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蜀相教案范文

蜀相教案精选(九篇)

蜀相教案

第1篇:蜀相教案范文

〔关键词〕蜀锦 传承与发展 文化创意产品 创新价值

对于文化创意产品的发展和传承,指的是根据相应的主题文化特点,利用有效地、系统地收集和调研手段,创造符合当前需求并且具备自身文化特色的实用产品。在开发蜀锦文化产品的过程中,需要符合当前市场的多元化需求,并且利用多元化的手段和方法来体现当前文化特色化的广泛需求,同时,也需要利用独特的设计来把这种民族民间文化进行个性化的表达,传达其中的价值观内容,把工艺、文化以及历史的精髓传播开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方式进行传播,并利用触觉和视觉的手段把这些传统文化内容融合到产品设计当中。

一、蜀锦的传统文化特征以及发展历史

(一)蜀锦的传统文化特点。我国四川具有灿烂的文化以及丰富的历史内涵,其手工业以及农业都比较突出,四川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以及气候条件,所以其桑树产业比较发达,四川盛产丝并且在加工之后生产了较多的丝织物,利用水上丝绸之路以及南方丝绸之路买卖交易做到了世界各地。蜀锦可以说是四大名锦中的第一位,相应的生产流程比较复杂而且材料比较稀有,所以一般只有达官贵人以及帝王才能拥有这种奢侈品。蜀锦具有精细的做功,并且每一线都出效果,每一针也见功底,比较讲究协调性以及完整性。在大部分的编制和构造中,都是使用彩条当作基础,相应的图案繁华精细,并且具有优雅和细腻的织纹,实际的配色比较完美和大气,具有显著的风格特点,所以可以创造出多彩的织锦艺术。所谓“芙蓉城三月雨纷纷,四月绣花针”这段歌词中,就是对蜀锦中灿烂文化的表达。当前,我国四川还是保留了完整的蜀锦工艺,蜀锦织绣博物馆以及成都蜀江锦院都是代表。

(二)蜀锦的发展历史。我国四川的蜀锦发展经过了多个朝代,并且经历了蜀锦的盛世,成都从事织锦工作的从业人员一度达到了4.5万人,相应的织机设备也达到了数万台,这是当时比较大的一个手工行业。我国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后,国家给予了有效的政策指导,并且通过合营以及合作的方式开始了蜀锦的工业化制造,并且创新、整理、收集以及发掘了传统的蜀锦工艺和技术内容,结合现代旅游的要求以及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要求,进行了再开发和再设计,创造出了大批的蜀锦文化创意产品。

伴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审美观的进步,人们对文化传统的看法产生了较大的转变,相应的消费观念开始变化,人们的物质生活也越来越丰富,这些因素对蜀锦行业都产生了较大的冲击。蜀锦是我国的重要文化产品,并且开始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环境,许多数码棉以及化纤面料的出现,利用低价格、低成本以及速度快的优势造成了对蜀锦的冲击,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蜀锦文化以及产品的发展和传承。

(三)蜀锦的审美价值分析。在我国的战国时代、明代和清代,蜀锦的纹样和色彩都随着民众的审美变化而改变,这些精美的纹样都具有丰富的图案组合方式以及寓意,代表了不同时期的人们对向往中生活的追求,所以在不同的时期,蜀锦具有不同的纹样,所传达的审美价值和观念都是不同的[1]。对于秦汉和战国时代的蜀锦来说,其纹样主要以几何回纹为主,通过往复循环的线条以及简明的图案组合,构成了富有变化的韵律和节奏。对于汉代的蜀锦,其用色以及制造技法则比较丰富,为了符合当时的道家思想,蜀锦艺术中加入了藤萝枝蔓、山间云气以及鸟兽神仙等图案,这些蜀锦的颜色主要是黄、红、青、黑和白,正好对应了阴阳五行学说中的方位以及元素。到隋唐时期,我国四川的蜀锦图案中加入了一些西域的文化内容,许多异族文字、西方神祗、胡商、胡人等成为了蜀锦中的崭新题材。相应的图案主要是联珠,并且具有多边龟甲骨架、两方连续以及四方连续的架构。到了唐代的时候,蜀锦的工艺逐渐提升了,工匠们的蜀锦中加入了生动的动物图案。在唐代,佛教比较盛行,所以相应的莲花图案比较多,这代表了佛教徒的独特出世人格,并且属于当时的主流题材内容[2]。

二、蜀锦文化创意产品的创新价值分析

(一)蜀锦产品的市场价值分析。传统的手工艺属于比较重要的非物质文化资源,所以为了传承和发展蜀锦手工艺,需要合理的布局以及规划,利用发展和持续的眼光去进行设计和开发,而且需要符合当前的发展和市场的实际需求,从根源上解决蜀锦工艺创新和传承的问题,然后通过有机地融合,不断地扩大相应的市场。让消费者了解蜀锦产品的内涵,并且在实际使用中,产生对蜀锦产品的文化认知,这样可以有效地提升蜀锦产品的知名度,并且有利于蜀锦文化产品的推广。在对蜀锦文化产品进行市场开发的过程中,需要具有明确的市场定位以及战略目标,进而全面的发掘蜀锦产品的市场价值。第一,需要提升蜀锦文化产品的涉及面,把相应的产品逐渐推广到整个国际市场。第二,明确蜀锦产品的市场定位,大力宣传相应的产品,并且着重体现四川传统民族文化的精髓,把这些生活化的产品当作进行深度文化交流的工具,赋予其生命力[3]。

(二)蜀锦的文化特色价值。蜀锦是四川传统文化的载体,所以说文化内涵是相应创意产品的灵魂。我们需要立足于蜀锦文化的开发和研究,才能得到更好地产品;利用丰富的文化内涵来提升相应的产品的价值和品味,才能开拓出更广泛的空间,并且让相应的产品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在如今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需要加强对自身文化的推广,因为我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容,所以有必要将这些文化的精髓推广到全世界。在发展蜀锦文化的过程中,需要统一相应产品的艺术性以及实用性,赋予相应的四川传统文化特色。这样,蜀锦文化才不会被当前的文化大潮所湮没,只有再利用和完善当前的民族产品,蜀锦文化才能在当前的市场中获得认可[4]。

三、蜀锦文化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意义分析

(一)蜀锦文化在当前时代中的意义。蜀锦属于我国的珍贵工艺品,并且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内容,和壮锦、云锦以及宋锦都是国家的重要文化遗产,在国际上获得了许多的荣誉和金奖。在战国时代,四川的蜀锦属于极为重要的贸易品,从成都出发,经过了印度、缅甸、云南到中亚,打开了一个重要的国际间的文化交流途径,这就是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蜀锦属于我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怎样把蜀锦更好地发展和传承下去,并且传播独特的地域文化,发展其中丰富的蜀锦文化元素是当前的蜀锦文化发展基础,我国四川具有风格独特的蜀锦文化资源内容,并且在转化产业以及文化输出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蜀锦文化的鞑ィ能够充分地体现一个地区的感召力、凝聚力以及影响力,属于一个地区文化实力的展现。当前,世界每个国家都在发掘自身的文化资源,并且利用产品设计、影视以及服装等文化内容来推广自己的文化,这样可以切实地提升自身的文化竞争力[5]。

(二)蜀锦产品在当前设计中的意义。蜀锦中积淀了我国两千多年的传统文化内容,属于对人们生活的提炼以及高度概括,具有独特的设计理念, 其中的设计方法和设计理念对我国的现今发展方向极为重要。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许多设计机构和院校都引入了西方国家的现代设计思维和方法,所以实际的思路和风格都和西方国家比较类似,我国的民族民间工艺基本被抛弃了,这并不利于文化强国地位的确立,也不是我国应该具有的状态。四川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包括羌绣、蜀锦以及川剧等等,如何有效地把这些文化内容发扬光大,值得我们去探索。对于每个设计师来说,需要关注对传统民族工艺的发掘和熟悉,并且融入现代产品设计的思路。在当前的产品设计中,要广泛地融入传统文化的内容,展现无法替代的、具有强大魅力的传统文化内涵,与此同时通过对四川蜀锦手工艺文化产品的宣传和推广,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内容,并且鼓励和引导更多的人加入到蜀锦文化产品开发和拓展中,创造更好的明天[6]。

参考文献:

[1] 刘静. 地域文化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应用模式――以皖江城市带为例[J]. 四川戏剧. 2013(05) :99-100.

[2] 邝梦雨. 蜀锦蜀绣在诗文中的传承与发展[J]. 青年文学家. 2013(10) :41-42.

[3] 潘雪梅. 论南方丝绸之路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与创新[J]. 美术教育研究. 2011(08) :98-99.

[4] 尹述睿. 广西壮族刺绣在桂林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中的再应用[J]. 包装工程. 2010(S1) :74-75.

第2篇:蜀相教案范文

“思蜀援川”项目

地震发生后,思科公司、思科基金会和思科员工第一时间行动起来,为灾区捐款捐物。2008年6月30日思科CEO钱伯斯先生来到四川震区,7月1日钱伯斯代表思科公司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签署援建谅解备忘录。思科承诺在三年内向四川灾后重建投入不少于4500万美元(约合3亿人民币)的设备、技术、培训和解决方案。通过与政府和企业界的多方合作,共同在灾区探索可持续、可推广的21世纪教育与医疗模式,以改善和提高灾区的教育和医疗卫生水平,推动四川经济发展。“思蜀援川”就是思科公司基于该谅解备忘录,为支援四川5.12地震灾区重建而发起的企业社会责任项目。

向四川省政府提交第二年工作报告

2010年7月28日在“思蜀援川”项目两周年之际,思科公司向四川省政府提交了第二年工作报告。报告详细阐述了地震发生两年来,思科与合作伙伴通力协作,在改善当地教育和医疗状况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在四川省政府与思科联合召开的会议上,思科回顾了过去一年“思蜀援川”项目在震后援建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四川省副省长黄小祥和思科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陈仕炜出席了此次会议。

报告显示:到今年6月30日为止,思科在“思蜀援川”项目的总投资已达4280万美金,超过承诺投入的95%。公司把先进的信息和通信技术传递到了十个极重灾区中的七个灾区,并且把这些技术和能力传递给了80所医院、卫生院和学校。

据思科公司公共事务部总经理康思琳介绍:“思蜀援川”项目第一年主要专注于规划和设计创新的解决方案,实施试点以及测试效果,为第二年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二年的工作目标是朝着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更进一步。为此,第二年的工作侧重于五个方面: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培训计划,检验解决方案的成功应用情况,规避及化解风险和实现可持续发展。随着“思蜀援川”项目进入第三个年头,思科将在两年工作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在人力资源的建设方面。

康思琳说:“地震之后,思科所做的不仅仅是恢复性工作,而是要建设更好的教育、卫生的基础设施,并且不只是针对城市人口,同样让农村人口也享受到这种质量的提升。”

创新的21世纪医疗模式

“思蜀援川”项目医疗计划,与汶川震后重建总体模式以及中国2020年医疗改革计划相辅相成,致力于打造可在四川省和中国其他地区复制的创新21世纪医疗模式。通过先进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创新使用,实施数字化医院、区域医疗卫生网络、远程及协同医疗网络、移动医疗网络等前瞻性的解决方案,使重灾区能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当地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并将大城市的优质医疗资源带到重灾区,使更广泛的灾区群众能分享先进的医疗卫生服务,从而有效地提高四川灾区人民的健康水平,为“健康中国2020”和中国医疗卫生改革做出有益的尝试。

思科在项目第二年设计和实施的区域协同医疗模式,运用技术手段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并建立起一个技术平台来协助缓解偏远地区缺乏高水准医疗人员的难题,这也是当今中国农村地区所面临的最紧迫的医疗问题之一。

思科“思蜀援川”医疗项目总监俞毅表示:“思蜀援川”项目在援建单个医疗机构信息化设施的同时,将重点放在搭建起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网络,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促进相互之间的协同与合作,促进长期医疗教育和最佳实践分享,从而不断带动区域医疗水平长期持续性的整体提升。”他说:“这个项目更多的是要为使用者创造一个机会和平台。要确保援建项目完成后,当地医疗机构和医生不但能够接受它,而且还要用得上、用得起。这些援建的系统和方案必须能够持续地被使用下去,所涉及的业务流程必须要延续运行下去。”

承担社会责任,推动可持续发展

在过去一年中,一个全新企业社会责任(CSR)理念――“协同企业社会责任”(Collaborative CSR)正逐渐形成。这种多方合作、长期发展的新理念旨在为社区和个人创造持续的优势。“协同企业社会责任”模式作为“思蜀援川”项目的关键要素,对于四川省灾后重建工作的成功发挥了重要作用。

思科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陈仕炜表示:“一直以来,思科在中国积极致力于回馈社会。我们非常荣幸能够参与四川的灾后重建工作。‘思蜀援川’项目已开展两年,并取得丰硕的成果。通过与合作伙伴的协作,我们在四川打造了21世纪医疗和教育技术及解决方案,并创建了可复制并能推广至整个中国和全世界的模式。在项目的第三年,我们将致力于帮助当地社区充分利用创新的技术和解决方案,以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思科“思蜀援川”医疗项目第二年成果:

规划制订四川省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蓝图和实施方案;

完成汶川县区域医疗数据中心和运营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并成功测试了120救护车和协同医疗服务的区域调度模式;

建成德阳市电子健康档案数据中心和四川省卫生信息化培训中心(位于什邡市),目前这两个中心都已投入运营;

完成四川省卫生厅应急指挥中心大厅的设计;

完成什邡市区域协同卫生网络,使用统一通信技术将什邡市32家医疗卫生机构连接起来;

建成4家数字化医院,成功实施了医疗级万兆网络、智能楼宇、数字化监控系统以及临床协同技术应用等先进技术;

完成其他几个地区数字化医院项目的规划与设计;

完成川港康复网络二期工程的建设,在香港威尔斯亲王医院与成都华西医院部署思科网真系统(高分辨率的音视频与协同技术);截至目前,该网络已为106名患者提供了远程的物理和心理康复治疗服务,并开展了大量的医护人员培训、案例交流讨论等活动;

向汶川县捐赠了一辆配有数字X光机、移动式彩色B超等医疗设备和思科网真系统的移动医疗服务车;

第3篇:蜀相教案范文

报考蜀山其实是我爹我娘的意愿,他们说蜀山是名牌门派,将来就业比较容易,伙食好住宿条件也不错,更重要的是我表叔在蜀山做执事,可以关照我,这样他们才会放心。我知道根本原因并不是这样,而是他们相中了蜀山招生办的一件赠品,仅此而已。

我太了解我爹娘了,他们生活得太随意。我五岁的时候,爹和娘打赌,看我能不能认识回家的路,于是把我带到离家二十几里的月牙城,然后就扔下了我。最后我娘赢了,她赌的是我回不来。他们找到我的时候,我已经七岁了,在丐帮整整呆了两年。

蜀山就蜀山吧,人总要离家的,总要有新的生活。在蜀山的山脚下,我拜别了爹娘,独自一人登上了这座被武林中人交口称赞“这里的麻辣烫可好吃了”的千年仙剑山。

上山的路况很不好,我不明白堂堂蜀山派竟然不花心思修修上山的路,“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都不懂吗?路牌也没有,我只得在一个分叉路口停下,向路边的茶水店老板问路。

“指路十文钱,概不讲价。”

我转头就走,心想着算了不考蜀山了,我还是去少林吧。“少侠,回来,五文钱。”老板叫住了我。

西向是蜀山正门,考试就在正门内的比武场中举行;东向是去往后山的仙剑林,说是只有佩戴仙剑的蜀山派弟子才可进入后山。我刚要向西启程,一个清瘦的姑娘站在了我的面前。

“哥,比武场咋走你知道吗?”

如果爹娘早跟我说,报考蜀山可以遇见这么漂亮的姑娘,我想几年前我就来了。

“我当然知道,姑娘你看啊,往东一直走你就能到比武场,考试吧你?那赶快走吧,还有一个时辰就开始了,别误了考试。”

我想我起码教会了这位姑娘两件事:江湖凶险,尤其是当你遇见一个外表潇洒、看似一身正气的陌生人的时候;别舍不得花钱,免费总有免费的理由。

可是,当我在蜀山正门再次遇见这位姑娘的时候,我不得不又重新思考了一番人生。姑娘挡住我,盯着我看,不说话也不动一步,身边的风此刻也停住了。

我家曾经有一面我爹从蓬莱岛花重金求来的古镜,每天我都会对着古镜问:古镜古镜,你看我帅吗?它从来不吭声,可是今天我知道答案了。

我觉得大概过了一万年,她终于说话了,周围的风突然间热了起来。

“爹,你快来,就是这个人骗我来着,我本来还想好心指路给他呢。”

一对不靠谱的爹妈能养育出一个积极向上的孩子吗?答案当然是否。所以在我比武落败笔试不合格被请下蜀山之时,我想的是这点儿打击算啥,大不了就是从此以后意志消沉下去,怀疑人生,然后仇视所有的名门正派,最后做一名魔教中人。

我把我的这些想法理性客观地告诉了那位姑娘。她说:“你怎么能这样呢?一个习武之人怎么能够这么脆弱呢?魔教中人已经不算少了,为啥你还去凑这个热闹呢?那我帮帮你,好吗?”

现在,我正吃着蜀山的麻辣烫,住在干净宽敞的蜀山弟子寝室里,这多亏了盈盈姑娘不计前嫌而后出手相助,也基本上完成了我爹娘的心愿,唯一有点儿遗憾的是,我并不是蜀山派弟子,而是一名后厨人员,我表叔说我菜切得不错,具备做一名厨师的天赋。

之二 掌门的《剑 》

十五年前,二掌门受峨眉之约到峨眉山讲学,主讲的题目是论武器的重要性。听说当时场面异常热烈,会后好多峨眉派女弟子拽着二掌门不让他走,无奈之下二掌门又唱了首歌,可她们还是不依不饶,非要再见识见识二掌门天下无二的细雪剑。二掌门本不是炫耀之人,但盛情难却,只得从腰间卸下佩带,将细雪剑端于众人面前。这时,二掌门才发现剑没了,只剩下了剑鞘。

至此,二掌门再没登上峨眉山一步。

“我爹说当时他自废武功的心都有了,可刚回到蜀山我便出生了,我爹突然间就顿悟了,大声对我娘说,丢得好,丢得好。后来,我爹就一直带着这把细雪剑的剑鞘,从不离身。”

盈盈姑娘跟我说这番话的时候,我正在后厨准备晚饭,“那二掌门就没找找这剑到底是丢哪儿了?”

“我娘跟我说,这叫天罚,我爹年轻时好勇斗狠,这把细雪剑不知伤了多少武林人士,早已经变成了一把邪剑,蜀山容不得剑之邪气,就把它收了。”盈盈姑娘一边摆弄着胸前的玉佩,一边对我说。

“三掌门腰里总是揣着一根葱是怎么回事?头一次见到他的时候我还以为他是我们后厨的领导呢。”我往灶里又添了点儿柴火。

建痴师叔是蜀山派第三掌门,名如其人,痴迷剑术,生性豪放,在江湖中威望甚重。三掌门经常偷偷下山去和朋友们切磋剑术,然后煮酒论英雄。三掌门是有些自负的,与人谈论天下英雄时总问人家,我建痴算不算世间少有的英雄?大家都是朋友,只得顺情说好话,说您要不算,那这世上还有别人称得上英雄吗?三掌门最喜欢听这样的奉承话,于是就从腰间拔出剑送给对方,对方若是推辞不要,他便火冒三丈似的吼,你瞧不上我还是瞧不上这剑?话说蜀山的工资也就是江湖各大门派中的中上游吧,一个月没多少钱,可三掌门隔三差五地送人家剑,那他点儿工资哪能够用。

大掌门知道三掌门这档子事之后,就给他下了一道禁令,严禁他佩剑。

“头些年,建痴师叔腰里别的是厨房的烧火棍,可见了朋友,他还是忍不住送给人家,后来厨房的管事不干了,说烧火棍总没这饭不做了,这才换成了大葱。”盈盈姑娘讲着讲着,自己乐了起来。

“呵呵呵,哎你说我来蜀山半个多月了,为啥一直没见过大掌门呢?”我问。

三十年前,大掌门建业就已在江湖中无人能敌。无敌便意味着寂寞,于是大掌门就常常跟自己的媳妇诉苦,寂寞啊孤独啊什么的,大掌门师娘是标准的蜀地女人性格,直率泼辣,忍了几次后终于爆发,把大掌门挠得根本见不了人。大掌门就对外称自己闭关修炼气宗第三层,其实就是养伤,等伤好了提着剑就找大掌门师娘理论,然后又是一顿挠。

之后,大掌门再不敢说自己独孤求败了。

“你是说,现在大掌门还在养伤呢?”我从锅里夹起了一个鸡腿,递给了盈盈姑娘。

“不是不是,大掌门师伯后来就很少去见师娘了,算是感情受挫吧,经常失眠,睡不着觉就自己煮东西吃,吃来吃去现在变成了一个大胖子。上个月在后山猎了一只山鸡,收剑的时候不小心割到了肚皮,我爹跟蜀山弟子们说,大掌门正在闭关修炼气宗第九层。”盈盈姑娘翘着小手指,接过了鸡腿。

“盈盈姑娘,这些都是你们蜀山的糗事,你为什么会告诉我呢?莫非你……”

“是的,我讲这些给你听,是因为当你听完,我就要灭口了!”突然,盈盈姑娘抽出腰间的紫霞剑,轻盈地将剑横在了我的胸口,然后止不住地笑了起来。

第4篇:蜀相教案范文

事实真的如此吗?我们不妨以刘后主刘禅为个案进行分析。

蜀汉后主刘禅的罪就是导致天下三足鼎立,蜀汉占其一的格局破产,先帝刘备,蜀相诸葛亮的事业皆付诸东流。《三国志》评价他后期为“昏暗之后”。

其实,蜀国早在刘禅之前就有两次破局了,而第一次破局的责任人就在于先帝刘备。他在公元221年那次错误的军事行动中,被东吴火烧连营,丧失了蜀国相当一部分精锐,蜀国的东翼荆州,再也收不回了,诸葛亮所策划的两路并进中原的策略破局。

其后,诸葛亮在这个破局上苦心经营,单方面挥军进取中原,因为受前一个破局的掣肘,不能有任何进展,这是第二次破局。这两次破局,刘禅没任何责任,但后果要他来承担。

在第一次破局之后,病重的刘备在白帝城深深地为儿子将来的管理局面担忧。按一般游戏规则,创业君王对于下一代君王素质的期待是“仁孝”、“守本”,然而,刘备父子面临的局面很特殊,蜀汉本来就偏安一方,魏国和东吴都是致命的强有力对手,荆州丢失后,面临着随时会覆灭的危险格局。这对下一代管理者所要求的不只是保本,更要能进取,哪怕就是保本,也得具备英武的素质。

父亲刘备对此做了两手安排,一手是将重担托付给相国诸葛亮,要求刘禅兄弟“父事丞相”;另一手是提高儿子的管理素质和经营智慧。刘备让诸葛亮书写了“六韬”、“商君书”、“申子”、“韩非子”、“管子”等一系列书籍,希望刘禅能用心研读这些法家和兵家书籍,增长韬略才干,“益人意智”。

刘备更深一层的考虑是:在诸葛亮抵挡支撑一阵子之后,刘家的继承人最终还是得直接面对残酷的竞争局面,禀赋不优秀不行。鉴于这个无法躲避的未来,他预先给第二代管理者指定了培训教材,甚至这些教材是针对第三代的。

例如蜀汉大臣孟光的思想就和刘备一线相承,他有一回过问刘禅的儿子刘睿的教育,老师回答说:太子对父母“虔恭”,对其他人“仁恕”。孟光否定了这个教育目标,他说:我问的是太子的“智略”如何,“今天下未定,智意为先”,天下还没定,对于管理者首先要求的是谋略方面的智慧,而不是“仁恕”之类的品质。培养管理者,“当务其急者”,所谓急者,就是韬略的培养。

孟光与刘备关于管理者方面的教育,可谓达到惊人的高度一致。

而作为英明先帝的并不英明的继承人,刘禅忠实地继承了父亲的遗愿。他不英明,但做到了开明,他将蜀汉的经营权开拓权全盘交给了经理人诸葛亮,他对于诸葛亮的信任,超过了父亲刘备,不自信就得信他。诸葛亮在第二代管理者的手下,施展得更加充分。就这一点而言,儿子刘禅比父亲刘备表现得好,是一位“循理之君”。

第5篇:蜀相教案范文

【关键词】蜀绣;涵化理论;文化传承;对外传播

蜀绣作为中国乃至世界丝绸文化中的精品和瑰宝,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2006年蜀绣被列为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传承和传播价值。

但是与蜀绣自身价值与中国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相比,蜀绣的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与中国其他名绣,如苏绣、湘绣等相比,发展情况也不容乐观。

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的上升,市场消费趋势的转变,直接影响到了蜀绣的传承与发展。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蜀绣的市场竞争形势也愈发严峻。目前,成都市蜀绣产业目前年产值仅2000余万元,从业人员只有800余人。蜀绣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的发展都严重滞后。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蜀绣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历史文化、艺术、技艺及其产业政策等理论层面的探讨。蜀绣在高校的传承研究则很少,而关于蜀绣的对外传播方面的研究则基本上是一片空白。

如何使蜀绣为更多人所认识,如何使蜀绣的影响力超越西南地区,走向国际;如何使蜀绣在全球化背景中焕发出新的生机……这些问题则几乎无人认识和关注。

将传播学理论引入蜀绣推广中,可以使更多人认识了解蜀绣,并将蜀绣文化置于世界范围中进行讨论,并运用新媒体工具在推广蜀绣,对于蜀绣复兴具有积极意义。

促进蜀绣依托高校进行有效传承,并通过英语这种媒介走出国门,可以促进蜀绣在新的传播环境中进一步发展。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蜀绣的校园传承研究和学院的特色专业相结合,并依托学院国际部学生的专业和语言的双重优势,力图找到适合蜀绣的特色校园传承之路和对外传播方法。

一、蜀绣研究的现状

蜀绣距今已有近3000年的历史。西汉文学家扬雄在《绣补》一诗中最早提到“蜀绣”,晋代常璩在《华阳国志・蜀志》中,将蜀绣和蜀中其他的物产并成为“蜀中之宝”。清代道光时期,蜀绣已形成专业生产,成都市内发展有很多绣花铺,既绣又卖[1]。

由于地理位置和文化影响力,国内外学者关于刺绣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苏绣和湘绣的研究上。在对蜀绣的研究中,较为权威的有《中国蜀绣》以及蜀绣大师郝淑萍的蜀绣图集。这些文献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蜀绣的历史渊源、原料、针法、纹样及布局、艺术品图案等领域,而其他方面关于蜀绣的书籍、论文、音像制品都十分缺乏。

段德强在《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以蜀锦为例》一文中,用SWOT方法分析了蜀锦当下的现状。针对蜀锦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提出了一些保护和开发的建议和措施。

在蜀绣与传播学结合方面,王雪梅、谭丹在《新媒介下蜀绣“关系传播”探析――以蜀绣作为国礼承载关系为例》中,从新媒介"关系传播"的理论角度出发,论述了蜀绣进行“关系传播”的必要性。

自蜀绣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如何传承、保护和发展蜀绣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对于蜀绣的校园传承方面的研究则主要是关于蜀绣如何通过职业教育来加以保护和传承:如四川新华职业学校就开设了蜀绣专业,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

二、涵化理论与蜀绣研究推广

涵化指向异文化学习和调整的发展过程[2]。

在人类学中,指不管人们愿意不愿意,只要发生文化接触,其社会文化就会发生变化。

在传播学中,涵化理论(CultivationTheory)又称“培养理论”,“教养理论”,“涵化假设”,“涵化分析”等,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格伯纳(Gerbner)于1969年提出。其理论假设为,“那些花费了很多时间生活在电视世界中的人更可能以电视镜头所呈现的形象、价值观、描述、思想体系来看待现实世界(RealWorld)[3]。电视媒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社会认知模式。

电影具有较长的观看价值,寓教于乐;电视的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这都是对蜀绣的传播发展十分有利的条件。

而互联网的传播方式更具综合性。首先它将信息传播系统相互融合,呈现出文字、声音、影像交融的多媒体形态,同时还把个人媒体、小众媒体、大众媒体融为一体。互联网的传播者和受众可以进行互动,个人获取和传播信息更为方便,跨越国境的穿透性强。

从上述理论论述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利用媒体工具推广蜀绣的过程中,面临着两次涵化的过程。

首先,电影、电视和互联网都是舶来品,其拍摄手法和传播手段无一不是西方文化的体现,在对蜀绣的研究、拍摄、传播中都会在传统的蜀绣文化融入西方文化色彩。

这必然在蜀绣的传播过程中烙印下深深的痕迹,特别是借由传媒类学校学生创作的作品。大学生是拍摄、传播技术的初学者,他们的年龄与阅历都处在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冲击、碰撞、融合中。文化间的涵化明显反应在他们的作品中,再通过他们的作品对蜀绣文化本身和蜀绣文化所呈现出的传播形态产生影响。

有人认为,西方文化对传统文化的涵化过程可能会对传统文化产生毁灭性的影响。这种担忧有一定道理,但并非必然,需要我们进行合理有效的处理和引导。蜀绣文化需要用贴合现代流行文化的方式吸引受众,才有可能达到有效的传播和传承。

另一方面,利用新媒体工具可以使地理位置遥远,文化差异巨大,对于蜀绣文化毫无了解的外国受众接触到蜀绣文化,进而对他们产生涵化影响。

要使得蜀绣真正走出国门,为外国人所了解、所接受,关键在于接触。只有让外国人有机会接触到蜀绣文化,才有可能使蜀绣迈出国际传播的第一步。而电视、电影无疑是可行的传播途径。

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兴起,大众传播拥有了互动性和参与性,这极大改变了传统电视影响的单向性和整体性。

在蜀绣文化的对外传播过程中,互联网是主要平台。蜀绣文化的传播者可以将影像、文本、音频等资料通过互联网向世界进行展示,使更多人认识蜀绣、热爱蜀绣。同时,观众认知的主动性在整个涵化过程中都对传播效果有着显著的作用,观众可以时时发问沟通,是传播者了解受众心理,从而调整传播策略,使蜀绣文化更有针对性,更具吸引力。

三、蜀绣文化对外传播发展建议

蜀绣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如何才能更好的传承和传播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制定传播策略前,需认识到蜀绣的对外传播过程经历了两次涵化:第一次是西方文化对传统蜀绣文化的涵化;第二次是蜀绣文化对西方受众的涵化。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提出四点建议:

第一,提高传播者的文化自觉意识

在传播蜀绣的视频音频资料制作过程中,既要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又要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宝贵。互联网受众主要是青少年,最清楚他们兴趣喜好的是同年龄层次的青少年。所以蜀绣文化的天然传播者应该是传播类院校的学生。他们一方面掌握着拍摄的技巧,一方面控制着传播的内容,他们推进着蜀绣文化涵化的过程。

但在此过程中,需要把握好度。过度引入西方文化,将西方文化置于传统文化之上,甚至为了迎合西方文化而扭曲传统文化,都是本末倒置的行为。所以,提高传播者的素质,使传播院校的学生这一传播主体深入系统的了解蜀绣文化,提高自身文化自觉至关重要。

第二,加强国际文化传播人才的培养

传播本身就是一门科学研究,在大学教育中,不止要有精通拍摄技术和蜀绣传统文化的人,还应该要有在有了解传统文化、了解传播规律、了解对象国文化的人。

作为传播蜀绣文化的中介和桥梁,本身应具备民族性和国际性。要实现文化多元化,就离不开语言这个重要的媒介,离不开译介。这不仅可以让世界人民了解蜀绣,也是蜀绣走出去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骤,同是也是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

在对西方受众的涵化过程中,首先需要建立蜀绣文化产业。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新媒体的崛起与发展,文化制品呈现商品化趋势,国际文化交流日益产业化。在国内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文化、使蜀绣文化在国内文化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同时,还应坚持发展外向型的民族文化产业。

发展蜀绣文化产业不仅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更重要的是可以为蜀绣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坚实可靠的经济支撑,有效缓解蜀绣技艺从业人数少,产值低的窘境。

其次,积极利用新媒体工具,建立传播蜀绣文化的精品网站。

网站的内容、形式都应该因时应是,采取多种传播形式和传播手段,内容丰富,页面精美,互动流畅。

在受众方面,网站应分为两种,一种是针对海外华人和留学生的。在这一类网站上,以中文作为主要传播语言,将蜀绣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纽带,连接海外华人和留学生与祖国的血缘亲情。

另一钟是针对世界各国的外国人。在这一类网站上,应以英文为通用语言,各国母语作为主要传播语言,重在介绍蜀绣文化的历史文化渊源,以大量的图片视频资料,使初次接触蜀绣的外国人理解蜀绣文化,热爱蜀绣文化,进而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兴趣。

除此以外,还应加强与东亚国家的文化交流合作。中国、日本、韩国、朝鲜、越南在历史上同属于汉字文化圈,彼此间文化背景、文化认同程度高,审美情趣相似,更容易理解蜀绣文化蕴涵的历史与文化。在东亚的经济交流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巩固文化之间的共性,形成合力,共同推广蜀绣文化。

运用新媒体媒体工具传播蜀绣文化,可以使外国民众认识蜀绣,了解蜀绣,对于蜀绣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有助于蜀绣的传承,更有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蜀绣的对外传播策略的研究,包括蜀绣的校园文化传承及其英译研究成果,也可以推而广之用于中国其他刺绣和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在全球化不断推进的当代社会,麦克卢汉所提及的“地球村”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在这个日趋“狭小”的世界中,文化的多元化已经岌岌可危。蜀绣作为濒危的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得到有效的保护。而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不断推动蜀绣文化的传播,使更多人了解蜀绣,热爱蜀绣。

参考文献:

[1]朱华.蜀绣文化探讨[J].四川丝绸,2008(4)

[2]关世杰.国际传播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99

第6篇:蜀相教案范文

[关键词]司马相如;生年

司马相如(?-前118),蜀郡成都人,西汉著名辞赋家。关于他的生平,文献记载甚少,长期以来学者们就其生年、游梁时代、是否东学七经等问题争论不一。以下笔者就部分问题提出己见,对前贤时彦的观点或已有定论不多赘述,关于相如作品的辨析另著有文章讨论。末附其生平大事年表,以便查阅。

一、籍贯

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日犬子。”一般公认相如生于成都。近年来有学者提出质疑,认为相如原籍蓬州而非成都。引发此争议的是清王培苟在《听雨楼随笔》中的一段记载:“人皆以相如为成都人,实今之蓬州人。后迁成都,又居临邛,三处皆有琴台。蓬州,隋之相如县,以相如所居之地而名。明初乃省人蓬州。其故宅在州南,琴台在宅右,傍嘉陵江。”蓬州即今蓬安县,古称相如县,在汉代其境域绝大部分属于安汉县。其始建县时的治所,在今四川南充市蓬安县利溪镇之两河塘。相如县得名必缘于相如,相如有别邺于此。如《旧唐书·地理志四》:“相如,汉安汉县地,梁置梓潼郡。周省郡,立相如县,以县城南二十里,有相如故宅二。相如坪,有琴台。”又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八六:“梁天监六年置相如县,兼立梓潼郡于此。至后周,郡废而县存,即汉司马相如所居之地,因以名县,其宅今为县治。汉司马相如宅故居县二十里。《周地图记》云:‘水地有相如坪,相传云相如别业在此宅右,西滨汉水(按:即今嘉陵江)丛薄郁然。其基名相如琴台,高六尺,周四十四步。根据典籍记载,除“相如坪”、“琴台”外,古相如县尚有“长卿里”、“慕蔺山”、“洗墨池”等遗址,详见司马研文。

综合言之,就笔者目前所见,“蓬州论”所提论据主要集中在古相如县内有关相如遗址的文物考古与诗文收集方面,诸多证据其实仅证实了一点:相如于相如县置有别宅,可以确信无疑。然相如是否原是蓬州人,后迁成都,此事证据并不充分,尚待考证。司马迁与相如生活时代相近,他的记载可信度应当是很高的,“成都论”不应轻易否定。

二、生年及游梁时代

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以赀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梁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阴枚乘、吴庄忌夫子之徒,相如见而说之,因病免,客游梁。梁孝王令与诸生同舍,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乃著《子虚之赋》。”要确定相如生年,游梁时代是关键。迄今大致有两种观点:其一,以刘开扬为代表,相如生于文帝元年(前179),游梁在景帝二年(前155);其二,以束景南为代表,相如生于文帝九年(前171),游梁在景帝七年夏(前150)。其中以第一种观点居主流地位。笔者认为,相如游梁当在景帝七年冬十月。

据《史记·梁孝王世家》和《汉纪·孝景皇帝纪》,梁孝王入朝共有九次,分别是梁孝王十四年(文帝十五年)、十七年(文帝后元二年)、十八年(文帝后元三年)(留京一年)、二十一年(文帝后元六年)、二十四年秋八月(景帝二年)、二十五年冬十月(景帝三年)、二十九年冬十月(景帝七年)(留京一月)、二十九年夏、三十五年(景帝中元六年)。相如游梁在景帝时,梁孝王三十五年卒,故可排除前四次和最后一次入朝的可能。

首先,相如当时同时得见邹阳、枚乘、庄(严)忌三人。三人皆初仕吴王,后因劝谏吴王不成而去吴仕梁,其时间大约在景帝_一年(前154)吴王叛乱前后。《史记·梁孝王世家》(《汉书·梁孝王传》同)所载邹阳在梁的最早记录是景帝四年,且与羊胜、公孙诡同时,《史记·韩长孺列传》载胜、诡于景帝四年入梁,今存所有记载胜、诡、邹在梁的活动,皆在景帝四年以后。

又《汉书·枚乘传》:“枚乘字叔,淮阳人也,为吴王濞郎中。吴王之初怨望谋为逆也,乘奏书谏曰:……吴王不纳。乘等去而之梁,从孝王游。景帝即位,御史大夫晃错为汉定制度,损削诸侯,吴王遂与六国谋反,举兵西乡,以诛错为名。汉闻之,斩错以谢诸侯。枚乘复说吴王曰:……吴王不用乘策,卒见禽灭。汉既平七国,乘由是知名。景帝召拜乘为弘农都尉。乘久为大国上宾,与英俊并游,得其所好,不乐郡吏,以病去官。复游梁,梁客皆善属辞赋,乘尤高。”景帝三年春正月七国反,景帝诛晁错,七国之乱仅三个月即平息。夏四月以后,枚乘应已在京为官。可知枚乘初次游梁最早不过景帝三年初,且时间较短,最多不过几个月,而枚乘辞官再次游梁的时间当在景帝四年或以后(《汉纪》系在景帝七年)。《汉纪》卷八系枚、邹游梁在景帝三年正月;宋王益之《西汉年纪》卷九系三人游梁在景帝三年冬十月;惟《资治通鉴》将邹、枚游梁连同梁王大治宫室系于景帝二年,而明显与《史记》、《汉书》所记梁王大治宫室在景帝四年相矛盾,其说有疑。综合各类史书记载,则景帝二年邹、枚、严三人不能确认俱已在梁,而此三人去吴游梁的时间最早也应是景帝三年冬十月后。

其次,据《史记·梁孝王世家》,景帝三年冬十月的入朝,梁王得景帝厚遇,与之宴饮,甚至首次对梁王许传帝位,梁王虽辞谢而心内喜,也渐渐对帝位产生了期望。同年春,七国叛乱,梁王平乱立了大功。景帝四年是梁王在政治上居功自傲并有所图的开始,由此才大建宫室,广招豪杰。后来成为梁苑集团主要成员的羊胜、公孙诡、邹阳等人,可以明确此年俱已在梁,梁苑集团始具规模。因此,综合言之,景帝二年、三年这两次入朝俱可排除。

此外,景帝七年夏的第八次入朝亦可排除。据《史记·梁孝王世家》,夏四月景帝立胶东王刘彻为太子,梁王不满,羊胜、公孙诡为之密谋刺杀爰盎等大臣,事败自杀。此次入朝是在此事之后,梁王“从两骑入,匿于长公主园”,“伏斧质于阙下,谢罪”,行事非常低调,当然更不可能带上邹、枚、庄等人了。

综上所述,相如游梁当始于梁王的第七次入朝,即景帝七年冬十月。此次梁王入朝声势浩大,“景帝使使持节乘舆驷马,迎梁王于关下。既朝,上疏因留。以太后亲故,王入则侍景帝同辇,出则同车游猎,射禽兽上林中。梁之侍中、郎、谒者著籍引出入天子殿门,与汉宦官无异”(《史记·梁孝王世家》)。梁苑文学集团的成员也必定跟随,相如与之交游及辞官游梁也当在此年。至景帝中元六年梁王逝世,相如离梁,相如在梁共居住了七年,正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吻合。若依刘开扬推测,则相如在梁居住了十二年,与“居数岁”不合,且与文君成婚时已三十四岁,足足大了文君(据《西京杂

记》卷二“十七而寡”)一倍。《礼记·曲礼上》:“三十日壮,有室。”即便以现代人的标准而言,这一年龄也稍显晚了。

在确定了相如游梁时代后,可以推测相如赀金为郎,事景帝为武骑常侍(《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最晚不过景帝六年(前151)。据《史记·孝景本纪》和《汉书·景帝纪》,汉旧制男子二十三而傅(“傅”谓著录于名籍),景帝二年冬十二月后改为二十而傅。仕宦之年也大致相同。相如此年为二十岁,上推则知其大致生于文帝十年(前170)。

三、“东学七经”辨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既学”,索隐引秦密曰“文翁遣相如受七经”,所据乃《三国志·蜀志·秦宓传》:“蜀本无学士,文翁遣相如东受七经,还教吏民,于是蜀学比于齐、鲁。故《地里志》日:‘文翁倡其教,相如为之师。’”此处有两个关键问题一直有争议:其一,文翁何时任蜀守?其二,相如是否受遣东学七经?

据史载,文翁当是景、武间的蜀郡太守,《汉书·循吏传》:“文翁,庐江舒人也。少好学,通《春秋》,以郡县吏察举。景帝末,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文翁欲诱进之,乃选郡县小吏开敏有材者张叔等十余人亲自饬厉,遣诣京师,受业博士,或学律令。……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为之始云。”又《地理志》:“景、武间,文翁为蜀守,教民读书法令,未能笃信道德,反以好文刺讥,贵慕权势。”《汉纪·孝武皇帝纪》:“是时,庐江人文翁为蜀郡太守,其为人爱学,好教化。见蜀地僻陋,有蛮夷之风,文翁乃选郡县小吏有才器者,辄给资用,令诣博士受业,还皆以为右职,用察举之。”以上史料皆说明了文翁是景、武之际的蜀守。束景南以为文翁在文帝末时已为蜀守,所据乃晋常璩《华阳国志》卷三《蜀志》:“孝文帝末年,以庐江文翁为蜀守,……翁乃立学,选吏子弟就学,遣儒士张叔等十八人东诣博士受七经,还以教授,学徒鳞萃,蜀学比于齐、鲁。巴、汉亦立文学。孝景帝嘉之,令天下郡国皆立文学,因翁倡其教,蜀为之始也。”与《汉书》、《汉纪》所述不同,很明显,《华阳国志》是将景帝末年误作文帝末年,武帝误作景帝,束文所据有误。

关于相如是否东受七经一事,刘开扬以为事不可信,理由是既然文翁遣学是在景帝末年,所遣之人又为“郡县小吏”,因此时间、人名都明显与相如无关。束景南则认为相如乃文翁最早私自荐送受经,而不必等到文翁任蜀守时。相如东受七经一事,源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既学”下索隐引秦密的“文翁遣相如受七经”一句注释,因此刘、束二位先生都认为此事发生在相如年少时。《史记》原文为:“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若依索隐,则相如东学七经,并慕蔺相如更名。考汉时七经,均不言蔺相如事。而十三经中与蔺相如相关的仅见于《大戴礼记·保傅》:“赵得蔺相如,而秦不敢出。”相如所慕蔺相如之事,当非源于七经。由此可见,其实索隐有误,“文翁遣相如受七经”并非是相如年少时,而是在景武之际文翁任蜀守时。

又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夏四月梁孝王逝后,相如归蜀,之后才有文君夜奔、当炉卖酒等故事;武帝建元三年(前138)九月开上林苑;之后武帝读相如赋而善之,杨得意趁势荐言,相如作《天子游猎赋》,武帝以之为郎;建元六年(前135)相如出使巴蜀。因此,相如东诣京师学习,当在景帝后元元年(前143)至武帝建元五年(前136)之间。若依一年习一经,相如受文翁所遣东学七经最早不过景帝后元元年。学成归蜀最迟在建元四年(前137),得仕武帝最迟在建元五年。

四、任孝文园令

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最后曾为孝文园令。元光六年(前129)相如为中郎将出使邛、筰,虽然中途罢官,但又“复召为郎”,官职不变。中郎将一职,《索隐》引张揖曰:“秩四百石,五岁迁补大县令。”因此最迟在元朔五年(前124)相如官职当有所变动。又大县令一职,《汉书·百官公卿表》:“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又文园令,《索隐》引《百官志》:“陵园令,六百石,掌案行扫除。”《后汉书·百官志二》:“先帝陵,每陵园令各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守陵园,案行扫除。”二者禄秩相近,级别当同,故相如迁为文园令当在元朔五年。

[附录]司马相如生平大事年表

汉文帝十年(前170)辛未一岁

相如生于蜀郡成都,字长卿,小名犬子。

后元三年(前161)庚辰 十岁

既学,慕蔺相如为人,更名相如。

后元四年(前160)辛巳 十一岁

卓文君生于临邛。

景帝六年(前151)庚寅 二十岁

赀金为郎,事景帝为武骑常侍,秩六百石,常侍从皇帝,格猛兽。文君十岁。

景帝七年(前150)辛卯 二十一岁

冬十月,于京会梁孝王及门下邹阳、枚乘、庄忌,称病辞官,往梁国从孝王游。文君十一岁。

中元五年(前145)丙申 二十六岁

作《子虚之赋》(已佚)、《美人赋》(《艺文类聚》、《初学记》、《古文苑》引录)。文君十六岁。

中元六年(前144)丁酉 二十七岁

夏四月梁孝王逝后,相如归蜀。家贫,无以自业,往依友人临邛县令王吉。临邛富翁卓王孙之女文君新寡,相如心悦之,作《琴诗》(《史记》本传索隐引录,又《玉台新咏》)以挑之。文君夜亡奔相如,归成都。家徒四壁,赴临邛当炉卖酒。卓王孙耻之,予僮、钱及陪嫁财物。遂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文君十七岁。

后元元年(前143)戊戌 二十八岁

受文翁所遣,东诣京师,从博士受七经。文君十八岁。

武帝建元四年(前137)甲辰 三十四岁

学成归蜀。文君二十四岁。

建元五年(前136)乙巳 三十五岁

武帝读《子虚之赋》而善之,狗监杨得意趁势荐言相如。相如复返长安,乃作《天子游猎赋》(又名《上林子虚赋》,《史记》、《汉书》本传,《文选》分为《子虚赋》和《上林赋》,《艺文类聚》)。武帝大悦,以相如为郎。文君二十五岁。相如离成都时,于升仙桥处题“不乘赤车驷马,不过汝下”之语。

友人盛览问作赋之法,相如作《答盛览问作赋》(今残,《西京杂记》引录)答之。

建元六年(前135)丙午 三十六岁

秋八月,中郎将唐蒙通夜郎、焚中,征发甚多,激起巴蜀人民反对。武帝派遣相如前往巴蜀宣谕以安民心,作《喻巴蜀父老檄》(《史汜》、《汉书》本传及《文选》、《艺文类聚》),还长安。文君二十六岁。

元光二年(前133)戊申 三十八岁

武帝亲近方士李少君。相如作《大人赋》(《史记》、《汉书》本传,《艺文类聚》)。文君二十八岁。

元光五年(前130)辛亥 四十一岁

秋七月乙巳,巫蛊事件,废陈皇后。八月相如作《长门赋》(《文选》、《艺文类聚》)。文君三十一岁。

元光六年(前129)壬子 四十二岁

邛、律奏请归附朝廷,武帝任命相如为中郎将出使邛、律,相如修桥造路,略定西南夷。相如在蜀受到阻难,作《难蜀父老文》(《史记》、《汉书》本传及《文选》、《艺文类聚》)。后因有人控告其出使时受贿,被免官。文君三十二岁。

元朔二年(前127)甲寅 四十四岁

复召为郎。文君三十四岁。

元朔三年(前126)乙卯 四十五岁

作《遗平陵侯书》(已佚)。文君三十五岁。

元朔四年(前125)丙辰 四十六岁

冬,武帝行幸甘泉。相如随往长杨狩猎,作《谏猎书》(《史记》、《汉书》本传及《文选》、《艺文类聚》)。还过宜春宫,见秦二世陵,作《哀秦二世赋》(《史记》、《汉书》本传,《艺文类聚》)。文君三十六岁。

元朔五年(前124)丁巳 四十七岁

为孝文园令。文君三十七岁。

元狩元年(前122)己未 四十九岁

冬十月,作《郊祀歌》数章(《汉书·礼乐志》)。

文君三十九岁。

元狩二年(前121)庚申 五十岁

因病免官,家居茂陵。欲聘茂陵人女为妾,文君作《白头吟》(已佚),相如乃止,作《报卓文君书》(今残,严辑全文引录)。文君四十岁。

元狩五年(前118)癸亥 五十三岁卒于消渴疾。遗作《封禅文》(《史记》、《汉书》本传及《文选》、《艺文类聚》)。文君四十三岁,作《司马相如诔》(严辑全文)。

[参考文献]

[1]蓬安县志编纂委员会蓬安县志[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4,787.

[2]司马研(集体笔名),王培荀的司马相如“实今之蓬州人”说考论[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0,(4).

[3]刘开扬,论司马相如及其作品——纪念司马相如诞生2140周年[j],江海学刊,1962,(9).

[4]刘开扬,再谈司马相如游梁年代与生年[j],文学遗产,1985,(2):13-17.

[5]刘开扬,三谈司马相如生年与所谓“东受七经”问题[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1987,(4).

第7篇:蜀相教案范文

Abstract: In the past 30 years, urbanization had rapid process. People pay too much attention to the economic benefits and ignore the protection of historical sites. In Bashu region, the academy building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types of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but its protection situation is worrying. It is important to study the academy buildings in Bashu area and takes the protection measures to avoid further damage or even disappear of the academy building. This article firstly studies existing 12 academies in Bashu area by settling literatures and the field survey method to sum u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cademy buildings in Bashu area. The paper thinks it has high cultural value and retains many historical, cultural and education inform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it is combined with Confucianism, Buddhism and Taoism culture, so it must be protected. Then through case studies and current condition analysi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uitable protection and use model for Bashu academy buildings to make the academy buildings in Bashu can be able to regain vitality and ha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关键词:书院建筑;建筑特色;文化价值;保护利用

Key words: academy building;architectural feature;cultural value;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中图分类号:TU-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3-0213-03

0 引言

书院作为中国文化的传播与传承的载体,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特殊的教育组织。自唐代出现,直到清光绪末年书院制度废止,其历史长达一千余年。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保留下来的书院建筑遗址日益减少。经前期调查,发现古代巴蜀地区为数众多的书院建筑已经荡然无存,少数留存下来的巴蜀地区书院建筑现状有五种情况:保存比较完好,保留原建筑并与现代学校合并,书院建筑无存而在旧址上形成学校,与其他功能合并和陈杂其中,位于偏远山区村落中而保护乏力。在这之中,也大多缺乏良好的管理保护,书院保护状况令人堪忧。巴蜀地区自古书院众多,具有鲜明的建筑特色和文化价值。在中华文化发展繁荣的今天,充分认识书院建筑的价值,制定科学的保护利用方法,尤为重要。

1 巴蜀地区书院建筑的价值研究

1.1 巴蜀地区书院建筑的建筑特色 如表1所示,书院的功能由藏书、祭祀、讲学和生活、游息、学田六个部分组成。其中,讲学、祭祀、藏书称为书院的“三大事业”。巴蜀地区书院的主要组织方式是沿水平轴线网渐次展开。在平面功能的组织上,讲堂、祭祠和藏书楼为主体,依次排布在主要轴线上以强调“三大事业”。

1.1.1 讲堂 书院强调教化,所以讲堂成为书院主体建筑,位于主轴线上靠前的位置,以山门、仪门及院落作为空间铺垫,确立 “尊者居中”的讲堂地位。讲学和一些大型活动都在讲堂开展,是极具公共性的一个空间,故而,讲堂的空间尺度大于书院里的其它空间。

1.1.2 祭祠 以祭祠和祭堂为中心的祭祀区是书院精神传播的重要场所,一般安排在讲堂大殿之后。巴蜀地区的书院祭堂根据书院的规模等可设一处或多处专用祠堂,例如聚奎书院设有单独的孔圣堂和遗爱祠;也有与其他建筑共用的情况,如南池书院将讲堂和文昌楼同时作为祭祀场所。巴蜀地区的书院极为重视祭祀,书院祭祠在材料和构件的选择上一般有别于其他建筑以突出其重要性。

1.1.3 藏书楼 藏书楼通常只供书院内部使用,多置于中轴线的尽端。巴蜀气候潮湿,为了避免潮湿湿气对藏书的影响,需要阁楼藏书,一般为2~3层。同时,形高醒目的藏书楼,在高度上可以起到控制全院的作用。巴蜀地区书院的藏书楼也多含有祭祀功能,奎星楼和文昌阁就是集合祭祀功能和藏书功能为一体的建筑。但并非所有书院都设有单独的藏书楼,像绣川书院这一类藏书较少的书院仅设藏书室。

1.1.4 斋舍 以生活、游息、学田为功能的斋舍和附属用房依附于讲堂等主建筑群,位于其左、右、或后方。其中,处于地势较平的书院,采用轴线与合院相结合形式,在主轴线上布置讲堂、祭祠和藏书楼,斋舍分列左右或后部,围合成院落。云凤书院、翠屏书院和海鹤书院等都是属于这类布置方式。而处于山地的书院,其布置形态中有按照中轴关系布置的建筑,也有形态分散,无明显中轴感,分散布置在书院四周的建筑,例如聚奎书院。

1.1.5 自由轴线 在机械化生产尚未出现的古代,建筑全部依靠人力修建,大多都依山而建或临水而立。我国中部地势平坦,书院建筑的格局对称而严谨,而巴蜀书院的建筑格局则深受四川盆地的地域影响,打破了中部地区传统的严谨和对称。巴蜀地区的书院跟随地势起伏变化大多采用分层筑台的形式,建筑分别布置在不同高度的台地上,呈跌级状。同时加入传统的轴线元素,轴线根据地形转折,引导,向上,将散落的建筑构成自由灵活又不失统一的整体。既有传统建筑的特点又不失自身独特的魅力。如聚奎书院在保持大部分轴线布置的形态下,部分建筑依地形灵活布置(图1,图2)。南池书院有清晰统一的轴线,依地形分层筑台布置(图3,图4)。

1.2 巴蜀地区书院建筑的文化价值

1.2.1 包含连续完整的历史文化教育信息

①书院与近现代学校。许多书院是现代学校的前身。在清朝末年书院改为学堂之后,一些学堂学校就在其基础上延续至今。例如,前身是尊经书院的四川大学、前身是芙蓉书院与墨池书院的成都七中、前身是聚奎书院的聚奎中学、前身是金栗书院的仪陇县城关小学校等等。可以说,古书院为一些近现代学校奠定了基础,留下了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

②书院学术发展和历史人物。在古代,文人学者在书院讲学、雅集、传道授业、针砭时政。书院成了知识、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场所。书院建筑在选址时,会考虑人文环境,所以多与学术发展和历史人物有关。如墨池书院选址在杨雄著书处,杜甫草堂选址在杜甫旧居旁,等等。所以,书院也保留下了大量先贤文化交流碰撞的历史信息。

1.2.2 书院与儒、释、道文化

①佛教对书院产生的影响。书院的产生,受佛教文化影响很大,我国古代书院兴盛、择址与建筑布局、书院制度等方面,都受到来自佛教的影响。佛教在汉末初传我国,盛于隋唐,许多帝王信仰佛教,寺院遍布各地。佛学占领了传统儒学的地位。受到佛教传播发展的影响,儒士为复兴儒学的地位,举措之一就是参照佛教禅宗的寺院制度,兴复、创建书院。而这也是书院在宋朝极为兴盛的原因之一。

②书院选址体现佛教思想。书院建筑在选址时是十分考究的,正如朱熹在《石鼓书院记》中所讲,“则圣地,立精舍,以为群居读书之所”。书院建筑不同于宫殿、官府等官式建筑受到众多制约。其选址较为灵活,多位于灵山秀水适宜读书的清幽之处。为了创造一个耳濡目染的文化环境,使在此学习的人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书院必然会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佛教把禅定看作是宗教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僧人多择幽山名胜之地建立禅舍。书院建筑也效仿了佛教寺院,择胜址而建,择幽而建。而这也与儒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及隐逸文化息息相关。

③佛教对书院制度的影响。唐、宋时期,书院学规比较笼统,随后逐渐受佛教影响而完善。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朱熹主持制订的《白鹿洞书院揭示》。朱熹讨论制订学规之事时,就曾明确地说, “只做禅林清规亦自好”。而“禅林清规”即是唐宋时期,江南禅宗各丛林之中皆奉行之规。《白鹿洞书院揭示》也成为了以后学规的制订范本。

④道教对书院制度的影响。书院在开学时举行祭祀仪式称为“释菜”典礼。一般要祭孔,在这些仪式上,都要设置各种祭器,迎神“三献”、“送神”,这也是与道教的传统仪礼相似的。据元代虞集所作《四川顺庆路蓬州相如县大文昌万寿宫记》中记载,“文昌宫者,蜀梓潼县七曲山神君之祠也。曩蜀全盛时,俗尚祷祠,鬼神之宫相望。然多民间商贾、里巷男女、师巫所共尊信而已。独所谓七曲神君者,学士大夫乃祀之,以为是司禄主文治科第之神云。”宋代道教吸纳民间俗神进入道教神系,士子信仰梓潼神司禄在宋已颇盛。一般认为,“‘文昌帝君’系由道教将古代巴蜀民众对‘梓潼神’的崇拜和先秦以来对‘文昌’的信仰结合而成”。文昌帝君是蜀中地方神衍化而来,明代四川就已把他作为主要供祀对象。因此,一些书院将道教神文昌帝君列入祭祀位。各地书院也不断修文昌阁、魁星楼等,媚神以求多发科第。

书院建筑是集自然、建筑、宗教人文为一体的遗产,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巴蜀地区的书院建筑具有其独有特色,文化上又融合了儒、释、道三教,这对于巴蜀地区儒、释、道三教的研究极有价值,特别是对于起源于巴蜀地区的道教,更有深刻的意义。

2 巴蜀地区书院保护利用方法初探

在巴蜀地区为数众多的书院建筑大部分已经荡然无存,许多历史资料上有记载的书院现也已无迹可寻。而建筑尚在的书院也多比较破败、荒芜。少数保存完整的书院,闲置废弃,甚至列为省级文物保护的古书院,也由于缺乏良好的管理,杂草丛生,书院里堆满了各种废弃物。书院本是传道授业解惑之地,但有些书院与新建筑合并之后,完全失去了其本源的文化价值功能。对于如何保护利用好书院建筑,本文提出以下初探性建议:

2.1 采取措施阻止书院的拆毁 保护书院的根本是提高对书院的价值认知,增强保护意识。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在飞速的城乡建设进程中,书院建筑为新建设让步牺牲的情况。除了提高认知、增强保护意识的柔性措施,也需要有力度的刚性措施并行。这就需要法律的要求和强有力的行政干预,保证书院不被拆毁。在各级历史文物建筑的保护名单上,将书院建筑列入较为珍贵的,代表当地历史文化渊源的重要组成来加以保护。各地方史志也应收集抢救各地区相关书院的影像图文资料,并妥善保存入库。

2.2 学校教育结合书院发展 有很多的书院发展成现代学校或与现代的学校合并,所以学校的建设发展要密切联系书院。

学校首先要“明责”,要清楚的认识到对于书院的保护和传承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学校作为文化教育机构,具有众多的文化功能,这也就意味着学校必须采取措施保护书院这一与其相关的文化遗址。

像这样有现存书院,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的学校,古今同存,书院的存在让来此求学的学生最直观的了解学校的历史,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所以这样的学校更应该对书院加以保护与利用,适当的修缮书院,在安全的情况下将书院再次利用。使书院作为历史的产物也能在当今时代重新发挥其传播文化的功能,其价值得以延续,书院的保护也会更加完整,也能给将来进行的研究提供最真实完整的资料和数据。

聚奎书院和锦屏书院就是很好的例子。聚奎书院位于聚奎中学内,书院建筑基本保留完整,建筑也被适当修缮后作为校务办公地点。锦屏书院的主体建筑,则作为阆中东风中学的传统特色课程的教室和学生工作室。同时东风中学开设国学课程,让学生随时都能感受着学习着传统与历史。这就是弘扬与发展传统文化最好的途径,是对书院以及书院文化、书院建筑最好的保护和利用。

然而南池书院,虽然解放后当地政府在此设七宝寺中学,并对此进行了多次妥善的保护和维修,曾被修缮和利用作为七宝寺中学教室、办公等用地,但现已完全废弃闲置,杂草丛生,甚至有些结构构件损毁。

有的书院发展成为学校后便随着学校的搬迁现如今已经找不到曾经的踪迹,甚至连最初的地址都不为人知。尊经书院和墨池书院合并发展成为的成都第七中学就是这样的例子。通过为数不多的历史资料进行研究,并且纳入到校史中,这样的学校应尽其可能将书院历史和文化精神作为宝贵的遗产保留,建设成为传统文化传播的平台,使书院教书育人传播文化的精神得以延续下去。

2.3 将书院纳入文化旅游项目发展计划 只是大门紧闭的保护是不够的。书院应加以利用,充分发挥价值。在其中举行一些有意义的文化活动,尤其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项目,增强它的活性,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大家的生活与思想的同时,它的价值也得到了发挥。文化旅游开发是增加活性的重要方法。随着四川省旅游开发,游客人数以平均每年18%的速度增长,带来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旅游收入增加,平均每年增加27%的收益。文化旅游开发不仅仅是书院传播文化的重要途径,更重要的作用是拉动经济,它为遗迹的保护、科学研究提供了经济方面的支持。因此应利用多种手段,拓展旅游范围,丰富旅游资源,使书院建筑成为一个地区旅游的标志性景点。

岳麓书院可谓是将书院纳入文化旅游项目发展计划的先驱之一,现每年的门票收入可达到2000万元。成都的杜甫草堂也是一个很好的范例。现如今杜甫草堂博物馆和成都市也已经着手对草堂书院进行重建。像这样在旅游景区里的书院在地理位置上有较大优势,能被更多的人知晓,也能给更多人提供历史的信息。应充分利用其优势,书院旅游发展拉动经济发展,经济收入再来支持书院的保护发展,使文化长久的传播下去。

2.4 注重多项功能的共同发展 岳麓书院是我国当今保存最为完整,修复最完好,规模最齐备的书院,可谓书院文化传统保护与利用的典范。研究岳麓书院能够如此成功的原因,发现它很好的处理了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岳麓书院现作为湖南大学的教学基地,具备培养硕士、博士的条件,培养大量国学人才进行学术研究。同时,岳麓书院很好地开展文化旅游业,成为长沙乃至湖南省的旅游标志。岳麓书院完好的保留保护了文物,又是培养人才的基地,有着学术研究的功能,同时兼具旅游的功能。这四项功能的相互促进互动发展,很好的保护利用了岳麓书院这一书院遗址。所以,这为巴蜀地区书院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3 结论

巴蜀地区书院建筑是我国书院建筑的重要一支,而对于巴蜀地区书院建筑的研究较少,资料相对缺乏。本文通过研究发现,巴蜀地区书院建筑具有鲜明的建筑特色,打破了传统书院建筑严谨的建筑布局,轴线根据地形而转折,布局灵活。同时巴蜀地区书院建筑保存了众多历史文化信息,与儒释道三教,特别是起源于巴蜀地区的道教有极强的联系,有很高的文化价值。无论从建筑特色还是文化方面都有很高的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书院建筑是中国一千二百余年文化教育发展的重要载体与见证,给我们留下了极为珍贵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应良好保护利用。本文提出了一些针对巴蜀地区书院建筑的初探性保护利用建议,现保护利用良好的四大书院衡阳石鼓书院、江西白鹿洞书院、湖南岳麓书院和河南应天书院的保护利用方法仍值得进一步研究借鉴,以提出更具特色的巴蜀地区书院建筑的保护利用方法。

参考文献:

[1]吕凯.关中书院建筑文化与空间形态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

第8篇:蜀相教案范文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群雄逐鹿》与《三国争霸》的海选赛已于4月9日同时拉开帷幕,各大实力公会和知名战队纷纷“亮剑”,马甲队与新势力也已蓄势崛起,黑马不断上演,奇迹依旧延续,这是新势力与老牌公会的强势对话,这是实力与技术的较量,这是意识、走位、微操、配合的完美体现!各种新的战术不断呈现,经典比赛不断涌出,作为竞技玩家的爱好者,无不热血沸腾,你,准备好来享受这起凡的饕餮盛宴了吗?

群雄逐鹿首轮战报

Panda22(蜀国)分钟速推对手

这局比赛,可以划为经典的点将速推教学了,蜀国点将前7位没有一位是纯战士,速推意图非常明显,魏国相应的补充了祝融夫人和许褚,希望借助祝融夫人的输出和许褚前期的优势前期抵抗住蜀国的速推,接下来魏国补充了庞统,这是个非常可怕的先手英雄,蜀国走了个保险策略,点了赵云、姜维双核后期,魏国对应的补充了邓艾和貂蝉。

蜀国的分线奔放至极,1上1中8下,魏国的分线比较传统,3上2中5下,姜维凭借自己的速度优势,在前期很好的牵制了对方上路的英雄,而中路的甄姬由于等级上的优势也压制住了祝融和许褚,下路蜀国形式一片大好,拿据点、书、铁都是水到渠成的事,22分钟结束战斗,充分显示了速推战术的可行性。

这局不仅体现了Panda强大的实力,更体现出了对比赛的重视和战术的制定,可以做为点将的速推教学片,十分有意义的一场比赛。“梦、我们继续、”(魏国)47分钟力克“无双城”(蜀国)

双方英雄选择十分具有针对性,你出一个攻击,我就出一个防御,你来个防御高的,我就出个能卸甲的,值得一提的是“梦、我们继续、”的领队是著名解说Yo Man,相信不少一直听他解说的玩家已经迫不及待要看他的操作了吧。

针尖对麦芒的实力较量,双方开始就执行游走战术,魏国在前期的抢铁抢书可以看出强大的战术执行力。

虽然蜀国在前期对魏国的辅助英雄造成了极强的压制,但魏国对蜀国的后期战士也造成了极强的压制,前期或许平分秋色,到了后期,魏国战士的优势越来越明显,47分钟,蜀国告负,“梦、我们继续、”顽强晋级。“多么痛的领悟”(魏国)40分钟战胜“花字军”(蜀国)

由美女队长“美人兮”带队的“多么痛的领悟、”40分钟结束战斗,赢得比赛。在这支由美女玩家带队的队伍中,惊现无双公会会长“I Restef紫衣、”,紫衣此次转战群雄,究竟意图为何,众说纷纭,比较中肯的说法是泡妞二字。

双方点将阵容上,魏国略显优势,同时拥有了庞统、小乔、威严这种可以打先手的英雄,而蜀国虽然拥有甄姬、诸葛亮这种路霸,但在比赛中却没能发挥出英雄的实力,没能成功的压制住颜良和赵云,同时自己的后期英雄成型装备太少,导致蜀国后期输的一败涂地。“崭新的迷城”

(魏国)20分钟完胜“霸力冲锋”(蜀国)

霸主赛曾作为特邀队伍大显神通的“崭新的迷城”本次仍然由“齐齐坏坏打老牛”带队,在精英赛首轮20分钟击败对手,展现了惊人的实力。

比赛中,魏国的速推意图也非常明显,双变身英雄甄姬加许褚,外加司马懿和鲁肃这种刷兵的英雄。鲁肃、威严、贾诩、郭嘉、司马懿前期的游走已经早早的奠定了胜利,6分钟就开始拿书,10分钟,蜀国中路双塔以及下路已经丢了,15分钟成功拿掉蜀国下路兵营。17分钟拆掉蜀国中路兵营,20分钟,蜀国告负,又是一场速推战术的经典演绎。

《三国争霸》首轮海选赛战况一览

“德芙”(蜀国)29分钟“天已破晓”(魏国)

曾在霸主赛中淘汰“真三国无双”的“德芙、”战队再度来袭,本次带队的仍然是“制服控”,主力阵容略有变化,但“再创辉煌”果冻童鞋仍旧赫然在列。

本场比赛,应该是德芙强大的实力的表演赛,姜维上路奔放的打发,郭嘉小乔的犀利游走,魏国的三辅助,却不敌蜀国的郭嘉、小乔二人组,只能说是实力的不济。

“无双”(魏国)VS“像梦一样自由、”(蜀国)

不知道什么原因,蜀国队人员并未到齐,整场比赛只用了12分钟,感觉更像是来打酱油的,但短短的12分钟内,也能展现出无双强大的压制力。

“狼了野心”(蜀国)力克“DK”(魏国)

同为知名俱乐部代表队,有银河舰队支撑的“DK”战队却遭遇劲旅,被《三国争霸》地主队“狼子野心”在64分钟淘汰,让人感慨万千。

本场比赛,双方虽然不是国家队阵容,但却是都采用的国家队打法。双方阵容都是比较合理的,但在分线的问题上,不明白DK为什么要选择把强力辅助魏延留在下路发展,而选择让路霸袁术游走,袁术拥有瞬发的D技能和3秒的冰冻E技能,生存能力不比力量英雄差。

前期司马懿在中路对甄姬的A兵压制展现了DK扎实的基本功,而姜维屡次用c技能戏耍上路对位的邓艾,也体现了“狼子野心”对技能的娴熟运用。

双方在比赛中灯位的比拼堪称胶着,但鲁肃与袁术的前期游走不如小乔与关羽,毕竟关羽是个强力辅助,这也是魏国后期装备成型慢的主要原因。

但蜀国前期放下路和中期放上路的游走方式,给自己带来了很大的麻烦,邓艾和魏延的玄武相继成型,让后期大规模团战变得非常耐看。最终,DK战队惜败,狼子野心战队顽强晋级。

“热血阳新盟”(魏国)55分钟大比分顽克对手“权顷天下”(蜀国)

霸主赛特邀队“热血阳新盟”55分钟大比分完克对手“权顷天下”,虽然双方都是实力队伍,但毕竟热血技高一筹,获得晋级资格。

英雄选择上来看,蜀国选择了黄月英,改版后的黄月英已经成为《三国争霸》中的新型路霸,典韦加曹操的组合与鲁肃加小乔的组合,都是比较实用的路人局组合,而魏国则选择了关羽与魏延两个强力辅助,并辅以郭嘉与法正,单核姜维,应该算是变相的国家队,总体来看,两只队伍在点将上平分秋色。

同时,这场比赛也带给我们一个新的思考,关羽与郭嘉在一只队伍时,谁包灯。“热血阳新盟”给我们带来了答案:关羽。

这场比赛应该是首轮战中比较经典的比赛了,充分体现了《三国争霸》对技术要求和配合的严谨性:一次小的操作失误,可能造成一次毁灭性的团灭。最终,热血阳新盟技高一筹,顽强晋级。

第9篇:蜀相教案范文

一、三个维度建构德育校本课程理念

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在不断变化,巴蜀中学在“教育以人为本,校长以教师为本,教师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基础上,提出了特色创新德育理念:“善为根,雅为骨,志为魂”,简称“善、雅、志”德育理念。

善为根。指善养于心,孝慈诚让;上善若水,厚德济生。善,乃立人之根本。雅为骨。指雅修于情,高洁慧美;雅润如玉,君子淑女。雅,乃处世之风骨。志为魂。指志立于行,坚韧精进;志比鸿鹄,胸怀天下。志,乃成才之魂魄。

重庆巴蜀中学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校本化设计了育人目标,即以“善、雅、志”为基本维度(包含向善教育、优雅教育和宏志教育),明确了巴蜀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方向。

“善、雅、志”理念如何反映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善”,聚焦学生自主发展的方向,培育学生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珍爱生命等素养;“雅”,聚焦学生文化基础的底蕴,培育学生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等素养;“志”,聚焦学生责任担当的情怀,培育学生社会责任、国家认同、问题解决等素养。重庆巴蜀中学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校本化,增强了德育校本课程的目标性、针对性,提高了课程的实施效益。

基于“善、雅、志”理念的德育校本课程,植根于中学德育的实际情况和办学特色,抓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学校“善、雅、志”特色德育理念的连接点。在此背景下,巴蜀中学德育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不局限单一校本课程的开发,而是在学校办学实践基础上,围绕“善、雅、志”理念和办学文化特色,调整课程结构,构建独具巴蜀特色的育人课程体系。该体系从学校教育实践出发,又回到实践验证,将“善、雅、志”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联系起来,寻找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地途径,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

二、“善、雅、志”德育校本课程的创新实践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到:“要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把对学生德智w美全面发展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具体化、细化,深入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巴蜀中学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将“善、雅、志”理念与德育校本课程建设结合起来,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进行了探索。

(一)整体性建构课程结构

“善、雅、志”德育校本课程是带有学校烙印的原生态德育资源,也是个性独特的特色化资源,具有真实性、切近性和亲和性,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落地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中学德育课程百花齐放,但也存在德育校本课程的系统性不够、适宜性不强、特色化不明显等问题,在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较为薄弱。巴蜀中学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为校本德育课程设计的出发点,结合“善、雅、志”理念,针对学生年龄特点,整体建构了指向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课程结构。

学校采取纵线(分起始年级、中间年级、毕业年级)、横线(全校各年级的每个学月)交错的方式,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学科的育人目标,进行了德育校本课程建构。在纵线上,起始年级:向善教育,以善心、善言、善行为重点。中间年级:优雅教育,以雅量、雅趣、雅行为重点。毕业年级:宏志教育,以志向、志趣、志气为重点。在横线上,每学年各年级的每个学月,都赋予其相应的内涵和外延。以 11 月为例,学校将每年的11月定为“理想信念教育月”,各年级以不同形式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领学校师生精神成长。同时,我们还结合学生不同成长阶段的心理特点,构建了“善、雅、志”德育课程主题序列,即在初中阶段,开发以“完善个人修养”为主的“善、雅、志”个体建构;在高中阶段,开发以“推己及人”为主的“善、雅、志”社会建构。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整体的、综合的、交融的,因此课程育人应该是立体化的。重庆巴蜀中学以纵线与横线交错、个体建构与社会建构结合的方式进行德育校本课程建构,改变当前存在的“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现象,打破了传统课程对学生的限制,从整体角度为学生建立起一个更有利于核心素养发展的立体课程系统。

(二)系统化丰富课程内容

每一所学校都有其独特性,都有其特殊的历史传统、办学现状及目标愿景,因此,学校应该结合其具体情况来培养人。近年来,巴蜀中学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开发“善、雅、志”德育课程资源,丰富“善、雅、志”德育课程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1.以环境课程形成全方位育人氛围

学校环境的育人功能和作用是无可替代的,校园中的布局、建筑与风格、人文和自然景观等,都成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因子。“善、雅、志”理念的表达,以“无声胜有声”的育人效果,熏陶感染着师生,丰富净化着师生的灵魂。

巴蜀中学以“涵养儒雅教师、培养文雅学生、润养高雅学校”为指导思想,建构环境课程,提升隐性德育效果。学校的校园以其“滋兰树惠,精致典雅”的特征,成为了“文化风景,育人殿堂”。主要教学楼取名“至善楼”“明德楼”“正心楼”(语出 《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和“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寝室取名“静远楼”(语出诸葛亮之“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些名字凸显学校师生自强不息的乐学尚学精神,时刻激励身在其中的学子,能勤于反思、勇于探究、承担责任、学有所成。

学校的绿化也发挥着环境育人功能。菩提树,寓意“觉悟真理”;黄桷树枝繁叶茂,彰显蓬勃的生命力;梧桐树,寓意“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学校要求各年级各班级成立之初,以“善、雅、志”为主题,确定班训、班歌、班旗、班徽、班风,让“善、雅、志”主题教育深入人心,形成常态化。在教学楼内创办“善雅书屋”,让学生在优雅的校园读书环境中幸福成长。“善、雅、志”环境课程,涵养了学生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激励着学生学会学习、健康生活,使他们能担当责任、勇于创新。

2.以文化课程打造德育示范性品牌

巴蜀中学在认真实施国家课程的同时,创新开发了近100门选修课程。至今,巴蜀中学已有《俊朗少年养成教育》《餐桌上的科学》等9门课程被评为重庆市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巴渝文化探究》是一门具有实践性、探究性、人文性、综合性的选修课程,该课程挖掘和利用本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引导青少年学生学习家乡的历史文化,培养他们建设家乡的社会责任,增强他们的国家认同。此外,学校还注重学科育德,从常规学科课程中挖掘“善、雅、志”教育元素,予以强化,使基于核心素养的“善、雅、志”理念从课内到课外实现全覆盖、全渗透。

3.以活动课程搭建学生发展平台

实践活动是学校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更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验成长、培养情感的重要途径。巴蜀中学一直重视开展各种活动,实施活动课程教育。例如,学校重视学生社团的德育功能,发展足球社、化学社、音乐社、汉服社、街舞社等社团,丰富了校园生活,让学生在“挖掘潜能、张扬个性”的同时,涵养了“善、雅、志”理念。学校形成“春夏秋冬”四大特色活动:“春季运动会”“夏季生命周”“秋季社团周”“冬季艺术节”,对学生进行“善、雅、志”教育。组织了“亲近自然,快乐农耕”“拓展体验,健康运动”“科技创新,徜徉未来”等各种研学旅行,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关注学生终身发展,开发“生涯教育”课程、“职业规划”课程,引领学生自主发展。组织以巴蜀学子为主讲嘉宾的“善雅大讲堂”,分享理性思考、勇于探究、乐学善学的成果,给他们搭建展示自己智慧与才情、胆识与魅力的舞台。

三、“善、雅、志”德育校本n程的实施保障

“善、雅、志”德育校本课程建设,离不开课程资源、德育队伍、文化建设、评价体系等方面的保障。

(一)课程资源

德育校本课程建设离不开课程资源开发。巴蜀中学注重开发案例化、趣味化、体验性、个性化的德育课程资源,提升德育水平与效果。学校组织编写 “巴蜀中学德育315”系列丛书。学校还发动优秀教师,编写包括以善故事为主的《善养于心》、汇集优质教育文章的《学生教育――资料集锦》、由学生心情故事汇编而成的《阳光心情 悦纳自我》、注重情绪疏导的《阳光伴我行――中学生情绪管理指引》以及《青少年成功的十大因素》《青少年应养成的人际习惯》《巴蜀社团》《国旗下的讲话》等德育校本教材,有针对性地解决专题德育问题。

(二)德育队伍

打造一支富有特色的德育师资队伍,关系到德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质量。学校主张“校长以教师为本”,注重教师专业发展和德育课程团队建设,提升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课程实施能力、课程评价能力。课程开发中,学校课程团队也存在一些困难,突出表现在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有些专业性问题难以深度讲解。为此,学校还充分利用校外资源、社会资源,邀请了教育专家、文化学者、心理咨询师等加入到课程开发和实施中来。

(三)文化建设

以学校文化建设为基础,德育校本课程才能让“善、雅、志”理念生根。巴蜀中学坚持校本、品位、融贯、浸润的原则,让学生通过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仪式文化、社团文化、校园宣传文化等挖掘自身潜力,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学会终身学习,实现自身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卓越的管理团队、先进的教育理念、专业的教师队伍、精细的教育教学、优良的教育生态构筑的巴蜀中学文化,使“善、雅、志”德育理念潜移默化地在每个巴蜀人心中生根。

(四)评价体系

巴蜀中学以特色表彰为激励,构建有效德育课程评价。学校改革传统德育评比表彰制度,设立友善星、礼仪星、勤学星、环保星、自强星、诚信星等,多维度发现新时代学生闪光之处,推行正面激励教育,以榜样示范引领,有效引导学生形成高尚卓越的人生观、世界观。此外,在评价内容上,学校改变以分数评定高低的旧模式,注重德育课程评价的全面性。在评价方式上力求多元化,做到既有学生的评价,也有教师的评价;既有学校的评价,也有家庭、社会的评价;既有学生的自我评价,也有同学之间的互评和集体评价。

精选范文推荐