作岗位后也要注意知识结构的更新,尽早报考以取得相关的执业资格。

水利类

水利是一门既古老而又现代的专业。之所以说它古老,是因为在原始社会,人类靠渔猎游牧为生,逐水草而居,部族定居以后,需水日增,人畜供水和生产用水的引水、供水工程就产生了。在信息化时代,传统水利行业面临全面技术提升和改造的历史任务,应用高新技术对传统的水利行业进行改造,并采用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现代通讯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及自动化技术等进行技术改造。水利类包括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等专业。

榜单解读

水利水电工程是中国大学中比较小的专业,开设有该专业的高校约有40所,主要集中在综合性和理工类院校。作为一所以水利为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河海大学的水利学在全国总体实力居于领先地位,相关学科门类齐全,水利及其支撑学科人才梯队的综合实力处于国内一流地位,拥有水工结构工程部级重点学科点,同时也拥有水工结构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城市水务等学科的博士点。

清华、武大、川大等院校也具有雄厚的实力,各校都具有水利水电工程、水工结构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另外,清华的水工结构工程也是部级重点学科,而武大则拥有水利水电工程的部级重点学科点。大连理工大学则长于水工结构工程,拥有该学科的博士点及部级重点学科点。而华中科大的水利水电工程学科亦设有博士点和部级重点学科点。天津大学则拥有水利水电工程、水工结构工程两个学科的博士学位授予权。其他如昆明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也不错,都设有水利水电工程、水工结构工程硕士点。由于其涉及农业灌溉等问题,因此一部分农业院校也有设置水利类专业,如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沈阳农业大学等。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开设院校同样以综合性院校和理工类院校居多,由于其专业特色,也有少部分矿业院校设有此专业。

报考须知

招生院校虽然没有男女生比例要求,但水利类专业的报考者以男生居多。该专业由于是在野外实习和作业,报考者要有吃苦耐劳的毅力。

测绘类

测绘科学与技术属于较为专门的专业科学。概括讲来。测绘科学就是以现代空间和电子技术为手段测定地球形状及外部重力场和地球外部物理特征的一门学科,主要应用对象是各种工程(如城市建设、交通、水利、矿山、海洋建筑、大型精密设备安装等)的勘测设计、施工及运营各阶段中的测绘工作。

榜单解读

测绘工程是比较“小众而不冷门”的专业,开设该专业的高校有四十所左右。本专业重点院校有武汉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河海大学、长安大学。作为世界上测绘学科门类最齐全的全国重点大学,武大在测绘工程领域居于全国领先地位,拥有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两个学科唯一的部级重点学科点,同时也拥有这两个学科以及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博士点。中国矿业大学、中南大学、信息工程大学也有雄厚的实力,三校都有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等博士学位授予权。部分二本院校也开设了测绘类专业,如东华理工学院(原华东地质学院)、江西理工大学。

报考须知

测绘科学在本科阶段设置测绘工程专业,一般分为工程测量、大地测量、卫星应用工程、摄影测量与制图等分支方向。学科专业性很强,有主干学科支持,也有相关学科的支持,涉及到空间、电子、信息、激光等科学的研究。主要的专业课程有大地测量学基础、空间测地理论与技术、影像与制图、数字摄影测量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及应用、遥感原理与应用、电子地图原理与应用等。各个方向根据各自的研究领域还有其他的专业课程,比如卫星应用工程方向的专业课程还有无线电通讯与导航、数字图像处理等。

环境与安全类

环境工程是研究环境问题的一门学科,它的任务是通过评价人类生产和社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用具体的工程、规划和管理措施,收集和处理污染物,消除水、气、声和固体废弃物等方面的污染,净化环境,使社会、经济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水治理是环境治理的一个重要领域,常常是环境治理最初着手的领域,所以在很多院校。给水排水工程与环境工程也设在一起。

在高校专业的分类中,跟环境工程分在一起的还有安全工程。安全工程,简而言之,研究的是生产、工程或者说是行业的安全问题。很显然,不同行业需要有各自不同的具体安全措施,所以,安全类专业是依托于各个行业的。

榜单解读

环境类专业尽管属于新兴专业,但发展较快,仅本科院校中就有超过两百所设置,并且有专门的院系。本专业的主要院校有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河海大学、上海大学、南昌大学等。有些学校颇有特色,如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大气环境、生态环境及环境污染治理方面有很强的师资力量和研究水平。扬州大学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设有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五个专业。

安全工程则是让一个充满“责任”的专业,因此你选择了这个专业。等于你选择责任。本专业重点大学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二本可关注中北大学(原华北工学院)、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哈尔滨理工大学、江苏理工大学、江西理工大学等。

报考须知

考生体检时,结论为色盲、色弱及嗅觉和听觉不合格者不能报考本类专业。

化工与制药类

化学工程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专业,其应用广泛,包括化工、能源、材料、药物、食品等许多行业都需要化工人才,可以说化工是21世纪最基础、最具活力、应用最广的学科之一。医药产品是人类战胜疾病,维护身体健康不可或缺的特殊产品,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当今世界,医药产品的研发受到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医药工业成了名副其实的高技术产业,现代制药业成为与当前国民经济及社会生活领域中最活跃、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之一。

榜单解读

天津大学的化工专业是其传统的优势学科之一,其水平居于国内领先地位,清华、华东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浙大、南京工业大学等院校也有很强的实力,都有化学工程、工业催化、化学工艺等学科的博士学位授予权,其中,化学工程也是部级重点学科。中国石油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则除了设有化学工程、工业催化、化学工艺等博士点外,还拥有化学工艺的部级重点学科点。其他如华南理工大学、川大、南京理工大学等院校也各具优势:华南理工大学长于化学工程,川大和南京理工大学则均有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工业催化博士学位授予权。

制药工程是比较小众的专业,但却是比较热门的专业,近些年发展迅速,开设该专业的高校约有60多所,主要还是综合性及理工类院校。在这些院校中,华东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院校均具有较强的实力,拥有制药工程与技术博士学位授予权。重庆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则具有制药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他如浙大、中国药科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东南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西南农大、吉林化工学院等院校也是不错的选择,各校都设有各具特色的制药工程本科专业,成都中医药大学等院校还设有专科专业。

报考须知

在化工和制药两大分类的基础上,化工专业又可以分为许多小的专业和方向,大致有:化学工程、化学工艺、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催化科学与工程、应用化学、精细化工、生物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等。

相对化工专业有多个方向,制药工程的学科相对单一,该专业的学生要学习化学、化工、药物化学、药厂工艺设计及设备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及实验技能训练。

交通运输类

交通运输类专业在工学学科中,属规模较大的专业。高校中的交通专业研究方向主要和计算机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结合起来,形成许多新的研究方向,出了很多研究成果,比如GPS卫星导航定位实验系统、交通监控系统、智能车辆与智能化诊断系统。

交通类专业涵盖甚广,它主要培养交通领域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能在交通运输、物流工程、汽车运用工程、交通工程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及经营管理、工艺和设备设计、教学等方面的工作。

榜单解读

交通运输专业要分布在综合性及理工类院校。西南交大在交通运输专业上的实力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其道路与铁道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均为部级重点学科。长安大学同样拥有道路与铁道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同时这两个学科亦为部级重点学科。中南大学、同济大学也具有雄厚的实力。其他如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南大学、北京交大、东南大学、吉大、武汉理工大学等院校也具有较强的实力。

报考须知

从分类上来说,交通类专业主要分为交通运输和交通工程两大类。交通运输专业侧重运输系统规划及管理能力的研究,而交通工程则侧重交通工程方面的规划与设计。从具体的专业划分上看,主要分为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载运工具运用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物流工程等专业。当然另外还有一些方向,由各所大学根据自己的特色开设决定。

海洋工程类

海洋工程属于工学学科。可以这么理解海洋工程,土木工程是在陆地上造房子、规划设计,而海洋工程就是在海洋中从事这些活动。海洋工程方向主要就是培养从事现代海洋工程研究、规划、设计、制造、管理以及教育的高级技术人才。既然陆地上造的是房子,那么海洋中造的自然是船舶了。同时,船舶的运输也需要管理和研究。作为一级学科,海洋工程专业下面又分了许多不同的研究方向。一般包括有运土交通运输上等方向。各个方向又可细分,比如船舶工程又可以包含轮机工程、水声工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等方向。

榜单解读

一般来说,靠近江河海域有着水域优势的大学才能够有能力并且有针对性地开设海洋工程专业,其中,又以工程技术实力较强的大学在该学科上有较强实力。本专业的主要招生院校有上海交大,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除了上交该专业分数较高外,其他几所院校的录取平均分略高于重点线30~50分。二本院校招生院校主要有集美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原华东船舶工业学院)。

报考须知

作为一级学科,海洋工程专业下面又分了许多不同的研究方向。一般包括有运土交通运输上等方向。各个方向又可细分,比如船舶工程又可以包含轮机工程、水声工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等方向。本专业对身高、视力等身体条件要求比较高,对船舶制造、远洋驾驶感兴趣的考生。可考虑报考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

生物工程类

市场急需掌握生命科学和工程科学的高技术的人才,生命科学的发展以及它和工程科学的结合带来了生物工程产业的蓬勃发展,生命科学和工程科学的渗透为生物工程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生物工程专业的应用十分广泛,如研究改变遗传基因,培育出抗病能力极强的小麦;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发酵香蕉,酿造甜酒;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各类蛋白类药物,吃了含有这种含药物基因的食品,就可以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还有克隆羊、克隆猪、克隆牛等等,利用的都是生物工程技术。

榜单解读

生物工程专业由于具有较多的分支学科,各个高校的侧重点和优势也不一样,考生宜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进行选择报考。江南大学长于发酵工程,该学科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华东理工大学也具有雄厚的实力,除了设有发酵工程、生物化工博士点外,其生物化工同样是部级重点学科。天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浙大、清华、南京工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拥有生物化工的博士点,等院校也具有较强的实力,各校都有生物化工博士学位授予权。而昆明理工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则设有生物化工硕士点。东北农大的发酵工程学科也颇具实力,拥有该学科的博士学位授予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四川理工学院等院校则设有发酵工程硕士点。

报考须知

放眼当前社会,生物工程专业的就业状况并不太好,其中只有与医药相关的专业方向情况较好。追究这种状况的根源,这与我国整个生物工程行业的现状是分不开的。目前,我国生物产业的整个发展方向侧重于实验室成果,而不注重在试验转化中投入,因而建设期长失败率高,因此,社会难以大幅度增加对毕业生的需求量,也难以为他们提供广阔的自我发展空间。

航空航天类

在宇宙这样特殊的环境下,机械、火箭燃料会受到什么影响?行星勘探用机器人如何应用?航天航空类专业主要关注这些话题,它主要研究飞行器(飞机、宇宙飞船、卫星、火箭等)的运动规律及其结构与性能。航天航空技术的发展与军事应用密切相关,并且我国正在开拓许多新的技术领域和研究课题,如卫星通信正在成为现代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卫星导航实现了全球、全天候、高精度的导航定位,宇宙空间站的开发,可容五六百人乘坐的大型客机的开发等。学习该专业具备良好的物理和数学基础十分重要。未来我国航天、航空事业的迅速发展,展示了本专业良好的发展前景。

榜单解读

目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等21所普通高校开办了航空航天专业,其中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的高校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6所,教育部所属高校有清华大学、厦门大学、湖南大学等7所,交通运输部所属高校有中国民航大学,地方所属高校有长春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南昌航空大学等7所。在这些高校中,部分高校招收国防生,报考国防生的考生录取与军队院校同属提前批次录取。

报考须知

航天航空类中设有四个专业: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

兵器类

兵器类学科是一门研究用武器保卫国家安全和摧毁敌方的学问。兵器类主要分为七大研究方向:武器系统与工程、武器发射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特种能源工程与技术、装甲车辆工程、信息对抗技术。在这七个方向的学习过程中,除了大量学习基础知识和相关理论之外,还有大量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到靶场、坦克部队、炮兵部队实习,去兵工厂观摩兵器的生产过程和质量控制技术等。

本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就业范围相对狭窄。因而报考这一专业的学生最好对这个学科有浓厚的兴趣。如选报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的学生最好对原子弹冲击波感兴趣,喜欢收集有关子弹射程、弹药的资料,常收集手榴弹爆炸参数,熟悉各种武器弹药,对爆破技术感兴趣等等。

榜单解读

国内设置武器类专业的高校不多,主要是一些理工大学和工业、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华北工学院、西北工业大学开设的专业较全。其他还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淮南工业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有的院校就读时间是5年。

报考须知

开设这个专业的院校很少,实力却不容小觑。基本上都是一批本科里的名牌大学,对考生的数学、物理成绩要求较高。与该专业结合最紧密的还是在军工单位。这些单位一般都远离繁华的都市,像我们从电视上看到的“神舟六号”的发射基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就位于远离甘肃酒泉市的沙漠深处。所以,有志于献身国防军工事业的同学,要做好一定的思想准备。同时,选择本专业不仅要有热情,而且更要具有责任感。

工程力学类

随着工业化发展,力学逐渐应用到很多工程方面,比如大型建筑、桥梁、飞机、火箭等方面。这些工程学科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正是依靠现代力学的知识发展起来的,如航空航天工业的发展离开力学就会寸步难行。而许多大学的力学专业,要么直接和航空航天专业挂钩,要么就命名为工程力学专业,由此可见力学和工程技术关系密切之一斑。

榜单解读

许多工科类大学,由于自身工程实力以及发展的需要,它们开设的力学专业往往和工程专业结合得更加紧密,因此更偏重于工程力学类型。比如上海交通大学的工程力学系属于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同济大学的力学系则属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力学系属于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前身则为飞行器设计与应用力学系。

报考须知

因为“力”这个东西看不见,摸不着,思考起来十分的抽象,研究它需要应用各种公式,总之,学习工程力学不是一件轻松简单的事,需要做好思想准备。

公安技术类

公安技术类专业共分为两个专业:刑事科学技术和消防工程。顾名思义,这两个专业目前的应用主要是在公安、司法部门,当然也包括一部分相关企事业单位。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各种科技手段的应用,刑事科学技术更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和越来越多的应用,这也使得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的地位变得日益重要。

消防工程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具备消防工程技术和灭火救援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公安消防部队和企事业单位从事消防工程技术与管理和灭火救援指挥方面工作的工科学科高级专门人才。近几年,公安院校尤其是部属公安院校的学生几乎不分专业,全部进入公安系统,消防工程专业也不例外。

榜单解读

招收公安技术类专业的高校一般分成两类:专门的公安类院校和政法大学。公安类院校一般直属于公安部,如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江苏警官学院,因此实践机会较多,就业率高。而像西南政法大学这样的高校则在理论研究方面实力较强。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